让作文教学有更丰富

时间:2022-08-12 07:45:56 更多作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让作文教学有更丰富(通用28篇)由网友“zxcmsm”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让作文教学有更丰富,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让作文教学有更丰富

篇1:让作文教学有更丰富

让作文教学有更丰富

传统的作文教学拘泥于种种“要求”和“方法”的说教,总是给我们的学生一种“戴着镣铐跳舞”的尴尬。传统的学生习作,受困于要搏取高分,总是充塞着伪圣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和成人化的语言,丧失了个性,抛弃了学生自己。这些年来,我们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写作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等思想的指导下,努力以主题作文的方式,力求从写作内容和写作方式上进行作文教学探索,尝试着让主题作文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美丽牵手,力求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敢说,力求让学生写真话,写自己的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话。

一、走进生活,主题作文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走上共同的路

一项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大致要经历“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开展活动探究――交流与分享活动成果”等几个环节。这种模式的教学,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仅靠课本这个唯一的信息源、教师这个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这个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进行教学的方式。打破语文教学的封闭状态,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加语文实践机会,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综合实践中丰富知识,砥砺能力。真正体现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的相等。

我们的主题作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为:“主题酝酿期(学生积累习作素材)――主题生成期(学生根据内需确定习作主题)――习作练笔期(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由作文)――习作品评期(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品尝评价)――成果展示期(学生展示交流自己修改或重新完成的作品)”。这种模式响应了叶圣陶先生提出的:走生活充实之路去提高作文能力的观点;响应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写作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的作文教学与综合实践不知不觉中携手走上了同一条道路――走进生活。

于是,我在教学在探求一种作文教学牵手综合实践的新模式:确定习作主题――围绕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对话活动成果,拓展习作内容――习作展示活动成果。

二、主题,主题作文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共同的关注点。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立是基于学生的内需,源于学生的兴趣。主题既可以使学生自主设计,也可以由教师相机诱发。主题可以从课堂教学中创生,也可从生活实践中发掘,还可从自然、社会资源中提炼……主题内容是多方面的如:走进春天、环保、民风民俗、家乡的变化……我们的主题作文教学主题的确立也是建立在学生内需的基础上,由学生经过积累、交流,自主确定的。不仅主题产生的方式,而且主题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都可以是重叠的。

三、体验,综合实践为作文提供的源泉。

厚积而薄发是被历代写作大家所倡导的。热爱生活,勤于观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和积累生活这已成为了共识。我们的综合实践包括调查、观察、访问、查阅搜集资料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用头脑来想,用眼睛来看,用双手来做,从而增加了对自然、社会生活的积累,并获得了对自然资源,社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认知、理解、体验和感悟。它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更丰富了学生阅历、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让学生在作文之中引进了生活的活水,将解决了学生习作内容问题。

情感是习作的灵魂。习作情感来自于生活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里的“独特感受”是指自己独有的而别人没有的感受,是最有创新意识的感受。这种感受主要靠观察发现,靠感悟体验。只有不断地细心观察,才能偶有发现;只有全心投入生活,亲身体验,才偶有感悟。综合实践给了学生一个长期观察、亲身体验生活的.时空,为学生习作提供了情感之源。

四、对话,主题作文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共有的指导策略。

我们的实践活动告一段落之后,教师要趁热打铁,及时与学生对话交流与分享成果。交流的目的不是评判成果的多少与优劣,而是创造一个真诚倾诉和思维碰撞的机会,创造一个交流分享他人的成果的机会,创造一个改造或重组已有知识的机会,创造一个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机会。

对话交流也给我们作文的指导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长期以来,习作教学指导要么以教师为主,从内容到语言,一一喂给学生,束缚太多,捆绑太紧;要么放任自流无任何指导,学生无从下笔。对习作的指导,我们倡导在具体的情境下进行,让学生在生生、师生相互“对话”的激发下,消除困惑,开拓思路,调动积蓄,使人想写,并找到自己想写的内容。这种对话,是平等的,是快乐的,是敞开心扉的,教师的指导是在对话中随机进行的,但只言片语 “点”在关键处,“拨”在疑难处。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偏重于作前指导,而淡于作后跟进指导,常常以一些套俗的评语来打发学生的习作。学生习作兴趣和水平都难提高。我们的作文教学更注重作后跟进指导,通过对话的方式对学生习作进行品赏与激励,让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产生再次习作的欲望。苏赫姆林斯基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说:“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客服困难后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人的不幸在我们的社会里是一种灾难,而儿童的不幸,则是百倍的灾难。……给儿童劳动的欢乐和取得学习成绩的欢乐,唤醒他们的心灵自豪感、自尊感――这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

当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后让学生作文,我深深感到,它们可以是一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飞出单一、封闭的课堂,接触自然、社会,在广阔的天地把日常生活和习作练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开放式的习作大课堂,解决了一直困扰孩子的“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的问题,使学生的习作内容得到充实,习作兴趣得到提高,习作个性得到凸显。作文来源于生活,也将高于生活。让主题作文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美丽牵手是自然的选择,将会让学生孕育出有生命力的习作。

篇2:怎么让想象力更丰富

怎么让想象力更丰富

白云幻想曲。有白云的时候,就看着白云自由幻想。看着变幻万千的白云我们很容易就浮想联翩。看白云自由幻想是想象力练习最经济又最有效的方式

科幻大片拼盘。比如《火星救援》、《阿凡达》、《星球大战》、《星际迷航》系列、《独立日》等等。想象力越大胆的大片对提升想象力水平越有帮助。最好是看3D科幻大片,让自己多去另外一个世界几次

超现实主义大餐。品读神话小说鬼怪故事,欣赏超现实绘画作品和超现实摄影作品(最好自己尝试简单的超现实作品创作),了解超现实主义大师,畅想宇宙星空,思索宗教无极问题......

格言派对。朗读关于丰富的想象力的格言,坚信丰富的想象力的伟大益处。不让任何外在因素打破对想象力的坚守。再丰富的想象力,如果没有自身信念的保护就都会被残酷的现实所消灭。

巧合城堡。用手机或相机去拍出一些带有奇妙巧合的照片。带有巧合的照片可以带给人很多奇妙的联想。联想是拓宽想象力视野的最基本方法。

创作乐园。创作是运用想象力的开始,而运用想象力是提升想象力水平的开始。可以在手机上随心写下离奇故事的梗概,也可用用画画笔在纸上随心的画画。随心而为可以给不断提升的想象力提供最大的容纳空间。

如何培养自己的想象力

一、扩大知识面,储备丰富表象

人的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所有的想象都是利用感知所形成的表象而创造出来的。因此,广泛的感知,丰富的经验,渊博的知识是培养想象力的基础。

既然知识对想象力的培养很重要,那么怎样扩大知识面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加强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对想象的最好训练,是培养想象能力的有效措施。因此加强课外阅读无论从心理、生理还是外部环境来说都是很有必要和很有可能的。而且课外阅读还要广泛涉猎各类学科,才能在大脑中贮备尽可能多的表象。

二、不断积累感性材料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和改造的心理过程。因此大脑中贮存的形象越多,形象思维越活跃,想象力就越强,感性材料的积累靠观察和注意,观察生活,留意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潜移默化地获取许多书本上所不能获取的感性材料。

感性材料的积累有哪些途径呢?主要是多观察,多留心生活,形式可采取参观、考察和社会实践等,通过这些形式,不断积累感性材料,为想象思维准备丰富的素材。

三、科学运用联想法

世界上一切事物虽然形态不同、质量有别,但是客观事物都不是独立地存在,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在学习活动中,利用此一事物同彼一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当前感知的事物想到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所想起的某一事物又想起了有关的其他事物,这种心理活动就是联想。

要说想象的方法,主要是联想法。联想法有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四种。

接近联想:如在历史课上由苏联19的十月革命联想到两年后19的中国五四运动,再联想到两年后19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而把三件历史大事联系起来记忆,这就是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如对电流公式的理解,你可以由电流联想到水流,电流从高电流向低电流方向流动,就象水流从高处向低处流动一样:电流与电阻成反比,阻力越小,电流越大,这如同水流量有大小与河中障碍物大小成反比一样,障碍越少,水流量就越大,这就是类似联想;

对比联想:高中代数中的函数与反函数、奇函数与偶函数,它们的性质及换算、图像等就可采用对比联想法来学习;

因果联想:在地理科学习中,由于欧洲西部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温带,300N——400N的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400N——600N的地区受西风带控制,大西洋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阿尔卑斯山呈东西走向等,知道了这些原因,我们就能联想到欧洲西部的气候类型应是这样一个结果,即主要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这就是因果联想。

四、多途径开发想象区和右脑,培养想象力

根据生理心理学家的发现,人的大脑有四个功能部位,即感受区、贮存区、判断区、想象区。一般人在曰常生活中,经常动用的只有前三个区,而想象区一般只被动用百分之十五左右。科学家之所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就是因为他们大脑中的想象区经常处在一种积极的兴奋状态,善于想象构思,善于创造新形象,而一般人对想象区潜力的挖掘是不够的。

1981年获得诺贝尔生物学奖的美国罗伯特.斯佩里博士提出了大脑两半球各司其职,功能互补的观点。左半球的功能与理解能力相对应,右半球的功能与想象能力相对应。按照这一观点,参加智力竞赛、多参加手工活动等方法都可以起到开发大脑的右半球和发展想象力的作用,此外,还可学习精英特的速读方法来激发右脑潜能培养想象力。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方法

鼓励积极追求

什么是积极追求?需要消耗脑力或体力的活动就是积极追求。比如读书,画画,积木,篮球等等。相反对于哪些被动接受式的活动保持控制,像看电视。

接受孩子的小怪癖

有时候孩子的行为让我们难以理解,也许你的孩子某一天想穿着他的小披风去幼儿园。你可能会觉得难以接受,但孩子们却不这样想。当你想要反对时,先静下来想一想,他这样做会有人受伤害吗?不会,那么为什么不能接受呢?

欢迎孩子想象中的朋友

很多孩子都会有一个自己假象的朋友,有的家长知道后会担心孩子这样会不会出问题,甚至告诉孩子那个朋友根本不存在。专家认为,这是孩子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当孩子有了恐惧或担忧时,他会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自己的情绪。通常情况下,可以让孩子继续和他的“朋友”玩,当这个“朋友”让孩子出现不好的行为,则应对其进行纠正。

设置一些限制

偶尔打破规则确实很有趣,但重要的是必须让孩子知道,我们有必须遵守的规则,就像想象的火车最终也会进站。比如,你可以允许孩子在餐桌下玩海盗船的游戏,但是不能再吃饭时间玩耍。

提供各种工具和道具

孩子喜欢画画,自然是准备好颜料和画笔。孩子喜欢过家家,那小厨具,小围裙,家长也给备好。孩子有了工具的辅助,更利于他们在玩乐学习中将想象力去实现。凡是物质的给予中国的家长做的也很好。但中国的家长在参与上做的不够,我们自己都玩的乐在其中,那孩子自然玩的更带劲。

不要限制孩子的手脚

美国的家长都是希望孩子尽情的玩,弄脏了,弄坏了都没关系。孩子想玩,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就让他尽情的玩,而别让他有负担。中国的家长希望孩子乖乖的,玩的时候也保持干净,弄脏了甚至会批评。这不让干,那不能弄脏,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在创作和学习时普遍表现的犹豫不决,缩手缩脚。

篇3:怎样让想象力更丰富

怎样让想象力更丰富

白云幻想曲。有白云的时候,就看着白云自由幻想。看着变幻万千的白云我们很容易就浮想联翩。看白云自由幻想是想象力练习最经济又最有效的方式

科幻大片拼盘。比如《火星救援》、《阿凡达》、《星球大战》、《星际迷航》系列、《独立日》等等。想象力越大胆的大片对提升想象力水平越有帮助。最好是看3D科幻大片,让自己多去另外一个世界几次

超现实主义大餐。品读神话小说鬼怪故事,欣赏超现实绘画作品和超现实摄影作品(最好自己尝试简单的超现实作品创作),了解超现实主义大师,畅想宇宙星空,思索宗教无极问题......

格言派对。朗读关于丰富的想象力的格言,坚信丰富的想象力的伟大益处。不让任何外在因素打破对想象力的坚守。再丰富的想象力,如果没有自身信念的保护就都会被残酷的现实所消灭。

巧合城堡。用手机或相机去拍出一些带有奇妙巧合的照片。带有巧合的照片可以带给人很多奇妙的联想。联想是拓宽想象力视野的最基本方法。

创作乐园。创作是运用想象力的开始,而运用想象力是提升想象力水平的开始。可以在手机上随心写下离奇故事的梗概,也可用用画画笔在纸上随心的画画。随心而为可以给不断提升的想象力提供最大的容纳空间。

如何丰富自己的想象力

要学会观察,获得感性体验,不断丰富自己的表象。表象是想象的基础,表象贫乏,想象也会枯竭,广泛深入的观察和分析事物,就能不断丰富人的表象并且发展想象力。

要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以便打开想象力的大门。想象和思考是紧密联系的,在学习和实践中,要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多问为什么,发展好奇心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就能逐渐打开想象的大门,不断发展创造想象的能力了。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正确的生活目的,想象力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持久的发展动力。

要积累知识和经验。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知识经验就如同想象的米,它决定着想象的内容和水平。知识经验越丰富,存储的表象就越多,想象的天地也就越广阔了。

要丰富语言。想象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用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只有丰富的表象,而无丰富的语言,就会使我们的想象停留在低级的水平,因此丰富的语言是想象力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

创造成功感。一个人在巅峰的时刻,往往思维、灵感方面都是高人一等,做一些令自己感到有成功的开心的事情,头脑就会更加的灵活和清醒,在毫无压力的前提下,思维才能更大程度的表现出来。

如何在读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激发写作兴趣,拓展想象空间

心理学研究认为,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只有强烈的兴趣和爱好,才会产生无限的热情。写作也是如此。

学生对写作训练有浓厚的兴趣,是作文教学的最大成功。可小学生往往都比较讨厌作文,认为作文枯燥,没内容可写,对作文提不起兴趣。所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

教师平时可指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重积累,写作时才有感而发,也可以鼓励学生模仿,让他们觉得写作不是难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随着课堂需要变换场地,(或操场或实验室,甚至可以)创设有利于想象的空间。

阅读是个边读边想的过程,要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习作也是要插上想象的翅膀,把感兴趣的事物想得具体,以自己的语言、肢体动作加上多媒体为学生营造一个习作的题材所需的氛围。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从古今中外的事例拓展想象的事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思想。

总之,教师在教学时应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营造轻松、有趣的习作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激起习作的欲望。

二、应用多感官观察,培养想象思维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前提条件是培养他们有深度的观察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必须首先注意在观察前知道为什么要进行观察?懂得主要观察什么?以使学生事前心中有数,加强知觉的选择性,把注意力集中在必须观察的方面。

其次必须让学生掌握好观察的方法,如有序性,整体和细节的结合。再次是在观察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有较多的感官参加活动,应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感官观察,以利于获得多方面的感性认识,有利于提高其精确性和深刻性。

实质上,观察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知觉。而想象力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才可能产生的,所以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前提条件是注意培养好学生的观察力。

比如我在执教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其中的《童年的“水墨画”》的时候,诗中呈现给我们同学的是三幅画,分别是“街头”、“溪边”、“江上”。我让学生好好读这首诗,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画,观察作者的文字中透露出来的情景,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画分析。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说在“街头”这节诗歌中看到了一个在街头读着《水浒传》,还是嘴角微微上扬的小男孩。他很爱《水浒传》里的故事,在街上,我仿佛听到街上是那么吵,在那个孩子的小世界里却是那么安静,这该读得多么入迷呀!我听了之后对这位同学大加赞赏,他观察得很仔细,并且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把这幅画解释得很到位。还有的同学举例了“溪边”那个垂钓的孩子,为了能钓到鱼,坐在小溪边静立不动,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甚至都有蜻蜓停在鱼竿上,而当他钓到鱼的时候在草地上琅琅的笑声,仿佛他也听到了……

孩子们通过观察,把诗歌中透露出来的信息进行想象,并且结合他们的感官,使得这三幅水墨画更加形象生动,这时我加大了难度,让他们把刚刚所想的画面用文字记录下来。又比如《草原》,把草原上的羊群看成无边绿毯上绣着的“白色的大花”;把静立不动的骏马和大牛比拟成人,说它们“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把河比喻成“明如玻璃的带子”;把在小丘上骑马疾驰,穿着鲜艳的迎客人群比喻成“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等。通过观察,这么一想,画面就活了,借助想象,认识和感受更加深刻,写出来的文章内容就会更加丰富。

三、随文练笔,丰富想象智慧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章的内容都给人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可以很好地加以利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来写文章。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凡卡》中的小凡卡,可以说费尽了心机才凑到纸和笔给爷爷写信,结果却因为忘记写乡下爷爷的地址而使得那封信永远都无法寄到爷爷手里。

在此,我就适时地向学生提问:“凡卡的信能寄到爷爷手里吗?为什么?后来呢?”对于我提出的问题,同学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有的认为寄不到,有的认为会,因为送信的邮差刚好认识信封上这个名字的爷爷。

我又问他们:“即使信真的寄到爷爷手里,那又会发生什么事?凡卡最后的结果是怎么样了?”我还布置了一个作业,续写《凡卡》。这种随文练笔及时把阅读体会转化为习作,发挥了联想、扩充、补白等想象智慧。

结果,许多同学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写得非常棒。

四、自编故事,细化想象联系

小学生的思想活跃,爱幻想。面对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想象是何其重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时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不但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也是适应时代的要求。

写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尽情想象。他们喜欢读童话故事,也对自编童话有浓厚的兴趣。从二年级开始,我就鼓励同学们根据一幅画,自己编故事讲给同学们听。我在执教二年级上册《“红领巾”真好》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结合课文上美丽的两幅画,在读完课文后,把整件事讲给同桌或者家长听,有些孩子甚至可以把小鸟的想法和少先队员放鸟巢的对话想象出来,编成对话。

经过训练,好多学生都能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编一段故事,运用拟人的方法,演绎出生动的故事情节,极富情趣。有时候还可以提供表示原因和结果的图画,让学生想象事情的发展过程。

五、跨越时空,凸显想象主题

写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尽情想象,穿越时空去完成心愿,启发孩子们学会扬弃、超越现实程序,逐步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超越时空,创造新的形象。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能力的不断提高,适合培养一些有难度的想象能力,如五年级上册诗歌《秋思》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欲走又开封。”把张籍的写家书的过程展现出来,表达了他对家乡人和物的深深思念。

我让学生穿越时空,了解一下诗人的背景和时代,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把整件事情组合起来并且写下来,为了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学生们还把信封的内容重现,感人至极。这是一个“思乡”的主题阅读。再如: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有写作要求,主题是“二十年后回故乡”。我在执教这次习作中,先让学生想象二十年后的自己,包括自己的模样、工作和回故乡的目的,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想象。接着我让学生说说现在是什么样子,这就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把二十年后看到的巨大变化进行构造。

学生宛如穿越了时空,越讨论越起劲,并把比较有创意的改变进行汇报。这又是一个表示“思乡”的主题作文,这次习作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培养这种想象力,有利于学生跨越时空,凸显想象主题,创造出升级版的人物形象。

篇4:读书让我的世界更丰富作文

读书让我的世界更丰富作文

伟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通往成功的彼岸。老师说过,书是知识的海洋,是孩子的良师益友。我觉得,书是智慧的象征,是遨游在知识海洋里的船桨,是它让我的世界更加丰富。

我在读书中获得了许多有趣的.知识,有一次老师提问:“飞机怕鸟吗?”许多同学都说飞机那么大,怎么会怕鸟呢?可是我却回答:“老师,飞机怕鸟。”这时同学们发出一阵哄笑。老师说大家别笑了,我的回答是正确的。这使我感到无比的高兴,能知道飞机怕鸟,得益于我看过的《大百科全书》。

每当我把从书中学到的优美词句恰当地运用到我的作文当中时,看到老师给予我肯定的评语,把我的作文读给同学们欣赏时,我就想,难道这些不是书对我的回报吗?

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比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小鱼喜欢大海,是因为海里有着它们所需要的东西。

小鸟喜欢天空,是因为它们可以在天空中无忧无虑地飞翔。

我,喜欢好书,是因为每一个故事中都蕴涵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书就像一股甘甜的泉水,源源不断地向我提供营养,读书教给了我许多道理,陶冶着我的情操。“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每次读书,都能妙趣横生,并从中得到可贵的知识。让我在学习中不怕困难,做一个真诚谦虚的人,它默默地鼓励着我,让我不要向困难低头。

读书丰富着我的知识,同样也丰富着我的世界。我爱读书!书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生活!

篇5:一岁半宝宝食谱让营养更丰富

豆腐鱼头汤

适用宝宝:1、5岁起,生病时遵医嘱,不能随便吃。

材料:鲢鱼头1个,豆腐50克,料酒2小匙,葱末和姜末1小匙,大豆油适量,盐少许。

做法:

1、鲢鱼头洗净,去鳃,切成4块;豆腐冲洗后,切成小块。

2、起油锅下入葱姜末爆香后,入鱼头,加料酒煸炒后,加入适量水和豆腐,加上锅盖,大火煮开后,小火焖煮15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轻松做:给宝宝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鱼刺剔除干净,以免卡喉咙。

温馨小提示:富含植物蛋白的豆腐和拥有丰富胶原蛋白的鱼头,可以营养互补;豆腐中的蛋氨酸含量较少,而鱼类食物中这种氨基酸含量非常丰富,相对苯丙氨酸却比较少,而豆腐中则含量较高,这样两者可以取长补短;另外,豆腐含钙量较多,而鱼中含维生素D,两者合吃,可发挥营养素的联动作用,使人体对钙的吸收率提高很多倍。吃点鱼头豆腐汤,能让宝宝健脑养心,补充体力,提高灵活性、适应力。

鸡蓉豆腐汤

适用宝宝:1、5岁起

材料:鸡胸肉50克,豆腐30克,玉米粒20克,葱末5克,高汤100克,盐少许。

做法:

1、鸡胸肉剁碎,与玉米粒一起同高汤煮开。

2、豆腐捣碎,加入煮开的高汤中,放入葱末和盐调味,即可。

温馨小提示:宝宝在生长发育时,蛋白质及钙质的补充非常重要。豆腐和鸡蓉就都是这两种营养素的最佳提供者,再加上拥有粗纤维和抗氧化功能的玉米粒,这道汤的营养价值更高了。

丝瓜豆腐羹

适用宝宝:1、5岁起

材料:丝瓜1根,豆腐50克,姜末1小匙,大豆油、水淀粉、盐各少许。

做法:

1、丝瓜去皮洗净切片;豆腐切小块。

2、起油锅加入姜末爆香后下入丝瓜,炒透后加适量水,大火煮。

3、水煮开后,下入豆腐块,焖煮5分钟,加水淀粉勾芡加盐调味,即可。

温馨小提示:丝瓜可以清热利肠、凉血解毒、通络活血;豆腐含有多种氨基酸,还有益气和中、生津润燥的作用,这道清淡可口的丝瓜豆腐羹,清香宜人,可以给宝宝养血补钙,强筋健骨。

篇6:如何让数学教学更扎实

1如何让数学教学更扎实

放慢脚步,让猜想验证多一点

一直以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教学目标的尽快达成,经常会忽视学生的猜想验证这一过程,要么越俎代庖,要么一句话带过,看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实际上还是教师在唱独角戏,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放慢教学的脚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猜想验证,那么,学生的学习过程将会更扎实。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部分知识时,笔者从已有经验入手,带领学生对已有经验进行复习巩固,使学生加深了对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认识。此时,我再引领学生思考:你知道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吗?有学生立马就说出了自己的猜想:我猜想个位上是3,6,9的数应该都能被3整除。对于学生的猜想结果我没有马上予以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验证猜想结果。在验证过程中,学生发现“19,29”都不能被3整除,这个猜想不成立,应该换个猜想的角度。这时,我又故意将“12,15,18,21,27……”等数出示给学生看,在学生换个角度思考以后,认为能被3整除的数可能会与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有关系,于是学生就又马上投入到了新一轮的猜想验证中……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从教师提出问题到学生的猜想验证,教师没有过多干涉学生的学习过程,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猜想、摸索、验证。虽然过程会较曲折,但是,比起教师单方面的传授来说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更有趣,整个过程学生乐学、会学、活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放慢脚步,让数学思考多一点

自从新课标实施以来,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过程被提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节奏过快,导致学生的数学思考一直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注重放慢脚步,不仅教会学生数学知识,还要教给学生数学思考的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建立基本的数学思考模型,从而使学生能够扎实有效地获得知识。

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这部分知识时,为了深化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笔者出示一个圆锥体让学生自行测量出圆锥体的相关数据,并求出圆锥体的体积是多少。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有学生拿出一个直尺和一个三角板,让三角板的直角与圆锥体的外延紧挨,然后用直尺放在圆锥体的锥角处,最后,直尺与三角板的相交点所量得的就是圆锥体的高。我没有满足于学生的测量结果,而是继续追问道:“你测量高的依据是什么?”这样一来,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经过数学思考得出了“平行线间距离相等”这一测量依据,经过数学思考以后,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光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而且更注重学生的数学思考过程,在圆锥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摸索、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学会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果。

2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应只直接以感知教材为出发点,而应把教材上例题、习题和公式、定理等知识点改编成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讲“同底数幂”的乘法这节课时,若从感知教材出发,则通常是像教材那样,先给出一些具体的材料,然后给出以字母为底数的例子,最后归纳出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这样的归纳实质上就法则论法则,缺乏启发性,难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法则背后的丰富思想内涵没有充分体现。如果先提出探究问题,即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学生中易出现两种答案。谁是谁非?学生的探究欲望被唤醒,纷纷计算、猜测、讨论,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办法。这样,由计算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点(多项式乘法、有理数乘法、有理数乘方等)与当前的课题(单项式乘法)之间的冲突,不但吊起了学生的“胃口”,还为学生的探究性活动指明了方向,并与以后的单项式乘法联系在一起,构成了整节教材的探究脉络。

创设尝试情境,促进主动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的活动.要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上应创造机会让学生独立”尝试”.这样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体认知差异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从而理解知识,掌握规律,达到既增长知识,又发展能力之目的.

例如在教学”商多位数除法”时,先出示两道复习840/32,2736/48,学生练习后,接着让他们讲讲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再出示例题,问:同学们能不能用已有的知识来解答这题?试试看,学生兴趣盎然,尝试练习后,引导学生与复习题比较,总结出”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法则,这样运用旧知识转化新知识,充实扩大了原有的知识结构,改善了学生的认识,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吸引学生的数学课堂

在一个调查中讲到,幽默是一种最大的魅力,对一个老师来说,也是这样,幽默的老师往往能得到学生的喜爱,有时候老师一句幽默的话语可以让整个课堂变得轻松活跃起来。不仅幽默的语言可以吸引学生,生动的表情或者丰富的肢体语言也可以吸引学生。我在听课的时候看到过这样的一个老师,他讲完一节课的知识,喊了几个同学上黑板做题,几个同学全做对了,这时候老师把粉笔放在讲台上,然后做出转身离开的样子,他说道“看来你们是都不需要我了,我走了啊”,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简单的话语引得全班哄堂大笑,这时候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老师讲课的时候可以多采取直观教学的方式,因为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很考察学生的想象力,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不容易接受和吸收的,但是当老师拿出实物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时候,就让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化了。比如说,在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时候,老师可以找来正方体、长方体的盒子,对着实物告诉学生什么是它们的面、什么是它们的棱、它们有几个面、有几条棱、它们的面积怎么计算、体积怎么计算。

老师一定要多表扬学生,很多老师可能会觉得严厉地批评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其实不然,现在的学生自尊心都比较强,学会如何表扬学生比学会如何批评学生更重要。老师表扬一个学生的时候会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学生会比较容易爱上数学。一个老师时常批评学生,学生会对他产生畏惧心理,在他的课堂上不敢回答问题,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一个老师,他经常鼓励学生在他的课堂上大胆发言,就算回答错了她也不会责骂,还会对学生微微一笑;回答对了,还会奖励学生一朵小红花。因此,学生都会集中精力认真思考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游戏是一种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好方法,课堂45分钟,如果老师一直讲,学生难免会产生疲倦的心理,在这时候,老师可以适当地带领学生做一些小游戏,缓解学生听课的那种疲倦的状态。老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采取竞赛的方式来进行游戏,老师随口说出一个乘法,两边的同学想好答案就可以举手,20个题后,回答问题最多的小组获胜。

4数学课堂训练学生思维

一、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诱发学生创新意识

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才能促使创造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师生关系融洽,使学生们能够敢说、敢问、敢想,从而能够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平等、民主、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才能有利于开启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自由、轻松、积极的教学环境,才有利于学生突破常规,勇于想象。教学中教师应以活跃课堂教学、激活学生创新思维作为出发点,运用各种方式,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活泼教学课堂,才有利于学生探索创新的学习情境。有效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真正做到课堂上活跃起来。教师应激励学生勇于探究,敢于挑战问题,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转变教师观念,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正确树立新的教师观念。改变传统课堂上的以传授知识为主、技能培养为辅的观念。教师应明确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工作者应积极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要树立创新性教学原则和明确创新教学理念,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作为教学重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对学习爱学和善学。在课堂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思维求异和发散,特别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变以及非常规的解法探索等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深刻的观察,决定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因此,引导学生明白在问题面前不要急于求解,要深刻去观察,为最终解决问题奠定基础。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俗话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观察能力的形成是通过学生学习过程实现的,学生在观察前,必须有明确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观察中教师及时给予指导,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等。

篇7:让多媒体教学更有效

让多媒体教学更有效

合理运用图片,激发学生兴趣,走出“眼花缭乱”

课件是一种综合的教学艺术作品。它既要有很强的启发性和可视性,又要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以更加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兴趣及想象力。课件制作中如何控制好教学内容的容量是个很关键的问题。很多教师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容易“迷途”,认为越多使用图片或动画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实不然。多媒体课件应该是为教学服务的。有时用得不当或过度使用,反而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基于此,课件设计者不应将精力放在图片与动画上,而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我们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应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点出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好多媒体课件,冷静思考多媒体教学应用的方法。在处理组合素材时,应做到该多处则多,该少处则少,制作瘦身型经典课件。切忌面面俱到,在不恰当或不合适的地方出现媒体冗余;更不能本末倒置,将与重难点关系不大的素材选得过多、过滥,以至于遮掩了教学目标,进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设计时还应当注意一定要从实际的课型和内容出发,在充分掌握学情、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恰如其分的素材组合,力求找出各种媒体素材的最佳结合点,围绕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个原则进行设计组合。

合理运用声音,营造学习氛围,走出“不绝于耳”

笔者看过一些课,发现部分课件一开始就是一段恼人的音乐:学生答对了,点画面便出现鼓掌声或者“你真捧”的赞扬声;答错了,来个“想一想”或者一个怪声音。有时甚至页面的切换、图像的转换都应用了声音,一节课下来,各种声音“不绝于耳”。

课件中的声音应具有突出主题、渲染气氛、衬托背景、调节情绪、传播信息、模拟再现的功能。在多媒体课件中恰当地运用声音,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增强课件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但如果过多地追求声音效果,特别是在播放过程中突如其来的一个声音,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干扰学生的思考。因此,在课件中加入声音一定要有“度”:为了突出重点、难点,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适当加入声音;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选择合适的音乐,让学生的情绪变得轻松、愉快,激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合理运用演示,培养学生能力,走出“喧宾夺主”

教学手段应该为教学目的服务,要明确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否则就无法摆正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既然多媒体课件是起辅助教学作用,那么就应当把它当做师生交流的桥梁、课堂气氛的调节器、课堂教学的调味品、智能转变及情感体验的催化剂,绝不可由它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更不能喧宾夺主,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

尽管计算机模拟可以带来更为强烈的视听刺激、更为细腻的物理过程和更加直观的结果分析,但它不具有实物实验带给人的真实空间感、实验可信度,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师生的情感交流。如果只是简单地将实验搬到屏幕上,就违背了认知规律。因此,我们不难分出动画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与学生亲身参与的两大吸盘对接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哪个更具有说服力,化学中实物的“喷泉实验”与电脑动画哪一个更加形象。

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教学的主题,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总之,我们应正确地、辩证地对待多媒体,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使多媒体技术更好地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我们教师只有吃透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真正发挥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才能让多媒体尽显风采。

篇8:让识字教学更精彩

(1)学习“首”时,学生讲到:“首”字上面点、撇象头发,横向头顶,脸上最突出的是鼻子。古时鼻子的图画代表自己,所以“首”字下面是“自”。

(2)学习“壮”时,学生讲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当上将军的士兵才是真正的壮士。”

(3)“非”字学生这样记忆:两个非常强壮的人,打到了六个坏人。

此外,诸如:“师徒两人徒手走在路上”学习徒;“我非常伤心”学习悲;“妹妹是个女孩,她是未来的希望”学习妹;“姥姥是妈妈的妈妈,她年老了。”学习姥......通过孩子们的语言描述,把识字与语言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丰富了孩子们的识字方法,促进了各种能力的提高。

作者:王正委

审稿人:李传家

[让识字教学更精彩]

篇9:让语文朗读教学丰富起来论文

让语文朗读教学丰富起来论文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地深入发展,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无论是在课堂结构、教材讲解、授课方法、能力训练上,都有独到的创新,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我听过、看过的一些同仁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在课文朗读这一环节上,许多人还不够重视,往往讲析过多,朗读却不够,即使有朗读,也很少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指导。其实,就对课文的理解、知识的掌握及语文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来说,朗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我所在的学校地处城乡交界,生源很杂,有校附近乡里的学生,更多的是外来务工的子女,由于经济时间及家长疏于管理等多方面原因,学生整体素质较城里的孩子差,朗读方面就更明显,而我们农村学校设备又不齐全,所以如何充分利用入选课文,加强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学习体验汉语言文字的优美,是我在教学中积极思索的一个问题。有几方面心得如下:

一、要重视朗读的作用

高万祥先生说:“更好的语文教学方法就是简单,再简单。”我们首先应该把语文书当做一个读本,在语文课上多一点时间让学生去阅读,去体验,去感受,让学生阅读后产生自己的体验,让语文书这一读本成为促使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一剂药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前人很早就告诉了我们最简单的学习方法,语文教师要对朗读训练引起足够的重视。可是由于考试对朗读考得比较少,很多教师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对于朗读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把朗读训练切实重视起来,把教学大纲关于朗读训练的要求落到实处,尽快从考什么教什么的“应试教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把读书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

二、朗读的过程要循序渐进

《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地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显然,这已为我们清楚地指出了朗读教学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切不可“跳跃式”发展,因为,这三个过程的实现是有顺序、有层次的。朗读教学第一步:读正确。因此我在朗读教学时,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运用普通话发准字音、清晰响亮,尤其要注意平舌音和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和后鼻音。另外要求学生朗读时不指读、不添字、不漏字、不颠倒、不重复、不读错字。朗读教学的第二步:读流畅。在训练学生朗读时,希望学生能做到不结结巴巴、语速恰当、语气流畅,能恰当地把握作品基调。朗读教学的第三步:读出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是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时,能够自觉地通过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生动、形象地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春》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教的:初次读,要求学生读得正确响亮,咬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再次读,读得流利,教师示范,学生学读;第三次读,读得有情有境,听录音并老师示范,学生试读,体味文中情境并通过自己的朗读将其表达出来。

三、朗读的方式应灵活多样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都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 为了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方法,如教师范读、录音范读、提问接读,学生齐读、个读、轮读、扮读、小组读、分合读、自由读、配乐读以及全篇读、分段读、重点读等。在教授《孙权劝学》这一课时,我让同学们自由结合或四人小组结合,分别扮演孙权、吕蒙,鲁肃,把握人物的身份和语气,有感情表演。此环节,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提高了朗读水平,更有利于学生对人物的把握。

同时重视教师引导作用,即教给孩子们朗读的技巧,在训练把握句子的自然停顿、声调的高低变化和速度与节奏的快慢上下功夫,引导学生运用正确语调、语气进行朗读。如《海燕》中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应读出乐观向上坚定信念的语气,而海鸥、海鸭、蠢笨的企鹅则应略带轻蔑的语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二者在暴风雨来临前不同的表现,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心。在孩子们有时不能把握的部分,我范读后让他们仿读,并不断纠正朗读中的错误,使孩子们有效地掌握朗读技能,尽快学会朗读。

除了这些传统的朗读教学方式,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的朗读教学服务。我们现在的.一些农村中学也配备了一两个多媒体教室,它不但可以进行录音范读,而且可以结合课文的内容展现出动态画面,学生通过眼观耳听,能够较快地掌握方法和技巧,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情感。如教《你一定会听见的》一文时,文中出现了各种奇妙的声音,有声的、无声的……怎样体会近乎无声的曼妙,怎样发现生活中动听悦耳的声音,他们往往印象空白。指导朗读时,我边放投影边动情的朗读,孩子们通过视觉、听觉初步感受它们什么样;然后让他们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读课文的磁带录音,引发想象,去体会教材内容蕴含的语言美、音乐美、意境美;最后及时指导朗读,孩子们朗读时声情并茂,极富感染力,使读者、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达到和谐统一、情景交融的境地。用多媒体进行朗读教学不但使学生学有标准,更让学生学有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四、朗读的评价要多元化

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激励为主。农村中学的许多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水平不够自信,不敢放开口读,因此,我们教师更要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对朗读的兴趣。评价的方式要多元化,除了教师要对学生的朗读加以肯定,还可以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也可以鼓励同伴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首先,教师要通过示范,使学生学会评价。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你认为他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有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教师要注意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引导、组织他们参与评价、发表意见,在评价中帮助别人、完善自我,从而通过评价,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发展功能。

但评价要“因人而异”,如平时胆小害羞的人终于“登台亮相”了,应迅速给予鼓励性评价;而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应在指出其优点的同时也指出其不足之处。

五、经常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和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朗读活动

中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不能光靠课内练习,必须辅之以多样化的课外朗读活动,如组织学生经常收听广播、看新闻,组织讲演会、时事报告会、诗歌朗诵会,参加读报活动,排演相声、话剧等,使学生通过朗读的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朗读的意义,并从中受到实际锻炼,提高朗读能力。

当然,朗读教学的方法灵活多样,这里仅仅是我个人的见解,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真正地做到“以读为本”,就一定能让学生的语文水平更上一层楼。

篇10:有亲和力,让孩子更喜欢我

有亲和力,让孩子更喜欢我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仅有善良的'心和默默地埋头苦干是不够的,要让孩子真正喜欢你,必须具有亲和力,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和蔼、亲切、热情、温暖.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表达情感的人,就不能做教师.”这说明有亲和力的教师在工作中能很快地与幼儿拉近心理上的距离,容易赢得幼儿的喜欢.

作 者:林珠娜  作者单位: 刊 名:陕西教育(教学) 英文刊名:SHAANXI JIAOYU JIAOXUE 年,卷(期): “”(10) 分类号: 关键词: 

篇11:让学生作文素材丰富起来(教学论文)

让学生作文素材丰富起来(教学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老师的“教”和学生们的“学”都不得法,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块软肋。学生普遍害怕写作文,不懂写什么,不知道该怎么写,更不知道为什么而写。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笔者认为,就是学生没有丰富的作文素材。俗话说“木无本则朽,水无源则枯”。因此作文的出路之一就是解决学生“源头活水”的问题。

一、多角度观察生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中学生有美好的憧憬,如火的激情,丰富的想像,对真善美充满着遐想,大至国际风云变幻、国家建设,小至一片落叶,一颗星星,甚至一句话,一件小事都能牵其驿动的心。怎么会“无话可说”呢?作为老师的应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到最熟悉或者最适合的材料;二是引导学生敢于将自己的生活书面化成为作文,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例如:我的闲暇生活、我的家庭生活、我的情感生活;有些同学喜欢看武打小说、卡通书的,可以将故事的内容作为作文的素材;有些同学喜欢上网、玩游戏的,可以把他们的感受和认识写进作文。

总之,教师应该熟悉学生的生活,以宽容的态度理解学生的世界,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体会自己的生活,将之书面化,使之成为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最大限度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广泛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言而喻,广泛阅读与作文密不可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难以想像一个根本不读书不看报毫无阅读能力的人能写出精彩的文章来。因此,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是激发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

阅读可以从以下的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阅读课文。中学语文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心选编的,有经典性,示范性,情感性,教育性,是最好的例子。老师要“少讲、精练、多读”,精心设计阅读方案。结合课文,适当补充课外读物。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广泛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归纳,加深理解,自由应用,善于借鉴,真正实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要求要背诵的课文或内容要滚瓜烂熟,然后以教材为基础,进行创造性的表达活动。例如:读后感,读后的联想或想像;续写,把课文的故事接续下去;扩写,就一个情节、一个场面展开想像;仿写,以主人公或作者为对象写信;对课文说明、评论事情质疑等。如学完《我的叔叔于勒》后续写结尾,仿《谁是最可爱的人》写《我们班最可爱的同学》等。

二是阅读书籍报刊。许多课处书籍报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文质兼美,是学生作文创作的材料宝库。我一方面根据学生实际推荐读《语文报》《读写月报》《读者》《青年博览》《知识文库》《小中见大智慧文丛》等书籍,同时创办班级图书角,班级订书,同学捐书,设专人管理,让学生互相阅读。另外鼓励学生定期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这样使学生在广泛阅读中积累丰富的素材,培养了能力。有范文引路,以到了以读促写的功效。

三、开展课内外活动,点燃学生创作热情

鲁迅先生说:“必须采很多的花,才能酿出蜜来。”传统的作文训练,一般两周一次课堂作文,要求学生在两课时内完成,学生绞尽脑汁“闭门造车”,老师侧倾注心血,拼命修改,反复权衡,给个分数。这样优劣好差,分数见分晓的教学方法,不但收不到理想的效果,而且严重束缚了师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点燃学生的创作激情是很有必要的'。

爱表现自己,参与意识强,是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为强化学生的写作动机,老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创设写作素材,让他们有东西可写,从而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如课前3分钟的班级论坛、演讲比赛、辩论会、讲故事比赛,男女对阵的乒乓球赛、篮球赛、排球赛、野炊、小范围踏青,短距离的旅游,关温暖、献爱心、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磨练意志,锻炼思想,培养兴趣,陶冶情操,创造思维,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加上读书笔记、学习心得、摘报剪报、手抄小报等展评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与审美情趣有很大帮助。

实践证明,对这些活动,学生参与意识强,兴趣浓,积极性高。同时活动又为他们提供了写作的题材,让他们有东西可写,从而根本上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引导和训练,我所任教的班级同学的作文视野得到了扩展,如一位同学参加完庆元旦“文化艺术周”的系列活动之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总以为上台表演就那么回事,总以为我可以做得象他们一样出色,其实不然,它要精心准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基本功,还要全身心投入。在众多的强手中,我对他们充满了敬意,更清楚自己的优势与弱点!”

三年的试验期结束,同学们的作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能从身边的小事中挖掘出有深层次内涵的东西,达到“文”“道”合一的较高境界,有多人次的作文参加征文比赛获奖,有多人次的作文发表在各种刊物上,中考,我班的语文成绩是非常优秀的,本人也被获得“教学成果一等奖”。

篇12:新课改,让数学教学更精彩!(网友来稿)

临泽县板桥小学 汪永霞

陶行知先生说过:“时时有创造,处处有创造,人人有创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玩”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民主、宽松、自由的环境里体验数学、“玩”好数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去经历数学。学生有了兴致,就会激发求知欲,形成积极的“心向”。在教学中,我们应不断创设与学生心理需要同步的情境,唤起学习热情。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真奇妙!”,从而产生“我也想玩一玩、试一试!”的心理。这样的教学,除了知识的传递,更多了一份情感的交流,一次思维的碰撞,使学生萌发出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玩”好数学的愿望,从而更加乐意去学习数学,在数学世界里自由翱翔。

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来自于不同的生活背景,他们在学习中有着不同的经验与体会,对同一个问题的解决,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习惯及见解,教师要为这些不同提供表达的机会,并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一个问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孩子,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的数学结果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是幸福的,而且在小组这种宽松氛围下大家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发展。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理性占主导的学科。最优化的数学学习不仅要完成本门学科特定的任务,还应巧妙整合完成其它学科的任务,在数学课堂中我们要学会整合教学资源。

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在数学新课改教学中,以冷静的、科学的、务实的态度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利于不断转变观念,改进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我坚信:新课改,会让数学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新课改,会让数学教学更精彩!

作者邮箱: ccl1125@126.com

篇13:情境教学让数学课更精彩

情境教学让数学课更精彩

李艳艳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新集中学)

摘 要:成功地创设数学课堂情境导入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诱因,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前提,对整堂课的教学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情境;数学教学;课堂

近几年,情境教学成为一种趋势,很多教师都迫不及待地追风逐流,却往往陷入了误读误解的泥沼中。这样的我们怎么可能有真正的领悟和把握?又怎么可能更好地改造我们的课堂?其实,一个疑问、一个故事、一个游戏乃至一个错误,都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进入到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去,这就是创设情境。对于初中生,天生对自己的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那么在课堂上教师要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才能让学生专注注意力呢?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利用情境来吸引学生。

一、回顾数学史情境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拥有悠久的发展进程,有许多值得人们回味的故事。以数学史作为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参与并感受定理的证明。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以及数学家们在勾股定理发展中所作的巨大贡献,突出勾股定理的作用,阐述其在数学中的地位,这些都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兴趣。又例如,在教学“黄金分割点”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黄金分割点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对黄金分割的理解,从而学会计算黄金分割的有关问题。

二、生活游戏情境

一位学者也做过这样生动的比喻:“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例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时,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上,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报座位”活动中感知在一个平面内“二维”才能确定一个位置。根据课堂需求,可适当增加变换原点和坐标系的位置,再让学生“报座位”,自然而然地引入课题。

又如,在教学“频率与概率”时,让学生准备一元硬币,同桌两人为一小组抛硬币做小游戏,一人负责做试验,一人负责记录,相应得到试验100次、150次、200次、250次、300次时硬币正面朝上的频率,填写在所发的表格并绘制相对应的折线统计图。在多次试验之后,学生发现了正面朝上的频率会稳定在一个值附近,进而得出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三、试验操作情境

初中生对于动手操作、试验非常有兴趣。因此若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意这一现象,将会取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从三个方向看”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了10个小正方形。课堂上让学生随意摆放小正方形,并画出它们的三视图。这相当于让学生自己出题目自己解决。这往往比教师在黑板上画图要清楚,学生掌握的效果也更好。所以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在实验的乐趣中学到知识。

又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平行投影”时,我们可以把课堂搬到操场上,可以让每位学生量出自己的身高和在地面上的影子,并计算出身高与影长的比值,学生发现大家的比值都很接近,从而学生很容易掌握了在太阳光线的照射下不同物体的物高与影长是成比例的。所以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乐趣中学到知识。

四、学科内部情境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把各个学科孤立起来,而不能把各学科的知识进行互相渗透,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把各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则可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时,出示问题:一根长25厘米的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挂物体,在弹簧伸长后的长度不超过35厘米的限度内,每挂1千克质量的物体,弹簧伸长0.5厘米,如果所挂物体的质量为2千克,弹簧的长度为多少厘米?

这是一道物理题,也是一道数学函数题。先引导学生找出弹簧长度y与所挂物体质量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x=2时再求y的值,写出这道题后,学生就会感到惊讶:数学课怎么会有物理题目,数学教师也懂得物理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就起到了教学的效果。

五、故事情节情境

用故事创设情境,如果运用得当,往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我给学生讲“棋盘上的麦粒”的故事,第一格放2粒米,第二个格放4粒米,第三格放8粒米,以此顺序后面一个的米粒是前面一格的2倍,故事还没讲完,学生就展开议论,整个课堂气氛就调动起来,时机刚好,教师引入乘方的定义。

又如,在教学“可能性大小”时,我引入学生熟悉的田忌赛马的故事,如果齐王将马按上中下的顺序比赛,那么田忌的马应该怎么出征才能赢呢?如果齐王将马按上中下的顺序比赛,而田忌的马随机出征比赛,那田忌获胜的概率是多少?

总之,创设情境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课型,只要选择适当的情境,都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把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比作沙丁鱼的话,创设一系列相关联的情境,将整节课链接起来,就像在沙丁鱼中放入鲇鱼,无疑会大大增加所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课堂活力,让课堂走向有效、生动、深刻!

参考文献:

陶晓霞。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试用情境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10)。

篇14: 《让校园更美好》教学反思

有幸参加xx举办的展示课活动,我和另外几位老师承担了演课的任务。通过这次演课活动,从开始准备到活动结束,收获很多,特别是在收集演课资料、准备演课课件的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远远大于活动结果带给我的要多。

一、上节精彩好课难,演课出彩更难。

整个活动结束后,我的第一感觉:上好一节精彩的课不容易,但演好一节出彩的课,更不容易!为什么要这么说!

我的感觉,上好一节课,只要准备充分,课堂上可能有学生意想不到的精妙的话语,可以有师生你来我往引人入胜的互动,课堂上教师的教育机智可以得到激发,产生自己都想不到的美好效果。虽然看起来40分钟,时间长了些,但有作为主体的学生在说、在论,教师只是主导,只是起穿针引线的作用,课堂上老师根本费不了多少口舌。听课老师的注意力往往落到学生的身上,他们更注重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的所拥有的良好状态。

而演课,虽然只是一节15分钟的课,但重点落在“演”上,教师一人在台上唱“独角戏”,一个人承担两种角色。主角不仅仅是老师,还要有学生。学生在哪里?在老师的眼中,在老师的心中。因为你要把眼前的老师或是空间当作学生,你要不露痕迹地转述学生的回答,用心做好语言上的前后衔接。真正做到了“演”字,稍一愣神,有时真怕忘记“台词”!

二、演课预设的准确性和课堂事实的稍许差别

演课重要的一点,就是对问题答案的预设。因为是没有学生的互动,所以一切只凭教师的教学或生活经验给以预设答案,这样的答案,受教师身份或是年龄等方面的限制,往往很少有精妙的回答。

这次演课之前,我总是找不到感觉,不知这演课哪里不对劲,对预设的回答总感觉有“越厨代庖”之嫌。苦闷间,同事孙老师一句话提醒了我,“你要是对你的预设回答不满意,就把这节课到班级上一下,看看学生的回答是什么样的!”是啊,既然是演课,不是基本课随手点的课,我何不到班级验证一下自己的“演课”效果呢!一节课下来,学生们课堂情绪被充分调动,因为我平时带二年级数学,现在来上一节品德课,可以想象孩子们的欢快情绪有多高涨了。大家畅所欲言,一句句精妙的回答也一一被我记入脑海,一下课,及时整理,对我的“演课”中的部分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三、教师课堂上的稳重很重要,但演课时的激情更重要

演戏,重在以情动人,以情吸引人。演课,又何尝不是如此?你一个人要花15分钟的时间来演,如果表情平平,语言干粑粑,内容设计再精彩,听的人也没有多少兴趣。所以要想吸引听课者的眼球,演课者必须要语言生动,抑扬顿挫,演课形式有趣,注重课件等直观教具的呈现。把课的内容以多样的形式围绕主题线路清晰,呈现在听者面前,听者也不会觉得累!

一节“演课”,收获得还很多,最主要谈这几个方面。相比于上课,演课在我们周围虽已经盛行了好几年,但它还是一门新的学问。大家对演课且行且探索,争取让我们的演课更精彩!

篇15: 《让校园更美好》教学反思

本课教材取材于学生熟悉的学习生活环境――校园,加上学生都有善于发现问题、乐于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天性,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优势和学生这一天性,通过捡照片游戏、看录像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兴趣,为下一步的让学生展开思维,尽情地想像,利用自己的智慧主动地去改造生活、创造性地美化生活创设一种氛围,这个过程既起到对学生生活体验的“激活”作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关注校园、关心自己学习生活环境的意识。能否对生活有所认识,有所发现,也是检验一个学生内心感受生活程度的途径。因此,我认为“校园扫描”这一活动,也是在对学生的个性扫描。正是做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学习”。

在本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乐于表达自己对身边生活环境观察到的现象,即夸校园、提不足。但仔细分析,学生似乎只对校园中的物质设施兴趣甚浓,如:关系到自身利益的好看的、好玩的、方便的……却对校园中的精神文明漠不关心,如:学生的日常文明礼貌习惯、卫生习惯……出现了让人担心的品德与生活分家的现象,似乎违背了“让儿童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这一理念。道德是社会生活的灵魂,没有了道德的生活就像没有灵魂的肉体。教师在今后的品德与生活课堂上多加引导,找出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让学生既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又在生活中学习道德。

所谓金点子就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智慧主动地去改造生活、创造性地美化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理念是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我认为同时生活也是学生创造灵感之根本,离开了生活,学生的创造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生机、毫无灵气。孩子们的想像力是非常丰富的,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想像力会被无情地扼杀。我们在充当学生学习的伙伴同时,还要注意解放学生的大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想像的.自信心,努力创设各种氛围,灵活运用各种手段,还他们以自信的心态去想像、去创造、去生活,只要他们有这个意识,即使是海市蜃楼,也是美的。这里一个个闪光的金点子,一颗颗热情洋溢的心,呈现出一幅让人感动的场面。在这里,是生活给予孩子们创造的灵感,是生活给孩子们插上想像的翅膀,我们看到的不光是孩子们与校园融为一体,而且孩子们已与生活融为一体,正是“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本课的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智慧去改造生活,有创意地美化生活。在本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是积极的,发言内容的确有创意。如:在游乐场增添滑梯、秋千,在器材上裹上布,碰上去也不疼……但也有的学生说出的却带有浓重的神化色彩或科幻味道,如:有学生说道校园设施时,想在楼房装上一种设备,想变成什么颜色就变成什么颜色……这样的创造想像虽完美,却与本课学习目的相违背,这不是一节奇思妙想课,而是一节生活课,是一节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改造生活、美化生活的课。本课的目标和本质任务是一堂课的灵魂,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不能远离生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创造既不违背实际,又要充分、巧妙加以发挥,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平时多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自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想办法解决,这样,就不会出现只会空想而不现实的“创造”了。

篇16:让文件更安全教学教案

让文件更安全教学教案

内容摘要:

本节课采用基于网络的抛锚式教学策略,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有机结合关于电子文件安全的各种操作,通过情境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情景与任务驱动相融合,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教师主要担任促进和帮助学生学习的角色,并以发展性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发展。

本课特色:

(1)本节课主要采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以问题为中心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以学为主(教师引导、帮助),重视过程,强调环境,体现动态设计,学习任务也是个体化、个性化的设计,体现学科教学规律,符合新课程标准。

(2)情景设计一环扣一环,与教学主题巧妙结合。本节课讲述2位主人公:小红和小东的问题。

由情景一:小红不开心(引起注意)

──到情景二:知道小红的日记被同班的小东同学偷看(进行角色)

──到情景三:小红遇到难题:如何保护电子日记呢?(设下疑问);

──到学生们亲自动手为小红解决问题,巧妙地让学生带着助人为乐的精神学习进入学习:如何保护文件的技术。(自主学习和协作式学习)

──在技术问题解决以后,老师又不失时机地抛出情景四:小红还有两篇日记,分别是关于小东故意删除了小红的作业和小东偷用了小红的电子信箱密码,并打开小红的电子信箱的故事。让学生们展开热烈的讨论,使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被整个班集体共享。(批判性学习)

──到学生评价,包括小组长评价上机效果,网上自我测评基础知识和小组互评协作学习效果。(发展性学习)

──到归纳总结,回应本节课主题(继承性学习)

──课外扩展,采用任务式,进一步加深对信息安全的了解,能发表一些自己的想法。(继承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在这些情境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不断(外化)观念性的知识,(内化)操作性知识,(结合)系统化知识。

教学资源说明:

教学中除教学拓展中的flash动画是引自“showgood网站外”,其余的教学资源均为原创。

一、教材分析

本章节采用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顺德教研室编写的实验教材(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二单元第八课《让文件更安全》。在此之前是关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的内容。

二、学生情况

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已基本具备基于网络的任务驱动学习方法和创建电子文档等基本技能。学生采用分组协作,以四人一个小组,设一名小组长。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电子文件安全的重要性。

·掌握保护电子文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基于网络环境下以问题为中心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引导,进行自主式学习和协作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维护电子信息安全的意识。

·通过讨论和评价情景中人物的行为,树立自觉遵守合理使用网络信息的情感。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尊重他人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保护电子文件的方法。

· 教学难点:如何给电子文件加密、隐藏。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基于网络的抛锚式教学策略,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有机结合关于电子文件安全的各种操作,通过情境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情景与任务驱动相融合,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教师主要担任促进和帮助学生学习的角色,并以发展性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发展。

篇17:《让校园更美好》教学反思

《让校园更美好》一课属于金点子行动这一单元。

下面是关于本课教学过程的两个片段和评析,以及针对《品德与生活》课程理念的思考。

活动一:校园扫描

师:老师这儿有一些照片,拍的是一些校园景色,我们进行一个小游戏——捡照片比赛,看哪小组能最先选出你们认为最好的一张校园图片。(这此照片拍的是原来的老学校和现在的新学校。)

(师每组发一叠照片,生迅速选照片。)

师:选的都是哪儿啊?(生齐说我们学校。)说说为什么认为我们学校好?

(生说出理由,实是夸校园。)

师:老师还把校园景色制成光盘,想从电视中看看我们的学校吗?

(放录像)(录的的新学校的内外设施和学生在这么好的环境下游戏的场景。)

师:不过,校园再美,也有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吧。

生1:学校的花园里花儿太少了。

生2:游乐场的器材少。

生3:蓝球架坏了。

……

(师逐一罗列:花园、游乐场、球架……)

反思一:有意的激活

本课教材取材于学生熟悉的学习生活环境——校园,加上学生都有善于发现问题、乐于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天性,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优势和学生这一天性,通过捡照片游戏、看录像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兴趣,为下一步的让学生展开思维,尽情地想像,利用自己的智慧主动地去改造生活、创造性地美化生活创设一种氛围,这个过程既起到对学生生活体验的“激活”作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关注校园、关心自己学习生活环境的意识。能否对生活有所认识,有所发现,也是检验一个学生内心感受生活程度的途径。因此,我认为“校园扫描”这一活动,也是在对学生的个性扫描。正是做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学习”。

反思二:无意的漠视

在本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乐于表达自己对身边生活环境观察到的现象,即夸校园、提不足。但仔细分析,学生似乎只对校园中的物质设施兴趣甚浓,如:关系到自身利益的好看的、好玩的、方便的……却对校园中的精神文明漠不关心,如:学生的日常文明礼貌习惯、卫生习惯……出现了让人担心的品德与生活分家的现象,似乎违背了“让儿童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这一理念。道德是社会生活的灵魂,没有了道德的生活就像没有灵魂的肉体。教师在今后的品德与生活课堂上多加引导,找出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让学生既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又在生活中学习道德。

活动二:金点子行动

…………

师:其实校长也为这些事费了不少心思,老师来上课之前,他特意跟老师谈了一次话,想知道他跟老师说了些什么吗?(学校面临实小验收,这些问题确是校长头痛事。)

生齐:想。

师:校长听说我们班小朋友特别爱动脑筋,他想拜托各位为学校存在的问题出金点子,你们愿意吗?

生齐:愿意。

(生讨论、交流)

生1:小朋友从家中带来花草种在花园中。

生2:游乐场里增添滑梯、秋千,就更好玩了,还要在器材上裹上布,碰上去也不疼。

生3:老师的办公桌上放上花和金鱼,老师工作累了的时候抬头看看花和鱼就不累了。

……

反思一:放飞了心灵

所谓金点子就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智慧主动地去改造生活、创造性地美化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理念是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我认为同时生活也是学生创造灵感之根本,离开了生活,学生的创造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生机、毫无灵气。孩子们的想像力是非常丰富的,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想像力会被无情地扼杀。我们在充当学生学习的.伙伴同时,还要注意解放学生的大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想像的自信心,努力创设各种氛围,灵活运用各种手段,还他们以自信的心态去想像、去创造、去生活,只要他们有这个意识,即使是海市蜃楼,也是美的。这里一个个闪光的金点子,一颗颗热情洋溢的心,呈现出一幅让人感动的场面。在这里,是生活

给予孩子们创造的灵感,是生活给孩子们插上想像的翅膀,我们看到的不光是孩子们与校园融为一体,而且孩子们已与生活融为一体,正是“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反思二:远离了本体

本课的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智慧去改造生活,有创意地美化生活。在本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是积极的,发言内容的确有创意。如:在游乐场增添滑梯、秋千,在器材上裹上布,碰上去也不疼……但也有的学生说出的却带有浓重的神化色彩或科幻味道,如:有学生说道校园设施时,想在楼房装上一种设备,想变成什么颜色就变成什么颜色……这样的创造想像虽完美,却与本课学习目的相违背,这不是一节奇思妙想课,而是一节生活课,是一节让学生用自己的

智慧改造生活、美化生活的课。本课的目标和本质任务是一堂课的灵魂,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不能远离生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创造既不违背实际,又要充分、巧妙加以发挥,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平时多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自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想办法解决,这样,就不会出现只会空想而不现实的“创造”了。

篇18:让心灵更阳光教学反思

让心灵更阳光教学反思

记得刚加入六小团队我,为了不落后,努力适应着学校的各种节奏,第一学期结束时的总结会,我很意外的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后来我按照这种工作状态,在单位上逐渐形成了我的工作风格:只要是自己接受的工作都努力做到最好。真正体会到了学校所倡导的“共同成长 共享快乐”之理念。作为教师只有积极投身我们的教学创新,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才会真正感受到从事这项工作的意义。

我们学校规定每人每月都必须上一次公开展示课,我也从刚开始的反感和压力中慢慢适应了下来,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会出现的状况也不少,如设计的教学内容学生还没进行完,下课的铃声就响了。经过不断的反思、改进、尝试、再反思……也确实很苦恼,有时也汲取了课改的一些方法,但对教学内容研读的不够,对学情了解的不充分,课堂上也不能根据学生的表现很好的调整教学环节和节奏。学生认知的'差异,往往会顾此失彼从而影响教学进度。

后来展示课活动参与的多了,逐渐的也找到了一些方法如:在备课时,要找准重点、难点,也学会了“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进行重点解决”小方法,“教学内容设计照顾大多数”和“适当增加拓展创新内容”成为让更多学生参与剪纸教学的好方法。我在课堂上的引导,重视学生生活素材的积累和反馈,并安排合理讨论交流,尽可能的满足学生进行“动手制作的时间”。让学生有很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当大部分同学都已掌握当堂基础知识达成共识时,我就把重点放在敢于在自己的剪纸作品中大胆创新的学生。这也是对其他学生起一个很好的引导和启发。

如今的课堂中,小组合作几乎每课必不可少。每次外出学习观摩课,名师们的课堂合作交流总是热热闹闹,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互相倾听,很是羡慕。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最大限度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也努力的进行尝试。

合作应该建立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其实小组合作应该是学生个体无法完成,或是受到一定外在条件的限制,需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或是学生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感到需要与人讨论、分享成功喜悦的时候开展。于是我创设了“组合剪纸”的形式,就是让一组或者几个学生的作品根据构图、色彩进行拼贴,组成新的剪纸作品,如展示课《葫芦兄弟》、《大闹天宫》、《鱼》都是这种形式。学生意见不同时,学生遇到制作困难时,讨论如何添加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都能解决这样的问题,效果比较好。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差异,体现成员之间的互补性,有时学生进行剪纸创作时,制作速度和质量都很好的学生会有富余的时间,就可以鼓励他们积极的去帮助那些动手能力弱的孩子,做到“能者多劳”、“ 物尽其用”的效果。这种临时搭配的小组很有新鲜感。这些同学也在帮助其他学生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最终促进成员间的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共同发展;通过开展当堂作品展示,让各个不同小组及时看到好的想法和创意;小组内的不同做法,不同意见,也有交流、沟通、融合最好形成一致看法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有些学生的剪纸作品质量不怎么好,但制作速度很快。这是我总是让大家给他热烈的掌声,表扬他的大胆,但同时也通过展示让他和全班同学一起评价自己的作品的优缺点,优点大家要学习;缺点大家在以后的制作中要避免。

特别是学生在作品中的缺点或不足我不一定马上作出判断和评价,既不要肯定,也不要否定。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良好学习氛围。特别是对于学生的创造的创意或者回答,一定要“高调”作出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于错误的回答,也是先指出不足,再抓住可取之处进行鼓励,尽量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学生作品展示中尽量鼓励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即让学生通过自评来反思自己的不足,通过互评发现长处,提高自己。甚至有时,也鼓励学生对我的作品进行评价。

篇19: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让家更美好》一框为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三框内容。主要学习“现代家庭的变化”“和谐家庭建设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在教材体系中,本框是继前面二个单元“成长的节拍”“友谊的天空”,以及第三单元“师长情谊”已学知识的续化,对后面一个单元“生命的思考”起承前启后的作用,重要地位显而易见。

【学生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在对家庭有了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思索。学生已知“家的意味”“爱在家人间”等概念与理由作为认知起点,以及生活在家庭的已有认知、经验作为基点,学习起来是饶有兴趣的。但是,家庭各异,身处的家庭环境不同,学习中不免存在个体差异等情况,需要为师者灵活处理。

【思想依据】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新课程,凸显新理念,重视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的比对,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组织学生交流、探究各自家庭情况,增强对“千家万户”不同家庭的相互了解。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达成爱家庭,爱父母的真情实感,为家庭和睦幸福作出力所能及的行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以积极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学会沟通技巧,发挥作为家庭成员小小“黏合剂”的作用。

知识目标:了解现代家庭结构、规模、观念等方面的变化,知晓新的沟通方式,以及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是何如的等知识。懂得“家和万事兴”的道理,为和谐家庭出力。

【重点难点】

重点:和谐家庭我出力。这是本课的终极目标。

难点:如何充当家庭小小“黏合剂”。(协调能力)

【教学过程】

一、温习旧课

“家的意味”——生命的居所;中国人的“家”(中国特色)。“爱在家人间”——亲情体味;碰撞“爱”花;沟通、传递爱。

怎样让家更美好?(为导入第三框的学习作铺垫)

二、情景导入(问题生成)

播放歌曲《家和万事兴》,导入新课。在温馨的“课堂家庭”中,激发起对本框的求知欲。

三、自学预习(能力培养)

1.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传统家庭模式,你知多少?(常常为三代或四代同堂的大家庭。现在一般多为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

3.现代家庭的家庭氛围应该是怎样的?我们作为学生应做些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萌生“和睦相处是家庭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这一意识,初悟这好家庭是离不开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的。)

4.祖辈、父辈、子辈之间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些差异可能带来什么情况?我们应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

四、合作探究(新知获取)

(一)现代家庭面面观

探究一:教材P83“运用你的经验”

结合教材图示,说说现代家庭还有哪些特点。在空白框中列出你观察到的现象。

答案提示:还有通信改变生活、更注重心理健康、尊敬爱戴长辈、参加娱乐活动、居室更温馨、重视教育、生活方式越来越科学(饮食、旅游等)等特点。

资料分析:中国家庭发展报告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家庭变化呈现新的特点。一是目前家庭规模小型化。2人、3人家庭成为家庭类型主体,家在变小:户均人数原5.3人,现家庭平均规模为3.35人;同时,家庭类型多样化,核心家庭占六成以上,单人家庭、空巢家庭、丁克家庭也在不断地涌现。孩子变少:四成家庭是“单身贵族”或“二人世界”。二是流动家庭和留守家庭已经成为家庭的常规模式。据了解当前的流动家庭接近于20%,也产生了一些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长者增多:逾8800万户家庭有65岁以上老人。人口结构——截至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12亿。

思考:(1)从第一个特点中,你发现现代家庭有什么变化?

(2)根据课本知识思考:第二个特点会带来什么变化?

1.现代家庭的变化——家庭结构、规模、观念等。

2.现代家庭的变化——交流、沟通方式等。

易错点拨:家庭是一成不变的?家庭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家庭变得越来越小,家庭关系也越来越简单。同时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探究二:教材P84“探究与分享”

结合课本图片场景,说一说,你经常使用哪些方式和家人沟通?你更喜欢哪些方式?为什么?

答案提示:经常与家人沟通的方式有:打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健身运动、家庭晚会或一起参加文体活动(了解彼此,艺术熏陶),一起看电视、上网(读新闻,欣赏电视剧等),聚餐(美食,沟通,很享受),出游、聊天……(无拘无束,很放松)。如,更喜欢通过打电话与家人沟通,这种方式方便快捷。也喜欢和家人面对面在一起聊天,这种方式有利于家庭成员之间增进情感,有益家庭和睦,等等。

3.现代家庭的变化——家庭氛围等。

(二)和谐家庭我出力

资料思考:三明市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

三明市妇联、三明市委文明办等单位联合开展了20寻找三明市“最美家庭”活动。活动历时多月,在全三明市广大家庭踊跃参与的基础上,经过各县(三明市、区)妇联、三明市直各有关单位妇委会、妇工委推荐,主办单位推选,网络公示投票,组委会综合评定等环节,最终评选确定了50个三明市“最美家庭”,分别为“夫妻和睦、孝老爱亲、教子有方、邻里友善、节俭持家、勤勉廉洁、平安和谐、情系国防、乐善好施、笃行勤学”十大类的家庭典型。

据悉,近年来,“最美家庭”评选活动蓬勃有序开展。年底以来,三明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市妇联联合,在全市开展了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暨寻找“最美家庭”活动。自今年2月起,还在全市广泛开展了“为文明点赞,为三明点赞”主题系列活动。受表彰家庭的“美”各有不同,但都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优良家庭美德,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考:(1)你认为“最美家庭”的评选有什么现实意义?

(2)假如你们家也参与了“最美家庭”评选活动,你能做些什么?

1.和谐家庭我有招——家庭和谐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努力

目标:悟得“家和万事兴”的道理。

探究三:教材P85“探究与分享”(“做做与说说”)

(1)制作“家庭美德快递卡”。

(2)传递“家庭美德快递卡”。小组成员将卡片作为礼物赠送给其他组的同学,传递美德。

(3)小组成员分享、总结。

小组成员分享制作、传递“家庭美德快递卡”的收获和感受。

目标:悟出家庭美德的重要性,决心要以实际行动传递家庭美德。例:宽容的力量。可举爸爸与妈妈之间可能存在的因行为、观念等差异而导致的“纠纷”实例,如做家务、卫生,教育孩子,经济收支,养宠物等方面的不同意见和做法,最后,“体味”相互容忍而带来的和谐与温馨,为安宁,全家福,共同搭建避风港的良好局面。

2.和谐家庭我有招——家庭成员之间化解矛盾和冲突的方法

探究四:教材P86“方法与技能”

学生表演剧——“我是小小‘黏合剂’”……

思考:(1)“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你会怎么做?”(学生评析,教师辨析)。

(2)制订家庭成员发生矛盾或冲突时的技巧。

3.和谐家庭我有招——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

五、交流展示(巩固提升)

这节课我学会了:(知识点归纳,师生共学)

这节课我的疑惑:(针对学生的疑问,解答问题)

六、课堂训练(目标达成)

1.关于现代家庭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有( D )

①交流方式多样 ②成员关系平等 ③学习型家庭 ④家庭规模越来越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我们的做法( D )

①帮助家庭成员舒缓不良情绪 ②明确自己是不偏不倚的中立者 ③引导家庭成员看到对方优点 ④帮助家庭成员走出“面子”的困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分析:①帮助家庭成员舒缓情绪——如果家庭成员在发生矛盾时情绪过激,可以适时地成为他们的倾听者,并表示理解。

②明确自己是不偏不倚的中立者——在家庭成员发生矛盾时,明确自己的任务是解决矛盾,而不是制造新的矛盾,解决矛盾时不偏袒某一方。

③引导家庭成员看到对方的优点——选择恰当的时机,与家庭成员聊天,引导家庭成员全面看待家庭关系,看到对方的优点。

④帮助家庭成员走出“面子”圈境——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后,都有和好之意却又碍于面子时,可以充当搭桥人,帮助双方和好如初。

3.现代家庭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1)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2)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3)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七、课后作业(视野拓宽)

1.为构建和谐家庭,我们应怎么做?

答案备校:(1)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是家庭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这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

(2)家庭成员之间有效交流和沟通,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

(3)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才能让亲情更浓,让我们的家庭更和睦。

2.教材P86“拓展空间”——针对家庭状况及父母的工作情况,和父母一起制订孝敬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的计划。

答案要求:(1)结合家庭实际情况制订计划。(2)侧重从孝心和孝行两方面思考和制订行动计划。(3)计划要有可操作性。

示例:谈谈心,聊聊天,洗洗脚,陪体检,到公园游玩,帮联系老朋友聚一聚……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三框

让家更美好

(一)现代家庭面面观

1.现代家庭的变化——家庭结构、规模、观念等。

2.现代家庭的变化——交流、沟通方式等。

3.现代家庭的变化——家庭氛围等。

(二)和谐家庭我出力

1.和谐家庭我有招——家庭和谐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努力

2.和谐家庭我有招——家庭成员之间化解矛盾和冲突的方法

3.和谐家庭我有招——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

【教学反思】

新教材,重视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来自异彩纷呈的情境创设。《让家更美好》教学,情境创设的目的明确—— 让家更美好!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具体、明确,力图新意,富有启发性。如,“假如你们家也参与了“最美家庭”评选活动,你能做些什么?” 等问题就是如此。信息时代,学生获得信息渠道多样。创设的教学情境就必须体现了一定的时代气息。

高效课堂,来自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设计。教学设计,力求从学生已知的、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经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道法问题,让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倍增,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内容与日常生活密切关联。如,制作、传递“家庭美德快递卡”,本课教学,教师不失时机地创设与学生家庭生活环境、相关家庭知识背景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家的幸福,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课堂展示,展出了学生的独特和魅力。本课通过“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做做与说说”“方法与技能”等探究活动,凸显课堂教学的核心力,即调动全体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师起到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展示了学生的独特个性,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课堂教学真实高效。

假如课堂站在更高位,组织学生开展课堂的激情研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网搜信息资料,带着自己搜得的信息资料入课堂,对于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必将更为有益。这样,可以带动上课期间学生对问题的激烈探讨,增进学生间的情感。实践证明,对学生有了充分的了解与把握,教学设计在运用中才会灵活变幻,让学生描绘别样的家庭画面,讲述精彩的生活故事,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在思想上提升认识,行为上挖掘动力。

篇20:《让生命更美好》教学方案

《让生命更美好》教学方案

师:请大家读读这个句子: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

师:谁能告诉大家:是什么原因让苏珊说这番话的?

生:因为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很伤心。

师:你怎么知道我很伤心?

生:作者说我非常难过,心比被锤子砸了的手指还疼,锤子砸了手指,作者说心比手指还要疼。看来作者确实伤心了。

师:作者告诉苏珊自己很伤心了吗?

生:没有。

师:一起读我说的话。(生读)那苏珊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苏珊是从我的话里听出来的。

师:老师再读我的话,你们用心听,看听出了什么?(师读能告诉一动不动了呢?)

生:我听出来了,作者非常不愿意金丝雀死去,他希望金丝雀只是不动了,过一会儿还能活过来。

生:我听出来了,作者对死充满了害怕。

生:我听出了作者伤心到了极点。

师:你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些苏珊听出来了吗?

生:听出来了。

师:是的'。她是一直用心在倾听我说的话,当然听出来了。那么,苏珊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作者金丝雀死了呢?这说明了什么?

生:她很有爱心。她不想让我太伤心。

生:她很乐观,把死看成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师:是的。让我们学着苏珊的语气来读这句话。(生读)

师:听了苏珊的话,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生:作者不伤心了。我是从课文第11段中知道的。

师:请你读读这一段。

篇21: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教学教案设计

第一框“人生难免有挫折”

――主要内容:什么是挫折,为什么会有挫折,以及由此产生的三种不同结果。

--帮助同学认识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帮助同学理解应该以什么态度面对挫折。

第二框“挫折面前也从容”

――主要介绍一些怎样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

――怎么应对挫折

第六课:为坚强喝彩

第一框“让我们选择坚强”

――主要介绍坚强意志的表现、坚强意志的作用

--提供参照和榜样、诱导自觉的意志品质锻炼

第二框“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主要是告诉学生一些怎样磨炼坚强意志的方法。

四、设计思路

第五课设计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到挫折的不可避免性

理解挫折的二元作用

提高善待自己抗挫折能力

教学方法:

讨论归纳体悟

教学准备:

1、学生演讲内容为课文相关主题

2、教师查找相关图片、事例

教学环节:一、课前演讲(事先布置,同课文主题)――同学评论――教师点评

二、从演讲和评论引入课题,进入教学

(一)出示材料,阅读讨论

1、材料一,讨论: ①、对上述案例有何看法? ②、如果是“我”,会如何处理?

--意在引起注意,认识到挫折无处不在,很多看来很严重的事,可能换个时间、方式,或在他人看来就会是件小事,甚至是可笑的事,所以事到临头,不必惊慌

2、材料二,讨论:①、经理基于的`理由可能是什么? ②、如果是“我”,会自杀吗?为什么?

--意在帮助学生理解:对待挫折要有良好的心态,如果处理不好,对自己和他人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3、材料三,讨论:①、如果是“我”,会是怎样的人生轨迹?

②、主人公坎坷的人生与最终的成功说明了什么问题? ③、结合1、2的案例,“我”有什么想法?

--认识到“客观事实-主观思维-行为后果”三者中,“客观事实”无法改变,要想“行为后果”尽可能好的话,只有正视和改变“主观思维”

(二)关注自身,加深体验

1、交流:自己的一次挫折体验,以及解决方法。(教师板书记录)

2、讨论:“我”可有类似体验,如何解决的

3、互助:罗列“很受伤” 或容易“受伤”的事,小组讨论如何解决

4、归纳:“我”的启发、面对挫折的常规做法例如心态、方法等等

--意在感受他人受挫和面对挫折的心理,反思自己对挫折的理解和解决方式,给自己提供参照、提高对挫折的耐受性。

(三)、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1、引导学生归纳(二)中所提到的有效方法

2、如何求助、求助途径

3、引导归纳(二)中讨论触及的不同的心态、思维方式面对挫折会有不同的态度,从而有不同的结果,总结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挫折

--意在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挫折

--要注意的是:对学生一些怯懦、消极的方法要予以理解,肯定“在某些时候”退却并非坏事。对积极乐观的同学,也不可一味鼓励往前冲,其实很多时候明知不可为,还是该退且退。

三,教师小结,结束课题

篇22:让大脑更聪明的方法有哪些

我们的大脑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我们的思维情感和日常行为都离不开我们的大脑。那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使得我们的大脑变的更灵光,更聪明呢?下面就让我们一下来学习这几个能让我们大脑变得更聪明的办法吧!

1. 多看搞笑、滑稽的戏剧。根据研究显示,精神消沉和伤感悲观等负面情绪对我们的思维记忆力是有负面影响的,是不利于我们记忆力的增强的。相反我们在观看一些搞笑的喜剧、阅读幽默的故事时,是有利于我们思维能力的提高和记忆力的增强的。

2. 工作学习上要劳逸结合。脑力运动和体力运动其实是一样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后,都是需要放松的。如果我们时常保持一种紧张状态,那么我们的大脑会处于一种疲惫作态,在各种事情的理解处理上往往会出现问题。例如,很多平时成绩优秀的人在考试中总是考得不如意,那就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无法放松,我们的思维活跃度提不上去。所以我们要学会劳逸结合,让我们的大脑得以放松休息。

3. 饮食上要做到少吃多餐。很多时候我们在吃饱之后都会有种想睡觉的感觉,那时因为当我们吃饱之后,我们胃部消化所需要的血液就会增加,而这时我们的大脑供血就会不足,从而出现缺氧的现象,所以我们也就想睡觉了。据相关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处于最佳状态时,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大概在25克左右,所以我们在饮食上一定要注意了。

4. 不断培养自己的联想力。联想对于我们大脑保持活力是非常有帮助,可以让我们的大脑时刻保持一种活跃思维。俗话说:“脑袋不用就会生锈的”。其实这句话一点也没错,如果我们的大脑不经常保持一种活跃性的话,久而久之我们的大脑就会变得迟钝,懒惰,不想去思考问题。所以如果我们可以让不断的培养自己的联想力的话,让我们的大脑时常处于活跃的状态,这样对我们大脑的开发是由帮助的。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关于让大脑更聪明的四个办法了,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篇23:有界限感让孩子更独立

让孩子有界限感,到底有多重要!

01

没有界限感的孩子,会怎么样

昨天朋友群里,一个同学发出来他女儿一段小视频。

内容是他们的对话:“闺女,咱以后能不翻墙了吗?”

他女儿做轻蔑的眼神,并且比着中指,说:“滚。”

一个才幼儿园中班的小女孩,每天就是翻墙逃学,在学校打架,被老师劝退。

小女孩那个轻蔑的眼神,我久久不能忘记。

我想到了一些既没有人际之间的界限感,也没有行为的界限感的孩子。

他们的没有界限感,让人瞠目结舌,破坏规则,忽视尊重别人的权利和感受,行为偏差,人际关系危机,最终成为问题人物,危害社会。

李天一,是我国著名的歌唱家李双江之子。9月26日上午在北京市海淀区法院以强奸罪判处被告人李天一有期徒刑。

李某某等强奸上诉案之后,于月27日上午九时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维持原判。两次的案件当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但是细看这其中的原因,就会得出结论。

李双江老来得子,宠溺儿子。他自述说到,根本不会打骂孩子,有时候偶尔大声呵斥,孩子哭,他也双眼通红,心疼不已。所以,李天一的案件,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因为没有界限感的孩子,是不会有约束自己行为的意识和能力的。

无独有偶,著名演员张伟欣的女儿,贾乃亮的老婆李小璐,在12月29日被曝夜宿PG One家中,贾乃亮当晚正在做直播还称李小璐去做头发了,好似并不知情妻子真实去向。

李小璐,平时还在网络晒与PGone疑似情侣装的照片,一起亲密接触的种.种迹象被深挖。

李小璐疑似出轨事件,仿佛已经过去。但是,就凭着璐妈说的那句:有事妈扛着。就知道,父母是如何教育她的。

就是,所有事,你都可以做,妈妈帮你扛着。如果不是这样的概念,深入人心,她也不会在婚姻内,不顾另一半,与别的男人,出双入对,夜半不归家,一点界限和责任都没有。

闹出出轨**,不知道何为朋友,何为夫妻责任。一步步向欲望屈服,模糊朋友之间的界限。必然引发人际关系问题,给孩子的未来蒙上阴影。

02

让孩子有界限感,到底有多重要

1、界限感让孩子更独立

我们都惊讶于外国孩子的独立,18岁之后,就可以独当一面。而我们的孩子28岁,还在啃老的都很多。

我们以为他们是冷漠的家庭关系,但是其实不是,他们也和我们一样重视家庭,办公桌上,最常见的就是全家福。他们才是真正的爱,界限感和尊重。

孩子要学着独立,学着尊重父母的选择,父母选择自己享受生活的权利。减少了许多的焦虑和冲突,幸福感也暴增。

2、界限感是一个家庭和谐的基础

《妈妈咪呀》有一期节目,是关于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一个家族几十口人,住在一起,很是和谐。

不会存在妯娌红脸,兄弟争议,婆媳关系,孩子之间有爱团结。他们家年老的老太太,也不需要牺牲自己的时间,去带孩子。一家人超级和谐。

当主持人问起来他们一家人,和谐相处的秘籍是什么,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太太说:

和儿子保持距离,给媳妇放权,不干涉他们两个人的生活,有大问题民主协商。

这里暗含的智慧,其实就是边界感。

而这个言传身教的界限感,一定会给孩子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

3、界限感更容易让孩子守住自己的精神领地,成就自我

中国的父母,觉得孩子和自己是一体的,孩子的愿望和梦想,都是和自己有关系的。很难去尊重孩子的精神边界。

例如高考志愿帮助孩子填,考上好大学是为了报答自己的父母。

导致很多孩子,没有独立选择的权利,不能独立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生,他很难弄清楚自己和父母,到底是不是两个独立的个体。

他所做的所有抉择,都带着沉重的道德枷锁,以后的生活也是苦难重重,甚至变得人格失调。就算与父母之外的边界,他也拎不清了。

父母在培养孩子的时候,多多历练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做决定的能力。

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责任别人自己去扛,他就会有明晰的边界,知道什么是分内,什么是分外。

最近那个自杀的寒门博士,就是这样的。长期以来,太过在意父母的期望,别人的眼光,名誉等身外之物,努力讨好自己的导师,导致心理压力巨大。

他没有你我的界限,不会学着拒绝。而最后的结果是,自己亚历山大,走向毁灭。

她的导师也受到巨大的谴责,且不说她的导师有没有其它问题。这位博士的没有界限感,是他悲剧的深层原因。

4、界限感让孩子有自我价值感

界限感的建立,可以让孩子明确知道什么事情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对自我认知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而自我突破的感觉一定是可以培养孩子未来乐观面对人生的强大力量。

孩子通过自己的力量取得了成绩的突破,能力的突破,他为之高兴的是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别的什么人。

这样的一些美好经历,强化自信强化乐观,强化自我价值感,才是成功人生必备的力量。

有什么比自己努力来的成绩,然后学着自我认同,自我实现,更让人有幸福感呢?

这正是马斯洛需求理论金字塔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

03

如何培养一个有界限感的孩子

1、父母要有一个清醒的意识

因为大部分的父母,在亲子关系里,往往迷失自己。不懂如何才是真正的表达爱的方式,不能随时清醒的扮演一个引导者,教育者的身份。

他们会觉得孩子的一切要求,都是合理的,应该被接受的。

即使孩子出了问题,父母也不忍心去施以惩戒,而是把孩子的改变寄希望于长大以后的教育。

2、不可以企图掩盖自己的问题

很多父母,做掩耳盗铃,企图等待孩子的问题随着时间,自动消失,或者把孩子的问题抛给寄宿学校。

有的甚至把孩子送进军事化的学校,企图通过暴力行为,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其实,这些方法全部都是舍本逐末,没有意义。

因为,至亲至爱的父母,培养出来的没有界限,没有责任的孩子,要一个不一定会被孩子喜欢的老师来纠正,那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至亲至爱的父母,就像孩子的上帝一样。上帝都默许他的行为,一个从陌生人发展而来,孩子不一定喜欢的老师,凭什么就让孩子服服帖帖,俯首称臣?

何况,有句话叫做:中国的大学遍地开花,但是世上再无蔡元培。

再说一下那些指望孩子自己学习知识,去修改行为的家长,那更是不靠谱。

家长自己或许都没有思考清楚: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三个哲学问题。你还要求孩子,不断体悟,获得升华,何其难也。

那这样的话,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孩子不断试错,不断受到生活的惩罚,或者,违法乱纪,收到法律的制裁,牢狱之灾。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至于,把孩子送去军事化管理的封闭学校,更是不鼓励。

尤其专门针对那些行为偏差的孩子,诸如叛逆,沉迷游戏,早恋,厌学,没办法融入学校的集体生活, 没办法和学校的同学和平共处的孩子。

军事化管理实际上,他们的行为就是打,关禁闭,关到小黑屋,这样的一些简单粗暴的方法来修正孩子行为。

其实,这在根本上泯灭了人权和尊重。这样纠正过来的孩子,一定会胆怯恐惧焦虑,没有安全感,甚至除了具有奴性,没有其他美德。

因为他不是屈服于爱之下,而是屈服于暴力。

而这样的小孩对自己的父母也是不会有一点感恩,反而只是认为父母抛弃了他,那种无边的绝望,能让他在以后的生活中产生阴影。

而这是我们大部分的父母,在实在没有办法管教孩子情况下都会想到的办法,用简单粗暴的打骂来代替爱的教育。

可是在一个毫无怜悯,没有温情,只有暴力让人屈服的世界,是不能够培养一个健全的,更好的生活的孩子的。

3、培养边界感需要关注孩子和进行爱的教育

培养一个有界限感的孩子唯一的方法就是:爱的教育,而父母的爱,决定着家庭教育的优劣。

充满爱的家庭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

爱的教育,不是简简单单的陪伴孩子,天天跟孩子住一起就行了,而是要真正的与孩子深层次的精神链接,有爱的沟通。

要每天进行一次谈话,了解孩子每天的一个心理需求,观察孩子的一些言行举止,设置一定的界限,要付出专注,付出时间,这才叫做真正的爱的教育。

给孩子,提供一个舒适的房间啊,漂亮的衣服,好的学习环境,不是爱的教育,这只是在圈养一只鸟。

还有给很多钱,来表达爱,也不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是带着关注,付出,温情,尊重的,是需要付诸行动的。

每天回来至少和孩子聊天十分钟,问问他在学校最开心的事情,加深和放大他的精彩和快乐,让他收获乐观,积极的东西。

再问问有没有破坏规则,例如和小朋友之间的事情,有没有打架,有没有其他被人不喜欢的事情。一个个进行剖析,帮助孩子建立规则的意识和人际关系的边界。

4、父母需要做出表率

小树苗的成长,依赖的就是他做生存的土壤。父母就是孩子边界感建立的土壤。

父母没有自律的意识,人际关系混乱,什么事情都拎不清,想不明,也不会培养一个有界限感的,优秀的孩子。

尤其是没有耐心,专注,时间和爱的父母更是糟糕。因为孩子内心的爱是缺失的,他会破坏规则和界限吸引你的注意,变成问题学生,问题少年。

因为如果爱的这份礼物,孩子没办法从父母那里获得,孩子就有可能从其他渠道获得,不过这个过程必然更为艰辛,通常需要一生的鏖战,而且通常以失败告终。

这就是破坏规则,失败人生的来源。

篇24:有界限感让孩子更独立

让孩子有界限感,到底有多重要

1、界限感让孩子更独立

我们都惊讶于外国孩子的独立,18岁之后,就可以独当一面。而我们的孩子28岁,还在啃老的都很多。

我们以为他们是冷漠的家庭关系,但是其实不是,他们也和我们一样重视家庭,办公桌上,最常见的就是全家福。他们才是真正的爱,界限感和尊重。

孩子要学着独立,学着尊重父母的选择,父母选择自己享受生活的权利。减少了许多的焦虑和冲突,幸福感也暴增。

2、界限感是一个家庭和谐的基础

《妈妈咪呀》有一期节目,是关于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一个家族几十口人,住在一起,很是和谐。

不会存在妯娌红脸,兄弟争议,婆媳关系,孩子之间有爱团结。他们家年老的老太太,也不需要牺牲自己的时间,去带孩子。一家人超级和谐。

当主持人问起来他们一家人,和谐相处的秘籍是什么,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太太说:

和儿子保持距离,给媳妇放权,不干涉他们两个人的生活,有大问题民主协商。

这里暗含的智慧,其实就是边界感。

而这个言传身教的界限感,一定会给孩子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

3、界限感更容易让孩子守住自己的精神领地,成就自我

中国的父母,觉得孩子和自己是一体的,孩子的愿望和梦想,都是和自己有关系的。很难去尊重孩子的精神边界。

例如高考志愿帮助孩子填,考上好大学是为了报答自己的父母。

导致很多孩子,没有独立选择的权利,不能独立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生,他很难弄清楚自己和父母,到底是不是两个独立的个体。

他所做的所有抉择,都带着沉重的道德枷锁,以后的生活也是苦难重重,甚至变得人格失调。就算与父母之外的边界,他也拎不清了。

父母在培养孩子的时候,多多历练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做决定的能力。

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责任别人自己去扛,他就会有明晰的边界,知道什么是分内,什么是分外。

最近那个自杀的寒门博士,就是这样的。长期以来,太过在意父母的期望,别人的眼光,名誉等身外之物,努力讨好自己的导师,导致心理压力巨大。

他没有你我的界限,不会学着拒绝。而最后的结果是,自己亚历山大,走向毁灭。

她的导师也受到巨大的谴责,且不说她的导师有没有其它问题。这位博士的没有界限感,是他悲剧的深层原因。

4、界限感让孩子有自我价值感

界限感的建立,可以让孩子明确知道什么事情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对自我认知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而自我突破的感觉一定是可以培养孩子未来乐观面对人生的强大力量。

孩子通过自己的力量取得了成绩的突破,能力的突破,他为之高兴的是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别的什么人。

这样的一些美好经历,强化自信强化乐观,强化自我价值感,才是成功人生必备的力量。

有什么比自己努力来的成绩,然后学着自我认同,自我实现,更让人有幸福感呢?

这正是马斯洛需求理论金字塔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

03

如何培养一个有界限感的孩子

1、父母要有一个清醒的意识

因为大部分的父母,在亲子关系里,往往迷失自己。不懂如何才是真正的表达爱的方式,不能随时清醒的扮演一个引导者,教育者的身份。

他们会觉得孩子的一切要求,都是合理的,应该被接受的。

即使孩子出了问题,父母也不忍心去施以惩戒,而是把孩子的改变寄希望于长大以后的教育。

2、不可以企图掩盖自己的问题

很多父母,做掩耳盗铃,企图等待孩子的问题随着时间,自动消失,或者把孩子的问题抛给寄宿学校。

有的甚至把孩子送进军事化的学校,企图通过暴力行为,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其实,这些方法全部都是舍本逐末,没有意义。

因为,至亲至爱的父母,培养出来的没有界限,没有责任的孩子,要一个不一定会被孩子喜欢的老师来纠正,那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至亲至爱的父母,就像孩子的上帝一样。上帝都默许他的行为,一个从陌生人发展而来,孩子不一定喜欢的老师,凭什么就让孩子服服帖帖,俯首称臣?

何况,有句话叫做:中国的大学遍地开花,但是世上再无蔡元培。

再说一下那些指望孩子自己学习知识,去修改行为的家长,那更是不靠谱。

家长自己或许都没有思考清楚: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三个哲学问题。你还要求孩子,不断体悟,获得升华,何其难也。

那这样的话,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孩子不断试错,不断受到生活的惩罚,或者,违法乱纪,收到法律的制裁,牢狱之灾。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至于,把孩子送去军事化管理的封闭学校,更是不鼓励。

尤其专门针对那些行为偏差的孩子,诸如叛逆,沉迷游戏,早恋,厌学,没办法融入学校的集体生活, 没办法和学校的同学和平共处的孩子。

军事化管理实际上,他们的行为就是打,关禁闭,关到小黑屋,这样的一些简单粗暴的方法来修正孩子行为。

其实,这在根本上泯灭了人权和尊重。这样纠正过来的孩子,一定会胆怯恐惧焦虑,没有安全感,甚至除了具有奴性,没有其他美德。

因为他不是屈服于爱之下,而是屈服于暴力。

而这样的小孩对自己的父母也是不会有一点感恩,反而只是认为父母抛弃了他,那种无边的绝望,能让他在以后的生活中产生阴影。

而这是我们大部分的父母,在实在没有办法管教孩子情况下都会想到的办法,用简单粗暴的打骂来代替爱的教育。

可是在一个毫无怜悯,没有温情,只有暴力让人屈服的世界,是不能够培养一个健全的,更好的生活的孩子的。

3、培养边界感需要关注孩子和进行爱的教育

培养一个有界限感的孩子唯一的方法就是:爱的教育,而父母的爱,决定着家庭教育的优劣。

充满爱的家庭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

爱的教育,不是简简单单的陪伴孩子,天天跟孩子住一起就行了,而是要真正的与孩子深层次的精神链接,有爱的沟通。

要每天进行一次谈话,了解孩子每天的一个心理需求,观察孩子的一些言行举止,设置一定的界限,要付出专注,付出时间,这才叫做真正的爱的教育。

给孩子,提供一个舒适的房间啊,漂亮的衣服,好的学习环境,不是爱的教育,这只是在圈养一只鸟。

还有给很多钱,来表达爱,也不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是带着关注,付出,温情,尊重的,是需要付诸行动的。

每天回来至少和孩子聊天十分钟,问问他在学校最开心的事情,加深和放大他的精彩和快乐,让他收获乐观,积极的东西。

再问问有没有破坏规则,例如和小朋友之间的事情,有没有打架,有没有其他被人不喜欢的事情。一个个进行剖析,帮助孩子建立规则的意识和人际关系的边界。

4、父母需要做出表率

小树苗的成长,依赖的就是他做生存的土壤。父母就是孩子边界感建立的土壤。

父母没有自律的意识,人际关系混乱,什么事情都拎不清,想不明,也不会培养一个有界限感的,优秀的孩子。

尤其是没有耐心,专注,时间和爱的父母更是糟糕。因为孩子内心的爱是缺失的,他会破坏规则和界限吸引你的注意,变成问题学生,问题少年。

因为如果爱的这份礼物,孩子没办法从父母那里获得,孩子就有可能从其他渠道获得,不过这个过程必然更为艰辛,通常需要一生的鏖战,而且通常以失败告终。

这就是破坏规则,失败人生的来源。

篇25:因为有我更作文

因为有我更作文

因为有我更作文(一)

“阳光总在风雨后”我从小学开始,就一直深信这句话,坎坷不平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

“你看看你,考成这个样子,还上什么学呀?”早在二年级,我就被母亲逼迫着考出优秀的成绩,可是,“欲速则不达”,我总是不能如愿,那时的我,总是在挨训之后,默默地拿着卷子回到房间改错去,一边改,一边思考错误的原因,到了第二天,也会去向老师请教问题。我的成绩也就这样,一天天地好了起来。

遇到挫折后主动分析原因,积极克服困难,使我变得更坚强。

我喜欢写作文,我的老师和家长鼓励我去投稿,我却犹豫不决地迟迟不肯答应,终于有一天,他们说服了我,我便信心百倍的写了一篇作文寄给报社,一天过去了,一周过去了……我从开始的兴奋不已变的心会意冷。难道我的第一步,就失败了吗?在一个周五的晚上,我坐在书桌前思考:我是否应该就这样放弃呢?这第一次的失败,是否预兆着我真的没有任何写作天分吗?我不甘心就这样结束了,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记录下我的灵感,又充满信心地去将它们寄出去,天道酬勤,我用我的汗水换来了一个个作文大赛的奖状。

遇到挫折后积极进取,不畏不惧,使我变得更坚强。

就这样,我一路走来,愈挫愈勇,愈败愈战,造就了我坚忍不拔的性格。是的,我曾经胆小懦弱,我曾经惧怕挫折,但是,我的一次又一次失败的经历,给了我前进的动力,给了我坚定的信念,给了我成功的喜悦。

在人生中,我们没有理由拒绝挫折,但是我们有权力利用挫折。我把它当做成功的阶梯,一步步地向上爬着。难以想象,没有挫折,我将变成什么样子!

因为有挫折,我才变得如此坚强。

因为有我更作文(二)

人生就像一盘棋子,一步走错,满盘皆输。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同学的帮助,有老师的引导,有亲人的鼓励。但我,是因为有了爸爸,我才变得更坚强了。

爸爸,在我的世界里就是最伟大的,在我困难的时候,爸爸不停地鼓励着我,让我勇往直前。爸爸,就像是一棵大树,在下雨时,我便在那里躲雨;爸爸也像我的指路灯,在漆黑的夜里,为我照明。

爸爸为我做的事,我特别特别想说出来。而这也是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件事。

在我小的时候,一个不幸的意外,我的胳膊被水烫伤了,所以我一直不敢穿短袖,在我长大时,我还为了这件事,对此和家里人吵了一架。但是,就为了这事妈妈为我操够了心,头发也渐渐的白了,可是我仍然忘不了的。在学校里,要预定夏季校服,我害怕得对爸爸说:“爸,学校要订夏季校服,我该怎么办啊。”爸爸安慰着我说:“没事啦,孩子,这有什么,只是烫在了胳膊,没烫到脸上就算是幸运的了。()难道,你也就没听说过霍金的故事吗?霍金的遭遇很惨,只能一生在轮椅上度过,他也不是在逆境中成长吗?孩子,做什么事就要坚强,别怕别人怎么笑你。”‘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是爸爸的名言,爸爸让我懂得在逆境中坚强。

爸爸的这句名言让我懂了很多。爸爸,就是我心中的那一颗大树,也是我一生中指导我的那一颗棋子,那一盏明亮的指路灯!

因为有爸爸,我才会更坚强。

因为有我更作文(三)

对于自己的评价,我一直都是以“丑”来定义,我长的肯定不讨喜,因为我的家是一个简陋的花盆,我也一直都生活在黑暗的角落里。

在这之前,我一直和其他花儿一起摆在花架上供人们挑选。那些花儿有的妩媚动人;有的飒爽英姿;有的可爱婉约;散发着迷人的香气,散发的清新的芬芳。用自己优美的花枝显示自己的生机勃勃。而我呢,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一个滚圆圆的身体和满身的刺――我只是一株仙人掌。

看着伙伴们一个个离开了,羡慕极了。因为我很丑,没有人喜欢我。终于有一天我被放到了角落里,看着阳光理我越来越远,我的`心碎了。我决定放弃自己。

“我可以买它吗?”“你想要就拿走吧,反正也没人要。”接着一双手碰醒了正在昏睡的我。“真可怜”。然后我被带走了。

我的新家依然很简陋,是一个很拥挤的小房子,里面只有一些陈旧的家具。我被放到靠窗的小桌子上。旁边有一本书。“以后就我们俩做伴了,你虽然不漂亮,但生命力顽强。我很佩服你,听别人说你开花时间虽短,但是很漂亮。我们一起加油,你开花的那天,就是我恢复健康的日子。“主人对我说。

我感到阳光照在我身上,我可以开花吗?我也可以美丽吗?于是我相信他。开始从土壤中使劲吸收营养。我一天天的健康起来,他也一天天的康复起来,也许是受了我的影响。我找到了我的价值,找到了生长的力量。

日子一天天从我身边滑过。

我感到身体里有一股压抑已久的力量。终于,在今天,我把他释放出来,生成一朵白色的小花,它并不漂亮,与我过去的同伴相比相差甚远,但是我不再难过了。

好漂亮,你终于开花了,看来我太慢了,要加把劲了。主人说。

因为有阳光,我更温暖,我有了追求自己未来的勇气和动力。谢谢阳光给予我生命,我展开了笑容,因为我知道我的未来一定是灿烂的。

篇26:教学反思--让课堂教学过程更精彩

教学反思--让课堂教学过程更精彩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有方向、有目标,在开发、弹性化教学设计基础上,根据客厅上师生交互作用呈现出的多种状态和具体情境,通过不断重组、生成、推进的课堂教学过程。而教学需要教师的精心预设,没有预设的教学是草率的、盲目的教学,是教师对教学不负责任的表现;同时课堂也需要精彩生成,没有生成的课堂是机械的、僵死的课堂,是教师缺乏驾驭课堂艺术的表现。为此,教学既需要精心预设,又需要精彩生成,教师只有做到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课堂才能精彩。 教学情境是教师教学展开的'“平台”,是学生表演的舞台。教学情境有很多,如漫画情境、名言警句情境、诗歌情境、音乐情境、故事情境、图画图表情境、视频情境、实物情境、事例情境、生活情境、表演情境、时政情境等。丰富的教学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更能提高学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要能够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课堂更精彩。 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它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是推动教学改革的巨大动力。教学评价应是各种评价方法和手段的综合运用,而不是只进行单一的考试评价。如综合运用发展性评价、表现性评价、记录袋评价、情感评价、考试评价等,才能让课堂真正精彩起来。

篇27:让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

让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周围的实际问题。

一、走进生活去体验数学

我们知道,数学来远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就必须开放小教室,走进社会生活这个广阔的大课堂。教学时,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如在学习[[分类]]中,在课堂上师利用学生自己的铅笔,让学生把各种不同的铅笔进行分类,学生们互相说说自己的`分法,有的说按颜色分,有的按长短分,有的按带橡皮和不带橡皮的分等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兴趣盎然。这样学生创造出的“生活”更富有现实意义,学生从中进一步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以及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了学好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二、实地体验去发现数学

学生能否从数学角度观察现实生活和周围事物,从而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其数学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教学时,不仅要重视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步骤。而且还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的情景和参与的机会,要从现实生活中选取观察的素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教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时,可带学生到商店去买东西,把买来的东西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学生边议论自己买的东西,边算一算自己花的钱数,自主与合作探索数学问题的热情极高,不一会儿,学生便提出了各种不同的问题:]

⑴铅笔和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钱?

⑵笔记本比铅笔贵多少钱?

⑶每个飞机6元钱,给售货员10元钱应找回多少钱?

学生经过讨论都有一一比较满意地解答,这样教学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操作测试去运用数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活动性和操作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主动发现。近年来,我们尝试把操作纳入教学轨道,并运用到数学测试中去,收到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良好效果。如“图形的拼组”中,学生用已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每种图形若干,用几个相同的图形能拼成另一种图形,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拼组汇报交流:

用2个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用2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用4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用2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用4个三角拼成一个正方形等等。这样的测试使学生手、口、脑并用,巩固和加深了所学自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四、课后延伸去巩固数学

小学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是“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的工具”。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了课后延伸去巩固数学的做法。

如在学习“分类”之后,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分类方法,回家把自己家中的东西进行分类摆放,把在家的分类情况再带到课间和学生互相交流。从而进一步巩固分类方法,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感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及其实际应用,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活动中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篇28:让语文更贴近心灵教学反思

让语文更贴近心灵教学反思

还没有学习《木兰诗》的时候,很多同学就已经主动在早读课朗读了,并且有一部分同学能够熟练的背诵,这种现象完全有别于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常态。虽然我曾宣称有我在,大家不用怕文言文,我会让大家很快乐的度过文言文的课堂时间。事实上,我也如此努力去做,把文言文教学尽量变得有趣一点,让学生在快乐中求知与成长。但,背诵却是始终绕不过去的坎。相比现代文学习,任务要重一些。但为何他们这么主动而情趣高涨的去背诵《木兰诗》呢?作为教师,自然是心知肚明。恰好,这个问题又是教学重点之一。于是,我就从此切入教学。课堂上,我说,老师发现,大家学习木兰诗热情高涨,乐读乐学,让老师很感动。相比之前学习的《伤仲永》,此文长度增加,可是大家却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熟读成诵,这很了不起。为什么课文变长了,大家反而背的快了呢?请你再次阅读课文,抓住课文,做一点探索研究,告诉老师原因,好吗?经过一番安静的`思索,同学们陆续发现,这篇文章语言通俗好懂读起来又顺口(民歌)、上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和下一句的第一个字是一样的,所以好记(顶针)、有重复的句子段落(复沓)、押韵……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大家总结出了这篇文章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也找到了易读易背的原因。由此文的教学,我得到启发,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始终考虑学情,关注学生,让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学活动的开展将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在不知不觉中收获。

同样,还是《木兰诗》的学习,学生之所以喜欢这篇文章,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形式上的原因,还有木兰这个形象本身的魅力。千百年来,木兰为何为大家所喜爱,是因为她是大家心目中不慕名利、忠君爱国的“女英雄”吗?抛开所有参考书,清洗大脑这么多年来受到的各种影响,我抱着课本,与木兰相对而坐,静静思索,我仔细打量着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人,我发现,我不仅被她的孝顺、勇敢精神感染而敬佩她,还从她身上感到一种亲切一种活力一种娇羞,甚至还有一些调皮可爱……她的精神世界那样丰富,她动若脱兔,静若处子。越过浩如烟海又千篇 一律的参考书,我和木兰直接对话,第一次发现了她在我心中真正的美,那样清澈。带着这些原生态,我再去领略孙绍振、王君、熊芳芳、刘祥等老师的精彩解读,我明白,文本意义与读者意义是不一样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但作为教材的文本,课程观也不能丢。作为教材的文本,其意义不是无限的。我要做的是,激发学生自己的能量,努力拓宽他们的视野,开拓他们的思维,保持思想的独立性,以文本为本,让他们挥动心灵的笔,把自己装点得五彩斑斓。于是,课堂上,我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我们与文本,不断交流、碰撞,一个有着勤劳、勇敢、孝顺、智慧、可爱、女儿情态的丰富情感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各人心中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体验,但又不是凭空架构,它们都来自结合时代特征对文本的仔细探索。

近两年,随着对教学的不断实践和思考,自己的语文教学越来越简单与朴素,课堂的趣味也尽量由插科打诨的题外话而进入深度思索文本而带来的思维引爆。语文,是心灵的对话。如此,我只是想要努力触摸到学生的心灵,从他们的心灵出发,和他们一起进行一趟愉快的语文之旅。

期末高中班主任对学生个性评语

学期末教师工作总结

我的好老师教师评语

数学课任老师发言稿

我的老师五年级学生作文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教师评价学生评语

小班教师转正自我鉴定

高一语文教师年度个人思想工作总结

初三语文复习计划

让作文教学有更丰富
《让作文教学有更丰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让作文教学有更丰富(通用28篇)】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教师寄语2024-01-24

教师转正自我鉴定2022-05-08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作文老师2022-07-30

地理教师转正自我鉴定2022-05-28

大学英语教师年终个人工作总结2022-05-06

八年级上学期个人工作总结2022-05-21

往事如歌经典散文2023-09-13

上学年的地理教学工作计划2023-04-22

关于舞蹈学生评语2023-10-18

舞蹈班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2022-05-0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