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趣事作文(精选20篇)由网友“猪猪eva”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乡间趣事作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乡间趣事作文
当我看到金黄的橘子,品尝它那饱满的果肉时,我都会想起今年春节和家人一起去摘橘子的事。虽然乡村没有发达的高科技,没有一幢幢高楼大厦,但却有一种独特的风味,在那里,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今年春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过年,期间,我们还跟朋友们一起去乡下去做了一件好玩又有意义的事-----摘橘子。在从县城开往乡下的乡间小道上行驶着,虽然路途颠簸,但我的心情特别好。那里清新的空气让我们心旷神怡,路的两旁都是山,连绵起伏,山上是茂密的丛林,满是绿色,像给大山披上了一件绿色的纱衣。时不时走过的牛羊,悠然自得,慢慢地走着。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一切都显得那么悠闲,自由。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到了目的地。一下车,映入眼帘的是那一片片橘林,翠绿的树叶,金黄的果实。看着那漫山遍野金灿灿的橘子,我按耐不住心中强烈的兴奋和喜悦,第一个冲了出去从果园阿姨手上接过篮子和剪刀,像小猴子一样,三下五除二地跑过去迫不及待地随便摘下一个橘子,剥开皮,将它那金黄的果肉送入口中。“哎呀!”俗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不,嘴馋的我吃到了个极酸的橘子。“小朋友,要摘坡上的橘子,那里的晒得到太阳,才会甜!”从远处传来果园阿姨的声音。我恍然大悟,朝坡上走去。这时,爸爸妈妈也走了过来,我领着他们往上走。够得着的我就自己摘,一手拽住橘杆,一手用剪子剪,再放入篮中;够不着的我就骑在爸爸肩上摘,妈妈当“指挥员”,一会儿叫我们往这摘,一会儿叫我们往那摘,忙得不亦乐乎。很快,我们的篮子就都满了,一个个又大又新鲜,看得我垂涎三尺,忍不住又拿了一个吃,嗯,真甜!金黄的果肉被我咬破,流出清甜的汁水,一股自然的清香在我口中漫延。我细细品味着,说不出的幸福。再看看自己的劳动成果,我擦擦汗,脸上洋溢着甜蜜的笑容。
每每想起这事,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笑笑。这次摘橘子不仅让我领略了美丽的乡村风光,感受到乡村的纯朴,同时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明白了劳动的快乐。这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感觉真好,真是令人难忘啊!
【乡间趣事作文汇总八篇】
篇2:乡间趣事作文
冬日乡村,满眼都是单一的枯枝色,天气晴朗渐暖,此时山上依然是一派萧瑟之色,周边游玩,能够看到色彩和特别之处,也是通过人工修建搭配而成。略感别样的就是犹如农家乐园的小平地,弄几个跷跷板、平衡木之类的能够勾起童年回忆的小玩意,坐上去跃跃欲试,虽然已找不到了那时的满足感,心情却是豁然开朗。
在千篇 一律的山水雕琢里,在一个快要干涸的蓄水湖里的高地处,长着三两棵老槐柳,似湖中小岛,光秃的枝桠上还顶着几个大大的鸟窝。岸边有一两间小草房,有点老旧的土坯茅屋的感觉,大概修建的时间并不长,只是为了营造一种陈旧感。这种在村子里看到会觉得很落后的景象,在山里却显得颇有情致,不得不佩服设计者的用心。比起一路看到的山山水水亭台走廊,原生态的小茅屋,似忽入眼帘的一幅诗情画意,更让人眼前一亮兴趣盎然,心情大好,之前的疲惫一扫而光。
再往前走,又看到一处休息地,有茅草原木建的廊亭,草地上有一排排的石桌石凳 ,供人休息用餐,旁边卖小吃的摊主依然用的是小茅屋。此时,不管累饿与否,都想坐下来吃点东西休息片刻 ,只为了能沉浸一会儿这独有的惬意。
坐在石桌石凳旁 ,感受身边的一草一木,沐浴山间之灵气,徜徉于冬日阳光里,却已“酒不醉人人自醉”,吃着普通的饭食,甚觉有气氛,就像吃的是大自然的美景,回味悠长。
快下山时,在一个农家餐馆旁,看到堆放的捆捆茅草,应是山上割来的用来建草房的一种草。才明白,原来是就地取材,既环保又自然,又是一道别样的风景。农家小院的墙篱笆、水井台、房屋墙、厕所、门前小台阶,都是木头做的,屋顶则是茅草,令人耳目一新,清新自然。比起一般的豪华现代小楼餐馆,这种原草原木、原汁原味、不需要费心修饰装潢的房子小院,更让人赏心悦目、古色古香。与大地万物、草木山石相映成趣,独具匠心而倍感温馨。
一趟出游,留给我印象颇深的,不是崇山峻岭、奇石瀑布、险山秀水带来惊险刺激、意犹未尽,不是节日的身心释放得到的放松和享受,而是山上那些不被人注意的小景致、平常不起眼的小草房,让我记忆犹新永留温馨。
篇3:乡间趣事作文
迈着轻盈的脚步踏上河堤,水边绵延到天际的是绿油油的荷叶,簇簇荷花烂漫其间。空气中弥漫着初夏的味道。
已到了产藕的季节,大人们没有一个不去帮忙挖藕的,年迈的外婆也跟着捡拾。
大概是饱受了烈日照射的苦滋味,脚下的泥水也好似被太阳蒸得发热。大人们常常率先下水,摘一朵美丽的大荷花,然后再转身递给堤岸上的孩子们。递完了,再嘱咐一两句,便推着浴盆,向更远更深处去帮忙采藕了。我站在岸上,低头嗅一口荷花香,那时天真的我觉得他们一定是去了更香更远的地方。大人们走后不久,我们这些孩子啊,大概是尝够了堤岸上的趣味,就撒着欢儿,下水在浅处玩耍起来。摘花、戏水、狗刨,无拘无束,水边溢满了欢声笑语。
第二天,我和姐姐似乎是玩野了,不再念着家中的电视,一路奔跑着到河岸把荷花一片片的剥离,掉落在泥水里,然后用手在水里搅拌几圈,像是在制作着什么美味佳肴似的。到了黄昏日落时分,采藕的大人们就陆续回来了。望着岸边调皮、闹腾的我们,他们脸上,是疲惫却又满足的笑。
第三天和第四天,外婆不顾家里的劝阻,又去挖藕了。我静静地站在河堤上,看着外婆的身影渐渐地向远方走去,直到消失在我的眼眸中。我再次嗅一口荷花香时,已不觉得他们去了更香更远的地方了。
后来,我渐渐地长大了,便离开了乡下老家,到城里来上学。以后想起这段童年过往,心里总是会涌起浓浓的怀念。之后的暑假生活便是整天在空调房里写作业、上课,偶尔打开电视时,也没有了童年时的那份自由、洒脱与欢喜。
回忆乡间的那一段段生活,总会感叹时间流逝得太快。现在的我已慢慢长大,将来可以走向更香更远的地方。但唯有那永远飘着荷花之香的乡间,是我记忆深处快乐的天堂。
篇4:乡间趣事作文
我的家乡在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那里山清水秀,五谷丰登,热带水果丰盛。
门前小河对岸,有许多果园,其中有一片属于我家的。果园里种满了龙眼树、芒果树、荔枝树、黄皮树……春天,芒果树合荔枝树开出了花儿。一阵风吹来,远远望去,那黄的花、红的花,随风在舞动,像进的红的宝塔被风吹得摇摇晃晃的'。夏天,他们就分别结出了芒果合荔枝。如果你在路上走着,大老远就闻到一股水果的诱人的香味,巴不得马上冲过去摘下来吃个够!
沿着门前的小路一直走,就会到田边。沿着田埂继续走,会看到地理有各种各样的龙作物,一年四季,各不相同。春天,有秧苗,地里绿油油的。到了夏天和秋天,稻谷熟了,取了稻谷之后,留下一片金黄。不种稻谷的时候,就会种红薯、西红柿、花生、卷心菜、通心菜、土豆等等。一年四季收获非常多。
我还自己亲身经历过挖红薯。那是在去年过年的时候,我自己提议取挖红薯。家里人七嘴八舌,有人说:“你不够力气”,也有人说“吧衣服弄脏了可不好”,单卧还是坚持要去。我堂哥、弟弟和我一起,拿着锄头,往红薯地里走去。堂哥教我挖红薯,首先江锄头插到土里较深处,再往上一提,几个红薯就出土了。我学堂哥的样子,挖起红薯来。每挖出几个以后,都满头大汗,堂弟吧红薯往袋子里拾。最后看到挖出的红薯叶,不知如何处理。我堂弟出了个主意,把红薯叶递给老牛。老牛吃得可香了,那么一堆叶子,给老牛三口两口就吃完了。抬头看看天空,已是傍晚时分。我们拿着锄头,回家,我唱着“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这首歌,回了家。
家乡的风光美,生活令人向往!
篇5:乡间趣事作文
从小,我就做过很多傻事,有的是开心果,能让人开怀大笑,有的是气愤果,能让人怒发冲冠。
那件让我永生难忘的糗事,就发生在我五岁的时候。暑假时,我和爸爸妈妈回到老家。
有一天,我听说爷爷爷爷有了一个鱼塘。于是我就决定去看看。一路走来,我看见了一只黄蝴蝶,便一路奔跑着跟了过去。
跑了一会儿,蝴蝶忽然转了个弯,我一看,碧叶娇花,原来是荷花池!我记得妈妈说过,鱼塘旁边有一个荷花池。我站在边上左顾右盼。啊!我终于找到了。这蝴蝶还真是心胸广阔呀,我想要捉它,它还不计前嫌的为我引路。真是一只好蝴蝶呀!
这鱼塘是爷爷刚买下来的。旁边还有栋房子呢。不过还没有养鱼,也没有钓鱼的工具。可那时我却不知道。看着这波光粼粼的水面,我就想,如果我掉到了鱼,大人们一定会表扬我的。可虽说如此,可鱼竿去哪里找呢?于是,我把家里翻了个遍。穿地下,椅子旁桌子上……干净整洁的房子就变的一片狼藉,可就算是这样,我也没有找到鱼竿。干完这件“大好事”之后,我就灰溜溜的跑了,完全忽略了事后的恶果。
找不到鱼竿的我,又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方法。我可以自己做一个鱼竿嘛!俗话说的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首先我找了一个木棍和一条绳子。然后把绳子在棍子上打了个结。就这样鱼竿做好了。(都没有鱼钩,当时也不懂那么多啦!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吗。嘻嘻!)然后,我就学着大人钓鱼的样子,举起鱼竿。向前用力一丢。我终于可以钓鱼啦!太好了!我万分激动的自言自语道。
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中午了。太阳晒的我小脸通红。我感觉我都快被烤的冒烟了。我终究还是受不了太阳的炽热和耐心的考验。丢下鱼竿去荷花池摘莲蓬去了。
那时的我才不稀罕什么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只是想好好的吃个够。莲蓬虽然没发出什么诱人的香气,但是想想它那诱人的姿态,还真是让人欲罢不能。当我正要去采摘的时候。我突发奇想,动画片里的人物都能躺在荷叶上睡觉,不会掉下去,那我呢?是不是也可以。于是我打算试试,看看在荷叶上睡觉舒不舒服。可还没等我跳上去,我脚下的土就开始松散了。随着一声大叫,我就掉下去了,衣服和鞋子都弄上了泥巴。但是我心里还是可高兴了,太好了!下来了就更方便摘莲蓬了。然后我就开始摘了。没一会就摘了好多。然后我就开始清理“赃物”!
当我清理完“赃物”后。就回到屋里,衣服也不脱就睡着了。“涵涵,涵涵。”一个声音呼唤着我。我醒来一看,原来是妈妈。“你的衣服怎么湿了?”她生气地问。我心想完了,随便编个理由吧。于是我神色惊恐地说:“是……是我尿……尿的尿。”妈妈大笑道:“你尿尿能尿这么多?”我答道:“是……是的。”她又一脸严肃的说:“是吗?”我听了就一五一十地把事情原委讲了一遍。妈妈听了又好气又好笑地说:“下次不能再这样了啊。”
至今,只要一想到这件事,童年的乐趣就久久弥漫在我的心间,挥之不去。
篇6:乡间趣事作文
暑假就像一部电影,而那件事就像一个电影镜头,在我的记忆屏幕里,挥之不去。如今想起,不禁“咯咯”地笑。那就是——在乡间捉鱼嬉戏。
我好不容易回老家一趟,虽然只有短短几天,但我却收获了满满的快乐。那天,我在田野小径上走着,发现了一条河,河里开满了荷花。那荷叶可真大呀,大得可以用来当伞了!那是什么?我拨开荷叶定睛一看,“呀!是鱼!”我高兴地大叫起来,心想:要是能捉一条养着,我就不寂寞了。我看水也不深,说干就干,只见我二话不说,卷起衣袖、裤脚,准备大干一场。“扑通”一声,我跳进了水里。顿时我感到全身都凉爽极了,甚至还有点冷,等我适应了,就要开始准备“战斗”了。鱼儿似乎也懂我的心思,东躲西藏的,一会儿躲到荷叶下,一会儿钻进泥土里,搞得我晕头转向。我气得大喊:“不管你躲到哪儿,我都会捉到你的,你等着瞧!哼!”这次,我可小心多了,我蹑手蹑脚地走着,生怕连呼吸声都惊扰了鱼儿。我慢慢地慢慢地把荷叶拨开,一点声音都没有。果然,鱼儿没有发现我。我心里一阵欣喜:“你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的!嘻嘻嘻嘻。”趁鱼儿不动,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拍,鱼只好束手就擒。我把它紧紧地握在手里,打消他想逃跑的念头,谁知它还在拼命顽抗,弄得我手心痒痒的。最后,我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鱼儿趁机一跃,跳入水中。顿时,我傻了眼,特别懊恼,可换了一个角度想,如果我是鱼儿,我也不愿意被人捉,这样想着,我并不为“战斗”失败而沮丧,反而,我还摘了一个巨型荷叶当伞,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但每次想起来还是很开心。
篇7:乡间趣事作文
今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由于要祭祖,所以我们一家集体回了乡下老家。
刚进村口,只见田野中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还有一些美丽的黄蝴蝶在花海中翩翩起舞,多招人喜欢。村子里,鸡和鸭在唱着欢乐的歌曲,一旁的村民听了这动听的歌曲,立刻起身给他们喂食,这时鸡和鸭叫得更欢快了。村边柳树边上,几个孩子在跳跃着够柳条,我想他们肯定是要做柳帽。我和弟弟商量,我们吃完饭也要过来编个柳帽戴戴。
吃过午饭大人们在聊天儿,我和弟弟则去斗斗鸡,斗斗鸭,甚至后来我们弟弟发现家门口有几只蜜蜂,我们顿时来了兴趣,于是我们决定去斗斗蜜蜂。我们拿出假剪刀左挥右挥,这时蜜蜂想反抗,想来蛰我们的手,我们连忙把手放进口袋。爸爸帮我们找来了一件衣裳,让我们用来捕蜜蜂。我们在他不注意时用我们的斗篷盖住了它,一只蜜蜂被我们我们打败了,我和弟弟欢呼着:我们胜利啦!
之后我们就按计划去摘柳条了。柳树很高,弟弟够不着,只能我来,我也只能摘一些垂下来的柳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终于弄了一些柳条,开始编制柳帽。我先用柳条围成了一个圈,给弟弟的脑袋比划了一下,嗯,大小刚合适。在确定大小之后,我便开始把柳条一根根的绕在圈上,不一会儿,一个帅气的柳帽早就制作成功了。我给弟弟戴上,他开心极了,直问我帅不帅啊?
天色渐黑了,我们又要回答城市了,我喜欢农村,喜欢它的'恬静,喜欢它的慢悠悠不论何时,它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篇8:乡间趣事作文
今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我和外公、表哥等人一起去乡下游玩。我们为了不弄脏新衣服,都换上了特备的旧衣服,大家全部“武装”之后,就上了车子。
我们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抵达了目的地——涂滩。外公扯开大桑门喊:“开始抓蛏子,抓之前我要先讲一下要领,这样才可以抓到更多。”我们就认真地听外公讲要领:要先找到有两个洞挨着很近的地方,然后就用两根手指头对准洞戳下去,外公一讲完,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冲进泥潭中。我们按照外公的要领一抓一个准,不一会儿的工夫,我们就抓了半篮子的蛏子,我和哥哥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抓蛏子抓住累了,我和哥哥就找了一个硬的地方坐下个休息,我们一屁股坐下去,哇!这酸爽!没想到这下面是块尖锐的石头,我们只好起来,摸着疼痛的屁股继续找休息的地方。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地方,可哥哥一下子躺了下去,把的我地方给占据了,我一生气,抓住起一把泥就往他身上砸,因此一场泥潭大战开始了。我砸一下,他砸一下,狗刨攻击,爆头……我们玩得不亦乐乎,玩累了就浸泡在泥潭中休息。我们就变成了一堆泥人,惹得旁人哈哈大笑
休息够了,我们就继续抓蛏子。“啊!”哥哥大叫了一声,他把两根手指头伸出来一看,“哈哈……”我和哥哥都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原来哥哥发现了小螃蟹窝,我们立刻放下了手中的活,捉起了小螃蟹,我们一把手伸进去,拔出来之后,就有许多小螃蟹在手上了,剩下的小螃蟹大多是聪明的了,可仍然逃不过我们的眼睛,这里捉一只,那里捉一只,慢慢地我们都一个一个地把它们捉进了篮子里。不一会儿,篮子里就装满了蛏子和小螃蟹,啧,可真是意外收获呀!接下来,大人们也陆续上了岸,人到齐之后,我们就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这次的乡间游玩,即充满乐趣又让我们收获满满!
篇9:乡间趣事作文
每年夏天,暑们一起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那一切让我难以忘怀。
炎热的夏天来了,热的小泥鳅在水沟里乱串,田园里到处是嫩绿,远看像一片树林,又像片草地带给人们凉爽。田里的小青蛙也在呱呱的叫喊,小黄瓜也攀上了棚架,像一个个小孩在荡秋千。
我们挽起袖子就开始捉泥鳅了。我对准一个小洞,弯下腰,伸手一抓,却扑了个空,泥水溅了我一脸,我却捞了一手的泥巴。咦!那跳跃的是什么?分明是一只泥鳅,我眼疾手快,赶紧捉住了它,这小泥鳅,真滑头。从我的指缝中溜走了。“看你往哪跑?”我还把一根木棍当成了泥鳅,抓了起来,哈!哈,原来是小冬子,我们笑得前俯后仰,一不留神,脚下一滑,我摔了个四脚朝天,又引来大家一阵哄笑,还是小牛哥厉害,他教我们手要紧,用手捧了直接放到篓子里,不一会儿的功夫,我们便捉了十几只泥鳅,天色不早了,我们才兴高采烈的回家了,虽然我们一个个都成了泥猴子,但是我们的快乐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池塘里,水落了,雨也停了,大哥哥好不好,我们去捉泥鳅……随着歌声,我思绪又回到了那美妙的田园生活。
篇10:乡间趣事作文
每当我放假的时候,总会到我的家乡去走走。
我的家乡在一条小河边,那小河清澈见底,河两道长着密密麻麻的芦苇,我和哥哥经常把芦苇顶上的尖儿拔下来,将它里面的嫩叶一层一层的抽出,只留下一层翠绿的外皮,把它卷起来,粗的一头放到嘴中,鼓足劲儿用力一吹,便发出一种厚重的声音,那声音深沉十足。哥哥做好了,也用力一吹,他的那把“小号”发出清脆的声音,一直飘着,飘向了遥远的前方……河边的青蛙“呱呱”叫着,为这优雅的旋律又增加了几分生趣。
我们沿着乡间的小路继续往前走,时不时会蹦出几只小狗来,它们冲着我们不停的叫着,仿佛在和我们打招呼呢!
我们又来到了一片碧绿的麦田,那小麦翠绿翠绿的,还只有我的小腿高,一阵风吹过便会涌起一片绿色的海洋。我和哥哥在田中放起了风筝,我们一个在前一个在后,追着风筝不停的跑着,那风筝高高的飞在空中,给湛蓝的天空增加了几分神趣!
我们玩儿累了,坐在田边的'大树下休息。太阳渐渐西沉,余晖洒在了大地上,为大地铺上了一层美丽的金边。此时,有几只狗发出了叫声,为这夕阳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夜晚很快就降临了,河边的芦苇里闪烁着若隐若现的亮光,呵!原来是一只只萤火虫啊!我拿了一个小瓶子便去抓萤火虫了,那萤火虫东一只西一只的,我很快就抓到了好几只,将它们放进瓶中成了一个小灯笼。此时的天上,挂着一轮明月……
那迷人的故乡,它的美远不止这些,有成群的鸭子,挺拔的银杏树,还有……我爱我的故乡!
篇11:乡间趣事作文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做个白胖子”这是我小时候就会的谜语,秋风乍起,又到了花生成熟的季节了妈妈决定让我这个城市娃到乡村去体验一下生活。
10月2日一大早妈妈就把我从热被窝里拉出来,我们坐车来到杏花营姑姑家,到农村体验生活的第一件稀罕事:赶更即赶集,到了地方我才发现原来就像我们这儿的大市场,有卖衣服的、有卖菜的、有卖玩具的……吆喝声、喇叭声、叫卖声……声声入耳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赶完更,姑姑为我们做了丰盛的午餐,午餐过后,稍作休息,我们开始下地做第二件稀罕事;出花生‘荷把锄头在肩上,秋风在林间歌唱’我、妈妈和姑姑一家来到了田间;我看见了青纱帐一样的玉米地,绿油油像毯子一样的红薯地,还有半尺高长着卵圆形对生叶子的花生地;“呦呵……”我和弟弟妹妹像脱缰的野马在地里撒开了欢儿,弟弟妹妹忙着捉蚂蚱说要烤着吃,可怜的小蚂蚱被惊得满地乱飞。
我四处看:“为什么花生长在地底下呢”?姑父为我解开了谜团:“在植物王国里花生是独有的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花朵授粉后子房不断伸长,花萼管内长出果针,子房下垂保护果针入土,在黑暗的土壤里才能长出果实。
还有土硬了不能入土就死了,所以只有沙土地才能种植”。
“哦,原来如此”。
我双手抓住花生秧脚踏紧地用力往上一拔:一个个白生生、。
水灵灵的花生果就破土而出,在太阳下是那么可爱;又大又饱满像一个个刚出生的娃娃浑身散发着泥土的芳香……我忍不住剥开一个尝“呀,真甜”那个‘白胖子’粉嫩的可爱。
见我在吃妹妹忙跑过来,也学我的样子用手拽,嘴里还吭哧吭哧的使劲儿,结果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惹得我们大家哈哈大笑……她也不好意思的笑了真逗。
我见妈妈在摘红薯叶,我忙跑过去帮忙,可没摘几下我就对那同是地下结果的红薯产生了兴趣,顺着红薯秧找到根部,我手脚并用用力地扒土不一会儿就看到了藏在地里睡大觉的红薯,“Oh!come baby”我兴奋地直叫。
摘红薯可没有摘花生那么省劲了,可是想到烤红薯那诱人的香味,我就有了使不完的劲,一鼓作气我又扒了许多,累得我汗流浃背躺在田埂上,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微风轻抚耳边是蛐蛐或不知名的鸟的鸣唱……真美呀!秋天的午后、秋天的乡村、秋收的喜悦。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荷把锄头在肩上,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笑意写在脸上,哼一曲乡居小唱,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带着我的收获,我的乡村体验就这样完美的结束了,“妈妈我还想要下一次、下下下一次。”
篇12:乡间趣事作文
我至今一想起那件事便忍不住笑起来,我竟然被一只鸡追得满于跑……哈哈。
那是一件暑假,我与寄住在我家的表叔在我家里实在闲得发闷,便干脆到远在乡下的姑妈那里玩。
我们下了客车,扑面而来的是清新的空气,让颠簸几个小时的我顿时神清气爽。我们在姑妈家那坐了一会儿就跑出去玩了。
当时正值盛夏,金黄的稻子密密成群,犹如军队在立正训练。见到这一幕,我和表哥顿来了兴趣,想在这里玩捉迷藏。我四处在田野里游荡,寻找藏的地点。我突然在一块平地上看见一个大草丛,我兴奋地跑了过去。我一屁股往草丛上坐了下来,突然我听见屁股下面咔嚓一声,我慢慢地回头一看,原我把鸡蛋坐碎了。
这里怎么会有鸡蛋呢?难道是别人掉下的?在我正纳闷时,我的视线突然出现了一只母鸡。它一身黄金,怒目相视,像个武士一样盯着我。我吓了一跳,恍然大悟,原来这个鸡蛋是它下的!突然,母鸡大叫一声,怒气冲冲地向我跑来,我本能地站了起来逃跑。母鸡一直追着我,此时的我十分无奈,只能和母鸡原地打转,结果我的屁股还是被母鸡狠狠啄了一下。
表叔一听见我的叫声,立即赶了过来。可当他看见我被一只鸡追得那么狼狈不堪,忍不住捧腹大笑起来。我看见表叔来,一下子觉得有了救星,生气地叫道:“快来呀,别光顾着笑了。”表叔三下两下便把母鸡赶跑了。听完我的述说,表叔笑得更厉害了。
这件事让我至今无法忘怀,不仅让我得到了教训,也让我明白了母子情深。
篇13:乡间趣事作文
去年暑假,我来到老家,住了两天,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趣味。
清晨,东方刚刚泛白,“喔喔喔——”的叫声便唤醒了万物,新的一天就开始了。我也早早起床了,这鸡叫声可比城里的闹钟美妙多了。我深深地吸了口新鲜空气,寂寞的村庄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不知妈妈何时来到我的身后,拍了拍我的肩,说:“你想去亲自捉小鸡吗?”我一起便起劲了,“当然!这个任务就交给我吧!”我郑重地拍拍胸脯,立马接下这份差事。
说干就干,妈妈领着我拿出了一个大水桶、一大把鸡饲料、一根细鱼线和一个小木棍。我按照妈妈的指示,做了个简易捕鸡器。我开始执行任务了。我拉着鱼线来到一棵树后,藏了起来。呀!有只鸡上钩了!我立马拉下桶子,可却慢了一步。这下可好,鸡都不敢来了。我正灰心丧气时,又一只鸡蹑手蹑脚的靠近桶边。它首先小心翼翼的啄了一点饲料,发现没有问题,便放松地啄起来。我看准时机立马一拉。成功了!看来捉鸡也需要技巧!我捉住了鸡,心中十分自豪。
在这个大自然所装点的乡村里,我体会了乡间乐趣,只有真正体验过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乐趣!
篇14:乡间趣事作文
如果你想放松下,不妨到乡间;如果你想看到美景,不到乡间就是遗憾;如果你想找到野趣,就听我回忆吧!只要想到那件事,我就会不禁哈哈大笑。
那一次,我和妈妈回老家。一路上,蝴蝶飞舞,花儿像赶集似的开放;那绿油油的田地被小溪围绕着,正所谓“水绕陂田竹绕篱”。到了家门口,只听见-阵刺耳有力的尖叫声,原来是爸爸准备杀白鹅做午餐。我连忙阻止,那只大白鹅便大模大样地走了,步调缓慢得像什么都没发生。我乘机仔细观察了一下,它一身雪白的毛衬着那淡黄的扁嘴格外突出。
下午时,我和小伙伴在田里兴冲冲地玩耍,这可惊动了田边嬉戏的大白鹅,一瞧,正是爸爸要杀得那只。只见它瞅了我们一眼,大摇大摆地走上岸,还轻蔑地“嘎嘎”叫着,活像在厉声阿斥,可惜我们玩得太入迷没有理会它的叫声,还在打着水漂看水花,这无疑是火上浇袖。这个“鹅老爷”可是发了火,煽动着翅膀扑来。
突然,一个小伙伴叫道一不好!鹅来了!鹅来了!。我们都知道鹅的脾气,嘴里边四看“快跑!”边飞奔起来。由于我不熟悉地形,又比伙伴们年小,远远用在后面。这时,鹅古径飞到我身上,用翅膀拍了我几下子。它又把脖子伸地老长想要啄我,幸好我脚下生风跑回家。
正好爸爸拿着一包东西过来,正瞅见鹅追着我跑。爸爸马上放下东西,跑过来一把抓住鹅的长脖子,往远一扔,鹅便“飞”了出去,可它不服气又过来挑战。这样大约过了十分钟,那只大鹅总算弃甲而逃。我正要“欢庆”,谁都没料到,鹅竞报仇来了,找了一大伙鹅当帮手向我们走来。我和爸爸相视一笑,无可奈何地进屋了。我还边走边想:这鹅真顽固,干脆叫顾固派得了,还不知回报,如果不是我救了它早就上了餐桌呢!
乡间的山水,乡间的树木花草,处处都充满了随意自然,处处都有一种野趣。尤其乡下那只“鹅老爷”,真是“野”得有趣。
篇15:乡间趣事作文
我的儿时是在老家渡过的。我的老家坐落在一个山里的村庄。那里只有一条宽敞的大路,两旁都是田地与池塘,田里的豆卖以及些许莲花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而来,接着便是淡黑的高耸的起伏的连山,围住了我们这座村庄,像母亲轻轻拥抱着,呵护着她的宝贝儿。在这村庄里,我的儿时发生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事。
那时候,我们的大路上人山人海,不像现在这样空虚。我挤在人群之中,突然一地儿没人走全身围着的行人,我就很好奇,发生了什么事,便挤了瞧了瞧。一辆自行车被推翻在大路上,旁边有一位老人,一直盯着这辆车子。我顿时大声嘀咕着:”好好的老人为什么要出来呢,为什么不待在家里享享清福呢,出来了发生事情怎么办呢!”我瞟到的老人的面孔,他面容憔悴,脸上都是皱纹,那眼神里充满着害怕和惊恐。
这时,旁边的屋里出来了一个强壮等等男人。“老头儿,这儿是我的地盘,你要是在不走把车停在这儿是要交停车费的呢!”他向这位老人喊着。我问了问旁边的阿姨怎么回事,原来是因为:“这条大路是我们大伙一起集钱建起来的。”并且:“这位老人只是在这儿休息了一会儿,停了一下车就被推倒了。”我看见周围的人都冷眼相看,还有许多人都走了。但也有许多人在帮助他。“这位爷爷上次看我在家门口进不去,还给了我绿豆汤喝呢!”一个叼着棒棒糖的小女孩喊着。“他还帮我修过锁呢!”一位阿姨喊着。接着大伙接二连三的喊着。之后几位人把爷爷扶了起来并把车抬了起来。
这个男人见势不妙,说:“行了,看您是长辈的份上,这回您赶紧走,别有下次了。”爷爷他推着自行车走在了回家的宽敞的大路上,也不在感到害怕了。大伙也都纷纷离去了,看着他们的背影我感到欣喜。
果然,好人总是会有好报的,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当你帮助他人时你也是在帮助自己。
篇16:乡间趣事作文
每次听到青蛙的叫声,我就会想起那次我和哥哥在草丛里抓青蛙的趣事。
我和哥哥来到草丛边,准备好了一个大瓶子,开始了我们的抓青蛙行动。就在我仔细找的时候,听见哥哥小声地叫道:“快过来,这里有一只青蛙!”我立马跑了过去,果然看见一只青蛙正在捉虫子呢!呵呵,我一定要抓到你!我拿着从家里带来的大瓶子,踮起脚来,小心翼翼地向那只青蛙逼近,快到青蛙旁边时,我的心怦怦直跳,说时迟,那时快,我赶紧将瓶子盖到它身上。可是,那只青蛙好像早就发现了我似的,像一道闪电一样逃走了。逃走时,它的脚拨起一堆泥,溅到我脸上,哥哥看见了,捂着肚子哈哈大笑起来。
我仍然没有放弃,去找其他的青蛙了。青蛙啊,青蛙啊,你是逃不过我如来佛手掌心的,我一定会抓到你的。果然,在不远处,有一只青蛙在叫,我把大瓶子放下,悄悄地走到背后,打算从它背后“偷袭”,我把双手张开,慢慢靠近青蛙,双手往青蛙身上一盖,“太好了,我抓到青蛙了!”我欢呼着。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就到傍晚了。
这就是我抓青蛙的趣事。后来,我才知道,青蛙是益虫,它是我们的好朋友。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去抓过青蛙了。这件事依然印在我的脑海里,永远忘不了。
篇17:乡间趣事作文
当我看到金黄的橘子,品尝它那饱满的果肉时,我都会想起今年春节和家人一起去摘橘子的事。虽然乡村没有发达的高科技,没有一幢幢高楼大厦,但却有一种独特的风味,在那里,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今年春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过年,期间,我们还跟朋友们一起去乡下去做了一件好玩又有意义的事-----摘橘子。在从县城开往乡下的乡间小道上行驶着,虽然路途颠簸,但我的心情特别好。那里清新的空气让我们心旷神怡,路的两旁都是山,连绵起伏,山上是茂密的丛林,满是绿色,像给大山披上了一件绿色的纱衣。时不时走过的牛羊,悠然自得,慢慢地走着。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一切都显得那么悠闲,自由。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到了目的地。一下车,映入眼帘的是那一片片橘林,翠绿的树叶,金黄的果实。看着那漫山遍野金灿灿的橘子,我按耐不住心中强烈的兴奋和喜悦,第一个冲了出去从果园阿姨手上接过篮子和剪刀,像小猴子一样,三下五除二地跑过去迫不及待地随便摘下一个橘子,剥开皮,将它那金黄的果肉送入口中。“哎呀!”俗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不,嘴馋的我吃到了个极酸的橘子。“小朋友,要摘坡上的橘子,那里的晒得到太阳,才会甜!”从远处传来果园阿姨的声音。我恍然大悟,朝坡上走去。这时,爸爸妈妈也走了过来,我领着他们往上走。够得着的我就自己摘,一手拽住橘杆,一手用剪子剪,再放入篮中;够不着的我就骑在爸爸肩上摘,妈妈当“指挥员”,一会儿叫我们往这摘,一会儿叫我们往那摘,忙得不亦乐乎。很快,我们的篮子就都满了,一个个又大又新鲜,看得我垂涎三尺,忍不住又拿了一个吃,嗯,真甜!金黄的果肉被我咬破,流出清甜的汁水,一股自然的清香在我口中漫延。我细细品味着,说不出的幸福。再看看自己的劳动成果,我擦擦汗,脸上洋溢着甜蜜的笑容。
每每想起这事,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笑笑。这次摘橘子不仅让我领略了美丽的乡村风光,感受到乡村的纯朴,同时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明白了劳动的快乐。这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感觉真好,真是令人难忘啊!
篇18:乡间趣事作文
乡下,虽然不如城市那么繁华,那么热闹但乡村也有属于它的一道独特风景。
乡下的清晨,格外迷人,四面的群山云雾缭绕,房前的樱桃树,屋后的小草、小花早已被清晨的露水所滋润,树叶上的需珠晶莹剔透从树上一滴滴滚落,花草上的“水晶”被清晨的第一抹朝霞映得闪闪发光。远处,鸟儿清脆的叫声回荡在山林里。我穿好衣服,走出家门呼吸着清晨的新鲜空气。
吃过早饭,我和表弟在院子里闲逛,“喔,喔,喔一”大公鸡的叫声吸引了我们的注意,我们俩对视一眼后,露出了“诡异”的微笑,我们蹑手蹑脚偷偷跑到了屋子旁的鸡圈边上,见大人们都不在,我举起身边的一根超长木棍悄悄地伸进鸡圈里。
然后实然一伸,一下子打住了一只超大的肥鸡,那只肥鸡一下子被吓醒了慌忙拍打起它的大翅膀,可能因为它自己实在太肥了,没飞起来,可它发出了一声大叫一声尖耳的大叫,把所有的鸡都叫起来了。包括一只大鹅,顿时,鸡圈里乱成一锅粥,表弟见了,急忙抓起一块小石头向大鹅丢去,大鹅被惹怒了,突然飞了起来,我们被吓得魂不附体,尖叫着冲回了家。
乡村,它给了我们无限的快乐。从那以后每当我看到鸡圈,仿佛都看到了我们俩淘气的身影,在乡村的体验让我们的童年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篇19:乡间趣事作文
童年是美好的,短暂的,同时又是愉快的。童年中发生的趣事让我难以忘怀。从中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开启了我的心灵。虽然有些事十分可笑,笑声里却让记忆更加深刻……
那年我八岁,爸爸说带我去乡下玩。我高兴极了,乐得一蹦三尺高。于是,我们就坐着汽车往乡下方向开去了。
同行的还有两个小朋友西西和乐乐。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只见爸爸大叫一声:“目的地到了!”时值金秋,一下车,我的面前是一片一望无际金灿灿的田野。我更加兴奋了,心“嗵嗵嗵”地直跳。接着爸爸把我们带到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边,水波轻轻地翻滚,卷出几个细小的浪花儿。定睛一看,河底游着许多鱼,在水中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游着,一定快活极了。
一见到水,我简直是得意忘形。我挽起袖子卷起裤子,露出小脚丫就往水里跳,我迫不及待地下手去抓,因为没经验,手刚一伸,鱼就跑了。鱼没捉着,水却溅起一尺多高,弄的我一身湿。这还不说,由于没掌握好平衡,我重重地往后一仰,摔的我四脚朝天。我又好笑又好气,无可奈何地去找新的鱼群。
一旁的西西笑的眼泪都出来了,我想我刚才的动作一定十分滑稽。竟然觉得有点沾沾自喜,于是,我弯着腰,目不转睛的盯着水里,哇!目标出现,它是一条全身乌青的鲫鱼,我可不想让到嘴的肥肉溜出来,于是我毫不犹豫的伸出手拼死的抓住那条鱼。说出来也够倒霉的,乌青的鱼死死的盯着我,用鱼尾毫不留情的甩了我满脸是水,我害怕的大叫一声。
篇20:乡间趣事作文
乡间趣事
今天是7月22日,星期四,我和妹妹、舅舅去乡下玩。 途中,我们看到了枝叶茂密的群山,看到了一块块绿油油的田地。 啊!到乡下了,我们看到了一眼看不到边的田野,我们来到了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后山上。那里是花的故乡、鸟的天下,闭上眼睛,做个深呼吸,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吃完午饭后,舅舅带着我们在稻田里走着,忽然,他在渠道里发现了许多小虾米,便大声喊道:“这里有虾米耶!”我说:“噢?让我LOOK、LOOK!”我一看,真的有虾米呢!就让舅舅捉几只虾米。舅舅把手轻轻地放在水里,慢慢地向虾米逼近,然后猛一收手,就捉到了许多可爱的虾米。我们高兴的直拍手。 要回家了,我依依不舍的看着秀丽的景色,轻声地说:“再见了,美丽的乡下!”
童年趣事啊!童年,金色的童年,它充满了欢乐,令人留恋……
三年前一个漆黑的夜晚,江维表哥提着煤油灯带着我和哥哥走在乡间的田埂上。我边走边向四处张望。四周黑漆漆的,就像被罩上了一块大黑布,我又害怕又高兴,害怕的是在这么黑的晚上,只有我们三个人行走;高兴的是表哥带我们去抓鳝鱼。
正走着,忽然,表哥停住了脚步,提起煤油灯,两眼盯着田埂下,我刚要开口,表哥用手势制止了我,我只好不吱声了。我借着昏暗的灯光一看,只看见田埂下有一个洞,洞口朝天。仔细看看,这洞口比较光滑、湿润,我知道这是鳝鱼洞,怪不得刚才表哥不让我说话。忽然从洞里冒出一些小泡泡。“有鳝鱼”!我不禁脱口而出,叫了起来。表哥脸上顿时流露出喜悦的神色。他让哥哥举着煤油灯,又把鱼篓递给我拿着。只见他把一个扎满铁针的器具伸进洞里,捅了几下,又转了几下。不一会儿便拖出一条鳝鱼,这条鳝鱼足有一尺长,身体呈黄色,隐约有些黑纹。虽然它全身被铁针刺得鲜血淋淋,可还在甩尾巴摆脑袋拼命地挣扎。表哥把它抓住,丢进鱼篓里。
我们又找到了第二个洞,只见洞口旁,直挺挺地躺着一条鳝鱼,我心想:这条鳝鱼怎么死啦?我们那里的习惯是不能食用死鳝鱼的。我正想一脚踢开它,表哥忙拦阻我,说:“别忙,看看它是不是装死?”装死?鳝鱼还会装死?哥哥拎着灯,我们都好奇地凑近去看。表哥用鳝鱼钩轻轻地拨拉了一下,不动。再用尖针戳了一下,看,直的身体扭动了。“哈!活的!活的!”我们开心地笑着。当然,这条鳝鱼也成了我们的战利品。作文
那天晚上捉了几条鳝鱼已经记不清了,但那种喜悦、兴奋,新奇的感受都深深地留在心里。
童年趣事童年是一块没有杂草没有污秽的净土,是一片无遮无拦的晴朗天空,它像一条流淌着数不尽欢乐的小河,纯真甜美,总会使人产生难以忘怀的回忆。我的童年中,同样有着其乐无穷的趣事。
六岁时,随妈妈回乡下老家看望太姥姥,在那里我得到了几只活蹦乱跳的小鸡。我高兴极了,像一个威武的司令官一样指挥着小鸡们“逛大街”去了。
我得意洋洋地领着它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指挥它们干这干那,好不热闹!我累极了!它们也走不动了。突然我发现不远处有一个天然小洞洞,我好象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地大喊:“冲啊!前面就有休息的地方了,大家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呀!”小鸡们一个个像是听懂了我的话,站起来一摇一摆地往前冲。
到了洞前,我探头往里一看,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清。我想,狗的嗅觉比人灵敏,鸡的眼睛是不是也比人看得清呢?对,就让它们做“侦察兵”吧!小鸡们在洞口叽叽喳喳地叫着,在我听来好象在欢呼:“啊,我们有家了!”可是它们却谁也不往里走,怎么回事?难道就没有一个勇敢的带头的吗?我从几只小鸡里挑选了一只“强壮”的,第一个把它赶进洞。见其它几只小鸡还磨磨蹭蹭挤在洞口不停地叫嚷着,我急了:“喂,我好心好意给你们找个窝,你们居然不进去,我命令你们快点进去,要不然不和你们玩了!”只见小鸡们有的伸脖子,有的点头,有的扑腾翅膀,有的用爪子刨土,反正就是不进洞。没办法,我只好又一个个地往里推,它们的叫声更大了。我想它们是不是让我使劲呢,我就使劲用脚踢,终于把它们一个个“送”进去了。听到洞里传来一阵一阵喳喳的尖叫声,然后就没有声音了,我这才觉得不对劲,就“叽叽叽叽”地学着小鸡的叫声喊它们出来,还叫着:“快出来,给你们喂好吃的。”但是它们再也没有出来。可能那是一个大坑吧,它们一定都摔死了!当我哭着回家和妈妈说起这事时,她又气又笑说我“傻”,到现在还动不动就讲给人听,搞得我很没面子。作文
后来随着年龄一天天大了,读了许多的书我才知道,当年的小鸡们一定是意识到了危险,所以才不肯进洞去,我还以为是它们胆子小呢。看来人不能自以为是,万物都是有生存规律的,如果非要违背这个规律,等待它们的只有死路。
我的童年趣事我的童年是一片蓝天,上面点缀着洁白的白云是一个花园,里面飞舞着许多蝴蝶.
在我成长的每一天都发生着许多趣事大的,小的,高兴地,伤心的,有趣的,无聊的.有的事像云彩云彩一样,轻轻的飘过;有的却像大树的树根一样深深地扎在我的心里.
在我的童年里就发生了一件趣事.这是有我的好奇心引起的.
在我小时候,我去姥姥家,那是在那里的第二天,我独自一人在乡间小道上行走,突然我听见了一阵“嗡嗡”的响声,我便此处张望,我又朝一棵大树的方向望了望,我先看了看地下又瞧了瞧树上,我看见这上面有一个马蜂窝,我那时还小不知道那是什么,只知道那是一个黑乎乎的,圆滚滚的东西,我想:那是做什么的呢???我又自言自语的说:管他是什么捅开看看再说!!!我在找棍子,我看见在树旁有一根大棍子,我便拿起来就往上捅了两下出来了一群“ 苍蝇”,我一看,不好,是一群马蜂,我赶紧拿着棍子边轰马蜂边逃跑,把我累的上气不接下气,可是有着这群敌人的追赶,我不得不跑,可能是敌人们看我还是个小孩子,不懂事,在最后就选择了放弃.作文
这就是我的童年,我的日记本,我宝贵的日记本,这本日记不是用手写出来的,而是用心记出来的.
一文通吃百题高考考场作文的“作题”对策考场作文的“作题”对策
一篇文章应对千道作文题的秘诀
(一)何为“作题”?
作题者,捉题也!作文
“作文”一事,人人皆知,而“作题”一说,初听令人费解。
作文与作题有何不同呢?作文者,以题求文也;作题者,以文求题也!作文是先有题而后有文,作题则是先有文而后有题。作文
“作文”是千百年来的常规事,“作题”则是现代社会中的新奇事!某公司悬赏三万,要为他们的那篇千字文广告写一个不超过三个字的标题。这就是“以文求题”的典例,真乃一字万金!
对于考场,这个问题更现实。有的考生,本有满腹文章,有下笔千言的本领,可是一到考场,面对那道作文题,却往往无从下手。患的什么病?医生诊断说,患的是“盲题症”:此生并非不善“作文”,而不善“作题”!
作题者,捉题也!
(二)“作题”有何妙用?
吃透一种 通吃各题
“十年猜题十年中”,这到底是神话还是实话?回答是:有的是神话,有的是实话!
比如,2005年的北京题目“安”。如果有人说,他猜中了这个“安”字,则是神话;如果有人说,他猜中了这个“和谐的时代主题”,则是实话。
“以不变应万变,以小变应大变”,这是几十年来,甚至是千百年来人们应考的成功对策:这种对策在考场作文中又体现得更为典型和凸出。
“吃透一种,通吃各题”是这种对策的结晶表述。讲的是,如果你吃透了一种作文材料,你可以得到利用这一种材料“遍吃”各种作文题的本领。
这种提法,绝非耸人听闻。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一篇文章也好,一千首诗歌也好,主题所向:时也,事也!
出题目的人也好,做文章的人也好,主题所向,也是时也,事也!
出题人与作文考生生活在同一个时空之中,享同一个“时”,想同一桩“事”。
他们怎么不会出现“英雄所见略同”呢!
这就是我们“吃透一种,通吃各题”的理论和事实依据。
作题对策(一) 标题连接法
焊补断裂铆贴金
对策说明
“鱼抬梁”的故事出自神匠鲁班的妙笔。本来那根横梁的长度不够,与两侧的柱子搭不上肩。神匠有办法:让两侧的柱子“长出”嘴来,正好含住长度不够的横梁两端。此时,不仅横梁“够长”,而且神妙万分。
作文考场上,当你事先准备的那篇文章,与卷子上的那个题目对不上号时,你就不会想想,让作文“柱子”也长出“鱼嘴”来,正好把你那篇长度不够的文章能够“含住”!
这里的“鱼嘴”就是文章的副标题。
作文的题目由命题人制作,而文章的副标题则由考生自己神创。
副标题如同焊条,它能熔补“文不对题”时出现的裂缝;副标题如同铆钉,它能把质地不同的“两张皮”死死地钉成一体,且能把原来的缺点变成铆钉的亮点!
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桃花源祭
不听智者之言的悲剧
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后,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在金钱的诱惑下,渔人忘记了当初智者告诉他的“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训诫,竟把线索卖给了出价最高的电视台,做一次导游再去一次桃花源。
又是沿溪行,依旧忽逢桃花林,仍然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又到了桃花源头,又看到了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和数朝的遗民。桃源人看到他们的到来,颇为不悦,但本着来者是客的古风,设酒杀鸡作食。记者们享用着酒食,一边拍奇闻趣事,桃源访谈很快拍完了。一拍完,就拿到外国去放,老外大叫GOOD,将当年的“金蛤蟆奖”颁给了他们。
消息很快传回来,传到一直找不到下一个经济增长点的太守耳中,太守立马兴奋起来,决定部署以开发桃花源为龙头的经济战略。
首先贷款10亿元,建直达桃源的高速公路,再贷款5亿元拓宽水渠,为满足游客的需求,建一栋60层的星级宾馆。不仅如此,还请陶渊明写一篇《新桃花源记》,拉明星当形象大使,到处唱“我爱桃花源,就像老鼠爱大米……”于是,一些好玩贪玩的主儿如苍蝇一般涌来。自从飞机场修起来后,桃树所剩无几,并且没有一枝开了花。
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桃源人无师自通地搞起了市场经济,一些古玩、古董成了商品,甚至包括猪、牛、羊等都被抢购一空。
各路官人自不会放过这处风景名胜,就在各自显眼的地方建起了风格各异的别墅。自此,桃源一片钢筋水泥丛林,没有了一些绿色。
以后到桃花源的游客对钢筋水泥玻璃墙不感兴趣,因为他们大都生活在都市,对此变化甚为不满。于是人们不再来桃花源了,在桃花源发了财的客商们也弃之而去,桃花源就像被啃过的骨头一样无人问津。
经此一劫,桃花源人都指责曾经到过的渔人,本来还有良田耕种,而今生计都成了问题。
不过经专家考察和严密估算,认为游客扔下的大量易拉罐可以维持桃花源三代的生计,对此,桃花源人大可放心,不必为生计问题犯愁。
对策解密
本文作者独辟捷径,在一篇看似无关主题的作文上,只巧设了一个子标题,立刻使原文与主题对接。不信,大家不妨去掉副标题再读一遍。本来讲的是生态破坏的问题,但加上副标题后,原文的重心立即偏向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正是因为没有听取智者的意见,桃花源才遭此劫难。作文不就和话题对接上了吗?妙啊!
副标题中的“智者”从何而来?作者临场虚设也!注意文中语句“在金钱的诱惑下,渔人忘记了当初智者告诉他的‘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训诫……”这句话我们都可以看作是作者临场虚设。虚设理由:所有不合乎规律导致的下场都可以归入不听智者真言的下场,这就回应了“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之话题。
引子思考
按这种方法,是不是可以把原文放到2002年高考作文题“规则”,2005年作文题“安”“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双赢的智慧”等话题作文中呢?
答:可以,胡乱开发本身就是违反规则的行为。添加副标题为“不遵守生态规则的后果”;本来桃花源人相安无事,但自从来了一批开发者后,桃花源人的日子不能安宁了,可添加副标题为“今安何在?”;……
作题训练
请试用标题连接法将下面的优秀作文按所给话题进行改写。
原话题: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
落 榜
天色尚早,一大群人已经挤在榜前,一个个像鸭子被掐着脖子似的张望着,只见那榜上“薄松龄县、府、道三试第一”赫赫显眼。
“不知这蒲松龄何许人也,竟然被施闰章主考评价为‘观书如月,运笔如风,将一时富贵丑态全都写活了’”一个人指着榜说道。
“施闰章可是一名大文学家,居然对此人评价如此之高,想必蒲松龄日后前途似锦呀!”旁边的人应和着。
“哼,我看未必,听说这个蒲松龄并未按八股文之格式来写,他今天能登科在我看来不过是个意外,日后……”又有一个人似乎还想说些什么,却又咽了回去。
而此时的蒲松龄正心花怒放。他今年尚不足19岁,第一次来参加秀才考试就得了县、府、道三试第一,正如那人所说的前程似锦,也难怪蒲松龄一路哼着小曲如醉如痴地荡回家去。
眼看乡试日期迫近,蒲松龄便急急准备好行囊去参加考试。大家都相信蒲松龄此去必是金榜题名了。
说来也是,蒲松龄接过文章题目,顿时文思泉涌,行云如流水,下笔走飞龙。他时而揣摩文句词藻,时而引经据典,不消多大功夫,一篇佳作便一挥而就。细细品味文章蒲松龄自己也禁不住赞叹起他的文采,心想这次中举想必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料想呆在考场也没有益处,便早早交了卷子自信十足地走出了考场。
“考得如何?”在外等着的人们争着问道。
“笔随心走,一气呵成。”蒲松龄笑着回答。而众人已明白了八九分。
日月如梭,转眼间到了发榜的日子。又是大群的人围着。蒲松龄前前后后看了好几遍却连有关自己的半个字都没有找到。蒲松龄心中诧异,只好垂头丧气地准备回家。
“为何院试第一的蒲松龄榜上无名?”有人不解。
只见那个曾经把半句话咽回去的人站了出来,摇着头,感慨道:“上次院试是因施大文学家主考,他爱才惜才,虽然蒲松龄没按八股文来写,但仍给了头名,从才学看,登科虽是出人意料,但也是情理之中。可这样的好事毕竟很难再遇到。纵然蒲松龄文采非凡终究离开了八股文的格式,落榜岂不是合情合理?”
众人点点头,唯独蒲松龄摇着头黯然离开……
改写话题: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
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作题对策(二) 首尾调整法
翻手为云覆手雨
对策说明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调整了开头,就相当于调整了文章的一半;而“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把结尾的重要性提到纲的高度,因此,如果再来个首尾呼应,即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迅速达到变题的效果。不信,请看以下二文,同一题材,变动首尾,话题各异。
话题一:人们常常用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
请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有情人终成眷属
读王实甫的《西厢记》,我深深被该剧中莺莺和张珙的爱情力量所打动。综观该剧莺莺和张珙爱情走向,实在是跌宕起伏、曲折多变。如果拿“凤头、猪肚、豹尾”来比喻他俩的爱情,那么,他们之间从相识、相爱、离别、团圆的人生故事,正印证了这一点。
书生张珙在普救寺和前相国的女儿崔莺莺相遇,彼此一见倾心,这可谓是爱情的“凤头”。人生难得一知己,更何况这份来之不易的缘分,为了能与莺莺亲近,张珙决定不赴京赶考,寓居于普救寺的西厢房。谁知叛将孙飞虎率兵包围普救寺,要抢莺莺。老夫人当众宣布:谁能退贼兵,就把女儿嫁给谁。这个难题也成了张珙与莺莺爱情婚姻的“猪肚”人生。为了圆上与莺莺的爱情之梦,张珙挺身而出,写信与好友白马将军杜确来营救。杜将军击退了孙飞虎,这桩婚姻大事应该圆满地画上句号。可是老夫人却违约赖婚,害得张珙因失望而病倒。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毅然与他私定终身。虽然,夫人得知后勃然大怒,但是,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她无计可施,被迫许嫁。这样,总算成功了吧!可是,万万想不到,老夫人硬是要张珙应试得官才能成亲,真是一波三折。如许离愁,《长亭送别》一折,便为见证。
再说莺莺的愁苦。“端正好”这段曲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一个“泪”字,将暮秋景色沾满了泪水,染红了秋林。唱出了莺莺离愁别恨所造成的痛苦心情。封建礼教、功名利禄以及老夫人的势利残酷,加之男尊女卑的思想,莺莺除了离别的苦痛之外,她还担心张生“停妻再娶妻”,使自己“化作望夫石”。老夫人重申以中状元作为当女婿的条件,崔张二人的分离是老夫人一手造成的人间的“天河”。从此,他俩的爱情婚姻又被隔开了。
如果说“长亭送别”是崔莺莺和张珙爱情婚姻过程的“猪肚”,那么,张珙最后中了状元,与莺莺正式结婚,就是他俩“豹尾”式的婚姻结局。要问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剧情?一句话这是反封建反礼教的彻底胜利,“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旨代表了人民的心声。
话题二:诚信
莺莺与张珙大团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守信,是君子之美。失去诚信,必定失去坚强有力的支持,失去人格和尊严。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读王实甫的《西厢记》,我从该剧莺莺和张珙豹尾式爱情中了解到“守信”这一精彩之笔。
原来书生张珙在普救寺和前相国的女儿崔莺莺相遇,彼此一见倾心。为了能与莺莺亲近,张珙决定不赴京赶考,他寓居于普救寺西厢房。叛将孙飞虎率兵包围普救寺,要抢莺莺。老夫人当众宣布:谁能退贼兵,就把女儿莺莺嫁给谁。为了圆上与莺莺的爱情之梦,张珙挺身而出,写信与好友白马将军杜确来营救。杜将军击退了孙飞虎,这下张珙和崔莺莺该喜结良缘了。可是,老夫人却违约赖婚,害得张珙因失望而病倒。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毅然与他私定终身。夫人得知后勃然大怒,但是两人的爱情已成事实,她却无计可施,被迫许嫁。可是老夫人硬要张珙应试得官才能成亲。
再说莺莺的愁苦。“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此曲唱出了莺莺因为老夫人不守信所造成的与张生离愁别恨痛苦的心情。莺莺除了离别的苦痛之外,她还担心张生也不守信“停妻再娶妻”,使自己“化作望夫石”。古人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可见莺莺是多么注重诚实守信啊!老夫人重申以中状元作为当女婿的条件,崔张二人的分离是老夫人一手造成的。所以,作者在剧中浓墨重彩描写莺莺的心理活动。她既恨自己的母亲不守诚信,又害怕张生一旦中举会毁弃她俩私定终身的诺言,真是左右为难。
不过,随着剧情的发展,作者并没有将老夫人写得彻头彻尾的不诚信,而是给读者和观众一个惊喜。从全剧结尾的情节来看,张珙最后中了状元。终于和莺莺正式结为伉俪。这既是老夫人回心转意的守信,也是张珙爱情坚贞的守信。莺莺和张珙“豹尾”式的婚姻结局,证实了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对策解密:调整开头与结尾
开头一动,牵引主题;文尾一摆,升华主旨;首尾互动,主题掌控。
(1)究话题特质,抓题纲主体
话题实质是指话题的属性。题纲主体是指最能体现这一话题性质和文章主旨的人、事、物,把它放到纲的位置重点叙述描写说明或议论。
文一话题实质:过程论。作者把张、崔的恋爱过程提到纲的位置,并以“凤头、猪肚、豹尾”作喻,赞扬了张、崔完美婚姻对封建礼教制度的彻底反抗;文二话题实质:品质观。作者把最能体现这一品质问题的崔母(对待婚姻的前后态度)和张珙(考中状元回来完婚)作为叙述和议论的重点。
(2)开头破题,结尾收题。
破题指开门见山点破主题;收题指作好总结回收主题。注意:细节要为表现主题服务。主题不同,叙、议有别(参考两篇作文倒数第二段的区别)。
作题训练
请用以下这篇文章作2006年北京高考作文题“北京的符号”。
原话题:说“安”
说“安”
慎选“安”字
提起“安”字,你多半会看到国人微笑的脸,是啊,有谁不喜欢“安”呢,“安”就代表了稳定,代表了幸福,至少国人多是如此看的。
这时想起了一个王朝的都城长安。这座都城,古老却蓬勃,清淡而辉煌,它是大唐历史的见证,它有着动听的寓意“长治久安”。在这个“长治久安”的都城中,唐王朝的统治者实现了一统天下的大业,成就了大唐在历史中的盛世,缔造了中国在世界的辉煌。而长安,仍然是静静地矗立,即使它当时的繁华,纵然在百年的历史中也有过动荡,它仍矗立着,宠辱不惊,因为它的名字中充满了人们的希冀“长治久安”,因而我们说,“安”字绝妙。
人们希望获得“安”,历代的统治者也在努力制造一个“安”的局面。
然而,真是“安”吗?为何我耳边总在回响着屈原哀怨的绝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什么呢?求君主的圣明,求百姓的福祉,求国家之“安”。为何我脑海中总是浮现出一位僵卧孤村的老者,那是陆游在吟诗吧,虽然“镜中衰鬓已先斑”,却仍挣扎着,“尚思为国戍轮台”,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至死仍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而他不知道,宋王朝的统治者只求一隅之“安”,在那风景如画的临安,哈,恰又是一个“安”字,只可惜是“临时安定”。
那个在不安中求安的宋朝啊,易安居士携所有家当追随朝廷,而最后也只得叹一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只是那执政者不是“人杰”,更不会,也不愿做“鬼雄”,他只愿在风雨飘摇中“一晌贪欢”,莫“辜负了窗前月明”就好。
于是我感叹,从古到今,国人一直在追求“安”,可能真如鲁迅所述,即使只是做奴隶吧,只要有安定的环境,那也是万幸了,所以我们一直坚信“跟着安定走,幸福向你招手”吗?所以我们可以抛弃土地,抛弃尊严吗?所以在动荡的晚清,我们签下了那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吗?
不要因为“安”而丧失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节,我们喜爱“安”,然而我们也要提防“安”,不要因一晌贪“安”,而蒙敝了双眼。想吾泱泱大国,几千年基业,定要将“安”字慎选。
改写话题: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
作题对策(三) 观点变换法
横看成岭侧成峰
对策说明
观点即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乃文章之灵魂、立意之决策者,浓缩立意之精华。中心论点一变,立意自然改变。立意改变了,文题岂有不变之理?
“观点改变文题变”的依据在于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可横论“此”,亦可纵论“彼”;可正说“是”,亦可侧议“非”。作者似处泰山之巅,或俯览众山小,或仰可摘星辰;或侧视峰壁削,或直观风云变。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成岭还是成峰,转轴在于“考题”。
固06年世界杯德胜阿输意时,足球评论员说:“意大利队打败东道主靠的是实力。”(谈的是实力,重心在意大利)而阿根廷球迷说:“意大利踢的是本土,否则阿根廷也能赢。”(说的是条件,重点在阿根廷)
话题:家庭教育
文一: 人生经不起“设计”
一个婴孩呱呱坠地,世界上就又多了一个生命,初生的婴孩由父母呵护着,父母也希望他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年轻的父母为了这个婴孩拥有一个灿烂的人生,整日奔波劳累,那个婴孩在父母的设计中慢慢长大,他的人生进入了一个预定的轨道,一路鲜花、掌声伴他走过,没有经过荆棘、坎坷荆棘已被父母手中的镰刀砍去,坎坷已被父母填平。他很优秀,是一个人才,却很脆弱,是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惊涛骇浪。
父母在繁忙之中所做的“设计”会有纰漏,从而导致出现挫折。挫折对于常人来说只是小小的困难,只需稍微坚强就能挺过去。但对习惯于被设计的他来说可就难了。从此一个花季少年沉沦,一个本应灿烂的人生失去了光彩。他的父母对此束手无策,这是他们意料之外的。
雕琢了的人生很绚丽却也很脆弱。
父母不必像设计盆景般的设计子女的一生,因为人生经不起设计,人生没有草稿,一遍过后便无法回头。
“人生是一次单程旅行,没有回程的车票。”在这次旅行当中最重要的是把人生交给我们自己,即使前面有荆棘、惊涛骇浪,也让我们自己去闯,在惊涛骇浪中显我们的本色。历经坎坷,放出异彩,这才是人生,一个完整的人生,一个由成功、失败、困难、磨难整合起来的人生。
盆景般的人生,绚丽夺目,却更似盆景般脆弱。
人生不是盆景,我们也无需盆景般的人生。
父母的设计,雕琢源自于一个“爱”。天下的父母没有不爱子女的,他们无不希望子女有一个灿烂的人生,然而灿烂的人生,只有经历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才能实现。
父母如果真的爱我们,就把人生交给我们自己。让我们冲向蓝天,在蓝天接受风雨的锤炼。我们的双翼飞过高山、沙漠、大海、森林去寻找我们的人生;如果真的爱我们,就将人生交给我们,让我们自己掌舵,在礁石之间穿梭,在惊涛骇浪中磨砺,这样的人生才是我们的人生。
人生经不起“设计”,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把握人生。
文二: 人生需要“设计”
一个婴孩呱呱坠地,世界上就又多了一个生命,父母就多了一份希望和责任。他们要为这希望付出一切,孩子也就在希望中寻找人生的真谛。父母自然知道年幼的子女还经不起岁月的磨难,贸然放子女去飞,无疑会伤害了子女。他们为子女设计人生,用手中的镰刀砍去荆棘,用粗糙的双手填平坎坷。
但是,父母更知道,如果让孩子永远在自己预设的轨道上,即使给他掌声,给他快乐,扶他成功,孩子都不可能有自己的路,不可能有自己的掌声,自己的快乐,自己的成功。子女只是温室中的花朵,定然经不起风吹浪打。
于是,父母为子女设计坎坷、荆棘、磨难、痛苦、挫折,让子女在路上去寻找人生的含义。
挫折很快出现,子女开始束手无策,慌忙寻求父母帮助。可是,父母平静地说:“我们已经给你造成了船和桨,你要去遨游,划桨就靠你自己了。”
望着父母坚毅的目光,子女认为父母不再爱自己。哭闹过后,子女只能试着面对一切。
子女记着父母的教诲“人生是一次单程旅行,没有回程的车票”,他们说:“把人生交给我们自己,即使前面有荆棘、惊涛骇浪,也要自己去闯,闯过惊涛骇浪才会拥有自己的人生。”他们走在荆棘坎坷之中,接过镰刀去劈荆斩棘,接过船桨去划小船,遍尝失败、困难、磨难……
开始是艰难的。他们遍体鳞伤,身心俱疲。回头一望,见到父母关怀的目光和期待的眼神。他们明白了……他们更奋勇前行。
父母欣慰地笑了。
父母的设计,源自一个“爱”。天下的父母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无不希望子女有一个灿烂的人生,所以他们设计了风雨、坎坷,让子女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成长。
孩子们冲向蓝天,在蓝天之中接受风雨的锤炼;张开双翼,飞过高山、沙漠、大海和森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自己掌舵,在礁石之间穿梭,在惊涛骇浪之中航行,绽放出人生夺目的光芒。
这都是父母真爱子女,精心“设计”子女的人生,这是爱的“设计”,这正是子女需要的。
对策解密:转换内涵,变换角度
转换主旨词“设计”的内涵,达到变换角度的目的。角度一变,文题改变。
文一是“不因材施教”的“设计”,这是站在“父母溺爱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文二只将“设计”的内涵扭转为“呵护的同时更给予真正的设计坎坷、荆棘、磨难、痛苦、挫折……”,角度立即发生转向“父母教育孩子”,角度一变,文题实现。
变题训练
请把下文的观点由“爱得不当,也是一种伤害”,变为“正当的爱,是一种爱护”。
火柴姑娘遭遇风婆婆
月光如银,洒落到海滨的沙滩上,洒落到风婆婆的发髻上、眉宇间,凉凉的。风婆婆刚刚从海面上救了一条渔船,受到了渔民顶礼膜拜,正洋洋得意地跳着老人迪斯科,猛然看见草地上火柴姑娘头上着火了,说时迟,那时快,风婆婆赶紧轻嘘一口气,将火吹灭了,关切地说:“小姑娘,年纪轻轻的,怎么就自焚啊,我要是再晚来一步,你就化为灰烬了,还不快来谢我?”火柴姑娘含着眼泪哽咽着:“风婆婆,你可把我害苦了!”“什么?我害了你?你,你,你把我的一片好心,全当成驴肝肺了!这年头,唉……”火柴姑娘捂着烧伤的半边头,悲咽着:“我生命的价值就在于燃烧啊,我所追求地就是把我的光和热全部释放出来,让我的生命在花草木中得到延续;可现在,我变成废物了!”听了火柴姑娘的一番话,风婆婆一时呆住了,“看来,爱的雨露也不能滥施啊!”去年夏天,风婆婆看到庄稼地干涸得张开大口,便邀来了雨婆婆一起布云行雨,当时自己猛吹,一时间乌云翻滚,风雨交加,田里满了,塘堰满了;看着树木庄稼欣喜若狂手舞足蹈的样子,风婆婆更来劲了,又猛吹了一阵,一阵狂风暴雨直刮得天翻地覆,滂沱大雨一连下了七天七夜,只见江河泛滥,江水滔滔,天地间一片汪洋,田毁房倒,人畜在水流中漂浮挣扎,真是惨不忍睹啊!一念之差,铸成了大错。风婆婆看着火柴姑娘纤弱的身躯在草地上瑟瑟颤抖,心里顿生一股愧疚之情,关切地说:“对不起,火柴姑娘!我原本想帮你,没想到反而害了你。”火柴姑娘从草丛中探出半边头来安慰风婆婆说:“风婆婆,你也不要太责怪自己,比起我的兄弟姐妹来,我已经算是幸运的了;他们不是中途夭折,就是因潮湿而难以燃烧,我总算燃烧过一次啊!”风婆婆感动地说:“快别说了,孩子!一切都是我的错。唉,想不到献点爱心也这么难啊!不过,你放心,我一定会让你的心愿得以实现!”火柴姑娘望着满是皱纹的风婆婆亲切地说:“风婆婆,我送您两句名言,保管您再也不会犯错误了。鱼说:‘你看不见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中。’水说:‘我能感觉得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中。’”风婆婆高兴地说:“我懂了……”
夜深了,更深了。月儿,从漆黑的海底浮上来了。远处山谷里,一群年轻人正围绕着一堆篝火在跳舞,风婆婆攒足一口气,将火柴姑娘轻轻托起,送进正熊熊燃烧的篝火中……月儿,更亮了,黑夜,更静了。天幕上,一颗新星格外明亮。
作文对策(四)情境添置法
绣花添蝶楚留香
对策说明
绣花大王说:“如果你想点亮众人的眼睛,花绣得楚楚动人就行;如果你还要牵引众人的鼻子,那就赶紧再添一只蝴蝶吧!”
《星星与月牙儿》是老舍先生的名作,故事登上荧屏时,有心的观众发现剧中多出了一个滑稽军官。这不是对老舍作品的改编与侵犯吗?然而,观众不仅没有提出任何批评,反而更为新的情境大声叫好!因为它使旧制度的荒诞主题变得更加突出可见!显然,编剧在老舍的“绣花”之外再添加了“军官”这只“蝴蝶”。
考场作文中的情境添置是指,在不违背客观逻辑的前提下,对考前已备作文添“绣”额外情境,从而调动阅卷考官的鼻子,使主题由“花美”引向“花香”,最终实现考场迁移。
原话题:一枝一叶一世界
还是那枝梅花
读陆游《卜算子?咏梅》有感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一
陆游20岁。驿外断桥边。黄昏。
寒风凛冽,刺透心扉。缭绕的寒气云霭,压得你喘不过气来。顺着这幽暗的小路,眼望着心爱的人儿含泪离去。一年多来,朝夕相处,情投意合,妻子的音容笑貌,清晰地烙印在你的心中。不曾有过争吵,脸都没红过。“何意致不厚,为母所驱遣?”妻子的那一声质问,你无言以对。是啊,你又该去问准呢?问苍天,问流水,又有谁能解你心中的块垒?此情谁寄,今宵寂寞谁人能知?
雨雪飘飞,泪水和着雨水,踽踽独行。少年的你,已是步履蹒跚。在清冷的旷野,寒风吹拂,传来阵阵幽香。猛然望去,残雪中一枝梅花绽开。
二
陆游29岁。京都临安。正午。
寒冬将去,残雪消融。乍暖还寒时节,赶赴京城,参加你期盼已久的科举考试。你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抱定“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人生理想,想把自己卑微之躯,投身国难,报效朝廷。一腔热血,涌上心头。你健步走上前,拥入万人攒动的人群。
痛苦沮丧,无语独立。你自信能高中榜首,到头来却名落孙山。其中的原委,你似乎已有预感。因为你的答卷上怒斥了当朝的投降派。满腔的报国之情,顿时化作倾盆大雨。
周围的人群退了下去,吵嚷的门庭又归于沉寂,低头看零乱的地面,一枝被踩得七零八落的花就在你脚边,俯首拾去。哦,又是那枝梅花。
三
陆游85岁。山阴家中。早饭后。
久已抱病卧床的你,静静地坐在藤椅上。初春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屋内的地上,有一丝的眩目。远方的炮声的钝响,把你带回到弥漫硝烟的战场,楼船夜雪,铁马秋风,惨烈的厮杀,满地狼籍,映衬着的你炉火般的面庞。千里挺进,八面战旗飘扬,满身的疲惫掩抑不住你内心的喜悦与欢畅。昨夜的杀伐之音尚未散去,今日放逐之命犹未收回。几度被贬,从临安到山阴,从山阴到夔州,千里流逐,只因为你反对屈辱求和。
尘满面,鬓如霜。欲说心事,谁人话凄凉。猛然惊醒,干枯的眼角,泪痕依稀。屋外传来孙子的叫声。勉强支撑着身体,蹒跚至门前,低声吟诵:“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春去春又来。院子里你精心栽种的梅花,已是花红已过,残枝犹存。
放眼望去,啊,还是那枝梅花!
一枝梅花承载了你生命的不幸与磨难,寄寓了你不屈的精神品格,浓缩着你难忘的复国之梦。
简评:作者巧妙借用陆游诗中的梅花为线索,选取诗人一生中的三个典型片段,演绎其不屈、高洁、执着、爱国的一生。梅花与诗人人格合为一体,主题与诗歌相得益彰。构思精巧,立意深刻,主题鲜明。
改写话题:问
懂 你
人生的寂寞在于所有的心灵扣问都无谁能解,直到你发现懂你的人就在那……
题记
一
陆游20岁。驿外断桥边。黄昏。
寒风凛冽,刺透心扉。缭绕的寒气云霭,压得你喘不过气来。顺着这幽暗的小路,眼望着心爱的人儿含泪离去。一年多来,朝夕相处,情投意合,妻子的音容笑貌,清晰地烙印在你的心中。不曾有过争吵,脸都没红过。“何意致不厚,为母所驱遣?”妻子的那一声质问,你无言以对。是啊,你又该去问准呢?问苍天,问流水,又有谁能解你心中的块垒?此情谁寄,今宵寂寞谁人能知?
雨雪飘飞,泪水和着雨水,踽踽独行。少年的你,已是步履蹒跚。在清冷的旷野,寒风吹拂,传来阵阵幽香。猛然望去,残雪中一枝梅花绽开。
二
陆游29岁。京都临安。正午。
寒冬将去,残雪消融。乍暖还寒时节,赶赴京城,参加你期盼已久的科举考试。你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抱定“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人生理想,想把自己卑微之躯,投身国难,报效朝廷。一腔热血,涌上心头。你健步走上前,拥入万人攒动的人群。
痛苦沮丧,无语独立。你自信能高中榜首,到头来却名落孙山。这其中的原委,其实你心底也是十分清楚的。因为你的答卷上怒斥了当朝的投降派。可是,问苍天,问流水,你满腔的报国之情又有谁人能解?
周围的人群退了下去,吵嚷的门庭又归于沉寂,低头看零乱的地面,一枝被踩得七零八落的花就在你脚边,俯首拾去。哦,又是那枝梅花。
三
陆游85岁。山阴家中。早饭后。
久已抱病卧床的你,静静地坐在藤椅上。初春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屋内的地上,有一丝的眩目。远方的炮声的钝响,把你带回到弥漫硝烟的战场,楼船夜雪,铁马秋风,惨烈的厮杀,满地狼籍,映衬着的你炉火般的面庞。千里挺进,八面战旗飘扬,满身的疲惫掩抑不住你内心的喜悦与欢畅。昨夜的杀伐之音尚未散去,今日放逐之命犹未收回。几度被贬,从临安到山阴,从山阴到夔州,千里流逐,只因为你反对屈辱求和。
尘满面,鬓如霜。欲说心事,谁人话凄凉。猛然惊醒,干枯的眼角,泪痕依稀。屋外传来孙子的叫声。勉强支撑着身体,蹒跚至门前,低声吟诵:“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时,院内传来风吹花落的吟唱: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你寻声望去,啊,还是那枝梅花!那枝你精心栽种的梅花啊,那枝承载你生命不幸与磨难,寄寓你不屈与执着,浓缩你复国之梦的梅花,正穿过花枝摇曳飘下……从此,你不再寂寞。
对策解密:添加新情境
①在开头添设题记,既是点题,又是开启“问”的话题。
②一段中已有“问苍天,问流水……”与“问”有关的句子;二段中添设“问”的相似情境,增加话题份量。
③把原文开头的诗歌移置最后,作为新的情境出现,既是对诗人“问”的回答,又与题记呼应,再次点题。此时,话题的重心完全实现由赞美诗人的不屈、高洁、执着转向“问”的话题,表达了唯有梅能解陆游寂寞,唯有梅能懂诗人寂寞的主题。
对策关键词:
(1)谁?谁是承担情境添置任务的主体?如《星星与月牙儿》中的滑稽军官、本文中的陆游与梅。主体须能为话题迁移服务;
(2)做什么? 即情境设置。设置灵感从找话题关键字开始。如“问”、“我想握住你的手”中的“握”字等。设置时一般有正、反、侧面衬托。如以蝴蝶侧面衬托花香;以滑稽军官烘托旧制度的腐朽黑暗。本文则以“问苍天、问流水”及“梅花落地时的吟唱(隐含‘对问的回答’之意)”来表现陆游对自己心灵的扣问及寻得“知己”(梅)读懂自己的故事主题。
(3)怎么做?情境添置的原则:以载体为主体,情节贯通,且不能违背大的史实背景及损害故事固有的事实逻辑。如,本文添置不能有任何曲解主人公高尚人格之嫌疑。
(4)做得怎样?添置完毕后,从头到尾感受一下,话题迁移是否完整实现?必要时综合其他手段,如修改标题,添加题记等。
引子思考
⑴情境添置法有何局限性?
答:①多适用于叙事类作文,而对于说明文与议论文则显得力不从心;②情境添置要为主题和话题迁移服务,并且要求情节贯通,逻辑合理,这就增加了添置的难度,需要足够的想象力、创新意识与故事训练。
⑵情境添置时在原文中一时找不到添置的载体作主体怎么办?
答:可以临时虚构,《星星与月牙儿》的军官不就是临时虚构的吗?
⑶试改写《懂你》,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作文。
答:比如,以自己为载体,设置情境“我想握住诗人的手”,表达你对诗人寂寞人生的理解,对其高尚人格的赞美等。
作题训练
将下面情境添置到后文“转折”中去,使“转折”意韵更加丰富。
情境片段:灯下
灯下,一片寂静。黄晕的灯光涂撒在书桌上,照亮了一摞摞参考资料、一张张模拟试卷。桌右角,是翻扣着的英语阅读;左面,半卷着未作完的数学卷子;正中,摊开着物理练习册。书页松弛地展开,有点像阳光下的白沙滩;它被侧翼的阴影烘托着,被下面堆积的本册托举着,又像在尽情承受光的沐浴。红笔、蓝笔、直尺、橡皮,散乱地点缀其间;一个物件,一种色泽;一个物件,一只身影。台灯的光泽本是微弱的,但在这静寂的夜,却有些夺目;由橙黄色的灯罩出发,半撑开一柄光晕而微的舞台。妈妈无声地递过一杯热茶,洁净的玻璃杯轻巧地立在白沙滩旁,像一柱亭亭玉立的琥珀。琥珀的光泽晶莹,却又很难看透。从它宁静的液面,飘起一缕淡淡的热气。热气在光伞笼罩下盘旋着,袅袅升起,最终越过光的界限,躲进无边的静夜。我吸吮这馥郁的茶香,吸进满胸的光明……
修改作文: 转 折
父亲是摄影记者,我也爱好摄影。在我家堆叠如山的摄影作品集中,有一册题为“转折”。
作品集中多数是父亲的作品。其中有两幅他最为得意一幅是一个小男孩转身回首的特写:乱蓬蓬的头发,脏乎乎的小脸,眼泪汪汪,手擦着鼻涕这是我。父亲说,当时我将满三岁。那天他去郊区,看望插队时的房东,带着我,却完全忘记我的存在。那间房里没有电视,没有玩具,更没有玩伴;两个大人聊得热热乎乎,我被冷落在一旁。父亲后来告诉我,他在和伯伯谈开发乡镇摄影事业的大事,可这和我有什么相干?我生日才只过了两次的!磨唧、哭泣、干嚎,甚至打滚,十八般武艺,全都无济于事,我只有拔脚就走!在陌生的乡间小路上,我趔趔趄趄地奔着,现在已全然不记得路边风物、心头感受,很可能只是一片空白。父亲不远不近地跟踪着我,以他专业摄影师的敏锐,拍下了我停步转身的刹那。细看照片,那一瞬间我的神情极其微妙:悲戚委屈中渗露着开朗和宁静,闪闪泪光里透射出喜悦的神采。
父亲曾郑重解释:这是你由懵懂到理性的人生转折啊。是啊,当时的大情小节我已全部忘却,但转身回首间,似有天光开窍,却依稀在心……
又一幅是父亲的得奖作品,照片上横写四个大字:“小平,您好”父亲在国庆游行时拍的一张新闻照片。画面不用细说,大家都很熟悉。我问父亲,这张照片为什么不放进“庆典”“佳构”或“金奖”,不放进那些名目更辉煌的册子?父亲反问,你不觉得“转折”更伟大些吗?中国喊了几千年“万岁”,皇帝倒掉又喊了几十年。直到“小平,您好”才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从此,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万岁”,不可能在用于十几亿炎黄子孙中的任何一个个人;从此,“万岁”,才可能真正属于神州大地和中华民族。是啊,在这平平实实四个字的背后,分明矗立着一位历史性人物的伟岸身形,奔涌着一代青年学子推卷起的时代洪流……
作品集中也有少量我的作品,其中有一幅照片有点模糊,是我从电视荧屏里抢拍下的。那天,在沈阳五里河足球场,中国队如能战胜阿曼队,就将提前出线,实现走向世界的伟大转折。我早早地支好脚架,调好焦距,对准荧屏……
只见范志毅门前抢点,狮子甩头,将球摆渡给埋伏门前的郝海东,海东就势一蹴,皮球轻轻巧巧,滚入网窝。历史性的转折实现了!“郝董”高擎手臂,做出V形手势,同伴们从四面跑来祝贺。我突然注意到,范大将军也奔跑过来,郝、范二人,紧紧拥抱在一起。中国足球积怨甚深的两员主将,一笑泯恩仇!五里河体育场,欢声雷动,灯如白昼!我按动快门,捕捉下这拥抱的特写,这颇有象征意义的镜头。是啊,正是中国足球的“将相和”,打造了中国足球历史性的转折……
转折常有,感悟为难:一个转折,一级台阶;一次感悟,一层升华写在摄影作品集扉页上的话。
作题对策(五) 序言普适法
换汤换勺不换药
对策说明
有一种药可以包治百病,你信不信?
病乃作题之病。作题,“捉题”也。平日作文,文思泉涌;临场作文,文思枯竭,即患作题之症。作题百种,固病症百种,百乃多之意。
药即文体之药。文体,文章体裁也。求药四方,顽固不灵,只因每换一题需换一法,或标题连接,或主词更替,或添置情境,或观点迁移。何法普适?固聪明人巧设老实法:勤练一种文体,即作百篇之题。
一种文体套用百篇之题,真可谓“换汤换勺不换药”!赶紧问:何也?答曰:“书序”。
原话题:诚信
序散文集《诚信人生》
翻开这本集子,一种久违的温馨扑面而来,令人不忍释卷。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如此认真地对待这“诚信”二字了,人们已经习惯了尔虞我诈,已经适应了对真实、对诺言的背叛。因此,《诚信人生》就像荒原里的一汪清泉,大海中的一片孤帆,让人看着这一行行平和而干净的文字,心里有种酸酸软软的感觉。
一页页翻过去,温馨的感觉逐渐变成笼罩全身的震撼,我可以感到心灵的颤抖,而那颤抖,一半纯属个人,与他人无干。
“我是个‘诚信’的人吗?”我自问。书翻到了这一页,文章题目叫做《人生渡口》,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走到了一个渡口,身上背着“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船行海上,忽然掀起浪涌,险象环生,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活命,年轻人思之再三。将“诚信”丢了下去。
如果换了我,我会丢哪一个呢?我再次扪心自问。
然而,作者却替我作出了答案,在《风筝》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其实就像一只风筝,是鹰是麻雀总要飞上天才知道。然而,不论飞得多高、多远,总要有一根线连着大地,才不致失去依托,迷失方向。而这根线,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所不可或缺的“诚信”精神。有了它,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总会得到信任的心和真诚的情。如若失掉了“诚信”精神,就将失掉作为一个好人应该得到的尊重和支持。试想,谁会相信一个断线风筝的承诺呢?看到这里,我审慎地扪了一下自己的心:还好,那根线还在。是啊,关爱、友谊、真诚以及其他人生至美至珍的情感,都源于一个共同的源头:诚信。好好守护那根线那个背囊吧,风雨飘摇时千万别丢弃它,它会带你安渡险滩,飞向至善至美的境界。
替人写序,却写出这篇“散文”。也罢,权作是面向满园春光开的一扇小窗,无尽的美景还是留给读者自己去欣赏吧。
是为序。
二00一年七月七日十一时三十分
于京华?诚信中学考场
改写话题:意气
序散文集《意气人生》
翻开这本集子,一种久违的温馨扑面而来,令人不忍释卷。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如此认真地对待这“意气”二字了,人们已经习惯了遭遇困难时的消沉,已经适应了对意志、气概的背叛。因此,《意气人生》就像荒原里的一汪清泉,大海中的一片孤帆,让人看着这一行行平和而干净的文字,心里有种酸酸软软的感觉。
一页页翻过去,温馨的感觉逐渐变成笼罩全身的震撼,我可以感到心灵的颤抖,而那颤抖,一半纯属个人,与他人无干。
“我是个‘意气风发’的人吗?”我自问。书翻到了这一页,文章题目叫做《人生渡口》,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走到了一个渡口,身上背着“健康”“美貌”“意气”“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船行海上,忽然掀起浪涌,险象环生,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活命,年轻人思之再三。将“意气”丢了下去。
如果换了我,我会丢哪一个呢?我再次扪心自问。
然而,作者却替我作出了答案,在《风筝》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其实就像一只风筝,是鹰是麻雀总要飞上天才知道。然而,不论飞得多高、多远,总要有一根线连着大地,才不致失去依托,迷失方向。而这根线,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所不可或缺的“意气”。有了它,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总会得到无畏的勇气与精神的支柱。如若失掉了“意气”,就将失掉作为一个能人应该得到的成功与荣誉。试想,如若丧失了意志力,困难怎会向你低头呢?克服困难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啊!看到这里,我审慎地扪了一下自己的心:还好,那根线还在。是啊,勇敢、决心、毅力以及其他一切战胜困难的武器,都源于一个共同的源头:意气。好好守护那根线那个背囊吧,风雨飘摇时千万别丢弃它,它会带你安渡险滩,飞向不断成功的彼岸。
替人写序,却写出这篇“散文”。也罢,权作是面向满园春光开的一扇小窗,无尽的美景还是留给读者自己去欣赏吧。
是为序。
二00七年七月七日十一时三十分
于京华?意气中学考场
对策解密:①找准立意。“诚信”是一种境界,“意气”也是一种境界。本文立足于“意志”“气概”“意气风发”的义项,说明意志对于成功之不可或缺。②把“诚信”撤换成“意气”,注意适当地修改只与“诚信”相关的句子。
改写话题: 星星
雷抒雁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纤眼。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渣,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序散文集《完美人生》
翻开这本集子,一种久违的温馨扑面而来,令人不忍释卷。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如此认真地对待这“完美”二字了,人们已经习惯了固有缺点的存在,而忘了新的自我辉煌的开创。因此,《完美人生》就像荒原里的一汪清泉,大海中的一片孤帆,让人看着这一行行平和而干净的文字,心里有种酸酸软软的感觉。
一页页翻过去,温馨的感觉逐渐变成笼罩全身的震撼,我可以感到心灵的颤抖,而那颤抖,一半纯属个人,与他人无干。
“我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吗?”我自问。书翻到了这一页,文章题目叫做《人生渡口》,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走到了一个渡口,身上背着“健康”“美貌”“追求”“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船行海上,忽然掀起浪涌,险象环生,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活命,年轻人思之再三。将“追求”丢了下去。
如果换了我,我会丢哪一个呢?我再次扪心自问。
然而,作者却替我作出了答案,在《风筝》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其实就像一只风筝,是鹰是麻雀总要飞上天才知道。然而,不论飞得多高、多远,总要有一根线连着大地,才不致失去依托,迷失方向。而这根线,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所不可或缺的“不断追求完美”的精神。有了它,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总会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与勇气。如若失掉了“追求”精神,就将失掉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得到的进步与享受成功的权利。试想,天下何来白吃的午餐呢?看到这里,我审慎地扪了一下自己的心:还好,那根线还在。是啊,成功、荣誉、人生价值以及其他一切令人惊羡的果实,都源于一个共同的源头:追求。好好守护那根线那个背囊吧,风雨飘摇时千万别丢弃它,它会带你安渡险滩,飞向至善至美的境界。
替人写序,却写出这篇“散文”。也罢,权作是面向满园春光开的一扇小窗,无尽的美景还是留给读者自己去欣赏吧。
是为序。
二00七年七月七日十一时三十分
于京华?追求完美中学考场
对策解密:①找立意。星星本身不完美,但它却让人们看到它完美的体现,是因为它在努力地折射太阳的光辉。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说明人不应消沉于固有的缺陷,而应该像星星一样,找一个发光点,不断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②把“诚信”撤换成“不断追求完美”,注意适当地修改只与“诚信”相关的句子。
改写话题:在汉语里,“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成语。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的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作文。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
序散文集《谦逊人生》
翻开这本集子,一种久违的温馨扑面而来,令人不忍释卷。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做人要谦逊,要多向他人学习。但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如此认真地对待这“谦逊”二字了。许多人已经习惯了嫉妒、清高、狂妄,而忘了虚心、谦逊、不骄不躁。因此,《谦逊人生》就像荒原里的一汪清泉,大海中的一片孤帆,让人看着这一行行平和而干净的文字,心里有种酸酸软软的感觉。
一页页翻过去,温馨的感觉逐渐变成笼罩全身的震撼,我可以感到心灵的颤抖,而那颤抖,一半纯属个人,与他人无干。
“我是个‘谦逊’的人吗?”我自问。书翻到了这一页,文章题目叫做《人生渡口》,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走到了一个渡口,身上背着“健康”“美貌”“谦逊”“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船行海上,忽然掀起浪涌,险象环生,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活命,年轻人思之再三。将“谦逊”丢了下去。
如果换了我,我会丢哪一个呢?我再次扪心自问。
然而,作者却替我作出了答案,在《风筝》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其实就像一只风筝,是鹰是麻雀总要飞上天才知道。然而,不论飞得多高、多远,总要有一根线连着大地,才不致失去依托,迷失方向。而这根线,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所不可或缺的“谦逊”精神。有了它,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总会得到尊重的心和帮助的情。如若失掉了“谦逊”精神,就将失掉作为一个好人应该得到的尊重和友谊。试想,有谁愿意接近一个自命清高、自高自大的人呢?看到这里,我审慎地扪了一下自己的心:还好,那根线还在。是啊,能力、学识、智慧以及其他人生难能可贵的优点,都源于一个共同的源头:谦逊。好好守护那根线那个背囊吧,风雨飘摇时千万别丢弃它,它会带你安渡险滩,飞向至善至美的境界。
替人写序,却写出这篇“散文”。也罢,权作是面向满园春光开的一扇小窗,无尽的美景还是留给读者自己去欣赏吧。
是为序。
二00七年七月七日十一时三十分
于京华?谦逊中学考场
对策解密:①找立意。题目允许“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联想到“谦逊”,说明“谦逊”对于获取学识、能力、才华、友谊乃至成功的重要性。②把“诚信”撤换成“谦逊”,注意适当地修改只与“诚信”相关的句子。
引子思考
既然序言具有普适性,我是不是只记住一篇序言就可以了呢?
答:不可以,原因有三:①设想,全班二十名同学记的全是同一篇序言,阅卷老师连着看时会有什么想法呢?②没有一篇序言适合所有的文题,只能说大多数。如遇到命题作文就更遭了。③考前准备的序言在考场迁移过程中并非简单照搬,也要有所改变,也需要一定的文学功底。因此,只记一种序言是投机取巧,并不可靠。可靠的办法是熟悉不同的序言的写法,并不断练习改编,这样,即便考场考的是命题作文,你练出来的作文水平也足够你派上用场。
作题训练
依照序言改写的方法,把上面的序言再依照下面所给话题进行改写。
改写话题: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
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方式。(旅游学专家)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疲劳到来之前,适当休息效果会更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愿有所息/生无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对策提示:①找立意,话题中由孔子的“生有所息”联想到“奔跑人生”(2005年湖南高考作文题),“奔跑”喻“不断努力”。②把“诚信”撤换成“努力”,注意适当地修改只与“诚信”相关的句子。
作题对策(六)一文通吃百题
考场作文七十二变
运用作题思想,一则自学成才的故事能应对2005年几乎所有高考作文题。不信?那就请试看:考场作文七十二变!
话题(一) 2005年全国卷1高考作文题:价值与位置
文题指引:“价值与位置”这一话题属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范畴,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既表现人生的追求,也表现价值的定位。在这个题目里,考生应特别注意“适合”一词,因为在对话材料中,结合生活常理,我们寻找位置的原则就是“适合自己”。一切与因“适合自己”而实现自己的崇高价值、崇高理想的事例都可以用。
★ 范文家乡的趣事
【乡间趣事作文(精选20篇)】相关文章:
四年级第六单元作文:乡村趣事900字2022-08-25
游乡村叙事作文2023-05-17
初中生乡村的秋色作文2023-07-06
社戏教案设计2022-11-04
网上趣事多的作文素材2022-06-11
C(2-16)《社戏》教案2022-06-07
家乡趣事多作文2023-08-12
农村趣事优秀作文2023-02-10
乡村叙事作文2022-10-20
优秀教师教案设计:社戏2023-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