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题总结(共12篇)由网友“共你已再没破晓”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题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题总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题
一、 填空:
1、一条裙子105元,一双鞋293元,一条裤子99元,估计一下,买这三种商品,大约需要带 元。
2、用天平可以比较物体哪个 ,哪个 。
3、生活中,我们常用和作质量单位,也可以用和来表示 。
4、天平两端各放着一个苹果和桃子,这时天平是 的,说明苹果和桃子一样重。
5、在100米比赛中,1号用了15秒,2号用了13秒,3号用了17秒。那么跑的最快的是 号,跑的最慢的是 号。
6、从5、0、3、8这4个数字中,任选三个组成最大的三位数是,组成最小的三位数是 ,它们的差是 。
7、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相减,差是 。
9、甲数是670,乙数是200,甲乙两数的和是 ,甲乙两数的差是 。
10、一部电话原价是600元,优惠18元后,这部电话现价是 元。
二、选择。
1、一个加数增加578,另一个加数减少578,和( )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2、不能验算900-428=472的算式是( )
A、900-472=428
B、472+428=900
C、472-428=44
3、一个5角硬币的质量约是2( )。
A、千克
B、克
C、米
三、 判断:
1、一个三位数加上一个两位数,和一定是三位数。
2、在加法算式中,和一定比加数大。
3、减法运算只能用加法运算来验算。
4、在减法算式中,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5、一个鸡蛋重1千克。
6、一盒牛奶重300克。
7、999克与10千克相差1千克。
8、一个土豆和一个萝卜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盘里,发现右盘下沉,则土豆重。
9、10千克铁比10千克芝麻重。
四、脱式计算:
452-198= 762-204= 856-209+188= 245+362+155= 785-196-204= 529-(263-174)=
五、解决问题:
1、一瓶药50片,奶奶每天吃3次,每次吃两片,可以吃几天?还剩几片?
列式:
答:可以吃天,还剩 片。
2、一箱苹果连箱重15千克,吃了一半后,连箱重8千克,那么,箱子重多少千克?苹果重多少千克?
列式:
答:箱子重 千克,苹果重 千克。
3、18名同学去划船,每条船限乘4人,每条船每小时9元.
(1)他们至少要租几条船?
列式:
答:他们至少要租条 船。
(2)租这些船,玩2小时,100元够吗?
列式:
答:租这些船,玩2小时,100元。(填“够”或“不够”)
二年级的知识点和重难点
(一)数与计算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
(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4)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连加法。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5)混合运算。 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式题。小括号。
(二)量与计量
时、分、秒的认识。
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千克(公斤)的认识
(三)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直角。
(四)应用题
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调查家中本周各项消费的开支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二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小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应该:
第一:要适度应用学具,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用摆小棒的方法,应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先摆出两堆不同数目的小棒,再摆出两份数目相同的,让学生觉得加法的累赘,再介绍乘法,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乘法的意义,并且乐意学乘法了。
第二:利用生活知识教学。
例如:小红做了18朵纸花,送给同学们12朵,还剩下多少朵。这是两位数减两位数,如果在生活中做一做,学生就明白意思了,所以说,有一些应用题,能从实际生活出发,先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解答,再用数学知识来解答,就可以使学生理解题意。
第三:利用社会环境提高数学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统计时,可以带学生到商城或社会中,利用新学的统计知识,通过观察、计量、比较,从而收集到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第四: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比如,二年级教材学习了“角的认识”,对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些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
“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答道“没问题”。真的没问题了吗?“那我来问个问题”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角的大小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呢?”经过讨论,大家明白了,角的边是射线,射线是没有长短的,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2:二年级数学总复习题总结
二年级数学总复习题
一、我是小小口算家。(20分)
3×5= 80-3= 30+49= 6×3= 99-4=
4×6= 34-6= 5×5= 4×2= 4×5=
46-6= 6+5= 60-7= 6×5= 67-9=
23+8= 4×3= 7+55= 3×2= 6×2=
二、填一填。(17分)
1. 一个角有( )个顶点,( )条边。
2. 一条红领巾有( )个角。数学书的封面有( )个直角。
3. 一个正方形有( )个角,它们都是( )角。
4. 右图是由( )条线段组成的。
5.100厘米=( )米 , 课桌高70( )
6. 在○里填上“>”、“<”、“=”。
4×6○5×5 34-20○4×4 6○3×3
5+26○5×6 2+2○2×2 1米○50厘米+40厘米
7、妈妈带100元钱给小明买一套衣服, 32元, 29元,妈妈
大约用了( )元,大约还剩( )元钱。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角的边越长,角就越大。 ( )
2.6和3相乘,可以写作6×3,口诀是三六二十四。( )
3.9个4相加的和是36。 ( )
4.小明身高大约132米。 ( )
5、1米和100厘米不一样长。 ( )
四、笔算下面各题。(12分)
62+35= 89-46= 28+79=
23+27+34= 85-58-14= 71-65+43=
五、动脑筋,认真填,画一画。(15分)
1、先填口诀,再写两个乘法算式。
二四( ) 一三( ) 三四(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
3.画一条比5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六、看图列式计算。(6分
七、解决问题。(20分,1—3题各4分,4题8分)
1.小强买一把伞,付出50元, 找他38元,一把伞多少钱?
2. 小明今年6岁,爸爸的岁数比小明大26岁,爸爸今年多少岁?
3. 小红折纸鹤(hè),前3天每天折5只,后来又折了6只,她一共
折了多少只纸鹤?
4、 薯片 牛奶 饼干
每包5元 每盒3元 每包6元
(1) 小红买了3盒牛奶一共用去多少元?
□○□=□( )
(2) 小明有20元钱买一种东西正好用完,他可以买什么?
他买的是( )。
□○□=□( )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 )
附加题(10分)
妈妈买回来一些苹果,明明第一天吃了一半,第二天又吃了剩下的一半,这时还剩下5个,请问妈妈买了多少个苹果?
小学二年级数学常见解题方法
1实物演示法
实物演示法是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演示数学题目的条件与条件及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是数学内容形象化,使数量关系具体化,从而为学生指明思考方向。
2画图法
画图法是借助直观图形来确定思考方向,寻找思路,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画图法直观可靠,便于分析数形关系,不受逻辑推导限制,思路灵活开阔。
3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大量具体事例,归纳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的方法。小学一、二年级“观察”的内容一般有:①数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②图形的特点及大小、位置关系。
4对照法
对照法是根据数学题意,对照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名词、术语的含义和实质,依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辨识、再现、迁移来解题的方法。
5分类法
分类法是根据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方法。分类是以比较为基础的,依据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将它们合为较大的类,又依据差异点将较大的类再分为较小的类。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技巧
一、构建知识脉络
要学会构建知识脉络,数学概念是构建知识网络的出发点,也是数学中考查的重点。因此,我们要掌握好代数中的数、式、不等式、方程、函数、三角比、统计和几何中的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概念、分类,定义、性质和判定,并会应用这些概念去解决一些问题。
二、夯实数学基础
在复习过程中夯实数学基础,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这样在解题时,就能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从记忆系统中检索出有关信息,选出最佳组合信息,寻找解题途径、优化解题过程。
三、建立病例档案
准备一本数学学习”病例卡”,把平时犯的错误记下来,找出”病因”开出”处方”,并且经常地拿出来看看、想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么改正,这样到中考时你的数学就没有什么”病例”了。我们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定数量的数学习题,积累解题经验、总结解题思路、形成解题思想、催生解题灵感、掌握学习方法。
四、常用公式技巧
准确对经常使用的数学公式要理解来龙去脉,要进一步了解其推理过程,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变化自行探究。对今后继续学习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对生活实际经常用到的常识,也要进行必要的训练。例如:1-20的平方数;简单的勾股数;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高和边长的关系;30°、45°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样做,一定能更好地掌握公式并胜过做大量习题,而且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强化题组训练
除了做基础训练题、平面几何每日一题外,还可以做一些综合题,并且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而总结出它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把思想方法相近的题目编成一组,不断提炼、不断深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步学会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篇3: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题有哪些
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题
一、填一填。
1、( )个十是一百,一千里面有( )个百,十个一千是( )。
2、一个四位数,它的最高位和十位上都是6,其它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读作( )。
3、用3、0、7组成的最大三位数是( ),最小三位数是( ),它们的和是( ),差是( )。
4、5420读作( )
读作( )
七千八百零二写作( )
八千八百四十八写作( )
5、3456=( )+( )+( )+( )
5020=( )+( )
4308是一个( )位数,它是由4个( ),( )个百和( )个( )组成的。
6、妈妈用30元买7元一条的毛巾,可以买( )条,还剩( )元。
7、与120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8、一个数除以3,如果有余数,余数可能是( )或( )。
9、( )÷5=8………3
64÷7=( )……( )
10、校园里的红旗向东南方向飘扬,说明刮的是( )风。
11、○○□※○○□※……第35个图形是( ),第20个是( )。
12、3dm=( )cm
3m20cm=( )cm
2dm-3cm=( )cm
40mm=( )cm
36mm=( )cm( )mm
6km=( )m
1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约42( )
(2)课桌高约7( )
(3)《新华字典》厚约4( )
(4)做一次深呼吸用时5( )
(5)一个文具盒的价格是6( )
(6)小明从家到学校需要20( )
二、判断题。
1、3个千,4个一组成的数是3041。( )
2、在做有余数的除法时,除数一定要比余数大。( )
3、一壶水倒3杯,倒满23杯至少需要7壶水。( )
4、由7、0、3、9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9370。( )
5、锐角一定比直角小,钝角一定比直角大。( )
三、选择题。
1、一个数加上1,就得到最小的四位数,这个数是
① 99 ② 900 ③ 999
2、用一个8、一个3和两个0,组成一个零也不读的四位数是( )
① 8003 ② 8030 ③ 8300
3、在164□ < 2645中,□里可以填( )。
① 0~4 ② 6~9 ③ 任何数
4、在一幅地图上,新疆在九江的左上方,说明新疆在九江的( )。
① 东南方 ② 西北方 ③西南方
5、要在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板中裁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纸板,则这个正方形纸板的边长为( )。
① 2厘米 ② 6厘米 ③ 4厘米
四、计算题。
1、口算下列各题。
170-80 1200-500 23÷4 300-70 52÷6 580+70 72÷8 320+8 1000-56 420+390
2、用竖式计算。
500-198 268+732 58÷7 986-178
五、解决问题。
1、有56个桃子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到几个,还剩几个桃子?
2、米奇玩具厂一天共生产了54只玩具熊,如果每7只装一箱,至少需要几个箱子才能装完?
小学二年级应用题解题技巧
一、加法类应用题
求和
例题:
1、一个数是9,另外一个数是13,求两个数的和是多少?9+13=21
求一共是多少
例题
1、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8个苹果,求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个苹果?5+8=13(个)
2、二一班有45人,二二班有48人,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45+48=93(人)
其他类求和问题
例题:
1、一堆木材运走18根,还剩25根,这堆木材原有多少根?18+25=41(根)
二、减法类应用题
求差
例题:
1、一个数是19,另外一个数是13,求两个数的差是多少?19-13=6
多多少
例题:
1、小明有15个苹果,小红有8个苹果,求小明比小红多多少个苹果?15-8=7(个)
少多少
例题:
1、小明有15个苹果,小红有8个苹果,求小红比小明少多少个苹果?15-8=7(个)
差多少
例题:
1、小明要做15朵红花,小明已经做了8朵,求小明还要做多少朵红花?15-8=7(朵)
剩多少
例题:
1、一根绳子长47米,用去了28米,还剩多少米?47-28=19(米)
三、乘法类应用题
相同排列
例题:
1、每个盘子里放了3个桃子,一共有5个盘子,这5个盘子里共放了多少个桃子?3×5=15(个)
2、每一排有5只猫,一共有4排,一共有多少只小猫?5×4=20(只)
3、同学们划船,每条船上有3名同学,3条船上有多少名同学?3×3=9(名)
4、一双手套有两只,3双手套有多少只?2×3=6(只)
5、一辆汽车4个轮子,4辆汽车有几个轮子?4×4=16(个)
倍数问题
例题:
1、小明家养7只小鸡,养鸭的只数是鸡的4倍,小明家养鸭多少只?7×4=28(只)
2、小毛今年7岁,爸爸的年龄是他的5倍。爸爸今年多少岁?7×5=35(岁)
四、除法类应用题
平均分配问题
例题:
1、一共有24个苹果,平均分配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苹果?24÷4=6(个)
2、有48只皮球,每只筐里放8只,可以放几筐?48÷8=6(筐)
3、有72张白纸,每8张订成1本,可以订几本?72÷8=9(本)
4用20元钱买钢笔,钢笔每枝5元。可以买几枝钢笔?20÷5=4(枝)
5、有56本课外书,分给7个组,每个组分多少本?56÷7=8(本)
倍数问题
例题:
1、小红有28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4倍,小明有多少苹果?28÷4=7(个)
2、张奶奶家饲养小鸡8只,小鸭72只,小鸭的只数是小鸡的多少倍?72÷8=9
3、奶奶今年36岁,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年龄的6倍,女儿今年几岁36÷6=6(岁)
4、学校买来28个篮球,篮球的个数是足球的4倍,买来足球多少个?28÷4=7(个)
5、白花有42朵,白花是红花的7倍,红花有多少朵?42÷7=6(朵)
6、非非有游戏卡片72张,阳阳有游戏卡片8张,非非游戏卡片的张数是阳阳的几倍?72÷8=9注意:单位为倍字的不带单位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习惯
一、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原理,人有在学习新知识后及时练习便不容易忘掉,如果不及时练习,就很容易遗忘的记忆规律。因此,巩固当天所学,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很有必要。对于这点,我要求学生作到:做作业前,先看课本回顾一下当天所学的知识,然后再做作业,还要做到“三到一检查一签字”。“三到”:眼到、心到、手到,眼睛看清题目,心里想着计算,手要把答案写得正确、美观;“一检查一签字”:做完作业后,仔细检查有没有出错,有错要及时订正,最后再让家长签字。老师及时批改后的错题,记录在《错题集》上,并在作业本上订正。
二、快速、正确口算的习惯:数学上低年级的口算是今后计算的基础,要养成快速、正确口算的习惯,还要在掌握一定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多练习。二年级上期重点练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法以及乘加、乘减的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的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需要老师在具体的计算方法上进行分类指导,而表内乘法以及乘加、乘减的计算就需要学生熟记乘法口诀,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采用有效的具体的记忆方法有针对性地多记、多练、熟记。课上课下也可以用扑克牌游戏的形式练习连加、连减或乘法,经常练习,熟能生巧,口算速度自然就提高了。
养成好习惯,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要想使好习惯持之以恒,刚开学的一个月很关键。作为二年级的数学老师,开学后我要时时处处提醒自己以身作则,改掉以往易冲动、处理问题简单、粗暴的坏毛病,时时处处提醒自己按上面的养成教育的要点去悉心培养学生的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因为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关系,有时习惯容易反复,所以还要和家长多沟通,教给家长具体的家庭培养方法,让家长配合老师共同抓,反复抓,抓反复,才能使习惯成自然。还需要值得一提的是班上的学困生,之所以学困,往往是学习习惯不好所致,对待他们一定要有耐心,首先把他们当成一个充满希望的好孩子来看待,多宽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教学中多关注他们,适当地对他们降低学习标准和问题的难度,延长习惯养成的时间,允许多次反复,让他们多体验成功的快乐。号召班上的其他同学多关心、帮助他们,建议家长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让他们改掉身上的坏习惯,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
篇4: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题总结
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题
一、按要求填空。(20分,每空一分)
1、填上合适的单位(克或千克)(0.5分一空)
(1)一枚5分硬币重2。(2)一只鸡重约2()。
(3)一袋面粉重25()。(4)一本书约重200()。
(5)一支彩笔长10()(6)妈妈身高162()
(7)黑板的长4()(8)教学楼的高15(
2、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的差是()
3、小红的爷爷今年63岁,小红7岁,爷爷的年龄是小红的(
4、6只小动物聚餐,每一位一双筷,需要()根筷。
5、3个百、7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数是()。
6、用4、0、0、2组成的四位数中,一个零都不读出来的是(
7、42厘米-25厘米=()厘米16米+49米=(
8、805读作:()
498读作:()
五百一十写:()
一千零八十写作:()
9、铅笔的长是()厘米,橡皮的长是()。
10里填上“>、<或=”。+×
二、判断题。对的在()里画“√”,错的画“×”。(5分)
1、6的8倍是14(2、1米=100厘米。(3、7个9相加得63。())倍。),)米)))
4、6+6+6+6++5=6×5-1。()
5、李老师身高是170米。()
二、我会算。(25分)
1、直接写出得数。(9分)
8×5=45÷5=9×5=
3×7=81÷9=80-6=
36÷6=13+6=9×6=
42÷6=32+9=25+9=900-700=44+55=45
140-50=823+732=7200-6000=
2、列竖式计算。(4分)
64+59=720+190=730+170=310-150=
3、用递等式计算。(12分)
32-24÷386-(34+33)
2×9+1242+5×8
32÷4+672÷8+1÷9=
四、请你连一连,下面分别是谁看到的?(3分)
小东
小红小东小明
六,解决问题(42分)
1、小红买水彩笔一共多少钱?(4
2、小明和4个同学去公园玩,公园的儿童票是每张7元,他们一共花了多少元?带40元去,买票的钱够吗?(6分)
3、一辆客车上有乘客62人,到了车站下去了25人,又上来17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5分)
4、养鸡场有大鸡84只,小鸡比大鸡少18只,小鸡有多少只(5分)
5、建筑工地有900块砖,上午用了360块,下午用了440块。还剩多少块砖?(5分)
3、青蛙妈妈和3只小青蛙比,谁捉的害虫多?多多少只?(5分)
4、(5分)参加书法兴趣小组的有多少人?
二年级数学复习方法
一、注意力方面:
学生年龄小,有意识的注意力差,持久性也不长,一节课40分钟,很难坚持到底,往往听了一半就思想就开起了小差,或东张西望,随意说话,或小动作不停。
二、听讲方面:
不能倾听是许多低年级学生的通病。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较强,往往一句话还没有来得及听完整,一知半解时便抢着回答,听不进老师的建议和其他同学的发言。
三、看和写的方面:
粗心马虎,经常把题看不完整、把数左右看颠倒或上下看错行、把运算符号看错,或把图看不全面。写的时候精力不够集中,算对的却抄错,书写不认真,书面不整洁,写完不检查。
四、想的方面:
二年级学生思维发展还不全面,没有系统性,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遇到需要逻辑思维或考察空间想象能力的问题,思维跟不上,脑子里转不过来弯,便会不知所措,应付塞责。
五、语言方面:
由于生活经验和积累的词汇少,语言单调、直白,即使明白了算理,口头表达时也常常说不清、道不明。
二年级试数学复习建议
一、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原理,人有在学习新知识后及时练习便不容易忘掉,如果不及时练习,就很容易遗忘的记忆规律。因此,巩固当天所学,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很有必要。对于这点我们就要要求学生作到:做作业前,先看课本回顾一下当天所学的知识,然后再做作业,还要做到“三到一检查一签字”。“三到”:眼到、心到、手到,眼睛看清题目,心里想着计算,手要把答案写得正确、美观;
“一检查一签字”:做完作业后,仔细检查有没有出错,有错要及时订正,最后再让家长签字。老师及时批改后的错题,记录在《错题集》上,并在作业本上订正。
二、快速、正确口算的习惯
数学上低年级的口算是今后计算的基础,要养成快速、正确口算的习惯,还要在掌握一定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多练习。二年级上期重点练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法以及乘加、乘减的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的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需要老师在具体的计算方法上进行分类指导,而表内乘法以及乘加、乘减的计算就需要学生熟记乘法口诀,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采用有效的具体的记忆方法有针对性地多记、多练、熟记。课上课下也可以用扑克牌游戏的形式练习连加、连减或乘法,经常练习,熟能生巧,口算速度自然就提高了。
也可以借助一些电脑软件或者app,程序自动出题,自动批改,孩子们还可以PK口算成绩,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养成好习惯,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要想使好习惯持之以恒,刚开学的一个月很关键。家长和老师要学会多沟通,家长要虚心接受老师的建议,共同抓,反复抓,抓反复,才能使习惯成自然。
篇5: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题
一、口算
40+30= 52-30= 70+7= 77-70=?
50-8= 97-5= 23+60= 52+7=?
68+20= 49-7= 63-21= 43+22=?
21-9= 34+8= 56-18= 80-70=?
64+5= 85+6= 46+4= 99-77=?
二、填空
1.
58
62
65
91
88
2.一个数十位上是7,个位上是3,这个数是( )。一个数个位上是1,十位上是4,这个数是( )
3.七十九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五个一和六个十是( )。七个十是( )。 八个一( )
4.写出下面各数。
五十八 七十 一百
( ) ( ) ( )
5.40比39多( ),72比27多( )
38比42少( ),45比54少( )
6.一个加数是47,另一个加数是29,和是( )。减数是76,被减数是82,差是( )。
7.5角=( )分 80分=( )角?
2角7分=( )分 43分=( )角( )分?
8.6角+4角=( )元 1角-4分=( )分?
7角-5角=( )角 1元-6角=( )角?
9.在○里填上“>”、“<”或“=”?
32+5○38 75+8○93 42-5○37 55-8○53?
10.下图中:?
长方体( )个 正方体( )个
圆柱体( )个 球( )个?
三、判断正误。正确画“√”,错误画“×”
1.4个十写作“4十”.?( )
2.从小到大一个一个地数59后面是70. ( )
3.最小的`两位数是11. ( )
4.最大的两位数是90. ( )
5.83里面有8个十和3个1. ( )
篇6: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题总结
一、填空题
1、6只小动物聚餐,每一位一双筷,需要根筷。
2、东东家到学校有905米,约是()米。
3、把7903、7930、9730、97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4、一个五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最高位是百位的数是()位数。
5、一个四位数,它的千位上是8,十位上是5,其它数位上是0,这个数是(),读作()
6、拉抽屉是()现象
7、☆☆☆☆☆☆☆☆☆☆☆☆☆,13个☆,每4个一份,分成()份,还剩()个。列式为()
8、□÷6﹦□……□,在这道算式中,余数最大是();□÷□﹦3……2,除数最小是(),当商是3时,被除数是()
9、○▲□○▲□○▲□○……第20个图形是()。12+8=÷5=4列综合算式是()
10、35个小朋友坐船,每条船坐8人,至少要()条船。
11▲▲▲▲▲▲▲▲▲▲▲▲▲列式为(□÷□﹦□……□)
12、与99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二、判断
1、路上行进中的小车,小车运动是一种平移现象.()
2、把24颗糖平均分成6份,每份一定是4颗。()
3、5月份有31天,它有4个星期多3天。()
4、添上1就是。()
5、二年级的小雨不是男同学,一定是女同学。()
三、选择题
1、在数字图案0、1、2、3、4、5、6、7、8、9、中,轴对称图形有()
A、2个B、3个C、4个
2、用一堆小棒摆□,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根。
A、1根B、2根C、3根
3、袋里的糖果在10~20之间。平均分个3人剩一颗,平均分个5也剩一颗,袋里有()颗糖。
A、12颗B、15颗C、16颗
4、从63里面连续减9,减()次结果是0。
A、7B、8C、9
5、有语文、数学、品德三种书,小明、小丽、小红各拿一本;小明说:“我拿的是语文书”。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小红拿的是()书。
A、数学B、语文C、品德
四、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6分)
72÷9=6×7=6+3÷3=27÷3
56÷7=9+57=12-4÷2=82-9=
5900-2000=1600-700=120+50=54÷6=
2、笔算(8分)
38÷9=53÷7=47÷5=30÷6=
3、脱式计算(12分)
64-40÷816÷4×273-26+35(72-18)÷9
4、列式计算(6分)
(1)6个相同加数的和是18,其中一个加数是多少?
(2)除数和商都是7,余数是4,商和余数是多少?
六、解决问题
1、饼干原来10元一包,现在优惠促销,3包24元。现在每包多少元?现在每包比原来便宜多少钱?(4分)
2、儿童票每张4元,成人票每张6元,小明和他的爸爸,妈妈,爷爷一起去公园玩,用25元钱买票够吗?(4分)
3、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4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复习内容: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统计。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作一简要说明。
1.“表内除法”的复习。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已经比较熟悉了。教材中安排了两道题,分别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进行总复习。目的是使学生清楚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同时,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习。
万以内数认识的重点是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教材分别安排题目进行复习。另外,结合实际数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准确数与近似数不同,知道近似数的作用,从而对数有更全面的认识。
3.“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与100以内的加、减法有很多联系。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正确计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4.“克和千克”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它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单位。
5.“图形与变换”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图形(锐角和钝角)与变换(平移和旋转)都是实际情境中学习的。因此,复习的重点也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图形和变换进行描述,加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习惯。
6.“解决问题”的复习。
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中给出的资源(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本单元的复习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即可。
7.“统计”的复习。
统计知识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三、复习中注意的重点、难点:
1、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及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2、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3、关于看图用数学问题。(指导学生看图的方法)
4、学生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实际应用以及形成“克”、“千克”的正确观念。
5、结合实际对图形和变换进行描述。
6、数的读、写、组成及学生灵活地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复习措施:
1、走进新课程。找课堂要质量。继续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理清各单元知识要点。在复习过程中查漏补缺,抓学生的薄弱环节。
2、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3、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生互助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4、在复习中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5、在复习中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6、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7、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
8、复习时少讲精讲,让学生多练,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9、重点指导学困生,缩小他们与优生的差距。
10、复习时有张有弛,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补缺措施:
1、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多想,多说、多做,能在小老师的帮助下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
2、每天作业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过关。做到每天堂堂清,不拖欠。
3、对学困生要有爱心和耐心,要对他们温和,循循善诱,让他们喜欢数学。
五、具体复习安排
1.“表内除法”的复习。(1课时)
开始复习表内除法时,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式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教师应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既要进行全面的、基本的练习,也要对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师还可以借助乘法表对表内除法进行适当整理,引导学生发现简单的规律,从而更好的掌握表内除法。练习形式注意多样化,除教材中的练习形式,教师还可以补充其他的学生比较有兴趣的练习方式。对于计算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只要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复习。(2课时)
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万以内数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分别复习。读、写数可以像教材中的看计数器,也可以采取其他形式,注意学生间的活动,既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要注意练习的效率。近似数的复习,要让学生认真看教材中提供的素材,仔细辨别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近似数。
复习万以内的加、减法时,结合第120页的第6、7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计算应注意的问题。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及时了解错误的原因,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订正。第121页的第8题,是让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估算的方法可能不同,只要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教师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3.“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的复习。(1课时)
复习“克和千克”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第121页的第9题,在学生作出选择后,让学生说一说选择(或不选择)的理由,从而加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除了让学生根据数据进行判断外,还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实物,用手掂一掂,估一估,再用秤称一称,看自己估得是否正确,以便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复习“图形与变换”时,可以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锐角和钝角、平移和旋转。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必要求过高,只要意思正确就可以了。
4.“解决问题和统计”的复习。(2课时)
复习“解决问题”(第122页的第13、14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看题,知道题中所说的事理,正确选择解决的方法。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班级情况比较好,可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再让学生说一说解答的思路。如果学生独立看题还有一定的困难,可先让学生讨论,说明题目所表示的意思,再让学生解答。
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可先让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完成统计表。对于统计表的分析,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在小组中得出一个结论,再在全班进行交流。
篇7: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题总结
第一单元 数据整理与收集
1.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2.会数“正”,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3.根据统计表,会解决问题。
例: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
(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的天数最多,( )的天数最少。
(3) 这个月中阴天有( )天。
(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 )天。
(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 )天。
(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总数÷份数=每份数
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
列式:
(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 能分给多少人?
列式: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例:42÷7=6 42是(被除数),7是( ),6是( );这个算式读作( )。
5.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
例: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解决的算式是( )
A、24÷6= B、4×6=
C、24÷3= D、24÷4=
6、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
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亩,目,山,单,杀,美,春,品,工,天,网,回,喜,莫,罪,夫,黑,里,亚。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一)填空
1、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 )现象
2、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
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 )现象。
4、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 )图形,这条直线就是( )
(二)判断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 )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
4、火箭升空,是旋转现象。 ( )
5、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平移现象 ( )
(三)选择
1、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 )现象。
A.平移 B旋转 C平移和旋转
2、下面( )的运动是平移。
A、旋转的呼啦圈 B、电风扇扇叶 C、拨算珠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这单元主要是考口算题。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 )=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例.直接口算:28÷4 8÷8
2、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例.填空:45÷9=5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还表示( )里有( )个( );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1、同级运算:(连加,连减,连乘,连除,加减混合,乘除混合)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法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同级运算的类型:
+ +,- -,+ -,- +
× ×,÷ ÷,× ÷,÷ ×
例:
23+6+18 97-34-28
32+11-8 53-24+38
2× 3 ×8 81÷9 ÷3
2× 8÷4 72÷ 8×4
2、非同级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不同级运算的类型:
× + , × -, + ×, - ×
÷ + , ÷ -, + ÷, - ÷
例:
5× 6 +14 3× 7-16
3 + 5 ×9 45- 9×3
45÷9+14 64÷ 8-8
13 + 56÷7 64- 40 ÷8
3、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
×( + ), ×(-),
( + )÷, (- )÷。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例:
6×(7 + 2) (24-18)×9
( 14+35 )÷7 (82-18 )÷8
4.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重点)。
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例:6×7=42 42-15=2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9=24 24÷3=8 (强调括号不能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4=9 12+9=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决需要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要想好先算出什么,在解答什么)
例:妈妈买回3捆铅笔,每捆8支,送给妹妹12支后,还剩多少支?
先算____________________
再算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学校买来80本科技书,分给六年级35本,剩下的分给其它5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分到多少本?
6.练习十三 第4题 (重点)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解决问题
(1)余数比除数小。
例:43÷7=…( ) 余数可能是( )或者余数最大是( )
(2)至少问题(进一法):商+1
例: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3)最多问题(去尾法)
例: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4)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
例:第68页 例6.
(5)练习十五 第8题 第11题(特别讲,更要让学生弄懂,很可能会考)
篇8: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题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题
一、填空
1、( )∶( )=40( ) =80%=( )40=( )(填小数)
2、( )页是30页的13 ,40米比50米少( )%。
3、312 吨=( )吨( )千克 90分=( )小时。
4、六(1)班今天出勤48人,有2人因病请假,今天六(1)班学生的缺勤率是( )。
5、0.8:0.2的比值是( ),最简整数比是( )
6、从甲城到乙城,货车要行5小时,客车要行6小时,货车的速度与客车的速度的最简比是( ),时间比是( )。
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19是闰年。 ( )
2、质数只有两个约数。 ( )
3、周长相等的两个圆,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 )
三、选择(5分,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估计下面三个算式的结果,最大的是( )。
A.774(1+13 ) B. 774(1-13 ) C. 774(1+13 )
2、一根绳子剪成两段,第一段长37 米,第二段占全长的37 ,两段相比( )。
A. 第一段长 B. 第二段长 C. 一样长 D. 无法确定
3、林场去年种植了10000棵树苗,年底抽查了其中的1000棵,死亡率是2%。你预计一下,林场种植的这批树苗的成活率是( )
A. 20% B. 80% C. 2% D. 98%
四、计算题(共32分)
1、直接写出得数5分
67 3= 35 15= 2-37 =
篇9: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根据△×○=20,写出下面两个算式。
( )÷( )=( ) ( )÷( )=( )
2、3489600000=( )亿≈( )亿。(保留一位小数)
3、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综合复习卷:5.03km=( )m 608cm2=( )dm2
6m5cm=( )m 2kg50g=( )kg
4、小数7.86的8在( )位上,表示8个( ),6在( )位上,表示( )。
5、a×b=24,那么a×(b÷4)=( );(a×4)×(b÷4)=( )。
6、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在□里填适当的数,( )里填运算律名称。
65×27+35×27=(65 ) ,这里应用了( )。
7、在括号里填上>、<或=。
( )0.05 4.08( )4.8
3.1km( )3km50m 0.08( )0.80
8、把等边三角形对折一次后,所得的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分别是( )度和( )度。
9、 …… 按这规律拼,用平行四边形和等腰梯形各5个拼成的图形是( ),各10个拼成的图形是( )。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5分)
10、小于1.0而大于0.5的小数只有四个。( )
11、用括号能改变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
12、某等腰三角形两边分别为4㎝、8㎝时,那么它的周长是16㎝。( )
13、“小马虎”把28×(□+2)错算成28×□+2,结果相差54。( )
14、一个数,扩大100倍后就增大了198,这个数是2。(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5分)
15、第一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的算式是( )。
A、200÷50 B、40÷100 C、 80÷15
16、0.60与0.6比较,( )。
A、大小相等,意义相同; B、大小相等、意义不同;
C、大小不同,意义不同。
17、用四根直木条钉成一个长方形,用手拉或压它的一对对角可以得到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这些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18、下面几个算式,结果最大的是( )。
A、4×30+15÷5 B、4×(30+15)÷5 C、(4×30+15)÷5
19、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小于900,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四、计算。(共42分)
20、直接写出得数。(6分)
6.6+4.4= 15.02+0.8= 0.4 ÷100= 0.64+1.36=
24.6×0= 7.07-0.7= 0.8+0.2= 23-0.5=
5.1×10= 51÷5.1= 51÷10= 16÷0.16=
21、竖式计算。(6分)
203×56= 612÷34= 14.69+7.01= 49.5-36.58=
22、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12分)
25×48 2.8+0.36+7.2+14.64 125×108
34×123+78×34 18.3-6.25-3.75 37×(99-1)
23、脱式计算。(18分)
457-(69+72×4) (360÷12)×(120-84) 6.1-(2.2-0.25)(974-94×5)÷36 760÷40-(12.7+5.63) 25×[180÷(15×4)]
五、操作。(共10分)
24、右图,小明家的位置是(2,3),小红
家的位置是( ),学校的位置是( 2,7)。
在图上,用•标出小明家和学校的位置。把以上
三点两两连接可以围成一个( )角三
角形。
25、请利用方格线在下图中分别给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描出一条高,再标出高所对应的底。
26、某小学四年级学生人数统计图如下(未完成),已知四(2)班有男生23人,女生24人。
(1)完成统计图。 (2)某小学四年级平均每班有学生多少人?
(3)根据本题信息,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六、解决问题。(共18分)
27、小冬买两本书,一本68.5元,另一本19.8元。小冬付了2张50元,售货员应该找回多少元?(3分)
28、甲乙两列火车分别同时从A城和B城出发,相向而行,4小时相遇。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少行多少千米?(3分)(信息:甲车95km/h 乙车120km/h)
29、某车间把加工800个零件的任务交给张师傅和王师傅。张师傅每天加工42个零件,王师傅每天加工50个零件,两位师傅至少合作多少天才能完成任务?
30、学校买这些篮球和排球一共用了多少钱?(4分)
31、清明节前一天,某小学四年级同学去烈士陵园扫墓。同学们两人一排排成约60m长的队伍,8:42从学校出发,9时到达烈士陵园。已知整个队伍从头到尾途经一座80m长的桥用时2分钟。某小这到烈士陵园有多少千米?(4分)
篇10: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题
1、指出下面各题的错误,并改正。
3.6÷(0.4-0.04)+0.1 2×(7.5+2.5-7.5+2.5)
=3.6÷0.036+0.1 =2×(10-10)
=100.1 =0
2、用递等式计算。
4.6÷(1.8+0.5)×5.1 4.8÷(4.2-1.8)×0.7
119÷(42.5×1.6÷3.4) 42.41+34.5÷(14.75-12.25)
3、把下面的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
0.96×5=4.3 9-0.42=8.58
15.6÷13=1.2 2.4+11.9=14.3
4.3-1.2=3.1 8.58÷14.3=0.6
综合列式 综合列式
4、用递等式计算下面各题,除不尽保留两位小数。
90.6÷(100×0.52)+20.5 52.4÷13.2-(4.5-1.6)
[(20+0.92÷0.4)-1.1]÷0.5 5×[(3.2+4.06)÷6.05]]
5、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6.7+3○3.7×3 0.9÷1.5○0.9×1.5
9.99÷0.01○999×0.01 0.21×0.21○0.21÷0.21
6、6.5与3.5的和,乘以它们的差, 2、8个0.125加上0.25除8的商,积是多少? 和是多少?
7、某机床厂计划全年生产机床480台,实际提前三个月完成全年计划的1.2倍。平均每个月生产多少台?
篇11: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题
1、宇宙飞船的速度比飞机的速度快是__________事件。
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这个事件是__________事件。
3、过平面内三点作一条直线是__________事件。
4、在一个袋子中装有10个红球,2个黄球,每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搅匀后,摸到_______色的球可能性大。
5、有10张形状、大小都一样的卡片,分别写有1至10十个数,将它们背面朝上洗匀后,任意抽一张,抽得偶数的成功率为_______。
6、一只袋内装有2个红球,3个白球,5个黄球(这些球除颜色外没有其他区别),从中任意取出一球,则取得红球的成功率是______。
7、如果把“抢30”改成“抢40”,其他规则不变,甲先取,乙后取,则对______有利.
8、小华从一副完整的中国象棋中摸出5枚“炮”是______事件.
9、“任意掷一枚普通骰子,出现了的点数不大于6”这是______事件。
篇12: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题有哪些
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33分)
1、有23个苹果,至少拿走( )个,就可以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
2、40里面有( )个5,30里面最多有( )个7。
3、在算式 ÷8=7…… 中, 最大是( ),此时里填( )。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2)小明口算5道题需要8( )。
(3)小敏每天坚持练字30( )。
(4)王老师每天在校工作8( )。
5、8个千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 );一个数千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十位上比千位上的数少5,其余各位上是0,这个数是( )。
6、在 里填上“>”、“<”或“=”。
100秒 2分 1001 999 10个百 1个千
2045 2054 10个十 100个一 1时 100分
7、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24>5×( ) 42>8×( ) 34>6×( )
8、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这个数是( )位数;10个10个地数,6790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9、用一个6、一个9和两个0组成的四位数中,最小的是( ),最大的是( );一个零也不读的有( ),只读一个零的有( )。(各写2个)
10、时针从12走到5,要走( )小时;分针从6走到12,要走( )分;秒针从12走到8,要走( )秒。
11、写出下面钟面上的时间。
二、判断(每题1分,共5分)
1、小明吃完中饭需要15秒。( )
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余数最大只能是8。( )
3、用9、1、3、0这四个数组成的最小的四位数是1390。( )
4、7298接近8000。( )
三、选择(每题1分,共5分)
1、每条船最多可以坐4人,37位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 )条船。
A、7 B、8 C、9 D、10
2、5 24<5419, 里最大可以填( )。
A、9 B、3 C、5 D、4
3、小红家藏书1109册,小明家藏书1036册,小敏家藏书1019册,小莉家藏书1190册,( )家藏书最多。
A、小红 B、小明 C、小敏 D、小莉
4、小敏每天去上学,去时先向南走一段,再向东走一段,然后到达学校,小敏家在学校的( )方。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5、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003要读出两个“零。
B、四千零八十一写作4080。
C、6080的6在千位上,表示6个千。
D、用两个0和两个8组成的最小四位数是8080。
四、计算(共20分)
1、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共20分)
4000-4000= 620-600= 7000+300=
1100-100= 9000-5000= 1000+100=
7700-700= 8600-600= 600+400=
6000+400= 900-100= 9000+500=
2、用竖式计算(每题2分,共8分)
45÷8= 64÷9=
55÷7= 40÷6=
五、操作(12分)
1、先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长2厘米的线段。(4分)
2、看图回答问题(6分)
(1)文峰超市在学校的( )面,在小明家的( )面。
(2)小明从家去少年宫,可以先向( )面走到文峰超市,再向( )面走到少年宫;也可以直接向( )面走到电视台,再向( )面走到少年宫。
六、解决问题(共25分)
1、果园里一共摘了60筐苹果。李叔叔用汽车每次最多运9筐,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4分)
2、食堂本月运来1000袋大米,比上月少运进100袋。食堂上月运进多少袋大米?(4分)
3、工厂要生产一批玩具,已经生产了3000个,剩下的比已经生产的多600个。还剩下多少个没有生产?这批玩具一共有多少个?(4分)
4、(1)30元可以买多少支钢笔,还剩下多少元?(4分)
(2)明明带了50元,先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钢笔,剩下的钱最多能买几个文具盒?(4分)
(3)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3分)
七、思维冲浪(10分)
花店运来54朵康乃馨和19朵玫瑰花。花店阿姨想把7朵康乃馨和2朵玫瑰花扎成一束,最多可以扎成这样的几束花?
二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第一:要适度应用学具,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用摆小棒的方法,应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先摆出两堆不同数目的小棒,再摆出两份数目相同的,让学生觉得加法的累赘,再介绍乘法,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乘法的意义,并且乐意学乘法了。
第二:利用生活知识教学。
例如:小红做了18朵纸花,送给同学们12朵,还剩下多少朵。这是两位数减两位数,如果在生活中做一做,学生就明白意思了,所以说,有一些应用题,能从实际生活出发,先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解答,再用数学知识来解答,就可以使学生理解题意。
第三:利用社会环境提高数学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统计时,可以带学生到商城或社会中,利用新学的统计知识,通过观察、计量、比较,从而收集到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第四: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比如,二年级教材学习了“角的认识”,对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些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
“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答道“没问题”。真的没问题了吗?“那我来问个问题”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角的大小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呢?”经过讨论,大家明白了,角的边是射线,射线是没有长短的,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学习建议
一、学会主动预习
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培养自学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二、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
一些学生对公式、性质、法则等背的挺熟,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又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如有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解“把一个长方体的高去掉2_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他的表面积减少了48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同学们对求体积的公式虽记得很熟,但由于该题涉及知识面广,许多同学理不出解题思路,这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解题时的思考方法。
这道题从单位上讲,涉及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从图形上讲,涉及到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从图形变化关系讲:长方形→正方形;从思维推理上讲:长方体→减少一部分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减少部分四个面面积相等→求一个面的面积→求出长方形的长(即正方形的一个棱长)→正方体的体积,经老师启发,学生分析后,学生根据其思路(可画出图形)进行解答。有的学生很快解答出来:设原长方体的底面长为X,则2X×4=48得:X=6(即正方体的棱长),这样得出正方体的体积为:6×6×6=216(立方厘米)。

【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题总结(共12篇)】相关文章: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抽取问题》优秀教案设计2023-03-04
三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设计2023-09-25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2023-04-25
春季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2022-11-11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的复习计划2022-06-15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2022-09-18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2022-06-15
二年级下册复习计划2022-07-10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2024-03-11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2024-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