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听课心得总结(共19篇)由网友“zhìfù”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再见了亲人》听课心得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篇1: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对我的大恩大德,来生我加倍报还,回想我的一生:即像天边的的朝阳,那么红红火火,在奋勇搏杀的战场,我们挺胸向前,又像这一湖净水,平平淡淡。二十六年前,恩人把我救上岸,使我逃过了死神的魔掌,自从那一刻起,你们,就是我的亲人!我想,曾经和我一起浴血奋战的战友们都在战场上牺牲了,我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无能为力。现在,灵堂的们向我敞开着,我在水边被恩人抬上岸,这便注定我没有和你们一起死亡的权利,我也只能用我体内的能量来守卫我们的家园。你们走了,二十六年前,我却活了下来,这不是幸运,对我来说而是一种莫大的耻辱,因为,我没有和伙伴们同甘共苦,无限的悔恨,和羞愧。
我,就快离开这个美好的世界了,我相信上天,会善待你们这些善良的,勤劳的人们。
这里的流水,这里的朝阳,这里的卵石,这里的礁石……这里的一切一切,都记载了我和同伴们的拼搏,都沾满了我与我的战友的血迹。
我们为了保护我们的家人,家属;为了保卫我们的民族;为了保卫打洛江畔;为了保卫西双版纳;为了保卫我们的家园;为了保卫我们的民族;为了保卫我们的国家;我们在战场上与日寇浴血搏杀,与他们进行了殊死搏斗,立下的战功赫赫。
漫漫长路,死神正在向我招手,战友们,我来了,我终于可以溺补我的罪过,和你们在一起,亲爱的伙伴,我即将离开这个美好的世界去另一个世界找你们了。我没有忘记我们当年立下的山盟海誓;我没有忘记我们一起并肩作战的默契;我没有忘记我们当初共同的使命,任务;更没有忘记我们深厚的友谊……再见了,美好的世界,我亲爱的朋友们。我敬爱的战友们,我们将会永远在一起的!再见了,波农丁,再见了,村民们,谢谢你们二十六年来对我的照顾,永远,永远……
六年级:雨蔓
篇2: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
一、看拼音写词语。
zàn shí è hào shū cài zhēn chá yuán xuè pō
( ) ( ) ( ) ( ) ( )
二、组词:
偷( ) 嫂( ) 付( ) 侦( )
愉( ) 瘦( ) 府( ) 贞( )
暂( ) 蔬( ) 硝( ) 阻( )
崭( ) 疏( ) 消( ) 组( )
三、给加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暂时(zàn zhàn) 血泊(pō bō) 友谊(yí yì)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情谊( ) 看守( ) 刚强( )
反义词:噩耗( ) 暂时( ) 付出( )
五、填空:
篇3:再见了,亲人
2.课文通过对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依依惜别情景的描述,赞扬了__________人民用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友谊。
六、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2.这美丽的景色怎能不使我留恋?
七、把下列词语分成三类,分别填在横线上。
愉快 凝神 思考 慈祥 愤怒 羞愧
朗诵 厌恶 悠然 惊喜 喜欢 报告
表示动作的
表示心情的
表示神情的
八、结合句子内容,给划线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入( )里。
谢:①表示感谢。②表示道歉或认错。③辞去、拒绝。④凋落、衰退。
(1)这种花已经谢了。( )
(2)谢谢你替我买了电影票。( )
(3)施工现场谢绝参观。( )
九、修改病句:
1.老师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帮助学习差的同学。
2.小青在课堂上提出了一个幼稚可笑的深奥的问题。
十、为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1.他除了爱看水浒传 三国演义 等文学书外还爱看 科学画报 科学故事等科普读物
2.看了白求恩 这部电影 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十一、阅读:
在火车上
假期,爸爸带着我和弟弟到吉林去看望爷爷奶奶。刚上火车,有一位叔叔带着两个小女孩,对我爸爸说:“请您帮助照顾一下,她俩的爸爸在吉林接站。”随后又嘱咐那俩女孩:“你们要听这位叔叔的话啊!”
火车开动了,我拿出《儿童时代》、《中国儿童》给她俩看。弟弟怕她俩闷得慌,就有声有色地讲起故事,逗得两个小女孩哈哈直笑。
车厢里人很多,空气不好,突然小一点的女孩吐了起来。爸爸忙拿出手帕,给她擦嘴,弟弟端过白开水,我寻找墩布擦地。爸爸又从列车员那里找来两片药,给小女孩服下去。过一会儿,小女孩不吐了,苍白的脸色也红润起来了。火车向前奔驰着,跨过大桥,穿过山洞,离吉林越来越近了。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火车进了吉林站,人们按着顺序走出了车厢。爸爸带着我们和两个小女孩下了车,刚到出站口,一位大个子叔叔就迎了上来,两个小女孩高兴地叫:“爸爸,爸爸!”这位叔叔握着爸爸的手连声感谢。爸爸却说:“谢什么,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1. 写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
照顾――( )嘱咐――( ) 次序――( )
2. 给短文分段,在段首用“△”标出。
3. 写出第二段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归纳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zàn shí è hào shū cài
( 暂 时) ( 噩 耗) ( 蔬 菜 )
zhēn chá yuán xuè pō
( 侦 察 员 ) (血泊 )
二、组词:
偷(偷窃) 嫂(大嫂) 付(付出) 侦(侦察)
愉(愉快) 瘦(瘦弱) 府(政府) 贞(坚贞)
暂(暂时) 蔬(蔬菜) 硝(硝烟) 阻(阻击)
崭(崭新) 疏(疏通) 消(消灭) 组(组织)
三、给加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暂时(zàn√ zhàn) 血泊(pō√ bō) 友谊(yí yì√)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情谊(友谊) 看守(看护) 刚强(坚强)
反义词:噩耗(喜讯) 暂时(永久) 付出(索取)
五、填空:
1.《再见了,亲人》的'作者是魏巍
2.课文通过对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情景的描述,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六、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
2.这美丽的景色怎能不使我留恋?
这美丽的景色真能使我留恋。
七、把下列词语分成三类,分别填在横线上。
愉快 凝神 思考 慈祥 愤怒 羞愧
朗诵 厌恶 悠然 惊喜 喜欢 报告
表示动作的:朗诵 思考 报告
表示心情的:愉快 厌恶 惊喜 愤怒 羞愧 喜欢
表示神情的:凝神 悠然 慈祥
八、结合句子内容,给划线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入里。
谢:①表示感谢。②表示道歉或认错。③辞去、拒绝。④凋落、衰退。
(1)这种花已经谢了。(④)
(2)谢谢你替我买了电影票。(①)
(3)施工现场谢绝参观。(③)
九、修改病句:(略)
十、为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1.他除了爱看《水浒传》《三国演义》等文学书外,还爱看《科学画报》《科学故事》等科普读物。
2.看了《白求恩》这部电影,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十一、阅读:
在火车上
△假期,爸爸带着我和弟弟到吉林去看望爷爷奶奶。刚上火车,有一位叔叔带着两个小女孩,对我爸爸说:“请您帮助照顾一下,她俩的爸爸在吉林接站。”随后又嘱咐那俩女孩:“你们要听这位叔叔的话啊!”
△火车开动了,我拿出《儿童时代》、《中国儿童》给她俩看。弟弟怕她俩闷得慌,就有声有色地讲起故事,逗得两个小女孩哈哈直笑。
车厢里人很多,空气不好,突然小一点的女孩吐了起来。爸爸忙拿出手帕,给她擦嘴,弟弟端过白开水,我寻找墩布擦地。爸爸又从列车员那里找来两片药,给小女孩服下去。过一会儿,小女孩不吐了,苍白的脸色也红润起来了。火车向前奔驰着,跨过大桥,穿过山洞,离吉林越来越近了。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火车进了吉林站,人们按着顺序走出了车厢。爸爸带着我们和两个小女孩下了车,刚到出站口,一位大个子叔叔就迎了上来,两个小女孩高兴地叫:“爸爸,爸爸!”这位叔叔握着爸爸的手连声感谢。爸爸却说:“谢什么,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1.写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
照顾――(照料) 嘱咐――(叮嘱)次序――(秩序)
2.给短文分段,在段首用“△”标出。
3.写出第二段段意。
答:写在火车上,我们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个小女孩。
4.归纳短文的主要内容。
答:短文写假期,爸爸带着我和弟弟去看望爷爷奶奶。在去吉林的火车上,我们一家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个无人陪伴的小女孩。
5.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答:短文表现了我们一家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篇4:《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
广东佛山九小 黄艳碧
实录
教学过程 :
一、从课题引入新课
师:课题中的“亲人”指什么人?
生:“亲人”在课文中是指大娘、小金花、大嫂,也就是指朝鲜人民。
师:说得对!(板书:大娘 小金花 大嫂)
篇5:再见了,亲人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战士离开朝鲜回国时,同朝鲜人们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课文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追述了许多难忘的往事,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比山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课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前三个自然段)各段结构基本相同:开头讲述送别的情景,而后回忆几个人或几件事,最后抒发感情,用反问作结。这部分是教学重点。每个自然段分别具体介绍了一位人物的感人事迹。这三个自然段用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的感人事件,充分说明了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在送别时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情。
第二部分(后三个自然段)描写了列车开动时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告别的动人场面,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依依不舍的深情。
课文的语言感情真挚强烈,抒情性强,通俗易懂。
教法建议:
1.紧紧扣住“情”,以读体会“情”。教学中,应抓住课文以事感人,借事抒情,以情动人的特点,以“读”为突破口,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中,懂得“亲人”的含义及分量,比较准确地把握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可以教师的范读激起学生的情感,初步感受中朝人民的友谊。在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抓住动情之处,通过朗读,品味生动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比较准确地把握了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之后,还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从浓郁的感情、洋溢的情义中去感受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指导朗读时,可以借助课文的插图和有关的录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还可以进行配乐朗读。值得注意的是,课文中有不少抒发感情的反问句,要注意通过比较性的朗读体会它们的意思与作用,切忌用较多的时间进行分析讲解。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通过读课文,初步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能说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
教学重点:读懂全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难点 :感受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导入
齐读课题,说说课文中谁称谁为“亲人”?
板书:大娘 小金花 大嫂
为什么称他们为亲人呢?带着问题听老师范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说说初步感知的情况。
(二)检查预习
1.介绍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2.读本课的生字词: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自读、指名读、齐读、两人赛读)
3.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暂时:z4n
友谊:y@
血泊:p#
“捣”和“谣”的字形
4.解释不懂的词
打糕:朝鲜人民喜欢吃的一种食物,用糯米做成,与我国的年糕相似。
噩耗:指亲人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捣米谣:朝鲜人民捣米时唱的一种歌谣。
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
(三)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默读课文,给文章分段。
2.提问:为什么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互称“亲人”?说说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
教学过程 :
课前两分钟,用多媒体播放配有当年抗美援朝画面的《志愿军战歌》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就是唱着同学们刚听到的雄壮的《志愿军战歌》出国参战的,今年刚好是志愿军赴朝参战52周年。他们回国时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感人情景仿佛历历在目。这节课,就让我们与志愿军老战士一起追忆那动人的告别场面,去听一听离别时他们对朝鲜亲人都说了些什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读书思考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位亲人?志愿军回忆了哪些往事?
板书:大娘 缝补衣服 送打糕 救伤员
小金花 救老王
大嫂 挖野菜
(三)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后两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学生边读边思考边画批)
2.然后交流,教师点拨。
板书:几夜不眠 昏倒路旁 失去孙孙
牺牲妈妈
失去双腿
3.这些事情为什么让志愿军难以忘怀呢?从这些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默读3分钟后,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抓住“几夜没合眼、冒着炮火、唯一、同归于尽、噩耗、代价”等词语体会。
点拨:“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
小结:是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与帮助。体会大娘确实像慈母一样,关心帮助志愿军,想志愿军所想,急志愿军所急,这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4.用相同的方法理解体会2、3自然段。同时加强感情朗读的指导。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注意指导。体会这三个自然段的开头和结尾在表达上的特点。(个人读、师生对读等形式)
(1)朗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调:对大娘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对金花,如对下辈女儿,应怀着亲切的情感朗读;对大嫂,如对同辈亲属,
篇6:《再见了,亲人》
生:中国人民志愿军说“再见了,亲人!”
师:为什么志愿军称朝鲜人民是亲人呢?我们今天认真学习课文便会知道了,请打开书本。
〔留下悬念,让学生抓住主要问题学课文〕
二、讲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并回答:大娘、小金花、大嫂都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生:大娘在志愿军叔叔急需粮食时,冒着生命危险为战士们送打糕;还丢下小孙孙,救志愿军的伤员;小金花和妈妈救志愿军的侦察员;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
师:对!讲得很好!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这位同学的发言,用小标题来概括出大娘、小金花、大嫂所做的事,然后写下来。
(请一同学出来写,其余同学在笔记本上写)
〔让学生既动脑,又动口,再动手,还训练其概括能力〕
(那学生在黑板上板书:送打糕 救伤员 救侦察员 挖野菜)
师:写得对!现在我们来学习这个句子(打出幻灯片1“八年来,您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您为了我们花了多少心血!”)句中的“您”、“我们”在课文中指谁?
生:“您”在课文中指大娘,“我们”在课文中指志愿军。
师:对啦!那“多少”的意思呢”
生:“多少”的意思是数不清,很多、很多。
师:好!谁能改换人称来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
〔学生们纷纷举手〕
生: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八年来,大娘给志愿军很多慈母般的温暖,大娘为了志愿军花了许多心血。
〔既理解了句子意思,又为本组的作文改写训练作了准备〕
师:读着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引导想象,加深理解,学生思考片刻便纷纷举手〕
生:我仿佛看见老大娘正为志愿军叔叔洗衣服,好像母亲一样关心志愿军叔叔。
生:我看见老大娘戴着老花镜正在细心地为志愿军叔叔缝补衣服。
生:我看见老大娘与全村妇女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给志愿军叔叔送打糕。
生:我仿佛看见老大娘正把志愿军的伤员背进防空洞。
生:我看见大娘正在给志愿军叔叔包扎伤口。
〔学生发言很热烈,老师抓住时机,用激动的语调再加以强化〕
师:是啊!整整八年,大娘象慈爱的母亲一样,为志愿军做了许多事,关心志愿军,帮助志愿军,使志愿军感受到慈母般的温暖,所以志愿军对大娘
生:(齐讲)十分感激。
师:对!我们读这句话时,就应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老师范读,学生朗读)
〔这时师生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因而读得很有感情。〕
师:大娘为志愿军做了许多许多事,文中只列举了两件(指板书)现在请同学们看这个句子,(打出幻灯片2“这真是雪中送炭呀!”)“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
生:雪中送炭的意思是:下雪天很冷,送去炭,可以帮助别人取暖。比喻在别人正急需的时候,给予支持或帮助。
师:把这词放在课文中,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这词在课文中是指在志愿军正急需粮食时,大娘为他们送去打糕。
师:当时,为什么志愿军急需粮食?
生:因为当时志愿军叔叔空着肚子在阵地上,已经跟敌人拼了三天天夜,非常需要粮食。
师:对!就在这时。(打出幻灯片3“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学生齐读句子)
师:请同学们想想当时的环境。
生:当时的环境十分危险。
生:当时的环境很恶劣。
师:对!当时炮火连天,硝烟弥漫,大娘怎样?
生:(齐读这句子)
师:哪些地方应该读得快些?
生:是“冒着炮火,穿过硝烟。”
师:为什么?
生:因为志愿军急需粮食。
生:因为大娘想快点把打糕送到阵地上给志愿军吃。
师:对!我们再读这个句子。
〔同学们齐读句子,比刚才读得好多了。这样指导朗读,切合学生实际。〕
师:这就是慈母给儿子的爱,也是慈母给儿子送去的温暖。(让学生读幻灯片3、2的句子。)
师:敌机来了,志愿军伤员有危险了,该怎么办呢?在这紧急关头,大娘怎样做?
生:大娘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
师:这也是慈母给自己儿子的爱。结果(打出幻灯片4:“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生:(齐读这句子)
师:“唯一”的意思是什么?
生:“唯一”的意思是只有一个,独一无二。
师:“唯一”的亲人是指谁?
生:是指大娘的小孙孙。(齐读句子)
师:为了志愿军宁愿失去自己唯一的亲人小孙孙,这是什么情谊?
生:这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师:(打出幻灯片5:“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老师范读)对“高”、“深”要读得重些,句子用反问的语气来肯定志愿军不会忘记这种情谊,我们要读出反问的语气。(老师再范读)
生:(齐读句子后“开火车”读:“我们怎么会忘记?”)
〔同学们读得一个比一个好,要珍惜中朝人民之间的伟大友谊的思想自然地渗入学生心中。〕
师:中朝人民之间的情谊确实比高还高,比海还深,现在要分别了,志愿军和大娘都是依依不舍的,尽管大娘年纪大,而且为志愿军洗补衣服已经几夜没合眼了,现在又赶来送行了,那志愿军应怎样呢?
(让学生朗读第一段开头那个“告别”片断,体会这种深厚的情谊。)
〔老师通过导语 创设情景,加上有上述感情基础,所以,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朗读中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师:请同学们看下一段课文,先默读课文,后做填空。(打出幻灯片6“小金花的妈妈为救志愿军的侦察员而与敌人〖CD#4〗”)
生:应填“同归于尽”。
师:“同归于尽”在课文中指什么?
生:“同归于尽”在课文中指小金花的妈妈与敌人一起被炸死。
师:也就是说――
生:小金花的妈妈为救侦察员老王而牺牲了。
师:对!这件事是怎样的?
生:(一学生复述这件事)
〔以事激情〕
师:妈妈牺牲了,小金花有没有哭?
生:(齐答)没有!
师:为什么?
生:因为她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生:因为她把悲痛化为仇恨,她是个刚强的孩子。
生:因为她把悲痛化为对敌人的仇恨,所以小金花没有哭。
师:对!对这,课文是怎样讲的?谁来读读!
(学生纷纷举手)
(一女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同志
[4]
篇7:《再见了,亲人》
一、揭题激发兴趣
1.每个同学都在爱的海洋里成长,最关心你、与你最亲的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
这些有血缘关系、关系亲密、给了你无限帮助的人,我们都称之为“亲人”。
2.我们中国人民与邻国的朝鲜人民跨越国界,并无血缘关系,可是当年,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却把朝鲜人民称为至亲至爱的亲人,分别时情真意切地说“再见了,亲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学习魏巍写的《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学生简介时代背景,教师作适当补充。
二、初读感知大意
1.提出初读要求: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中“亲人”指谁,想想他们的哪些事感动了你?
2.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反馈、交流
(1)教师抽读生词,强调“妮”(ní)、“谊(yǐ)”、“耗”(hào)等生字读音,注意“噩”、“嫂”的写法。
(2)学生汇报:课文中的“亲人”有――大娘、小金花、大嫂
用课文的语句说出她们为志愿军战士所做的感人的事。
三、品读感悟亲情
1.是什么使不是亲人的两国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最使你感动的小故事,划出让你特别感动的内容,抓住词句说说体会,并把自己的体会用朗读表达出来。
2.学生交流,抓重点词句感情亲情:
(一)“志愿军与大娘”之情:
(1)句子: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这真是雪中送炭哪!
A.引导学生抓住“带着”、“顶着”、“冒着”、“穿过”等词语,想象当时这样做的危险和艰难,从而体会大娘为志愿军不顾生命危险的精神。
B.抓住“雪中送炭”这个成语来体会,先理解字面意思,再理解成语的含义,接着联系句子具体谈谈这个成语“雪”、“炭”分别指什么,最后想象“雪”――志愿军当时的困境及困境会给他们带来的后果,从而进一步体会大娘想志愿军所想,急志愿军所急,为他们而将自己生命置之度外的品质。
C.感情朗读:朝鲜大娘愿意为志愿军付出生命,给了志愿军及时的帮助,她把志愿军看成比自己还要重要的人,能不算“亲人”吗?读出你的感动吧!
(2)句子: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您为了我们失去了惟一的亲人。
A.引导学生抓住“惟一”、“丢”、“背”等词来体会,先理解“惟一”的意思,再谈谈“惟一的亲人”对大娘意味着什么,接着体会大娘这一“丢”丢下的是什么,“背”起的又是什么,从而理解大娘对志愿军的感情胜过亲人。
B.感情朗读:朝鲜大娘为救志愿军不顾最亲最爱的小孙孙,这能不算“亲人”吗?
[这两句教学不一定按以上顺序,根据学情而定。学生还可能谈到大娘洗补衣服几夜不眠、大娘八年来像慈母般地关心战士们等情节让人感动,老师都要予以肯定。]
(3)朗读比较,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师引:大娘为志愿军所做的一切,怎么能不感人呢?难怪志愿军对大娘说一一
“这比山还高比没得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出示句子)
A.请学生改成陈述句。
B.比较两句话,哪句更能体现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深情?
C.情境引读:
师:在五次战役的时候,是大娘带着全村的妇女送打糕,所以――生接读
师:在敌机来的时候,大娘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而丢下了自己的小孙孙,所以――生接读
[设计理念:比较反问和陈述的语气,指导朗读反问句的语调,采取不同形式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反问句,体会反问句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二) “志愿军与小金花”之情:
(1)句子:你回来以后,焦急地等待着妈妈,可是……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
A.引导学生抓住“把脚一跺”、“嘴角抽动两下”、“狠狠地说”等词句体会小金花内心失去妈妈的悲痛。
B.感情朗读,演读。
C.“妈妈牺牲不落泪”,可“跟志愿军告别却哭成泪人”,你感受到什么?
D.再读句子。
(2)朗读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方法同上)。
(三)“志愿军与大嫂”之情:
(1)句子: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
A.可抓住三个“挖”来理解它们的不同背景,再想像这三个“挖”字背后,大嫂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挖的,从而理解大嫂不顾生命危险为战士们挖野菜的可贵品质,感人至深。
B.感情朗读
(2)朗读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方法同上)。
3.朗读体会惜别深情
(1)师引:现在志愿军就要同她们分别了,此时此刻,战士们是怎样抒发自己那依依惜别之情呢?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来读一读,想想怎样读出句子中的感情。(生自由读)
(2)评读。(注意体会与大娘告别的不舍,对小金花的疼爱,对大嫂的不忍心。)
4.感情朗读1-3自然段,升华情感
(1)选择自己体会最深的一个自然段朗读,注意表达出志愿军的思想感情。
(2)激情配乐朗读:
A.在这分别的日子,当我们想到大娘为我们洗补衣服几夜没合眼,想到大娘为给我们送打糕累得昏倒在路旁,想到大娘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时,我们再也忍不住了,动情地对大娘说DD(配乐齐读第一自然段)
B.当我们看到泪流满面的小金花,想到她说要为妈妈报仇时的情景,禁不住对小金花说:DD(配乐齐读第二自然段)
C.当我们面对拄着双拐,背着孩子,走过崎岖的山路,送了我们几十里的大嫂,想到她为了给我们挖野菜而倒在血泊里的情景时,我们再也忍不住了,深情地对大嫂说DD(配乐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抒情赞颂亲人
1.前来送行的人只有三个吗?课文为什么只写这三个人呢?
2.这三个人代表着千千万万的朝鲜人民。光她们三个就为志愿军战士做了那么多的事,付出了那么多的血汗,可想而知,当年的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了多少代价,怎么不令人感动呢?说出你们的感动,说出心中的赞扬,最好能合适地选用反问句。
篇8:《再见了,亲人》
师:上课前你们有人说我很胆小,现在哪位同学给我做一个榜样?我不是胆小吗?不是害怕吗?哪个同学做一个胆大不怕的样子?怎么做呢?不管我提的问题有多难,不管自己会不会,我都给老师做样子,站起来尝试。谁能?我现在就要提问题了,谁能回答我的问题,举手,没有?你们不是鼓励我吗?什么?不知道什么问题呀?不管我提什么问题?不管你能不能回答,我都给老师做样子,答错了也没关系。想好没有?
生:想好了。
师:这回谁能帮助我就积极举手。谁可以帮助我?(一学生站起来)咱们这次讲的课题是什么?
生:《再见了,亲人》。
师:对不对?
生:对。
师:你可以帮我写到黑板上去吗?
生:可以。(走上前,写“再见了,亲人”)
师:咱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下,我听一听你们的情感怎么样?
生:(读)“再见了,亲人”。
师:以后再也见不到了,要有这种情感。(很有情感地示范)“再见了,亲人”大家读。
生:“再见了,亲人”。
师:现在亲人就在眼前,一边握手,一边说:“再见了,亲人”。(语速较快,有节奏地示范)大家读。
生:“再见了,亲人”。
师:我听着你们读得不太像啊,现在亲人就在眼前,手握着手,体会一下,读。
生:“再见了,亲人”。
师:还要把手抖起来就像了。现在亲人已经上车了,站在车窗里面往外看,朝鲜人民站在站台上,望着车上的战士,怎么读?
生:“再见了,亲人”。(比前次语气激昂)
师;列车已经走远了,朝鲜人民望着远去的列车,最后一次深情地呼唤。
生:“再见了,亲人。”(读声较高,声音悠长)
师:这样读就对了。同一句话,不同的情况,读法就不同。课前大家读了课文没有?
生:读了。
师:还想读不想读?
生:想。
师:再读读好吧?
生:好。
师:我对大家读课文的要求不多,只有一个,就是你读完以后,得想办法说点什么,这是阅读的一个能力,也是一个习惯。读完了就应该有的说。比如对课文的内容,课文的结构、课文的情感,要试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来。不能读完了一句话也没有,那就不行了,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那好,现在就开始读书。读完了先说一说有关对课文整体方面的感受。你愿意怎样读就怎样读,默读、朗读、两人读、小组读都可以,你有选择学习方式的自主权。(学生开始读书)
师:现在读完了,我不提什么问题,谁有话要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对课文总的看法,总的感受,有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生:课文主要内容是写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分别的时候,对朝鲜人民说的话。
师:他是讲课文总的内容。可以。
生:老师,什么叫做“顶着打糕”呢?
师:什么叫“顶着打糕”?(随手拿起学生的书)这是一本书吧?这叫拿着书,是不是?(把书放在头顶上)那么现在呢?(众笑,师指着头顶上的书)如果它是打糕的话,那怎么说呢?
生:顶着打糕。
师:明白了吧?好啦,谁还有问题?
生:这篇文章是不是讲志愿军说的话?
师:他说整篇课文是不是志愿军说的话?好好看一看,再回答这个问题。
生:这篇课文志愿军说的亲人不是真正的亲人。是战场上帮助他们的亲人。
师:有意思,有意思。一会儿我还要就他这个话题来说。
生:我想说整篇课文是从志愿军的角度去说的,没有写其他人的感受,有点自述的感觉。
师:那么你说的是他(指刚才发言的同学)的意思了。
生:不是,是有的部分是他自已想的,有的是他回忆的,有的是他当时说的,和朝鲜人说的。
师:明白没有?(问前面类似发言的学生)
生:明白了。
生:课文是用三个人物的事例来描写朝鲜人民为什么是他们的亲人。
生:这三个人为志愿军做出了非常大的牺牲,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生:从课文中我读出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那种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的情谊。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亲人,志愿军才会这样难舍难分的。
生:我读懂了这篇课文是在志愿军上火车站的时候在路上,朝鲜人民送他们走的那种依依不舍的情况。
生:在志愿军说话时,还回忆了很多朝鲜人民为他们做的好事,他们真像亲人一样。
师:大家都说了自己的见解,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我想问一下,是什么力量使大嫂跑到前沿阵地上去挖野菜?
师:这个问题很好,真把我问住了,你把这个问题写在黑板上,先记下来,谁还要发言?
(学生上黑板写问题)
生:为什么说他们的友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师:这个问题也很好,也把它写到黑板上。还有没有?(学生上黑板写问题)
生:课文上说小金花很刚强,那为什么和志愿军叔叔分别的时候掉眼泪了?
师:是啊,刚强就不应该掉眼泪了,把这个问题写上去。(学生上黑板写问题)
生:为什么小金花的妈妈被炸死后,她把脚一跺说“我一定要为你报仇!”为什么不写她的痛苦?
师:对,你这个问题和刚才那个同学差不多,和他写在一起可以吗?(学生上黑板写问题)
生:大娘为什么丢下小孙子,宁愿先把志愿军背进防空洞,不先保护小孙子?
师:这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核对一下,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使大嫂去前沿阵地挖野菜?”你这个是“什么力量使大娘不顾小孙子,先保护志愿军?”把他们合并成一个问题好吗?还有谁?
生:为什么说,我们的心和你们的心永远在一起?
师:为什么说,我们的心和你们的心永远在一起?你把这个问题记在心里,等一下上课注意听,如果懂了,就别说了,如果不懂就再提出来,好吗?
生:他们为什么要让列车开慢一点?
师:把这个问题也记在你心里,看一会儿能不能解决,好吗?除去问题以外,你们想一想,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分别的时候,他们的主要情感是什么?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生:恋恋不舍。
生:难舍难分。
生:依依不舍。
师:还有什么?为什么恋恋不舍,难舍难分、依依不舍呢?因为他们是什么呀?
生:亲人。
师:听了大家的话以后,我觉得似乎有道理。但又觉得你们说得都不对。(学生诧异)我为什么说似乎有道理而又不对呢?因为我想,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其实不是亲人,谁能举例子,说说什么人是你的亲人?
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师:应该调过来说,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这样说,为什么?
生:不知道。
师:不知道?爷爷奶奶是爸爸妈妈的什么?
生:爸爸妈妈。
师:对,应该把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放在前面,是不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谁?
生:亲人就是有血缘关系的。
师:他给概括了,有血缘关系的,是亲属,是一个家族的。那么志愿军是中国人,朝鲜人民是朝鲜人,他们是亲属吗?
生:不是。
师:有血缘关系吗?
生:没有。
师:那么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们是亲人吗?
生:不是。
师:不是亲人(在黑板上写下“不是亲人”)因此我说作者说的不对。既然不是亲人,哪来的“再见了,亲人”?(学生纷纷举手)想跟我辩论是吗?但现在你还辩论不了。我希望你们好好做第二轮阅读。怎么读?这回要求就多了。一边读一边抓住什么来读呢?(板书“抓事实”)第一,抓住事实,看看课文上写了什么事实――刚才你们大概地提到了――再仔细看看这些事实里蕴含了什么道理?你得理解它,(板书在“抓事实”后加写“――理解”)理解了以后,用自己的话给我讲道理,来说服我。(板书,在“理解”后加“――说服”)第二呢,要抓情感。(板书“抓情感”)看看作者是以什么情感来写的?他表达了朝鲜人民和中国志愿军的什么感情?(在板书“抓情感”后加写“――体会”)抓住了感情以后,你自己去体会,并且要能有感情地读出来,来感动我。(在板书“体会”后加写“――感动”)就这样,用你的理解来说服我,这叫“晓之以理”;用你的体会来感动我,这叫“动之以情”。最后让我承认大家的看法,承认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亲人。
(上述板书整体内容如下:)
抓事实――理解――说服抓情感――体会――感动
师:能这样学习、这样发言吗?
生:能。
师:还是刚才那样,你采用什么方式读都可以,谁想说话了,就举手。你真地把我说服了,感动了,我给你鞠躬致谢。(学生读课文)
师:看样子准备得差不多了,你要知道,我可是一个顽固不化的人,不是那么容易说服;我也有一付铁石心肠,不容易受感动。(众笑)你得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现在行了吗?
生:行了。
篇9:《再见了,亲人》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4课《再见了,亲人》一文,选自魏巍的纪实文学《依依惜别的深情》,文章以道别语“再见了,亲人”作为题目,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别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友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整篇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前三个自然段记叙了志愿军和大娘、小金花、大嫂告别的情景,表现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意;后三个自然段写志愿军战士留恋亲人,不忍离别的情景。全文以谈话的语气写成,全篇都是志愿军说的话,没有直接写出朝鲜人民的话,文章通过志愿军战士的回忆,写出了其中的深情厚意。同时,文章的前三个自然段写法上相似。因此,在教学中我作了以下的一些尝试:
一、自主读书
《再见了,亲人》一课中的一至三自然段,在写作方法和结构上是相似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去,自由读书、自由表达、宽松合作。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积极引导学生在我的指导下进行自学,先让学生说说自己体会,然后让他们提出疑问,在此基础上了解文中写了大娘的哪几件事,抓住“雪中送炭”和“惟一”体会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意,最后引导学生得出,课文按“劝慰──回忆──抒情”三部分把中朝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意真切地表达出来了。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就可以进行学习的迁移,让学生运用上一个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则让学生独立按方法进行学习,做到扶放有度,导在点子上,既给学生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二、反复感知
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很快地抓住文章中的反问句式和重点词、句、段的理解,从文章中的典型场面、典型事例,感受到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舍生忘死的情景,了解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亲人”般的深情厚意。但整篇文章作者都是以“志愿军战士“的口气来写,没有直接写出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为了朝鲜人民浴血奋战甚至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只是粗略地蜻蜓点水式地泛泛讲解,对学生理解整篇文章的思想感情带来了偏差。对于这样的情况,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学生理解了文章前三个自然段的基础上,就提出了这样两个探究性的问题: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做出了那么多的牺牲,那么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了些什么呢,你能不能从文章中看出来?发挥你的想象,来描述一下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的情景。从中让学生理解了志愿军战士也为朝鲜人民撒下了热血,正是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鲜血凝成了如此的深情厚意,让学生体会到了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通过这样的整体感知及反复咀嚼,使学生的“知”和“情”在联系中不断加深,不断升华。
三、语言训练
在这篇课文中有很多词句用得相当的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导读中应紧紧抓住词句之间的联系,通过释词来更好地理解句子,通过练句来更深入地理解词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抓住文中的反问句读一读、改一改、比一比,体会作者的感情,体会反问句能增强语气,加深感情,使学生明白在写文章时,采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又如,抓住文章中的“雪中送炭”“惟一”等词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再如,“同归于尽”一词在文中的双关意义,我就先引导学生先了解“归”和“尽”的意思,再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试试把“同归于尽”抽去能否表达句子的意思,了解文中对妈妈应用“牺牲”,对敌人应用“死去”,而“同归于尽”一词一语双关,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在这篇文章中,还有许多的训练点,可共我们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
四、以读感悟
篇10:《再见了,亲人》
(一)
读了《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感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之间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珍贵友谊。
文中讲了朝鲜人民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为他们失去了双腿,甚至为了志愿军而牺牲了……我们都能感受到朝鲜人民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还给了志愿军慈母般的温暖。这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世间最美好的亲情。
其中,让我最受感动的是小金花的妈妈为了志愿军而牺牲这一段。这段使我感受到了小金花是那么的坚强,自己的妈妈牺牲了,他却能忍住心中的悲痛;可是和志愿军叔叔分别时,却落下了眼泪。这说明了:小金花把志愿军叔叔看最比自己亲人还要亲的人。在分别时,她流下了依依不舍的眼泪。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知道了:只有无私的爱真诚的爱,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二)
《再见了,亲人》主要讲了大娘在阻击战中为了救助伤员失去了 小孙孙;小金花为了救侦察员老王失去了母亲;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 被敌人的炮火炸掉了双腿,只能靠拄着双拐走路了。最后讲了志愿军 舍不得朝鲜的亲人们的心情。 “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
读到这里, 让我热泪盈眶。 书中的这句话让我知道了大娘对志愿军的情谊真的是 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啊!因为小孙孙是大娘唯一的亲人啊!很多人都 会第一时间 抢救自己的亲人,可大娘却先救志愿军伤员,然后才想着 救自己的孙子。 “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 您倒在血泊……伤好以后, 您只能靠双拐走路了。
”大嫂为了让志愿军吃上蔬菜,明知道危险, 仍旧上山采野菜,挖完了后山就来到前沿阵地挖,结果失去了双腿, 只能靠双拐走路了。 朝鲜大嫂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表达了中朝人民的友 谊!
读完这篇文章,我泪流满面。深深地感受到了中朝两国人民的深 情厚意!那是用血肉之躯铸成的!同时也知道抗击美国 侵略军是在中 朝人民的打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
(三)
学习了著名作家魏巍的《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我被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和依依惜别的情谊感动了。
大嫂为了让志愿军吃到疏菜,冒着敌人的炮火去挖野菜,(.)结果失去了双腿,她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小金花和她的妈妈为了救侦查员老王,小金花的妈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小金花妈妈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和小金花刚强的意志深深地打动了我;大娘帮志愿军缝补衣服,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为了救伤员,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小孙孙,她对志愿军慈母般的爱震撼了我的心。
此时,在长长的站台上,挤满了送别志愿军的朝鲜人民,他们眼含热泪,依依惜别。人们多么希望列车慢点开,让他们再看一眼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志愿军。而车上的志愿军也痛哭流涕,也希望列车慢点开,让他们再看一眼亲人般的朝鲜人民。读到这里,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深深地体会到:“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这是志愿军的心声,也是朝鲜人民的心声,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以及他们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是牢不可破的……
作家魏巍在每段的开头都用了祈使句,在每段的结尾都用了反问句,以形式上的否定达到内容上更加肯定的目的,无论在感情的抒发还是语意的加重上,其表达效果都胜过了陈述 句。这种写作方法是我今后的写作中学习并运用的。
篇11:再见了,亲人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裳,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次阻击战。您再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情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在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怎么?心里难过,唱不出来?你一向是个坚强的孩子啊!那一回,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座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你妈妈知道了,带着你混进敌占区,偷偷的靠近了关着老王的那所小房子。你妈妈故意跟哨兵争吵,引出那个班的敌人。你趁机钻进屋里,解开老王身上的绳索,救出了老王。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同志们伤心的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就落泪了呢?
大嫂,请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山路这样崎岖,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十里。就是您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您的双拐,也永远不会忘怀您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的血泊里……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会中国人民的友谊?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篇12:《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课时目标:
1. 细读1、2、3自然段,了解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所做的事。体会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录音,灯片
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 到车站为志愿军送行,与志愿军话别的朝鲜人民有许许多多,作者选择了哪几个代表?(出示插图,认一认)
3. 他们分别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4. 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为什么称朝鲜人民是亲人呢?读课文
二. 学习第一节。
(一) 先看第二件事――送打糕
1. 导语:这是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一个感人故事!边听边想,仿佛看到了怎么的情景。
2. 音响,朗诵带领学生进入情境。
3. 你仿佛看到了怎么的情景?
4. 读文字,看了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划圈有关词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 交流:①动词:“带者,顶着,冒着,穿着,送到
――冒着生命危险很勇敢
②雪中送炭――像母亲一样,深情厚谊,慈母般的爱。
③你从中感受到些什么?
6. 指导感情朗读。
(导语:老师觉得读好书,要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要抑扬顿挫,语速上要有快有慢)――(自己试读―指名读)
(二)看第三件事情
1. 过渡:是啊,大娘这么大年纪了,还冒着炮火为志愿军战士送打糕,这种爱,怎能让人不感动?但更使人感动的是,边听边想,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创设情景(音乐,朗诵)
2. 仿佛看到了什么?
3. 读文字,看哪些地方你最感动?找出有关词句,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些什么?(出示灯片)
4. 交流:“丢下,背进,唯一”―等感受大娘比山还高、比 海还深的情谊。
5. 怎样读呢?(自由练―指名读)
(三)看一件事。(看了大娘为志愿军洗补衣服又怎么让人感动!)
1. 出示:“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你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a.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B.怎么读?
2. 你感受到了些什么?
三. 写其他部分。
1. 大娘是不是就给志愿军做了这几件事情?哪句话看出?(出示:八年来------!)
2. 是啊,大娘像慈母一样关心,爱护志愿军,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
3. 引读其他部分。
4. 过渡。
四.学习第2、3节
1. 分组学习第2、3节。
1、 2大组读读第二节,3、4组读第三节。思考: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所做的事中,哪些地方你最感动?找出语句,想想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 同桌讨论:
3、 大堂交流
△ 、第二节。
从小金花的`妈妈牺牲了没哭,而与志愿军叔叔分别的日子却哭了,从中感受小金花与志愿军之间有亲密的情感。
△ 、第三节。
从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而失去双腿,感受大嫂对志愿军的一片深情。
4.读好第2、3节
6. 小结:
现在谁来说说,为什么志愿军称朝鲜人民是亲人?
五. 引读第4-6节
1、 创设情景火车鸣笛声响。
2、 引读:听,列车的汽笛声已响起,此时,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有太多太多的言要表,道不尽的话,流不完的泪,此时,志愿军发出内心的呼唤――“再见了,亲人……”
附:板书:
23、再见了,亲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洗衣服
大娘 送打糕
救伤员
小金花 救走了 牺牲了妈妈
大嫂 挖野菜 失去了双腿
《再见了,亲人》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13: 再见了,亲人
志愿军叔叔,请您快上火车吧!您已经八年没有回家了,您是多么盼望回家的这一天啊!快上火车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会把您这位中国志愿军叔叔忘怀?不,一辈子都不会。八年来,你们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牺牲,让我们终于过上了宁静而又安逸的生活。记得那一回,您正在帐篷里给我讲您童年生活的故事,您给我讲那么投入,我听得那么起劲,情报员快速跑了进来,大声喊:“快撤啊!敌机来啦!快,快进防空洞!”您背起奶奶,抱着我,把大家带入防空洞,接着,您对我说:“小金花,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和奶奶,还有大家。
你在这里等着叔叔,叔叔一会就回来。”我焦急地等待着您,过了几个小时,另几位叔叔把您搀扶了进来,我看到您脸上蜡黄蜡黄的,左腿流着鲜血,我顿时“哇”地一声哭了出来,您却若无其事地说:“小金花,别哭了,叔叔没事。”想想几个小时前,您还英俊威武、气宇轩昂,刚才还利手利脚地帮奶奶挑了几桶水,而现在,您却只能静静地躺在病房里,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活蹦乱跳了。我怎么会不哭呢?是您,为了我们的和平,失去了双腿,付出了如此高的代价,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今天,与朝鲜人民分别的今天,您却落泪了。
再见了,志愿军叔叔!再见了,亲人!
您快上火车吧,赶快回去和你的家人团聚吧!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篇14: 再见了,亲人
小金花的妈妈和鬼子同归于尽了,爸爸也病死了,她成了一个没爹教,没娘养的孩子,小金花也到上学的年龄了,和同龄的小孩一起背着书包上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一一介绍自己,该小金花了,她站到讲台上说了自己的名字和年龄,下面一个小男孩说:“没爹没娘的野孩子!哈哈!”小金花生了一股怒气,她在心里告诉自己:没事,不要哭,这只是事实。小金花放学后,趴到床上大哭了一场,没想到,坚强的小金花还有脆弱的一面,志愿军看到后,心里酸酸的。一个志愿军说:“小金花的妈妈是为了帮助我们才去世的,我们应该帮助小金花。”“对,我们应该帮助小金花。”可是,该怎么样才能让小金花快乐起来呢?
志愿军叔叔想方设法的让小金花高兴,可是都不行,其中一个战士说道:“我们要不做小金花的爸爸吧!。”“这是个好主意,不会让小金花没爹,没娘,你去试试吧!”那个战士来到小金花的房间对她说:“好了,别伤心了,他们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不用管,谁说你没有爸爸的,我们都是你的爸爸,你的妈妈是一个伟大的妇女,我们应该尊敬她,你以后就是我们的女儿了,好不好。”“哇――”小金花一下子哭了起来,“好,我--就是你们的女儿。”“那就别哭了,吃点饭吧!”“嗯”
第二天,小金花去上学时,那个嘲笑过她的小男孩胆怯怯的说:“对不起,你妈妈是为我们国家死去的,我不应该嘲笑你,希望你能原谅。”“没关系。”小金花和那个小男孩成为了好朋友。
小金花的脸上又露出了笑容,无比灿烂。
篇15: 再见了,亲人
志愿军叔叔,收下我的心意吧!这一束鲜花,代表着我们两国的友谊,当您们想我时,看一眼这鲜花,便会想起我小金花呀!
记得一回,侦察员老王叔叔到敌占区执行侦察任务,不幸被鬼子抓到了,妈妈带着我去迎救老王叔叔,我竟亲眼目睹了母亲和敌人同归于尽的惨烈画面。我的心里充满了愤怒与不甘,强忍的眼泪也禁不住的往下掉,同行的一位叫小志的志愿军叔叔,用他温暖的臂膀给予我安慰,并从怀里掏出一个有点破败的洋娃娃送给我,原来这个娃娃是小志叔叔战乱中死去女儿的最爱,他无时无刻都将娃娃带在身边,感觉女儿一直都在。小志叔叔说,让娃娃陪伴着我,不哭泣学会坚强,才能打败顽固的敌人,给亲人报仇。当时我抹干眼角的泪水,心里默默发誓:这是我的最后一滴眼泪,我要做一个坚强的女孩!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哭泣!
抗战终于迎来久违的胜利,可是我竟找不到这位小志叔叔,我四处打听,最后在我发小嘴里得到消息,小志叔叔在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我跑回家抱着布娃娃三天三夜没有出门,我很想大哭一场,但是我没有,我的眼里已经没有了泪,因为小志叔叔教会了我坚强!
我的妈妈、小志叔叔还有成千上万的志愿军叔叔虽然牺牲了,但是还有一批又一批的军人、志愿军和百姓们前仆后继抗战杀敌,最后完成了艰苦的战争,迎来了和平!
和平的列车开动了,载着我们的志愿军们,带着喜悦,带着泪水!
篇16: 再见了,亲人
在我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许多亲人:对我有养育之恩的妈妈,为生活忙碌的爸爸,赋予给我知识的老师,送给我欢乐的妹妹……今天刘老师让我们从亲人中挑出生命中最重要的四个人。我首先想到的当然是疼我爱我的爸爸妈妈。这第三个嘛……外公给我无限疼爱、关心,老师却给我无穷无尽的知识。选谁呢?就老师吧,第四个就外公吧。
外公,对不起啦!
不一会儿,刘老师让我们删去其中一个!我微皱眉头,对不起啦,外公!你很疼我,但我只能选择你,因为你不像妈妈,不像爸爸一样能给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私的爱。外公,我不时常和你见面,一年能见上五六次就很不错了。但一见面就很亲热,其实我也不忍心,可是……所以……外公,对不起啦!
拜拜!老爸!
这时,刘老师又让我们删掉一个。不会吧?这剩下的人可都是我的命根子呀!这也太残忍了吧?我实在下不了手,在爸爸、妈妈、老师之间徘徊。这张白纸上留下了一条又一条的斜线,最终,这条无情的线落在了爸爸身上。这不是我冷酷,而是爸爸他常年在外,从来没有时间陪我。像这次,爸爸已经有3个月没回家了,虽然我知道他很爱我,但是还是把爸爸淘汰了。
她还是她?
我直勾勾地盯着纸上的两个名字。怎么办?我已经沉浸在苦海中了 难道还要让我陷得更深吗?妈妈给了我生命,给了我一切,如果让我失去妈妈,我决不会忍痛割爱!可刘老师从我四年级起,就注给了我无边的关爱,我难道要昧着良心划去她吗?刘老师的声声催促,打断了我的思绪,刻不容缓啊!我闭着眼睛,横下心,刘老师,实在对不住了啊!毕竟血浓于水啊!
我们总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而对现在拥有的却不屑一顾学会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吧!
篇17: 再见了,亲人
志愿军战士们,快回到你们的祖国吧!八年来,你们为了保卫我们的故乡,不知付出了多少鲜血和生命。记得你们当中有位名叫邱少云的好同志,那次伏击战,你们都趴在草丛中,他也不例外,可敌人的燃烧弹却意外的投进了他趴着的草丛,他的衣服上也着了火。刚开始,他只要一翻身,火就会扑灭。可敌人在高山上,他如果挪动一下身体,就会暴露目标。因此,邱少云同志任凭烈火灼烧他的身躯也一动不动,最后部队没有暴露,可这位英勇而年轻的战士却牺牲了。当时邱少云的故事不仅激励了部队拿下了伏击战,还让我们大大小小的村民为他热泪盈眶。你们说,这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情谊,我们怎能忘怀?
我还记得,你们还有位战士,可遗憾的是,我还没来得及问他的大名,他就已经前往了去天堂的路。那次,他正帮我洗衣服,敌人的轰炸机来了,他二话不说就把我背向了防空洞,我正要感谢这位小伙子时,他却说:“大嫂,我先去抢救其他人,待会儿再来看您。”我焦急的等待着,可没多久,只见一个担架上,躺着刚才的小伙子,可他不再容光焕发,而是血肉模糊。又有谁知道,半小时前,他还与我一起在溪边洗着衣服,想到这里,我的心如千万根钢针扎着似的,好一阵绞痛。你们说,这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情谊,我们怎敢忘怀?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伟大的战士们!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志愿军们英俊的面庞。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不分离!
篇18: 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中国志愿军们!孩子,不要伤心了!八年来,你们为了帮我们打退“联合国军”,牺牲了多少朋友,多少兄弟!还记得“五次战役”时吗?在供应困难的那三天里,我清楚地记得,你们空着肚子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再见了,亲人!你们三天没吃东西了,却仍然坚守在阵地上。我为你们送些吃的,是理所当然的。也不要为我的小孙孙难过了。
为了我们,你们付出的太多太多,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再说,虽然我失去了唯一的亲人,但是,我还有你们这些异国亲人呀!我会时时刻刻都惦记着你们,想念着你们,把你们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永远铭记在心!王叔叔,不要难过了!如果你太难过,太自责,我妈妈在天之灵也不会开心的!看,那些有妈妈的孩子多幸福呀!我虽然失去了妈妈,但是,你也是我的亲人呀!我妈妈为了救你,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可我还活着呀!现在,我一点儿也不后悔当年妈妈为了救你而做出的决定,因为,我还有一位亲人!王叔叔,这是我的照片,送给你。
你回去后,把这张照片放在你的房间里,这样,我们就能天天见面了,好吗?同志们,不要哭了!我这不是好好的吗?瞧,我架着双拐走路不是很灵活吗?为你们挖野菜而失去双腿,比起你们为我们而牺牲自己,这算不了什么!你们为了保卫我们的国家而忍受缺衣少食的痛苦时,我能袖手旁观吗?我一直把你们当作我的亲人,为自己的亲人而做出牺牲,是永不后悔的!时间呀!永远凝固在这一刻吧!让我们再看一眼中国志愿军们,让我们多陪陪自己的亲人吧!
篇19: 再见了,亲人
大爷,请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我们准备食物,您已经好几日没休息了。您年纪这么大,能支撑得住吗?别送我们了,这份心意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快回家好好休息吧!为什么要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忘怀?不,永远不可能忘记。八年来,您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已经让我们刻骨铭心。记得有一次,我们的一个小伤员在您家休养,给您们增添了不少麻烦。尽管这样,您也没有一句怨言,还到处为我们的伤员找草药,找大夫医治。我们还记得又一次,您上山采草药,一不小心被一块大石头绊倒了,径直滚下山去,当我们找到您后,您却说:“这点伤不算什么,你们帮助我们重建家园,就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小虎子,别哭了,来,擦干眼泪,再让我们听一次黄鹂鸟般的哨声吧!为什么不吹呢?心里难受?你一向是个刚强的孩子啊!那一回,我们带你上山打鬼子,你说你要在前面侦察,看有没有埋伏。我们都不让你去,可你十分坚定地告诉我们:“我保证完成任务,你们听我的口哨声吧!”这铿锵有力的声音让我们鼓起了掌。“嘘――嘘――”,口哨声响起,是你的哨声让我们知道有敌人在前面埋伏。我们绕到了敌人背后,打了一场漂亮的反突袭战,让敌人损失惨重。小虎子,你是多么勇敢啊!可是今天,跟我们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八年里挥洒过鲜血和汗水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让我们再看一眼,哪怕是最后一眼也好啊!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 晒稻小学作文
★ 名师送课下乡简报
★ 大讨论心得体会
【《再见了亲人》听课心得总结(共19篇)】相关文章:
谈谈怎样观察幼儿2022-05-13
教师节献礼片《老师好》节目观后心得总结2022-12-28
年终总结感言2023-06-15
大学生支教心得体会2023-01-05
下乡支教心得体会精选2024-05-07
外出学习交流教师心得体会2022-05-14
关于幼儿园教育实习心得体会2022-05-04
小学语文听课学习总结2022-08-19
外出学习交流心得体会2022-08-06
幼儿园老师教学心得2022-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