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3-07-18 07:47:17 其他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初中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合集18篇)由网友“insanityesok”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初中光现象知识点总结,欢迎参阅。

初中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篇1:初中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白色光是不是单纯的光,是复色光,它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不同的色光组成,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七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首先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3、光的三原色是指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指红、黄、蓝。

4、通过对比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

5、有色的透明物体只能透过和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即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6、有色的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和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即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7、光具有的能量叫光能。太阳的热主要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来的。

8、光按照可见与不可见分成可见光和不可见光两类。紫外线和红外线都属于不可见光。

9、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因此它具有热效应;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10、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不能到达的区域便产生了影子,这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1、把手放在发光的电灯和墙之间,墙上便出现了一个暗的影子,这一现象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其值是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与此值近似相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要比真空中要慢:v真>v空>v水>v玻

13、熟悉一些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现象:激光准直 、激光测距、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三点一线射击、排队看齐、太阳光斑、立竿见影、日食月食、针孔照相机等。

1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5、表面是平滑的镜子叫平面镜。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

①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白纸上,是虚像。

②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⑤像与物以镜面对称的。

16、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桌面竖立一块玻璃作为平面镜。实验时,要使镜后的物体与镜前物体成的像重合,这是为了找到像的位置,从而发现平面镜成的像有大小相等的特点;如果用尺量出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则发现等距的规律;如果用笔画出物、像对应点的连线,则发现物、像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17、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方法为对称法。

18、平面镜的主要应用有:

(1)、利用平面镜成像;例:照镜子、利用平面镜扩大视野、牙医用来诊断病情的反光镜。

(2)、利用平面镜改变光路,例:潜望镜等。

19、平面镜使用不当可能带来麻烦或光污染。例:夜间行车时,车内的景物在挡风玻璃上成的像干扰了驾驶员的视线。

20、凸面镜能扩大视野。例:汽车的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等。

21、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我们能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平面镜成像都与光的反射有关。

22、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第一步,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方向怎样改变,实验结论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第二步,把纸板的右半面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实验结论是: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23、光的反射定律是: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4、平面镜成虚像的根本原因是:它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所以不能用光屏来承接。

25、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仍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反射光射向各个不同的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我们在各个不同的方向看见被照亮的物体,正是借助于漫反射。

篇2:初中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

1的位置可看

到日全食,在2的

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 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练习: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4、面镜:

⑴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 用:成像、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

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

练习:☆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 紫外线

篇3: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三种现象的区别】

(1)光的直线传播是在同一种介质中,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2)光的反射也是在同一种介质中,光的传播方向一般改变,光速不变;

(3)光的折射是在两种介质中发生的光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一般发生改变,光速改变。

一、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1.两实验中,为什么都需要用光屏折转一定的角度?

提示:为了验证折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及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两次实验中,如何探究折射角(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提示:不断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光屏上折射光线(反射光线)位置的变化。

3.光屏在两实验中起到的作用?

提示:

(1)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2)验证折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显示反射角随(折射角)入射角的变化情况。

4.当将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或沿反射光线入射到镜面时),可看到折射光线(反射光线)沿入射方向射出,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光发生折射(或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二、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探究过程中,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提示: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实验中为什么选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

提示: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

3.实验中刻度尺、白纸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在白纸上标注镜面、物像的位置,刻度尺便于测量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此实验中光屏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观察像是否在光屏上,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5.在探究过程中,有时你会看到两只蜡烛的像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

提示:玻璃板太厚,前后两个面都能反射光线成像,能看到两个像,故实验时,要尽量使用较薄的玻璃板。

6.探究过程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不能使蜡烛和像重合,为什么?

提示:玻璃板未放正

篇4:初中科学光知识点总结

初中科学光知识点总结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4、应用及现象: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④ 小孔成像: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4、面镜:

⑴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  用:成像、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凹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凸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  紫外线

篇5:声、光、热现象知识点

【知识要点】 一 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而产生。 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传播。 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空气 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声音在 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

11

S总?vt总 22

4.乐音的三个特征: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它与发声体的 振动频率 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 ,跟发声体的 振幅有关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不同

5.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减弱;(2)在 中减弱;(3)在 处减弱。

二 光现象

(一)光的色彩 光的传播

1.光源:自身能够

2.光的色散:将光分解成红、3.光的三原色:、、。 4.红外线主要特点:热效应。 应用:取暖、摇控、探测、夜视等

5.紫外线主要特点:使荧光物质发光,应用:灭菌、验钞等,适量照射紫外线有利于身体健康,过量照射紫外线有害于身体健康,要进行防护。

6.光的直线传播:光在传播。

小孔成像、影子、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日食、月食,属于光在同一种物质中 沿直线传播 7.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8,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8。

(二 )光的反射

1.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的光了我们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等于(注:光路是可逆 的)

入射光线 法线 反射光线

(三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与物体大小

(2)像到镜面的距离 (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4)平面镜成的是

2.平面镜应用:

(四 )光的折射

10.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1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射光线分居法线 ,折射角 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光路也是 可逆 12.折射的光路图:

13.透镜与凸透镜成像规律 透镜:

透镜成像规律的说明:

一焦分虚实。u=f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u>f,成实像,U=f不成像,u

二焦分大小。u=2f是成缩小的`像与放大的

像的分界点,U>2f成缩小的实像,u=2f成等大的实像f

注:凹透镜对物体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三 热现象

(一) 温度

1、温度:是指物体的。测量的工具是

2、温度计是根据原理制成的。

3、摄氏温度(℃):单位是1摄氏度的规定:把 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 1 ℃。 4、常见的温度Www.559FB55AA49149FF.html计有(1)(2)(3)

5、体温计:测量范围是 6、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 稳定 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 凹面 相平。

(二) 物态变化

7、、、

8、熔化:物质从 9、凝固:物质从10、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点。同一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相同 。

11、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12、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t t

(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上图中AD是晶体 熔化 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 温度 不变,处于 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 固 态。

13、汽化:物质从和。都要 14、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是在 温度下,且只在液体 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 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 表面 同时发生的 剧烈 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 热,但温度 ,这个温度叫 。

15、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2)液体;(3)液面快慢。 16、液化:物质从变成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 和 。(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7、升华和凝华: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升华,要热;

物质从 直接变成 叫凝华,要 热。

篇6:光现象

“光现象”教学设计  青岛市城阳区实验中学 韩同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究过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式教学法。  教具  激光笔、蚊香、玻璃砖、白纸板、盛水的小烧坏、空烧坏、喷雾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光把世界打扮得如此美丽动人,同学们对光感兴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第二章“光现象”(板书)。  二、进行新课  (一)光源  师:同学们,我们要看清五彩缤纷的世界,必须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那么,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  生:讨论交流。  师:对,我们小学自然课学过。  师:除了太阳、电灯之外,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  生:讨论。  师(板书):萤火虫 恒星 水母  火柴 蜡烛 电灯  师:这些物体能够发光,称之为光源。  像这类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像这类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师:老师手里拿着一个激光手电,它可以发光,是一个光源。  (二)光的传播  1.提出问题。  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从光源发出的光是沿着怎样的路径传播出去的?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知识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2.猜想。  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同学们都猜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可老师却猜想光不总是沿直线传播的,也就是说,光的传播会发生改变。(板书)  3.设计实验。  师:到底谁的猜想正确呢?显然,科学仅仅靠猜想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用实验的方法去检验。今天,我们就用桌子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4.进行实验。(生讨论,师指导)  师:下面我们欢迎这一小组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请把你们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展示:  生A:用激光手电沿白纸照射,显示轨迹……  生B:沿激光射出喷雾,发现一条光束……  生C:激光手电(蚊香)。  生D:激光手电(水)。  5.分析论证。  师:刚才同学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在这些物质中,光是怎样传播的?  6.评估。  师:同学们想想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分析论证(结论)――评估  师:刚才在探究过程中.老师发现同学们讨论积极,思维活跃,并且验证了你们的猜想,有没有同学也验证过老师的猜想是否正确?  有(展示)。  没有(师:请同学再设计实验,探究老师的猜想是否正确。边讨论,边实验)  (生讨论,师指导)  展示:  生A:激光手电照射平面镜,说明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生B:激光手电斜射盛水的酒瓶,光发生偏折,说明光的传播方向可以改变。  师:同学们进行了这样的实验(出示课件)  师:嗅,原来光的传播方向还可以发生改变!可见老师的猜想也有一定的道理,而刚才我们也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出示课件)。  师:对比这三种现象,此时你最想解决什么问题?请分组讨论。  7.提出问题:(生讨论,师指导)  光为什么有时沿直线传播,有时传播方向变了?  光到底是怎样传播的?  什么情况,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在什么条件下光沿直线传播?  师: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并提出了这么多新问题,下面让我们都来当一次小科学家,探究你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我们先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8.假设。  师:请同学们讨论分析刚才的'实验现象,对这一问题(指板)提出自己的假设。  (生讨论)  展示:光从一种物质射到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板书)  师:你为什么有这样的假设?  生:实验中光从空气进入另一种物质(水)时,方向变了。  师:光从一种物质(体)射到另一种物质(体)时,说明光经过了几种物质?也就是说光在两种不同的物质中,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9.设计实验。  师:到底我们的假设是否成立?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来验证(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说说实验中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展示:  A.激光手电照射平面镜。  B.激光手电斜射有烟雾的白酒瓶。  C.激光手电照射玻璃砖。  D.激光手电斜射烧杯(奶或红酒)。  师:我们看不到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能否改进?  10.分析论证。  师:通过实验,同学们验证了自己的假设(指板)。  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能否说出光在什么条件下方向不改变(沿直线传播)?  师:(补充板书)1.特点:光在同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11.评估。  师:在刚才的探究过程中,有没有不完善的地方?  今天所说的光在两种不同的物质中,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说法不很严密,我们将在下一节课做进一步研究。  12.应用。  (课件:(1)开凿大山时,为什么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2)利用学过的知识帮助毛毛想想在烈日下怎样防晒?)  师: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把桌子对齐,你能说说刚才是怎样做的,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三)光速  师:节日放礼花的时候,先看到礼花,后听到响声,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生:(讨论)光速大于声速。  师:生活中,你还见到了哪些光速大于声速的例子?  关于光速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请自学课本。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讨论交流。  四、布置作业   阅读牛郎织女的故事,想想故事中有哪些物理知识?

篇7:初中物理八年级光现象知识点与初中物理学习方法

初中物理八年级光现象知识点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条件:孔要足够小特点:倒立、相似、与小孔形状无关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米/秒。

4.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镜面反射 VS 漫反射:镜面反射:平行光照射到光滑界面时,反射光线依然平行。

漫反射:平行光照射到凹凸不平的界面时,反射光线向四面八方散开。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⑶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 实像:由光线汇聚而成;虚像:一种视觉感觉,并不是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

8.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3)增大视觉空间。

9.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10.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发散光线)和凹面镜(凹镜,汇聚光线),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1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12.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13.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14.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15.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大全

1.见物思理,多观察,多思考,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物理讲的是“万物之理”,在我们身边到处都蕴含着丰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理知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之心,注意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多抬头看看天空,你就会发现物理中的“力、热、电、光、原”知识在生活当中处处都有。一旦养成用物理知识解决身边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的习惯,你就会发现原来物理这么有魅力,这么有趣。

2.学会从“定义”去寻找错因。

打好基础。 对于基本公式,规律,概念要特别重视。“死记知识永远学不好物理!”最聪明的学生都会从基本公式和概念上去寻找错误的根源,并且能够做到从一个错题能复习一大片知识——这是一个学生学习物理是否开窍的最重要的标志!

3.把“陌生”变成“透彻”!

遇到陌生的概念,比如“势能”“电势”“电势差”等等先不要排斥,要先去真心接纳它,再通过听老师讲解、对比、应用理解它。要有一种“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决心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研究精神。这样时间长了,应用多了,陌生的就变成了透彻的了。

4.把“错题”变成“熟题”!

建立错题本,在建立错题本时,不要两天打鱼三天晒网,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尤其注意建立错题本的方法和技巧,要有自己的创新、智慧以及汗水凝结在里面,力求做到赏心悦目,让人看了赞不绝口,自己看了会赞美自己的杰作。并且要常翻常看,每看一次就缩小一次错题的范围,最后错题越来越少,直至所有的“错题”变成“熟题”!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就会触类旁通,永不忘却。

5.不管学那一部分内容都要抓住重点,抓住主干,这是最聪明的做法。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抓住要害就等于抓住了命脉。而每一本书、每一单元、每一节课、每个练习都有关键考察点和关键的解决方法。这些就是物理中的“命脉”所在。比如“所有平抛运动和类平抛运动的问题只要抓住两个矢量三角形就可以很好的解决”;“所有的圆周运动的关键在于寻找向心力的来源”;“所有万有引力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是两大思路”;“恒定电路中的所有基本知识都可以归结为一个U-I图像”;“所有力学实验的基础是纸带问题”;“纸带问题的关键点只有两点:求加速度和求某一点的速度”;“电学实验的关键在于两大问题:电路选择(分压式和限流式)、器材选择”等等。

6.养成“良好的思维定势”,克服“不好的思维定势”。

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经常有不好的思维定势影响我们。这些是我们要力求克服的。而养成良好的思维定势则更为重要!良好的思维定势就是说:看到什么就要想到什么!比如看到“惯性”就想到“质量”;看到“合速度”就想到“实际速度”;看到“摩擦力”就先分析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看到“合外力”就想到“加速度”;看到“能量变化”就想到各种对应的“功能关系”等等。

7.一定避免“想当然”。

得出任何结论必须要有根有据!根据必须是物理规律。 做物理题最忌讳的就是“想当然”、“我以为应该这样…”“我觉得应该怎样…”“我想是这样的…”“就应该是这样…”。要记住:越是这种想当然的东西越是物理中最容易出错的东西。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很多领域取得了非常伟大的成就,但在物理问题中却经常犯一些经验性、想当然的错误,比如:他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等等。而伽利略则开创了实验与理论结合来推导解答出物理问题的先河。从而推翻了亚氏的经验主义、想当然的错误。所以在平时学习物理时得出每一个物理结论要力求做到“有根有据”!要能够从物理公式、定理、定律来推导出你的结论。

8.遇到熟题,容易题一定要加倍小心,最容易做的题往往最容易出错。

此类题目最容易让同学们高兴,如果你大意、轻视甚至藐视它,大难就要降临到你的头上了。或许出错就在哪一个方向或者单位上。记住:越是容易题目越容易犯错!就因为你的轻视。所以“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对解题非常适用。

9.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审题一定要慢,要仔细认真。特别注意把“关键词”“关键字眼”都勾画出来,这既可以增加审题的速度和准确度又可以避免审题出错。审题时一定要与题给的图像结合并且要在草纸上画出大致过程或状态;当具体的物理情景非常清晰,分析思路非常明确时,再在试卷上下笔。此时的慢审题,反而增加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10.每天晚上临睡前回顾当天所学的知识,每个周末的晚上回顾章节知识。

这种过电影似的回顾会使所学知识的系统化并使得知识记忆的更加深刻。回顾的的时候从主干知识到次干知识再到细节知识,回顾的越详细越全面效果越好。当天晚上没有想出来的知识第二天起床后尽快复习查看。这样做有两样好处:既巩固了知识,避免了遗忘;更重要的是又理顺了知识关系,形成了知识系统和网络。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夯实巩固并系统化物理知识的方法。

11.在大脑中多储存实例,把基本知识规律与具体的物理情景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物理的最好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问题时经常遇到。例如遇到曲线运动问题就想到两个实例“匀速圆周运动”和“平抛运动”。

12.从规范入手,养成严谨、细致的习惯。

在物理学习中凡是因为不会做题造成的失分问题都不是大问题。但是凡是因为会做题却造成的失分问题都不是小问题。比如有很多学生因为规范性差、粗心大意(审题、计算错误)造成的失分。而这些只要平时养成好习惯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严肃一些来说是否认真、是否细心乃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体现。

13.避免“个别错误”克服“共性错误”!

大部分学生犯错误都会有“共性的错误”和“个别的错误”。“个别的错误”必须得攻克,因为别人都会,而你不会,你就会被落得更远。“共性的错误”是出题人本来就知道大多数人都会共有的缺点,从而设下陷阱故意让你去钻,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下笔之前、审题之时就识破其圈套。谁能提前做到这一点,谁就可以比别人先胜一筹。从而更能稳操胜券。

14.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复杂过程阶段化,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物理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所以平时我们“遇到复杂问题要绞尽脑汁、尽可能想出多种解决方法,从中选用最简单的方法去作答”。 有不少同学在平时学习中形成了匆匆审题,匆匆做题的习惯,结果导致在匆匆中“匆匆出错”。这部分同学应该静下心来,打开思路,扩展思维,多想办法解决问题才能提高做题效率,从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5.在平时的每一次练习、做题、听课、反思、整理时都要有长远的打算,要有远见卓识。

现在会的、懂的知识不代表以后就不会忘记。要把那些容易忘掉、容易混淆、容易出错的题或者结论及时的归纳整理下来,把一些知识的死角整理到一块。多抓联系、多反思归类、多对比,以备后用。

16.面对每一次考试都要有一种精神:

严谨细致的思维,百算无误的精细,舍我其谁的自信!对待学习要有“做别人的榜样”的自信!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做成所有人的典范!

篇8: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误区警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一般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传播的具体过程是:物体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波,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 ;声音在150C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影响因素: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物体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等等;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减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 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另一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声)

篇9: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知识点

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1、光直线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等

2、光年:光年是长度单位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注意:1、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1)像和物的大小相同;(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成的是虚象

2、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

2、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

成的,不能用光屏接收。

光的折射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2)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3)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

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2、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1)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

色光决定;(2)、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主要特性是热作用强

2、紫外线: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

红外线主要应用在遥控器

紫外线主要应用在验钞机

篇10: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物因振动而发声,振动停止停发声。

固比液气传声快,真空不能传播声。

感知声音两途径,双耳效应方向明。

规则振动叫乐音,无规振动生噪声。

分贝强弱要注意,乐音也能变噪声。

防噪产生阻传声,严防噪声入耳中。

声音大小叫响度,响度大小看振幅。

距离太远响度小,减少分散增大声。

声音高低叫音调,频率高低调不同。

长松粗低短紧高,发声物体要分清

同一音调乐器多,想要区分靠音色,

只闻其声知其人,音色不同传信息。

超声次声听不到,回声测距定位妙。

B超查病信息传,超声碎石声传能。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篇11:光现象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一位同学身高1.7m,站在1m的平面镜前,他在镜中的身高是( )

A.0.7m B.1m C.1.7m D.无法判断

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小孔成像 B.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银幕上的像

C.雨后的彩虹 D.游泳池内水的深度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3.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根据光路可逆性,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看到的是变低了的虚像

C.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变化的大小和时入射角变化的大小是相等的

D.当物距u和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2f>u>f,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

A.雨后彩虹 B.水中“月亮” C.墙上手影 D.海市蜃楼

5.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勺子的柄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B.榕树下的树荫 C.放大的文字 D.荷花在水中形成倒影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游泳池边,看到的池水比实际浅是由于光的折射

B.潜入水中的人仍能听到岸上人的说话声,说明空气传声比水快

C.水从高处流下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用湿抹布擦电冰箱冷冻室内壁时,抹布会粘在上面是因为发生了凝华

7.当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能正确表示其传播方向的是( )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B.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C.凸透镜可矫正近视眼 D.凹透镜可矫正近视眼

9. 5月21日清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日环食.如图所示,是发生日环食的景观,能用来解释形成日环食现象的规律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

10.下列事例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 )

A.夜视仪 B.遥控器 C.验钞机 D.全自动感应水龙头

11.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 )

A.沿ON向后转动板A B.沿ON向后转动板B

C.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 D.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

本人精编习题,绝对高质量

12.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下图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是( )

13.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在容器底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的方向不变,逐断

放掉容器中的水,器底的光斑将( )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保持不动 D.无法判断

14.教室内用来放映投影片的银幕,表面是白色且粗糙的,其目的是( )

A.不反射光 B.能折射光 C.发生漫反射 D.发生镜面发射

15.在清澈的湖面上空,小燕子正在向下俯冲捕食.在小燕子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湖水中的像

的虚实.它和像之间的距离,正确的说法是( )

A.虚像,距离变小 B.实像,距离变小 C.实像,距离变大 D.虚像,距离变大

16.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B.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变大

C.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

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

发现B始终能与A的像重合

17. “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水中了,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

得了啦,月亮掉水里了!”…关于水中的月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B.水中出现月亮是光的折射现象

C.水中出现月亮是光的反射现象 D.水中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远

18.一个苹果在阳光下看起来是红色,这是因为( )

A.红光透过苹果 B.苹果只吸收红光 C.苹果只反射红光 D.红光折射进苹果

19.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

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20.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物体从2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

是( )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D.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21.下列光学仪器中能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 )

A.照相机 B.凸面镜 C.平面镜 C.平面镜

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距凸透镜36cm 时,在凸透镜另一侧18cm 处的光屏上得

到清晰缩小的像,当蜡烛距凸透镜18cm 时,它的像一定是( )

A.像距为36cm,且成缩小的实像 B.像距为36cm,且成放大的实像

C.像距为18cm,且成缩小的实像 D.像距为18cm,且成放大的虚像

23.如图所示,人眼处在合适位置,都能观察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①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图②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C.图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图④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本人精编习题,绝对高质量

24.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块磨制成的一个光学器件却可以取火,这个器件相当于下面的

( )

A.平面镜 B.凸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

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26.小龙发现平时不戴眼镜的陈老师在阅览室看报时却要戴着眼镜才能看清,小龙对陈老师的眼睛及

所戴眼镜的判断合理的是( )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27.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

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28.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的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得到

一个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 )

A.10cm B.20cm C.30cm D.5cm

29.如图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铜仁市碧江区一角,如果拍摄时所用

照像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 )

A.大于100mm B.大于50mm小于100mm C.小于50mm D.等于50mm

30.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面给

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 )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近视镜

31.如图31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

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32.下列有关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B.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C.照相机形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向平面镜走近时,人在镜中的像将变大

33.小丽配戴200度的远视眼镜来矫正视力,针对这一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透过眼镜看小丽的眼睛,看到她的眼睛变小了

C.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D.透过眼镜看小丽的眼睛,看到她的眼睛变大了

本人精编习题,绝对高质量

二、作图题

(1)画出图1物体AB通过平面镜成的像;

(2)画出图2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3)根据凸透镜对光的作用,作出图3中物体AB通过透镜所成的像.

(4)在图4中, A是点光源,A发出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经过点B,完成反射光路.

三、填空题

1.如图所示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___透镜,

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是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2.患近视眼的小张,在阳台上埋头看书,被街对面电子眼的闪光干扰了,

他戴上眼睛后,好奇地观察街道上的情况,清楚的看见了一辆轿车绝尘而去,

消失在街道的尽头.小张戴的眼镜是 ___ 透镜;电子眼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__透镜,当轿车绝尘而去,电子眼所拍摄到的轿车的像将逐渐____ .(选填:“变大”或“变小”)

3.照相机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___ 透镜;显微镜的目镜是

一组透镜,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 透镜.在甲乙两幅示意图中,

矫正近视眼的是___ ;矫正远视眼的是 ___ (填“甲”或“乙”)

4.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

应用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 ____(填“实”或“虚”)像,在投影仪中成 ____ (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而直接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的___ (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5.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足够长).实验时应先调节烛 焰、

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

在 _____,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淸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

____ (上/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

凸透镜10cm再移动光屏,___ (能/不能)在

光屏上得到一个淸晰的烛焰的像.

6.小芳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她先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____ 的光斑,测

出该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0cm.

(2)小芳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

上得到像,请你指出一条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调整后,小芳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2cm处时,得到一个清晰的像,______(填光学仪

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透镜位置不动,小芳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后,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___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方向移动.

7.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如图(a)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cm,现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5cm处(如图b,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 ____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像.

篇12:光现象诗歌

光现象诗歌六篇

1.光的'传播

能够发亮叫光源,月亮不是太阳是。

光的传播有条件,均匀介质才直线。

不同物中速度变,真空每秒三十万(千米)

C=3×105km/s=3×108km/s。

光的速度比声快,真空传光声不传。

2.光的反射

法线通过入射点,虚线垂直反射面。

反射入射居两边,反角入角总相等。

入法夹角为入角,入角增大反角增。

所有物体都反射,镜面反射漫反面。

3.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虚像,大小相等对称强。

物像到镜距相等,它们连线垂镜面。

作图反射反延长,虚线交点即像点。

所有像点组成像,虚像要用虚表示。

4.光的折射

光从一物进另物,同时发生反、折射。

斜线入水要折射,折线靠近于法线。

法线垂直于界面,折线入线分两边。

水中光斜入空气,折线远离于法线。

水下看树树变高,岸上看鱼鱼变浅。

人眼感觉光直线,看到物体为虚像。

5.光的色散

红橙黄绿蓝靛紫,白光色散七色光。

色光三原红绿蓝,颜料三原红蓝黄。

红色物体反红光,其它色光都吸收。

没有反射光进眼,看到一片是黑色。

所有色光都反射,呈现白色该物体。

所有色光全吸收,呈现黑色是物体。

所有色光能透过,无色透明此物体。

6.看不见的光

红光外面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强。

利用红外夜视仪,常用还有遥控器。

紫光外面紫外线,有助人体合成D(维生素)。

紫外线杀微生物,还使荧光物发光。

篇13: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整理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有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介质:声音传播所需的物质叫介质。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电磁波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但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声现象 ;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三)回声: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少于0.1s。

人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少于: S=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声现象 vt =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声现象 ×340m/s×0.1s=17m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五)声音的特性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乐音及三个特征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3、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

4、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20Hz~0Hz,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5、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声源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声源的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6、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7、区分乐音的三个特征: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

高声大叫——指响度; 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六)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源: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有毒的固体废弃物污染。

2、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一切干扰人们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3、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

为了不影响睡眠,一般不要超过50dB,

为了不影响工作,一般不要超过70dB,

为了不损害听力,一般不要超过90dB,

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最微弱的声音;

4、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例:汽车安消声器);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例:植树、隔音墙)

(3)在人耳处减弱.(例:戴耳塞)

(七)声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例:1、蝙蝠用来辨路捕食2、超声波测速仪 3、“B超” 4、“声呐”)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例:1、清洗精密机械 2、粉碎体内结石 3、制成超声加湿器)

篇14: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产生的条件:一是要有发声体;二是发声体要振动。

2.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

4.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如“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就分别是由气体,液体,

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5.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如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波交谈。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6.声速:即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气温有关。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 x108m/s 。

7.回声:声音在传播中,当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耳形成回声。

只有当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或障碍物离人至少17米人耳才能把它和原声区分开,否则将和原

声混在一起, 回声起到加强原声的作用。

8.注意:不要认为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发出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

9.不要认为只要听到两次声音就一定是回声,听不到两次就一定没有回声。

10.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鼓膜 振动,这种振动经过 听小骨 及其它组织传给

听觉神经 , 听觉神经 把信号传给 大脑 ,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11.声音传播的两种途径: ①空气传导; ②骨传导。

12.人耳听到声音两种途径:①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②声波-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

13.人耳听到声音必须具备的条件:

首先发声体振动,且是每秒振动20-20000次;其次一定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再次要有良好的接受声音

的器官(人耳)。

14.双耳效应: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从而能判断声源的位置

的现象。

应用:正是由于双耳效应,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立体声。

注意: 不要认为人失去听觉就不能感知声音

15.概念: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16.决定音调因素: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17.频率:发声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 ,符号:Hz

人耳的听觉范围:20-20000 Hz。低于20 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 Hz叫超声波。(波形紧密的频率高)

18.概念: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响度。

19.决定响度因素: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越高,响度越大。响度还与人耳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

越远,响度越小。

20.增大响度的办法:一是减小声音的分散;二是减小人耳到声源的距离。

21.音色概念:声音的品质。

22.决定音色因素:发声体本身 注意: 不要认为音调高,响度一定大。

23.噪声的概念:①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②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4.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2).听觉下限为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可超过9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可超过70dB;

为了保证息和睡眠声音不可超过50 dB。

25.噪声的控制:

(1).控制噪声产生; (2).阻断噪声的传播;(3).在人耳处减弱。

注意:不要认为优美的音乐一定不是噪声; 不要认为0 dB的声音就是没有声音,没有物体振动。

26.利用声传递信息:如B超、声纳。

27. 利用声传递能量:如: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利用超声波击碎物质;超声波除尘、洗牙。

简答

1、打雷时听到的连续不断的雷声是连续打雷形成的吗?为什么?

答:不是,打雷时听到的连续不断的雷声是由于声音被山峰、云层多次反射,形成回声的结果。

2、暑假期间,北京大学五名学生到珠穆朗玛峰登山发生雪崩事件,造成重大事故,请你分析:雪地登山,为何不宜高声喊叫?

答:登山或探险的人进入雪山或溶洞之中,一般都禁止高声喊叫,这是因为山上雪堆及洞中岩石支撑可能十分脆弱,高声大叫引起空气振动,传到雪堆或岩石上会引起它们振动起来,这样可能引起雪崩或溶洞塌陷,从而危及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进入这类地区千万不要随意大呼小叫。

3、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的速度为0.1m/s”,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4个有关的合理场景。

答:(1)两个人对面说话,要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2)闪电过后要好长时间才能听到雷声;

(3)发令枪响后好长一段时间运动员才能起跑;(4)放礼花时,看到礼花后,很长时间才能听到礼炮声。

4、随便叫一位同学蒙住眼睛坐在教室中间不动,然后,你站在该同学的正前方或正后方,用两手击掌发声,请问该同学能否准确判断出击掌的地方?为什么?

答:不能正确判断击掌的地方,因为人是靠“双耳效应”来判断声源方向的,而当你站在该同学的正前方或正后方击掌时,声源到两个耳朵的距离相同,两只耳朵感觉的时间就没有先后之分,不会产生双耳效应,所以不能准确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

5、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而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请解释其原因。

答: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贝多芬就是利用这种方式即骨传导来进行创作的。

6、假如你是一名舞台音响师,你怎样使台下的观众听到更好的立体声音?

答:在声源的四周多放几只话筒,在听众的四周对应地多放几只扬声器(音箱),这样观众就能听到更好的立体声。

7、把手表用牙齿咬起来,两只手掩紧耳朵,你会听到嘀嗒声加强了许多倍,这说明了什么?

答:骨头能够传导声音,而且传声效果很好。

8、许多内部听觉还完整的聋子,也都能够依着音乐的拍子跳舞,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答:这是因为音乐的声音经过地板和他的骨骼传导到耳膜使其振动产生听觉的缘故。

9、将开水倒入一个空暖水瓶中,暖水瓶发出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这个声音有什么变化规律?

答:向暖水瓶内灌水时,引起水面上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随着水面升高,上方空气柱变短,空气柱振动变快,这样空气柱发出的音调越来越高。空气柱振动幅度变小,响度变小。

10、冬天,寒风吹到野外的电线上,发出呜呜的响声,但夏天却听不到,为什么?

答:因为冬天天气冷,电线受冷收缩,振动频率高,音调高;而夏天天气热,电线膨胀松弛,振动频率低,音调低。

11、蜜蜂载着花蜜飞行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载花蜜是平均每秒振动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蜜蜂是否采到了花蜜,这是根据什么来辨别的?

答:根据声音的音调不同来辨别的。蜜蜂载花蜜时翅膀振动的频率小(300次/秒),音调低;不载花蜜时翅膀振动的频率大(440次/秒),频率大,音调高。

12、人们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却可以听到蚊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这是为什么?

答:能引起人们的听觉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20000Hz,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小于10Hz,它低于人耳的听觉范围,所以人耳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为500~600Hz,它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

13、有人说音乐是乐音,因此音乐声不会成为噪声,你认为这一观点对吗?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对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也是噪声,因此音乐声可成为噪声。

14、无声手枪为什么会“无声”?

答:因为无声手枪把声音在声源处减弱了,这是噪声减弱的第一途径。

15、墙壁的传声性能比空气好得多,但是把门窗关闭后,外面传入室内的声音却明显减弱,这是为什么?

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如墙壁、玻璃等,大部分会被反射回去,所以门窗关闭后,传到寅的声音将被减弱,这就是利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一个途径。

16、文明卫生城市为什么要求植树种草?

答:植树种草不仅可以美化城市,更重要的是树木和花草可以吸收、减弱噪声,使得城市更显得安静,让人们放松神经,享受自然。

17、假如你是一位城市建设的规划者,你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减弱噪声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答:①植树种草②设置隔音板③工厂、车间、娱乐场所等远离居民区④在市区内禁止鸣笛

18冬天原来嘈杂的马路,降雪后显得格外寂静,其原因是什么?

答:马路上的嘈杂声主要来自各种机动车辆发出的噪声。降雪后,马路上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雪,这时马路上的雪较松软,变成了较好的吸声材料,噪声被雪吸收了,所以,雪后的马路上显得比平时寂静多了。

19、一部科幻片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的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了爆炸的火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的错误。

答:(1)在太空中听见爆炸声(真空中听不见爆炸声)(2)先听到爆炸声后看到爆炸的火光(光速大于声速)

20、光、声的传播有哪些不同之处?

答:(1)光的传播不需要媒介物,能在真空中传播;声的传播需要媒介物,真空不能传声。

(2)一般说来,媒介物的密度越大,光速越小,而声速却越大。 (3)光速比声速大得多。

21.为何在屋子里讲话比在旷野里讲话听起来要响亮?

答:在屋子里讲话,回声跟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所以听起来要响亮些。

22、电影院放映厅的墙壁上都被装修成坑坑洼洼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什么?

答:燕子泥是坑坑洼洼的,其作用是使射到墙上的声音不再被反射到观众那里,避免产生混响,也就是减弱回声。

篇15:声现象知识点总结概括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概括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

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听到声音的两种途径:耳朵听声和骨传声

双耳效应: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

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三大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3、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声的利用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利用超声波碎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

仪器等

医生查病时的“闻”,B超诊病,敲

铁轨听声音等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篇16: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1、光直线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等

2、光年:光年是长度单位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注意:1、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1)像和物的大小相同;(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成的是虚象

2、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

2、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的,不能用光屏接收。

光的折射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2)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3)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2、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1)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2)、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主要特性是热作用强

2、紫外线: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

红外线主要应用在遥控器

紫外线主要应用在验钞机

篇17:光现象教学设计

《光的反射》是《光的传播》的后续课程,不同的是《光的传播》研究光的直射,《光的反射》研究光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会怎么样。

光的反射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的现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认识光的反射及运用。教学难点:掌握光的传播路线。为此,我采用随堂实验方式组织学生学习。

随堂实验通过给学生创设光发生反射的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涨,学会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思维程序,以后遇到问题就知道该怎做了。

本课难在“探究”,因为学生初学物理,他们的物理思维还没有形成,更不用说实验探究能力的具备了,所以本课的探究不能放的太宽泛了,在探究前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细的思考,考虑学生可能出现哪些问题,然后考虑如何正确的引导。

本节课能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学生积极配合老师,不论是讨论问题还是做实验的时候,互相之间积极配合,互相帮助,积极询问问题。而不足之处:给学生留的思考时间太少,还有在探究过程中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工作还不够,另外,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调。

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篇18:光现象初二物理教案

光现象初二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2、过程和方法

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宇宙的信息。

探索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亲身的体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探索的积极性。

重、难点:

1、光的直线传播的内容。

2、分析解释有关现象。

3、知道颜色、颜料之迷。

教学器材:

激光源、玻璃杯、水、烟雾、三棱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无前面无相关内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物体有光线射

入我们的眼睛。例如:阳光、日光灯、电视等。

②学生探讨:光线是如何传播的?

进行新课: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例如:学生举例

上面的光源能分成几种类型?

(1)、自然光源 (2)、人造光源

2、探究:光的.传播

演示试验①:图片阳光穿过树林

演示试验②:激光在水中穿过

演示试验③:激光在烟雾中穿过

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应用:影、排队、射击、日食、月食

(可以让学生先讨论,部分现象要解释)

3、光的速度:

讨论:光有没有速度?

(有,非常大)

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 c=3108m/s,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利用对比说明:34页图示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小

4、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世界

问答:(1)我们为什么看到了古老的世界?

(2)什么是光年?它是什么物理量?

5、颜色:

(1)、试验:光的色散说明什么问题?

结论: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后会变成其他颜色。不同颜色的光分散的过程叫光的色散。

(2)、颜色之迷: 不透明物体:

透明物体: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物理套餐内容。

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本节课在怎样显示光路、光的传播上采用了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课堂反应比较好,以后应加强这方面的探究。在需要较多时间的课时上,不要只顾进度,要避免出现学生的滞后情况。

初中物理教案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光的直线传播 ―― 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

初中物理的教案

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说课稿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总复习的方法

初中物理电路图教案有哪些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方案

力的合成的物理说课稿设计

初中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光现象知识点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初中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合集18篇)】相关文章:

物理初中知识点总结2024-02-17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走进分子世界》教案2023-12-22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2023-03-09

初中物理说课稿2024-01-09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题目2023-12-30

物理的初二作文2023-06-02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浮力2023-12-05

初中物理教资教案2024-01-01

初中学习方法的总结2022-12-07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20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