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方案(共20篇)由网友“西洋小栗犬”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方案,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设计
理解领悟
本节课从上节探究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得到的速度图象入手,分析图象是直线的意义表明加速度不变,由此定义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进而导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要会应用速度公式分析和计算,探究用数学手段描述物理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基础级
1. 小球速度图象的进一步探究
在上节课“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一实验中,我们画出了小车运动的速度图象,该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请继续思考下列问题:
速度图象中的一点表示什么含义?
小车的速度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明小车的速度随时间是怎样变化的?
小车做的是什么性质的运动?
不难看出,速度图象中的一点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小车的速度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明小车的速度不断增大,而且速度变化是均匀的;小车做的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 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我们把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对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加速度不变,指的是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若物体虽然沿直线运动,且加速度的大小不变,但加速度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从总体上讲,物体做的'并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沿一条直线运动这一条件不可少,因为物体尽管加速度不变,但还可能沿曲线运动。例如我们在模块“物理2”中将要讨论的平抛运动,就是一种匀变速曲线运动。
(3)加速度不变,即速度是均匀变化的,运动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因此,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还可以表述为: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4)匀变速直线运动可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两类: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的直线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的直线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3. 用公式表达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图象表示,也可以用公式表示。用公式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往往显得更加简洁和精确。那么,小车的速度图象——这条倾斜直线所表示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怎样用公式来描述呢?
篇2: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高一物理知识点
第一、二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
1.物体仅在中立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
2.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常量,称为重力加速度(g)。g=9.8m/s2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其大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vt2=2gs
竖直上抛运动
1.处理方法:分段法(上升过程a=-g,下降过程为自由落体),整体法(a=-g,注意矢量性)
1.速度公式:vt=v0—gt位移公式:h=v0t—gt2/2
2.上升到最高点时间t=v0/g,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回落到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
3.上升的最大高度:s=v02/2g
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
篇3: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高一物理知识点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
1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在概念阐述方式上的不同
与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的阐述更详尽深入,在高中物理学习中首先要掌握阅读课本的正确方法,高中物理内容比初中物理多,老师也无法像初中一样在课堂上将浅显的内容翻来覆去地讲很多遍,培养自学阅读习惯是良好的高中物理学习方法.高中物理课本中对物理概念的阐述是严谨周密的,在阅读中领悟和理解教材所表达的物理信息是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第一步.但大多数学生阅读物理书时都停留在对文字表面意义的肤浅理解上,由于阅读时未掌握物理概念的本意,导致无法真正掌握物理概念的和外延,也就造成了学习过程中的半生不熟现象.在教材中物理概念的文字叙述客观直白,表达了物理概念描述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我们在阅读时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和关键术语,防止理解跑偏.
2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在习题计算方法上的不同
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解题计算的方法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物理课不但有系统、严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而且物理课与数学、语文等学科的知识联系也很密切.初中物理的解题只需用到简单的加减乘除就够了,可是在高中物理的解题中,由于牵涉到多个复杂的变量,就需要经常用到较复杂的多元多次数学方程式进行解题了.可是有些同学因为数学基础不好,在解题时就感到无法适应了.这就需要同学们以学好相关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巧用数学知识来解释物理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同时要结合数学推导过程,准确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公式、抓住问题的关键并采用正确的解题方法来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
3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在思考问题方法上的不同
高中课本对物理知识的宏观性和普遍性进行了更深入和更全面的介绍,目的是希望大家通过相对系统的学习,逐步形成较完整的物理思想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方法上不局限于一维和二维空间,而是要发挥立体思维想象,结合教学过程中物理模型的电脑动画演示,构思三维物理模型,并且破除思维定势,以三维物理模型作为思考问题的依据.
同时,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因为考虑到低年龄同学对复杂问题的理解存在难度,课本中将很多物理现象理想和简单化了,而在高中物理的后续学习中,高中课程对相关物理现象进行了适当的复杂化和真实化,使之更贴近真实世界.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从简单到复杂的物理思考方式的转变,比如说在力的分解章节,就要巧用坐标系解决数值变量与方向变化问题,准确的找到问题的答案.
4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
我们的中学教育一直被应试教育误导,学生长期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被动学习,这种“中国式”教育方式使学生养成了强烈的依赖性,自主思维能力差.为完成高中课程学习,更为了完成今后的大学学习,我们应尽力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主要措施有提高自制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养成课前对重点知识预习、课中带着疑问听课、做好课堂笔记、课后及时归纳总结.
在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习题的作用千万不能忽视,做题不是说题海战术,而是要通过有目的的做题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中有选择性地做题,包括认真分析教科书上的例题,根据教学重点和难度选择课外习题.选题不能一味依靠老师,要品味出老师选题的思路和要求,逐步做到能自己选题;在解题时要保持思路清晰,围绕知识点加深学习效果.当然,在学习中多向老师请教,将自己的想法与老师沟通一直是我们的极佳选择
篇4:高一物理教学方案
高一物理教学方案
高一物理教案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目标】
1、能熟练说出平抛运动的概念、性质、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
2、理解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
3、用分解的思想处理平抛运动问题,探究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
【重点难点】
重点:解决平抛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
难点:用分解的思想理解平抛运动
案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通读教材,熟记本节基本概念、规律,然后完成问题导学中问题和预习自测。2、问题导学中 “处理平抛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本节内容的核心和基础,是解决平抛运动问题的前提和关键,应重点理解和熟练把握。3、如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可再次查阅教材或其他参考书。4、记下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待上与同学共同探究。5、限时15分钟。
【问题导学】
1、什么是平抛运动?
2、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3、什么是匀变速运动?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吗?
4、处理平抛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
和竖直方向的 。物体从O点开始平抛,t时间后到达P点。在图中画出t时间内位移S、t时刻的速度v如图。把速度、位移沿x、y方向分解如上图,则
水平方向分速度vx= ,水平方向分位移x = 。
竖直方向分速度vy= , 竖直方向分位移y = 。
合速度公式V = ,其方向tanα = (α为v与水平方向夹角);
合位移公式S = ,其方向tanβ = (α为v与水平方向夹角)。
【预习自测】【学习目标】
1.掌握质点的概念,能够判断什么样的物体可视为质点。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并能判断物体在不同参考系下的运动情况。
3.认识坐标系,并能建立坐标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4.认清时刻与时间的区别和联系。
5.掌握位移和路程两个概念及他们的区别。
6.知道什么是矢量和标量。
【自主学习】
1、质点:
⑴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 和 ,把它简化为一个 ,称为质点
⑵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客观并不存在 高考。
2、参考系:
⑴定义: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 的物体。
⑵同一个运动,如果选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观察到的运动情况可能不相同。例如:甲、乙两辆汽车由西向东沿同一直线,以相同的速度15m/s并列行驶着.若两车都以路旁的树木作参考系,则两车都是以15m/s速度向东行驶;若甲、乙两车互为参考系,则它们都是 的.
⑶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在实际问题中,以研究问题方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一般选取 为参考系。
3.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和时间间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 表示,时间间隔用 表示,时刻与物体的 相对应,表示某一瞬间;时间间隔与物体的 相对应,表示某一过程(即两个时刻的间隔)。
注意区分时刻和时间:
如:第4s末、第5s初(也为第4s末)等指的是 ;4s内(0至第4s末)、第4s内(第3s末至4s末)、第2s至第4s内(第2s末至第4s末)等指的是 。
4.路程和位移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 ,位移是用来表示物体(质点)的 的物理量,位移只与物体的 有关,而与质点在运动过程中所经历的 无关,物体的位移可以这样表示:从 到 作一条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 ,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 。
注意区分位移和路程:
5.矢量和标量 既有 又有 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 。矢量相加与标量相加遵守不同的法则,两个标量相加遵从 的法则,矢量相加的法则与此不同。
点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思考与交流】
A级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就是质量很小的物体
B.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物体
C. 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心的点没有区别
D.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无关紧要的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成质点
2.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 )
A.研究某骑车由学校回家的速度
B.对这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
C.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
D.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
3. 关于参考系的选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参考系必须选取静止不动的物体 B. 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联系在一起的
C. 在空中运动的物体不能作为参考系 D. 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考系
4.下列关于参考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
B.被研究的物体必须沿与参考系的连线运动
C.参考系必须是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或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D.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那个物体
5.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内的人看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果以大地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 )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西运动
6.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写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
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
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
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
7.一物体从O点出发,沿东偏北30度的方向运动10 m至A点,然后又向正南方向运动5 m至B点。
(sin30°=0.5)
(1)建立适当坐标系,描述出该物体的运动轨迹;
(2)依据建立的坐标系,分别求出A、B两点的坐标。
匀强电场中的力学问题
匀强电场中的力学问题,是常见的力电综合问题,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这类问题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静止问题
处在匀强电场中的速度为零的带电物体所受的外力的合力为零时,带电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求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力的平衡条件。
例1 如图1-a所示,有三根长度皆为L=1.00m的不可伸长的绝缘轻线,其中两根绳的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O点,另一端分别挂有质量皆为m=1.0010-2kg的带电小球A和B,它们的电量分别为-q和+q,且q=1.0010-7C.A、B球之间用第三根线连接起来。空间存在E=1.00106N/C的匀强电场,场强方向水平向右,平衡时A、B两球的位置如图示.现将O、B之间的线烧断,由于有空气阻力,A、B两球最后会达到新的平衡为位置。问:最后两球的机械能与电势能的总和与烧断前相比减少了多少?(不计两小球间相互作用的静电力)
分析与求解:设烧断OB线后,两球最终静止后的位置如图1-b所示,此时线OA、O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A球受力如图1-c所示,由力的平衡条件有:
,B球受力如图1-d所示,由力的平衡条件有:
解以上四式得:,,由此可知,最终静止后两球的位置如图1-e所示。
与烧断OB线之前相比:A球的重力势能减少了,B球的重力势能减少了,A球的电势能增加了,B球的电势能减少了。
两球的机械能与电势能总和减少了W=WB-WA+EA+EB,代入已知数据解以上几式得W=6.810-2J。
本题解答中,求解最终静止后两球的位置时,若选两球整体为研究对象,则这个整体只受重力和OA线的拉力作用,由此便可很方便的知道,即OA线处在竖直位置。
二、匀速直线运动问题
处在静电场中的速度不为零的带电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带电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力的平衡条件。
例2 如图2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倾角为θ的绝缘斜面,斜面所处空间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有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沿斜面匀速滑下。求小球和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
分析与求解:小球下滑时受力如图2右所示,对小球运用力的平衡条件,在水平方向有:,竖直方向上有:。解此两式得:。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若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的作用,粒子在电场中被由静止释放或顺着、逆着电场方向进入电场,粒子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粒子除电场力外还受有其它恒力,粒子被由静止释放后,沿合力的方向匀变速直线运动;若粒子的初速度不为零,合力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或相反,粒子沿原运动方向匀变速直线运动。这类问题可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或运用能量观点求解。
例3 如图3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板长为,板间距为L 高二,板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两板间所加电压为U。有一带负电液滴,带电量为q,以速度vo沿水平方向自A板边沿进入板间后仍沿水平方向运动,恰好从B板边沿水平飞出.求液滴的质量及飞出时的速度。
分析与求解:液滴在板间受重力、电场力作用,由于沿水平方向运动,这两个力的合力方向必沿水平方向.所以,在竖直方向上应有:,而,由此两式可得:。
液滴在板间运动过程中,对液滴运用动能定理有:,代入解此式得:。
四、非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所受各力的合力方向恒定不变,大小变化,粒子具有与合力同向或反向的初速度或粒子由静止释放,粒子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这类问题求解时,根据题中所求量,可灵活选用牛顿定律、力的平衡条件或能量观点。
例4 如图4所示,一根长L = 1.5m的光滑绝缘细直杆MN,竖直固定在场强为E ==1.0×105N/C、与水平方向成θ=300角的倾斜向上的匀强电场中。杆的下端M固定一个带电小球A,电荷量Q=+4.5×10-6C;另一带电小球 B 穿在杆上可自由滑动,电荷量q=+1.0×10-6C,质量m=1.0×10一2kg。现将小球B从杆的上端N静止释放,小球B开始运动。(静电力常量k=9.0×10 9N·m2/C2,取g =l0m / s2)
(1)小球B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为多大?
(2)小球B的速度最大时,距M端的高度h1为多大?
(3)小球B从N端运动到距M端的高度h2=0.6lm时,速度为v=1.0m/s,求此过程中小球B的电势能改变了多少?
分析与求解:(1)开始运动时,小球受力如图4下所示,其合力必沿沿竖直方向,在竖直方向上对小球运用牛顿定律有:,代入已知数据解此得小球B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为:。
(2)小球B开始运动后,小球A对它的库仑力逐渐增大,它所受的合力逐渐减小,运动中向下的加速度逐渐减小,当向下的合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此后,合力方向向上,且逐渐增大,小球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因此,合力为零时,小球B速度最大,由力的平衡条件有:,代入已知数据解此式得:。
(3)小球从开始运动到速度为的过程中,设A球对B求的库仑力做功为W1,匀强电场对小球B做的功为W2,对小球运用动能定理有:,而此过程中小球B的电势能增量为:,代入已知数据解此两式得小球B的电势能增量为:。
五、匀变速曲线运动问题
粒子在电场中所受各力的合力恒定,但方向与粒子的初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粒子做匀变速曲线运动。常见问题是合力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垂直,粒子做类平抛运动。这类问题求解时,根据所求量的特点,可灵活选用牛顿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能量观点。
例5 如图5所示,边长为L的正方形区域abcd内存在着匀强电场电量为q、动能为Ek的带电粒子从a点沿ab方向进入电场,不计重力。
(1)若粒子从c点离开电场,求电场强度的大小和粒子离开电场时的动能?
(2)若粒子离开电场时动能为Ek/,则电场强度为多大?
分析与求解:(1)设粒子的入射速度为,粒子离开电场时的动能为Ek/,电厂的电场强度为E.则粒子由入射到从c点离开电场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有:,由运动学公式知,bc方向上有:,ab方向上有:,考虑到和,解以上五式得:;。
(2)粒子离开电场有三种情况,一是从c点离开,此时必有。二是从bc边离开,此时必有。三是从cd边离开,此时必有.其中第一种情况(1)中已解答,现就后两种情况解答如下:
若,设出射点到b点的距离为h, 则粒子在电场中运动过程中有:,,,,,解此五式得:。
若,则粒子在电场中运动过程中有:,解之得:。
六、圆周运动问题
在匀强电场中的带电粒子,由于受圆环、绳子、硬杆等的约束,若具有沿环切线方向或垂直于绳、杆末端的速度,粒子可以作圆周运动。这类问题求解时运用动能定理或运用能量观点比较方便。
例6 如图6所示,一半径为R的光滑绝缘圆环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桌面所在空间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在此圆环上套着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圆环。现让小圆环由静止从环A处开始下滑。求小环在环上滑过四分之一圆周过B处时对环的压力是多大?
分析与求解:设小环过B时环对它的压力为N,速度为v.则这一过程中,对小环运用动能定理有:,小环过B处时,在BO方向上对其运用牛顿定律有:,解此两式得:,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此时它对环的压力大小为,方向沿OB向外
电磁场、电磁波及其应用
一. 本周教学内容:
三. 要点:
1. 振荡电流和振荡电路
大小和方向都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振荡电流,能产生振荡电流的电路叫振荡电路,LC电路是最简单的振荡电路。
2. 电磁振荡及周期、频率
(1)电磁振荡的产生
(2)振荡原理:利用电容器的充放电和线圈的自感作用产生振荡电流,形成电场能与磁场能的相互转化。
(3)振荡过程:电容器放电时,电容器所带电量和电场能均减少,直到零,电路中电流和磁场均增大,直到最大值。
给电容器反向充电时,情况相反,电容器正反方向充放电一次,便完成一次振荡的全过程。
(4)振荡周期和频率:电磁振荡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用时间叫电磁振荡的周期,一秒内完成电磁振荡的次数叫电磁振荡的频率。对于LC振荡电路,
(5)电磁场:变化的电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变化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和磁场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就是电磁场。
3. 电磁波
(1)电磁波:电磁场由近及远的传播形成电磁波
(2)电磁波在空间传播不需要介质,电磁波是横波,电磁波传递电磁场的能量。
(3)电磁波的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
4. 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
(1)发射
将电磁波发射出去,首先要有开放电路,其次,发射出去的电磁波要携带有信号,因而必须把要传递的电信号“加”别高频等幅振荡电流上去。
我们把将电信号加到高频等幅振荡电流上去的过程叫调制。
(2)传播
电磁波传播方式一般有三种:地波、天波、直线传播
地波:沿地球表面空间向外传播,适于长波、中波和中短波,传播距离为几百公里。
天波:依靠电离层的反射来传播,适于传播短波,传播距离为几千公里。
直线传播:在短距离内(几十公里)依靠波的直进,直接在空间传播多用于传播微波,需有中继站“接力”才能传远。
(3)接收
① 电谐振、调谐
② 检波
四. 规律技巧
电磁波的波速问题
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与光速相同,
1. 同一种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变(频率电波源决定)、波速、波长发生改变,在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速度小。
2. 不同电磁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不同,频率越高,波速越小,频率越低波速越大。
3. 在真空中传播时,不同频率的电磁波的速度相同
4. 电磁波和声波的特点不同,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有关,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介质和频率均有关。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关于电磁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电磁波是电磁场由发生区域向远处传播
B. 电磁波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是C. 电磁波由真空进入介质传播时,波长将变短
D. 电磁波不能产生干涉、衍射现象
分析与解答:
该题为1994上海题,电磁波只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才是 。
电磁波与其他波同样具有波的基本特征,即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当电磁波由真空进入介质传播时, ,f定,由∴ 正确答案AC
[例2] 某发电站用燃烧煤来发电,每1kg煤放出500J热能,热能发电为0.8,发电站通过升压器、输电线和降压器把电能输送给生产和照明组成的用户,发电机输出功率是100kW,输出电压是250V,升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1:25,输电线上功率损失为4%,用户需要电压为220V,则(1)输电线的电阻和降压器的匝数比为多少?(2)若有60kW分配给生产用电,其余电能用来照明,那么可装25W的电灯多少盏?
分析与解答:
(1)远距离输电电路如下图,升压器副线圈两端电压
副线圈中的电流
输电线电阻R上损失的功率∴
降压器原线圈电压
降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
(2)由能量守恒: ∴ ∴
[例3] 电视机的显像管中,电子束的偏转是用磁偏转技术实现的,如下图所示电子束经过电压为U的加速电场后,进入一圆形匀强磁场区,磁场方向垂直于圆面,磁场区的中心为O点,半径为r,当不加磁场时,电子束将通过O点,而打到屏幕的中心M点,为了让电子束射到屏幕边缘P,需要加磁场,使电子束偏转?D已知角
分析与解答:
电子在磁场中沿圆弧运动,设电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则 又 ∵ ∴
[例4] 质谱仪,如下图所示是一种质谱仪的示意图,其中MN板的左方是带电粒子速度选择器,选择器内有正交的匀强电场E和匀强磁场B。
一束有不同速率的正离子水平地由小孔S进入场区,路经不发生偏转的条件是 ,∴ ,能通过速度选择器的带电粒子必是速度为质谱仪是在先对离子束进行速度选择后,相同速率的不同离子在右侧的偏转磁场 中做匀速圆周运动,不同荷质比的离子轨道半径不同。
将落在MN板的不同位置,由此可以用来测定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
【模拟】(答题时间:60分钟)
1. 关于电磁场和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场和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着,统称为电磁场
B. 电磁场由发生区域向远处传播就是电磁波
C. 电磁场是一种物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总是2. 某电磁波从真空进入介质后,发生变化的量有( )
A. 波长和频率 B. 波速和频率 C. 波长和波速 D. 频率和能量
3. 电磁波和机械波相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机械波传播需要介质
B. 电磁波在任何物质中传播速度都相同,机械波波速大小决定于介质
C. 电磁波、机械波都会发生衍射
D. 机械波会发生干涉,电磁波不会发生干涉
4. 下述关于电磁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空间某处有变化的电场或磁场,就会在其周围产生电磁场,从而形成电磁波B. 任何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有磁场
C. 振荡电场和振荡磁场交替产生,相互依存,形成不可分离的统一体,即电磁场
D. 电磁波的理论在先,实践证明在后
5. 按照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恒定的电场周围产生恒定的磁场,恒定的磁场周围产生恒定的电场
B. 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电场
C. 均匀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均匀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均匀变化的电场
D. 均匀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稳定的磁场,均匀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稳定的电场
6. 一束持续电子流在电场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在其周围空间( )
A. 产生稳定的磁场 B. 产生变化的磁场
C. 所产生的磁场又可产生电场 D. 产生的磁场和电场形成电磁波
7. 某空间中出现了如图虚线所示的一组闭合的电场线,这可能是( )
A. 在中心O有一静止的点电荷
B. 沿AB方向有一段通有恒定电流的直导线
C. 沿BA方向的磁场在减弱
D. 沿AB方向的磁场在减弱
8. 如图所示,甲、乙完全相同的带正电粒子,以相同的动能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甲从B1区域运动到B2区域,且 ,乙在匀强磁场中作匀速圆周运动,且在 时间内,该磁场的磁感强度从B1增大为B2则当(B)图中磁场增大为B2时甲乙两粒子动能的变化情况为( )
A. 都保持不变 B. 甲不变,乙增大 C. 甲不变,乙减小 D. 甲增大,乙不变
9. 某电路中电场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能发射电磁波的电场是( )
A B
C D
10. 如图所示内壁光滑、水平放置的玻璃圆环内,有一直径略小于口径的带正电的小球,以速率v0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若在此空间突然加上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强度B随时间成正比增加的变化磁场,设运动过程中小球带电量不变,那么( )
A. 小球对玻璃环的压力一定不断增大
B. 小球受到的磁场力一定不断增大
C. 小球先沿逆时针方向减速运动一段时间后沿顺时针方向加速运动
D. 磁场力对小球一直不做功
【试题答案】
1. BC 2. C 3. AC 4. BCD 5. BD 6. A 7. C
8. B 9. D 10. CD
物理解题中的心理操作
解题时,将题目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译成物理图象输入暂时储存,而后将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进行心理操作,一是要有操作对象,二是要有一定的操作规则(包括操作的先后次序)。物理解题中的心理操作对象是贮存于长久记忆中物理知识的基本模块。而这些“模块”信息量的大小,集成化程度的高低,因人而异,各不相同。操作规则必须符合本门学科的原理和人们认识的规律。所谓心理操作是指对这些“模块”进行加工、组合、衔接、再造的心理过程。没有这些“模块”,心理操作就失去了原料。不能要求一个毫无物理知识的人去解物理题,不论他如何,也不会解出物理题来,道理很简单,因为在他大脑的长久记忆里没有贮存加工的“模块&rdquo 高中生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公式
平抛运动公式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高中物理;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光的波动性
一. 教学内容:光的波动性
二. 要点扫描:
(一)光的干涉
1. 产生相干光源的(必须保证r相同)。
⑴利用激光;⑵将一束光分为两束。
2. 双缝干涉的定量分析
如图所示,缝屏间距L远大于双缝间距d,O点与双缝S1和S2等间距,则当双缝中发出光同时射到O点附近的P点时,两束光波的路程差为δ=r2-r1。
条纹间距 △x= λ。
上述条纹间距表达式提供了一种测量光波长的方法。
结论:由同一光源发出的光经两狭缝后形成两列光波叠加产生。当这两列光波到达某点的路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即kδ= ∝d。由于膜上各处厚度不同,故各处两列反射波的路程差不等。若:
ΔT=2d=nλ(n=1,2,…) 则出现明纹。
ΔT=2d=(2n-1)λ/2 (n=1,2,…) 则出现暗纹。
应注意:干涉条纹出现在被照射面。
薄膜干涉应用(1)透镜增透膜:透镜增透膜的厚度应是透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倍。使薄膜前后两面的反射光的光程差为波长的一半,(ΔT=2d= λ,得d= λ),故反射光叠加后减弱,从能量的角度分析E入=E反+E透+E吸。在介质膜吸收能量不变的前提下,若E反=0,则E透最大。增强透射光的强度。
(2)“用干涉法检查平面”:如图所示,两板之间形成一层空气膜,用单色光从上向下照射,如果被检测平面是光滑的,得到的干涉图样必是等间距的。如果某处凸起来,则对应明纹(或暗纹)提前出现,如图甲所示;如果某处凹下,则对应条纹延后出现,如图乙所示。(注:“提前”与“延后”不是指在时间上,而是指由左向右的顺序位置上。)
4. 光的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V=λf。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其频率f不变,其波长λ与光在介质中的波速V成正比。色光的颜色由频率决定,频率不变则色光的颜色也不变。
(二)光的衍射。
1. 光的衍射现象是光离开直线路径而绕到障碍物阴影里的现象。
2. 泊松亮斑:当光照到不透光的极小圆板上时,在圆板的阴影中心出现的亮斑。当形成泊松亮斑时,圆板阴影的边缘是模糊的,在阴影外还有不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圆环。
3. 各种不同形状的障碍物都能使光发生衍射。
4. 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可以跟光的波长相比或比光的波长小。
小结:光的干涉条纹和衍射条纹都是光波叠加的结果,但存在明显的区别:
单色光的衍射条纹与干涉条纹都是明暗相间分布,但衍射条纹中间亮纹最宽,两侧条纹逐渐变窄变暗,干涉条纹则是等间距,明暗亮度相同。白光的衍射条纹与干涉条纹都是彩色的。
(三)光的偏振
(1)自然光。太阳、电灯等普通光源直接发出的光,包含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沿一切方向振动的光,而且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相同,这种光叫自然光。
E的方向、磁场
电磁波种类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γ射线频率(Hz)104~3×10121012~3.9×10143.9×1014~7.5×10147.5×1014~5×10163×1016~3×10203×1019以上真空中波长(m)3×1014~10?D43×104~7.7×10?D77.7×10?D7~4×10?D74×10?D7~6×10?D910?D8~10?D1210?D11以下观察方法无线电技术利用热效应 激发荧光利用贯穿本领照相底片感光(效应)核技术产生方式LC电路中自由电子的振荡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激发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原子核受到激发用途通讯,广播,导航加热烘干、遥测遥感,医疗,导向等照明,照相,加热日光灯,黑光灯手术室杀菌消毒,治疗皮肤病等检查探测,透视,治疗等探测,治疗等4. 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的性质及应用。
种类
产生
主要性质
应用举例
红外线
一切物体都能发出
热效应
遥感、遥控、加热
紫外线
一切高温物体能发出
化学效应
荧光、杀菌、合成VD2
X射线
阴极射线射到固体表面
穿透强
人体透视、金属探伤
物体辐射出的电磁波中辐射最强的波长T之间满足关系:λmb(常数)。
(五)光谱和光谱分析(可用光谱管和分光镜观察)
由色散形成的,按频率的顺序排列而成的彩色光带叫做光谱
1. 发射光谱
(1)连续光谱:包含一切波长的光,由炽热的固体、液体及高压气体发光产生;
(2)明线光谱:又叫原子光谱,只含原子的特征谱线. 由稀薄气体或金属蒸气发光产生。
2. 吸收光谱
连续光通过某一物质被吸收一部分光后形成的光谱,能反映出原子的特征谱线。
3. 每种元素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根据不同的特征谱线可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光谱分析既可用明线光谱,也可用吸收光谱。
(六)激光的主要特点及应用
(1)激光是人工产生的相干光,可应用于光纤通信。
(2)平行度非常好。应用于激光测距雷达,可精确测距(s=c?t/2)、测速等。
(3)亮度高、能量大,应用于切割各种物质、打孔和焊接金属。医学上用激光作“光刀”来做外科手术。
(七)注意问题
1. 知道反映光具有波动性的实验及有关理论.
2. 光的干涉只要求定性掌握,要能区分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凡是光通单孔、单缝或多孔、多缝所产生的现象都属于衍射现象,只有通过双孔、双缝、双面所产生的现象才属于干涉现象;干涉条纹和衍射条纹虽然都是根据波的叠加原理产生的,但两种条纹有如下区别(以明暗相同的条纹为例):干涉纹间距相等,亮条纹亮度相同。衍射条纹,中央具有宽而明亮的亮条纹,两侧对称地排列着一系列强度较弱、较窄的亮条纹。
【典型例题
例1.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幕上观察到了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光),这时( )
A. 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其它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
B. 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其它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依然存在
C. 任何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都不存在,但屏上仍有光亮
D. 屏上无任何光亮
解析:由于双缝前各有一块滤光片,分别都透过红光和绿光,这两种色光不能发生干涉,故在屏上无双缝干涉条纹,但是这两种色光通过每个单缝时发生单缝衍射,故屏上仍有光亮. 所以C选项正确,
例2. 用绿光做双缝干涉实验,在光屏上呈现出绿、暗相间的条纹,相邻两条绿条纹间的距离为ΔΔΔΔΔ 中d表示双缝之间的距离。因此Δ例3. 如图所示,一束白光从左侧射入肥皂薄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从右侧向左看,可看到彩色条纹.
B. 人从左侧向右看,可看到彩色条纹
C. 彩色条纹平行排列
D. 彩色条纹竖直排列
解析:白光从左侧照射到薄膜上。经两个表面反射回来的光相遇产生干涉现象。这样人从左侧向右看可以看到彩色条纹。故选B弃A。由于薄膜从上到下逐渐变厚,且同一水平线上厚度相同,两列反射光叠加时振幅相同,故彩色条纹是水平的,选C弃D。
答案:BC
例4. 市场上有种灯具俗称“冷光灯”,用它照射物品时能使被照物品处产生的热效应大大降低,从而广泛地应用于博物馆,商店等处,这种灯降低热效应的原因之一是在灯泡后面放置的反光镜玻璃表面上镀了一层薄膜(例如氟化镁),这种膜能消除不镀膜时玻璃表面反射回来的热效应最显著的红外线。以λ表示此红外线的波长,则所镀薄膜的厚度最小应为:
A. λ/8 B. λ/4 C. λ/2 D. λ
例5. 如图所示,让太阳光或白炽灯光通过偏振片P和Q,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旋转偏振片P和Q,可以看到透射光的强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光的偏振现象,这个实验表明:
A. 光是电磁波 B. 光是一种横波
C. 光是一种纵波 D. 光是概率波
分析:太阳光或白炽灯发出的光是自然光,它包含有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沿一切方向振动的光,且沿着各个振动方向的光强相同。当这种光经过偏振片后,就变成了偏振光,即只有振动方向与偏振片透振方向平行的光通过了偏振片P,形成偏振光,这种偏振光传到偏振片Q时,当偏振片P和Q透振方向平行时,会完全穿过,垂直时不会穿过,透射程度与二偏振片的透振方向间的夹角有关,因此才出现题中所述的现象,该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
答案:B
例6. 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
A. 电磁波中最容易表现出干涉、衍射现象的是无线电波
B. 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是原子外层电子受激发后产生的
C. γ射线是原子内层电子受激发后产生的
D. 红外线的波长比红光波长长,它的显著作用是热作用
解析:电磁波服从共同的规律,波长较大的无线电波是电磁波中最容易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的,电磁波之间的差异来源于它们产生的机理的不同,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是原子外层电子受激发后产生的,伦琴射线是原子内层电子受激发后产生的,γ射线则是原子核受激发后产生的。
答案:ABD
例7. 图为X射线的结构示意图,E为灯丝电源。要使射线管发出X射线,须在 K、A两电极间加上几万伏的直流高压,且( )
A. 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Q点,X射线从A极发出
B. 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Q点,X射线从K极发出
C. 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P点,X射线从 A极发出
D. 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P点,X射线从K极发出
解析:X射线管发出X射线要有两个条件:第一,灯丝K要发射电子,所以灯丝K的两端要接低压电源,使灯丝能发射电子;第二,灯丝K发射的电子在K、A之间要加速获得很大的动能打在A上,从A发射出X射线,故K、A之间要加直流高压. 基于以上两点,可知A选项正确。
例8. 关于光谱和光谱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太阳光谱和白炽灯光谱都是明线光谱
B. 霓虹灯和煤气灯火焰中燃烧的钠蒸气产生的光谱都是明线光谱
C. 进行光谱分析时. 可以利用明线光谱,不能用连续光谱
D. 我们观察月亮射来的光谱,可以确定月亮的化学组成
解析:这类问题首先需要弄清连续光谱,明线光谱和吸收光谱的产生机理。太阳光谱是我们从地球上观察的,所以是吸收光谱。月亮反射到地面的光谱是太阳光谱,煤气灯火焰中燃烧的钠蒸气,属稀薄气体发光,产生明线光谱。答案:B
【模拟
1、某同学以线状白炽灯为光源,利用游标卡尺两脚间形成的狭缝观察光的衍射现象后,总结出以下几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A. 若狭缝与灯泡平行,衍射条纹与狭缝平行
B. 若狭缝与灯泡垂直,衍射条纹与狭缝垂直
C. 衍射条纹的疏密程度与狭缝的宽度有关
D. 衍射条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有关
2、平行光通过小孔得到的衍射图样和泊松亮斑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在衍射图样的中心都是亮斑
B. 泊松亮斑中心亮点周围的暗环较宽
C. 小孔衍射的衍射图样的中心是暗斑,泊松亮斑图样的中心是亮斑
D. 小孔衍射的衍射图样中亮、暗条纹间的间距是均匀的,泊松亮斑图样中亮、暗条纹间的间距是不均匀的
3、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其装置如图(1)所示.将一块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在一端夹入两张纸片,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薄膜.当光垂直入射后,从上往下看到干涉条纹如图(2)所示.干涉条纹有如下特点:(1)任意一条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等;(2)任意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差恒定.现若在图(1)装置中抽去一张纸片,则当光垂直入射到新的劈形空气薄膜后,从上往下看到的干涉条纹
A. 变疏 B. 变密 C. 不变 D. 消失
4、有关偏振和偏振光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只有电磁波才能发生偏振,机械波不能发生偏振
B. 只有横波能发生偏振,纵波不能发生偏振
C. 自然界不存在偏振光,自然光只有通过偏振片才能变为偏振光
D. 除了从光源直接发出的光以外,我们通常看到的绝大部分光都是偏振光
5、登山运动员在登雪山时要注意防止紫外线的过度照射,尤其是眼睛更不能长时间被紫外线照射,否则将会严重地损坏视力。有人想利用薄膜干涉的原理设计一种能大大减小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的眼镜。他选用的薄膜材料的折射率为λ=ν=3.7×10-7m,在膜中的波长是λ/n=2 高中英语.47×10-7m,因此膜的厚度至少是1.2×10-7m。
高一学生怎样才能学好高中物理
从升到,大家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是新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一般是入校到期中测验前,发现自己虽然很努力,但效果却不好,很多不解:为何学的还可以,到了却常常不及格,时常有问题分析“听得懂,不会做”,甚至“怎么也听不懂”的抱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新生没有实现初台阶的跨越。以下就是新生怎样处理好这种过渡,怎样去学好,如下:
一、
1、初高中物理的差异。
(1)具有形象性、直接性、经验性的特点,以形象为主,主要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和演示实验使学生建立物理概念认识其规律,获得定性知识。高中物理具有概括性、间接性、逻辑性的特点,抽象为主,如高一物理所讲的摩擦力产生条件、静摩擦力方向、物体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瞬时速度、加速度等,都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跨越难以适应。
(2)初中物理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计算非常简单,而高中物理不但要定性分析,而且还要进行大量、复杂的定量计算,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对这种从定性到定量的突变不适应。
(3)初中物理习题以简单理论和算术计算为主,而高中以逻辑推理代数计算为主,大量运用三角函数、直角坐标系、相似三角形、方程等解决物理问题。高中力学中矢量较多,如:力、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等,学生必须先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确定矢量方向,然后选取正方向,简化为代数运算,这一步骤本身就要求学生对矢量有正确理解。其次,正负号使用多样化,在高中物理的分析和运算中“+、-号”用途较广,意义各不相同,不能混淆。例如:“+、-”号可以表示矢量的相反方向、过程的方向、表示势能的大小及变化的情况等,这使得不少学生产生了混乱,把物理运算当成了纯运算,分不清“+、-”号的物理意义,当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学生学习的主观台阶。
(1)思维过渡困难。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生思维处于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即从初步逻辑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此时他们能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但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初中物理研究的是实实在在的物体,物理知识也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初中物理学习内容基本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但高中物理研究对象大多是理想模型,要求学生更多地运用抽象思维来获得物理知识,要求学生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多数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正从经验性思维向理论性思维过渡,其中经验思维仍占优势,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依靠具体经验材料,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演绎推导。而高中物理有相当严密的推理系统,始终强调抽象思维,学生的思维水平很难马上适应高中物理思维抽象程度的要求,故造成了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困难。
(2)先入为主障碍。调查发现,未进入高中前,被他人告知“高中物理难学”的学生占50%以上,这在“中”等生中尤为明显(比例达70%),而“好”、“差”生中较少(比例分别为15%,22%)。可见在对高中物理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半数以上的学生,对物理学科存在着畏惧感。这种先入为主的人为因素,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对能否学好物理产生动摇,失去了信心,给高中物理教学造成了无形的障碍。
(3)认知结构重建。高中物理相对于初中物理而言,是具有更强包括性的上位知识,对上位知识的学习应重新组织认知结构,把原来已有的相应的下位知识,作为理解和支持新的上位知识的生长点。掌握了上位知识,下位知识不难由此或导出。但原有的知识结构往往对更新认知结构产生障碍作用。经验性错误和原有知识的负反馈影响正确概念的形成。其一,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原有的一些认识,包括不少浮浅或错误的认识,影响学好新的物理知识。如“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许多学生由“物体不拉不推不动”的错误认识,得出物体滑上斜坡的过程中一定有拉力或推力作用 高中英语;飞行中的子弹必然还有一个向前冲力的作用等错误结论。其二,“相关知识”的影响。学生在初中学过的较简单概念、定律,掌握不好或形成“思维定势”,影响其知识的扩展和延伸。例如:把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相混淆;把放在斜面上的物体认为其重力的大小等于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等。其三,“相似经验”的影响。熟悉的、简单的物理知识同新的物理知识相混淆。如:把动量P=mv和动能Ek=1/2mv2相混淆等。
3、学生的台阶。
初中生掌握物理知识习惯于多讲、细讲,解决物理问题从头到尾,步步不缺,也常为学生指出重点、难点,要学生背牢记熟,对于如何指导学生认真读书、建立物理情景、分析物理过程,极少考虑。学生逐渐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呆板学习方法。高中物理学习要求学生能在指导下独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精讲,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物理情景,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总结学习的知识,独立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高一新生如何做好高中物理学习的准备
1、端正心态,正确的面对高中物理学习。
由于先入为主的障碍,许多学生还未入高中就对学习物理失去信心。学生应该明确,高中物理内容与初中大体一样,还是力、热、电、光,只是比初中加深了一点。至于原子物理,一方面内容浅,另一方面在课本中所占比例小,不必害怕和紧张。学生的心理不失去平衡,就会树立能学好物理的信心。
2、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过渡。
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能力。
例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和时间;高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还有方向,是矢量。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指导学生掌握建立坐标系选取正方向,然后再列运动学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避免人为的“走弯路”加高学习物理的台阶。
3、做好学习方法的过渡。
(1)做好课前。高中物理的难度相对较大,提前可以对课堂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助于心理稳定。故一定要做好课前准备。
(2)课上要认真听讲,主动性思维。高中物理课由于内容较多,逻辑性较强,因此要求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做到主动思维,提高课堂。
(3)学会知识的对比、归纳和梳理。如自由落体运动和抛体运动都可归结为匀变速运动,服从同样的基本规律;再如T=2πl/g(单摆),T=2πm/k(弹簧振子),T=2πR/g(地面附近的人造卫星)也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归纳和小结,可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可以找出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4)上课记好笔记,每章进行归纳小结。根据的要求,养成记录及整理笔记的习惯,做好知识的落实工作。
以上方法是学好高中物理的基本方法,只要大家掌握了这个方法,相信高一新生的物理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
篇5: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教案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例题的讨论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 及 。
2、了解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3、进一步体会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中矢量方向的表示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运动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例题1自然的引出推论公式,即位移和速度关系 ,通过思考与讨论对两个基本公式和推论公式做了小结,启发学生总结一般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涉及到五个物理量,由于只有两个独立的方程式,因此只有在已知其中三个量的情况下,才能求解其余两个未知量,引导同学思考和总结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教材通过例题2,实际上给出了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特点 ,强调由两个基本公式入手推导出有用的推论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运动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法建议
通过例题或练习题的讨论,让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画出运动过程草图,动手推导公式,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和总结,配合适当的课件,加强学生的认识. 在推导位移公式时直接给出的,在这里应向学生说明,实质上它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的推论.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推论公式的得出及应用.
教学难点: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主要设计:
一、例题1的处理:
1、让学生阅读题目后,画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条件, ,a,s,待求量 .
2、请同学分析解题思路,可以鼓励学生以不同方法求解,如“先由位移公式求出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 ”等.
3、教师启发:上面的解法,用到两个基本公式,有两个未知量t和 ,而本题不要求求出时间t,能否有更简单的方法呢?可以启发学生两个基本公式的 消去,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4、让学生自己推导,得到 ,即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并且思考:什么条件下用这个公式更方便?
5、用得到的推论解例题
二、思考与讨论的处理
1、三个公式中共包括几个物理量?各个公式在什么条件下使用更方便?
2、用三个公式解题时,至少已知几个物理量?为什么?[(知三求二)因为三个公式中只有(1)(2)两个是基本公式,是独立的方程,(3)为推论公式,所以最多只能求解两个未知量]
3、如果物体的初速度等于零,以上三个公式是怎样的?请同学自己写出:
三、例题2的处理
1、让学生阅读题目后,画运动过程草题,标出已知量 、待求量为 .
2、放手让同学去解:可能有的同学用公式(3)和(1)联立先解出a再求出t;也可能有的同学利用前面学过的 ,利用 求得结果;都应给予肯定,也可能有的同学受例1的启发,发现本题没让求加速度a,想到用基本公式(1)(2)联立消去a,得到 .
3、得到 后,告诉学生,把它与 对比知,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也可以当作一个推论公式应用,此公式也可由 ,将位移公式代入.利用 求得.(请同学自己推证一下)
4、用 或 解例2.
四、讨论典型例题(见后)
五、讨论教材练习七第(5)题.
1、请同学根据提示,自己证明.
2、展示课件,下载: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见媒体资料)
3、根据课件,展开讨论:
(1)1秒末,2秒末,3秒末……速度比等于什么?
(2)1秒内,2秒内,3秒内……位移之比等于什么?
(3)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位移之比等于什么?
(4)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平均速度之比等于什么?
(5)第1个1米,第2个1米,第3个1米内……所用时间之比等于什么?
探究活动
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请你想办法测出自行车刹车时的初速度及加速度,需要什么测量仪器?如何测量?如何计算?实际做一做.
如何提高做物理作业的效率
(1)课后作业的目的要明确:巩固课堂所学,进一步巩固考点。
很多学生做作业就特别被动,就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有一些题做错了,错因是什么?也不认真分析答案,更不用说与课题笔记做个对照了。做老师布置的作业,本身是一个复习的过程,是一个强化知识的过程,两者并没有割裂开,也不应该割裂开;两者是统一的,都是消化知识、吸收知识的过程。
另外,课堂笔记中的一些口头作业也应该看看,比如老师课堂上让我们总结下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等等。有时候我们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觉得听了一遍就认为掌握了,可在考试中考题略作变形,我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课堂上老师讲过的题没有搞扎实,所以我说同学们要耐得住寂寞,把笔记认真看看,多看几遍,即使你觉得很无聊;不过对你的学习确实是有帮助的。
(2)平时做作业给自己限定时间,提高解题速度。
很多学生做题慢,平时做作业不着急,本来这道题五分钟就能做完,总习惯做十分钟,这样的不良习惯,一旦养成,考场上想提高解题速度都难。
提高解题速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计算能力,数学计算能力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也要抓起来。数学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特别是综合的解答题,最终都是要用数学知识(列方程组)来求解,计算错误扣分很严重,同学们必须强化数学计算能力,把常用到的数学知识做个归纳。比如,方程组的求解运算、公式的推导、等差数列、三角函数、求最大值等都要在课下最好下点功夫整理。
(3)注意前面知识点的复习。
物理考题非常综合,一道考题可能考到很多知识点,同学们都应该认可高中物理题的这个特点。比如,我们学到磁场这部分的时候,还是要借助于力学中圆周运动、功和能等知识点来分析。很多学生之所以学不好磁场或电磁感应,就是因为前面的力学部分内容全部都忘掉了,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在做作业前把前面需要用到的知识点,特别是自己前期没学明白的地方好好巩固下。利用课外琐碎的时间去复习这些知识点,养成经常复习、经常查漏补缺的好习惯。
(4)课下做作业有问题就要多与周围小伙伴们交流。
其实学生们之间相互提问、交流、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未必比老师讲课差。课下做作业时同学们遇到不懂的物理问题,多去问问他人,有时一道难题大家都不会做,可讨论着讨论着,大家都提出自己的看法,很有可能思路就有了。这种学习模式一点都不压抑,都非常主动,效果很好。
很多同学喜欢科比、梅西这些运动明星,可是他们在赛场外的努力,你又知道多少呢?之所以发挥好,是因为台下的十年功夫,没有谁能随随便便的成功!他们是我们的偶像,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篇6:《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例题的讨论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 及 。
2、了解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3、进一步体会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中矢量方向的表示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运动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例题1自然的引出推论公式,即位移和速度关系 ,通过思考与讨论对两个基本公式和推论公式做了小结,启发学生总结一般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涉及到五个物理量,由于只有两个独立的方程式,因此只有在已知其中三个量的情况下,才能求解其余两个未知量,引导同学思考和总结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教材通过例题2,实际上给出了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特点 ,强调由两个基本公式入手推导出有用的推论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运动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法建议
通过例题或练习题的讨论,让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画出运动过程草图,动手推导公式,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和总结,配合适当的课件,加强学生的认识. 在推导位移公式时直接给出的,在这里应向学生说明,实质上它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的推论.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推论公式的得出及应用.
教学难点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主要设计:
一、例题1的处理:
1、让学生阅读题目后,画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条件, ,a,s,待求量 .
2、请同学分析解题思路,可以鼓励学生以不同方法求解,如“先由位移公式求出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 ”等.
3、教师启发:上面的解法,用到两个基本公式,有两个未知量t和 ,而本题不要求求出时间t,能否有更简单的方法呢?可以启发学生两个基本公式的 消去,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4、让学生自己推导,得到 ,即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并且思考:什么条件下用这个公式更方便?
5、用得到的推论解例题
二、思考与讨论的处理
1、三个公式中共包括几个物理量?各个公式在什么条件下使用更方便?
2、用三个公式解题时,至少已知几个物理量?为什么?[(知三求二)因为三个公式中只有(1)(2)两个是基本公式,是独立的方程,(3)为推论公式,所以最多只能求解两个未知量]
3、如果物体的初速度等于零,以上三个公式是怎样的?请同学自己写出:
.
三、例题2的处理
1、让学生阅读题目后,画运动过程草题,标出已知量 、待求量为 .
2、放手让同学去解:可能有的同学用公式(3)和(1)联立先解出a再求出t;也可能有的同学利用前面学过的 ,利用 求得结果;都应给予肯定,也可能有的同学受例1的启发,发现本题没让求加速度a,想到用基本公式(1)(2)联立消去a,得到 .
3、得到 后,告诉学生,把它与 对比知,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也可以当作一个推论公式应用,此公式也可由 ,将位移公式代入.利用 求得.(请同学自己推证一下)
4、用 或 解例2.
四、讨论典型例题(见后)
五、讨论教材练习七第(5)题.
1、请同学根据提示,自己证明.
2、展示课件,下载: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见媒体资料)
3、根据课件,展开讨论:
(1)1秒末,2秒末,3秒末……速度比等于什么?
(2)1秒内,2秒内,3秒内……位移之比等于什么?
(3)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位移之比等于什么?
(4)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平均速度之比等于什么?
(5)第1个1米,第2个1米,第3个1米内……所用时间之比等于什么?
探究活动
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请你想办法测出自行车刹车时的初速度及加速度,需要什么测量仪器?如何测量?如何计算?实际做一做.
篇7:《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特点,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特点.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
4.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识别、分析图象和用物理语言表达相关过程的能力.
2.引导学生研究图象、寻找规律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3.引导学生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并给出各符号的具体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物理语言表达物理规律的意识,激发探索与创新_.
2.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甩不同方法表达同一规律的科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公式的理解及计算.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基本知识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运动,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分类
①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的直线运动.
②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的直线运动.
(3)图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思考判断
(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2)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值时,不可能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3)加速度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探究交流
某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试说明物体做什么运动?
【提示】由于物体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首先确定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又由于它的速度逐渐增大,所以说物体的运动性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1.基本知识
(1)速度公式:v=v0+at.
(2)对公式的理解: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时刻的速度v,就等于物体在开始时刻的速度v0,再加上在整个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at.
2.思考判断
(1)公式v=v0+at仅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
(2)速度随时间不断增加的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3)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的直线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探究交流
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分别通过v-t图象和加速度的定义式推导出速度v和时间t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提示】
(1)图象推导:
由图可知末速度大小由初速度v0和t时间内增加的部分at组成,故v=v0+at.
(2)加速度定义式推导:
由得:v=v0+at.
三、对速度-时间图象的理解
【问题导思】
1.上节课“探究小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中所画出的v-t图象是什么形状?图象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v-t图线的倾斜程度具有什么含义?
3.速度图象中的纵截距和横截距代表什么意义?
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从图象中可以直接读出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如图所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1)直线a反映了速度随着时间是均匀增加的,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2)直线b反映了速度随着时间是均匀减小的,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3)直线c反映了速度随着时间先均匀减小,后均匀增加,由于加速度不变,整个运动过程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3.v-t图象应用
误区警示:v-t图象的两点说明
1.只能描述直线运动,无法描述曲线运动.
2.v-t图象描述的是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运动规律,并不表示物体的运动轨迹.
例:如图所示为某质点的v-t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0~6s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在6s~10s内,质点处于静止状态
C.在4s末,质点向相反方向运动
D.在t=12s末,质点的加速度为-1m/s2
【审题指导】解答该题主要是观察图线,通过图线的特点得出有关结论,观察图线时,需要注意:
(1)速度的正、负问题.
(2)速度的大小变化趋势.
(3)图线斜率大小问题.
(4)图线斜率的正负问题.
【答案】D
规律总结:v-t图象的意义
1.可求出物体在任一时刻的速度和物体达到某一速度所需要的时间.
2.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
3.图线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物体向正方向运动,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物体向负方向运动.
4.可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在v-t图象中,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和时间轴重合的直线表示物体静止.
四、速度时间关系式的应用
【问题导思】
1.汽车从静止匀加速运动,经时间t后的速度怎么求出?需要知道什么物理量?
2.速度公式v=v0+at中各量的含义是什么?它们是矢量还是标量?
3.速度公式的适用条件是什么?应用其解题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1.适用条件
公式v=v0+at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公式中各量的含义
(1)v0为开始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称为初速度,v为经时间t后物体的瞬时速度,称为末速度.
(2)a为物体的加速度,为恒量,表明速度均匀变化,即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
3.矢量性
(1)公式中的v0、v、a均为矢量,应用公式解题时,一般取v0的方向为正方向,a、v与v0的方向相同时取正值,与v0的方向相反时取负值.对计算结果中的正、负,应根据正方向的规定加以说明,如v>0,表明末速度与初速度v0同向;若a<0,表明加速度与v0反向.
(2)a与v0同向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与v0反向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误区警示
速度公式v=v0+at虽然是加速度定义式的变形,但两式的适用条件是不同的:
1.v=v0+at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可适用于任意的运动,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例:在平直公路上,一辆汽车以108km/h的速度行驶,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立即刹车,刹车时加速度大小为6m/s2,求:
(1)刹车后3s末汽车的速度大小;
(2)刹车后6s末汽车的速度大小.
【审题指导】解答该题应把握以下两点:
(1)刹车时为减速运动.
(2)计算结果是否符合实际.
【答案】(1)12m/s(2)0
规律总结:求解汽车刹车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汽车刹车、飞机着陆、火车进站等实际减速运动,由于它们在速度减小为零后不再返回,此后它们就一直停留在某位置不动,故计算它们的速度时切不可盲目将所给时间代入速度公式.若所给时间小于刹车用时,则可将所给时间代入速度公式求解,若所给时间大于或等于刹车用时,则它们在所给时间速度为零.
五、加速度变化的v-t图象
例:试说明如图所示的图象中物体的运动情况.
【答案】图甲中,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大,表示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变加速直线运动.
图乙中,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越来越小,最后为0,速度越来越大,最后不变,表示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直到加速度为0,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丙中,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小,最后为0,表示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变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速度减为0.
图丁中,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小,表示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变减速直线运动.
规律总结:根据v-t图象判断加速度的变化
图甲中,速度v随时间t的延长而增大,在时间轴上取两段相等的时间间隔Δt,对应的速度变化量Δv不同,而且Δv2>Δv1,所以物体做的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当Δt→0时,a=Δt/Δv表示Δt内任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此时a应为该时刻曲线切线的斜率.即v-t图象为曲线时,曲线上面某点的切线斜率等于该时刻物体的加速度.对甲图,随时间t的延长,切线斜率变大,即物体做加速度变大的加速运动.
同理可得,图乙中的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
课后小结
本节重点学习了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和对公式v=vo+at的掌握.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强调以下几点:
1.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增量相同,这里包括大小方向,而不是速度相等.
2.从速度一时间图象上来理解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vo+at,t时刻的末速度v是在初速度v0的基础上,加上速度变化量△v=at得到.
3.对这个运动中,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不变,但不能说a与△v成正比、与△t成反比,a决定于△v和△t的比值.
4.a=△v/△t而不是a=v/t,a=△v/△t=(vt-v0)/△t即v=vo+at,要明确各状态的速度,不能混淆.
5.公式中v、vo、a都是矢量,必须注意其方向.
板书
§2.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1.匀变速直线运动
2.速度一时间图象
3.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v0+at
4.初速度vo再加上速度的变化量at就得到t时刻物体的末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设计
篇8:高三物理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
高三物理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习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的方法.
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二、实验原理
1.打点计时器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交流电频率为50Hz)。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4~6V,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220V。
2.纸带上打的点的意义
纸带上的点就表示了和纸带相连的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点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3.分析纸带可判断物体运动的性质:
①若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若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则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③若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恒量,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并可由△x=aT2求出加速度(为了减小误差常用逐差法或v-t图象法求加速度).
4.求加速度的方法:
①用逐差法求加速度
②用v-t图象法
先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③平均速度法求加速度:
即利用已求出的瞬时速度值,按加速度的定义式求加速度值,为了充分利用所有实验数据,减小误差,同样采用逐差法进行数据处理.
三、实验器材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
四、实验步骤
⑴、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
⑵、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上无滑轮的一端,如右图。
⑶、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适当的数量钩码。
点拨:吊适当数量的钩码是为小车的加速度适当大些,减小长度测量的相对误差,并能在纸带上长约50厘米的范围内取出7-8个计数点为宜。
⑷、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
⑸、先使小车依靠在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再释放小车让其运动。
⑹、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⑺、换上新纸带再做两次。
点拨:再做两次的目的是为了在点子已打出的纸带中选出两条无漏点、无双点,点距正常清晰的纸带,一条作逐差法用,一条作图象法用。
⑻、在选出的一条纸带上测量每个计数点与起始计数点的距离d1、d2、d3如右图。
点拨:测长度时,不要用短尺一段一段地测量后相加,以免误差积累,测量时要估计到最小分度的一半(0.5毫米),纸带上开头过于密集的点应甩掉不用,并且不直接测量打点间隔,而采取计数点进行测量,旨在减小测量中的相对误差。
五、误差分析
1.纸带的测量误差.
2.打点计时器计时误差.
六、注意事项
⑴、计时器打出的点不清晰,可能是电压偏低或振针位置不合适。
⑵、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果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些。
⑶、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拉动纸带。
⑷、拉动纸带前,应使拉动端停靠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⑸、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cm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7~8个计数点为宜。
篇9:高三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复习教案
高三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复习教案
【考点自清】
关于规律的学习主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规律是如何得出的;规律的适用范围(或条件)是什么。
学习物理规律除了掌握结论,还要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如同学们都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却有很多人不清楚是怎样得出的;知道自由下落的电梯内的物体和卫星上的物体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两种不同的运动都会完全失重;知道静电屏蔽时内部的场强为零却不知道怎样证明这些都是重结论、轻过程的结果。这些同学在上课时尽管做了很多笔记,但对规律的得出过程并不清楚,造成不会做题。
学习物理规律时还要注意规律的适用范围,如动量定理必须在惯性系中才能使用,用动能定理解题时要选大地为参考系来计算动能和功。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点: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说明:
(1)以上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四个公式中只有两个是独立的,即由任意两式可推出另外两式。四个公式中有五个物理量,而两个独立方程只能解出两个未知量,所以解题时需要三个已知条件,才能有解。
(3)式中v0、vt、a、x均为矢量,方程式为矢量方程,应用时要规定正方向,凡与正方向相同者取正值,相反者取负值;所求矢量为正值者,表示与正方向相同,为负值者表示与正方向相反。通常将v0的方向规定为正方向,以v0的位置做初始位置。
(4)以上各式给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普遍规律。一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差异就在于它们各自的v0、a不完全相同,例如a=0时,匀速直线运动;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 a0时,匀加速直线运动;a0时,匀减速直线运动;a=g、v0=0时,自由落体应动;a=g、v00时,竖直抛体运动。
(5)对匀减速直线运动,有最长的运动时间t=v0/a,对应有最大位移x=v02/2a,若tv0/a,一般不能直接代入公式求位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
(2)在一段时间t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3)中间位移处的速度:
四、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T为等分时间间隔):
⑴、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的比为
⑵、1T内、2T内、3T内位移的比为
⑶、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的比为
⑷、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
【重点精析】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基本应用
1、基本公式中的v0、vt、a、x都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若规定正方向,它们都可用带正、负号的代数值表示,把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通常情况下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凡是与初速度v0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
2、对物体做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常逆向思维将其视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相同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解题时方便实用。
3、注意联系实际,切忌硬套公式,例如刹车问题应首先判断车是否已经停下来。
二、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思路
审题画出过程草图判断运动性质选取正方向(或选取坐标轴)选用公式列出方程求解方程,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
1、弄清题意,建立一幅物体运动的图景。为了直观形象,应尽可能地画出草图,并在图中标明一些位置和物理量。
2、弄清研究对象,明确哪些量已知,哪些量未知,根据公式特点恰当地选用公式。
3、利用匀速变直线运动的两个推论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往往能够使解题过程简化。
4、如果题目涉及不同的运动过程,则应重点寻找各段运动的速度、位移、时间等方面的关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求解方法
在众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和推论中,共涉及五个物理量v0、vt、a、x、t,合理地运用和选择方法是求解运动学问题的关键。
1、基本公式法:是指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它们均是矢量式,使用时应注意方向性。一般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其余与正方向相同者取正,反之取负。
2、平均速度法:定义式v=x/t,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而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中间时刻速度法
利用任一时间t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适用于任何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些题目应用它可以避免常规解法中用位移公式列出的含有t2的复杂式子,从而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速度。
4、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五大重要特征的比例关系,用比例法求解。
5、逆向思维法
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的情况。
6、图象法
应用v―t图象,可把复杂的问题转变为较为简单的物理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象定性分析,可避开繁杂的计算,快速找出答案。
7、巧用推论x=xn+1―xn=aT2解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xn+1―xn=aT2,对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应优先考虑用x=aT2求解。
篇10: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物理说课稿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物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本节课是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必修1的第二章第四节内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本节课安排的案例分析,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教材这样安排,能较好地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不仅让学生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上节课所学规律的认识,同时还能使学生们感觉到学到的知识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s ..,_g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⑴学会把实际物体的运动抽象为物理模型并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进行求解;
⑵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⑶熟练运用公式,学会一题多解。
过程与方法:分析问题时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明确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模型,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切忌张冠李戴。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播放车祸的现场录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通过计算在高速公路上行使的两车之间的安全距离,以及对车祸产生原因的分析,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自主遵守交通规范的良好习惯;
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物理知识,物理就在身边,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⑷让学生领悟到题目可以多解,人生之路也有多条,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其依据
教学重点:⑴把实际物体的运动抽象为物理模型并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进行求解;
⑵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
教学难点:物理模型的建立以及一题多解
依据:因为学生们刚开始高中物理的学习,大多数同学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遇到问题时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同时,很多同学只满足于只要能将题目解答完就行了,很少会深入思考、分析总结,找出最佳的解答方案。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了
目标导学法
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充分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
情境激学法
播放录象,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模拟法
建立模型时,将物理情境用flash模拟出来,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受 )
讨论-比较法
在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后,让学生对几种方法进行分析讨论,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启发学生认识获得新知; uBp“; sec
“生活实际→物理建模→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这一教学程序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2~Z:T
三、说学法:
讨论法、归纳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讨论,明确物理情境,明白物理过程,分析各种解题方法的优劣,并学会对各种方法所适应的题目进行归纳总结。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备注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
提问: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告诉学生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生活中的许多运动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运动规律往往比较复杂,如果忽略某些次要因素,也可以把他们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并举例说明
告诉学生今天我们的教学目的是以一件真实的交通案例为例,来研究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一般方法。) *<}6≈^
目标导学 )
播放一段录象,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交通事故的可怕 情境激学
提问:(1)是否知道我国每年有多少人死于交通事故?
(2)你知道的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3)刚才案例中见到的高速路上的撞车事故怎样才能避免呢?
(4)怎样计算高速运行的两车间的安全距离? 展示交通部的一些官方数据让学生参考对照 hw$(dh
物理建模
案例分析
将物理情境抽象成物理模型,做成flash动画进行播放
学生思考:
(1)汽车刹车过程的运动分为几个阶段?
(2)各阶段的运动性质是怎样的?
(3)我们上节课学过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有哪些?
(4)请根据下列数据计算汽车行驶的安全车距。
模拟
展示案例:我国高速公路的最高车速限制为120/h.设某人驾车正以最高时速沿平直高速公路行驶,该车刹车时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5/s2,司机的反应时间为(从意识到应该停车至操作刹车的时间)为0.6—0.7s
学生讨论思考,请几位同学展示自己的解答方法,教师进行总结
1)公式法:①s=v0t + 1/2
②s=(v0+vt).t/2
③s=(vt2-v02)/2a
2)图象法:v-t 图象
(此处重点讲解用图象法解题的过程)
学生思考
讨论交流 讨论:(1)解决本案例用哪一种方法最简便?
(2)其它几种方法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更方便?
(3)公安部门规定:严禁酒后驾车,你能帮助解释它的道理吗?
讨论比较
巩固练习
拓展提升 用展示练习题内容:飞机着陆后以6/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其着陆速度为60/s,求 t 4I/”
(1)静止前4s内飞机滑行的距离;
(2)飞机着陆后12s内滑行的距离.
(学生求解该问题的第一步时可能会采用常规思路,即先求出静止前4s对应初始时刻的速度,在依据位移公式s = v0t + 1/2 at2 求位移.教师要在充分肯定学生做法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得出更简便的解题方法.第二步学生习惯性的会将t=12s直接代入位移公式,得出错误结论,此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回扣生活实际,从而寻找出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法.)
拓展提升:告诉学生,在处理有关像汽车刹车、飞机降落在跑道上滑行等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时,要注意先求“刹车时间”,判定是否停下来,再求其他量,不能盲目用题中所给的时间代入公式计算,另外,把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逆过程,可以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研究性课题 展示:有过开车经验的人就知道,在高速路上开车,经常是超速了但是还不自知,能否设计一种仪器放在车内,该仪器与交通部的信息网相连通,能知道任何一条道路的限行速度,如果司机超速驾驶,该仪器就会自动发出报警的铃声,如果半分钟后司机仍不减速的话,将自动接通交通部门的报警电话。PS:如果你有什么想法请随时与我联系(QQ:53418761)。
课后作业 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v=8/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由违章行为时,决定前去追赶,经2.5s警车发动起来,以加速度a=2/s2做匀加速运动.试问
(1)警车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
(2)在警车追上货车之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时多少? 追及问题是我们下节课所要讨论的问题
篇11:高一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紧张忙碌的高一下学期结束了。回首半年来的物理教学工作本人担任高一年4班,5班,6班物理教学工作,由于是重新编班,所以面对的是许多陌生的面孔,如何让这些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迅速的适应于我的教学方式,同时随着对物理学习的深入,学生刚入学时对物理的新鲜感正被逐渐繁难的物理知识带来的压力所取代,许多学生学习劲头有所下降,出现了一个低谷。他们对于物理学的基本轮廓及研究过程和方法可以说是空的,特别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停留在以记忆为主的模式上,想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入门较为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习方法论引导,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老师更加应该注重方法加以引导理解。另外在物理的课堂教学中应加强作业及解题格式的规范,还应该在教学中漫漫渗透物理思维方法的培养。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把本学期几点作法总结如下
1、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补差方案:这三个班物理成绩不是很好,尤其是基础较差,学生反应慢,作业大部分相互抄袭。针对这种情况,本人采取了“低起点,低难度,注重基础”的教学方针,对学生的问题尽量作到耐心、
细致,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直到学生弄懂为止。
2、对学生的作业作到全批全改,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普遍问
题集体评讲,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单独找个别学生辅导,对学生中出现的不交作业现象和抄袭现象坚决制止,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屡教不改的给予适当的处罚。
3、课前反复研究教材,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忽略的问题加以强调,对考纲中的重点考点反复讲解,反复练习,让学生对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熟练。
4、对学生复习中的重点、难点反复练习,特别是实验题,学生尤其头疼,对实验原理、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验的误差等不清楚,更谈不上将实验原理进行转换,进行实验的设计。针对这些问题,除了仔细给学生讲解实验的原理等,还让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反复训练,反复体会,让学生逐步克服心理障碍,掌握实验题的基本解法。并且用多媒体形象演示各种实验,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了实验题的做法。
5、针对当前高考的特点。在注重基础考查的同时,特别注重能力的考察。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特别注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
6、针对班级的特点采取抓两头的做法,让尖子学生吃得好,吃得饱。在平时的教学工作,让他们在完成全班必须完成的作业外,适当补充一些难度教大的习题,以便提高学生的能
力,对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特别是双差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重在双基的落实,但是决不能抄袭。
7、充分阅读教材,熟习物理新大纲,备好每堂课。在教学中把握难度,在教学中贯彻“低起点,低难度,逐步到位的”教学思想。
总之经过以上的工作,有部分学生由厌学到喜欢,三个班的物理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可以说有欣慰,也有许多思考。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望在下学年里得到改进。
篇12:高一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紧张忙碌的高一上学期结束了。回首半年来的物理教学工作,可以说有欣慰,更有许多无奈。这是第二次带高一,虽说对教材内容比较熟悉,并且也有了一点教学经验,但是有些知识总感觉在进行课堂设计时不是很顺手,有些内容在讲解时感觉不是很好。如何教学高一物理,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回顾一下这学期的教学,我把我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意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和原子物理学的初步知识以及实际应用,因此,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宜读懂。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高一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加深深度。例如,“受力分析”是学生进入高一后,物理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在初中,为了适应初中学生思维特点(主要是形象思维),使学生易于接受,是从日常生活实例引出力的概念,从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物体受力分析的,不涉及力的产生原因。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高一在讲过三种基本力的性质后,讲授受力分析方法时,只讲隔离法和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分析简单问题中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完牛顿第二定律后,作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再讲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单个物体所受力。
三、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在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讲授物理规律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量和冲量,动量和动能,冲量和功,机械能守恒与动量守恒等,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要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例如: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建立都是如此。
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开始就应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等等,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
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运动学中,应注意矢量正、负号的意义以及正确应用;讲解相遇或
篇13:高一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第一次走上讲台初为人师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一个学期,而我从个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这学期,我作为一名新教师进入了平山中学任教,从那时候,我就开始相信一句老话:万事开头难。在工作的初期,我确实感到了很大的困难。面对新接手的工作,面对四个班的学生,我觉得压力过大,但我转其为动力,努力、用心、刻苦、对学校对学生负责。同时我也精心备好第一节课,因为我知道第一节课最关键,也收到一定的效果。但仍有紧张之感,经过几次之后,我的紧张的心理逐渐褪去。
作为新老师的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熟悉教材,不了解重、难点,对学生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对此,我的心里十分着急,生怕因为课上得不好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对这门课的兴趣。所以,我每次都很认真的备课,查阅资料把自己的教案写好。 而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课的主要对象是我的搭档-备课组长李培玲老师,同时也听科组其他老师的课及不同学科的课。这学期,我听了31节课,我的收获很大,也逐步掌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听完课之后,把教师上课时讲到的精彩之处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将老教师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除了听课之外,平时我也经常向其他老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使我获益匪浅。从中我也明白了,知识和经验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把自己当成学生一样,积极吸取周围其他老师一切先进的东西,形成自己的个人的教学魅力,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一、备课方面
在暑假培训期间的空闲时间,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本学期的物理教学框架基本完成,开学初我结合课本和教参,完善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其重新进行审视,将其取舍、增补、校正、拓展,做到精通教材、驾奴教材,为上课这个环节做最好的准备。当我挟着满载心血的教案本走进课堂的时候,我充满了自信,仿佛自己就要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每节课,不管是阴天还是晴天,我都觉得窗外满是阳光,用自己最大的热情带给学生崭新的知识。与此相应的是,学生的听课热情普遍提高了,几乎没有人睡觉、聊天,每一双眼睛都紧紧盯着讲台上的我,。当然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而且还要备学生,一个不了解学生的老师肯定不是一个成功的老师,我在这方面也下了不小的功夫。了解学生第一要记住学生的名字,这也是对学生最起码的尊重。第二,除了在课堂上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外,还应该注意和学生沟通。我经常利用课间休息或两饭时间和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聊天,侧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等,以便更好的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备课,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而且都要备好、备精,只有这样才能上好课。
二、上课方面
充分的备教材,备学生,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的上课。如果说备课有些“纸上谈兵”的意味,那么上课就是“真枪实弹”了。备课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上课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何“以静致动”,这需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素质。本学期,我着重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质,一直注意着形成自己的教学魅力。
在教学内容上,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力求完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及时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在教学方法上,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同一班级,仍需根据课堂情况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做到随机应变,适时调整,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十分必 要的。我上课经常带着微笑教学,它能在无形之中给学生带来求知的动力,调节课堂气氛,当然严肃也是必要的。
除此之外,每上完一节课,一但有感觉,有不足我都及时进行反思,记录下每堂课的感受和感觉有遗憾的环节,注意下次上课时修正不妥的地方。总体上看,这学期在上课方面的收获很大,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仍有不足的.地方需要改善和提高。
三、作业方面
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通过一个学期的工作,我认识到,作为一个没有经验的新老师,想要把课上好,把教学搞好,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就必须付出的劳动,花的时间。由于我教学经验的逐步积累,对学生辅导力度的加大,学生的成绩也相对有较大的提高。
篇14:高一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在这一年中,本人针对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这些班级的物理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具体做法如下:
一、认真学习新课改理念
我在学校的组织下,先后参加了学校的新课改暑期培训班、听取了课改专家的讲座、亲身体验了全国名校广州八十中学的课堂、收看了杜郎口校长崔其升的报告……这使我的教学观念彻底回归到素质教育本位上来了。即要以人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既学会知识,又学会与人合作交流。
二、抓住外出考察机会,努力提升自我教学水平。
今年9月份我有幸随学校的考察团赴广州八十中学学习新课改的先进经验。为期三天的学习,我顾不上路途疲惫认真学习八十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与八十中学的老师交流,努力发现八十中学新课改模式的优点。在广州第八十中学高中部认真听了7节课,包括两节化学课、一节政治课、四节生物课(高一1节,高二2节,高三1节),并拍摄了两节课的全过程。另外还走看了景泰中学和集贤小学的每一间教室的课堂;尤其是参加了一个“课改沙龙”。以上的问题基本上在听课过程和沙龙讨论中得到了解决。可以说这一遭没有白走,让我学会了很多,让我对课改充满了信心。回来以后,我认真总结,积极谈感想、上临帖课。力求自我快速成长。
三、认真编制导学案
开始编制学案时没有模板,我既不会设置学案栏目,更不会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预习。无奈之下从网上搜索了几份学案依葫芦画瓢制作了两份学案。但使用过程中总觉得不顺手,因为我们的学生来自农村,基础差,思维节奏跟不上。于是我结合学生学情尝试自己设计问题,由于太顾虑学生基础了,结果每一张学案都力求面面俱到,均匀布局,平均使力。又造成了学案内容太多,形式趋向习题化,问题缺乏针对性、重难点内容没有凸显出来等新问题。后来,我认真分析教材和学生学情,根据学生的建议和我自己在新课改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的经验,科学合理设置栏目,注重学案内容的层次性,侧重学习方法指导,从而使得我的导学案日趋完善。在9月份学案评比中荣获“学案十佳”。并且受到了常德市生物教研员谢主任的赞赏。
四、不断熟练课堂程序操作
一开始学校统一要求我们都要按照“六环节”操作。但我在实施“六环节”课堂时,遇到了不少困惑。比如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真正参与讨论问题的很少,要么相互之间讲些与课堂无关的话题,要么就光站着,最多也就是几个人相互对一下答案;展示环节就是几个学生跑到黑板上把答案写出来,然后,派另一个学生对着黑板念一遍。其他学生说什么就是什么,面对一些最基本的错误都不能指出来,更不用什么质疑了。老师左提示右启发都不起作用;另外,整节课总感觉有学生讲小话,课堂纪律非常差。结果下课铃响了,学案内容还没有完,老师心理空荡荡的,更不用说学生有什么收获了。可以说整节课就是一节无效课堂。
通过近3个月的摸索,我在课堂操作上也有了很明显的进步。主要得益于找到了课堂问题的病根:原来课堂上学生讲话,是因为学生纪律观念不强,同时也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原来学生不讨论,主要是我们导学案设计的问题不具讨论价值,要么太难,要么太容易;原来学生不质疑,是因为课前预习缺乏独学的思考……找到这些原因后,我一方面注重师生感情建设,关注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件小事,微笑对待每一位同学。另一方面励志网加强导学案的研制,争取导学案上的每一个问题都有价值。上好每一节课,上课前,反复琢磨这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在“六环节”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尝试新的方法。比如我在班上尝试过小组之间竞争讲解问题的方法;还尝试过由某一个学生组织整节课堂教学;也尝试过由某一组学生评价每位学生展示的答案……总之,现在课堂效率确实提高了很多,学生满意度也在不断上升。
五、虚心学习,积极听课。
为了快速提高自我教学水平,我积极主动向身边的老师学习,经常与老师们交流课堂感受。主动走进课堂听课,一期下来,我听课节数已达30多节,让我收获不少。另外,我还主动邀请同科组老师听我的课,为我指出不足。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之,投身新课改还只有几个月时间,我还有很多方面做得不成熟、不成功,还需要不断地向课改榜样们学习,并努力开发个人智慧,在打造高效课堂过程不断开拓创新。
篇15:高一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一:类比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也总在不自觉地应用类比的方法。但由于类比的盲目性和不恰当性,常常出现错误。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类比,掌握类比在物理中的应用方法。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不同的研究对象之间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它们遵守着相同或相似的物理规律,对它们的研究所采用的物理方法也受其特征所制约,三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若抓住研究对象的特征作为根据,应用类比,则既可进行传授知识和知识的应用教学,又可进行物理方法教学
二: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
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是为学生创没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物理实验教学由于自身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重要阵地。面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作为物理教师,只要我们抓住物理实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渗透创造教育,就可以使之成为创造教育的真正有效的阵地,使学生真正成为既有知识、又有能力,适应当代社会的创造型人才。
创造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知识与创造知识的才能,其任务是要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探讨创造力与学习能力的关系,训练创造思维的方法和创造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能力。其实质是,通过加强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训练,达到培养创造能力、建立创造意识的目的。现代心理学、创造学研究反复证明:每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只是后天的教育、社会环境和自身努力程度不同,其潜在的创造力有较大差异,一个人如果较好地掌握了创造学原理和方法,就能在学习和工作中激发潜在的创造能力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物理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常用的间接测量的实验方法、“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以大量小”的实验方法、测量微小量的“叠加法”、“替代法”和“比较法”等。教师通过选择典型的实验(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实验、学生实验等内容),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来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
三:吃透原理,创新实验方法
实验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一种实践过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埋头于实验操作而忽视了原理对实验的指导作用,或对实验原理不甚了了。例如在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的“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中,有的学生对原理并不清楚,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实验,势必使实验成为“按方配药”式的机械性操作,这只能提高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但不能培养和锻炼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吃透实验原理,才能在原理和方法上有所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同一个实验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实验原理,从而创造出不同的实验情景和操作方法。这是学生实验教学中一种可供挖掘的创新因素,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的一个极好素材。
四:多媒体技术教学
为了使学生既能主动愉快地学习,又能从中悟出一定的教学理念,我们不宜千篇 一律地沿袭传统的“一张嘴,一只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尤其在多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没理由浪费这种科学财富。
学各学科各有特色,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不同的学科应有不同的授课形式。在物理学科中,尽管以传授知识为主,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大量物理概念、公式需要记忆和熟悉。如果学校的条件不能够提供大量的实验机会,学生则会感到枯燥、乏味。若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下,结合进行多媒体教学,则能让教、学双方都收益匪浅。
篇16:高一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学生较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
一、高中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梯度
1.初、高中物理教材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宜读懂。
2.初、高中物理思维能力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高中,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之上,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在高中,有些规律要经过推理得出,处理问题要较多地应用推理和判断,因此,对学生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高一学生难以适应。
另外,在初中阶段只能通过直观教学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能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这种直观教学使学生比较习惯于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一些事物和现象形成一定的看法和观点,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这种由生活常识和不全面的物理知识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会干扰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对物理本质的认识,造成学习上的思维障碍。
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由于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课堂上规律概念含义讲述少,讲解例题和练习多,课后学生只要背背概念、背背公式,考试就没问题。养成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考试考什么,学生练什么,学生紧跟教师转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不会读书思考,只能死记硬背。
而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课堂密度高,各部分知识相关联,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还有学生因为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每次上物理课,都觉得听不大明白。由于每堂课容量很大,知识很多,而学生又没预习,因此上课时,学生只是光记笔记,不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及时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感到物理深奥难懂,从心理上造成对物理的恐惧。
4.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解题能力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高中物理对学生运用数学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更多地涉及到数学知识:
(1)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明显加多加深,如: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常用的就有10个,每个公式涉及到四个物理量,其中三个为矢量,并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学生在解题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2)用图象表达物理规律,描述物理过程。
(3)矢量进入物理规律的表达式。这是学生进入高中首先遇到的三大难点之一。从标量到矢量是学生对自然界量的认识在质上的一次大飞跃。对于已接触了十几年标量的学生,这个跨度非常大,l+l=2,1-1=0,-2<1,“天经地义”,现在突然变了,两个大小为1的矢量合可能等于0,而两个大小为1的矢量差反而可能等于2,-2m/s的速度比lm/s大,学生难以接受。
其次在应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教学要求上对高中学生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要能根据具体物理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作出物理结论;要求学会运用几何图形和函数图象表述、分析、处理问题。
但初中学生升人高一时,无论在掌握的数学知识量上,还是对已学数学知识应用的熟练程度上都达不到高中物理所需,例如:在运动学中用v-t图象的斜率求加速度,而此时学生还没有学过斜率概念;在运动和力的合成与分解中要用到三角函数知识,而学生却只学过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定义,一般三角函数定义和最简单的三角公式都还没有学,学科知识之间的不衔接也增大了高一物理教学的难度。
二、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1.高一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
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2.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正如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所指出教学
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一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加深深度。例如,“受力分析”是学生进入高一后,物理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在初中,为了适应初中学生思维特点(主要是形象思维),使学生易于接受,是从日常生活实例引出力的概念,从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物体受力分析的,不涉及力的产生原因。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高一在讲过三种基本力的性质后,讲授受力分析方法时,只讲隔离法和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分析简单问题中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完牛顿第二定律后,作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再讲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连接体问题时,介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思路。这样从较低的层次开始,经过3次重复、逐步提高,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
3.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讲授物理规律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量和冲量,动量和动能,冲量和功,机械能守恒与动量守恒等,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鲜明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经过自己充分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到抽象的深层理解,把它们准确、鲜明、深刻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尽量避免似懂非懂“烧夹生饭”。
4.要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例如: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建立都是如此。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开始就应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等等,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
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运动学中,应注意矢量正、负号的意义以及正确应用;讲解相遇或追击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将物理现象用数学式表达出来;讲运动学图象时,结合运动过程示意图讲解,搞清图象的意义,进而学会用图象分析过程、解决问题。
5.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掌握它,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在高一阶段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独立钻研教材,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一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材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阅读物理教材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边读边思考,挖掘提炼、对重要内容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以及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的习惯。
为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在定义概念和总结规律时,可以直接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叙述,并加以剖析,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对由于概念混淆不清或不理解,以及对物理概念表达不清而造成的错误,要结合教材的讲述加以分析,使学生意识到这些知识在教材上阐述的是一清二楚,应该认真的阅读教材。可以选择合适的章节采用自学、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重点设计思考题,使学生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读书,还应设计些对重点的、关键性的内容能激起思维矛盾的思考题,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和思维活动。
(3)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要上好高一开学第一节的绪论课,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每节课布置课后作业时,讲明下一节授课内容,使学生心中有数以便进行预习;实验坚持写预习报告,无预习报告不能做实验。要求学生能够逐步做到不论多忙,也要在课前先预习教材。一章学完主动地整理所学知识,找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由于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到各章节中,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掌握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就不会形成“知识串”,容易遗忘。要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总结有多种方法,如每单元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不论哪种方式总结都要抓住知识主线,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本届高一从第一章开始就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单元总结,并逐份批改、提出建议,选出好的全班展览,同时教师提供一份总结以作示范。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①通过课堂提问和分析论述题,培养学生根据物理概念与规律分析解答物理问题、认识物理现象的习惯,要求学生“讲理”而不是凭直觉。
②通过课堂上教师对例题的分析和学生分析、讨论、解答物理题,使学生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养成先分析再解题的习惯。
③严格做题规范,从中体会物理的思维方法,养成物理的思维习惯。
(5)强调科学记忆,反对死记硬背。
记忆是学习任何知识包括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也是物理创造性的源泉。现在学生不重视知识的记忆,或是什么都不记,或是死记硬背,许多学生到了高三才发现高一、高二时学的知识没有记忆造成的困难。所以,从高一开始就要要求学生重视记忆,尤其是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记忆;要引导学生科学的记忆。准确的记忆是正确应用的基础,理解是物理记忆的关键,对比联系是记忆的有效方法,将所学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条件
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记忆才能有效地用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明确其本质,在此基础上,将易混的概念和规律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找出区别和联系,再行记忆。当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后,要进行整理,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形成一定的物理思维过程。
总之,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顺应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方能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教学任务。
篇17:高一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电功率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内容较多,计算较复杂,要安排三节课才能完成.这一节讲电功率的意义、公式及额定功率的意义及其适用条件,后继两节课为实验和计算,三节课的知识内涵和深度是相同的,只是从不同方面来加强和巩固,使学生达到对电功率的理解和掌握。
灯泡的功率随电压变化,而电压变化又将引起灯丝温度变化,从而引起灯丝电阻变化,电阻 变化又影响实际功率的大小,属扩展内容,在教学中可视学生情况而定。
这节课的难点是学生对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混淆不清,解题中需把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公式反复运用,更加造成了困难。解决这一困难,一是要把有标记的灯泡接入不同电压的演示实验做好,二是解题中要分步计算,把每一步的已知什么求什么讲清楚。由于以后有一节课专门讲计算,因此本节课的练习应以直接用公式的简单计算为主。
篇18:高一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4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做到了认真备课、上课,课后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现把工作中的一点体会总结如下:
高一12班的具体做法
1、针对高一12班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补差方案:这个班物理成绩不是很好,尤其是基础教差,学生反应慢,作业大部分相互抄袭。针对这种情况,本人采取了“低起点,低难度,注重基础”的教学方针,对学生的问题尽量作到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直到学生弄懂为止。
2、对学生的作业作到全批全改,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普遍问题集体评讲,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单独找个别学生辅导,对学生中出现的不交作业现象和抄袭现象坚决制止,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屡教不改的给予适当的处罚。
3、课前反复研究教材,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忽略的问题加以强调,对考纲中的重点考点反复讲解,反复练习,让学生对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熟练。
4、对学生复习中的重点、难点反复练习,特别是实验题,学生尤其头疼,对实验原理、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验的误差等不清楚,更谈不上将实验原理进行转换,进行实验的设计,针对这些问题,除了仔细给学生讲解实验的原理等,还让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反复训练,反复体会,让学生逐步克服心理障碍,掌握实验题的基本解法。并且用多媒体形象演示各种实验,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了实验题的做法。
5、针对当前高考的特点。在注重基础考查的同时,特别注重能力的考察。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特别注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
高一年3班,4班的做法
1、针对班级的特点。该班原先物理成绩一般,有一部分差生。根据这一特点,采取抓两头的做法,让尖子学生吃的好,吃的饱。在平时的教学工作,让他们在完成全班必须完成的作业外,适当补充一些难度教大的习题,以便提高学生的能力,对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特别是捐助生、特批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重在双基的落实,但是决不能抄袭。
2、充分阅读教材,熟习物理新大纲,备好每堂课。在教学中把握难度,在教学中贯彻“低起点,低难度,逐步到位的”教学思想。
3、学习习惯,物理能力的培养始终是物理教学的重点。在平常的工作中,注重听课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听讲,作好笔记。完成作业必须独立认真,不准抄袭。作业批改后,必须认真纠正,并对典型问题作好记载。能力的培养是长期教学的过程的结果。在平时的教学过程特别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经过以上的工作,有部分学生由厌学到喜欢,三个班的物理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当然在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望批评指出。
篇19:高一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如梭,转眼之间一学期又结束了,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1、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本学期我以活化、优化、个性化为导向,联系学生实际情况,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抓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中的相互学习、研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感悟化学的科学魅力与价值。
2、怎样提高学生成绩,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学生。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
3、从实际出发,降低教学难度。由于这届高一学生基础较弱,为了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与兴趣,尽管本学期课程紧,任务重,我本着让学生听懂学会的原则,适当降低了教学内容的难度。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只要学生听不懂的,就讲,例如学生不会受力分析,就多训练;在降低课堂难度的同时,我也降低了我们所选用的教辅资料的难度。
4、课后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和练习试卷,发现问题面对面解决,对特别的“学困生”和“优秀生”利用自习课和课后时间进行特别的面对面辅导,达到了既能对“学困生”的补差,也能对“优秀生”的提高。通过一期的教学使每一个学生的成绩都有所提高。
5、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自己对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当然主要是从不足的方面进行总结,就自己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和重、难点的把握进行说明。教学中对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有没有新的体会,只有在实际教学中得到的经验才是值得总结和学习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物理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20:高一物理教学总结
这学期担任高一物理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努力教好高一物理,使学生较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
我认为在工作过程中,以下几方面我们应该要做好做足的:
1、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讲授物理规律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机械能守恒等,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鲜明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经过自己充分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到抽象的深层理解,把它们准确、鲜明、深刻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尽量避免似懂非懂的现象。
2.要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例如: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都是如此。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开始就应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
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运动学中,应注意矢量正、负号的意义以及正确应用;讲运动学
图象时,结合运动过程示意图讲解,搞清图象的意义,进而学会用图象分析过程、解决问题。
3.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掌握它,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在高一阶段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独立钻研教材,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一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材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阅读物理教材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边读边思考,挖掘提炼、对重要内容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以及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的习惯。
★ 高一下物理课件
★ 曲线运动教案
★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
★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方案(共20篇)】相关文章: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教案2023-05-30
高中物理公开课《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设计2022-06-25
加速度教案2022-12-18
高中物理教学中反思的重要性2023-11-13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2022-08-0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高中物理说课稿2023-03-27
高中物理教育教学反思2023-10-28
物理学期教学工作计划2022-12-10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2023-09-04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