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总结(推荐15篇)由网友“糖衣炮弹”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高一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总结,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篇2: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1)名词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驻军)
赵王之子孙侯者(封侯)
质于齐(做人质)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
树之以桑(种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然而不王者(称王)
填然鼓之(击鼓,敲起鼓)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东面而视(面对)
履而制六合(登上)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以瓮作;以绳系)
序八州而朝同列(安排次序)
籍吏民(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以目示意)
道芷阳间行(取道)
刑人如恐不胜(处罚)
(2)名词用作状语
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在晚上)
必庙礼之(在庙堂上)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秋水时至(按季节,随着时令)
顺流而东行(向东)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像席子一样;像包裹
一样;像口袋一样)
内立法度(对内)
天下云集响应(像浮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吾得兄事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头发上指(向上).
道芷阳间行。(从小路)
时矫首而遐观(时时,时常)
篇3: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2.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
3.凌万顷之茫然(凌:古义-越过今义-欺侮)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子: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今义-儿子)
词类活用
1.羽化而登仙(羽:名词作状语)
2.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使动)
3.泣孤舟之嫠妇(泣:动词使动)
4.正襟危坐(正:形容词使动)
5.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
6.西望夏口(西:名词作状语)
7.下江陵(下:名词作动词)
8.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作动词)
9.侣鱼虾而友糜鹿(侣,友:名词意动)
篇4: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词多义
1、望:
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眺望,动词)
2、长:
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3、然:
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4、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5、白:
①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
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②歌曰(歌词,名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7、如:①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②如怨如慕(副词,像)
篇5: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
2、木直中绳,?以为轮。(?:同“?”,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3、师者,以是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伶俐)
5、正人生非异也。(生:同“性”,先天,天资。)
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
8、自余为戮人。(戮:同“戮”,刑辱。)
9、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10、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11、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其下贤人也亦远矣。(低于)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
5、外与天涯。(交会)
6、顺流而东。(东进)
7、卧而梦。(做梦)
篇6: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形容词作动词
①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②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3.形容词的使动
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弄错,使……错。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知。昏暗:使动,使人感到模糊迷惑。
(四)副词作动词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者,……也:“者”表停顿语气,“也”表判断语气)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者,……也)
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者,……也)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判断句,“此”是主语,“所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判断)
⑤此余之所得也(此……也)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定语后置
有穴窈然。
(三)省略句
①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省宾语)
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省宾语)
③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宾语)
④有碑仆(于)道(省介词)
文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
篇7: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高一语文常用知识点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2.欲与(之)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语文学习五种方法
1.大量阅读
博览群书是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孩子语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
美国心理学家克拉森的心理实验研究表明,学生充满兴趣的课外阅读对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作用,远远大于机械的写作训练。
语文成绩好的孩子几乎都特别读喜欢课外书。
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积累:语词的积累、素材的积累、情感的积累等。
这样的孩子在写作上往往有突出的构思、神奇的用词,在阅读理解方面有杰出的见地,在说话方面有超出他人的见识等。
总之,他们由于见多识广而语文根底厚实。
坚持阅读是培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
特别是多读一些文辞优美、气魄宏大的散文,对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帮助,比如《鲁迅文集》,《读者》杂志对培养这些能力和素养都很有帮助。
博览群书不但是孩子语文素养的基本功之一,而且是孩子成材的一个重要条件。
因为丰富的知识是创造力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也是见识增长,智慧来源的途径之一。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远离名著,培养孩子阅读经典名著要从小引导,循序渐进。
同时要注意不但要阅读,而且要写读书笔记或者书评。
2.背诵经典
背诵经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养孩子语言素养基本功之一。
初中毕业生,如果能背诵150首古今诗词,25首白话诗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现代白话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那么,他的语文功底应该是不错的。
如果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间——16岁之前,让孩子记诵大量的语言精华,那么,这个孩子从小就奠定了坚实的语文根底。
如果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童子功”季节引导他们走向阅读的海阔天空,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
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基础,将来孩子就很难成为高尚的、文明的,具有创造性的现代人。
3.勤写日记
日记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别能力,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练孩子的意志力和积累作文素材。
写日记的好处大大超过了教育者的想象。
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习惯要循序渐进,开始可以写短些,每天一、两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提高增长。
内容也不拘格,什么都可以写,想象的,现实的,国内的,国外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国家大事,小到鸡毛蒜皮等等,要做到有闻必记,有为必记,有见必记,有感必记。
但一定不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哪怕一两句也要写上,写得荒诞一点,不合常规也行,但必须要写下去,目的是为了习惯的养成,终止了,就前功尽弃了。
只要老师与家长引导得当,一定能够大幅提升孩子的写作水平与语文水平。
4.开阔眼界
要孩子懂得: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
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课堂.。
语文学习还要在广阔的天地中,引导孩子睁开惊奇的眼睛面对世界,去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去逛书店、旅游、看展览、做采访、搞调查、看焦点访谈;讨论下岗分流、西部开发、腐败现象、庸俗文化……
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懂得我们生活在奇妙的大自然里,生活在多变的信息社会中,感受人世间的爱与恨,美与丑。
5.写好作文
作文是需要灵性的,是需要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世界各国的学校都非常重视,例如美国从小学开始,写作就是孩子们的必修课,到博士毕业都是如此。
提高语文成绩有哪些窍门
可能有些同学会觉得,语文即使不听课,在考试的时候,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所以上课的时候,经常不注意听课,或者是利用语文课的时间去睡觉,这种做并不对,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语文课的时间,然后在课下的时候,用少的时间去学习语文,其实有些时候,语文底子打下了,即使你课后的时候不怎么学习,课上认真听讲一点,你的成绩也会很好的,所以利用好上课的时间,对你学习很重要。
语文中,有很多知识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感悟的,有些东西可能老师讲我们也听不懂,所以学习语文,还要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8: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字音
缦回màn不霁何虹jì焚椒兰jiāo
妃嫔媵嫱pínyìngqiáng辘辘lù
剽掠piāo杳不知yǎo尽态极妍yán
鼎铛chēng迤逦yǐlǐ锱铢zīzhū
架梁之椽chuán在庾之粟粒yúsù横槛jiàn
呕哑ōuyā参差cēncī鬟huán囷囷qūn
二、重点实词:
1、蜀山兀,阿房出(山秃)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
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随着,适合)
4、盘盘焉,囷囷焉(萦绕曲折的样子)
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雨或雪停止,此处是雨停止)
6、杳不知其所之也(见不到踪影)
7、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每,即全部)
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
9、摽掠其人(通“剽”,piāo,掠夺、夺取)
9、奈何取之尽锱铢(古代计量单位,言极其细小)
10、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表假设的连词)
三、文言现象
1、隔离
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2、直走直走咸阳
古义:趋向今义:行走
3、钩心斗角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4、落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古义:所、座;今义:下降、衰落。
5、气候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6、明星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7、经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篇9: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掌握下列文言词
1、宦者令: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官的头目)
2、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
3、和氏璧:得楚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成的璧)
4、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5、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
6、斧质: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
7、宜:宜可使(应该)
8、曲:曲在赵(理亏)
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
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却)
22、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
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
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
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
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二、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
4、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三、一词多义
1、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
篇10: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古今异义词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古义:周围;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
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义:到达,达到,动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
篇11: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字音
缦回màn不霁何虹jì焚椒兰jiāo
妃嫔媵嫱pínyìngqiáng辘辘lù
剽掠piāo杳不知yǎo尽态极妍yán
鼎铛chēng迤逦yǐlǐ锱铢zīzhū
架梁之椽chuán在庾之粟粒yúsù横槛jiàn
呕哑ōuyā参差cēncī鬟huánqūn
二、重点实词
1、蜀山兀,阿房出(山秃)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
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随着,适合)
4、盘盘焉,镅(萦绕曲折的样子)
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雨或雪停止,此处是雨停止)
6、杳不知其所之也(见不到踪影)
7、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每,即全部)
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
9、柯悠淙(通“剽”,piāo,掠夺、夺取)
9、奈何取之尽锱铢(古代计量单位,言极其细小)
10、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表假设的连词)
三、文言现象
1、隔离
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2、直走直走咸阳
古义:趋向今义:行走
3、钩心斗角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4、落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古义:所、座;今义:下降、衰落。
5、气候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6、明星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7、经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篇12:高一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总结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
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2.名词作动词
①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②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③往往有得。得:动词作名词,心得,收获。
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
2.形容词作动词
①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②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3.形容词的使动
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弄错,使……错。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知。昏暗:使动,使人感到模糊迷惑。
(四)副词作动词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2
【重点语句翻译】
1、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译:我虽然正气凛然,没什么惭愧的,但在君主和双亲面前,却没有一点事功来掩饰自己的罪过。
2、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译:这五个人受斩刑的时候,神情昂然,喊着巡抚的名字而骂他,谈笑着死去。被砍下的首级放在城上,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3、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译:然而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回头,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4、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译: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石碑,就替它写了这篇碑记,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平民也对国家有重要的作用啊。
5、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译:他已经把郑国当作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张他西边的疆界。
7、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译: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受益,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8、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赢。
译: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9、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译: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译: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肉,还告辞干什么呢?
1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译: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因为仰慕您高尚的品德。现在您和廉颇同在朝廷做官,廉将军说出无理的话,但您却害怕躲避他,害怕得太过分了。就是一般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
1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但是我考虑,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用兵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丝绸为后啊!
13、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译: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呀!
14、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译:上面执政的人抓获他之后就会惩罚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
15、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译:现在的不仁义是攻打别的国家,却不知道这是错误的,反而就这件事情称赞它,说它是义举。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3
1.《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2.置杯焉则胶胶:粘,着地
3.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枪:碰、撞
4.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图谋
5.而控于地控:投,落下
6.小知不及大知及:赶得上。
7.穷发之北穷:荒远的、偏僻
发:毛,指草木
8.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待:凭借
9.下迨蔀屋迨:至
蔀:遮蔽光明之物
10.置酒交衢间衢:大路
11.栉比如鳞栉:木梳;比:并、排列
12.妍媸自别妍媸:美丑
13.恐进之亦兴阑矣阑:衰落、消失
14.迟月生公石上迟:等候
15.不知尚识余言否耶识:记着
16.居为奇货居:积,储存
17.操童子业,久不售操……业:从事……行业;售:考取
18.宰严限追比比:追征
19.成妻具资诣问诣:到……去
20.唇吻翕辟翕:合;辟:开
21.有古陵蔚起蔚: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高大
22.如被冰雪被:遭受
23.气息然然:气息微弱的样子
24.审谛之审谛:仔细
25.径造庐访成造:到
26.则虫集冠集:止,落在
27.俾人邑庠邑:县;庠:学校
28.抚军亦厚赉成赉:赏赐
29.独是成氏子以蠧贫蠧:蛀虫
30.民日贴妇卖儿贴:抵押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4
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
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5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掌握下列文言词
1、宦者令: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官的头目)
2、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
3、和氏璧:得楚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成的璧)
4、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5、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
6、斧质: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
7、宜:宜可使(应该)
8、曲:曲在赵(理亏)
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
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却)
22、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
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
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
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
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篇13: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精选总结
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者,……也:“者”表停顿语气,“也”表判断语气)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者,……也)
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者,……也)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判断句,“此”是主语,“所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判断)
⑤此余之所得也(此……也)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定语后置
有穴窈然。
(三)省略句
①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省宾语)
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省宾语)
③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宾语)
④有碑仆(于)道(省介词)
文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
篇14: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精选总结
一、通假字。
1、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晒干。)
2、木直中绳,?以为轮。(?:同“?”,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3、师者,以是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伶俐)
5、正人生非异也。(生:同“性”,先天,天资。)
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
8、自余为戮人。(戮:同“戮”,刑辱。)
9、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10、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11、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其下贤人也亦远矣。(低于)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
5、外与天涯。(交会)
6、顺流而东。(东进)
7、卧而梦。(做梦)
篇15: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精选总结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应。读gōng)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喜欢。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燕王诚振怖“振”,通“震”,害怕。
秦王还柱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蚤”通“早”)
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 语文高一教学总结

【高一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总结(推荐15篇)】相关文章:
高一语文期末教学工作总结2023-01-16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方法2022-10-20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2023-05-25
高一学期语文的个人总结2023-06-10
高一语文教学工作总结2022-12-31
高一语文教学计划2022-06-28
高一语文老师教学计划2022-08-09
高一语文教学总结2023-01-26
高一语文随笔反思2024-03-25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学计划2023-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