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3-10-25 08:18:15 其他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推荐14篇)由网友“1升”投稿提供,这里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些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方便大家学习。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1:五年级数学知识点下册总结

具体内容 重点知识 学生的实际学习困难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1.单位“1”的意义: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3.分数单位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反来,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等于被除数,分母相等于除数,分数相等于除号。

5.“求一个数是(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办法: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真分数和假分数 1.真分数的意义: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2.真分数的特征:真分数﹤1。

3.假分数的意义:分子比分母大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4.假分数的特征:假分数≦1。

5.带分数的意义:由整数(不包括0)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真分数。

6.带分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再读分数部分,中间加“又”字。

7.带分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分数部分,分数部分的分数线与整数的中间对齐。

8.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当分子是分母倍数时,能化成整数;当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时,能化成带分数,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篇2:五年级数学知识点下册总结

1、方法:化大为小或化繁为简,画图,列表,再总结应用

2、植树问题:

(1)、两端要栽:

间隔数=总长÷间距;总长=间距×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1

(类似问题有:竖电线杆,两端插旗......)

(2)、两端不栽:

间隔数=总长÷间距;总长=间距×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1

(类似问题有:锯木头,剪铁丝......)

(3)、一端栽一端不栽:间隔数=总长÷间距;

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间隔数=棵数

(类似问题有:敲钟听声,上楼时间.....)

3、锯木问题:段数=次数+1;次数=段数-1总时间=每次时间×次数

4、方阵问题:最外层的数目是:边长×4—4或者是(边长-1)×4;

单边边长=(最外层数目+4)÷4

整个方阵的总数目是:边长×边长

5、封闭的图形(例如围成一个圆形、椭圆形):

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

6、过桥问题总长=车身长+车间距×车间隔数+桥(路长)

速度=总长÷时间

7、出租车计费(信件邮资、洗照片)等问题。

计算时分成两部分。(1)标准部分。已经知道总价的,不再计算,不知道总价需计算。

(2)超出部分。超出数量×超出单价。最后相加。

五年级数学差怎么提高

1、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

从孩子的每一次作业、单元测验以及学校学习中,肯定孩子进步的地方,增加孩子的自信。特别是不要经常将数学成绩与她的其他科目成绩比较,让孩子认为自己是偏科的,应该给孩子树立各科全面发展的榜样。

2、强化计算专题的训练。

孩子应该从小养成勤于思考,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注意力难以集中主要是孩子以前接触数学的练习题量较少,养成做题拖拉的不良习惯,而数学成绩不理想也打击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希望通过强化计算专题的训练,系统地给孩子复习,让孩子期末成绩进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找个补习机构是采用小班授课,课堂气氛浓厚、让学生在竞争的环境下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有很多的发言机会,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展示能力,树立孩子的自信。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选择一对一辅导,效果更好,更能针对孩子的问题进行辅导。

3、学习是一个自主、长期的过程。

平时孩子的学习是比较努力,如果遇到假期的黄金学习时段,孩子可以全心全意投入数学学习中,针对孩子的特点进行查漏补缺,这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篇3: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二、学习难点:

1.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2.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因数和倍数等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4.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5.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6.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7.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如下图所示: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特性是相同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3.轴对称的性质: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以下性质:

(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对称轴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4.轴对称图形的作用:

(1)可以通过对称轴的一边从而画出另一边;

(2)可以通过画对称轴得出的两个图形全等。

5.因数:整数B能整除整数A,A叫作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或约数。在自然数的范围内例:在算式6÷2=3中,2、3就是6的因数。

6.自然数的因数(举例):

6的因数有:1和6,2和3.

10的因数有:1和10,2和5.

15的因数有:1和15,3和5.

25的因数有:1和25,5.

7.因数的分类:除法里,如果被除数除以除数,所得的商都是自然数而没有余数,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我们将一个合数分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样的几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8.倍数:对于整数m,能被n整除(n/m),那么m就是n的倍数。如15能够被3或5整除,因此15是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也就是说一个数的倍数的集合为无限集。注意:不能把一个数单独叫做倍数,只能说谁是谁的倍数。

9.完全数:完全数又称完美数或完备数,是一些特殊的自然数。它所有的真因子(即除了自身以外的约数)的和(即因子函数),恰好等于它本身。

10.偶数:整数中,能够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11.奇数:整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

12.奇数偶数的性质:

关于奇数和偶数,有下面的性质:

(1)奇数不会同时是偶数;两个连续整数中必是一个奇数一个偶数;

(2)奇数跟奇数和是偶数;偶数跟奇数的和是奇数;任意多个偶数的和都是偶数;

(3)两个奇(偶)数的差是偶数;一个偶数与一个奇数的差是奇数;

(4)除2外所有的正偶数均为合数;

(5)相邻偶数公约数为2,最小公倍数为它们乘积的一半。

(6)奇数的积是奇数;偶数的积是偶数;奇数与偶数的积是偶数;

(7)偶数的个位上一定是0、2、4、6、8;奇数的个位上是1、3、5、7、9.

13.质数:指在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此整数自身外,没法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

14.合数:比1大但不是素数的数称为合数。1和0既非素数也非合数。合数是由若干个质数相乘而得到的。

质数是合数的基础,没有质数就没有合数。

15.长方体:由六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长方体.长方体的任意一个面的对面都与它完全相同。

16.长、宽、高:长方体的每一个矩形都叫做长方体的面,面与面相交的线叫做长方体的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17.长方体的特征:

(1)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至少有两个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时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他四个面都是长方形,并且完全相同。

(3)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可分为三组,每一组有4条棱。还可分为四组,每一组有3条棱。

(3)长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连接三条棱。

(4)长方体相邻的两条棱互相(相互)垂直。

18.长方体的表面积:因为相对的2个面相等,所以先算上下两个面,再算前后两个面,最后算左右两个面。

设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它的表面积S:

S=2ab+2bc+2ca

=2(ab+bc+ca)

19.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设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它的体积V:

V=abc=Sh

20.长方体的棱长:

长方体的棱长之和=(长+宽+高)×4

长方体棱长字母公式C=4(a+b+c)

相对的棱长长度相等

长方体棱长分为3组,每组4条棱。每一组的棱长度相等

21.正方体:侧面和底面均为正方形的直平行六面体叫正方体,即棱长都相等的六面体,又称“立方体”、“正六面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2.正方体的特征:

(1)有6个面,每个面完全相同。

(2)有8个顶点。

(3)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

(4)相邻的两条棱互相(相互)垂直。

23.正方体的表面积:

因为6个面全部相等,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一个面的面积×6=棱长×棱长×6

设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它的表面积S:

S=6×a×a或等于S=6a2

24.正方体的体积: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设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它的体积为:

V=a×a×a

25.正方体的展开图: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一共有11种。

小学数学知识点

26.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27.分数分类:分数可以分成: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百分数

28.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一。如:1/2,3/5,8/9等等。真分数一般是在正数的范围内研究的。

29.假分数:分子大于或者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假分数通常可以化为带分数或整数。如果分子和分母成倍数关系,就可化为整数,如不是倍数关系,则化为带分数。

30.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31.约分: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的安排,结合班级学生及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本着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实际数学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在不增加学习负担的前提下,进一步争取数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复习目标: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复习有关图形的变换,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分数加、减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简单的统计,学会使用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不复杂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总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知识之间的联系。

2、注意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整理和复习。

3、加强反馈,注意因材施教。

4、以“课标”为本,扣紧“三维”目标。

5、力求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四、复习措施:

1、在复习分块章节中,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理解上进行记忆。比如:基础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在课堂上、在系统复习中纠正学生的错误,同时防止学生机械地背诵;但是对于计量单位要求学生在记忆时,比较相对的单位,理顺关系。

2、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紧抓学生的能力的培养。

(1)四则混合运算方面,重视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既要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又要培养学生善于利用简便方法计算。利用晚自习与课后辅导时间对学生进行多次的过关练习。

(2)在量的计量和几何初步知识上,多利用实物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利用习题类型的全面性,指导学生学习。

(3)应用题中着重训练学生的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寻求合理的简便解题方法,练讲结合,归纳总结,抓订正、抓落实。

(4)其它的知识将在复习过程中穿插的进行,以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出具体要求。

3、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启发,加强“培优补差”工作。对学习能力较差,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尽量跟上复习进度,同时开“小灶”,利用课间与课后时间,按最低的要求进行辅导。而对于能力较强,程度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看多想多做,老师随时给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4、在复习期间,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的复习,进行系统化的归纳和整理,对学生多采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5、在复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认真地与学生进行反馈交流,达到预期的复习目标。

五、复习时间安排:

1、6月16、17日复习图形的变换、因数和倍数;

2、6月18日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

3、6月19日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4、6月20日复习简单统计、数学广角;

5、6月23日第五次检测;

5、6月24、25日准备期末测试。

五年级下数学复习计划大全

一、学情分析

总体情况:多数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思维,课后认真按时完成作业。但也有一部分学困生,这些学生惰性强,上课不动脑筋思考问题,写作业效率低,不能主动及时订正。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做题较粗心,计算不用草稿纸,计算的正确率不高,解决问题不仔细审题,理解能力不够强,需要在复习中加强训练。

二、复习目标

1、一册教材学完,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处于杂乱、含糊、无序的状态,必须进行系统归类、整理、综合,帮助学生形成网状立体知识结构系统。归纳过程中,要让学生有序地多角度概括地思考问题,沟通内在联系。

2、进行区别比较,包括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知识的意义性质、规律的异同,把各方面的知识像串珍珠一样连接起来,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便于记忆储存,理解运用。

3、复习内容要有针对性。对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理解。复习课知识的覆盖面广、针对性和系统性要有机结合。

4、复习课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要主动理清知识体系,分层、分类、分项,拉紧贯穿全册教材的主线。发现学生普遍不会的,难理解的,遗漏的要重点讲。善于把多方面知识进行综合复习,注意知识的多变性、包容性。

5、教师要认真设计好每节复习课所重点讲解的例题。每一节复习课要环环相连,每道复习例题要体现循序渐进。一道复习例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6、复习中的练习题,不是旧知识的单一重复,机械操作,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体现质的飞跃,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

7、复习课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发动学生归类分项,发动学生出题,发动学生讨论,让学生去求异、联想、发散,主动探索,寻查知识点,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三、复习内容

1、复习分数乘法和除法时要使所有学生熟练掌握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意义,知道一道分数乘法或除法算式所表示的含义;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及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复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整数的乘法运算定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重点掌握乘法分配律)。

3、复习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使学生掌握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分析方法,熟练掌握算术解答的方法。

4、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重点复习最基本的概念和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的计算)和实际应用,体积单位、面积单位、长度单位之间的改写,加强几何知识内容的联系,注意综合运用,灵活掌握。

5、复习统计,进一步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

6、复习数学与购物,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各种策略加以分析比较,选择最有利的够物策略;用表面积等知识,继续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复习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重视查漏补缺。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情况,确定班级的复习计划,对相对比较薄弱的内容要加强复习和练习。

2、要注意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在复习题的设计中要十分注意层次性。

3、要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复习过程中去。可采用的一些形式:学生自己出题目练习,学生自己去整理知识;学生与学生之间去交流与合作。

这一册教材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广,基本概念比较多,也比较抽象,很多内容都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知识。通过总复习把本册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概念、计算方法和其它知识更好地理结合掌握,并把各单元内容联系起来,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使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另外通过总复习,查缺补漏,使学习比较吃力的孩子,能弥补当初没学会的知识,打好基础。

篇4: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1.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特性是相同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3.轴对称的性质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以下性质:

(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对称轴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4.轴对称图形的作用

(1)可以通过对称轴的一边从而画出另一边;

(2)可以通过画对称轴得出的两个图形全等。

5.因数

整数B能整除整数A,A叫作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或约数。在自然数的范围内例:在算式6÷2=3中,2、3就是6的因数。

6.自然数的因数(举例)

6的因数有:1和6,2和3。

10的因数有:1和10,2和5。

15的因数有:1和15,3和5。

25的因数有:1和25,5。

7.因数的分类

除法里,如果被除数除以除数,所得的商都是自然数而没有余数,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我们将一个合数分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样的几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8.倍数:对于整数m,能被n整除(n/m),那么m就是n的倍数。如15能够被3或5整除,因此15是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也就是说一个数的倍数的集合为无限集。注意:不能把一个数单独叫做倍数,只能说谁是谁的倍数。

9.完全数:完全数又称完美数或完备数,是一些特殊的自然数。它所有的真因子(即除了自身以外的约数)的和(即因子函数),恰好等于它本身。

10.偶数:整数中,能够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11.奇数:整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

12.奇数偶数的性质

关于奇数和偶数,有下面的性质:

(1)奇数不会同时是偶数;两个连续整数中必是一个奇数一个偶数;

(2)奇数跟奇数和是偶数;偶数跟奇数的和是奇数;任意多个偶数的和都是偶数;

(3)两个奇(偶)数的差是偶数;一个偶数与一个奇数的差是奇数;

(4)除2外所有的正偶数均为合数;

(5)相邻偶数最大公约数为2,最小公倍数为它们乘积的一半。

(6)奇数的积是奇数;偶数的积是偶数;奇数与偶数的积是偶数;

(7) 偶数的个位上一定是0、2、4、6、8;奇数的个位上是1、3、5、7、9。

13.质数:指在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此整数自身外,没法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

14.合数:比1大但不是素数的数称为合数。1和0既非素数也非合数。合数是由若干个质数相乘而得到的。

质数是合数的基础,没有质数就没有合数。

15.长方体:由六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长方体.长方体的任意一个面的对面都与它完全相同。

16.长、宽、高:长方体的每一个矩形都叫做长方体的面,面与面相交的线叫做长方体的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17.长方体的特征:

(1)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至少有两个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时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他四个面都是长方形,并且完全相同。

(2)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可分为三组,每一组有4条棱。还可分为四组,每一组有3条棱。

(3)长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连接三条棱。

(4) 长方体相邻的两条棱互相(相互)垂直。

18.长方体的表面积

因为相对的2个面相等,所以先算上下两个面,再算前后两个面,最后算左右两个面。

设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它的表面积S:

S = 2ab + 2bc+ 2ca

= 2 ( ab + bc + ca)

19.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设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它的体积V:

V = abc=Sh

20.长方体的棱长

长方体的棱长之和=(长+宽+高)×4

长方体棱长字母公式C=4(a+b+c)

相对的棱长长度相等

长方体棱长分为3组,每组4条棱。每一组的棱长度相等

21.正方体:侧面和底面均为正方形的直平行六面体叫正方体,即棱长都相等的六面体,又称“立方体”、“正六面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2.正方体的特征

(1)有6个面,每个面完全相同。

(2)有8个顶点。

(3)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

(4)相邻的两条棱互相(相互)垂直。

23.正方体的表面积:

因为6个面全部相等,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一个面的面积×6=棱长×棱长×6

设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它的表面积S:

S=6×a×a或等于S=6a2

24.正方体的体积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设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它的体积为:

V=a×a×a

25.正方体的展开图

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一共有11种。

26.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27.分数分类:分数可以分成: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百分数

28.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一。如:1/2,3/5,8/9等等。真分数一般是在正数的范围内研究的。

29.假分数:分子大于或者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假分数通常可以化为带分数或整数。如果分子和分母成倍数关系,就可化为整数,如不是倍数关系,则化为带分数。

30.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31.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32.公因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数中,如果它们有相同的因数,那么这些因数就叫做它们的公因数。任何两个自然数都有公因数1.(除零以外)而这些公因数中最大的那个称为这些正整数的最大公因数。

33.通分: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且分母相同的分数,叫做通分。

34.通分方法

(1)求出原来几个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原来分数化成以这个最小公倍数为分母的分数

35.公倍数: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数中,如果它们有相同的倍数,这些倍数就是它们的公倍数。这些公倍数中最小的,称为这些整数的最小公倍数

36.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即分数单位不变,分子相加减,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2)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即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改变其分数单位而大小不变,再按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法去计算,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37.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够清楚的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篇5: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如下:

1.能熟练的用乘法口诀求积。

2.能利用乘法求得100以内的两个数积。

3.能进行大数目估计。

4.能利用分解质因数求得一个数的因数。

5.能利用短除法求得一个数的倍数。

6.能利用最大公约数求得一个数的因数和另一个数的公因数。

7.能利用最小公倍数求得两个数的积。

8.能进行长度的单位换算。

9.能利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求得圆的周长和面积。

10.能利用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求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11.能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得圆锥的体积。

12.能利用百分数求得一个数和一个百分数的差或和。

13.能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和绘制统计图。

14.能利用负数和负指数进行计算。

15.能利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得代数式的值。

16.能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证明。

以上是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6: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如下:

1.能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能正确进行简单的乘法估算,能运用运算律来简化运算,求积的加法法则求得多位数乘法的简便计算。能结合具体情境,对数据进行筛选,找到符合条件的数。

2.经历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看懂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并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阅读理解。

3.能运用科学计数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能估算运算结果的大小,会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4.能利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会用数、字母、文字等对周围的现实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

5.认识分数乘法和除法,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混合运算。

6.认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理解小数的意义,能正确对小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能运用分数、小数、百分数进行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7.认识方程,能解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8.认识圆、圆环等平面图形,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认识圆周率,会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9.认识轴对称图形,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10.探索给定图形密铺,认识众数。

以上是五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篇7: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因数和倍数

1、a×b=c(a、b、c是不为0的整数),c是a和b的倍数,a和b是c的因数。

找因数的方法: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2、自然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奇数 偶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

偶数:是2的倍数(0也是偶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能同时是2、3、5的倍数的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3、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

质数:有且只有两个因数,1和它本身

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 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10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

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4、分解质因数

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5、公因数、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的那个就叫它们的公因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公因数 (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

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就说这几个数互质。

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

⑴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⑵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 ⑶两个质数一定互质;

⑷2和所有奇数互质; ⑸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

篇8: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分数加减法

1,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2, 对计算结果的要求: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要化成带分数。

3, 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4, 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看小数部分有几位,就在1的后面加几个0做分母,去掉小数点做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分数

1、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取出的份数。

3、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 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4、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5、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都大于或等于1。

6、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7、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带分数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8、整数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用整数与分母的积做分子。

9、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乘分母加分子做分子,分母不变。

10、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11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如12=2×2×3

12、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的一个,叫做它们的公因数。

13 互质: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这两个数叫做互质。 互质的规律: (1) 相邻的自然数互质; (2) 相邻的奇数都是互质数; (3) 1和任何数互质; (4) 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5) 2和任何奇数互质。 质数与互质的区别:质数是就一个数而言,而互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之间的关系;这些数本身不一定是质数,但它们之间的公因数是1,如8和9.

14、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5、求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关系 公因数 最小公倍数 倍数关系

16、分子分母互质的分数叫最简分数,或者说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只有的1的 分数是最简分数。

17、约分: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值不变,这个过 程叫做约分。计算结果通常用最简分数表示。

18、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同分母分数,叫通分。通常用最小公倍数 做分数的分母较简便。

19、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 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大; 分子相同时,分母小的分数大; 分子分母都不同时,通分再比。

20、分数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 数大小不变。

21、分数的意义两种解释:①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 ②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第一,重视听讲。在课堂上,老师讲授的一般都是新的知识内容,所以要紧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积极的开展自己的思维,看看老师讲的解题思路与自己所想的有什么不同,通过思考进一步的去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第二,及时复习。复习的时候要把老师当天讲的内容都消化掉,做到不堆积问题,把老师在课上讲的知识点都去回顾一遍,熟练掌握公式的推理过程,尽量通过自己的记忆去回顾,实在搞不懂就去翻下书。

第三,多做题。学好数学就必须多做题,这是为了掌握各种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可以不用那么着急,可以从简单的入手,主要以课本的习题为主,如果课本里的习题能解答好,就是把基础打扎实。

基础知识牢固了,就可以去找一些课外的习题,或者试题来练练手,多帮助自己开拓思维,寻找新思路,提高对解决问题的分析能力,题目做的多了,多多少少就能知道一些解题规律,也就能总结出一套自己的解题方法。

篇9: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一、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①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②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①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二、因数与倍数

1、因数和倍数:如果整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方法是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方法时依次乘以自然数。

4、2、5、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5、偶数与奇数:是2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6、质数和和合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形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有12条棱,所有的棱都相等;有8个顶点。

2、长、宽、高: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4、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5、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ab+ah+bh)×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用字母表示:S

6、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7、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8、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V=abh长=体积÷(宽×高)宽=体积÷(长×高)高=体积÷(长×宽)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V=a×a×a

9、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0

10、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11、体积单位的互化: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用高级单位数乘以进率;把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数除以进率。12、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13、容积单位:升和毫升(L和ml)1L=1000ml1L=1000立方厘米1ml=1立方厘米

14、容积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长、宽、高。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用字母表示:a÷b=(b≠0)。

4、真分数和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5、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6、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7、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

8、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断方法:①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②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③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④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⑤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质。⑥当一个数是合数,另一个数是质数时(除了合数是质数的倍数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也都是互质数。

9、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10、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11、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共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12、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13、特殊情况下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①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数。②互质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就是1,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14、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同分子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15、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小数化分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必须约成最简分数;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六、打电话

1、逐个法:所需时间最多;

2、分组法:相对节约时间;

3、同时进行法:最节约时间。

1.因为2×6=12,我们就说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

2.求一个数的因数,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3.求一个数的倍数,用一个数去乘1、乘2、乘3、乘4……

4.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5.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6.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也是偶数。

7.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8.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9.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10.一个数各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11.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2.整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类:1,质数,合数。整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类:奇数,偶数

13.将合数分解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就叫做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用短除法,把36分解质因数是?

14.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合数是4,最小奇数是1,最小偶数是0,同时是2,5,3倍数的最小数是30,最小三位数是120

15.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

16.a是c的倍数,b是c的倍数,那么a+b的和是c的倍数,c是a+b和的因数,a-b的差是c的倍数,c是a-b差的因数。

17.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8.轴对称图形特征: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19.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完全相同)。

20.长方体有12条棱,分为三组,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21.长方体有8个顶点。

2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3.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完全相等,正方体有12条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24.长方体棱长之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25.正方体棱长之和:棱长×12

26.长方体(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7.长方体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或长方体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28.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29.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m330.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

31.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就是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a×a×aa3表示3个a相乘

32.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用升和毫升

33.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34.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其中表示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5.米表示

(1)把5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米,算式:5÷8=(米)

(2)把1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米,算式:1÷8=(米),5个米就是米

36.当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的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在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除数不能为0)区别: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37.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38.带分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子,分母不变。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时,用整数部分和分母相乘再加分子所得结果作分子,分母不变。

39.A是B的几分之几?用A÷B

40.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4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通常把每个数分解质因数,把它们所有的公有质因数相乘,来求最大公因数。

42.如果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这两个数是互质数。两个连续自然数;两个质数;1和其他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43.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44.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通常把每个数分解质因数,把它们所有的公有质因数和独有质因数相乘,来求最小公倍数。45.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公分母),叫做通分。

46.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可以先求其中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用求出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再与第三个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47.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么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48.如果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49.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的几种特殊情况:1和其他自然数,相邻两个自然数,两个质数。

50.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把小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然后再化成最简分数。

(1)15=+()

(2)16=()+()=()+()

(3)24=()+()=()+()=()+()

篇10: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即几分之一。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

4、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用一个数÷另一个数。

5、分数未带单位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分率)用1÷总份数;分数带有单位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用一个数÷另一个数。

6、分数的大小比较:

①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就大。

②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③异分母分数,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再进行比较。

5、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6、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

7、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8、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

9、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10、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11、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可以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

12、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它们最大公因数之间的关系:所有的公因数都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最大公因数是它们的倍数。

13、互质数:只有公因数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14、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断方法:

①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

②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

③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

④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

⑤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质。

⑥当一个数是合数,另一个数是质数时(除了合数是质数的倍数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也都是互质数。

15、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①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数。

②互质关系:最大公因数就是1。

③一般关系:从大到小看较小数的因数是否是较大数的因数。

16、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17、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并不是一定要把分数化成与它相等的最简分数才叫约分;但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

18、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共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最小公倍数。可以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

19、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的关系:几个数的公倍数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20、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时,公分母一般为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1、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①倍数关系: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数。

②互质关系: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③一般关系:大数翻倍(从小到大看较大数的倍数是否是较小数的倍数)。

22、约分和通分的依据都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23、小数化分数的方法: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必须约成最简分数。

24、分数化小数的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25、判断分数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

①判断分数是否是最简分数;如果不是最简分数,先把它化成最简分数;

②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立体图形。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长、宽、高都各有4条,分别平行并且相等)

3、长方体的特征:

①面: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最多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②棱: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③顶点:有8个顶点。

4、正方体的特征:

①面: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完全相同。

②棱:有12条棱。12条棱的长度相等。

③顶点:有8个顶点。长方体正方体相同点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不同点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6个面都是正方形。棱相对的棱的长度都相等12条棱都相等。5、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6、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长方体

7、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8、至少要8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稍大的正方体。正方体

9、表面积:一个物体表面所有面的面积之和叫做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10、长方体的表面积:

①长方体有“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

②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用字母表示:S=(ab+ah+bh)×2

③特殊长方体的表面积(有两个面是正方形)正方形的两个面完全相同,其余四个面完全相同。

11、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用字母表示:S=6a2

12、表面积的常用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1m2=100dm21dm2=100cm21m2=10000cm2

13、生活实际: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等都只有5个面;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14、长方体或正方体每截断一次会增加两个截面,所以这时的两个物体的表面积大于原来物体的表面积。

15、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表面积会扩大倍数的平方倍。(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4倍)。

15、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就是看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16、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m3)、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

①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

②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

③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1m3=1000dm31dm3=1000cm3

17、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V=abh

18、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V=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19、底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20、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V=ShS=V÷hh=V÷S

21、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的容积。容积单位有:升(L)、毫升(ml)1L=1000ml

22、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关系:1L=1dm31mL=1cm3

23、容积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长、宽、高。(所以物体的体积大于它的容积)。

24、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体积就会扩大倍数的立方倍。(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体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8倍)。

25、排水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①容器的底面积×上升那部分水的高度。被浸没物体的体积等于上升计算方法那部分水的体积

②放入物体后的体积原来水的体积

26、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截成若干个小长方体(或正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体积不变。

第三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3、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4、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5、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数通常写在字母的前面。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2、a×a可以写作aa或a2,a2读作a的平方。2a表示a+a

3、等式: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

4、等式的性质: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5、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解方程的格式要求:①必须写“解”并打上“:”。②所有“=”对齐。③自觉进行验算。

6、10个数量关系式:加法: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乘法: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7、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8、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9、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②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验算,写出答语。

第五单元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的统计图。

折统计图的特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趋势。

篇11: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2、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符号[ ,]表示。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3、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用符号( , )。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4、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举例:3×5=15,15是合数。

5、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举例:[6,8]=24,(6,8)=2,24是2的倍数。

6、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举例:15和5,[15,5]=15,(15,5)=5;

素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举例:[3,7]=21,(3,7)=1;

一个素数和一个合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5,8]=40,(5,8)=1;

相邻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9,8]=72,(9,8)=1;

特殊关系的数(两个都是合数,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但他们之间只有一个公因数1),比如4和9、4和15、10和21,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五年级下册公倍数和公因数试题

填空题。

1.如果3X=Y(X、Y均不为0),那么Y是X的( )。

2.如果a是b的倍数,那么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

3.某数除以3和5都余1,这个数最小是( )。

4.用一个数除15和30,正好都能整除,这个数是( )。

5.两个相邻奇数的和是16,这两个奇数的最小公倍数是( )。

6.一个两位数既是6的倍数,又是9的倍数,那么这个数是( ),最小是( )。

7.两个数不是倍数关系,且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36,这两个数可能是( )和( )。

8.0、3、5、7四个数组成一个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四位数,是( )

,最小是( )。

9.要使60□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那么□里可以填( )。

二判断题。

1.32是16的最小倍数。 ( )

2.两个非零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 )

3.48既是6的倍数,又是8的倍数,所以48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 )

4.一个不为0的自然数的个位是0,这个数肯定是2和5的公倍数。( )

5.用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成的正方形,其边长最短是24厘米。 ( )

三.选择题。

1.如果a是b的倍数,同时也是c的倍数,那么a一定是b和c的( )

A.倍数 B.最小公倍数 C.公倍数

2.一个数的倍数一定( )它本身。

A.大于 B.等于 C.大于或等于

3.48是12和8的( )

A.公倍数 B.倍数 C.最小公倍数

4.如果4a=5b(a、b均不为0)那么a( )b。

A. >B. < C.=

5.下列各组数中,( )是2和5的公倍数。

A.10、15、20、25、30 B.10、50、1250、540

C、50、65、128、240

四.把30以内的4和6的倍数、公倍数分别填在下面的圈内。

4的倍数:( )。

6的倍数:( )。

4和6的公倍数:( )。

五.把7的倍数画上“△”,8的倍数画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六.求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8和12 11和13 14和19

16和24 5和1 28和56

七.回答下列问题。

1.小于100的数中,12的倍数有哪些?

2.在12、15、36、64、450、950这六个数中。

(1)3的倍数有哪些?

(2)5的倍数有哪些?

(3)2和3的公倍数有哪些?

(4)2和5的公倍数有哪些?

(5)3和5的公倍数有哪些?

八.解决问题。

1.有一批玩具,如果每箱装30个,没有剩余;如果每箱装50个,也没有剩余。这批玩具最少有多少个?

2.军军和丁丁到图书馆去借书,军军:每隔3天去一次;丁丁:每隔4天去一次。7月1日两人在图书馆相遇,那么他们下一次同时到图书馆是几月几日?

小学五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一、课堂45分钟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数学学习重在平日功夫,不适合突击复习。

二、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养成反思的习惯。每天放学回家后,认真规范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养成自己检查作业好习惯,然后说一说当天学习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很重要,在应用知识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养成归纳知识点的好习惯。数学知识是一个体系,由浅入深,每学完一个单元或是几个单元后,要逐步学会归纳所学的知识要点。尤其是一些公式、原理,一定要记牢。一本书学完后,也要归纳整册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系统,理解每一个知识要点。

四、学会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尤其是一些应用题,不仅会做,并能说出每一步的依据,为什么要这么做,要讲清算理。还要知道这是应用了所学的什么知识点,这样慢慢地就学会了根据题意反过来找知识点,再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五、自己归纳并形成数学错题集。这是非常重要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凡是平时作业做错或是考试做错(包括不会做的)的题都收集起来,形成自己的错题集,这就是自己的知识薄弱点。在收集每一道错题时要自己分析错误原因,错误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粗心。主要表现在数字看错、数字写错、计算出错、书写混乱等;另一种是不理解题意或是理解错误。对于前者,重点是平时养成书写规范,计算速度不要太快,而且加强训练,提高做题的准确性和速度,对于后者,重点是不断加强对一些典型题和难题的训练,开拓思维空间和反应能力以及应变能力。

六、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我们的建议就是:把“做作业”当成考试,把“考试”当成做作业。

篇12: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特性是相同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3.轴对称的性质: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以下性质:

(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对称轴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4.轴对称图形的作用:

(1)可以通过对称轴的一边从而画出另一边;

(2)可以通过画对称轴得出的两个图形全等。

篇13: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1.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2.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因数和倍数等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4.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5.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6.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7.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篇14: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轴对称

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轴对称的特征:沿对称轴对折,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重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 m3 =1000dm3 dm3 =1000cm3.

2.容积的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L=1000ml

3.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1L= dm3 1 cm3.=1 ml

4.容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只是要从里面量它的长、宽和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论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工作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教学总结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通分》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

五年级下册早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推荐14篇)】相关文章: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2023-04-11

二年级数学下册学期教学总结2022-07-2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师教学工作总结2022-05-07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2022-07-29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总汇十九2023-09-27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2022-07-09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023-10-20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022-12-26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的总结2023-06-05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课时安全2023-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