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师生物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3-12-16 07:51:59 其他教师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初中教师生物知识点总结(精选19篇)由网友“新原子”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初中教师生物知识点总结,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初中教师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1:初中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中八年级生物知识点

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腔肠动物

1、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水螅、海蜇、海葵、水母、珊瑚虫等

2、腔肠动物的代表动物:水螅

3、生活环境: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4、外部形态:有触手,用于探寻和捕食猎物。

5、身体:辐射对称(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左右,前后,背

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将身体分为几个对称的两部分)

6、内部结构:水螅的身体由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内胚层围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外胚层上有刺细胞。

5、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6、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

二、扁形动物

1、常见的扁形动物有:涡虫、华枝睾血虫、血吸虫、绦虫。

2、扁形动物的代表动物是:涡虫

3、生活环境:在清澈溪流中的石块下面

4、外部形态:身体背腹扁平,身体呈两侧对称,也叫左右对称。

5、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生殖器官很发达,大多数扁形动物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

6、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身体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三、线形动物

1、常见的线形动物有:蛔虫、绕虫、钩虫、丝虫、线虫。

2、代表动物:蛔虫

3、生活环境:寄生在人的小肠内,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4、形态结构:身体呈圆柱形,中段较粗,两端较细,体表有角质层。

5、内部结构: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构成,但生殖器官发达,无专门的运动器官。

6、蛔虫病的感染途径:和虫卵有关系

(1)人喝了带有虫卵的生水。

(2)吃了沾有虫卵的蔬菜。

(3)沾有虫卵的手去拿食物

7、蛔虫病的预防

(1)首先注意个人卫生,

(2)不喝不洁净的生水,蔬菜。

(3)水果要洗干净,

(4)饭前便后要洗手

(5)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使用

8、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四、环节动物

1、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沙蝉、蛭。

2、代表动物:蚯蚓

3、外形: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4、环带:距离环带近的是前端,距离环带远的是后端。

5、用手摸蚯蚓的表面,感觉到粗糙不平,这就是刚毛。

6、蚯蚓的呼吸:湿润的体壁

7、运动:刚毛和肌肉的配合完成运动。

8、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和疣足辅助运动。

9、蚯蚓的作用:

(1)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2)含有蛋白质、脂肪,营养价值高。

(3)药用

(4)帮助处理生活垃圾,消除环境污染。

五、软体动物

1、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扇贝、文蛤、益盛、蜗牛、乌贼。

2、软体动物代表动物:河蚌

3、河蚌的生活环境:江、河、湖泊等淡水环境中。

4、外套膜:保护河蚌柔软的身体,并且分泌物质形成贝壳。具有外套膜和贝壳是双壳类动物。

5、运动器官:足

6、呼吸器官:鳃

7、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六、节肢动物

1、节肢动物代表动物:蝗虫

2、昆虫是节肢动物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3、蜘蛛不属于昆虫类。

4、蝗虫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胸部是运动的中心。

5、呼吸:腹部的气门

6、外骨骼:(1)保护身体,(2)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7、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8、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提供食物(2)传粉(3)药用价值

七、鱼

1、体内有脊柱的是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是无脊柱动物。

2、四大家鱼:“青草鲢鳙”

3、鱼能生活在水中:一是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4、鱼适于游泳的结构特点

(1)体形:流线型,可以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2)体色:上深下浅,是一种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

(3)体表:身体表面覆盖有鳞片,保护身体,表面有黏液,减少水的阻力。

(4)侧线: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5)呼吸器官:鳃 鳃盖下面是鳃,鳃由既多又细的鰓丝构成,鰓丝中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所以呈鲜红色。

(6)鱼的口与鳃盖后缘是交替张合的,主要用于呼吸.

(7)运动: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5、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八、两栖动物

1、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牛蛙、蟾蜍、大梨、蝾螈等。

2、代表动物;青蛙

3、青蛙是由蝌蚪发育而来,蝌蚪无论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都像鱼。

4、青蛙的幼体蝌蚪用鳃呼吸。

5、青蛙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相似,是一种保护色。

6、青蛙柔软而湿润,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

7、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强大,纸间有噗,适于在陆地上跳跃,同时也可在水中游泳。

8、呼吸:肺, 皮肤辅助呼吸

9、体温:变温

10、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九、爬行动物

1、常见的爬行动物有:蜥蜴、龟、蛇、鳖、鳄等。

2、代表动物:蜥蜴

3、生活环境:山坡、田野草地和灌木丛中

4、体表:身体表面干燥,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既有保护作用,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有利于适应陆地生活。

5、呼吸:肺

6、体温:变温

7、繁殖:产卵

8、蜥蜴的生殖和发育拜托了对水环境的依赖,终生生活在陆地上。

9、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十、鸟类

一、并不是所有的鸟都能飞行,比如鸵鸟,企鹅就不会飞行。

二、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身体呈流线型,减小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2、家鸽的前肢变成翼,翼上生长有大型的正羽,翼是飞行器官,

3、颈较长:转动灵活,伸缩自如,可弥补前肢的不足。

4、长骨中空,内有空气,可以减轻体重。

5、肌肉发达: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6、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短,能及时排出粪便,减轻体重。

7、呼吸:用肺呼吸,气囊辅助肺的呼吸,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进行双重呼吸。

7、体温:恒温。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是变温动物。

十一、哺乳动物

1、常见的哺乳动物有:鲸、猪、牛、羊、马、兔、狼等。

2、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类。

3、体温:恒定 (体温恒定的动物有鸟类和哺乳类)

4、生殖方式:胎生,哺乳

5、胎生、哺乳的好处: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6、牙齿:有门齿、臼齿、犬齿的分化。

7、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臼齿、犬齿的分化。

微生物

细菌

1、细菌是由列文·虎克发现的。

2、“微生物学之父”是法国的巴斯德。

3、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4、细菌:微小

5、细菌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

6、细菌的结构:如图

(1)一个细菌是一个细胞。单细胞生物。

(2)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域。

(3)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4)细菌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细胞核,有DNA的集中区域,无叶绿体,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等

7、细菌生殖:分裂生殖

8、细菌的休眠体是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真菌

1、真菌的分类: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

(1)酵母菌(单细胞真菌)。

(2)霉菌:青霉、曲霉(多细胞真菌)。

2、酵母菌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叶绿体)、液泡、细胞核

3、霉菌(青霉、曲霉)霉菌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1)青霉:直立菌丝、营养菌丝和顶端孢子组成,呈扫帚状,青绿色。

(2)曲霉:直立菌丝、营养菌丝和顶端孢子组成,放射状。

是孢子 ‚是直立菌丝 ƒ是营养菌丝

A图青霉呈扫帚状 B图曲霉呈放射状

4、生物体内有细胞核的都属于真核生物,如真菌、植物、动物。没有细胞核的是原核生物,如细菌等。

4、真菌的生殖:孢子生殖。

5、营养方式:异养

病毒

1、病毒的发展史:19世纪末,伊万诺夫斯基发现病毒

2、大小:比细菌还要小,比细胞还小,只能用纳米表示

3、观察工具:电子显微镜

4、生活方式:必须生寄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不能独立的生活

5、病毒的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6、病毒种类:

(1)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体内)

(2)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动物体内)

(3)细菌病毒(又称噬菌体,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

7、病毒的繁殖:自我复制,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8、病毒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9、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使人患病

有利:等医药方面,生物防治等

初中八年级生物学习方法

第一,区分主次轻重。数学、语文、英语、物理要作为重点来安排学习,除了上课认真听讲,课后70%的精力要花在这些主课上。八年级时,每门主科应有一本课外辅导书,课外适当做一些练习题还是必要的。八年级后半学期,地理、生物要结业,听好课,掌握必要的知识即可。政治、历史是开卷考试,除了课本知识,还得多关心时事。

第二,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早晨,人的记忆力最好,适合读英语,记单词。白天的自习课,安排给数学、物理,这时候解题效率高一些。其他的时间就要留给语文了,可以多读些课外书,遇到好文章和好的语段,应该抄下来以积累素材,在写作文时会轻松很多。晚间复习时切忌打疲劳战,可以听听音乐,做一些不太剧烈的室内运动,放松自己的心情,学习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

第三,有准备地进入每一堂课,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听课。准备什么呢?就是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有针对性地预习弱项课程,预习时要弄清下一节课的内容,其中哪些是清楚的,哪些是模糊的,哪些是不懂的,由此确定出听课的重点。课后进行总结,归纳出所讲知识的框架,然后做相关练习。

第四,消除不好意思的心理,多和同学们交流,在讨论中发现他人的好思路、好方法、好心态。这种近距离的交流会使你和大家融为一体,学习心理压力会减轻。同时,学习心态放轻松,听课效果会很快提高。

第五,学习,“习”的作用决定了学习结果是否有好的成效。每次听完课后,阅读一些相关的辅导资料,做一些相关的习题。现在的辅导资料很多,哪一种好呢?哪一种适合自己的情况?在书店的辅导资料书架前大致阅读一些,感觉哪本自己看起来很舒服,就用哪一本。如果还感觉不准,可以咨询代课老师。

第六,认真安排复习,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多准备几个笔记本。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及容易出错的问题及时记下来。这样,复习时就能有的放矢,有条不紊。

初中八年级生物学习建议

一、爱上生物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即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及人类自身等。同学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观察了解这些生物,实物最好,也可以在书籍,视频等资料中获取。

二、联系生活

书本上的生物知识是死的,有限的,真正地生物课堂在生活中。同学们在观察生物时要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学习生物学知识时要与这些实际相联系,这样才有助于快速准确地理解和记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也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三、先理解后记忆

生物学属于理科,不能死记硬背。生物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生物学概念如细胞、组织、染色体等。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一定要先理解: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如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理解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多个细胞可以构成组织等。只有先理解才能更好记住。

四、善于归纳总结

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更好地理清知识的脉络,为有效的复习打下基础。

如:在学习了细菌后,我们可以把细菌与动物、植物的结构进行归纳比较,分析他们有何异同,这样更便于知识的记忆,还有后面的真菌、病毒等。像这样具有相似特征的知识点我们都可以及时进行归纳总结。

五、熟知生物学基本观点

生物学基本观点,即中心思想,熟知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习生物学知识。

(1)结构与功能是相统一的:知其结构必知其功能;有功能必有相对应的结构。

(2)生物的整体性观点:不论是细胞、组织、器官,还是个体,甚至包括种群和群落,都体现出整体性的特点。

(3)生物进化的观点:生物进化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规律。

(4)生态学观点:基本内容是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总之,学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学习生物学,必须首先要热爱这门学科,把它作为一种乐趣去学习,同时要有一种勤奋、舍得付出的精神,如果做到了这些,相信学好生物不是问题。

篇2:初中的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中的生物知识点总结

1、生物圈

⑴定义:地球表面的所有生物和生物生存的环境的总和构成了生物圈。

⑵范围:厚度为20千米左右,包括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的下部和水圈的大部。

⑶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⑷生物圈包括多种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等。

2、生物圈结构层次的划分

(1)动物的结构层次

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①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②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③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一起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动物器官一般由四种基本组织构成,并且以某种组织为主。

④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组织的形

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和分泌的功能,如人体的表皮、胃、肠粘膜等;

结缔组织:具有保护、连接、支持和营养等功能,分布最广,如骨组织和血液等;

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包括骨骼肌和心肌、平滑肌;

神经组织:可以产生和传导兴奋,分布于神经系统。

(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器官——组织——细胞

①植物的组织包括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产生新的细胞,如根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和芽的生长点。

输导组织:根、茎、叶中运输水、无机盐的导管和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营养组织:具有储存(例如:果肉)或制造营养物质的功能。

机械组织:分布于茎、叶柄、叶片、花柄、果皮、种皮等,细胞壁增厚,主要起着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②器官:(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1. 在下列高等动物的组织中,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的组织是( )

A. 上皮组织 B. 结缔组织 C. 神经组织 D. 肌肉组织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密切配合,协调统一,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B. 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C. 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的每个发育阶段,都具有六种器官。

D. 胃壁主要由肌肉构成,因此胃属于肌肉组织。

第二节 生物圈中生物的分类

1、动物

动物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细胞膜:非常薄,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起着保护作用,并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内的遗传息库。

细胞质:膜内核外的黏稠物质,内含线粒体等,不含有叶绿体、液泡等。

2、植物

细胞壁:位于细胞最外层,起着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非常薄,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起着保护作用,并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内的遗传信息库。

细胞质:膜内核外的黏稠物质,内含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等。

液泡:位于细胞质中,内有细胞液,可溶解多种物质,含有糖、酸、生物碱、无机盐、色素等多种成分。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含有。

3、微生物

(1)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2)微生物的种类:单细胞微生物(细菌、支原体、酵母菌、蓝藻等)、多细胞微生物(霉菌、大型真菌等)、无细胞结构微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

实验:显微镜观察各类细胞永久装片

1、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步骤

(1)取镜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

7厘米处,略偏左。然后安装好物镜和目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遮光器,选用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然后左眼注视着目镜内,右眼睁开

③转动反光镜,使光线经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

①放置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②镜筒下降:转动粗准焦螺旋,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直至物镜接近标本

③观察物像:左眼注视目镜,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4)整理和收放

①提升镜筒,取下玻片标本

②擦拭显微镜。软布、擦镜纸

③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伸向前方,将镜筒缓慢降至最低处

④将反光镜放在直立的位置

⑤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锁好,放回原处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①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即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 物镜放大倍数

②放大倍数与视野的关系:放大倍数越低,视野越亮、越大,观察到的细胞小而多,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越小,观察到的细胞大而少。

4. 临时装片

(1)玻璃标本

①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②根据材料不同,玻片分为三种:

切片: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涂抹制成

装片:从生物体上撕取或挑取少量的材料制成

③根据存放时间不同分为两种

永久装片:可长期保存

临时装片:不能长期保存

(2)制作临时装片

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①擦:擦拭载玻片、盖玻片

②滴:在载玻片中央滴加一滴清水

③撕:撕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初中生物的学习方法

1.观察方法 。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而感性认识主要靠观察来获得,所以观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学习方法。观察方法主要包括顺序观察、对比观察、动态观察和边思考边观察。

2.做笔记的方法。总结中外许多学者的经验,可以说,做笔记是一条成才的途径。做笔记的方式很多,在生物学学习中,主要有阅读笔记、听讲笔记和观察笔记三种。

3.思维方法。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方法是思维能力的关键,所以思维方法在学习方法中占有核心的位置。在生物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比较和归类的方法、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4.记忆方法。记忆是学习的基础,是知识的仓库,是思维的伴侣,是创造的前提,所以学习中依据不同知识的特点,配以适宜的记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记忆方法很多,如简化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对比记忆法、纲要记忆法等。

5.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联系自然实际、联系生产实际、联系生活实际 。

初中生物的学习建议

“ 先记忆,后理解 ” ,掌握基本知识要点

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初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学科不一样的特点:面对生物学,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理解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 “ 先记忆,后理解 ” 。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这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因为生物个体或群体都是内部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联系自然实际。

居住地附近的农田、草地、树林、公园、花园、动物园、庭院、路旁都会有许多动植物在那里生活,学习有关知识时,到这些地方去参观考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处。当学到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2 .联系生产实际。

生物学中的许多原理都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这些原理时,就要考虑它能帮助解决生产上的什么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原理的掌握,而且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3 .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就更为重要。生活实际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识和未来的生活行为两类。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

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能直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

2 .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3 .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4 .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篇3:初中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学时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自造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2)生物能进行呼吸 鲸鱼喷水(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葵花朵朵向太阳(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都是非生物;珊瑚虫是生物。

3、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要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选取一部分调查作为样本,调查常用的方法是抽样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去图书馆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搜索;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图标、音像资料。

4、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按用途可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5、生物都生存在生物圈中。生物圈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为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约20千米左右的圈层。水圈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但人类的活动可以达到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6、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7、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必需携带的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有淡水、营养物质(食物)、空气(氧气)。

8、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鱼离不开水)。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捕食关系(生物和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9、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10、对照试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试验中光是变量,其它条件是定量)

1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描述的是气温对植物的影响。

12、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适应:骆驼适应炎热缺水的环境;骆驼刺适应干旱环境;海豹适应寒冷的环境;旗形树是对大风环境的适应)(改变:植物的防风固沙,蚯蚓提高土壤肥力)

13、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 动物—消费者

生态系 细菌、真菌—分解者

统组成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

14、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15、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16、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17、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18、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19、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1、显微镜的结构:课本P36

光线经过显微镜的路线:

最早发现光学显微镜的是英国的科学家罗伯特.虎克。电子显微镜是利用高速运动的电子束代替光学显微镜的光线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的。

2、显微镜的使用注意事项

a.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

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防止玻片标本损坏和划坏物镜镜头。

b.在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d.如果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是物像往哪偏,标本就应该往哪移。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因此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切片、涂片、装片。

4、临时装片制作过程:“擦”、“滴”、“取”、“展”、“盖”、“染”、“吸”

注意:a.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清水;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生理盐水,为了避免细胞吸水膨胀。

b.染色时用稀碘液。

c.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怎样判断这个污点的位置?

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跟着转动,该污点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跟着转动,再移动玻片标本上,如果污点跟着转动,该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转动目镜和玻片标本污点都不跟着转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d、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和气泡的区别:气泡边缘是粗黑的,中间没有细胞核,用镊子轻压盖玻片气泡会变形。

5、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都有线粒体。

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6、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能量和信息

7、细胞中的物质有: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和无机物(水、无机盐、氧等)

8、一般细胞中的带酸味和带甜味的物质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的细胞液

9、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和选择透过性)

10、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和叶绿体)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将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把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动、植物生活所需。

1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染色体上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做基因。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的有机物。

多莉羊的例子p55,57页1题

12、植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是:细胞的生长和细胞的分裂。

13、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先复制加倍在平均分配在两个细胞中。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14、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15、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16、动物体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17、植物体的基本组织: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18、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

19、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20、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而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22、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病毒可以通过自我复制增殖,来制造新的病毒。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23、病毒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4、课本70页草履虫的结构。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其中前三类因为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孢子植物。

2、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可以作为水污染的指示植物。

3.苔藓植物有茎、叶,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没有输导组织);假根固定植物(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4.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如:满江红、贯众)

5、菜豆种子结构: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两片子叶)

6、玉米种子(果实):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一片子叶)、胚乳

7、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例子:银杏、兰等)

8、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根据子叶、叶脉、有无胚乳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竹子)和双子叶植物(梅)。

9、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10、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1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12、种子萌发的过程(先吸水、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程根;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13、.根尖的结构:根冠(保护)、分生区(分裂产生新细胞)、伸长区(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成熟区(有根毛,吸收水和无机盐)。(自下而上)

14、芽还可以发育成枝条或花。

15、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无机盐(氮、磷、钾)和有机物

16、花的结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 –里有胚珠)、雄蕊(花药,花丝)最重要的是雌蕊和雄蕊

17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传粉的方式:昆虫传粉(虫媒花)、风传粉(风 媒花)、人工授粉

18、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的过程。

19、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受精完成后:凋落(花瓣、雄蕊、花柱、)子房发育为果实;子房壁发育为果皮;胚珠发育为种子;受精卵发育为胚。

20、区分果实与种子

果实:苹果、葡萄、西瓜、葵花籽、豆角、玉米

种子:蚕豆、绿豆、芝麻、花生、西瓜子、杏仁

21、水在植物体内的作用:a重要组成成分b保持姿态、硬挺c有利于光合作用d帮助无机盐的运输

22、水在生物圈中分布是不均匀,也影响了植物的分布

23、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24、导管: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自上而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25、木本植物茎横切从外到里:树皮: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有形成层植物能长得很粗);木质部(有导管)。

26、蒸腾作用的意义:a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b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c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d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27、观察叶片的结构:表皮(上、下、气孔)—保护组织、叶肉(叶绿体)—营养组织、叶脉—输导组织,徒手切片法

28、气孔:气孔一天的变化(水、风的影响);失水的“门户”,气体交换的“窗口”;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组成;从气孔进出的气体有: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

29、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30、节水农业:畦灌、喷灌和滴灌的用水比例大约为10:5:3

3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a暗处理、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消耗b叶片遮光、对照实验c酒精隔水加热、溶解叶绿素d加碘染色、碘遇淀粉变蓝

3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能

33、光合作用反应式:二氧化碳+水――――

叶绿体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原料、产物、条件、场所、能量变化

34、光合作用的意义:①满足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②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③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④提供氧气

35、叶绿素的生成需要光(韭黄、蒜黄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光下会变绿)

36、演示实验与普利斯特利实验(英国):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37、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

38、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1)、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a有机物(纤维素、蛋白质和脂类、DNA分别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的组成成分)b从器官水平(种子、萝卜和红薯的根、马铃薯的茎大部分都是有机物)

(2)、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9、呼吸作用的三个演示实验分别说明:呼吸时放热、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呼吸时消耗氧气。

40、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41、呼吸作用的部位:线粒体

42、呼吸作用的表达式(反应式)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43、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也可以说是活细胞的共同特征

44、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温度、氧气、二氧化碳(低温、少氧、多二氧化碳有利于水果蔬菜的保存、同时要联系新疆的哈密瓜为什么甜)

45、植被的概念: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46、植被的类型:荒漠、草原、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47、郑州植被类型属于落叶阔叶林

48、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森林覆盖率低(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

49、我国于1984年和1985年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力求是我国对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尽快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篇4:初中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例如记血浆的成分,可以和厨房里的食品联系起来,记住水、蛋、糖、盐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质,糖指葡萄糖,盐代表无机盐)。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例如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就很复杂,但它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无论是哪一类有机物的代谢,一般都要经过“消化”、“吸收”、“运输”、“利用”、“排泄”五个过程,这十个字则成为记忆知识的纲要。

(5)衍射记忆法

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例如,以细胞为核心,可衍射出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发现、细胞的学说、细胞的种类、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等知识。

初中生物学习技巧

一、“先记忆,后理解”,掌握基本知识要点

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初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学科不一样的特点:面对生物学,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理解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这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因为生物个体或群体都是内部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联系自然实际。

居住地附近的农田、草地、树林、公园、花园、动物园、庭院、路旁都会有许多动植物在那里生活,学习有关知识时,到这些地方去参观考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处。当学到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2.联系生产实际。

生物学中的许多原理都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这些原理时,就要考虑它能帮助解决生产上的什么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原理的掌握,而且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3.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就更为重要。生活实际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识和未来的生活行为两类。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

三、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能直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5.衍射记忆法。

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

四、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有利于知识形成整体网络

在生物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比较和归类的方法、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1.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识的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把知识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生物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综合,就会见木而不见林;只综合不分析,又会只见林而不见木。

2.比较和归类的方法。

比较是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比较一般遵循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寻找出知识之间的相同之处,即异中求同;二是在寻找出了事物之间相同之处的基础上找出不同之处,即同中求异。归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生物学习中常采用两种归类法:一是科学归类法,即从科学性出发,按照生物的本质特性进行归类;二是实用归类法,即从实用性出发,按生物的非本质属性进行归类。

3.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

系统化就是把各种有关知识纳入一定顺序或体系的思维方法。系统化不单纯是知识的分门别类,而且是把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使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编写提纲、列出表解、绘制图表等方式,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具体化是把理论知识用于具体、个别场合的思维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适用具体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生物学理论知识。

4.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抽象可以有两种水平层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抽象;二是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是将有关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也有两种水平层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种是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

篇5:初中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 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部位

含有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的活细胞

条件

有光无光均可

原料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

产物

有机物,氧

二氧化碳,水

能量变化

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系

相互依存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植被覆盖率低,

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

▲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如果将绿叶比做制造有机物的“工厂”,它的机器是叶绿体,动力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和叶绿体。场所是叶绿体,具体部位是叶绿体的细胞。

初中生物学习方法

一、“先记忆,后理解”,掌握基本知识要点

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初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学科不一样的特点:面对生物学,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理解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这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因为生物个体或群体都是内部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联系自然实际。

居住地附近的农田、草地、树林、公园、花园、动物园、庭院、路旁都会有许多动植物在那里生活,学习有关知识时,到这些地方去参观考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处。当学到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2.联系生产实际。

生物学中的许多原理都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这些原理时,就要考虑它能帮助解决生产上的什么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原理的掌握,而且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3.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就更为重要。生活实际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识和未来的生活行为两类。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

三、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能直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5.衍射记忆法。

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

初中生物知识记忆方法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例如记血浆的成分,可以和厨房里的食品联系起来,记住水、蛋、糖、盐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质,糖指葡萄糖,盐代表无机盐)。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例如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就很复杂,但它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无论是哪一类有机物的代谢,一般都要经过“消化”、“吸收”、“运输”、“利用”、“排泄”五个过程,这十个字则成为记忆知识的纲要。

(5)衍射记忆法

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例如,以细胞为核心,可衍射出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发现、细胞的学说、细胞的种类、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等知识。

篇6:初中一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中一年级生物知识点

应激性:任何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不利刺激。

反射:人和动物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植物的向性运动:指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植物激素:植物体的一定部位产生的对植物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特殊微量化学物质。

生长素的二重性:指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浓度的高、低是针对最适浓度而言)

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

体液调节: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的生理活动进行的调节。

动物激素:动物体的内分泌腺产生的对动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特殊微量化学物质。

反馈调节:指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协同作用: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

拮抗作用:指不同的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内激素:是由昆虫体内的内分泌器官分泌的。它对昆虫的生长发育等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着调节作用。

外激素(信息激素):一般是由昆虫体表的腺体分泌到体外的一类挥发性的化学物质。在同种的个体间传递化学信息,因此又叫信息激素。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计划

由于九年级生物是小科目,按学校课表安排每周只有1课时授课时间,因此从第一学期即开始进入总复习阶段,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生物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高校培养人才,特拟定以下复习备考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课标》《大纲》为指导,以《中考说明》和《中考指南》为依据,结合中考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实情,以及我校学生基础差、间隔时间长的现状,制定以侧重基础,提升能力,针对考点,突出实效的复习策略。努力让每个学生考出较为理想的成绩,整体提高我校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素质。

二、奋斗目标: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力争使我校生物整体教学成绩名列全市前8名,九年级现在校人数102人,合格率达85%(85人),优秀率达35%(36人),高分率30%(30人),满分率5%(6人)。

三、复习安排:

总复习共分为三个阶段:系统复习、专题复习和模拟复习。

第一阶段:系统复习。时间是从开学初到4月底。这期间主要以《中考指南》为载体,针对学生对已学的生物基础知识,因时间久而遗忘的共性特点,本着“依纲靠本”和“温故而知新”的原则,全面系统地复习基础知识,弄清各单元的考点,初步对各单元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小结,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重新识记,理解,应用。复习目的:结合教材,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时间是从4月底到5月底。这期间主要以《中考说明》为依据,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针对重点和难点,分模块进行专题性的复习,让学生对所复习的知识理清各部分间的关系,形成知识网络和体系。所有内容共分为10个专题:1、生物与环境;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3、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4、生物圈中的人 ;5、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6、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7、生物的多样性; 8、生物技术; 9、健康的生活;10、生物科学探究。

第三阶段:模拟复习。时间是从5月底到中考实战前。针对两次大考所反馈的情况,备考会中相关的信息,以及各县市交流的适应性考题,开展以考(模拟中考)、评(评讲练习)、补(查漏补缺)为主要方式的复习。同时对学生渗透仔细审题、规范答题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考心理素质,减少非智力因素的失分,突出复习的实效性。

四、复习措施:

1、夯实基础是关键。历年中考题目千变万化,但做题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和基础识却是相对不变的,而且中考试题中大多数题目还是比较简单的基础题,难度高的很少。所以,扎实雄厚的基础是中考取胜的必备条件之一,我们在复习中,一定要重视基础,不能好高骛远。

2、巧用方法是手段。随着中考的临近,学生的复习任务愈加繁多、心理压力更大,不注重复习方法和技巧的话,可能会事倍功半,豪无收效。生物学科,不可能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只有设法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浓缩、快节奏的复习课堂,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具体而言:(1)识记时不死记硬背,机械重复,让记忆方法多样化(对比法、联想法、调动多种感官参与等)。(2)结合学生实际,精选习题,精讲精练,讲,就讲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练,就练中考的常见题型。还要加大变式训练的力度,注重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3)增强复习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认真研究分析历年中考的命题方向,关注中考的动态和趋向,针对中考的热点、重点和难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复习,减少复习的盲目性,避免走弯路。

3、加强备考技巧和心理训练。比如:做题时先易后难,仔细审题、不写错别字,注意书写速度等。还要及时帮助学生调整心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复习,以自身最佳的状态迎接中考实战。

初中生物解题技巧有哪些

一、注重解题规范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很多学生觉得只要答案靠谱就可以了,其实靠谱的答案并不一定能得满分,而准确的答案才会是满分,考试成绩就是这样一分一分积累下来的,所以,在平时的生物练习中刻苦训练,态度要严谨,千万不要说“考试会注意的”一类的话,平时没有好习惯,在考试时紧张的气氛下,你哪里还有心情去注意这注意那呢?无论是熟悉题型还是生疏题型,都要从审题开始,全面分析过程,建立物理模型,判断遵循的规律,理顺生物解题思路,选择答题方法。

二、熟悉知识点

应十分熟悉生物题中所涉及的内容,做到概念清晰,对定义、公式、定理和规则非常熟悉。你应该知道,解题、做练习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生物解题是为阅读服务的,是检查你是否读懂了教科书,是否深刻理解了其中的概念、定理、公式和规则,能否利用这些概念、定理、公式和规则解决实际问题。解题时,我们的生物概念越清晰,对公式、定理和规则越熟悉,生物解题速度就会提高。因此,我们在解题之前,应通过阅读生物教科书和做简单的练习,先熟悉、记忆和辨别这些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其涵义的本质,接着马上就做后面所配的练习,一刻也不要停留,学霸也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三、分析高考生物真题

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生物题,去总结一些解题方法,从而提高生物解题速度。很多学生做生物题慢,考试的时候总是感觉时间不够,导致分数很低。生物成绩突出的学霸在谈自己学习心得的时候,都把多总结、分析典型题作为重点来说。多去分析一些典型的题目,把知识点向课本进行反馈,总结典型的解题思路,这对提高做题的正确率和做题速度都有好处。

要多做各种类型的生物题,讲究一看二想三动四回顾。先了解题意,再思考题干和题肢之间的关联,然后才动手,最后总结。当你掌握一定的思维和技巧,总结出相对固定的生物解题思维时,生物解题速度自然会提高的。

篇7:生物初中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生物初中知识点总结

1、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光、温度、水和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2、生态系统的组成

植物——生产者

生物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空气、阳光、水等

3、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很多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解能力,但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当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会遭到严重破坏。

5、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生物体无法排出,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6、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种类有:森林生态系统——森林。

草原生态系统——草原。

海洋生态系统——海洋。

淡水生态系统——河流、湖泊、池塘。

湿地生态系统——沼泽。

农田生态系统——农田。

7、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求营养:绝大多数植物经过光协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抚慰做出反响——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抚慰的反响。

5)生物能生长和繁衍。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8、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9、生物圈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合适的温度和一定的生活空间。

10、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或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1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是RNA,如病毒。

12、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显性: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用对应的小写字母表示。

DD或Dd表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dd表示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基因组成Dd的,虽然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d并没有受D影响,还会遗传下去。

13、近亲结婚的危害,近亲婚配,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14、人的性别决定,男染色体数:22对+XY;女染色体数:22对+_。生男生女有精子所携带的性染色体决定;生男生女的机率1:1。

15、生物的变异,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不同的性状成为变异。

16、生命的起源,原始大气(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d大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诞生。

17、生物进化的总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

18、叶绿体的功能:能量装换器,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的功能:能量装换器,呼吸作用的场所。

19、细胞核的功能: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遗传物质DNA,DNA上有生物的全部遗传信息。

20、动物、植物细胞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细胞核。不同点: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有的有叶绿体、液泡。

21、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多。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22、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23、人体组织:消化道上皮属于上皮组织;血液属于结缔组织;骨骼肌主要含肌肉组织;大脑主要含神经组织。 植物的组织:根尖分生区主要是分生组织;叶肉、果肉主要是营养组织、叶表皮、种皮主要是保护组织;导管、筛管属于输导组织。

24、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生物的生命活动依赖环境。

25、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26、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27、生态系统分为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主要有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8、食物链一定是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消费者。

29、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30、体循环从左心室出发,流经主动脉,到全身其他部位毛细血管,经上腔、下腔静脉回到右心房;肺循环从右心室出发,流经肺动脉,到肺部毛细血管,经肺静脉回到左心房。

初中生物的学习方法

1、充分利用好错题本和积累本,将相关概念进行综合分析整理。

2、用心比较各种生物、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差异,进行分类归纳,如此才能融会贯通。

3、生物学有非常丰富而且十分重要的图片资料,认真看图、分析图结构,可以使你迅速了解生物现象的来龙去脉。

4、上课专心听讲是学好生物学知识的关键。“听讲”是有技巧的,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并思考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

5、笔记是简化了的课文重点。听课时,将老师讲授的重点记录下来,可加深印象,减轻考试复习的负担。

6、生物学研究的东西都是活生生的。“活”的东西,重在理解,但是需要在能记住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生物是一门生活科学,来源于自然、源于生活。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知识就会“为我所用”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计划

由于九年级生物是小科目,按学校课表安排每周只有1课时授课时间,因此从第一学期即开始进入总复习阶段,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生物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高校培养人才,特拟定以下复习备考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课标》《大纲》为指导,以《中考说明》和《中考指南》为依据,结合中考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实情,以及我校学生基础差、间隔时间长的现状,制定以侧重基础,提升能力,针对考点,突出实效的复习策略。努力让每个学生考出较为理想的成绩,整体提高我校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素质。

二、奋斗目标: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力争使我校生物整体教学成绩名列全市前8名,九年级现在校人数102人,合格率达85%(85人),优秀率达35%(36人),高分率30%(30人),满分率5%(6人)。

三、复习安排:

总复习共分为三个阶段:系统复习、专题复习和模拟复习。

第一阶段:系统复习。时间是从开学初到4月底。这期间主要以《中考指南》为载体,针对学生对已学的生物基础知识,因时间久而遗忘的共性特点,本着“依纲靠本”和“温故而知新”的原则,全面系统地复习基础知识,弄清各单元的考点,初步对各单元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小结,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重新识记,理解,应用。复习目的:结合教材,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时间是从4月底到5月底。这期间主要以《中考说明》为依据,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针对重点和难点,分模块进行专题性的复习,让学生对所复习的知识理清各部分间的关系,形成知识网络和体系。所有内容共分为10个专题:1、生物与环境;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3、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4、生物圈中的人 ;5、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6、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7、生物的多样性; 8、生物技术; 9、健康的生活;10、生物科学探究。

第三阶段:模拟复习。时间是从5月底到中考实战前。针对两次大考所反馈的情况,备考会中相关的信息,以及各县市交流的适应性考题,开展以考(模拟中考)、评(评讲练习)、补(查漏补缺)为主要方式的复习。同时对学生渗透仔细审题、规范答题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考心理素质,减少非智力因素的失分,突出复习的实效性。

四、复习措施:

1、夯实基础是关键。历年中考题目千变万化,但做题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和基础识却是相对不变的,而且中考试题中大多数题目还是比较简单的基础题,难度高的很少。所以,扎实雄厚的基础是中考取胜的必备条件之一,我们在复习中,一定要重视基础,不能好高骛远。

2、巧用方法是手段。随着中考的临近,学生的复习任务愈加繁多、心理压力更大,不注重复习方法和技巧的话,可能会事倍功半,豪无收效。生物学科,不可能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只有设法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浓缩、快节奏的复习课堂,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具体而言:(1)识记时不死记硬背,机械重复,让记忆方法多样化(对比法、联想法、调动多种感官参与等)。(2)结合学生实际,精选习题,精讲精练,讲,就讲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练,就练中考的常见题型。还要加大变式训练的力度,注重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3)增强复习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认真研究分析历年中考的命题方向,关注中考的动态和趋向,针对中考的热点、重点和难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复习,减少复习的盲目性,避免走弯路。

3、加强备考技巧和心理训练。比如:做题时先易后难,仔细审题、不写错别字,注意书写速度等。还要及时帮助学生调整心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复习,以自身最佳的状态迎接中考实战。

篇8:生物初中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一、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部分指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湿度等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须的生活条件(即:物质和能量)。

生物部分绿色植物

【生产者】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为植物体本身和其他生物以及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必须的物质和能量,因此,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是属于生产者。还有些化能合成细菌,如:硫细菌、硝化细菌和蓝藻等,它们在生态系统中也是属于生产者。

动物

【消费者】动物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所以,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是属于消费者。

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分解者】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尸体等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还有极少数的腐生动物,如:蚯蚓、屎克螂和白蚁等在生态系统中也是属于分解者;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联系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缺一不可的。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营养结构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链条式的营养联系,叫做食物链。

如:草→昆虫→食虫鸟→蛇→鹰。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许多条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因此,就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营养联系,叫做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完成的。

重要功能物质循环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如:二氧化碳和水的循环等。(分解者对此起着重要的作用)

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是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的特点(1)逐级递减: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一般以所获能量的10%—20%传递给下一个环节而成形成能量金字塔。而有毒的物质由于难以分解,又不易排出体外,所以,通过食物链流动时,是不断积累,逐级增加的。如:农药中的DDT、乐果以及重金属中的汞、镉和水银等。

(2)单向流动:不能循环。

1、右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有8条食物链,各食物链的生物由于

食物关系构成了食物网。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

系统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2)由于能量在沿食物链各环节的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

就使得该食物网中草的数量最多,鹰的数量最少。

当草原鼠类大发生时,短时期内,该生态系统中狐和鹰数量会随之增加,而随着上述两种动物数量的增加和绿色植物数量的减少,鼠类的数量也会随着减少。使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原样。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牧草留种区,为了预防鸟啄食草籽,用网把留种地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或食虫鸟飞不进去,昆虫失去天敌的制约而大量繁殖)。当草原被有毒物质污染时,该草原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鹰。

如果人们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大量捕捉草原中的鹰、狐和鸟类,会造成鼠、兔、昆虫大量繁殖,毁坏草原。

上述例子说明:人们如果不按生态规律办事,生态平衡就会遭受到破坏。

(4)除了非生物环境外,该生态系统还有一个成分没有画出,这个成分是分解者,它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右图是王明同学调查某生态系统后而绘制的简图,请根据图答题:

(1)请帮王明同学将图中的生物按形态结构特点进行归类:

植物:禾谷类、水草。

动物:昆虫、食虫鸟、兔、鱼、鹰。

微生物:细菌、真菌。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阳光、空气、

水等属于非生物因素。细菌、真

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角色。

(3)请写出图中陆地部分有捕食关系的食物链。

①禾谷类→昆虫→食虫鸟→鹰。

②禾谷类→兔→鹰。

生物初中期中复习知识点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所有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一、显微镜的常识:

①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即当物像不居中时候,应该同方向移动玻片标本。

②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③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二、显微镜的使用:

①取镜和安放:左托右握,试验台偏左离边缘7cm处。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③观察: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观察先低倍镜后高倍镜)

④整理:擦拭干净后(镜头要用擦镜纸),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两旁,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制作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植物细胞:净—滴(清水)—撕—展—盖—染(稀碘液)—吸动物细胞:净—滴(0.9%生理盐水)—漱—刮—涂—盖—染(稀碘液)—吸

2、生理盐水:防止口腔上皮细胞吸水变形甚至胀破。

3、稀碘液:便于寻找和观察细胞,可使细胞结构(尤其是细胞核)看得更清楚。

4、气泡:中间白亮四周黑的圆形或者椭圆形结构。

5、盖盖玻片的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篇9:初中七年级生物知识点复习资料总结

第一章 人的由来

一、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类的进化过程:

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

二、人的生殖

1.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男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女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3)受精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场所:输卵管

3.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1)发育:发育场所:初期在输卵管内;随后,在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40周。

精子→在输卵管内→受精卵→胚泡(子宫内着床)继续发育→胚胎→胎儿→分娩

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内,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称为怀孕。 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2)营养: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三、青春期

1.青春期身体发育:

形态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大脑、心脏结构、功能完善化肺功能 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

2.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1)独立意识增强与依赖性并存 2)内心日益复杂,不愿与人交流 3)先疏远、后依恋异性

3、青春期的卫生:

1)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

2)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

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形成过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细胞发育成熟从卵巢排出,若未受精 雌性激素分泌减少 子宫内膜坏死 脱落 出血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形成月经。

3)心理卫生:集中精力,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很师长密切交流

四、计划生育

晚婚:晚育:少生:(控制人口数量)优生:(提高人口素质)

篇10:初中七年级生物知识点复习资料总结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十三、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篇11:初中七年级生物知识点复习资料总结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4、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5、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8、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9、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10、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11、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12、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4、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8、花的结构(课本102)

9、传粉和受精(课本103)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受精卵胚

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11、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3)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2、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3、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4、叶片的结构

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

5、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6、蒸腾作用的意义: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天竺葵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4、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5、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7、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第五章绿色植物是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3、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课本131)

5、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3、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

4、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5、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6、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篇12:初中总复习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中总复习生物知识点总结

生物8年级上

鱼: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尾部的摆动和鳍协调作用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用鳃在水中呼吸.

其他水生动物: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事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

蚯蚓的生长环境,家兔的内部结构8上P16

空中飞行的动物:自然界中空中飞行的动物早在几亿年前就出现了.先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后来是有脊椎动物中的鸟,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他们既是陆生动物,又适于飞行.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100万种以上的昆虫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昆虫的特征: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里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昆虫的分类:昆虫的分类属于节肢动物(身体由很多体节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的是节肢动物)

两栖动物: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动物的运动:家兔的骨骼,关节模式图,肌肉与骨和关节的关系8上P29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运动需要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动物的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也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8上P39

生态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动物与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动物与仿生: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菌落: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光滑或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细菌的发现: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了200~300倍的显微镜,观察老人的牙垢,发现细菌.

巴斯德用鹅颈瓶证明了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还发现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细菌没有细胞核8上P60

细菌的生殖:细菌是靠分裂来进行生殖的,有些细菌在生长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真菌的繁殖:真菌是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与动物植物共生.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8上P70

生物分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植物的分类:8上P81

生物分类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篇13:初中总复习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中的生物:

a.大气圈中主要有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b.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面150米以内

c.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条件:营养物质、水、空气、阳

4.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是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6.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等。

(1)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并需要水、二氧化碳作原料

(3)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也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

(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

1、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蚯蚓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于: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cm距离)。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观察: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双眼睁开,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整理:实验完毕,应该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把物镜偏转到两旁,目镜放回镜头盒,把镜筒缓慢下降到最低处,再把显微镜放入镜箱内。

1、几点重要的结论: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2)显微镜物象和实物是上下左右都相反(从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

(3)要将视野中的某个方向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那个方向移动(例如:要将视野中左上角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左上角移动),如果是将视野中央的物象移向某个方向,就将玻片往相反的方向移动。

(4)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小,光线越亮;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大,光线越暗。

(5)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篇14:初中总复习生物知识点总结

动、植物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父本和母本的生殖细胞(配子)互相融合,这两个配子在形成新的合子上各自作出了同样贡献。

而且关键过程是两个配子的细胞核相互融合,这些观点到了1844年左右已经逐步确立并被有关学者普遍接受。人们的注意力便开始转移到细胞核上。细胞核是不是就像后生论者所设想的,仅仅是一团无定形的胚样物质、也许只是在融合时才激发了卵细胞的发育过程?或者是细胞核虽小,却具有严密结构,这肉眼不可见的显微结构是否就是受精作用之后的一切非常精确并具有特异性的发育过程的关键?如果把细胞核仅仅看作是细胞发育和细胞分裂的引发物,就会认为它在完成了这一任务后就会被溶解掉,在新的细胞分裂之前或至少是在配子形成之前再重新形成。由于19世纪后半期的细胞学家所接受的都是生理学家或胚胎学家的教育训练,他们的侧重点是发育问题,因而用不着关心细胞核的连续性。他们很少过向性状是怎样从亲代传递到子代的.遗传学问题。

1875-1880年之间由于Balbiani,van Beneden,Flemming。Schleicher,Strasburger等五位学者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能够不断追踪其全部进程,因而“自由细胞形成”或细胞核“重新”形成这种信念的最后残余才得以完全肃清。这几位学者论证了。

三项重要事实:

(1)在细胞分裂之前细胞核开始分裂,

(2)细胞核物质的变化具有正常顺序(见下文),

(3)细胞核分裂和细胞分裂的基本现象在植物界和动物界都是相同的。

越来越明显的是,细胞核的作用不单是生理性的(即纯粹物理意义上的作为细胞分裂的引发物)。它是具有严密组织的、很可能是按特定格局构成的结构。这种格局的实质此后一直是细胞学者不断关心的问题,仍然没有求得最后答案。

总结:关于这方面研究进展的特点是分析越来越细。所涉及的步骤是从完整个体转向细胞,从整个细胞转向细胞核,现在则从完整的核转向到它的主要结构成分、染色体。

篇15:初中总复习生物知识点总结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我们必须明白,人也是生态系统中扮演消费者的一员,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整个生物圈的繁荣。

生物圈包括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至海平面以下10000米处,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壤圈和水圈的大部分。但是,大部分生物都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

等圈层的交界处,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生物圈里繁衍着各种各样的生命

和营养物质以支持生命活动,在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俗语就体现了这样一种简单的关系。但是,要维持整个庞大的生物圈的生命活动,这么简单的关系显然是不行的。生物圈自有它的解决办法。

总结:因此,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所以,从现在开始,关心爱护你身边的生态环境,共同营造我们的绿色家园吧!

篇16:初中总复习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为准,上达10千米,下达10千米。

2、生物圈中的生物:

a.大气圈中主要有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b.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面150米以内

c.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条件:营养物质、水、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4.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是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6.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等。

(1)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并需要水、二氧化碳作原料

(3)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也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当环境中的几个或者一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1、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蚯蚓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于: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cm距离)。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观察: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双眼睁开,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整理:实验完毕,应该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把物镜偏转到两旁,目镜放回镜头盒,把镜筒缓慢下降到最低处,再把显微镜放入镜箱内。

1、几点重要的结论: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2)显微镜物象和实物是上下左右都相反(从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

(3)要将视野中的某个方向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那个方向移动(例如:要将视野中左上角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左上角移动),如果是将视野中央的物象移向某个方向,就将玻片往相反的方向移动。

(4)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小,光线越亮;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大,光线越暗。

(5)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初一生物复习资料之生物圈范围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我们必须明白,人也是生态系统中扮演消费者的一员,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整个生物圈的繁荣。

生物圈包括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至海平面以下10000米处,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壤圈和水圈的大部分。但是,大部分生物都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

等圈层的交界处,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生物圈里繁衍着各种各样的生命

和营养物质以支持生命活动,在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俗语就体现了这样一种简单的关系。但是,要维持整个庞大的生物圈的生命活动,这么简单的关系显然是不行的。生物圈自有它的解决办法。

总结:。因此,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所以,从现在开始,关心爱护你身边的生态环境,共同营造我们的绿色家园吧!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之受精

动、植物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父本和母本的生殖细胞(配子)互相融合,这两个配子在形成新的合子上各自作出了同样贡献。

而且关键过程是两个配子的细胞核相互融合,这些观点到了1844年左右已经逐步确立并被有关学者普遍接受。人们的注意力便开始转移到细胞核上。细胞核是不是就像后生论者所设想的,仅仅是一团无定形的胚样物质、也许只是在融合时才激发了卵细胞的发育过程?或者是细胞核虽小,却具有严密结构,这肉眼不可见的显微结构是否就是受精作用之后的一切非常精确并具有特异性的发育过程的关键?如果把细胞核仅仅看作是细胞发育和细胞分裂的引发物,就会认为它在完成了这一任务后就会被溶解掉,在新的细胞分裂之前或至少是在配子形成之前再重新形成。由于19世纪后半期的细胞学家所接受的都是生理学家或胚胎学家的教育训练,他们的侧重点是发育问题,因而用不着关心细胞核的连续性。他们很少过向性状是怎样从亲代传递到子代的遗传学问题。

1875-1880年之间由于Balbiani,van Beneden,Flemming。Schleicher,Strasburger等五位学者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能够不断追踪其全部进程,因而“自由细胞形成”或细胞核“重新”形成这种信念的最后残余才得以完全肃清。这几位学者论证了。

三项重要事实:

(1)在细胞分裂之前细胞核开始分裂,

(2)细胞核物质的变化具有正常顺序(见下文),

(3)细胞核分裂和细胞分裂的基本现象在植物界和动物界都是相同的。

越来越明显的是,细胞核的作用不单是生理性的(即纯粹物理意义上的作为细胞分裂的引发物)。它是具有严密组织的、很可能是按特定格局构成的结构。这种格局的实质此后一直是细胞学者不断关心的问题,仍然没有求得最后答案。

总结:关于这方面研究进展的特点是分析越来越细。所涉及的步骤是从完整个体转向细胞,从整个细胞转向细胞核,现在则从完整的核转向到它的主要结构成分、染色体。

八年级生物复习资料之疾病和免疫

8、癌症:又名恶性肿瘤,人体除了头发和指甲外,几乎所有的器官都有可能发

生癌变。

9、在城市中,排第一位的是肺癌;在农村中,排第一位的是胃癌;在青少年和儿童中,排第一位的是白血病。(白血病治疗的方法是骨髓移植)

10、初中数学 癌症的治疗方法:外科疗法(手术切除肿瘤);化学疗法(使用抗癌物质);放射疗法(向癌变部位施放射线。)

11、导致细胞癌变的因素:物理致癌因子(紫外线,X射线,电离辐射)

化学致癌因子(亚硝酸盐,黄曲霉素,防腐剂)

病毒致癌因子(乙肝病毒,疱疹病毒)

12、人体内的三道免疫防线:第一道:皮肤、黏膜,鼻毛,纤毛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13、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又叫非特异性免疫。特点:生来就有的,并不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不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但作用力较弱。

篇17:初中学生生物期末知识点总结

初中学生生物期末知识点总结归纳

生物8年级上

鱼: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尾部的摆动和鳍协调作用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用鳃在水中呼吸.

其他水生动物: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事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

蚯蚓的生长环境,家兔的内部结构8上P16

空中飞行的动物:自然界中空中飞行的动物早在几亿年前就出现了.先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后来是有脊椎动物中的鸟,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他们既是陆生动物,又适于飞行.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100万种以上的昆虫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昆虫的特征: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里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昆虫的分类:昆虫的分类属于节肢动物(身体由很多体节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的是节肢动物)

两栖动物: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动物的运动:家兔的骨骼,关节模式图,肌肉与骨和关节的关系8上P29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运动需要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动物的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也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8上P39

生态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动物与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动物与仿生: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菌落: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光滑或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细菌的发现: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了200~300倍的显微镜,观察老人的牙垢,发现细菌.

巴斯德用鹅颈瓶证明了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还发现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细菌没有细胞核8上P60

细菌的生殖:细菌是靠分裂来进行生殖的,有些细菌在生长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真菌的繁殖:真菌是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与动物植物共生.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8上P70

生物分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植物的分类:8上P81

生物分类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8年级下

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它们通过开花、受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的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出来的.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为不完全变态.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之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相对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基因和染色体: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内有蛋白质和DNA.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

1883年比利时胚胎学家比耐登发现马蛔虫的精子和染色体都只有2对染色体中的其中2条.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8下P30

1858~1865奥地利的孟德尔发现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9美国细胞学家麦克郎在男性细胞中发现一对染色体与其它染色体不一样,他把这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

19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把男性性染色体称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细胞中同一对染色体是一样的,都是X染色体.

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的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生物进化的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达尔文的自然学说: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像这样,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人体的三道防线:1.皮肤和黏膜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3.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免疫的三个功能:1.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产生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篇18: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篇19:生物初中知识点

生物初中知识点

1、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光、温度、水和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2、生态系统的组成

植物——生产者

生物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空气、阳光、水等

3、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很多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解能力,但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当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会遭到严重破坏。

5、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生物体无法排出,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6、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种类有:森林生态系统——森林。

草原生态系统——草原。

海洋生态系统——海洋。

淡水生态系统——河流、湖泊、池塘。

湿地生态系统——沼泽。

农田生态系统——农田。

7、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求营养:绝大多数植物经过光协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抚慰做出反响——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抚慰的反响。

5)生物能生长和繁衍。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8、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9、生物圈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合适的温度和一定的生活空间。

10、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或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1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是RNA,如病毒。

12、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显性: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用对应的小写字母表示。

DD或Dd表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dd表示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基因组成Dd的,虽然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d并没有受D影响,还会遗传下去。

13、近亲结婚的危害,近亲婚配,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14、人的性别决定,男染色体数:22对+XY;女染色体数:22对+_。生男生女有精子所携带的性染色体决定;生男生女的机率1:1。

15、生物的变异,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不同的性状成为变异。

16、生命的起源,原始大气(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d大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诞生。

17、生物进化的总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

18、叶绿体的功能:能量装换器,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的功能:能量装换器,呼吸作用的场所。

19、细胞核的功能: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遗传物质DNA,DNA上有生物的全部遗传信息。

20、动物、植物细胞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细胞核。不同点: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有的有叶绿体、液泡。

21、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多。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22、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23、人体组织:消化道上皮属于上皮组织;血液属于结缔组织;骨骼肌主要含肌肉组织;大脑主要含神经组织。 植物的组织:根尖分生区主要是分生组织;叶肉、果肉主要是营养组织、叶表皮、种皮主要是保护组织;导管、筛管属于输导组织。

24、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生物的生命活动依赖环境。

25、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26、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27、生态系统分为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主要有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8、食物链一定是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消费者。

29、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30、体循环从左心室出发,流经主动脉,到全身其他部位毛细血管,经上腔、下腔静脉回到右心房;肺循环从右心室出发,流经肺动脉,到肺部毛细血管,经肺静脉回到左心房。

初中生物的学习方法

1、充分利用好错题本和积累本,将相关概念进行综合分析整理。

2、用心比较各种生物、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差异,进行分类归纳,如此才能融会贯通。

3、生物学有非常丰富而且十分重要的图片资料,认真看图、分析图结构,可以使你迅速了解生物现象的来龙去脉。

4、上课专心听讲是学好生物学知识的关键。“听讲”是有技巧的,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并思考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

5、笔记是简化了的课文重点。听课时,将老师讲授的重点记录下来,可加深印象,减轻考试复习的负担。

6、生物学研究的东西都是活生生的。“活”的东西,重在理解,但是需要在能记住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生物是一门生活科学,来源于自然、源于生活。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知识就会“为我所用”

初中生物高效学习方法及技巧

1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识的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把知识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生物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综合,就会见木而不见林;只综合不分析,又会只见林而不见木。在实际运用时,既可先分析后综合,也可先综合后分析,还可以边分析边综合。

2联系自然实际

居住地附近的农田、草地、树林、公园、花园、动物园、庭院、路旁都会有许多动植物在那里生活,学习有关知识时,到这些地方去参观考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处。当学到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3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抽象可以有两种水平层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抽象;二是本质属性的抽象。

概括是将有关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也有两种水平层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种是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

抽象和概括也是互为前提的,相辅相成的,在学习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进行抽象中以概括,概括中以抽象,以达到对知识正确、深入的掌握。

4有效提问

有效提问要求问题保持大众性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共鸣,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要求回答,课堂气氛可立即活跃,提问要向全体学生发问,抽答面要广,这就必须要求所提问题必须具有大众性。提问之后要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在适当的时候(如课堂气氛活跃时),可以适当增加提问的难度,但难度不可过高。教师可以相应到引导。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计划

由于九年级生物是小科目,按学校课表安排每周只有1课时授课时间,因此从第一学期即开始进入总复习阶段,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生物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高校培养人才,特拟定以下复习备考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课标》《大纲》为指导,以《中考说明》和《中考指南》为依据,结合中考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实情,以及我校学生基础差、间隔时间长的现状,制定以侧重基础,提升能力,针对考点,突出实效的复习策略。努力让每个学生考出较为理想的成绩,整体提高我校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素质。

二、奋斗目标: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力争使我校生物整体教学成绩名列全市前8名,九年级现在校人数102人,合格率达85%(85人),优秀率达35%(36人),高分率30%(30人),满分率5%(6人)。

三、复习安排:

总复习共分为三个阶段:系统复习、专题复习和模拟复习。

第一阶段:系统复习。时间是从开学初到4月底。这期间主要以《中考指南》为载体,针对学生对已学的生物基础知识,因时间久而遗忘的共性特点,本着“依纲靠本”和“温故而知新”的原则,全面系统地复习基础知识,弄清各单元的考点,初步对各单元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小结,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重新识记,理解,应用。复习目的:结合教材,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时间是从4月底到5月底。这期间主要以《中考说明》为依据,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针对重点和难点,分模块进行专题性的复习,让学生对所复习的知识理清各部分间的关系,形成知识网络和体系。所有内容共分为10个专题:1、生物与环境;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3、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4、生物圈中的人 ;5、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6、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7、生物的多样性; 8、生物技术; 9、健康的生活;10、生物科学探究。

第三阶段:模拟复习。时间是从5月底到中考实战前。针对两次大考所反馈的情况,备考会中相关的信息,以及各县市交流的适应性考题,开展以考(模拟中考)、评(评讲练习)、补(查漏补缺)为主要方式的复习。同时对学生渗透仔细审题、规范答题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考心理素质,减少非智力因素的失分,突出复习的实效性。

四、复习措施:

1、夯实基础是关键。历年中考题目千变万化,但做题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和基础识却是相对不变的,而且中考试题中大多数题目还是比较简单的基础题,难度高的很少。所以,扎实雄厚的基础是中考取胜的必备条件之一,我们在复习中,一定要重视基础,不能好高骛远。

2、巧用方法是手段。随着中考的临近,学生的复习任务愈加繁多、心理压力更大,不注重复习方法和技巧的话,可能会事倍功半,豪无收效。生物学科,不可能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只有设法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浓缩、快节奏的复习课堂,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具体而言:(1)识记时不死记硬背,机械重复,让记忆方法多样化(对比法、联想法、调动多种感官参与等)。(2)结合学生实际,精选习题,精讲精练,讲,就讲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练,就练中考的常见题型。还要加大变式训练的力度,注重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3)增强复习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认真研究分析历年中考的命题方向,关注中考的动态和趋向,针对中考的热点、重点和难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复习,减少复习的盲目性,避免走弯路。

3、加强备考技巧和心理训练。比如:做题时先易后难,仔细审题、不写错别字,注意书写速度等。还要及时帮助学生调整心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复习,以自身最佳的状态迎接中考实战。

初中生物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7篇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选题

初中生物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引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总结

初中生物教师研修计划-工作计划

初中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生物教师教学总结

初中生物老师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生物教学总结

初中教师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中教师生物知识点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初中教师生物知识点总结(精选19篇)】相关文章:

初中生物教学总结2023-06-29

初中生物教研组计划2022-10-21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让学生动起来2022-11-11

初中生物工作总结2023-01-19

初中生物老师教学总结2023-05-21

高三生物学科教学工作总结2022-10-24

初中生物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2023-06-09

初中生物教育教学总结2022-12-02

初中生物教师个人研修计划2023-09-11

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论文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