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论文让学生动起来(精选18篇)由网友“平井桃火星分桃”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初中生物教学论文让学生动起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浅议音乐课上让学生动起来论文
浅议音乐课上让学生动起来论文
随着音乐课改革的深入,我们越来越觉得要上好一节课,学生参与的重要性。不管是歌曲课还是欣赏课,我们在一节课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其中是最难解决的问题!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自己逐渐对这一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
我们都知道,一项活动如果没有人的参与是不行的。比如我们国内的足球“甲A”联赛,由于近几年比赛质量的下降,甚至部分球员有踢假球的现象。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少。因此,联赛的效益也就可想而知了。
同样我们的音乐课也有相同的道理,老师上课的质量差了,学生听得烦了,也就不会参与其中了。以至于造成整个教学质量的下降。
这样,我们就不得不去认真思考一个问题――音乐课,怎样让学生参与进来,怎样让学生动起来的问题。
首先,我们得从最基本的问题入手。我们都知道,“高楼要有地基作准备”而教学也是如此,要上好一节课,也得有很好的“地基”才行,音乐课的“地基”就是“备好课”。
谈到备课,有人说它不重要,我认为是不正确的。因为,备课是上课的准备,是上课思路的演习。一节课要备的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才行。只有这样,上课才具备了它前提的条件。
一节课有了好的构思,剩下的就是如何实践,怎样上好课的问题了。
其次,老师要统观全局,用自己的“魅力”去调动学生来展现自我。
第一:老师魅力的培养。
“如果说音乐课是一艘船,那么老师可以说是这艘船的舵手”。得时刻掌握,船航行的平衡及方向。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自己,在学生心目中良好的形象,掌握好教学中的“度”。把学生引导好,做到处理问题恰如其分才行。
另外,老师要得到学生的认可,必须得不断学习。把自己的业务搞好了,学生才会崇拜你,向心力才指向你的一边。老师也就自然培养了自己的魅力。相反,有的同志本来就一瓶不满,又不注意学习,有时课堂上学生强烈要求老师唱歌或弹琴,都会被老师“委婉”的拒绝。试问老师一句“魅力何来”?如果常时间这样,老师和学生慢慢的都会对上课失去信心,就更谈不上把课上好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养成一个不好的恶习!
音乐老师不是专门从事某项专业的专业人员,得有综合的业务素质才行。因此,老师得不断的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进步,才不至于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老土”。才会慢慢培养自身的魅力!
对老师的要求达到了,那么,学生该如何调动呢?
第二:我们可以把音乐课看作学生彰显自我的舞台。
音乐课,有的课题浅显易懂学生也乐于学。比如《游击军》一节,本来歌曲的故事性就比较强,再加上电教手段的运用,我们就有很多种方法来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可以通过电教手段解决节奏的难点;可以通过拍手等简单肢体练习,培养学生的乐感;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分组练习,通过舞蹈、歌曲、表演及打击乐配乐来再现作品。进行作品的二此创作。
一些比较深奥的欣赏内容,我们要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才行。比如《猎人合唱》我们在欣赏过程中就可以加入一些简单的拍手练习来调动学生,还可以加入小合唱分组练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比如《九寨沟音画》我们就可以加入“绘画”来再现作品。
通过多种艺术的融合不正好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吗?有了上面多彩的练习,学生兴趣还怕不浓吗?课堂还怕不生动吗?
最后:我们要把课外活动搞好,以便为课堂培养更为深层次的人才!
有人说课外活动与音乐课是两码事。我认为不然。因为课堂要想深一个层次,就必须得通过课外活动来实现。相同的`是,课外活动正好是音乐课的延续,如果课外活动搞好了,就可以为音乐课堂培养专业型的人才,更好的促进教学。
比如“童声合唱”的训练,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可以为课堂培养唱歌的人才。再比如“鼓乐队”训练,可以为课堂培养打击乐的人才。并且这两种活动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有了这些人才,最主要的是能在课堂上起到调动其他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有了这些人才,课堂上才不至于出现“一问三不知”的尴尬局面。
其实,大多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并且,他们永远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心。随着音乐课教学改革的深入,音乐课要成为师生展现自我魅力的舞台。而且这个舞台永远是充满诱惑力的,永远是学生彰显个性的平台。有了这个平台,学生才会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才会动起来,音乐课才会充满生机!
篇2:让教师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论文
让教师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论文
内容提要:所谓小学英语活动教学,就是通过创设和营造真实有意义的英语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听、做、说、唱、玩、演、游等方式,以活动为核心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英语,并用英语进行交流。
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着眼点,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际运用能力。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力图想通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激活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真正产生“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的效应。然而真正的活动课程必须打破传统的观念束缚,给教师一个活的教育理念,给学生一个活的学习空间,真正达到活教活学,活学活用。
关键词:活动 活动教学
活动教学是一种具有渊源思想基础和广泛实践影响的理论主张。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就曾经强调感性认识和“行”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十分重视由“闻”“见”向“知”的上升和由“知”向“行”的转化。荀子的知行统一观以及后来不断发展的“知行学说”,可以看作是我国活动教育思想的本源。西方教育史上同样存在着活动育人的思想渊源,特别是文艺复兴以来的几百年间,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西方教育逐渐形成了一条明显的教育思想发展线索。这一思想的核心要求重新确立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反对单纯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反对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主张尊重儿童,解放儿童的双手和各种器官,强调儿童的学习兴趣、感性经验和活动价值,重视自然适应教育和活动教育。
活动教学法与其他教学主张的根本不同在于:活动教学将儿童的活动与儿童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认为活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儿童的发展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通过主体实践活动主动实现的。活动的观点及活动教育的思想对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改革有何显示意义?实践证明,活动教育的思想与实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活动教学所主张的解放儿童、尊重儿童、师生平等民主、让儿童在自己的自由主动的活动中实现全面发展以及反对强制性教学等等,实际上也正是当前课程改革所大力提倡的,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一、活动课程必须让教师“活”起来。
a.语言环境的丰富与鲜活。
活动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地实际操作,强调在实际生活和情景中体验,学生的各种动手能力、生活能力容易受到锻炼。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不仅要有智力活动,而且更要有体力活动。活动应该贯穿于整个英语课堂教学。随着时代的变化多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更加密切,英语语言教学的立意就更加突出语言的工具性和交际性。在各种各样的英语活动中,为他们创设真实的语言训练环境,让学生刚一开始接触英语就知道语言的交际功能。
b.教学手段的灵活性。
学生在活动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情感、道德冲突以及种种需要解决的难题,这些障碍的克服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自己的实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才能实现。有些学生学单词总是记不住,于是就产生了厌说厌学的情绪。那我们可以把这些单词简单地串成英语儿歌,边唱边做动作,把最难的变成儿童最愿意学的东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情绪。点滴的成功酒会带给他们无比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效果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甚微。
c.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推动学生的学习动力。
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欲知世界之大,仅闭门修身而不投身于鲜活的世界,最终只能是井底之蛙。活动教学由于其开放性而使学生有机会走出教师步入校外社会活动中,开始行万里路,知晓世间各类新事物,新信息,这必将使学生的知识领域不断的丰富,视野不断的扩大,进而从另一角度对学科课程予以补充和完善。由于在校学生与外界社会的接触相对较少,而活动教学的设置为他们提供了很多的机会。比如说:我在教学商店买卖的内容时,就带领学生去商店进行真实交际,与我们的营业员阿姨进行简单的对答问候。这样一来,我们的英语学习就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锻炼,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自由灵活地运用语言,形成真正的交际本领。语言的发展由不会到灵活运用需要一个过程。有了孩子亲身的体验,他们才能深刻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能自我肯定和自我完善。
活动是儿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儿童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和交换信息。英语课堂教学的活动化、游戏化、情景化能让儿童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语言内化,才能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语言的实践活动可分为两种类型:输出信息和接受信息。输出信息所需要的能力必须通过长期大量的接受信息的活动才能逐渐形成。
二、活动课程必须让学生“动”起来。
1.教学中强调先输入后输出,围绕听力设计多种活动。
a.充分利用语音语调地道标准、录音效果明显、适合儿童、吸引力大的英语磁带。课前两分钟,安排小组“听磁带赛一赛”活动,做一下热身运动,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且又能使语言高频的出现,增加语言的输入量。等到他们有了一定量的语言积累后,自然而然的就会进行交流。
b.开展自我录音活动。我校的孩子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学生都有语言复读机,这为语言的学习带来了条件。于是我就让他们把课堂中学到的英语知识录入磁带,带回去反复地听,大量地接受语言的输入。等到下一节英语课再让学生进行语言交流,把学到的完全地输出,并且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激发他们更高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愿意去听,愿意去说,把听说当成一种乐趣,而且学生付出劳动的同时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称赞。
c.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让一部分好的学生把学到的语言通过表演展现在银屏上,看到同学熟悉的身影,听到学生熟练的英语,可以带动另一部分的学生积极加入。同时也给了表演学生练习语言的机会。
2.说的活动化、游戏化。
在中文环境非常强烈的情况下逼着学生用外语去说,去与人交流,这是十分勉强的。如果将枯燥、单一的语言操练设计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说,在活动中培养交际能力,那么就可以避免这样的难题。这样的结合既可以给学生充分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又可以结合非语言的动作更进一步理解语言承接信息,促进语言的内化。
a.模拟活动。
学生一般都喜欢动动跳跳,模拟活动使学生从活动中了解了主题,增强了兴趣,加深了情感体验。如:在教学动物单词的时候,让学生模拟frog跳,fish摆尾,cat叫,dog吠,通过这样的活动,他们很快就能领会单词,哪怕是比较复杂的语句,同时一张一弛的活动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把握,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b.游戏活动。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很短,要让学生一节课40分钟聚精会神地听课,比较困难,教师要合理结合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设计合理的游戏活动。因为游戏比较具体、形象、直观,与儿童日常生活经验密切相关,易为学生喜爱接受。如:在新授完Is it …?后,通过guess: What’s in my bag?的游戏一边进行语言的操练,一边进行交流信息,学生就会被这真实的游戏活动所吸引。这样的活动展示了语言运用的真实环境,可以使学生不断展开联想,培养创新思维。
3.教学空间的活动化。
在进行活动教学时,学生和教师要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我校先行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师生间的语言及情感交流。我们可以将学生的座位及活动空间作板块式的分配。板块是可以移动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思路进行有目的的变换板块。合理的座位设计可以更有利于教学效果。
① Original place链式操练游戏。如开火车、悄悄话、歌曲拌动作等。
② Circle 大组活动。在大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学习和竞赛活动等。
③ Flower小组活动。由小老师带领学生学习和参加竞赛活动等。
④ Triangle走跑游戏。如:Find your friends .
⑤ Rectangle角色表演。
在图形变化与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当好示范者、操练的指挥员、练习的监督员和竞赛的记分员。教师要以静制动,以动带静,不能让学生为游戏而游戏。
活动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感到学习一种外语不再是负担。活动教学对学生的思维潜力进行了有重点而又全面的开发,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这正如费舍所说:注重以孩子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活动,能够使他们积极参与并探索语言的意义和答案。
但在小学英语活动教学中,要使活动达到较好的效果,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得到充分发展,我们也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活动的控制。学生爱玩,爱表现,爱参与,要使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教师应进行有效的控制:纪律控制,时间控制,参与人员的控制,活动气氛的控制等。
2、活动的目的。我们的游戏活动都是根据教学内容中的目标语言进行设计的,活动必须使课堂教学目的明朗化,语言交流简单化,教学形式多样化,并且通过活动增强小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诱导他们去尝试新的语言。
3、活动形式的开放性。活动的开放性体现在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样,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活动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座位的改变,活动地点的改变等。
4、活动的创造性。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应本着:“以活动促发展的原则”,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创造能力。
活动教学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当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时,教师才能做到把情感教育和英语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构建真正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整合的课堂教学。在活动教学中,不仅使学生的语言技能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我们教师设计的活动是实现学生发展与提高的基本与关键,我们活动的宗旨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总之,小学英语活动教学的开展与实施达成了学生知识的获得,情感的丰富和语言能力的发展以及人格的独立和完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篇3: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_____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增强语言感悟的探索
摘要:相对于过去沉闷死板或参与率较低的课堂状态,语文实践活动给出了有力的一击。但 在越来越多的课堂上,活动流于形式。活动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学习语文是目标。语文实践活 动着力点必须放在激发学生体验文本的过程上,必须要包含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不能脱离 语言文字活动。本文就游戏活动、实践操作活动、创造性改编活动、问题解决活动等语文实践 活动中如何增强语言感悟,结合课例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做法。 语文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认识规律与个性特点,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融于学 生自行参与、主动学习的活动过程之中。相对于过去沉闷死板或参与率较低的课堂状态,它给 出了有力的一击。正如崔峦同志所指出的:语文教学应当是生动活泼的,充盈着丰富的学生 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我们要改变对语文教学那种传统的理解,打破语文教学那种教师问、学 生答的定势,使语文教学活起来,使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多起来。但在越来越多的课 堂上,动辄演演画画,唱唱跳跳……表面上气氛活跃,而活动流于形式,大把大把的好时间就 这样空耗过去。热热闹闹曲终人散,带给人一种脚底被抽空的感觉。我们改来改去,几尽周折 ,重新陷入了费时多而收效少的境地。 教学中如何避免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发生?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语文 实践活动呢? 一、在游戏活动中增强语言感悟。 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 “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激昂 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 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变成沉重的负担。” 因此语文活动必须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内容到形式都应是适应学生特点的,富有吸引力的。但游戏活动中不能脱离语言文 字活动,必须要包含着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人教版一上年级教材《z c s》汉语拼音教学中的儿歌《过桥》,内容有六行38个字,对刚入 学的孩子来说,阅读有一定难度。教师根据儿歌内容“算对了,走过桥,做错了,过不了”设 计了一个过桥的游戏活动,让孩子拿着计算题上“小桥”,向大家报出得数,正确才可以过桥 。学生很喜欢这样的形式,在笑声中理解了儿歌的内容。但是,作为一堂语文课,这一游戏活 动中还有充分的语言感悟的因素可以挖掘和利用。桥头可以设置两个举牌的守桥卫士,一块牌 上写着“算对了,走过桥”,另一块写着“做错了,过不了”,每个过桥的小朋友报出得数时 ,都得正确举起其中一块牌,让大家一起喊牌子上的口令。同时,教师还可利用儿歌中的语言 来引导和评价,“想一想,算一算”“快快乐乐过了桥”。这一来,游戏中把思维、语言、词 汇结合在一起,提高了练习的密度和效度。 再如教学同册教材中《比尾巴》一文,可以在课的中途播放MTV歌曲《谁的尾巴最好看》,利 用歌词与儿歌内容相仿的优势,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欣赏趣味动画,在唱唱跳跳中进一步学习课文。总之,语文学科要通过活动再现文本提供的内容、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语言的准 确、鲜明、生动。 二)在实践操作中增强语言感悟。 实践操作活动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但往往会出现操作后仍不能正确理解语言的现象。 这就是没有很好地把实践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 缕的联系,手使脑筋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 。”教师在指导操作实践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动手必动脑,与要理解的语 言相联系。 人教版一上年级教材《自选商场》,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购物,在实践操作中要将生活 物品和语词对应起来,增强活动的实效性。义教版课文第五册《葡萄沟》关于 “新疆吐鲁番 有个地方叫葡萄沟”的语言转换训练在反复操练中有失机械之嫌。可以请小组长带领组员在中 国地图上寻找葡萄沟。这能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小组探索了数分钟后,有部分学生指着新疆的吐鲁番,表示找到了,理由就是课文的第一句 话,“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紧接着展开语言训练,说清“葡萄沟在哪儿”。由于 前一环节让学生在探索中有了这三个地名范围大小的表象,所以转换起语言来正确又灵活。将 “找地图”实践活动和体悟语言紧密结合,显现了语文课堂教学活泼的个性。 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改编。 人的语言不是对信息编码简单的提取,而是再加工、再创作的过程。文化哲学家卡西尔在其 《人论》中提出,人与其说是理性动物,不如说是符号动物,即能利用符号去创造文化的动物 。语文实践活动的实际就是引导学生用文化去创造文化。教师应以语文为依托,注重培养学生 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长知识、长才干。 人教版一上年级教材《四季 》,是一首优美的儿歌。学习之后,引导小组进行创作,选取一个季节中一项代表性的景物创 编一小节。孩子们产生一种渴望创作 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并积极接触语 言、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共同创作出属于本班的一首《四季》: 迎春花朵朵,它对蜜蜂说:我是春天; 棒冰凉凉,它对小朋友说:我是夏天; 棉花团团,它笑着说:我是秋天; 北风呼呼,它神气地说:我就是冬天。 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中有一篇歌颂江南水乡的课文《水乡歌》,是一首优美、浅显、琅琅上口 的儿歌,“水乡什么多?水多,千条渠,万条河……水乡什么多?桥多,东一座,西一座…… 水乡什么多?船多,千条船,万条船……”课文后面还设计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水乡歌多? 我国什么地方水乡多?”对西北地区的孩子来说,“水乡”、“河塘”、“水渠”是那么遥远 、陌生,老师只好通过图片给孩子们增加感性认识。而兰州的一位语文教师创造性地改编了教 材,让孩子们编出了“兰州歌”,“兰州什么多?风多、沙多、百合多……”孩子们的情感 被激发起来,学习热情十分高涨。 改编是一种创造,每个学生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改编中每个个体的创 造性发挥达到巅峰 ,很少出现程序化的被动应付或处于低迷状态。 四)在问题解决活动中增强语言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 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 生的阅读实践。笔者曾多次执教《葡萄沟》,整堂课充满了活力,教师只是一个“策划者, 只牵拉了一根线,让学生把这只“风筝放飞在天空中。在学生了解葡萄沟的地理位置,初读 课文形成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制定旅游计划。 旅游地点 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 旅游时间 提示:快速读课文,想一想,哪个时间去收获最大?讨论后选择:(打勾) 五月( )七八月( )九十月( ) 夏季( )秋季( ) 预期收获: 提示:你们组认为这个时候去葡萄沟,会有哪些收获?在课文中找理由,找到一句打个勾, 读流利。有时间还可以想象来补充理由。 可以看出,该学习环节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目的是让学生兴致勃勃地一遍遍 读课文,学习语言,形成语言能力。 交流时自然形成夏季方、秋季方展开组际辩论。 夏季方:我们组赞成夏季去,可以吃到许多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 秋季方:我们组赞成秋季去。因为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葡萄是人们 最喜爱的。 夏季方:我们夏季去,风景很美。夏季,茂密的枝叶向四周展开-- 秋季方:我们秋季去,更美。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 秋季方:这个地方名字就叫葡萄沟,证明葡萄是最大特色,如果去了一趟葡萄沟,没吃上葡 萄,不是太遗憾了吗? 秋季方:我想夏季就去吃杏子……,然后在那儿避暑,到秋季吃了葡萄再回来。 …… 本环节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探索,展开组际辩论。激活的不仅是课堂,还是整篇课文。辩论过 程中,双方挖掘课文的语言为我所用,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在头脑中建立多种多 样的意象,加之充满个性的表达,使得学生始终处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五)在主题学习中感悟语言。 “主题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学生自主研究探索的一种形式。任何一个简 单的主题,只要是孩子熟悉的,或正在认识的,都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人教版一上年级 教材《ai ei ui》汉语拼音教学中有一首儿歌《小白兔》,教师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个主题 活动,让孩子回家画白、黑、灰三只兔子,并查找与兔子相关的材料,如兔子的外形特征、生 活特性等。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丰富多彩的图画上的三只兔子“bái hei hui ”引出了韵母 “ai ei ui”的学习。交流兔子有关信息时,教师板书下孩子们提出的每一特点,签上孩子 的姓名,组成一首新儿歌,包含了课文里儿歌的大部分语句,还极大地丰富了儿歌的内容。这 只兔子立体地在孩子心中出现了!学生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自己教育自己,互相学习,教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图画和语言表达自己对认知对象的探讨和了解,大胆把教材和作业融 为一体,放手让学生进入教材的世界,巧妙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课本里有不少描写雪景的课文,《雪娃娃》《雪被子》《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室窗 外飘起雪花的时候,我们应该可以投入天地创设的情境,进行主题教学。带孩子在雪花飞舞中 朗诵儿歌,包括课外阅读的儿歌《雪花》《冬公公》《云上的花树》《雪地给我拍照啦》《如 果我是一片雪花》……还可以让孩子把儿歌编成歌曲唱唱跳跳。如果你能让你自己和你的学生 都经历着教材的生动和色彩,而不是辗转在令人疲惫的、可以预知一切的课桌前,那将是多么 令人享受的一节课! 总之,语文实践活动整合了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性。活动是形式,是实现目标的手段, 学习语文是目标。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语 言的理解与感悟、运用和创造的实践过程。它是一种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学习语言、形成语言能力内容,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的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不论以 读写为主,或以表演为主,或以运用为主,不能脱离语言文字活动,必须要包含着对语言文字 的感悟理解,有助于提高语文水平。 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总结中指出了这个问题:语文教学一定要由“死”变 “活”,由封闭走向开放。但牢记语文是语文,不忘自己的使命,防止由于热闹繁华再蹈“费 时多而收效微”的覆辙。 我想,教师尽最大可能让课堂的学习经历令学生们激动难忘,同时又要让学生在其中充分感 受祖国语言的魅力,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假若如此,语文教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就不会 是一句空话。篇4: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
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
直观感知是小学阶段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心,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 者:林丹茹 作者单位:泉州市实验小学,福建,泉州,36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35) 分类号: 关键词:小学数学 动口 动手 动脑 动心篇5:让识字教学动起来的论文
让识字教学动起来的论文
长期以来,低年级识字教学一味强调识字的工具性,过分关注识字的传授,总是教师“一言堂地教”学生一个劲地学。如今《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给语文教学带来一次革命,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更合理、更科学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观点。如何打破“一言堂”,注重学生的识字技能,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让“识字”教学动起来,我就浅谈一下我在识字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调动兴趣,激活课堂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并不是从零开始的,学生的头脑中已储备很多与汉字有关事物。甚至,有些学生能够应用这些汉字来表达出意思,进行实际的应用。如果教师“一言堂”一定会影响学生兴趣,识字教学就会变的枯燥无味。因此,识字教学的成败关键是看教师设计内容、形式是否生动有趣,是否能主动让学生参与课堂自己获取知识。
1、利用多媒体识字。
动态事物往往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森”,先出示“木”的图画,再出示“林”图画,再出示“森”图画,学生仔细观察后,再结合图很快就会理解字意,效果十分理想。
2、猜谜语识字。
低年级学生对谜语有着浓厚兴趣,再教学中可以把一些复杂字来帮助学生识记。如“言”来互相尊重”,“心”至令人感动,“日”出万里无云,“水”到纯净透明,来强化学生的识字,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拓展思维,探究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经常问:“怎样记这个字?你有什么办法?”实践证明学生的潜力很大,学生总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现总结如下:
1、加一加:日加一笔变成“电”“田”“申”“旧”等,再如:火+秋=秋,小+土=尘等。
2、减一减:去笔顺或偏旁。如:鸟-、=乌,胆-月=旦。
3、找一找:就是找出几个汉字的共同点。如在教学同一偏旁时,三点水和水有关,日字旁和太阳有关,月字旁和身体有关等。
4、换一换:依据形声字的特点,通过换部首来认识新字。如:“请”字。可变成“情”“请”“晴”“鲭”等。
5、应用儿歌识字。
教到“心”字,我顺口编了句儿歌:“一个锅(钩)三颗豆。”学生听了觉得非常有趣,不停地念叨,对这个字印像也就特别深刻,从而熟记在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看到学生对于用儿歌来识记生字这么感兴趣,我热情地鼓励他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编儿歌学生字,做学习的主人。
“给孩子们一次机会,你就会收获无数惊喜。”果然,学生编的儿歌丰富多彩。如“鹅”字:我的鸟儿是只鹅。这么一句话的儿歌言简意赅,好读又好记。如“糟”字:曹操吃多米糟糕。学生能编出这样的儿歌,说明他不但记住了字形,相信当写到这个字,不但能写得对,还能写得好。这不正好达到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一目标吗?真得感谢小儿歌帮了我。
三、创建平台,培养习惯
生活中,汉字到处都有随处可见。为给学生创建一个识字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利用黑板报、标语、守则、或同伴姓名等。还可以通过电视或商业广告进行识字,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内外认识的汉字与同伴交流,写在班级的展示台上,这样学生不知不觉中认识其他字词,陌生的字就会变得熟悉,无形中丰富了学生字词的储备,对识字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前提,如果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识字方法,拥有良好的识字习惯,我们的识字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和探究,学生就会成为课堂的主人,就能提高识字的能力,就会实现自身的发展。
篇6:课文《让学生动起来》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实施。今年,我校的九年级化学课也使用了新课程标准(沪教版)实验教材。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视图的设置上,都重视初中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了丰富的与青少年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以及开阔学生视野的“科学、技术、社会”等阅读内容,同对教材中添加了许多“活动与探究”。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学习活动的基础。下面谈一下在使用新教材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巧设问题,导入目标
良好的学习动机是保障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最直接原因,学习动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强烈的学习动机是由学生高层次的学习需要和成就感激发的。在教学目标的引入上,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内涵,巧妙设计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有助于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生疑质疑。问题设计要在“巧”上下功夫,要有中心,有重点,有启发性、挑战性和研究性。如在学习化学反应时,针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我设计的探究性学习问题是:面粉可以爆炸吗?面粉的爆炸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面粉可以燃烧吗?等等。在初中学生的常识中,面粉是不会燃烧和爆炸的,这种“违反常识”的问题,可以强烈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
二、转变观念,信任学生
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下,我们习惯了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我们总怕学生自己学不懂,不厌其烦地讲解、强调,或多或少会将学生置于被动听讲的课堂环境中,这种长期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这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创造性。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因而教师教学行为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这正是教育家们“作中学,玩中学”所倡导的。在学习中探究的乐趣和收获只有学习者自己知道。我们应当引导每一位学生大胆尝试,充分相信学生,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让学生体味到学习的快乐和在学习中探究的快乐。
例如,在教材中钢铁生锈的条件”的探究实验,本来钢铁生锈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但钢铁生锈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并不清楚,我把钢铁置于不同环境下的生锈情况这个实验作为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回家进行,并让学生认真做好记录,同时还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干燥的地方和潮湿的地方谁先生锈、吐鲁番和海南岛哪个地方更易生锈、为什么古代文物中保存完好的铁器较少等,学生很有兴趣,不单实验完成得很好,而且增长了不少知识。
再如“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中,学生对这两种气体再熟悉不过了,但并不太清楚其中某些成分的含量,更不知道怎样去测定和验证。这时,我给出探究目标:你认为这两种气体相同吗?它们中哪些成分的含量不同?第一,请提出自己的假设,然后阅读课本内容中的活动与探究;第二,请在作业本上简单设计一个探究实验报告(可参考教材中的实验报告),并填上要做的实验步骤(明确该步骤的目的是什么),与同学交流;第三,按照设计的实验步骤,用实验(两人一组)验证提出的假设,并在实验报告中填写每一步实验出现的现象;第四,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并得出结论。
该活动有别于以往的学生实验。一是学生并没有在课堂上见过教师的示范操作,又不知道实验结果,这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热情。二是实验报告不用现成的,让学生自己设计,这使学生脱离被动,更加主动地、认真地思考实验的步骤以及实验操作的可行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是能够得心应手地发挥动手能力,不用机械地看一步报告操作一步,可提高探究实验的质量。此探究活动中既有个体学习,也有小组学习,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同时发展了学生间的交往与审美能力。这节课我又把上述学习目标在大屏幕上展示给学生,一开始学生就很兴奋,交头接耳,相互交换看法,并及时与我交流,我成了这个活动的积极服务者。很快,同学们就按照学习目标继续往下进行,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存在的差异,他们中有的学生已经把实验报告拟好,跃跃欲试,准备动手实验,有的同学书上的探究内容还没阅读完,但95%的学生在学习上绝不示弱,积极与他人交流,以求自己也能很好地获得最后的成果。课堂看起来活泼而有秩序。因此,我只指导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一段时间后,在大屏幕上展示较好的设计示例,及时给予表扬,同学们再给以补充和完善。设计不足的同学及时改进,而后开始动手做自己设计好的实验,都显得信心十足,只是有的`学生看起来“笨手笨脚”,但是非常认真。实验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顺利地完成了实验(两人一组)并填好报告,得出结论。圆满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只要充分相信学生,他们会发挥出很大的潜力,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指导学法,讲究效率
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我们都在这么做。但不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包含着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求,以便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具备基本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能自主、自如地学习。如在上面谈到的探究实验结束时,并不急于小结,而是由学生总结得出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验证→科学推理得出结论。这样做让学生很有成就感,越学越能找到感觉。再如,在学习氧气具有助燃性这一化学性质时,要提示学生注意:该类反应的条件是“点燃”,这就足够了。其他的问题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为何要在铁丝前系一根火柴,集气瓶中为何要铺上一层沙或留一部分水。在证明空气成分的实验中红磷为何要过量,容器不密封会产生什么后果等等教师不要过度指导,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学习空间,让学生做决定。真正地做自己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四、教师要勇于探索,为学生树立榜样
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在学生的思想上留下印象,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产生影响。我们要求学生在学习上勇于探索,多思、多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体现出这样的行为素质,这样你的思想你的要求才能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
例如,九年级化学新教材中的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制氧气的实验中,如过氧化氢溶液滴入过快可看到有较多的气泡冒出,但带出的水汽较多,按教材上的操作看不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就没法让学生得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能放出氧气的结论。此时,教师对出现此现象的各种推理都显得苍白无力,亦有武断的嫌疑。于是我故意提出问题:该试管中放出的气体是不是氧气?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学生说,把气体收集在集气瓶里,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我说为什么?答:如果是氧气的话,气体会多一些,容易看清现象。大家说得不错,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收集该气体较好呢?这一下教室里又炸开了锅,争吵不休。我叫两个代表讲明观点,甲方说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操作简单、省时;乙方说因反应时可能产生大量的水蒸气,用排水法可以使水蒸气冷却变成水,收集到的气体校纯净。双方的辩论使我感触颇深,只要教师给学生机会,善于引导,学生的智慧随处闪光,有时他们的见解会令我们吃惊,禁不住为其喝彩。最后,我亮明自己的观点,支持乙方,因为他们的观点更科学,更严谨。在学生的配合下我们用大试管代替集气瓶,用排水法收集了气体,经检验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剧烈复燃(学生操作),教室里发出“哇”的惊叹声,此时,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此时我又适时提出对该实验作如何改进能更好的达到实验效果,同学们经过讨论很快得出只要控制过氧化氢溶液滴入的速度便能取得好的实验效果这一结论。通过如此探究及改进具有如下的积极意义:①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条件下能放出氧气;②可直观地观察到气泡在水槽中冒出的速度快慢,对介绍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的催化作用有很好的帮助;③让学生体会到对待实验要科学、严谨、勇于探索,得出结论一定要有科学的推理和充分的证据。
总之,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绝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篇7:利用合作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论文
利用合作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论文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倡导一种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教师由主宰变为组织者,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动起来。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探究学习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教学实践证明,合作学习的方式能使每一位学生迅速地从其他同学那里得到帮助,在其他同学的辅导过程中,优秀生可以很轻松的完成学习任务,困难生也会从其他同学的辅导中受益,所以说合作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好方法。那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如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分组一定要合理,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想活跃程度都要均衡,要根据每个成员的具体情况,对每个成员进行恰当的分工,观察试用一段时间后再轮换分工,充分调动小组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另外还要提倡小组间的交流,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让组长做小老师,而是要培小组成员之间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二、恰当的进行教学设计,适时的实施课堂合作
对于多数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意识都是很有限的,开展合作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教材,对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的问题,再实施课堂合作学习,把班级授课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灵活运用。如新教材安排的“观察”和“思考”要求学生自主完成,而“探究”则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充流、互动、探索、讨论中求知,让他们在激烈、沸腾的集体讨论中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从而获取知识。
三、合作学习不能放任自流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使得小组成员各负其责。如: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保证人人有事干,人人都参与,尽可能的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展示个性的机会。同时,还应更关注困难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四、要做好课后小结
对于合作学习,我们还没有足够的经验,所以我们要对每节课中出现的新问题做好记录,反思取得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各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指导,从而达到逐步完善的目的。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想方设法的多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技能,从而保证合作学习的高效性。
篇8:有效合作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论文
有效合作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论文
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可以为学生全面参与课堂学习、在讨论活动中表达思想和观点以及听取同伴的想法提供机会,学生能够在活动中锻炼能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强化合作精神。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如何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比较缺乏合作意识。针对这一特点,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合作的动机和兴趣,结合教学实践教会学生合作的技能;要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不是孤军奋战就可以成功的,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有赖于与他人的不断交流;要让学生发现合作的必要性,体验到合作的乐趣,从而增强合作意识,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行为
1.课前充分准备,合理编组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和不同的课型要求,充分备课。在准备教案时,分组活动的目的、形式、内容、时间、活动的材料、活动的要求都要精心考虑、设计和策划。分组时尽量考虑到小组之间学生学习成绩、性别等的均衡,以便竞争气氛的形成。同时,还要注意改善组内关系,明确个人职责,使小组成员在学习上互相支持,形成真正意义的合作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是前后桌四人组合,还可以按程度、性别组合等。各种组合方式应当交替使用,使学生能不带情绪地随机组合,以保持新鲜感。这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分组活动才能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获得较好的效果。
2.课内精心设计,加强指导
要改善英语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就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分工,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同时,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开拓思维的问题,鼓励学生多提问,调控讨论方向和进程,对讨论适时进行“点拨”和“引导”。
3.树立主体意识,发挥主动性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到活动当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且不善于言谈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予鼓励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积极地融入到小组中。同时指导学习较好的小组成员建立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地与其他组员合作完成学习任务,避免将合作学习变成少数学生的“独角戏”。
4.课后及时评价和总结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组活动结束时,教师要给予总结和评价,以个人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包括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对有进步或表现突出的同学要予以表扬,对各小组进行对比,最后还要评价活动结果,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总之,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性,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合作学习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同时也对教师的素质、专业水平和创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实践、探索、反思,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篇9: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摘要:有效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师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有效教学是教学目标能够最终实现的前提,通过对教学有效性概念的研究以及对初中生物一线教师实践经验的研究,提出了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希望可以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理论论文;有效性;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在内容和方法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样重要,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对于生物实验的兴趣不是特别高,鉴于现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初中生物老师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进而取得更有效的进步。对于生物实验教学来说,有效性就是让学生在实验课上能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进行动手实验,并做出正确的实验操作,通过直接观察生物演变的过程产生的直观感受,丰富学生相关的知识储备。
一、对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1.教学有效性的理念与意义
教学有效性,就是提出更适合课堂的教学方法,并且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有效性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牢固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2.教学方法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促进教学的开展,错误的教学方法会使教学任务无法及时的完成。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先进性。采用多样的教育方法,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并且选取自己容易接受的方法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1.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在传统的生物实验课堂中,教学方法是相对比较单一的,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有效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生物实验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动手实践才能使学生学会实验的基本操作,通过实验得到对知识的认知。如果使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学生课堂的主体作用也得不到体现,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改进教学方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
2.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实验探究
为了使课堂充满乐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一定要引进高科技帮助老师和学生进行生物实验,增加生物实验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进行观察,从而更好地使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了解。其次,老师一定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使课堂教学在主次分明的过程中有条理、有目的地进行,可以使学生在有条理的知识构架中进行学习,便于学生理解,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较少走神的情况发生。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找一些课外与课本有关的知识材料帮助学生对书本知识有一个更好的了解,老师也要多组织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操作,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结论,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动力。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善于提问,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课堂最后进行小结和反思
每堂课都会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所以老师在课后一定要进行课后小结,总结课堂上存在的问题,通过课堂反思,总结课堂上需要改进的方法和措施,在下次的课堂教学中注意不再犯之前犯过的错误,只有不断地总结反思,才能取得进步,老师的教学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教学有效性才能得到提高。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所涉及的领域相对比较广泛,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探究,不断深入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进而提高生物实验课堂的有效性。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来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得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许文亮,李娟,黄耿青,等.紧密联系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改革高师遗传学实验[A].高等院校遗传学教学改革探索[C],20xx.
[2]孙阳.构建“合作—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D].东北师范大学,20xx.
[3]赵凌云.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探讨[J].文理导航:中旬,20xx(5).
篇10: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摘要:初中生物教学课标已经非常明确的提出了要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这个教学目标,这也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生物科学素养中包含对于自然界的关心和关爱,包含了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因此,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还需要发展学生的能力,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有更多的认识,有一定的责任感,这是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环保教育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生物教学目标和传统教育教学有非常大的不同之处,主要在构建科学的生物学科过程中,也建立起响应的生物学知识体系,更加关注任何自然的关系,更加关注社会的环保和生态的研究。要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能不断的拓展自己的能力,对于环境保护有一份责任感,这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
1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环保教育渗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在教材的使用北京下给学生讲解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让学生的环保思想和课堂之间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这样才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性的教育[1]。例如,教师在对森林资源讲解的过程中,要突出森林在环境中的保护功能,夯实学生头脑中的森林生态观念。教师可以给学生举例说明,一棵树的价值,加入一棵树的生长年限是40年,在用途上的价值可能是20万元,其中包含树能够生产出供给人类呼吸的氧气,在空气污染防治方面的价值6万元,在土壤侵蚀保护方面的价值3.5万元,在水分的涵养上以及鸟类的栖息上价值为7万元,另外在树上还能够提炼出蛋白质成分,这些都是一棵树的价值,其中还包含能够给人们遮蔽太阳,纳凉的作用。但是如果这棵树遭遇到了砍伐,它的价值可能仅仅值几百元或者几千元。当前情况下,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还不到20%,和国际间的标准相对比还远远不足,但是森林的毁坏速度却是在提升。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试想一下,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一旦发生洪水等自然灾害,没有树木的保护,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局面,水土流失情况会如何。因此说在平时的生活中就需要建立起经常植树造林的理念,让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更高,让大自然更加完善。通过这样课程的讲解,学生在内心深处会激发出一种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树木的欲望,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要求学生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在每一年的植树节,也要去植树,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让我们的环保行为更加自觉[2]。
2生物环保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课堂的学习上,除了要进行环保教育以外,还需要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进行环保实践,让学生都亲自的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来。课堂教育主要是激发起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利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和教师的要求对于环境保护有全新的理解。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阅读书籍以及阅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能够自己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把环境保护和生物知识有效的结合起来,关于与社会污染,关注周围的环境情况,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以此树立起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热情和信心。教师给学生组织一些课外的活动,让学生对于环境保护方面收集更多的资料,拥有自己的见解。例如,在世界地球日时,教师就可将这个作为主题,进行演讲或者征文活动的开启,让这种教育更加深入人心,让这种教育的效果更加突出,结合着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去做一些有益于环境保护的活动。例如,垃圾的有效分类处理,节水节能措施的掌握,拒绝白色污染,让学生使用多用环保饭盒,减少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这样的教学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之中,才能让学生对于环保有更多的体验,才能从自我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于家乡附近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且每一个人在这其中的任务不同,在自我任务完成以后可以进行集体的汇总和交流。也可以从校园本身出发,让学生对校园的情况进行绿化设计,植树种花种草活动,科学技术小发明等等,例如,使用废旧电池中的液体对于种子的生长会有哪些影响,废旧电池对于人们的生活以及河流中的鱼类会有哪些影响。这样的生物探究性试验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增长具有积极性的促进作用,在每一个学生研究以后就可以利用这样的成果在全班进行集体性的交流,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生物学习对于自己生活的影响,还能够进一步的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让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上升到新的台阶。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具有一定的紧迫性,需要从自我习惯开始做起,让学生从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小事做起,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够成为环境保护方面的主人[3]。
3生物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收集更多的环保性资料,作为教材的补充,激发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将生物课本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和环保联系在一起,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在学习每一部分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清楚环保的作用,教师要注意,在确定完联系以后,一定要深入的对这样的联系进行揭露,让学生自然的联想到环境保护的问题,并且以身作则,在日常环保中起到示范性的作用[4]。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环保教育进行了探讨,文章一共分为几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环保教育渗透、生物环保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生物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人类生存的额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的发展有自己的进程,人们需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能破坏自然也不能毁灭任何一个生物物种,在生物的保护上有更多的关心和关爱,并且将这些观点落实到自己的具体行动上,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认真的保护环境,环境和大自然才会给我们更多的馈赠。
参考文献:
[1]吴铭.生物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与研究[J].消费电子,20xx,17(22):282-282.
[2]邓刚.在生物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J].科学咨询,20xx,22(16):144-144,145.
[3]李恺.生物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与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11(5):2143-2143.
[4]钟茂生,姜登登,王颖等.XAD-2树脂表征焦化厂土壤中高环PAHs的生物可给性[J].环境科学研究,20xx,28(11):1702-1710.
篇11: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早已摆脱了原先不受重视的尴尬地位,各科目的发展更具有均衡性。由于生物课程自身的特性,如果依旧采用原先的传统教学方法,难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将教学目标理解和渗透,更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分组合作教学的盛行就成了一个顺理成章的情况。本文通过对分组合作学习的运用分析,尝试浅析合作学习的好处和优势所在。
关键词:生物课堂;分组合作;学习积极性
小组合作是新课程改革后被广泛运用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特别是在生物教学中,由于生物的学习更强调实践性,相对于每个学生单打独斗的常规教学来说,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调动每一位学生去进行有明确责任分工的学习,就更加适合学生对知识点进行领悟。同时,分组合作教学加强了学生之间在学习方面的互助与沟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生物课堂的学习里真正做到学得会,学得懂。
1在课前构建结构合理的学习小组
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是构建出一个结构良好,分组合理的学习小组,只有构建学习小组的前置工作进行的好,才有可能在之后课堂上进行的正式教学中让学习小组发挥应有的作用。学习小组可以是2-4人不等的组合,在日常教学中,最常见的是同位之间的相互合作,更进一步则是前后位,或者前后两排之间的合作,但这样的合作拼凑性太强,学生并不能真正做到能力互补,也不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在不断进行教学尝试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影响学生学习小组的因素有很多,而在学习小组里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方式是最有效的。在课前对学生的能力和个性进行了解后,对学生进行固定分组,尽量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水平之和基本相近,一般是一位优等生,一位后进生配两位中等生的小组模式,再参考学生的性格以及彼此间是否相容等现实因素进行分组。笔者在对合作小组分好后,开始引导学生进行学业和成长两方面的目标制定,学会利用同组之间的鼓励和互帮互助,对小组负责,也对自己个人负责。每个组的成员先制定出属于自己的长远目标,而后根据长远目标的内容逐渐拆分出一个一个的子目标,再根据子目标划分更小的目标,做到一小步一小步的前进,每次都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增强个人信心,也给小组带来荣誉。直至最后,每个人制定出属于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个人计划,并订立相符合的小组公约和加减分细则,借此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2在课堂上创造正确有效的讨论机会
生物课堂的特殊性在于所学内容大部分都可以与现实相结合,比如在讲授孢子植物被子植物时,或者在对动物进行讲解时,最好的途径应该是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能够用最直接的方式学习这里面的知识。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四十分钟一节课的课堂十分紧张,根本不会没有那么多的条件提供在生物课堂上开展实践性教学。并且,随着所学知识难度的提升,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展示部分直观教具之外,还应该创造出合适的小组讨论话题,给学生更多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的机会,通过学生彼此间对问题的讨论和讲解,来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消化。同时,合作学习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到相应生物知识的同时,学习一下其他学生的优良品质,比如良好的思维习惯,新异的想法和思路等等。比如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之间不断地讨论深化,将一些具体的,直观的材料概括出科学的,抽象的结论。这样的逆推法自下而上,让学生先领悟了具体事例,再去通过自己的思考将事例转化为与正确答案基本接近的概念,然后通过正向迁移去学习课本上的概念和结论,比直接将结论和概念传授给学生更能促进学生的进步。例如,笔者在讲授鸟类的特征时,就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分别取收集和鸟类有关的图画,动画,标本等,然后通过这些让学生去自己思索,和讨论,寻找鸟类之间有什么共同特征,并对小组的成果进行展示和概括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基本上可以通过合作和观察将鸟类的明显特征概括出来,除了最基础的飞行之外,其他一些特征也在讨论中初现端倪,最后再由笔者对学生所概括的条目进行最后的归纳和总结,这样的学习效果就比直接把概念抛给学生去学习要好得多。
3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优点和不足
在生物课堂上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对于生物教学和学生的个人成长帮助是非常大的,然而教师同时也应该明白,合作学习并不是万能的,我们在生物课堂上倡导合作学习,也不是说生物课就是合作学习课。有一些非常系统性,或科学性很强的概念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无法得出的,还需要老师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于自身年龄尚幼,对许多事情的认识和想法并不完善,很容易就在判断中做出错误的选择。因此还要求教师对于学生的合作学习时时监控,对于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把控,让学生在进行分组讨论和学习得出结论后,明白什么样的结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结论不是。同样以鸟类的特征为例,尽管在收集概括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鸟类较明显的的外部特征概括出来,然而也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错误,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对这些正确的和错误的概括加以区分。有的学生搜索到了一部名为《战鸽总动员》的动画片,并概括出了一些原本不应该属于鸟类的'特征,于是笔者借助学生播放的片段,跟同学们仔细分析了动画片中对鸽子自身特征的夸张和拟人所在,在笔者的引导下,同学们最后顺利的排除了干扰答案,总结出正确回答。
4结语
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学生的学习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自己一个人埋头苦读的时代已经过去,学生在成绩突出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团队间的协作,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尤其是在生物课堂上培养合作精神,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和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交流和互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兵.众人拾柴火焰高———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J].高考,20xx(03):90.
[2]丁素娟,辛宁,张秋红.探究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xx(36):59.
[3]冯丽瑛.探究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J].新课程(中学),20xx(12):222+224.
篇12: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一、实验教学法的概念
实验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现有的仪器设备、药品、药材,在进行实践的条件下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实验具有相关的标准,主要对需要探究的生物问题进行实验。它不仅解决了文字解说难以叙述明白,学生普遍看不懂的难题,更把间接教学变为直接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度。一般而言,常见的实验形式有演示实验、课堂实验、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四种。
(一)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最为常见的实验教学形式。教师通过自己的展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其实验过程。这种实验多是在教学现场组织的以某个教学点为实验目标的实验,对教师的展示能力有较高要求,所以在此形式中,教师的展示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一旦出现错误,就会使导致学生获得错误的知识体验。
(二)课堂实验
课堂实验的方式较为简单,常常随课堂的进程进行,使用的道具也比较简单。这种实验主要是为了验证理论结果,无需分析实验过程。因此,在课堂实验进行中,教师应注重将生活中蕴含的道理结合到实验结果中,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即简单事物背后也蕴藏着丰富的道理。
(三)分组实验
教师将教材中实验题目的实验过程分为不同阶段,再根据能力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分别进行各阶段的实验,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获得有效的实验结果。
(四)课外实验
课外实验主要的指导主体有两种,即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实验或家长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实验,这种实验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二、实验教学法在生物学习中的重要性
(一)对学生获得生物知识的重要性
在生物发展过程中,那些我们看似很平常的规律,许多都是经过大量实验验证总结出来的,对于现实中仍存在的疑问,必须需要通过实验去解决。因此,实验教学法在生物学习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如若生物的学习离开了实验教学,那便等同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例如,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需要温度、空气和水。在此,教师可以纳入实验教学法。先将完好的三粒玉米粒(或其他植物的种子)分别用细线绑在等长的三根木棍的上、中、下三个部位,接着分别放在三个加入适量水的玻璃杯里,使三粒玉米粒分别处于淹没、半淹没和未淹没状态,并放置在相同、适宜的外界条件下。一段时间后,让学生观察记录玉米粒的发芽情况,思考现象发生的原因,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能够使学生记忆深刻,进一步明确知识点。可见,实验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好奇与渴望,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推动了学生的动手参与。
(二)对学生动手能力及探索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初中生的思维模式正处于一种过渡时期,即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较重,对有趣的事物容易产生较大的兴趣,同时也比较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东西。而生物实验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与思考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例如,教师布置生态瓶的作业时,让学生自己创建或帮助同学创建一个小小的生态瓶,并要求学生观察和记录生态瓶中各类生物物质与非生物物质每天的变化,进行思考与总结,或者组织小组间的协作交流,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发现生物奥秘。这种实验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探索思考的能力,同时在小组协作交流中,同学间友好关系得到增进,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三、实验教学法在生物学习中的运用
(一)展示实验关键点,提高教学实效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喜欢模仿教师的特点,在实验教学环节让其模仿教师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解生物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生物实验前,结合教材实际内容与课程标准中相关实验要求,反复思考实验过程,以此来寻找程序相对简单、结果相对准确的实验方式。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对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时效以及培养学生生物素养产生良好效用。
(二)实验融入生活,拓展知识广泛性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是用来求证或证明某种现象产生原理的环节。生物知识本身源于生活,因此进行实验时,要结合实际生活。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起到吸引学生积极学习的作用,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小组探究便是一个帮助学生联系实际的最好方式,学生可以在互助中获取知识,在探索中建立友谊。
(三)渗透合作关系与探究,融洽师生关系
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是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我国新课标理念指出,提高学生探索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所以,在开展生物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实行分组实验方式,不断提升学生互助交流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真正体现主体地位。
四、结语
初中生正处于张扬个性的独特阶段,思维方式独特且活跃,生物教学方法应结合他们的实际状况来选择,尽量满足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创新,从而达到理想的生物教学效果。
作者:吴端玲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西丽第二中学
篇13: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1巧借计算机技术刺激对外部形成的多样性,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获取
1)化无形为有形
初中生物知识中很多是现实生活中无法接触的、无形的知识,所以学生学起来有些不切实际的感觉。学生对于这种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就好像学习天书一样的感觉,无法理解,更别提要好好掌控了。所以教师要借助计算机先进的技术手段,用图文来表现出有形,让其形态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便于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章节时,对于细胞核、DNA、染色体、基因等概念,学生总是觉得很抽象,因为这些东西不是平时能接触到的东西,学起来枯燥乏味,对知识难以掌握、不好理解。教师在讲此章节时,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其中,可以先告诉学生“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将龙九子的图像用课件展示出来,先吊起学生的胃口。让学生想想生活中的故事或谚语,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母生九子,母子十个样”“克隆”羊技术等,小故事配合生动有趣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情绪高涨,热情愉悦,在愉快兴奋情绪下学习,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时教师再展示出细胞核、DNA、染色体、基因的从属关系图进行讲解,学生就会感觉容易理解,掌握起来就不那么费劲了。课堂效率因此得到提高,学生学习也就不是难题了。
2)化抽象为直观
初中生物抽象的知识较多,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只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忽略知识的发生过程和思维过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就是一味地灌输说教,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贯穿整个课堂,学生就是一味地听,没有其活动的空间,没有其探索的环境,所以只能死记硬背地去学,学起来就比较抽象吃力。如果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给予充分的图形支持,将学生引入学习环境,学起来就会容易得多了。如在学习“食物的消化”时,教学内容要求区分酶的催化和胆汁的乳化,这个教学目标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讲解,将酶的催化和胆汁乳化的过程分别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学习,找出两个过程中的不同点,在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自己分析总结,这样学生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的灌输学生不一定能记住,可是自己在动态的学习环境中总结知识点,会很牢靠地将知识印在脑海里。这样,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得到了拓展。
3)化静止为运动
运动的图形或状态能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脑视觉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印象。利用计算机课件将课本的知识动态地表现,在课件动态展示过程中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学习“伸肘和屈肘”这章内容时,知识点就可以动态链接来展示。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必急于对知识点进行灌输,可以先将挂图展示出来,然后用计算机辅助展示人体模型,同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和计算机课件里的模型进行运动,在动态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和学生一边观察自己的上肢,一边分析总结,而后产生共鸣。在课件直观演示的过程中,师生互动,挂图、计算机课件和自己的上肢对照,然后逐一指出肘关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尺骨、桡骨等各结构的位置及名称,这样就不用单纯地死记硬背了。接着可以用计算机课件将部分结构的作用演示出来,在学生学习情绪高涨的情境中,继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讨论发言,从而得到伸肘和屈肘动作就是这样完成的结论。这样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学习氛围也轻松愉快,开放性的教育,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也达到了新课标生态教学的要求。同时在这样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进一步引入,让学生自主分析体育课上引体向上、俯卧撑等动作的完成,就轻而易举了,也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状态下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现了学生是主体。
2巧借计算机技术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发现式学习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利用计算机技术的丰富资源,在课堂上展示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信息、画面、声音、视频等,创设出相关的情境,模拟出各种状态,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中的知识,同时掌握更多的课本以外的相关联的知识,为学生提供分析探索、提问质疑的机会,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理解生物,以开阔学生对生物知识探索的视野。比如在学习“动物的摄食”这一章节时,让学生掌握水螅、青蛙、啄木鸟的摄食方式及捕食器官的结构和与捕食方式相适应的特点是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观察到水螅、青蛙、啄木鸟捕食的过程,同时将捕食器官特意指出给学生看。这样就轻松完成了设定的教学目标。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录像模式的展示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发现式学习。初中生物与计算机技术的整合,是改进生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合理运用计算机技术辅助生物教学,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探索,提高课堂效率。
篇14: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生物的灵魂,离开了实验,生物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实验也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1]因此,加强生物创新实验教学,不仅是学好生物所必须,更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实验教学
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范围向前大力推进,其优越性与先进性正日益显现出来,其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认可、接受和实施,民乐县第四中学是我县的课改前沿阵地,作为四中的教师,应时刻提醒自己进行课改理论学习,以先进的理念武装自己,但在新理念的学习和应用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误区和羁绊。如部分教师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或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在主观或客观上存在不重视教学的现象,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即使做实验,也是照方抓药的验证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又不自觉地越俎代庖,用讲解和演示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动手机会少了,实验成了体操比赛中的“规定的动作”,学生物仿佛就是为了完成考试任务,“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实验是生物知识的入门向导和手段,只有重视实验,才能真正提高生物授课质量。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从思想上重视实验教学,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实验机会,使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做到既动脑又动手,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挖掘内在潜能,培养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求知状态。让他们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一定要以人为本,精心设计,尽量给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见解的机会。让学生始终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从一个实验的完成到一个概念的建立,从一种现象的分析到一个的掌握,都要本着独立完成,自主探索的能力的培养。学生一旦有了兴趣,以后的生物学习对他们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过程,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要坚决摒弃一言堂、满堂灌和纯粹不讲、放任自流。切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篇15: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一、从教师的角度,改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热情
(一)扩展课堂知识
生物主要是研究生物的生命规律和活动规律,生物课本只能提供静态的文字和图片,不能表现出生物世界的真实情况,学生们感受不到学习生物学科的乐趣。同时,传统的教学模式只局限于讲教材的知识,不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无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没有很高的学习热情。多媒体教学填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它将教材中的知识活灵活现地、动态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优美的动态图片和视频替代了静态的文字,让学生们能更加真实地感受到生物世界的色彩缤纷和神奇。比如在讲到有关动物生活习惯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播放“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等节目片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生物世界的欲望。
(二)减轻负担,更好地交流学习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准备教学资料、实验材料、板书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与同学们交流,不能及时地反馈教学质量,也不能和其他老师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利用多媒体,教师可以非常便利地从网上搜集文字、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将这些资料做成课件,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网上同其他老师进行经验交流和沟通,使教师更好地学习别的教师的优点和长处,完善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模式枯燥无味,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也不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就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解决了这些烦恼,它可以把教材上静态枯燥的图文变成动态的图画或视频展现出来,把抽象的知识变成形象具体的内容,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解决了教学的一大难题。
(四)规范实验操作
生物教学有一个重要部分是实验,学生很难注意一些实验的细节,对难度较大的实验,学生也不能熟练地掌握操作技巧,教师不能每个同学演示一遍操作过程,这样的局限性使教学有了一定难度。如果教师能通过网络找到一些关于实验教学的视频或录像,在实验时一边操作,一边看视频,教师在一旁讲解指导,这样就可以使同学们更容易掌握操作技能。例如,在做“显微镜的使用”的实验时,学生很难独立地把实验做完,老师也不能单独辅导每一个学生。如果利用多媒体播放实验录像或视频,同学们边看录像边做实验,教师在一旁指导,这样就能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从学生角度,提高学习激情和质量
(一)提高学习热情
多媒体填补了传统教学的弊端,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多媒体可以把课本枯燥静态的知识转换成动态的图片和视频,把抽象的概念展现成具体的事物,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方便课下复习,提高教学质量。例如,“花的受精过程”的教学,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找花的受精的模拟过程动画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很清楚地看到每个过程,加上教师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很清楚地记忆每个过程。而不是学生看着书本凭空想象,利用多媒体生动形象地教学有益于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
(二)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还需要归纳总结,教师可以把相似或者不同类型的生物图片做在一张幻灯片上,通过对比它们的异同点,有助于记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衣藻和眼虫都有眼点、鞭毛、叶绿体,但一个是植物,一个是动物。教师可以把两张图片放在一起对比,讲解它们有什么异同点并且怎么区分两种生物,这样可以防止学生把相似的知识记混,也可以把知识系统化。
(三)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学生不能只学习单个独立的知识点,还要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把它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知识结构体系通过投影或者幻灯片展现给学生,这样更加有助于学习、记忆和掌握。例如,在讲完无脊椎动物后,通过多媒体梳理和复习本章的知识点,了解本章知识体系或框架,同学可以对知识结构更加清晰,方便以后的复习,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总结能力。
(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
以往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而现代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且亲自动手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多媒体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鼓励同学积极探索,使同学通过自己的研究对所学的知识有所理解,更便于记忆和掌握。
三、小结
总之,多媒体有许多的优点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的,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多便利,减轻了教学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同学热爱学习,学会学习,提高了同学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但是,教师也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使多媒体成为现代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篇16: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摘要:生物是一门研究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的学科,跟人类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打好学生生物学习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生物学科中很多内容都需要实验的参与,本文就具体实例谈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探究
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学科,生物实验就是一些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验证一些结论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亲自设计并且控制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对一些基础知识做到熟悉并且掌握,才能进行实验,因此初中生物实验也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同时,很多重要的现象和结论都是通过做实验发现的,所以生物实验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初中学生接触生物学科时间较短,对于生物的理解也比较困难,开展生物实验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这门学科的熟悉程度,为学生更加长远地学习打下基础。那么初中生物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呢?
一、鼓励学生自己在家中做实验
生物是一门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生物中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有很多生物实验也是可以在家中完成的。比如说对于一些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的实验,由于它用的时间比较长,如果在课堂上做也一时难以看到变化,因此初中生物老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在家动手做和自己记录实验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一些需要在室外进行的实验,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这样有利于实验的开展,减少干扰因素。比如说在做“观察动物绕道取食”的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饥饿的小动物、小木桩、细绳等工具,这个实验在做的时候要注意人跟小动物要隔开,这些工具学校里可能比较难实现,而且如果人太多的话,可能会影响到小动物的活动,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家完成。此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探究性的小实验,拓展自己的思维,打破常规,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二、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动手实践
初中生物实验是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只有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自己动手实践,才会发现一些问题。而目前我国很多初中学校对于生物实验并不是很重视,觉得生物实验浪费时间没有意义,只是让学生通过背实验结论和实验步骤来达到会考试的目的,这种方式是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的。因此初中生物老师在实验教学中要真正落实生物实验,尽量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学生只有经过实验操作,才能对于一些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比较熟悉,从而在实验过程中提出一些探究性看法,发挥创造能力。这种学习效果是只靠背实验步骤所得不到的。比如说,初中学生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的时候,因为要把生长旺盛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用黑纸片选择一个叶片把它遮盖起来,移到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它在准备阶段就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因此在学校里不适合做这类实验,初中生物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家里做,按照实验步骤操作,然后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生物实验。
三、老师给学生适当的指导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初中生物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初中生物实验要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通过实验去检验一些结论,从而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并不是完全不发挥作用,而是要发挥一些点拨的作用,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提供一些指导,要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比如说,在学生开始实验之前,初中生物老师要注意给学生强调实验安全,要让学生按照实验室规定来开展实验,不能因为追求探究而不遵守相关规定。
除此之外,对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老师要予以解答。如,学生在做“观察细菌的形态”的实验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对于显微镜的使用不是很熟悉,会出现什么都看不到的情况,这个时候生物老师就要先看装片在不在视野中央,然后观察学生用的是不是高倍物镜,还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显微镜下的物象变得清晰。总之,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初中阶段的生物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生物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生物老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在家中做实验,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同时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老师给要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通过这些方式来培养学生在生物实验中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秋香.制约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因素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xx.
[2]暴丽国.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xx(02):276-277.
[3]马丽娟.基于生产实践活动改进农村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
[4]陈华杰.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xx.
篇17: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摘要:近年来,初中生物实践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学生对生物的理解和学习。本文主要对初中生物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采取翻转性学习,加强初中师生对生物的重视,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以及对课前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准备、课上讲解的内容进行设计以及课后效果的教学评价等对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探索进行论述。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生物;教学实践
一、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1.教师不注重课堂引导,学生缺乏学习意识。由于教师认为初中生物为副科,以至于对生物教学意识不足,所以学生更加不注意生物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兴趣去学习,导致学生在学习上很被动,阻碍了整个初中生物教学上的效率的提高。教师不精心去设计课堂讲解,缺乏教学案例和教学方法。有的教师甚至就是只读课本,使学生对生物了解不够深刻。2.课堂缺乏实践活动的设计。由于教师不注重初中生物的教育,所以根本就不涉及教学实践活动,有的即使设计也过于简单,使学生对生物实践活动缺乏兴趣。通常中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学生更不会去自己完成实践活动。面对复杂内容,因为没有列入考试要求中,所以教师会选择不讲解或是简单读一遍,更不会去设计实践活动,使学生得不到亲身探索知识的机会,严重影响了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了解。3.学生被动学习,不参与教学中。教师只是遵守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课本来简单讲解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只是听讲。由于初中生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所以一般学生不参与教学中。教师应多设计师生互动环节,或者让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才使大家进行思考,提升教学效果。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探索
1.教学课前准备。课前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准备使翻转课堂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探索的重要前提。因为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所以课前教师应该先为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这样能够明确学生预习的准确方向,积极去查阅资料预习,这样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种子的萌发”教学中,教师应该先为学生做好引导,使学生对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有一定了解,分清主次知识点并且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问题,用问题激发学生积极预习准备。教师还可以先为学生做个试验,拿出两个干净的相同的瓶子,在1号瓶子里不放水,2号瓶子放入少量水,将1好瓶子封闭上并放入阴凉处,将2好瓶子敞口放置在温暖见光处。整个过程都是有教师引导,让学生亲手去做,并且让学生猜测哪个瓶子里的种子会先发芽。学生之后就这问题进行预习,得出结论并找到依据。这样学生在课前就对知识有了充分的了解,而且能够积极去探索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对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有重要意义。
2.课堂学习资源的设计。翻转课堂学习资源一般为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合理设计教学视频,加入更多的实验过程的视频,这样即使学生自己做不成的实验,他们也会通过视频中的实验去进一步了解知识点。例如,八年级下册“传染病及其预防”这一知识点的讲解,虽然我们自己做不成实验,但是教师可以准备这类视频观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讲解传染病的主要病因、传播的途径,最后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我们怎样才能有效的预防传染病,学生各抒己见,营造出活跃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3.课后即使做有效的评价。为了使学生增强信心,教师应在课后及时做出有效的点评,这样做可以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讲解能力。因为翻转课堂主要就是学生根据教师给的材料,课下自己查阅资料学习,然后带着自己的问题来学习,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有利于对问题的解决和对知识的记忆。所以,教师的评价一般以鼓励为主,再对一些细节给予建议,将学生勇于探索、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及有较强的分析能力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培养创新思维,推动翻转课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开展。
4.加强现代化技术在课堂的应用。当今信息时代,学生对实验现象会产生一些问题,这样就会对问题进行生层次的探究。以往学生之间的交流知识靠语言,然而翻转课堂上,学生对自己的问题和自己的想法可以通过课下自己在网上查阅的资料制成PPT,课上展示自己的PPT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更能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使学生通过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例如,讲解“呼吸作用”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呼吸作用的过程制成动画,这样能够生动形象的教学呼吸作用,也能将整个实验再现出来,通过制作的过程能够了解呼吸作用的每一个细节,而且还锻炼了计算机技术。师生可以共同交流,最终深刻记住呼吸作用这个知识点。这也是翻转课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5.强化实际问题的引用。学习初中生物就是为了了解生活中的各类现象,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翻转课堂中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例如,学习“蒸腾作用”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园丁对花早树木的移植过程,注意哪些问题,在学生通过观察后能够得出,如移植时保留根部一些土壤可以移植根部水分的蒸腾作用;削减一些枝叶会降低蒸腾作用的速度等结论。这样从生活中学习,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对翻转课堂的实践探索,这样可以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优化各教学环节,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等。科学灵活的利用翻转课堂设计、多样化的初中生物教学活动是中学生学习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高敏.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生物教学实践分析[J].新校园(中旬刊).20xx,(12):33.
[2]李静静.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生物个性化教学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xx.
[3]洪英灿.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生物前科学概论转化[J].生物学通报.20xx,50(11):39-41.
篇18: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一、提高生物教师的实验素养
对于生物教师的实验素养的要求主要是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指导的有效性、实验总结的归纳性等对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如果老师在实验中都比较随意,那么学生参与其中的有效性就会降低。为了提高生物教师的实验素养可以加强对生物知识的理论培训或者职业培训,加强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交流,学习最新的实验的实践方式,以及利用互联网参考国内外优秀的实验资料,完善实验教学内容,改变实验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二、根据内容选择实验方式
生物课上面的实验方式多种多样,例如观察、化验、解剖等等。只有根据课堂内容,丰富实验方式,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细胞的时候可以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学习光合作用的时候可以用塑料袋将花包裹起来,早就为什么袋子里面会产生水珠。生物实验并不局限在教室里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学生到户外进行实验,例如学习动植物的时候可以到植物园或者动物园进行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由老师讲解不同动植物的属性和产地,在游玩中增加了知识储量,同时能够记忆的更加深刻。在学习酵母菌知识的时候,回家帮妈妈蒸一次馒头也可以算做实验的形式,由此可见,生物实验的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并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
三、重点培养实验小助手
一个班级通常由几十个学生组成,分成小组后仅仅依靠一个老师进行指导,课堂效率也会受到影响,为了能够提高实验效率,老师可以选择几个实验动手能力强、分析能力强、观察力敏锐的同学进行重点指导,让他们带领各个小组分别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先由实验小助手帮忙解释,最后将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同提交到老师这里重新解决,这样就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了实验效率,让每一个同学都能有亲自实践的机会。四、实验前的准备实验并不是依靠几个器材、器皿就能成功的,前期的准备也十分重要。一方面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全面的分析,准备出最适宜的教学方案,针对每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同时仔细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保证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学生要做好课前的预习部分,了解实验的步骤、原理和注意事项,以防在实验的时候不知所措,影响课堂实验的效果。生物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广大教师的重视自己学生们的广泛参与,从实验中掌握生物知识,并用学习的生物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让知识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加强与现实的联系,不仅能够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意识,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初中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让学生动起来(精选18篇)】相关文章:
初中生物教师教学总结2022-11-02
初二生物教学总结2022-11-09
小学活动课的特征及教学方法初探2023-04-06
初中生物教师教学工作总结2023-05-02
问题教学生物教学论文2022-11-05
谈谈加强生物实验规则和技能的教学2022-11-02
初中生物课堂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初探2023-09-06
初中生物记忆口诀与学习方法及建议2022-05-08
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十策略2022-05-07
生物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202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