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杨善洲简要事迹(精选16篇)由网友“天下第一猪”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国旗下讲话杨善洲简要事迹,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杨善洲事迹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普通的乡镇干部,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女儿,乡镇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面对着最为普通的老百姓,她们受教育程度不同,文化水平低,法律观念淡薄,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一生中都不会有太大的报复,只想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想一家人平平安安,当秋收粮食丰收时就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候。属于即得利益群体。近几年来,国家的惠农,利农政策相继出台,资金扶持,项目支持等足以说明我们党的心中是有百姓的,可是在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总是千差万错,总有一种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发生。这是为什么呢?就拿现在搞的节水项目膜下滴灌来说吧,几年的干旱,使我们的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对于我们这个以山坡地为主的乡镇,更能体会水的重要性。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搞节水膜下滴灌,按道理说应该能得到老百姓的积极响应,可是事实上却相反,而是我们的干部把它当成是一项硬性任务,天天蹲点,帮助老百姓去完成,农时不等人,种了这么多年地的老百姓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吗?那这又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件事是政府部门牵头组织的,多年的来的事例,让我们的老百姓怕了,失去了信心了,所以只要是政府组织的事就心不甘,情不怨,那是怎么立上项的呢,是我们的村干部报上来,乡里觉的行,就上报了呀,以往的项目都是这样的呀,缺少民意基础,我们的领导干部不搞调研吗,搞,只是通过召开村干部座谈会,种养大户,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座谈会来决定一个村的经济发展,或是要求村干部报一下自己村的发展,可是我们的村干部也是为了自己的那一点利益,在那漫无边际的吹嘘着报,真的缺少事实基础的,再加上我们的村干部素质有限。
读了杨善洲的事我才明白,只有沉下去,真正的听一听老百姓的心声,才能取得民心,只有更深入一步的调研,才能找对发展本乡经济的支撑点。那时我们的工作可能就好干了。杨善洲在接到原地待命,有重要领导来访时还能深入田间地头,这样的官,老百姓能不记的吗?我们的党能不记得吗?所以才有了“心为人民原不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的提词,诚然幸福一词被写入十二五,成为两会的热点,要想老百姓幸福,只有让他们心服口服,真正感到党和政府是为他们着想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常深入基层,真正沉下心去了解百姓的心声呀!我们中有的干部说“只要集中精力干好手里的活,其它时间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去吧??试问这和钟点工有什么区别,那还要这一级组织做什么呀?这也不能怨我们的干部,是我们的组织体系,工作模式所决定的,所以都争先恐后的当官或是往旗里调,当然我个人也有这样的想法。因为我们普通,所以在百姓面前说话也没有什么份量,想干点事,也是空头支票,纸上谈兵呀。“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真希望多一些像杨善洲这样能沉的下去的干部呀。
篇2:杨善洲事迹心得体会
“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这首流传于滇西保山市施甸县的民谣,不仅唱出了当地群众对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敬重,还生动地向世人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60年如一日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当一个老人悄然离去,魂归故里,去拥抱属于他的那块热土、那座青山时;当胡锦涛牵挂他、肯定他、全国各地在称赞他、学习他时;当人们触摸着他栽下的树,望着他披绿的林海时;当人们走进他栖身的油毛毡棚、掂量着那简陋的栽树工具时……。这些无不引发我们太多的思绪。
一切的一切只因为杨善洲老书记的于人之大诚,于党之大忠,于民之大爱,这些也成就成就了他的大善,而他的这种大善是骨子里固有的,更是后天在实际工作熔炼出来的。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孩子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关心、热爱孩子是教师最基本的天职。在活动中,以尊重孩子、热爱孩子为出发点,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使孩子们愉快茁壮地成长。
总之,只要每位教师都负起应负的责任,遵循教师规章制度,多奉献一点爱心,像善洲老书记一样,甘于清贫,经受考验,我们的教育事业,一切都将美好起来。我坚信只要承担了我所承担的责任,就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篇3:杨善洲事迹心得
善洲,善人;善德,善行;善始,善终。
挚爱,无限;大爱,无言;博爱,无疆。
中国共产党党员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孜孜不倦,把对党的挚爱、对泥土的大爱和对人民的博爱,真诚地播种在自己深爱的红土地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直至走完自己84年的人生旅程。
杨善洲与世长辞,大亮山与万山同悲!学习杨善洲,神洲千万共产党员长歌当哭!
为响应省委的号召,盐津县委作出开展“远学杨善洲?近学黄德府”活动的决定,把全县各级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放在经济社会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检验,转化为创先争优的具体行动。在学习活动中,我阅读了大量杨善洲的事迹材料,一篇又一篇,一遍又一遍,眼睛湿润了一次一又一次。一段时间来,一股崇高的力量抽空了我的灵魂——这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力量,也是杨善洲老人高尚人格的力量。党性的、人性的崇高在杨善洲老人身上集中呈现,散发出怡人的芳香,折射出夺目的光辉,催人奋进。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句话应该是杨善洲的人格魅力及精神境界的真实写照。高山仰止,杨善洲老人的境界不是所有人在所有方面都能达到,但我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细细品味、慢慢靠拢。
一、乐于“自讨苦吃”:对老百姓一诺千金
在职期间从不为家人办事、不为家乡办事的杨善洲,对家乡的人说:“退休后,我会给家乡办一两件事的!”1988年3月,杨善洲退休了。一头牛,卸了架,该休息了。然而,他选择了另一种活法。这是为了一个承诺,是还债,也是最后的报恩。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按规定到昆明安家休养的厚意,他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对老百姓说过的话就要兑现,我要回大亮山种树去!”他带着17个人,雇了18匹马,驮着帐篷、工具、粮食、锅碗瓢盆,登上了大亮山。在海拔2千多米的大亮山上植树造林,承受风吹霜冻、雨淋日晒、伤筋动骨22载辛勤耕耘,大亮山重新披上了绿装成了聚宝盆,5.6万亩人工造林、1.6万亩杂木林、700多亩茶叶、50亩澳洲坚果、100亩美国山核桃……在他离世的头一个年头,杨善洲把价值几个亿的林场经营管理权全部交给了国家。杨善洲走了,永远地离开了他挚爱的这片土地以及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生灵,然而,他的精神却永远铬刻在了人们的心中。
谁又能想像,在植树造林期间,曾任地委书记的杨善洲,经常背个粪箕到村寨路上捡骡马粪猪粪,给树苗做底肥;到垃圾箱里捡纸杯、碗装方便面的外壳,当营养袋,培育“百日苗”……为种树造林,杨善洲倾注了多少心血与艰辛?大亮山知道,每一棵树知道,每一片绿荫知道……谁又能想像,一个退休后的地委书记为了兑现曾经对群众的承诺,在油毛毡工棚一住就是9年半,至到所有的工人都搬住新房后,他才最后一个搬出。也许千年以前的范仲奄先生做了很好的回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生命不息,为人民服务不停止,是杨善洲一生的实践。不论在职时打造出的滇西粮仓,还是退休后造林致富一方百姓,修公路、架电网、建水窖带动一方发展,都使当地群众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并带来了经济收益。他说:“入党时我们都向党宣过誓,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任务还没完成,我怎么能歇下来?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杨善洲践行了誓言兑现了诺言。
相比之下,而今有些干部即使对自己分内的事情都拈轻怕重,更别论主动奉献、“自讨苦吃”了。在杨善洲面前,这些人应该扪心自问,自己的那点苦是不是真苦,有没有推脱逃避的理由?我们学习杨善州,是否也能做到乐于“自讨苦吃”,对老百姓一诺千金?
二、俯首甘为孺子牛:心永远贴在群众的脉搏上
杨善洲一辈子的生命坐标,心永远贴在群众的脉搏上。他从20多岁起担任县领导直至地委书记,他始终把自己的根牢牢扎在群众之中不安宁,成为杨善洲烧在心头的一把火,为了群众能过上好日子,他一刻也不安宁。他一旦了解到群众的意愿,便会义无反顾地为之奋斗。
不论是在领导岗位上,还是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杨善洲用毕生实践,诠释了一名党员干部的责任。杨善洲担任地县主要领导时,正是我们长期难以摆脱短缺经济的困难时期,粮食生产关乎经济大局、民生大事。如何提高粮食产量,是国计民生大事,是中国千年农耕社会的第一难事。杨善洲不畏困难,勇于面对,泡在田间地头,带领干部群众改良土壤、推广良种、科学种田、兴修农田水利,硬是把保山建成“滇西第一粮仓”。是庸官、贪官,还是好官、清官,老百姓心里有杆秤。杨善洲退休了,杨善洲离开了我们,但杨善洲的身影依然与老百姓相伴,杨善洲的“履职报告”写在了绿水青山之间、写在了百姓心中。
杨善洲在情感上不脱离群众,始终对群众抱着感恩之心,正是这种朴素的情感和党的宗旨意识一起不断作用、不断强化,构成了他一心为民的强大动力。面对群众的困难,他从心底愧疚,作出真诚的检讨;对身边人的病痛,他感同身受,全力帮助救治……杨善洲在工作上不脱离群众,他是“泥腿子干部”出身,能亲自帮群众钉马掌,为群众示范打石头、插秧苗,这些无声的行为胜过有声的语言,将他和群众紧紧连在一起。试想一下,如果所有的干部都能像杨善洲一样在情感上认同群众,在行为上亲近群众,我们就毫无脱离群众之虑了。
“向杨善洲致敬”,应该是人民群众表达对这位优秀共产党人敬重之情最简洁的言语;“争做优秀共产党员”,应该是党员干部学习这位优秀共产党人最有力的行动。
三、永恒的“坚守”:两袖清风的公仆本色
在他的心目中,群众的份量太重。杨善洲是那棵大树,更象他亲手种下的雪松。他没有弯下腰,把亲人护卫在怀抱里,但是他张开双臂,为老百姓遮风挡雨了一辈子。一辈子的人生追求,就是为了人民群众得实惠,就是为了他心目中的社会主义事业。我们要学习杨善洲“不占便宜”,不以权谋私。群众最厌恶的是以权谋私、“走后门”,最欢迎的是廉洁奉公、“走正门”。杨善洲为群众的“正门”总是敞开的,但为自己、为亲朋的“后门”关得紧紧的。他恪守“权力是人民的,他只是为人民来行使”的信条,绝不因私事私情而动用权力。下雨天出门坐公车是小事,他不愿意干;让下级单位为一次工作餐买单是常事,他也不干;老婆孩子转非农户口是政策允许的事,他还不干……长期自掏腰包帮助群众,加上“不占便宜”,甚至该享受的不享受,使他和家人只能过吃包谷饭、住破房子的苦日子,穷尽一生,存款只9600元,因他一生坚守着两袖清风,廉洁奉公的公仆本色。一个地委书记尚能如此,一些官不大、但手很长的干部应该深深地脸红、彻底地汗颜。如今,我们一些干部,享受在前,吃苦在后。在官位上不替老百姓着想,而是替自己着想。于是脱离了群众,偏离了方向。而在杨善洲的心里,对人民群众永远怀着一种谦卑与敬重,他们真正是主人,他是公仆。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也退休了,也像人们常说的“退休不卸责”,在一些企业里担当“顾问”。表面上是发挥“余热”,然而,他们或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一些企业和公司进行偷漏税款,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或是在任时,利用手中的权力,通过出卖集体利益,现在是“收回成本”的时候。这些人的行为不是高尚的,更不是我们要发扬光大的,较之杨善洲,这些所谓领导干部岂不愧死!杨善洲把大家看得比小家更重要,把他常戴的草帽看得比乌纱更珍贵,把奉献看得比索取更快乐,燃烧一生温暖了这片为之不懈奋斗的土地。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这种优秀的个人修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我们只要时时想起这个老书记,处处不忘这个老党员,就能不断地向他靠拢,为党的事业夯实基础,为人民的幸福贡献力量,为自身的安宁创造条件。杨善洲的生命就像他种下的雪松一样在延续,他的精神应该留下来,成为广大共产党员心灵的绿洲,灵魂的家园,让这种“贴近”给更多的人带来些许温暖,给这个社会注入更多的和谐。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少许多愁云和眼泪。
篇4:杨善洲事迹心得体会
杨善洲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六十年如一日,牢记党的宗旨,艰苦奋斗严要求,淡泊名利讲奉献,事迹十分感人。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我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学习他的“无私”。杨善洲同志一生节衣缩食,两袖清风,不为自己和亲朋好友谋私利,清正廉洁。学习杨善洲,就是要学习他大公无私的精神,舍小家为大家,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保持一名共产党员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的情操。
二是学习他的“敬业”。杨善洲同志从基层做起,长期担任领导职务,退休前忘我工作,退休后志在基层、志在边远,把绿化荒山、义务植树作为己任,一干就是22年。学习杨善洲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就是要学习他把毕生奉献给党的事业,永葆本色,锲而不舍。
三是学习他的“为民”。杨善洲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和人民公仆的深刻含义,学习杨善洲,就是要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时刻不要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公仆,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近期创先争优工作开展情况
1、强化效能建设,推动机关创先争优活动开展
一是深入开展“敢负责、勇担当”大讨论活动。街道党工委提出“什么是敢负责、勇担当?为什么要敢负责、勇担当?如何做到敢负责、勇担当?”的大讨论主题,要求全街上下认真开展学习讨论,并在讨论中做到两个结合,首先要与新一轮的“双向承诺”结合,找准薄弱点、明确攻坚点,接受群众监督,其次要与推动当前工作相结合,在各项工作中提质提速,真正围绕中心抓作风,贴近重点提效能。二是打破常规,深化年度考核。此次年度考核,街道坚持全员参评,全面综合考核,并把严格奖惩兑现作为考核的着力点,街道对参加此次考核的综合成绩排名前15位和后10位的同志,对应的同等档次奖励标准分别上浮和下调5%,对后5位的同志进行试勉谈话,并及时提拨3名考核优秀同志,在机关内部树立了良好的用人导向和争先机制。
2、强推“阳光村务”,抓四议促公开,以流程保规范
近期,街道社区结合实际,认真梳理纳入流程化管理的社区重要事项,将“四严禁、六不准”等九项与日常工作密切相关的流程制成公示榜,在8个社区大厅公开,对其他经常性事务的流程图印制成册,发放给办事部门和工作人员,并摆放在大厅,方便群众知晓和监督。同时健全党员议事会、居民代表会的制度,共推选产生了154名党员议事会成员、401名居民代表。朱岗社区在肥西紫蓬镇开发100亩工业地产、卫岗社区拟投资500万元改造农贸市场等,均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落实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以此为契机,街道把“阳光村务工程”纳入社区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求各社区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规范操作,努力在基层民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上取得实效。
3、强化中心意识,立足一线创先争优
一是在大建设上,倾情服务。重点围绕王大郢铜陵路高架项目拆迁,街道成立工作组,与社区党员干部一起,放弃节假日、休息天,奋战在一线,在政策宣传、答疑解惑、丈量登记、帮助搬迁上,积极作为,目前,涉及群众的130户中,已顺利拆迁112户,下剩18户正在重点攻坚。二是在大维稳上,迎难而上。街道成立两个工作组,全力做好金地国际城物业与业主纠纷和分路口拆迁安置上访问题,街道和社区党员干部主动上门,宣传政策不厌其烦,切实做好维稳工作,确保不发生越级大规模上访,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三是在大服务上,创新作为。首先是构建“大城管”格局,实行资源整合,重心下移,街道和各社区成立城管办,将市容、城管、文明办的职能和人员归口管理,科学整合,街道和社区分管领导任城管办主任,变分管为直接抓,捆绑考核,联动推进。其次是探索社会管理创新新办法。按照网络化“一网多络,多网合一”的模式,开展大调研,初步确定沁心湖社区作为首批试点,目前试点单位工作正逐步展示,沁心湖社区管理创新的“半月谈”活动,“爱心屋”虚拟养老院和“红山楂”爱心接力等创新举措已初显成效。
4、抓好规定动作,务求取得实效
一是组织开展“听民生、问民计、促发展”群众意见、建议征求活动,共收集意见、建议八类44条,对于涉及街道、社区的,落实责任人和措施,加以改进,对于不属于辖区范围的及时上报,做到件件有着落。
二是开展领导点评。按照要求,开展了党组织对个人,上级对下级的创先争优点评工作,全街共点评党组织64个,党员1495人。通过点评,肯定了成绩,找出了不足,明确下一步努力方向,达到了预期效果。
三是组织开展严守换届纪律专题公开承诺。目前街道党工委已设定出基层党组织、普通党员、科级干部和党工委承诺参考内容,并将“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印发各党组织和每位党员手中进行学习,按照要求,下一步要认真开展公开承诺活动。
三、下一步打算
1、抓好结合。把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招商引资、重点工程、社会管理创新等各项中心工作有机结合,总结和推广创先争优好做法和好经验,着力培养和树立事迹突出,特色鲜明的先进典型,营造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
2、抓好分类指导。重点围绕机关、社区、非公及“两新”组织工作实际和特点,有针对性抓好指导和培育。机关要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提升能力和素质上来推动创先争优,“村改居”社区要在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和社区党员服务大建设上来推动创先争优,新成立社区要在社区管理、服务居民上推动创先争优,非公及“两新“组织要在提高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上推动创先争优。
3、抓好组织领导。要强化责任意识,特别是组织系统人员要争先作表率,率先种好责任田。创先争优和要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主体作用,周密部署、落实责任,扎实开展,真正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篇5:杨善洲事迹观后感
从影片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杨善洲老书记是如何六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的。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应当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和世界观,扎实工作,艰苦奋斗,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为党的事业奉献自己。影片观看后,我进一步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一些其他事迹,通过学习我对杨善洲同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认为我们应当学习杨善洲同志以下品质:
一、坚定理想信念 坚守精神家园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他说:“我是共产党员,哪能光想着自己?把自己的家庭搞得富丽堂皇,别人却还过着艰难日子,那么,我们常说的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不是成了骗人的假话吗?无论在什么时候,何种环境中,我们都不能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都应该把坚持党的宗旨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他可贵的思想品格、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他的公仆本色、百姓情怀。每个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都应当像杨善洲同志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生追求,矢志不渝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奋斗;应当像他那样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无限忠诚党的事业,无怨无悔地为人民服务;应当像他那样树立强烈的百姓情怀,视百姓为父母、待百姓为亲人,心系百姓、心忧百姓;应当像他那样淡泊名利、廉洁奉公,永不褪色、永葆先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二、艰苦奋斗严要求 淡泊名利讲奉献
杨善洲虽然是大亮山林场的主要创办人,但他从不从林场领取报酬。他每个月只拿林场的几十元补贴,不仅如此,杨善洲甚至还经常要给林场贴钱。树苗要钱买,他就带头下山拣别人吃剩后吐掉的果核。林场办水果基地,招了一些临时工,碰上林场经济困难的时候,杨善洲就把自己的退休金拿出来用于发工资。他老伴坐了几次公务用车,为此他还交了几百元车费。尽管他是大亮山上年纪最大的,但他从来不搞特殊,与大家同吃同住。在大亮山上,杨善洲的全部家当是一张床、一张学生用的书桌、两个小坐凳、一个火盆,火盆上架着锅针和马灯、手锤、砍刀、板锄、镐、钉耙、油纸帽等一些看护林场用的东西。记忆最深的就是一个副省长下来视察时掀开锅盖,却只发现几个黑乎乎的窝窝头和几个烧糊了的红薯。他在林场二十多年,无偿奉献了二十多年,4月,杨善洲将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移交给国家。移交林场时,他不沾林场一点好处,不带林场一根草,留下的是可观的绿色存款,留下的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留下的是精神财富。
三、穷尽一生 书写为民情怀
究其一生,杨善洲同志是奉献的一生,他说“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他也是这样做的。影片中感人至深的是关于他二女儿杨会芊的事,结婚了,作为父亲因为公务满未出席。作为一个地委书记,女儿一个简单的工作调整却是一波三折,不仅不帮忙甚至还阻挡别人帮忙办理,要求之严格无以复加,直至杨善洲退休多年后方通过其自身努力调到中心小学教书。影片一出来便是杨善洲视察大亮山各山头,然后就是带领群众抗旱救灾,保护滇西粮仓。退休后回家当天便开始上山种树苗,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光秃秃的大亮山一片翠绿,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把林场交给国家时杨善洲说:“实在干不动了,只好把林场交还给国家,但这不是说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是要接着帮老百姓办,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胡锦涛说:“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篇6:杨善洲事迹观后感
杨善洲是生活中的真实原型:原云南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他放弃了定居昆明干休所,执意回到家乡继续为党的事业、为家乡父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事迹的真实感人为电影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杨善洲原型宣传片歌曲《不曾见过你》
脚步匆匆、太匆匆,杨善洲始终奔忙于党的事业,惦记着人民的疾苦,而丝毫不谋私利。这样的党的干部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希冀呀!
在位时,他一心为公,坚持原则,严于律己,从不以权谋私,在他的心目中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他总是深入基层,每每出现在田间地头,矛盾关头,为民排忧解难。那久旱逢甘霖的狂喜,体现了他与民共苦同乐的崇高境界。
杨书记退休要离开了,同志们欢送书记那场戏太感人了,杨书记带领新党员和全体党员做党员宣誓的场面,就好像我们每一个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我相信每一个有热血和理想的共产党员都会默默跟随宣誓的。这是老一辈对后来人的鼓舞呀!紧接着电影把镜头推到杨善洲那双坚定却也匆匆的脚步上,那渐行渐远的脚步预示着杨书记在另一片天地开始了新的长征……
退休后,不忘自己的承诺--“为当地群众做点实事”杨善洲义无反顾地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自己的家乡大亮山,带领群众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0%左右,价值3亿元的林场,给大亮山人民带来了战天斗地、抗旱丰收的实际效益,最后将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一个人有几个22年呀!更何况是退休以后,他是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党、献给了生他养他的大亮山父老乡亲呀!真正是呕心沥血啊!
电影的感人之处更在于抓住了情节的焦点——权利的利用
为了解决辖区孩子们的教育问题,杨善洲不惜自己请来有关领导为解决代课教师指标苦口婆心、晓之以理;而对于自己的女儿,即便是哭诉求情、以致伤了父女情分也坚决不走关系,这在当代社会真的是不多见的啊!我们党的干部如果能像杨书记这样,党的威信能不高吗!
影片进一步将此问题深化。杨书记力荐年轻有为的林场职工周波到县林业局工作,为的是成全年轻人对事业的忠诚、和对生活的追求。杨波跟着杨书记一干就是,风风雨雨一起走过,是在杨书记的言传身教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杨书记的有血有肉也表现在这里。正是由于杨书记的理解与宽容,使得杨波终于把新媳妇带上了山,一起从事大亮山林场的建设。使我们感受到了事业与爱情的力量,感受到了杨书记的高瞻远瞩。跟着这样的领导,再大的困难也不再话下呀!常言道:没有不好的群众,只有无能无德的领导!
在杨书记的最后时刻,广大群众自发看望的场面也是十分感人的。正是由于杨书记带领大亮山人民植树造林,才避免了大旱之年的灾害,获得了丰收,那众手相传的一碗清洌洌的水,表达了人民对杨书记的信任和爱戴……我的眼睛再一次模糊了……
电影配乐十分精彩到位,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慷慨激昂,几处出现的牧歌一样的缥缈女声吟唱、哼鸣,把我们带入影片营造出的大亮山的神秘气息之中,带你进入人物丰满而深邃的内心世界,为影片增色不少。回来查找了一下,影片配乐出自著名音乐制作人、北京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青年作曲家舒楠之手,他曾经为《建国大业》《让子弹飞》《建党伟业》等多部影片作曲配乐,真的是非常动人心脾哦!让我体会到哼鸣吟唱在背景音乐的运用是多么烘托气氛。
故事片《杨善洲》宣传片100分钟的《杨善洲》,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观看该电影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杨善洲是一面旗帜,是我党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一面旗帜。在电影结尾发布了胡锦涛作的重要指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篇7:杨善洲事迹观后感
在大多数人为生存忙于生计,为治疗忙于奔走,为就业到处碰壁的时候,杨善洲给了我们他最好的反抗和宣誓,他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淡泊名利,始终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对党对人民一生的承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相比于如今社会一些腐败落后的社会毒瘤,杨善洲与之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杨善洲担任保山地、县主要领导长达三十余年,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因为,杨善洲是明白人,身有余力,甘于“绿大地”。护得一方水土,也养了一方人。死有何叹!比起那些只知聚财,拥财,费财,搜财的人不知要好千百倍!因他知道进退,知道为官要有名节要自爱的道理。不居功自傲,不以权谋私,为后人留得一片青山绿水,看得长远!
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面昭示榜样,催人奋进的旗帜。我们一方面使用了各种词汇——忠诚、无私、执着、坚韧、高尚、奉献……来赞美这位老共产党员;另一方面,也禁不住追问:他何以能够超越物欲功利的诱惑而如此淡泊名利,坚守自己的内心信念和做人原则;他如何能够经受住权力、地位的考验,演绎高风亮节的人生。有这样一句话:“人生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人生不一定伟大,但一定要崇高。” 杨善洲希望自己的一生尽量平凡,不喜欢大肆铺张,不喜欢得名得利。手中有权的杨善洲没有为妻子孩子捞上一册“农转非”的户口本,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她的女儿和丈夫分居七年,女儿哭着求他,要他给通融一下,调调工作,他都没有答应。在大亮山种树,不是想像中的一帆风顺。树苗成活率低,野草挤占树苗生存空间。他独个摸索解决法,选择种植根系发达、高于五十厘米的树苗,成功地迈过这个难关;树苗来源匮乏,他跑到大街上捡拾果核作种子,每天捡来一箩筐。五万多亩树林,每一株树无不浸透他的心血,他抚摸着他们,像是看着自己孩子,脸上浮现出慈爱的神情。多么伟大圣神的人啊!
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向党靠拢的积极分子,我们在前进的路上要看到榜样的力量,认识到看自己的责任,像杨善洲一样,毫无私心的为之奋斗,也许偶有失意,也许偶有失败,只要带着豪迈的激情,就能谱写像杨善洲一样的辉煌篇章!
篇8:杨善洲事迹观后感
杨善洲同志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值得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的崇高品质与奉献精神。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更要认真学习,在心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杨善洲同志1953年入党,1988年4月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杨善洲同志曾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华环境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通过认真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之后,我觉得我们主要应从四方面进行学习:
一、学习他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革命精神
退休前,他废寝忘食,忘我工作;退休后,他志在千里,植树造林,把“我要回家乡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这句话讲的铿锵有力,开始了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征程。向杨善洲同志学习,要求我们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在实践中开拓创新、努力奋斗,不断磨练自己意志。
二、学习杨善洲同志爱国爱党,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是要像他那样,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 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县主要领导长达三十余年,但从未为妻子孩子捞上一册“农转非”的户口本,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他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作为捐资助学等捐献了出去。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三、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
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要牢记的宗旨就是全心权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人民公仆来说,首先要具有的基本素质就是公仆情怀。杨善洲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共产党员和人民公仆的深刻含义。他光明磊落,心里装满党和人民的利益,唯独没有自己,就像一滴平凡的水,却折射出万丈光芒。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公仆,在工作中认认真真的为老干部服好务。
四、学习杨善洲同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
盛年时期,他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忘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后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出于对他几十年卓著成绩的褒奖和关心,省委曾让他到昆明居住,并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但他婉言谢绝,把“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一句话说得铿锵有力。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大家一致表示,杨善洲同志用奉献书写了生命的价值,他的精神让我们每个党员干部敬仰和怀念。学习杨善洲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牢记宗旨,鞠躬尽瘁的公仆情怀;学习他一心为民、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学习他两袖清风、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
在随后的讨论中,大家对照杨善洲的先进事迹,根据个人情况,查找自身不足和差距,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要时刻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牢记“共产党员身份永不退休”的壮语,努力学习榜样、身体力行,
在组织的带领下争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篇9:杨善洲事迹学习心得观后感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针对党内大量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现象,以解决作风问题入手,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杨善洲同志在为民务实清廉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务实是他的工作作风,是他的优秀品格,他的一生政绩就是干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如何发扬杨善洲的务实作风,结合自身和工作实际,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学习杨善洲恪守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在推动科研转型中,发扬务实的作风
社科事业是党的事业,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学习杨善洲就是要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各项工作。务实的基础在于求真。要规划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发展,首先要非常了解实情,把握存在问题的真实性、解决问题的环境和条件,才能确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和目标。社科院从性质来看是务虚的机构,怎样做到务实,怎样发挥好智库的作用,我们提出通过建机制,促开放来进一步转变科研发展方式,使科研工作进一步从基础研究为主向有学理支撑的应用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转变;从单纯的理论研究向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转变;从满足自身爱好的研究向为党委政府和社会服务的研究转变。更加注重研究云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加强前瞻性、战略性问题,以及有地方特色的理论问题研究。
二、学习杨善洲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在创新基层调研中,发扬务实的作风
务实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和实施群众路线的过程。要有好的科研成果,好的工作思路和建议,就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听取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总结我院30多年科研经验,优秀的科研成果都是有大量的田野调查和省情、国情调查支撑的。如:50年代的少数民族大调查,为我国边疆少数民族政策和民族识别做出了贡献;80年代末和90年代的东南亚研究,推动了GMS的合作;90年代的省情调查,提出了云南“四高四低”的省情特征;90 年代末本世纪以来的孟中印缅地区合作和南亚国情研究,催生出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概念。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要进一步转作风,创新开展基层调研,加强省情国情研究。积极开展周边国家情势调研,派出科研人员到周边国家,深入实地,获取第一手资料,获得有价值的调研成果。全院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与洲、市、县联合共建“社会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基地”的建设,在我院已有的9个科研与社会服务基地和13个洲市县分院和所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服务基地,启动“智库专家走基层活动”,力争在新农村建设、兴边扶贫、沿边开放、民族和谐示范、县域经济、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再出一批创新成果。
三、学习杨善洲反对形式主义、空谈阔论,在正学风改文风中,发扬务实的作风
针对一些科研人员存在的学习不认真、调查不深入、分析不到位、研究不透彻,研究成果针对性、时效性、可操作性和影响力不够、空谈理论等学风问题,我们要求党员、干部精研理论原文,不能满足于当二传手。坚决防止浮皮潦草、蜻蜓点水式的学习。要做到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并重,学术创新力和科研生产力并重,要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上有所创新,提供有深厚学理支撑和基层实践支持的研究成果。正学风的关键是增强科研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研业务素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我院创建云南智库学习交流平台以来,已为全院和省直机关提供了有关“形势与政策”、“理论和方法”、“读书学习”、“基层宣讲”、“青年学术沙龙”等五大板块的学习交流活动。要进一步完善智库学习交流活动的方式和内容,加强社会科学阵地建设,为提升科研人员素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发挥积极作用。
向杨善洲学习,对于自己来说,就是坚定理想信念,以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矢志不渝的精神做好社科事业的各项工作。前行的路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要通过艰苦努力才能实现“有为有位”。要把个人的抱负与所从事的社科事业联系起来,不抱怨、不埋怨,重在实践,贵在行动;身体力行,身先士卒、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要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刻警醒自己,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目的。
篇10:杨善洲事迹报告会演讲稿
杨善洲事迹报告会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杨惠琴,是杨善洲的三女儿,在XX市烟草公司工作。我报告的题目是《爸爸,您是我心中的一棵大树》。
爸爸在世的时候,曾立下遗嘱,希望去世后,能成为树下的一捧黄土。他还曾多次跟大亮山林场的同事们说:“等我死后,就把骨灰埋在雪松下。哪天你们想我了,就到树下来坐一坐。”爸爸去世后,我们把他的骨灰分成三份,分别埋在了他生前亲手种下的大亮山的一棵雪松、清平洞的一株玉兰和老家后山头的茶园里。现在,每天都有许多他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怀着崇敬的心情来看他——来看以树的姿势站立着的他。
爸爸这一生与树十分投缘,种树和嫁接果树,原先只是他工作之余的爱好,退休后驻守大亮山的20多年,则成了他的专职工作。他这一辈子,究竟种下了多少棵树,又嫁接了多少棵树,恐怕连他自己也算不清楚。记得他退休后,带着我们去阔别多年的外婆家,我们建议买点水果,他则坚持带了三株桃子树苗去,并亲手种在外婆家的庭院里。他笑哈哈地对我们说:“种树好啊,以后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摘。”爸爸去世后,他的形象变得越来越清晰——他多像一棵树啊!不,在我的心里,其实就是一棵大树:在苦水浸泡的瘦地里破土,在党和人民的抚育下成长,在60多年的坚守与奉献中回报。84圈年轮里,写着爸爸的本质和本色。
爸爸是一棵大树,用树的正直挺拔坚守着清贫。在常人眼里,爸爸应该很富有,因为他当过“大官”,经手过“大钱”。但是,我们做子女的最清楚,他一生都很清贫,因为他从不沾公家的便宜。在我的穷爸爸的诸多故事里面,有几个故事,一直叫我们一家刻骨铭心。
1970年,我妈生我后做月子,家里缺粮,一家人靠野菜掺杂粮度日。有一天,民政干部杨位斌来家里,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后来特意送来了30斤救济大米和30斤粮票。事后不久,爸爸知道了,简单问了问家里的情况。当着众人的面,我妈妈只好说:“家里还有一点点吃的。”当即,爸爸就发火了,训斥我妈道:“我是党的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不要沾公家的一点便宜,地委领导的家属也不能搞特殊!这大米和粮票要攒了还他们!”差不多过了半年,我妈硬是东拼西凑,才还清了这笔粮款。妈妈说:“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公家归公家,个人归个人,我晓得他的性格,我可以少吃点,但小娃娃们饿着可怜啊……”40多年后,讲起这件事,妈妈仍然委屈得泪流。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1975年的雨季,家里的老屋一到下雨就漏得不行。我妈让人捎信给爸爸,让他凑点钱修整老屋。两个多月过去了,爸爸寄回了30元钱,并在信中出了一个“妙计”:“我实在没有钱,这一点秘书可以作证。现将这30元钱寄回家,先买几个盆盆罐罐,哪里漏雨,就先接一下漏下的雨水,或者是挪一下床铺,暂时躲避一下;眼下农民比我们困难的还很多,作为一个地委书记,别以为我有钱,即使有钱,也不能搞特殊化……”看着爸爸出的“妙计”,全家人哭笑不得。
第三个故事是坐车的事。二姐杨惠兰和我在保山一中读书时,爸爸已经是保山地委书记,但是,每次假期回家,都是爸爸去给我们买车票,然后送我们上车。爸爸生前常说:“公家配车是为了工作,为了私事,怎么能用公家的车呢?”。我清楚地记得, 1987年8月的一天,爸爸与我一起从姚关老家返回保山。当时突遇大雨,我们父女二人便到姚关乡政府躲雨。乡领导担心我们的安全,从供销社调来了一辆车来送我们,爸爸硬是不坐。当时,乡领导给县委办打电话,县委办的同志了解爸爸的脾气,专门派车,爸爸肯定不坐。最后,他们安排了一名司机,朝我们父女俩走的大路迎面开来,碰面时不停车,相遇几公里后再返回来,借口对爸爸说刚办完事,可顺便搭乘。结果,爸爸知道这件事后,还是批评了县里派车的同志。
第四个故事是爸爸退休后的事,1995年,为了方便他进城给林场办事,全家向熟人借了5万多元钱,在县城附近勉强盖起了1间新房。房子盖起后,我妈专程找到爸爸商量,让他凑点钱帮助儿女们还账。爸爸东找西搜,拿出了9600元。我妈吃惊地问他:“你几十年就攒了这么一小点钱?”爸爸摆了摆手说:“别人不理解我,你还不理解我?我真的没钱!”后来,为了不拖累儿女,爸爸硬是把刚刚盖起还没入住的新房给卖了。爸爸的工资并不低,钱究竟到哪里去了呢?后来听几位当过他秘书的叔叔们说,“我爸用钱很‘散’,哪家没有粮食他出钱买,哪个生产队缺种子他出钱垫上……他把‘大家’当成了‘自家’,怎么可能不穷嘛。”可爸爸不这样看,有一次,一个记者对他刨根问底,把爸爸问急了,便大声地追问记者:“我是共产党员,哪能光想着自己?把自己的家庭搞得富丽堂皇,别人却过着艰难日子,那么,我们常说的'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不是成了骗人的假话了吗?”
我的穷爸爸也有十分慷慨的时候,11月,XX县委、政府为表彰他义务造林的功绩,向他发放了10万元奖金,被他坚决拒绝了;年底,XX市委、市政府为他颁发“XX市改革开放30年有贡献人物”特别贡献奖,奖励他20万元奖金。这次他收下,可是,不久他又把大部分奖金捐赠出去了。坚守清贫,我爸就是一棵大树,永远正直挺拔。
爸爸是一棵大树,用树的花果书写着奉献。爸爸1951年5月参加工作,到1988年3月退休。尔后,他上大亮山义务承包种树,一干又是20多年。在前后长达60年的时间里,做儿女的我们就知道他很忙,忙得经常顾不了家。从我们这个家庭的遗憾中,我们间接感受到了他的奉献。因为爸爸的“不顾家”,曾经一度,我们真为妈妈觉得委屈。他们结婚62年,您能猜出他们夫妻相聚的日子有多少天吗?我和两个姐姐替他们反复计算过,顶多也不会超过两年啊。爸爸长年在外,妈妈便只好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家里粮食不够吃,她就上山找来野菜度日;二姐和我没钱上学,她就清晨上山摘野果,夜晚熬夜编粪箕扎扫把,然后挑到街去卖,一分一分地凑学费……那种艰难,只有我妈妈心里最清楚。后来,妈妈经常自豪地对我们姐妹仨人说:“你们三个,是我像小鸟度食一样,一嘴一嘴度长大的”、“您爸他当他的地委书记,我当我的农民,我们不拉扯他。”
因为爸爸的“不顾家”,曾经一度我们姐妹仨人真的也为自己觉得委屈。我们姐妹仨人出世的时候,我爸都没有回家。我大姐二姐都说,等她们长到三四岁的时候才第一次见到爸,妈妈让她们叫“爸爸”的时候,她们害怕得直往妈妈身后躲。记得上学后,有一天老师教给我一首好听的儿歌:“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我们是快乐的小鸟,在两棵大树间飞来飞去。”回到家,我背诵给我二姐听,背着背着,我们姐妹俩抱头痛哭。等到我们姐妹仨人结婚的时候,爸爸也只有空参加了我的婚礼……在相依为命的守望中,妈妈和我们都习惯了爸爸的忙碌。“他回来就凭他回来,他要去就凭他去,我们不拖他的后腿。”提起爸爸,我妈妈常说这句话,脸上漾溢着坚毅与自豪。
或许,正是因为相聚的时日不多,很多看似很平常的小事,在我们姐妹仨人这里却弥足珍贵:爸爸去世后,大姐找出了珍藏多年的爸爸买给她的白衬衫,二姐一遍遍抚摸爸爸送给她的梳子,我则想起粗心的爸爸竟然会不止一次给我买卫生用品……爸爸去世后,在整理他的文稿时,我们读到了多年来埋藏在他心里的对家庭的歉疚:“我出来工作,家庭是很困难的,家有老母亲、老伴,后来又有3个娃娃,就靠老伴在家养老供小……有人说我不仁不义,对家庭欠债很多。但是,当时只有如此选择,不然,革命不成功,家庭无从说起……”无私奉献,爸爸就是一棵大树,用花果感恩人民。
说真的,有些词我们从老师那里只学会了读音,在我爸这里才弄懂了含义,比如理想信念、艰苦朴素、一诺千金,又比如一心为公、清政廉洁、无私奉献等等。但是,爸爸这本书太大、太厚,我们得慢慢品味。在遗体告别的仪式上,看着静静躺着的爸爸,耳边又响起了他在《为人民再奉献一点余热》中写下的誓言:“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认真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违背党纪国法的事坚决不做;凡不是自己付出的劳动所得坚决不要;凡是损害劳动人民利益的事情坚决不干;要自己管好自己!”此时此刻,我突然领悟到,那金色的镰刀斧头透出的不正是老爸毕生保持不变的革命者的本质吗?那鲜红的党旗透出的不正是老爸毕生保持不变的共产党员的本色吗?爸爸悄悄走了,却给我们留下了一座山。
篇11:关于杨善洲的人物事迹
杨善洲(1927.01—.10),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 施甸县姚关镇人, 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会委员,1988年6月退休.;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施甸区、县主要领导,担任保山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7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8年6月退休以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2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今朝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不仅如此,他还带领群众修建了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余地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杨善洲同志于10月10日15时8分因病医治无效,在云南省 保山市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4岁。
篇12:关于杨善洲的人物事迹
1.植树绿荒山
1988年4月,60岁的杨善洲同志光荣退休。时任省委书记的 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居住,并说还可以到省人大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到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大亮山位于保山市施甸县城东南约50公里,海拔在1800—2619米。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地农民缺衣少粮,就开始大规模的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生态遭到极大破坏,山光水枯,荒凉空旷,山石裸露,山间溪流逐年减少乃至枯竭,当地农民饮水大多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人挑马驮,周边十几个村也陷入“一人种三亩,三亩吃不饱”的贫困境地。为了增加粮食产量,村民只有进一步开荒耕种面积,导致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杨善洲选择了大亮山,就是为了改变家乡的生态环境,造福家乡人民。他说:“我是在兑现许给家乡老百姓的承诺,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年,因为工作关系没有时间回去照顾家乡父老,家乡人找过我多次,叫我帮他们办点事我都没有答应,但我答应退休以后帮乡亲们办一两件有益的事,许下的承诺就要兑现。至于具体做什么,经过考察我认为还是为后代人造林绿化荒山比较实在,这既对全县有利,也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有利。”
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和锯木树都不长。”然而,杨善洲创办林场的设想和决心没有被动摇。他请地、县林业部门的领导和科技人员到大亮山上作多次调查研究。他们带着帐篷,风餐露宿,徒步24天,对姚关、旧城、酒房等地进行了调查。经过调研,更坚定了杨善洲改变大亮山面貌、“种树扶贫”的决心,并将场址选在施甸县的旧城、酒房、姚关3个乡结合部的大亮山。
林场成立大亮山造林指挥部,杨善洲亲自担任指挥长。成立当晚,他们在用树枝围起的简易帐篷里,围着火塘召开了第一次造林会议,把林场职工分宣传动员、整墒、育苗三个小组,要求抢在5、6月份雨季来临前育下能种万亩以上的树苗。 到达大亮山的第二天,杨善洲把大亮山社的社长找来,召开了一个小型会议,把他们到大亮山的目的意义都讲明白了,希望得到大亮山社的支持。大亮山社的社长李宗清见到老书记身先士卒,早感动得不得了。他连声说:“老书记你这么大年纪的人,不住城里住山里,为的是给咱老百姓造福,咱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办什么事,就老书记一句话,说什么我们都支持!”
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拄着拐杖执意爬上了大亮山。开始办林场那几年困难很大,但是杨善洲艰苦奋斗,尽量少花钱多办事。没有钱盖房子就花7000多元钱盖油毛毡房40多格,一住就是8年,有三个职工住了9年半才出去。没有钱购买农具,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办公桌、板凳、床铺都是自己动手做的,晚上照明没有电,每人买一盏马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杨善洲同志意识到大亮山林场要发展壮大,必须顺应市场经济的大潮,改变传统单一的经营方式,进行多种经营。建场之初,杨善洲主要以种植华山松为主,在党的十四大后,他感到仅仅种植华山松不能最快的产生效益,林场要以林养林,要提高经济效益。于是,他们从广东、福建等地引种龙眼树苗,开辟了龙眼水果基地。施甸县的立体气候十分突出,高海拔地区常年云遮雾罩,是种植茶叶的好地方。酒房乡供销社茶厂生产的袋装黑山银峰茶,1994年曾荣获省农业厅优质产品称号,供不应求。他们从中得到启示,也建立了茶叶生产基地,还专门投资建了一个粗茶叶加工厂;另一方面,杨善洲号召林场职工开拓新的生产经营领域,他和林场职工的努力下,大亮山林场没有几年时间,就红火起来了,家业扩大、经济效益也逐步显现出来。 为了搞好多种经营,他们办起了茶叶基地,又建起茶叶精制厂,茶树也长得有半人高了,但正在这时,发生了一场鼠患,一只只肥大的老鼠几夜之间就把三分之二的茶树啃死了,人们辛勤多年的茶园毁于一夜。面对这挫折,有的人畏缩了,但杨善洲却没有被困难压垮。他鼓励大家,茶园毁了可以重新种植,人的精神垮了,事业就真正完了。他要职工振奋精神,重新与大自然搏斗。初建林场的3年,他们好不容易种活了将近3万亩华山松,有近400亩松树被一种叫紫荆泽兰的毒草侵扰死了,杨善洲又鼓励职工不要泄气,振奋精神重新再干。在他的鼓舞下,林场职工始终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
杨善洲虽然是大亮山林场的义务承包人,但他并没有从林场拿钱。最初的几年里,林场只给他补贴70元伙食费,后来调到了100元。不仅不要钱,杨善洲还经常要给林场贴钱。林场在山下办了一个水里基地,招了一些临时工,碰上林场经济困难的时候,杨善洲就把自己的退休金拿出来用于发工资。大亮山的生态修复,使一些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得到保存。林场珍稀动物有黑熊、豹子、猕猴、凤头鸟、野鸡等,植物有桫椤、银杉、楠木、白杏、雪松等,山石裸露的现象消失,风调雨顺,周边居民修枝打杈就能解决烧柴问题,通过合理采收干巴菌等山珍实现增收。9月至205月,保山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但由于大亮山的植被非常好,涵养的水源多,水量充裕,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在干旱期间仍然充足。204月,杨善洲将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
2.坚守精神家园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他曾说:“我1952年入党,其实当时自己没想到入党,觉得自己条件不够,是组织上看我表现不错,把我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随着思想觉悟的提高,越来越觉得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远大目标是使整个中华民族富裕起来,这正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入党后,我很快找到了人生方向和奋斗目标。”他还说:“我是共产党员,哪能光想着自己?把自己的家庭搞得富丽堂皇,别人却还过着艰难日子,那么,我们常说的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不是成了骗人的假话吗?无论在什么时候,何种环境中,我们都不能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都应该把坚持党的宗旨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1964年,杨善洲担任施甸县委书记时,组织上提出把他爱人转为城镇户口,他谢绝了。1978年,组织部门有文件规定他家除大女儿外,都符合进城的条件。当组织部门写报告上去时,被他要求撤销了。他说:“身为领导干部,我应该带个好头。我相信我们的农村能建设好,我们全家都乐意和8亿农民同甘共苦建设家乡。”
1975年夏天,家里的房子因年久失修,每逢下雨便到处漏雨,全家老小实在无法居住,妻子张玉珍专程跑去找杨善洲拿点钱给家里修房子,杨善洲掏出身上仅有的30元钱交给妻子,说:“你先拿这30元钱回去,买几个瓦盆接一下漏,暂时艰苦一下。”张玉珍接过30元钱,含着泪水回到了老家……。1995年,杨善洲退休回到大亮山种树。出于对杨善洲进城给林场办事住宿方便考虑,全家想方设法借了5万多元钱在施甸县城的附近买了一块地盖起了一间房子,妻子张玉珍找杨善洲凑钱还账,杨善洲东拼西凑拿出了9600元。“你一辈子就攒了这么点钱?”老伴问。杨善洲摆了摆手:“别人不理解我,你还不理解我?我真的没钱!”张玉珍只好又一次含着泪水回去,把刚盖起来还没住的房子卖了。
1986年,姚关乡的一位副乡长在杨善洲家看到老书记的老伴和女儿们正在吃包谷饭,得知老书记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只好用包谷掺在饭里时,这位副乡长流泪了,当即让乡民政给老书记家里拉去了两袋救济粮。杨善洲知道后,批评了他:“好多人家连包谷饭都吃不上呢,接济要接济比我们更困难的家庭。”他叫家里人将送来的粮食退了回去。
1988年,当时驻板桥汉庄的地委工作组接到板桥镇宗家山村杨春兰老人的申诉。老人去卖猪,半路上被人截住,一口咬定是老人偷了他的猪,并扯着老人来到了地委工作组要求主持公道。工作组负责处理此事的人听信了对方的话,责令杨春兰老人立即将猪还给对方,并罚款80元。老人含冤叫屈告到了工作组。杨善洲得知此事后,马上责成工作组与地委信访办公室的干部进行调查核实,他说:“我们处理的任何小事都可能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马虎行事,不能伤了群众的心。”后经调查核实,原来杨春兰所卖的猪是别人偷了转卖给他的,他自己毫不知情,工作组还了他一个清白。
3.淡泊名利的他
杨善洲虽然是大亮山林场的主要创办人,但他从不从林场领取报酬。林场场长自洪学曾跟杨善洲谈过很多次,自洪学说:“老书记,多的钱咱们林场拿不出来,一月补助你500元林场还是有的”,但杨善洲一句话就把自洪学顶了回去:“我上山来是种树的,要那么多钱干什么?”保山地区经济协作办公室得知杨善洲的情况后对他说:“老书记,你来做我们的顾问吧,一个月我们给你1000块钱”。杨善洲谢绝了,他说:“我现在是林场的顾问,没有时间给你们做顾问”。
他的老伴坐过4次林场的吉普车,他为此交了370元的汽油钱。他说:“办林场后,领导考虑到我老了,出外办事不方便,就专门为我配了车。但车子是办公用的,不是接送家属子女的。虽然不在岗位了,但原则还是要坚持。还有我当领导有小车用,那些买不起车,买不起摩托车的人怎么办呢?想想这些,我觉得当个领导已经够‘特殊’的了,还想多占点其他的便宜,就太不应该了。”
大亮山林场挂牌后,杨善洲不是场长,却没少操心。平时,他和林场职工一样,起早贪黑,上山挖塘种树,吃的是一个锅子里的饭,住的是一样的油毛毡窝棚。有的同志看不过去,说他年纪大了,给一点特殊照顾,给他开个小灶,他坚决不肯,执意要和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了御寒,大亮山四季烧火塘,晚上,大家就围在杨善洲住的火塘过商量工作。杨善洲乐在其中地说,“白天造林、晚上烤火,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嘛!”
4.领导树立楷模
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 李源潮委托省委、省委组织部部长 辛桂梓到保山市人民医院看望杨善洲。辛桂梓向杨善洲转达了李源潮的慰问,并当面读了李源潮的批示,转交了中央组织部给杨善洲的慰问金。
国家林业局、云南省委、保山市委等领导机关相继发出了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经保山市委、市政府批准,施甸县将大亮山林场正式更名为“ 善洲林场”,并决定在善洲林场修建杨善洲纪念碑和雕像。全国林业系统、全省各族群众掀起了缅怀杨善洲,学习杨善洲的热潮。
杨善洲住院治疗后,每天都有很多当地群众和素不相识的人到医院看望。中秋节当天,四五十个农民群众自发来到医院,带着土特产和月饼看望杨善洲,祝他早日康复。潞江坝一位姓线的八旬老人不顾年老体衰,赶了几十公里的路专程到医院来看望杨善洲。老人紧紧拉住他的手,未语泪先流,许久才说出一句话:你是个大好人。
年底,保山市委、市政府为杨善洲颁发特别贡献奖,奖金20万。一向不要公家钱的杨善洲决定接受这笔奖金,经过反复思考,他把这笔钱分成了四份:10万元捐给保山一中,用于救助贫困学生;3万元捐给林场建一个护林哨所;3万元捐给当地政府给老年人建一个洗澡池;剩下的4万元留给跟自己吃了一辈子苦的妻子。
5.追悼仪式
原中共保山 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遗体告别仪式2010年10月11日在保山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局,保山市委、人大、政府、政协等部门的有关领导,以及杨善洲同志生前的同事、亲朋好友参加了告别仪式。
6.向杨同志学习
203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杨善洲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决定要求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学习杨善洲同志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杨善洲同志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篇13:关于杨善洲的人物事迹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孙伟这样评价杨善洲:杨善洲的六十年告诉我 们:大公无私、坚守信念、一生奉献依然是党员干部的根本。
推选委员陈淮说: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些什么?杨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
颁奖词: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和杨善洲一起踏上大亮山,并肩战斗,第二任林场场长自洪学认为杨善洲“最让人敬佩的就是以身作则,干什么艰难险重的事都冲在最前面。跟着老书记,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艰苦奋斗。”林场副场长 周波清楚记得杨善洲因为家人动用林场的车子向财务上交汽油费的事:“不占公家一点便宜,像老书记这样的共产党员太难得了。”他们称赞他是清正廉洁的符号,艰苦朴素的代名词,是深深扎根基层、有深厚群众基础的老一辈党员干部的杰出代表;他们称赞他 常思民生不懈怠,绿水青山立口碑。
流传于滇西保山市施甸县的民谣:“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
杨善洲的影响与贡献
杨善洲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朝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如今的林场已成为姚关、酒房、旧城等周边地区重要的水源地,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4月,杨善洲把自己用22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正式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
有人算过一笔账:大亮山林场占地7.2万亩,其中5.8万亩华山松中有 3万亩已郁闭成林,按1亩地种200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计算,大亮山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3亿元。移交林场时,他不沾林场一点好处,不带林场一根草,留下的是可观的绿色存款,留下的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留下的是精神财富。
比起杨善洲最初创业的情形,大亮山林场的工作条件已有了很大改观,但依然很艰苦,除了要守住清贫寂寞,还得忍受高海拔和潮湿环境的考验。但这些年,大亮山林场的职工队伍却保持了相对的稳定,现有30多名职工中,工作年限最短的也超过了。“如果不是受老书记影响,大家很难在这么艰苦的地方坚守这么长时间,老书记的精神足足影响了三代林业人。” 大亮山林场场长董继军说。
篇14:杨善洲事迹的心得体会
杨善洲事迹的心得体会
连日来,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所到之处,人们满噙热泪,充满感动,深受震撼。报告团朴实无华的叙说,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共产党员所达到的精神境界,走进了一位领导干部用毕生守护的精神家园。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草鞋书记”、“泥腿书记”、“粮食书记”、“种树书记”……每一个特殊称谓,都在诉说着杨善洲的感人事迹,表达着老百姓的深厚感情。从当地委书记到上山种树,杨善洲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恪守着人民公仆的精神高地,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和优秀。他是老干部的优秀代表,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杨善洲就是最现实、最生动、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杨善洲就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科书。
在面向党旗庄严举起右手的那一刻,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许下了终身誓言。一个共产党员一时一地为人民群众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在创先争优中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始终如一地坚守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秉持深入一线、深入实际的群众路线。我们的党员干部,都要经常用杨善洲这面镜子照一照:对照他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自己是否理想坚定?对照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自己是否保持本色?对照他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自己是否始终如一?对照他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自己是否廉洁自律?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时代印记和历史使命。今天,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和任务,我们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但在这一过程中,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任何时候都不能变。不能交通发达了,离群众却远了;生活条件好了,对群众感情却淡了;通信方便了,与群众打成一片的传统却丢了。身处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只有像杨善洲那样,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党员干部才能永葆高风亮节,党的事业才会经得起任何风险考验。
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如今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这是杨善洲一生为民的形象写照。让我们把学习杨善洲同志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对杨善洲同志的感动和崇敬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篇15:杨善洲事迹观后感学习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针对党内大量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现象,以解决作风问题入手,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杨善洲同志在为民务实清廉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务实是他的工作作风,是他的优秀品格,他的一生政绩就是干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如何发扬杨善洲的务实作风,结合自身和工作实际,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学习杨善洲恪守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在推动科研转型中,发扬务实的作风
社科事业是党的事业,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学习杨善洲就是要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各项工作。务实的基础在于求真。要规划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发展,首先要非常了解实情,把握存在问题的真实性、解决问题的环境和条件,才能确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和目标。社科院从性质来看是务虚的机构,怎样做到务实,怎样发挥好智库的作用,我们提出通过建机制,促开放来进一步转变科研发展方式,使科研工作进一步从基础研究为主向有学理支撑的应用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转变;从单纯的理论研究向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转变;从满足自身爱好的研究向为党委政府和社会服务的研究转变。更加注重研究云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加强前瞻性、战略性问题,以及有地方特色的理论问题研究。
二、学习杨善洲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在创新基层调研中,发扬务实的作风
务实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和实施群众路线的过程。要有好的科研成果,总结我院30多年科研经验,优秀的科研成果都是有大量的田野调查和省情、国情调查支撑的。如:50年代的少数民族大调查,为我国边疆少数民族政策和民族识别做出了贡献;80年代末和90年代的东南亚研究,推动了GMS的合作;90年代的省情调查,提出了云南“四高四低”的省情特征;90 年代末本世纪以来的孟中印缅地区合作和南亚国情研究,催生出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概念。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要进一步转作风,创新开展基层调研,加强省情国情研究。积极开展周边国家情势调研,派出科研人员到周边国家,深入实地,获取第一手资料,获得有价值的调研成果。全院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与洲、市、县联合共建“社会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基地”的建设,在我院已有的9个科研与社会服务基地和13个洲市县分院和所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服务基地,启动“智库专家走基层活动”,力争在新农村建设、兴边扶贫、沿边开放、民族和谐示范、县域经济、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再出一批创新成果。
三、学习杨善洲反对形式主义、空谈阔论,在正学风改文风中,发扬务实的作风
针对一些科研人员存在的学习不认真、调查不深入、分析不到位、研究不透彻,研究成果针对性、时效性、可操作性和影响力不够、空谈理论等学风问题,我们要求党员、干部精研理论原文,不能满足于当二传手。坚决防止浮皮潦草、蜻蜓点水式的学习。要做到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并重,学术创新力和科研生产力并重,要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上有所创新,提供有深厚学理支撑和基层实践支持的研究成果。正学风的关键是增强科研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研业务素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我院创建云南智库学习交流平台以来,已为全院和省直机关提供了有关“形势与政策”、“理论和方法”、“读书学习”、“基层宣讲”、“青年学术沙龙”等五大板块的学习交流活动。要进一步完善智库学习交流活动的方式和内容,加强社会科学阵地建设,为提升科研人员素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发挥积极作用。
向杨善洲学习,对于自己来说,就是坚定理想信念,以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矢志不渝的精神做好社科事业的各项工作。前行的路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要通过艰苦努力才能实现“有为有位”。要把个人的抱负与所从事的社科事业联系起来,不抱怨、不埋怨,重在实践,贵在行动;身体力行,身先士卒、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要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刻警醒自己,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目的。
篇16:学习杨善洲事迹心得体会
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近20年的地厅级干部,几十年如一日,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义无反顾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艰苦创业,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他,就是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
我是在《蓝天访谈》的节目中认识杨善洲同志的,这位面容清瘦、身穿中山装、精神矍铄、语言朴素的老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曾经荣膺“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我深受感动。
他有着先人后己的高风亮节。“当权”多年没有为小山窝里浑身尘土的妻子孩子们捞上一本“农转非”户口,曾有工作人员主动为他的妻子制作了“农转非”报告,但被他坚决卡住。他也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他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当记者问起杨老书记现在的生活情况,为何谢绝到省城生活,为何不接受县委、县政府奖励他的10万元时,杨老书记这样说道:“我过得好的,有吃的,有穿的,我过得很好。”多么朴素的话语啊,正是这朴素的话语,集中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他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恪守信念,一心为民,忘我工作,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了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
杨老当了30年的大官,却两袖清风。在施甸基层工作过的一些干部反映,杨老书记用钱手很“散 ”,听到有人生活有困难就用自己工资帮助困难户渡过难关,哪个生产队没有买种子的钱,就立即拿钱叫秘书去买种子…
据大亮山林场职工介绍,杨善洲有着菩萨一样的心肠,退休之后,多次受到表彰奖励,对于奖金,要么婉言谢绝,要么他就把钱用在植树造林、扶贫济困等公益事业上。当了30年大官,1995年杨老书记已退休到大亮山造林,家里两次为盖房子发愁,房子盖起后为了还5万元的账,杨老书记的老伴找到他,他东拼西凑了9600元钱,老伴无奈含着泪水回老家把房子卖了……
他说:“我为的不是钱,我上山种树尽的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义务和责任,图的是家乡变绿,百姓得利、国家受益,个人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21年过去了,杨老书记建成了7.2万亩林场,价值过亿元。12月,杨善洲将林场无偿上缴国家,施甸县委、县政府要奖给他10万元,但他坚决不要。
12月,保山市委、市政府给予杨善洲20万元一次性奖励,5月5日他向保山一中捐款10万元,用于资助高中部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在物欲横流的二十一世纪,到处充斥着追求房子、车子、票子的人生价值取向,我们不得不感叹杨老一贯的精神世界,低标准、为他人多付出就是幸福。杨善洲同志用毕生精力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忠贞不渝地坚守了一名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一辈子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他这种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精神,真正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
10月13日上午,杨善洲的骨灰从保山送回家乡施甸县姚关镇陡坡村。
中午12时30分左右,载着杨善洲骨灰的灵车,开到了施甸县姚关镇陡坡村路口,这里距离杨善洲的家,还有近500米路程。路口周围都是人,所有的车辆都停了下来,目送着杨善洲的骨灰盒慢慢送进他家的小道。小道两边也都站满了人,人们默默地迎接着老书记的归来。
自发前来悼念杨善洲的当地群众说:“我们这些老百姓不能忘记老书记对我们的恩情,是他植树造林为我们架设水管、接通了电,修通了道路,这样一位大好人,再远也要来看他最后一眼!”
10月14日中午,一支护送着杨善洲部分骨灰的车队2缓缓驶向大亮山。
就在车进入林场范围的时候,大家看到了这样的场景:一个高大的辕门立在路上方,辕门上方是“沉痛哀悼杨善洲同志”的横副,两边是一副挽联:“举世吊英灵呜呜秋雨哭书记;神州垂典范湛湛青山慰国魂。”过了辕门,在距离安葬地点7公里的路两边,每隔15米左右的树上都对称地挂上了洁白的花朵,到安葬地点后才知道,所有这些白花是林场的职工们天还刚亮就开始忙碌的结果。
“那是为老书记引路的,怕他老人家回来的时候迷路了。”说完这句话的时候,这位和老书记共事了多年的林场工人已经泣不成声。
这无疑是广大群众对他廉洁奉公、全心为民一辈子做出的诠释,也是对他22年辛勤劳作,铸就绿色王国的最真挚的感激。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者,我们应该将老书记的精神落实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之中。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而不懈努力,为党的事业甘于奉献自己的一切。执着总有收获,任何时候人格最重要,钱财身外之物,恪守“人格重如山,名利淡似水”的人生准则是我学习的目的,并将之作为人生的信条。
★ 杨善洲观后感
★ 杨善洲观后感作文
★ 绍剧观后感
★ 观后感怎么写
【国旗下讲话杨善洲简要事迹(精选16篇)】相关文章:
观后感2022-12-16
观后感锦集2022-07-02
学习先进典型心得体会2023-08-25
公务员年终思想汇报2023-01-06
观后感200字左右2022-07-21
化工员工半年个人工作总结2023-03-30
让爱转个弯 (教师随笔)2023-12-23
观后感怎么写格式2022-08-05
《珠光宝气》的观后感2023-09-08
学秦?h飞事迹心得体会20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