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中庸征人怨古诗带拼音版

时间:2023-10-14 07:26:57 汉语拼音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柳中庸征人怨古诗带拼音版(锦集8篇)由网友“wshrydbb”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整理过的柳中庸征人怨古诗带拼音版,希望大家喜欢。

柳中庸征人怨古诗带拼音版

篇1:柳中庸征人怨古诗带拼音版

sān chūn bái xuě guī qīng zhǒng , wàn lǐ huáng hé rào hēi shān 。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柳中庸征人怨翻译

译文

年复一年戍守金河保卫玉关,日日夜夜都同马鞭和战刀作伴。

三月白雪纷纷扬扬遮盖着昭君墓,滔滔黄河绕过黑山,又奔腾向前。

注释

岁岁:年复一年,年年月月。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玉关:即甘肃玉门关。

朝(zhāo)朝:每天,日日夜夜。马策: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指暮春。青冢(zhǒng):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

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篇2:古诗征人怨柳中庸带拼音版鉴赏

古诗征人怨柳中庸带拼音版鉴赏

原文

zhēng rén yuàn

征人怨

liǔ zhōng yōng

柳中庸

suì suì jīn hé fù yù guān

岁岁金河复玉关,

zhāo zhāo mǎ cè yǔ dāo huán

朝朝马策与刀环。

sān chūn bái xuě guī qīng zhǒng

三春白雪归青冢,

wàn lǐ huáng hé rào hēi shān

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释

①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玉关:玉门关的简称。岁岁:指年年月月,下文的“朝朝”同义。

②马策: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③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为暮春。青冢:汉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

④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译文

去年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天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

白雪还在昭君墓地,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赏析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紧紧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无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

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似乎已经把话说尽。然而,对于满怀怨情的征人来说,这只是说着了一面。他不仅从那无休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之无时不在,而且从即目所见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无处不有,于是又有三、四句之作。

三句写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春色未曾看”,所见者惟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肃杀如此,令人凄绝。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这两句写景,似乎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读者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苦寒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辛苦。诗虽然不直接发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

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朝朝”的戎马生涯以及“三春雪”与“黄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法,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艺术效果,可谓妙绝。全诗对仗精工,巧于炼字,别具情韵。

篇3:柳中庸代表作《征人怨》的古诗赏析及翻译注释

柳中庸代表作《征人怨》的古诗赏析及翻译注释

《征人怨》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诗作。此诗写征人久戍不归的怨恨。远离家乡的征人,年年转战于西北苦寒之地,天天与兵器打交道。暮春三月本来是征人家乡春暖花开的时候,但边塞之地仍然白雪纷飞;黄河九曲,环绕着沉沉黑山。一切都那样零落荒凉。诗中没有一字是怨,但字字是怨,把征战之人厌倦戎马生涯的怨情寓于其中。全诗每句皆对,语言精工自然。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诗文解释】

年年戌守在金门或者玉门关,每天都和马鞭和刀环在一起。三月初春的白雪覆盖着昭君墓,万里黄河围绕着黑山。

【词语解释】

金河:指今内蒙大青河。

黑山:在今内蒙呼和浩特东南。

①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玉关:玉门关的简称。岁岁:指年年月月,下文的“朝朝”同义。

②马策: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③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为暮春。青冢:汉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

④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去年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天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

白雪还在昭君墓地,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评析】

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还无望(归青冢);四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题,却无一“怨”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情自生。

【赏析】

这首诗抒写了征人在边塞久戌,感到痛苦不堪,面对着荒凉的环境更是心生怨苦,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谴责。诗中只是客观地记录征人岁岁朝朝征战的'生活情况,描绘边地荒凉寒苦的景象,而征人深深的怨情已寓于其中。全诗语言精美,对仗精工,别有情韵回肠荡气。

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第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还无望(归青冢);四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题,却无一“怨” 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情自生。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紧紧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无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

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似乎已经把话说尽。然而,对于满怀怨情的征人来说,这只是说着了一面。他不仅从那无休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之无时不在,而且从即目所见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无处不有,于是又有三、四句之作。

三句写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春色未曾看”,所见者惟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肃杀如此,令人凄绝。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这两句写景,似乎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读者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苦寒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辛苦。诗虽然不直接发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

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朝朝”的戎马生涯以及“三春雪”与“黄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法,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艺术效果,可谓妙绝。全诗对仗精工,巧于炼字,别具情韵。

篇4:柳中庸——《征人怨》

【年代】:唐

【作者】:柳中庸——《征人怨》

【内容】: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作者】:

柳中庸,名淡,以字行。河东人,宗元之族,御史并之弟也,与弟中行皆有文名。萧颖士以女妻之,仕为洪府户曹。诗十三首。

【注释】

金河:在今内蒙古。

玉关:玉门关的简称。

刀环:刀头的环,借指武器。环与“还”谐音,喻征人思归。

青冢:昭君墓。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南。塞外草白,惟青冢草青青,故名。

黑山:一名杀虎山,在呼和浩特市境内。

【赏析】

此作咏边的荒凉苦寒,写征人长年辗转塞外难以归家的哀怨,对仗极为工整,非但句与句对仗,而且每一句中词与词亦然。

篇5:征人怨 柳中庸 赏析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诗词注释:

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玉关:即甘肃玉门关。岁岁:指年年月月,下文的“朝朝”同义。

马策: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为暮春。青冢:西汉时王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

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作品译文:

年年转战在金河和玉门关,天天都同马鞭和战刀作伴。

三月飞白雪洒盖着昭君墓,万里黄河曲曲弯弯绕黑山。

【赏析】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似乎已经把话说尽。然而对于满怀怨情的征人来说,这只是说着了一面。他不仅从那无休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之无时不在,而且还从即目所见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无处不有,于是又有三、四句之作。

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金河在东而玉门关在西,相距很远,但都是边陲前线。马策、刀环虽小而微,然而对于表现军中生活来说却有典型性,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的联想。

三、四两句是诗意的加深和扩展.“三春白雪”对塞外的环境特点稍作烘托,颇含悲凉之意;全句着重点则是落脚的三个字:“归青冢”.“青冢”所在,其时虽属唐辖境,但毕竟为胡域,诗人说“归青冢”(大约唐军无事时在这一带休整),由这个“归”字,即可知征人无还乡之期.“青冢”在这里似也有一种象征意味;难道说我们这些征人也如王昭君一样,将长留塞外么?结句说行军、转战.如果说前二句从时间写征人的'感受、情绪,那么,后两句则从空间张大视角,青冢――黄河――黑山,给人以山高水长的距离感.诗人既以“万里黄河”展示地域之广阔,复以“绕黑山”状征途之回转曲折.“绕”是绕来绕去,不同于单线征程,走过不再回头.这个字,同前面的“金河”、“玉关”、“马策”、“刀环”的重复,单调感一脉相承.诗的前半写征戍无止期,后半则写征途无尽头,结构上也恰好对称,而于字句间透着“欲归无计”的渺茫.

这首诗妙在:写怨而不著一字怨语,毫无迹象可求.诗人布局之巧妙,手法之高明,气象之开阔,格调之雄浑.足以同王昌龄的作品相匹敌.

创作背景:

《征人怨》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诗作。此诗抒写了征人在边塞久戌,感到痛苦不堪,面对着荒凉的环境更是心生怨苦,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谴责。诗中没有一字是怨,只是客观地记录征人岁岁朝朝征战的生活情况,描绘边地荒凉寒苦的景象,而征人深深的怨情已寓于其中。全诗语言精美,对仗精工,笔法巧妙,境界阔大。

作者简介:

柳中庸 (?―约775)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边塞诗人。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人。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未就。萧颖士以女妻之。与弟中行并有文名。与卢纶、李端为诗友。

所选《征人怨》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首。《全唐诗》存诗仅13首。其诗以写边塞征怨为主,然意气消沉,无复盛唐气象十三首。

以上这篇征人怨 柳中庸 赏析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诗词,诗歌尽在:诗句大全 望大家多支持本网站,谢谢。

篇6:柳中庸《征人怨 / 征怨》译文及鉴赏

《征人怨 / 征怨》

唐代: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篇7:柳中庸《征人怨 / 征怨》译文及鉴赏

年复一年戍守金河保卫玉关,日日夜夜都同马鞭和战刀作伴。

三月白雪纷纷扬扬遮盖着昭君墓,滔滔黄河绕过黑山,又奔腾向前。

《征人怨 / 征怨》注释

岁岁:年复一年,年年月月。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玉关:即甘肃玉门关。

朝(zhāo)朝:每天,日日夜夜。马策: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指暮春。青冢(zhǒng):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

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篇8:柳中庸《征人怨 / 征怨》译文及鉴赏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意思是:年复一年,驰骋于边塞关城之间;日复一日,横刀跃马,征战杀伐。这两句“岁岁”和“朝朝”相对,强调了战争的频繁和生活的枯燥。又加以“复”和“与”字,把四个边塞特有的事物联系起来,使 人感觉这种单调的生活无尽无穷,其中自然透出了怨情。

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好像征人的怨气已经发泄尽,其实,征人的怨何止这些呢?他不仅从年年岁岁的漫长时间中感受到枯燥苦闷,而且面对眼前看了千万次的景象,他也感到怨恨无处不在,所以有了三、四两句的描写。

“青冢”是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 “春色未曾看”,所见者唯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萧杀如此,令人凄绝。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黄河和黑山相隔甚远,这里不可坐实理解。上句说青冢,这里自然想起青冢附近的黑山,并用一个“绕”字牵合,寄寓绵绵怨情。这两句写景,似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读者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诗虽不直接发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

这首七绝,通篇没有写一个“怨”字,也没有直接发出怨语,诗人紧紧围绕产生怨情的原因,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着墨,用极为凝练的语言,通过对繁忙枯燥的征战生活和边塞荒凉 环境的描写,来表现征人的怨,字里行间都蕴含着怨情,让人读来回肠荡气。

在语言运用方面,这首诗的谨严工整也历来为人称道。全诗不仅每句自对(如首句中的“金河” 对“玉关”),又两联各自成对。后一联的对仗尤其讲究:数字对(“三”“万”)与颜色对(“白”“青”“黄”“黑”)同时出现在一联之中;颜色对中,四种色彩交相辉映,使诗歌形象富于色泽之美;动词“归”“绕”对举,略带拟人色彩,显得别具情韵。这样精工的绝句,的确是不多见的。

《征人怨 / 征怨》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公元766—779年间(唐代宗大历年),当时吐蕃、回鹘多次侵扰唐朝边境,唐朝西北边境不甚安定,守边战士长期不得归家。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是为表现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而作。

《征人怨 / 征怨》作者介绍

柳中庸 (?—约775)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边塞诗人。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人。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未就。萧颖士以女妻之。与弟中行并有文名。与卢纶、李端为诗友。所选《征人怨》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首。《全唐诗》存诗仅13首。其诗以写边塞征怨为主,然意气消沉,无复盛唐气象。

《征人怨 / 征怨》原文及赏析

描写黄河的古诗及诗句

描写黄河的古诗介绍

描写黄河弯曲的古诗

描写黄河的古诗

有关描写黄河的诗句

《春怨》的全诗翻译赏析

描写黄河的诗句有哪些?

有关于黄河的诗句和谚语

古典边塞诗词悲壮而苍凉

柳中庸征人怨古诗带拼音版
《柳中庸征人怨古诗带拼音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柳中庸征人怨古诗带拼音版(锦集8篇)】相关文章:

关于黄河的古诗句2023-02-26

边塞战争的古诗词2022-08-07

黄河的古代诗句2022-05-14

我国山水风光的诗句2023-09-21

写山水风光的诗词2023-01-14

唐诗七言绝句《遣怀》原文赏析2023-05-05

有关黄河的古诗2023-04-14

写出黄河的诗句的2022-07-07

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作文素材2022-11-02

含有黄河的古诗2023-10-2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