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语古诗翻译与语言符号

时间:2024-05-13 07:35:09 汉语拼音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论汉语古诗翻译与语言符号(集锦7篇)由网友“land”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论汉语古诗翻译与语言符号,供大家阅读参考。

论汉语古诗翻译与语言符号

篇1:论汉语古诗翻译与语言符号

论汉语古诗翻译与语言符号

本文论述了汉语古诗翻译与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文章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一是传统翻译法强调翻译格式化,二是论述了要以符号学的观点来审视汉语古诗翻译.

作 者:赵瑛瑛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言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 “”(29) 分类号:H059 关键词:古诗   翻译   符号学  

篇2:韩汉语言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论文

摘 要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不同的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而这一独特性在词汇的使用上显得尤为突出。

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使用与本国的认识相对应的概念,词汇等。

虽然韩中两国同属东亚文化圈,但由于地理环境、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差异,使得韩汉两种语言在文化方面显示出很大的差异,这就给交流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为了能更准确地理解和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现象和其涵义,应该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同时通过归化、异化等翻译策略,从而能更好实现在翻译的过程中注意文化的传递,以此来促进文化交流。

关键词 文化 差异 策略 归化异化翻译

0 引言

“决定语言和思维的是客观存在,是一个民族所处的地理和社会历史条件。”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韩中两国同处东亚文化圈,历史上韩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的影响,因而有很多相同之处,如相同的肤色和长相,相同的气候条件等。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这样一个事实,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历史上曾经是落后的农业国的韩国也实现了现代化,然而因为受到了大量的西方(主要是美国)的文化思想、思考方式和生活态度的影响,传统的东方文化也正在逐步发生改变。

1 韩汉文化差异的理性解读

语言根植于某一种具体的文化当中,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所以要理解它就应该从文化和社会等多角度去理解。

韩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首先表现为价值观念的不同,这种不同给其在语义上的转换带来了一定困难。

汉文化是一元文化,而韩国文化是多元文化,因此包含了更多的他文化的价值内容。

1.1 地理环境与文化差异

不同的地域,孕育不同的文化。

从地域上看,中韩两国,虽同处欧亚大陆东北部,但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不同,相应的也就产生了风格迥异的本族文化。

韩国三面环海,其民族语言在很大方面就会沾上海洋的特征。

如我们熟知的俗语:(挥金如土),(蓄水),(落汤鸡)等就囊括其中。

与此相反,汉民族祖居欧亚大陆,面向大海,背倚陆地,因此其文化是多样性的,即:不仅受到海洋文化的影响,而且还更多受到陆地文化的影响。

正如上文所说的“挥金如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另外还有“卷土重来”、“灰头土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等举不胜举。

在韩语中,“风”大多数被用作贬义词,并且韩语中“风”只有“”这个概念,不区分什么东风,西风,北风,翻译的时候要根据语境来。

然而汉语中的风分为“东风”和“西风”,每当吹起东风,整个神州大地便是草长莺飞、山花烂漫的时节,所以“东风”在汉文化中是和煦温暖的,是褒义词。

如:唐德宗的“东风变梅柳,万汇生春光”,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而“西风”是秋风,有萧瑟秋风之说,用来形容秋天的景象,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趋衰落。

如唐朝贾岛的`《忆江上吴处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元朝马致远的词《天净沙·秋思》中的“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又同是马曲的《小桃红》中的“醉乡中,东风唤醒梨花梦”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这其中的意境也更是让异域人士感到相当费解。

1.2 民俗风情与文化差异

除此之外,由于民俗差异,也给韩汉两民族带来了文化上的差异,这一差异在一些与动物有关的词汇短(下转第232页)(上接第183页)语上显得尤为突出。

虎这种动物是韩国的象征,所以虎被韩民族赋予众多含义。

韩国人将虎比为勇猛和幽默的两面表情,同时认为虎聪明,通人性,知恩图报,如:1988年首尔奥运会时,韩国人选择较具东方色彩的小老虎作为首尔奥运会的吉祥物,取名为“(虎多力)”。

这个名叫“Hodori(虎多力)”的老虎被设计成为一只友善的动物,代表了韩国人热情好客的传统。

韩国文化就属于典型的“虎文化”。

在汉语中,“虎”常与“狼”并称,因为狼在汉族人眼中是一种极凶残的动物,非常让人讨厌,所以这类词多为贬义,如:虎狼之心,前怕狼,后怕虎等。

另外在汉语中“虎”也常与“龙”为伴,这类词有的为褒义,如:龙腾虎跃,生龙活虎,藏龙卧虎等;有的带有贬义,如:龙争虎斗,虎踞龙盘。

2 韩汉语言的翻译策略

由于文化上的差异,韩汉两种语言在互译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但是,这并意味着韩汉两种语言就不能相互转化。

语言共性论认为:虽然全世界人类的语言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但是由于在生存环境、身体结构等方面所体现的共同点大于不同之处,这就使不同语言之间相互的转换成为可能,而不同语言之间的这种转换常常借助于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策略来实现。

2.1 异化翻译策略

异化就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在一定程度上不要改变原文的语言、文化等特征,引导读者向接近作者,同时适应并接纳原文的文化特色。

其翻译的前提是,承认语言是具有差异性的,交际由于语言社团之间与语言社团之内的文化差异而变得复杂化。

而异化翻译承认并发展差异,并且尽量在目的语中表现出该类的文化差异。

异化翻译追求的是最大程度的等值,常见的异化翻译策略有“音译法”和“直译法”等。

比如:“以卵击石”就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翻译成“”。

但是,异化翻译也难免存在一些自身的不足,如它通常会使译文的句式比较生硬,甚至晦涩难懂,这就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到一定的困难。

2.2 归化翻译策略

归化翻译从理论上讲是把语言看成是交际的工具,强调通俗易懂,尽量避免多义和歧义。

当原文和译文因为文化差异而无法通达的时候,“要用译语文化代替原语文化”。

该翻译法的最大特点就是用通俗易懂的目的语来进行翻译,用目的语当中占据“主流文化”的价值观来代替译入语的文化价值观。

常见的归化翻译策略有“代换法”、“解释法”和“异译法”等。

如:“(字面意思是画中的饼,汉译为画饼充饥)”,“(字面意思是捂着眼睛学猫叫,汉译为掩耳盗铃)”,“”(字面意思只有上游的水清了,下游的会才会清,汉译为上梁不正下梁歪)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归化翻译的通顺常常也会带来文化信息的遗失。

3 结束语

翻译是语言和文化的桥梁,归化和异化只是翻译过程中的一种策略和手段,而在翻译的过程中采取哪一种策略和手段,最终还要看翻译的目的,读者的对象和语言的环境等。

我们应该将二者很好地结合,充分体现其辩证统一的关系充分体现,既再现了原作的风格,又结合了读者的文化及语言习惯,这样才能促进韩中文化的顺利交流,才能进一步实现韩中文化建设的互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

[2] [韩]朴英顺.韩国文化论[M].韩国文化出版社,.

[3] 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出版社,.

[4] 吴雪云.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发展[J].教育评论,(8).

[5] 熊启煦.翻译的归化与异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8).

[6] 赵爱国.语言文化学论纲[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篇3:论语言结构、文化结构与翻译对等性

论语言结构、文化结构与翻译对等性

翻译是一种复杂的再创造过程,是两种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虽有共性,但毕竟是少数.各种语言独特的语言结构(linguistic structure)和文化结构(cultural structure)导致翻译的对等只能是相对的.

作 者:王伟清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刊 名:理论月刊  PKU英文刊名:THEORY MONTHLY 年,卷(期): “”(9) 分类号:G05 关键词:对等   可能性   相对性   语言结构   文化结构  

篇4:图式理论与翻译标准-论汉语新词的英译问题

图式理论与翻译标准-论汉语新词的英译问题

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的发展轨迹.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一批又一批汉语新词不断涌现,关于这类词语的翻译近年来学者们各抒己见,已经发表了很多真知灼见,他们一方面肯定了这些翻译在促进我国对外交流和宣传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其中的一些问题.汉语新词的误译不仅会影响到国家的形象,甚至会导致对外交往中的失败.本文借助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式理论,对汉语新词的翻译问题进行探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翻译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

作 者:陈小全 刘瑞芳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 刊 名:中国标准化 英文刊名:CHINA STANDARDIZ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H3 关键词: 

篇5:再论英文术语“性格”、“人格”与“个性”的汉语翻译问题

再论英文术语“性格”、“人格”与“个性”的汉语翻译问题

本文认为,personality在中国心理学界从未有过统一的`译名,更不存在权威定论;由于对于personality以及相关术语individuality和character翻译上的混乱,给心理学的教学、科研和心理学知识的普及都带来很大的困难;主张西方心理学中character 应译为人格或品格,individuality应译为个性,personality应译为性格。

作 者:张锋 ZHANG Feng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刊 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33(1) 分类号:B848 关键词:性格   个性   人格  

篇6:语言文化与翻译的论文

关于语言文化与翻译的论文

论文摘要: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具备文化内涵的语言是不存在的。跨文化的语言交际往往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干扰。文化差异的存在常常成为翻译的障碍,译者必须处理好语言文化间的差异问题,使翻译真正成为传播文化的媒介。

论文关键词:语言;文化;文化意识;翻译

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译者不仅要了解外国的文化,还要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并要不断地把两种文化加以比较,对各自文化中的含义、作用、范围、感情色彩、影响等有正确的理解,以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歧义,落入翻译陷阱。

一、语言、文化与翻译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总和。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具备文化内涵的语言是不存在的。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习俗,每种语言都反映着产生它的一种文化,因而任何形式的语言都具有某种文化的内涵。跨文化的语言交际往往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干扰。因为语言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十分敏感,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有所反映。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变化不清楚,便不能透彻理解反映它的语言。从语言学角度看,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往往同一个特定的文化系统紧密地联系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深深地植根于语言。语言既是文化的反映,又是掌握一种文化的直接有效的工具。如果对一特定的文化系统没有相应的认识和了解,将会影响对其语言的深入理解和恰当运用。

人类自有文化就有文化交流。交流又促进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要不是由于主观或客观的种种原因,长期处于孤立、闭塞的状态之中,或多或少都可以从交流中得到好处。现代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更是以空前的规模、内容、形式和手段,在直接或间接地进行着。因此,可以说,在现代国家中,绝对不受外来影响的固有文化是不存在的。

跨文化的交流又必须通过翻译。没有翻译,就没有跨文化交流。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既促进了各国、各民族自身文化的繁荣,也丰富了世界文化,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可见,语言、文化、翻译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二、文化差异——翻译的障碍

翻译作为一种语际间的交际,它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同时也是文化的移植过程。译者,作为这个过程的主体,不仅应该精通原语和译人语这两种语言,而且应该通晓这两种语言所反映的文化。任何两个社会都有文化重叠现象。但是除了相似点以外,各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构成了交际的障碍。在跨文化翻译中,译者面对不同于他们母语的一种异族语言和文化,常常碰到一些用自己的.语言、文化和社会价值标准无法理解或者无法解释的事、物或者观念,这种跨文化的困惑在翻译实践中是屡见不鲜的。如:英文电视台新剧集《高校风云》(bos—tonpublic)中有句对白“no,youdidn’tdisturbus.wewerejustchewingthefat.”chewtheaft不指嚼肥肉,真正的意思是“闲聊”。所以,此句应译为“不,你没有打扰我们。我们只是在闲扯。”又如:刚刚才发薪水,有人提议周末大家一起上馆子打牙祭。一位中国女士想要减肥,好穿新近买的一条短裙,推辞说:“no,idon’tthinkicanmakeit.1wanttotightenmybeh.”后来,朋友悄悄地问她:“如果你最近手头不方便的话,我能帮你什么忙么?”该女士被问得一头雾水,解释半天才弄明白。原来,“tightenmybelt”是经济拮据,必须节衣缩食度日。例如:“theharvestwasbadlastyear,weallhadtotightenourbelts.”(去年收成很差,我们必须节衣缩食度日。)

看来文化差异引起的麻烦还真不少,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研究。

1.文化差异影响听话人获得信息的原因,往往是说话人越过了话语字面意义,传递一种带有文化因素的暗含意图。例如:thatguy’sgotamidastouch.作为听话人,我们首先要懂得midastouch是什么。

尽管我们知道它来源于希腊故事,midastouch指的是希腊国王midas的点金术(thegoldentouch),但仍不足以完全领会这句话的文化内涵,无法获得说话人要传达的信息。我们还需要结合社交语境(如商务活动),最终推断出这句话的意图是说那人很会做生意,他无需花费太多气力,就会像点石成金那样轻松赚钱。

2.汉英两个民族在各自文化熏陶下衍生出不同的思辨方式和推理模式,这种差异会导致他们在语言中产生不同的联想。交际双方如不注意这种文化差异,就会使交际发生障碍,造成相互间的信息传递不畅。例如:英语中的adultbooks一词语,从字面上看,这个是“成年人”,一个是“书”,放在一起自然就意为“成年人用书”了。然而这样推理出来的答案只是它的字面意义。从文化内涵上讲,它实际上是“色情书籍(刊)”的代名词。原来在西方社会,淫秽书刊充斥市场,为了遮人耳目,这个委婉词便应运而生。再比如seniorcitizens一词,许多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它所指的是“有社会地位的公民”。而实际上,这里的senior与社会地位并无任何直接联系。中国人有尊老的传统,人们也常常倚老卖老。而西方人谁也不愿意别人说自己老,更不想变老,老年意味着孤独,所以,就在“公民”前面冠以senior这一听起来堂而皇之的字眼。

对诸如此类的词汇,我们如果只注意字面意义,忽视其内涵或社会文化意义,就很难真正理解、正确运用。在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中,不了解语言所负载的这种“文化信息”,有效交际势必受阻。如有人将字面意义对等和文化对等之间随意划等号,把“milkyway”理解为“牛奶路”,那更是不懂天文学而贻笑大方。

3.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了词语的文化内涵不对应,形成了语言之间的文化空缺现象,出现了大量的“文化空缺词”。

例句:随着经济改革的日益深化,这座昔日被誉为远东金融、经济和贸易中心的城市正在促进长江流域的经济中发展起着龙头作用。

译文:withitsdeepeningeconomicreform,hiscity,formallycrownedasthefinancial,economicandrade hubofthefareast.isplayingadragonheadroleinboostingeconomicdevelopmentintheyangtzeriverval—ley.

该句中把“龙头作用”译为“dragonheadrole”是不恰当的。因为在英文中,dragon一词的意思是:amvthicalmonster(thatresemblesalargefire—breezinglizard”柯林斯最新英语),中国人把“龙”视为吉祥的神物,有不可思议的伟大力量,因而成为至尊无上的帝王的象征,甚至把它看做是光明的未来,而望子成龙”。可是英美却把“龙”视为喷烟吐火的凶残怪物。而这里所谓的“龙头作用”意指“引导、领头、先锋作用”。不了解这种文化差异就会造成误译。

应改译为:withitsdeepeningeconomicreform,thiscity,formerlycrownedastheifnancial,economic and tradehubofthefareastisplayingaleadingroleinboostingeconomicdevelopmentintheyangtzeriv—ervalley.

可见,文化差异会给理解和翻译带来诸多障碍和困难。有些东西在一种文化里是不言而喻的,而在另一种文化里却是很难理解的;同一个词或成语在不同国家人民中含义往往不同。如不了解其文化内涵,很难正确理解、正确翻译。因此,翻译决不能只着眼于语言转换,而应透过语言表层了解其深层内涵和文化含义。译者必须深谙所要交流的民族语言与文化。至于文化差异的可译性多高,则取决于译者的文化素养和语言的功底,取决于译者的智慧和主观能动性。

三、提高文化意识,跨越文化鸿沟

文化意识即译者认识到翻译是跨越语言文字、跨越文化的信息交流,而文化的差异跟语言文字的差异一样,可能成为交流的障碍,译者在进行语言文字转换的同时,还要注意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以保证信息交流的顺利实现。为此,译者不仅要精通译出和译人语言,还要了解研究诸多语言背后的文化,不断地把两种文化加以比较,而且要在正确翻译观的指导下知道在每一具体情况下如何处理文化差异、文化障碍。缺乏文化意识的译者,可能只顾到字面上的转换而忽略背后的文化问题,或者用母语传授的文化经验去曲解信息。这就会导致误译。所以,我们说,翻译不仅仅是个语言活动,它更是一种文化活动。英国译学理论家苏珊·巴思内特曾把语言比喻为文化有机体中的心脏。因此,语言的翻译不仅是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翻译既涉及两种语言,更涉及两种文化。

翻译者在处理文化因素时必须牢牢记住两点:一是如何正确地理解原作的意思;二是如何让译文的读者在其自身的文化框架中去正确地理解译文的意思,并尽可能多地吸收原语的文化养分。译者作为文化传播者,应尽力加强和增进不同文化在读者心目中的可理解性,尽量缩短两种语言文化问的距离,清除由于缺乏理解甚至误解而造成的障碍。有了这种态度,译者才能让翻译真正成为传播文化的媒介。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语言文化的差异性,还要善于发现语言的共通性。如:speakofthedevil,andheappears.(说到曹操,曹操就到)。不难发现,中英文在这一成语上有着惊人的异曲同工之处。汉文化中,曹操素有“奸雄”的称号,而英语中就使用了“devil”这个词。中英文用法上有惊人相似之处的还有:he that has been bitten by a serpent is afraid of a rope.(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to wam a snake in one’s bosom讲述的正是我们汉文化中的“农夫和蛇的故事”。

翻译,无论是作为文化现象、思想运动,还是作为一种职业、一种知识技能,总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翻译的观念、方法、样式、标准、风格等特征无不与时俱进。观察一下世界范围和中国国内的翻译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不难得出结论:翻译确实是人类精神文明中最富活力、最敏锐的领域之一。

由于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点,是不同民族在特殊历史地理环境里的独特创造。因此,不同民族的文化间存在着众多差异,文化差异的存在决定了不同文化的读者对同一作品的反应不可能相同。不同文化中的读者对于自己所处的社会与文化有着独特的敏感性。读者的这一独特的文化敏感性正是作者在创作语言作品时的语用前提。因此,用某一种语言创作的作品只有生活在这种语言文化环境中的人才能做出作者所期待的反应,而且这种反应也只能是大致相同。俗话说得好,读《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可见,翻译者对文化因素的处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翻译既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之间的交流。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看,原作和译作都是文化的产物。因此,文化交流中翻译不仅要克服语言的障碍,更要克服文化的障碍。只有充分地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弄清词语的真实含义,把握好翻译的原因和尺度,既要考虑词语中的文化因素怎样在译文中得以体现,同时还要注意避免由于文化因素而产生误译,才能使得译文最切近而又最自然。

总之,译者只有提高文化意识,才能跨越文化的鸿沟。

篇7:试析外来语在汉语言中的翻译与应用

试析外来语在汉语言中的翻译与应用

本文从古今东西方跨文化交流的`角度着手,分析了外来语在汉语言中翻译的几种形式,以及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作 者:朱南  作者单位: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葫芦岛,1250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8 “”(41) 分类号:H3 关键词:外来语   音译   意译   音译结合   混合词  

英语专业教学论文题目

七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怎么制定

英语专业论文题目推荐

英语专业论文题目

信息处理与现代汉语轻声的论文

毕业论文英语专业范文

翻译学视角下的意义探讨论文

计算机方向硕士论文题目选题

读懂文言文的关键是朗读

高考阅卷老师指点答题技巧解读

论汉语古诗翻译与语言符号
《论汉语古诗翻译与语言符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论汉语古诗翻译与语言符号(集锦7篇)】相关文章: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2024-02-06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评语2024-05-22

历史学法指导范文2023-05-14

论文写作中的作者署名与志谢2022-09-01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的复习计划2023-07-04

六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计划2022-04-30

广州中考语文真题和答案2023-04-26

英语语言学论文范文2022-05-06

广东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2022-10-15

硕士论文选题攻略2023-05-1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