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三段教学模式调研会发言稿(精选10篇)由网友“废柴少女李烦烦”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一案三段教学模式调研会发言稿,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一案三段教学模式调研会发言稿
一案三段教学模式调研会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结合自己上课的经历,从感性的角度来谈谈自己对一案三段教学模式认识的变化过程。
上学期参加一案三段教学模式推广活动,学校安排我上一堂语文课。一开始由于对一案三段的教学理念没有能够吃透,认为就是在传统教案的基础上变个形式就行了,无非是新瓶装旧酒,换个包装而已。于是就在传统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加上了预学、导学、练习三单的设计。
结果因为教学方案徒有其表,不能很好地体现“一案三段”模式的内涵实质,被一再地否定。当时赵校长建议我重新学习了《一案三段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和实践》这篇文章。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一案三段模式中,学生活动案的设计是个关键,教师的导学是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的激励、引导、点拨。
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回过头来,从学生的活动方案开始重新设计。这样经过三轮试教,多次讨论,才确定下教案。在磨课的过程中,我也慢慢领悟了在一案三段教学模式中,首要考虑的应该是学生怎么学,通过什么方式来学,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来考虑教师该如何教。
虽然说教无定法,但是一案三段教学模式所体现出来的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先进理念,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思索的'。用一案三段模式备课,会逼着教师在备课时就考虑学生如何去学,通过设计学生的活动去引导学生的学。用一案三段模式上课,又会逼着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让学生去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教师的作用就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引导,点拨,引领学生进入更高的层次,领略更精彩的风景。整个教学的过程,老师就围着学生的活动转。教师套上了“枷锁”,学生却得到了解放。
把老师“关起来”,让学生“活动起来”,逼着老师改变教学的观念,当我们适应了这种模式之后,对于教学的认识,自身的教学理念自然也会跟着发生巨大的改变。
由实践开始,在不断的课堂实践中一点点地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或许正是一案三段教学模式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一线教师的意义之所在吧!
篇2:教育部调研会发言稿
国培“送教下乡”活动,我是参训者,更是受益者。
1、裕安区开展的“同课异构”活动,形式新颖,方法有效:——即区内名师献课1节,乡镇骨干教师配课1节,然后由参训教师进行议课,专家点评并进行专题讲座。201x年,初中语文送教下乡是《春酒》的同课异构,研讨话题是“散文教学”;201x年的是“如何突出中心”的作文教学,研讨话题是“如何提升考场作文水平”。
这两次的.送教下乡让我收获很大,并以此为契机,关注学法指导,改进自身课堂教学,在本校上了考评课,不仅学习上课,还学习说课、评课。今年,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晒课中,获得县优、市优课。
2、对于乡村教师来说,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是一个欠缺。为此,在201x年的送教下乡中,安排了专题信息技术培训,要求每一位参训教师上一节信息技术达标课。我们按照参训的要求,认真学习,加以实践。在今年的微课大赛中,我的参赛作品获得省三等奖,我们学校上报了4个作品,有3个获得省级优秀微课。对于一所乡村学校来说,确实不易,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送教下乡教育技术培训。
3、个人发展计划。
通过送教下乡活动,我在努力学习提高的同时,深感自身不足。
从201x年,我每年写不少于50篇教育案例和教育叙事,每年自费订阅至少3份教育期刊,每天至少阅读一篇教育博文,每学期批注一本教育著作,每年在cN刊物上发表两篇教育教学楼文章。
力争在两年内,成为区级骨干教师,力争由送教下乡的参学者变为指导者和培训者。
4.建议:“送教下乡”活动长期开展,促进乡村教师成长,促进乡村教育发展。
篇3:教育技术工作总结:“三段六步”教学模式
教育技术工作总结:“三段六步”教学模式
实施“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工作总结慧慧 的工作室实施“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工作总结在我国全面提倡素质教育及加强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我市率先掀起教育改革的浪潮。我市教育局局长魏书生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三段六步”教学模式。“三段六步”的基本内容:“三段”即是指定向自学,释疑探索,自测自结即先“学”后“导”再“测”,主要解决“学什么”,“怎么学”和“结果怎样”,是否达到“学会和会学”。而“六步”是“三段”的细化其基本框架为。有了以上的理论基础,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学期我将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教育家魏书生提出的“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始终围绕着“三段六步”的模式教学,特对本学期的教学作如下总结:(一)、定向示标学习目标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学生学习知识要达到的程度。根据教材要求师生共同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目标要具体明确,适合学生实际。(二)、自学指导教师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和要运用的学习方式、方法等作出具体的、详略适宜的、正确的指导,让学生知道通过什么方法,用多长时间,采用哪些步骤去完成学习目标,使学生有章可循。(三)、导向释疑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还要做简要的整理、归纳、概括等。(四)、合作探究学生在自学教材的基础上,针对重点、难点,挖掘教材的深刻内涵,有新的发现,在小组或全班范围内讨论。学习优秀的学生帮助“学困生”,实行“兵教兵”。(五)、自主测评1.围绕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测试内容。 2.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口答、笔答、操作等。3.验收检测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六)、总结收获根据课上所学内容,教师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畅谈自己的学习收获,要特别关注中差生的信息反馈。让学生各抒己见。备课建议 1.导入: 1-2分钟 4.交流: 3-5分钟 2.自学: 5-10分钟 5.点拨: 5-15分钟 3.引导: 1分钟左右 6.巩固:10 -15分钟通过“三段六步”教学模式的实施,让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更上一层楼,并使教师本人更能体会到教书育人的快乐。
教育技术
篇4:三段五步论文:创新智能教学与小学课堂模式构建――“三段五步”教学模式
三段五步论文:创新智能教学与小学课堂模式构建――“三段五步”教学模式
三段五步论文:创新智能教学与小学课堂模式构建――“三段五步”教学模式作者/王艳萍
我校在大庆油田教育中心的指导下,参加了国家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创新智能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创新智能教学与小学课堂模式构建》的研究工作,近一年的研究,证明了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是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学生的多元智能很难开发。因此在实践中我们探求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任务。我们创立的“三段五步”教学模式,就是这一尝试的结果。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的注意力开始转向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关系,促进教学活动优化。近些年来,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开展,当代一些发达国家的教学理论及其模式对国内教学产生了较大影响,诸如:布鲁纳的模式、斯金纳的模式、奥苏贝尔的模式、加涅的模式、布卢姆的模式、罗杰斯的模式、巴班斯基的模式等等。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也陆续提出了各种教学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到1986年公诸报刊的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已达30多种,其中有的是教学经验的升华和系统化,有的则是国外教学模式的“中国化”,还有的是上述两种模式的合金。
我们必须看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和确定的。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更重要的还是课程的实施,全面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培养创新素质和进行创新智能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
“十一五”的新课题《创新智能教学与小学课堂模式构建》,以落实党和国家“自主创新”的人才培养为目标,我校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可以说是学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的进一步落实,是启动学校发展内部动力的迫切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对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来说,不存在谁更聪明的问题,只存在不同的个体各自在哪个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同时,每个人又都是出色的。我们的教育应多方面、多角度、以多种方式去发现人、培养人。”迄今,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教学工作谈论最多的话题,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学生个体智能是否得到充分的发展。基于此,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尤为重要。
1.教学模式研究本身不仅是目的,更重要的是一种手段,它本身就含有一种方法论的意义。因此,它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切入口,是教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的工作方法。
2.教学模式研究是教学工作和教学行为理性化、概念化的重要途径,是经验型教师向更高层面发展的重要中介。
3.教学模式研究有利于教师的实践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教学过程理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教学实践具有丰富的活动性和可操作性。研究和探讨教学模式,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又有利于指导教学改革实验,提高教师的理论研究。
4.构建教学模式,给学生适当的鼓励、机会、环境和引导,帮助学生发现智能特点,促进其潜能的发展。教师在全面完成课程目标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人格。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建立的,正如乔以斯和威尔所说:“每一个模式都有一个内在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他们的创造者向我们提供了一个说明我们为什么期望它们实现预期目标的原则。”
1.理论依据
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⑵多元智能理论。承认一个人存在许多不同的相互独立的能力,承认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强调教师必须给儿童均等的发展观念。(教学论文 )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是多样化的评价观,主张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切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产品(精神的/物质的)能力的评价,是一种以评价促发展的积极评价观。
⑶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一种人文性极强的理论,它不仅告诉实践者何以如此这般教学的理由,而且指导和告诫实践者应当如此这般地教学,才是好的教学和有效的教学,即是趋向善的教学(使人的生活质量、知识能力、道德水平、情感意志、独立人格向理想境界跃升的教学)。教学实践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及现实的教学条件,把教学理论中所提出的事实和价值判断的应用原则合理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探讨在一种全新的智力培养观指导下的创新教学,改变以往创新教学研究中重形式创新(如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创新、教学手段创新等)、轻实质创新的弊病,真正将创新教学落到实处,为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而服务。
⑷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究的认知工具。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应当重视“过程”,即提出问题的过程,分析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这些过程,揭示隐含于其中的教学本质的东西,才是我们的目的,而不是为“参与而参与”,搞“花架子”。
2.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⑴整体发展原则。教学管理过程整体设计,师生强化过程意识,力求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大成,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和谐的发展。
⑵情感激励原则。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好学深思的习惯,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活动,特别关心学习困难的学生进步,让他们经常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
⑶活动性原则。要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主动参与教学,从事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就必须强调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只有依靠学生自己的积极的活动和奋力以求,才能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才能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⑷合作性原则。充分发挥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⑸客观性原则。实验研究要尊重客观事实,遵循教育教学科学规律。
四、“三段五步”教学模式构建
美国学者乔伊斯等人在《教学模式》一书中作的`界定:“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长时间的学习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只注重课堂教学过程,忽略了其他教学环节,我们研究的“三段五步”教学模式正是体现了这一特点。突出学生课前实践活动,课后反馈能力。教师的引导作用,包括师生课前、课上、课后的实践活动,它以自主创新为指导,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紧紧围绕课程改革的精神,设计适合小学各学科教学的结构模式。又根据系统理论,把教学视为一个整体,从这个意义上看,对深化教学领域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智能,有一定意义。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框架是“三段五步”式,体现在教师整个教学活动中,它的操作程序具有可变性,教师可以有选择并且有效地运用教学模式,改革既有的教学模式并创造出更适合自身教学的新模式,不同学科要具体设计适合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
经过一年的实践而建立的课堂教学模式分三段,一段指师生课前的双边活动,包括两部分,一是教师备课预设问题;二是学生预习问题。重点引导学生课前查找资料,引导学生按照“五读预习法”预习课文,即:一读课文,画出生字并组词,标出自然段;二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三读课文,解决书后题;四读课文,找资料,解决疑难;五读课文,质疑。教师准备预案、制作课件、查找资料。提出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以设问组织课堂教学,也不是站在问题面前去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要求教师把课前备课中的问题提出来,由教师在课前创设提出问题的实际环境。教学方法突出实效性、灵活性、创新性。
二段指课堂教学活动,按照五模式进行教学。分析问题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的过程,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这个过程主要采用探究法、发现法、质疑法。
三段指课后,包括验证学习收获、知识拓展、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两方面,在解决问题中构建知识。教师和学生共同工作,以期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智力,完成所学知识意义的建构。
从图可知,在这个模式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活动,即教与学的相互积极影响,双边合作的协同活动,自始至终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教师的引导作用在于激活学生乐学情感,唤醒学生课前主动学习的意识,给学生创造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焕发主体能动力量,主动投入、自觉操作、参与学习活动,在初步了解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实现“自我发展”。
学生的自主活动贯串在教学活动全过程,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发挥,还要以优化教与学的互动为主轴,着力优化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这三个阶段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每个阶段都要认真贯彻本法的“四项基本理论”和“五项原则”,都要为全面高效地培养创新潜能服务。
五、模式界定
“模式”是某种标准形式或标准样式,它具有固定性和不变性。可是,我们教材的具体内容是各不相同的,我们面对的又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运用固定模式上课,就会造成“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现象。因此,我们遵循叶圣陶的“教无定法,但要得法”,来探讨适合各类课型、学科的教学模式,遵循教学规律,适合学生创新智能的开发,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模式。
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意味着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但是,整齐划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我们将“三段五步”模式划分为:
①激活兴趣、潜能开发、自主探究为主线的“五步”教学模式:情境――发现――协作――体验――创新
②学习新知、问题研讨、人文情怀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谈话――问题――协作――创新――提升
③挖掘教材、主导探究、反馈目标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情境――品读――引导――探究――延伸
④大胆探索、启迪思维、交互合作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激趣――体验――协作――共享――迁移
⑤材料交流、分工合作、主动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交流――展示――评价――完善――提升
⑥体现写法、学来得法、实践应用的教学模式:谈话――领悟――尝试――应用――实践
⑦略读课文、选读课文的教学模式:看导读――读课文――找问题――研问题――谈感受
⑧综合性学习应体现的教学模式:尝试――合作――探究――展示――收获这些教学模式由五种互相联系的教学方法组成:①探索法;②发现法;③搜集并分析整理资料方法;④演绎法;⑤归纳法;⑥引导法。
多元智能的教学观强调,由于学生智力表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可能找到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智能特点、学习风格和发展方向,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的、适宜的教学技术,与学生的优势智能倾向和喜好的学习与发展偏向吻合起来的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六、实验目标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指向一定的功能目标,或者说是为了完成特定的功能目标而设计创立的。如德国的范例教学模式,其功能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从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中选出来的示范性材料,能举一反三,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合作教学的功能目标则是使学生具有民主精神独立人格和创造才能等。功能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人们对教学目标认识的发展,往往又作为一种反馈信息,帮助人们调整或重组结构程序使教学模式日臻完善。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接受训练、死记硬背、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乐于探究、主动创新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在主动投入,自主学习,积极探索中多元智能得到发展。
2.教师教学模式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3.实验教师要确定学科教学模式,在教学上要着力于促进学生智力获得相对完整的全面发展。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个性的发展,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地统合起来,教学就是要尽可能创设适应学生优势智力领域发展的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4.培养一批具有科研型、实验型的教师队伍。
5.搜集并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强化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意识,形成一支具有专业水准的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和管理队伍。
6.创新点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包括教学预案,教学流程,课后反思。学科教学模式的框架构建是本课题突破之处。即相同的教学内容,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学习风格和发展方向,教学应采用丰富多样的、适应性的、有广泛选择性的教学框架。
7.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智能,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
教育不是改造人,而是培养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才儿童,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种子,是苹果有苹果的色彩、滋味、营养价值,是葡萄有葡萄的滋味、色彩、营养价值。学生的全员发展、全面发展、富有个性的发展,是教育应该不断追求的目标。上帝给每个人一张入场卷,关健是每个人都要找到相应的位置。愿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探索,照亮每个人多彩幸福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2.南京市夫子庙小学课题组:《小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3.徐崇文主编:《学习指导研究》,.1-3合刊
4.温恒福著:《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实施新课程的新理念与新技术》,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作者单位:163311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油田教育中心兰德学校)
篇5:“三段自主”教学模式如何处理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关系
“三段自主”教学模式如何处理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关系
“三段自主”教学模式如何处理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关系文/易文菊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就“三段自主”教学模式如何处理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三段自主”教学模式;课前点拨;课中点火;课后点评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三段自主”教学模式是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展示、课后反馈三个阶段达到师生共同学习提高的高效教学模式。怎样处理课前、课中、课后的要求?具体到“三段自主”教学中就要做好:课前点拨、课中点火、课后点评,催生动力。
一、预习点拨,点线结合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拨就是拨一种方法,一种态度,一种情感。学生手中资料丰富,新教材又淡化知识的逻辑体系,如何在千头万绪中理出条理呢?预习什么,怎样预习?就要教师点拨,那怎样点拨呢?
1.拨知识结构。在导学案中设计两个模板:宏观知识结构和微观知识结构。宏观知识结构又分为两种:一类是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建构,一类是根据教材顺序理清知识点。无论哪一种都要拉出知识线索,做到思路清晰而简洁;微观知识结构强化重点、难点、易混点,做到考点清晰。
2.拨一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思想政治课的鲜明特点是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如何把三者结合呢?在材料的选择上贴近生活,在问题的选择上要情境化、生活化、通俗化,在主体的设计上转化为学生:你认为怎么办?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你同意楼上的观点?制造一种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引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课中点火,火花四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做到薪火相传,火花四射?
1.抱薪――“火”从何处来?一曰教材,(www.fwsir.Com)充分利用课堂预习,学生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写到笔记中,并展示笔记。二曰导学案,学生在动笔做的过程发现问题,用不同颜色的.笔做好记号。三曰资料,学生手中的资料也会生成问题,所以,教师要博览群书。
2.添薪――如何使火旺?为有源头活水来。首先,教师必须把预习中的问题收集起来,分门别类,小组抽签,学生集中展示,充分辩论,燃烧激情,让问题暴露,解决于唇枪舌剑之中。
3.点火――火光四射。教师要善于用疑、听疑、评疑,在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时还要引疑,使学生思维碰撞,问题深化;其次,教师的语言准确,富有激情,面带微笑,体态语言自然,都能引导学生敢言、善言、能言。
三、课后点评,催生动力
“三段自主”教学注重课后评价,评价机制有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
1.学生自评。评价指标主要有掌握度、参与度、质疑度、精彩度与含金量等。学习内容我掌握了吗?学习过程我是否积极参与了?我是否积极参与学习质疑?我的展示是否得到同学的喝彩、老师的好评?我展示的内容难度有多大,是否有创新等?
2.学生互评。班级有一个评价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自主学习的完成度,合作探究的参与度,展示质疑的精彩度。记载自己的成长轨迹,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3.教师点评。首先,在学生的导学案上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老师要求课代表分组将导学案收齐后交老师检查。主要看学生是否根据展示质疑、教师点评用双色笔批注或更正,重点题是否有详细的解答过程,步骤是否完整,是否有学后反思等,据此评定等级。导学案的评价以小组为单位,使学生之间相互监督,互助学习。其次,在课堂评价中注重过程和目标的达到,对课堂展示中的问题进行评价,评价学习目标是否清晰明确;学生预习效果是否达标;重、难点问题是否突破;教师精讲点拨是否到位;知识小结是否全面准确;任务分配是否完整恰当;展示质疑是否精彩充分。
综上所述,“三段自主”教学模式下,要处理好课前、课中、课后三者的关系,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要从传统的讲解者、传授者成为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开发者,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引领者,成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学生要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自我反思。
(作者单位 湖北省当阳市第二高级中学)
篇6:高三教学督导会的发言稿
关于高三教学督导会的发言稿
尊敬的校领导、敬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贺主任给我这个机会向大家汇报工作。今天我向大家汇报三个内容:一、高三2班一练上线情况;二、我的几点心得;三、今后这70天我要重点做的几项工作。
在各位老师以及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在学校、年级的正确领导下,高三2班在一练中取得了一点成绩:全班共42人,一本线上9人,比年前期末考试增加2人,二本线上35人,与期末考试持平;另外还有两位编导生和一位体育生,都考了370分以上,远高于编导和体育生分数线。
下面是我的一点心得,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一、用“心”赢得学生认可,为班主任工作创造良好的情感基础
“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不管是作为普通的任课教师还是班主任,我都将赢得学生的认可和喜爱作为我首要的、始终如一的目标和任务。所以适时适度地表达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是我班主任工作的主线。
“谈心”是让学生感受老师的爱的最佳途径。我每天坚持利用早自主、课间等边角时间主动找1~2名学生谈话;利用学生到办公室请假、辅导课上问题的.时候聊心情、想法和心理变化,鼓励学生进步、鞭策学生退步,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和学习动态和生活困难,让学生时时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关注和爱护。
我经常给学生说的一句话就是:“要把这次考试的教训,变为以后考试的经验。”一练后,魏瑞霞同学因为理综仅考了169分,情绪十分低落。了解情况后我对她进行疏导,让她认识到她成绩不好不是因为知识缺陷,而是策略失误,并且高考前的每一次考试都是练习,一两次考差并不是坏事,关键是通过失败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思路和方法。经过调整,在上周三理综训练中她考了265分的好成绩。
二、发挥班干部和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
班干部是老师的左膀右臂,是学生关注和模仿的对象。所以从高一入学开始我就注意选拔和培养优秀班干部,特别是正副班长、学习委员和团支书。经过几次更换,终于组成了一套成绩优秀、工作负责的班干部队伍。
我首先明确其职责和地位,相信他们并放手让其开展工作。其次允许他们特别是班长,根据班级实际提出一些措施,经班委协商通过后,可以不通过我直接去实施。再次是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班干部会议,提要求、给建议,帮助其成长。事实证明,我班的同学在班干部的服务和管理下,创造了良好的班级纪律,极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班一直有几个象杨俊屹、魏瑞霞、申旺、李耀猛等学习认真、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的努力拼搏的精神时刻都在鼓舞着其他同学,每次大型考试后,我让优秀学生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形成书面文字,在班里做精彩演讲,并长期坚持下来,改变了原来“有头没肚”的情况。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们2班和4班团队的马秀静老师、张秀华老师、徐荣燕老师、吕红霞老师、牟峰老师,他们勤恳踏实,任劳任怨,学生没有考好,就赶紧找学生谈话,仔细分析丢分的原因,耐心指导学习方法。我们这个团队的老师相互尊重、相互支持,配合默契,不计得失,全心全意为学生。和这样的老师并肩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距离高考只剩70多天了。我们2班和我们年级一样依然面临严峻挑战,每一天压力都很大,但我们不会放弃,不会退缩。从班级实际出发,我会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帮助学生有的放矢。知识方面查漏补缺,重点强调认真规范,在每次考试中比赛谁的思路清晰,谁的书写规范,谁的步骤完整,谁的速度最快,谁的答案正确。
2.给学生鼓劲解难。高考越近,学生的心理负担越重。课余时间,经常到教室转转,用朴实简短的话语给学生力量。观察他们的学习状态,发现愁眉苦脸,及时座谈,平等交流,帮他们分忧解难、放松心情,坚定信心。
3.当好排头兵,不拖其他课的后腿。充分利用上课上自习时间,引导学生梳理化学基础知识。激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总结归类,提高成绩。努力带好自己的课,与其他课相互促进,形成合力。
4.当好组织者,调动家长参与。每次考试成绩公布后,在微信群内汇报成绩,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成绩变化情况。给家长建议,一起研究学生,寻找策略,共同帮助学生进步。
5.经常与老师们沟通。及时坦诚地向老师们反馈学生的困惑和问题,虚心听取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纠正学生课堂不良习惯,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拿出最积极的学习态度,集中注意力听讲,紧跟老师思路。
在教学和管理的路上,我深知自己做的远远不够,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会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小事,博取众长,提高自己,也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不吝赐教。
相信在校领导,年级领导和督导组各位专家老师们的指导和带领下,在高考中我们高三年级一定会不负众望,创造奇迹的。谢谢大家!
篇7: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的一体化模式调研论文
摘 要:摘要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健美操教学是比较重要的项目,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形体,也能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就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进行讨论研究,并且根据相关问题,提出良好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 由
关键词:健美操教学论文
摘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健美操教学是比较重要的项目,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形体,也能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就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进行讨论研究,并且根据相关问题,提出良好的应对策略。
篇8: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的一体化模式调研论文
由于健美操具有丰富的动感和各个方面的优势,在高校中是非常受大家欢迎的项目,而且高校也非常重视健美操的教学形式,在高校健美操训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虽然成效非常大,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较多问题,这是高校健美操教学中需要改进的,下面就根据高校健美操训练一体化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根据相关问题提出良好的解决方案。
一、在高校中建设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欠缺的不足之处
(一)欠缺资金投入
高校在建设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中,其首要问题就是欠缺资金投入,有些高校对于健美操教学认识不足,这样会导致健美操教学的经费投入减少,教学内容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在高校中无法良好的实施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高校要正确认识健美操教学的重要性,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健美操教学环境,提高健美操教学资金的投入,提高学生对健美操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良好的实施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良好的提高学生的健美操整体水平。
(二)没有良好的训练时间
在高校中,学生要学习很多的专业课程,学习压力相对比较大,在进行健美操教学时,不同院系的学生和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很过来学习,教学的时间安排无法对应学生要求,所以有些学生是运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学习健美操内容。但是由于很多高校只注重学生的文化课的成绩,对应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却完全忽视,有些高校甚至不鼓励学生进行健美操训练,这样对于健美操训练时间的安排更加艰难,高校在重视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可以全面发展,并且要合理安排学生学习健美操时间,良好的实施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
二、在高校中实施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的良好策略
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是通过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外活动内容的良好教学模式,并且让学生可以在课外灵活的运用课内所学知识,在根据相关组织活动,让学生可以在相应的平台上良好的展示自己,将自身所学所练良好的展示出来。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训练模式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并且教学课堂中也能被训练模式良好的'充实。
(一)将健美操教学设为选修课,加强高校对健美操的认识
高校要让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健美操训练中,增强人们对健美操的正确认识。高校要将健美操项目设为先修课内容,让学生可以良好的进行健美操训练,并且良好的实施健美操训练一体化模式。高校要正确认识健美操教学的重要性,让更多人参与到健美操训练中,将健美操的动感和魅力良好的展现在人们面前,让学生可以良好的进行全方面发展。
(二)建立健全的、专业的健美操队伍
高校健美操教学要组件良好的队伍,正确学生对健美操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实施健美操训练一体化模式,提升学生的健美操专业能力,良好的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高校也可以定期开展或参加健美操比赛,增强学生学习健美操的积极性,学生也能在竞赛中找到自身不足之处,进而可以让学生在后期训练时可以根据不足之处进行良好的训练。
(三)招收专业的健美操教学人才
高校健美操教师的专业能力一定要强,这样才能培养良好的培养学生的健美操技能,高校可以招收健美操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到高校任教,这样可以良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健美操,增强学生对健美操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增强学生健美操技能水平,良好实施健美操训练一体化模式,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高校实施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可以良好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感,高校要正确认识健美操教学,设计良好的教学模式,组件健全的、专业的健美操队伍,良好的提高健美操教学效率,正确学生整体素质,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艳珍.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的解读[J].职业教育,(3):170.
[2]姜洋梅朵.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的讨论[J].体育世界,(6):93-94.
篇9:职业能力导向的《财务会计》教学模式调研论文
职业能力导向的《财务会计》教学模式调研论文
本文在《财务会计》课程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认为,针对存在的问题,财务会计教学应该有如下改进:教学目标应由教知识转向培养职业素养;以任务为引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线上线下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实施递进式实践教学,增强教学实用性。
一、背景介绍
《财务会计》是一门与会计岗位直接对接的课程,其业务操作具有较好的可模拟性和可移植性。根据会计工作岗位需求和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该课程设计要直接面向企业的会计工作岗位,遵循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由工作任务确定教学项目,在教学项目中创设学习情境,通过“教学做”相结合,以实践操作过程引领理论知识学习。而传统的“老师授课,学生听课,学生完成课后作业”三步走的财务会计教学模式,过于注重会计理论及原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许许多多的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讲解兴趣不大,对知识掌握不过关,财会专业的绝大多数毕业生学而无实用,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针对这一状况,本院会计教研室专门组建了《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团队,探索职业能力导向的财务会计教学模式改革,分别对企业和学生两方面做了相关调查分析,企业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0份,学生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50份。
二、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1、企业对财务人员需求的调查分析
(1)总体情况。课程组主要针对企业基本情况、岗位任职需求以及会计人才需求等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发出问卷40份,收回有效问卷30份;单位人才招聘渠道的调查中有81。82%的企业是通过人才市场招聘和到学校招聘,这说明会计毕业生就业平台是相对公平的。未来五年内对中高职人才的需求的调查中有54。55%的企业认为会保持不变,45。45%的企业认为会上升,这对职业院校的会计毕业生无疑是一个大好消息,意味着有更多的机会。单位招聘应届毕业生时,最注重因素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沟通能力、专业技能水平、专业技能证书、思想道德、合作能力。
(2)会计岗位任职要求。调查结果显示:从事会计岗位要求必须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63。64%)、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54。55%)、以及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45。45%)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会计核算能力(81。82%)、会计分析能力(63。34%)、计算机与专业结合能力(54。55%)和沟通协调能力(54。55)等方面的技能;拥有敬业爱岗(90。91%)、学习能力(81。82%)、沟通能力(72。73%)、吃苦耐劳(63。64%)、行动能力(54。55%)等方面的能力;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100%)、初级会计资格证书(45。45%)、计算机等级证书(45。45%)等证书。企业的岗位任职要求,是《财务会计》课程设计的依据,培养能直接适应企业会计岗位、有持续发展能力、并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沟通协作能力的会计人才,是本课程的最终目标。
故《财务会计》课程必须以财政部制定的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为指导,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智力特点和认知规律,依据初级会计师职业资格考试的标准,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思路,以实际会计工作岗位的业务核算为课程主线,设计学习情境、制定工作任务。通过工作任务整合相关知识和能力,融“教、学、做”为一体,注重对学生会计职业能力、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训练和培养,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3)会计岗位人才需求。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企业中,有45。45%认为需要大专、36。36%认为需要本科、9。09%认为需要研究生;有45。45%认为会计岗位需要通才(知识面广、适应型强、可适合不同岗位)、45。45%认为需要复合型人才、9。09%认为需要专才;会计专业学生最突出的不足:63。64%认为专业技能不熟悉、63。64%认为动手能力差、54。55%认为会计专业知识不扎实、18。18%的认为发展潜力不大。
会计行业中,学历不是第一位,我们应该在课程设计时考虑学生资格证书的取得(行业资格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并通过反复的项目式、任务式的学习安排锻炼学生掌握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熟练的会计账务处理技能,强化学生识别原始凭证、填制会计凭证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的动手能力。
2、学生对教学需求的调查分析
课程组主要针对本校高职会计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条件、喜欢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等四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发出问卷165份,收回有效问卷150份(其中即将学习本课程占41。3%,完成本课程学习的占56。52%,已毕业参加工作的占2。17%)
(1)学习条件充裕、学习动机缺乏。即将学习本课程的学生中有73。91%随时可以上网学习,21。74%偶尔有机会上网,这给本课程采取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条件。被调查学生主要的学习障碍:60。87%认为是缺乏动力、没有学习兴趣,39。13%认为是教学支持服务跟不上、学习上遇到困难不能及时解决;这就要求我们授课时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做合一”的学习方式和便携式的学习资源。
(2)《财务会计》很实用,但学习有一定难度。被调查学生中有54。55%认为“财务会计”很实用、对从事的工作帮助很大,30。22%认为比较有用,8。7%认为用处不大;大多数学生能认识到财务会计对将来从事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已完成财务会计课程学习的`被调查学生中,有80。43%认为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大量的练习还是能掌握的,13。04%认为根据会计准则、教师讲解能照葫芦画瓢,《财务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我们要通过反复的项目式任务式教学方式强化学生会计业务处理的知识和技能。
(3)便携式的教学资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更受欢迎。调查结果显示:60。78%的学生喜欢便携式的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30。43%的学生喜欢财务会计辅助教学软件提供的经济业务处理方式;便携式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随时随地学习,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学习的便利。61。43%的学生喜欢课下通过便携式资源学习会计准则、会计账务处理技能,课上学生老师互动,解决学习中难题;线上线下、课上课下交互式、沟通式的学习方式,最受学生欢迎,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能给学生传递大量的知识信息、大量的业务操作技巧,并能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4)学习目标基本明确。在“通过《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的学习,您最想达到的目标”调查中,有58。7%的学生选择“考取从业和初级资格证书”,39。13%的学生选择“能熟练进行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实现零距离就业”,2。17%的学生选择“获得学分,顺利毕业”;学生学习目标基本明确,大多数的学生能以取得行业资格证书和熟练掌握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为目标,这就为课程的学习制定了良好的目标和方向。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企业对财务人员需求”和“学生对教学需求”两份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课程组一致认为在《财务会计》教学设计与实施中我们应该做的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应由教知识转向培养职业素养
高职《财务会计》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职业行为能力。在全球化时代,仅传授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具体专业知识需要一生不断地学习。而我国的会计准则正在不断的跟国际接轨,财务会计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将培养职业能力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有助于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提高,可以在从业过程中游刃有余。总之,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的方向应该定位“学生更多参与,老师更多引导,实务更多引入,激励更多使用”。按照这个方向,可以从提高学生参与合作、能力提升等途径来实施。
2、任务引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进行《财务会计》课程设计时,应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思路,根据不同工作岗位涉及的主要经济业务核算和账务处理,合理设计教学情景,从每个职业岗位需要掌握的核心职业能力为出发点,进行“任务化”设计,通过任务的驱动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会计模拟实训室组织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采用任务式、情景式、讨论式、互动型、合作型以及角色表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掌握职业能力和判断能力,提升会计业务操作技能。
3、线上线下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
目前财务会计教学大多还采用的是老师一言堂的理论讲授式教学法,是老师向学生单项传递信息的教学法,缺乏学生向老师反馈信息、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并和老师互相提问互动交流,这种单项的信息传输方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会造成学生思维惰性,束缚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在实施课程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在课前通过线上个性化的学习资源(PPT、视频、音频、动画、流程图、配套职业能力操作题等)完成知识的学习,线下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和老师更好的互动,解决一些疑惑,将知识进一步扩展,更深领域的运用等;课后老师可以利用课程平台和学生进行实施互动的BBS讨论。这种学习方法彻底把老师从讲授基本知识中解放出来,也提供给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资源,同时有效的课堂时间、网络BBS讨论给学生和老师提供了双向信息传递的渠道,也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4、实施递进式实践教学,增强教学实用性
没有实践的教学只能培养出来单一懂理论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改革就应该在实践环节下工夫,合理设计财务会计的岗位实践和综合实践,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各岗位的单项实训,可以借助辅助教学软件为载体,设置各种岗位角色,创设良好的职业情境,增强学生职业判断的能力;综合业务大实训,在最后一周集中完成,可以模拟企业一个月经济业务为载体,对各个岗位的业务操作进行进一步实践;学期内,可以给学生提供机会到校企合作企业操作锻炼,暑期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到具体企业进行锻炼,把课堂上的操作技能在实际岗位上再现。
篇10:情境--探究式教学模式主题教研会学习总结
情境--探究式教学模式主题教研会学习总结
对比反思,查找不足--“情境--探究式”教学模式主题教研会学习总结农安县小学数学学科“深化教学模式研究”主题研讨会于10月25日在育新小学举行。会上,两位二年级和四年级的数学老师分别作了两节公开课,第一节是由育新小学栾世贤老师指教的《教室有多长》,第二节是由新阳中心小学初黎黎执教的《乘法分配率》。会后,进修学校数学学科教研员刘玉和主任作了关于数学“情境--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学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的业务辅导。
会上,刘主任首先解释了我县小学数学“情境--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课题立题依据,情境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为了适应“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承载的课程功能及基本叙述形式(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深化课堂改革而创建的。经历了“研制--实验--推广”三个阶段,现已全面铺开,普遍应用。三年来,我县教师对这一教学模式的理解更加深入,应用更加得心应手。2011年长春市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大赛中,我县参赛的四位教师全部活得一等奖,并获团体一等奖;在2012年的长春市课堂教学大赛中,我县师范附属小学的崔丽艳老师获得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并在长春市小学数学年会上做了数学观摩课。现正在录制《商不变的规律》一课,准备作为新改版的“新世纪”版教师用书配套资源全国发行;新阳中心校的初黎黎老师在刚刚结束的国培班中作为学员代表上了观摩课《摸球游戏》……成绩斐然,这也验证了情境探究式数学教学模式是科学可行的,但我们在利用这一模式进行教学实践时,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以期研究解决。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部分的问题
1、盲目“复习”,把复习当做数学课开始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建议:面对某一节课,如果复习真的有必要,应把“复习”融在“情境”之中,但不要把复习单独作为一个环节处理。)
2、刻意“揭题”,混淆了“课题”与“问题”的功能。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前书写课题、先复习再书写课题、把活动主题当做课题、一次写较长课题。(建议:1、上课之前不写课题;2、课题应伴随着知识点的被揭示而呈现;3、课题应是数学知识点,如:“小熊开店”应该为“用除法解决问题”;4、较长课题应几次写完,如:“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先完成“加法”,再完成“交换律”,最后再呈现“结合律”。)
3、“前奏”过长,为情境而设置的铺垫过多。绕了很多弯子,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数学问题上来,不仅浪费了时间,还冲淡了情境的主体地位。(建议:“情境”就是为揭示“问题”而做的铺垫,情境本身就存在现实性、趣味性、探究性,就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不要为情境的呈现设置过多的铺垫。
4、“伴奏”过强,冲淡了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有的情境国语追求趣味性,反而冲淡了数学主题的地位,使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于数学问题,产生了注意力分散。(建议:创设情境要突出数学问题,既要有趣,更要有思考价值,要使学生的兴奋点在数学问题上。)
综上所述,情境引入是为了探究的需要,我们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一定要控制好时间、强调其实用价值,给情境“瘦身”。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部分的问题
1、技能缺失,小组交流有过程无实效。(建议:平时课堂教学中要一贯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
2、引导不当,全班交流缺少思维碰撞。小组合作除了组内缺少必要的交流之外,组间还缺少不同观点,不同思路的交流与碰撞。(建议:小组代表汇报的过程,是教师和全班同学互动的过程,教师要搭建组间不同发现的交流与探讨的平台,比如追问:你们有不同意见吗?)
三、解应用、强化体验部分的问题
1、关注进程,没有给学生“示错”与“纠错”的机会。(建议: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错误及出错的原因,了解学生的思考历程,把学生的错误想法作为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
2、关注结果,缺少对数学活动经验的提炼与积累。(建议:学生经历了就要有感悟,个体的感悟有主观色彩,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引导学生经历后进行反思,把有价值的感悟提升为经验,把个体的经验推介到全班,集体分享。)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部分的问题】
1、草草收场,忽视了“总结归纳、提升经验”的价值。(建议:总结归纳、提升经验是全课的点睛之笔,要引导学生全面梳理,教师再加以提炼。)
2、目标不清,偏离了数学课的核心价值取向。数学课的总结归纳,就应突出数学课的核心目标。要突出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建议:要引导学生重点从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活动经验几方面进行梳理,并且这种梳理应该是以学生的课堂经历为基础的。在梳理的过程中,教师应目标明确,指向清楚,适时点拨,还要有简明扼要的概括。)
以下这节课是我在之前本学期探索课讲的一节公开课《课桌有多长》的教学设计,在听了这两节公开课和刘玉和主任关于“情境探究式“数学教学模式的辅导后,收获很大,也通过对比反思,查找这节课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遵循这样的教学规律,科学合理地设计并实施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会是目的,但会教更是教会的前提。
课 题 《课桌有多长》
课 型 数学(观察物体)
研究主题 怎样把探索性学习与合作学习较好地结合起来?
主备学校 兰天哈二小
教材简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测量知识,“厘米”是学生认识的第一个长度单位,它将为以后学习“米”“分米”等长度单位作准备。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安排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安排了丰富的活动。教师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对测量单位的理解,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估测的意识,学习测量的技能;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学习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研究式的学习方法。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已经逐步养成良好的倾听意识以及交流、合作的习惯,能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思维比较活跃。本节课学习测量的`有关知识,可以说,学生没有什么知识基础,惟一认识的是学生用尺,但也只是知道用尺子画横线,其他了解得很少。
教学
目标
1.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善于与人合作、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补改
在最后评价环节,可以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些图片,比如裁剪师量体裁衣,火车铁轨和车轮的宽度,以及墨水盒子和墨水瓶的宽度等等,让学生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观察数学、体验数学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
难点
重点:使学生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难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厘米的意义,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法
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引导观察
学法:小组合作、实际操作
教学
资源
多媒体课件,直尺,书本,铅笔,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小故事,想听吗?故事的名字叫《阿福的新衣》。阿福快过生日了,他的徒弟想给师傅做一件新衣作为生日礼物,可是身边又没有尺子量尺寸,徒弟很着急,阿福对徒弟说,这样吧,我用我的手大致量一下,你按照这个长度去做吧。徒弟看师傅用手量完身上的衣服,整好三那么长。小徒弟满心欢喜,二话没说,就跑回去准备给师傅做衣服了。生日那天,徒弟高高兴兴地把衣服送给了师傅阿福。可这件衣服阿福怎么也穿不进去。原因是这件衣服又瘦又小,阿福很不高兴。小徒弟感到特别奇怪,挠了挠脑门,自言自语地说,我在裁剪之前用手量了啊,是三啊,我还反复量了好几次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2)故事讲完了,师傅穿不上这件衣服,问题到底出在哪了呢?你能帮阿福的徒弟想想办法吗?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3)小结:由于师傅阿福和徒弟的不一样长,所以量出的结果就不一样。
(4)生活中,你见过测量的场景吗?你在哪见过?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创设故事情境,有助于学生感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一张同样长的课桌,你想知道它有多长吗?那请你用身边的物品动手量一量,看课桌到底有多长?(板书:课桌有多长)
(1)交流汇报测量结果。
(2)同样长的课桌边,你们说的怎么会不一样呢?到底以谁说的为准呢?(多媒体出示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的主题图。)
(3)小结: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只有在测量工具一样时,结果才会相同,所以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工具进行测量。人们为了测量的准确与交流方便,发明了尺子。(出示直尺)
(4)认识尺子。
多媒体出示一把放大的直尺,引导学生观察尺子,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长短不同的竖线叫刻度线,数字表示刻度,0刻度作为尺子的起点,从0刻度线到1刻度线为1厘米,也用符号写作:CM(板书:厘米 CM),所以1厘米也可以说是1CM。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5)找一找你的尺子上的1厘米。把你找到的1厘米在小组内说一说。指名按照多媒体显示的线段说一说哪些也是1厘米。
(6)师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相邻两个较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7)建立1厘米的表象。(先看直尺,然后用手比划,同桌相互比划,小组内比划,全班汇报。)
(8)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把事先准备的材料袋拿出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参与从尺子上找出1厘米,比一比1厘米大约有多长,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找一找生活中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这一系列活动,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认知过程,有利于学生加深对1厘米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9)认识几厘米。引导学生认识2厘米、5厘米有多长,用手在直尺上比一比,2厘米和5厘米哪个更长一些?你还知道其它的几厘米吗?
学生相互拿着直尺介绍,交流展示。
(10)学习测量方法。出示一支铅笔,你怎么量这支铅笔的长度?学生说一说。
多媒体出示4只小熊量铅笔,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那应该怎么测量呢?小组讨论交流。指名说一说。
(11)师小结:通常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被测量物体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线,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动手测量,再交流评价,最后教师总结方法,这样充分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动和教师的主导和谐统一起来。
(12)尺子除了可以作为测量长度的工具,还有一个功能,谁知道?那我们怎么来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呢?
教师示范,学生观察。边画边介绍:先对着尺子的0刻度点出一个端点,从0刻度线开始,画到刻度4为止,在4的上面也点出一个端点,这样就画出了一条4厘米长的线。
你想画一画吗?拿出练习本试一试。
(三)应用练习,巩固概念
1.测量长度,填写下表。
估计
测量
数学书
( )cm
( )cm
铅笔
( )cm
( )cm
食指
( )cm
( )cm
2.量一,一步长。(小组合作完成)
(1)先估计,再测量。
(2)指名到教室前面走一走,看看教室东西的长度有几步? (走之前讨论一下从哪到哪是一步?)
【设计意图】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测量工具用得比较熟练了,但是在测量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如一步长应该怎么算,从哪到哪是一步?在交流争论中学生逐渐达成共识。
3.任意选择你喜欢的一样东西进行测量。
(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测量活动中,有的学生量桌子长,有的学生量同学的耳朵长,有的学生跑到黑板前量黑板的长度,还有的学生量同学的眼睛……)
(测量中,学生逐渐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如有的学生用尺子量桌面的长度时,尺子不够,大家想办法,一名学生拿尺子,另一名学生做标记,这样一步一步地测量,最后再算总的长度。)
4.量易拉罐一周的长度,看谁的方法最好。
讨论一下,打算用什么办法来量。指名到前面来操作。
【设计意图】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情绪再次被调动起来,大家开动脑筋,想出了许多方法,虽然有可行和不可行的,但是他们在交流中得到启发,丰富了生活经验。
(四)总结评价,提升经验
师:下课的铃声就快响了,谁愿意把自己的收获说给大家听?你觉得自己表现怎样?(板书:认识厘米)
既然我们已经学会了测量,那我们的课桌到底有多长呢,现在同桌合作,用直尺来测量课桌到底有多长,一人用手指做标记,另一人测量。
【设计意图】通过评价,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学习的同时改进教师的教学。多元化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水平,更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板书设计:
课桌有多长(认识厘米)
厘米 CM
教学回顾与反思
由于“前奏”过长,为情境而设置的铺垫过多,浪费了时间,冲淡了主体地位。导致教学时间超时,学生的测量实践活动没有有效进行,本节课的情境创设用书中的主题图就可以了。没必要再编故事,这属于画蛇添足。
育新小学二年四班栾世贤老师讲的一节数学课《教室有多长》,这是《观察物体》这个版块的第一节。下面是这节课的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新世纪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49-50页《教室有多长》
教学目标:1、经历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到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结果就不一样。2、在实际测量和反思过程中,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亮度意识和能力。3、增强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在测量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会用实物测量,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体会到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结果就不一样。
教学难点:对测量方式的恰当选择及测量结果的正确分析。
教学准备:尺、书、文具盒、盒子、学生测量活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播放学生测量活动课件。
2、引导学生观察:(1)录像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2)用什么工具测量的?(3)怎么测量的?
3、提出问题:现在我们上课的教室有多长?(指出具体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录像,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的方式,产生测量的兴趣】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进一步明确测量地点
(为了便于各小组有序活动,以地砖3条线表示教室的长度,学生分批进行测量)
2、选择测量工具、明确测量方式
(1)现将全班同学分成六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小组
(2)小组内同学研究选一种测量工具,并研究怎样进行测量。(生研究,师巡视,调整测量工具)
3、出示小组测量要求
课件出示:一号组长主要负责监督、汇报、控制声音(监督测量方法是否正确,记录的结果是否正确);二号主要负责测量(其他人监督);三号主要负责在记录单上记录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其他人监督);四号主要负责记住测量了多少次(其他人协助)。
4、学生开始测量,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5、组长汇报,师板书。黑板上呈现各组测量结果。(组长汇报测量的工具是什么?小组测量的结果是什么?)
6、引导学生观察测量结果,有什么发现?(结果不同)
7、全班交流:我们测量了同样教室的长度,为什么结果不同呢?
8、师生归纳: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时,由于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也不同。
9、总结经验:测量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吗?你认为测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经历测量、反思、归纳的过程,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用盒子测身高
(1)请两个高矮不同的同学到前面,比较一下谁高,猜测谁用的盒子会多一些?
(2)再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摆盒子,师强调活动规则: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组员帮着数。(生开始活动)
(3)归纳:用同样的测量工具去测不同的高度,结果不同。
2、说一说,哪根木条长?
(1) 淘气和笑笑用回形针做测量工具,分别测量了两根木条的长。(课件出示)你觉得两根木条的长是怎样的?(生自由说)
(2)教师归纳:虽然两根木条都是三个回形针的长度,但由于回形针长短的不同,所以两根木条的长度就不一样,回形针长的木条就长。因此,笑笑测量的木条比淘气的长。
3、估一估
认得身高仨月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1) 课件出示,指导学生观察,估计小女孩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阿姨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先让学生自己估测,再和同伴交流,最后指名说,课件演示)
(2) 揭示结论
儿童身高大约有六个头长,成人身高大约有七个头长。(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借助不同的测量工具,丰富测量活动经验,进一步感悟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结果不一样。】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测量可以使用那些测量工具?回想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你知道了什么?
3、通过这节课的测量活动,有什么发现?
4、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5、课后实践活动:(1)测量一下同伴的身高是不是6个头长?爸爸、妈妈的身高是不是7个头长?(2)选择身边的一种工具量一量课桌、黑板有多长,再和同学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经历的测量活动感悟提升为活动经验,通过课后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满足学生的探究需要,丰富学生的测量经验。】
板书设计:
测量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六组
工具
结果
工具不同,结果不同
对比反思:最终目的是教会,但会教才是最大的本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只有遵循科学的规律,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以人为本、贴近生活的教学设计,既关注过程,更要关注结果,给学生示错与纠错的机会,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把学生的错误想法作为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有实效,才真正有意义。
★ 反贪局 个人总结
★ 大学生会议发言稿
【一案三段教学模式调研会发言稿(精选10篇)】相关文章:
一案一整改的对照检查材料2022-10-30
小学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2022-10-21
如何写调查终结报告2022-10-26
业务经理会议发言稿2022-08-21
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10篇2023-12-14
基金监督管理科工作总结2023-04-18
环保会议发言稿2023-04-09
提案议案集纳2022-08-15
先进工作者主要事迹2022-05-07
议案提案2022-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