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教评语模板模板

时间:2023-06-17 07:29:17 教学评语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施教评语模板模板(精选19篇)由网友“疯狂爱吃菠萝”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施教评语模板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施教评语模板模板

篇1:浅议墨子施教观

浅议墨子施教观

墨子在向弟子授业的过程中和向世人特别是向王公大人传道的.过程中,坚持“必强为之”的施教态度,弘扬了强力进取的奋进精神,终使墨家成为一代显学.但是“劝爱”不是实现社会理想的通途,忽视教育的阶级性,终使墨子的愿望付诸东流.

作 者:徐晓敏 马瑞时  作者单位:徐晓敏(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社科系,河北,石家庄,050021)

马瑞时(北京邮电大学学生处,北京,100876)

刊 名: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5(2) 分类号:B224 关键词:墨子   有道相教  

篇2:施教人员求职信

施教人员求职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每一位教师犹如人梯,为成就攀登者而牺牲自己;犹如露珠,滋润着吐艳的花果。现在,我马上就要从一名受教者转为一名施教者,而十六年的求学使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因此,我将以满腔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我所喜爱的教育事业中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一直铭记的`警言。以此为鉴,我在大学四年中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我,调整自我。在校期间,我从英语专业特点入手,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各学科成绩良好。大二时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专业四级的考试。同时,我大量汲取课外的知识,阅读英文原文著作、报刊、杂志,经常参加各院系的学术报告活动,扩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教学法这门课程的开设,为我的学习打开了另一个窗口。通过对比中外教学法的特长、优点,我找出了适合于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在xx学校实习期间,我以完善的教学方法、大方的教态、流利的口语表达获得了优秀的实习成绩。我在担任团支书期间,组织策划了团支部园地的出版,并使支部被评为优秀团支部。组织多次政治学习,策划多次活动如捐款、合唱、晚会等,培养了一定的组织能力。在课余时间,我连续三年担任家教工作。所教的学生囊括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阶段。不仅达到了经济完全独立的目的,丰富了阅历,检验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对现阶段的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现在,我就要步入社会。富于理想,勇于实践的我;亲近自然,游历丰富的我;崇尚知识,喜欢探索的我,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回报社会,体现现代英语教师的风采。“江河不厌小溪,方有其波涛滚滚;高山不厌其碎石,才有其巍峨雄伟。”因此,我诚挚地希望加入贵校这支教书育人的精英队伍,在未来的日子里,与教师携手共进,为教育创一份美好的明天而尽一份心力!

顺祝贵校事业蒸蒸日上!

xx

xx年xx月

篇3:寓教于乐,以情施教

寓教于乐,以情施教

在教学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以情施教,情知交融,涉及到教师教学观,学生观、方法论等的根本转变。许多优秀教师的探索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借鉴。

1、要真心实意地热爱学生。这就是说师爱是实施情感教学的前提,什么是师爱?笔者以为,就其本质来说,基本点有三:一是对学生应具有发自内心的稳定的深厚感情。二是对学生应有一种无私奉献的思想行为。三是对祖国前途充满信心,对自己事业、学科无限忠诚、热爱。可见,师爱比母爱父慈更崇高更伟大。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师爱撞击学心、贴切学心、升华学心,以促进年轻一代身心健康成长。

师爱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是体现在方方面面,体现在细微处。具体来说,首先,教学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点说来容易,做起来不轻松。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育者。这种客观现实往往使人忘却或忽略教师和学生都是社会性的人,具有尊严有个性有长处的人。因此,相互尊重,平等真诚相待,尊师爱生,教学相长是良好师生关系的真谛。其次,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从需要理论的角度讲,自尊和自我实现是人的一种高层次的需要。中学生在这方面很敏感,如能审时度势满足他们这方面的需要,将是推动他们不断向上的强大内驱力。如果他们自尊心自信心一旦受到伤害,就会产生自卑、自弃、自负心理。甚至同老师对抗。权威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认为,尊重学生自尊心自信心是极其简单而又极其复杂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秘诀。再次,爱护学生对教师的信赖。青少年天性活泼,情感纯真,众多的青年学生渴望天天向上,他们内心世界的许多隐私往往不便向父母说而向崇敬的老师倾吐。学生这种信赖,为人师者一定要倍加爱护。它象一朵娇嫩的花朵,保护得好能开得鲜艳夺目、迷人,反之,则易枯萎、凋谢。

2、寓教于乐,寓教于趣。不能把寓教于乐,寓教于趣理解为寓教于玩要、嬉戏。其基本涵义就是教师通过操纵教学中的认知因素来引发学生怀着兴趣――快乐情绪来进行学习。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首先,要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获取文化科学知识,增长才干,是学生求知的第一需要。这种需要主要来自教材内容本身。但是,有些内容并不一定是学生内在的需要,而是具有“外部强制性”的要求。解决这一矛盾,把“外部强制性”需要转化为学生内在需要,关键在于教师能依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精心选择、巧妙讲授教学内容,使已定的内容组织成完全符合学生求知需要的'东西,使学生产生新颖感,获得全新的知识,从而产生满足的情绪体验。

其次,要满足学生成功的需要。学生进校求学总是希望学有所成。学生每一 次成功需要获得满足,不仅产生快乐情绪,而且会增强自信心和胜任感。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缺少这种力量,教学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为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于实际;同时,适度地把竞争机制引进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在竞争过程中满足“好胜心”的需要,从而获得快乐的情绪体验。

再次,要满足学生审美的需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审美需要是人的一种高级的需要。教学中通过恰当的教学手段可使学生审美需要获得满足而产生兴趣――快乐情绪。尽量发掘教材中蕴含着的美的因素或增添符合教材内容富有美感的东西,通过有情感地朗读或描述,都能满足学生审美的需要。同时,运用教学手段的艺术性,如语言抑扬顿挫、手势表情、板书工整、教具美感性强、教态大方自然等,都能构建出一种美的情境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而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

达此境界,即便下课其兴味犹存。

3、以情施教,以情育情。以情施教,以情育情,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

[1] [2]

篇4:因“才”施教

当我们体育老师拿着教案第一次走到讲台上时,别提有多紧张了,好比是“书呆了拿撅头,不知往哪刨”。但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的内堂课也上的有板有眼的。也获得了不少经验,我觉得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

我们的学生本身是一群有着丰富情感的孩子,能为每一次的太阳升起而欣喜;为每一次的日落而悸动,每一阵风吹过都能让他们的心灵荡起阵阵涟漪;每一声蝉叫鸟鸣都能激起他们翩跹的思绪,周围的一切是那样的容易刺激他们的感官,触动他们的心绪。你讲篮球,他们能想到姚明,你讲排球,他们能想到郎平-----。但内堂课你想把他们的这种思维调动起来,真是太难了,而且学生对体育内堂课有一定的成见,怎样使学生对健康课产生兴趣,是我们新时期的体育老师最头疼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以下的方法:

首先,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产生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没有辈份、没有权力障碍的因素下,师生之间能以朋友的身份或以同伴的关系以诚相待,互相信任,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是难能可贵的。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地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培养亲和的师生情感,并以自己丰富的体育知识、风趣幽默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多彩的体育研究方法展示体育的魅力

其次、因“才”施教,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基础,提出不同的正面的学习期待,并尽量被学生所洞悉,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定势。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都有上进心。“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认识自身的价值,品尝学习成功的喜悦。“失败是成功之母”,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感。

再者、教法灵活多样。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和体验,能使学生始终处于思维的兴奋状态,从而使学生思维敏捷、浮想联翩,提高记忆效果。

“师傅领进门,修炼在个人。”走不进门怎么修炼呢?让学生喜欢你,以你的人格魅力引领学生走进你的课。

给学生一个分数,不如给学生一个舞台。自己唱无人喝彩的独角戏,不如退居一边当导演。

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老师的参与必不可少,老师的每一次微笑都会催生学生智慧的火花,老师的每一个眼神都会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是点石成金的经典。

老师更是一名观众,不停地为学生的精彩评说而喝彩,为学生的奇思妙想而动容,为学生的美词佳句而欢欣。

这就是体育健康课的魅力。

篇5:浅谈如何提高施教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施教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教员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员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程的开发者、学员学习过程的合作者和促进者.为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员,充分发挥学员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作 者:崔建刚 卞卡 魏东  作者单位:装甲兵技术学院学员一大队,吉林,长春,130117 刊 名: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英文刊名: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年,卷(期): “”(12) 分类号:G42 关键词:新课程   探究   学习  能力  

篇6:寓教于乐,以情施教

寓教于乐,以情施教

在教学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以情施教,情知交融,涉及到教师教学观,学生观、方法论等的根本转变。许多优秀教师的探索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借鉴。

1、要真心实意地热爱学生。这就是说师爱是实施情感教学的前提,什么是师爱?笔者以为,就其本质来说,基本点有三:一是对学生应具有发自内心的稳定的深厚感情。二是对学生应有一种无私奉献的思想行为。三是对祖国前途充满信心,对自己事业、学科无限忠诚、热爱。可见,师爱比母爱父慈更崇高更伟大。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师爱撞击学心、贴切学心、升华学心,以促进年轻一代身心健康成长。

师爱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是体现在方方面面,体现在细微处。具体来说,首先,教学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点说来容易,做起来不轻松。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育者。这种客观现实往往使人忘却或忽略教师和学生都是社会性的人,具有尊严有个性有长处的人。因此,相互尊重,平等真诚相待,尊师爱生,教学相长是良好师生关系的真谛。其次,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从需要理论的角度讲,自尊和自我实现是人的一种高层次的需要。中学生在这方面很敏感,如能审时度势满足他们这方面的需要,将是推动他们不断向上的强大内驱力。如果他们自尊心自信心一旦受到伤害,就会产生自卑、自弃、自负心理。甚至同老师对抗。权威的教育家认为,尊重学生自尊心自信心是极其简单而又极其复杂的教育秘诀。再次,爱护学生对教师的信赖。青少年天性活泼,情感纯真,众多的青年学生渴望天天向上,他们内心世界的许多隐私往往不便向父母说而向崇敬的老师倾吐。学生这种信赖,为人师者一定要倍加爱护。它象一朵娇嫩的花朵,保护得好能开得鲜艳夺目、迷人,反之,则易枯萎、凋谢。

2、寓教于乐,寓教于趣。不能把寓教于乐,寓教于趣理解为寓教于玩要、嬉戏。其基本涵义就是教师通过操纵教学中的认知因素来引发学生怀着兴趣――快乐情绪来进行学习。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首先,要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获取文化科学知识,增长才干,是学生求知的第一需要。这种需要主要来自教材内容本身。但是,有些内容并不一定是学生内在的需要,而是具有“外部强制性”的要求。解决这一矛盾,把“外部强制性”需要转化为学生内在需要,关键在于教师能依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精心选择、巧妙讲授教学内容,使已定的内容组织成完全符合学生求知需要的东西,使学生产生新颖感,获得全新的知识,从而产生满足的情绪体验。

其次,要满足学生成功的需要。学生进校求学总是希望学有所成。学生每一 次成功需要获得满足,不仅产生快乐情绪,而且会增强自信心和胜任感。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缺少这种力量,教学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为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于实际;同时,适度地把竞争机制引进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在竞争过程中满足“好胜心”的需要,从而获得快乐的情绪体验。

再次,要满足学生审美的需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审美需要是人的一种高级的需要。教学中通过恰当的教学手段可使学生审美需要获得满足而产生兴趣――快乐情绪。尽量发掘教材中蕴含着的美的因素或增添符合教材内容富有美感的.东西,通过有情感地朗读或描述,都能满足学生审美的需要。同时,运用教学手段的艺术性,如语言抑扬顿挫、手势表情、板书工整、教具美感性强、教态大方自然等,都能构建出一种美的情境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而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

达此境界,即便下课其兴味犹存。

3、以情施教,以情育情。以情施教,以情育情,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从而实现教学的情知交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快乐的学习情绪的产生取决于教师健康的积极的情绪的影响。但是,教师是生活于一定生产关系中具有社会性的人,难以避免烦恼和不愉快,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将这种消极情绪带进课堂。因此,上课前应把自己情绪调整到快乐、精神振奋的状态。在此前提下,富有情感地讲解教学内容。

现行各科教材内容,按情感因素划分,大致有两类:一是情感因素显露的;二是情感因素内潜的。对情感因素显露的内容,教师必须深入体验其表达的情感,把自我的情感与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溶为一体。然后用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言语来表达教学内容中的情感。还要善于用表情、手势、体态配合言语来传授,以达到以情育情,情知交融的目的。对情感因素内潜的教学内容,以情施教难度较大。若能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所蕴含的情感因素,把握学生思想脉膊和情感体验,亦可有所作为。(1)利用情感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将有关情感迁移到这类教学内容上。(2)利用学生好奇心和新颖感,恰而其份地运用成语典故或生动感人的材料讲解相关教学内容,既可激发学生情趣,又能使学生获得新颖感。

教学活动中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的协调和谐统一,是教学过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充分认识、利用、把握这一客观教学规律,是教学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深化改革必须认真解决好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篇7:以人为本因性施教

以人为本因性施教

作者/潘红林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男孩是班级里的“强势群体”;九十年代中期后,形势发生了变化,女孩变得自信、强悍,而男生则变得安静、温和,以往在主持、演讲等各类活动中充当急先锋的男孩被活跃的女孩取而代之。

男女平等是有局限的,事实上,男女在其体质、在发育过程中是不平等的。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男女差异很大。我国《婚姻法》明确界定男女最低婚龄为女20岁、男22岁,这也是承认了男女身体发育的不均衡。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年满6周岁即为适龄入学儿童,不分男女,这体现出了男女平等观念。可是,由于身体发育和家庭教育的诸多原因,男生和女生的发展便不再平等了。调查显示,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总体来看,女孩各方面情况都优于男孩,看似平等的教育给男孩、特别是不足年龄入学的男童,带来深重的危机,小学情况尤为突出。

一、男孩危机之表现

(一)学业危机

男孩学习成绩整体水平落后于女孩,男孩阅读理解领悟能力明显落后于女孩,男孩的接受能力也落后于女孩。女孩乖巧灵活,男孩木讷迟钝。班干部女生多,年终评优“三好生”也是女生多。老师们对女生的评价明显高于男生,男生在学业上处于弱势地位。

(二)体质危机

运动协调能力男孩比女孩差,在学校领舞领操的几乎都是女孩;胖小子多于胖小丫,男生出现“硬软笨”的现象超过女生,表现为男生关节僵硬,肌肉松软,行动笨拙。

调查资料显示:男生肺活量下降(城市男生平均下降304毫升,农村男生平均下降312毫升);力量下降(斜身引体城市男生平均减3.5个,农村男生平均减0.7个);视力不良上升(城市男生视力问题率57.31%,农村男生视力问题率44.86%);男孩肥胖率上升趋势明显。

男孩体质危机不得不引起教育者及家长的关注。

(三)心理危机

独生子女政策和父教缺失,导致男生被当成女生养。

后天环境的女性化,即男孩成长过程中接触的几乎全是女性:妈妈、奶奶或外婆,幼儿园小学多半是女教师,男孩被女性化、柔弱化。

缺少男性偶像,在这个“男主外”的社会中,男人多半在外面打拼,父教严重缺失。由于缺少父亲的约束和引导,男生心理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女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患上多动症、自闭症、学习障碍等疾患的都是男多女少,男孩的心理危机不容忽视。

(四)社会危机

追求“静”的学校文化教育,适合女生,同时压抑了男生的运动本性。(教学论文 )男生富于冒险,喜争斗好胜,个性张扬等性别特点无法释放。一些男生一下课就往教室外冲,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家庭教育与学校一样,在校关了一天的男孩,回家时父母还要接着关,恨不得男孩每一分钟都在学习……男孩的情绪长期被压抑,所以打架闹事的男孩多,逃学的男孩多,违法犯罪的男生多,暴力倾向的男生多。不良少年男多女少,工读学校男多女少。

二、男孩危机之成因

“男孩危机”,原因何在?现在的男孩大多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家长就对他们有众多的限制,时时刻刻护着他们,约束着他们。殊不知,长此以往,培养出来的男孩就会缺乏主见,能力会越来越弱,社会发展也会失衡。当然,学校教育也有一定的责任。

(一)男孩女孩体质发育不一样

男孩在读写能力方面发育比女生晚,5岁的男孩大脑语言区的水平只能达到3岁半的女孩水平,男孩甚至连手指运动神经都比女孩发育得晚。小女孩的语言能力、书写能力等都优于小男孩。

(二)男女生优势点不同

男生的优势在于视觉、空间能力、操作能力、数学和运动;女生的优势在于语言能力、情感表达与敏感性较强等。

(三)应试教育的统一要求

男孩的危机其实是教育的危机。教育的统一要求,统一评价标准忽视了男女体质发育不同和优势点差异以及学习方式上的不一致,导致有的男生特别是不足龄男童,也许一上学就是问题学生,男生学业落后,习惯性无力,消极自我,得不到老师的肯定和同伴的认可,甚至家长也不鼓励,反而数落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有的男生在某一方面落后就被贴上差生的标签,从而自暴自弃、危机重重。

应试教育的统一要求和家教的不科学是导致男孩危机的重要因素。

三、解决男孩危机之对策

面对男孩危机,我以为必须改革现行评价体制,以综合评价取代学业评价,以能力评价取代试卷评价,以动态评价取代静态评价……

篇8:以人为本因性施教

(一)因材施教

可分性别设校,男女分开。

现行男女混合学校中,分性别进行教学设计、课堂设计,课堂中加强对男生的关注,适当降低对男生的要求,增设男生优势点科目,提高男生的成就感。

尊重个性差异,重视性别教育。性别教育是现代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和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男孩与女孩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性别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灵活地采用师生交往策略,改革教育模式,综合评价男孩。并且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性别教育,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性别知识,形成正确的性别意识。

(二)提高男教师比例

一所学校需要有一定数量的男教师,只有刚柔并济,为男孩提供一个“性别认同”的楷模,才能促进男孩的心理、人格全面发展。为了增加男教师的比例,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通过一些强制手段,对师范类院校的招生进行适当的性别干预;高中应对学生进行报考指导,鼓励男生报考师范类院校;幼儿园和学校等用人单位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录取男性应聘者。

尽量让男教师当班主任,每班至少配备一名男教师,让男生有模仿的现实偶像。

(三)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阳刚教育”,大胆鼓励男孩参加各种活动

教师应对男孩进行“阳刚教育”,培养男孩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还应该对男孩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让他们懂得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他们勇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

教师还应该经常地组织各种竞赛性游戏、值日活动和劳动活动等,使男孩可以有与女孩均等的机会来展示男孩引以为豪的力量。教师对男孩因性别差异而造成的一些现象和行为要区别对待,要设身处地,从男孩的角度去考虑和解决男孩的问题。为男孩之间、男女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相处创造融洽的氛围和条件,从而提高男孩对自身性别角色和性别行为的肯定,培养男孩的“性别荣誉感”。

(四)家庭教育需要科学智慧地对男生进行关注

1.父亲要亲自参与教育

父亲要经常与男孩交流思想,理解、赞美和激励并用。经常组织亲子活动,能有效地培养男孩良好的.意志品质,让男孩形成坚强、负责、大胆、独立等良好的性格特征,有效地克服自卑、胆怯等负面性格。

2.母亲需要智慧

母亲除了关心孩子生活学习和身体外,更重要的是给男孩精神食粮,让男孩学会承担任务,学会独立。

让男孩迅速成长,妈妈要学会示弱。拒绝对孩子一包到底,合理地安排好学习、娱乐等活动以及适当的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纪律意识,巧妙创设情境,让孩子体会大人的艰辛,克服孩子的个人主义,同时培养感恩意识。

单亲家庭及留守儿童家庭应尽快找到代理父亲,爷爷外公男亲戚可以成为依托的对象,男大学生男教师也可以成为依托的对象,不能让男孩父教缺失。

3.让男孩接受挑战

家长应该适当鼓励男孩参与积极竞争的活动,比如体育活动,让他们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职责。家长也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他在有挑战、感兴趣的氛围中学到能力、技巧和责任感。经常给男孩制订几个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这样可以使男孩感觉到能够做到,从而有利于男孩发挥出潜能。

(五)培养男孩的运动习惯

没有运动就没有真正的男孩,男孩比女孩更需要运动,运动能满足男孩的健康成长,健体又健心。

学校多开设体育课,甚至可以一天一节,落实国家阳光体育1小时运动。回家再做1小时体育活动。各种球类、竞技、武术、体操等运动项目应广泛推广,让男孩玩尽兴,培养体育运动习惯。 体育是男孩社会化的最好活动。体育运动讲规则、重团队、需合作,能较好地培养男孩崇尚荣誉、锻炼拼搏的意志品质以及培养责任义务感等。体育是最好的体验教育,运动能有效改善男孩体质、心理社会危机。总之,培养男孩的运动习惯很重要。

(六)为男孩做好表率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男孩总是要在身边寻找一位男性作为榜样来模仿。父亲的陪伴和教育,会让男孩成长更安全。研究发现,男孩在他成长中寻找父亲榜样的作用比起讲课、责骂、惩罚、收买和哄骗等做法要远远有效得多。男孩往往会关注父亲的一举一动,注意他们的行为和价值观的每一个微小的差异。因此父亲应该在男孩面前做好表率,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男孩树立责任心。

(作者单位:武汉市黄陂区天河街航天小学)

篇9:施教之功,贵在导学

施教之功,贵在导学

东北师大附小

○宋喜荣○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我们教学生学习语文课,所追求的根本目标应该是:使学生自知怎样读书,自知怎样作文,自知怎样做人。欲达到这三个“自知”,教者必须端正教学指导思想,根据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思想性很强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怎样加强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呢?积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深深感到:小学语文教师给学生上语文课,要认认真真地指导学生读课文,要切切实实地启发学生思考内容,要十分耐心地引导学生讲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踏踏实实地指导学生练习。一句话,语文教师其施教之功贵在导学。

一、导读

导读,即教师指导学生对所学课文,进行理解性的自读、朗读和默读。我认为,这不仅是一项最经常最重要的读的基本功训练,也是学生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本途径。英国诗人密尔顿非常重视对学生朗读的训练,他认为:“在琅琅书声中,课文的优美意境、缜密思路、象征意义、传神描绘、观点主张,常能得到充分、酣畅的体现。”其实,指导学生朗读或默读,不仅仅是读的基本功训练,不仅仅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途径,而且是发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因为理解性的朗读或默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所以,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读的指导,读的训练。

例如:教《会摇尾巴的狼》一课,课文的第八自然段,狼为了要老山羊快点儿把它从陷阱里救出来,向老山羊赌咒,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真的,我是非常喜欢羊的,特别是老山羊。”在指导学生读这个句子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考虑:狼说自己非常喜欢的羊,都包括哪些羊?学生说:“有山羊,有绵羊,有大羊,有小羊,有老羊,也有年轻一点儿的羊。”接着,我又问:“狼这样说话,意思是什么昵?”学生说:“狼的意思是所有的羊它都喜欢,让老山羊对它有好感。”“对了,那么这个‘羊’字应该怎么读呢?”学生说:“应该读得重一点儿,让陷阱上边的老山羊听得清楚。”接着,我又问:“假如,陷阱上边站着的是一条牛,狼该怎样说呢?”学生说:“狼会说,真的,我是非常喜欢牛的。”在指导学生读下半句“特别是老山羊”时,我没有让学生在“老”字的下面点上重读号。我是这样指导的,我首先问:“山羊的前边,为什么要加个‘老’字呢?”学生说:“狼很会用词儿,陷阱上面的是老山羊,所以它用了‘老’字,讨好老山羊。”接着,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陷阱上边站着的是年轻的或小山羊,狼会怎么说话呢?山羊前边要加什么词儿呢?”学生说:“狼会这样说,‘真的,我是非常喜欢羊的,特别是年轻的山羊’。或者说,‘真的,我是非常喜欢羊的,特别是小山羊。’”这样指导,学生不仅会读了,而且对狼认识得更深刻了,学生说:“狼是面对着老山羊说话,所以它用了‘老’字,这正说明狼很狡。”

我觉得,这样指导学生认真地读课文,是理解性的训练,而不是机械性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便可以养成自能读书的习惯与能力。

二、导思

导思,即凭借课文内容,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对于所学课文内容,学生思考了,才能理解:理解了,才能接受;接受了,才能在头脑中进行归纳,进而认识和掌握学习语言文字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实践使我感到:启发学生动脑思考,是学生自行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受到思想教育的桥梁。

凭借课文内容启发学生动脑思考,教师设计引以思考的问题,必须是紧紧围绕课文重点内容、关键之处,既不难,也不易,既有想头,又有说头。

例如:我教《雨》的第三自然段:“这真是一场及时雨啊!大田里的玉米苗一定会咕咚咕咚喝个痛快。我仿佛看到雨水流进地里,流进果园里,流进人们的心窝里。”

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这场及时的雨水,一定能流到田地里灌溉小苗,也能流进果园里,灌溉果树,它能流进人们的心里去吗?”问题一出,我不要求急于回答,而要学生动脑思考。经过考虑一番之后,有的学生说:“雨水下到地上,只能流进田地里,流进大坑里,也能流进园子里,不能流进人们的心里。”极少数的学生认为能流进人们的心里。理由是:雨水流到田里,小苗得到及时的雨水,长得更好,粮食打得多,种田的人心里高兴,我们城里人也高兴;流进果园里,果树长得好,结的果,栽果树的人心里高兴,苹果又大又脆,我们买来吃也高兴。你看,有了及时雨人们都高兴,这不就好像雨水流进人们的心里去了吗?还有的学生说:“小苗需要雨,人们盼下雨,果然又下了雨。人们高兴,所以就像雨水流进心窝里一样。”

我觉得,学生的理解,对也好,不对也好,这是他们自己动脑筋思考的结果。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只有培养、训练他们能思考,善于思考,并逐步训练他们自己能提出问题,并学会独立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学生才算学会了怎样读书。

三、导讲

导讲,即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之下,学生对所学课文进行解词、释句、讲段。或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回答。这样,既能达到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的目的,又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则从学生的回答中及时地了解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便恰当地指导学生进一步读懂课文。引导学生口述对课文的理解,决不意味着该教师讲的教师也不讲了,而是为了使教师的讲解,更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实践使我感到:导讲得法,极容易调动学生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

例如:我讲《游击队歌》一课时,上课之后,我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只写了“游击队”三个字,有几个学生举手说:“老师,你将课题上的‘歌’字落掉了。”我说:“我就是想写‘游击队’这三个字,这是一个词。”接着,我很神秘地说:“你们在故事书里,在电视剧里,看到过什么样的人是游击队吗?”话音刚落便有的学生举手说:“老师,有一本书叫《草上飞》,那里有游击队。”有的学生说:“李向阳领的那伙人是游击队。”还有的学生说:“在铁道两边活动,专截打敌人的火车,这是铁道游击队。”接着,我又提出三个问题:

(1)游击队的穿着打扮什么样?(2)他们都住在哪儿?(3)游击队是干什么的?让学生回答,以便对游击队有更深一点的认识。由于所提问题不脱离学生的知识实际,所以发言很热烈。有的学生说:“游击队和老百姓一样穿着土布衣服,戴着狗皮帽子,背着干粮带,挎着大盖枪。”有的学生说:“游击队哪儿都住,有时住在山上、树林里,有时住在村子里,他们没有固定地方,游动作战。他们对老百姓好,老百姓对他们也好。”还有的学生说:“游出队是保护老百姓的。”“游击队是打鬼子的。”我肯定了学生的理解,“游击队”这个词就讲完了。接着,我又在“游击队”三个字的后面加上一个“歌”字,我告诉学生:“这回,课题写完了,但这又是一个词。你们知道,谁唱的歌叫‘游击队歌’吗?”有的学生说:“游击队员们唱的歌叫游击队歌。”接着,有学生补充说:“不光游击队员们唱,游击队长也唱。”我接学生的话茬风趣地说:“对了,有时,游击队长还教游击队员唱呢。”到此,课题就讲完了。讲完课题,我便及时地引导学生由题入篇地理解课文内容。我提示说:“在这首歌里,游击队长和游击队员们都唱些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知道!”我说:“那好,大家读读歌词,然后要说一说,歌词里都说了些什么?”学生初读课文,必然有初步的理解,初步的印象。让学生把自己初读课文之后的理解、印象讲出来,同样是一种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讲完歌词里都唱了些什么之后,我让学生讲歌词中的第一句话:“我们都是……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学生在讲“我们都是飞行军”一词时,当有的学生说:“飞行军,就是游击队员们坐着飞机从这儿飞到那儿。”很多学生都笑了,有的学生马站起来订正说:“老师,他讲错了,那时候,游击队没有飞机,怎么能坐飞机呢?”我此时该讲了:“对,那时,游击队没有飞机,行军就靠两条腿,但行军速度快,真是神出鬼没呀!”教师不把话说尽,还得留给学生去讲,我于是又说:“你们谁能举个例子,说说游击队来得那样快,走得那样神速。”学生说:“游击队到了李庄,有个汉奸去告诉鬼子的小队长,鬼子的小队长骑着马,带着两队鬼子兵就奔李庄来了。他们到了李庄一看,游击队无影无踪了。”我赞许这个学生讲得好,又说:“对了,我们的游击队像飞一样,飞到了他们该去的地方,去打击敌人。”

课堂上,教师如果真正能把自己所教的学生,视为教与学活动的主人,面向多数地给学生以发言权,学生不仅每节课都受到了训练,而且能有效地激发起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四、导练

导练,即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练习。练习,是一种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实践。

语文是工具课,不练习,不实践,便无法学会、掌握、运用这个工具。所以,我在教学中,常常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设计多种形式的带有启发性的课堂练习,以训练学习的听说读写能力。

例如:讲完《会摇尾巴的狼》一课,我设计了一项口头表达能力练习。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发表评论,说说狼是一只什么样的狼?学生说:“这是一只凶恶的狼。”“这是一只狡猾的狼。”“这是一只善于装狗的狼。”“这是一只既凶恶又狡猾的狼。”评论完狼,又评论老山羊。学生说:“这只老山羊很有警惕性。”“这是一只善于看穿坏蛋伪装的老山羊。”“这是一只有斗争经验的老山羊。”……

这样设计课堂练习,不增加学生的过重负担,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活的,方法也不是千篇 一律。但有一条是不能改变的:即教者要面向多数,教得朴实,练得实在,体现语文这门学科的实践性,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游击队歌》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游击队歌》。请大家看着老师写课题(教师只写了“游击队”三个字)。请同学们声音响亮一点儿读一下。

生:(齐读)游击队。

生:老师,您没把课题完写,落掉一个“歌”字。

师:不是落掉的,我就是想先写“游击队”三个字。这是一个词儿,你们在故事书里,电视剧里,电影片中看过游击队吗?

生:我看过一本故事书,书中写了一支队伍叫“草上飞”,他们是游击队。

生:我在电视剧里看到过,他们在铁道两旁活动,叫铁道游击队。

生:李向阳领的那伙人是游击队。

师:好,同学们说得很好。刚才你们说的那些队伍,他们都是游击队。那么,谁还能说一说,他们的衣着打扮什么样,他们住在什么地方,游击队是干什么的吗?

生:他们穿着和老百姓一样的土布衣服,头戴狗皮帽子,扛着大盖枪。

生:有的还背着干粮袋。

生:他们有时住在山上,有时住在树林里,有时也住在村子里。他们是游动作战的。

师:说得好。他们是干什么的呢?

生:他们是打鬼子的。

生:铁道游击队,专门截打鬼子的列车,把鬼子打死,把枪和弹药、粮食夺下来。

生:游击队还端日本鬼子的炮楼。

生:游击队还杀汉奸。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为了把侵占我国领土的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1937年爆发了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在共产党领导下,成立了抗日游击队。他们配合八路军、新四军,经过八年的奋战,终于把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好,现在老师在“游击队”这个词儿的后面再加一个字(老师又写一个“歌”字),这回,课题就完整了。大家读一遍。

生:(齐读)游击队歌。

师:谁唱的歌叫游击队歌呢?

生:游击队员们唱的歌叫游击队歌。

生:不光游击队员唱,游击队长也唱。

师:游击队长还教游击队员们唱呢!“游击队歌”就是当时抗日游击队唱的一首歌。你们想知道,游击队长和游击队员们在这首歌里都唱了些什么吗?现在请同学们听一遍我录的这首歌儿。(教师打开录音机,放这首歌儿。学生静听,有少数同学还小声随着唱。)

师:大家听了一遍,有个初步的印象,现在,我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遍歌词,然后要说一说,游击队员们都唱了些什么?

(学生自由练读歌词,读后,学生发言很热烈。)

生:游击队唱的是他们个个都是神枪手。

生:他们还唱了行军的时候不怕山高水深。

生:他们唱的是,在密密的树林,在高高的山冈上,有无数的游击队员。

师:说得不错,还唱了些什么?

生:还唱了敌人给他们吃的、穿的,敌人还给他们造枪、造炮。

师:哪有那样的敌人呢!(此时很多学生大笑)

生:游击队还唱了要坚决跟敌人拼到底,一定要取得胜利。

师:取得什么胜利呀?

生: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把敌人消灭干净。

师:对,他们唱出了同敌人战斗到底的决心。

(以上,教师捕捉了学生初读的印象;了解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情况)

生:老师,我觉得敌人不能给我们的游击队送吃的和穿的,也不能给游击队造枪、造炮。

师:你说得对,究竟应该怎样理解第三句歌词的意思,我们讲到第三句的时候,大家再发表意见,好吗?

生:好!

师:现在。我们来一句一句地理解歌词的内容。我请同学们朗读一遍歌词。注意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学生纷纷举手,要求朗读,教师指定一名同学读)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得还不错,请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宿(sù)冈(gāng)拼(pīn)营(yíng)请同学们把这几个字的读音写在书上)

师:请同学们看第一句歌词,你们先讲一讲“神枪手”是什么意思?

生:神枪手就是枪打得特别准。

师:准到什么程度?

生:一枪就能打死一个敌人。

生:弹不虚发。

生:百发百中。

生:百步穿杨。

师:用歌词里的话说,就是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那么,都哪些人是神枪手呢?

生:游击队员们和游击队长。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歌词里说“我们都是”,那就是说游击队长和游击队员们都是神枪手。

师:他们为什么“都是”神枪手呢?

生:因为他们恨日本鬼子。

师:你理解的很对,讲得很好。那么,现在我要问:“我们都是神枪手”和“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是什么关系呢?

生:因为他们打日本鬼子的时候,每一颗子弹都能打死一个敌人,所以,才说他们是神枪手。

生:因为游击队员是神枪手,所以才能做到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师:讲得很好。这两行诗是互为因果关系的句子。现在,我们用“因为”和“所以”两个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说话,我说上句,你们接下句。

师:因为游击队员们都是神枪。

生:所以他们能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师:因为游击队员们每一颗子弹都能消灭一个敌人。

生:所以说他们都是神枪手。

师:同学们接下句接得很好。谁能讲讲“飞行军”这个词儿的意思。

生:飞行军,就是游击队坐着飞机,从这儿飞到那儿。(话音刚落,很多同学举手)

生:老师,他讲得不对。那时候,游击队没有飞机,怎么能坐着飞机从这儿飞到那儿呢。

(此时全班同学大笑)

师:是的,那时候,我们的游击队,没有飞机,没有大炮,只有小米加步枪,有时连小米饭几天都吃不上。怎么能坐飞机行军呢?那么,“飞行军”是什么意思呢?有知道的吗?

生:飞行军就是行军的速度非常快,像飞一样。

师:是这样,你说得很对。你能举个例子让大家听听吗?

生:能。有一次,我们的游击队来到李庄。汉奸知道了,就向鬼子的小队长报告。鬼子的小队长骑着马,领着一队鬼子兵就奔李庄来了。他们来到李庄一看,游击队早走得没影了,鬼子扑了空。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从电影里看到的。

师:对,好像《平原游击队》里有这个镜头。

生:是。

师:你看,我们的游击队,行军多么神速。敌人连游击队的影子都找不到。我们的抗日游击队,就是这样神出鬼没地打击日本侵略者。那么,“哪怕山高水又深”是啥意思呢?

生:山再高,水再深,他们也不怕,也能过得去,这就是飞行军。

生:游击队不怕山高水深。

生:游击队员不怕山高路险。

师:他们为什么不怕山高路险呢?

生:为了打败日本鬼子。

生:为了尽快地把日本鬼子从我们中国的土地上赶出去。

师:目的是反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家乡。好了,我们从第一句歌词里,看出游击队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生:他们的枪法好。

生:他们的行军速度极快。

生:为了打击日本鬼子,他们不怕山高水深,哪儿有日本鬼子,他们就到哪儿去打。

师:对了。所以我们说游击队员个个都是英雄好汉。第一句歌词的内容大家理解得很好。虽然有的同学讲出了笑话,但是,那没关系。只要敢于把自己的理解讲出来就是好样的。现在,谁能自己读一遍第二句歌词,然后,自己设计一两个问题,再根据自己设计的问题,讲讲这一句歌词的意思。(很多同学举手,教师指定一名同学读讲)

生:(读完之后)我设计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游击队员住在什么地方?另一个是游击队员们的生活怎么样?从“树林里,到处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可以看出,游击队员们住在树林里,“宿营地”是他们休息、睡觉的地方。从“山冈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可以看出,他们有时也住在高山上。他们住在树林里,高山上,离村子很远,我想,他们的生活一定很艰苦。

师:努磐学设计的问题挺好,讲得也不错,说了这么长一段话,不仅能引用课文语句,而且层次也很清楚。谁还讲?

生:(读完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1庇位鞫永镉卸嗌偃?2彼们为什么要住在树林里、山冈上?我说,游击队里有很多游击队员。在树林里到处都有他们的宿营地,“到处”就是指很多地方,都安排满了。“无数的”这个词,也能说明游击队员是很多很多的。他们为什么要住在树林里,山冈上呢?我看过《平原游击队》这个电影。在平原,很容易被敌人发现,住在树林里、高山上,敌人不敢进去,这样,就能保护自己;他们随时可以从树林里、山上出来打击敌人,然后就回去,敌人抓不着他们。李向阳他们就是这样,敌人毫无办法。

师:努磐学讲得很好。不仅设计的问题有深度,还能结合自己看过的影片讲,很好!第三句歌词比较难,谁能设计出一个问题,引起大家的讨论。

生: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游击队员没有吃的`、穿的,敌人能给他们送来吗?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我请同学们就以他设计的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我认为敌人不能给我们的游击队送吃的和穿的,因为日本鬼子时时刻刻都想消灭我们的游击队。

师:你讲得很对。那歌词里为什么说“自有敌人送上前”呢?

生:我是这样理解的,在打鬼子的战斗中,从敌人手里夺来的。如铁道游击队,他们伏击鬼子运粮食的火车,打死了敌人,缴获了粮食和衣服,这就好像敌人给送来的一样。

师:你理解得不错,说得也挺好。但我还要问你,歌词里为什么说“自有那敌人送上前”而不说“自能夺来吃和穿”呢?

生:“自有那敌人送上前”,这里含有没有吃的,没有穿的,根本不用发愁的意思。因为自然有敌人送来。用“送上前”能说明游击队每次打仗,都能取得胜利,都能缴获敌人的粮食和衣物。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吃的和穿的实际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用“送上前”,不用“能夺来”,说明我们的游击队很乐观,很豪迈,在跟敌人的战斗中,从来不打败仗。

师:好,理解得很深刻。从这句歌词里,我们看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游击队,有着无往而不胜的战斗精神。那么,下半句“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你们能理解吧?

生:同上半句一样,我们的游击队没有武器、弹药也不用愁,在战斗中,从敌人手里缴获武器,武装自己,打击敌人。

师:你们看,我们的游击队,就是这样一支英雄的队伍。他们像天兵天将一样,打得敌人一听说“游击队”“土八路”这样的字眼,就吓得赶快逃进炮楼里去了。我们的游击队为什么要这样战斗呢?请同学读最后一段歌词。

师:你们能讲讲最后这句歌词的意思吗?

生:最后这句讲的是游击队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祖国的每一寸地方,不许敌人强占去。

师:他讲得不错。你们能逐行把诗句的意思讲清楚吗?

生:“我们”指游击队,也可以说是我们的祖祖辈辈,“这里”是指家乡,也可以说是祖国的每一寸地方。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土地上。

生:我讲第二行。我们世世代代生长在这个地方,所以说,这儿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

师:讲得很好!

生:“无论”是不管的意思。“强占”就是侵占的意思。不管是谁,“谁”是指外国侵略者,想要侵占我们的地盘,我们游击队,就跟他拼到底。“拼到底”是指拼杀到把敌人赶出去,把敌人消灭,一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

生:我从“拼到底”可以看出,游击队誓死保卫家乡、保卫祖国每一寸地方的决心。

师:讲得很好,特别是注意了讲歌词中的重点词。现在,我们来朗诵这首歌词。

(以下,教师让学生个人朗诵,分组朗诵,最后是集体朗诵。集体朗诵时,有男领诵、女领诵、男合、女合、全班合诵,在教师指导下,简直像有排演诗朗诵。课堂上气氛活跃。)

善导,突出的教学特色

--《游击队歌》课堂教学评析

吉林教育学院 邓志安

这是宋喜荣老师所教《游击队歌》的一个片断。从这一片断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宋老师“善导”的教学特点。他的“施教之功,贵在导学”的经验,在这一教学片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他的教学引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搭桥

歌词的内容与现在小学生生活距离比较大,如不做点“搭桥”的工作,学生不易理解。宋老师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弄清什么是“游击队”,“游击队”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起了什么作用等等,为课文的理解,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联系

为了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宋老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较好地理解了歌词的句子。宋老师在教“游击队”一词时,他问:“你们在故事书里、电视剧里、电影中看到过游击队吗?”在他的引导下,学生纷纷叙说自己在电影或电视中看到的游击队,并说出游击队保卫和打击的对象,这就很好地理解了这个重要词语,并为下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点拨

点拨也是教学引导的好办法。宋老师在教学中,非常自然地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句子进行点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学“飞行军”一词时,有的学生认为“飞行军”就是坐着飞机从这飞到那时,宋老师点拨到:“那时候,我们的游击队没有飞机,没有大炮,只有小米加步枪……怎么能坐飞机行军呢?”经过这样的点拨,学生的思路就沿着“飞”“行军”的方向发展,终于结合见闻,较好地理解了这个词。

四、再现

教师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诵读歌词,使歌词的感情得到很好的再现,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宋老师的这个教学片断,把语文知识的传授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结合起来,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篇10:新理念下,因“材”施教

新理念下,因“材”施教

新理念下,因“材”施教

――在过渡的旧教材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理念

浙江温州   林垂佳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已经感受到它的震撼。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要求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有新准备、新姿态,以便能迅速适应新课改。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在大多数城市学校已经使用,但大部分农村小学的高年级目前使用的还是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为了配合新一轮课程的改革,在过渡的旧教材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理念,是对每位担任第一线教学教师的一次考验和挑战!下面就此谈谈几点认识体会。

一、旧教材向新教材转变

我们数学老师大多数习惯了拿着教材教,习惯了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讲,习惯了把概念、定义、定理和重要例题背来背去。教材成了限制数学教师自由发挥的桎梏,教参成了诱导老师不用动脑故步自封的鸦片。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材则赋予了新的内涵,它指出教材不是圣经、不是宝典。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采取扬弃的态度,合理利用,灵活利用。完全可以大胆地对旧教材内容作必要的调整再编排,也可以适当采纳一些当地社会生活的实例或添加有地方特色的教学内容。每一位数学教师要明确认识:我们是在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目前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在内容上的要求是基本的,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但综合性,弹性不够,这对于一个班组中不一定适合于每一位学生。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旧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让课本中德例题,文字说明和结论等书面的东西,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为此,在教学设计时,应对下列问题引起注意:(1)旧教材内容是不是达成课时教学目标所必须的,应删去或从略哪些学生已学过或者已经认识的内容?哪些数学知识的素材不够充分需要补充?(2)在校内外和网站上可利用哪些与旧教材内容密切的课程资源?(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怎样定位比较恰当?(4)结合哪些内容进行数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教育?结合哪些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5)在练习中如何处理好基本与提高的关系,为水平不同的学生得出不同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这样,教师以旧教材为基石,改变旧教材为新教材,不仅可以更新课程理念具体地落实到旧教材的处理中,而且也使自己成为新教材的积极实践者和创建者。

二、内容枯燥向富有情趣转变

由于旧教材具有一定的封闭性,有的教师又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仍是以书教书,势必让学生感到数学内容枯燥无味,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永远对学生都有一种魅力。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先出示“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画面,然后富有激情地说:“10月9时9分50秒,我国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是中华民族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途上完成的一个伟大壮举!请记住这令人难忘的时刻。在这些时间单位里,哪些时间单位还没学过?”新颖别致的课程,简洁明快的话语,创设出一种浓郁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了不起!

一些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仍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听得很乏味,“闷课”仍是较为普遍现象。现在,课程设计将有“给予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而是通过活动获取知识,获得体验。如《连减》这节课,我一开始设计一个“抢椅子”的游戏活动:8个学生上台,抢坐6把椅子,第一轮下去了2人;第二轮6个人抢坐4把椅子,又下去了2个人。活动结束后,先让学生说一说活动过程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讨论列式,计算过程和计算方法。结果不论是连减的意义还是连减的计算方法,学习效果都出乎意料地好。这完全得益于课堂教学内容富有情趣化地设计,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三、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变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数学教学是数学教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利息》时,我改变了传统的封闭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得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可前事先让学生到附近银行收集有关“利息”地资料,进行社会实践。这样把数学学习由课堂转向生活,不但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基础有了了解和准备。课中我先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汇报。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老师、同学提出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接着引导学生自学看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最后得出:“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的计算公式。课后,我要求学生向父母介绍利息和利息税的有关知识,并与家长商讨选择哪种办法存款得到的利息会多一些。这样将书本数学改为生活数学,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时时处于亲切愉快,思维活跃的主动探索活动之中,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就来自于现实生活,数学知识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四、操作工向探究者转变

《数学课程标准》就如何实现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例如小学数学第十册《长方形的体积计算》,以往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在老师安排下6人小组一起用规定的小方块摆成一个长方体之后,让学生数一数这个长方体方块总个数和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接着教师反复强调“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来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式,最后就是层层的巩固练习。很显然这样的设计教学活动是以让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只是以会用公式计算体积为目标的。应该说,学生虽然有操作,但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是在老师指令下的“操作工”。如何体现《新课标》的新理念教学,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对此我进行了尝试。我同样把全班学生按学习情况组合成6人小组首先要求学生动手“搭积木”并明确:用几块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方块拼出来的长方体体积就是几立方厘米。然后让学生自己取“积木”,自主搭长方体并填写下表:

长(厘米)

宽(厘米)

高(厘米)

体积(立方厘米)

长方体1

3

2

2

12

长方体2

4

3

2

24

长方体3

5

4

3

60

……

接着要求学生观察探究表中数据(每个长方体长、宽、高与体积数据之间的关系),(1)让学生猜想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2)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3)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小组1汇报说:我们认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因为我们摆出的多个长方体的体积正好与它们的长,宽,高的乘积相等。小组2说:不管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用长×宽都可以算出它的最下一层的面积,它的高是几厘米,就可放几层,再乘以高,就可算出它的体积。所以,我们组认为这个公式是正确的,……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再一次用摆拼“积木”去验证。可见,上述整个推导公式的过程全部由学生自主操作、观察、猜测、交流、总结、检验。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主人――探究者,亲身经历探索知识的全过程,同时掌握学习科学探究方法,既培养了科学探索的精神,又提高自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算法统一向算法多样转变

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特点。算法多样化是学生在学习中自行探索,独立思考带来的结果。算法多样化不要求为个学生都掌握多种算法。例如,教学小学数学第八册《乘法运算定律》,传统的教学,教师是严格要求学生分别找5与2的乘积结合为10;25与4的乘积结合为100;125与8的乘积结合为1000这一规定的统一算法。这样要求统一,既不符合不同层次学生认识水平的多样性,也体现不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为此,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先在大屏幕上出示实物课件,请学生按图示列出乘法算式。接着用尽可能多的方法算出:25×16的结果,然后要求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到台上实物投影仪展示汇报。于是,同学们就有以下多种解法:

(1)25×16=25×(4×4)=(25×4)×4=100×4=400;

(2)25×16=25×(2×8)=(25×2)×8=50×8=400;

(3)25×16=(5×5)×16=5×(5×16)=5×80=400……最后,引导学生自学看书(例题),让学生通过多种解法对比,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解法。这样再放手让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建构过程,并且通过让学生展示多种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解题方法。可以说,正是这种关注个性体验的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数学成功的愉悦。

总之,再认真深刻领会新课程的精神理念下,来促进对旧教材的教学是现行阶段所必须掌握的一种教学手段与方法。

篇11:随文识字因“字”施教

随文识字因“字”施教

随文识字因“字”施教

王丽丽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每个生字都有自身不同的特点,有的字易记词难解,有的字意一目了然却极易写错,有的字有很多“兄弟姐妹”,有的字词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教师应潜心钻研教材,把握每一课的每一个生字的教学侧重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拓宽识字渠道,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孩子识字的能力,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主动识字。

一、熟字生词,辨清词义

第三册《识字1》中的“金秋”一词,虽然“秋”字以生字出现,但是一年级时孩子就基本会读,会写了。可是,“金秋”这个词却第一次出现,教师可以直奔重点。

师:谁会读这个词?(生读)

师:你能读懂这个词吗?为什么是金秋呢?

生:因为秋天稻田都是金黄一片,像满地的金子。

生:还有果园里的梨子、香蕉都是金黄的。

生:秋天,树叶都变黄了,也可以说是金色的,加上稻田,是金黄一片。

师:是啊,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金黄一片。所以可以说是――金秋。

二、观察发现,随图识字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如能灵活、巧妙地运用插图,能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和感性知识,更好地联系生活实际识字。现以第二册第2课《雨点》一课的教学为例,说说如何利用插图。

师:小朋友,看看课文中的'四幅插图,你看见了谁?在干什么?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吗?

生:我看见了小雨点在池塘里躺着睡觉呢!

生:我看见雨点落进了小河里、池塘里、江河里、海洋里。

生:我看见小雨点在江河里练习跑步。

生:我看见雨点在海洋里跳跃……

教师在学生说话过程中,根据孩子说话内容相机出示有关生字:睡觉、落进、海洋、跳跃……在教学课文前非常自然地带领孩子学习部分生字词,既为学生读准课文奠定基础,又使识字过程自然而不生硬,分散而不过于集中,让孩子思维有足够的空间。

看图识物,识字解词同步,这最适用于识字韵文的教学,如第二册《识字2》一课的教学:

师:全运会就要举行了,听说好多运动项目的比赛可以收看哦,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呢?(出示挂图)你对哪个运动最感兴趣,指着图,向大家介绍一下这项运动,可以吗?

生:我最喜欢篮球(师把篮球的生字卡片交给他),篮球是十个人打,一边五个人,看谁能把球投进篮筐里,得分最多为胜利。

三、寻找规律,以少带多

根据形声字的规律,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总结,使之有效地掌握“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多种识记字形的规律,从而有效提高识字能力。如第三册《识字2》-课的教学。

师:在国庆的喜庆日子里,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大典,夜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就更热闹了,我们赶快去看看吧!(播放录像)

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礼炮的声音。

师:看到“炮”这个字你想起哪些字?

生:泡、抱、跑、饱、苞……

师:这些字长得这么像,你有什么好办法把炮和它们区分开来吗?

生:我会记住炮要用火点。

师:出示新字“鲍”,你猜猜,它是什么字?

四、指导朗读,以读代解

有的词语教师不用费心讲解,而以朗读代替。如果学生充满情感地朗读,就会自主领悟内容,品味词语,进而转入体会语言文字。如第三册《识字2》一课的教学。

指导朗读,通过看图读、赛读等形式体现出三军的整齐威武,把那阅兵式中的气势充分地表现出来。

师:天安门广场上正在举行国庆大典,我们看到了(高高)的城楼,(大大)的红灯,(美丽)的金水桥,还有(威风)的海陆空军队。

生填一填后再读一、二两排词语,感受庆典的隆重。

五、字源识字,感受文化

字源识字强调在汉字文化背景下识字,是通过追溯汉字造字方法或者本源来理解汉字,特别是其形义联系的一种识字方法。如第四册第18课《鸟岛》中“育”字的教学。

师:鸟儿们不仅在这里筑巢安家,还―一

生:养育后代。

师:看“育”字古时候是这样写的(师板书),上面是刚刚出生的孩子,妈妈不仅生下了他,还喂养他,让他越长越高,身体越来越棒,这就是“育”。你能记住吗?

生:下面的月和我们的身体有关,就像一个小孩子。

师:这个“育”,不仅仅是指妈妈把孩子生下来,给他吃的,还有什么意思?

生:妈妈还送我们来上学。

生:她还给我们讲道理。

生:她还教我们扫地。

师:教给你们本领,这就是“育”。鸟儿们怎么养育后代呢?

生:下蛋、孵化。

生:还要像小鹰一样教它们飞行的本领。

师:还有捕食的技巧,躲避天敌的办法,这就是――养育后代。孩子们,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拿起笔,心里想着他们的养育之恩,写下这个“育”字。

虽然字体发生了从具象到抽象的巨大演变,但其源头还是象形,所以其构形、读音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这样的学习方式符合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发展模式,孩子们学习也饶有兴趣、印象深刻。

六、启发联想,轻松解疑

汉字本身就独具魅力,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每一个汉字、每一个词语都可以是―段话、一幅画,给人以很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是极为丰富的,识字教学只要触动了学生的情感世界,想象就会插上翅膀,就会变得鲜活亮丽。发挥学生的想象来识字,识字教学过程就成了审美过程、陶冶心性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尽量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真正喜欢上我们的汉字。例如教学第三册《识字2》中的“狂”。

师:又是鸣礼炮,又是放焰火,这可真是一个―一狂欢夜。

(学习“狂”字,认识新偏旁,反犬旁,还知道哪些反犬旁的字?如狗、猫、猪、狼……从而认识到反犬旁大部分与动物有关。)

(指名读这一排词语)

生:这些反犬旁的字都与动物有关,怎么会说人呢?

师: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在这狂欢夜,天安门广场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生:他们在跳舞、狂欢、唱歌、舞长龙……

练习说话:夜晚,天安门广场上( )五颜六色,有的在( ),有的在( ),有的在( ),热闹极了。

生:夜晚,天安门广场上焰火五颜六色,有的在敲鼓,有的在唱歌,有的在跳舞,热闹极了。

师:人的感情毫无保留,做很多事发泄自己的激动情感,这就是“狂”啊,这天人们太激动了,所以唱歌跳舞……这样的夜晚人们都“疯狂”了,这也是一个――

生:狂欢夜!

不知不觉中,孩子们自己通过想象画面,解答了自己的疑问,教师只是引导,教学无痕。

作者简介: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篇12:因人施教关注自我高考作文

因人施教关注自我高考作文

一边是接近满分却收获“五指扇”,一边勉强及格却收获“妈妈的吻”……一头雾水之余回看两位学子的成长之路不由柳暗花明,为两位妈妈“点赞”。关注孩子个人的成长,因人施教而不在一味与旁人比较中迷失自我,无疑是教子良方。

当“虎妈狼爸”充斥视野,当学业竞争、就业压力被不断强调,我们的一代人似乎习惯了在比较中成长,不断塑造自己以满足父母对自己冲上快车道,“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期待,不断在比较中前行。这看似是一幅人人竟上的动人图景,然而静而思之却是疑点丛生。

是的,我们从未否认过竞争和比较的意义。它们催人上进又不断使人反思自己的不足,无疑也是衡量教育成果的一个良好手段。然而我们却忽视了人各有志的现实,正像参差不齐的五指是自然的美,我们的父母也应认清孩子素质各有不同的现实,更多关注成长过程中孩子的进步,而非在比较中迷失方向,既让自己心烦意乱,也无法让孩子认清自己的真正价值,抛却自己的长处去顺绥社会的主流取向,何其可悲!而对于那些真正具有主流素质的人才,鞭策则可以充当前进的动力和引航的方向,不可或缺。

摒却今年浮乱的世像,我们惊喜的.发现原来“因材施教”的传统尚有遗存。湖南妈妈推掉奥数传单,自家开办独一无二“数学妈妈班”为数学偏弱的小儿子补课。你也许会惊呼溺爱过重,但犹记钱锺书先生与杨绛先生在培养自己家“读书种子”钱媛时写道:“如何栽花是我的事,我不管别人家的草长得如何。”拳拳父母真心,与关注孩子自身成长的智慧在泛黄的书页中流淌。

遗憾的是,“钱家遗风”今已少见,诚然时代不同,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自然更能在所谓“社会丛林”中求生,没有人强求父母去摒弃和他人的比较,但我们可以把教育的天平更多地倾向对自己孩子的关注之上,这样既不失培养,也可让孩子随心生长。

“教育当是生命的律动。”霍姆林斯基如是言。当世风渐紧,当节奏渐快,我们仍可以选择陪孩子慢慢生活,放孩子自主成长。因己施教,关注自身成长,方为良方。

篇13:施教片的幽默感悟

施教片的幽默感悟

施教片的幽默让人感悟,作者在施教片中感悟到不一样的东西,请看下面文章:

施教片的幽默感悟【1】

没有声嘶力竭的呵叱,没有良师自居的高傲,寓庄寓谐于教中。

上课时声音时而洪亮粗犷,时而细如蚊蝇,令人或捧腹或皱眉或茅塞顿开……

“谁能回答1只鸡加2只猫再加3只狗等于多少吗”他课前冷不丁问道,不求征荅,只下意识推了一下老花眼镜,便开始循循善诱讲解多项式合并同类项章节。

一次讲析平面几何的两直线关系时,也许是天气炎热抑或枯躁泛味所导致个别同学昏昏欲睡,“嗬……嗬……现在有位学生被瞌睡虫叮住,瞧,他的眼睛与黑板上的两直线将重、重、重合了……”他语气慢条斯理,不紧不急,不气不馁,顿引起哄堂大笑,旽儿全消,继同学们全神贯注聆听。

身材魁梧,秃顶,鼻尖,腹挺,四十光景。

同学们私下里说他颇似陈佩斯一副小丑模样。

授课伊始,教鞭指黑板:“这些几何证明题,深澳、难董,我也无能为力,――简直是滥竽充数,……也许不如你们……嘿,从前……”竟即兴讲起这则成语典故来。

利落讲毕,立马言归于正“请大家开动脑筋研讨!”当同学们争论得面红耳赤难分难解的,他眨闭双眼悄然将一食指往上顶着另一手掌心(体育专业“暂停”动作)。

说来也够玄的,霎时竟鸦雀无声,趁势深入浅出讲析开来,尔后布置一些类似习题作业。

翌日捧着一迭作坐簿走上讲台:“有的同学荅非所问,比如说问之今天星期几,荅是中午吃过了……”在一片轻松笑声后,诚恳善意不厌其烦予以讲解分析。

他是我初中时的数学老师――我姓叶名诚,连起来就读叶诚(这是他给我们上第一堂课的开场白)

走出校园数十年,记忆的帆舟被时间的潮水冲得远远的,而总不能将他的印象冲去。

撰下拙文,一来表示怀念之情,二来兴许对当今同仁有一定启迪和借鉴作用,以便提高学生读书热情和成绩。

记那时【2】

静静坐在角落

冷眼旁观 身边嬉笑的人群

孤独的感觉从心中慢慢扩散开来

渐渐冰冻我的.身体

抬头望天,无边的空旷

让我这个鲜少流泪的人

突然有种想流泪的冲动

在嘈杂的教室中

却依然感觉,自己只是孤身一人

生活在一个陌生的时空

猛然间

不由得想起了曾经那些美好的日子

心中泛起无限思念

远方的朋友 我的知心朋友

你,现在在干嘛

身旁熟悉却又陌生的脸

让我感觉 自己似乎被遗弃了

无助,孤独

爱【3】

爱你,不会只说,不是说不出口而是我想用我独特的方式传达个你。

陪你度过各种开心不开心的日子,陪你做自己想做的事,改掉你身上的坏习惯。

你是个直接单纯的人,若是我不说,你便不知。

但是我却坚持默默地爱你。

因为我想让你自己去发现它,感受它。

像春雨一样乘着寒风侵入帘中,那种清凉,花朵的馨香,寒风的刺骨更加令人深刻。

我相信终有一天你会觉察到的。

篇14: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内容提要:

本文从“及时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课堂提问启发有层次性;练习设计有层次性;指导要有针对性”五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采取单复互补、分层施教,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培养自信引导参与

素质教育的实质应该是: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文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素质教育要力求于开发学生头脑自己的潜在智能,来达到使学生自己有自我求知、自我修养、自我应变与发展的能力与兴趣。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与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生理、心理、社会性和学习环境的差异。我们每一个教师要认识到这些差异并设法超越差异、缩小差异。面对智力、能力、思维、性格、毅力等都存在差异的学生,我们的教育要“以人为本”,就要让每个学生鲜亮的个性得到张扬,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为此我们的教育要允许学生有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进行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素质差别入手,以学生个体为教学对象,进行个别化因人施教。我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对个别化因人施教进行了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A(基础组)、B(普通组)、C(提高组)三组,在坚持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借鉴复式教学的经验,采取单式复教、分层教学、因人施教和因材施教的方法,坚持进行启发式教学,在以下几方面尝试进行了“教学目标层次化、教学方法及手段最优化”的探索。

一、及时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儿童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们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如更多的强调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只要他做出努力,有一点出众的表现,就应让他获得教师的赞赏并让他有表现机会,即使水平在一般以下,仍然加以肯定,那么这对学生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鼓励。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喜欢聪明的学生,但任何班中都有几个“怕学数学、学不好数学”的孩子,因此我们要善于及时帮助他们消除失望的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如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我尽可能让A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问题,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如他们回答正确,加以鼓励,如回答错了也不加以批评,而是鼓励他:“你再想一想”,让别人正确回答后,再让他复述一篇,同样给予他鼓励,这样既不伤害他的自尊心,又能激励他下次能认真进行学习和思考。又如在批阅一些A层次的学生作业时,发现学生有错误的地方,我则在错题旁边写上“这样列式对吗?”、“你忘了什么?”,或是进行面批,当学生做对了题,我则在旁边写上评语,对学生进行鼓励。当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看到大大的“优”,或得到简短的批注“方法好”、“计算巧妙”等,品尝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同时,我在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的时候,既注意让学生看到自己进步的一面,同时又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长善救失,扬长避短。使学生能对自己的数学进行正确的评价,能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引导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教师要着力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变“跟我学”到“我要学”,以主人的姿态投入训练。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建立自主学习活动教学结构,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巧妙疏导,让他们积极投入学习的全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我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在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方面放权让学生独立自主,使学生的目标明确了,参与度深了,并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表现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使学习数学的过程逐步成为学生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活动过程,同时让独立探索成为儿童个性自主性的强大支点。

比如:我在教学“比的应用”时,首先出示一道既可以用分数应用题思路求解、也可以用比(或用份数)进行求解的应用题,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学生习作完毕,我再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把评价权教给学生,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指出别人方法中的优点及不足,从而认识到象这样的题可以灵活处理。接着在学生练习时,他们发现有的题不能用分数应用题的思路进行求解,该怎麽办?我让学生们再一次展开讨论,经过实验让学生总结出,不能用分数应用题思路进行求解,也可从别的思路进行分析与解答,只要自己觉得能解得巧妙即可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充分领会到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主动寻求最佳方法,数学能力得以迅速提高。 同时我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做到善于发现,精于点拨,使学生从中领悟、提高认识获取最佳的思维方式。

三、课堂提问启发有层次性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的提问时,不仅要问在点子上,还要因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而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都能回答问题。

1、设计全体学生都能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扇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它们的公式。并注意设计同一题,让同学得出不同程度的回答。如怎样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反比例及不成比例?并让A层次的学生可以通过看书回答,B、C层次的学生当然都能熟练回答。又如在进行课堂小结时,让学生回答,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这类问题,既是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回顾、总结,既起了巩固知识的作用,又能调动每个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这些问题,要求A层次的学生只要能回答出其中的一二即可,而B、C层次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能完整地回答。

2、设计中下等生回答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尽可能做到在新授课中的复习铺垫部分和练习课中的问题让A组的学生思考并回答。如找出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这题直接告诉我们哪几个条件?要我们求什么?对于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启发就能回答的问题也让他们回答,并做到适时地予以鼓励,以增强中下等生的学习的自信心。

3、设计中上等生回答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尽量设计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后才能判断、推理的.问题让中上等生回答,以发展他们的思维,如“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你还能找到更好的方法进行解答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

四、练习设计有层次性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分层,进行弹性处理,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尽可能做到使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1、同一练习不同要求。课本上除了选学题和思考题以外的习题都是要求全体学生都能掌握的。因此对于这些习题,我要求每一个学生均有掌握,对于能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的应用题,我要求A层次的学生只要求他们用一种方法进行解答,并进行巡视发现及时辅导,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对于B、C层次的学生,我则要求他们能用不同的思路进行分析与解答,并找出最佳解法。以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2、练习内容不同要求。在课堂练习时,我经常注意设计一些思考性强的题目,以满足B、C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了数的整除的知识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一个数被6除余4,被8除余2,被9除余1,这个最小是几?”  应该说这道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学生求解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我引导学生思考:这道题只要假设被6除少商1余数即为10,被8除少商1余数也为10、被9除时少商1余数也为10,从而让学生知道,这个数只要减去10,就同时能被6、8和9整除,而6、8和9的最小公倍数为72,因此这个数为:72+10=82 。

五、指导要有针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都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但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单靠集体指导还不够,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

1、对于C层次的学生,我注意多引导他们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如课本中的选做题、思考题,并组织他们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课、参加数学兴趣小组,让他们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数学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2、对于B层次的学生,我指导他们也去做稍有难度的题目,也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励兴趣,争取进步。

3、对于A层次的学生,他们对于数学缺乏自信心,知识欠帐较多,并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对于这些学生,我结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地进行指导,如指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句列出算式;指导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准确有条理地进行表述;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解题,在补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思考方法,让他们逐步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

通过将近一年的探索和实践,实行了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实施单式复教的分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学习环境,并让学生体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使得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在课堂上得到了落实,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优质教育, 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进行总结,并继续努力,真正使教学效益最大可能的得到提高。

作者简介:

蒋仪:小学一级老师       工作单位: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旌阳小学

邮政编码:214401         联系电话:0510―6517727

篇15: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内容提要:

本文从“及时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课堂提问启发有层次性;练习设计有层次性;指导要有针对性”五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采取单复互补、分层施教,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培养自信引导参与

素质教育的实质应该是: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文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素质教育要力求于开发学生头脑自己的潜在智能,来达到使学生自己有自我求知、自我修养、自我应变与发展的能力与兴趣。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与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生理、心理、社会性和学习环境的差异。我们每一个教师要认识到这些差异并设法超越差异、缩小差异。面对智力、能力、思维、性格、毅力等都存在差异的学生,我们的教育要“以人为本”,就要让每个学生鲜亮的个性得到张扬,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为此我们的教育要允许学生有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进行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素质差别入手,以学生个体为教学对象,进行个别化因人施教。我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对个别化因人施教进行了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A(基础组)、B(普通组)、C(提高组)三组,在坚持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借鉴复式教学的经验,采取单式复教、分层教学、因人施教和因材施教的方法,坚持进行启发式教学,在以下几方面尝试进行了“教学目标层次化、教学方法及手段最优化”的探索。

一、及时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 [2] [3] [4] [5]

篇16:诚信为人诚信施教教师演讲稿

诚信为人诚信施教教师演讲稿

各位评委,各位朋友: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中的人物就是我自己——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我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有的只是一颗真诚的心。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用我的真情交换学生的真诚。因此,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就是“诚信为人,诚信施教”。

着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的义务是培养学生,要为人师表首先就要做真人,时时处处要自律,要把学生利益放首位,千万不能以不诚信去伤害学生。

对于教师来说,当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在自己平凡的生活中尽心尽责的时候,他最高尚的品格也就表现了出来。或许,他们缺少金钱,缺少财产,缺少权势,但是,他们依然拥有高尚的灵魂,拥有精神财富——诚实、正直、尽职尽责。

××年,本人响应上级的指导精神,服从学校的组织安排,到××小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小学又称××小学,学生全部来自农村。这里的家长修养素质不高,大部分务农,还有相当一部分以偷、赌为生,“liu he cai”赌博屡禁不止,学生欺负不会讲村话的新老师。 好几次,我试图走近他们,都被他们冷漠地拒绝了,可我并没有气馁,更不会放弃。班上有位学生,他的父亲染上重病刚去世,得知情况后,我马上捐出100元钱,并组织学生捐款,解决了这位学生的欠交学费,也改掉了他小偷小摸的坏习惯。班上的男同学喜欢打篮球,尤其体育委员,可其家庭经济困难,母亲残疾,惟有靠父亲种田维持一家的生计,该生穿的衣服破旧短小,到了冬天脚上还穿着一双烂凉鞋,我就收拾家中的一些衣物赠于他,并亲自带他到商店买了一双新球鞋,现在他不再随便张口骂人,还成了班上的纪律委员。班上有位女生胆小爱流泪,不愿与别人说话,同学在学习上帮助她,她一边流泪一边骂同学,我就找机会多接近她,与科任老师经常找她谈心,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现在的她愿意和老师同学交流,甚至在学习上碰到不懂,还到办公室请教老师。

我知道,这一切是坦荡无私的品行影响了他们,是真诚打动了他们。

在今年抗“非典”工作中,我每天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学生测量体温,发现有学生体温在37.5℃以上要送回家隔离,还要随时进行跟踪检查,为了学生,我用班主任津贴为学生买药,买口罩。学生看着他们老师的一言一行,在作文中写道:“我们的班主任真好!她不贪钱,很有爱心,我们喜欢她”。

班上的活动逐渐活跃起来,学生自发组织班上的“学雷锋”小组,长期为新村坡一家五保户--杨新带老奶奶进行义务劳动。之前,老人的精神很差,腰背部经常疼痛,连走动都困难,中队长杨莹就拿出卖茉莉花所得的钱帮老人买药酒,隔一天就去为老人搓腰涂背,同学们知道以后十分感动,纷纷加入她所组织的“学雷锋”小组,每个月轮流去老奶奶家两次,打扫卫生、洗衣洗被、和老人聊天。记得一次,杨莹和班主任商量:要为老奶奶过生日。班主任很信任的说:“行,没问题,由你去组织这次活动”。随后她就发动全班同学要为老奶奶过一次有意义的生日,同学们你两斤面条我一斤鸡蛋,你唱歌我讲故事的准备开了。当杨莹手捧寄托着全班同学祝福的蛋糕来到老奶奶跟前,此时老人已是热泪盈眶,一边握住我的手,一边握住杨莹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如今的杨新带老奶奶精神面貌已有很大的改观,还能下地种菜,上街卖菜呢!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我把家长的电话号码记录起来,向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班级的表现,同时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没有电话的,我就去家访,碰到家长不在的要等,农村干活收工很晚,有时候一等就是两三个小时,家长回来很是感动。碰上大小农村节日,家长、学生都会邀请老师到家中作客;有位卖菜的家长出价钱让我回家辅导他的孩子,而这些都被我一一婉言谢绝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班连续两次获得“优良学风、班风”荣誉称号,学习成绩大幅度提升。本人因此也评上了南宁市优秀班主任。

最后,我要说的是:只要从自身做起,树立起明礼诚信、情趣高雅的形象,以情操感染人,以作风影响人,以博学带动人,就能培养出二十一世纪的芬芳桃李。

篇17:师集体施教作文900字参考

师集体施教作文900字参考

自从进入初三,分到C408以后,我发现几乎每一个教我们的老师都具有一些明星的特色,这一重大发现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同。

李老师——“群英荟萃”的外貌

李老师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她有“张韶涵”的身材,婀娜多姿;有“宋丹丹”的脸庞,娇小可爱;有“赵薇”的大眼睛,珍珠般明亮;有“曾宝仪”的嘴巴,能说会道。与众不同的是,她比群星多了一副眼镜,显示了她无穷的人格魅力。她现在虽已结婚生子,加入了“年轻妈妈”的行列,但她在我们眼中更像一个情窦初开的女孩―――眼神里总充满着幸福的光辉。

兰老师——第二个“刘翔”

兰老师既是我们的班主任,又是我们班的数学老师,他与亚洲飞人“刘翔”有些相似,是我们一致公认的第二个“刘翔”。在他那帅气的脸庞上印着标志的五官,特别是他那“回眸一笑”的眼神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是亲切和蔼。他讲的每一堂课都犹如在听一场气势磅礴的音乐会,抑扬顿挫的声音,一会儿如浪涛汹涌,一会儿如微风轻拂,让你为之喜为之狂。

文老师——比“李阳”更疯狂更幽默

文老师是我们的化学老师,他上课从来不需要书,但他却能把每节化学课讲得津津有味,他那富有磁性的声音时时回荡在教室里,在所有老师中,他是最富有教学激情的老师,他在整堂课上都“手舞足蹈”——配以教学态势语,给予我们最直观的认识。偶尔还高高地翘起大拇指夸赞自己“行”,我们会全神贯注地的`倾听着文老师对自己的礼赞。一次几个调皮的同学讲小话,他发现了,神气十足地指着他们说:“这里有几只小狗正要吃奶。”弄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那几个调皮的同学也不好意思,马上收敛了自己的行为,开始认真听课。

暨老师——“知心姐姐”

暨老师可能是全校女教师当中最能干的老师,她是我们学校的副校长,又教我们班英语。她那种为学生服务的精神与公安局长任长霞不相上下,她对学生如同对知心朋友一般,我们私下里称她为“知心姐姐”,她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时时用充满智慧的眼神来激励我们认真学习,她永远是那么的好,不畏付出,不畏辛苦,用汗水浇灌每一粒“种子”。

这就是平凡而又伟大的群星教师中的四员,他们自始至终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引入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他们用责任、热情、汗水教导出一个个有才干、有作为的国家栋梁。

篇18:巧于施教,培养创造能力

巧于施教,培养创造能力

要让学生创造性地学,教师就应该要尽可能地做到创造性地教。

教学的活和课堂的活,是要使课堂上呈现出教师、教材、教法、教境(教学氛围)四位一体,认知、情感、意志、能力四者和谐发展的运作过程。也就是说,兴趣的活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让他们求知若渴、欲罢不能;情感的活跃――把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让他们有充分的情感体验;思维的活跃――把学生的思维激活起来,通过教师的激疑、设疑、导疑,促使学生思中有疑、疑中有问、问后有悟、悟后再疑,以此循环往复,不断向更深更广的知识层次开拓;自主意识的活跃――把学生的自学劲头鼓动起来,变“要我学”“教我会”为“我要学”“我会学”。 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教师引导,启发思维

创造离不开思维,创造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思维训练,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想像力是智力的翅膀,是创造力的重要条件。丰富的想像力在创造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想像,就不会有创造。

启发思维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让学生动脑、动口,独立地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了“圆柱体的体积”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200平方厘米,底面半径是3厘米,求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这道题目的一般解法是先求出圆柱体的高,再进而求解,这样做显然较为麻烦,因此,我通过演示,让学生再次回复圆柱体的体积推导过程:将一个圆柱体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并切开拼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后,然后,我问学生,将圆柱体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并切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后,体积没有发生变化。学生很快能说出,体积没有发生变化,拼割成的长方体的长即是原来圆柱体的底面周长的一半,宽即是圆柱的底面半径,高即是原来圆柱的高。我再把这个拼割成的长方体的掉换一个位置摆放,将这个长方体的长和高的这一个面作为底面,问学生:“这时候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多少?它的高又是多少?”学生即很快回答:“这时候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200÷2=100(平方厘米);它的高即为原来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5厘米。”我再要求学生求出这个长方体即原来圆柱体的体积,因此学生很快求得这个圆柱体的体积为:100×5=500(立方厘米)。

二、动手实践,启发思维

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是靠老师演示把科学道理证实给学生,学生是这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如果,我们教师通过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让从中得到科学结论,这样学生自己就成了知识的探索者,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求知和探索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了“圆柱体的体积”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把高8厘米的圆柱体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体切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圆柱体增加32平方厘米。求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这题我没有自己动手操作,而是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利用学具进行动手操作,并让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很快能认识到:将一个圆柱体拼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后,体积没有发生变化,但表面积发生了变化,比原来圆柱体的表面积增加了两个长方形的侧面。这个长方形的长即是原来圆柱体的高,宽即是原来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因为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圆柱体增加了32平方厘米,而圆柱体的高为8厘米,因此学生很快求出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32÷2÷8=2(厘米)。并迅速求得这个圆柱体的体积为:3.14×2×2×8=100.48(平方厘米)。

三、通过练习,训练思维

要使学生从理解概念,掌握理论到运用知识于实际,形成技能技巧还需要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进行实际练习,因此,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在训练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

如在进行数学复习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一批参观团乘坐若干辆汽车外出参观,每辆汽车坐3人,正好坐满,后来又增加了20人,因汽车不够,只好重新分配每辆汽车的乘坐人数,有的坐4人,有的'坐5人,正好坐满无剩余。已知坐5人的车辆是坐4人车辆的2倍,问这批汽车共有几辆?这批参观团现在有几人?”

这题数量关系较为复杂,学生无法直接列式求解,这时候,我启发学生可抓住汽车辆数这个不变的量进行分析,我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生经过合作讨论,得出了结论,因为参观团人数增加了20人,而乘坐的汽车辆数没有发生变化。原来每辆汽车坐3人,现在每辆汽车或坐4人或坐5人,如果每辆汽车坐4人,则比原来每辆汽车多坐:4-3=1(人);如果每辆汽车坐5人,则比原来每辆汽车多坐:5-3=2(人)。又因为已知坐5人的车辆是坐4人车辆的2倍,所以可得,原来每辆坐3人的3辆汽车,其中一辆多坐1人,还有二辆则多坐:2×2=4(人)。即为在每3辆汽车中,现在可比原来多坐:2×2+1=5(人)。

因此可得,参观团乘坐的汽车辆数为:3×[ 20÷(2×2+1)]=12(辆);参观团现在的人数为:3×12+20=36(人)。

四、精当提问,点拨思维

精当的提问可以很好地启发和点拨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了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思考题:“五年级学生去植树,如果按1名女生和2名男生为一组,则女生分完后还剩8名男生;如果按1名女生和3名男生为一组,则男生分完后还剩10名女生。问参加植树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这题较为复杂,学生直接列式显然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候,我没有直接让学生进行解答,而是提出一些与这题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让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找到解题的答案。

我先问学生:“如果按1名女生和 2名男生为一组,女生分完男生还多8人,可以知道什么?”学生马上回答:“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多8人”,我又问,根据“如果按1名女生和3名男生为一组,则男生分完后还剩10名女生。”又可以知道什么?学生马上回答:“男生是女生的3倍少30(3×10)人”然后,我再问学生:“既然知道了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多8人和男生是女生的3倍少30人能不能进行解答呢?”这样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女生人数为:(8+ 3×10)÷(3 -2)= 38(人);男生人数则为:38×2 + 8 = 84(人)。或:(38 -10)×3 = 84(人)。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教师如果能在教学的过程中,用教的思路引导学的思路,用教的智慧启迪学的智慧,用教的情感激发学的情感,那么,学生的思维一定能得到发展,学生也能很好的理解知识,自觉地运用知识,而且使学生懂得怎样学习,并掌握学习方法。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他们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旌阳小学:蒋仪

篇19:幼儿品德教育因人施教的体会

幼儿品德教育因人施教的体会

时下,幼儿品德教育正逐渐被人们重视。十多年幼教实践告诉我,品德教育不仅能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使之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且是一切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抓好幼儿期品德教育,能为幼儿今后的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

由于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环境的影响,行为习惯各不相同,而幼儿期是可塑性较强的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不断地强化,不良的品质需要教师因人施教地纠正和引导,加之幼儿年龄上的差异,使用的教育方法就不能千篇 一律了。

在小班进行品德教育时,由于幼儿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力差,认为别人做的都是对的、正确的,继而去模仿,然后就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习惯,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采用榜样示范的方法,直接告诉幼儿怎样做,并尽可能用新颖的手段让他们接受。

在中班进行品德教育时,由于幼儿已形成对事物的初步判断能力,但不很准确,这时需要成人给以提示、引导、巩固、强化他们的正确想法。比如:针对一件事情,让幼儿说出自己的看法,自己选择哪样是应该的、是对的,从而明白了自己怎样做,形成习惯,这样,可以使幼儿更清楚,更明确地了解一件事情的正确性,并能正确认识到为什么要这样做。

在大班,幼儿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开始萌芽,他们对一件事情已能自己去判断,但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在各方面又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异,在教育时就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因人施教了。在因人施教方面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种是幼儿能力较强,行为习惯较好。在教育时,应以此为典范进行讲评、鼓励,使之成为别人学习的楷模,激发幼儿荣誉感,促其更加进步。

第二种是在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均表现出聪明、灵活、能力发展水平均衡的幼儿。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有其幼稚、顽皮的一面,如能正面引导,效果很好,但引导不当,就比其他幼儿的教育困难得多。我接触过一名幼儿,他聪明、活泼,各方面的能力很强,但很调皮,是班上有名的小淘气。有一次,他想要坐一个小女孩坐着的红色小椅子,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大步冲过去把小女孩一拖,他不顾小女孩的哭,抬着小椅子带着胜利的微笑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心安理得地坐着。我当时没有批评他,而是走过去采取正面指出的方法。我说:秦XX,你这样做很不对,小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照顾、互相帮助,你今天这样做我很不高兴。他看我非常认真严肃,低着头说:“老师,我错了,我今后不这样做了,我现在就把椅子还给她。”于是,他马上把那红色小椅子还给了小女孩,并向她赔礼道歉。然后回过头来说:“老师,我做错了,今后改正,你还生我的气吗?”我想了想说:我想信你,一定能改正错误,如果你真的不再犯同样的错误,那我就不生气了,我们还像以前那样是好朋友,好吗?他听了高兴极了,伸出小手和我拉拉勾,后来,他果然没有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之所以采取这种正面教育的方法,一是因为榜样示范法用在他的身上是不切合实际的,二是他的各方面能力都强,使他有一种逆反心理,如用评价,讨论的方法更不行,那是不会产生这种良好效果的。

第三种是幼儿能力一般或稍差一些,没有主见,总是听别人指使。对待这种幼儿可采用榜样示范法。比如:我班幼儿吴XX,把上厕所的几个小朋友反锁在里面,经调查,是受郭XX小朋友指使的。于是,在集体活动时,我讲了一个主人公是怎样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并且自己很有主见的故事给幼儿听,讲完后,请吴XX站起来回答几个问题,他的脸马上红了,好像明白了老师请他回答问题的意思。他回答说,应该向主人公那样关心别人,别人说的话都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对还是错,像我刚才就做得不对。对此事,全班小朋友都谈了自己的看法,从而强化了幼儿正确的道德认识。

另一种是能力水平中下,自控能力较差的幼儿。利用讨论、评价的方法,效果可大有提高。如:幼儿姚XX在玩玩具时,总是乱扔、乱敲打玩具、独霸玩具,并在集体活动时不认真听讲,时常有拿玩具的现象。对此,我连续几次召集幼儿在玩具区坐好,让幼儿观察玩具区的一片狼藉后,不点名地说明这种情况,让幼儿讨论,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许多不该这样做的道理,以及这样做对自己、对周围小朋友和对班级财产造成的影响。姚xx也说了自己的看法。通过讨论,小朋友们一致认识到不该这样做,并且表示今后要爱惜玩具,在集体活动时不拿玩具,也不把玩具带回家。自此以后,集体活动时,没有小朋友争抢玩具、敲打玩具的现象,并且每次玩后都会自觉把玩具归类摆放整齐。常规教育效果也自然提高了。

总之,在进行幼儿品德教育时,教师必须时常参与幼儿活动,与幼儿打成一片,了解幼儿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具体发展情况及个体接受能力。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帮助幼儿认识问题,抓住孩子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使之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习惯,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幼儿,实现品德教育的任务。

本科生论文总结怎么写

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简报模板

电子简报模板

高二下学期末英语作文

简报模板范文

试析高校行政人员的工作自主性的论文

美术教师竞聘稿小学

大学生工厂实习评语

暑期辅导老师心得体会

施教评语模板模板
《施教评语模板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施教评语模板模板(精选19篇)】相关文章:

初中教研组新学期工作计划2024-04-28

初中英语作文写作模板2022-07-22

考核评语2023-04-13

工作辅导员评语2023-01-25

技术安全评语2022-04-30

教师实习鉴定表怎么写2022-05-06

简历自我总结2023-04-18

述职评语2023-02-27

建筑学实习评语2023-01-11

小升初简历的制作注意事项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