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随笔

时间:2023-02-07 07:41:52 教育随笔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学教学随笔(推荐17篇)由网友“老婉”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小学教学随笔,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教学随笔

篇1:小学教学随笔

小学教学随笔5篇

范文一:

数学看似严肃、枯燥,尤其在课堂教学中不如语文课堂生动、丰富,不如语文课富有感情色彩。但如果用心上好一节数学课,仍会让你收获到意想不到的快乐。学生学得也轻松,自然而然地愿意上数学课。要让学生愿意上数学课一定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有了兴趣,才能认真地对待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好。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直是许多数学教师关注的问题。根据几年来数学教学的经历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要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首先教师必须对自己所教学科感兴趣,自然就带动了学生上数学课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作一名用心的教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细节激发学生兴趣。比如数学课本中的“你知道吗”,从中有很多常识,如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它是怎样传到中国的?人的心脏一年要跳多少次?诸如这类的问题学生也是很感兴趣的,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渗透给孩子们,他们会被数学课的丰富而吸引,自然对数学课就产生了兴趣。

第二,从生活中捕捉数学,让学生觉得数学课堂很亲切,很有用处,而不是枯燥的数字累积。

数学源于生活,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便于操作,容易理解。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比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真正让学生自己动手量身边的物体,用自己身体部位作测量工具测量或估计路程的远近或物体的大小长短。还有,在学习统筹方法和等量代换时不防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完全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换一换。

要让数学课走进生活并不难,只要我们用心去琢磨,自己先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就能引导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去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自然也就爱学数学,爱上数学课。

第三,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

课堂上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每一个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应该做到:学生能做的一定让学生做,学生能说的一定让学生说。这样,才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与合作者。而不是全部知识的“统帅”,全部知识都要由教师一个人来和盘托出,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学生自然不会产生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创新,探究了。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经常给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研究的环境,善于提出一些学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决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寻找问题的答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研究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收获的快乐。

总之,课堂应该是富有魅力的地方;课堂应该是学生获得自信的地方;课堂应该是师生智慧碰撞的地方;课堂应该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地方。只要我们用心去教学,相信会有这样的课堂,让我们都为有这样的课堂而努力吧!

范文二: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学习有认知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转变。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验和感悟,从而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到底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我认为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情感最丰富。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情感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情感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直观演示、或猜谜语、或进行质疑……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师生的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就是师生间的和谐。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情感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在教学“请、清、情、晴”这组形近字时,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我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学生说:“太阳出来天就晴,应在青的左边放日,地上洒水就清洁是清,心里有事老想着是情”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登罐雀楼》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村居》、《望庐山瀑布》、《春晓》等多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的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让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秋天的图画》描写的是硕果累累的是秋天,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的秋天,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教学。

范文三:

人的一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学生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去吸收新东西。可见,学习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教给学生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因此现代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而学生灵活运用传授的方法又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反复训练的过程,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

一、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面对一篇新鲜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研读课

预习只需粗略的阅读,了解知识的梗概,以做到心中有数地去听讲,或者说带着问题去听讲。在课堂中,教师对新知识的传授,是在学生准备程度和现在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问题的思考也是有较严格的时间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接受者若对新的认识对象心中没数,往往就会紧张地“奔命”于老师设计的思维轨道中。这样一种心理不但影响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而且更不易积极思维,求疑思疑,触类旁通。这样,就一步不备,处处被动。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严重影响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二、预习的方法

1、阅读法。阅读是预习的主要方式之一,首先应把书本上有关内容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一遍,容易理解的可以“走马观花”。对于陌生的新知识,决不能仅看一遍,而要多看几遍,反复研读,可在重点和难点部位做记号,以引起自己足够的注意。

2、联想法。联想是预习不可缺少的贯穿于全过程的重要方式。由于语文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预习时总会引起一些联想。联想的过程,实际也是将知识融汇贯通、初步掌握的过程。有了联想,就能使自己的想象力得以发展。想象力是人的能力之一,对学好语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正如列宁所说:“想象是极其可贵的品质。”

3、设问法。从某种角度讲,能对某物提出问题,说明对该事物是了解的,同样,若对预习的内容能提出几个为什么,则说明预习是成功的,不怕不会学,就怕没问题。在预习时,除了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外,还应逐步锻炼自己变换思维的角度,要一题多问,故设难关,以求甚解的自学能力。可见预习时应特别避免的是那种表面无所不知,其实一无所知,头脑中一片混沌。勤于思考,多多设问,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4、整理法。整理是预习全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通过预习,对新知识的掌握会做到心中有数,对已学会的知识自己会感到喜

三、预习的步骤

1、总览单元。现行中学语文课本都是以单元做为基本单位的,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除各具有特色外,尚有其共同的知识和规律。因此,对整个单元浏览一遍,预先形成一个知识系统,明确单元要点,高屋建瓴,可少走弯路,便于对比和总结。

2、分析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观察”美景的“窗口”,充分利用这个窗口,也就占据了“攻击”课文的有利地势。有的题目启人深思,

3、熟悉作者。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和思想观念往往影响他作品的风格。

4、了解背景。文章都是为时而作,有针对而写,有感而发的。对背景的了解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中心内容,课文中选入的伟大作家鲁迅的文章,有些内容与背景有直接的联系。

5、思考练习。对课后的思考和练习,若能事先思考,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在老师讲授时,就会找到这些问题的思考角度或^解答。这样既提高了作业的质量,同时又节省了时间。

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对培养我们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针对学生基础差的特点,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范文四: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数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于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我们必须摒弃过去“斩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一)寻求知识背景激起学生内需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建构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实,涠喑橄蟮氖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三)用于现实生活领略数学风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知道往何处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数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于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我们必须摒弃过去“斩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范文五:

也许每个学生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形式的语音学习经历。低年级学习字母发音,中年级涉及到发音规则的学习,高年级有音标学习,但是学生的语音学习起步有快慢,输入和巩固渠道各有不同,因此学生的掌握结果可能会有较大差异,能力强的学生能在低年级具备生词的认读能力,而且记忆单词又快又准确,而这方面能力较弱的学生阅读能力,朗读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相对而言都处于劣势,久而久之对于英语学习也渐渐失去了兴趣。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语音学习方法,才能对所学的材料以正确的形式在脑子里储存下来,以正确的形式使它再现,从而建立语感,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低年级阶段是学生对语音最敏感的时期,这个时候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读音规则和字母/字母组合发音规律是非常合适的。众所周知,语音教学需要进行很多的机械性操练,因而往往会很枯燥,所以作为低年级段的英语教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里特征,着以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少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的紧张感。1、坚持提供较为理想的口语训练材料让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发音基础,良好的语音语调来源于听准确的发音,模仿准确的发音而来,这种能力是在语言环境中浸泡、熏陶出来的。2、强调一体化教学。英语单词的组成基本上是由元音和辅音相拼而成,因此在字母发音规则的学习时一定要重视他们之间的相拼练习,使原本的知识转化成能力直接服务于英语学习。此外,把一些与字母读音相同的单词、或符合英语发音基本规则的拼写比较简单的单词同时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字母读音和音标读音的同时,学习一些基本词汇。让学生学习字母的同时,也能根据发音规律来归纳一些这些平时常用的单词,便于他们的学习和积累。3、用诗歌进行语音教学。诗歌是语音的艺术,歌谣不仅铿锵有力,节奏鲜明,而且韵律本身就是语音的艺术,既可帮助学生学习掌握语音,又可帮助学生辨别区分相似近似音。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重要性往往是一个隐性效应,也许低年级时打下坚实的基础,到了高年级效益才会明显凸现,可以说语音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英语教学的成败。因此,设计各种形式的活动和操练要求,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在积极的情况中记忆,从而提高语音教学的实效性,也能充分的在课堂中体现一定的输入量,让学生1+1产生大于2的收益。

篇2:小学教学随笔

小学教学随笔

200X年的夏天,我离开了我的学校,又来到了另一个学校。而这一次,身份变了,我不再是一个学生,而是以一个老师的身份出现在了嘉峪关市第四中学,从此以后,我是一名人民教师了。而在这之前,我从来不了解这两个词对我意味着什么。这一学期下来,我心里似乎有了些许的概念,而老师的形象似乎也有了轮廓。

从第一天的军训开始,我就告诉自己,我要教好这个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那种热情还真不是说说而已。在随后的教学生活中,我越来越发现我班上的某些学生开始原形毕露了,开始打闹、不写作业、上课说话  而我像所有新上任的老师一样,理想主义的认为说服教育应该是可以以,我不骂他们,不打他们,只是每天给他们讲好多话,不是大道理,不是大空话,将我的奋斗的过程,讲一个成功的人该具有的特点,讲这个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讲社会现实  总觉得能够感动他们,然后和他们一起奋斗、一起成长。经常和学生打成一片,开家长会,家长都反映学生说我像他们的大姐姐,学生也经常跟我撒撒娇,开开玩笑,关系很是融洽。我的心理健康活动课也要求我以这样的形象出现的他们面前,加剧了这种局面。而事实证明,这一切是行不通的。于是,我在迷茫的同时把眼光放到别的老班主任身上。不交作业要打手掌心,迟到要罚买扫把、罚卖盆栽,上课说话要发扫地等等,我开始思考,也许正是这些琐碎而具体的惩罚措施才是监督他们的有效办法,因此我也开始适度学习,稍做改变,比如说迟到的要做卫生,只到下一个迟到的人出现。我也时常产生内心冲突,刚上完一节气氛很好的的活动课,跟学生交流的很好,俨然一位善解人意的知心姐姐,一下课立刻又变成一个严厉的班主任的形象,我不是没有角色冲突的烦恼。我从一个“天使”变成“恶魔”,我开变得严厉,开始惩罚他们。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成长,还是一种保守。 另一方面,我也很单纯的认为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每个学生都可以变得很优秀的,而现实中,有的学生就算你用尽全力,他的表现和成绩也只会让你苦笑。我开始想到老教师的那句话,老师并不是万能的,不是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我对这个观点的看法,就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变得很优秀,特他们的个体差异还是存在的.,比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基础、天赋等等,因此我给他们每一个人的目标都应该是因人而异的,都应该是适合他们的,而我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上提到的“跳起来摘到的苹果是最甜的”,最能反映这一点。至此,我从一个理想主义者走到了现实中来。

不管怎么样,我的班主任工作还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的,我相信坚持我的理念,给他们精神上的引导,给他们的心灵上课,再辅以具体的奖惩,未来我还是会有很好的成果的。教育,没有速成产品,教育没有急功近利。教育,不能没有思考,也不能没有想法而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因此,坚持我该坚持的,学习我该学习的,结果如何,只关乎内心。一句话,只关乎内心,这就是我的宗旨。

篇3:小学的教学随笔

小学的教学随笔

这周天气渐渐转凉,由于季节更替,自己身体出现了不适,人的心情也不由的躁动起来。

课末,我朝着四个三年级的男孩子怒吼着,近乎歇斯底里。

他们被我责骂的原因是:没有订正课堂活动手册——不是没订正好,而是压根儿没有订正!最让人不能忍受的是,他们的四本作业还是我“揪”出来的。如果不是我这么自讨没趣地“点将”,它们还不会这么快浮出水面。

对于作业,我可是想了好些招儿的:加分、小组比赛、批评、讲道理等等,但这些办法的效果甚微。这不,今天的这档子儿事,还是发生了。那时,自己原本干燥火燎的喉咙连头大脑神经冒起火来。

第三节课后,原本是孩子们放学的时间。我还是将他们叫进了办公室。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将他们一顿训骂。坐在我旁边的王老师听了,忍不住开了金口:“还不赶快向李老师承认错误!”

他们还是怔怔地没有一点动静。他们也许是还不知道错在哪里;或许,他们知道错得一塌糊涂,却不知如何开口。

我将身体沉沉地落在椅子上:“今天的作业,我不让你们订正了,都放在桌子上。”夹杂着生硬且忿怒的语气,我累得不想与任何事物交流。

此时,我们都饿了。

可是,我还是和他们对峙着。因为,我不知道,接下去是摆摆手让他们回去呢,还是,继续这样“惩罚”他们。如果不痛不痒地草草收场,说不定他们以后会更加肆无忌惮;如果继续这样所谓的.“惩罚”,可能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

进也不是,退也无奈 。最后,还是无奈“放虎归山”。

吃午饭时,我思忖良久。关于孔子的因材施教——平和地将天地人结合在一起的理念,对现今能起多大的作用?对我和我的学生们能起多大的作用?

也许,是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错了?!

这几天,看了一点于丹的《论语心得》。其中有一句话:天上的两朵云,只有在同一高度时,才会成为雨。

是的,我不该用自己的标准强加给这些“小水珠”,因为孩子们都有各自的高度,我能做的是:将自己置身于无比辽阔的天空中,迎合他们各自的高度,共同合成“满城风雨”。这才是教育的魅力所在。

篇4:小学思想品德教学随笔

上课时,我发现学生们上品社课无精打采,学习的气氛远不如语文、数学,就连老师提出的问题都不是太感兴趣,尽管我努力调动学生积极性,但是课堂仍然是平平淡淡,冷冷清情。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好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承担德育主任务的思品课,由于理论性较强,一些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枯燥,在**常教学中长期得不到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受到作为“副科”的冷遇,这给思品课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处,也给思品课的德育目标的落实制造了很多的障碍。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兴趣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

一、关爱学生,鼓励学生,调动积极性,取得学生的信赖。

在一个班上,学生接受能力和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学习差的学生,不能出现一些学生不爱听的话语,“你真笨!你太差!这样的题讲过多次都做不出来?如果多次听到这样的话,学生心理压力太重,安全感。对于学习差的学生,老师要给予由衷的关怀和爱护,多用激励性的语言。教师的举首投足,期待眼神,鼓励话语,真诚微笑,都有可能激起学生进步的力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只要有关爱、有鼓励、有交流、有信任,便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我也能看到我想看到的,得到我想得到的。

二、创设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感染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愉快的情境,时时引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新鲜等情绪。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

三、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自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那么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对学生要给予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发学生潜能和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创造使他们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放手让学生去探索,而在探索过程中如果思维受到阻碍时,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暗示,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是在自己的努力下得到的,学生在体验成功时获得精神愉悦,获得自信,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四、学法指导是重中之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眼、脑、口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1)会听。听讲时要求学生边听边记,学会抓住重点,不仅要听老师讲,还要听同学发言,学会倾听,利于学生长远学习;(2)会看。学生通过看,知道自己想知道的知识,主要是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3)会想。引导学生肯想,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有机会愿动脑筋去想;(4)会说。数学课堂中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也非常重要,也是学生表达思维的重要方法,要说就得想。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以说促想,最终做到想得好说得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篇5:小学思想品德教学随笔

我教思想品德已经有数年了,通过教学,我觉得作为老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才能出现较好的效果。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在导入环节中,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在教学中老师的导言、学习素材的选取和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例如:在教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今天我当家》一课时,我课前采用了让每一位学生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体验家务劳动的辛苦,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上课时叫一位同学上台说说自己的感受,老师相机导入本课教学。又如在教学《小鸟与榕树的对话》这一课时,我采用歌曲引入来渲染气氛,让全班同学齐唱“大自然是我美丽的家”这首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知道大自然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如此一来学生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使他们能感到上思想品德课是很有意思的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明理环节中,挖掘课程资源

传统的教材只是传授知识的载体,而现代教材功能只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范例。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如教学《小鸟与榕树的对话》这一课时,我采用图文对照来开展活动,让学生自编自演“小鸟与榕树的对话”,同学们通过看表演,听小鸟们的诉说,结合课文插图,知道爱护环境,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共存。然后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家园是怎样的,于是同学们踊跃地展示自己动手画的家园作品。事实上作为老师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认真地收集素材,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资源,并在明理环节中加以挖掘,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三、拓展延伸,增加实践活动

在新教育理念下,增加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怎样做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实践活动的培养。如在教完《小鸟与榕树的对话》这一课时,同学们都表示要为美化我们的家园环境出一份力,并开展一次植树活动,有的在生日时家门前种一棵树,让小树苗和我一同长大;有的回家跟父母一起在自己居住的社区或门前种上一棵树;有的在植树期间为校园植树种花种草。通过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懂得爱护环境,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共处,我们的生活家园才能就得更加美好。

篇6:小学数学老师教学随笔

最新小学数学老师教学随笔

对于我来说每天的作业收发情况真的是一件令人苦恼的事情。作业量少而精还好,作业还能基本收齐。可是一遇到特色作业,孩子们推推搡搡的模式便开启了……

这不,新学期第一次作业一个班67人就有10个人由于各种原因推诿不交,我一下子恼了,开启了我的惩罚模式。“家庭作业务必在课下完成,否则你不能下课出去玩。”我的目的很简单,意在让他们知道“当天的事情务必当天完成,否则会占用自己第二天放松玩耍的时间。”话毕,下课了,那些个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孩子便坐在位子上焦急的写了起来……

“老师!田首鑫,曹星宇作业没补完在外面玩呢!”学习小组的组长卢景仁跑来告诉我,我一方面表扬卢景仁的负责一方面让他把那两个孩子叫过来。为了不耽误下节课的上课时间我给他们讲明了道理,这个惩罚是由于自己的不负责任而造成的,只有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他俩似乎听懂了我的意思,抓紧跑回教室写了起来……

事后,我回想了自己的所做所为,千不该万不该的做法就是没有问清孩子没写作业的原因。是忘了呢?还是不会做?还是根本不想做?是不是应该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批评教育呢?于是放学的时候我专门找了这几个孩子简单了了解了一番。并告诉他们“老师相信这次只是你们的小意外,如果有任何原因导致作业无法按时完成一定要跟老师沟通,老师会结合你们的实际情况来考虑的。”

其实惩罚也只是为了让他们明白做人的道理,这次以儆效尤的做法出现在开学第一次交作业的事情上,希望孩子们能够引以为戒,也希望孩子们在按时完成作业这方面有更出色的表现!

篇7:小学音乐教学随笔

关于小学音乐教学随笔

新课标明确提出: “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音乐教育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和团结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把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和道德修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德育渗透在歌曲教学中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演唱形式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歌唱中去认识人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应紧紧抓住音乐形象,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创编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情感。

例如:《国歌》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乐曲,表现了处于三十年代国家民族深重危机下的'知识分子,为了民族的存亡,依然冲出书斋奔赴抗日前线的主题。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然后再让学生听歌曲,学生立刻感受到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在表现歌曲的同时,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起时代责任感、使命感。

二、德育渗透在欣赏教学中

欣赏教学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感知及联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对作品形成一种全身心的审美体验。教师应紧紧抓住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要素塑造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进入歌(乐)曲的意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海洋里。

例如:在欣赏歌曲《鼓浪屿之波》时,引导学生坚定“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信念。学生通过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情感和思想内容,在聆听歌曲的同时感受到同胞虽然生在台湾却远离了故土,盼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这种渗透式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音乐知识,还接受了思想教育 ,从而培养起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立志学习。

三、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德育内容应根据每堂课的教育目标展开,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渗透于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安排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强化学生的德育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因势利导,设境悟情,使德育内容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熏陶。例如:在欣赏《义勇军进行曲》这支慷慨激昂,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战歌时,我转录了天安门前升旗仪式鼓舞人心的壮观场面,激发了学生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使学生体验到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受到崇高的民族精神的熏陶。

四、德育渗透在课外活动中

德育作为一种教育过程,是永恒不变的,而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途径又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说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阵地,那么课外活动则是育人的广阔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合唱、合奏、舞蹈等兴趣小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为配合学雷锋树新风活动让学生到街头义务扫地、到敬老院帮老人洗衣服等,通过教育教学和公益活动的结合,使学生懂得怎样去做人,要做雷锋那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这些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寓教育内涵于艺术和实践活动之中,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帮助学生进一步养成“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行为习惯。

德育是一项重要的育人工作,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这样一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音乐教师不容推辞的一项重要职责。我们应充分利用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恰当处理好教育与教学的关系,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以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 完美世界。

篇8: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近日,在秀水小学参加了关于“课堂读书时间不少于10分钟”的集中培训,有幸聆听了三位教师的阅读指导课,下面就结合“课堂读书时间不少于10分钟”这一主题,谈一点粗浅的认知:

朗读历来是小语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新课程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第13条更是对课堂读书提出了明确要求:“重视和加强读的训练,力求在课堂内达到读通、读懂、读好三个层次的要求。每堂课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般应达到10分钟左右。朗读与默读并重,能根据教学需要并结合教学情境指导学生的朗读、默读、诵读和背诵。”

然而语文课不闻读书声和少闻读书声由来已久,至今亦然。“满堂灌”时代也好,“满堂问”时代也好,一节课读书时间不足10分钟,一篇课文学过大部分学生都难得读上一遍,一年课堂阅读时间不足几十个小时,然后分析训练做题、合作讨论交流,只听老师滔滔不绝、小组活动热热闹闹而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阅读课不是好的阅读课。语文学习不读书,没有了感受,联想、思考、领悟、积淀、提升的过程也就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

有老师认为读还不容易?不就是10分钟的事情,我就做足10分钟给你看,我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挨个儿上演;我读句、读段、读全文轮番上演,别说10分钟,就是30分钟也不在话下。确实,有心凑这10分钟并不是难事,但《教学建议》提出的10分钟读书是“质”与“量”的统一,10分钟只是完成了“量”的问题,而 “质”则要求在这不少于10分钟的读书时间里达到“读通、读懂、读好”这三个层次的目标,并且在达到这样目标的过程中能结合情境指导学生朗读、默读、诵读和背诵。

因此,我所理解的课堂不少于10分钟的读书时间应是有效的读而不是机械的读。然而要做到有效读书,现今的语文课堂除了读书时间太少之外还存在以下问题:

1、朗读的目的性不强。齐读,分组读,个人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

2、朗读的面太窄。语文教学最基本的目的之一就是会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又怎么能达到会读呢?

3、教师的'朗读指导单一。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带着xxx语气读一读”,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

萨特曾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那么,教师应如何有效的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悟出文章的内涵,使课堂不少于10分钟的读书时间成为精彩的华章而不是匆匆走过场呢?

我想首先语文老师应对朗读引起足够重视。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保证充分的读书时间。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特别是自学性课文,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

2、注重朗读评价。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2、扩大朗读训练面。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分角色读,表演读,分小组比赛读,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3、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

4、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

在所聆听的三堂阅读指导课中,我认为梁春萍老师执教的《怀念母亲》就是一堂很好的读书示范课。

1、结合语境理解。梁老师的读书内容安排的是“三读”——读词、读段、读全文。

一读词语不是机械的读,而是带着对词语的理解读,把词语读得有声有色之后,让学生用所读词语来说说课文内容,既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又对全文有了整体的认知。

二读段落声情并茂,尤其是第二自然段的课文朗读,可谓是层层递进,不仅对文本语言的深层挖掘丝丝入扣,更是在每一次的挖掘过程中循循善诱,把学生的理解、感悟引向深处。学生在深有感触之后,情感的迸发自然水到渠成,所以每次朗读都是文本与心灵的有效对接,读得也层层深入。

2、超文本链接。梁老师的课中出现了三次超文本链接:《世说新语.方正》;引用季老的话“为了避免用今天的情感纂改当时的感情,几次引用当年的日记和文章片断是为了保存当时的感情”;《赋得永久的悔》(片段)。

我认为最成功的莫过于链接《赋得永久的悔》。梁老师抓住第二自然段中“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等表现作者“终天之恨”的句子与《赋得永久的悔》进行了成功对接,学生在超文本链接中更深切的感受到了作者的终天之恨,之悔,之痛,心灵深处一次次受到了强烈的震颤,作者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在这样的情境之中,学生的每一次读成了课堂的亮点。

3、深情渲染。能否把学生的读引得入情入境,首先教师得参透文本,深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去,如果教师自己都不感动又如何能感动学生呢?梁老师在情境创设中的一个杀手锏就是自己的声情并茂。通过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沉痛、哀伤的情绪,梁老师在上课伊始就让学生的情绪慢慢沉入到了文本的情感之中,更通过音乐的催化,为情感的营造推波助澜。整堂课,学生心随文动,仿佛触摸到了作者的灵魂深处与他恨并痛着。

真实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课堂。读的过程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过程。只要我们教师用心营造,有效朗读,那么学生一旦领悟到诵读的妙处,便会沉醉其中,欲罢而不能,这样的课堂怎能不奏出精彩的华章呢?

篇9: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批改作业时小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取百分制量分。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此外,单纯的用‘√’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影响师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如何更好的通过作业的批改,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体能动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觉得可以这样做会更好,适当加以评语:

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评语如;“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呀!”、“解得巧,真聪明”、“你肯定有高招,因为你是我的骄傲”。不责骂质量特别差的作业本,相反,应尽量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你准行!”“你的进步很大,因为你付出劳动。”“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城楼。”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从而会使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有的题可用多种解法而学生只采用了一种,可以写上:“还有更好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有高招!”

篇10:小学体育教师教学随笔

小学体育教师教学随笔

经过国培教师的点拨,结合了我校的实际情况,我展开了如何上好体育课的思考。

在我校班级多,场地小,利用率高的前提下,如何开展体育课,什么是好的体育课,如何上好体育课,确实值得考虑,深思的问题。

经过实践,我发现要上好体育课,必须做到

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也就能抓住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此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抓住学生普遍兴趣去促进他们身心发展。

2.让学生共同参与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发挥好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共同参与,注重学生的`个体,个性发展。

3.增加课堂趣味性

教师如果能够运用幽默诙谐的语句,趣味的动作设计,引人入胜的主线等来对抽象的技术动作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示范,就会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而且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多采用激励表扬的手段

激励的语言,表扬的手势、眼神都能给学生带来莫大的信心,因此教师的肯定,给挫折的鼓励,都能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什么是好的体育课,借鉴前人的经验和自我思考,我觉得必须要抓住每一个细节对学生进行身体训练,传授知识文化技能;要把我们的体育教学进行科学化。教学骤要清楚,讲解示范要明确,要让学生看得清楚,想得明白,练得出来,练得好。还有就是学生上完这节课后,感觉很有收获,很高兴,期待着下节体育课的到来;一节好的体育课一定要有一个适宜的练习密度和适宜的运动组合。

篇11:小学社会教学随笔

小学四年级,正是过渡时期。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35分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对于优生有的聪明男生很好动,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胜利之中。我曾经教过郑煊,他就是非常聪明。我经常在中午出题留给他们做。由于他的不细心,很少全做对。所以我就用这点来教育他不要总认为自己聪明就可以不虚心学习。如果打击他一次上课就能好几天。所以对于优生上课也应该多关注些。

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讲哪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不止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并且要想他们成功就得在课下时间多帮助他们。本身他们基础不好很容易坚持不住所以多给他们讲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

篇12:小学三年级教学随笔

小学三年级教学随笔

教学随笔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如何才能更好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兴趣,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去,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真的用心去备课受到的效果也真的非常好。下面就一起进入教学随笔吧。

第一节数学课

真正上数学课今天是第一天,虽说课早已备好,昨天还简单温习了一下,结果还是一团糟。

1、没有控制好教学时间;

2、备课不充分,无论对教材还是学生都不到位;

3、课堂纪律不好,学生说话、做小动作、思想开小差的较多。

问题已经摆在面前,现在要做的是解决问题。

现象1与现象2在本质上是一个问题,都是因为备课没有备好,所以教学时间控制不好。解决办法也很简单——认真备课。(不过说来简单做来难,已经是“老教师”了,改变起来更难。)像今天的内容,或者放弃估测的内容或者改成两课时上,否则贪多求全,反而两头落空。

教学要学会做减法。

一、学生聪明与优秀大多不是教师的功劳,所以不用担心因为自己没有讲到而影响到学生的成绩,细想来还是担心自己的平均分的因素多一些吧。二、贪多嚼不烂。觉得得每个都重要,哪个都不能不讲,跳出小学数学来看,都是可讲可不讲的。

现象3形成的原因可能有:

一是教师讲解缺乏吸引力。这里不一定是教师的语言基本功问题,还有教学内容本身的问题。教师要努力发掘数学本身的.魅力,用数学本身吸引学生,这才是最持久的动力。二是学生的习惯不好,这里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年龄的原因。除去这些客观的原因,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正是我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还要从备课入手。通过备课命使数学的真、善、美得以在课堂中得到充分展示,发展学生的兴趣与动机。古人说得发好“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通过细致的备课还能提高教师的表达水平,使教师的语言更准确、简洁、优美。

其次是认真、长期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这一点上今天已经进行了一些努力,例如准备哪些学习用品及它们的摆放位置,上、下课的礼仪,还有课堂中5秒钟快速整理课桌,3秒钟端正姿势等,这些习惯绝非短时间可以养成的,如果自己淡忘了,疏忽了,学生肯定忘得比你快。(最好将这些都写在备课本上,每天上课都可以看到,以此提醒自己)

今天纪律最不好的时间是作业时间。所以培养学生独立、安静完成作业是重中之重。一般来讲是,课堂作业都是提前做过的,不会有普遍问题出现,即使有也在作业前指出、纠正了,所以要求学生在作业时保持完全安静是可行的。

这里还面临一个问题,学生作业的速度相差悬殊。先做好的怎么办?是做思考题还是看课外书?应该都可以吧,或者将两种方式综合起来用,虽然会增加自己一点工作量,但若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培养学习一处习惯,那也物有所值了。

当然别忘记错误登记和作业订正。这既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机会,也是与学生沟通的最好时机。只要做好记录,早上、中午随时随地可以订正,这样及时反馈,能避免问题堆起来无法解决。

篇13:小学体育教学随笔

一、激发学习发展创新思维

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必须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教学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得出确定的结论,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妨碍了学生的思维品质的优化。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少讲,使用权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

一项活动创新可能导致另一项活动的创新。教师教会学生各种基本技能,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程度选择组合。如:花样跳绳、套圈追拍、上摸下跳、赶小猪等。使活动在教材的内容上不断更新,得到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做有心人,发现肯定、积极引导,把他们的随意创新转变为有意创新。

例如:“建造大厦”的游戏。材料是各种各样的木块,学生分成四大组,排成纵队,每组2人在20米的对面负责建造大厦,其余学生轮流搬运木块,以学生建造快、美观为优胜。这样,学生情绪高涨,又要多运快跑,又要设计出美观、牢固的大厦。不仅全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同时又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了动手的能力。寓体育于兴趣之中,学生感到无限快乐,从而积极参加,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陶冶美健。

二、健康体育观的意识和终身体育的意识的确立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安排教学时往往选择一些竞技性较强的运动项目来进行教学,到最后的成绩评价也是参加这些项目的达标标准来进行评定学生的成绩。往往就造成那些天生身体素质就比较好和一些运动尖子他们考的成绩很好甚至超过最高标准。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情况之下,作为体育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从以往那种单纯追求运动成绩的框框里跳出来,树立健康体育观的意识,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来带领和引导同学们参加体育锻炼。使同学们身体素质和体质两方面都得到相应的提高,让他们的人人身体都“棒”起来,少生病或不生病。这也是我们上体育课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的目的是要增强学生体质使身体变得更健康,而每周有限的二节体育课,往往是不能满足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的。健康则是一个长期持之以恒的过程,也就是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通过短时间取得好的效果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人体机能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由于现在的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既是一场智力的角逐;同时也是一场体力的较量。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将是很难坚持到最后取得胜利。为此,在体育教学中应把着眼于怎样通过一些教学方法来激发与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逐步地培养他们爱好和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他们在运动中,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品尝到成功的滋味;找到真正的自我。慢慢的让体育运动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随他们的一生。当然,在培养他们兴趣、爱好的同时也得让学生掌握从事长期体育锻炼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以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以上做的一切,最终都是为了让他们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的情操。

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互动教学

众所周知,教师的讲解示范是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有效手段。如果教师教学方法单调、枯燥,学生受自身知识体系的影响,很难准确的学习、理解、接受知识,会给学生以陌生的感觉。受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课下不能及时复习,使其对所学的知识只能是一知半解,时间长了往往形成错误的定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教会学生用理性的方法去学习,那么,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举一反三。这样,既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体现了教师主导性的教学思路,提高练习效果。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互动教学由 “做→想→评”三步循环进行,体现了师生互相促进,互相制约,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思想。

四、重视学生学习的信息反馈

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有所控制,对学生来说,反馈信息可使学生强化正确,改正错误,找出差距,对教学来说,反馈信息可使教师掌握情况,找出不足,改进教法,因此,课堂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各种信息反馈,防止注入式等教学,逐步形成教与学的双边沟通,促进对教学不断地进行检查、评定、修改、调整、建立全新的教学体系,使教学能始终处于更科学,合理化的最佳方法和手段。另外在教学中对一个问题,一组动作乃至一招一式的认识要允许学生回答总是不完整或有错误,允许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技术有错误的理解并做出不正确的反应,从教学的某种角度和需要出发,有时需要尽量让学生暴露错误和不足,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并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示范和练习等手段,找出教学中的优化和偏差的原因,让学生自己去纠正错误,通过对照、分析本取得经验和教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对知识的认识。可以说教学成功与否,就在于对教学中各种信息的反馈。

篇14: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以语文的主要反思在于“悟”。

你悟的越深 也就反思的越深。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新课改在万州已有两岁了,如果现在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新课程真好”,那课改在万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万州区教科所的引领下,在各级教研室的组织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万州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篇15: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参加第一线教育网的教育培训,我来到无锡,趁着一个课不太好听的上午,一人悄悄来到被称为江南第一山的惠山,寻访阿炳,聆听二泉映月。

盛夏的惠山倒真是树木葱笼,藤萝摇曳,但山脚下的二泉却颇让人失望。我听不到淙淙的流水声,只看到被栅栏围着的一圆一方两口被圈起来的泉井。隔着栅栏往里看,确实能看到泉水,还比较清澈,但失去了鲜活的生命的流动,这泉的魅力也流失了大半。我不知道,看到这样的泉水,即使月光照水,阿炳的情思还能随着音乐恣肆汪洋吗?到底是阿炳的沧桑情怀成就了这泉,还是这历史上的泉真的美得足以催发阿炳的情。以景生情,情景共生吧。

我在诺大的“天下第二泉”下拍了照,又在泉池周围上上下下的台阶上转了几遍,想象着当年阿炳拉琴的位置,但终未想清楚。恍兮惚兮,阿炳可真曾经来过?此地真是享誉世界的二泉映月的诞生地?

我沿着山路一直向前,终于,找到了阿炳,他长眠于山脚下。阿炳墓设计成舞台的形状,墓碑上刻着民间艺术家华彦钧之墓几个大字,前面的空地犹如一个梯形舞台,舞台上,一个黑铜塑的阿炳弯着腰“痛苦”地拉琴。从没见过如此痛苦扭曲的拉琴姿势。阿炳生前贫病交加,颠沛流离,未曾有过炫目的舞台生涯,但他需要舞台,他应拥有舞台,这震惊世界的“二泉映月”怎么能没有舞台?这墓前的舞台,是后人对他缺憾人生的弥补?

墓外还有一个“二泉音乐广场”,墓边还有“中国泥人”,让人觉得很滑稽,许是后人希望阿炳和泥人,这无锡的两个宝贝,在广场上同台演出?

当游完寄畅园,走出锡惠公园后,觉得一上午的逃课还是很值,在无锡,阿炳确实曾经来过,阿炳是属于无锡的,二泉映月是属于无锡的。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4篇]

篇16: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当我拿到书,我至少默读了三遍,同时翻阅了教参资料,为着准教学目标夯实基础。以下是我执教“我会认”生字的教学片段的思考。

在第一课时上,我主要是以解决一类生字为主,认识“忘、主、席”等13个生字和书写“吃、叫”等2个生字。

一、突破字音难点

一年级以识记生字为主。在生字字音教学环节中,本课较容易读错的生字是前鼻音“亲、村”和翘舌音“吃、战、士、主”。先让孩子们自主交流需要提醒同桌易读错的字,接着请小老师示范朗读,相机指导,及时纠正。

二、识记生字

通过多种识记方法,采取不同的手段激发孩子们的识记兴趣。

短短的课堂时间悄然而去,却也发现了许多不足。对于巧记生字的环节,耗时过多。

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身边的同事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因此,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观摩他们的课堂。经过几次听课学习,我也收获不少。

学会及时激发孩子们的生字方法。一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中已经渗透了新的教学识记生字方法,如猜字谜、形声字。在胡丹丹教师的课堂上,孩子们编字谜,其他小朋友们猜。可见,孩子们的思维都很活跃,反观自己的课堂,孩子们仍停留在浅显的识记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后来,我就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首先示范编字谜的方法,果然,孩子们的思维也打开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今后,我还需好好努力,把识记生字教学的困惑逐个击破。

篇17: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朗读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训练。它是指书面语言转化为出声的口头语言的阅读,是发声阅读。教学法理论中对朗读有过这样的论述:文章的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如同进行解剖,朗读却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能使人感受。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方法,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读得不符合要求时,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提一下“要注意读出感情”等要求后,让学生再读一次就过去了,长此以往,必将会影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体会情感――把握朗读基调

要读好一篇文章,必须先深入阅读,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才能在朗读时以声传情,准确地表情达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须紧扣课文,从字词句入手,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作者的感情变化线索,还要联系实际,阅读时才能把握朗读基调和语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一个小女孩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的事情,反映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罪恶,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们的同情。根据该文的内容及中心思想,朗读该文的基调就应该确定为低沉缓慢。朗读时又要根据每擦一根火柴小女孩内心的情感“悲――喜――绝望”的变化适当变换语气、速度和语音,这样才能生动地表现出文章的感情基调。

二、扮演角色――激发朗读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教师的范读和录音范带。小学生模仿力和记忆力是非常强的,在他们听的过程中,会在头脑里形成一个朗读的“模式”,从而更好地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学会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语言表达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当学生听过示范朗读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齐读、个别读、分组读、自由度、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朗读方式的尝试。

三、因材施读――设计朗读形式

朗读形式应根据不同性质的课文来设计。突破朗读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段落与词语的理解。为了突出重点,加强识记,对思想性较强的课文有关主要段落应加大力度齐读,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作意图。为了诱发灵感,活跃气氛,凝聚感情,对句意连贯,内在联系紧密的课文,可采用层层点拨设问,步步引读。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读懂、读通课文。使朗读训练落到实处,发挥出读的效果。

四、品味语言――训练朗读技巧

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读,学生也同时获得了说话的样本和写作的范例。这些技巧都必须在品析词句段、体会感情中掌握。

(1)选择感情浓烈的句段。课文中某些句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某方面强烈的思想感情。比如《梅花》一文中“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句话要求学生体悟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思国之情。

(2)选择含义深刻的句段。课文中部分句、段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蕴含某方面的哲理,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思考、讨论,才能理解、领悟。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从我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句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在两个极端的爱下努力向前驶去。

(3)选择描写精彩的句段。课文诸如运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或者具有总起、过渡等作用的句段,都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方法的好素材。如朱自清先生的《匆匆》,这篇优美的散文,是一篇很好的朗读素材,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并珍惜时间的可贵,从现在做起,把握好今天,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五、以听促读――提高阅读水平

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对语言、文字、句段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听促读提高阅读水平。教师对教材中准确的词语、优美的句式、生动的片段,要多作范读,突出语言特点。坚持这样的练习,就能慢慢促使学生掌握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提高阅读水平。

如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师用哀婉的语调描绘情境:“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教师悲伤的语气,悲痛的表情,把文中人们送别总理的感人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无限悲痛和深切怀念的感情传导给学生,使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发学生深深热爱和缅怀总理的思想感情。

总之,在朗读教学时,教师要放开学生手脚,让学生能自由自在地读书,这是为了让每位学生都拥有一个自己的读书的方法。同时,也要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

游戏化教学教育随笔

随笔论文

六年级语文教育教学随笔

教育教学反思随笔

小学体育教育短片随笔

体育教育教学随笔

体育教育随笔网

小学体育教学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和教学论文

教学随笔与反思小学

小学教学随笔
《小学教学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教学随笔(推荐17篇)】相关文章:

小学英语教师随笔短篇2023-08-22

小学英语优秀教学随笔2022-12-26

小学体育教学感悟随笔2022-09-30

小学数学老师教育随笔简短2023-11-13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育教学随笔2022-09-08

小学英语教学随笔2022-04-30

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教育随笔2023-06-08

新教育体育教学随笔2023-06-02

小学体育的教学随笔2023-05-19

五四青年节小学随笔感悟日记作文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