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改革音乐教学随笔(推荐14篇)由网友“一粒微尘”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以学生为本改革音乐教学随笔,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以学生为本改革音乐教学随笔
以学生为本改革音乐教学随笔
音乐教育是以学生为对象,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教学还不尽如人意。经过一个学期的音乐课改教学研究,结合对人教版中小学音乐教材的研究与教学实践,我发现我们以前音乐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没有面向全体学生,没有以学生为本。
那么音乐教学究竟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呢?我认为:应在音乐教育中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并着眼于整体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
考虑学生需求,就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种繁育既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又可丰富他们的情感,通过细致入微的情感陶冶,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同时,利用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并有创造性地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参与音乐活动,让他们在美的感染中受到美的教育。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加强音乐基础能力的培养。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他们的感知能力,包括对音乐、音响各要素极其细微变化的敏感性及对音乐作品和音乐形象的感知和把握等;
2.培养他们的表现力。让学生在音乐艺术的表现中,在进一步感受、理解音乐的同时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创造性和成功感;
3.培养鉴赏能力。音乐不能只停留在感官愉悦的阶段,还必须有相关知识和文化背大的支徐,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宽广的音乐视野;
4.培养学生创造力。具体表现在课堂上的即兴演奏和演唱、创编表演等,从而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能力,给学生以自主发展的广阔天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才能提高学生整体的音乐素养。
篇2:“以生为本”教学模式初探论文
“以生为本”教学模式初探论文
“以生为本”教学模式初探魏 红
李楼镇白莲小学,湖北 老河口 441800
从教十几年来,经历多次教育改革,每次改革,我都在想,到底哪种教育方法最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现在,“以生为本、自主学习”已成为教育主流,也成了广大师生乐于接受的一种教育方式。我认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终身教育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要求学习”也应该是学生的主动行为。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既能掌握学习的客观规律,又能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我们该怎样做呢?
一、师生集体备课
我们的教学要达到和谐高效,就必须时时做到心中有学生,以生为本。教学前教师要了解学生,考虑学生的已知和未知,比如:哪些是易错字,哪些是难理解的词,哪些句段学生难以把握,哪些资料需要收集、哪些疑问需要解决等等。为了掌握这些情况,每次在预习一篇新课文时,我都会给学生发放“预习情况一览表”,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并且邀请一个小组与老师一起备课,共同探讨,了解学情。能够与老师坐在一起研课,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准备充分、跃跃欲试,此环节的设计也为后面的小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后教师再去创造性使用教材,去收集处理信息,去钻研教法与学法。有的放矢地设计最优化、最有效的教学程序。
二、搭建展示的舞台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讲台似乎就成了教师的舞台,教师在台上居高临下,滔滔不绝,学生就该俯首帖耳、凝神静气。我们现在要摒弃的'就是这种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做到以生为本,教学民主,师生平等,与学生一起分享这个三尺舞台,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要相信他们在有些事情上会比老师做的更好,更有效果。比如,课前三分钟可由学生介绍导入;课前要学习的字词,可让学生去书写;课文内容的板书先由四人小组探讨,精选出最优化板书,并推荐代表上台书写,教师要做的就是提示学生怎样适当运用彩笔、箭头、简画、括号及字的大小等,强化重点。这种学生主体性板书打破了教师一手包办、全盘授予的局面,让学生也成为板书的主人,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思维和创造能力、文字书写与表达能力,但这种板书的使用应注意因人而异、因文而异。
三、合作探究求实效
教师不只是单纯的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技能:以自己的兴趣为出发点,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教学管理论文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探究点,先扶后放,让学生在读读、说说、演演中自主探究,取得收获,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快感,增加自信心,张扬个性。那么,什么样的小组合作最有实效呢?首先,我在人员分配上下功夫,一般来说一个小组四人为宜,学生自由组合,然后教师适当调配,优差互补。且每个小组内一定要有语言表达能力强、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作为“领袖”。分工要明确,有组长、记录员、纪律管理员等,每人一个编号。为了加强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为小组起名、拟定口号,在情绪松懈时,为自己加油打气。其次,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应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建议,这是防止合作探究流于形式的高效手段;教师可提出备选的思考题目,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可由学生根据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自行探讨。此种教学方式真正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四、学生出卷见真功
学生出卷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锻炼出题人的知识整合能力,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一举三得。每单元结束时,我都会邀请一个小组,由组长牵头,几人围在一起讨论题目框架,按学生实际情况细化分工,并给每道题量化分数,卷子出完后,若无大的问题,我一般会尊重出题学生,不做大的改动。测试完成之后,再由出题小组负责批阅。对于出题质量比较高的学生和小组给予适当的奖励,此举大受学生欢迎,也让学生着实体验了一回当老师的滋味。
五、课后作业要灵活
教学多年来,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上课认真积极,爱回答问题,课后却不爱写作业,或完成质量低下。究其原因,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对于没有挑战性、没有趣味性的的作业不感兴趣。经过反复试验研究,我总结出了一套方法:学生作业由学生自己选择练习的方式,如画一画、编一编、诵一诵等;选择书写的数量与遍数,然后由小组长抽样检查,不合格者自愿接受“惩罚”。另外,教师应当与家长取得联系,不要让家长充当“伴写”的角色,学生有了错误不要马上指出,而是让学生自己先检查,确保无误后,再由家长检查,让学生把“帮我学”变为“我要学”。并持之以恒,养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
总之,在教学时,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敢于采用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一反“一灌到底,一问到底”的做法,从包办的角色中解脱出来,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
篇3:以生为本-《雨后》教学反思
以生为本-《雨后》教学反思
以生为本
丰荫明德小学耿燕飞
俗话说:“回头看,金不换。”出门在外,盎灰桓龅氐悖回头一看,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生活又何常不是如此呢?走过一段岁月,闭上双眼,尽情回望,生命会多一份理性,多一份思考。
细细想来,上个学期对我启发最大的,还是那节磨了N次,作为公开课上了三次的《雨后》。特别是在“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研讨活动”中的那次公开课,我受益匪浅。
说实话,那次上完课我自我感觉还不错,可结果牛博士却指出了那么多问题,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下午一放学,我立刻给工作室的几位老师打电话,可她们一致认为,课的设计没有问题,是我太紧张了。
真的是我太紧张了吗?我的自我认知告诉我,不是!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我的头脑中放电影般拉开帷幕,将我执教的《雨后》版本一一回放,比较、分析、思考……原来将我绊倒的是“以生为本”。虽然这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双轨四步,生本阅读”,但是在几个细节上,我没有做到“以生为本”。
一、一个未做的课前游戏。
课之伊始,我就让“以生为本”绊了个大跟头。上课地点在阶梯教室,听课的教师有80多位,课前还有一部分孩子因为没有穿校服,而被班主任扣掉了小红花。但是教学环境和学生情绪的变化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我一看表,评委到场时已经过了上课时间,就直接开始上课,而吝啬的没有舍得花5分钟做个小游戏,让孩子们紧张的情绪平静下来。因为没有做课前游戏,导致上课前10分钟乃至整节课,学生情绪的冷和教学效果的`凉。
二、一个不准确的提问。
复习过旧知,我开始范读这首儿童诗,目的在于:师生竞读,激发学趣,并让学生发现我比他们读得好的地方,为接下来的分享朗诵小妙招做准备。可是,我在设计提问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情,简单的问学生:“谁来评价老师的朗读?”结果学生的评价五花八门,浪费了大概5分钟的教学时间。在共同体活动中上这节课时,我把这个问题设计成:“谁来当小老师,评价老师哪一句读的最好?为什么好?”教学效果便截然不同。
二、一个不合适的站位。
平时上课,我习惯让小组成员在讲台上展示。因为这样既可以让全班同学都看到,也锻炼了展示者的胆量。孩子们也愿意上讲台,这对于孩子们来说似乎是一种荣耀。可那天,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教学环境下,我没有考虑学情,又犯了一个错误。在我的要求下,小组成员颤颤巍巍的离开座位,走上“讲台”展示,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个小细节没有做到“以生为本”,上砸了一节课。其实,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又何常不是这样呢?
什么是“以生为本”?“以生为本”是:当你看到那个孩子又迟到了,先询问原因,再批评教育;当你发现这篇作文糟糕透了,先想想他的学习基础,再提笔评价;当你看见那张小脸又脏兮兮的,先想想他的家庭环境,再晓之以理……
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我们教师“以生为本”,可爱的同伴们,让我们一起努力!
篇4:浅谈“以生为本”激活音乐课堂的做法
浅谈“以生为本”激活音乐课堂的做法
浅谈“以生为本”激活音乐课堂的做法重庆市九龙坡区教师进修学院 邹 扬
“以生为本”是基于学生发展与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理念。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音乐课教学中突出以生为本,激活音乐课堂,让学生主动、快乐、合作性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这就需要结合新的教学手段与突出音乐课教学的节奏感强等特点,将音乐教学过于重视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改为以学生的愉快体验为主,以学生的兴趣性增强为主的教学。
一、“以生为本”在于有民主科学的教学氛围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做到两大点,一是民主,二是科学,班级管理只要上了民主和科学的轨道,班主任就越当越好当。同样,音乐教学突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保持营造民主科学的氛围,体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主体地位。目前新课程音乐教材的编写专家们为引导学生感受音乐,随着音乐展开想象,常会在教材中煞费苦心地设计一些问题。如乐曲分为几个乐段?表现了怎样的情绪?音色、力度、速度是怎样变化的等等。如何在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中启发学生创造性的进行艺术表现,不用框框去束缚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就需要有民主科学的一些做法。例如上《棒棒的歌》一课时,推出了重庆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并引出了重庆农民工日(11月4日)这一特别节日。恰好这节公开课在一所农民工占70%的民工子女学校展示。当教师问到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和你怎样看待设立重庆农民工日这一特别节日时,特别提醒到只有你们才有最真实的感受。随后,学生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阐述自己的观点,你一言,我一句,这边坐下,那边起来,有的还不服气,对同学的观点“点评”起来,一时课堂就被激活了!学生们的表现让老师激动不已。再如教师上《重庆叫卖调》这一课时,让学生课前去寻找不同风格的叫卖调,学生们收集到了《卖麻糖》《卖豆腐脑》《卖酸辣粉》等诙谐有趣的叫卖调,通过交流听赏、筛选,设计学习方案,一方面有了科学的学习活动的开展,二方面也有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课堂情境的创设包括两个部分,一为“情”,二为“境”。情是情景、情感,境是环境、场景,二者合一,形成了音乐教学特有的情感境界。教师创设一种融听、视、感、触为一体的环境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如《梨园金曲》戏剧欣赏课,课前我在教室里张贴几幅剧照,有沙家浜里的《智斗》,《铡美案》、《红灯记》里的人物等,在教室里营造出戏剧院的氛围。上课一开始教师播放《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唱段,让学生寻找与之相对应的剧照,判断人物角色所属的行当。曲毕,学生争先恐后纷纷举手,踊跃发言,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以至顺利地引导学生直奔主题,深入进行审美的体验。
二、“以生为本”需要有创新有趣的教学设计
教师灵活组合教学内容,以专题性的课堂形式组织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欲望。变枯燥乏味为生动活泼的学习。我以作品的体裁为线索,组合教学内容,比如把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二胡协奏曲《春天的'故事》(片断),让学生逐一听辨,逐一对比,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总结出协奏曲音乐体裁的特点,及其演奏形式。在一堂课内感受不同风格作品带给学生不同情感的体验:让学生一会儿进入《梁祝》真挚爱情的故事里,一会儿又加入到斗志昂扬的抗日队伍中,然后走进万象更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这种课堂形式深受学生欢迎,让他们在享受美的过程中理解音乐概念,对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根据长期的音乐教学创新实践,以下几种做法都能调动学生主动快乐学习音乐课的兴趣。
1.讲故事、猜谜语、表演魔术等方法是创新音乐教学的做法。如教师上《我的双手会表演》这一课时,把“千手观音”这个经典节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同学们在欣赏了“千手观音”这个精彩节目后,教师给学生讲著名舞蹈家邰丽华学习舞蹈的故事。学生就会通过这个故事对这个节目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再如上《螃蟹歌》这一课前,教师如能绘声绘色的讲一个关于螃蟹的谜语,在激起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基础上教学就能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用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创新音乐教学的做法。如教师上《小白船》这一课时,恰逢神5飞天,就可以在课程延伸时加入这一重大事件,使学生的学习有一个引子;再如上《动物说话》这一课时,适逢非典在我国肆虐,教师就可在教学延伸活动中加入这一重大事件,号召学生一起来保护动物。实践经验表明:课堂与生活做到了和谐统一,就会使音乐课更加贴近学生,更加贴近生活,从而让音乐课程充满生命活力。
3.以游戏活动开展解决歌曲重难点同样是创新音乐教学的做法。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模仿玩具兵进行打枪的游戏。“啪哒啪哒啪哒”、“啪哒啪哒”、“啪哒”的“打枪”声音从教室的各个角落响起。当孩子们尽情地模仿、玩耍时,教师引导他们打出了前十六、后十六、三连音等节奏。当后来出示这几种节奏时,学生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读准这些节奏。
三、“以生为本”需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展示舞台
教师应搭建学生发展展示的舞台,鼓励学生敢于超越自我。我在教学中,经常开展旋律接龙比赛、旋律创作比赛、歌词创编比赛、舞蹈表演等,在艺术节还开展过个人才艺展示,和三独比赛等。
如在上《doremi》这一课时,教师可向学生征集新的歌词,因为原词是直接翻译过来的,而且不压韵,我要求学生创作时必须注意压韵,而且要有特色。经过小组创编,全班同学一致推选出3小组创作歌词为最佳歌词。“do是我的小耳朵,re把舌头卷起来,mi是我的小鼻子,fa是我的黑头发,sol话全部靠嘴巴,la起话筒打电话,ti是我的双(单)眼皮,大家一起赞美我的脑壳。”最后,这节课在全班学生激情的边唱边演中达到高潮。
音乐是“动”的艺术,要激活音乐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他们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体现人文精神,让学生在民主、科学、创新、自主的氛围中学习,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
篇5:以学生为本 科学执教
陕西省宁陕县江口中学 何世平
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特别强调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这是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新发展,是执政理念的又一次新飞跃,也是推动教育改革蓬勃发展的强大动力。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作为利用一定设施和规范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人的学校来说,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必须科学执教,科学执教就要以学生为本。
第一章 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不是一般步骤、程序的方法问题,更不是应付某种需要暂时采取顺应时世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个主导行为规律,指导行为规范和通过努力要达到目标的原则问题。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以学生为本。
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坚持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着重点的开放的发展的教育体系。这个体系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从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宜,尊重学生的人格,公正、平等对待学生等方面开始,真正做到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
如何坚持以学生为本?我认为主要的是要做到下面五个方面:一关爱;二信任;三民主;四转变;五坚持。这里的关爱是前提,信任是起点,民主是基础,转变是关键,坚持是保证。
一关爱。爱生如子。关爱学生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前提。“爱”能消除隔阂,填平感情的鸿沟;“爱”能感化邪恶,使之走向良善;“爱”具有任何武断与强力都不可比拟的力量,它可以营造一座信赖的桥,帮我们建立诚恳谐和的师生关系。那么,教师怎样才能用“爱”的圣火点燃学生理智的积薪,把人生道理及自身的知识学问、思想情感传导给学生,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呢?这就是一视同仁的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谆谆教诲,耐心诱导,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既关心学生的吃穿住行,生活上给予多方体贴,更注意加强思想品德,文化素质的熏陶与培养,融“爱”于素质教育中。
古话说“打虎需要亲兄弟,上阵还得父子兵”,这句话的实意是指人与人的关系和情感的重要。若全体教师都能够象尼山书院
丁老先生关爱梁山伯那样关爱自己的学生,那么教育方面的好多问题,如“学生的安全问题,变相体罚学生问题,不正当的收费问题和歧视差生”等问题,就不是那么难办的问题了。只有教师关爱学生,学生才能进一
步尊敬老师,有了师生的和谐,才能有学生之间大范围的和谐,有了占总人口三分之一的学生和谐,就有了构建长久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
现在的教师中有多少人能做到爱生如子?有必要来一个客观的估计,有必要引起我们每一位教师的高度重视。
关心爱护学生是每一位教师应具有的道德善性,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根本。
二信任。1、信任学生的能力。2、信任学生的人品。人在能力和人品方面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此老师与学生在能力和人品方面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根据这一客观实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信任学生的能力和人品。只有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只有相信学生能改正过失,教师才能帮助学生不断改正过失,所以说信任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起点。
三民主。1、教学民主。2、管理民主。3、组织民主。民主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础。
教学民主。教学民主就是在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民主。在备课前多听听学生意见,因为学生对教师上课是有看法的,“看法”是“办法”的前奏,就是不太正确的意见,对教师来说都是很有用处的,可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民主,就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工程中要发扬民主,就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促使学生打开嘴巴,敢说、想问,利用尖子生和胆大学生带动全体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教师应用一颗宽容的心,善待后进生,多给他们机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创新。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作用,对学生来说,都是客观和外因作用,外因的作用再大,不发扬民主,学生的积极性不能调动起来,内因就不起作用,就根本无法收到教育的效果。
管理民主。学校的管理是学校根据教育方针,通过管理职能,实现对人、财、物、事、时间、信息等资源,有效管理配置,是学校紧紧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管理对象是人,“人”就是管理的根本,这就决定了管理必须民主。有了民主管理,才能使管理不断创新。只有民主管理,才能把功能管理转向效能管理,在管理方式上才能把单一的行政方式转向行政方式与非行政的科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
组织民主。这里的组织民主主要是指少先队、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民主就是由学生自愿参加和自主管理,开展由学生民主确定的适合学生需要的活动,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学生在各组织里,通过各种有意义的工作和多种形式组织活动,不但能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还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增长才干。组织民主了,组织才能充满活力,才能促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组织民主,要做到活动有纲要、辅导有目标,内容有参照,说细一点就是要做到“三定”“三落实”,即:定课表,落实时间;定计划,落实内容;定要求,落实质量。
四转变:1、观念转变,2、评价转变,3、作风转变,4、方法转变。
长期以来,教育观的僵化与滞后,主要原因一是沿袭了“上学--应考--做官”的惯性轨迹;二是盲目地,不加分析地抄袭西方的理论模式,使得教学缺乏生机,无法培养出适应未来挑战的人才。观念的转变,主要是要树立全新的素质教育观;全面的质量观,多元的人生观;立体的教学观;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信息观。这几个方面的观念树立起来了,才能实施立体式教学,才能做到学校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教为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读书学习向活动学习转变。只要转变教育观念,教育就会达到更加广阔的天地。
评价转变。现在新的科学的合理的评价制度正在改革和探索,现行的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不客观,不科学,片面的用分数,用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的结果,脱离道德,脱离情感,脱离智慧,导致了教育功利化,甚至导致社会心里的失衡和畸变。考试的内容,方法,应采取考试、考核、民主评议三结合的办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检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教育方针是否得到贯彻,教育目的是否得到实现。评价的主体应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学校外部的考试机构,教育团体和家长。正确的评价学校和学生是教改方面动一处而带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有了正确的评价才能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
作风转变,教育改革进行多年了,体罚和变相体罚仍然相当严重,说重一点是违法问题,说轻一点是一个工作作风问题。教师的良好人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它体现在日常的一言一行中,这些细微的一举一动都将对学生的心理和成长产生影响,“教育无小事”,教师的语言是有声的行动,教师的行动又是无声的语言,应把“师长”变为“师友”,师长使师生产生远距离,师友则使师生间变成“零”距离,要把“教导”变为“引导”,教导往往是灌输,引导则是用爱心引领和温暖学生的心。变“斥责”为“寄语”,斥责就是把学生当成对立面,而寄语则是用师爱和真诚去激励学生,学生也乐于接受。变“传授”为“启迪”,传授是把学生当成容器,启迪则激发学生主动思维。教师的亲和力本质上关心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于真理的追求。
方法转变。各种方法适用得当,就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创造性的适用,则效果更佳。每一种方法总是利弊兼有,通过选择,组合,扬利除弊,互济互补,就可能地更好达到目标。今后要特别重视科学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科学活动的核心之一是探究,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应把这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了适应新时期现代化教育的需要,要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充分发挥网络作用,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五坚持。以上四个方面的转变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关键。以学生为本的长期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做到五个方面的坚持:1、坚持依法执教;2、坚持科学管理;3、坚持习惯教育;4、坚持相互协作;5、坚持耐心细致。
坚持依法执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我们的工作,生活离不开法律。《宪法》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制定的国家总的章程,是中国的根本大法。《宪法》中第19条、第24条、第46条、第89条、第107条都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条款。国家以《宪法》为法源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多部教育法律法规,这就使我们有了既定模式,我们就可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从事活动。学校和教师不但自身要依法执教,还要教导学生懂法、守法,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精神,形成法律意识,养成守法习惯,学会辨别是非,发挥法律的教育功能。
坚持科学管理。科学管理就是根据环境的变化,运用相关知识信息产生新的科学管理思路和科学管理过程。科学管理要破除陈规陋习和不求进取的守旧观念以及自我封闭、自傲自负的心态,学习和吸取古今中外各个方面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发展自身。在合乎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对过去的管理,既克服又保留,既继承又发展。随着由计划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原有的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着很多弊端,对新事物反应迟钝,部门之间信息不灵,往往是单靠行政手段进行管理。科学的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强调人在组织及活动中具有的决定性作用。组织的根本是人,组织是由人组成的,组织的活动根本上是人的活动,所以,科学管理要做到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在管理中运用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使管理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对管理对象中各类人员的多种行为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有效的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
坚持习惯教育。所谓习惯,就是由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比如早上早起,第一次早起,一般需要作意志上的努力或他人督促,但坚持几个月乃至几年之后就习以为常。每天清晨,自动早起,不按时反倒觉得浑身不自在,心里不塌实。一个勤劳的人,忽然让他闲着没事干,他甚至还会生病。由此可见,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漫漫形成的。通过有效地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习惯,正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一个人的一些行为习惯,是在一定年龄段形成的,错过该年龄段,再加以培养,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奏效。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可塑性的阶段,是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紧紧把握这个有利时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文明礼貌等习惯,不仅对他们现在的和谐发展起很大促进作用,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习惯教育渗透于德、智、体、美、劳、诸育之中并对它们产生积极的影响。就普遍的学生状况来说,他们的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健身习惯、卫生习惯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此,在中小学阶段要着重强调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办事、学会创造”。这几个“学会”是和习惯教育紧密相连的。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通过他的道德习惯相联系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的习惯;阅读习惯;善于思考总结的习惯;勤于自学的习惯;善于观察、乐于动手的习惯。特别是健体和卫生习惯,这些习惯一旦养成,将长期受益。为了抓好习惯教育,还可以介绍一些外国人的优良习惯;如日本、韩国、新加坡人的文明礼貌习惯;德国人守时、办事严谨、负责的习惯;都是值得提倡的。
如果我们真正做到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具有良好的习惯,那么对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将起到重要作用。
坚持相互协作。有效的教育是协作的结果。教师要与学生沟通,建立向学生学习的教学相长的关系;要克服个体工作意识,建立与家长的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还要建立与其他教师和社会有关人员相互配合的工作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有效的工作。
坚持耐心细致。《三字经》上有句名言“玉不琢,不成器”;“琢”就是琢磨。“琢”和“磨”都为细。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成起大。今天的世界,缺少的不是雄韬伟略的战略家,而是精益求精的实践者。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学校和教师去认真做好各方面的细节工作。有“细”才有“真”,有“真”才有“实”。细节的准确和生动可以成就一件伟大的作品,细节的疏忽会毁坏一个伟大的建筑,人人都生活在细节中,当你弯腰拣起操场上的纸屑时,当你遵守了那再琐细不过的日常行为规范时,人性中最美丽的花朵就会在社会中绽放。细节是华美乐章的一个音符,细节是鸿篇巨制的一个单词,在育人的过程中需要细节,需要天天的细节,时时的细节。学生的良好习惯,智力的发展,心理的成熟,性格的完善………所有的一切都是坚持的结果,我们只要作好以上五个方面的坚持工作,以学生为本就有了保证。坚持就是胜利。
第二章 科学执教
以学生为本,就要科学执教。在所有的行业中,教育最要注重科学,因为教育工作的对象不是物产品,而是人。科学执教,是我国教育方面的一场深刻变革,将促进教育理论的大更新,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大转变,它的直接影响是大大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它的深远影响将是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教育制度,为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高质量的人力和智力支持。完全可以说,科学执教既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必由之路,也是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
如何进行科学执教?为认为主要的是作到以下五个方面:
一探究,二促进,三强调,四发展,五提高。这里的探究是特色,促进是动力,强调是重点,发展是方向,提高是目的。
一探究,科学探究。探究不是无目的、无方法的胡思乱想,而是科学探究,探究是科学执教的一种特色,也是教育方法的大趋势。探究对于科学家来说是相对于人类整体而言的创造性的活动,而对于学生而言,指的是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活动。过去科学把目标定位在知识传承上。在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的推动下,科学执教逐步把重心转移到学习者自身,并开始挖掘个体创造性活动的价值。科学执教的内容应围绕科学探究这一主线展开,要对学生进行探究的基本过程、基本方法的入门训练,把科学探究贯彻到始终。
科学探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理解科学本质,形成科学态度,培养实践能力。探究的过程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就是: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观察于实验,获得事实于证据,检验评价;表达于交流。突出科学的教学方式,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就能提高实践能力,就为其今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促进。1、促进社会发展。2、促进个人发展。科学执教是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一种动力。
促进社会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发生迅速的变化,而科学就是这种变化的核心。科学已经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所有的领域。科学发展引起社会变化,变化的社会又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推动科学进步。当前学校与社会的这种密切关系,决定了科学执教的重要地位。这种地位加速了科学在民众中的普及,提高了民众掌握科学的整体水平。具有较高科学水准的学生,就能够持续地掌握变化着的科学知识。促进个人发展教育面对着的是发展中的学生个体,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出发,科学执教具有担负着促进个体成长发展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执教使发展中的学生从不断探索的科学中,解读生命体、物资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满足学生探知周围未知世界的发展需要;科学执教不断地增进学生的理解力,汲取自然界的理智之光;科学执教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养成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维的能力,最终使他们成为具有自我负责和自我实现能力的独立个体。随着科学教育与科学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今后的科学家不再是远离公众,埋头与一些不为人知的领域苦苦奋斗的人,而是成为公众的科学精神偶像,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科学执教是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动力,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又促使我们必须科学执教,所以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又是科学执教的动力。
三强调。1、强调教学策略。2、强调教育过程。3、强调教学实效。强调是科学执教的重点。
强调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指的是教学活动的顺序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换一句话说,教学策略就是为达到教学目的的而运用某些谋略分技巧和艺术。主要表现在教师策划,组织教学活动以及处理课堂教学的问题,以追求最佳教学效果。教学策略,应体现问题的情景性,整体性以及组织性、可操作性、灵活性等特点。在教学中要针对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动机激发策略、行为矫正策略、合作教学策略和启发式教学策略。从教师自身来说,还要具备和强化思维方式变换策略,知识类型替换策略。
提高教师教学策略的应用技能可改善教师的素质结构,开发教师的人力资源,挖掘教学潜力。
强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宏观教学过程含设计、执行与评价几个主要阶段:微观教学过程是师生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借助多种教学方式、手段和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过程不但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协调的过程,是理性和直觉同在的过程,是认识和情感统一的过程,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教学中的任何人都处于交往的过程,包括沉默不语的学生。沉默本身就是一种信息的传递,或者表示一种要求,要求老师能使自己停止沉默,或者表示一种反对,反对某种观点,表示不屑一顾,认为探讨某问题与己无益。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的积极投入和交互作用才能使教学过程呈现活力。教学过程需要移情性理解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学的移情性理解指师生善于在理解的地位来考虑和处理问题,师生之间一旦有移情性理解,教师将产生“我和学生熟悉起来了”,“学生与我有很好的合作”的体验,学生也产生“我能与老师真实交流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选择最佳方案,最佳方案就是师生用课堂教学和作业的时间,在不超过学校卫生学所规定的标准,使学生在教养、教育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效。实行教学过程最优化,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才能,努力做到,①综合设计,明确提出教养,教育和学生发展的任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②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③根据总的教学任务把课时任务具体化,任务具体了,学生心中才有数,也才能谈得上会有具体的效果。④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就是区别对待学生,既要重视、研究差生,慎重对待差生,又要注意正确对待中等生和优等生⑤按照质量标准和时间、精力耗费标准评价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不得孤芳自赏,不得与整体性观点、系统方法、概率方法相隔绝,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机械主义,形式主义的教学过程。
强调教学实效。教学实效就是在教学中学生所达成的目标和学习结果,教学实效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教学目标是否正确合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效果有许多标准,但不可脱离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若教学目标不合理,首先纠正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适度,过高,可望不可既,是空的。过底,就失去了目标的意义。要恰到好处,正合分寸。有了合理的目标再采用合理的方法,就可带来较好的教学实效。
任何不注重教学实效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教学实效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教育实效,就是强调教育质量。素质教育的质量比应试教育的质量从要求上更具体、更全面、更严格。
四发展。1、发展创新精神;2、发展信息技术;3、发展综合课程;4、发展社会课堂。发展是科学执教的方向。
发展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根据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科学执教的重点,创新精神是指一个对于创新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是创新人格中的核心因素。
当今时代,国际竞争日趋激励,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一个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在这样的形式面前,想不想创新,敢不敢创新,能不能创新,关系到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伊拉克的战争算不了什么大的战争,民族创新的竞争,才是最大的全球性战争。这种没有硝烟的战争从参战的人力之众,物力之多,范围之大。区域之广来说远远超过前两次世界大战的总和。未来战争,不是局部的战争,也不是星球战争,而是科技创新竞争的不是战争的战争。从战争的目的来讲,最愚蠢的战略家才进行硝烟战争。
发展创新精神,不是让所有学生都能成为“科学家”,而是要求他们都要有创新精神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在方式上,要注意学生从自己的现实社会生活中而不是从抽象的书本中自主选择课题。并以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探索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对开放性、社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问题的探究。形成并增加对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开放性思维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科学的创新精神和人文的美德在个体身上得到有机的统一和完美的整合。
创新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成长,教师要常常以“鼓励+希望”来引导学生,让学生以积极的热情走入探究--改进--再探究--再改进的循环,使自己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具体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要是:唤起创新意识,明确创新意义,激发创新热情,启发创新思维,构成创新环境,开创创新活动。创新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创新不是“说”出来的,是“创”出来的,“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要培养学生建立新观点,发现新事物,提出新办法,打造新产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要利用计算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发展信息技术。在中小学发展信息化,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全国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任务,是落实“科教兴国”的重要措施。为了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提高认识,积极筹划,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中小学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时代要求把基础教育从单纯的应试教育模式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的轨道上来。学生素质的培养是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进行的,而教育信息化是学校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因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学生缺乏实践和动手能力,通过教育信息化,可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可以使学生获取大量信息,开阔眼界,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当前微机在社会各行各业逐步普及,微机已进入家庭。由于信息化技术应用程度高,我们如不奋起,教育就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从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目的看信息化建设重要性,从提高教育质量看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性;从社会发展的需要看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
信息就是金钱,信息就是生命。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就是有了条件,教育信息也得不到发展。认识端正了,没条件就会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去发展教育信息化。
2、制定规划,分步实施,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步伐。我们要按照不同类型的学校,确立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发展速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要大力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依靠政策驱动和引导,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扶持,实现区域性的教育信息化的协调发展。要在硬件建设、资源开发、技术课程的整合、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研究,突破传统教育的时空观,积极推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在理论与技术的实践中促进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3、抓住根本,突破关键,解决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建设。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硬件建设,要在“人民教育人民办”的原则下,加强领导,积极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要动真的,来实的,多渠道筹集资金。各级政府都要真正的把教育信息化发展放在优先位置,要象抓计划生育工作那样抓教育信息化工作。把钱往教育上挤,加大财政投入。守旧未必风平浪静,前进定会海阔天空,只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齐心协力,就能使教育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全国大教室,全球大教室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地球是运动的,社会是发展的,信息是无穷的,所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1993年美国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以此来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认为“信息高速公路”是美国对信息技术的一个比喻。这一比喻很恰当,体现了信息技术的意义之深远,作用之巨大,规模之宏伟。我们不但要发展“信息高速公路”,我们还要发展“信息名牌汽车”,因为路与车是密切相关的。下面的“九句、五字言”对路与车的关系,有一个明确的说明,这就是“信息高速路、信息名牌车;高速为好路,名牌是佳车;路是静止路,车为运动车;有路若无车,路多也无益;有车若无路,车好不得行;路促车发展,车使路增宽;网络路一条,路路有网络;信息车万辆,辆辆是信息;互促又互补,双得又双赢”。用“信息名牌汽车”来比喻信息技术也比较贴切,体现了数量之众多,质量之佳美,使用之灵活。若把信息高速公路和信息名牌汽车有机的结合起来,就使信息技术更加完善,更加优美,其效益更加宽广,作用就更加巨大,发展更加快好。
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既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又不能永远只是跟在别人后面走,要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有所创新。我们的信息应是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健康文明的信息,因此,我们要发展“信息名牌汽车”。可把有指纹的身份证设计成能发表信息的开通卡,这样就便于信息警察查找发表各种信息人员的具体地址。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平完全有能力设计出这种多功能的身份证,投资不多,作用不小。若全球各国都把身份证改制成发表信息的通用卡,那么,全球就会减少利用高科技的犯罪,网上的各种垃圾和病毒,就会从源头得到有效的清除。
我们要用科学文明的理念和方法,发展科学文明的信息技术,用全球的科学文明的信息技术促进全球社会文明。若孔子、陶渊明、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还健在人世,都会拍手称快。
发展综合课程。综合课程。就是有意识地适应两种或两者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现行的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和一门学科逻辑体系的完整性。综合课程则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
随着国际化趋势的加强,不同国家、民族、文化彼此之间交往范围的扩大和交往程度的加深,我们必须发展综合课程,使学习者能更快地适应和改进当代社会生活。我们要把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建立在科学技术与社会交互作用的价值基础之上,以学科或文化知识为课程整合的基点,打破或超越各分科课程自身固有的逻辑,形成一种不同学科内容有机整合为一体的新的逻辑。
教育结构再好,如果没有整体优化的课程加以配合,也很难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课程改革决不限于增加或减少几门课程的问题,而是要做到几个方面的结合,这就是:
篇6:以学生为本的准则
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两个《规范》,体现了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时代精神,对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的各方面行为提出指导性的要求,有利于他们在中小学这个成长的重要阶段里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从这次守则修订来看,除了将《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守则》合并为《中小学生守则》,突出对中小学生都适用的一些原则性要求之外,将一些具体的'行为要求列入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诸如“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不吸烟,不喝酒,不随地吐痰,不骂人,不打架,不做对人民有害的事”等等,都是学生每日经历的平凡事,伸手可及的“低标准”要求,但却也是实实在在的要求。而“关心父母身体健康”,“外出或回到家要主动打招呼”,“到他人房间先敲门,经允许再进入”,“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等,则在体现人文关怀的同时,让学生感觉到新规范不再只是宏观、原则的大道理,而是每天都在身边发生的似乎属于细枝末节的“小事”。正因如此,他们感觉《规范》像是近在身旁、时时都会提醒自己行为举止的一位朋友。放学回家,走到门口想起《规范》,他们会跟爸妈打一声招呼:“我回来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一个好习惯。这些细节都体现了新规范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也体现了新时期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求真务实、讲求实效的特点。
这次修订特别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充分考虑到小学生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考虑到学生的自尊自爱和身心安全,考虑到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学生身心健康。比如“珍爱生命,注意安全,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比如“注意安全,防火灾、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以及“拒绝毒品,不滥用药物,不参加各种名目的非法组织,不参与非法活动”,“阅读、观看健康有益的音像和网上信息”,“慎交网友,不进入营业性网吧”等内容。近日报刊不断披露中学生因沉迷网络身心俱损甚至自杀、杀人的案例,在《规范》中加入慎重“网事”的内容,实属必要。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是这次《守则》和《规范》修订的突出特色。修订后的《守则》和《规范》,拉近了和中小学生之间的距离,许多条款和要求更加具体,更加切合实际,让中小学生觉得那些要求是自己认真一点、努力一点就能做到的,或者是“跳一跳,够得着”。因为要求具体了,学生会更有信心“达标”;因为要求具体了,也使学生不敢懈怠。相信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两个《规范》,将把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篇7:以学生为本的准则
以学生为本的准则
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两个《规范》,体现了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时代精神,对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的各方面行为提出指导性的要求,有利于他们在中小学这个成长的重要阶段里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从这次守则修订来看,除了将《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守则》合并为《中小学生守则》,突出对中小学生都适用的一些原则性要求之外,将一些具体的行为要求列入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诸如“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不吸烟,不喝酒,不随地吐痰,不骂人,不打架,不做对人民有害的事”等等,都是学生每日经历的平凡事,伸手可及的'“低标准”要求,但却也是实实在在的要求。而“关心父母身体健康”,“外出或回到家要主动打招呼”,“到他人房间先敲门,经允许再进入”,“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等,则在体现人文关怀的同时,让学生感觉到新规范不再只是宏观、原则的大道理,而是每天都在身边发生的似乎属于细枝末节的“小事”。正因如此,他们感觉《规范》像是近在身旁、时时都会提醒自己行为举止的一位朋友。放学回家,走到门口想起《规范》,他们会跟爸妈打一声招呼:“我回来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一个好习惯。这些细节都体现了新规范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也体现了新时期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求真务实、讲求实效的特点。 这次修订特别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充分考虑到小学生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考虑到学生的自尊自爱和身心安全,考虑到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学生身心健康。比如“珍爱生命,注意安全,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比如“注意安全,防火灾、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以及“拒绝毒品,不滥用药物,不参加各种名目的非法组织,不参与非法活动”,“阅读、观看健康有益的音像和网上信息”,“慎交网友,不进入营业性网吧”等内容。近日报刊不断披露中学生因沉迷网络身心俱损甚至自杀、杀人的案例,在《规范》中加入慎重“网事”的内容,实属必要。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是这次《守则》和《规范》修订的突出特色。修订后的《守则》和《规范》,拉近了和中小学生之间的距离,许多条款和要求更加具体,更加切合实际,让中小学生觉得那些要求是自己认真一点、努力一点就能做到的,或者是“跳一跳,够得着”。因为要求具体了,学生会更有信心“达标”;因为要求具体了,也使学生不敢懈怠。相信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两个《规范》,将把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篇8:高职英语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探讨
高职英语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探讨
高职教育作为目前国内职业教育的最高形式近几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公共英语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材版本多,生源复杂,学生英语底子薄.如何克服这些实际问题,首要是思想正确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在这个思想的'知道下,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
作 者:楮东燕 作者单位:新疆钢铁学校,新疆,830022 刊 名:商情・科学教育家 英文刊名:SCIENCEEDUCATION 年,卷(期): “”(6) 分类号:H3 关键词:高职英语 教学 以学生为本篇9:以学生为本预设以生活为源教学
以学生为本预设以生活为源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在改变自身教学方法的时候,应围绕课程标准,巧妙预设.把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预设在教学之中,并留足其自由驰聘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以学生为本预设;放眼社会生活.发挥教师课程管理者的作用,激活政治课堂,即以生活为源教学.这样的教学既彰显教师的教学智慧,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 者:高勇勤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汉台中学,陕西汉中,723000 刊 名:青年文学家 英文刊名:THE YOUTH WRITERS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2 关键词:教学预设 关注 学生 放眼 生活篇10: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反思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反思
一直以来教学领域都盛行一种比喻:“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这一比法实不可取。
一味地把水倒给学生只会使得学生成为一个被动接纳的容器,于是教学过程就成了教师不停灌输的单方行为。而任何一种真正的、合理的教育都必须由学生参与才能取得效果,仅仅只有教师教是教不会的.,还得要学生主动学,要教与学同时进行。教育的效果总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等状况为转移;教育效果的好坏总是与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成正比。一切教育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才能使学生得到成长和发展。苏格拉底把教育比作助产术。教师是助产士,学生是产妇。助产士是协助产妇生出新生命,教师是协助学生的心灵产生概念、知识和领悟力,主动产生知识及概念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以这才有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核心的新课程改革,它要求课改的一切活动都要基于学生发展,关于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
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学生的自主学习理念,要让每位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主动地去“桶”里,甚至课堂以外的“江、河、湖、海”里舀水。
篇11: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发展为本——《雨后》教学片段赏析
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发展为本——《雨后》教学片段赏析
作者:江苏省宝应县水泗潘舍小学 陆友松 自:江苏省宝应县水泗潘舍小学 点击数:88
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发展为本——《雨后》教学片段赏析
江苏省宝应县水泗潘舍小学 陆友松 225809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师:(面带微笑)读了这首小诗,我又忆起了童年的往事
生:(迫不及待)老师,能说给我们听一听吗?
生:说说看嘛
生:(小声议论)老师的童年一定很有趣……
师:那年我七岁,记得那天下了一场大雨,家前屋后都成了水的世界。我和几个小伙伴打起了“岸上水仗”,结果弄得一身泥浆,害得我被母亲狠狠批评了一顿,但我心里却觉得挺高兴的。
生:(不解)既然受了批评,为什么还高兴呢?
生:是呀,为什么呢?
生:一定是开心过了头
生:大概是找到了生活中的乐趣
生:他们(小伙伴)一定是你的“铁哥们”
……
生自发地积极交流,气氛和谐、活跃。
师:文中赤脚的孩子们(小哥哥、小妹妹)也捕捉到快乐了吗?
生:(齐声说)捕捉到了
生:小哥哥滑了一跤,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生:他一定很自豪
生:他是最快乐的
生:他以关心小妹妹为乐
生:他还会以关心他人为乐的
生:小妹妹也快乐呢,她希望自己也摔痛快的一跤
生:她太喜欢雨水了,即使摔一跤,她也觉得高兴
生:她觉得这样做很有趣
生:她为自己有这样的哥哥而感到快乐
……
师:是啊,小兄妹俩既喜爱这夏季的雨水,又相互关心对方。多好啊!真心祝愿咱班也能涌现出这样的“兄妹俩”。
[评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者在教学《雨后》时,师生同为主体又互为客体。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又在互动、互促、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激发出师生的勃勃生机,焕发出课堂的青春与活力。同时,教者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绪(学会关心他人),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真正再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篇12:构建“以生为本”的新型“识字教学观”
构建“以生为本”的新型“识字教学观”
构建“以生为本”的新型“识字教学观”张东兴
几年来,我们对传统的“生字观”和“识字教学观”进行了反思,逐渐构建了“以生为本”的新型“识字教学观”。
一、传统的“识字教学观”存在的误区
语文课上教生字,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追问一句:“教师该教学生学哪些生字呢?”也许有人会对此问题不屑一顾,更多的人也许会脱口而出:“当然是教课本中生字表里的生字了!”确实,几十年来,人们都习惯地认为课本“生字表”上规定的就是生字,教材上有明确要求的就是生字。当然,课改前后,语文教材中的“生字”有着明显的不同,那就是课程标准下的实验教材都体现了“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有“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两种,生字表相对复杂了些。那么,这些生字是从哪儿来的呢?是专家们经过研究后确定的,都属于“常用汉字”的范畴。关于“常用汉字”和“次常用汉字”的确定,我们不去论证它,但是,学习那些“常用汉字”成了我们语文教材的“规定性”教学内容,却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仔细比较分析一下,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生字观”和传统的“识字教学观”背后隐含着这样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1.在小学生入学前,他们对汉字的认识和书写是“白纸一张”。
以往的语文课本总安排学生从“人、口、手”或是“一、二、三”开始识字、写字。其实,入学前一个字也不认识、一个字也不会写的学生几乎是没有的,甚至有很多的幼儿园、学前班都在替小学“干活儿”,都在“像模像样”地教学生学拼音、写汉字了。例如,某版本语文教材是以《一去二三里》这首诗歌作为学生学习写字的起始课的,作为生字的“一”至“十”这十个字,多数学生是全部认识的,而且大部分会写,只有“四、五、六、七、九”这几个字需要规范一下书写。但是,许多教师却很少考虑这一点,还是教学生从“一”开始认、开始写。
2.所有的学生已经掌握的字是相同的,学习的基础也是相同的。
我们的教学总是在让学生“步调一致”地去认字、写字,却没有认识到学生之间是有个性差异的。有些学生认得“这些字”,有些学生却认识“那些字”;有些学生会写“这些字”,有些学生却会写“那些字”。这是学生不同的学习经历和学习途径决定的客观存在。
3.所有的学生需要学习的字是相同的,因此要面对的识字学习任务也是相同的。
其实,学生的学习除了共性的需求,还有很多个性的需求。比如,有的学生喜欢读一些童话故事,有的学生却喜欢读一些科幻作品,那么由个性化的“阅读”催生的“识字”需求肯定会有所不同。
4.学生在学习每课生字之前,他们肯定对这些生字一无所知。 如果仔细分析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上“识字”的环节,确实有很多的教师都持这样的观点。因此,课堂教学中的识字也往往都是“从头开始”,学生的认知前提没有被得到充分的关注。
5.识字是一个教学环节就可以全部完成的。 诸多的阅读教学课,都设置了一个所谓“识字教学”的环节,教师指导书写,让学生认读生字、生词,用生字组词,用词语说句子……该环节“完成”后,就进入学习课文内容的环节。众所周知,“识字”应该包括字音、字形、字义三要素。字音和字形需要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不断强化、巩固,字义、词义也是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加以理解和把握的。
综上所述,传统的“识字教学观”最大的弊端就是只注重汉字序列的所谓“科学性”,而忽视了学习者――学生的“主体性”;只注重了学习内容的“规定性”和“共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只注重了教学要求的“唯一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化”;只注重了识字的“流程”,而忽视了识字的“过程”和“进程”。
二、“以生为本”的新型“识字教学观”的含义
鉴于传统的“生字观”种种弊端,经过对“什么是生字”“如何确定生字”以及“如何进行识字教学”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实践,我们逐步确立了一种符合学生科学发展的新型“生字观”。它包括这样几点基本的认识:
1.什么是生字?
只有学生不认识、不会写的字才是“生字”。也就是说,一个汉字到底是不是“生字”,不是教材说了算,不是编者说了算,也不是专家说了算,它应该是相对于学生来说的,应是由学生“决定”的。这里包括“是否会认”和“是否会写”两种情况,分别对应着学生学习“阅读”和“书面表达”两种功能。
2.如何认识教材中的生字?
教材中的生字,对学生只是一种规定性的共性要求。而每个学生“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是不尽相同的,是个性化的。学生的“个性”和教材的“共性”是并存的,应该得到我们的关注。
3.识字的过程是怎样的?
识字包括音、形、义三部分,识字的过程和阅读的过程应该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识字过程要贯穿在阅读过程的始终。
4.怎样进行识字教学?
教师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前提进行识字教学,对学生学习生字的过程进行细化研究;要在生字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和规律。
三、“以生为本”的新型“识字教学观”下的课堂教学
在“以学定教,自主识字”的新型“识字教学观”的支配下,识字教学的具体策略也发生了诸多变化,下面简单列举一下。
1.由“根据教材确定生字”转变为“师生共同确定生字”。 在低年级,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用“点”或“圈”标注出来。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们标出来的字是不同的,体现了个体差异;学生们标出来的字和“生字表”中的字也不一定一致,体现了“教材规定性”和“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对生字表进行调整,或是在详略上做技术性处理。
在起始阶段,教师让学生“圈出不认识的字”,结果学生在书上经常画着很多的圈圈。随着“认读”和“书写”流程的推进,要让学生把已经学会了的生字上的圈用橡皮擦掉。这样,既是对学生识字情况的评价,也使学生获得了从“我不会”到“我会了”的成就感,还恢复了阅读读物(课文)的原始状态,消除了后期阅读的不良干扰。
在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预习课文的学习过程,识字教学的目标就更需要重新确定。很多教师是在学生初读课文的过程中来考查他们认读生字的情况的。有些教师是在上课伊始就对学生进行生字新词的认读和听写等测评,如果学生已经达标了,就会表扬学生,如果某些生字词学生掌握得不好,那就确定为本节课识字教学的具体内容。
2.由“教师范读、范写”转变为“学生尝试认读和书写”。
就认读生字词而言,以前每当学习一篇新课文时,教师们经常采用的是“范读课文”和“听课文录音”等方式,以期起到示范和订正字音的作用。现在,更多的教师采取让学生自读课文的方式,并提出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然后再采取“指名读”“开火车读”“轮读”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对学生容易读错的字,再特别加以矫正。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有些生字表上的字对一些学生来说可能不是生字,而没有列入生字表的字对某些学生来说也可能是生字。所以,让学生自己先认读,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对容易出错的字教师要在全班矫正,以便突破教学难点。
同样的道理,写字也是如此。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写,他们能够自己写好的字,教师就不再指导;学生写起来都感觉困难的字,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反复练习。这也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思想。
3.由“教师教学生”转变为“学生教同学”。
现在的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因素,注意摸清学生识字的`认知前提和差异性,并作为教学的资源来开发利用,更多采取的是“让学生教同学”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哪位学生先认识了一些字,先有了一些识字的心得,他就可以当“小先生”,领着其他的同学去读、去认、去写。而且,由于个性化的差异,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当“先生”来“领学”的机会,也都有当“学生”去“跟学”的机会,他们经常变换着“先生”和“学生”的角色,学习的主动性也就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
新的“生字观”更加注重识字的“过程”,注重发现和总结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在教学中“交流”与“分享”也就比较突出地体现到了课堂上。教师经常引导学生:“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大家来分析一下这个字,看看我们怎样才能把它写好。”
4.由“教师教规律、方法”转变为“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方法”。
目前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中的生字表,大都是按照生字在课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来编排的,教师在教这些生字时也往往是一个一个地去指导。这样的教学效率是低的,也不利于学生掌握规律、学会方法。我们提倡对每课的生字从读音、字形或是字义角度进行归类,从认读或是书写上指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方法。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和学生在一起研究归类:哪些字是形声字,哪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哪几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哪几个字要注意笔画的变形……
例如,《小溪流的歌》一课在生字表中的生字有:拐、闸、泡、挠、怨、洪、锈、愉、蓄、歇、嗓、截。经过学生的整理被分为以下几类:
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拐、挠、泡、洪、锈、愉、嗓。
上下结构,每一部分写宽扁,上下紧凑才好看:怨、蓄。
形声字很好记,声旁表读音,形旁表字义:嗓、锈、愉、蓄、挠、泡、洪。
汉字魅力大,就像一幅画:闸。
形近字,长得像,对比记,不易忘:栽、截、栽、裁、戴。
给生字分类这样的事情,低年级可以是教师领着学生做,到了中高年级,则是学生们自己在兴趣盎然地做。
5.由“识字与阅读脱节”转变为“识字与阅读有机结合”。
“将生字音、形、义的教学分步走;识字和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中,以阅读为主线、识字为暗线”已经成为我们识字教学比较成熟的做法。
比如,一位教师在执教一年级《荷叶伞》这一课时,将该课的重点词语“荷叶伞”“小鱼”“青蛙”“蜻蜓”“遮雨”“游过来”“飞过来”“跳过来”“淋湿”“翠绿”这些词语做成词语卡片,让学生投射在银幕上的课文插图上。这样的教学手段,将词语的认读、文中相关事物的认识、故事内容以及思想情感等都融为了一体。
再比如,一位教师在执教《瘸蝉》一课时,发现学生对“蜕”字的字音总是读不准,就把这个字大大地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从工具书中查找“蜕变”的意思,还播放了蝉的幼虫蜕变成蝉的视频片段。这样,阅读中发现了识字的重点,识字又推进了阅读,可谓一举两得,相得益彰。
6.由“语文课堂上的识字”转变为“生活中的识字”。
学生识字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这种差异还将不断持续下去,这源于学生生活的差异。因此,“在生活中识字”的原则也就被确立下来,也被更多的教师认同。在这样的理念支配下,我们登高望远,大力提倡并构建学校文化和班级文化,让丰富的校园文化成为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源泉,如板报、壁报、手抄报、口袋书、阅读卡,富有个性的班名、班训、班级日志,还有学习专栏、文化长廊……我们提出“要让教室里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浓郁的校园文化提升了学校的品位,同时丰富了学生的童年生活,也理所当然地丰富着学生的识字。
(作者单位:河北沧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
篇13: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的政治课堂
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的政治课堂
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的政治课堂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中学 阿衣克孜・阿不都热合曼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政治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构建以学生为本政治课堂,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创建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创设人性化的教学氛围,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人性化
在新课程改革中,政治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构建以学生为本政治课堂,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观念认为师生关系是从属的关系,学生得服从老师,这种观点是不对的,教师要抛弃所谓的“师道尊严”,要把自己作为平等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信任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才能走进学生情感世界,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只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倾注全部热情,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尊严感,学生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是师生之间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把课堂当作吐露自己心声的场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情投入,有话说,想说话,说真话,说心里话。在政治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都说我像朋友,像知心姐姐,更像慈母,学生有什么问题都愿意与我交流,有什么心事都愿意向我倾诉,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例如: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就成了一味空洞说教的工具,注定是缺乏生机的一潭死水。紧跟时代变化,扩大知识容量与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紧密相连系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之所在,教师在保持教学内容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应及时将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领域新的发展成果吸收进来,不断补充新材料、新信息以及丰富和发展了的理论观点,扩充社会的、自然的、科学的、生活的等多方面的内容。而且还真正调动学生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三、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已经被埋没。
对此,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教会学生“看”书。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有那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教会学生提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学生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做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会学生答题。政治学科的考试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现,有的以漫画、图表的形式出现。纵观近几年政治学科的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过多。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14:以生为本营造英语教学智慧课堂
以生为本营造英语教学智慧课堂
江苏省昆山市实验小学 徐亚芳
【摘 要】文章以“智慧教育” 为理念,阐述了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如何引导学生多听、多读、多想,介绍了具有“激趣、诱思、导学”特色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激趣;诱思;导学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促使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多年来,笔者结合学校“智慧教育” 核心理念,挖掘“智于行, 慧于心”办学理念的内涵,迈出了富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步伐,着力打造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激趣、诱思、导学”的英语教学特色。
一、激趣
古人曰:“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乐于接触它,并且兴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学习和探索,变“苦学”为“乐学”,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努力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教学过程及方法力求其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适当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令教学更直观、生动,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另外,针对儿童好动、好奇、好胜的特征,应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1.以情激趣,以唱促学。马克思说:“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歌曲是用人声唱出与语言相结合的音乐,是一种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艺术手段。小学生天生爱说爱唱,而朗朗上口的英语儿歌深受小学生欢迎。例如,二年级的四季单词教学,为帮助学生记忆,教师先给学生示范:Spring,spring,是春天,春天spring,百花开。学生拍着手跟着老师一起唱儿歌。当教夏天summer时,提问: “谁来像老师一样给summer编个儿歌呀,先自己说一说,觉得行就举手。”于是大家摇头晃脑、认真编词,纷纷举手要求发言。剩下的单词autumn与winter,大家学得可比spring,summer认真,想要老师采用她编唱的儿歌的人多了,学生兴趣来了,学习劲头也足了,效果就好了。一节课很快就过了,学生意犹未尽。又如,在3A Unit6 Colours这一课中,一开始就用歌曲colour song,导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拓展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是一种既轻松愉快又效果良好的办法。再如,在学生学完句型What colour is…? 之后用chant,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句型,旋律优美的歌曲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朗朗上口的英文chant使得学生跃跃欲试,有了这种想法,学生必定会仔细倾听,认真模仿,大胆尝试,学习目的就达到了。
2.以乐激趣,以动促学。根据小学英语的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奇、好胜心强的特点,精心设置游戏性玩乐情境,把课程的知识点始终寓于游戏之中,通过游戏提升学生的天性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有意注意一直处于临界状态,在快乐中得到知识,在知识发展的基础。在3A Unit6 Colours的单词教学时,可采用Magic eyes 复习已学服装类和颜色类的单词。趣味十足的游戏替代枯燥乏味的机械朗读,促使学生情绪高涨,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句型:What colour is …? It’s…的教学时,望远镜的巧妙运用,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他们期待着望远镜下一个会是什么,使其以纯真的情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对新授内容的及时反馈中,笔者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计了Lucky colour环节,学生通过选择自己觉得是Lucky的colour逐步完成笔者预设复习新知的任务。
二、诱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活动中去,才能真正体会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1.巧设情感,以读促演。一个人的情感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教师善于营造自己的气场,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在苏教版小学牛津英语3A Unit 6 Colours的story time教学中。可先让学生听听杨玲说话的语气,帮助理解,激发阅读兴趣。其次,认真模仿,让学生在对会话内容充分熟悉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句子,模仿音频中Yang Ling 和她朋友的语音语调朗读,特别是Yang Ling 表演魔术的会话有着情感上的变化,由单色到相间色,Yang Ling会用怎样的语气。比一比谁模仿得像,激起学生读一读的欲望。然后,让学生比比谁模仿得象,来一个配音表演。最后在学生大量的输入、模仿与配音之后该是他们大胆表演的时候了。
2.自主探究,以演促思。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造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创造,发明和发现。” 探究教学的课堂话语权,不再属于老师,而是交给了学生。英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会用,学生学会了单词、句型、会话模式,就该让他们实践。
例如,3A Colours 的story time 学完后,可采用Show time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习得情况。先让学生欣赏一段由学生录制的视频,将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的内容有机结合,组成一个新的会话,让学生在视频启示下,与同伴们试一试、练一练、再演一演,这是对学生的一种考验,考验他们的灵活运用,也考验他们的胆量与能力。但这种演一演的形式却是他们所喜欢的,他们跃跃欲试,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同。
三、导学
教师要深入研究英语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1.分层评价,演绎智慧。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最基本目标。对学生的评价(尤其是形成性评价)要以学校的各种英语学习活动参与度和交流能力等为主要依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如新授课、复习课、展示课、口语课等,对学生的分层方法和评价标准也不尽相同,小学英语教学要充分体现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以自然人为评价的个体。当学生答对问题,给予Good,Well done,Good job等激励性的语言,以及Learning aims 中1-3星的自我评价。
2.导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应着眼于教学生学会学习,指导自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设计中,要让学生实现所学内容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越:自编关于颜色的会话,要求能将以前所学知识正确运用于自创会话中。教育家第斯多慧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为人师者要循循善诱,让学生在多听、多练、多读、“创造”、发现”, 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汗水浇灌学生心灵之花,打开一扇智慧的窗户,使之保持对英语学习的热爱与兴趣。
参考文献:
[1]傅淑玲。小学英语情趣教学十法[J].教学与管理,2003,(8)。
[2]望丽。论小学英语教学[J].成才之路,2010,(33)。
(编辑:易继斌)
★ 高中生物教育随笔
★ 教师研修网随笔
★ 新教育第五章随笔
★ 研修随笔
★ 教育随笔作者
【以学生为本改革音乐教学随笔(推荐14篇)】相关文章:
网上研修随笔感言2024-02-01
体育研修日志教育随笔2023-05-24
《我的教育视界》的读后感2023-01-28
教学随笔物理9年级2024-04-07
下半年科研工作计划2023-02-25
小学教师科研工作计划2023-03-12
教育随笔中学语文2024-04-28
创新教育初中音乐随笔2023-10-25
小学秋季学期教研工作计划2022-04-29
我的教育教学观随笔2022-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