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词《天涯》赏析

时间:2023-02-04 07:44:08 诗词鉴赏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李商隐诗词《天涯》赏析(共12篇)由网友“dxpakiang”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李商隐诗词《天涯》赏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李商隐诗词《天涯》赏析

篇1:李商隐诗词《天涯》赏析

李商隐诗词《天涯》赏析

李商隐的《天涯》:“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这首诗抒写了身世飘零、伤春迟暮,也深寓着生不逢时的慨叹。前两句将春日将尽、好景不长的旖旎春光同远在天涯、日暮窖愁交织起来写,用“顶针”格,也含乐景写衷情之意,寥落孤寂之情宛然可见。后两句转承收合,用曲喻手法,更是哀楚动人,莺歌燕语,本是娓娓动听的',诗人由于心境孤凄,乐景写哀,移情及物,取“莺啼”与人啼的啼声作为基本相似点,进而由人啼有泪,推及“莺啼有泪”;泪如雨露,“为湿最高花”,“最高花”乃春日迟开之花。层层转折,曲尽其妙。

篇2:天涯李商隐的诗词

天涯李商隐的诗词

天涯

李商隐 唐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赏析】:

此诗冯《谱》编于大中九年(855),时商隐在梓州柳仲郢幕。张《笺》编在大中五年(851),时商隐在徐州卢弘止幕,并云:“‘春日天涯’,点时点地。‘日又斜’,府主又卒也。‘最高花’,所指显然。冯编梓幕,大误。”刘、余《集解》云:“义山诗中,‘天涯’一语,或指桂州,或指梓州。此诗就诗中所抒写之感情论,似作于梓幕较为合理。”冯《注》引杨致轩语:“意极悲,语极艳。”屈复《玉溪生诗意》:“不必有所指,不必无所指,言外只觉有一种深情。”此诗写天涯沦落,又值春残日暮,人有情而鸟无意,伤春伤时又自伤身世。“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句,比之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更为美艳而沉痛,激越而悲凉。张《笺》落实“最高花”乃指卢弘止,并以“日又斜”喻卢之亡故,似过于执着于本事。

篇3:天涯李商隐

,此诗是一首五言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此诗主要写作者自比为天涯枯花,表达了春节伤春思乡情,下面是原文以及翻译和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天涯

作者:李商隐

春日在天涯,

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

为湿最高花。

天涯翻译:

春节的这天身在距离京城遥远的天边,天边太阳又西斜。黄莺的啼叫好像有眼泪,因为它要染湿最高处的在风吹日晒中要枯干的花朵。

天涯赏析:

李商隐的这首绝句,“意极悲,语极艳”(杨致轩语),在表现手法上很有特色。

首句平直叙起,蕴藏着极深沉凄惋的感情。“春日”写时光之美妙可爱,“天涯”喻飘泊之遥远;两词并用,便将旖旎的春光与羁旅的愁思交织在一起。

第二句使用“顶针”格,重复“天涯”二字,再点题意。但两个“天涯”含意不尽相同,前者是泛指遥远的天边,后者是特指具体的天边,回环重复,更见低徊缠绵之致。春日越是美妙可爱,落魄江湖,远在天涯的诗人更感到惆怅。“春日在天涯”已经使人黯然伤神;而“天涯日又斜”递进一层,就更加渲染了在天涯海角,踽踽独行,穷愁飘泊的悲凉气氛。“日又斜”是说时间向晚,一天又将过去,这就给艳丽的春景笼罩了一层慵倦凄暗的阴影。繁花似锦的春光,与西沉的斜阳,纵然掩映多姿,但无多时,终将沉没于苍茫暮色之中。日复一日,春天也终将红英落尽,悄然归逝。韶光之易逝,繁花之必将凋零,与诗人人生道路上的失意蹉跎,正复泯然相合。着一“又”字,则日暮途穷,荼然疲役之慨,寂寥孤独,空漠无依之痛,尽在言外。这两句既包含着对美好事物无限留恋珍惜之意,也包含着生命必将凋零之悲的无奈。

转句在宛曲回环中见奇警,结句余音袅袅,哀艳动人。“莺啼”本来是非常宛转悦耳的,可是由于此时此境,诗人却觉得像在啼哭。这两句意思是说,声声啼唤着的黄莺儿呀,如果你有泪水的话,请为我滴在枝头上那朵最高的花瓣上吧!这是因为诗人蜡炬成灰,泪已流干,只有托啼莺寄恨了。诗中“啼”写听觉,看花写视觉,“湿”是触觉,为我而湿最高之花乃是意觉,这就把诗人敏锐的联想和深切的感受写出来了。诗人移情及物,使黄莺感叹悲啼而垂泪;而泪水所湿之花,自然也泪痕斑斑,凄楚欲绝。莺花之娇艳,最足以代表阳春的盛景,然而春归花落,总不免于凋零寂灭。是莺花为诗人而悲者,正所以自悲也。

耐人寻味的是,这“最高花”为什么会引起诗人如此深情的'关注呢?这是因为树梢顶上的花,也就是开到最后的花,意味着春天已过尽,美好的事物即将消逝,莺儿的啼声也倍觉哀绝了。再者,也因为树梢顶上的花,上无庇护,风狂雨骤,ii者易折,这和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容易遭到损坏的命运多么相似,和我们这位有才华、有抱负而潦倒终身的诗人的命运又是多么相似!李商隐所处的时代,唐王朝已经到了崩溃的前夕,诗人对国家和个人的前途深感绝望,因而生命的短瞬,人生的空虚,使诗的伤感情调更加显得沉重。

诗人的悲痛已经远远超过了天涯羁旅之愁,而是深深浸透着人生挫伤和幻灭的痛苦。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往往会令人不能自持,溺而忘返。这首美艳而凄绝的绝句既是春天的挽歌,也是人生的挽歌,更是诗人那个时代的挽歌。

作者资料:

李商隐(约公元8--公元858年),字义山,号玉溪(G)生,又号樊南生,汉族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唐代诗人,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清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记载,李商隐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篇4:李商隐诗词赏析

李商隐诗词赏析

晚唐李商隐的作品一项被人们视为晦涩难懂的作品。写情与颂物、景不同;爱情是上天送给人类最好的礼物,但是情也是最难用语言文字描述的内容。

情会给人带来对人生痛苦的体验,因此也能给诗歌带来美学上的张力,好的情诗词更能打动人心。没有上过战场,未经历轰轰烈烈的爱情考验的,是写不出好的情诗的;只有像李义山(商隐)、晏小山、柳永、纳兰这种有苦痛经历的人,才能写出流传百世的情诗词。

张力是作品的美感之源,诗歌要产生张力,首要的条件是诗歌内部要有相互对立冲突的因素,并在诗歌内部微妙和谐地统一起来。在李商隐的情感世界中痴情追寻与痛彻失落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表现为期望中的追寻和追寻中的失望,两者错综交织在一起,在诗歌中这种情感动力经由二元对立得到更充分的聚集,最终使文本圆涨,形成完美的张力。

其次,诗歌张力的形成需要有情感的力度,但情感的释放必须是达到圆融的境界,否则即使有情感的力度,却没有了张力,那么作品感染人的力度就会降低。李商隐的爱情诗往往通过内敛的方式聚集情感之流,以婉转曲折的形式加以释放。这样诗人内心的强烈感情和曲折含蓄的表达形式之间就形成了巨大的张力。

李义山对佛教有不可思议虔诚的向往。特别是在他丧妻之后,与佛教的缘分更深。 “三年已来,丧失家道。平居忽忽不乐,始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 ” 。当我们对李商隐诗歌与佛教的关系作一考察之后,就会发现,李商隐对人生痛苦的体验,在精神实质上与佛学对人生的看法不谋而合,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有求皆苦、无常幻灭。

李商隐是重视 “ 心” 的表现,即精神的表现,以从中寻求空寂的内省,保持一种超脱的心灵境界。这种幽怨的美,包含着余情和幽艳二个要素,其中心是余情,即重视气韵,这是一种纯粹精神主义的审美意识,包含带有禅宗虚无的色彩以及哲学思想。所以义山的作品晦涩难懂。爱情与禅都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一说就错,是直指人心的。

一、

宋华阳,是李商隐的初恋。华阳姑娘是一宫女,随公主入山修道,住在玉阳山之西峰的灵都观里。她风华正茂,面若桃花,腰如细柳,顾盼生风。华阳姑娘与李商隐初相遇,正是渴望爱与被爱的懵懂年龄,很快二人就坠入了情网不可自拔。山林浩瀚,风为帐,地为席,从未体验过的欢愉将这对情侣灼烧。就在这大山深处,就在这修道期间,他们一次又一次偷食禁果,也使得华阳姑娘有了身孕。

于是,一切真相摆在了公主面前,结局是华阳姑娘被遣返深宫,李商隐被驱赶下山,从此天各一方,爱到了绝望不归路。诗人李商隐也就有了那浓郁的相思:

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赏析】诗的首联由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点明 “ 思华年” 的主旨。无端,无缘无故,没有来由。五十弦,《史记 · 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虽一般为二十五弦,但仍有其制。诗的一、二两句是说: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我也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我对逝水流年的追忆。 诗的颔联与颈联是全诗的核心。在颔联中,庄周梦蝶的故事见《庄子 · 齐物论》:“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 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 ……

将那“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的爱恋,那“一寸相思一寸灰” 的守望,淋淋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那真挚的情感,那无法相见的悲伤,那曾经炽热的爱情,就那样永远地消逝了 ......

此诗之所以脍炙千古,潜蕴着禅学韵味也是原因之一。这种禅学韵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色空观。禅宗教义的理论基础之一是佛教大乘空宗般若学。般若智要人们认识现实世界的虚妄,从而超越一切色相,达到彼岸净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锦瑟华年是时间的空,庄生梦蝶是四大的空,望帝鹃啼是身世的空,沧海遗珠是抱负的空,蓝玉生烟是理想的空,当时已惘然、追忆更难堪的“此情”是情感的空……然而正是在这空中,幻出锦瑟华年等一系列色相。作者见色生情,传情入色,因色悟空。

2无常感。“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庄生蝶梦,幻灭迅速。望帝鹃啼,如梦似烟。珠泪晶莹,忽尔被弃;玉烟轻袅,临之已非。深谙无常之理的诗人清楚地知道,锦瑟华年的美满,终将离自己离所爱而去,替代这美满幸福的,将是凄迷欲断的蝶梦,椎心泣血的鹃啼,寂寥映月的珠泪,随风而逝的玉烟……

3求不得苦。庄生晓梦迷蝴蝶,抱负成虚;望帝春心托杜鹃,理想幻灭。玲珑剔透的沧海明珠,本为稀世珍宝,如今却只是在明月映照之下,成盈盈之“珠泪”,独自被遗弃在沧海;自己追求的对象,如同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凡有所求,皆是痛苦:锦瑟弦断,却期求情爱之杯盈满;华年烟散,却期求时光之流凝驻;庄生梦迷,却期求生命之树长青;望帝鹃啼,却期求春色不再凋枯;珠泪不定,却期求好梦不再失落;玉烟明灭,却期求能真切地把捉……

锦瑟华年所经历的种种人生遭际、人生境界、人生感受,是如此的凄迷、无奈、失落。然而,也正是这种色空观、无常感,形成了李商隐诗歌哀感顽艳的艺术魅力。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这首诗写得是少女之事,所以自然可以解作恋情诗。而有人以李商隐少年的经历进行比照,认为诗中女子为作者自况,从而推断为有寄托之意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是否指宋华阳也不得而知。

二、

燕台诗四首,

风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遍相识。

暖蔼辉迟桃树西,高鬟立共桃鬟齐。雄龙雌凤杳何许?絮乱丝繁天亦迷。

醉起微阳若初曙,映帘梦断闻残语。愁将铁网罥珊瑚,海阔天宽迷处所。

衣带无情有宽窄,春烟自碧秋霜白。研丹擘石天不知,愿得天牢锁冤魄。

夹罗委箧单绡起,香肌冷衬琤琤佩。今日东风自不胜,化作幽光入西海。

前阁雨帘愁不卷,后堂芳树阴阴见。石城景物类黄泉,夜半行郎空柘弹。

绫扇唤风阊阖天,轻帏翠幕波洄旋。蜀魂寂寞有伴未?几夜瘴花开木棉。

桂宫流影光难取,嫣薰兰破轻轻语。直教银汉堕怀中,未遣星妃镇来去。

浊水清波何异源,济河水清黄河浑。安得薄雾起缃裙,手接云輧呼太君。

月浪衡天天宇湿,凉蟾落尽疏星入。云屏不动掩孤嚬,西楼一夜风筝急。

欲织相思花寄远,终日相思却相怨。但闻北斗声回环,不见长河水清浅。

金鱼锁断红桂春,古时尘满鸳鸯茵。堪悲小苑作长道,玉树未怜亡国人。

瑶琴愔愔藏楚弄,越罗冷薄金泥重。帘钩鹦鹉夜惊霜,唤起南云绕云梦。

璫璫丁丁联尺素,内记湘川相识处。歌唇一世衔雨看,可惜馨香手中故。

天东日出天西下,雌凤孤飞女龙寡。青溪白石不相望,堂上远甚苍梧野。

冻壁霜华交隐起,芳根中断香心死。浪乘画舸忆蟾蜍,月娥未必婵娟子。

楚管蛮弦愁一概,空城罢舞腰支在。当时欢向掌中销,桃叶桃根双姊妹。

破鬟倭堕凌朝寒,白玉燕钗黄金蝉。 风车雨马不持去,蜡烛啼红怨天曙。

诗的本事,已难评考。从诗中来猜测,诗人怀念的大约是一位能歌善舞的贵家歌妓或姬妾,有姊妹二人。这从 “歌唇” 、“罢舞 ” 、“ 桃叶桃根 ” 等语可以看出。诗人与她初次相识,可能是在 “湘川”( 今湖南长沙一带 ) 某地,大约是春天。后来这位女子流落到金陵,诗人也曾去寻访过她,但佳人已远去。在写这组诗时,女子大约已流转到岭南一带,原先据有她的贵官已故去,只剩下她孤身一人。这可从 “蜀魂寂寞有伴未?几夜瘴花开木棉 ” ,“ 唤起南云绕云梦 ” ,“ 楚管蛮弦愁一概 ” ,以及“ 玉树未怜亡国人,古时尘满鸳鸯茵 ” ,“ 雌凤孤飞女龙寡 ” 等诗句约略推知。诗题为 “ 燕台” ,大约因这位女子为使府后房的缘故。这组诗吟咏了一段浓厚悲剧色彩的爱情,诗立春、夏、秋、冬四题,系取《子夜四时歌》之义,抒发对所思慕的女子一年四季相思之情。

《春》诗从春光烂漫中寻觅娇魂而不得开始,折入追忆初见对方时美好情景。立即又描绘雄龙雌凤杳远相隔的浩叹和魂牵梦系的情景。以下即极力渲染寻觅之渺茫,思念之深挚,最后想象对方在春天将逝的季节身着单绡、肌衬玉佩的情景。《夏》诗先写初夏雨景和石城 ( 金陵) 凄清的环境,暗示女子已去。然后想象对方身处南方瘴花木棉之地,独守闺帏,孤寂无伴之状。接着又转而回忆往昔两人曾经的短暂欢会和随之而来的分离。最后以祈望对方的到来作结。《秋》诗全篇都是对女子现时情境的想象。先想象她秋夜含愁独坐,相思念远;再想其夫亡室空,孤寂凄冷;最后又想象她秋夜弹琴,衣衫冷薄,怀思旧情,独对爱情旧物,潸然泪下。

《冬》诗首点时令及对方失侣孤居,次言双方如青溪小姑与白石郎之相隔遥远;复想其身处孤冷之境,芳心已死,爱情幻灭;然后又转忆佳人之美,远胜嫦娥,而今唯独处空城,歌舞早歇,唯余纤腰,当年姊妹二人联袂而舞之欢早已烟消云散。最后想象女子在风雨冬夜独对残烛,空流红泪,直到天明;而破鬟松散,倚坐朝寒,容颜亦非往昔。

四首诗都交织着现在与过去、回忆与想象,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四季景物的变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也由寻觅怀思、企盼重会,到悲慨馨香已故,情缘已逝,最后则根断心死,悲剧色彩逐渐浓重。女主人公的形象,从《春》之 “ 暖蔼辉迟桃树西,高鬟立共桃鬟齐 ” ,到《夏》之 “绫扇唤风阊阖天,轻帷翠幕波洄旋 ” ,再到《秋》之 “瑶琴愔愔藏楚弄,越罗冷薄金泥重 ” ,最后到《冬》之 “破鬟倭堕凌朝寒 ” “ 蜡烛啼红怨天曙 ”,从外在到内心也都经历了从春到冬的循环过程。徐德泓借《柳枝诗序》 “ 幽、忆、怨、断 ”四字概括四首大意,认为 “春之困近乎幽,夏之泄近乎忆,秋之悲邻于怨,冬之闭邻于断 ”( 冯浩笺引) ,比较真实地概括了四首所表现的情感特点。

这首组诗以炽烈的情感,秾艳的语言,纯粹抒情的笔法和极富跳跃性的结构章法,歌咏带有浓厚悲剧色彩的爱情,抒发爱情幻的感受,主要是通过情绪气氛和幽艳意境的渲染,而不是叙述悲剧性的爱情故事。即通过回忆、想象来抒写刻骨铭心的思念,其中经常出现出人意料的转换,诗歌语言的秾艳和象征色彩造成一种华艳而朦胧的风格。如《春》诗的 “暖蔼” 六句。先是写回忆中初见对方的情景: “暖蔼辉迟桃树西,高鬟立共桃鬟齐。” 在春日和煦阳光的掩映下,对方梳着高高的发鬟,伫立在盛开的`桃枝下。下两句却从过去之遇跳过生活中应有的阶段 ( 如会面、结合、离别 ),闪回现境,发出 “ 雄龙雌凤杳何许,絮乱丝繁天亦迷”的叹息。接下来 “醉起微阳若初曙,映帘梦断闻残语” 写午醉初醒,迷幻历乱。误以为残阳映帘是初阳照窗,好梦中断,然乍醒迷惑之际,耳畔似犹闻对方之言萦回,似幻似真,如痴如迷。四首诗中,随处可见。这种昔境与现境的迭现,实境与幻境的蒙太奇镜头的变换切入。这种时空不断变化交错的写法,构成了意境的朦胧与多彩。

长吉诗奇而怪,艳中显冷,有时甚至追求强烈的刺激。李商隐这首仿长吉体的组诗,却以奇幻的想象来构筑迷离朦胧的意境,用秾艳的词采表达炽热痴迷的情感,哀感缠绵,一唱三叹,令人低吟不尽。

三、

那一年,李商隐 23岁,那一年,他遇到了洛阳富商之女柳枝,这个走入他生命中的第二个女人。柳枝无意间听到兄台吟诵李商隐的《燕台》诗,便心生爱恋,柳枝虽然出身富贵,可是她不爱红妆爱文采,她敢爱敢恨,手断衣带,请兄台转赠给李商隐以表达爱意。那年李商隐进京应试,落脚洛阳,大声吟诵自己的诗句: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当柳枝得知吟诵的男子竟然是自己芳心已许的李商隐,喜极而泣,以身相许。可是,两个人出身的悬殊,让每一次相见都到了充满了艰辛,也是这份艰辛,让每一次相逢那么浪漫,李商隐知道柳枝喜欢他的诗文,每次见面都送她一首,缠绵悱恻的文字,让柳枝爱得无法自拔,才子佳人,浪漫到了极致的爱情,却面临着不得已的分离。

殊不知此地一别,竟然无缘再相遇。李商隐去赶考,而柳枝被逼无奈,被关东的一位地方长官娶为姬妾。闻此噩耗,李商隐无比心痛,昨日知己枕边缠绵细语,今日已为他人妇,仰天长叹,悲伤至极,一介书生,唯有用文字来抒发对情人的思念,一口气写下了五首《柳枝诗》。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

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情人的泪,诗人的心,问苍天大地,岂止一个 “ 愁” 字了得! “ 多么凄凉的心,多么真挚的爱,多么欲罢还休的情!“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两个不同身份不同阶级的人,即使生活在同一时代,即使彼此深深相爱,也是不能够在一起的。相爱者不能尽情地倾吐爱慕之情,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这是人类永久的悖论,也是永远的感伤。

《无题》(照梁初有情)是一篇清新自然的描写爱情相思的五言律诗。

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轻。

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

首句写所恋女子之美如巫山神女、出水芙蓉,颔联进而描写女子的娇艳动人的外貌,通过衣着服饰的清新可人而衬托女子之美。颈联写盼归的情态,给人人物以生命和灵性,使所咏之人真的活了起来。如果把末联理解为时局不平,犹如棋局,则显得有些牵强,与整首诗的意趣也不相合。而参照《柳枝五首》其二 “ 玉作谈棋局,中心亦不平” ,解释为如柳枝一样的女子荡漾难平暗自嗟怨的心态则更适合些。

四、

感情两度受挫,李商隐的爱如同大海的一叶扁舟,不知道驶向何方。而爱妻王氏,让这个浪漫的才子有了家的温馨,有了爱的归属。王氏,因为其显赫的王侯之女地位,王氏父亲的官场起落,也影响了李商隐的仕途,可是王氏对李商隐的爱,是那么的纯粹。王氏,这位心高气傲的侯门之女,不贪慕豪宅华屋,锦衣玉食,甘愿洗尽铅华,与李商隐过着清风伴明月的清苦日子。

李商隐也深爱着自己的妻子,两人早晨一起去采撷草尖上的晨露,黄昏去看绝美的夕阳,人世间的万物,因为有了爱情而充满了温暖,零落的心因为有了爱人的牵挂而不再孤单。朝朝暮暮,暮暮朝朝,李商隐期望着这样幸福地陪着爱妻一直到老,甘苦相守,粗茶淡饭,亦甘之如饴!但是王氏也很快离他远去。

李商隐 悼诗《正月崇让宅》

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

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背灯独共馀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

生命欲望会引起种种痛苦,对女性美的爱恋会破坏心态安宁,李商隐在理智上也有体察,其《唐梓州慧义精舍南禅院四证堂碑铭 · 序》云:“ 俯爱河而利涉,靡顿牛行 ” ,即是赞叹佛菩萨像牛王一样,心志坚定、稳如磐石地渡过爱欲之河,毫不顾盼留连。但理智的认知,并不等于情感的超越。如果说李商隐在观赏自然景致、与乡村野老闲话、与禅僧围炉夜坐时,还能 “坐忘” ,还能从世俗欲网中超脱出来的话,那么,一当他面对花容月貌、国色天香的女性时,诗人的激情又重新炽热地燃起。“

即目 ---李商隐

地宽楼已迥,人更迥于楼。细意经春物,伤酲属暮愁。

望赊殊易断,恨久欲难收。大势真无利,多情岂自由。

空园兼树废,败港拥花流。书去青枫驿,鸿归杜若洲。

单栖应分定,辞疾索谁忧。更替林鸦恨,惊频去不休。

属疾 作者:唐·李商隐

许靖犹羁宦,安仁复悼亡。兹辰聊属疾,何日免殊方。

秋蝶无端丽,寒花只暂香。多情真命薄,容易即回肠。

过楚宫

巫峡迢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

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襄王忆梦中。

刘、余《集解》: “ 此诗感情内涵,实较复杂。人间之乐与云雨之梦,似代表现实与理想两种不同境界。仕宦婚姻之顺遂,家室人伦之乐趣,皆常人所经营所依恋者。然徒有此则人生不免卑琐。故作者乃刻意追求更美好之人生理想。而此种理想境界又正如云雨梦思,虚幻恍惚,难以寻求,且并追求理想之高情远意,亦不为世所理解。人间之乐,亦因己之坚持理想而不能享有。是则理想之境,现实之乐,两皆落空,此实理想主义者之莫大悲剧。 ‘ 微生尽恋人间乐 ’,于 ‘ 人间乐’ 固有所不足,然其中又寓有并此亦不能享受之悲哀 ’ ;‘ 只有襄王忆梦中 ’ ,于己之独持理想固含自负,然又不免透出孤孑与自伤。

生命中的一次次邂逅,论其总趋势大执终归是相思无益,然而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他偏偏不能割舍!。《过楚宫》襄王梦中与巫山神女的欢会,是超出 “ 人间乐” 的至真至美的情爱。对这种情爱,义山则既深感向往,又深感其虚幻;既深感其幻灭,又坚韧不懈地追求! “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

无题 --李义山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 , 乌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从这里去没有多远,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无题》至死不渝,铭心刻骨,抽刀断水,欲罢还休,如同怨鬼般的执着!真可谓 “ 欲火入心,犹如鬼著 ”, 明知其幻灭却偏偏执着地追求幻灭,岂非 “ 颠倒想” ,岂非执迷不悟!正如他在《上河东公第二启》所说: “ 犹恨出俗情微,破邪功少! ” 由此看来,李义山“ 入不二法门,住第一义谛 ” 《上河东公第三启》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他仅仅是个遥远迷离的禅的梦而已。正是这种执着,成就了千古传唱的佳句。

李商隐执着地眷恋天地间至纯至真的美,然而,无常流转,好景成空。李商隐在诗歌中反复咏叹美好事物的凋零衰落,展示了一幅幅桂摧兰折、香消玉殒的惨烈图景。

《昨夜》

不辞鶗鴂妒年芳,但惜流尘暗烛房。

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鶗鴂” ,是杜鹃鸟。杜鹃鸟一叫春天就过去了,百花都零落了。李商隐说我知道春天要过去,百花要零落,我知道人世间这种无常是无可避免的。我所惋惜的是,为什么蜡烛还在燃烧的时候就被尘土遮蔽了?花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如果在它开放的短暂时间内风和日丽,那也算对得起它。可是为什么它那么短暂的生命还要遭受风吹雨打不被人认知不被人了解?他说,昨天晚上我站在西池凄凉的池水边,到处都是寒秋的凉露,那时候是 “ 桂花吹断月中香 ”。大家都说月亮里边有桂树,桂树上的桂花是有香气的,可是在昨天那个寒冷的晚上,连月中桂花的香气都消逝了。 “吹断”,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被摧毁了,一点希望都没有了。这是感情,是李商隐的那种无可奈何的感情。

李商隐的爱情诗 —— 无题· 重帏深下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赏析】一开头就撇开具体情事,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透过这静寂孤清的环境气氛,我们几乎可以触摸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觉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 · 清溪小姑曲》: “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 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

颈联从不幸的爱情经历转到不幸的身世遭遇。这一联用了两个比喻:说自己就象柔弱的菱枝,却偏遭**的摧折;又象具有芬芳美质的桂叶,却无月露滋润使之飘香。“ 不信” ,是明知菱枝为弱质而偏加摧折,见 “ **” 之横暴; “ 谁教” ,是本可滋润桂叶而竟不如此,见 “ 月露” 之无情。措辞婉转,而意极沉痛。

春深脱衣

睥睨江鸦集,堂皇海燕过。减衣怜蕙若,展帐动烟波。

日烈忧花甚,风长奈柳何。陈遵容易学,身世醉时多。

在这时而小径低徊,如怨如慕,时而壮士扼腕,浩然弥哀的喟叹中,诗人对生命无常的迷惘、愤懑、无奈、怅惘,得到了酣畅淋漓的抒发。

天地之美的最佳载体、最好象征是美丽的女性。这些美丽的女性,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却遭受无常的玩弄,红颜薄命,晨艳夕枯 “ 风露凄凄秋景繁,可怜荣落在朝昏。未央宫里三千女,但保红颜莫保恩 ” 《槿花》 ,色貌如花,青春似火,然而,在无常的蹂躏下,只不过是朝开暮落的槿花,瞬间即逝。

槿花 风露凄凄秋景繁,可怜荣落在朝昏。

未央宫里三千女,但保红颜莫保恩。

也有一说李义山在京为官,与宫女有一段缠绵之爱情,也无从考证。

深宫 作者:唐·李商隐《全唐诗》的第 540卷第 34 首

金殿销香闭绮栊,玉壶传点咽铜龙。狂飙不惜萝阴薄,清露偏知桂叶浓。

斑竹岭边无限泪,景阳宫里及时钟。岂知为雨为云处,只有高唐十二峰。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 之说。

赠勾芒神

佳期不定春期赊,物夭春阏兴咨嗟。愿得句芒索青女,不教容易损年华。

人们都会将木神句芒称呼为春神,这是因为句芒所学法术的特性带给人们入春天一般的感觉所得来的。 “春天来了 ”这个词汇会给人们带来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一种充满无尽生命的气息。

佳人、好景,殒落于无常。除非将时光之流截断,才能避免无常惨象。“佳期不定春期赊,春物夭阏兴咨嗟。愿得勾芒索青女,不教容易损年华。”《赠勾芒神》年华似水,青春跳丸,痴情的诗人期望韶华永驻,幻想给人间带来亮丽生命的春神勾芒,能迎娶萧杀的秋神青女,从而使时光之流凝固成永恒的刹那,百花永远亮丽,生命永远欢笑。

《流莺》 李商隐

流莺飘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总体来看:这首诗首先描述流莺的栖皇之状,第二联起,打入寄托,将自己的感情寄托于流莺的形象之上:自己巧啭,但无人能识。别人良辰,我无佳期。第三联主要是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以及境况的对比。末联抒发伤感,说诺大的京城,竟然没有栖身之地,可以一展抱负。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露如微霰下前池,风过回塘万竹悲。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

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岂到白头长只尔,嵩阳松雪有心期

从全诗看,可能是诗人悼念亡妻之作 —— 因为手中没有李商隐年谱,所以是从诗意猜测。 雾太浓了 浓得像小冰晶降在庭前池塘里 一阵风过 池塘回湾的茂竹发出悲凉的呼啸 唉 只说聚散是人间世上才有的苦事 为什么 池中的荷花也被吹得颠沛流离 夜夜漫长的回家梦 只有床前的灯花知道 空虚寂寞的生涯 只有终日相伴的酒杯才明白 难道一直到老永远都只是如此吗 那嵩阳书院的松树 它也盼望枝上的雪早些消融。

《无题四首》含七律二首、五律一首、七古一首,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含情春晼晚,暂见夜阑干。楼响将登怯,帘烘欲过难。

多羞钗上燕,真愧镜中鸾。归去横塘晓,华星送宝鞍。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注释】 刘郎,相传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刘晨、阮肇入山采药,迷不得出,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居半年才还, 后人以此典喻艳遇。蓬山,即蓬莱山,泛指仙境。韩寿,晋人,司空贾充的僚属,充每在家聚会,贾女从窗格中偷窥,见其貌美而爱之,与私通,充发觉后乃以妻寿。 宓妃留枕:曹植《洛神赋·序》:“黄初三年,作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植过洛水时,忽见一女子来,赠所用枕。宓妃,传说中伏羲氏之女。 李商隐的“无题诗”大多隐约、朦胧,表现含蓄、委婉,因此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对李商隐“无题诗”的评析也众说纷纭。比如这首“无题诗”,有人认为是政治诗,也有人认为是爱情诗。

第2首联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描绘环境气氛:飒飒东风,飘来蒙蒙细雨;芙蓉塘外,传来阵阵轻雷。既隐隐传达了生命萌动的春天气息,又带有一些凄迷黯淡的色调,烘托出女主人公春心萌动和难以名状的迷惘苦闷。东风细雨,容易令人联想起“梦雨”的典故;芙蓉塘即莲塘,在南朝乐府和唐人诗作中,常常代指男女相悦传情之地;“轻雷”则又暗用司马相如《长门赋》:“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这一系列与爱情密切相关的词语,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

纪昀说:“起二句妙有远神,可以意会。”,所谓“远神,是指这种富于暗示性的诗歌语言所构筑的渺远的艺术意境,一种难以言传的朦胧美。 颔联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写女子居处的幽寂。金蟾是一种蟾状香炉;“锁”指香炉的鼻钮,可以开启放入香料;玉虎,是用玉石装饰的虎状辘轳,丝”指井索。室内户外,所见者惟闭锁的香炉,汲井的辘轳,它们衬托出女子幽处孤寂的情景和长日无聊、深锁春光的惆怅。香炉和辘轳,在诗词中也常和男女欢爱联系在一起,它们同时又是牵动女主人公相思之情的东西,这从两句分别用香”、“丝”谐音“相”、“思”可以见出。总之,这一联兼用赋、比,既表现女主人公深闭幽闺的孤寞,又暗示她内心时时被牵动的情丝。

颈联出句“贾氏窥帘韩掾少”使用贾充女与韩寿的爱情故事。见《世说新语》载:晋韩寿貌美,大臣贾充辟他为掾(僚属)。一次充女在帘后窥见韩寿,私相慕悦,遂私通。女以皇帝赐充之西域异香赠寿。被充所发觉,遂以女妻寿。

对句使用甄后与曹植的爱情故事。见《文选洛神赋》李善注说:魏东阿王曹植曾求娶甄氏为妃,曹操却将她许给曹丕。甄后被谗死后,曹丕将她的遗物玉带金镂枕送给曹植。曹植离京归国途经洛水,梦见甄后对他说:“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曹丕),今与君王。”

曹植感其事作《感甄赋》,后明帝改名《洛神赋》(句中“宓妃”即洛神,代指甄后)。由上联的“烧香”引出贾氏窥帘,赠香韩掾;由“牵丝(思)”引出甄后留枕,情思不断,藕断丝连。这两个爱情故事,尽管结局有幸有不幸,但在女主人公的意念中,无论是贾氏窥帘,爱韩寿之少俊,还是甄后情深,慕曹植之才华,都反映出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愿望之强烈,奔放。

篇5:天涯,天涯李商隐,天涯的意思,天涯赏析

天涯,天涯李商隐,天涯的意思,天涯赏析 -诗词大全

天涯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体裁:五言绝句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赏析】此诗冯《谱》编于大中九年(855),时商隐在梓州柳仲郢幕。张《笺》编在大中五年(851),时商隐在徐州卢弘止幕,并云:“‘春日天涯’,点时点地。‘日又斜’,府主又卒也。‘最高花’,所指显然。冯编梓幕,大误。”刘、余《集解》云:“义山诗中,‘天涯’一语,或指桂州,或指梓州。此诗就诗中所抒写之感情论,似作于梓幕较为合理。”冯《注》引杨致轩语:“意极悲,语极艳。”屈复《玉溪生诗意》:“不必有所指,不必无所指,言外只觉有一种深情。”此诗写天涯沦落,又值春残日暮,人有情而鸟无意,伤春伤时又自伤身世。“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句,比之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更为美艳而沉痛,激越而悲凉。张《笺》落实“最高花”乃指卢弘止,并以“日又斜”喻卢之亡故,似过于执着于本事。

篇6:李商隐《天涯》全诗赏析

李商隐《天涯》全诗赏析

天涯

作者:李商隐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赏析:

李商隐的这首绝句,“意极悲,语极艳”(杨致轩语),在表现手法上很有特色。

首句平直叙起,蕴藏着极深沉凄惋的感情。“春日”写时光之美妙可爱,“天涯”喻飘泊之遥远;两词并用,便将旖旎的春光与羁旅的愁思交织在一起。

第二句使用“顶针”格,重复“天涯”二字,再点题意。但两个“天涯”含意不尽相同,前者是泛指遥远的天边,后者是特指具体的天边,回环重复,更见低徊缠绵之致。春日越是美妙可爱,落魄江湖,远在天涯的诗人更感到惆怅。“春日在天涯”已经使人黯然伤神;而“天涯日又斜”递进一层,就更加渲染了在天涯海角,踽踽独行,穷愁飘泊的悲凉气氛。“日又斜”是说时间向晚,一天又将过去,这就给艳丽的春景笼罩了一层慵倦凄暗的阴影。繁花似锦的春光,与西沉的斜阳,纵然掩映多姿,但无多时,终将沉没于苍茫暮色之中。日复一日,春天也终将红英落尽,悄然归逝。韶光之易逝,繁花之必将凋零,与诗人人生道路上的失意蹉跎,正复泯然相合。着一“又”字,则日暮途穷,荼然疲役之慨,寂寥孤独,空漠无依之痛,尽在言外。这两句既包含着对美好事物无限留恋珍惜之意,也包含着生命必将凋零之悲的无奈。

转句在宛曲回环中见奇警,结句余音袅袅,哀艳动人。“莺啼”本来是非常宛转悦耳的,可是由于此时此境,诗人却觉得像在啼哭。这两句意思是说,声声啼唤着的黄莺儿呀,如果你有泪水的话,请为我滴在枝头上那朵最高的花瓣上吧!这是因为诗人蜡炬成灰,泪已流干,只有托啼莺寄恨了。诗中“啼”写听觉,看花写视觉,“湿”是触觉,为我而湿最高之花乃是意觉,这就把诗人敏锐的联想和深切的感受写出来了。诗人移情及物,使黄莺感叹悲啼而垂泪;而泪水所湿之花,自然也泪痕斑斑,凄楚欲绝。莺花之娇艳,最足以代表阳春的盛景,然而春归花落,总不免于凋零寂灭。是莺花为诗人而悲者,正所以自悲也。

耐人寻味的是,这“最高花”为什么会引起诗人如此深情的关注呢?这是因为树梢顶上的花,也就是开到最后的`花,意味着春天已过尽,美好的事物即将消逝,莺儿的啼声也倍觉哀绝了。再者,也因为树梢顶上的花,上无庇护,风狂雨骤,峣峣者易折,这和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容易遭到损坏的命运多么相似,和我们这位有才华、有抱负而潦倒终身的诗人的命运又是多么相似!李商隐所处的时代,唐王朝已经到了崩溃的前夕,诗人对国家和个人的前途深感绝望,因而生命的短瞬,人生的空虚,使诗的伤感情调更加显得沉重。

诗人的悲痛已经远远超过了天涯羁旅之愁,而是深深浸透着人生挫伤和幻灭的痛苦。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往往会令人不能自持,溺而忘返。这首美艳而凄绝的绝句既是春天的挽歌,也是人生的挽歌,更是诗人那个时代的挽歌。

篇7:《天涯》李商隐全诗赏析

《天涯》李商隐全诗赏析

《天涯》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作者沦落天涯,又值春残日暮,人有情而鸟无意,伤春伤时又自伤身世。

天涯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天涯注释】

⑴天涯:此处泛指家乡以外的极远之地。

⑵天涯:此处特指具体的天边。斜:古音读xiá,今音读xié。可以读古音,也可以按现行中小学语文教学通例上读今音。

⑶莺啼:莺鸣。宋辛弃疾《蝶恋花》词:“燕语莺啼人乍还。却恨西园,依旧莺和燕。”“啼”字语意双关啼叫和啼哭。

⑷最高花:树梢顶上的花。也是盛开在最后的花。

【天涯白话译文】

繁花似锦的春天独在天涯,天涯的红日又在渐渐西斜。

美丽的黄莺啊你若有泪水,请为我洒向最高枝的娇花。

【天涯创作背景】

此诗冯浩《玉溪生年谱》编于大中九年(855年),当时李商隐在梓州柳仲郢幕府。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编在大中五年(851年),当时李商隐在徐州卢弘止幕府,并云:“‘春日天涯’,点时点地。‘日又斜’,府主又卒也。‘最高花’,所指显然。冯编梓幕,大误。”刘、余《集解》云:“义山诗中,‘天涯’一语,或指桂州,或指梓州。就诗中所抒写之感情论,此诗似作于梓幕较为合理。”

【天涯赏析】

此诗一开头诗人就制造出一种环境和心情强烈反差的氛围。首句平直叙起,蕴藏着极深沉凄惋的感情。“春日”写时光之美妙可爱,“天涯”喻飘泊之遥远;两词并用,便将旖旎的春光与羁旅的愁思交织在一起。第二句使用“顶针”格,重复“天涯”二字,再点题意。春日越是美妙可爱,落魄江湖,远在天涯的诗人更感到惆怅。“春日在天涯”已经使人黯然伤神;而“天涯日又斜”递进一层,就更加渲染了在天涯海角,踽踽独行,穷愁飘泊的悲凉气氛。“日又斜”是说时间向晚,一天又将过去,这就给艳丽的春景笼罩了一层慵倦凄暗的阴影。繁花似锦的春光,与西沉的斜阳,纵然掩映多姿,但无多时,终将沉没于苍茫暮色之中。日复一日,春天也终将红英落尽,悄然归逝。韶光之易逝,繁花之必将凋零,与诗人人生道路上的失意蹉跎,正复泯然相合。著一“又”字,则日暮途穷,荼然疲役之慨,寂寥孤独,空漠无依之痛,尽在言外。

开头这两句既包含着对美好事物无限留恋珍惜之意,也包含着生命必将凋零之悲的无奈。李商隐诗常写到落日,如果说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中诗人还有一丝激情的话,在这里却只有深沉的迟暮之感了。这两句在语言运用上极为精巧,前句的“日”是时日,后句的“日”指落日;上句末的“天涯”泛指遥远边陲,下句采用“顶针”手法以“天涯”开头,却又实指所眺天边。两句同出现这两个词,在语义上虚写与实写相映成彰,在语音上回环往复,形成一种特殊的`语言美,令人吟来意味无穷,余音袅袅。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展开想象的翅膀,创设出一个奇特的意境。本来千里莺啼,是一曲宛转悦耳的美妙春歌,可是此时此境,在诗人听来却好似悲啼,而且诗人一任满腔愁绪驰骋,想象如果莺啼有泪的话,希望它能为诗人沾湿枝头最高的花。这看似很离奇,甚至不合情理,然而正是在这不合情理之中,淋漓尽致地抒发出诗人的情绪。杜甫有“感时花溅泪”的诗句,不论是杜甫感时而对花溅泪,还是花含露水而好似溅泪,总之是有泪或似泪之物为依托。而这里李商隐无所傍依,由实在的莺啼联想到啼哭,又由啼哭想象出泪水,继而想到泪湿花枝,在艺术感受上将听觉(“啼”)、视觉(看花)、触觉(“湿”)融为一体,写出了诗人敏锐的联想和深切的感受,造成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称此为“曲喻”,即曲折的隐喻,这种表现手法最能表现作者深层的情感。诗中“最高花”是指春天开得最迟的花,花开到最高枝,别的花都谢了,于是春天也即将过去了。这两句里婉转美妙的莺啼与诗人想象的泪啼又形成一个对比,加深了前面两句造成的环境与情绪的反差,而且将春残与日暮相呼应,更流露出一种失落之感。其实想悲啼洒泪的正是诗人自己,而他自己蜡炬成灰,泪已流干,于是只能托莺啼以寄恨。

总的从表现手法来看,“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两句运用顶针手法,重复“天涯”二字,使远在天边的诗人惆怅之情更加突出;“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两句运用了寓情于景、移情于物的手法,“莺啼”是婉转悦耳的,可诗人觉得莺好像在哭,莺的泪水打湿了最高处的花,突出了诗人飘零愁苦之情。“最高花”意味着春天已经过尽,美好事物即将消逝,倍增哀伤;“最高花”无人庇护,遭受风吹雨打,这与有才华抱负而潦倒终身的诗人命运相似。诗人生活在日趋衰落的唐朝晚期,政治腐败,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倾轧;他出身贫微,饱经沧桑,仕途坎坷,前途渺茫,空怀才志,无以进取;在大好春光将逝之时,流落天涯的诗人面对夕阳残照,发出了日暮途穷之感慨。

这首小诗表现出强烈的失落之感,悲哀之情,这种情绪既包含了诗人对自身老大沉沦的伤感,又带有时代黯淡没落的投影,表现出诗人对个人乃至时代前景的失望。因此,这首美艳而凄绝的绝句,既是春天的挽歌,也是人生的挽歌,更是诗人那个时代的挽歌。

篇8:李商隐无题诗词赏析

李商隐无题诗词赏析

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赏析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

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稍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慨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

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

“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

《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出色。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

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经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严寒,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续和借鉴。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拟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篇9:李商隐《流莺》诗词赏析

李商隐《流莺》诗词赏析

流莺

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张《会笺》系此诗为大中三年(849)春长安之作。此诗乃苦闷之词,写自己仕途穷困,漂泊无定所,怀才不遇知音,心意无人理解。全诗咏物抒情,借流莺自喻,寄托身世之感。清陆昆曾《李义山诗解》云:”此作者自伤漂荡,无所归依,特托流莺以发叹耳。渡陌临流,喻己之东川、岭表,身不由己也。“此诗风格轻倩流美,情思深婉。张《会笺》曰:”含思宛转,独绝今古。"

这是李商隐托物寓怀、抒写身世之感的诗篇。写作年份不易确定。从诗中写到“漂荡”、“巧啭”和“凤城”来看,可能是“远从桂海,来返玉京”以后所作。宣宗大中三年(849)春,作者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天官补吏府中趋,玉骨瘦来无一把”(《偶成转韵》),应是他当时生活和心情的写照。

流莺,指漂荡流转、无所栖居的黄莺。诗的开头两句,正面重笔写“流”字。参差,本是形容鸟儿飞翔时翅膀张敛振落的样子,这里用如动词,犹张翅飞翔。漂荡复参差,是说漂荡流转之后又紧接着再飞翔漂泊。“度陌”、“临流”,则是在不停地漂荡流转中所经所憩,应上句“复”字。流莺这样不停地漂泊、飞翔,究竟是为什么呢?又究竟要漂荡到何时何地呢?诗人对此不作正面交代,只淡淡接上“不自持”三字。这是全联点眼,暗示出流莺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仿佛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控制着。用流莺的漂荡比喻诗人自己的辗转幕府的生活,是比较平常的比兴寓托,独有这“不自持”三字,融和着诗人的独特感受。诗人在桂林北返途中就发出过怅然的叹息:

“昔去真无奈,今还岂自知”(《陆发荆南始至商洛》)。“去真无奈”、“还岂自知”,正象是“不自持”的注脚。它把读者的思绪引向“漂荡复参差”的悲剧身世后面的社会原因,从而深化了诗的意境。

漂荡流转,毕竟是流莺的外在行动特点,接下来三、四两句,便进一步通过对流莺另一特点—— 巧啭的`描写,来展示它的内心苦闷。“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流莺那圆转流美的歌吟中分明隐藏着一种殷切的愿望—— 希望在美好的三春良辰中有美好的相会。然而,它那“巧啭”中所含的“本意”却根本不被理解,因而虽然适逢春日芳辰也不能盼来“佳期”,实现自己的愿望。如果说,流莺的漂泊是诗人飘零身世的象征,那么流莺的巧啭便是诗人美妙歌吟的生动比喻。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强调巧啭中寓有不为人所理解的“本意”,这“本意”可以是诗人的理想抱负,也可以是诗人所抱的某种政治遇合的期望。这一联和《蝉》的颔联颇相似。但“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所强调的是虽凄楚欲绝而不被同情,是所处环境的冷酷;而“巧啭”一联所强调的却是巧啭本意的不被理解,是世无知音的感叹。“岂能”、“未必”,一纵一收,一张一弛,将诗人不为人所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刻伤感曲曲传出,在流美圆转中有回肠荡气之致。可以说这两句诗本身就是深与婉的统一。

颈联承上“巧啭”,仍写莺啼。“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这是“本意”不被理解、“佳期”不遇的流莺永无休无止的啼鸣:无论是刮风的早晨还是降露的夜晚,是晴明的天气还是阴霾的日子,无论是京城中万户千门开启或关闭的时分,流莺总是时时处处在啼啭歌吟。它仿佛执着地要将“本意”告诉人们,而且在等待着渺茫无尽的佳期。这一联是两个略去主、谓语的状语对句构成的,每句中“风朝”与“露夜”、“阴”与“晴”、“万户”与“千门”、“开”与“闭”又各自成对,读来别有一种既整饬又优美,既明畅又含蓄的风调。

尾联联系到诗人自身,点明“伤春”正意。“凤城”借指长安,“花枝”指流莺栖息之所。两句是说,自己曾为伤春之情所苦,实在不忍再听流莺永无休止的伤春的哀鸣,然而在这广大的长安城内,又哪里能找到可以栖居的花枝呢?初唐诗人李义府《咏乌》云:

“上林多少树,不借一枝栖。”末句从此化出。伤春,就是伤佳期之不遇;佳期越渺茫,伤春的情绪就越浓重。三春芳辰就要在伤春的哀啼中消逝了,流莺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枝也无从寻找。这已经是杜鹃啼血般的凄怨欲绝的情境了。诗人借“不忍听”流莺的哀啼强烈地抒发了自己的“伤春”之情—— 抱负成空、年华虚度的精神苦闷。末句明写流莺,实寓自身,读来既像是诗人对无枝可栖的流莺处境的关心,又像是诗人从流莺哀啼声中听出的寓意,更像是诗人自己的心声,语意措辞之精妙,可谓臻于化境。

篇10:天涯诗词

关于天涯诗词

【一】鹧鸪天 客地有思

廿载相思暗自嗟,信音杳杳各天涯。

杯残不见天边月,心碎难拈镜里花。

风夹雨,夜蒙纱,阑珊灯火远繁华。

更栏极目伤平楚,何处伊人何处家?

【二】水调歌头 冬夜有寄

寂寂严霜下,持酒立中宵。

终于弦月东上,斜泊柳林梢。

料似瑶台寿宴,璀璨群星簇拥,庆贺女儿娇。

谁会箫郎意,此刻正煎熬。

酌清词,伤旧梦,眼儿潮。

当年情债,真能一笔就勾销?

暗祝芳华永驻,更祝健康常在,幸福乐陶陶。

还望心宽放,我亦很逍遥。

【三】有感亦咏雪

矫情脉脉出仙京,遮盖荒凉粉太平。

称道无非闲散客,草根只叹路难行。

篇11:李商隐经典诗词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屡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篇12:李商隐经典诗词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白居易古诗二月二日赏析

初中语文诗词名句分类赏析

李商隐《陈后宫》诗词赏析

二月二日白居易

《送人东游》唐代诗人温庭筠古诗鉴赏

晓思,晓思王建,晓思的意思,晓思赏析

思得伊人诗词

诗词鉴赏

气势恢弘的帝王诗词鉴赏

寂寞诗词鉴赏

李商隐诗词《天涯》赏析
《李商隐诗词《天涯》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李商隐诗词《天涯》赏析(共12篇)】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2022-04-30

古诗词鉴赏要注意些什么?古诗词鉴赏五“注意”2022-05-07

树的古诗词摘抄2023-11-30

《城南》古诗词鉴赏2023-05-17

东风破赏析2023-04-17

古诗词鉴赏2022-07-22

古诗词鉴赏?元代诗词2023-05-17

三国演义诗词鉴赏2022-04-30

水仙子·夜雨原文翻译及赏析2023-03-02

古诗词鉴赏常用词语内容参考2022-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