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润州多景楼》的全诗翻译赏析

时间:2023-03-07 07:28:43 诗词鉴赏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题润州多景楼》的全诗翻译赏析(通用8篇)由网友“十一点半睡觉”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题润州多景楼》的全诗翻译赏析,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题润州多景楼》的全诗翻译赏析

篇1:《题润州多景楼》的全诗翻译赏析

《题润州多景楼》的全诗翻译赏析

金山焦山相对起,挹尽东流大江水。

一楼坐断水中央,收拾淮南数千里。

西风把酒闲来游,木叶渐脱人间秋。

烟尘茫茫路渺渺,神京不见双泪流。

君不见王勃才名今盖世,当时未遇庸人尔。

琴书落魄豫章城,腾王阁中悲帝子。

又不见李白才思真天然,时人未省为谪仙。

一朝放浪金陵去,凤凰台上望长安。

我今四海行将遍,东历苏杭西汉沔。

第一江山最上头,天下无人独登览。

楼高思远愁绪多,楼乎楼乎奈汝何。

安得李白与王勃,名与此楼长突兀。

注释

1 润州:今江苏镇江。

2 多景楼:在镇江市东北北固山上,知州陈天麟建。

3 金山焦山:在镇江西北及东北,均在江中,东西对峙。

4 挹(yì):汲取。

5坐断:占据;把住。

6 收拾:领略。

7木叶:树叶。

8 神京:神州京师。此指北宋京城汴京。

9 王勃:唐诗人,初唐四杰之一。

10 “琴书”二句:《唐摭言》载,王勃十四五岁到南方去看望父亲,经过豫章(今江西南昌)。当时太守新修滕王阁,设宴阁上,请客人作序文,实际上已让自己的女婿写好了。王勃也参加了宴会,他见座客纷纷谦让,轮到自己,毫不推辞,挥笔便成,文采惊人,在座的人无不钦佩。帝子,指滕王李元婴,唐高祖之子。王勃《滕王阁》诗有“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句。

11 未省:未曾,没有。

12 放浪:放情、浪游。

13 凤凰台:在今南京市。李白作有《登金陵凤凰台》诗,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

14 苏杭:苏州、杭州,指今江浙一带。

15 汉沔(miǎn):汉阳、沔阳,指今湖北一带。

16 第一江山:梁武帝曾称北固山为“天下第一江山”。

17 突兀:高耸的样子。

参考译文

金山与焦山兀立江中,相对而起,面向着滔滔不绝东流的长江水。多景楼巍然矗立在水中央,眼前可望尽淮南数千里大好河山。在萧瑟的西风中我带酒乘闲到此一游,树叶渐渐黄落,时令已是初秋。烟雾尘沙弥漫了天空,北望是渺渺一片,我见不到昔日的京城,满怀忧愁。你没见到王勃的'才名今天被认作盖世无双,他当时不为人知,被当成凡夫俗子,带着琴书流落到豫章;登上了滕王阁,写诗作赋,感慨悲伤。你又不见李白的才思真是人间第一,人们不知道他是神仙下凡,一旦浪游到金陵,在凤凰台作诗高吟望长安。如今我也把四海都将走遍,西边到过汉沔,东边到过苏杭。如今站在北固山的最高处,眼前没一人,独自在这里骋目游览。楼高我的思绪深远、愁苦也多,楼啊我又能对你如何?怎能够像李白与王勃一样,名声与这楼永远高耸巍峨!

创作背景

据宋岳珂《桯史》卷二《刘改之诗词》条载,开禧元年(12),刘过游镇江,当时岳珂在军中管粮,刘过与岳珂、章升之、黄机等人四处游览,凡名胜之处,都作有诗。这首题多景楼的诗当时最为同伴所欣赏,章升之“为之大书,词翰俱卓荦可喜”,属岳珂刻在多景楼上,因事未果。岳珂《桯史》录诗全首,字句与刘过集中所载多异文。

赏析:

《题润州多景楼》是南宋诗人刘过创作的七言古诗。诗气势雄壮,把身世之叹,结合在登临怀古之中,由中原不见,恢复无望,引出家国之怨;由古人引出自己落落不偶。诗通篇充满牢骚,却又含融不露;通篇充满哀伤,却又慷爽高昂、豪宕激越,充分表达了诗人不甘落寞、勇于进取的雄心壮志。

刘过是著名的豪放派词人,这首诗也写得很豪放。因为诗人处在国家多事之秋,对前途充满担忧,对中原沦丧充满伤感,所以豪放中又带有悲壮。

诗前四句为一段,写多景楼的形势,起得很壮阔。诗以多景楼为中心,写它左右有金山、焦山峙立,地势险要,山下是滔滔不绝的江水,控制了淮南数千里。这样一写,为下文在多景楼上眺望抒怀作了铺垫。

“西风把酒闲来游”起四句为一段,转入登楼远眺。诗写自己在秋天登上多景楼,极目远望,但是望不见已经沦陷的中原,悲从中来,泪流满面。这四句风格与前迥异,充满悲伤凄愁。刘过在多景楼写过好几首诗,每首都有这样的情怀,如《登多景楼》云:“北顾怀人频对酒,中原在望莫登楼。”也是写登楼远望缅怀中原怨愁。

国家如此,眼前的局势又很紧张,诗人无由开怀,以下一大段便一泻而下,抒发自己胸中的抑郁之气。刘过是个爱国者,一直以抗敌复国为己任,光宗末年曾上书请求恢复中原被勒令还乡。他的诗中常常充满豪宕激越之气,渴望报国,如《夜思中原》云:“独有孤臣挥血泪,更无奇杰叫天阊。”又如《从军乐》云:“但期处死得其所,一死政自轻鸿毛。”在这里,诗人紧密切合“楼”的典故,举出王勃赋滕王阁、李白游凤凰台的故事,抒发感慨。诗尽管由楼而及滕王阁、凤凰台,因上接北望中原,总显得有所脱节,前人评刘过诗有粗疏之处,就是指这种情况。刘过这首诗在这里作了一个大的跳跃,诗表面上写阁台,实际注目在王勃、李白二人身上。王勃少年以诗文名,后落落不偶,刘过也是如此,四次参加科举不中;李白学书学剑,朝廷不加重用,刘过也出入戎马,终被摒弃。刘过正是为王勃、李白抱不平,同时结合自己身世,为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而忿忿不平。由古代文人的不偶,他想到自己也漂泊四海、浪游天下,如今登上多景楼,心中满腔愁绪,无从发泄。最后,诗仍以王勃、李白为喻,说自己今天在此吟诗,怎能如前人一样名传千古呢?诗感叹了自己目前的遭际,觉得实现抱负很难,所以寄希望于身后,希望也能像王勃、李白一样;可是这希望又很渺茫,他的哀怨便更进一步流露了出来。“楼高思远愁绪多”是全诗主题,也就是诗人在另一首《登多景楼》诗中所说的“景于多处最多愁”,他的愁仅仅这首诗又岂能包含一尽呢?

全诗气势雄壮,把身世之叹,结合在登临怀古之中,由中原不见,恢复无望,引出家国之怨;由古人引出自己落落不偶,都很自然。通篇充满牢骚,却又含融不露;通篇充满哀伤,却又慷爽高昂、豪宕激越,充分表达了诗人不甘落寞、勇于进取的雄心壮志。正是这不可扼灭的志向,驱使他终身为恢复中原而奋斗。

作者简介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

篇2:王琮《题多景楼》全诗翻译赏析

王琮《题多景楼》全诗翻译赏析

题多景楼

王琮

秋满阑干晚共凭,残烟衰草最关情。

西风吹起江心浪,犹作当时击楫声。

【注】此诗作于宋室南渡后。

①多景楼:在江苏镇江市丹徒县北固山甘露寺内,南朝宋代建筑。因唐朝李德裕有“多景悬窗牖”的诗句而得名。

②阑干:同“栏杆”。共:一起。凭:依靠。北宋宋祁《和十九日湖上与张集贤饯提刑张都官韵》:“共凭高榭眺云波,使节将归可奈何。”

③关情:动情、牵惹情怀。唐陆龟蒙《又酬袭美次韵》:“酒香偏入梦,花落又关情。”唐李白《江行晚泊寄湓城知友》:“孤舟相忆久,何处倍关情。”

④西风:秋风。

⑤楫(jí):划船工具。《晋书·祖逖传》载,西晋末,祖逖率领部曲南渡,船到长江当中,他“击楫中流”,发誓说:“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参考译文

共同倚靠照满秋色的栏杆上,残烟衰草景色最能牵动愁情。

秋风萧萧的吹起江心的波浪,好像当年祖逖过江的击楫声。

创作背景

如果说汉以前中国的内部矛盾可以分为东西对立的话,三国以后,这种矛盾基本上体现为南北抗衡。此后历史上的大分裂时代表现为以长江为界,南北分治。诗人王琮生当南宋与金南北对峙之时,中国处在第二次大分裂时代。

在分裂中国的南方,多景楼在南朝便成为北望中原的'名楼,梁武帝改山名“北固”为“北顾”,倒是坦白承认南朝的苟安心理和软弱地位,可以看看江北风景,但不足抵抗北朝实力,所以南宋诗人登楼题咏颇多。

一个秋天的傍晚,当王琮登上镇江多景楼眺望北国江山时,不禁感慨颇多,该诗即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

赏析

《题多景楼》是南宋王琮的一首七言绝句,写诗人登楼所见景色,抒发忧国情怀。前两句写秋日傍晚登临所见之一派荒凉悲凄景象,寓寄悲慨之情。后二句转悲慨为激愤,格调顿高,并以东晋祖逖“中流击楫而誓”的典故,抒发自己慷慨报国之志,而其对当时局势之愤懑之情也包含其中。

全词格调高亢激越,而又不乏含蓄蕴藉。

这首诗辞色壮烈,诗人慷慨报国之志,激越之情,激荡于字里行间。

前二句写凭楼北顾,时值高秋,满目萧瑟,令人愁伤。“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这是李煜亡国后的沉痛体验。王琮登上多景楼时是秋天的黄昏,他看到的却是残烟衰草。并不是北国江山就没有更美的东西值得一提,而是作者眼中的北国是遭受金人践踏的北国,“最关情”点出了作者之所以满眼残烟衰草的原因,因为他眼中的景都带上了他的感情。其实就作者眼中所及的江北地区,当时仍然是南宋的土地。宋、金以淮河为界。江淮之间是宋、金缓冲之地。这两句“穷乎遐迩”,与王安石《桂枝香》中的“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但寒烟衰草凝绿”似有相仿,但王琮写得更深沉,有“黍离”之悲,不仅仅象王安石为了发古之幽思,而是将自己融入诗中。

后两句用景物描写和用典相结合的手法来抒情,从江中风涛声里,仿佛听到当年祖逖中流击楫的慷慨誓言。东晋终于没有收复中原,祖逖不能实现壮志,他的慷慨誓言也只能“有如大江”,随着长江浪涛,呼吁至今。这是苟安和软弱的历史,发出千古悲愤的馀响。雄誓永存,壮士长逝,诗人缅怀祖逖,既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雄心壮志,也不乏有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那种感事、伤时、忧国的意味,其中还寄托着对南宋王朝的不尽忧愤。

即景咏怀,叹古讽今,是这诗显著特点。大概由于处于南宋初期的绍兴年间,朝廷苟安已成定局,而朝野主战臣民仍激愤慷慨。因此,这诗表达时代情绪,形象鲜明,语言简洁,而风格别有特色,舒而不展,言犹不尽。

篇3:润州其一全诗及赏析

润州二首(其一)全诗及赏析

润州二首(其一)

杜牧

向吴亭东千里秋, 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 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 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 一笛闻吹出塞愁。

注释:

⑴润州:今江苏省镇江。

⑵向吴亭:在润州丹阳县南。

⑶大抵:大略。

⑷可怜:可羡慕。这两句说东晋、南朝士人最为旷达风流。

⑸桓伊:东晋人,官至刺史,曾与谢玄、谢琰大破秦符坚车于淝水,稳定了东晋时局。他喜欢音乐,善于吹笛子,时称“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世说新语》:“王子猷出都,旧闻醒子野善吹笛,遇桓于岸上。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素闻王名,即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上车去。”《晋书·刘隗传》:“子畴曾避乱乌壁,贾胡百数欲害之。畴无惧色,援笳而吹之,为《出塞》、《入塞》之声,以动其游客之思。于是群胡皆垂泣而去之。”

杜牧

(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827—835)年间登进士第,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诗以七言绝句著称,晚唐诸家让渠独步。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赏析:

这是杜牧游览江南时写的诗。润州,治所在今江苏镇江。向吴亭在丹阳县南面。

首句起势恢弘。诗人登上向吴亭,极目东望,茫茫千里,一片清秋景色,给人一种极荒忽无际的感觉。诗人的万端思绪,便由登览而触发,大有纷至沓来之势。

诗从眼前的景色写起,再一笔宕开,追忆起昔年游览的情形。“放歌”二字可见当年酣舞狂歌的赏心乐事,此时旧地重游,恰逢惹愁的高秋季节,神往之中隐含着往事不再的悲哀。这一联,一景一情,写诗人初上亭来的所见、所感,并点出时间、地点、事由。

颔联没有续写昔年游览的光景,而是以不尽尽之,把思路从昔年拉回到眼前,承首句写诗人下亭游览时所见的景物。润州系东晋、南朝时的重镇,也是当时士人们嬉游的繁华都会。“青苔”二句,一写先朝遗寺的荒凉冷落,一写河边酒楼盛景依旧,对仗十分工整。从写法上看,本来是寺里长满青苔,桥下荡漾绿水,诗人却故意颠倒语序,把鲜明的色彩放在句头,突出一衰一盛的.对比,形象地反映了润州一带风物人情的沧桑变化,这就为下一联抒发思古之情创造了条件。

颈联再转,让思路从眼前出发,漫游时空,飞跃到前代。诗人由眼前的遗寺想到东晋、南朝,又由酒楼想到曾在这里嬉游过的先朝士人,巧妙地借先朝士人的生活情事而寄慨。东晋、南朝的士人,旷达风流曾为一时美谈,可是他们在历史的舞台上都不过是匆匆的过客而已,只留下虚名为后人所企羡。中间两联由览物而思古,充满着物在人空的无限哀惋之意。

诗人似乎长时间地沉浸在遐想中,直到日落月出,江面传来一声愁笛,才把他从沉思中唤醒。诗用“月明”表明时间的推移,以见沉思之久。“更想”的“更”字,则有无限低徊往复多情之意。然而这一联的妙处,尤在其意境的深远。秋夜月明,清冷凄迷,忽然传来《出塞》曲的悲怨笛声,又给诗增添了一层苍凉哀切的气氛。诗人由笛声而更想到东晋“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的吹笛好手桓伊,他要借桓伊的笛声来传达心中的无限哀愁。丰富的想象,把时隔数百载的人事勾连起来,使历史与现实,今人与古人,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情事,在时空上浑然融成一体。因此,诗虽将无穷思绪以一“愁”字了结,却给人以跌宕回环、悠悠不已之感。

这首诗所抒发的,不过是封建知识分子因不得志所产生的人生无常的悲慨,但在艺术上却很有特色。诗忽而现实,忽而历史,忽而古,忽而今;忽而杂糅今古,忽而为一己哀愁,忽而为千古情事,忽而熔二者于一炉;挥洒自如,放纵不羁,在时空上和感情的表达上跳跃性极大。前人评杜牧的诗“气俊思活”,于此可见一斑。

篇4:《水调歌头·多景楼》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多景楼》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多景楼》作者为宋朝诗人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前言】

《水调歌头·多景楼》是南宋词人陆游所写的词。 词的上片写词人追忆历史人物,下片写词人登临所怀,全词发出了对古今的感慨之情,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词由如画连山为背景,联想三国时的孙权和刘备,联想晋代登襄阳楼的羊祜,然后落到领客来游的方滋。由史及人,旨在表达宋金对峙中的政治态度和对方滋的期待。

【注释】

(1)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1164年10月初,出任镇江府通判的陆游陪同镇江知府方兹(即“使君”)登楼游宴,写下此词。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

(2)江左:长江最下游的地方,即今江苏省等地。

(3)徐州:指镇江。东晋南渡,置侨州侨郡,曾以徐州治镇江,故镇江又称徐州或南徐州。

(4)缥缈:似有若无。

(5)危楼,高楼。

(6)鼓角:战鼓号角。

(7)烽火:边防报警的烟火。

(8)明灭:忽明忽暗。

(9)孙刘:三国时孙权和刘备,曾联合破曹操。

(10)曜:照耀。

(11)戈甲:兵器和盔甲。

(12)灶:军中炊灶,指代营垒。

(13)貔貅:猛兽,喻指勇猛战士。

(14)使君:古代州郡长官所称,此处指方滋。方滋(1102—1172),字务德,严州桐庐(今属浙江)人。以荫入仕,时知镇江府事。

(15)宏放:通达豪放。 ‘

(16)黯:昏黑。

(17)叔子:西晋大将羊祜,字叔子,镇守襄阳,曾登临兴悲。晋泰始五年(269)以尚书左仆射都督荆州诸军事,出镇襄阳,在镇十年。

(18)汉江:汉水,流经襄阳。

【翻译】

江东一带据有险要形势的地方,第一要数像屏障般雄伟的镇江。山挽山,山连山,就像画图般莽莽苍苍,云渺渺,水隐隐,景色美处耸立着高高的楼房。战事又起,战鼓号角声面对着风显得格外悲壮。烽火连天,明明灭灭隔江相望,如烟往事,遥想起孙权、刘备在此地共商破曹大事。当年孙刘联军的军容啊,银戈金甲千里都闪着光芒。军士野宿,万灶烟腾,正如同今日宋军一样。

露珠结在草上,风吹黄叶飘荡,正当金秋时光。方滋啊,你的气魄真宏大豪放。感今愁,怀古忧,全被你谈笑间一扫而光。君不见羊祜曾登临岘山,观赏襄阳?那无数登山贤士早涅末无能。他们的遗恨难收,空令人黯然神伤。独有羊祜千年传扬,他的英名如同浩浩汉江千古流长。

【赏析】

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陆游三十九岁,以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出任镇江府通判,次年二月到任所。当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而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孝宗隆兴二年十月初,陆游陪同知镇江府事方滋登楼游宴时,内心感叹而写下此词赋。

前四句,从广阔的空间范围、地理方位着笔,由江左而徐州,由群山而北固,然后落在高高的多景楼上。登上高楼,极目远眺,如画山峰相连,历历尽收眼底,四周云雾缥缈,恍若置身仙境。大好江山之形势险要、景色壮丽,乃是出自鬼斧神工,得天地之独厚,用一“占”字,便觉稳重而切实。后四句,由江山形胜、兵家必争转向了悠久的时间进程和残存的历史陈迹——第二句里的“古”字便是预设关捩之所在,而其妙处却是若隐若现,平中寓奇。鼓角悲壮,烽火明灭,再用“临风”与“连空”加以点染,更显出了场面的壮阔和气象的豪雄。写到“往事忆孙刘”一句,把历史上的攻守征战凝聚在孙权、刘备两个人物身上,则是具体的落实,也是总括和结束;然后,再用千里戈甲、万灶貔貅加以补苴收拾,词的韵味就更加饱满而醇厚了。

过片的三个三字短句,用风露草木点明季节时令,是一种过渡手段,从江山历史过渡到了现实的生活情景,也就是镇江知府方滋邀集僚属登临多景楼的这次游赏盛会,于是,作者就把他的笔墨集中在了使君方公的身上,同时,又凭借方公抒发了自己的心绪,这种笔法是灵活而别致的。宏放谈笑,是外在的,于顾盼酬应之间显示了人物的风度神采;“洗尽古今愁”则是内在的,抒写了内心的'忧郁与痛苦。字面上,说“洗尽”,说“同销”,实际上是洗之不尽、销之不掉的;说“古今愁”,说“万古愁”,都是总括的、夸张的表述,它们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也就是说,它们的背后必定要有具体事实的存在。

“不见”二字,引领最后五句,一气贯通,直至终篇,呼应上文的“孙刘”,又写到了另一位功业显赫的历史人物——羊祜。“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两句又重新振起。展开今日俊彦登楼、宾主谈笑的场面,敷色再变明丽。“古今愁”启下结上。“古愁”启“襄阳登览”下意, “今愁”慨言当前。君国身世之愁,纷至沓来,故重言之日“古今愁”。但志士的心,并没有因此而灰心——这一层包孕的感情非常复杂,色彩声情。错综而富有层次,于苍凉中见明快,在飞扬外寄深沉。 “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以古况今,前三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压抑不平的心情。所云“襄阳遗恨”是指羊祜志在灭吴而在生时未能亲手克敌完成此大业的遗恨词。意在这里略作一顿。 “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然后以高唱转入歇拍,借羊祜劝勉方滋,希望他能像羊祜那样,为渡江北伐作好部署,建万世之奇勋,垂令名于千载,寄予一片希望。

篇5:《润州听暮角》全诗翻译和赏析

《润州听暮角》全诗翻译和赏析

润州听暮角

李涉

江城吹角水茫茫, 曲引边声怨思长。

惊起暮天沙上雁, 海门斜去两三行。

注释

⑴润州:即今江苏镇江。角:古代军中乐器,所吹多为边塞曲,有铜角、画角等。

⑵江城:指润州。《全唐诗》校:一作“孤城”。

⑶曲引边声:《全唐诗》校:一作“风引胡笳”。

⑷海门:地名,在润州城外。《镇江府志》:“焦山东北有二岛对峙,谓之海门。”

译文

号角声在润州的上空回荡,江水茫茫。那号角吹的是边塞歌曲,慷慨悲凉,行人听到此曲,仿佛听到了戍边将士思乡而不得归的长长哀怨声。听到这哀怨的号角声,沙滩上的那群大雁像受惊似的突然飞起,排列成两三行沿海门朝远方飞去。

赏析:

这首绝句,是李涉很有名的即景抒情之作,写得气势苍凉,意境高远,通俗凝炼,耐人寻味。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江城”,临江之城,即润州。这里虽然是写耳闻目睹景象,但字里行间,都使人感到一个忧愤满怀的诗人影子。

他伫立船头,眼望着茫茫江面,耳听着城头传来悠扬悲切的边地乐调。大凡羁途之士,虽非边地戍卒,总有异地思归之情。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感情是相通的。因而,一闻边地乐声,便立刻引起诗人的共鸣,勾起他思乡归里的绵绵情思。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借助于边声的幽怨之长和江流的悠长,从形、声两个方面着笔,将抽象的心中的思归之情,作了形象具体的刻画。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暮角声起。江边沙滩上的`鸿雁惊起,而飞向了远方。乍看,像是实景的描写,但仔细品味,这正是诗人有家不得归,而且天涯海角、越走越远的真实写照。诗人家居洛阳,方向在润州的西北;而惊雁是向南,越飞越远。莫说归里,就是连借飞雁而通家书的指望也没有。“惊起”二字,不言“己”而言雁,是所谓不犯正位的写法。写雁的受惊远飞,实际上也兼含了诗人当时“不虞”的遭际。

这首诗,写得意态自然,寓情于景。乍读,作品好像完全是按照事物的原貌来写的,细细体味,字字句句都见匠心。诗人选择了生活中最典型最突出的物象,寥寥数笔,便描绘出给人印象极深的一幅画卷:江边的城市、浩渺的江水和惊飞的鸿雁,而画外则传来悲凉的画角声。在每一物象之中,都使人深深地感受到诗人的哀情和跳动着的脉情,情思含蓄,寄慨深远。

篇6:《润州听暮角》全诗翻译赏析

《润州听暮角》全诗翻译赏析

“惊起暮天沙上雁, 海门斜去两三行。”这两句是说,暮角声起,江边沙滩上的鸿雁惊而飞向远方。这种景况,正是诗人有家不得归,越走越远的写照,寄喻了无限的悲凉哀怨之情。寓情于景,耐人寻味。

出自李涉《润州听暮角》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

惊起暮天沙上雁, 海门斜去两三行。

注释

⑴润州:即今江苏镇江。角:古代军中乐器,所吹多为边塞曲,有铜角、画角等。

⑵江城:临江之城,即润州。《全唐诗》校:一作“孤城”。

⑶曲引边声:《全唐诗》校:一作“风引胡笳”。

⑷海门:地名,在润州城外。《镇江府志》:“焦山东北有二岛对峙,谓之海门。”

参考译文

号角声在润州的上空回荡,江水茫茫。那号角吹的是边塞歌曲,慷慨悲凉,行人听到此曲,仿佛听到了戍边将士思乡而不得归的长长哀怨声。听到这哀怨的号角声,沙滩上的那群大雁像受惊似的突然飞起,排列成两三行沿海门朝远方飞去。

赏析

《润州听暮角》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此诗寓情于景,诗人选择了生活中典型突出的物象,寥寥数笔,便描绘出一幅由江城、海天、归雁、边声组成的画卷,画面中蕴含着诗人深深的哀情和跳动着的脉情,情思含蓄,寄慨深远。全诗写得意态自然,气势苍凉,意境高远,通俗凝炼,耐人寻味。

“江城”,临江之城,即润州。这里虽然是写耳闻目睹景象,但字里行间,都使人感到一个忧愤满怀的诗人影子。他伫立船头,眼望着茫茫江面,耳听着城头传来悠扬悲切的边地乐调。大凡羁途之士,虽非边地戍卒,总有异地思归之情。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感情是相通的。因而,一闻边地乐声,便立刻引起诗人的共鸣,勾起他思乡归里的绵绵情思。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借助于边声的幽怨之长和江流的悠长,从形、声两个方面着笔,将抽象的`心中的思归之情,作了形象具体的刻画。“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暮角声起。江边沙滩上的鸿雁惊起,而飞向了远方。乍看,像是实景的描写,但仔细品味,这正是诗人有家不得归,而且天涯海角、越走越远的真实写照。诗人家居洛阳,方向在润州的西北;而惊雁是向南,越飞越远。莫说归里,就是连借飞雁而通家书的指望也没有。“惊起”二字,不言“己”而言雁,是所谓不犯正位的写法。写雁的受惊远飞,实际上也兼含了诗人当时“不虞”的遭际。

这首诗,写得意态自然,寓情于景。乍读,作品好像完全是按照事物的原貌来写的,细细体味,字字句句都见匠心。诗人选择了生活中最典型最突出的物象,寥寥数笔,便描绘出给人印象极深的一幅画卷:江边的城市、浩渺的江水和惊飞的鸿雁,而画外则传来悲凉的画角声。在每一物象之中,都使人深深地感受到诗人的哀情和跳动着的脉情,情思含蓄,寄慨深远。

篇7:水调歌头·多景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前四句,从广阔的空间范围、地理方位着笔,由多左而徐州,由群山而北固,然后落在高高的多景楼上。登上高楼,极目远眺,如画山峰相连,历历尽收眼底,四周云雾缥缈,恍若置身仙境。大好多山之形势险要、景色壮丽,乃要出鼓鬼斧神工,得天地之独厚,楼一“占”字,便觉稳重而切实。后四句,由多山形胜、兵家必争转向了悠久的时间进程和残存的历史陈迹——第二句里的“古”字便要预设关捩之所在,而其妙处却要若隐若现,平中寓奇。鼓角悲壮,烽火明灭,再楼“临风”与“连空”加以点染,更显出了场面的壮阔和气象的豪雄。写到“往事忆孙刘”一句,把历史上的攻守征战凝聚在孙权、刘备两个人物身上,则要具体的落实,也要总括和结束;然后,再楼千里戈甲、万灶貔貅加以补苴收拾,词的韵味就更加饱满而醇厚了。

过片的三个三字短句,楼风露草木点明季节时令,要一种过渡手段,从多山历史过渡到了现实的生活情景,也就要镇多知府方滋邀集僚属登临多景楼的这次游赏盛会,于要,作者就把他的笔墨集中在了使君方公的身上,同时,又凭借方公抒发了鼓己的心绪,这种笔法要灵活而别致的。宏放杂笑,要外在的,于顾盼酬应之间显示了人物的风度神采;“洗尽古今愁”则要内在的,抒写了内心的忧郁与痛苦。字面上,说“洗尽”,说“同销”,实际上要洗之不尽、销之不掉的;说“古今愁”,说“万古愁”,都要总括的、夸张的表述,它们所包含的内容要非常丰富的,也就要说,它们的背后必定要有具体事实的存在。

“不见”二字,引领最后五句,一气贯通,直至终篇,呼应上文的“孙刘”,又写到了另一位功业显赫的历史人物——羊祜。“使君宏放,杂笑洗尽古今愁”两句又重新振起。展开今日俊彦登楼、宾主杂笑的场面,敷色再变明丽。“古今愁”启下结上。“古愁”启“襄阳登览”下意,“今愁”慨言当前。君国身世之愁,纷至沓来,故重言之日“古今愁”。但志士的心,并没有因此而灰心——这一层包孕的感情非常复杂,色彩声情。错综而富有层次,于苍凉中见明快,在飞扬外寄深沉。 “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以古况今,前三句抒发鼓己壮志难酬,压抑不平的心情。所云“襄阳遗恨”要指羊祜志在灭吴而在生时未能亲手克敌完成此大业的遗恨词。意在这里略作一顿。 “叔子独千载,名与汉多流。”然后以高唱转入歇拍,借羊祜劝勉方滋,希望他能像羊祜那样,为渡多北伐作好部署,建万世之奇勋,垂令名于千载,寄予一片希望。

篇8:水调歌头·多景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多景楼

陆游〔宋代〕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译文

江东一带据有险要形势的地方,第一要数像屏障般雄伟的镇江。山挽山,山连山,就像画图般莽莽苍苍,云渺渺,水隐隐,景色美处耸立着高高的楼房。战事又起,战鼓号角声面对着风显得格外悲壮。烽火连天,明明灭灭隔江相望,如烟往事,遥想起孙权、刘备在此地共商破曹大事。当年孙刘联军的军容啊,银戈金甲千里都闪着光芒。军士野宿,万灶烟腾,正如同今日宋军一样。露珠结在草上,风吹黄叶飘荡,正当金秋时光。方滋啊,你的气魄真宏大豪放。感今愁,怀古忧,全被你谈笑间一扫而光。君不见羊祜曾登临岘山,观赏襄阳?那无数登山贤士早涅末无能。他们的遗恨难收,空令人黯然神伤。独有羊祜千年传扬,他的英名如同浩浩汉江千古流长。

注释

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1164年10月初,出任镇江府通判的陆游陪同镇江知府方兹(即“使君”)登楼游宴,写下此词。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江左:长江最下游的地方,即今江苏省等地。徐州:指镇江。东晋南渡,置侨州侨郡,曾以徐州治镇江,故镇江又称徐州或南徐州。缥缈:似有若无。危楼,高楼。鼓角:战鼓号角。烽火:边防报警的烟火。明灭:忽明忽暗。孙刘:三国时孙权和刘备,曾联合破曹操。曜(yào):照耀。戈甲:兵器和盔甲。灶:军中炊灶,指代营垒。貔貅(pí xiū):猛兽,喻指勇猛战士。使君:古代州郡长官所称,此处指方滋。方滋(1102—1172),字务德,严州桐庐(今属浙江)人。以荫入仕,时知镇江府事。宏放:通达豪放。 ‘黯(àn):昏黑。叔子:西晋大将羊祜(hù),字叔子,镇守襄阳,曾登临兴悲。晋泰始五年(269)以尚书左仆射都督荆州诸军事,出镇襄阳,在镇十年。汉江:汉水,流经襄阳。

赏析

公元1163年(孝宗隆兴元年)陆游三十九岁,以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出任镇江府通判,次年二月到任所。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多影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北固下滨大江,三面环水,登楼遥望,淮南草木,历历可数。这年十月初,陆游陪同知镇江府事方滋登楼游宴时,内心感叹而写下此词赋。

词的上片追忆历史人物,下片写今日登临所怀,全词发出了对古今的感慨之情,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

开始从多景楼的形势写起。自“江左”而“古徐州”,再“连山”,再“危楼”,镜头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由鸟瞰到局部,最后大特写点题。这本来是描写景物常见的手法,陆游写来却更加具有特色。他选择滚滚长江、莽莽群山入画,衬出烟云缥缈、似有若无之产矗立着的一座高楼,摄山川之魄,为斯楼之骨,就使这“危楼”有了气象,有了精神。姜夔《扬州慢》以“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开篇,同样步步推近,但情韵气象两者完全不同。陆词起则苍莽横空,气象森严;姜则指点名胜,用笔从容平缓。当然,这是由于两位词人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决定的。姜词一味低徊,纯乎黍离之悲,故发端纾缓;陆则寄意恢复,于悲壮中蓄雄健之气。他勾勒眼前江山,意在引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故起则昂扬,承则慷慨,带起“鼓角”一层五句,追忆三国时代孙、刘合兵共破强曹的往事。烽火明灭,戈甲耀眼,军幕星罗,而以“连空”、“万灶”皴染,骤视之如在耳目之前,画面雄浑辽阔。加上鼓角随风,悲凉肃杀,更为这辽阔画面配音刷色,与上一层的滚滚长江、莽莽群山互相呼应衬托,江山人物,相得益彰。这样,给人的感受就绝不是低徊于历史的风雨中,而是激起图强自振的勇气,黄戈跃马豪情。上片情景浑然一体,过拍处更是一派豪壮。

然而,孙刘已杳,天地悠悠,登台浩歌,难免怆然泣下,故换头处以九字为三顿,节奏峻急,露草风枝,绘出秋容惨淡,情绪稍转低沉。接下去“使君”两句又重新振起,展开当前俊彦登楼、宾主谈笑斥的场面,敷色再变明丽。“古今愁”启下结上。“古愁”启“襄阳登览”下意,“今愁”慨言当前。当前可愁之事实在是太多了。前一年张浚北伐,兵溃符离,宋廷从此不敢言兵,是事之可愁者一。孝宗侈谈恢复,实则输币乞和,靦颜事金。“日者虽尝诏以缟素出师,而玉帛之使未尝不蹑其后”,是事之可愁者二。眼下自己又被逐出临安,到镇江去做通判,去君愈远,一片谋国这忠,永无以自达于庙堂之上,是事之可愁者三。君国身世之愁,纷至沓来,故重言之曰“古今愁”。但志士的心,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事实上,山东、淮北来归者道路相望;金兵犯淮。淮之民渡江归宋若有数十万,可见民心是可以挽回的国事,也是可以解决的。因此,虽烽烟未息,知府方滋就携群僚登楼谈笑风生。他的这种乐观情绪,洗尽了词兴心中的万千忧愁。这一层包孕的感情非常复杂,色彩声情,错综而富有层次,于苍凉中见明快,在飞扬外寄深沉。最后一层,用西晋大将羊祜(字点子)镇守襄阳,登临兴悲故事,以古况今,前三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抑压不平的心情。所云“襄阳遗恨”即是指羊祜志在灭吴而在生时未能亲手克敌完成此大业的遗恨词。意在这里略作一顿,然后以高唱转入歇拍,借羊祜劝勉方滋,希望他能象羊祜那样,为渡江北伐作好部署,建万世之奇勋,垂令名于千载,寄予一片希望。羊祜是晋人,与“古徐州”之为晋代地望回环相接,收足全篇。

这首词记一时兴会,寓千古兴亡,容量特大,寄慨遥深,后来,张孝祥书而刻之于崖石,题记中有“慨然太息”之语;毛开次韵和歌,下片有“登临无尽,须信诗眼不供愁”之句。“诗眼不供愁”之句。“诗眼不供愁”五字可以领会放翁有所期待、并未绝望的深心。二十五年之后,另一位豪放词人陈亮也曾以《念奴娇》赋多景楼,有“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的感慨万千之语。陈亮此阕,较之陆词更为横肆痛快。词人着眼,凝注大江,意者此江不应视为南北天限,当长驱北伐,收复中原。与放翁之感慨抑郁者,意境大不相同。陈亮平生之怀,一寄于词,惯以词写政治见解。他这一阕《多景楼》,纯然议论战守,纵谈攻防,自六朝王谢到今之庙堂,特别是对那些倡言“南此有定势,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中原”的失败论者,明指直斥,豪无顾忌,其精神可流传千古。但作为文学作品讽诵玩味,终觉一泻无余,略输蕴藉风致,不如陆作之情景相生,万感横集,意境沉绵,三复不厌。借用近人陈匪石《声执》中两句话说,陈之词“气舒”,故“劲气直达,大开大阖”;陆之词“气敛”,故“潜气内转,百折千回”。陈如满弓劲放,陆则引而不发。陆较陈多积蓄,多意蕴,因此更显得沉著凝重,悲慨苍凉。

登甘露寺,登甘露寺周繇,登甘露寺的意思,登甘露寺赏析

江苏镇江市导游词

登甘露寺北望,登甘露寺北望徐铉,登甘露寺北望的意思,登甘露寺北望赏析

苏轼定**原文

关于长江的诗词

江苏的导游词精选

苏轼 定**

苏轼定**

长江的诗词

定局楼阅读题答案

《题润州多景楼》的全诗翻译赏析
《《题润州多景楼》的全诗翻译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题润州多景楼》的全诗翻译赏析(通用8篇)】相关文章:

定**苏轼教学设计人教版2023-02-15

定**,定**周邦彦,定**的意思,定**赏析2023-04-28

江苏导游词精选800字2024-05-16

辛弃疾词化用苏轼的文学分析论文2022-11-24

定**教案2022-08-11

水调歌头,水调歌头廖行之,水调歌头的意思,水调歌头赏析2023-07-11

水调歌头,水调歌头王?A高,水调歌头的意思,水调歌头赏析2023-11-12

水调歌头,水调歌头赵长卿,水调歌头的意思,水调歌头赏析2023-11-30

水调歌头赏析简短2022-08-27

水调歌头赏析2023-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