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游子吟》诗歌欣赏

时间:2023-04-14 08:08:37 诗词鉴赏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中秋游子吟》诗歌欣赏(精选9篇)由网友“daodao刀”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秋游子吟》诗歌欣赏,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秋游子吟》诗歌欣赏

篇1:《中秋游子吟》诗歌欣赏

说到中秋节,也就不得不说月饼。中秋吃月饼,和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是何等之快事!想想都让人心生羡慕,切盼这天早点到来!

可惜,如今的中秋过得有些平淡乏味。之所以这么说,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

一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这种发展的结果,除了少数拥有别墅的富有之家还有一家大小坐在小院品饼赏月的地方外,绝大多数民众就居住在高楼大厦内,再没有自己独立的小院落了。你不走出自家门到公共场所去,你连月的影子都见不了,还能赏什么月!而到了公共场所,那就没有了家人私聚的气氛了,月是赏了,可没有了家人团圆的感觉。

二是随着民众自由流动就业的加剧,一家大小在中秋团圆的机会也大大减小,甚至根本上不可能,就连中华民众更注重的传统节日----春节,目前很多在外地打工者为了避开人流高峰选择主动放弃,何况是中秋!人们更多的是通过电话或短信方式互送祝福,共道平安,所以也就逐步走向平淡。

三是月饼变了味,送月饼与收月饼的对象也变了味。本来月饼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物美价廉的食品,是一家人买来共品的,可如今月饼贵了,包装变了,饯也变了——据传有的居然还有黄金和珠宝,而买与接受月饼的人有很多与亲人沾不上边。所以过这样的中秋自然也就多了人的世俗俗气,助长了歪风邪气,却冲淡了传统的节日氛围。

今年的中秋也快到了,但愿所有的中华儿女都健康平安,阖家团圆,共享节日的欢乐!


篇2:游子吟诗歌

烟花乱纷纷,散了游子心。

红尘冷相对,母唤游子归。

雾隐不见月,遥思妻儿眠。

风摇灯影颤,孑孓望空叹。

书中翻历史,人生烟云里。

功名与利禄,对酒当歌处。

得意伴失意,谈笑江湖气。

荣辱几十年,淡隐尘嚣间。

春助事业

忙里不觉春来早,

柳戏春鸟。

雨水过了。

春风乱摆小蛮腰。

事业乍好心飘飘,

岂可性傲。

春醉志高。

且看江山竞妖娆!

春暖人间

春风轻剪细雨丝。

雪消融,

柳青长堤。

叶举花蕾冬去矣,

风欢聚,

初春里。

池边客吟春柳句。

叶散在,

春水花泥。

指下键盘敲雁字,

桃儿欢,

人也媚。

赠事业上一朋友

寒冬苦渡春上头。

脚轻盈,

好时候。

忽然扯得袈裟走,

寒浸春风瘦。

高山流水共携手。

子期迎,

伯牙留。

珍惜身后一路柳,

共赢江山秀。

篇3:游子吟诗歌

是谁背上了厚厚的行囊开始远行漂泊流浪,

是谁满怀思念惆怅的身在异乡;

烈日下你挥汗如雨、汗流浃背却幸福的说:为了我挚爱的家人我愿意!

黑夜里你却一个人默默独自承受疲惫与孤伤。

是啊!这就是我们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游子,

憨憨的笑,踏实的痴是我们永不改变的本色。

别说我们脏!请你们看看那一栋栋崛起的高楼与瓦墙。

别言我们贱!请你们想一想虽然岗位不一样,

但都是为自己的的幸福而忙。

别总是站在高处看我们,其实我们大家都一样,都是娘生父母养。

别总是讥笑讽刺的说:一群土老帽、乡吧佬,我们会淡然一笑,

因为我们拥有着自己的天堂。

讥笑讽刺别人的人其实才是最大的小丑,

因为他们永远看不到自己肮脏丑陋的内心。

这就是我们一个平凡的游子!

一个默默无闻付出的游子!

篇4:游子吟诗歌

如梭的岁月闯入年节

他乡的游子归心似箭

回家的渴望装满心房

团圆的景象与天同长

一年的等待不再遥远

回家的行囊安放床上

时间的嘀嗒敲击无眠

回家的念想爬满胸腔

买一张车票千辛万苦

回家的道途千里迢迢

匆忙回家能团聚几天

游子的心中痴心一片

回家,是留念家的暖

回家,是品尝年的味

回家,是分享心的甜

回家,是拥抱爱的香

回家托起了团圆的梦

团圆,是沉醉于与亲人欢聚的温暖

团圆,是爱与被爱交织幸福的浪漫

团圆,是让孤独的灵魂拥抱生命的巢

团圆,是让孤单的心停靠在爱的港湾

团圆搭建了回家的桥

火车的长笛吹出心动的激越

和着九曲山川的晚霞欢歌飞旋

蜿蜒的车轨抛下异乡的劳顿

载着满满的笑容和真诚的祝愿

陌生的眼睛洋溢着企盼的眼神

温婉的面孔铺满了每一节车厢

飘飞的细语东西南北海阔天空

把风姿卓越的背影送达眷念的故土

熟悉的脸庞飘动在眼前

甜美的声音萦绕在耳畔

亲人的温度让久违的笑脸如花绽放

欢快的气氛驱赶了忙碌奔波的.疲惫

情丝缕缕,年味绵绵

亲人的笑面恬适着身心

欢歌阵阵,璀璨绵延

爸妈的慈祥缱绻在心间

美酒飘香,举杯同庆

丰盛的晚宴喂饱了双眼

鞭炮隆隆,烟花烂漫

缤纷出一个羊年的春天

辞旧迎新,声声祝愿

你言我敬,陶醉心田

一元复始,二龙腾飞

三羊开泰,四季平安

五福临门,六合同春

七星高照,八方来财

九九同心,十全十美

百事可乐,千事吉祥

万事如意,亿兆一心

普天同庆,太平盛世

国富民强,声声如许

温馨的寄语长出了春天的绚烂

把游子的每一个愿望种进了梦里面

篇5:《中秋赏月》诗歌欣赏

《中秋赏月》原创诗歌欣赏

一、

遥将相思寄明月,

梦里神游为异客;

今夕有酒陪月醉,

莫让金樽空对月。

二、

年年中秋月不同,

月上柳梢故乡明;

几许衷肠几许愁,

笔下生花度浮生。

三、

云染衣裳月洒辉,

身在异乡独举杯;

阴晴圆缺自古是,

手沾翰墨走风雷。

四、

最喜中秋故人来,

斟杯月色抒情怀;

满盈清月何处是,

月花婆娑故乡开。

五、

月映人伤月无语,

月随秋风故乡去;

烟笼田间纱笼塘,

离人归来有佳期。

篇6:《游子吟》文章欣赏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作品原文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名家点评

《唐诗品汇》:刘云:全是托兴,终之悠然。不言之感,复非睍睆寒泉之比。千古之下,犹不忘淡,诗之尤不朽者。

《唐诗归》:钟云:仁孝之言,自然风雅。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亲在远游者难读。顾璘曰:所谓雅音,此等是也。

《唐风怀》:南村曰:二语婉至多风,使人子读之,爱慕油然自生,觉“昊天罔极”尚属理语(末二句下)。

《唐风定》:仁孝蔼蔼,万古如新。

《载酒园诗话又编》:贞元、元和间,诗道始杂,类各立门户。孟东野为最高深,如“慈母手中线……”,真是《六经》鼓吹,当与退之《拘幽操》同为全唐第一。

《寒瘦集》:此诗从苦吟中得来,故辞不烦而意尽,务外者观之,翻似不经意。

《柳亭诗话》:孟东野“慈母手中线”一首,言有尽而意无穷,足与李公垂“锄禾日当午”并传。

《唐诗别裁》: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意,与昌黎之“臣罪当诛,天王圣明”同有千古。

词句注释

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游子吟 ⑵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⑸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⑹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1] [2]

游子吟白话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篇7:《游子吟》改写欣赏

《游子吟》改写欣赏

夜,万籁俱寂。家,灯影舞动。

我坐在母亲的身边,阅览着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巨资。我那慈爱的母亲,正借着我这盏煤油小灯的微弱光线,一针一线地为我缝做着衣服。

我叫孟郊,是个诗人,小有名气,但远远比不上李白、杜甫这些名人。前几天,皇帝让我去当一个小官,去的地方离家十分遥远,而皇帝又要我明天必需起程。军令如山,我不敢怠慢。为此,母亲特地为我添补几件衣服。

母亲盘坐在麻席上,一个装着针线、碎布、剪刀的篮子静静地躺在离灯不远的桌面上,旁边还有我为她凉的一碗淡茗,幽幽淡淡的茶香充满了这间窄小的房子。

说我在看书,倒不如说我是用书来掩盖着我对母亲的张望。母亲的一举一动都落在我的眼里:她左手扶着衣服,右手穿针;针在粗布上飞快地穿梭着,一上一下,一穿一拉,一松一紧;不时,她用口吹一下被针刺痛了的手指,又赶快穿起针来……啊,我的眼睛湿了,不得不用看书来稍作遮挡。但母亲的身影却怎么也离不开我:她虽然已是一个八旬上下的的老妪了,但做起事来一点也不含糊:穿线、缝线、拉线、结线、剪线,每个细小的动作,她都会认真细致地去做,争取做得最完美。这一针一线包含着多么伟大的、高尚的'、无私的母爱啊!我知道,她把衣服做得这般完美,是怕她远去的儿子很久很久才能归来。

我轻轻地说:“妈妈,茶凉了,喝吧!不要干了。”

“不行,还有几件没补好。”母亲说着,手不停,头也不抬,好象在她的世界里,只有那衣服。我不得不沉默了,静静地看着她……

她,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只是千千万万母亲中平凡的一员。她,却代表着所有母亲的心。她真象这黑夜里的月亮。不,她象春天里普照大地的太阳,而我,只不过是大地上的一棵幼嫩的小草。啊,谁说幼小嫩草的心能报答春天里阳光的哺育之恩呢?

想到这里,我诗意大发,迅速拿出笔和纸,龙飞凤舞,一首歌颂这伟大母爱的小诗《游子吟》诞生了。倘若此小诗能有幸给后人读到时,不知到他们能否体会到我此时此刻的感受?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篇8:母亲节诗歌——《游子吟》

《游子吟》原文: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注释:

【1】《游子吟》:题下原注:“迎母溧上作。”当时作者居官溧阳县尉时所作。吟:吟诵,诵读。

【2】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即作者自己。

【3】临:将要。

【4】意恐迟迟归:恐怕儿子在外迟迟不回家。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5】言:说。

【6 】 寸草:小草;萱草。这里比喻子女。萱草(花)是中国传统的母亲花,相对于西方的康乃馨。寸草心:以萱草(花)来表达子女的孝心与关爱。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7】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8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我们。

《游子吟》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时她忙着缝儿子远征的衣服,

又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像萱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游子吟》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为两个词组,而不是两句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堪比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小小的萱草花表达的孝心怎么报答得了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全诗最后用一双关句,写出儿子对母亲的深情。

全诗无华丽的辞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代,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而不衰的。

《游子吟》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早年生活贫困,曾周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无所遇合,屡试不第。贞元(785-805)中张建封镇徐州时,郊曾往谒。46岁始登进士第。后东归,旅游汴州(今河南开封)、越州(今浙江绍兴)。贞元中任为溧阳尉。在任不事曹务,常以作诗为乐,被罚半俸。元和(806-820)初,河南尹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60岁时,因母死去官。郑余庆镇兴元,又奏为参谋、试大理评事。郊应邀前往,到阌乡(今河南灵宝),暴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语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诗与韩愈并称“韩孟”。有《孟东野集》。

篇9:游子吟诗歌解析

游子吟诗歌解析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注释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游子吟古诗配画

描述我喜欢的诗的作文

静夜思古诗配画

爱国古诗配画

古诗配画静夜思

赏月的诗词佳句

游子吟作文750字

初中散文:游子

又到中秋月圆时1100字初中作文

又到中秋月圆时作文

《中秋游子吟》诗歌欣赏
《《中秋游子吟》诗歌欣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中秋游子吟》诗歌欣赏(精选9篇)】相关文章:

感恩的古诗名句:《游子吟》诗词鉴赏2022-05-08

《石灰吟》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2022-07-24

游子思乡的作文400字2022-11-19

又到月圆中秋时的作文2023-10-18

又到月圆中秋时初中作文2023-08-08

又到中秋月圆时作文8002023-05-15

游子中秋节祝福语2022-12-15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已亥杂诗2024-04-21

诗词赏析2024-01-23

游子吟课件2022-12-2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