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全诗原文及鉴赏(精选5篇)由网友“zhangnengqiang”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全诗原文及鉴赏,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全诗原文及鉴赏
【题解】
常州本春秋时吴季札的封地延陵邑,西汉置毗陵县,西晋永嘉五年(311)改晋陵县。东晋、南朝为晋陵郡治所,隋代先后为常州、毗陵郡治所。因东晋及南朝有侨置的兰陵县、兰陵郡(治所在今常州西北),故常州又称兰陵,或称南兰陵。这是一首唱和诗,写常州一带的早春景色所引发的感慨和归思。前人欣赏此诗,往往爱首尾两联,实际上没有中间两联的景物描写,整首诗就不会如此丰满和别有情趣。中间两联写江南春色,锻字炼句极见功力。陆丞,当为晋陵县丞。大约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作者在江阴任职,与陆某为邻县僚友,陆某原唱已不可知,也不详其名。
【全诗】
篇2:《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全诗原文及鉴赏
.[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注释】
①“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二句意谓只有在异乡做官的人对自然界反映出的季节变化特别感到触目惊心。偏:出乎寻常,特别。物候:节物气候。
②“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二句意谓曙光从海中升起将云气映成绚丽的霞彩,梅花和杨柳一过长江就换成了春妆。
③“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二句意谓温和的气息催促黄莺早鸣,晴日阳光的照耀使水中蘋草转成深绿色。淑气:温和的气息,即春气。黄鸟:黄莺。转:吴曾《能改斋漫录》作“照”。
④古调:赞美陆丞《早春游望》诗的格调有古风。沾巾:泪水沾湿手巾。
【诗大意】
只有为功名而飘流他乡的人,对景物气候的变化才格外敏锐。云霞从海上升起带来曙光,江南梅柳换上了春装。和风吹拂送来黄莺的声声啼啭,晴日照耀着摇曳的蘋叶。忽然听到有人唱起高亢而古雅的曲调,勾起了我的思乡之情,止不住热泪长淌揩湿了巾帕。
【鉴赏】
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陈子昂在《送吉州杜司户审言序》中 说他“有重名于天下,而独秀于朝端”、“合绝唱之音,人皆寡和”。 他自己也很以文学自负,曾说“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他的五 言律诗已达成熟境地,有的七言律诗也完全符合后来的声律规格, 成为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说:“唐初 沈、宋以来,律诗始盛行,然未有以平侧失粘为忌;审言诗虽不多, 句律极严,无一失粘者。”他的诗对齐梁以来“绮错婉媚”的传统诗 风有所突破,出现了新的变化: 一些写宦游情怀的诗较有生活实 感,朴素清新,一些写自然景物的诗境界开阔,笔力雄健,已初露唐 诗浑厚风格的端倪。
在《全唐诗》中,杜审言和韦应物名下均有《和晋陵陆丞早春游 望》一诗。但今传《韦苏州集》中不收,只在《杜审言集》二卷中有此 诗。此诗的风格也与杜审言其他一些写宦游、写景物的诗的风格 更为接近。
从诗题看,是晋陵一位姓陆的郡丞先写了一首题为《早春游 望》的诗,作者赓和而作此诗。杜审言在被武后召见之前一直在地 方上任尉、丞、参军之类的小官,与陆丞的社会地位相似。从诗的 内容看,此诗应写于这个时期。
当时,唐王朝正处于从“贞观之治”到“开元之治”的上升时期, 国家统一,政治安定,经济富庶,国力强大。在这种历史氛围中,人 们对生活的积极进取态度、对事业的自豪感、对才能的自信心,以 及审视事物的.宏阔气魄等,融汇成这个历史时期的一种时代精神。 这种时代精神与知识分子传统的“兼济天下”、建功立业等价值观 念相结合,使得许多知识分子把施展自己的才能有一番作为以巩 固和发展大唐王朝的繁盛局面作为自己的生活理想。杜审言的远 祖杜预是晋代的征南将军,注《春秋左氏传》的一代学术巨匠,儒宦 成为家世传统。杜审言自己更以才情自负,当然不会甘心于碌碌 无为。但在现实中却蹭蹬于尉、丞、参军等小官下位,长期过着宦 游生活,而且不时遭到挫折。陆丞的《早春游望》今已不传,但从杜 审言的这首和诗看,其中是有宦游感慨、思乡心情的。当杜审言在 与陆丞相会的场合,听到与自己社会地位相似的陆丞吟咏这首“古 调”时,当然会触发起自己在宦游生涯中内心的失意感与苦闷感。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诗一开始就写自己在宦游生涯中 对早春景象的独特感受,并暗合陆丞的诗题《早春游望》。面对早 春之“新”,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情感状态;或以喜,或以爱,或以怨, 或以伤;作者则是“惊”。不同的情感状态是不同心理的外射。作 者之所以“惊”,是因为他是一个“宦游人”,功业无成,岁月蹉跎。 他最敏感的就是时光流逝。如今,在无所作为中又一个万象更新 的春天倏忽而至,这怎能不使他为之惊心? 所以“惊”的表层是有 感于早春之“新”,而深层则是时光流逝、功业无成、宦游失意的苦 闷心理的表现。“独”、“偏”二字,强调只有“宦游人”才有如此感 受,就更突出地表现了这种心理。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此二句承“物候新”而来,写使作 者惊心的早春景象。作者虽然以一个“宦游人”的心理感受春景, 但这里既没有动人愁情的丝丝细雨,也没有引人离思的春草连绵, 而是写清晨太阳从东海升起,海上的云气被曙光照耀,蔚成彩霞; 从江南到江北,梅红柳绿,处处皆春。这里选取的是旭日、大海、云 霞、长江等一系列阔大壮观的景物,形成开阔明朗的意象,组合成 一幅气象壮美的早春图景。“出”、“渡”二字化静为动,传神地写出 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云霞变幻,春意渐浓,由南及北,布满大江两 岸。这情景,使这幅早春图景更加生机勃勃。“淑气催黄鸟,晴光 转绿苹。”这是接前二句,继续写使作者惊心的早春景象。不过,在 时间上,已由旭日东升及于阳光高照;在空间上,已由远望转为近观。意谓温暖的春气催促黄莺早鸣;阳光照射水面,使水中浮苹转 为深绿。这里又以温馨明丽的景物为意象组成一幅开朗明媚的早 春图景,同样没有惨绿愁红的情调。句中“催”、“转”二字一方面与 上二句的“出”、“渡”二字照应,强调了时间的流动,暗示出时光流 逝之速;另一方面,也巧妙地表现出春意渐浓的动态过程,让人感 受到春天的无限生命力。以上二联集中写“物候”之“新”,而在”物 候”之“新”中作者发现的是壮丽与明媚,投射出虽在宦游失意中但 仍有开朗的胸怀和蓬勃向上的心态。他在发现大自然中也发现了 自我。正是这样的“物候”之“新”,使他“惊”于自己在无所作为中 时光流逝;也正是在这样生意盎然的大自然面前,使他感到自己宦 游生涯的萧条索寞。他省悟到自己价值的失落。强烈的进取精神 和宦游生涯的矛盾,在他的心灵中拼搏撞击,使他产生了更深刻的 失意感与苦闷感。
于是,自然引出最后两句的“归思”之叹。“忽闻 歌古调,归思欲沾巾。”“古调”即指陆丞的《早春游望》一诗,以“古 调”相称,是赞美该诗格调近于古人。显然,陆丞的“古调”中也有 宦游感慨和思乡心情,才引起作者的共鸣。“归思”是宦游人常有 的心态。他们为一官半职奔波他乡,失意的苦闷,飘泊的辛酸,往 往使他们思乡念亲,厌倦宦游。反之,如果春风得意,自然少有“归 思”。所以,“归思”愈深,往往表明失意的苦闷愈重,飘泊的辛酸愈 多。“物候”之“新”,本来已“惊”起作者内心的失意感与苦闷感,忽 又听到友人带着宦游感慨和思乡心情的“古调”,就更拨动了他失 意苦闷的心弦,引发出强烈的“归思”,致使热泪“欲沾巾”。这里, 通过“忽闻”二字一转,把“物候”之“新”所引起的内心波澜在听陆 丞的“古调”的感受中显现出来,并深化开去,让人去体味、咀嚼,同 时也把全诗落到和陆丞《早春游望》的诗题上。诗以写感情状态 始,以写感情的状态终,首尾照应,浑然一体。
全诗虽然没有一字正面写到失意的感慨,但在它的生机勃勃 的春景深处却跃动着一个有才能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无所 作为的一颗苦闷的心灵。此诗突破了一般诗歌的意境结构方式, 在情与景的关系上不是融情入景情景直接相谐的同构式,而是情 景相逆以不谐为谐的异构式,形成明显的情景反差,彼此对照鲜 明,从而造成了全诗悲而能壮沉郁而不失开朗的气象,渗透出作者 没有被失意的苦闷所压倒的开阔胸怀和进取精神,这又达到了谐。 此诗已经是一首完整的五言律诗,对仗工稳,韵律谐和,加上它巧 妙的艺术构思所形成的格局气象,就成为唐代五言律诗的奠基作 之一。所以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 第一。”
【作者小传】
杜审言(645?—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咸亨元年(670)登进士第,任隰城尉,转洛阳丞,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与同僚不睦,被诬下狱,其子杜并刺杀仇人,冤获雪,武后召见,甚加叹异,授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郎。因谄附张易之,中宗神龙元年(705)流放峰州,次年召还,为国子监主簿,加修文馆直学士,卒于任。两《唐书》有传,今人傅璇琮有《杜审言考》(见《唐代诗人丛考》)。少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其诗擅长五律,属对谨严,对近体诗之成熟颇有贡献。今存诗一卷。
篇3:《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古诗原文及鉴赏
【题解】
这首诗篇法圆紧,句法精警。中间两联全从“物候新”三字衍出,写早春物候,从春朝著笔,曙光到来之际先见云霞,故上句云:“云霞出海曙”;梅花柳叶乃早春物候,因春天的到来,气候由江南向江北逐渐转暖,故下句云:“梅柳渡江春”。由此可见,律诗因声律和对仗的关系,形成了与散文有别的特殊语法,它以实词为主而虚词锐减,字词的倒腾非常灵活,从而含蕴容量远较文句为大,读者通过对句的比勘,可以领会到极其深长的诗意。
【全诗】
篇4:《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古诗原文及鉴赏
.[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注释】
①宦游人:在异乡做官的人。偏惊:对眼前的景物感到惊讶新奇。物节:随节气、时令而发生变化的景物、气候。 ②出海曙:旭日从海水中升腾。海,借指长江。 ③淑气:温熙的春气。黄鸟:黄莺,入春始鸣。春光:晴朗的阳光。绿萍:浮萍的一种 。 ④古调:指陆丞的诗,已不可考。
【译文】
只有离妻别小外出做官的人儿,对景色和气候的新变才特别敏感惊心!天边,璀璨的云霞象从曙明的海上涌起;江南,梅花清幽点点,翠柳丝丝含春,和暖的气息,催得晨空黄莺儿婉转啼鸣;明媚的阳光,使得池中萍草翠绿鲜嫩。呵,忽然听到你吟咏这古雅曲调,我不禁思念故乡,只有老泪纵横!
【原诗今译】
只有在外地做官的游春骚人,
对荏苒节序的转换深惊其新。
绚丽的早霞从海上喷出曙色,
江南的梅花、柳丝报着阳春。
和暖的春候催发着黄莺鸣唱,
那晴光在转绿的蘋草上荡漾。
游春客忽然听到古歌的曲调,
惹起了乡思归梦,泪湿巾裳。
【赏读】
诗的首联抒发感慨,说只有久居异乡的游子才会对节物气候的变化特别敏感。“独有”“偏惊”强调语气,“宦游人”既有杜审言本人,也包括陆丞。这两句为末句“思归”埋下了伏笔。
中间二联写在“早春游望”中闻见的物候。早晨,太阳未出,已是一片朝霞。一轮红日从海平线升起后,天色大亮了,望眼看到的是一直延伸到江北的没有凋残的梅花和枝拂江边的绿柳。接着写春鸟、水草。黄莺因感到春天的和暖,迫不及待地放声歌唱;池塘中浮萍已由黄转绿,由浅转深。这两句诗人通过红梅绿柳,黄鸟浮萍的描写,使人感到春天的活力,也寓含着诗人心中怀念中原故乡的情感。
最后两句点出“和”的本意。“古调”是指陆丞的《早春游望》,“忽闻”暗接“偏惊”。诗人本来思乡情切,又被陆丞的诗触动了思乡之痛。于是潜藏的感情一下子爆发出来,忍不住潸然泪下,把身上的佩巾都湿透了。结尾这句,既点明归思,又点出和意,结构谨严缜密。
这首诗篇末点题自然,首尾呼应,构思完整而独特,语言色彩鲜明,声调优美和谐,是五律中的典范之作。
【鉴赏】
晋陵即今江苏常州。陆丞,其名不详,当时为晋陵县丞,作 《早春游望》一诗。杜审言的`这首诗是与其同游时的唱和诗,大约作于作者在江阴县任职之时。此诗因春游而生情,感慨自己宦游他乡的不幸和失意。
作者开头两句以“独”和“偏”开头,语气强烈地说出了宦游人由于客居异乡,对气候和景物的变化特别敏感这样一个事实和感叹。同时,用“宦游人”这个词将作者与陆丞统一到同一个情境里。“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这两句里,“出”字将云霞升腾的过程写了出来,“渡”字将“梅柳”拟人化,都是生动的笔墨。这两句是说早晨从海上升起了一轮红日,使海面上形成了璀璨辉煌的朝霞; 春风吹来,江南江北杨柳都穿上了新妆。“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中的“催”字和“转”字好像是在说,春日和暖的气候来了,似乎在催着黄鹂婉转地鸣叫; 晴朗的日光似乎使蘋草的颜色转得更加嫩绿。三四、五六这四句是承着第一二句写“物候”之“新”的。“云霞”、“梅柳”、“黄鸟”、“绿蘋”为“物”,“淑气”、“晴光”为“候”,前后衔接和呼应得很好。这两联给人的感觉似乎只在写春光的明媚可人。其实,最后两句诗不仅呼应了第一二句,而且使中间两联描写的用意也显示出来了。所谓“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既呼应了前面“宦游人” 的“独”与“偏”,也显示了中间两联所写的大好春光正是“宦游人” 不幸遭遇中的反衬。春光是美好的,但对处于不幸遭遇中的人来说却是一个讽刺。
这首诗紧扣题目,起承转合的手法用得很好,表现了近体诗很高的艺术性。
【点题】
唐诗篇名。五律。杜审言作。见《全唐诗》卷六。诗题一作《和陆丞早春游望》,作者一说为韦应物。晋陵,今江苏常州市。陆丞,姓陆之县丞,名不详,杜审言之友人。作于永昌元年(689)前后在江阴县任职时,是对陆丞所作《早春游望》的和诗,抒写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首联言宦游之人对节物气候的变化尤为敏感,起得警拔精巧。中间两联承“物候新”一语,分写江南春景,景中寓情。尾联交待和诗之意,点明思归之情,收结妥帖有力。全诗结构严谨,语言精工,为唐代五律名作。明杨慎评曰:“首句‘独有宦游人’,第七句‘忽闻歌古调’,妙在‘独有’、‘忽闻’四虚字。”(《升庵诗话》卷五)近人高步瀛云:“此等诗当玩其兴象超妙处。”(《唐宋诗举要》卷四)明胡应麟赞曰:“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诗薮》内编卷四)诗中“云霞出海曙”一联,对仗工整,词语华妙,为历来传诵之名句,
【点评】
杜审言在五言律诗的形式上,拥有重要的一席。此诗高华雄整,兴象超妙,为初唐五言律诗之冠冕。
晋陵:唐时为江南东道毗陵郡治所,即今江苏省常州市。陆丞:作者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在江阴县任职时同郡县的僚友,名不详。《早春游望》:本篇所和陆丞原作的诗题。
明人杨慎《升庵诗话》卷五评: “杜审言《早春游望》诗,《唐诗三体》选为第一首是也。首句‘独有宦游人’,第七句‘忽闻歌古调’,妙在‘独有’‘忽闻’四虚字。”以“独有”发起,特别揭示一位宦游他乡的游子独自面对春天的独特感受,正因为是“独有”,才会在“物候新”时感受到“偏惊”;而结句以一“忽闻”呼应“独有”,飘然而来,却又在情理之中,自然推出“归思欲沾巾”的主旨。
中间两联,为此孤独者“偏惊物候新”的具体内容,无之,则“偏惊”沦为抽象,有之,则早春意境在目,其中“出”字、“渡”字、“催”字、“转”字,四个动词,一气呵出,成为组接镜头的蒙太奇。
【作者】
杜审言(645—708),唐代诗人,杜甫的祖父。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咸亨元年(670)进士,授隰城尉,转洛阳丞,贬吉州司户参军,被诬构下狱,其子杜并刺杀伊家,冤获雪,历著作佐郎、膳部员外郎、国子监主簿,官至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以五言诗著,原有集散佚,明人辑有《杜审言集》。
篇5:《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全诗
【意思】只有在外做官的人,才会对 时令变化这样惊诧。宦(huàn)游:在外 地做官。偏:单单。惊:惊诧。物候新: 指四季景物的变化。
【注释】只有宦游他乡的人,才对大自然的景物 和气候的变化特别敏感。表达出诗人思念家乡,盼时光快流,及早回归 的心情。
注: 宦游人,在外为官之人。物候新,自然界所表现的季节变化。
【用法例释】用以说明身在外乡的 人对异地物候生疏而感到新奇,或由于 乡思萦系而对季节景物变化十分敏感。 [例]杜审言说得好:“独有宦游人,偏惊 物候新。”漂泊边城的游子,对时令和景 物的变化特别敏感。(吴小如等《汉魏 六朝诗鉴赏辞典》)
【全诗】
★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作杜审言诗,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作杜审言诗杜审言,和
★ 乡愁诗句及其赏析
★ 描写绿的诗句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全诗原文及鉴赏(精选5篇)】相关文章:
乡愁的诗句全文赏析2024-01-05
思乡诗的特点2023-10-02
春天诗句摘抄2022-09-05
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2023-12-06
写与春天的诗句2022-08-19
春天柳树的诗句2022-09-12
春游原文及赏析2022-10-02
带春天的诗句2023-10-18
寄情于景的诗句2023-11-20
含有柳树的诗句2022-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