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涧》韦应物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时间:2024-03-10 07:38:18 诗词鉴赏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共11篇)由网友“小朋友站住打劫”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滁州西涧》韦应物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篇1:《滁州西涧》韦应物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此诗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作品原文

滁州西涧⑴

独怜幽草涧边生⑵,上有黄鹂深树鸣⑶。

春潮带雨晚来急⑷,野渡无人舟自横⑸。

词句注释

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⑵独怜:唯独喜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⑶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⑸野渡: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飘浮。

白话译文

我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黄莺在幽深的树丛中啼鸣。

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惟有无人的小船横向江心。

创作背景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两句是说: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结尾句。用“无人”一说明渡口的‘“野”。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2年),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十五岁起以三卫郎为唐玄宗近侍,出入宫闱,跟随唐玄宗出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同乡认为他是祸行而苦。安史之乱起,唐玄宗出逃,流落失职,开始立志读书,常“焚香扫地而坐”。唐代宗广德至唐德宗贞元年间,先后担任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

篇2:韦应物《滁州西涧》唐诗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唐诗赏析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诗鉴赏

滁州城的西门外有一条西涧,俗名上马河,环境幽美。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常去游赏、赋诗,还在涧边种了柳树。这首诗就是他即景之作。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这两句泛写暮春景物。暮春时节,诗人漫游来到涧边。此时花已凋落,只剩下一片碧绿清香的幽草,在树丛深处传来黄莺的鸣叫声。别有会心的诗人,独怜幽草,无意听黄莺歌唱,流露出恬淡的心情。接着,后面两句写傍晚景色。“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潮上涨,傍晚又下了一场急雨,流水愈加湍急,古渡口看不到人迹,只见一只小船,悠然自在地横在岸边。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荒野古渡幽静而有生趣的.景象,反映出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

末句:“野渡无人舟自横”。意境幽深渺远,向为人们称道据说北宋宣和年间,画院招考画师,考题就是“野渡无人舟自横”。各画师接到题目后,无不精心构思,大家都绞尽脑汁考虑怎样才能更好地表现出“无人”之境。经过评选,有一幅名列榜首,被贴出来以供观赏。原来这幅画在构图上比别的画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别的画无论构思、设色怎样不同,却都只是按原诗句字面的意思,画了一个幽静的古渡口横着一只空船,表明“无人”。而这幅画的作者却独具匠心,在空船头上添上一只小鸟。这样一来,不但颇具说服力地表明“无人”,而且表现出幽深无人之境中的生趣一下子在意境上就高出众作许多。这正是韦应物的诗意所在。大家看了画后,都认为这位作者深得韦应物的诗魂,将其画名列榜首,当之无愧。

篇3:韦应物 滁州西涧赏析翻译

韦应物 滁州西涧赏析翻译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此诗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原文: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赏析:

滁州城的西门外有一条西涧,俗名上马河,环境幽美。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常去游赏、赋诗,还在涧边种了柳树。这首诗就是他即景之作。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这两句泛写暮春景物。暮春时节,诗人漫游来到涧边。此时花已凋落,只剩下一片碧绿清香的幽草,在树丛深处传来黄莺的鸣叫声。别有会心的诗人,独怜幽草,无意听黄莺歌唱,流露出恬淡的心情。接着,后面两句写傍晚景色。“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潮上涨,傍晚又下了一场急雨,流水愈加湍急,古渡口看不到人迹,只见一只小船,悠然自在地横在岸边。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荒野古渡幽静而有生趣的景象,反映出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

末句:“野渡无人舟自横”。意境幽深渺远,向为人们称道据说北宋宣和年间,画院招考画师,考题就是“野渡无人舟自横”。各画师接到题目后,无不精心构思,大家都绞尽脑汁考虑怎样才能更好地表现出“无人”之境。经过评选,有一幅名列榜首,被贴出来以供观赏。原来这幅画在构图上比别的画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别的画无论构思、设色怎样不同,却都只是按原诗句字面的意思,画了一个幽静的古渡口横着一只空船,表明“无人”。而这幅画的作者却独具匠心,在空船头上添上一只小鸟。这样一来,不但颇具说服力地表明“无人”,而且表现出幽深无人之境中的生趣一下子在意境上就高出众作许多。这正是韦应物的诗意所在。大家看了画后,都认为这位作者深得韦应物的诗魂,将其画名列榜首,当之无愧。

篇4:韦应物《滁州西涧》全诗翻译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全诗翻译赏析

《滁州西涧》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①滁(chú)州:今安徽省滁州市。

②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

③独怜:独爱,一种对幽草的独情。

④黄鹂,黄莺。

⑤深树,树荫深处。

⑥春潮:春天的潮汐。

⑦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⑧横:指随意漂浮。

译文

1、带韵译文  我独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2、通俗译文  我独爱那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树荫深处黄莺发出诱人的叫声。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郊野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空空的渡船自在地漂浮着。

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滁州刺史任上。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和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赏析:

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滁州刺史任上。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和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还更加说明韦应物宁愿做一株无人关注的小草,也不愿意去做那些大的官职。末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景。  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赏析二

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上马河。此诗作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时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开头二句是写日间所见。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幽草,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 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欲啭不啭意自娇”,此写莺啼。“恬然自安流”,此咏百川分流。这类“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

这两句在结构安排上也很精当。“春潮带雨晚来急”,构成典型环境,与下文形成因果关系;“急”与“自”两字互为照应,准确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意识,把客观景物和抒情主体有机地融为一体。状出难写之景,达出难言之情。

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

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的变化,表现了作者希望在急剧变化的社会潮流中寻找一点自由和宁静。

篇5:韦应物《滁州西涧》的翻译与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翻译与赏析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①滁州:今安徽滁州。

②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城西水库。

③独怜:独爱,一种对幽草的独情。

④深树:树阴深处。

⑤野渡:郊野的渡口。

⑥横:指随意飘浮。

【译文】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赏析】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两句是说: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结尾句。用“无人”一说明渡口的`‘“野”。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名家点评】

高棅《唐诗品汇》:欧阳子云:滁州城西乃是丰山,无西涧,独城北有一涧水极浅不胜舟,又江潮不到。岂诗人务在佳句而实无此景耶?谢叠山云:“幽草”、“黄鹂”,此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春潮带雨晚来急”,乃季世危难多,如日之已晚,不复光明也。末句谓宽闲寂莫之滨,必有贤人如孤舟之横渡者,特君不能用耳。此诗人感时多故而作,又何必滁之果如是也。刘(辰翁)云:此语自好,但韦公体出,数字神情又别,故贵知言,不然不免为野人语矣。好诗必是拾得,此绝先得后半,起更难似,故知作者用心。

《批点唐诗正声》:沉密中寓意闲雅,如独坐看山,澹然忘归,诗之绝佳者。谢公曲意取譬、何必乃尔!

篇6:滁州西涧韦应物唐诗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诗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此诗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原文】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⑵,上有黄鹂深树鸣⑶。

春潮带雨晚来急⑷,野渡无人舟自横⑸。

【注释】

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⑵独怜:唯独喜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⑶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⑸野渡: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飘浮。

【白话译文】

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创作背景】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或793)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2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

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两句是说: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结尾句。用“无人”一说明渡口的‘“野”。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篇7:滁州西涧韦应物翻译

滁州西涧韦应物翻译

滁州西涧

作者:韦应物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山水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解】:

1、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3、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韵译】: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评析】: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翻译】

我只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鸣叫,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但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创作背景】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韦应物生性高洁,爱幽静,好诗文,笃信佛教,鲜食寡欲,所居每日必焚香扫地而坐。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最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后来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评析】

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滁州刺史任上。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描写了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还更加说明韦应物宁愿做一株无人关注的小草,也不愿意去做那些大的官职。

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情事,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得宗建中二年(781年)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

诗的前两句,诗人表示在春天繁荣的景物中,只怜爱涧边自甘寂寞的幽草,而繁茂的树丛中传来黄莺动听的鸣声,诗人却似乎不以为意。后两句写晚雨野渡所见,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外渡口,此刻更是杳无行人。也许船夫已归家歇息,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漂泊。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情事,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诗的前两句,以“幽草”“深树”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寂静,而“生”和“鸣”两个字,又在静中透出动感。诗的后两句写傍晚时雨中景色,动中有静。“野渡无人舟自横”,表现了一种荒凉寂静的意境。

篇8: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

《chúzhōuxījiàn》

《滁州西涧》

zuòzhě:wéiyīnɡwù

作者:韦应物

dúliányōucǎojiànbiānshēnɡ,shànɡyǒuhuánɡlíshēnshùmínɡ。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chūncháodàiyǔwǎnláijí,yědùwúrénzhōuzìhénɡ。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创作背景】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韦应物生性高洁,爱幽静,好诗文,笃信佛教,鲜食寡欲,所居每日必焚香扫地而坐。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最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后来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赏析一】

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滁州刺史任上。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和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还更加说明韦应物宁愿做一株无人关注的小草,也不愿意去做那些大的'官职。末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赏析二】

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上马河。此诗作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时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开头二句是写日间所见。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幽草,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 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欲啭不啭意自娇”,此写莺啼。“恬然自安流”,此咏百川分流。这类“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

这两句在结构安排上也很精当。“春潮带雨晚来急”,构成典型环境,与下文形成因果关系;“急”与“自”两字互为照应,准确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意识,把客观景物和抒情主体有机地融为一体。状出难写之景,达出难言之情。

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

篇9: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①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俗称上马河。

②独怜:唯独喜欢。

③深树:枝叶茂盛的树。

④春潮:春天的潮汐。

⑤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⑥横:指随意漂浮。

【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约791),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世称韦江州或韦苏州,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有《韦苏州集》。

【古诗大意】

我独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写景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的所见,委婉地表露了诗人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诗的前两句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幽草之上有黄莺在树荫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唯独喜欢的意思,唯独喜欢幽草,流露出诗人恬淡的胸怀。寥寥十四个字,诗人便将茂密的绿树、鸣啭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这些分散的景物聚拢笔端,合成一幅布局和谐、色彩鲜明的图画,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后两句是说: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两岸,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去了,只见一叶小舟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引人思索。全诗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拓展阅读:韦应物的五言古诗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兵为森画戟,燕寝凝清香。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长安遇冯著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夕次盱眙县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东郊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依从适自憩,缘涧还复去,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送杨氏女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尔辈若无恃,抚念益慈柔。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义往复难留。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居闲始自遣,临感复难收。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篇10:《滁州西涧》唐诗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但是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各有偏颇。

诗的前二句,在春天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儿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以相比照。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由此看来,这诗是有寄托的。但是,诗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寄托呢?

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其实,《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说有兴寄,诚然不错,但归结为讥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也失于死板;说偶然赋景,毫无寄托,则割裂诗、人,流于肤浅,都与诗人本意未洽。因此,赏奇析疑,以知人为好。

篇11:韦应物滁州西涧的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赏析

《滁州西涧》

作者: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解】:

1、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3、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韵译】: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评析】: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

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

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

忧伤之情怀。

韦应物《送终》全诗翻译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

滁州西涧的古诗的意思

滁州西涧400字作文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韦应物登楼译文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意思

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及译文

春游南亭古诗词

滁州西涧的诗意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诗注释翻译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共11篇)】相关文章:

韦应物《春游南亭》阅读答案2023-09-02

韦应物《滁州西涧》写于何年2022-09-01

韦应物《滁州西涧》鉴赏2023-10-30

滁州西涧阅读理解答案2022-04-29

韦应物诗词风格2022-09-25

滁州西涧古诗韦应物2023-12-28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写作背景2023-01-15

《寄别李儋》全文翻译2023-12-30

滁州西涧韦应物读音2022-08-10

滁州西涧 韦应物202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