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2-09-08 07:56:2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9篇)由网友“七月流火……”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1:“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原文、翻译及赏析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出自 唐朝 韦应物的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篇2: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原文翻译及赏析

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

廖世美〔宋代〕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译文

薄雾茫茫,画楼高耸入云。昔年的紫薇郎曾将此楼登临。面对眼前的景物,他大发感慨,写下动人的诗篇。日暮时分,景象令人相思惆怅,记得那时我和她一起私语,多少幸福?不想她一去便没有消息,望断天涯也难有消息。只有岸边的柳树成林,使我的离愁仿佛飞絮,飞舞一片。节气催绕着年光流转,往日楼下的河水,如今不知流向哪里才停?并非日暮斜阳时才令人伤魂,看见宽阔的原野无边无际,同样让人极为伤心。晚来天气初晴,水波声中似乎还带着雨声。江上静悄无声息,只有一条小舟,在野外的渡口处静静地停放着。江边远处有几座墨色的山峰。天边烟雾茫茫,几棵高矮不齐的树木立着。

注释

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浮云楼,即浮云寺楼。

霭霭:唐代中书省曾称紫薇省,故在中书省任官者可称薇郎。此处指杜牧,杜牧曾任中书舍人,故称。

紫微:星名,位于北斗东北,古人认为是天帝之座。

平楚:登高望远,大树林处树梢齐平,称平楚。也可代指平坦的原野。

带雨: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点评

宋元词曲作家,多有用前人成语成句者。承袭熔裁,必须巧妙恰当,才能为已作增色。这首词因“题安陆浮云楼”,又称道杜牧为此楼所赋之诗绝妙,故运用杜牧诗句极多,且大多能熨帖自然,不见痕迹。杜诗以外,还融合化用了多家诗词,语气顺畅如同已出,十分不易。词上片写景,即描写浮云楼的欢乐气势。其中的“朱阑共语”、“别愁纷絮”、“塞鸿”、“岸柳”等,皆隐括杜牧诗句。但情词熨贴,了无痕迹,见出融裁之妙。下片换头“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一句由写景面抒情,令人有不胜古今与迟暮之叹。“断肠”四句进一步渲染愁人眼中的凄怆之景。“断肠”以下,写自己极目远眺,行人远在残阳芳草之外,而已之相思亦浩邈无尽。全词写景融情,古今叠映,化炼前人诗意,工巧自然,尤其结尾写景,境象空灵,情韵深婉。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催促”二句感叹时光匆促,已至迟暮,追怀旧日朱栏共语,沙渚水而今流向何处?颇有世事沧桑之感。“断肠”以下几句,精彩地描绘出暮春时节黄昏极目远望的凄迷景色,衬托无限怅惆的心情。运用前人诗句熨贴自然,灭尽痕迹,一片化机。况周颐赞此词曰:“真能不愧‘绝妙’二字,如世美之作,殊不多觏”(《蕙风词话》卷二)。

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景,即描写浮云楼的欢乐气势。其中的“朱阑共语”,“别愁纷絮”、“塞鸿”、“岸柳”等,皆隐括杜牧诗句。但情词熨贴、了无痕迹,见出融裁之妙。《蕙风词话卷二》:“廖世美《烛影摇红》过拍云:‘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神来之笔,即已用矣!”

下片换头:“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一句度入同前,由写景而抒情,便令人有不胜古今与迟暮之叹了。“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进一层用笔益觉凄怆入神。真是“语淡而情深,令子野、太虚而为之,容或未必能到。”(《蕙风词话》)

唐代诗人杜牧,曾有一首写安陆浮云楼的诗作,在唐、宋时期曾传颂一时,原诗是《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郎中》:

去夏疏雨余,同倚朱阑语。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

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楚岸柳何穷,别愁纷如絮。

(见《全唐诗》八卷五九三七页)

安州即安陆,同小杜的诗相比,廖世美的词则别有韵味。

这首词,声容娇好,情致蕴藉,自是名家手笔。正如况周颐所说:“一再吟诵,辄沁人心脾,毕生不能忘。《花菴绝妙词选》中,真能不愧‘绝妙’二字,如世美之作,殊不多见。”

篇3: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译文

薄雾茫茫,画楼高耸入云。昔年的紫薇郎曾将此楼登临。面对眼前的景物,他大发感慨,写下动人的诗篇。日暮时分,景象令人相思惆怅,记得那时我和她一起私语,多少幸福?不想她一去便没有消息,望断天涯也难有消息。只有岸边的柳树成林,使我的离愁仿佛飞絮,飞舞一片。节气催绕着年光流转,往日楼下的河水,如今不知流向哪里才停?并非日暮斜阳时才令人伤魂,看见宽阔的原野无边无际,同样让人极为伤心。晚来天气初晴,水波声中似乎还带着雨声。江上静悄无声息,只有一条小舟,在野外的渡口处静静地停放着。江边远处有几座墨色的山峰。天边烟雾茫茫,几棵高矮不齐的树木立着。

注释

①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浮云楼,即浮云寺楼。

②霭霭:唐代中书省曾称紫薇省,故在中书省任官者可称薇郎。此处指杜牧,杜牧曾任中书舍人,故称。

③紫微:星名,位于北斗东北,古人认为是天帝之座。

④平楚:登高望远,大树林处树梢齐平,称平楚。也可代指平坦的原野。

⑤带雨: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赏析

宋元词曲作家,多有用前人成语成句者。承袭熔裁,必须巧妙恰当,才能为已作增色。这首词因“题安陆浮云楼”,又称道诗绝妙,故运用杜牧诗句极多,且大多能熨帖自然,不见痕迹。杜诗以外,还融合化用了多家诗词,语气顺畅如同已出,十分不易。词上片写景,即描写浮云楼的欢乐气势。其中的“朱阑共语”、“别愁纷絮”、“塞鸿”、“岸柳”等,皆隐括杜牧诗句。但情词熨贴,了无痕迹,见出融裁之妙。下片换头“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一句由写景面抒情,令人有不胜古今与迟暮之叹。“断肠”四句进一步渲染愁人眼中的凄怆之景。“断肠”以下,写自己极目远眺,行人远在残阳芳草之外,而已之相思亦浩邈无尽。全词写景融情,古今叠映,化炼前人诗意,工巧自然,尤其结尾写景,境象空灵,情韵深婉。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催促”二句感叹时光匆促,已至迟暮,追怀旧日朱栏共语,沙渚水而今流向何处?颇有世事沧桑之感。“断肠”以下几句,精彩地描绘出暮春时节黄昏极目远望的凄迷景色,衬托无限怅惆的心情。运用前人诗句熨贴自然,灭尽痕迹,一片化机。况周颐赞此词曰:“真能不愧‘绝妙’二字,如世美之作,殊不多觏”(《蕙风词话》卷二)。

篇4: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

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

惆怅相思迟暮。

记当日、朱阑共语。

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

晚霁波声带雨。

悄无人、舟横野渡。

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译文

薄雾茫茫,画楼高耸入云。昔年的紫薇郎曾将此楼登临。面对眼前的景物,他大发感慨,写下动人的诗篇。日暮时分,景象令人相思惆怅,记得那时我和她一起私语,多少幸福?不想她一去便没有消息,望断天涯也难有消息。只有岸边的柳树成林,使我的离愁仿佛飞絮,飞舞一片。节气催绕着年光流转,往日楼下的河水,如今不知流向哪里才停?并非日暮斜阳时才令人伤魂,看见宽阔的原野无边无际,同样让人极为伤心。晚来天气初晴,水波声中似乎还带着雨声。江上静悄无声息,只有一条小舟,在野外的渡口处静静地停放着。江边远处有几座墨色的山峰。天边烟雾茫茫,几棵高矮不齐的树木立着。

注释

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浮云楼,即浮云寺楼。

霭霭:唐代中书省曾称紫薇省,故在中书省任官者可称薇郎。此处指杜牧,杜牧曾任中书舍人,故称。

紫微:星名,位于北斗东北,古人认为是天帝之座。

平楚:登高望远,大树林处树梢齐平,称平楚。也可代指平坦的原野。

带雨: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赏析:

【评解】

这首词通过春日晚景的`描写,抒发离别相思之情。上片写春日登楼的所见所感。春空霭霭,画楼入云。登高怀远,往事历历,相思之情,不能自已。下片写眼前景色。波声带雨,野渡无人。极目远望,惟见“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全词意境幽美,情景交融,婉曲新巧,词雅情深。

【集评】

况周颐《蕙风词话》:“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神来之笔,即已佳矣。

换头云:“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语淡而情深,令子野、太虚辈为之,容或未必能到。此等词一再吟诵,辄沁人心脾,毕生不能忘。《花庵绝妙词选》中,真能不愧“绝妙”二字,如世美之作,殊不多觏。

上片首二句写时地。“霭霭”,云气密积貌。陶渊明《停云》诗云:“霭霭停云,蒙蒙时雨。”云层低垂,春雨迷蒙,词人登临安陆(今属湖北)浮云楼。“画楼森耸凌云渚”,画栋雕栏,凌耸入云,一写楼美,二写楼高。据杜牧《题安州(即安陆)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诗,“浮云楼”即“浮云寺楼”。因此,“耸”字前著一“森”字,以突出寺楼的庄严;同时也刻划出云气笼罩的氛围。次二句写登楼赋诗。“紫薇”,指杜牧。唐代称中书省为紫薇省,杜牧官至中书舍人,故又称杜紫薇。“登览最关情”,登高临远最能牵动情感,这一句为“惆怅相思”以下抒情张目。“关情”,即牵情之意。“绝妙夸能赋”,既称赞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之诗写得绝妙,又隐约道出自己登高能赋的才情。

“惆怅相思迟暮”,此句上承“关情”,下逗追忆之语,过渡自然。时值日暮,登楼伤情,引起相思:“记当日、朱阑共语”;而如今,“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括用杜牧诗语,表达一种离别惆怅之情。

“塞鸿难问”,即人似冥鸿,一去无踪;“岸柳何穷”,即空余岸柳,别愁无限。杨柳最易牵惹人们的离愁别绪;而人的别愁,又如同无穷数的岸柳之无穷数的柳絮那样多,那样纷起乱攒,“别愁纷絮”之句,直抒胸臆。

过片“催促”二句,岁月如流,年光易失,旧时倚栏共语处的楼下水,谁知今日又流到何处了呢?含有无限感慨之意。此日登楼极目远望,只见连天芳草,平野苍然(谢朓《郡内登望》:“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不知何处是归路,已使人神伤下泪,又何必再增此“残阳”一景乎?杜牧《池州春送前进士蒯希逸》:“芳草复芳草,断肠还断肠。自然堪下泪,何必更残阳”,是此两句所本。翻进一层用笔,倍加凄怆入神“晚霁”二句,向晚破晴,波声似乎还夹杂着雨声。韦应物《滁州西涧》诗云:“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廖于“无人舟横野渡”前更著一“悄”字,索寞、孤寂的心境全出。结三句“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写雨后,江上数峰青青,芳草更在天涯之外,烟树参差凄迷;如此境界,反映了无尽怅惘之情。画面开阔,落笔淡雅,细玩词意,情味极佳。钱起《省试湘灵鼓瑟》云:“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苏轼《蝶恋花》云:“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云:“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廖词袭用并糅合以上三家诗词的语意,别出意境。

廖词熔裁前人诗词,又自出境界,有不尽之意,故妙。此词因题安陆浮云楼,又称道杜牧为此楼赋诗之绝妙,因此运用杜句之处亦特多。除杜牧诗外,此词还融合或化用多家诗词,语如己出。此词的另一妙处是语淡情深,优雅别致。周颐评“塞鸿”三句,以为“神来之笔,即已佳矣”;而“催促年光”以下六句,“语淡而情深”。

篇5:韩愈《杂说一》原文翻译和赏析

韩愈《杂说一》原文翻译和赏析

【题解】

这是一篇杂文,以龙和云的关系来说明君臣之间必须相互依赖,贤臣不可没有圣君,圣君也须依靠贤臣。写作目的在于提醒君主重用贤臣。但文章写得很含蓄委婉,其真正用意在文中始终没有明确点出。

文章仅百余字,但波澜起伏,富于变化。

【正文】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②。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汨陵谷,云亦灵怪矣哉③!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④。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⑤。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⑥?异哉⑦!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⑧。《易》曰:“云从龙⑨。”既曰龙,云从之矣。

【注释】

①杂说:论说文的一种。这是韩愈写的一组托物寓意的短杂文的第一篇。

②嘘气:呼气,吐气。固:原来,本来。于:比。

③茫然:辽阔无边际貌。穷:极,尽。这里有周游的意思。乎:同“于”,在。玄间:犹太空。薄:逼迫。伏:遮盖,掩蔽。光景:日月的辉。感(hàn):通“撼”,摇动,震动。震电:雷电。《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烨烨震电。”神:作动词用,使神奇。水:作动词用。用水浸润。下土:地。《诗经。邶风。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汨(gǔ):淹没。矣哉:“矣”和“哉”连用,表示终了和感叹的语气。

④使为灵:即“使之为灵”,中间省去指代云的“之”。

⑤神:作动词用。这里是显示的意思。矣:用在句末,表示终结的语气。

⑥凭依:凭借,依托。信:实在,真的。

⑦哉:用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

⑧乃:竟,居然。

⑨《易》,即《易经》。它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卜筮用的书。云从龙:语出《易经。乾》卦。

【译文】

龙吐出的气形成云,云本来不比龙灵异。但是龙乘着这股云气,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四处遨游,接近日月,遮蔽它的光芒,震撼起雷电,变化神奇莫测,雨水降落在大地,使得山谷沉沦。这云也是很神奇灵异的呢!

云,是龙的能力使它有灵异的。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但是龙没有云,就不能显示出它的灵异。失去它所凭借的云,实在是不行的啊。多么奇怪啊,龙所凭借依靠的,正是它自己造成的云。《周易》说:“云跟随着龙。”那么既然叫做龙,就应该有云跟随着它啊!

【解析】

“杂说”是一种随感性的议论文,内容、形式都比较自由。《韩昌黎集》中有杂说四篇,本篇是第一篇,又称《龙说》。

全篇以云龙作比喻,有五层意义:龙嘘气生云;龙得云则变化无穷;龙失云则毫无神异;云的有无全靠龙自己创造;真正的龙一定人有云跟从。全文主旨大概是鼓励有志之士要自己创造出可以施展抱负的有利条件。

篇6:一舸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原文:

霸越亡吴计已行,论功何物赏倾城?

西施亦有弓藏惧,不独鸱夷变姓名。

注释:

①此诗1653年(顺治十年)癸巳作,为《戏题仕女图》十一首中第一首。诗题取自杜牧诗句“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咏西施随范蠡乘船隐居事。舸(ge):船。

②倾城:始见于《诗经·大雅·瞻印》:“哲夫成城,哲妇倾城。”言女色之害足以倾城覆邦国。后多用“倾城”二字称誉美人。此称西施。

③弓藏:比喻功臣受害。《史记·勾践世家》载越王胜利后,诸侯毕贺,号称大王。范蠡遂去(离开),自齐遗大夫(文)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不听劝,终为越王害死。

④鸱(chi)夷:原意为皮制的袋。此处指范蠡的别号。《史记·货殖列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

赏析:

历代咏西施的诗,或将她视为以色媚主,使吴王招致亡国杀身之祸的“尤物”,或将她视为灭吴的第一功臣。这首诗却别出新意,揭露了统治者擅权负义的丑恶行径,称颂了西施的远见卓识。据《吴越春秋》记载,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战败被俘后,范蠡用美人计,献西施于吴王,让吴王放越王回国,并使吴王沉湎于酒色,不理朝政。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得以灭吴,重建霸业。

首句“计已行”三字,肯定了这一策略已获成功。毫无疑问,西施在实现“霸越亡吴”的谋略方面功不可没,越国对她本该论功行赏。

第二句诗也肯定了西施的功绩,同时又故意设问启人深思:她究竟该得到何种奖赏呢?这一问,使诗显出了曲折,也在读者脑海中掀起了波澜。

第三、四两句回答了这一问题,同时也点了题。“西施为越苎萝村西鬻薪之女”,传说勾践携西施归越后,越王夫人暗中派人将她沉尸江底,一说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诗人更相信后说。为什么呢?“西施亦有弓藏惧”一句,可谓独具慧眼,一语破的。“亦有”与下句的“不独”互文对照,更说明在诗人看来,西施是一位聪慧过人的女子,当她牺牲自身拯救了沦亡的祖国后,必然会像范蠡一样具有先见之明,洞察越王的奸恶,也必然会怀着与范蠡一样的“弓藏惧”作出变名易姓、浪迹江湖的抉择,以免功高震主,成为统治者权力私欲的受害者。这首诗突破了封建统治阶级女人误国的“祸水”观,史识深刻,感慨深婉,行文曲折,体现出“指事类情,又宛转如意”(赵翼)的艺术特色。

篇7:一舸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原文:

一舸

清代: 吴伟业

霸越亡吴计已行,论功何物赏倾城?

西施亦有弓藏惧,不独鸱夷变姓名。

译文:

霸越亡吴计已行,论功何物赏倾城?

西施亦有弓藏惧,不独鸱夷变姓名。

注释:

霸越亡吴计已行,论功何物赏倾城?

倾城:多用“倾城”二字称誉美人。此称西施。

西施亦有弓藏惧,不独鸱(chī)夷变姓名。

弓藏:比喻功臣受害。鸱夷:原意为皮制的'袋。此处指范蠡的别号。

赏析:

历代咏西施的诗,或将她视为以色媚主,使吴王招致亡国杀身之祸的“尤物”,或将她视为灭吴的第一功臣。这首诗却别出新意,揭露了统治者擅权负义的丑恶行径,称颂了西施的远见卓识。据《吴越春秋》记载,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战败被俘后,范蠡用美人计,献西施于吴王,让吴王放越王回国,并使吴王沉湎于酒色,不理朝政。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得以灭吴,重建霸业。

首句“计已行”三字,肯定了这一策略已获成功。毫无疑问,西施在实现“霸越亡吴”的谋略方面功不可没,越国对她本该论功行赏。

第二句诗也肯定了西施的功绩,同时又故意设问启人深思:她究竟该得到何种奖赏呢?这一问,使诗显出了曲折,也在读者脑海中掀起了波澜。

第三、四两句回答了这一问题,同时也点了题。“西施为越苎萝村西鬻薪之女”,传说勾践携西施归越后,越王夫人暗中派人将她沉尸江底,一说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诗人更相信后说。为什么呢?“西施亦有弓藏惧”一句,可谓独具慧眼,一语破的。“亦有”与下句的“不独”互文对照,更说明在诗人看来,西施是一位聪慧过人的女子,当她牺牲自身拯救了沦亡的祖国后,必然会像范蠡一样具有先见之明,洞察越王的奸恶,也必然会怀着与范蠡一样的“弓藏惧”作出变名易姓、浪迹江湖的抉择,以免功高震主,成为统治者权力私欲的受害者。这首诗突破了封建统治阶级女人误国的“祸水”观,史识深刻,感慨深婉,行文曲折,体现出“指事类情,又宛转如意”(赵翼)的艺术特色。

篇8: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原文翻译及赏析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宋代·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分别后不知你的行程远近,满目凄凉心中有说不尽的苦闷。你越走越远渐渐断了书信,音信全无我要去哪里问讯?

深夜里风吹竹叶萧萧不停,每一片叶子都似乎在诉说着别愁离恨。我斜倚孤枕想在梦中见你,谁知道梦没有做成灯芯已经燃尽。

注释

玉楼春:词牌名。《词谱》谓五代后蜀顾夐词起句有“月照玉楼春漏促”“柳映玉楼春欲晚”句;欧阳炯起句有“日照玉楼花似锦”“春早玉楼烟雨夜”句,因取以调名。亦称“木兰花”“春晓曲”“西湖曲”“惜春容”“归朝欢令”等。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仄韵,一韵到底。

多少:不知多少之意。

书:书信。

鱼沉:鱼不传书。古代有鱼雁传书的传说,这里指音讯全无。

秋韵:即秋声。此谓风吹竹声。

攲(yǐ):古通“倚”,斜,倾。单枕:孤枕。

烬(jìn):灯芯烧尽成灰。

赏析

此词描写思妇念远的愁情。上阕写思妇别后的孤写苦闷和对远游人深切的怀念;下阕借景抒情,描写思妇秋夜难眠独伴孤灯的愁苦。全词突出一个“恨”字,层层递进,深沉婉约,把一个闺中独居的女子在爱人离别后的写词悲愁以及对杳鱼音讯的鱼情之人的怨恨,刻画得淋漓尽致;笔调细腻委婉,语言浅白,情感朴实;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抒情与写景兼融,景中寓婉曲之情,情中带写清之景,表现出特有的深曲婉丽的艺术风格。

此词深受五代花间词的影响,表现闺中思妇深沉写绝的离愁别恨。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词境委婉曲折、深沉精细而又温柔敦厚。

发端句“别后不知君远近”是恨的缘由。因不知亲人行踪,故触景皆生出写词、郁闷,亦即鱼时鱼处不如此。“多少”,以模糊语言极状其多。三四两句再进一层,抒写了远别的情状与愁绪。

“渐行渐远渐鱼书”,一句之内重复了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然而雁绝鱼沉,天崖鱼处觅寻踪影。“鱼书”应首句的“不知”,且欲知鱼由,她只有沉浸在“水阔鱼沉何处问”的鱼穷哀怨之中了。“水阔”是“远”的象征,“鱼沉”是“鱼书”的象征。“何处问”三字,将思妇欲求鱼路、欲诉鱼夜的那种不可名状的愁苦,抒写得极为痛切。在她与亲人相阻绝的浩浩水域与茫茫空间,似乎都充塞了触目写词的离别苦况。词的笔触既深沉又婉曲。

词篇从过片以下,深入细腻地刻画了思妇的内心世界,着力渲染了她秋夜不寐的愁苦之情。“自古伤心惟远别,登山临水迟留。暮尘衰草一番秋。寻常景物,到此尽成愁。”(张先《临江仙·自古伤心惟远别》)风竹秋韵,原是“寻常景物”,但在与亲人远别,空床独宿的思妇听来,万千千声都是离恨悲鸣,一千千一声声都牵动着她鱼限愁苦之情。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思妇为了摆脱苦状的现实,急于入睡成梦,故特意斜靠着孤枕,幻想在梦中能寻觅到在现实中寻觅不到的亲人,可是“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韦庄《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连仅有的一点小小希望也成了泡影,不单是“愁极梦难成”(薛昭蕴《小重山·春到长夜春草青》),最后连那一盏作伴的残灯也熄灭了。“灯又烬”一语双关,闺房里的灯花燃成了灰烬,自己与亲人的相会也不可能实现,思妇的命运变得和灯花一样写迷、黯淡。词到结句,哀婉幽怨之情韵袅袅不断,具有深沉的艺术感染力。

前于欧阳修的花间派词人,往往喜欢对女性的外在体态服饰进行精心刻画,而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则很少揭示。欧阳修显然比他们进了一大步,在这首词中,他没在使用一个字去描绘思妇的外貌形象,而是着力揭示思妇内心的思想感情,字字沉着,句句推进,如剥笋抽茧,逐层深入,由分别——远别——鱼音信——夜闻风竹——寻梦不成——灯又烬,将一层、一层、又一层的愁恨写得越来越深刻、写绝。刘熙载云:“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艺概》)此语精辟地指出了欧词婉约深沉的特点。以此词而言,这种风格表现得极为明显。

全词写愁恨由远到近,自外及内,从现实到幻想,又从幻想回到现实。且抒情写景两得,写景句寓含着婉曲之情,言情句挟带着写词之景,将闺中思妇深沉写绝的别恨表现得深曲婉丽,淋漓尽致。

篇9: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原文、翻译及赏析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寄李儋元锡》诗意赏析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寄李儋元锡》阅读题及赏析

唐诗之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描写友情的诗词名句

韦应物登楼译文

喜多川 语录

诗词赏析范文200字

送别感言日语

韦应物闻雁翻译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原文、翻译及赏析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原文、翻译及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9篇)】相关文章:

韦应物的诗词2022-04-30

诗词赏析2024-01-23

表达依依惜别的诗句2022-09-13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闻雁2023-08-08

韦应物诗词风格2022-09-25

幽居随笔2022-05-24

形容友谊的诗句摘抄2023-08-01

幽居 韦应物 翻译2022-11-29

表示离别的诗句有2023-09-14

描写送别友人的古诗句202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