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数学第一章教学计划:有理数

时间:2024-02-26 07:40:16 数学教学计划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上册数学第一章教学计划:有理数(合集12篇)由网友“勤业莹伶”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上册数学第一章教学计划:有理数,供大家阅读参考。

上册数学第一章教学计划:有理数

篇1:上册数学第一章教学计划:有理数

上册数学第一章教学计划:有理数

教学计划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并对有关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各方面作出全面安排。下文为您准备了初一上册数学第一章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 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材及课标分析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篇2:上册数学有理数加减法教学计划格式

青岛版上册数学有理数加减法教学计划格式

教学计划是老师为讲授新一课而做的教学设计和设想,编写要依据教科书和教学大纲,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数学网准备了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用。

教学目标

1.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3.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方法;

4.通过积极参与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并为实践服务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教师)

一、创设情境

小学里,我们学过加法和减法运算,引进负数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呢?

1.试一试

甲、乙两队进行足球比赛.如果甲队在主场赢了3球,在客场输了2球,那么两场比赛后甲队净胜1球.

你能把上面比赛的过程及结果用有理数的算式表示出来吗?

做一做:比赛中胜负难料,两场比赛的`结果还可能有哪些情况呢?动动手填表:

2.我们知道,求两次输赢的总结果,可以用加法来解答,请同学们先个人研究,后小组交流.

你还能举出一些应用有理数加法的实际例子吗?

二、探究归纳

1.把笔尖放在数轴的原点,沿数轴先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停在“ ”的位置上.

用数轴和算式可以将以上过程及结果分别表示为: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笔尖放在数轴的原点,沿数轴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停在“1”的位置上.

用数轴和算式可以将以上过程及结果分别表示为: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笔尖放在数轴的原点,沿数轴先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

请用数轴和算式分别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照上面的做法,请在数轴上呈现下面的算式所表示的笔尖运动的过程和结果.

4.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并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讨论:两个有理数相加时,和的符号及绝对值怎样确定?你能找到有理数相加的一般方法吗?

篇3: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有理数过关检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有理数过关检测试题

一、精心选一选:(每题3分、计30分)

1、如果水库的水位高于正常水位2m时,记作+2m,那么低于正常水位3m时,应记作( ).

A.+3m B.-3m C.+ 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最小的正数 B.有最小的自然数

C. 有最大的有理数 D.无最大的负整数

3. 下列各图中,是数轴的是( )

A B.

-1 0 1 1

C . D.

-1 0 1 -1 0 1

4、两个非零有理数的和是0,则它们的商为: ( )

A、0 B、-1 C、+1 D、不能确定

5、-4的倒数的相反数是 ( )

A.-4 B.4 C.- 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只有1 B、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数只有1

C、立方等于它本身的数只有1 D、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7.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 )

A.1 B.-1,1 C.0 D.-1,1,0

8.在数轴上,把表示-4的点移动2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到的对应点表示的数是( )

A.-1 B.-6 C.-2或-6 D.无法确定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负整数和负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B . 正分数、0、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C 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D 0不是有理数

10.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表明,登记的全国人口数量约为

1340 000 000人,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134107人 B.13.4108 人 C.1.34109人 D.1.341010人

二、细心填一填(每空2分,共32分)

1.- 23 的相反数是 ;绝对值是 .

2. 比较大小: , 0 , - .

3. 数轴上的A点与表示-3的点距离4个单位长度,则A点表示的数为 .

4、某食品包装上标有净含量3855克,这袋食品的合格率含量范围是________克至 克.

5.1+2-3-4+5+6-7-8+9+10-11-12++++--++-=

6. 已知 ,则 的值为 .

7.观察下面一列数,按某种规律填上适当的数:

1,-2,4,-8, , 。

8. 定义*运算: ,则

9.在数 ,1, ,5, 中任取三个相乘,其中最大的积是 ,最小的积是

10.假设有足够多的黑白围棋子,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成一行

请问第2008个棋子是黑的还是白的?答:_ ___.

三、认真做一做(共38分)

1.(5分)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内:-23,0.5, ,28,0,4, ,

-5.2

整数集合:{ } 正数集合:{ }

负分数集合:{ } 正整数集合:{ }

有理数集合:{ }

2.计算(20分)

(1)-6+10-3+|-9|

3.(6分)某地探空气球的气象观测资料表明,高度每增加1千米,气温下降大约6℃,若该地区地面温度为23℃,该地区高空某点温度为-31℃,则此点的高度是大约是多少千米?

每股涨跌 +4 +4.5 -1 -2.5 -6 +2

4.(7分)小红爸爸上星期六买进某公司股票1000股,每股27元,下表为本周内每日该股票的涨跌情况。(单位:元)

(1)通过上表你认为星期三收盘时,每股是多少?

(2)本周内每股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元?

(3)已知小红爸爸买进股票时付了1.5的手续费,卖出时还需付成交额,1.5的手续费和1的交易税,如果小红爸爸在星期六收盘时将全部股票卖出,你对他的收益情况怎样评价?

篇4:数学第一章《有理数》复习摸底测试题

数学第一章《有理数》复习摸底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45分)

1. 在 ,+7, 0, , 中,正数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下列各对数中,数值相等的是( )

A. -27与(-2)7 B. -32与(-3)2

C. -323与-322 D. ―(―3)2与―(―2)3

3、在-5,- ,-3.5,-0.01,-2,-212中,最大的数是( )

A. -12 B. - C. -0.01 D. -5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5、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并且小于4的所有正整数的和是( )

A.8 B.7 C.6 D.5

6、已知一个数的倒数的相反数为 ,则这个数为 ( )

A. B. C. D.

7、如图 ,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a比b大 B.b比a大

C.a、b一样大 D.a、b的大小无法确定

8、如果一个数的平方与这个数的差等于0,那么这个数是( )

A. 0 B.-1 C. 1 D. 0或1

9、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全长约为6300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63102千米 B. 6.3102千米

C. 6.3104千米 D. 6.3103千米

10、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2=4 B. C. D.

11、下列运算过程正确的是 ( )

A、= B. =

C、= D. =

12、在数轴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两个负有理数,大的离原点远 B. 是正数

C.两个有理数,绝对值大的离原点远 D.- 是负数

13、已知两个有理数a,b,如果ab0且a+b0,那么( )

A、a0,b0 B、a0,b0

C、a,b异号 D、a,b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大

14、下列说法①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②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只有正数,③不相等的两个数的绝对值不相等;

④绝对值相等的两数一定相等。其中正确的有:( )

A、0个;B、1个;C、2个;D、3个

15、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a|一定是正数; B、|a|一定是负数;

C、|a|一定是非正数; D、|a|一定是负数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计15分)

1、在数轴上,与表示-5的.点距离为4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

2、某粮店出售的三种品牌的面粉袋上分别标有质量为(250.1)kg、(250.2)kg、(250.3)kg的字样,从中任意拿出两袋,它们的质量最多能相差 kg;

3、地图上标有甲地的温度为25度,乙地的温度为20度,丙地的温度为-5度,则温度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____度;

4、如果a、b互为倒数,c、d互为相反数,且 ,

则代数式2ab-(c+d)+ =_______;

5、计算:(1-2)(2-3)(3-4)(101-102)= .

三、计算题(32分)

1、-20+(-17)-(-18)-11 2、(-1 )0.8(- )

3、312 +(-12 )-(-13 )+223 4.(-14 -38 +524 )48

5、; 6、

7、-2 -12 ( - ) 1 8、

四、应用题(共8分)

1、小李用470元购买了8套儿童服装,准备以一定价格出售。如果每套儿童服装以60元的价格作为标准价格来卖,超出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记录如下: +7,-3,-1,-8, -2,+9,0, -6。当他卖完这8套儿童服装后是盈利还是亏损?

2、十一黄金周,武商家电部大力促销,收银情况一直看好。下表为当天与前一天的营业额的涨跌情况(单位:万元)。已知9月30日的营业额为26万元:

10月1日 2日 3日 4日 5日 6日 7日

4 3 2 0 -1 -3 -5

(1)黄金周内收入最低的是哪一天?(直接回答,不必写过程)。

(2)黄金周内平均每天的营业额是多少?

篇5:高一数学第一章教学计划

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教学计划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 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 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 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 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

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 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 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 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 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 ”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二、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我们说,每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定义: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简称集)

(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数集及记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 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 记作N*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 记作Z ,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 记作Q ,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 记作R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 记作N*或N+ Q、Z、R等其它

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

5、⑴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⑵“∈”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三、练习题:

1、教材P5练习1、2

2、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一个集合吗?

(1)所有很大的实数 (不确定)

(2)好心的人 (不确定)

(3)1,2,2,3,4,5.(有重复)

3、设a,b是非零实数,那么 可能取的值组成集合的元素是_-2,0,2__

4、由实数x,-x,|x|, 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 A )

(A)2个元素 (B)3个元素 (C)4个元素 (D)5个元素

5、设集合G中的元素是所有形如a+b (a∈Z, b∈Z)的数,求证:

(1) 当x∈N时, x∈G;

(2) 若x∈G,y∈G,则x+y∈G,而 不一定属于集合G

证明(1):在a+b (a∈Z, b∈Z)中,令a=x∈N,b=0,

则x= x+0* = a+b ∈G,即x∈G

证明(2):∵x∈G,y∈G,

∴x= a+b (a∈Z, b∈Z),y= c+d (c∈Z, d∈Z)

∴x+y=( a+b )+( c+d )=(a+c)+(b+d)

∵a∈Z, b∈Z,c∈Z, d∈Z

∴(a+c) ∈Z, (b+d) ∈Z

∴x+y =(a+c)+(b+d) ∈G,

又∵ =

且 不一定都是整数,

∴ = 不一定属于集合G

四、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元素、属于、不属于)

2.集合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常用数集的定义及记法

五、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略)

篇6: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大小比较教学计划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大小比较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说出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

2、能熟练运用法则结合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特别是应用绝对值概念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能利用数轴对多个有理数进行有序排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有理数大小比较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体会比较数的大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运用法则借助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

利用绝对值概念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四、教材分析:

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提出是从学生生活熟悉的情境入手,借助于气温的`高低及数轴得出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课本安排了“做一做”等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体验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的探索过程。

五、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导入:北京某地在一天中四个不同时刻的气温分别为-5℃、4℃

-3℃、0℃那个时刻气温高?那个时刻气温低?

2、小组讨论:前置作业中的1、2题,要求小组分好工每人都回答。可小组纠错,其他组也可就错。

3、小组表演汇报:

4、小组质疑:

6、师生共同小结:

7、小组讨论:前置作业中的3题,要求小组分好工每人都回答。可小组纠错,其他组也可就错。

8、小组表演汇报:

9、小组质疑:

10、师生共同小结:

11、巩固练习

画一画:(1)把5,0,—4,—1进行排序并表示在数轴上,(2)观察这4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由小组讨论后,由学生板书结论: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篇7: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课件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课件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课件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运算能力。

有理数减法法则。

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时符号的改变。

电脑、投影仪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计算:(1)(-2.6)+(-3.1);(2)(-2)+3;(3)8+(-3);(4)(-6.9)+0.

2.化简下列各式符号:(1)-(-6);(2)-(+8);(3)+(-7);(4)+(+4);(5)-(-9);(6)-(+3).

3.填空:(1)____+6=20;      (2)20+____=17;(3)____+(-2)=-20;           (4)(-20)+___=-6.

二、师生共同研究有理 数减法法则

问题1  (1)4-(-3)=______ ;(2)4+(+3)=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式的.结果相同,即4-(-3)= 4+(+3).

思考: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但是,这是否具有一般性?

问题2  (1)(+10)-(-3)=______ ;(2)(+10)+(+3)=______.

对于(1),根据减法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等于+10,这个数是多少?(2)的结果是多少?于是,(+10)-(-3)=(+10)+(+3).

归纳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强调运用时注意“两变”:一是减法变为加法;二是减数变为其相反数.

三、运用举例 变式练习

例1  计算:(1)9 -(-5);  (2)0-8.(3)(-3)-1;(4)(-5)-0(5)(-3)-[6-(-2)];(6)15-(6-9)

例2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

例3  P63例3

例4  15℃比5℃高多少? 15℃比-5℃高多少?

练一练: P63. 1题  P64-65数学理解1、问题解决1、联系拓广1、2题.

补充:1.计算:(1)-8-8; (2)(-8)-(-8);(3)8-(-8);(4)8-8;

(5)0-6;  (6)6-0;    (7)0-(-6); (8)(-6)-0.

2.计算:(1)16-47;    (2)28-(-74);   (3)(-37)-(-85);    (4)(-54)-14;

(5)123-190;  (6)(-112)-98;  (7)(-131)-(-129);   (8)341-249.

3.计算:(1)(3-10)-2;  (2)3-(10-2); (3)(2-7)-(3-9);

4.当a=11,b=-5,c=-3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c; (2) b-c; (3)a-b-c ; (4)c-a-b.

四、反思小结

1.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习题2.6知识技能1、3、4题。

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良好,课上反应热烈。

篇8:初一上册数学《 有理数》课件

初一上册数学《 有理数》课件

教学目标:

1、明白生活中存在着无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能举例说明;

2、能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和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

重点:通过列举现实世界中的“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来引进正数和负数,要求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为以后通过实例引进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加法和乘法法则打基础。

难点:对负数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本节课是一个从小学过渡的知识点,主要是要抓紧在数范围上扩充,对引进“负数”这一概念的必要性及意义的理解。

二、新课拆析:

1、回顾小学中有关数的范围及数的.分类,指出小学中的“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如:0,1,2,3,…, ,

2、能让学生举例出更多的有关生活中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能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的对立面。

如:汽车向东行驶 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

温度是零上10°C和零下5°C;

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

3、上面所列举的表示相反意义量,我们也许就会发现:如果只用原来所学过的数很难区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用过去学过的数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上一个“—”号来表示。

如:在表示温度时,通常规定零上为“正”,零下为“负”即零上10°C表示为10°C,零下5°C表示为-5°C

概括:我们把这一种新数,叫做负数, 如:-3,-45,…

过去学过的那些数(零除外)叫做正数,如:1,2.2…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例:下面各数中,哪些数是正数,哪些数是负数,

1,2.3,-5.5,68,-,0,-11,+123,…

三、阶梯训练:

P18 练习:1,2,3,4。

四、知识小结:

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中,应能从数的角度来区分小学与初中的异同点,通过运用发现相反意义量,能理解引进“负数”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五、作业巩固:

1、每个同学分别举出5个生活中表示相反意义量的的例子;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2、分别举出几个正数与负数(最少6个)。

3、P20习题2.1:1题。

篇9: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明白生活中存在着无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能举例说明;

2、能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和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

重点:通过列举现实世界中的“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来引进正数和负数,要求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为以后通过实例引进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加法和乘法法则打基础。

难点:对负数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本节课是一个从小学过渡的知识点,主要是要抓紧在数范围上扩充,对引进“负数”这一概念的必要性及意义的理解。

二、新课拆析: 1、回顾小学中有关数的范围及数的分类,指出小学中的“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如:0,1,2,3,…, ,

2、能让学生举例出更多的有关生活中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能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的对立面。

如:汽车向东行驶 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

温度是零上10°C和零下5°C; 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 3、上面所列举的表示相反意义量,我们也许就会发现:如果只用原来所学过的数很难区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用过去学过的数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上一个“—”号来表示。

如:在表示温度时,通常规定零上为“正”,零下为“负”即零上10°C表示为10°C,零下5°C表示为-5°C 概括:我们把这一种新数,叫做负数, 如:-3,-45,… 过去学过的那些数(零除外)叫做正数,如:1,2.2…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例:下面各数中,哪些数是正数,哪些数是负数, 1,2.3,-5.5,68,-,0,-11,+123,…

三、阶梯训练: P18 练习:1,2,3,4。

四、知识小结:

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中,应能从数的角度来区分小学与初中的异同点,通过运用发现相反意义量,能理解引进“负数”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五、作业巩固:

1、每个同学分别举出5个生活中表示相反意义量的的例子;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2、分别举出几个正数与负数(最少6个)。 3、P20习题2.1:1题。

篇10: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教案精选

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器的性能,并会操作和使用;

2.会用计算器求数的平方根;

重点: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的计算;

难点:乘方和开方运算;

教学过程:

1.计算器的使用介绍(科学计算器)

初一上册数学一单元教案.png

2.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

例1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3.75)+(-22.5) (2)51.7(-7.2)

解(1)

初一上册数学一单元教案.png

(-3.75)+(-22.5)=-26.25

(2)

初一上册数学一单元教案.png

51.7(-7.2)=-372.24

说明输入数据时,按键顺序与写这个数据的顺序完全相同,但输入负数时,符号转换键要放在数据之后键入.

随堂练习

用计算器求值

1.9.23+10.2 2.(-2.35)×(-0.46)

答案1.37.8 2.1.081

篇11: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课件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计算:(1)(-2.6)+(-3.1);(2)(-2)+3;(3)8+(-3);(4)(-6.9)+0.

2.化简下列各式符号:(1)-(-6);(2)-(+8);(3)+(-7);(4)+(+4);(5)-(-9);(6)-(+3).

3.填空:(1)____+6=20;      (2)20+____=17;(3)____+(-2)=-20;           (4)(-20)+___=-6.

二、师生共同研究有理 数减法法则

问题1  (1)4-(-3)=______ ;(2)4+(+3)=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式的结果相同,即4-(-3)= 4+(+3).

思考: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但是,这是否具有一般性?

问题2  (1)(+10)-(-3)=______ ;(2)(+10)+(+3)=______.

对于(1),根据减法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等于+10,这个数是多少?(2)的结果是多少?于是,(+10)-(-3)=(+10)+(+3).

归纳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强调运用时注意“两变”:一是减法变为加法;二是减数变为其相反数.

三、运用举例 变式练习

例1  计算:(1)9 -(-5);  (2)0-8.(3)(-3)-1;(4)(-5)-0(5)(-3)-[6-(-2)];(6)15-(6-9)

例2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

例3  P63例3

例4  15℃比5℃高多少? 15℃比-5℃高多少?

练一练: P63. 1题  P64-65数学理解1、问题解决1、联系拓广1、2题.

补充:1.计算:(1)-8-8; (2)(-8)-(-8);(3)8-(-8);(4)8-8;

(5)0-6;  (6)6-0;    (7)0-(-6); (8)(-6)-0.

2.计算:(1)16-47;    (2)28-(-74);   (3)(-37)-(-85);    (4)(-54)-14;

(5)123-190;  (6)(-112)-98;  (7)(-131)-(-129);   (8)341-249.

3.计算:(1)(3-10)-2;  (2)3-(10-2); (3)(2-7)-(3-9);

4.当a=11,b=-5,c=-3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c; (2) b-c; (3)a-b-c ; (4)c-a-b.

四、反思小结

1.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

习题2.6知识技能1、3、4题。

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良好,课上反应热烈。

篇12:《有理数》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处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要求学生树立勇于探索、积极实践的学习态度,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协作精 神,撰写小论文进一步了解数的发展历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课前准备

复习正负数,尝试将之前学过的数进行合理的分类。

教学过程

探索新知

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又知道了现在的数包括了负数,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任意写出3个数(同时请3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

问题1:观察黑板上的9个数,并给它们进行分类。

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

学生可能只给出很粗略的分类,如只分为“正数”和“负数”或“零”三类,此时,教师应给予引导和鼓励。

例如:

对于数5,可这样问:5和5. 1有相同的类型吗?5可以表示5个人,而5. 1可以表示人数吗?(不可以)所以它们是不同类型的数,数5是正数中整个的数,我们就称它为“正整数”,而5. 1不是整个的数,称为“正分数,。··…(由于小数可化为分数,以后把小数和分数都称为分数)

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和不断完善,以及学生自己的概括,最后归纳出我们已经学过的5类不同的数,它们分别是“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按照书本的说法,得出“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看书了解有理数名称的由来。

“统称”是指“合起来总的名称”的意思。

试一试:按照以上的分类,你能画出一张有理数的分类表吗?你能说出以上有理数的分类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吗?(是按照整数和分数来划分的)

练一练

1、任意写出三个有理数,并说出是什么类型的数,与同伴进行交流。

2、教科书第8页练习。

此练习中出现了集合的概念,可向学生作如下的说明。

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类似地,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所有负数组成的数集叫做负数集……;

数集一般用圆圈或大括号表示,因为集合中的数是无限的,而本题中只填了所给的几个数,所以应该加上省略号。

思考:上面练习中的四个集合合并在一起就是全体有理数的集合吗?

创新探究

问题2:有理数可分为正数和负数两大类,对吗?为什么?

教学时,要让学生总结已经学过的数,鼓励学生概括,通过交流和讨论,教师作适当的指导,逐步得到如下的分类表。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有理数是怎样定义的?

2、有理数有几种分类方法?具体是怎样分类的?

3、有理数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数都是有理数(圆周率除外),有理数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作业

教科书第14页习题1.2第1题

板书设计

初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试讲范文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上册数学第一章教学计划:有理数
《上册数学第一章教学计划:有理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上册数学第一章教学计划:有理数(合集12篇)】相关文章: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022-07-29

七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计划2023-03-19

二年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23-06-29

七年级上册数学的工作总结2023-01-09

六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教学计划2022-05-06

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工作计划2023-02-22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22-09-25

7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2022-05-03

6年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023-02-16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