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用课后练习,优化语文教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4-01-30 07:59:54 语文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浅谈利用课后练习,优化语文教学(教学论文)(共16篇)由网友“魔帝释天”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浅谈利用课后练习,优化语文教学(教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浅谈利用课后练习,优化语文教学(教学论文)

篇1:浅谈利用课后练习,优化语文教学(教学论文)

积石山县保安族中学   王发茂   731701

一、课后练习题的价值

课后练习题是教材编者针对篇章节特点设置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的重难点,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落实基础、提升能力的前沿阵地,也是教师备课时的指南针。根据课后练习题的这些价值,笔者认为,利用课后练习题,优化语文教学,更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训练学生多种能力。

二、利用课后练习,优化语文教学之方略

(一)、利用课后练习题,设计导语,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一节课的开头即导语设计得好不好、巧不巧、美不美,有时可导致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为此,有经验的教师,往往煞费苦心,精心设计导语,更有经验的教师巧借课后练习设计导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时,课后有一道练习题是这样设计的:“有人认为陶渊明不仅是一个田园诗人,而且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以本文和初中学过的《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为依据,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对这个思考题稍加变通,就可以设计出比较好、巧、美的导语。“陶渊明的诗充满浓郁地田园气息,我们读之犹如进入一个个景色迷人、风光宜人、民风淳厚的村落,他当之无愧名列为田园诗人之首;读《桃花源记》,更使我们感受到他那乌托邦式地理想生活画面、人人平等、老幼怡然自乐、远离了喧嚣纷杂、亲近了幽雅宁谧、感受了其乐融融、让人心向往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归去来兮辞》,进一步了解作者归隐田园、向往田园的真正原因,读时思考课后练习的问题。”这样的导语使学生既回顾了旧知识、又有了学习的动因,何乐而不为呢?

(二)、利用课后练习题,把握课文重难点,提高讲课效率。

1、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特别关注一些与课文重难点有密切联系的课后练习题。教学时直接作为学生积累知识、分析课文、师生互动的内容。笔者认为,从练习题切入,并作为理解课文的一个突破口,确实可以收到事半功倍地效果。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中,通感和博喻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不易掌握。而课后练习中,有一道题目与此有关,适当练习,可达到预期的目标。《荷塘月色》课后练习第二题,要求学生填写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比喻句。笔者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做这道练习题,同时引导学生回忆了比喻的明喻、暗喻、借喻三种主要形式,并利用课文中的句子引出了通感和博喻这两种修辞方法、比喻形式,让学生对比喻修辞格有了清晰地认识,并对通感修辞方法有了明确地感知。利用好课后练习题,使课堂教学始终围绕课文重难点展开。

2.借助课后练习题,把握文章内容。

现行高中语文小说单元和文言文单元的课后第一题,其设计都和文章内容紧密相连,这主要是帮助学生迅速地把握课文内容。例如《登泰山记》课后第一题设置有三个小问题:(1)找出课文第二段的登山路线;(2)文章景物描写的顺序;(3)第四五段的内容大意及这样写的好处。我让学生完成翻译的同时,借助该题也把握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上课评定时,也顺势完成了板书,真可谓一题多用。当然,戏剧单元的剧情所涉及的课后题还可以借助学生的表演等其他方式来把握,以便让课后题变得有声有色。另,如鲁迅小说《祝福》一文课后练习一:阅读课文,按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编写出小说的情节提纲。引导学生当堂完成如下内容(板书):

情节               内容             顺序

序幕         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         凄然死去                倒叙

开端         初到鲁镇                顺叙

发展         被迫改嫁

高潮         再到鲁镇

尾声         再写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通过这一个题目,学生对情节结构能很好的把握,并理解了倒叙写法在本文中怎样安排。

杜牧的《阿房宫赋》课后练习第一题,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提示找出文中有关描写和议论:v1w阿房宫的来历;(2)阿房宫的外在形式;(3)阿房宫的本体构筑;(4)宫人的生活情景;(5)有关“秦爱纷奢”的描写;(6)有关国家兴亡的议论。笔者指导学生以该题为切入点,迅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在完成了练习题的同时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并很快就背诵了文章,真可谓是一题多用。汪曾祺的《胡同文化》课后练习第一题要求学生说说北京胡同文化有哪些内涵,作者对此怀有什么情感。笔者指导学生以该题为核心来学习课文,在阅读中归纳出胡同文化的特点,揣摩作者对它的留恋、叹惋、反思、而又理解的复杂情感。学生把握住这道练习题,也就读懂了文章,理解了文章的内涵。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后练习第四题是一道讨论题:现实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那样的套子?笔者组织了一次讨论,指导学生从思想上、习惯上挖掘束缚人们的“套子”,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决不能做新的别里科夫,要勇于打破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套子”,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约束都是“套子”,制度是必不可少的。笔者利用课后练习题,启迪了学生的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

(三)、借助课后练习题,拓展课文,丰富想象。

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语文学科有广阔的想象拓展空间,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这一特点,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鲁迅《孔乙己》一文最后设计了一道练习题,即“孔乙己离开咸亨酒店以后”,让学生发挥想象、设计孔乙己之死的各种方案。《失街亭》一文最后设计了“失街亭,谁之过?”学生有发表自己见解地空间,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都是好答案。

(四)、借助课后练习,积累知识,加深印象。

高中语文教材1至4册文言文单元课后练习二、三,大多是多义词辨析题和此类活用现象题,或者是找通假字,或者是虚词用法及意义。这些题目中涉及的大多是学生以前学过或即将学习的文章中的字词句,通过当堂练习,可以积累文言知识,加深印象。

(五)、借助课后练习,激发写作欲望,培养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能力。例如,《药》这一单元教学重点是结构分析、主题把握,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重视其人物描写方法对我们作文教学的借鉴意义。完成了对《药》的课后第三题的语言揣摩,《陈焕生上城》课后第三题的心理比较和《守财奴》课后第二题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的分析后,我给学生介绍了相关的人物描写技巧及表现手法,让学生仔细观察班上的同学和老师,注意他们的特征。对身边人物的留心观察、结合对名家作品的用心鉴赏,同学们不再感到作文无语可说了。相反,学生能抓住人物某一特征,刻画人物了,而且读学生作文便可推知学生写的是谁了。

总之,课后练习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可以使语文教学更优化,更具有艺术性。借助课后练习,不仅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还能训练学生多种能力。只有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生动活泼,我们培养的学生才会富有生机和创造力。

王发茂

篇2:利用远程教育优化语文教学论文

利用远程教育优化语文教学论文

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远程教育、网络进入课堂教学己成为一种趋势,并且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课堂教学对电教媒体的运用越来越迫切需要了。而计算机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行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远程教育,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进而愉快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对优化课堂教学起到重要作用。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远程教育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呢?

1 设置疑难 ,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力。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苦差事,要想使这种枯燥无味的知识让每个学生愉快的接受、快活地学习,单凭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是难以达到的。恰当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设置疑难,可尽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学习《詹天佑》一文时,开始我就用事先找好的计算机投影放出詹天佑的图像,接着问:你们认识这个人吗?你了解他吗?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搜集的资料,争先恐后地发言。这样通过设疑,立即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愿望。在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的形态下进行教学,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这样的设疑既可以用在新课开始,又可以用在讲课之中。

2 创设情境,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尚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于课文中那些枯燥抽象的理论性内容较难接受,所以,教师要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巧用远程教育配合教学,力争化抽象为具体,花枯燥为生动,是指较为直观,生动,可感知的实物形象,是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如见其物,如闻其声,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文中詹天佑接受任务之后做的三件事中,“开凿隧道”这一过程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因为他们从没见到过这样的工程,要完全通过想像才能加深理解。而课文只给了文字讲解,枯燥无味。根据居庸关、八达岭两种隧道开凿的不同方法,我选择计算机多媒体,设置了开凿隧道的动画片来帮助实物演示,使学生一目了然,当他们一看到栩栩如生的画面,个个精神抖擞,此时我抓住了时机,让学生思考:开凿居庸关与开凿八达岭分别用了哪些开凿方法?为什么不用同一种方法呢?开凿八达岭用的开凿方法有什么好处呢?学生通过计算机展示的画面再去思考问题就容易多了。你看一个个都举着小手争着回答。

3 增大密度,提高效益

改革课堂就是要求短时高效。借助电教媒体,可以缩短时间,增大课堂密度,提高效益。如:我在讲授《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篇课文前,考虑到篇幅较长,并要求一课时完成,课堂任务量大,时间紧。于是我提前准备好计算机的彩色投影片,又把故事录成磁带,课堂上,我一边出示投影,一边放录音,让学生观察画面,听辨朗读,行、声、色结合,直接诉诸于学生的记忆,使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随着录音播放故事情节的进展,我又不失时机的在黑板上板书:木盆(贪)——木房子(贪)——贵妇人(贪)——女皇(贪)——女霸王(贪)。贪字从小到大,寓示老太婆贪心越来越强,使文章脉络主线清晰映入儿童眼帘。通过计算机展示图片,再现了童话世界,以情哲理 ,文图结合,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队医篇幅较长或难以理解的课文,特别是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如《桂林山水》、《海上日出》等,充分利用录音、录像、投影等电教手段教学,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 激发情感,陶冶情操

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情感的。阅读文章就要认识到它所反映的是什么事物,体会到它所表达得怎样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情感的陶冶。远程教育所展示的,往往是最能表现事物和人物特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典型场景。借助这样的电教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从而得到心理和行为上的教育熏陶。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教师选用一张表现典型场面的幻灯片——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剧痛,像千斤巨石卧在地上一动不动。教师利用计算机播放后,引导学生重点观察邱少云的动作和表情,听有关 “我”心理活动的录音朗诵——“我”想到如果邱少云就地打几个滚,或者我跳过去,扯掉他的棉衣,他就得救了……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想像邱少云的内心活动。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典型的画面,适时引导学生想像,主人公忍受的剧痛,此时邱少云这位严守作战纪律的钢铁战士形象便会油然挺立在学生的心目中。学生自然受到了崇高壮烈的献身美、灵魂美的熏陶和感染,情感得到了升华。

总之,远程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在优化课堂教学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只要我们吃透教材,正确运用远程教育,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将知识消融于豁然开朗之中,“乐学”情趣,促进智力发展,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信其通、乐其学”的境地。

篇3: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一、精读,教学优化的基础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多阅读。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每一个句子和段落,最后读整篇课文,这正是顺应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只有通过朗读,学生才能够充分感受到乘客的“从容”、作者的“提心吊胆”和艄公的“智慧、勇敢、机敏”,才能理解为何艄公能够成为黄河的主人。朗读课文,学生还能够感受到文字的优美,并能激发他们对艄公的尊敬。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学习的主人”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并为“黄河的主人”做出铺垫,教学结尾处又深化了艄公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艄公精神的升华。而且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利用了视频、图片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不认识的事物,改善了学习效果。

二、精思,教学优化的核心

文本含义来自精读,而所谓精读其核心又是指向学生思维的。让学生在精读的同时精思,往往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精思是小学语文教学优化的核心。教学实录———《珍珠鸟》(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师:同学们,我们对珍珠鸟已经有了一定认识,请同学们带着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师:同学们,通过朗读课文,能不能知道珍珠鸟是一种什么样的鸟呢?生:是一种可爱的鸟,因为它有小脑袋和“尖细又娇嫩的鸣叫”。生:是一种好看的鸟,因为它像“蓬松的球”,还有灰蓝色的羽毛。师:很好,看来同学们都已经仔细阅读了课文。同学们能够从词语和句子中知道珍珠鸟的美丽和可爱,那么同学们能否再体会一下,除了可爱和美丽,珍珠鸟还有什么其他的特点?生:还是一种胆小的鸟。(让学生阅读课文,品读文字,知道珍珠鸟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如何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师:珍珠鸟是一种胆小的鸟,那么它害怕作者吗?生:先是害怕,然后不害怕。师:很好,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过程。请同学默读第4段,看一下珍珠鸟是如何一点点接近作者的。生:开始的'时候珍珠鸟在屋里飞来飞去,乱撞灯绳。师:这表现了什么呢?生:珍珠鸟害怕作者。师:那么到最后哪些地方又体现出珍珠鸟不再害怕作者了呢?生:珍珠鸟用小红嘴啄作者的笔尖,作者用手抚摸它,珍珠鸟“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师:所以,珍珠鸟经过很多次试探,才知道作者是真的爱护它,才真正地完全依赖作者,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生:我们要关心和爱护动物,动物才会成为我们的朋友。师:对,作者关爱珍珠鸟,珍珠鸟才会这么可爱美丽,才会和作者友好共处。在课堂教学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就提出了“珍珠鸟是一种什么样的鸟”这一问题,由此创设一种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让学生自主感受珍珠鸟一步步亲近作者的过程,认识到珍珠鸟对作者由害怕陌生到亲近的态度变化,并引出“完全依赖”的概念。这一过程又是一个精心思考的过程,便于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重点:只有相互依赖,我们才能和动物友好相处,只有相互依赖,同学之间才能互助友爱,这正是本文作者冯骥才想要表达的人文思想。

三、精设,教学优化的保障

这里的设是指设计,教学设计是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保障,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设计就会有什么样的学习。作为一种保障,关键是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去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教学实录———《爷爷的芦笛》(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师:同学们,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强强被爷爷的芦笛声吸引到了海边,强强感觉很高兴,为什么呢?生:因为海边的风景很漂亮,并且爷爷的笛声很好听。师:对,这些都吸引着强强,让强强对海边的生活很向往,但是夜里爷爷把强强一个人留在家里,强强怕不怕呢?生:刚开始的时候害怕,后来不怕了。授:除了害怕,强强还有什么感受?生:很想念爷爷,孤独。师:那么请这位同学朗读课文,尽量将强强这种害怕、焦急的心情读出来。(学生朗读课文)师:那么,为什么强强后来不害怕了呢?生:因为强强仿佛听见了爷爷的芦笛声。师:如果你是强强,你想对爷爷说些什么?生:爷爷,我已经变得勇敢,不再害怕大海了。师:很好,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必须克服困难和恐惧,才能培养自己的坚强品质,同学们说对不对?生: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的设计,将教学内容层层推进,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让学生在精读的基础上有效地思考,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体会到课文的深刻内涵。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这样的设计,学生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收获的。

篇4:优化写字教学语文论文

优化写字教学语文论文推荐

我们现在所教的新教材比较重视识字和阅读。相对来说比较忽视的是写字教学。然而,写字是语文教学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训练。所以,从本学期起我在抓好识字的基础上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写字教学,优化写字教学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写字质量。

一、指导观察,找出规律。

要把一个字写得漂亮,首先是要把字写得正确,结构摆匀称。在指导学生书

写过程中,我非常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在田字格里一笔一画地范写例字,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一笔画的形状和每一个字的间架结构。教学生写独体字,我首先让他们仔细地观察每一笔的样子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如“少”字,我一面范写,一面指导学生观察:第一笔“竖”写在上半格的竖中线上,略斜,第二、三笔似的“点”,分别写在左半格和有半格的中间偏上,第四笔的“撇”,起笔在 横中线的上面,要特别注意收笔(左下格靠下)。当学生明确笔画之间的搭配之后,我马上在田字格中再写一个,让学生再次观察一遍,使学生明白:独体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指导学生写合体字时,我同样让学生们仔细观察每一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他们之间的搭配。如写“冷”字,我一边示范,一边指导学生观察:左边的两点水笔画少,少占一些空间,让给右边的基本字,它写在田字格的中间,横中线的两侧,要有一定的距离,“提”的锋尖应对着上“点”的末端,两者的中心处在同一直线上。右边的基本字“令”笔画较多,所占的空间可以大些,它的一“撇”,起笔在上半格竖中线的中段右边,收笔在左半格的横中线的下面;一“捺”的起笔连着“撇”的头部,左右半格的横中线的下面收笔;第五笔的点,应点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交叉的右侧,它同上面的“撇”和“捺”的交叉点以及下面第七笔的“点”都在同一直线上。逐笔观察后,我又在田字格范写了一遍,并继续引导观察,找出规律:“冷”字要写得左窄右宽。通过逐课训练,学生逐渐掌握了汉字的结构特点和书写规则:上中下结构的字,中间部分要写得扁宽些,整个字不要写得太长;左中右结构的字,三部分要写得狭长些,紧凑些。左右结构的字要看清楚,有的是左窄右宽,有的是右宽左窄,有的则是一样的;上下结构的字,有的上大下小,有的下大上小。全包围结构的字,要把字的结构摆匀称……总之,在指导学生写字时,要训练学生摆正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正确,写匀称,写美观。

二、临帖练写,开展自评。

学生通过对范字的`观察,经过老师的指导和示范后,我就让学生对照范字,

自我临写。在临写时,我采用“对照反馈式临写法”,,即临写的每个字始终依据教材或老师的范字。每个字临写四遍,第一、二遍,注意点画的起止、长短、走向和配合;第三、四遍,整字临写。学生每临一次,我就要求他们与范字对照一遍,找出差距,我让学生进行自评,看一看哪个字写的最好,哪个字写得不太好的及时修正,做到一个比一个写得好,一个比一个写得美。

三、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学生在临写时,我就在教室里来回巡视,及时发现学生临写是存在的问题,

获得教学的反馈,加以个别辅导,如发现学生的字写歪或笔顺不正确的,及时地给学生指出和示范;如学生的运笔方法不对的,我就手把手的教,时时提醒学生写字时的书写姿势,针对学生中出现的普遍性的问题时,及时在黑板上进行讲评,以利学生正确书写。

四、仔细批改,表扬激趣。

学生完成书写后,我仔细地批改,字写得正确、匀称、美观的学生我给他一

个“优”,并及时的鼓励、表扬。把他们的写字本展出在学习园地中让大家欣赏他们秀美的字迹,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要按照字的结构规律来写,有进步的学生我也会让他们把写字本展出,激励他们把字写得匀称、美观,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

当然,要把字练好,不是靠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好的,这要靠长期的积累。在写字教学中,我采用课内和课外、间接和直接相结合的分散练习的方法,优化训练数量,从而提高写字质量。

篇5: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育华学校  彭金舜

大家有目共睹,多媒体那独特的全方位、多视角、多变化的立体式演示功能,为我们语文教学增添了绚丽夺目的光彩。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信息的传递不再是单一的,现代教育技术将教学信息通过多彩的图像、声音、图表、文字等方式,直观、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受时间的限制,教学信息可反复地播放或有选择地存储,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把教学信息、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体现在媒体之中,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

一、使用计算机媒体,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媒体能以其清晰的图像,绚丽的色彩,生动有趣的动感画面深深地吸引每一位学生,毫无疑问地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比如在教《太阳》一课,学生无法理解云、雨、风的形成,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将云、雨、风的形成过程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使学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如《回声》中的水波、声波的返回可用动态图片来突破难点。《黄山奇石》中黄山风景的神奇,《镜泊湖奇观》中湖光的秀丽都可用影像来突出重点,激发学习兴趣。

二、找准媒体与教材的切入点,适时运用媒体。

“适时”就是要求媒体的运用要选择最佳有利于学生掌握吸收知识要点,使训练效果达到最佳时机。比如《燕子》一课的教学,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出一幅和风拂面,桃红柳绿的春景图,以及如音符般优雅的燕子身影,再配上燕子欢快的啼鸣,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春天在哪里》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也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心中感受的不只是文学,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春的世界,陶醉于芬芳醇美的春意之间。所以语文课不只是语言的机械操练,可以凭借气氛音乐使音乐智能有所发展。

三、媒体运用必须适度。

“适度”就是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各种教学媒体都有自己的功能及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应根据教材特点,教学需要来合理选择,有些课文如《观月食》中,月食形成的过程,《詹天佑》中“人”字形铁路上火车的运行,这些难点是其它媒体难以解决的,而通过计算机功能就迎刃而解。而《我爱故乡的杨梅》则利用彩图与实物录相更有说服力,《皮球是怎样浮上来》一杯水,一个乒乓球可以解决问题。如《火烧云》一课,可针对学生对火烧云缺少直接的感观印象,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再现火烧云的景色,促进学生的视觉感知。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你根据内容需要,合理选择并使用多媒体,一定能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6: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利用现代化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育华学校  彭金舜

大家有目共睹,多媒体那独特的全方位、多视角、多变化的立体式演示功能,为我们语文教学增添了绚丽夺目的光彩。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信息的传递不再是单一的,现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将教学信息通过多彩的图像、声音、图表、文字等方式,直观、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受时间的限制,教学信息可反复地播放或有选择地存储,可以说现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把教学信息、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体现在媒体之中,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

一、使用计算机媒体,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媒体能以其清晰的图像,绚丽的色彩,生动有趣的动感画面深深地吸引每一位学生,毫无疑问地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比如在教《太阳》一课,学生无法理解云、雨、风的形成,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将云、雨、风的形成过程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使学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如《回声》中的水波、声波的返回可用动态图片来突破难点。《黄山奇石》中黄山风景的神奇,《镜泊湖奇观》中湖光的秀丽都可用影像来突出重点,激发学习兴趣。

二、找准媒体与教材的切入点,适时运用媒体。

“适时”就是要求媒体的运用要选择最佳有利于学生掌握吸收知识要点,使训练效果达到最佳时机。比如《燕子》一课的教学,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出一幅和风拂面,桃红柳绿的春景图,以及如音符般优雅的燕子身影,再配上燕子欢快的啼鸣,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春天在哪里》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也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心中感受的不只是文学,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春的世界,陶醉于芬芳醇美的春意之间。所以语文课不只是语言的机械操练,可以凭借气氛音乐使音乐智能有所发展。

[1] [2]

篇7:浅析语文教学的艺术优化论文

浅析语文教学的艺术优化论文

【论文摘要】讲究语文教学的艺术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语文教学呈现活泼、轻松的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当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花时最多,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师即使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仍昏昏欲睡,不知其所以然。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讲究教学的艺术性。当务之急是要改进教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让语文课堂呈现出活泼、轻松的气氛。

1导语设计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一项极富艺术特色的创造性活动。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如何开端即如何导入课文至关重要,既要有的放矢,又要含而不露,既要引人入胜,又要抑扬得当。导语设计得好,便能在课堂教学伊始唤起学生的兴奋点、求知欲,牢牢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收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艺术效果。

文无定法,教无定法。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它的文学性、生动性,决定了其特点。作为语文教师就应以简洁、优美、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进入千姿百态的语文乐园,采撷奇花异葩,因此,导语设计自然也应异彩纷呈、灵活多变。常见的方法有:情境泻染法、欣赏法、对比法、显示法、引时法等等。在设计时首先要注意导语要切中要害,使学生准确地抓住文章的重点,迅速进入教师预期的情境中。其次,语言要简明、扼要,感情要真挚自然,使学生在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中很快进入角色,为这堂课的成功奠定一个基调。设计好导语,往往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兴趣和情感,让学生很快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可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使教与学在和谐与共鸣中达到最佳效果。

2情感注入艺术

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方式寓于语文教学之中,要想上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情感投入不可忽视,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迅速掌握语文知识,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如抛掉语文情感因素,语文课就会变得冷冷清清,把语文课当做沉甸甸的包袱。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句句传情”,她用发自内心真挚感情的语言直说得学生心服口服,个个动情、入情。教师应应该这样通过语文范文分析,表现自己爱憎,通过讲解的声调、表情、体态感染学生的情绪,以丰富饱满的感情,高超的语言打动学生。由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的情感与教材中的情感达到和谐统一,让学生的良好情绪始终围绕课堂,在欢乐愉快中学习知识。

“文章本是有情物”,要想达到既定目标,教师要深钻教材,从感知认识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要精心设计教法,体会文章丰富的情感,从而传达给学生,与之产生共鸣,此外,还要用体态、语言来吸引学生情感投入。

3巧设提问艺术

吕叔湘先生的一次讲话中指出,语文教师既要当科学家,又要当艺术家。当艺术家,最起码的就是运用一些艺术化的教学手段角决教学问题。问,是艺术化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最常用的课堂教学手段。开发“问”的教学潜力,发挥“问”在语文教学中的艺术作用,用新的现代化教学思想来探讨,我想应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

那么,在这里课堂提问自然是语文教学中关键所在。因为,课堂提问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其质量高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促进或抑制有着很大的影响。根据心理学原理及教学“可接受性”原则,对一些虽在课文中出现,但的确偏于艰深的问题,可以作比较浅的处理,做到“深题浅可”。不过,这里说的“浅”绝非“肤浅”、“粗浅”而是带深意的浅语,是教学语言平中见奇的功夫。

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是避免直来直去讲析,要让学生“有想头”,那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才好呢?回答是“直题曲问”,即所提问题力避太直太露,而换个角度问,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如:《愚公移山》中有两个例子

(一)“愚公年且九十”。为了解决这个“且”字,不必直问:“且”字是什么意思?而问“愚公九十几岁了”,学生在仔细考虑了“且”字之后,就会说“愚公还没有到九十,只是快到了。”这样,“且”作“将要”解释就会使学生牢记在心。

(二)“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问:“邻居小孩去帮助愚公,他父亲同意了吗?”这一问使“孀”字这义迎刃而解,同时在学生脑中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4注重板书艺术

板书是把教学内容概括化、图表化的过程,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希望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深度的理解,但只凭口授耳听,即使学生听得懂,要学生从头至尾牢固掌握,必定很困难,学生往往会忘记这忘记那,很难对所学的知识系统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和记忆。而好的板书设计,不仅具有内容的完善美,构图的结构美,而且具有语言的精炼美和文字的俊秀美。独具匠心的板书,如诗人妙手偶得的文章,如画家神来之笔的画卷,它凝聚着教学内容的精华,昭示着教师授课的艺术,它启迪学生思维,巩固学生记忆,给学生直观感受,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增强讲授感染力,给学生留下经久难忘的印象。

优化语文课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教师的共同心愿,是多年来孜孜探求的。我们应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立足现实,开拓创新,提高课堂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才能激发学习热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8:幼儿教学利用插图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幼儿教学利用插图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摘要:幼儿园教学中插图的使用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同。尽管插图教学应用了很多年,但是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要想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更加合理地应用插图,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本文就幼儿教学中利用插图优化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幼儿课堂教学;插图;教学;效率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充分交流,达到讲授知识目的的一个过程。在幼儿教学中,这种交流就更加重要,需要教师与学生更多地沟通,才能达到教学目的。而在幼儿园阶段,幼儿很难对教师讲述的知识点感兴趣,这是由幼儿的天性好玩的性格特点决定的。要想最大程度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运用插图教学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就目前情况而言,幼儿插图教学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应用方面很多幼儿教师还不晓得如何正确利用这一有效的教学方式。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开展分析,抛砖引玉,提出几点幼儿插图教学中的优化建议,希望借此对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些许帮助,提升幼儿教学的效果。

一、幼儿教学中插图教学容易出现的问题

插图应用重数量,轻质量。幼儿教师很多只是形式上采用了插图教学这一模式,进行插图教学随意性很大,而不在意插图使用的教育性。插图应用缺乏层次性,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不同,需要教师对插图的使用进行层次化。插图应用没有一定的标准,不管什么课程都采用大量的插图,结果并没有产生教师期望的效果。

二、如何有效地应用插图教学优化课堂教学

1.适量采用插图提高教学效率。在幼儿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适量的插图来提高教学效率,这就需要注重插图的质量,以“精”为主。目前的幼儿园教师很多对于插图使用的教育意义毫不在乎,试想连教师都不知道运用插图的意义,幼儿就更加无法理解教学的目的。此外,教师要注意插图运用的针对性,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进行插图的应用设计。因为幼儿受家庭影响比较大,智力发育各有不同,所以同样一幅插图,有的幼儿理解得很好,有的幼儿却完全没有理解。教师这时就要针对幼儿的差异对插图进行优化设计。在优化过程中,教师可以粗略地把幼儿进行1、2、3阶梯分组。对于1组是一些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正确理解所有插图的含义,并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2组的'学生理解能力稍弱,要求其正确认识插图含义即可;3组的学生可能无法正确理解插图的含义,教师要求其认真跟上就可以。这样分层次教学,就可以通过插图教学提高幼儿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的。

2.给幼儿减负增效的插图。幼儿教学中运用插图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为幼儿减负增效。减负增效,教师可以多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和插图的选择根据减负增效的原则设置。针对不同层次的幼儿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充分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第二,在设置插图的时候多花心思。遵循由浅入深的顺序,逐步增强插图教学的效果。东西再好,也不能多吃。在应用插图的时候,教师应该把握适度的程度,将插图应用控制在一个科学、合理的数量范围内。不要每堂课都是用插图来教学,更不可以整堂课下来都是插图。这样幼儿的思维会达到一个饱和状态,容易对插图产生厌烦,不利于以后的教学工作展开。例如,在进行生活常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瓜果蔬菜的图片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以达到增加教学效果的目的。但是在进行数学加法的教学中,过多的图片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在这样的情形下,插图就应该尽量少出现一些。第三,插图设置的趣味性。幼儿容易被外界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而往往吸引后很容易丧失兴趣,也就是说,幼儿的注意力保持的时间不会很长。因此,教师要注重插图的趣味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插图教学的效果发挥出来。

3.采用合适的插图教学方法。教学活动除了注意幼儿个体的差异外,还要讲究一定的策略,毕竟学习习惯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幼儿插图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必须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采用合适的插图教学方法可以增强教学的策略性。虽然书本的内容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依据,但是学习在于实践。书本中的知识要是离开实践,那就会成为空洞的理论,死板的教学。所以要是离开了生活,完全依赖于书本中的知识,那设计出来的插图都不知道会是什么模样。西方的谚语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优化插图的方式有许多,很多课文内容都可以在生活中得到实践。

例如,钱的作用。幼儿可以发挥想象力,写出其心中的最佳答案。教师也不必急于公布答案,可以带领学生去市场体验花钱买东西的过程,这样学生可以很容易理解钱的作用。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把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了一起,而插图教学就是最合适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过程,教师给学生播放一些市场购物的课件,利用插图学生可以很快在模拟的情景中感受教学内容,很轻松地理解这一知识。总而言之,幼儿教学中利用插图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以后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应用插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掌握一定的策略,遵循适度的原则,科学地应用好这一教学方法,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庄雪雯.对幼儿教学中利用插图优化课堂教学的探究[J].学周刊,,44(25):237-238.

[2]蔡玉娟.利用插图教学提升幼儿园课堂教学效率探讨[J].小作家选刊,,23(15).

[3]曾菲飞.浅谈插图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J].小作家选刊,2017,24(16).

篇9:利用班班通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利用班班通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班班通”在改革数学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我们区乡教师的教学意识和理念,运用“班班通”来教育指导农村孩子理解数学知识的适用性、可用性及重要性,还达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

关键词:兴趣;情境;小组;资源;班班通

运用“班班通”教学可以把不会说话的数学文字变为有声音的话来激励学生,使学生感到形象、生动,还能培养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班班通”不但为我们创设了教学情境,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特别是是音、形、像、色融为一体,使本来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我们当教师的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愉快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乐学。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与严谨性,我们山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其枯燥乏味、难懂也难学,甚至有不想学数学的学生,要培养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就比较难,而利用好“班班通”就会改变这种情况。

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利用CAI课件展示一只小花狗高兴的坐在一辆牛车上面往前开的图形,接着把牛车的轮子取下来,变成三角形、四边形、菱形等的形状,小猫使出全身力气,累得气喘吁吁地赶着着马,然而马车依然出现的是纹丝不动的画面,学生们忍不住大笑起来,纷纷说抢着说,这些轮子杂转啊?肯定是转不动的哦。然后有的学生说,把车轮子换成椭圆形的,我就换成了椭圆形的车轮子,马车每前进一小段,就出现小猫就在车上一颠一簸的情景,学生看后笑得合不拢嘴了,就争先恐后地说:“不行,不行,像这样的.车肯定不好行驶。”我马上说,哪种轮子合适呢?有学生大声地说:“车的轮子是圆形的,圆的轮子肯定行!”,然后我问,圆形的轮子咋就可以呢?其它的三角形、四边形、菱形等就转不动呢? 这是咋回事呀?当我们班的学生在思考时,学习兴趣也就自然而然被调动起来了,兴趣也特别浓。所以,在轻松而愉快的学习氛围里,使学生学懂这堂课的知识就容易多了。所以我们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乐知者”,从内心深处想学,并学好。

二、恰当地使用好“班班通”教育资源

“班班通”的使用,使教育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我们山区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感到“班班通”为数学教学提供了其它教学设施无法替代的服务,我就运用“班班通”的各种信息资源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把一些复杂的概念用多媒体的信息来调动学生思考、理解。我利用“班班通”创设教学情境,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我教《比较数的大小》时,我播放出“动物赛跑的情景”的音视频资料,我班学生专专心心地看到动物在音乐声中不停地奔跑后,我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哪只跑得最快,哪些跑得慢,哪只会跑得最后呢?学生们看了视频,根据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找到了答案。在比较这些动物谁跑得快、谁跑得慢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三、学习小组一起探索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式的学习,学生就围绕共同的目标去认真的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探讨、交流,使教学过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不仅使他们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还通过共同学习和有效的沟通,解决了平时的一些“矛盾”,同学之间的情感在不在不觉中得到沟通,在互帮互助中共同进步。

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找角、摸角,然后折角、画角,最后是玩角,这样5步来学习,我把我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我班学生先看实物,然后想出已经掌握并理解了的几何图形。在教学生画角时,我先出示“一点”,然后将这一“点”多点几下,显示出“顶点”这两个字,利用动画演示出两条边的画法,把“边”闪现几次,标出“边”。我用这种直观、形象、生动的演示过程,一步一步地展现出了“角”的图形和“角”的画法,我班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掌握了“角”的画法,也就在教学中更加突出了《角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观与策略,我就巧妙的对自己及学习小组的愿望寄托在学生身上,如果学生和学习小组面临问题的时候,就能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同学进行帮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我就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引导学生思考、想象、探索,激活学生的互动技能和社会技能。

四、给学生感观刺激,培养解答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师要让自己的说的话有声有色,是比较难的,因为数学学科不同于语文,不但十分严谨,还很有逻辑性,就不像语文那样形象生动。因此在教学中不讲究方式方法,就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我就尽量结合实际,用生活中的语言,给予鼓励性的表扬。

因为我班全是彝族学生,入校时,有的连汉话也说不来,在小学低年级,也存在语言障碍,在解答应用题时,很多学生都感到困难,我就启发、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生认真学习之后,明白了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提高了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学生领略数学教材中无声的语言比较困难,我就使我课讲得形象、具体些,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观刺激传递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学生的各种感观受到刺激后,更认真的学习。

综上所述,“班班通”的数学教学,对深化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学生更好地获得新的知识创造了条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数学课堂教学都要在“班班通”教育环境下进行教学,而是要根据数学教学自身学科的特点,合理地运用“班班通”教育资源,并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班班通”教育资源进行筛选、加工处理,并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领会的基础上,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得更多、更好的知识。(杨华英)

篇10:多媒体教学在英语课堂的利用和优化论文

多媒体教学在英语课堂的利用和优化论文

英语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集于一起,使课堂容量和密度加大,节奏加快,学生参与面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然而近年随着多媒体的逐渐普及,作为辅助教学形式,在应用上,也显现出一些值得优化的方面。

一、用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模式代替黑板的板书,忽略了英语教学的灵活性。

对于英语课堂,系统的板书是学生在教师讲解引导下形成记忆、掌握规律时在头脑中进行认识活动的外部支撑点,是学生把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的中间手段。课堂上无论是教师口语讲授、教具演示、学生演板,都离不开板书的密切配合。但在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只能顾及演示,来不及板书,不能顾及教学过程中内容的灵活发展。

二、有课件就是好课,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

教师在花精力制作花哨、精美的电子课件以拒绝学习者的“审美疲劳”方面做足了工夫,但恰恰忽略了学习者的认知规律,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如果只看计算机演示,机械地任由固定格式的摆布,不能及时把所看到的知识上升为适合自己记忆和掌握的理性知识,边听边忘,其结果是不利于学生头脑中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学生爱看就能提高效果,限制了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性。

在多媒体课堂上,很少见到让学生亲自操练语言,默写,讨论等形式的练习,而这正是普通课堂的优势所在。课件的内容有时只是课本内容的翻版,这样的课堂与传统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甚至不如传统教学。

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教师水平的淋漓发挥和学生学习的效果,也限制了多媒体技术的优点的体现。怎样才能优化英语多媒体教学呢?

第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传统基本教学技能,把教师教学的的灵活性与课件教学的优点结合起来。优秀教师之所以教得好,关键在于能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调动起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主动性。传统教学中教师经常通过肢体语言不断地与学生沟通,它可以达到吸引学生注薏力的目的,从而造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现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仍然要通过对学生的设问、置疑、提问等方式向学生发出交流的信息,教师也时时关注学生的回答及对所提出问题的反应表情等信息,对授课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对难点和学生有迷惑地方加以解释并举例说明,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根据学生的反应,补充或调整一些内容,实时地板书,千万不要使多媒体设备限制和约束教师讲学过程中的自由书写,否则就可能影响教学效果,不能有效地体现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教师观念的转变远比一种教学法或教学方式要重要得多。多媒体教学方式,究其实质,它终究属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它显然不能替代全部教学模式。

第二,要重视学生积极学习的学法指导,把课件的大容量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结合起来。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节奏快。要防止授课量大,造成新的“填鸭式”现象。又叫“机灌”。每一节课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出发,控制好教学进度,防止因信息量过大而导致刺激过多、强度过大。扩大学生“思考―发现”过程的空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鼓励创新和多角度思维。 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和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能力,这是实施素质教育英语课堂发展的需要,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培养良好习惯的需要。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独立高效地学习英语的能力比任何其他规定的目标更为重要。应该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参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做课堂的主人,不能用形成的东西代替学生的一切。有条件的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课件。

英语交际能力只有在交际中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培养。应给每一个学生语言训练的各种机会。教师要在制作课件时,就对课文材料进行分析、取舍,把最能引发学生思维,最能激发学生爱好的材料放在课件中,这样才能发挥课件的最大效能。这样才能使学生所花学习时间最少、学习内容最多、学习负担最轻、成本最低但是学习效率却最高。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地逐步培养其积极学习英语的能力。语言的掌握不是教会的,而是在使用中习得的。英语课应该是语言实践课,要精讲多练,只有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练习,学生才能学好英语。

第三,从学生的角度选择多媒体、制作课件,把电脑课件的趣味性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起来。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时,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在制作课件时,我们不妨把自己置于学生的感知角度,体会他们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心理,去感知教材和训练语言交际能力,有选择地取舍课件的某些页面和前后顺序,以此来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从而落实教学目标和重点。

第四,应在恰当的时候运用多媒体,而不一定是教学全过程。学生注意的转移是随着学生的身体的发育而增长的,在听课过程中,他们可能会过多的关注课件内容而忽视老师的讲解,所以,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要注意合理的使用,不能滥用,否则就很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老师在进行备课时就应该分析教学内容,考虑教学内容应该用哪种教学手段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所教的内容用传统教学手段就能直接表达,而且比用多媒体更好,则我们就不需要绞尽脑汁来想怎么去用多媒体教学,怎么去做多媒体课件,而是直接用传统教学手段。

综上所述,优化多媒体教学,关键就是老师合理地运用好多媒体,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学习的思想,让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接受知识更轻松,让学习效果更好。

篇11:语文教学;论文:利用多媒体激活童趣

语文教学;论文:利用多媒体激活童趣

小学语文教学与多媒体的整合,通俗地说,就是要把多媒体融合到课程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性能,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文、图、声、像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那么,如何借助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呢?

一、发挥多媒体优势,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与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在再现形象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可利用其直观性的特点,展示课文中的重要景物等,能将学生带入图文并茂的情境,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多媒体技术以声、色、形等各种手段的有机结合,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在原来感知形象的基础上展开想像,会大大提高阅读效率。如教学一年级《雨点》一文时,教师一边播放《雨点》的歌曲,一边展示雨点来到池塘、小溪、江河、海洋旅行的动人场景。学生在欣赏动画过程中,仿佛与雨点结伴而行,旅行中美妙风景尽收眼底,语文课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童趣。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突破重点难点

在传统模式的语文教学中,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往往花很多的`时间、精力,还是常常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今,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色、声、动感的优势,使学生通过电脑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能更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教学《螳螂捕蝉》时,蝉、螳螂、黄雀、小孩之间的关系比较抽象,学生只能凭空想像,似懂非懂。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片,学生看到一条食物链,就有了感性认识,因而容易入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之后,再请学生填写表格,大家就能很快找出蝉、螳螂、黄雀的眼前利益及他的身后隐伏的祸患,从而也就能明白吴王为什么会放弃攻打楚国的念头了。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朗读时的丰富情感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电教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可以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欣赏着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学生被带进了神秘的海底世界,并产生了如置身其中的感觉,从而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长期以来,语言学习的场所基本上是课堂为主,学习的内容是课文为主,学习的方式是老师的讲授为主,教师往往通过“预习、讲解、指导朗读、小组讨论”等环节来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在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而多媒体的运用网络化以后,更快地促使他们转变学习语文的观念。信息技术具有提供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教育信息能力,在教学设计指导下,教学内容可以按照知识点进行划分并实现超媒体链接,为学生提供阅读策略。多媒体计算机储存的教学信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优势,学生对此容易产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此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在教学《秦兵马俑》这一课时,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总结概括出将军俑等其他俑的个性特点。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师讲授这些俑的特点的方法,学生不但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且提高不了学习的能力。所以在教学时,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网络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由学生自主选择兵马俑,并进入网络相应的资料库,通过阅读补充材料,欣赏栩栩如生的图片、录像,在这些认知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流露出对兵马俑的印象,从而总结出其个性特点。再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进一步来精练、完善其特点,使它们的形象更加鲜明,从而使学生真正意义上感受到秦兵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和宏伟的气势。

当然,万事万物皆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弊。网络运用于语文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语文教学的根本是语言文字,不能单以多媒体的感官直接替代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间的对话不能变成学生与电脑、教师与电脑间的对话;学生应在家长、老师的指导下上网,避免网络的负面影响。

篇12:立足农村,优化作文教学语文论文

立足农村,优化作文教学语文论文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立足农村,优化作文教学_语文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与原来的大纲相比较,要求已降低了许多。然而,农家孩子还是怕写作文,乡村教师也还是怕教作文——“农村孩子见识面窄,作文素材贫乏;农村孩子贯用方言,表达能力不佳”成了怕作文的理由。事实真是这样吗?我想,关键还在于我们是否善于“立足农村,优化作文教学”。

一、培养观察习惯,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我告诉学生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他们平时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乡土题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记得有一次,我带学生到村里考察:只见到处是成群的鸡鸭鹅,又肥又壮的牛和羊;高楼一幢幢,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大片大片的庄稼绿油油……这天然的动物园、植物园,不正是写景状物的好材料吗?养鸡喂鸭、种菜锄草、钓鱼捕蝉,这生趣盎然的生活体验,城市孩子怎能有呢?你帮我割稻,我为你插秧,你尝我的甜粥来我品你的糕点……农家的淳朴善良,好不叫人动情?为致富,村干部群思集某、四处奔走,使改革春风吹遍乡村,让乡里面貌焕然一新,这可是尽人皆知的呀!而那多姿多彩的乡俗民情、婚丧喜事,更容易让人窥见人间百态……在整个考察过程中,我充当了导游角色,适时给予介绍,随时解答学生的疑惑。

“考察”结束,孩子们不觉惊呼:这些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人真事呀!这可是学生有了切身体验后的真情流露呀!于是,我告诉学生,写作文其实并不难,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罢了,关键就在于你愿不愿意做生活的有心人了!这样一来,学生初步体会到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农村孩子的作文题材更宽、更广、更有新意,并不再为没什么可写而烦恼。这时,我趁机要求学生养成写好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他们不断地积累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二、强调口手如一,指导学生文从字顺地表达

第一,坚持普通话交谈,使语言规范化

为了帮助农村孩子克服方言的影响,使语言规范化,“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我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这“口”其实就是普通话,要求学生当好“翻译官”,变“土”为“洋”,使方言变为规范化语言。

课堂上,我用普通话讲,学生也用普通话说;课间,师生皆用普通话交谈。我还要求学生把普通话带回家里、带到社会,时时处处坚持说普通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普通话变得流利了,作文中的语句也通顺多了。

第二,先说后写,边读边改,读后再抄

《课标》在关于写作总目标的陈述中特别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我们知道,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写作和思考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考的过程。

这个过程能帮助你把零乱的思想条理化,使你的'想法经过提炼而清晰起来,并且进一步发展你的思想。因此,每次习作练习,我都强调学生先想好了再说说,说通后才写下来,写完了反复读几遍,并对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改好后再读一读,读顺了才誉写。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逐步达到“心口如一、口手如一”。

第三,多向评议,互相欣赏,共同提高

大家都知道,兴趣和自信是作文的最大内驱力,这种内驱力除来源于学生有比较自觉的写作目的外,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

《课标》也在不同的学段分别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离习作的快乐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在习作指导过程中,如何抓好习作讲评对于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根据习作的目的及要求灵活采用同桌互读互评、小组轮读推荐习作、集体交流评选佳作、优秀习作展评等评议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评议、学会欣赏、学会修改,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三、适时指导练笔,促使学生变知识为技能

“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因此,当学生有了写作材料,并学会了使用规范化语言时,我们应当有意识地把“书本”与“乡土”紧密联系起来,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指导学生写有“洋味的”的“乡土文”,逐步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使作文能力不断提高。

我告诉学生,“课文就是作文”,如果我们能写得像课文那样,就是好作文。因而,我常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的规范语言,通过经常性的仿说仿写,用规范的语言来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就说“猫”吧,为防鼠,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把它当作活宝来喂养,而真要让学生写关于猫的作文时,他们往往无从下手。在学习老舍的《猫》时,我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浓厚,都被猫那种古怪的性格所吸引,眼神里流露出求知的强烈欲望。于是,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当天回家后仔细地观察猫、研究猫,并回忆平时养猫的体验,然后以“猫”为题,写一篇有特色的作文。因为有老舍的《猫》作参考,又有亲自观察、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加上亲自喂养成的切身体验,学生的作文都写得很有味,其中有这样的一个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家的猫呀,不但淘气,还挺馋,总挑食儿……它遇到不合口味的,轻则扭头就跑,重则把饭碗抓翻;而遇上有鱼时,却恨不得把碗用口水洗干净……”小作者观察得多仔细,描述得多形象呀,虽模仿了老舍的某些写法,可也不乏自己的特色呀,让人一看,就喜欢上这只淘气的“馋猫”。

此外,我还经常结合读写例话加以引导,使学生灵活运用已掌握的表达方法,把文章写得更有特色、更有说服力。

综上所述“立足农村,优化作文教学”是乡村学校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所在。我们只有从农村实际出发,根据农家孩子的特点,帮助他们养成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勤于练笔、乐于交流等良好习惯,指导他们把生活实践、乡土题材与阅读和写作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促使他们形成技能技巧,逐渐地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

篇13:利用微课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论文

利用微课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论文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微课”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教育界迅速的刮起了一阵“微课”风暴,已逐渐成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微课”的有效利用,则能让学生利用零散的时间自行进行学习,可以针对学生们在学习当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巩固与加强。“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毕竟有它的优势和不足,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进“微课”概念,将“微课”的优势展现出来,是值得每位教师思考与探索的,下面将根据“微课”的特点与概念进行分析,并针对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怎样利用“微课”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做个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优化;教学模式

一、“微课”的概念与应用范围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微课”的时间一般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也可以说“微课”是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与传统课程相比,它更具有广泛性与随意性,不需要固定的地点与时间,学生只需要利用现成的电子设备,便可以自行进行学习,极大的方便了学生们的学习,但是这种模式也有不足,其主题相对较少,只是一章内容的一部分,难以与同学们进行互动,学生只能够靠自行理解观看相关内容。

(二)“微课”的应用范围

“微课”的应用范围相对而言比较广泛,小至幼儿,大到成人,都可以从“微课”之中汲取到相应的知识。虽然“微课”的内容比较简单,但却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来设计的,幼儿可以根据它来牙牙学语,而成人无论是要学习育婴知识还是行业规则都可以搜寻相关课程。而且它的传播性极强,人们不单能够在休闲时在网上观看,也可以在乘坐地铁时从手机视频里观看,甚至还可以在微博里对其进行讨论,因此覆盖面是非常的广的。面对如此庞大的人群,“微课”自然而然要分门别类,目前而言主要有两种分类方式,分别是按照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来实行的。教学方法分为利用语言传递信息和直接传递信息两大板块,语言传递信息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直接感知便只有演示法了。教学环节便不用细说,在传统课堂上应早有体会。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微课”的'作用

(一)帮助学生理清数学概念

现在的小学数学内容与之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扩展,涉及的内容比较全面,而小学生们由于对数学的接触并没有太长时间,而且小学生思维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扩展,逻辑能力较差,很可能会把相关的数学内容弄混淆,这样的话不单限制了自身的发展,也会让自己失去信心。例如,统计与概率知识,学生们在学习统计知识时会觉得很简单而不愿意专心听老师讲解,而对统计知识的准确掌握很重要,第一次学习《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时,老师可以将统计表的介绍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介绍制作成“微课”让学生学习,“微课”的图文并茂情景化的形式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方便,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课后还可以寻找一个静谧的空间,利用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学习。由于“微课”课程精而简,学习环境也不用害怕受到周边的干扰,学生便可以放心大胆的安心学习,理清相关的数学概念,弥补传统课堂中学习的不足。

(二)针对学生喜好扩展思维

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当然方便老师在课堂之中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而那些沉默不语又斯文羞涩的学生,他们也很渴望被老师认可。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鼓励他们进行微课的学习,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巩固自己的知识,并进行额外的思维扩展。例如课堂上老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5辆汽车5次可以运送100堆木柴,那么同样的6辆汽车几次可以运送120堆木柴呢?”。这样的一个问题,可能会让一些对实际问题感兴趣的同学眼前一亮,再通过老师将“微课”推广给他们,他们一定会欣然的去搜寻有关应用题的“微课”专题,从而对这一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有进一步的了解,思维得到扩展,也得到了老师的认同。

三、怎样设计“微课”普及小学数学课堂

(一)“微课”设计美观实用

“微课”作为一项新的学习方式,因为其推及的范围之广,听课的效率之高,广受众多学习爱好者的喜爱。这便要求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要准确的把握教材内容,对其中涉及的知识点要理清条目,注意区分每节课的重点、难点。由于微课的时间有限,这便要求教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教授学习者,而且要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尽量让自己的微课内容里包含图片、文字、声音等内容,让整个画面简洁流畅。

(二)使用“微课”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微课”学习不单能利用在课后复习上,对课前的预习也能起到不小的作用,例如教师明天要上小学数学内容“年、月、日”,便可以布置给学生们利用“微课”预习的任务,让他们对“年、月、日”有个大致的了解,第二天便利用多媒体呈现一个钟表给学生,向他们提问这个钟表意味着什么时刻。这里主要要关注三点:第一点便是及时的督促学生使用“微课”,第二点则是推荐学生们观看与上课内容相关的“微课”内容,并试着做出扩展,最后一点便是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问题了,课余时间学生毕竟不在校内,教师无法观察他们的学习情况,只好由家长负责,并且及时与老师进行交流。如此一来,就像阅读能力的培养一般,学生日久则习惯了“微课”的使用。

四、总结

小学数学教育亟待改进,而“微课”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条条框框,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教学视频,用零散的时间巩固自己的知识网络,大大地优化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赵丙科.微课效用及其感悟[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7).

[2]张田曦.信息时代下的微课理解[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11).

[3]王文光.小学应用题解法初探[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1).

篇14:利用网络资源,优化作文教学(网友来稿)

利用网络资源 ,优化作文教学

湖北省丹江口市实验小学 张晓霞

摘要:本文论述了如何利用网络的特点,变枯燥乏味的传统作文教学过程为丰富生动的写作尝试,真正从写作的每一个过程入手,优化作文教学。

关键词:作文教学网络化 网络平台 开放性 多元化 交互性 共享性

21世纪是现代教育信息化时代。小学语文教学正踏着时代的脚步前行。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文教学效率低,学生作文能力弱,老师怵作文,学生厌作文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作文教学。随着互联网、特别是校园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作文教学的网络化也初见端倪。资源共享的网络将为广大学生的作文学习提供一个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就能使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作文教学网络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网络本身所具有的优势,以及人为搭建“网络平台”--专题作文网站,引进广阔真实的写作对象,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实现全程性的思考与交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以弥补实体写作环境的“先天不足”。

一、网络的开放性,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

计算机互联网的强大信息量为学生展现了大量的信息素材,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广泛的天地,学生学得更多、更快,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每天面对“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写作素材的匮乏是学生写作水平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加强生活实践,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文、声像资料,引发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并入情入境,真所谓“坐在家中看世界”。鼠标轻点,大千世界尽在眼前。写景可点击“自然风光”,叙事可点击“时事新闻”,写动物可搜索“动物世界”……还可根据课文内容延伸,尝试写作。

要写出好作文必须注重书面语言和日常生活的积累。我请学生在班级网站上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引导他们在主页上开辟“写作素材库”专栏,一方面把网上阅读到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粘贴”到素材库;另一方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见闻感受记入“写作素材库”,并定期将“粘贴”的素材和生活素材进行分类、选择、整理。每两周利用专题课进行写作素材交流,相互补充,去伪存真。这样,作文就不再成为“无米之炊”。

有了互联网,学生还用得着为写作素材的贫乏而绞尽脑汁吗?只要我们上网搜索,写作素材取之不竭,应有尽有。学生上网阅读各种课外书籍,加强语言积累,日积月累,必定能提高习作水平。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二、网络的多元化,优化了课堂教学。

网络是一个多元的空间,你可以来,我可以来,他也可以来,网络环境的创设,能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使作文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更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网络作文教学过程,能显示出多方面的优势,它不仅实现了教学时空的开放,也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开放:网络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处理习作材料的平台。在上网络作文课《游武当山》时,考虑到虽然武当山是我们这里的风景名胜,但不一定每一个学生都去游览过,我就先让学生欣赏武当风光片,边看边议论,学生产生了真实感情。利用网络资源填补了学生的知识空白,充实了他们的思想。因此这堂生活作文课在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发的基础上,学生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习作,效果甚佳。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凭一支粉笔、一张嘴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而网络化的作文教学的迅猛发展,更给作文教坛带来了活力与生机。人机互动、机机互动、师生互动的相互交流,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课堂结构,营造出“愉快学作文”的轻松氛围。

同时,过去作文写了改,改了誊,繁复的过程学生心烦,老师头疼。而现在在计算机上写作方便,快捷,还可以随时删减,添加,直至满意为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三、网络的交互性,方便了作文评改。

传统的作文评改,教师台上读,学生台下听,“耳听为虚”,学生听得支离破碎,不以为然,评改效果不明显。利用网络评改作文,使学生“眼见为实,动手为真”。课堂评议,小组讨论,协作学习,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表现,学生学得兴趣高,收效大。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可见,学生能评价和修改习作也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依托网络引导学生评改作文,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通过网络浏览学生习作,从中选出具有典型优、缺点的习作,投影到大屏幕,不同段落,词句可以用不同的字体显示,精彩之处可显红色,不妥之处可以闪烁。学生围绕习作要求,字、词、句、标点等部分集体评议,方便地实现增、删、变、换等修改。通过集体评改,学生对本次习作的要求更加明确,能从范例中取长补短,对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参照范例进行自主修改、小组互改。网络为学生创造了相互启发,疏导与帮助,取长补短的良机,有利于提高学生评改的能力和作文能力。教师通过多媒体网络监控系统对学生机进行操作监控,发现存在问题,及时通过网络反馈给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个别辅导。这样的评改,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集体的智慧,使学生在自改互改中提高了修改作文的水平,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同时,任何一位同学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发布自己作品的天地,接受同学、教师以及家长的评价。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利用网络进行作文评改可以加快评改节奏,提高评改效率与质量,而更重要的能把作文评改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四、利用网络的共享性,建立作文发表园地。

每一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潜能、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平台。我在网上开辟 “习作发表区”,既能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网上辅导,更能为学生的习作提供发表的园地。如果学生的习作随着教师写上一两句可有可无的评语而画上一个句号,那学生的写作热情不高就不难找到原因了。受到一位教授“成功教学法”的启发,我觉得应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我可指导学生把修改过的图文并茂的作文通过网络发送到作文网站上与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小朋友进行交流、欣赏,或通过电子邮箱投寄给报社,也可以把学生作文打印出来,编辑成册,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这些积极做法都是促进学生进行写作的不竭动力。

利用网络发表学生的作文,不必经过主编的审定、筛选、淘汰,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自评互评等形式,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他们在不断练笔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写作水平。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近三年的尝试,我们在作文教学路上渐走渐宽,老师易教,学生乐写,已经走出具有我们自己风格的作文教学之路。

参考书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利用网络资源,优化作文教学(网友来稿)]

篇15:信息优化教学论文

关于信息优化教学论文

利用计算机的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参与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利用电脑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在突破教学难点等方面的教学起着显著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旨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主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利用计算机教学可展示优美的图象、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创设学习的`情境。在上课几分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一进课堂就想学。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采用故事导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有一天,唐僧师徒在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走得又饿又渴,这时,刚好路过一个桃园地,停下来休息。“哇,好大的桃子呀!”孙悟空、猪八戒见了大蜜桃口水直流。八戒问:“师傅,可以吃桃子吗?”师傅说:“要吃桃子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们。”悟空、八戒连连点头说:“行啊,行啊。”师傅说:“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二人,每人得到几个?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数是什么吗?)八戒一听,哈哈大笑,这还不容易!提笔写了个“2”。师傅接着说:“要是把2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二人,每人得到几个?再写下这个数。”(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数是什么吗?)孙悟空手快,顺手写了个“1”,师傅不紧不慢地说:“要是把1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二人,每人得到几个?(学生回答:一半或半个)师父问:“半个该怎么写呢?”二位徒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该怎么办好?小朋友,你们能帮帮他们吗?像这样,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教学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2.创设应用情境。学是为了用。利用计算机为学生创设一个“虚拟商店”让学生去实践购物,从而为更好的用打下学的基础。如:我在教学小数的认识后,我事先到学生都熟悉的福意超市,拍下了含有小数的商品名称,在上课时打在黑板上,让学生去“购物”。增强了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

二、展现过程,深化认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计算机的动画、渐变、叠加等效果和计算机的声像功能将知识难点和某些过程直观化,以多种媒体刺激学生的感官、深化认识程度,并通过揭示内在的规律和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变静为动,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如教学“长、正方形的周长”时,对于“周长”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不易理解的情况。教学设计时,我在屏幕上先出现一个长(正方形)且给出它的长、宽(边长),然后让一只蚂蚁沿着长(正方形)的四边走一圈,问,小蚂蚁爬了多少米?学生很快能算出小蚂蚁爬的米数,然后,让学生照小蚂蚁爬的路线用手指在空中学画一遍。充分感知,建立了“周长”的表象,为学生由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架起了桥梁。

2.多方面,多角度地演示,强化算理教学

重算法、轻算理,是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而运用计算机教学,可通过多方面、多角度地演示,揭示算理,使学生充分理解。如教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在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盒子,里面放着10个球,盒外放着2个球,题目是一个皮球24元,买12个皮球共花多少元?通过演示,让学生看到想求出12个球花多少元,可先求出10个球花多少元,再求出2个球多少元?最后再把两个数相加。学生明白了算理,掌握算法也就更容易了。

3.变静为动,突破教学重难点

变静为动,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突破知识的重难点,提高认知水平。如求长正方形的周长时,通过观看长、正方形的展开图,学生对周长计算的方法也易理解。

4.变静为动,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计算机技术可以以“动”的形式模拟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在学习长、正方形的周长时,有一道思考题,求出它的周长(单位:厘米)。学生刚看到这道题,无从下手,如何把一个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长方形呢?我用计算机演示了一遍转换的过程。学生看地清楚、明白,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同时渗透了转化思想。: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数学学科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优化课堂教学。但是,多媒体并不是万能的,它也有自已的局限,在教学中它不能代替学生的观察,思考,操作,实验。更不能代替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因此,多媒体的应用,需要教师精心的备课,合理的安排运用多媒体的时机,才能高效发挥多媒体的强大优势,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的效果。

篇16:优化作文教学论文

优化作文教学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与原来的大纲相比较,要求已降低了许多。然而,农家孩子还是怕写作文,乡村教师也还是怕教作文——“农村孩子见识面窄,作文素材贫乏;农村孩子贯用方言,表达能力不佳”成了怕作文的理由。事实真是这样吗?我想,关键还在于我们是否善于“立足农村,优化作文教学”。

一、培养观察习惯,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我告诉学生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他们平时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乡土题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记得有一次,我带学生到村里考察:只见到处是成群的鸡鸭鹅,又肥又壮的牛和羊;高楼一幢幢,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大片大片的庄稼绿油油……这天然的动物园、植物园,不正是写景状物的好材料吗?养鸡喂鸭、种菜锄草、钓鱼捕蝉,这生趣盎然的生活体验,城市孩子怎能有呢?你帮我割稻,我为你插秧,你尝我的甜粥来我品你的糕点……农家的淳朴善良,好不叫人动情?为致富,村干部群思集某、四处奔走,使改革春风吹遍乡村,让乡里面貌焕然一新,这可是尽人皆知的呀!而那多姿多彩的乡俗民情、婚丧喜事,更容易让人窥见人间百态……在整个考察过程中,我充当了导游角色,适时给予介绍,随时解答学生的疑惑。

“考察”结束,孩子们不觉惊呼:这些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人真事呀!这可是学生有了切身体验后的真情流露呀!于是,我告诉学生,写作文其实并不难,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罢了,关键就在于你愿不愿意做生活的有心人了!这样一来,学生初步体会到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农村孩子的作文题材更宽、更广、更有新意,并不再为没什么可写而烦恼。这时,我趁机要求学生养成写好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他们不断地积累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二、强调口手如一,指导学生文从字顺地表达

第一,坚持普通话交谈,使语言规范化

为了帮助农村孩子克服方言的影响,使语言规范化,“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我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这“口”其实就是普通话,要求学生当好“翻译官”,变“土”为“洋”,使方言变为规范化语言。

课堂上,我用普通话讲,学生也用普通话说;课间,师生皆用普通话交谈。我还要求学生把普通话带回家里、带到社会,时时处处坚持说普通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普通话变得流利了,作文中的语句也通顺多了。

第二,先说后写,边读边改,读后再抄

《课标》在关于写作总目标的陈述中特别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我们知道,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写作和思考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考的过程。

这个过程能帮助你把零乱的思想条理化,使你的想法经过提炼而清晰起来,并且进一步发展你的思想。因此,每次习作练习,我都强调学生先想好了再说说,说通后才写下来,写完了反复读几遍,并对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改好后再读一读,读顺了才誉写。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逐步达到“心口如一、口手如一”。

第三,多向评议,互相欣赏,共同提高

大家都知道,兴趣和自信是作文的最大内驱力,这种内驱力除来源于学生有比较自觉的写作目的外,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

《课标》也在不同的学段分别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离习作的快乐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在习作指导过程中,如何抓好习作讲评对于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根据习作的目的及要求灵活采用同桌互读互评、小组轮读推荐习作、集体交流评选佳作、优秀习作展评等评议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评议、学会欣赏、学会修改,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三、适时指导练笔,促使学生变知识为技能

“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因此,当学生有了写作材料,并学会了使用规范化语言时,我们应当有意识地把“书本”与“乡土”紧密联系起来,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指导学生写有“洋味的”的“乡土文”,逐步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使作文能力不断提高。

我告诉学生,“课文就是作文”,如果我们能写得像课文那样,就是好作文。因而,我常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的规范语言,通过经常性的仿说仿写,用规范的语言来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就说“猫”吧,为防鼠,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把它当作活宝来喂养,而真要让学生写关于猫的作文时,他们往往无从下手。在学习老舍的《猫》时,我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浓厚,都被猫那种古怪的性格所吸引,眼神里流露出求知的强烈欲望。于是,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当天回家后仔细地观察猫、研究猫,并回忆平时养猫的体验,然后以“猫”为题,写一篇有特色的作文。因为有老舍的《猫》作参考,又有亲自观察、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加上亲自喂养成的切身体验,学生的作文都写得很有味,其中有这样的一个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家的猫呀,不但淘气,还挺馋,总挑食儿……它遇到不合口味的,轻则扭头就跑,重则把饭碗抓翻;而遇上有鱼时,却恨不得把碗用口水洗干净……”小作者观察得多仔细,描述得多形象呀,虽模仿了老舍的某些写法,可也不乏自己的特色呀,让人一看,就喜欢上这只淘气的“馋猫”。

此外,我还经常结合读写例话加以引导,使学生灵活运用已掌握的表达方法,把文章写得更有特色、更有说服力。

综上所述“立足农村,优化作文教学”是乡村学校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所在。我们只有从农村实际出发,根据农家孩子的特点,帮助他们养成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勤于练笔、乐于交流等良好习惯,指导他们把生活实践、乡土题材与阅读和写作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促使他们形成技能技巧,逐渐地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

学校“双减”工作落实情况总结

高三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综合组“双减”工作落实自查自纠报告

高三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设计

高三数学教学总结

高三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高三下学期数学的教学计划

高三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高三数学教学总结

2022小学双减课后服务工作计划

浅谈利用课后练习,优化语文教学(教学论文)
《浅谈利用课后练习,优化语文教学(教学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浅谈利用课后练习,优化语文教学(教学论文)(共16篇)】相关文章:

初中双减工作阶段性总结2023-10-09

高三上课一月数学教学总结2022-06-22

小学高效课堂规章制度2023-05-30

实习数学教师自我总结2023-11-18

高一英语教学总结2023-01-20

双减的利与弊作文2022-04-29

高一英语备课组工作计划2023-01-19

高三数学期末教学总结2022-12-20

高三数学教师工作总结2023-04-26

小议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2023-12-0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