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

时间:2023-12-09 07:52:5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议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精选13篇)由网友“yjwfg1”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小议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欢迎参阅。

小议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

篇1:小议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

小议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

为适应高中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在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原则下,对课程结构作出了重大的调整。

本次高中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提高了新课程的选择性和多样化,最为明显的是改变了过去必修课一统天下的旧局面。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

毋庸质疑,无论是上选修课还是上必修课,都应该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基本理念。应体现“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的编写理念,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断发现和创新,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提高语文素养。

但既然选修课已经走进了高中课程,并付之于实践。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体现出必修与选修课堂实施的差别来。直白的说就是:必修课要有必修课的上法,选修课要有选修课的上法。如果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没有体现二者的差别,没有表现出二者的特色,那么这所谓的新课程结构只不过是形同虚设,多此一举。必修和选修绝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必须学和可学可不学。这一年多来的大大小小新课改学习和培训,使我在接受新课改理念这方面的确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但就选修课的授课方式、方法上却没有得到多大的指导和引领。专家门在指导选修课的上法时,强调“高中选修课不能上成必修课,也不能上成大学选修课”,但却没有给教师提供选修课具体的上法,也没有提供选修课的范本和典型。9月16日桓台宾馆高二语文集体背课会上,几位指导教师们为我们提供了选修课课堂教学的样式,但他们从教案设计到教学方法上一律按必修课课堂教学的模式来进行的。心中的疑惑愈凝愈重。

或许任何一次课改都要经历一个不断摸索和探索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新的课程结构对教师的授课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作为第一批乘上新课改列车的一线教师,我现在正处于刚结束必修课,已开始选修课的教学的阶段。不可避免地、甚至不由自主地思考到这个问题上来。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略谈一下对选修课课堂实施的具体认识。

《唐诗宋词》(选修)第一单元单元话题为“气势恢弘的初盛唐诗歌”,包括阅读文本、学习活动、课外自读三个部分。阅读文本包括李白诗二首(《将进酒》《蜀道难》)、杜甫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课外自读包括从杨炯到高适等诗人的十二首初盛唐诗歌。

既然单元话题定为“气势恢弘的初盛唐诗歌”,那么我认为首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好初盛唐诗歌的特点。而对初盛唐诗歌的特点的把握单靠学习阅读文本中李白、杜甫和张若虚的几首诗歌是远远不够的。我在进行这个单元的教学时,完全打乱了本单元所呈现的学习顺序。我是这样来安排课时的:

第1课时,以优美的语言导入对唐诗的学习,按年代的先后,引领学生浏览初盛唐成就显著的诗人。

第2课时,接触与学习“初唐四杰”的部分诗歌极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第3课时,认识初盛唐诗人群体,特别是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和孟浩然。

第4课时,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学习。

第5、6课时,才是对李白诗歌《将进酒》《蜀道难》的学习。

第7课时,对杜甫诗歌《登高》的学习。

第8课时,整合前面对初盛唐诗歌的学习,把握诗歌特点。

如果这是必修教材中的一个单元,我不会做这么大的调整,我会按照教材的要求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学任务。以上是从大面上对本选修课中本单元的安排,其实具体到每一堂课的教学上,必修和选修也应该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拿对李白诗歌的学习做为例子:刚刚结束的必修课本中有李白的诗歌《行路难》,我的目标很明确,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这首诗歌含义,把握诗歌感情,让同学们吃透这首诗歌;而现在来教选修课本中的《将进酒》《蜀道难》,我感觉绝对不能仅限于这个层面,更重要的是要以点带面,让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李白不同时期的诗歌极其风格,比较深入地走进李白,引领学生向纵深发展。

我再拿宋词《定**莫听穿林打叶声》的教学来继续阐述一下。

同样,我认为作为选修课中的阅读文本,绝对不能就学习本词而学习。如果这样,那只是停留在了必修课的阶段上。而应该在分析本词的基础上拓展开来,比较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作者和词风才是关键。必须结合具体的词篇让学生了解苏轼在豪放、雄健的一面还有婉约、冷清的另一面。由于受课本篇幅的限制,编者在后面的课外自读中列出了一首与其豪放风格迥异的词《江城子》。可见编者的意图。

以上我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来粗略地对选修课应该有不同于必修课的上法阐发了一些议论。其实还有很明显的一点,如果有人坚持必修和选修的具体课堂实施应该是一样的,“必修”的'理解是必须修学,“选修”的含义只是选择修学的话,那么有一个问题是不好解释的。《唐诗宋词》(选修)一书中选取了很多初中和高一已经学过的诗词,有的甚至在必修课中刚刚学过,那这不是多此一举么!我想这不应该是编者的疏忽吧?

总之,无论从哪个层面来说,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上,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教学是不能够同出一辙,同样对待的。

必修课程是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保证,体现了学生发展的共性的一面;而选修课程则旨在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获得个性的发展。因而,必修课具体,针对性强;选修课重拓展,探究性强。可以说,高中语文选修课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创新,发展多向思维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不同课型的特点和目标,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真正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2、充分利用课后练习阵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课后思考练习题是教材编委会针对篇章节特点设置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的重难点,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落实基础、提升能力的前沿阵地,也是教师备课时的指南针。精巧的练习设置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特点。笔者就语文学科课后思考练习题的设置来探讨怎样利用这块阵地发挥教材的优势,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纵观新旧教材两种版本的课后思考练习的设置特点,笔者发现:老教材十分注重“双基”训练,而新教材在练习的设置上已由基础性向能力性转化。尽管文言文单元课后练习没有多大差别,但新版教材中现代文教学单元、写作教学单元后设置的练习题体现了知识性、趣味性、能力性、开放性和时代性的特点。一些思考练习题更注重学生鉴赏能力、思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一些练习题把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感。另外,新教材还增加了一些课外资料补白,既能激趣,又有助于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深层理解。

目前由于各种教参、教辅资料对教材内容的多元解剖,学生也配有多种同步练习,教师在备教时较少关注课后练习题,加上高考命题又不取材于教材,教师对课后练习处理就显得无足轻重了,甚至置之不理。在教学中忽视编排者的意图,忽视这一板块的教学作用,学生学习就会陷入不求甚解的泥淖中。其实,课后思考练习是一座蕴含量十分丰富的矿山,只要你去开发,就会挖到意想不到的矿物。

究竟课后练习题暗藏什么玄机呢?

第一、课后练习题的设置包含了本章节的教学重难点和知识要点,是教学环节中巩固落实的前沿阵地。

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篇章在思考练习设置的侧重点上是不尽相同的。古诗文练习设置十分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巩固落实,因此涉及语言语法方面的练习居多;现代文课后练习设置因文而异,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如小说单元课后练习设置多为文章语言、精彩细节、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和评价;杂文随笔、散文又注重主旨和思路的分析理解等等。总之,学生可以借助这一板块来巩固落实基础,提升理解能力,培养思维品质。它是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更是教学反馈的前沿阵地,因此一定量的课后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课后练习题有的十分注重初高中知识的纵横比较,总结归纳,体现了系统性、规律性、综合性的特点。这类对这类练习加强对比阅读,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归纳,也可把学生从课本学习引向课外拓展,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

如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课后的练习题:

“本文和《陋室铭》在立意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本文和《荷塘月色》在比喻的运用上有什么不同?”(《我的空中楼阁》)

“关于秦朝灭亡的议论,本文与《过秦论》有哪些相似之处?两文立论的角度有什么不同?”(《阿房宫赋》)

“《滕王阁序》和《兰亭集序》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滕王阁序》)

“试比较《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在写法上的异同?(《赤壁赋》)

在课后练习中,这样的思考题比比皆是。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比阅读理解,并授之以渔,长期以往学生自然会养成一种比较阅读的习惯,从中总结出阅读规律和技巧,为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奠定一个强有力的基础。

第三、课后练习中富有创意的题目既扣住教学重点,又向适度向课外辐射,备课中巧妙利用,这类题目就可成为课堂教学的兴奋点,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课后练习中有些思考题是开放性的,它立足于课内要求联系学过的知识或生活实际来见仁见智发表意见。教师在教学中有机把它引入课堂,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譬如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时,课后有道思考题是这样设计的:“有人认为陶渊明不仅是一个田园诗人,而且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以本文和初中学过的《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为依据,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设置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全方位地去认识了解陶渊明的思想。课堂教学中,我以这个问题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多元思考,探讨陶氏的思想境界。学生能根据初中学过的文章及历史知识对陶渊明作出自己的评价:或认为陶的诗歌成就很高,在政治上是失败的;或认为他的归隐思想是消极的,是对自己、家庭和国家不负责任的表现;或认为他是一个空想主义者,当自己理想不能实现志不得伸时,愤世嫉俗地出走官场这是不明智的;……围绕陶渊明的思想,课堂上学生掀起了一股学术争论的高潮,课外学生还把讨论的结果用周记和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了。

又如在教完《师说》一文后,我把课后的一个思考练习题(课文中有关“尊师”与“重道”的观念,是否适合现代社会?你认为最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怎样的?)作为一个专题用一节课让学生去讨论。仅一个问题,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还能利用课本观点联系社会现实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尤其是在第二问的讨论中,学生用一种求知的心态、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坦露真言,描摹出自己理想中的师生观:“课堂上是严师,课外是知己的平等友爱和谐的师生观。”“教师要用自己的才学、爱心和人格去感化学生。”“教师要深入学生生活学习中,与他们打成一片。”……争论是激烈而真诚的。从中我不仅了解到了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对教育的关注,而且还认识到了自己距学生心目中的教师还差很远。与其说是一节讨论课,不如说这是一次师生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沟通。把这个练习题引入课堂教学,真正意义上完成了智育、德育和美育的完美结合。

《祝福》课后对祥林嫂悲剧根源的多元化讨论,学生能从哲学的角度来探讨;《失街亭》课后“失街亭,谁之过”的讨论,学生能结合原著和电视剧来广泛讨论……课后练习题只要你巧妙构思、合理利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你就可以寻求到教学的突破口和兴奋点。引导学生广泛地讨论问题,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获得新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第四、认真研究课后练习题,你就会发现,有些思考题为学生课外练笔或课堂写作提供了写作素材、角度和契机。教师充分挖掘练习题中的能力元素,让学生进行仿写和再创造,从而打开写作难的被动局面。

先看看下列思考题:

“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分析祥林嫂、翠翠、水生嫂这三个不同时代的妇女形象,写一篇心得。“(《荷花淀》)

“在你周围的生活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套子’?如果有,你是怎样看待这些‘套子’的?”(《装在套子里的人》)

“结合初中学过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谈谈你对中国文化“居安思危”思想的认识。(《K太宗十思书》)

“话说‘凤辣子’”。(《林黛玉进贾府》)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社会,试以‘大茶馆,小社会‘为题,……写一则短评。”(《茶馆》)

“《祭十二郎文》课后要求学生写一篇怀念已故亲友的短文。”(《祭十二郎文》) ……………

仔细分析上述思考题,不难发现,课后练习题旨在引导学生由课内学习走向课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信息来拓展写作空间,如读书笔记、心得感受、甚至大作文。教学中把这些练习题引入写作教学计划,学生可趁热打铁,加深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同时提高写作水平。如学完《装在套子里的人》后,我针对练习进行了一次以“套子”为话题的作文,结果写作很成功。学生或仿写或虚拟、或叙事或议论、或故事新编等,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诠释了现实生活中“套子”的内涵。尽管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但从此出发,可以让学生从已知走向未知,从课内走向课外,一步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最后,除了阅读教学能够利用课后练习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外,在“写作、口语与交际”板块教学中,我们同样可以利用单元教学后设计的练习来训练学生大胆说话、朗诵、演讲、辩论、讨论等读写听说的能力,还可利用一些富有创意、富有时代感的话题开展一些语文课内、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达到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提升他们心理综合素质。

总之、课后练习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一座桥梁。教师备课时要认真对待,学生要认真去落实,充分发挥其优势,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效果。如此美妙之事,何乐而不为呢?

对面的老师同学看过来,这里的风景真精彩!

篇2:浅谈新课改下有效性教学高中语文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有效性教学高中语文论文

1.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有效性教学

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人思维的转变,都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来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这时,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就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共鸣,是适应于这种新需求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各项能力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有效性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实施

2.1以新的教学理念设计新型教学模式

2.1.1符合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无论是哪种学科的教学,教学模式的设计都必须依循教学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准则,无论是什么样的课堂教学,都不能偏离这些最基本的东西。

2.1.2符合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是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努力达到的,设计教学模式必须要符合综合提高学生的素质、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目标。

2.1.3符合学生的自身特点设计教学方案还必须考虑到高中生的自身特点,如心理特点,认知特点,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1.4符合高效性原则任何一堂课都是有时间限制的,不可能无限时的上下去,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提高,如何制定高效率的教学方式,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2.2以兴趣为引,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了他们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有效性教学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有话说,让学生愿意说话。同样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与通过古板的方式说出来,所取得的效果必然是截然不同的,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无疑是一种好的方式。

2.3考察课本教材,选择合适内容

从语文这一学科来说,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典,宜读的,但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将这些课文全部上完,即使上完了,取得的效果也不大,那么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的挑选一些内容来进行课堂教学,将课本内容当成例子来进行学生能力的培养,从文本出发,让学生发散思维,从文本中学习到阅读、思考以及创作和再创作等技能,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现代教师,要抛弃过去将课本视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的'认知,使用教材应当更加灵活。

2.4在课堂以分组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互动仅限于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的方式,这种方式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了课本之上,也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新课改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被改变,教师不再只站在讲台上说,而是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了学生,课堂上不再只有教师问学生答的互动模式,而是产生了学生分小组探讨问题的学生内部互动的新模式,这种新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幅提高,并开始渐渐认识到学习不只是听老师讲,也应当自己主动积极的去学,因此,为了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应当多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

2.5在课后进行恰当有效的课堂总结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体,但不能只看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与其主体地位,还应当注重课后总结的必要性,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对课堂学习进行总结,可以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所学内容的概括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这种课后总结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与巩固,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反映出来,以便教师及时发现课堂教学的不足,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调整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结语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如何在课堂上短短的几十分钟内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是每个教师都应当探索的问题,高中语文课堂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探索有效性教学,同样也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当思索的问题。

篇3: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初探

重庆市江津田家炳中学 谷平利

【摘 要】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师,不得不思考在语文教学中应担当怎样的角色,怎样让自己与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怎样把新教材与新的教学大纲、新的考试大纲统一起来并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阐述了笔者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几点看法。

篇4: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初探

新课改如火如荼的开展给一向承受诸多非议的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运用全新的教育理念,使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走出传统的“枯燥、繁难、封闭”的现状,有效地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成为了语文教师思考的首要问题。为此,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做了以下一些思考。

一、优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新课改提倡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发挥其主体性。当老师关注学生时,学生心里就会暗暗下决心,激励自己一定要好好表现,进而形成融洽的课堂氛围。这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要求语文课堂形式应丰富多彩、贴近生活。比如,在课堂上采用演讲、话剧、辩论等形式,进一步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思维,将学习与兴趣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参与活动时,自然而然地掌握语文知识。这有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拓展与沉淀。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认真设定教学目标及拟订实现目标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设计必须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课前诊断,处理信息。课程改革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课程而是开放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开发课程资源,改变对教材的过分依赖,对每节课进行诊断、分析,制定教学目标,收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2.精心预设,强调动态生成。教师必须正确把握预设的“度”,预留学生生成的空间。①设计弹性方案,拓展生成空间。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没有预设方案的准备,我们的追求必然会遭遇阻碍。如何在预设与生成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呢?这需要教师在构思教学设计时有开放的意识,能够把握一些课堂上最有可能出现的“可能”,通过提出富有挑战性、包容性和针对性,能有效激发和导向学生进行动态生成思维活动的弹性问题,为学生留下弹性空间。例如,教学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文章容量大,主题也隐藏得较深,教师可设计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全文的基调是什么?(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自主把握全文的基调)二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使你产生了怎样的思考?(尝试挖掘更深层次的作品内涵)三是莎士比亚的作品的共性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共性?(学生通过对莎士比亚的作品分析得出结论,同时,也对小说所反映的主题产生清晰的理解)四是小说的剧情与人物语言,剧作的矛盾冲突与主题的表现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讨论可以总结出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这几个问题都是精读课文后能够回答的,不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这些问题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感性认识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开拓思维,从而在旧有的知识水平上有新的提高。问题的设计由浅而深,由简而繁,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提高,逐步发展,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随之得到解答,学生可从这些问题的引导得到结论,学得新知识。②把握实施过程,优化生成空间。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在教学中观察学生思维。学生的思路往往更能揭示他们当前认识发展中的独特状态,这种独特状态可能正是学生思维发生障碍的关键所在,也可能是对问题的片面或错误的理解,或者是从另一个角度所作出的创造性思考。无论哪种情况,教师都应该透析出思维背后所反映的知识组织的质量和效率,捕捉学生的这种独特性思维。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的亮点,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以优化课堂教学的生成空间。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中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索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构建高效课堂的切入点,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问题的发现和驱动,潜心引导学生开展教学问题的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不同观点的交锋,在热烈而有序的合作探究中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使学生学会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习语文,以快乐的学习心态,在主动的参与和探究中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比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我就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设置了如下的探究问题:①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②试画林黛玉进贾府路线图。③这篇文章有哪几个场面描写?(找出相应的段落加以标注)④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⑤你对其中的哪个场面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并组织学生对这些教学问题展开合作探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通过巧妙的诱导,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营造一个趣味盎然的学习情境。

三、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把语文教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联系起来,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课本所包含的教学内容是有限的,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来扩展和更新语文知识的'宽度,使语文教学知识变得更加丰富,更接近实际生活。如,教学《江南的冬景》这篇课文,文章字里行间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在课堂上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很难深刻感受到文章中的诗情画意与优美意境。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现文章的优美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与领悟作者的写作心境,提高学习效率。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把图、文、声、像有机组合,使抽象的内涵转化成情景交融、图文并茂的形式,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知、理解,营造一个语文教学的互动新空间,有如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老舍的事迹材料,了解老舍的生平事迹,查阅老舍的图象资料,了解老舍的主要作品,并且自己尝试运用普通话进行朗读课文,并且进行录音,在课堂上进行朗诵比赛,让学生大胆地说,大胆地讲,大胆地演;我在讲授《阿Q正传》时,事先播放电影《阿Q正传》,让学生熟悉原着内容,了解原着精髓,初步感受作品的内容。我还组织学生编排《阿Q正传》课本剧,上台演出,学生表演得精彩纷呈,课堂情绪热烈而又精彩。语文教学必要的情境的创设,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良好氛围的营造有利于学生尽快进入鉴赏情境,并在音乐与画面的推动下,激发审美情趣,提高品德修养。例如,《雷雨》的教学中,“雷声”的出现,《再别康桥》教学中,康桥美丽风光的重现,都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5: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初探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初探论文

摘要:一直以来,高中语文处于一个很高的地位。新课程改革之后,改了传统的、僵化的教学模式,加强了对语文教学方法的要求,改变了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改;教学策略

长期以来,语文在教育中的地位一直很高,一直被称为“主科”。它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是众学科之首。而且,语文在高考中占的分数也相当多。所以,不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很重视高中语文的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死记硬背,可以说是僵化的教学模式。而新课改之后,语文教学有了一定的改善,加强了对语文教学方法的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笔者主要分析如何在高中语文中用新的教学策略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巧设教法,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首先,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我们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巧妙地设计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这样就会有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1.设疑法。分析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上设置一些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这样原本生硬的语文课堂就会“活”起来。比如,在学习《群英会蒋干中记》一文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自己提前预习,设置疑问:文中确定是蒋干中记吗?学生经过分析讨论之后自己就会得出答案,而且还能明确文中的人物关系,从而分析了人物的性格。2.创境法。在现代这个信息化时代,情境教学法是极容易做到的,而且利用最多的就是多媒体教学。比如,在讲《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美丽的荷花,让学生在此情境的熏陶下产生对文章的学习兴趣,获得以境至趣的效果。当然,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可以通过教师的精美语言、卓越的口才、美丽的图画等等。3.朗读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最多的方法就是读,如果读的方法和内容把握的恰到好处的话,就会大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文中的`人物和情感,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声情并茂地朗读,把人物性格淋漓尽致的演绎出来。这样,学生沉浸其中,课堂气氛活了,使得学生理解加深了,兴趣味浓了。除了朗读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诵读、表演等多种教学方式。

二、改变传统模式,做到“教学做合一”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满堂灌”的模式,相对比较僵化,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容易失去学习主动性,而且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效果不好。所以,我们一定要改变这种现象,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在课前要给学生布置作业,使学生进行提前预习。在预习的自学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问题。只有这样带着问题去听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才会有重点,才会激发学习积极性,才会使课堂有序进行。然后,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思考,鼓励学生多提问,组织学生多分析讨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地位。教师还要多向学生问“为什么”,采用“讲”“教”“学”“做”相结合的方法,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

三、注重学法,提高学习能力

高中学生有很多的自主性学习。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先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学习效率,这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法,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去学。正确的学习方法会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学习中最难的部分就是阅读和作文,很多学生不懂如何去阅读,其实是不知道如何去赏析。如果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对段落的主体、环境、描写、情感多方面分析,阅读全文也就不难了。另外,作文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但除了积累之外,教师还要教学生一些写作技巧,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关注情感,善于评价

新课改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动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饱含热情。首先,教师要用平易近人的态度对待学生,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动态,避免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抗拒感。其次,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既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又要注意到学生的情感动向,使其保持一个乐观主动的学习状态。例如,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适当且有层次感,避免让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困难的问题,打击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有一点就是语文学习内容的情感体验要充沛。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体悟他人的思想和情感,汲取他人生活、思想中的经验和优秀的品质,进而得到人格上的培养以及思想上的升华等。另外,要想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教师要大力推进教学评价体系运用,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等形式,让学生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有更明确的改进。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思想动态,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并要合理运用评价体系,最终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教学理念。语文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是众学科之首。因此,我们要通过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就应该有新的气象。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运用良好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共同进步,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篇6:新课改下如何做好高中语文教学工作

新课改下如何做好高中语文教学工作

新课改下如何做好高中语文教学工作

作者/李会民

摘 要:在课改背景下,高中的教育改革在不断地推进着。教育工作者与研究者们不断运用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授课质量。与此同时,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有一些值得教师借鉴的地方也需要继续发扬下去。以高中语文教学作为切入点,深刻探讨在高中语文教学之中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改;效率;阅读

新课程施行下,我国的高中语文教材纷纷对原有内容进行了改革。教材内容不再单一,内容也变得更加生动,除课文之外,教材中还添加了几个其他的模块,帮助学生在阅读过课文之后进行自主探究与学习,提高学生对于课文及问题的分析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在阅读过教材之后能够有所感悟、有所理解、有所思考、有所分享。一些原有的课文标题也有了新的变化,变得更加生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新教材之中还有教材拓展这一模块,能够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地学习语文知识。教师在应用新教材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摒弃原有教材,要善于挖掘旧教材与旧教学经验之中的可取之处,并与新的教学、教学模式相结合。例如,新教材虽然主张内容拓展,但教师应该注重保持课文内容的主体地位,不能舍本逐末。另外,新教材主张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但教师也应该保持自己在课堂中所占的比重。只有将新教材与旧的教学经验中可取之处相结合,才能进一步完善教学活动。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和内容,可以说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想象思维的主要阵地,学生的知识、思维、情操等大部分都可以通过阅读来获得,所以加强和完善阅读教学显得重要而迫切。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和设计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中心,注重学习情境的设置和学生兴趣的激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质疑、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钻唯一答案的牛角尖。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逐渐得到普及,教师应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这一先进资源,通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声音、视频,从而使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把握知识,理解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在没有任何羁绊的情况下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知识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必须学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以及独立解决问题,因此,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就显得意义非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对精彩的句子要熟读成诵,形成规范的语感;摘取文章精彩之笔,为己所用;经常看书读报看新闻,获取外界有用的信息来提升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眼界;勤于观察,善于用笔。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教育部门及学校必须坚持不懈。同时也要依据社会,教育的发展来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师在培养高中生的素质能力时,一定要具备足够的细心和耐心,要对学生和自身职业负责。

参考文献:

何卫荣。设计课堂提问的原则与技巧:以中学语文教学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作者单位 甘肃省正宁县第一中学)

篇7: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程海霞

摘 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为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课改下,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断得到实践,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在从传统教学向新课改过渡的过程中,如何让语文课堂更加有效是值得广大教师思考的问题。

篇8: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有效的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的,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在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新课改下,构建有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殊不知,学生如果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那么必定也难以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那么有效教学也就无从说起了。众所周知,兴趣对于学习至关重要,因而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这样,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必定会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此,方能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二、提倡合作探究,培养自学能力

新课改的下的高中语文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逐渐转变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模式,在该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较好发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并解决问题,辅以教师的指导和鼓励,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的发展。当然,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注重以问题为引导,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尤其在模式上,要从学生和教学需要出发进行优化。

三、关注语文生活化,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语文素养的培养基于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故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语文从教室中走出来,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语文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任务法驱动学生,如,在作文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故事收集做起;在小说的阅读教学中,以读名著,写小说的实践活动来进行。诸如此类,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学习中发展。

总之,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树立学生本位意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着手,注重应用合作探究学习,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如此才能推动新课改的发展,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晓。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J]。现代教育教学导刊,(1)。

[2]张雷。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时代,(4)。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泗阳中学)

篇9: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得失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得失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得失

作者/张红

【摘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在高考的影响下,存在着很多问题,制约了语文教学的发展,也制约了高中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些,高中语文教师必须用灵活和充满智慧的教学艺术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催开学生的创造灵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阅读教学 高考影响 得失 培养 人文精神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新课改,是适用语文教学人文性,人本化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高考的影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地制约了语文教学的发展,也制约了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如何在高中语文功利性的围追堵截下突围?恢复语文教学的纯洁性?实现语文教学的原初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用灵活和充满智慧的教学艺术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催开学生的创造灵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笔者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功利性问题是制约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发展的重要成因。

一、为了追求短期效益,不惜牺牲人文精神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技巧和教学理论方面并不缺欠,缺少的最主要的是语文的素养和必要的人文精神,从而导致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许多功利主义行为。

部分教师过于追求课堂表现,课堂设计流于表面,华而不实。部分教师还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分数,只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传授和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乏味单调的灌输和机械训练泯灭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语文文本内容的挖掘消失在各种教学探索上

语文教学的极端探索造成了诸多顽疾,它把解决问题的关键指向了阅读教学外部条件的构建与改进,试图通过这样的努力能够解决问题: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出来的经验形成名目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并试图改变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非阅读”(非人文)问题;借助多媒体形式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演绎教学内容,意图解决过去教学手段单调乏味的问题;着力于学生综合分析理解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纯粹接受知识的泥沼中走出来,进而经受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考验,等等。种种努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传统与单一,而且显然是取得了或者部分取得了预期效果,仿佛给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带来了一丝生机与希望。然而,透过好看的表象我们看到的却是有些糟糕的真实:它追求形式胜过内容,它追求统一胜过个性,它追求“技巧”胜过艺术。这样的表里不一让我们再一次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语文阅读教学。

2.合作探究造成盲目的导向牵引

课堂上一些教师一味迎合新课程标准,追求合作探究这一时髦的学习方式,但合作探究的目的、时机和过程都有很大的随意性。表面看起来很热闹,实际上并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学生没有时间也不愿独立思考,讨论只是泛泛交流,并没有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没有人愿意倾听别人的不同意见,几乎所有学生都把希望寄托在教师的说教上。这种有名无实的合作探究,容易滋长学生随心所欲、浑水摸鱼的学习倾向,使教学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

3.情感目标小结有虚假作秀之嫌

有些教师为了凸显自己设定的三维目标,在课堂小结中将情感目标像知识目标一样罗列出来,给人虚假的感觉。阅读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主观性、体验性、内隐性等特点,它既不能通过生硬的讲授来实现,又不能靠某一节课来完成,而是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从教书育人的机制来看,语文阅读教学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并不是对每一节课都牵强附会地加上一个环节,只有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融为一体,才有生命力。

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对人文精神、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重建都是最佳场所。

语文阅读教学到底应着重于语言技术的应用,还是应着重于奠定人的精神根底?语文教育说到底实际就是“人的精神培植”,就是“丰富人的精神经验、丰富发展人的生命个性的教育”,是一种“本民族文化的教化”。没有语言就几乎没有人的精神。没有语言,我们根本无法用“人的感觉”来感受这个世界。譬如,只有人才能感触、懂得诸如“花溅泪、鸟惊心”(杜甫,《春望》)的感时忧国和骨肉分离的`苦痛;“沧海明月”“蓝田日暖”(李商隐,《锦瑟》)的执着怅惘;“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的挥之不去的思夫凄苦,等等。这诸种感觉与知识是“语言”给予我们的。或者说,我们学得了语言,才懂得了或感触到了这些。很显然,语文教育在外在效能上是语言能力教育和训练。或者说,训练语言能力就是训练精神。

在明确语文教育就是精神教育的同时,我们要紧抓语言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从而奠定人的精神根基。

二、高考的需要制约了师生在语文教育中全面获益

由于我们被高考的需要束缚着手脚,语文阅读教学几乎不允许广大师生对文本作出独立的自由见解,诸如《祝福》批判悲剧的社会环境和封建伦理道德,《雷雨》揭露旧中国旧家庭的种种黑暗罪恶的现象和地主资产阶级的专横、冷酷与伪善,这些统一的解读使得阅读教学的精神空间极为狭隘,缺乏应有的个体精神的见仁见智。教法也是如此。一位教师的教法成功了,于是在本地区甚至更大范围争相模仿效法、推广,不顾教师个性,而试题思路和考试模式更是如出一辙。于是,学生牺牲了在这个年龄阶段本应有的奇思和幻想,他们过早地成熟和老成,过早地包裹起了真实自由的自我和个性。

成型的教学模式反过来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师生尤其是学生全面获益,因为模式的形成,也即方法探索的终极定型。在模式运用过程中,思维方式和指向都是一定的、已知的,对接受信息的分析与综合只是形式上的演绎,因为无数次的演练已形成固定的图谱和套路,方法模式化导致的思维定势,不仅导致学生养成了思维惰性,而且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影响了学生非逻辑性思维的发展。而语文学习,尤其是文学作品的学习,直觉思维、灵感思维和发散思维对于感受和理解形象艺术性又是至关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它压抑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创新意识和完整人格的形成与确立。

语文阅读教学是塑造学生精神世界的教学,它追求的是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我,通过语言学习塑造灵魂,强化自我意识。这就要求教师敢于培养叛逆者,不断创造民主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在认识、探索某种对象的活动中产生一种乐趣,使其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促进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忘我的程度。

三、忽略文本对话淡化了学生的阅读认识阅读是读者与作品与作者对话的一种活动。阅读是以作品为媒介,借此体验、感悟和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和情感。这种阅读活动,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心灵的对话,当然,这种对话,是无声的对话,是精神的对话,是灵魂的问答和心灵的碰撞。

当前的阅读教学往往忽略了阅读的本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受。反观阅读主体的学生,其阅读情况又是令人吃惊的,几乎所有学生除了课堂上跟随教师分析课文的思路并进行简单的阅读之外,课后阅读少之又少,即使阅读了,也是随性而为,除非任务所迫。大部分同学不太清楚研究性阅读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进行研究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对提高思维能力有什么帮助,等等。存在这种现状,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高考制度是导致应试化的幕后推手;

2.教师“精讲”取代了学生“慢读”;

3.远离生活实际丧失了生命力;

4.低估了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知识经验和心理世界的差异性。

在理想语文学习理念下,学生精神的愉悦是第一位的,只有在愉悦的精神吸引状态中,学生才有认知接受的可能和发展的可能。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要求将社会的具体要求与师生的具体情况和所处的教学环境、条件及正确的教学原则几方面结合起来,从而选择和制订最佳工作方案(即教案),优化教学过程的“精神吸引”,实现师生合作探究的最佳效果,而语文阅读教学的最优化就是建立在这个理论基础上的一种理性追求。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极力彰显语文学科魅力,彰显其承载人类文明与发展和对生命的体验与思考的意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价值,这样,语文学习才能深入人心,语文教学的春天才会到来。为此我们尚需深入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思维发展、能力提升、人格优化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蔺艳艳:《实施教学反思 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9.

2.李创新:《中学语文创新教法》,学苑出版社,.

(作者单位:546115广西来宾市第四中学)

篇10:新课改下如何做好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论文

新课改下如何做好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论文

摘 要:在课改背景下,高中的教育改革在不断地推进着。教育工作者与研究者们不断运用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授课质量。与此同时,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有一些值得教师借鉴的地方也需要继续发扬下去。以高中语文教学作为切入点,深刻探讨在高中语文教学之中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改;效率;阅读

新课程施行下,我国的高中语文教材纷纷对原有内容进行了改革。教材内容不再单一,内容也变得更加生动,除课文之外,教材中还添加了几个其他的模块,帮助学生在阅读过课文之后进行自主探究与学习,提高学生对于课文及问题的分析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在阅读过教材之后能够有所感悟、有所理解、有所思考、有所分享。一些原有的课文标题也有了新的变化,变得更加生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新教材之中还有教材拓展这一模块,能够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地学习语文知识。教师在应用新教材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摒弃原有教材,要善于挖掘旧教材与旧教学经验之中的可取之处,并与新的教学、教学模式相结合。例如,新教材虽然主张内容拓展,但教师应该注重保持课文内容的主体地位,不能舍本逐末。另外,新教材主张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但教师也应该保持自己在课堂中所占的比重。只有将新教材与旧的教学经验中可取之处相结合,才能进一步完善教学活动。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和内容,可以说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想象思维的主要阵地,学生的知识、思维、情操等大部分都可以通过阅读来获得,所以加强和完善阅读教学显得重要而迫切。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和设计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中心,注重学习情境的设置和学生兴趣的激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质疑、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钻唯一答案的牛角尖。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逐渐得到普及,教师应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这一先进资源,通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声音、视频,从而使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把握知识,理解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在没有任何羁绊的情况下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知识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必须学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以及独立解决问题,因此,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就显得意义非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对精彩的句子要熟读成诵,形成规范的语感;摘取文章精彩之笔,为己所用;经常看书读报看新闻,获取外界有用的信息来提升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眼界;勤于观察,善于用笔。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教育部门及学校必须坚持不懈。同时也要依据社会,教育的发展来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师在培养高中生的素质能力时,一定要具备足够的细心和耐心,要对学生和自身职业负责。

参考文献:

何卫荣。设计课堂提问的原则与技巧:以中学语文教学为例.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篇11:新课改模式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初探论文

新课改模式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初探论文

长期以来,语文在教育中的地位一直很高,一直被称为“主科”。它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是众学科之首。而且,语文在高考中占的分数也相当多。所以,不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很重视高中语文的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死记硬背,可以说是僵化的教学模式。而新课改之后,语文教学有了一定的改善,加强了对语文教学方法的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笔者主要分析如何在高中语文中用新的教学策略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巧设教法,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首先,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我们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巧妙地设计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这样就会有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

1.设疑分析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上设置一些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这样原本生硬的语文课堂就会“活”起来。比如,在学习《群英会蒋干中记》一文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自己提前预习,设置疑问:文中确定是蒋干中记吗?学生经过分析讨论之后自己就会得出答案,而且还能明确文中的人物关系,从而分析了人物的性格。

2.创境法。在现代这个信息化时代,情境

的学校临近期中期末考试时间,将体育课临时改换为其他主门课程,这样已经影响了体育课真实作用的发挥。大多数学生认为体育课可上可不上,也没有考试,最终也会变成其他课程的自习课。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影响体育教学的改革,给学生也灌输了一种“分数第一”的概念,而忽略了身体素质。

3.学校教师的教育过程较为松散。目前,一些学校的教师,在体育课程的教育中是一种放养式教育,课前导人,让学生简单的跑圈、拉伸、热身,然后解散自由活动,体育课也就成了学生放松随意玩闹的时间。对于一些习惯足球、篮球的学生来说,是个练习锻炼的好时机,可是对于一些本身就缺乏运动神经或是不习惯运动的学生来说,身体素质锻炼的机会就相对于他人减少了许多甚至面对案例中的教学情况,也有可能出现个别学生只是沉浸在游戏中,而忽略了教师提倡的在学习中不断加强自身锻炼,寻找学习方法的要求。教学法是极容易做到的,而且利用最多的就是多媒体教学。比如,在讲《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美丽的荷花,让学生在此情境的熏陶下产生对文章的学习兴趣,获得以境至趣的效果。当然,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可以通过教师的精美语言、卓越的口才、美丽的图画等等。

4.朗读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最多的方法就是读,如果读的方法和内容把握的恰到好处的话,就会大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文中的人物和情感,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声情并茂地朗读,把人物性格淋漓尽致的演绎出来。这样,学生沉浸其中,课堂气氛活了,使得学生理解加深了,兴趣味浓了。除了朗读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诵读、表演等多种教学方式。

二、改变传统模式,做到“教学做合一”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满堂灌”的模式,相对比较僵化,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容易失去学习主动性,而且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效果不好。所以,我们一定要改变这种现象,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在课前要给学生布置作业,使学生进行提前预习。在预习的自学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问题。只有这样带着问题去听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才会有重点,才会激发学习积极性,才会使课堂有序进行。然后,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思考,鼓励学生多提问,组织学生多分析讨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地位。教师还要多向学生问“为什么”,采用“讲”“教”“学”“做”相结合的方法,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

三、注重学法,提高学习能力

高中学生有很多的自主性学习。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先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学习效率,这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法,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去学。正确的学习方法会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学习中最难的部分就是阅读和作文,很多学生不懂如何去阅读,其实是不知道如何去赏析。如果教学

三、根据案例与目前学校体育教育状况相结合所提出的几点建议

1.教师首先要树立明确的体育教育理念,打破陈旧的教育观念,重视学校体育教育的功能,增加体育器材,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学校也应该关心广大体育教师的生活,了解他们内心的需求,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2.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对体育教育合理的认知,让他们意识到通过体育锻炼和训练,能促进人体结构的发展,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依据现在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今时代的体育教育应主动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对自身身体素质的重视程度,让他们了解体育对生活的重要作用,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3.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完善教学内容。师生间的.互动是双向过程,对教学对象充分了解,教学工作也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逐渐趋于成熟,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又是各有各的想法。所以,体育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对症下药,像案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对段落的主体、环境、描写、情感多方面分析,阅读全文也就不难了。另外,作文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但除了积累之外,教师还要教学生一些写作技巧,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关注情感,善于评价

新课改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动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饱含热情。首先,教师要用平易近人的态度对待学生,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动态,避免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抗拒感。其次,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既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又要注意到学生的情感动向,使其保持一个乐观主动的学习状态。例如,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适当且有层次感,避免让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困难的问题,打击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有一点就是语文学习内容的情感体验要充沛。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体悟他人的思想和情感,汲取他人生活、思想中的经验和优秀的品质,进而得到人格上的培养以及思想上的升华等。

另外,要想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教师要大力推进教学评价体系运用,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等形式,让学生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有更明确的改进。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思想动态,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并要合理运用评价体系,最终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教学理念。

语文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是众学科之首。因此,我们要通过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就应该有新的气象。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运用良好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共同进步,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篇12: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课文理解能力等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写作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较多问题,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能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本文就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进行相关探讨,希望能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贡献一点微薄之力。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是我国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中教学中的难点内容。不少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得差强人意,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语文素养也表现出较多的不足,这说明我国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有效性较差,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因此,新课改时期要求教师能够从教学现状出发,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阅读教学,促进学生的语文发展。以下本文就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简要探讨。

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并不高,这与多方面因素有关:首先,新课改以来,高中语文教师虽然进行了教学形式上的改革,但是教学本质并没有改变,教师依然是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被动学习。这种教学现象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得到提高,自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2];其次,阅读教学的质量有待提高。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习惯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忽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主观理解和体验,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的全面发展,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十分不利;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对于考试技能的掌握,没有切实认识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因此导致学生只知道强化自己的解题能力,实际学习效率较低。

篇1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2.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想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教师首先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

第一,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题的导入,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这一种教学方法比较适合画面感较强的教学内容,如风景类文章、叙事性文章等[3]。例如,在《荆轲刺秦王》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前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搜寻相关的视频。网络中关于这方面的视频种类仍然是较多的,教师可以选择稍微具有深度的视频,如影视剧中的截取图片和视频、或者纪录片的片段等。课堂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展示视频,然后再进行自然的导入:“你们知道这段视频的主要主人公以及内容是什么吗?”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进一步的教学。

第二,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我有一个梦想》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导入课题,教师可以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为:“今天我们举办一次小型的演讲,演讲的内容就是‘我有一个梦想’”。这种方式实际上就是情境教学,教师设置了特定的情境,学生在这情境中进行演讲训练,然后再引入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内容,可以进行自然的教学过度,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情感的理解;

第三,通过简单的小游戏来活跃课堂,这种教学方法也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可以在课前两分钟让学生玩“成语接龙”的游戏,也可以挑选学生上台讲几个小故事,这样对于活跃课堂氛围,放松学生的身心有着重要的.作用,也能够有效提高本堂课的学习效率。当然,教师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创新,改变游戏的形式。同样是接龙游戏,教师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尝试以“古诗句接龙”的方式进行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完成一句“古诗句”,其他组接下去。这种游戏方法不仅新颖,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古诗词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2.2重视增强教学的探究性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授学生一定的阅读学习技巧,更加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探究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所谓的探究学习指的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对文章进行全新的理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强化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能力发展等有着重要的意义[4]。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教学的探究行,让学生能够加强对语文阅读的自主理解和探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也可以提问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帮助增强学生的语文语感,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在朗读时,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能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增强学生对文章中心情感的把握,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5]。此外,教师应该每天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这对于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3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以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切实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志红,杨举丽.新课改背景下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的特点与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07:54-57.

[2]张丽丽.基于新课标课堂教学有效性视角下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5,03:158.

[3]刘吉平.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研究———以人教版为例[J].赤子(中旬),2013,10:116.

作者:许阳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中学

小议科学教师的转变

小议小学教学课堂效率的创新论文

小议语文实践对语文能力的影响论文

春季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高二上册)

小议体育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论文

小议小学教学管理的科学性论文

小议物理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书法篆刻教学论文

小议寄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小议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
《小议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议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精选13篇)】相关文章:

感悟“阅读”—个性化阅读中的情感共鸣论文2022-08-18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2023-12-05

试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2023-02-19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逐步深入2023-05-13

有效调控课堂提问技能的策略研究2022-11-24

美术教育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理念研究论文2022-04-30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2023-12-26

架构远教资源平台优化教育教学实践2023-02-02

小学英语教学中活动式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小议论文2023-04-30

对中学生“自主式”创新作文教学的认识和探究2023-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