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共20篇)由网友“逗号”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八年级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机械能的概念。
2.知道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守恒定律。 3.能解释一些能之间转化的物理现象。 重点难点:
1、分析能量之间的转化。 教学过程:
一、自学检测
1.动能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2.重力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所处的高度有关。 3.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4.空中飞行的子弹由于速度很快具有很大的动能,又因为它处于空中,相对于地面子弹又具有重力势能。
二、合作探究 教师巡视督促指导
(一)、演示滚摆实验
1.在摆轮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滚摆在下落过程中,转动的速度和高度分别是怎样变化的?滚摆的动能和势能又是怎样变化的?
释放摆轮时,摆轮在最高点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摆轮只具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摆轮下降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 2.滚摆在哪个位置具有的动能最大,你是如何判断出动能最大的?在哪个位置具有的重力势能最大?如何判断的?
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最大;其高度最低,重力势能最小。
3.仿照摆轮下降的过程分析,得出摆轮上升过程中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情况。 (二)、单摆实验
1.将摆绳一端挂在黑板上边,使单摆在黑板前,平行于黑板摆动(不接触黑板),在黑板上记录摆球运动路线中左A、右最高点C和最低点B的位置。
2.分析单摆实验:
小球从A摆到B的过程中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从B点摆到C点的过程中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小球在B点动能最大,在A(或C)点动能最小,小球在A(或C)点重力势能最大,在B点重力势能最小。
3.(接步骤1)在黑板上记录小球由A到C再摆回到左边的最高点A′点(只让单摆运动一个来回),比较A、A′的位置关系,发现:A、A′几乎在同一高度(或小球几乎能摆回到原来高度,好像“记得”它原来的位置),分析:小球处在A点和A′点时具有的机械能大小有什么关系?
(因小球在A、A′时速度为零,没有动能,质量和所处的高度相等,重力势能相等,所以在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过程中机械能的多少几乎没有变化,即机械能是守恒的)。
4.让单摆多摆动几次,记录最后一次小球能摆回的高度A″。小球还能摆回到原来的高度吗?
分析:因为小球除了受到重力和拉力以外,还受到空气阻力。这个力越小,小球克服空气阻力对外做功损失的能量越少(“多”或“少”),小球摆回的高度越高,如果空气阻力为零,则小球能摆回到原来的高度,机械能的总量不会改变。
5.对比分析
3、4后归纳机械能守恒定律: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是不变的(守恒的)。
(三)、课后P74第
2、3两题
第2题:乒乓球很轻,运动时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很容易减速,怎样向地板抛乒乓球,才能使它弹跳到高于原来抛球的位置? 第3题蹦床:重物向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接触到蹦床后,动能转化为蹦床的弹性势能,向上弹起的过程中,弹性势能转化为人的动能,上升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三、展示交流 教师掌握情况
四、精讲点拨
1.实验:“打鼻子的铁锁”中,铁锁是不会打到鼻子的,而且会离鼻子越来越远,这包含着什么道理?
(铁锁运动要克服空气阻力,消耗一部分机械能,机械能总量减小,铁锁回不到原来的高度,所以不会碰到鼻子。) 2.阅读课文P73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然后完成下面填空:
人造卫星沿椭圆形轨道围绕地球运行,离地球最近的一点叫近地点,最远的一点叫远地点,卫星在近地点时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卫星在远地点时动能最小,重力势能最大。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的过程当中,卫星的速度减慢,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的过程当中,卫星的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五、即时练习
1.分析章首图的过山车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2.某选手在自由式滑雪比赛中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如果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从a点向b点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B.在a点和c点速度都为零,因此重力势能相等 C.从c点下落到d点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在a点和e点都处于静止状态,因此机械能相等
学习内容二:水能风能的利用
学习指导:课本P72至P73文字内容,注意看懂插图11.4.4水电站剖面图。
六、自学检测 见配套练习册
篇2:八年级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能用实例说明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能解释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
初步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动手设计实验,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身边的物理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心机械能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有将机械能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量守恒的理解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教学器材:教材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以此事例提问: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
学生回答提问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首先提出,当粉笔头下落路过某一点时,粉笔头具有什么能量?(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继而让学生比较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在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们共同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实验1:滚摆实验。
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最高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摆轮下降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最大;其高度最低,重力势能最小。在摆轮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仿照摆轮下降过程的分析,得出摆轮上升过程中,摆轮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
实验2:单摆实验。
此实验摆绳宜长些,摆球宜重些。最好能挂在天花板上,使单摆在黑板前,平行于黑板振动,以便在黑板上记录摆球运动路线中左、右最高点和最低点的位置。分析单摆实验时,摆球高度的变化比较直观,而判断摆球速度大小的变化比较困难,可以从摆球在最高点前后运动方向不同,分析摆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作为这一难点的突破口。顺便指出像单摆这种往复的运动,在物理学中叫做振动。
综述实验
1、2,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实验3: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
演示课本图1—7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实验。实验可分两步做。首先手持着木球将弹簧片推弯,而后突然释放木球,木球在弹簧片的作用下在水平槽内运动。让学生分析在此过程中,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第二步实验,让木球从斜槽上端滚下,让学生观察木球碰击弹簧片的过程。然后,依据课本图1—7,甲→乙图和乙→丙图分析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和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得出:动能和弹性势能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事例很多。其中有一些比较直观,例如:物体从高处落下、瀑布流水等这些事例也可以让学生列举,说明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有些事例比较复杂,例如: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沿一条曲线(抛物线)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相互转化的呢?(板画足球轨迹,依图分析)首先我们来分析足球离地面的高度的变化,这是判断足球重力势能变化的依据。很明显,在上升过程中足球的重力势能增加;在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接着再分析足球的速度。足球在最高点时不再上升,说明它向上不能再运动。所以,足球在上升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小;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又逐渐变大。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足球在上升阶段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在下降阶段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过程中,也发生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人造地球卫星大家并不陌生,然而围绕人造卫星,同学们还有许多的谜没有揭开。例如:人造卫星为什么能绕地球运转而不落下来?在人造卫星内失重是怎么回事?等等,这些问题还有待于同学们进一步学习,今天我们只讨论卫星运行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人造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行,它的位置离地球有时近、有时远。(出示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轨道图)现以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为例,它离地球最近时(此处叫近地点)离地面439公里,离地球最远时(此处叫远地点)离地面高度是2384公里,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114分钟。它在近地点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此时离地面最近,重力势能最小。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向重力势能转化。直到远地点时,动能最小,重力势能最大。卫星由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时,重力势能向动能转化。在卫星运行过程中,不断地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练习
1、人造地球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卫星在近地点时 能最大,在远地点时 能最大,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的过程中, 转化为 。
2、骑自行车上坡前,往往要加紧蹬几下,加大速度,增加自行车上坡时的 ,上坡时,这些 转化为
,车就容易上到高处。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诗句表达了诗人苏轼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拉弯的弓箭射出去,这一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是 转化为 。
4、3月20日,美英联军调用大量空降部队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在空降兵离开机舱,尚未打开降落伞的一段时间里,他们在空中加速下降。若不计空气阻力,那么在这段时间里,空降兵的重力势能 ,动能 ,机械能
5、下列过程中,属于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 )
A、雪撬从山坡上滑下 B、推开的弹簧门自动关闭 C、人造地球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 D、雪滴从空中落下
。
小
结:
1、机械能的概念
2、机械能的转化: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板书设计:
第五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一、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之和
二、机械能的转化
动能——势能 势能——动能 教学后记:
本节对机械能的概念,以及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做了详细的阐述,在所学的知识里,这一节是对本章的一个概括,因此,提出了能量守恒,对这一点的认识,也是学生能否学好这一章的关键。
篇3:八年级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
2.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机械能守恒; 3.能的利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机械能的转化,及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渗透合理利用能源、保护环境意识、安全意识的教育。 重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归纳、对比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滚摆、单摆、篮球、教科书第74页的“罐子”。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演示实验)将教科书第74页所示的“罐子”沿不太陡的斜面滚下。 提问:会有什么出人意料的现象发生吗?
提问:开始铁罐在斜面上具有什么能?
向下滚动时具有什么能?
铁罐滚动时橡皮筋有什么变化?具有什么能?
提问: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事例。根据图片提问:飞行中的飞机具有什么能?
给出机械能的概念。
展示和提问:
展示射箭的图片或视频, 提问:弓的弹性势能哪里去了?
提问:举高的球释放后,重力势能减小,是不是能量消失了? 归纳得出:动能和势能能够相互转化。 巩固练习
请学生再分析“撑杆跳”、“蹦床”、“蹦极”运动中的能量变化。 演示滚摆实验
请学生观察滚摆的运动,思考滚摆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变化的?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1.指导学生做单摆实验,并在实验中观察和分析单摆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怎样相互转化的。
2.指导学生做教科书中的铁锁摆动的实验。实验前提问:铁锁会打到鼻子吗?
大量事实和研究表明: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不变。
展示图片与提问
根据过山车的图片,请学生分析图中的过山车具有什么能?过山车为什么能够不断地翻滚?
展示图片或视频
请学生观看图片或者视频,认识自然界存在的机械能。
讲授:水能和风能是水或者空气因为运动或者位置高而具有的机械能。 展示:展示图片或者视频,表现自然界的机械能有利也有弊。
提问:请学生观看图片或者视频,了解:水电站是怎样使发电机转动的,风力发电是怎样的。
总结
1.什么是机械能?
2.什么叫做“机械能守恒”? 巩固练习。
篇4:八年级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从生活现象中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二)教具 滚摆。 (三)教学过程
复习:动能和势能及其与什么因素有关
1机械能:让学生分析静止在桌面上的钢球是否具有能量?(具有重力势能)继而让学生分析在桌面上滚动的钢球具有什么能?通过分析得知滚动的钢球既有动能,又有势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一个物体既有动能,又有势能,那么动能和势能的和就是它的总机械能。
2能量的单位:从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认识到能量是跟做功有密切联系的概念,能量反映了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能量的大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因此,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也是焦耳。
3.通过以下问题的讨论,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能量、动能、势能、机械能等概念及机械能的单位。
(1)高山上有一块大石头,稳稳地待在那里,它有没有能量?有什么能量? (2)列举几个物体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事例。
(3)在空中飞行的球,它具有的重力势能是5焦,具有的动能是4焦,这只球具有的总机械能是多少? (4)在同一高度铅球和棒球具有的重力势能不相等,若使它们的重力势能相等,可采取哪些方法? (5)从斜槽上端滚下的小球,它有没有重力势能?在它下滚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大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在滚下的过程中有没有动能?它的动能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4.想想议议
(1)演示皮球的下落和跳起(将皮球涂黑使它落在涂白的水平木板上,观察木块上的黑色圆斑),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
为什么木块上是圆斑,而不是黑点?(答:因为皮球发生了形变) 发生弹性形变的皮球具有的弹性势能是哪里来的?(答:由动能转化来的) 皮球反跳有向上的速度,即具有动能,这个动能是哪里来的:(答:弹性势能转化来的)
最后提出:皮球从一定高度落下,反跳到最高点,说明这一过程能的转化情况?
(点名要学习好的学生回答)
(2)演示皮球反跳高度一次比一次低,再演示滚摆高度也是一次比一次低.最后都要停下来,问:这是什么原因呢?
(引导学生回答:物体运动要克服摩擦和空气阻力做功,要消耗物体的机械能。最后机械能完全被用来克服摩擦和空气阻力做功消耗掉了,所以物体最后要停下来)
教师点明:消耗掉的机械能并未消失,而是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了。这个问题以后将学到。
(3)物体能做功才具有能,举高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怎能做功?既然不能做功,为什么说它具有重力势能?
(引导学生回答:举高的物体落下来具有动能,动能可以做功,但动能是由重力势能转化来的,故我们说势能可以做功,实际上是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而做功) (4)钢球落在钢板上,也会反跳起来,反跳时的动能是怎样转变来的?教师指出:钢球和钢板相碰,也要发生弹性形变,只是这个形变较难觉察。事实上,任何坚硬的物体相碰时,都要发生形变。
然后让学生回答。 5.练习
1.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它的势能,动能,速度如何变化?当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它的势能,动能,速度又如何变化?
2.卫星在近地点的动能最 ,势能最 ;在远地点的动能最 ,势能最 。
3.说明下列过程中机械能的转化: ①雪橇从山坡上滑下;
②炮弹从炮口斜向上射出,又落到远处地上; ③玩具弹簧枪将“子弹”射出去;
④小孩坐在秋千上,在妈妈推了一次以后,自己荡着。
4.你骑自行车时,在上坡前往往要加紧蹬几下;汽车司机在开车上坡前,也往往要加大油门,加大速度。从能的转化来说明这样做的好处。
5.弹簧门在推开以后能自己关闭。说明这件事怎样利用了能的转化。
篇5:八年级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能通过实验或实例,认识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能解释与机械能转化有关的现象。
3.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2.通过动手设计实验,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身边的物理道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知道人类如何利用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机械能转化与守恒观点分析力学问题的意识。
2.关心机械能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有将机械能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由“机械能及其转化”“水能和风能的利用”两部分构成,教学的重点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为了能够从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将动能和势能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分析、讨论生活现象,如荡秋千、跳蹦蹦床、拍皮球等过程中物体高度、速度的变化,进而讨论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情况,引出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
三、教学策略
本节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且要了解转化过程中遵从的规律。教学中,以渗透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思想为前提,加强实验,并利用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从影响物体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的角度判断物体的机械能如何变化。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单摆、滚摆、弹簧、小球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5分钟) | 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提问: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 学生回答提问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首先提出当粉笔头下落路过某—点时,粉笔头具有什么能量?(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继而让学生比较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在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指出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 | 学生思考并回答 | 从身边的实验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
新课教学 (30分钟) | 一、机械能及其转化 给出机械能的概念,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动能、势能统称为机械能。物体具有的机械能等于动能、势能两种能量之和。之所以把动能、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是因为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滚摆和单摆是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常见实例。下面通过实验分析实例中动能和势能如何相互转化的? 1.探究活动一:如图1,将滚摆卷起后释放,让学生观察分析: ①滚摆在最高处时具有什么能? ②释放后观察滚摆的高度、速度、质量的变化。 ③分别分析滚摆下降和上升过程中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④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是否可以相互转化? #FormatImgID_0# #FormatImgID_1# 图1 图2 2.探究活动二:如图2,将单摆的摆球置于A处,然后释放。摆球就可以在A、B、C之间来回摆动。 ①摆球在哪些位置高度最高? ②摆球在哪些位置速度最大? ③分析摆球从A~B运动过程中,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④分析摆球从B~C运动过程中,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总结: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3.探究活动三:按下图3进行实验。1.手持着木球将弹簧片推弯,而后突然释放木球,观察到什么现象?在此过程中,涉及哪些能量的转化? 2.让木球从斜槽上端滚下,观察木球碰击弹簧片的过程。分析图3中,木球从甲→乙图和乙→丙图能量转化的过程。 #FormatImgID_2# 图3 4.回顾滚摆实验后思考:①滚摆上下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总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②滚摆机械能总量减小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没有摩擦和空气阻力,机械能的总量还会不会变化? 总结: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摩擦和空气阻力则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机械能守恒定律。 思考:乒乓球落地后又弹起来,为什么达不到原来的高度,能量是怎么转化的? 介绍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思考:①卫星运行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②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重力势能、动能、速度分别怎么变化? ③卫星在什么时候动能最大?什么时候重力势能最大? | 学生进行实验并回答问题:①重力势能。 ②下降时:质量不变、高度变小、速度变大、重力势能变小、动能变大,减小的重力势能变成了动能。 ③上升时:质量不变、高度变大、速度变小、重力势能变大、动能变小。减小的动能变成了重力势能。 ④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学生进行实验并回答问题:①摆球在A、C处位置最高,具有的重力势能最大。 ②摆球在B处速度最大,具有的动能最大。 ③摆球从A~B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不断减小,动能不断变大,是重力势能不断转化为动能。 ④摆球从B~C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不断增大,动能不断减小,是动能不断转化为重力势能。 学生进行实验并回答问题: 1.观察到木球在弹簧片的作用下在水平槽内运动。在此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木球的动能。 2.从甲→乙图中,木球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从乙→丙图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木球的动能。 这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学生讨论回答:①滚摆上升的最大高度越来越小,说明滚摆具有的机械能总量不断减小。 ②滚摆机械能总量减小的原因是摩擦和空气阻力。如果没有摩擦和空气阻力,机械能的总量不会变化。 ③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学生阅读并思考后回答: ①守恒,因为卫星在太空运行,没有空气阻力,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②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速度减小。 ③在近地点时动能最大,在远地点时重力势能最大。 | 改为学生实验,让他们参与实验探究。在试验中获取知识,增长本领。 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人造地球卫星涉及到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可以拓宽学生视野 |
二、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请学生观看图片或者视频,认识自然界存在的机械能。指出:水能和风能是水或者空气因为运动或者位置高而具有的机械能。 修筑拦河坝可以提高坝前上游的水位,水位越高,水的重力势能就越大。这样水从坝上落下时转化成的动能就越大,水推动坝下方的水轮机转动,水轮机又带动发电机发电,水能最终转化为电能。 利用风能做功主要是靠风车,也可以用风车的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利用风能不会有环境污染,但风能不稳定,不像拦河坝那样能把“风能”储存起来。 展示图片或者视频,表现自然界的机械能有利也有弊。 在水(风)力发电站,将水(风)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 请学生观看图片或者视频,了解水电站是怎样使发电机转动的,风力发电是怎样的。 | 通过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知道人类如何利用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机械能转化与守恒观点分析力学问题的意识 | |
课堂小结 (5分钟) |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 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
篇6: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能用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
(3)初步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机械能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有将机械能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具有爱国意识。
教学重难点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教学工具
滚摆、铁锁、细绳、溜溜球、 铁架台、 钢球、 细线、带弹簧的斜面。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复习导入
我们在初二的时候就已经学习过关于能量的转化,请回答,电 灯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风力发电机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水利发动机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电动机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
学生讨论回答
二、情景:操作乒乓球,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切入主题
动手动脑搞探究:
1.老师提问:为什么乒乓球在松手后能够不停的上下运动呢?这需要学生自己探究:
实验1:滚摆实验: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2.学生实验
先将滚摆置于最高点,然后释放摆轮。分析:摆轮在最高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摆轮下降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 能减少;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最大;其高度最低,重 力势能最小。在摆轮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仿照摆轮下降过程的分析,得出摆轮上升过程中,摆轮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
三、加强巩固
1.单摆实验: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可 以相互转化的。liuxue86.com
2.蹦蹦床分析: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得出:动能和弹性势能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事例很多。首先分析课本图15.5—2,加深学生对动能、势能转化的认识,再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动,势能转化的实例,老师和学生共同分析。如下坡时自行车运动得越来越快、打夯等。
概括结论:动能和势能 可以相互转化
四、引出机械能的定义:动能和势能之和
五、拓展知识
1.学生分组做教材中 的“想想做做”,请学生分析现象产生的 原因,分析这其中是否有其他能量的转化。
2.假设没有阻力,会怎么样呢?引出机械能守恒规律
3.再次分析乒乓球在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的变化情况
六、温故而知新
阅读: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思考课后练习。
篇7: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2. 了解机械能守 恒
3. 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71面、72面,完成下列填空:
1. 重力势 能与 弹性势 能统称为势能,动 能与 势 能统称为机械能,
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动能可以转化为 势能 ,势能也可以转化为 动能。
3.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
问题:
① 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
具有能量,因为它可以对外界做功
②当粉笔头下落路过某一点时,粉笔头具有什么能量?
(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
③分析比较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
(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小组讨论:
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实验1:滚摆实验
①释放摆轮时,摆轮在最高点处于 静止 状态,此时摆轮只具有重力势 能,没有 动能。摆轮下降时其 高度 降低,重力势 能减少;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 动 能越来越大。摆轮到最低点时, 转动 最快, 动 能最大;其高度 最低, 重力 势能最小。在摆轮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 能逐渐转化为 动 能。
②仿照摆轮下降过程的分析,得出摆轮上升过程中,摆轮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情况。
实验2:单摆实验
①将摆绳一端挂在黑板上边,使单摆在黑板前,平行于黑板振动,在黑板上记录摆球运动路线中左A、右最高点C和最低点B的位置。
②分析单摆实验:
小球从A摆到B的过程中是 重力势 能转化为 动 能,
从B点摆到C点的过程中是 动 能转化为 重力势 能,
小球在 B 点动能最大,在 A(或C)点动能最小,
小球在 A(或C) 点重力势能最大,在 B 点重力势能最小。
实验3: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
课件(或实验)演示: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实验
●教师点拨:
1.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必定有动能和势能各自的变化,而且是此增彼减。
2.动能的增减变化,要以速度增减来判断。
3.重力势能的增减变化,要以物体离地面高度的增减变化来判断。
4.判断弹性势能的增减,要根据弹性形变大小的变化。
●跟踪练习:
1.把上紧发条的玩具车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玩具车由静止开始加速跑动,此过程中玩具车能量的变化情况是( A )
A.弹性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B.弹性势能减小,动能减小
C.弹性势能增大,动能增大 D.弹性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2.下列现象中,由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 C )
3.如图所示,一个小球由静止从光滑曲面的顶端自由滑下,若它在顶端的重力势能为65J,则滑到底端的动能是( D )
A.35J B.50J C.55J D.65J
学习指导二、 机械能守恒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71面、第72面及第73面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的机械能转化”内容后完成填空:
人造卫星沿 椭圆形 轨道围绕地球运行,离地球最近的一点叫近地点,最远的一点叫远地点,卫星在近地点时动能最大 ,重力势能最小,卫星在远地点时动能最 小 ,重力势能最 大。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的过程当中,卫星的速度 减慢,动能 减小,重力势能 增大;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的过程当中,卫星的速度 增大,动能 增大,重力势能 减小。
●小组讨论:
实验:用绳子把一个铁锁悬挂起来。把铁锁拿近自己的鼻子,稳定后松手,头不要动。铁锁向前摆去又摆回来,铁锁摆回时会碰到自己的鼻子吗?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为什么没有碰到鼻子?机械能总量怎样变化了?
铁锁运动要克服空气阻力,消耗一部分机械能,机械能总量减小,铁锁回不到原来的高度,所以不会碰到鼻子。
●教师点拨:
机械能守恒定律: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是不变的(守恒的)。
●跟踪练习:
1.人造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当它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卫星的动能 减小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卫星的势能 增大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2.玩“过山车”是一项非常惊险刺激的娱乐活动.如图所示,过山车时而从轨道的最低点D上升到最高点A,时而从最高点A飞驰而下。过山车在运动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A点机械能小于B点机械能 B.D点动能最大,A点势能最大
C.D点动能最大,A点机械能最大 D.A点势能最大,机械能最大
学习指导三、 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72面、第73面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自然界的流水和风都是具有大量机械能的天然资源;
(2)让水流冲击水轮转动,用来汲水、磨粉、 发电 ;
(3)船造风力鼓起帆来推动它前行。
(4)风吹动风车,可以带动发电机 发电。
●小组讨论:
1.人们为什么修筑拦河坝提高上游水位来进行水力发电?
2.在风能的利用中,风能可以转化为哪些其它形式的能量?
●教师点拨:
拦河坝使上游的水位提高,这样水的重力势能增加,水的重力势能可以转化为水的动能,带动水轮机转动,水轮机再带动发电机发电。
●跟踪练习:
1.关于水能的利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D )
A.水轮机是利用水流的动能转动起来的
B.水的动能越多,水轮机能做的功越多
C.河流上游的水位越高,水的势能越大,势能转化成的动能也越大
D.水轮机应安装在水坝前的上游处
2.关于风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风能不污染环境 B.风能不便于贮存
C.风能很稳定 D.风能利用起来很简单
3.如图是德州开发区使用的“风光互补”景观照明灯。它“头顶”小风扇,“肩扛”光电池板,“腰挎”照明灯,“脚踩”蓄电池。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C )
A.光电池板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B.照明灯是将内能转化为电能
C.小风扇利用风力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蓄电池夜晚放电,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篇8: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能用实例说明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能解释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
2、 初步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的实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和分析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和合作学习,关心机械能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树立将机械能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
教具准备:
小钢球、弹簧、细绳、铁锁、铁架台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二、合作探究
1、 情景导入
降落的小钢球 开始静止无动能但具有势能,落下的过程中,势能减少,速度由静止转变成运动,动能增加
2、 提出问题:小钢球减少的重力势能和增加的动能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
3、 学生讨论得出初步结论: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4、 老师引导探究:
教师演示实验:悬挂的金属小球,把小球拉到一定高度松手,小球做往复来回运动。
教师引导:从小球最高点,动能为0,重力势能最大,到最低点时候,重力势能最小,动能最大。从这个过程来看,重力势能的减少带来了小球动能的增加。结论:重力势能转化为了动能
从最低点到另外一侧的最高点,重力势能增加,动能由最大减少到0。结论:动能转化为了重力势能。
学生探讨课本71页图11、4—2想想做做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师生综合分析:动能、重力势能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教师演示实验:钢球固定在弹簧的一端,弹簧另外一端固定 ,把钢球水平拉伸一定位置放手,发现小球水平做往复运动。
教师引导分析:
松手时刻:弹性势能最大,动能为O
弹簧的自然伸直位置:弹性势能为0,钢球速度大,具有动能。
弹簧被压缩至最短位置,小球静止:小球速度为0,动能为0,弹簧被压缩,具有弹性势能。
综上分析:小球水平运动过程中,小球所具有的弹性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
教师归纳:从以上两个实验可以看出:动能和重力势能,动能和弹性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即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引入新概念: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为机械能。
学生分组讨论72页图11、4—3铁锁摆动时会碰到鼻子吗?
实验表明铁锁不会碰到鼻子,距离鼻子的距离变大,这表明铁锁的机械能总量变小
由此可见,在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可能会减小
问:铁锁的`机械能总量为什么会减小呢?
学生分组讨论
师生共同总结:铁锁在运动的过程中要克服空气阻力做功,导致机械能的总量减小
大量的实验表明:在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是不变的即机械能守恒
注意:实际生活中,在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往往要克服摩擦力,使机械能总和减小
三、巩固提高:
发挥学生主动性,通过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规律,在现实生活中找出它们相互转化的具体事例:
教师引导:奥运赛场上的蹦床比赛、射箭比赛用的弓,蹦极游戏、儿时的玩具:弹弓、玩具不倒翁等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应用实例:
风能和水能的利用
空气的流动形成风,它具有动能,通过风机叶轮,把它们的动能转化成了叶轮的动能,动能又用来发电等。
水在高处有重力势能,在从高处落下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就会转化成水的动能,流动的水通过冲击水力发电机的叶轮,把它们的动能转化成了叶轮的动能,进而带动水力发电机发电供人类来使用。
四、拓展延伸:
1、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的机械能转化
2、课后作业
3、提问学生:说说我国有哪些水电站?(三峡葛洲坝等)拓展考察学生认知能力。
篇9: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机械能及其转化
八年级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人教版(学习目标)
1.理解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
2.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3.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和机械能守恒
4.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八年级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人教版(重点难点)
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借些能和机械能守恒
器材准备:单摆、滚摆、溜溜球。
八年级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人教版(复习回顾)
我们在初二的时候就已经学习过关于能量的转化,请回答,电灯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风力发电机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水力发电机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电动机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
1.电灯: 能— 能
2. 风力发电机 能— 能
3. 水力发电机 能— 能
4. 电动机 能— 能
演示实验:溜溜球扔下去不停运动,能量如何变化?
八年级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人教版(新课学习)
一、想想做做
1.滚摆实验
动能 ,势能 。
2.分析图15.5-2所示几个运动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甲:动能 ,势能 。
乙:动能 ,势能 。
丙:动能 ,势能 。
结论:动能和势能 。
3. 机械能
机械能的定义: 和 之和。
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
4.做教材P118页图15.5—3
5. 科学世界
(1) 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它的势能,动能,速度如何变化?当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它的势能,动能,速度又如何变化?
(2)卫星在近地点的动能最 势能最 ;在远地点的动能最 ,势能最 。
二、巩固训练
1. 一只皮球落到地上又被弹起.在此过程中,自皮球接触地面到静止,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自皮球恢复原状到跳起,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
2. 运动员掷出的标枪在上升过程中,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在下落过程中,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
3. 甲、乙两位同学各买了一只同样大小的球.甲说:在同样条件下,我的球比你的球弹得更高,乙要甲证明这一点,甲应当( )
A.将两球向上抛起,落下后,看哪个球弹得高
B.将两球向地面掷去,看哪个球弹得高
C.用手捏球,看哪个球较硬
D.在同样高度,两球以同样速度落下,看哪个球弹得高
4. 一个小球从光滑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它在斜面顶端时重力势能为100 J,当它滚到斜面的某一位置时重力势能只有30 J了.小球减少的重力势能哪儿去了?此时小球的机械能是多少?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八年级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人教版(达标检测)
1.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发生 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 .
2.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 的.如果只在二者之间发生转化,则机械能的总和保 持不变,即机械能 .
3.如图为麦克斯韦滚摆,当它在最高处时,重力势能 ,动能 ;当它由上而下滚动时,重力势能 ,动能 ;当它到达最低处时,重力势能 ,动能 ;当它由下而上滚动时,重力势能 ,动能 .
4.关于机械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个物体具有动能就是具有机械能 B.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就是具有机械能
C.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就是具有机械能
D.只有当物体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时,才能说物体具有机械能
5.乒乓球由高处静止下落的过程中,它的机械能的转化情况是( )
A.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B.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重力势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6.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
A.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B.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少,机械能不变
C.重力势能减少,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少
D.重力势能增加,动能不变,机械能增加
八年级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人教版(课下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1、2、3
篇10:八年级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的教案设计
八年级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的教案设计
引入新课:
一.我们在初二的时候就已经学习过关于能量的转化,请回答,电灯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风力发电机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水利发动机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电动机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
学生讨论回答
二.情景:老师操作溜溜球,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切入主题
(教师先通过提出一个关于能量转化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并由所设计的'情景,将学生引入学习)
动手动脑搞探究:
一.老师提问:为什么溜溜球在松手后能够不停的上下运动呢?这需要学生自己探究:实验1:滚摆实验。
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二.学生实验
老师展示课件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最高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摆轮下降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最大;其高度最低,重力势能最小。在摆轮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仿照摆轮下降过程的分析,得出摆轮上升过程中,摆轮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
加强巩固
一.老师用课件展示实验2:单摆实验。
综述实验1、2,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二.老师用课件展示实验3: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
得出:动能和弹性势能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事例很多。首先分析课本图15.5―2,加深学生对动能,势能转化的认识,再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动,势能转化的实例,老师和学生共同分析.
概括结论
一.学生总结,老师补充,得出结论: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二.引出机械能的定义:
动能和势能之和
拓展知识
一.学生分组做教材中的“想想做做”,请学生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这其中是否有其他能量的转化
二.假设没有阻力,会怎么样呢?引出机械能守恒规律 请点击下载Word版完整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设计
篇11:机械能的转化
机械能的转化
12.2 机械能的转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举例说明不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重点: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举例说明不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课前学习
课堂学习
知识点一: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
1、摆球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师按照课本101页图12-2-3进行实验,提醒学生并观察实验:小球摆动时的快慢变化、高度变化,将你的分析填在以下表格中。
【结论】实验表明: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可以 的。
2、教师演示滚摆实验,观察滚摆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3、举出生活中动能和势能间相互转化的事例。
【针对训练】
1、人骑自行车下坡时,不用蹬车自由滑行的过程中速度也会越来越快,下列关于这一运动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与车的`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B.人与车的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少
C.人与车的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大D.人与车的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
2、关于滚摆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下降过程中动能不变 B.最低点动能为零
D.最高点重力势能最大 C.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
3、图3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圆弧轨道,将一小球由轨道的P点自
由释放,滚动到Q点。在此过程中,动能先变 后变 ,重力势能 。
4、用力向下甩溜溜球,手提选线不懂,溜溜球会上下来回运动:它上升的过程中速度渐渐 ,重力势能逐渐 。
5、人造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当它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卫星的动能填“增大”、“减小”、“不变”),卫星的势能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知识点二: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
1、当你玩弹弓时,用力拉伸橡皮条,橡皮条发生了弹性形变,它此时具有能。 当你松开手时,弹丸迅速飞出去,这说明橡皮条的 能转化成了弹丸的 能。 可见 和 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针对训练】
1、下列过程中,属于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
A、推开弹簧门的过程 B、用力拉长弹橡皮条的过程
C、弹簧枪将‘子弹射出的过程 D、跳水运动员将跳板踏弯的过程。
2、皮球落到地面上又弹跳起来,这一过程中就存在着动能和弹性势能间的相互转化.从皮球开始触地到皮球的形变最大,速度为零,这一过程是皮球的 能转化为 能.从皮球开始恢复原状到完全恢复原状这一过程中,皮球的形变越来越小,而皮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到皮球全部恢复原状时,皮球上升的速度达最大,此过程是球的 能转化为 能.
知识点三: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
自学课本103页,学会下列问题;
1、机械能中的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机械能可以与能、
2、水电站将水的机械能转化为 能。人骑自行车时,人体内的一部分能转化为 能。汽车在刹车过程中,将 能转化为 能。
3、 如果机械能不向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我们说机械能是(填守恒或不守恒
4、 下列有关机械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有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就改变
B.在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的木块的动能保持不变
C.推出的铅球在下落过程中增加的动能是由重力势能转化来的
D.如果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不变,则物体的机械能不变
12.2 机械能的转化课后作业
1.如图所示,小华把悬挂的铁锁拉近并紧贴自己的鼻子,稳定后松
手,头保持不动,铁锁向前摆去又摆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锁不断地来回摆动,是因为动能不断增加
B.锁向下摆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锁摆到最低点后会继续上升,是因为受重力作用
D.锁摆动的过程中,机械能总量不变,所以摆回来时会碰到鼻子 2.如图所示的活动中,主要利用弹性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的是( )
A.荡秋千 B.坐过山车 C.滑滑梯 D.蹦蹦床
3.如图所示,小球由静止开始沿光滑的斜面下滑,经过B、C两位置时
具有相同的( )
A.速度 B.动能 C.重力势能 D.机械能
4. 下列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
A.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 B.热气球上升的过程
C.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过程 D.铅球自由下落的过程5.过山车是一项非常惊险刺激的娱乐休闲活动.过山车时而从轨道的最低端上升到最高
端,时而从最高端飞驰而下(如图).不计能量损失,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a点机械能小于b点机械能
B.a点动能最大,b点势能最大,c点机械能最大
C.由a到b的过程中,动能减少,势能增大,机械能不变
D.由b到c的过程中,动能增大,势能减少,机械能变大
6.学生在做模拟“蹦极”的小实验。一根橡皮筋一端系一个小石块,另一端固定在a点,b点是橡皮筋不系小石块自然下垂时下端所在的位置,c点是小石块从a点自由下落所能到达的最低点。在小石块由a点到c点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石块动能一直在增加
B.小石块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C
、小石块经过
b
点时,橡皮筋具有弹性势能
D.小石块到达C点时,动能为零
篇12:初中物理机械能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知道弹性势能。
2. 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知道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3. 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 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一系列物理实验,学习观察物理实验现象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2.通过机械能可以相互转化的实验探究活动,初步掌握简单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会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归纳、总结简单的科学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有关动能、势能及其相互转化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
2. 通过学习机械能及其相互转化的知识,使学生逐步认识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和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
难点:学生设计完成探究试验,并交流评估各自的实验方案
【教学仪器】
分组实验器材(每组):乒乓球三个、橡皮筋三根、沙子一盆、自制四脚桌一个、海绵一块、自制滑轨一组、纸盒一只、大、小钩码、铜、铝圆柱体及小木块个一个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1. 观看多媒体视频:
(1).风暴的肆虐
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才的片段中,你看到了哪些场景?
学生回答:看到龙卷风吹倒了房屋,拔起了大树,掀翻了路边的车辆……
教师提问:这其中又包含了哪些物理知识呢?
学生回答:龙卷风是运动的,龙卷风具有很大的能量,龙卷风能够对其他物体做功。
(2).刘翔 110米栏的冲刺
教师提问: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这是刘翔在奥运会110栏比赛中奋力冲刺,勇夺金牌的场景。
教师评述:对!刘翔用他的速度征服了全世界,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如果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这里你又能发现哪些物理知识呢?
学生回答:刘翔也是运动的,具有动能。
2. 活动:投掷乒乓球
教师:请每一位同学从实验盒中拿出一个乒乓球——全体起立!——目标,老师手中的气球,我们比比看,哪一位同学能够准确命中!预备——发射!
好,请认为刚才命中目标的同学举手。请你来谈一谈,你是如何判断你的乒乓球命中气球的?
学生回答:我看到气球被乒乓球推动了。
教师提问:从物理学的角度考虑,又可以如何来描述呢?
学生回答:乒乓球对气球做了功,乒乓球具有动能。
教师提问:从以上三个事例中,你能归纳出它们具有的共同点吗?
学生回答:物体都对另一物体做了功,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学生讨论事例的共同点,引出探究的主题——各种形式的机械能
(二)、新课讲述
1.板书(投影):一个物体如果能对另一个物体做功,那么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运动的物体所具有的能量,我们称之为动能。
由学生的讨论,引导至对动能及势能影响因素的探讨。
教师提问:关于动能,你能提出一些我们可以研究的问题吗?
学生回答:动能的大小各不相同,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1: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由学生使用现有的器材自行设计并完成实验的科学探究。
探究实验完成后,由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实验过程,并讲述实验方法。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对他的实验操作过程及方法有什么看法吗?
引导其他学生对这种方法进行评价,分析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形成辩论式的探讨氛围,以寻求更科学的探究方案。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教师总结: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充分运用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时,应保证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而在研究动能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时,又要保证两次实验物体的质量保持一致。
板书(投影):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和运动的速度
教师提问:之前的活动中,扔出去的乒乓球落到地面后又会弹起,请同学们想想,除了动能,还有哪些形式的机械能呢?
学生回答:还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学生活动2:探究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由学生自主挑选所要探究的命题,将全班同学分为两部分,分别进行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影响因素的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完成后,由学生分别上台展示他们的研究方法和结果。教师继续发动其他同学对此做出相应的评判,重点突出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运用。
板书(投影):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
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形变的程度
教师提问:操场上飞来的足球可以用脚去踢,飞来的铅球可以用脚去踢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飞来的足球和铅球速度基本相同,但铅球的质量大,所以动能也大,能对人做的功也多,将造成的伤害也大。
学生列举生活中有关能量的实例。
教师提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把课堂知识应用到对实际生活中去。
2.我们来研究一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1).指出演示小球竖直上抛过程中,动能转化成势能(上升),势能转化成动能(下落)。
(2).演示单摆实验(演示视频)。
A.学生观察并分析单摆来回摆动过程中能的转化.
B.归纳:下降:高度↓,速度↑,质量不变,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上升:高度↑,速度↓,质量不变,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举例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如自行车下坡、荡秋千、高空掷物、荡秋千、人造地球卫星等。
2.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1)演示实验:小车的动能与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A.学生观察并分析小车运动过程中能的转化.
B.归纳:弹簧压缩:小车速度↓,弹簧形变↑,是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弹簧恢复:小车速度↑,弹簧形变↓,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2)演示实验:分析乒乓球从手中下落到地上,又向上弹的过程中能的转化情况。
分析:乒乓球从手中下落到刚接触地面是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从接触地面到发生到最大形变是动能转化成弹性势能,从恢复形变到离开地面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动,从离开地面上升的过程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举例动能与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3.学生讨论“想想议议”。
4.练习
5.小结。
篇13:《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反思
九年级物理“机械能及转化”一节的教学属于物理规律的教学,物理规律是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是其本质联系的反映,它是以观测和实验为起点,从中获得思维加工的材料,对物理世界秩序性的整理和规律性的文字描述。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的双边活动,对于物理规律的教学,从物理规律形成过程来看,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的感性材料,通过有关的定量实验和观测,创造一个理想的物理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时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1、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结构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为实验基础上的“探索发现”课型。即用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讨论、探索发现、分析推理为主的多动教学。经过引导和启发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研究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的动机和兴趣,为学生学习物理创设理想的物理情境地。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对学习指导的反思
结合教材、教学的特点,主要采用“发现学习”的方法,即让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索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法。教师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发现知识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
3、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
采用探究式教学,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增强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利用丰富的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体验物理知识,收获探究过程中的成功喜悦。本课例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课改理念。
正确处理教科书,课程标准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即教师“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旨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着眼于教材又联系生活,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
4、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课堂知识与德育相连接时,有些地方还显生硬。
(2)教学语言组织不够严谨。
(3)在学生实验前应把实验要求进一不明确,效果会更好。
(4)能在设计教学时增多一些视频资料会有更好的效果。
篇14:《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反思
随着“导学案”教学模式在我市、我镇及我校的广泛普及和推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自学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成绩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源却被我们逐渐遗失。现在我校基本班班都配有多媒体,却只是个空设,很少有教师将其有效服务于教学,我也不例外。很多时候嫌麻烦,又得做课件,又得下载整合教学资源,很伤脑筋,还得用计算机播放,久而久之将其搁置。在教学《机械能的转化》一节时,我重拾多媒体教学,将它和“导学案”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取得了成效,教学效果甚佳。细细品味,有以下特点:
本节教学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为了增加实验的可见度,配合演示实验采用CAI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可把实验及人造卫星的运动由动变静、由小变大、由快变慢,使知识的传授具有鲜明的表现性,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更有利于分析运动过程中机械能的转化。
在授课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脑思考,亲自体验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尤其体现在让学生分析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更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展现自我的能力。
之后让学生进行了集体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会发现自由释放的皮球反弹时的高度会越来越低,还有自由下落的滚摆、荡秋千如果不继续用力高度都会越来越低,最终停止。这是为什么呢?充分利用了集体优势,体现了物理学习方法中的合作交流环节。
在我的有效引导下,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性和感性上很好的掌握了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初步了解了有关机械能的知识。授课方式与授课过程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探究性学习方法,并且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当然,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的课堂也是这样,本节课还是未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自主的参与课堂。我也正在为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和积极主动的思考进行努力的探索。但多媒体在本节课所起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恰当、有效、适时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能事半功倍。
现在,我们学校的硬件设施越来越先进,我们广大教师应当充分有效的利用这些优质资源,切莫让它成为摆设。当然也不能滥用,要视实际情况而定,也许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篇15:《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上节的继续,上一节学习动能、势能及其大小,可以说条理分明,本节首先进行了检验,学生们认识比较清楚,都能从两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这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做好了铺垫。这节课的教学最成功之处,可以说是与实际的紧密结合。结合能量转化,学生们对日常情况进行了讨论、分析,如向上扔粉笔头、拍皮球、踢足球、跳蹦蹦床及骑车上坡等,由于现象皆从身边来,故讨论时七嘴八舌都踊跃发言,经过一定的“争吵”讨论出的结果不但正确而且周到。经过这样热烈的讨论,学到的知识一定印象深刻,不爱学习的同学也不由加入进去,从而有所收获。结合其大小的变化,进行了骑车,玩闹的安全教育。不足之处,从能量大小到能量转化,缺少较为自然的过度,稍显生硬。
篇16:《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要求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物体物体下落时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联想到它们的转化。通过实验探究摆球摆动时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弹性势能的转化,知道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再通过其他一些机械能转化实例的分析,进一步理解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规律和意义。最后自主学习有关风能和水能的利用,了解动能和势能及其转化的综合应用。
二、学生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能”,认为“能”是一种很有用的东西,对“能”很有神秘感。通过上一节“动能和势能”的学习,对“能”的概念和“能”的分类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各种机械能的概念以及各种机械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对学习机械能的应用以及有关“能”的深入学习有很高的期待。这一节课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物体动能和势能的变化联想到它们的转化,再由转化到综合应用,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学习难度不大。
三、教学目标设计:
⑴知识与技能:理解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并能举例说明;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了解动能和势能及其转化的一些应用。
⑵过程与方法:经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经历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联想、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经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进一步掌握实验探究和收集整理信息的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培养自主学习、协作探究的精神。体会物理知识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价值。
四、课后体会:
能量的学习在初中物理阶段,具体的学习内容首先从机械能知识出发,机械能的知识较为浅显,易于被学生理解、接受、吸收。
机械能跟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学生在生活常见到关于机械能的事例,教师在引导学生举例分析时,学生直观地观察或随时就能做出演示实验。这样,分析能量转化时,就不再抽象,而是直观再现。把抽象的能一下子变成了信手拈来的贴切的知识。使得知识简单化、直观化。
从科学的角度,学生学懂了新知。从德育教育方面,学生受到了价值观和情感的熏陶。培养了学生从青少年阶段懂得节能,懂得爱护环境,有了低碳意识。
篇17:《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第一,采用身边的器材粉笔头演示和学生骑自行车上、下坡时的体验导入新课贴切学生实际、直观、围绕主要问题,能把学生的思路打开,使过的自然流畅,效果很好。
第二.在探究实验滚摆中,通过实验、图片、实例.学生活动等展开教学,不仅活跃学习氛围,也使师生交流活动的平台生动活泼。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课文中的想想做做栏目,要求人人动手探究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使学生充分调动起来,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方式,解决了实验中的问题。拓展和巩固方面学生也完成的很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挖掘了学生的能力和思维,总之,本节课各个环节落实到位,互动较好。
2.不足之处;学生自学人造地球卫星的教学时间仓促,有关宇宙飞船发射成功的资料展现不多,培养学生关注和热爱科学的意识不强,今后教学不足的地方,要不断克服和改进。
篇18:《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反思
对教学准备的反思:
能设计一定的实例让学生在课前巩固动能和势能的内容,对学习“机械能及其转化”有较好的铺垫作用。在课堂中能设计一定的动能与势能的转化的实验让学生观察体验,是学生学习这样的抽象的内容所必须的。在多媒体课件中也通过各种形式向学生展示大量的动能与势能转化的实例,这一点也取得较好的效果。设计了《课堂导学》,让学生边学边练,能及时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向我反馈必要的信息,这一点也起到了应用的作用。课堂小测中,也检查了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情况,但设计的题目量可能偏少和偏易了,起到的作用没有预期的好,这一点是需要好好考虑的。
对教法学法的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相对是比较抽象的,要上好这节课,必须想办法把抽象的知识用实例反映出来,将它形象化。因此,这节课应用了实验法、观察法、讨论分析法、讲授法、练习法等方法,让学生通过对实验、实例的观察,真正理解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再通过练习来检查和巩固新学的知识,通过讨论和老师的讲授来突破认识的误区。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课堂才能有效率,这样的课堂才有生命力。
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课堂小测》的结果是:42人100分,6人90分,3人80分。基本上到底预定的要求。但考虑到设计的题目较少和较易,真正的掌握程度可能会要打一些折扣。对于像“篮球着地后弹起”这样的例子,刚开始时学生分析的太简单了,经过用动画模拟后,学生基本上都能分析清楚其中的机械能的转化了。
篇19:《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即教师“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旨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着眼于教材又联系生活,通过举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现象,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本教学设计有一个创新的地方,就是探索如何在物理课堂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本着这个出发点本人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有关于高空抛物的公益广告图片和一段高空坠物的视频,利用这些材料除了可以讲授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外,还向学生说明高空抛物的危害性,培养学生的公德心,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本教学设计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利用大量的视频和动画,强化学生的感观认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本课堂设计纯属个人一种尝试,望各位前辈、老师给予宝贵意见。
当这节课上完后,本人认为基本上能完成教学设计的思想,但是仍有不足的地方,如有些教学环节衔接有点不是很顺;在课堂上老师还是讲得略多了一点,学生思考的时间略少了一点。通过这节录像课,我觉得收获是很大的,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不少的宝贵的经验。
篇20:《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以往的教学中,通常采用讲述式的教学形式,感觉内容简单,没什么好讲。上学期昌江思源中学的老师到十中听课,学校正在尝试用“六环节”教学模式上课。我充分挖掘教材,通过多个小实验、并以“问题”为载体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利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和动手设计小实验(自制单摆),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身边的物理道理。关心机械能与人们生活的联系(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将机械能应用于生活的意识。通过这节课学习,学生对机械能的概念,以及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是对本章的一个概括,因此,提出了能量守衡恒,对这点的认识,是学生能否学好这一章的关键。确实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八年级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共20篇)】相关文章:
苏科版初中物理功率教案2022-10-04
八年级物理滑轮课件2022-04-30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2023-12-01
初三物理教师个人工作计划2022-09-18
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电和磁》教案设计2022-09-09
人教版物理功和机械能教学设计2022-09-12
初二物理教学进度表是什么2022-12-25
九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沪科版2023-08-30
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总结2022-11-03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202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