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整理15篇)由网友“柠檬糖罐”投稿提供,下面给大家分享《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欢迎阅读!
篇1:《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
一、单元目标
(1)从古今中外优秀绘画作品中,感受各种具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形象和自然现象。
(2)通过学习研究,探讨,学生能对绘画作品的情节内容,艺术手法和美感特征进行简要的描述和评价。
(3)通过对本单元绘画作品的欣赏,加深对生命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解认识,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与态度。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材选择了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围绕艺术——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这个主题展开,改变了以往绘画欣赏以学科,画种,时代或地域划分内容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课程综合性的特点,提出了从多角度认识欣赏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要求,在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分析能力,审美能力的同时,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态度及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培养。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对作品生命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解。
2、对作品艺术表现的理解和鉴赏。
3、多角度理解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情感态度。
四、课前准备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的图片或课件制作。
学生:课前有关作品资料的收集和学习。
第一课时
(一)、课题引入
通过作品数幅(投影、幻灯或图片)展示充满生命活力的绘画作品
学生思考讨论:作品中主要描绘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点评并引入本单元学习课题。
(1) 绘画作品形象丰富,相当一部分为充满生命力的形象。
(2) 生命产生于自然,生长于自然,与自然和谐交融。
(二)、活动一:欣赏与评述:对作品的基本认识
1、观赏作品数幅(课本第1页,可作适当增补)。
你是否能对作品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也可将自己课前收集准备的资料作讲稿)。
2、学生讨论。
3、学生对作品描述发言。
4、教师讲评,并作个人发言。
(1)重点描述作品形象中生命的活动及与自然融洽的关系。作者将这幅画的人物与自然达到巧妙的统一和谐。
(2)适当提示作品的构图,艺术风格等所传达的效果。
画面上人物组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地平线与直立的树木又增加了构图的丰富性。 《维纳斯的诞生》(意大利)是波提切利画于1432年。
(三)、活动二:分析与研究: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请学生仔细观察作品(课本第3页,可作适当增补)。
1、研究思考:
(1)联系作品思考:自然对生命活动有哪些作用?自然为生命活动提供了水、空气、食物(养料)、阳光,同时也能处理生物排出的废物、废气,进行物质能量的循环。
(2)如何保护自然?促进生命活动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小方面:节约用水、用电,节约粮食,不乱扔垃圾、不破坏花草树木等等。
大方面:减少森林破坏、减少水源污染、固体垃圾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等废气排放等。
(四)、作业要求:
选择课本中第2-3页作品一幅,对作品的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
第二课时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上节课欣赏的作品有哪些?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作品?
(2)、转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欣赏第一单元的前半部分作品,先请同学们把书上的内容自己先看一遍。
2、教师板书:
(1)、《野牛》
(2)、《创造亚当》
(3)、《溪山行旅图》
(4)、《孟特芳丹的回忆》
(5)、《神奈川冲浪图》
3、请同学们说出这些作品的作者或出处,学生讲教师板书。
4、重点欣赏、评述:
(1)、《野牛》
a、介绍出处发现时间是保存于阿尔塔米拉洞窟中的史前岩画,是由西班牙的马格德林人留下的古人类活动遗迹,距今约1.5万年。
b、与同学共同讨论其特点:写实、传神。(窟顶壁画中有两只负伤的野牛,它们的身躯卷缩成一团,外轮廓被处理为稳定的三角形状。而在细节方面,诸如抽搐的四蹄、甩动的尾部、斜剌如剑的双角、直竖的耳朵,都采用寓动于静的手法,把野牛处于生命的最后时刻,困兽犹斗的特点表现得惟妙惟肖。)
c、揭示主题:表现其生命活力和威严的气势。
(2)、《创造亚当》
a、介绍作者米开朗基罗的代表壁画《西斯廷天顶画》中的重要部分。及文艺复兴运动。
b、介绍作品,并对作品内容和形式与同学进行讨论。
c、突出主题:表现生命的健美、力量和智慧的赞美,体现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
(3)、《溪山行旅图》
a、介绍作者是北宋画家范宽的传世名作。及其性格特点:待人宽厚,与人为善,“与山传神”的画家。
b、介绍作品:构图构图严谨图,层次分明,主次和谐。前后递进,用水贯通、表现画面意境山石轮廓坚劲,塑造了一个"气魄雄浑“的堂堂大山,让人感受到恢弘博大而又逼真动人的气象。
c、讨论并得出画面揭示主题: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引伸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4)、《孟特芳丹的回忆》
a、介绍作者及地名孟特芳丹。
b、介绍作品:构图、表现内容、形式美感、画面意境。
c、讨论并得出画面表现主题: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的美好心灵。
(5)、《神奈川的风浪》
a、介绍浮世绘及作者
b、介绍作品表现内容并与杜键的《在激流中前进》作对比,学生讨论并概括出浮世绘的特点:造型简练、线条流畅、色彩明快,装饰性强。
c、讨论画面的对比因素并得出画面表现主题:劳动人民与大自然的搏斗精神。
5、学生自行欣赏并讨论《维纳斯的诞生》、《红蓼白鹅图》、《禽兔图》、《稷神崇拜图》这些作品是怎样表现艺术是生命和自然的和谐交融。
6、学生在讨论中可能会遇到不解的难题,教师及时当众解答。
7、小结本节课:
这些美术作品都体现了艺术是生命和自然的和谐交融。不管是人类生命与大自然的抗争还是对大自然的享受,不管自然对生命的渴望,还是生命与自然的和谐,都体现生命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和谐交融是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的永恒主题。
八、 教后感:
欣赏美术课以何种教学方法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是每个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欣赏课的教学应体现探究性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正确引导。
篇2:《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
一、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
在美术作品中有各种各样生动的艺术形象,大都充满生命的活力,表现生命活动与自然的相互依存,是艺术家们普遍关注的永恒的主题。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述,使学生初步懂得,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交融和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
关键信息:
1、艺术美是感性的、精神的东西,需要学生用“心”去体验,通过自主式的探究,对绘画作品产生有较深层次的认识。同时,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把对作品的认识同作者结合起来,体验具有深刻人文的作品是作者思想品格的折射。
2、引导学生通过相应的活动进行审美体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观察、提问、设想、验证和下结论,形成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的理解和学习过程,并尝试从作品本身的赏析中走上一个新的高度——对人生,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二、学习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对生命的价值有了一定的认识。在七年级上学期的部分课程中,如:语文、地理等学科,都已经依据自身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了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在逐步深入,本课则在此基础上,更加强调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使学生通过学习,对生命的价值产生更为深刻的思考与理解。
由于每个学生生活阅历不同,知识构架不同,在艺术赏析的时候难免会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理解,通过描述、分析、评价、辩论等体验过程,使学生在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的基础上,提高了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了解基本的绘画表现形式,对绘画作品内容有一定的描述能力,能够简单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评价。
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能够独立上网查找所需的相关资料。
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本课是在学生对艺术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的基础上,通过专题的学习(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提高审美能力和接受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进一步了解绘画表现手法在传达画家情感时起的作用。
2、能独立的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应时代的要求,美术教育越来越强调综合性——教学目标的综合性和教学手段的综合性。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价值观。
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必须是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教学不仅要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知识、技能、方法的基础,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要达成的学习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当学生接受完学校教育之后,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形成的良好的情感和价值观,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独自处理和解决来自自身和外界的问题,用艺术化的方式表现生活,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二)学科整合,真诚体验。
学科之间的整合是现代教育理念,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依靠图本教材和一两幅挂图来完成美术欣赏课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信息资源的扩展使得学习材料增多,带来了形象感知方面的极大便利。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网络资源的便利,形成灵活多样的立体式教学,从而使美术课教学更具实效性。让“网络”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们通过网络与艺术家们“对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自己寻找喜爱的和不喜爱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与大家分享,同学们分组讨论、分析,对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有一个正确的审美评价。
(三)师为主导,生为主体,融洽和谐,教学相长。
利用网络给学生创造了有效的学习环境的同时,还必须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及时提出具体要求,通过点拨、引导,在课堂上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通过艺术作品的鉴赏交流,使每一位学生对生命都会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的动力支持,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五、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网络资源的便利,形成灵活多样的立体式教学。将美术与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大胆创新,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学科本身的束缚,为美术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六、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制作教学课件,内含:剪辑好的动画片《狮子王》的片断、欣赏讨论的绘画作品图片及相关介绍、能查找到相关资料的网址等。
教师要对中西方美术史有一个较细致深入地了解,尤其是对教材中出现的几位艺术家的生平背景,艺术发展历程,艺术流派和艺术风格有较为全面地了解,将收集到的文字、图片资料集中到教师教学文件夹中,以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
准备好保证学生人手一机且网络畅通的网络教室。
(二)整个教学过程叙述:
本节课主要为美术教学活动,教材“艺术——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之内容共含两课时。本节是其中第一课时,需45分钟完成。
需要对学生分组,每一行为一组,共五组(每组约7~8人)。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将难易不同的问题留给不同能力的学生。每组设组长1名,组长主要肩负引领本组成员讨论,组织本组成员发言,表述本组观点之职。
为顺利实施本节课,教师除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教育理念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多学科整合能力,会使用网络教室教师机中的相关软件、能指导学生利用网络知识查找相关学习资料。
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大体分为五个板块来完成:
第一板块:用动画片《狮子王》导入课题。
1、(师)播放动画片《狮子王》中的片断。
让学生感悟生命的活力,体会狮子王穆法沙与小狮子辛巴的一段对话——
“爸爸,我们不是吃羚羊吗?”
“……世界上每一种生物都有它存在的价值。羚羊是吃草的,我们死后也会变成草……”
……
2、(师):请同学们来告诉我,你从这段动画片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生命的力量。
【说明:以情境引入课题,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生命的力量、生命的震撼。生命的美感从图像和音像中获取,使学生容易与之产生共鸣。以上设计使学生自优美的意境中提高学习兴趣,在愉悦的情感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二板块:通过典型作品分析,介绍欣赏方法。
1、(师)展示具有代表性的中西方绘画作品两幅:《金黄色的庄稼和柏树》(凡高)和《虾戏图》(齐白石)。
2、(师)提出问题:两位画家分别是怎样描绘自然界中的生命的,画面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分组讨论:
《金黄色的庄稼和柏树》使用了对比强烈的色彩、卷曲的笔触表现出画家热烈的情感和他对自然特有的观察力……
《虾戏图》运用了细腻的笔法和墨色,表现出群虾游戏的生动场面,传递了画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集体交流,用比一比的形式,看看那个小组的分析最透彻。
4、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赏析方法。
①画面上画了什么(画面的表现内容);
②画家运用那些表现手法(色彩、笔触等);
③画家想通过画面传递给观者一种怎样的情绪和情感;
④你对画面的体会和感悟是什么。
【说明:通过两幅风格截然不同的东西方绘画比较分析,使学生感受到自然进入了人的艺术创造,生命和自然通过审美创造和欣赏达到和谐统一,已成为艺术家普遍关注的永恒的主题。同时,通过讨论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学生自己的欣赏方法,而不仅仅局限于某幅画作的赏析评述。】
第三板块:网上畅游,赏析实践。
1、教师提供相关网址。
2、(师):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网址查找自己认为能够表现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艺术作品,并自己配以相关评述,然后将图片和文字资料存到共享文件夹中。
3、学生将自己查找到的图片通过网络教学系统与其他同学分享(上传至共享文件夹)……
4、教师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网络教学系统展示给全体学生,并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
《创造亚当》:画面表现的是上帝赋亚当以生命的情景,上帝伸出右手,即将与亚当的手指接触,以赋予他生命。画中的亚当表现出画家对于人的健美、力量和智慧的赞美以及对人的觉醒的渴望……
《神奈川冲浪图》造型简练,线条流畅,色彩鲜丽明快,表现出神奈川的海上船工与惊涛骇浪英勇搏斗的场面。呼啸的巨浪与远处安详的富士山,一动一静,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显得场面壮观……
《蒙特芳丹的回忆》意境清幽,生意盎然,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表现出画家对大自然的切身感受,是画家终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灵写照……
……
【说明:网络这一庞大的信息源较好的满足了欣赏教学的需要,图片信息量大避免了以往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给什么,学生赏什么的状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自主性,较好的保持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已具备的网络知识在美术课上也得到了实践。】
第四板块:德育渗透。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师)我们刚才欣赏的一幅幅精美作品都是艺术家们对生命,对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理解,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待生命,看待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的?
(生1):生命是珍贵的……
(生2):我们要懂得珍惜生命……
(生3):自然界中的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说明:人类创作的艺术作品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人的经验、思想和感情,在学生对作品的深层含义挖掘的同时,对“艺术——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当学生的情感得以触动之后,教师趁机引导学生去感悟生命的价值,在美的情绪中情感得以升华。】
第五板块:课的拓展——“把我的情感体验表现出来”。
(师):请同学也来尝试着描绘出自己对“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的感悟。
【说明: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体验绘画创作的过程,重温已掌握的绘画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七、课后反思:
1、记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是人们忘记了所有的学校灌输的知识之后,仍能留存的东西。本课的赏析重点在于教会学生审美的方法,而不是知道某画作的评析结论。在让学生集中分析一两幅作品,学会赏析方法后,放时间给学生自己去与艺术作品“对话”,与艺术家“对话”,通过较独立的亲身体验,逐渐熟悉、掌握欣赏的方法。
2、网络的使用方便了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也遇到了一定的问题:一是,有个别同学上网操作不熟练,影响了学习进度,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并帮助其利用好这个学习工具;二是,网络随时都会有可能出现一些小小的意外(网络不畅通),这会给45分钟的教学带来不小的麻烦,所以教师需要准备一个内容充足的,可以共享的“图文信息文件夹”,以备不时之需。
3、在德育渗透环节,要自然流畅,点到为止。拖沓冗长的说教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令人生厌,三两句精炼到位的话语足以。
篇3: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1
设计说明:
在美术新课程改革中,初中教材扩大美术欣赏的比例,因为美术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培养对美术的兴趣,陶冶情操。但课本上的内容有限,信息量较少,如果在授课中照本宣读,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借助现代媒体与网络技术,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而且能较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学生掌握了利用现代媒体与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而且这种方法不仅仅应用在美术欣赏的学习上。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提高美术素养,感受艺术美,陶冶情操。
2、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加深对生命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解,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3、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利用现代媒体与网络技术寻找相关信息,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学设备:
带多媒体投影的计算机室,计算机与internet相连接。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如何在internet快速查找到自己所需信息。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学生浏览本课所要学习内容。
2、学生相互交流看画心得。
3、学生发言,在欣赏中有何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可作适当提示)
(二)教师示范
1、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简单的教师可直接解释或提示,选择合适的问题,教师假装不知,而告诉学生可以到网上查找。
2、教师示范如何查找
①打开浏览器,示范如何选择搜索引擎(例:雅虎、搜狐、新浪、google等)
②输入关键词(讲解如何选择关键词,如作品名称、作者姓名)
③讲解在显示的信息如何选择所需要的内容。
④打开所选网页,找出答案。
⑤教师小结一下在网上搜集需要信息的方法。
3、学生练习
①教师指定一幅画(网上信息量较多的,例如一些中国古代名画)让学生尝试查找。
②学生发言,通过网上所找到的信息,如何来了解这一副画(作者如何来体现对生命与自然的情感)。
③对于学生在看画过程中还有未理解的问题,让学生到网上去查询,教师作巡回辅导。
④学生发言通过刚才的学习,对于“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有何认识,教师小结。
4、学生自主学习
①让学生在网上寻找自己所感兴趣的作品或作者的相关资料。
②学生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5、教师总结
作业要求:
根据网上所收集到的资料,写一篇关于“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心得。
篇4:《艺术-生命与自然》说课稿
《艺术-生命与自然》说课稿
—、指导思想
新课程的美术显然已不是一门单纯掌握技能技巧的学科,而是各类知识的综合课。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双向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变易学为乐学,变难学为活学,为学生提供了互动学习机会,使其都能在不同潜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
二 、教材分析
《艺术——生命与自然》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的内容,属于新课改方案所设计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共计课2时。教材图文并茂,文字亲切自然,内容贴近现实,融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参与性与一体,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促使学生积极探索、乐于动手。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教学目标:
1、通过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述,使学生了解艺术家以及人类对生命活力的向往、热爱和艺术表现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
2、通过对作品的研讨与解释,使学生初步懂得,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使学生对美术作品涵育美感与陶冶情操的功能与价值有初步的体验和认识。
3重点难点:艺术作品中对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表现艺术家是以怎样的思想感情去表现生命与关注自然的策略方法:观察――讨论――分析――评述
三、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动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投影、挂图现场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美术课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画,而不是其它的。
四、学法指导
本课主要是一节欣赏评述课,在课堂学习中让学生在图片的欣赏中相互讨论学习,通过情景导入引导学学生步入画家的作品中,体会画家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生命力。学生通过大屏幕直观演示能够直接感受和欣赏。
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全方位的渗透到教学程序中去。
五、教学程序
本节课教学由导入、新授、巡回指导、小结四个环节组成。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引导阶段:
1.展示古今中外运用各种不同表现技法创作的艺术作品多幅,提请学生观察欣赏。
2.提出问题:这些作品分别是以哪些素材作为主题来表现描绘的?(花草、山水、动物、人物)
3.总结归纳:美术作品中有各种各样生动的艺术形象,不论是原始洞窟壁画中的野牛还是传说与神话中的人或神;不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大多数都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艺术形象。
4.提出本课探讨的主题: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
(1)观察欣赏
(2)分析探讨
(3)总结归纳
三、发展阶段:按照课前预习的要求,指导学生结合自己搜集和整理的有关资料,自选一幅或几幅作品进行交流讨论。
1、欣赏与评述:(1)你所选择的作品中有关画家和作品表现题材、内容、形式的资料,你了解多少?(2) 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对作品中的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
2、分析与研究:(1)所举作品中,哪些形象属于有生命的物种的形象?(2)这些物种正处于哪种生命活动中?
(3)哪些是与物种生命活动相关的`自然形象?(4) 物种的生命活动与自然条件有什么依存关系?
3、讨论与解释:(1)美术家是用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去表现生命与关注自然的?(2)优秀的美术作品是不是表现了自然法则下的生命活动和审美情趣?
4、体验与评价:(1)美术家的艺术创作是不是一种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生命活动?(2)你能否体会到对审美对象――艺术作品的审美过程是丰富自身审美经验和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1)交流讨论
2)分析研究并交流各自的看法
3)围绕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
总结归纳:
1.对同学们为此课题所做的工作及所付出的努力给予肯定和鼓励。
2.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能够谈一至几条通过本课题的赏析研究,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归纳整理自己所获得的启示和感受
课后记:通过学习,学生了解物种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对美术作品涵育美感与陶冶情操的功能和价值有初步的体验和认识。
篇5:与自然交融的风景散文
与自然交融的风景散文
汽车盘上江南大桥,驶过一段还是泥胚路基的准公路,身边的文友告诉说,这一带原来是一片海涂,如今填为陆地。这沧海桑田本是自然长期演变的成果,如今人力在短期内使之成陆地,让我心里有点纠结。因为我敬佩人力的无穷,可我更推崇对自然的尊重。就在纠结之间,远处高高挺立的金黄色的桥塔在青山蓝天的映衬下,引我倾目注视。
其实对跨海大桥,早已不感新奇了。差不多从开始。每年总有一次去大桥工地游观。先是朱家尖大桥工地,新千年开始,就改为舟山跨海大桥工地。看着岑港大桥、响礁门大桥、桃夭们索拉桥、西堠门刚索桥、金塘大桥一座座建立贯通。见多了就会感到不新奇。但是不感新奇并不意味着没兴趣。兴趣可分有趣、情趣、志趣三个层次。新奇只能是有趣层面上的感觉,而现在对于跨海大桥,我至少进入情趣层面。
很快就到了桥边。 我注视着那90米高的两座门式桥塔,从海面巍然挺起,跨越牛轭岛与官山之间五百多米的空间,对峙着,承载桥面,拉提着弧曲的钢质悬索,吊起了大桥钢箱梁,于是近千米的桥身如彩虹在这海天之间横卧,而五百多米的悬桥似巨龙在航道之上腾飞,气势不凡,雄奇壮观。
看着眼前的壮观,让我想到几年前李国平先生《官山岛》中的诗句:“每一块礁岩/ 都有缅怀者留下的钥匙 / 她们用脚印交换虚掩的门扉 / 借助一瓢空气就能酿成乡愁”。是啊,官山岛本来只是高亭南面的'一座悬水之岛,靠舟楫才与县城来往;它形如龟,而有过龟山不雅之名,几次改动,才称为官山;这奇异的官山,前些年才摆脱了“无电岛”的历史;这清时就有人居的官山,如今却只些许老人还居住着;带点清冷,带点原生,带点荒野,带点孤独,自然也有着缕缕的向往……
如今这官山大桥,连通了与县城的陆路,筑成了通向舟山,奔向内陆的梦图,实实在在地站立在这里,成为一道壮丽的景观。看桥的那头,官山依然绿树纷披;那桥下航门依然开阔通舒,潮流滚滚,波旋涛涛,依然是“一江春水向东流”。那高耸的桥塔,曲直相连的桥索,和横跨航道的桥面组成了壮丽的奇观,与岛山海天交融相映,融合成壮丽雄蒙的景象。“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诗句就在你看好了盘桓。
人类改造自然,并不是任意切割和填埋自然。而是依据自然特点,凭借自然形势,进行适当的装点,使杂乱荒芜的自然不再凄单不再清冷,使原生单调的景象生动而多彩。我感到眼前的大桥正是一种人类建设与自然融合的精妙杰作,海山苍苍,天宇浩渺,有了这大桥的装点,显得景致别样,画面绚丽,怎不让人欣然展眉,心旷神怡。
这时,大桥工程管理人士正在向我们介绍大桥的情况:官山大桥桥型为双塔单跨钢箱梁悬索桥,主跨580米,塔高90米,全桥配跨926米。大桥还创造了多项建桥记录,官山侧采用隧道式锚碇, 成家了全国首座隧道锚锭大桥。
我想,锚锭是锚住桥塔的关键建筑,采用隧道式,自然是依地理特点,在自然山地上凿开隧道,使锚锭深入山地里面,与山地交融成一体。当然这样的施工工艺要求一定会更高更精细,但是却更能体现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的本质要求。于是情不自禁为工程的设计施工者们点赞,也为自己对于改造自然的观念在这锚锭工程中的深入体现而欢欣。
于是戴上安全帽,跨上大桥桥面。迈步向前。黑色的路面在白色的桥栏和白色的车道线映衬下平直整齐。似乎感到步态特别轻盈,这近千米的路程不知不觉就间就完成了。继续向前,穿过官山最高峰炮台山的隧道,就看到隔海对面的秀山,中间的龟山航道水流翻涌,波涛涌动,航道中间一礁岛上,施工平台高高而立,塔吊钢臂不时摆动,人影绰绰, 秀山大桥工程已经启动……不久,官山将与秀山沟通,理想的之路沿着官山大桥,通过秀山大桥,在这岛山之间,海天之上向前延伸……
自然之境、人类之梦,将在这儿展示出最壮美和谐的画图,我向往之情油然涌动……
篇6:生命与自然
人的生命是可贵的,人的生命也是脆弱的。伴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人们生活的现实环境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条宽阔的马路,一辆辆奔驰的汽车。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科技的发展,也带给人类一些不可避免的危险,可人们不重视这些危险,总以为可能性小,于是身亡事故就发生了。如果人类科技进步没有那么快,身亡几率也会变小,不过这不能怪科技发展,要怪就只能怪人们没有安全防范意识。在古时候,人类的科技虽没有现在发达,可生命安全率是比较高的,古时候,人类也都是病死,老死或被人劫走。克古时候的人都能够生存的长久些,古时候没有电脑与电视机的辐射,没有大声音的耳麦与麦克风来减少人的寿命,只有古代的乐器和歌舞。虽比不上现代,却也是名曲、名侓百出。
古时候,溪水多,独自在小树林间悠然地闲待一会儿,便能听到大自然的声音。要是在森林间带上某种乐器,于溪水合奏,便是人生一大乐趣。使人心情开阔,大敞心扉!!!再看现实社会,小溪变少了,黄河、长江水位变低了,大部分水源被污染了,酸雨有时也会光临,地震变多了,空气都传播病毒,自然的环境和可想而知。人类的寿命也自然知晓。生命是每个人的财富,世界上因为有了生命而绚丽多彩。热爱与珍惜自己的生命,把握生命中的每分每秒。请记住,请时刻记住:生命短暂,一去不返!
篇7:让数与形和谐交融论文
让数与形和谐交融论文
让“数”与“形”和谐交融 -D小学教师在“数与代数”领域中运用“数形结合”情况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笔者对小学教师在“数与代数”领域中运用“数形结合”的现状展开调查,旨在通过调查,了解教师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意识、范围、方式的现状,提出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教学中渗透、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具体建议,从而提高教师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进行教学的能力。
关键词:数形结合 数与代数 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10-12月在杭州听了两节 “数与代数”领域的课,唐彩斌老师的《正归一应用题》和任敏龙老师的《乘法分配律》,这两节课最大的特色就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设计,新颖又创新,引起笔者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数与代数”领域应用的思考。
数形结合是数学中重要思想方法之一。它既具有数学学科的鲜明特点,又是数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在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教学中运用的情况如何?现状产生的原因的是什么?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本文将对教师在“数与代数”领域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的现状展开调查,并由此引发一些思考。
二、调查对象、内容和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随机抽样了瓯海区三所学校(实验小学、镇中心学校、村小)三、四、五年级学生总共180名,这三所小学数学教师共32名。
2、调查内容
本调查内容分为三大块: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意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范围,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方式。
3、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
4、调查过程
3月5-6日,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随机抽取三所学校三、四、五年级共180名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占100%)。对三所学校教师的调查和学生的调查同步进
行,共发放问卷32份,回收32份(占100%),并对32位老师进行个别访谈。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对回收问卷的逐项统计,发现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中的运用存在着以下几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一)主动运用意识淡薄
无论是教师访谈,还是调查都表明:教师已经意识到数形思想方法的作用,但主动运用意识比较淡薄。调查中我们发现:
1、意识到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运用的重要性。
调查显示100%的老师认为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教学中有必要渗透数形结合思想,100%的老师认为在教学中有结合数形结合思想来进行教学(见表一),而且对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老师都反映数形结合有助于学生把数这个抽象的概念与较为直观的形紧密地联系起来,产生思维的火花,从而达到简化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由此可见,大部分的教师在调查中有意识到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2、主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意识淡薄。
在现实世界中,数与形是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这是直观与抽象相结合,感知与思维相结合的体现。数与形相结合不仅是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需要。但从访谈中也了解到大部分老师表示对数形结合思想不是很了解,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老师表示没有想过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进行教学,调查中仅3.1%的老师重视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和运用(见表一)。由此可见,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教学是以无意识为主,缺乏主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教学的意识。
表一:教师调查统计表
题目 选项 人数 百分率(%)
您觉得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教学中有必要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吗? A有必要 32 100
B 一般 0 0
C 没有必要 0 0
您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中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吗? A 经常有 5 15.6
B 偶尔 27 84.4
C 没有 0 0
您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中重视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吗? A非常重视 1 3.1
B 一般 14 43.8
C 不重视 17 53.1
(二)运用范围狭窄
教师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中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运用范围比较狭窄,已成为一个非常突显的问题。调查的32位教师中(见图二),选择只有在某一个方面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有17位教师,占了总人数的53.1%,选择两个方面来运用教师占了28.1%,选择在三个方面来运用教师占了12.5%,选择在三个方面以上来运用教师仅占了6.3%。从访谈中还了解到大部分老师只有局限于在解决问题方面来运用比较多,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运用范围比较狭窄。
图二:形结合思想方法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中运用情况统计图
(三)体现方式单一
调查中发现在“数与代数”领域中体现数形结合思想的形式中,选择只选择一种形式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教师占了总人数的46.9%,选择两种形式来运用的教师占了37.5%,选择在三种形式来运用的教师占了9.4%,选择在三种形式以上来运用的教师仅占了6.3%(见图三)。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体现方式比较单一,而且在只选择一种形式的15位教师中有12位是采用画线段图的方式。由此可见,教师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比较局限,导致了选择形式单一的局面。
图三: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体现形式种类统计图
由于教师的主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意识淡薄,在“数与代数”领域运用范围比较狭窄,体现方式比较单一,那学生的问题自然显现出来:表四显示在平时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只有6.7%的学生会经常会借助图形来理解问题,有43.9%的学生从来没有借助图形来理解问题。在调查的180人中只有37人在解决问题有困难的时候才会选择画图来帮助自己理解题目,仅占了20.6%,从两组数据反映出学生主动运用的意识也比较淡薄。调查中还了解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180 位学生只有42位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来帮助自己理解,占了总人数的23.3%。
表四:学生调查统计表
题目 选项 人数 百分率(%)
你觉得图文结合对于理解问题有帮助吗? A有 124 68.9
B 没有 12 6.7
C 无所谓 44 24.4
当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会借助什么? A请教老师或同学 116 64.4
B 画图分析 37 20.6
C其他 27 15
你会借助图形来分析题目吗? A经常 12 6.7
B偶尔 89 49.4
C 没有 79 43.9
在一个空量杯中倒入600克水,占到这个杯子的。如果把这个杯子倒满,还要倒入多少克水? 有借助数形结合 42 23.3
没有借助数形结合 138 76.7
四、思考与建议
根据以上的调查和分析结果,教师要加强学生主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意识,丰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方式和内容,促进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能力的提高。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强化意识 体会作用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能巧妙地实现数与形之间的互换,使得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简单化、明朗化,让人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重要性决定了它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该受到重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沟通数、形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数形相结合的观点,提高主动运用的意识,并使这一观点扎根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成为运用自如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工具,从而提高学生数学修养与解题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明家鸡有5只,鸭有7只,鸭比鸡多几只?”这一个问题的时候,笔者就有意识的问学生,“如果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你有困难吗?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学生合作讨论,想到了用○、△等示意图来代替鸡、鸭实物图,从图中一眼看出鸭比鸡多,多2只。然后教师在“5”、“7”后面添上0,变成 “50”、“70”,学生感受到示意图直观形象,不仅能看出谁比谁多,还能看出多多少?但当数据较大时也有局限性,从而想到了类似下面的图 。
⑩ ⑩ ⑩ ⑩ ⑩
△ △ △ △ △ △ △
还有人想到了线段图,整理成:
50只
鸡:└───────────────┘
70只
鸭:└────────────────────┘
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教师把“数学结合思想方法”有意识的渗透在学生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直观图形,把抽象内容的数量关系视觉化、具体化、形象化,化深奥为浅显,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看到知识背后负载的方法、蕴涵的思想,那么,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才是鲜活的,可迁移的,学生的数学素质才能得到质的飞跃。
(二)扩大范围 广泛应用
以数与形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切实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以数形相结合的观点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可以进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都要考虑如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教学中,用得最多的是前者,我们可以把数学结合思想方法渗透在“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每一内容。
1、数的认识方面,对“数与代数”领域的“数的认识”中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教学,例如在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教学中利用小立方体有效的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以及初步感知十进制的计数方法。数数的难点就是接近整百的数,学生无法感受抽象的数数之间满10的变化,那么我们就将数数的抽象思考方式放大,将思维暴露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小方块的变化,一对一的数数,在数到9变成10时,通过演示让学生理解10的由来同时强化十进制关系。同时通过 “形”来感知数的多少,既形象又深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感。
2、数的运算方面,借助“形”来帮助学生理解非常重要,除了我们常用的可以利用小棒等实物或图形来理解算理外,我们还可以丰富其内容,比如:“20以内加法”的教学中可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画一个坐标轴,横5,竖8,加起来13,对形数结合的思想进行早期渗透和培养。
再比如在问题解决方面,借助数形结合能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模型,让数量关系更形象、更清晰。例如笔者在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问题时,设计以下三个片断:
(1)
摆1架飞机用了( )根小棒,10根可以摆( )架飞机,也就是10是5的( )倍。
(2)
(3)
以上三个环节充分利用直观的“形”逐步渗透抽象的“1倍量”,帮助学生建立数量关系,用小棒摆“飞机”,学生通过用小棒摆“飞机”的操作中初步感知“1 倍量”形成的过程,既直观又形象,仅接着出示30根小棒摆成6架飞机,进一步感受“1倍量”的重要性;小朋友与小狗比身高图,借助南瓜,3个南瓜的高度跟小狗高度一样,用具体形象的情境再次体验抽象的“1倍量”;第三个环节再抽象到线段图。整个过程数形结合,在直观图示的导引下,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转化为“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的问题,使问题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
3、常见的量方面,例如在教学《24时记时法》的教学中可以利用钟表上的刻度,1个大格代表1小时,24小时就是钟面上的时针走了2圈,同时形象的理解了0时和24时在同一点上,让具体的“形”与抽象的数相辅相成。
4、式与方程方面,例如,在认识方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天平称中的等量帮助学生理解方程中的等量关系。
5、正比例、反比例方面,可以利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的方式,让数形结合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的其中的一个量的值来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6、探索规律方面,例如,认识找竖列1,3,6,10……的规律时,可以利用图形: ……。数形结合让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形象化,直观化,帮助学生寻找和发现规律,并在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以上例子仅是代表而已,只要我们留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存在“数与代数”领域的每一个角落。
(三)丰富方式 形式多样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数学学科里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包含了转化、配方、分类讨论、方程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可见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是数学中极具综合性的思想方法。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学到数形结合的.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精心组织学生训练,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教学过程,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领悟,理解和掌握。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运用或联想实物。
2、画图。画图的形式很多,包括画线段图、画图形、画示意图、画面积图、画点子图、集合图等等。
3、利用数轴。数轴是体现数形结合思想的一个重要方法。利用数轴,找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让数与数轴这个“形”,紧密融合在一起。例如,笔者在教学《小数大小比较》时,由于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之前只是初步的认识了小数,还没有深入的学习小数的意义,因此学生在总结比较的方法时用抽象的数学语言比较困难。当文字的表述有困难时,利用数轴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对于每一个小数,数轴上都有唯一确定的点于它对应,因此,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是通过这两个小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关系进行的。借助数轴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大小,知道在数轴上越往后这个数越大,越往前这个数就越小。这节课还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
0.3 > ( ) > ( ) > ( ) > ( ) >0.2
在数轴上找出小于0.3大于0.2的小数以及能找出几个,这个练习借助数轴,让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形象。
4、几何模型。例如,教学“1---…-=”,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逻辑推理有一定的难度,一批中下学生不容易明白,笔者采用几何模型进行教学,学生都轻松的掌握了。将上面的算式构造成下面的几何模型图,把一个大正方形看成单位“1”(如左图),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平均分。从图上很容易看出1---…-=。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可以把代数与几何沟通了,使形直观地反映数内在的联系,拓宽思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顺利且快速的解决问题,使数学知识变的更有生命力,让人回味无穷。我们提倡多少方式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要培养学生胸中有图见数想图,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视野。
五、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1、“先数后形”与“先形后数”的呈现如何协调?
在数形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慎重考虑“先数后形”还是“先形后数”。两者呈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如何把握?还要继续研究。
2、数形结合思想和抽象逻辑思维训练如何平衡?
数形结合思想有助于学生思维更形象,数形结合思想的方法不是万能妙药,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两者如何平衡?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书目】
[1] 蒋巧君:《数形结合是促进学生意义建构的有效策略》.《小学数学教师》. 、4
[2] 高红梅:《“数”与“形”教学设计》.《中小学数学》.、9
[3] 姜荣富:《图形直观对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影响的研究》.《小学青年教师》. 2006、11
[4] 陈明荣:《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实践与思考》.《数学月刊》第9期
附件1:
关于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状的问卷调查(教师)
1、您觉得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中教学中有必要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吗?( )
A 有 B 没有 C 无所谓
2、您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教学中重视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吗?( )
A 非常重视 B 一般 C 不重视 D 没有想过
3、您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教学中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吗?( )
A 经常有 B 偶尔 C 没有
4、“数与代数”领域教学中你在哪些方面会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5、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中您以哪些形式体现数形结合思想?
附件2:
关于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状的问卷调查(学生)
1、你觉得图文结合对于理解题目有帮助吗?( )
A 有 B 没有 C 无所谓
2、你会借助图形来分析题目吗?( )
A 经常 B 偶尔 C没有
3、当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会借助什么?( )
A请教老师或同学 B画图分析 C 其他
4、在一个空量杯中倒入600克水,占到这个杯子的。如果把这个杯子倒满,还要倒入多少克水?
篇8:自然与和谐之美
自然与和谐之美_评课稿
要当好语文老师,厚积薄发必不可少。如何在词汇量少的低年级孩子的课堂上读出文质之美,上出语文课的韵来,应是语文老师始终关注的问题。
因此,尽量从细节入手,尽量让语文课更美一些。
第一、读得彻底。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这节课老师用了近十分钟进行阅读。读得分量足,形式多,层次明显。我留意观察,其中有示范读,自由体验读,配乐读,尝试读、齐读、评读、表演读,拍手齐读等等总共有九次之多。读得由浅入深,由听读欣赏,到自由研读,由模仿读到自由发挥读,由个别体验到合作读书。真正体现了新课标反复强调的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我们看到:孩子们读得摇头晃脑,手舞足蹈,一个个小脸通红,小眼放光。
第二、教得巧妙。
我们常常评价一堂课会这样说:老师教得真好!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教得好不如教得妙。教是为了不教。如何达到不教而教,无为而无不为?我觉得这节课有两个精彩展现:注重角色体验,课文中所描写树与小鸟的友谊,引起学生的共鸣,那么任何转化成自己的体验呢?蒋老师让学生扮演树和小鸟,使学生转化了角色,说自己想说的话。教学的空间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学生在自由的讨论中,产生了碰撞,升华了情感。学生自我的课程资源得到了较大的释放。
许多课上得很完美,就像一个闪闪发光的宝石,但距离实际课堂却遥远而不可企及。可是,蒋老师的这堂课却显得质朴而清新,像海边漫步时无意捡到的小贝壳,可爱而让人惊喜。
第三、品得真心
例如蒋老师全面关注学生,在培养学生的习惯方面很细心,耐心。如:别人读生字的时候要认真听;同学读错了不能笑话;提示学生说话要完整;对同学的朗读在评价时都是从正面表扬为主。
第四、演得投入
课堂设计了的假如我是爷爷,你是小树,你想对我说点什么?炎热的夏天到了,我们为你们撑开绿色的小伞,你想说点什么?并为学生更好的感受课文传递的`信息,蒋老师还设计了课件:冬天呼呼的北风;夏天吱吱的蝉叫。既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课堂设计符合儿童特征。但这是一年级的课文,老师对课文的理解过细,目标定位高,学生接受较困难。
总之,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和较高的自身素质值得我好好学习。
篇9:与自然和谐相处作文
寒冷的冬天离开了,春姑娘踏着轻轻的脚步走来:这是一个美好的“春天”,这是一个“和谐的春天”。 和谐,是世界之母。和谐的自然环境,和谐的生活方式,能让人心生愉快、安宁,使人获得温暖和力量。“和谐”,时刻在以自己的方式向你致意。“和谐”是大自然奉献给我们的珍宝,是没有被污染的土地,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也是所有自由栖息成长的生命的本质。 在《走进和谐的春天》这本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第六章亲亲家园,亲亲世界——和谐社会需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每天都幸福地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阳光雨露,这是多么幸福的生活啊!,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绿色北京!绿色奥运!是我们的承诺,为了实现这个承诺,北京新增绿地1.2万公顷,使全市的林木绿化率达到51.6%,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为了“绿色奥运”,北京做了多少努力!正是这份绿色和谐的努力,208月8日,中国得以信心百倍地迎接全世界! 我们的母亲河——新安江,自古以来就风光秀丽,清澈见底,声名远扬。当年李白到此游玩就曾如此描绘:“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可如今,我们却常常见到这些不和谐的镜头:在碧波荡漾的江面,时常飘浮着塑料袋等白色垃圾;在绿草如茵的江边,也常常会看到一些牛奶盒、食品包装袋;为保卫我们的母亲河,少先队员们系着鲜艳的红领巾为小草洗去污渍,为小树除去杂草,给大地换上鲜艳的春装,并向路人宣传环保知识。瞧:那一个个纯真的笑脸,那一句句甜美的话语,那额头上晶亮的汗珠,不就是最美的春天吗? 万物相形而生,众生互惠而成。
地球只有一个,让我们从小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终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最为热门的话题,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是每个建德的公民的应尽的职责!
篇10:与自然和谐相处作文
大自然是美好而又神奇的,一草一木都是有感情,并且和谐相处的。这一点,人类都无法比得上。
——题记
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创造了悬崖,让我们心生畏惧,然而载峻峭、险拔的绝壁,没有松的点缀,都是单调的;再高耸、凌寒的松,没有绝壁的衬托,都是枯燥的。当松从一颗种子扎根悬崖之上,它们便注定要在一起,共同接受暴风雨的洗礼,一起看那夏雨秋霜,再吸收天地之精华。悬崖之上是荒凉而贫瘠的,然松却能凭自己一身的霸气,为了生存,为了与悬崖相依,将根深深扎入岩石之中。
险峻的悬崖,屈曲盘旋挺立着的松,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啊!然而却又是那样的和谐。人只能远远地,用敬仰的目光,瞻仰着……
苍穹和鹰
天空是一望无际的,鹰那矫健的身影在这广阔的苍穹之中划过。在地面只是那么一刹那的一闪,却铭刻在人们的眼中,使人总想搜寻到什么,抬头却只有那孤傲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天际……人类为了政府天,制造了飞机,然而天空知道它不属于它,只有鹰,那拥有桀骜不驯。不屈眼神的鹰,才配得上无边无际的天空。天空和鹰它们共同骄傲着一起藐视着那些在地面或底面的生物,包括人。
无垠的天,矫健的鹰,这是一个怎样的场景?然而苍穹和鹰的存在却又那么和谐。自然,让人敬畏。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沙漠和仙人掌
漫天的黄沙,如火的烈日,这就是沙漠最显着的特点,沙漠它藐视一切脆弱的东西,它用恶劣的条件考验着想要在这里生存的生物。最终,仙人掌生存了下来,经受住烈日的炙烤,黄沙的覆盖,无水的条件。它把根一直往下扎,哪怕只有一点水,他也会茁壮的成长,沙漠珍爱着仙人掌,让它在这里繁衍。仙人掌只属于沙漠,盆栽的仙人掌不是真正的仙人掌。
黄色的沙漠,绿色的仙人掌,对比是鲜明的,然而它们的共处却又是和谐的,共同营造着坚强与执着。
大自然是值得人类敬畏的,因为他创造出了那么和谐的万物。
篇11:与自然和谐共生作文
《荀子·天论》曾言:“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在自然面前显得格外渺小的人类,更应该对自然保持一颗敬畏和谦卑之心,与大自然保持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
永远不要对自然心怀不敬。恩格斯说过:“永远不要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因为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人与自然界本就是索取与被索取的关系,一旦这样的索取超过界限,我们一定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亚马逊雨林的大火,澳大利亚的山火,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的蝗灾,美国的流感,以及这次牵动着全世界的心的新冠疫情,都是人类自命不凡、对自然不敬而被自然狠狠报复的结果。
和是动荡的,仿佛所有灾难瞬间爆发,仿佛人类已走到穷途末路。然而,所有的天灾都不是瞬间爆发的,而是人类对自然的不敬埋下的祸根,最终结出了恶的果实。人与自然的和谐一旦被打破,随之袭涌而来的便是无上限上升的海平面,不断盐渍化的淡水资源和垃圾病毒围城——无止境的灾难。
先人“人定胜天”的观念的转变还没告诫我们吗?人类多少年以来所历经的灾难还没告诫我们吗?我们正在经历的这长达数月的疫情还没告诫我们吗?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触碰自然界的底线,就如同雨果说的:“大自然的温柔的慈母,同时也是冷漠的屠夫。”作为自然之子的人类,若能与大自然长久地保持和谐的关系,便也能长久地享受大自然母乳的滋养。反之,人类也许真的很快就要走到穷途末路。
人类要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统一。人不过只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风轻轻一吹就倒了。不要把人类幻想得过分高贵与伟大,为了生存,人类也不能例外地要遵循自然界的规则。梭罗为了窥探大自然的绮丽而隐居,自耕自食;巴勒斯坦言自然界的美丽不在外表的装饰,而是深深植根于大地;澳大利亚修建奥林匹克广场不惜耗费巨资为保护青蛙而修改设计……这些都是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保持和谐统一的表现,都是值得人类去学习和实践的。
《流浪地球》的开头有那么一句话:“起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认为那只不过是一场山火,一场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或许我们有过战胜灾难的经历,但那只不过是自然母亲对我们的怜悯。人类若继续自命不凡,终会自食恶果。
永远要对大自然保持敬畏和谦卑之心,永远不要自命不凡;永远要与自然保持高度和谐,永远不要幻想主宰世界。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和万物和谐共处,人类才能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
篇12:与自然和谐相处作文
与自然和谐相处作文
寒冷的冬天离开了,春姑娘踏着轻轻的脚步走来:这是一个美好的“春天”,这是一个“和谐的春天”。和谐,是世界之母。和谐的自然环境,和谐的生活方式,能让人心生愉快、安宁,使人获得温暖和力量。“和谐”,时刻在以自己的.方式向你致意。“和谐”是大自然奉献给我们的珍宝,是没有被污染的土地,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也是所有自由栖息成长的生命的本质。在《走进和谐的春天》这本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第六章亲亲家园,亲亲世界——和谐社会需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每天都幸福地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阳光雨露,这是多么幸福的生活啊!,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绿色北京!绿色奥运!是我们的承诺,为了实现这个承诺,北京新增绿地1.2万公顷,使全市的林木绿化率达到51.6%,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为了“绿色奥运”,北京做了多少努力!正是这份绿色和谐的努力,208月8日,中国得以信心百倍地迎接全世界!我们的母亲河——新安江,自古以来就风光秀丽,清澈见底,声名远扬。当年李白到此游玩就曾如此描绘:“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可如今,我们却常常见到这些不和谐的镜头:在碧波荡漾的江面,时常飘浮着塑料袋等白色垃圾;在绿草如茵的江边,也常常会看到一些牛奶盒、食品包装袋;为保卫我们的母亲河,少先队员们系着鲜艳的红领巾为小草洗去污渍,为小树除去杂草,给大地换上鲜艳的春装,并向路人宣传环保知识。瞧:那一个个纯真的笑脸,那一句句甜美的话语,那额头上晶亮的汗珠,不就是最美的春天吗?万物相形而生,众生互惠而成。
地球只有一个,让我们从小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终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最为热门的话题,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是每个建德的公民的应尽的职责!
篇13:感恩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森林、海洋、高山、河谷……大自然的一切充满了神奇的力量,犹如一本充盈着奇幻色彩的传奇故事书,是的好奇的人类不断地去探索。万物之灵的人类在自然中繁衍生息,在自然的庇护之下逐渐强大,自然中的一切都与人类息息相关。
在变幻莫测的大自然中,当你怀有一个感恩的心,你便会觉得很幸福、很满足。我对自然的理解和认识是从书本上的灾难数据开始,我看到了自然拥有难以想象的力量:海啸、雪崩、地震可以瞬间毁灭人类的一切,具有巨大的破坏力,此时的人类在自然面前是如此的渺小、如此的微不足道;在电视节目《自然地奥秘》中我又感叹人类生存技能的薄弱:在草原上不如狮子、老虎的强壮;在森林里不如猿猴灵活;在峭壁没有羚羊的攀登能力,在海洋没有鱼儿的潜水能力……人类是如此的弱小。但千万年来,人类不但没有灭亡,反而欣欣向荣的发展壮大起来,有了驾驭自然、征服自然的野心和欲望。在人的这种过度野心和欲望驱使下,人们采取了许多极端的行为、手段,自然正在被我们破坏、被人们蹂躏,同时产生的连带反应也使得人类自食恶果—遭受大自然的灾害。“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自然?”这是人类急需也是必须面对的问题了。
不谈自然的壮观景色,只谈大自然地慷慨大方:他为我们提供亿万宝藏;为我们提供所需的衣、食、住、行;沧海桑田,人类的祖祖辈辈生活在自然地怀抱里,受着他的恩惠和庇佑;但人们非但不感谢他,还自以为是的为所欲为,自然一直默默的承受着,静静地自己疗伤,他是如此的伟大,如此的宽厚。可是人类还在继续用自然给与的力量做着伤害他的事,而且太深、太狠。我们,可悲、可笑的人类不是正在做舍本逐末吗?难道非要等到自食恶果,却又无力回天的最后才会顶礼膜拜,跪求上苍的保佑吗?还是真的要舍弃这世世代代生活着的星球,另寻生路呢?
篇14:与自然和谐相处随笔
与自然和谐相处随笔
周文王很注意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他临终前,嘱咐儿子周武王不要破坏环境,因为国家的长治久安都要依靠良好的生态环境。他说,砍伐树木、捕鱼、打猎,都要注意时节,要有节制,让植物和动物都能正常生长繁衍。打猎的时候,要做到不捕猎幼兽,不取鸟卵。
从此,周文王的这些规定流传下来,到了春秋时期,有一年夏天,鲁国国王鲁宣公来到泗水河边游玩,突然想捕鱼,就命令随从撒网捕鱼。这时,他的大臣里革把渔网割断了,又大声地教训鲁宣公:“夏天是鱼虾生长繁衍的季节,不能到河里捕鱼,这是祖先周文王的规定。还有,在山上不得砍伐嫩树条,在水洼地不得损坏未长成的草木,捕鱼时禁止补幼鱼,打猎时禁止打猎幼兽,捉鸟时不得伤害幼鸟和鸟卵。这样做,是为了使万物都能繁衍生长,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啊!”鲁宣公听了,不但没有生气,还表扬里革说:“里革纠正我的过失,这是很好的事情。把这张坏了的渔网收藏起来,以此提醒我不要再犯错误。”
【智慧小语】
周文王是几千年来被中国人所敬仰的圣贤,是公认的仁者。他作为一国之君,胸怀天下苍生,连很小的草木鸟兽都是他关爱的'对象。他禁止人们在春天砍树,禁止人们在夏天捕鱼,禁止人们捕获幼小的动物。到了春秋时期,他的这些禁令仍被后人所恪守。里革就是因为有了周文王的禁令,才敢于割断鲁宣公的渔网,并教训鲁宣公的。周文王的这些禁令,用今天的话来说,叫作保护环境,而最初的原因,是周文王的“仁”。
篇15:保护动物,与自然和谐
曾经,我就被一部有关动物的电视记录片深深地吸引。并不是因为难得见到这些凶猛的大型野生动物的新鲜感,而是那在莽原旷野中,驰骋天地间的自由与彪悍,是那捍卫生命、繁衍生息的勇猛搏斗和艰辛觅食的生命意志。
曾经,我见过一位摄影家从西藏拍摄的一幅照片,并为之振奋。那是雪地里一只双目凝视着远方的狼,那双在雪地里所独有的眼睛,坚定、深邃、英气逼人、摄人心魄。它的双目积聚着强大的力量,我想再奋勇无畏的人面对如此一双血腥的眼睛都会畏惧三分。它蓄势待发,随时攻击觅食或者反应攻击,捍卫自己生命的存在和尊严。不为别的,只为生存。
曾经,我观看过徐悲鸿的画展。一幅奔马图让人印象深刻。地面上扬起的尘土更突出了雄浑壮阔与豪迈。在铅灰色的乌云映衬下,越发荡起人潜在的一股力量,很莫名,只感到全身的血液在沸腾,就如同波涛汹涌,一发不可收拾。生命的存在,使它们凭籍着对生存的强烈渴望和不屈的生命意志,大范围地迁徒,艰苦地寻找水源和草场,在充满危险的静谧中顽强地生活着,构成茫茫草原上跳动的生命旋律,成为美丽草原上的生命风景线。
欣赏,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毕竟生活在钢筋水泥构筑成的空间里,有时感到很压抑,潜在的想宣泄一番,爆发出野生动物似的英豪气度。在无数次挣扎后,我们常常被这种野性的激情感染,渴望如它们一样盎然的生机勃勃,激扬奔放,不受任何束缚地去做回自我;聆听着它们强劲的生命节拍,在心灵深处回荡起强烈的回应和信念,终于领悟了人生。
正是由于自然界的包罗万象,有如此之多生灵尤其是野生动物的存在,才使人类在这个世界中不再孤独。它们不仅仅是人类的朋友,它们更是世界中与人类一样的平等的生命,有个性、有灵魂,更有无限的激情为自己生命的尊严而怒吼。自由、自信、奔放、激昂,生命本该如此。如果没有了野生动物,我们将与自然隔绝,到那时,我们该何去何从?人类的道路又会有多远?生命的真正含义该如何获取?我茫然了,无助袭上心头。只为人类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感悲哀!
对于自然而言,每一个生灵都是平等的、自由的。自然界充满了残酷的竞争:有骄傲的胜利,有惨烈的'失败,更有无情的死亡;有甘甜,更有艰辛和苦难;但是无论如何,不能也不会没有生命的激情。
自然竞争是残酷的、野性的,然而整个自然界是和谐的、完善的。人类来到世界,也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分子,向往野性,回归自然是人类内心深处埋藏着的本性。所以,我们更该约束自己,善待生灵,敬重生命,保护自然。地球上不能只剩下人类自己,地球也不只为人类而存在。
一幅画面在我眼前展开,一群充满野性的动物在呼唤!
保护大自然,让我们在自然成长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有太多的冷漠与无助,然而,从小便穿梭在钢筋水泥筑成的石头森林的你,是否曾将自己扔进那片奇妙无穷的大自然,抛开所有的世俗与功利,去真切地体会一下生命最原始的精彩?
春天,万物复苏,百花争艳。朋友,你是否因为早春的寒冷,把春天紧紧地锁在了门外?不,你需要为自己打开一扇窗,去呼吸大自然苏醒时的气息!拨开枝条上覆盖的春雪,去寻找那一丝新绿!撩开心头的愁云,去享受那一缕缕明媚的阳光!你尽可以让那一片片绿养养你的眼睛,让那一阵阵泥土的芳香熏染你的鼻子,让一颗颗野果塞满你的嘴巴,让那一声声鸟鸣充满你的耳鼓。你可以抛开一切让你烦心的事,拽着风筝的线,在草地上尽情地奔跑;你可以避开一切让你不开心的人,蹬上运动鞋,在野外采摘一朵朵美丽的野花;你可以……
夏天,大自然开始昌盛起来。朋友,你是否因为夏日的酷暑,而遗忘了那一轮明亮的圆月?不,你需要走出房门,抬起头,去观赏眨眼的星星!靠近墙角,去聆听那不知名的虫儿的歌声!赤着脚走进欢快的小溪,去感受那淙淙的流水从你指尖滑过!当然,你还可以折一枝柳条编成环,再插上几朵花儿,把自己幻想成一个花仙子。
秋天,对许多人来说,是伤感而哀愁的。朋友,你是否因为害怕哪一片凋零的树叶触及你不堪回首的往事,而拒绝感受那金灿灿的秋天?不,你需要为自己珍藏一片火红的枫叶,纪念那燃烧的青春,哪怕是痛苦也好沉沦也罢,青春终归无悔!对了,我们可不能忘了那些沉甸甸的果实,它们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笑得正欢呢!你看,它们那胖胖的身体已压弯了枝条,迫不及待地要跌落下来!还有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秋天,正是文人墨客吟诗作赋的季节……是的,朋友,秋风吹来的不再是伤心的往事,而是那沉沉的希望与无尽的豪情!
冬天,冰雪裹住了世界。朋友,你是否因为冬日的严寒,而收起了那个银色的梦?不,你需要解开大衣,在自家小院里,做一个红鼻子的雪人,让它打开你记忆的门,回到天真烂漫的童年,你可以观赏那一棵棵挺拔的劲松在大雪中昂首挺立,你可以走近那一株株不畏寒冷的腊梅,看它静静地在寒风中微笑……
朋友,生活的琐碎已让你的心灵麻木,世事的变迁已让你的灵魂郁闷,也许你正抱怨,也许你正烦恼,可是你是否认真为自己寻觅过一丝欢乐,哪怕是最原始的?
朋友,走近那片精彩的大自然,让你的生活更精彩!
★ 荷塘月色 教案
★ 春江花月夜 教案
★ 采薇经典教案
★ 采薇微型教案
★ 汉魏晋五言诗教案
★ 采薇教案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整理15篇)】相关文章:
《春江花月夜》教案 (高二选修)2023-08-30
采薇作文100字2022-08-08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设计2023-04-09
秋兴其一课堂实录(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2022-10-24
故都得秋(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2023-04-15
《故都的秋》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高一必修二)2022-12-18
登高(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2023-10-03
故都的秋教案一等奖2022-11-24
归园田居教案详案2024-05-12
《诗经·采薇》公开课教案2023-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