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快乐的节日生活》教案设计(集锦20篇)由网友“伤心荷包蛋蛋”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品德与生活《快乐的节日生活》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品德与生活《快乐的节日生活》教案设计
品德与生活《快乐的节日生活》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民族的节日及其节日生活习俗。
2、能够分辨出各种节日习俗中封建迷信的东西。
3、学会编辑“家乡的节日集趣”手册。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搜集不同民族和自己家乡节日的习俗资料。
2、准备彩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春天是我国大多数民族共有的节日,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我们的家乡,春节期间都有哪些活动?你和家人是怎样欢度春节的?”请学生自由发言,待学生发言结束后,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70—71页的课文和照片,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春节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的概念。
2、介绍。“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做了一个调查,要求大家了解在我们家乡还有哪些有趣的节目。你们能说一个与某个节日有关的传说吗?”教师把自己收集的节日故事介绍给学生,或放一段有关家乡节日庆典的录像片供学生欣赏,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家乡各种有趣的`节日与家乡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是家乡人生活的一部分。
3、编辑制作。“同学们讲了许多有趣的家乡节日及节日习俗活动,你们想不想编辑、出版(文字、图片)等,然后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手册”的编辑、制作工作。
4、小结。对学生制作的“家乡的节日集趣”手册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1、导入。‘上次课我们了解了家乡的节日及有趣的节日风俗,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了解其他民族的节日风俗。”阅读并欣赏教科书第72—73页的课文和照片,说一说教科书提供的是哪些民族的节日,这些节日有什么特有的习俗活动。让学生自由发言,做适当的引导。
2、欣赏。“下面,老师给同学们播放几段介绍不同民族节日的录象片,呢们在欣赏时,要记清楚这些节日都是哪个民族的,主要的节日习俗活动是什么等问题,看完后,请呢们回答这些问题。”看录象,回答问题。
3、手工制作。“同学们了解了一些不同民族的节日及其习俗活动,老师选了一种大家较熟悉的节日习俗活动---剪窗花,请大家一起体验吧!”组织学生学习剪窗花,让学生通过参与制作,进一步体验节日的快乐气氛。
4、对这两个课时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个民族,不仅拥有各民族共同的节日,在每个民族内部,还有各民族特有的节日及其节日习俗活动。节日不仅是一种生活,也是各民族同胞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
家庭作业
1、请父母欣赏自己剪的窗花。
2、阅读“家乡的节日集趣”手册。
篇2:品德与生活《更上一层楼》教案设计
品德与生活《更上一层楼》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指导学生畅谈理想,展望未来,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培养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从现在起就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生活的态度。
2、培养学生做事有计划、有目标的习惯,初步养成脚踏实地地认真做事的行为。
3、通过理想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实现理想必须要有文化知识和动手能力,勇于掌握学习生活的各种技能。
4、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善于学习,乐于思索,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现理想的探究活动,努力走好成长中的每一步。
活动准备
1、课前学生准备表演理想职业时所需的服装、道具等。
2、搜集或创作时有关理想、希望的小诗。
活动过程
活动(一)-----说理想、谈感受。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因为,老师小时候常常去那里,在那儿,可以美美地做一个梦,想象自己的未来,大家想去吗?
2、那么,首先我就欢迎大家到小小梦想剧场来做客!
3、爱爱鸽讲老师成长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爱读书的小孩子,对学习很感兴趣,常常钻到书里不肯出来,在学校表现也特别好,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还经常学着老师的样子帮助别的小朋友。后来,这个小朋友非常努力,考上了中学,又读了师范……
4、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是谁了吗?
5、对,老师从小就想当一名教师,经过努力,所以今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那么,你们有什么梦想吗?
6、全班小朋友进行交流。我们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
活动(二)----进角色,谈体验
1、 既然来到梦想剧场,就多做一会儿吧!想不想做一会儿小演员,演一演后的你?
2、自由选定角色配上适当的道具,进行想象表演。
3、农民在控制室里操作,水泵在自动喷水,机器人在操作收割机……
医生正在给病人做手术,手术台边的仪器正指挥医生进行准确的手术定位……
警察正在马路边的控制室里用灯光的转换来疏导交通……
4、20年后的我们变化真大啊!我想当这个,你想当那个,我们志向还真远大啊!但那是20年以后的'事情。现在大家年龄还小,正在学校读书,该做些什么准备呢?
活动(三)-----定目标,谈想法
1、你们想成为刚才剧中真正的人物吗?那现在该做些什么呢?
2、大家说想法。同学们可以根据现在的实际情况,想获得哪些进步?想得到哪些成绩?想实现哪些心愿?……WW W.xxjx SJ.cn 小学教 学 设 计 网
3、所有的理想都与现实密不可分,只有通过自己辛勤的努力,才能获得明天的成功!所以我们为了实现理想,只有从现在开始辛勤努力。
活动(四)-----诗朗诵,抒情怀
1、理想是每个人都十分向往的,只有心中充满理想,我们的生活才会有无限的阳光!
2、让我们一同在优美的小诗中想象未来,描绘明天吧!
3、召开诗歌朗诵会。
活动(五)-------教师小结
今天老师很开心,因为看到了同学们都有远大的理想,并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理想的道理。让我们朗诵诗歌结束这一课吧:“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篇3:《品德与生活》优秀教案设计
《品德与生活》优秀教案设计
(1) 原因分析
一年级的小同学对学校的认识并不深刻,因此进行必要的学校观赏可以让同学从感官上初步了解学习环境,为今后能够深入了解学校打下基础。
从同学自身考虑,对学校的了解可以增进他们对学校的喜爱之情,增进师生之情,增进平安意识,对其今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协助。
通过本课的学习,不光使同学了解学校的基本设施,同时还要让同学学会自身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
(2) 措施分析
措施一、利用“探密小分队”的形式,进行学校的观赏活动。它的优点是让每位同学都成为这个小分队的成员,增强活动的神秘感,从而激发同学的兴趣,更好的对学校进行观察。
措施二、利用动手画图的活动,让同学充沛展现自身的`才气和优点,发挥其发明力和想象力,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
(3) 效果分析
通过对同学上课的效果分析(他们画的图。)了解同学的学习情况,从而分析同学掌握知识的效果。
从结果看出,大局部同学对这样的上课内容的布置感到兴趣十足,同时他们都通过这堂课了解了学校的基础设施,从而规范了他们在学校的日常活动。
篇4:品德与生活《水电作用大》教案设计
品德与生活《水电作用大》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一)本课内容结构分析
“活动1”是让学生了解水和电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设计了两组生动的图片,从生活到工农业生产,从家庭到社会,全方位展示了我们广阔的生活空间,处处离不开水和电。
“讨论”如果你家里停水停电一天将会出现什么情况,教材中列举了一些生活中典型的场景,意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水和电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活动2”中列举了一些节水的好方法,意在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验,交流节约用水的方法。
“说一说:下面这些做法对吗?为什么?”列举了学生生活中浪费水电的4种行为。通过对这些行为的辨析,使学生明确应该时时处处注意节约水电,不浪费。
“做一做”旨在引导学生和全家人一起制定一个节水协议,父母和孩子共同制定计划,并且相互监督、相互鼓励、相互影响,共同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水和电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人们生活离不了,国家建设也不可少。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全球人口数量剧增,能源需求逐年上 升,而能源短缺和资源需求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乃至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而我国更是一个缺水和电力供应不足的国家。节约水电人人有责,增强 人们的节能意识在这种形势显的尤为重要,在孩子们中间,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浪费水电的现象十分普遍,让他们明白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有责任、有义务为整 个人类的未来发展尽自己微薄的力量,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让它们最大限度地造福于人类,因此,让学生知道水电是宝贵的资源,明白为什么要节约水电,学习节约用水的方法,养成节约水电的良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建议
1.课前师生一起搜集有关水电的资料。
2.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他们节水、节电意识, 在导人本活动时可以将教材中“讨论”的内容提到前面让学生 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如果家里(可以延伸到社会、学校)停 水。停电一天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通过学生的讨论让他们自己 体会到水和电的重要作用,生产、生活离不了。
3.“了解水和电的重要作用” 这一环节可以通过上网放 录像或者出示教材中以及自己搜集的图片,生动地展示生活中处 处利用水和电的场景,从而抓住学生的视线,提高水电问题在他 们视觉中的关注程度。
4.之所以大力提倡节约水电不仅仅是因为生产、生活离不 了,更重要的是水和电是宝贵的资源,只有充分体会到了水和电 的宝贵,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爱惜水电的情感。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将搜集来的有关我国和本地区水电资源短缺的资料重新整理结合,以学生易于接受的、生动活泼 的形式展示出来。
5.“活动2” 的教学,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说说图中的人是怎样做的,然后引导他们讲一讲自己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节水的好方法,通过集体讨论、交流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和行为上的提示。
6.“说一说:图中同学的做法对吗?为什么?”的教学,教师除对教材中提供的4种行为进行辨析外,还要联系学生实际,说一说平时同学中还存在哪些浪费水电的现象,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节约水电的好习惯,时时处处节约水电。
7.“做一做”这一环节,布置学生课下进行,教师可提供给学生一份节约水电的家庭协议样本,帮助学生和其家人更方便地制定协议。教师还要经常和家长沟通,监督计划落实情况。
活动概述
本活动是依据《课程标准》中“节约水、电资源” 的要求设置的。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全球人口数量剧增,能源需求逐年上升,而能源短缺和资源需求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乃至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问 题。在这种形势下,增强人们的节水节电意识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对小学生,更要帮助他们从小养成节约水电的好习惯,让他们明白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有责 任、有义务为整个人类的未来发展尽自己微薄的力量,这恰好是帮助学生建立对他人、对社会、对整个人类的爱心和责任感的良好契机。
“活动1”是让学生了解水和电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设计了两组生动的图片,从生活到工农业生产,从家庭到社会,全方位展示了我们广阔的生活空间,处处离不开水和电。
“讨论”如果你家里停水停电一天将会出现什么情况,教材中列举了一些生活中典型的场景,意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水和电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活动2” 中列举了一些节水的好方法,意在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验,交流节约用水的方法。
“说一说:下面这些做法对吗?为什么?列举了学生生活中浪费水电的4种行为。通过对这些行为的辨析,使学生明确应该时时处处注意节约水电,不浪费。
“做一做” 旨在引导学生和全家人一起制定一个节水协议,父母和孩子共同制定计划,并且相互监督、相互鼓励、相互影响,共同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指导学生体会水电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能力目标
知道水电是宝贵的资源,学习节约用水的方法,养成节约水电的良好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唤起学生节水、节电的意识,激发他们爱惜水电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水电是宝贵的资源,学习节约用水的方法,养成节约水电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节约水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水和电是两种我们生活中必需的宝贵能源,可你知道它们都有什么用途吗?
学生:(略)
老师: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水电的.作用。(过渡)
【讲授新课】
一、水电的作用(板书)
(一)水的用途(板书)
老师:同学们,大家打开课本第六十三页,我们看一看,水都有哪些用途呢?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你还知道水有哪些用途吗?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水的用途(一)”、“水的用途(二)”;图片“水的用途(一)”、“水的用途(二)”;还可以给同学们讲“水的重要作用”中的知识,详见文本资源。)
老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每天都要喝水,可你知道自来水是怎么来的吗?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图片“自来水生产流程表”或“自来水的由来”,老师做简单介绍;还可让同学们欣赏音频“水的现状”。)
老师:可见水来的多不容易啊!电和水一样,我们的生活同样离不开它。(过渡)
(二)电的用途(板书)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六十四页,我们看一看,图上给我们展示了电的哪些用途?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你还知道电的其它用途吗?快来说一说,看谁说的多。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电”、“家用电器”;图片“电的用途”、“发电流程图”等。)
老师:水电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都非常的重要,可如果你家里停水、停电一天,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大家打开课本第六十五页,我们看一看图中场景你遇到过吗?
学生:(略)
老师:下面大家讨论一下,家里停水、停电一天,还会出现哪些情况呢?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为了不出现这种状况,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大家讨论一下,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我们应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过渡)
二、节约水电(板书)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六十六页,我们看一看图片中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节约用水的好方法?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你还知道哪些节约用水的好方法呢?我们分组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图片“节约用水(一)”、“节约用水”、“节约用水好方法”、“水的再利用”;还可给同学们讲“生活节水小常识”,详见文本资源。)
老师:节水的好方法我们知道了,那节电的方法我们有吗?大家继续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音频“节约用电”;还可给同学们讲“家庭如何节电”、“节电有窍门,每天节约一度电”等知识,详见文本资源。)
老师:我们应该养成节约水电的好习惯,可有些同学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看一看下面这些做法好吗?为什么?(过渡)
三、说一说(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六十七页,我们看一看下面这些做法好吗?为什么?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我们平时还存在哪些浪费水电的现象呢?大家来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我们该怎么做呢?
学生:(略)
老师:我们应该做节约水电的好公民,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最后,让同学们课下和爸爸妈妈一起制定一个节约水电的家庭协议,并坚持做下去。)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水电的重要性,懂得了一些节约水电的好方法,唤起了学生节水、节电的意识,激发了他们爱惜水电的情感。
篇5: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 学校的一天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准备:
1.教师自编“回家的路上”故事情节,可以是与书上相同的情节。
2.学生了解家庭与家人的电话号码。
活动过程:
1.听故事(或看录像):回家的路上。
2.亮出你的`金点子,说说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3.班级调查:放学后,那些同学是独自回家的,哪些同学和伙伴一起回家,哪些同学是由家长接回家的。
4.小测试“当我遇到陌生人”:老师扮演陌生人,对学生进行测试。当遇到陌生人来接或路上遇到陌生人搭话时,学生是怎样应付的?
5.过渡语:当我们遇到危险时,应及时求救。除了可向路人求救,还可以给自己的家人打电话。
6.填写“我的电话本”,记下家人的电话号码。
7.教师小结: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不能跟陌生人走,也不能随便和陌生人搭话。
篇6:品德与生活《我与小动物》教案设计
品德与生活《我与小动物》教案设计
目标要求
1.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珍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
2.行为与习惯;通过快乐寻访以及饲养小动物等活动,养成自觉保护动物的良好行为习惯。
3.知识与技能:通过制作“动物明星卡”及开展动物小百科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习性,增长有关动物的知识,学着饲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4.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游戏、搜集资料以及实践体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第一课时
活动准备
1.指导学生通过查资料获取有关信息。
2.准备小猴、小狗、青蛙等一些动物的头饰。
3.录制有关动物的声音,制作《动物世界》课件。
活动(一)——创设活动情境
1.出示《动物世界》课件
2.出示快乐寻访的'特写图。
3.说说:你最喜欢哪些动物?它们吃些什么?住在哪里?
活动(二)——模拟表演活动
1.动物图片展示:展示你最喜欢的动物图片或照片。
2.介绍动物明星。
做一做: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制作一张动物明星卡。
演一演:
(1)分小组表演。
(2)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向全班介绍。
3.小结
活动(三)——大家一起做游戏
1.猜猜它是谁:
(1)有一名同学在讲台前师范做双手遮嘴状学动物叫,看谁猜得对。
(2)播放动物叫声的录音,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动物的声音。
2.小组活动。
一学生学动物叫,其他人猜。每组推荐一名上台表演。
活动(四)——动物知识竞赛
1.出示“动物小百科”图。
2.动物知识竞赛。
(1)分组;
(2)每组推荐一名评委;
(3)知识竞赛;
(4)评委评出优胜组。
3.赛后评议。
活动(五)——总结评价
1.说说这节课的最大收获。
第二课时
活动准备
1.准备录音《一个真实的故事》。
2.制作狗熊、小猴、青蛙、小鸟及小鸟妈妈的头饰。
3.联系实际,搜集学生保护动物的事例。
活动(一)——激情导入
1.播放录音《一个真实的故事》。
2.讨论交流:听了这首歌你最想说什么?
3。教师总结。
活动(二)——情境表演
1.出示“动物SOS”特写图。
2.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节目。(自主选择情境,分组表演)
情境一:小猴看着树木被砍伐,难过地说“我们没有家了,以后怎么办呢?
情境二:狗熊的头被砸伤后……
情境三:一人在说青蛙,青蛙说……
情境四:鸟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打伤后……
3.谈感受: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结
活动(三)——爱心行动
1.交流:在你周围有没有发现伤害动物的现象,如果有,你打算怎么做?
2.物设计一个家。
3.学展示自己的作品。
4.制作爱护动物公约。
(1)出示书中爱护动物公约。小组交流本组的公约。汇报交流。
(2)布置课外实践在学校所处的社区宣传公约。
活动(四)——我能行:做一个小小饲养员
1.同学的喜爱,小组选一种动物进行饲养。
2.介绍:如何作好观察记录。
课后延伸活动:饲养小动物。
篇7:品德与生活《我的学校》教案设计
品德与生活《我的学校》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第一课《我的学校》
1课时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1通过参观了解自己的学校,认识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2.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
[智育目标]:了解学校的学习设施、生活设施、活动设施及其作用。
[素质发展目标]: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学校的学习设施、生活设施、活动设施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1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2.初步感知学校生活,使自己尽快进入小学生的角色。
教学准备
1.实物投影仪。2.学校一些设施的图片。
学生活动设计
1.儿歌《上学歌》2.校园内实地参观调查3.小组讨论
一、儿歌导入,揭示主题
1.念儿歌《上学歌》
师:到学校上学是大家盼望已久的事情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在一起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了。那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我们学习的环境。
板书:我的学校
二、图片展示,调动积极性
1.看图(第二页彩图)
师:同学们,当你们背着新书包准备走进学校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家长在你们入学前都做了哪些准备?你走进学校大门看见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出示第三页彩图(学校设施的图片)
三、实地参观调查:
提出要求:排好队、不大声喧哗、吵闹。按一定路线进行参观。
四、讨论,深化主题
1.汇报:学校都有哪些设施,它们的作用?
2.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学校设施解决一些学校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
3.遇到下面的问题怎么办?
五、看图,延伸主题
1.出示课前准备的西苑小学设施图片,进步加深对学校的认识。
2.读小作文《我的学校》
六、总结
同学们,我们的学校设施非常完善,校园环境优美、整洁,学校的生活丰富多彩,希望大家能快乐的`渡过每一天!
七、板书设计
我的学校
学习设施:教学楼、科技楼、教师办公室、
生活设施:卫生室、厕所、水房
活动设施:塑胶操场、器材室、阶梯教室、图书馆、乒乓球台、会议室、微机教室、语音教室、舞蹈教室等
环境优美整洁生活丰富多彩
教学反思
《我上学了》,是这个单元的首篇课文,这篇课文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的认识与喜爱程度。为了帮助刚踏进校门的新生,从幼儿园小朋友至小学生的角色转换,我们从参观校园,熟悉学校环境入手,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而且学生很喜欢室外活动,还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是在参观时,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很好奇,因为他们是新生而且班容量还很大,所以一个人管理起来有点吃力。
篇8:品德与生活《喝水的学问》教案设计
品德与生活《喝水的学问》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是有很学问的,喝水的学问是其中之一。帮助学生建立科学地面对生活的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命的情感。
2通过活动,展示生活中的场景,养成学生健康、科学的饮水习惯和行为。培养学生形成科学喝水的良好习惯。
3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水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物质,它是构成人体的最重要的成分,占人体的60%。让学生认识到:常喝饮料的害处;不能喝生水;一次喝水不能喝太多;运动后不要马上就喝水等常识。
4通过卡通故事使学生置身于五彩缤纷的、十分有趣的童话世界里。通过卡通人物的夸张表现,展示出活波趣味的生活场景。把原本枯燥的乏味的科学知识变成学生愿意主动接受的有趣东西,并主动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动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口渴了
1教师可以在课前组织一次活动量稍大一些的活动,让学生有口渴的感觉。这样学生就有了要喝水的感觉。这时再进行教学,学生就有了真情实感。学生就有了生理上的需求。这种体验对学生学习喝水的学问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说:“同学们现在有些口渴了,那么口渴说明什么?口渴应该怎么办呢?喝水喝什么水?怎样喝水最科学呢?”
2这时教师应根据上面的提问,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让学生把自己的体验、感受表达出来,才能知道学生在想什么。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活动(二)——人为什么要喝水
1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为什么要喝水吗?请看小话剧。此时可以请全班同学进行讨论。也可以根据P27的内容,课前请几个同学排练好进行表演。
2同学们看完这一话剧,你有什么想法?你想说点什么?
3同学们知道了构成人体的主要成分是水,水是人们生长的重要营养。刚才小话剧演得这么精彩,你们都愿意表演吗?
4同学们,你有经常喝水的习惯吗?
你在什么时候喝水?
你喜欢喝什么水?
这些问题可以请同学回答。也可以不答,作为课后的思考题。
5布置作业:回家后把人为什么喝水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活动(三)——喝水还有这么多学问
1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谈谈有什么感受。(也可以播放多媒体课件给同学们看。或是课前请几位同学根据课文内容排演出小品。也可以课前请同学们收集有关喝水的科学的知识卡片进行交流。)
2同学们,看了这个小品,你有什么感想?你想说点什么?这些科学的喝水方法与你以前的喝水方法有什么不同?
3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喝水的学问请写给康康熊好吗?
一、动画导入: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和蓝猫一起旅行吗?今天我们就和蓝猫一起到沙漠走一趟。
2、播放动画。
3、启发:瞧,蓝猫在沙漠里玩得满头大汗,它要补充身体里的水分,所以到处找水喝,小朋友们,那你们平时在什么时候想喝水呢?
二、了解喝水的作用:
1、过渡:对,水是人体的主要成分,多喝水可以帮助人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所以我们口渴时就要喝水。另外,水还可以帮助我们吞咽食物,消化,就象小朋友说的`……(结合学生回答),除了这些,水对我们人还有什么好处呢,打开书,翻到第7课,自己读一读,看看你能从课文的介绍中知道些什么?
2、学生交流
3、教师总结:对,水是身体重要的营养素,每天喝适量的水可以帮助消化和排泄,人的生长离不开水。我们来听听科学家是怎么说的看谁听得最仔细。
4、边放录音边演示图片。
5、引导学生交流:你从科学家的介绍里听懂了什么?
6总结:你们看,水对我们人重不重要啊?
三、了解饮水习惯,形成健康概念:
1、提问:平时你最喜欢喝什么?
2、分组交流:今天老师带来了大家喜欢喝的几种水和饮料,这是芬达,这是可乐,这是果汁和矿泉水、白开水。下面我们按自己喜欢喝的水重新分组。
3、教师引导:我发现喜欢喝饮料的小朋友特别多,喜欢喝矿泉水和白开水的人特别少,谁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喝芬达(可乐、果汁、矿泉水、白开水)?
4、学生各抒己见。
5、开展小小辩论会:那平时我们是多喝自己喜欢的饮料好呢,还是多喝白开水、矿泉水好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讨论这个问题,看谁的理由最充分,最有道理。
6、引导学生按自己的观点再次分组,开始辩论。
7、鼓励学生自由辩论,可不举手直接发言。
8、教师出示饮料和白开水的成分对比表,结合辩论总结: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糖和色素,而营养成分很少,白开水中没有这些有害成分,却含有大量的营养素。
9、总结:这样一比较,你们说饮料和白开水哪一种喝了对我们人的好处更多?所以,我们要多喝白开水,不过饮料也能喝,不过要少喝一些。
四、共同讨论,了解喝水的学问:
1、引导:其实,喝水的学问多着呢?老师有几幅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多媒体依次展示五幅照片。
3、学生自选其中的一幅小组讨论,交流。
4、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不能喝自来水,运动过后不能马上喝水,不喝“三无”的水等喝水小学问。
3、教师启发: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喝水要注意的问题?
4、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播放有关动画。
五、小竞赛,巩固认识:
1、教师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把喝水的学问都记住了吗?下面我们就来一次小小的知识竞赛,看谁的知识学的最牢固。
2、宣布比赛规则。
3、分小组进行比赛。
4、比赛结束,教师总结全课。
篇9:品德与生活《上课铃响了》教案设计
品德与生活《上课铃响了》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遵守课堂纪律,做到:
(1)听到上课铃声立即进教室。
(2)做好课前准备。
(3)不随便说话。要发言,先举手,不做小动作,不影响别人学习。
教材分析
重点
让学生懂得课堂纪律的重要性,上课遵守纪律也是对老师的尊重。
难点
让学生懂得课堂纪律的重要性,上课遵守纪律也是对老师的尊重。
教具:挂图。
电化教具:投影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揭题,板书。5、上课铃响了。
一、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懂得课堂纪律的'重要性。
1、 听到铃声立即走进教室(说一说栏目图1的内容)。
2、 做好课前准备。
3、 课上不随便讲话,要先发言举手,不做小动作,不影响别人学习。
小结:课上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应该怎样做呢?请大家做一做。(指导姿势)
二、联系实际,巩固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
1、 看一看图4投影。板书:人人守纪律,大家学习好。
2、 我们班也有很多上课守纪律的同学,大家夸夸他。
3、 做一做。
三、总结全课。
布置作业
人人守纪律。
板书设计
4、 上课铃响了
人人守纪律,大家学习好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们知道了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知道上课时要认真听讲,先举手后发言。了解了所学各门课程,知道了上课的各种方式方法,但是,学生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
篇10: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本册教材的扉页上写了 “ 给小朋友的话 ” ,一开始就与小朋友建立起一种 “ 我 ―― 你 ” 之间的对话关系。在对话中文本中的儿童或小动物不断地向现实中的儿童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学生为了要理解、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理解教科书给出的准备性知识,同时,也必须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通过这种对话,学生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与教科书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不断融合。正是在这种融合中,现实中的儿童进行着自主建构,生成新的认识。教材中留有许多空白利于对话中的儿童表达思想和感情以及创造活动。教材编排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德育,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深入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学习探讨的渴望和积极性,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让孩子终生受益。教材就是根据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在生活事件的选取上( 1 )注意普通的生活事件为主,兼顾非日常的生活事件如: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习惯等都是基于儿童日常声的普通事件加工编排的。而课文生日快乐、快乐的`国庆节、红领巾的节日等则是根据非日常生活事件编排的,然而这些节日在时间上和生活中的纪念日接近,意在将这些非日常生活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 )注意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展。在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排上由一年级的儿童与自我、儿童与家庭扩展到二年级的儿童与集体、儿童与国家(快乐的国庆节)另外在教材中儿童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的生活与大自然交融在一起,综合性和趣味性都很强。( 3 )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如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 “ 成长乐园 ” 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习惯就是为了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为培养儿童成为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会做人的公民奠定基础。( 4 )教材营造的文化是儿童文化,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活动性。
一、指导思想
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人教版),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有四个单元,根据小学二年级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从儿童经过一年级的过度,逐渐开始在更大的生活空间里尝试独立生活的需要出发,设计主题单元。在单元的编排和组织上,教科书不强求体系的结构性和完备性,而是遵循儿童生活自身的逻辑,从儿童生活出发,以时间推进过程中儿童自己感知的生活“逻辑”为线索,选择知道的重心,设计主题单元。同时,本册教科书还试图以社会技能、探究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作为编写的暗线。
第一单元“难忘的假期”共 4 课,以学生假期生活的回顾为线索组织主题,一方面从假期生活中归纳总结,让学生认识每一天的意义,体悟“快乐的每一天靠我们自己去创造”,有效地稳定学生开学初的情绪;另一方面从经验教训中归纳总结,为新学期的学习生活提供丰富的引导与借鉴。同时,对学生专门的安全教育,与这一阶段儿童独立活动空间扩大、时间延长的需要是一致的。第二单元“我是中国人”则是从儿童的视角看我们的祖国,以中秋节、国庆节为中介,将学生融入祖国大家庭,融入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过度之中。以儿童的眼睛去看待节日,通过各种途径开展了解祖国的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热爱,并激发热爱生活之情。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是继一年级下册“春天的歌”之后又一个反映季节变化的主题,引导学生感受、欣赏秋天的独特魅力,初步领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培养学生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第四单元“你·我·他”的教学肢体是群体生活中人际关系和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指导,单元围绕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这两条轴线组织素材,指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自我、宽容地对待他人,了解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集体生活的基本原则。
这四个单元从儿童生活的学校、家庭、社区等主要空间出发并向祖国、世界延伸,在教学主题上分别侧重重新课标所确立的生活的四个维度:健康安全(“难忘的假期”);愉快积极、负责人有爱心(“我是中国人”“你·我·他”);动脑筋有创意(“金色的秋天”),并同时进行其他射干货主题教育。
二、学期教学目标
1 、态度与情感
体会快乐可以由自己创造,并愿意创造快乐。学会从不同的事件中认识每一天、每一件事的意义。能积极地预防、应对外出时可能出现的麻烦。珍爱生命,名队灾害胆大心细。能从成果的展示中发现自己的收获。能够感受到过节的快乐和激动,增进亲人间的感情。能积极加入到节日的活动中去,体会节日的色彩与乐趣。以积极的态度去了解自己的祖国,增进爱祖国的情感。感受并喜爱秋天的独特魅力,愿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珍惜人们的劳动成果。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悦纳自己,乐意向别人展现自我。能真诚地与人相处,尊重他人的独特价值。
2 、行为和习惯
会初步评价自己的生活。能发现并能自己设想外出活动是的麻烦,能处理常见的困难,并对处理方法进行评价。养成在日常生活中防止灾害的良好习惯。积极参加小组合作活动。养成从各种渠道收集资料的学习习惯,自觉遵守升国旗时的基本礼仪。积极参与实验、观赏等活动,学会简单的技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选择生活和学习物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能细心观察生活,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并虚心向别人学习。
3 、过程和方法
在回顾自己的暑假生活中,学习自我评点,学习发现生活的意义。在模拟外出、面对灾害的过程中,学会应对麻烦的方法,学会一定的防灾方法。学习小组中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在各类探究活动中学习提问题、探索问题及从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与他人交流合作中学习表达自我的方法,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学习赞赏鄙人和向人致歉的方法。
4 、知识与技能
了解外出、面对灾害时可能面对的麻烦。能发现并理解不安全的情景。有一定的日程防灾知识与能力。熟悉校园及居住环境中的消防通道。能以多种形式汇报自己的假期生活。了解我国传统节日。从不同途径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能描述秋天的特征、了解种子与果实的关系和种子成长的里程。懂得秋季的一些基本保健知识。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关技能。知道做人当自尊、自强、自爱、自立,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初步意识到他人的情感,能设身处地地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知道集体生活的一些基本原怎,学会友好地和他人交往,初步掌握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妥善处理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重点 :
1 、珍爱生命,名队灾害胆大心细。能从成果的展示中发现自己的收获。乐意向别人展现自我。
2 、极参与实验、观赏等活动,学会简单的技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 、学习小组中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在各类探究活动中学习提问题、探索问题及从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与他人交流合作中学习表达自我的方法,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学习赞赏鄙人和向人致歉的方法。
4 、 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关技能。知道做人当自尊、自强、自爱、自立,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初步意识到他人的情感
难点 :
1 、 极参与实验、观赏等活动,学会简单的技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2 、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关技能。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平时娇生惯养,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合作意识很差,法制观念不强。另外,二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
同时,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 、提高四个意识
( 1 )目标意识:即活动的目的性。每一项活动,从确定活动主题、选择活动内容、采取的活动方法,乃至整个活动过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作为综合性课程,每项活动的目标也是多重的,有的是显性目标、有的是隐性目标。教师在完成显性目标的同时,特别要注意蕴含在活动中的隐性目标。
( 2 )主体意识:儿童是学习的主体 , 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改变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
( 3 )情感意识:以教师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通过学习活动挖掘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
( 4 )诊断意识:即注意对儿童课上生成性问题的指导,以及学生对学习的反馈。
2 、做到四个尊重
( 1 )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儿童对生活有自己的体验,与大人不完全相同。因此,要理解和认识儿童本身的体验、感受在他们认识生活,学习做人、做事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给学生体验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对生活的看法。而不是用成人的体验代替儿童自己的体验。
( 2 )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有自己的兴趣和选择,教师应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讨论达到目标的最佳学习途径;同时要给学生一个更宽松、更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 宽容的课堂学习气氛,在选择中提高认识。
( 3 )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的人格尊严。过去我们不太注意保护儿童的人格尊严,在教学活动中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儿童的自尊心。这点请老师们注意
( 4 )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统一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关注每一个学生,能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不同的尺度衡量不同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 、实现四个转变
( 1 )由过去的灌输向积极地引导转变。过去我们考虑比较多的是教什么?给学生什么?重在讲道理。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考虑最多的是怎样把要教的东西给学生讲清楚。现在应从重在讲变为重在引,教师要研究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引导。
( 2 )由问题的主考官向积极启发转变。过去教师在引导学生研讨问题时,更多地是充当主考官的角色,即 “ 我问你答 ” 。现在我们更强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3 )由课堂上的主宰者向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朋友转变。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要能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对于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不加掩饰,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各种问题。
( 4 )由道德行为的评判者向辅导者转变。对一个事物、一种道德行为不是由教师来评对与错,而是辅导学生通过比较、研讨学着自己判断。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提供学习服务,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道德行为习惯。
4 、体现四个互动
( 1 )师生信息互动。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交流和相互勾通的过程。这种交流不是单向的,即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传授,而是相互或者多向的。让大家各抒己见,共同研讨,相互启发。当然,在这里,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通过生动而准确的语言表达,通过自己的眼神、手势和表情向学生传递信息。同时,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儿童在研讨中的闪光点和生成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引导。
( 2 )教材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现实的互动。教材是范例,要研究教材,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启发和思考,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来进行研讨,不能完全撇开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善于开发教材外的、来自家长、学生、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只有开发教育资源,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更贴近学生生活。
( 3 )学习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互动。低年级重在养成教育,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不能离开反复的实践,要注意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要通过实践强化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 4 )儿童个体的独立学习与儿童间合作的互动。要发挥每个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成就感;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学习中发挥群体的智慧。对于低年级学生,到底能在多大范围进行合作,怎样有效地合作,需要老师们很好研究。
五、进度安排
周次 教 学 内 容 课时安排
1 预备周
2 《暑假中的一天》 2 课 时
3 《暑假的外出》 2 课 时
4 《假期安全真重要》 2 课 时
5 《夸夸我的假期生活》 2 课 时
6 国庆节放假
7 《中秋节》 2 课 时
8 《国庆节》 2 课 时
9 继《国庆节》 1 课 时 机动 1 课时
10 《我爱您,祖国》 2 课时
11 《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 2 课 时
12 《炎黄子孙》 2 课 时
13 《我爱秋天》 2 课 时
篇11: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生长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快乐。在各方面都飞速发展的现今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各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想稳中求进,就要改革、创新、钻研、探索、积累,希望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和完善教师自身素质。由上所述,根据课程特点,我制定了本学期个人的工作计划:
一、工作理念:
工作着是快乐的、幸福的。工作中,一切从同学角度动身,以人为本,尊重差别,使不同的同学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生命化教学。教学中,以儿童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出现学习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习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同学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出现形式,力争使同学的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
二、教育教学方面: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发挥同学的主体地位,调动同学上课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一)、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把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和内容规范四个方面的要求相互联系、互相贯通、整体出现在主题单元中,体现综合性,注重生活性。教学活动内容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和其儿童生活的其他空间。让同学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示,实现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二)、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
(1)乐于助人,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老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方面的培养:
(1)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2)维护环境,顾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
(1)、掌握一些自身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使同学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4、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培养: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教学措施: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动身,在实际生活中捕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规范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协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同学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同学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同学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协助儿童获得相互联系的、不时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获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空虚,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和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效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时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活动形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观赏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五)、课时布置:
本学期以20周计算,每周2课时,合计40课时。
具体布置如下:
第一单元“愉快的校外生活” 4课时
第二单元“我会这样做” 9课时
第三单元“我爱我的家乡” 9课时
第四单元“我也会很棒” 9课时
第五单元“大自然探秘” 7课时
复习2课时
总计: 40课时
三、自身素质的提高:
工作的同时,我会不时提高自身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1、加强学习,不时更新知识,追逐教育教学最前沿意识,树立现代化的育人观和人才观,不时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以适应课改需要。
2、多读书、多考虑、多实践。我会抓紧点滴时间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
理论,学习专业的知识,让读书成为自身生活的一局部,不时空虚自身。同时通过网络、媒体,开阔眼界,争取完善自身,创新自身,做到终身学习。
3、多反思、多总结。每节课后进行自我反思,以提高业务素质,从“保守的经验型”教师转向“开拓的创新型”教师,同时总结自身教学工作中的成败,以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4、确立研究课题:如何使同学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并进行研究。
新学期刚刚开始,我将脚踏实地,不时进取创新,争取更大进步,力争一步步走向胜利。
篇12: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品德与生活》教材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级的学校生活,新升二年级学生的自理能力有了提高,能做到关心集体,热爱学校,能自觉的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但是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差,坚持性短,部分学生上课听讲走神,爱摆弄小东西,所以我们老师要多指导、多教育、多开展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讨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是在经过一年的班集体生活基础上,引导在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中,感受、体验、感谢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在完成集体的共同任务中,能以小主人翁的身份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对大家决定的事情努力去做,培养爱集体的感情和“主人翁”责任感。
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二年级第一学期正值秋季,教材利用这
一大好时机,把儿童带进金色秋天的大自然中观光,观察动、植物的变化,欣赏秋天多彩的叶、美丽的树、丰硕的果实,享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快乐,丰收带给人们的喜悦,使儿童由衷的热爱大自然,爱幸福生活,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第三单元“我们真棒”二年级儿童的心理发展很快,他们的心理发展是开发的。由于他们的经历很有限,内心时间不太复杂,做事、想问题都显得纯真、直率。这时候,引导他们初步懂得善待自己,善待老师、同学和伙伴,是极为重要的。教材选取富有童心的故事和事例,启发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对待同学,多发现同学的优点,学会赞美别人;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抓住机会发扬自己的长处;生活中遇到问题会自己解决。促使儿童心理活动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四、教材分析:
本册三个单元共12个主题,落实了课标四个方面内容要求:
1、健康、安全地生活。
(1)秋天天气凉了,要添加衣服。
(2)秋游出发前准备什么,出行安全,怎样防止丢失和掉队。
(3)学做小雏鹰,要勇敢,不娇气。
2、积极、愉快地生活。
(1)快乐的暑假生活,我的心愿。
(2)团团圆圆过中秋。
(3)做个“快乐鸟”变烦恼为快乐。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1)当好值日生、我是个小小保结员、让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2)“好书大家看”同学间的亲情。
(3)“团团圆圆过中秋”家人间的亲情。
4、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1)“找秋天”、“神秘的月亮”发挥观察力、想象力。
(2)“留住秋天”、“秋天的游戏”发挥想象力;
(3)制作“感谢卡”、“我的成长包”、“树叶标本”等发挥动手动脑的能力。
五、教学进度:
第1周 开学报名
第2周 第一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
第3周 1、我升入了二年级
第4周 2、我们班里故事多
第5周 3、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
第6周 4、好书大家看
第7周 第二单元 金色的秋天
第8周 5、秋天在哪里
第9周 6、秋天的收获
第10周 7、秋游去
第11周 8、中秋与重阳
第12周 第三单元 我们真棒
第13周 9、帮你也帮
第14周 10、学做“小雄鹰”
第15周 11、做个“快乐鸟”
第16周 12、秋天我们注意什么
第17周 期末复习及测评
第18周
第19周
第20周
篇13: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班级分析
本班共有个学生,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5、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三、教学具体目标
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一)、情感态度方面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然、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习惯方面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4、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方面
1、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方面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四、教学措施
1、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儿童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理念。
2、遵循教材开发性的特点,重视本课程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材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的方法,使其教学寓于生活。3、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对儿童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4、积极鼓励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使儿童通过活动、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珍视儿童的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学生和平相处,以诚相待,使学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
附: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安排
单元主题活动主题活动内容课时备注
我生活的地方1、我爱家乡山和水A、了解家乡自然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感情。
B、记下对家乡的感受。
c、了解家乡文化。2
2、家乡的物产多又多A、了解家庭资源
B、了解家乡矿产
c、同学交流2
3、我家门前新事多A、观察周边生活变化。
B、高兴的事
c、家乡明天更美好2
二、让家园更美好1、我们的在地妈妈A了解家园环境环境状况及其变化
B、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意识2
2、花草树木点头笑A、说出常见的植物名称
B、爱护花草2
3、我和动物交朋友A、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B、善待动物3
4、美化家园A、垃圾处理
B、垃圾分类
c、私用废旧物品3
三、快乐的少先队员
1、鲜艳的红领巾A、热爱组织
B、知道红领巾来历
c、前辈猪儿时封励3
2、红领巾胸前飘A、少先队活动
B、诚实守信互相努力3
3、快乐的六一A、知道“六一”儿童节日
B、参加儿童节活动4
篇14: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课程特点: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身的选择来组织活动。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2 、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3、 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4、 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三、课程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同学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老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1)初步培养同学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教育同学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维护环境,顾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使同学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掌握一些自身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同学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掌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规范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协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协助儿童获得相互联系的、不时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获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空虚,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和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效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时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五、教学活动形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观赏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六、教学进度布置
周 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1 3.1—3.7
2 3.8—3.14
3 3.15—3.21
4 3.22—3.28
5 3.29—4.4
6 4.5—4.11
7 4.12—4.18
8 4.19—4.25
9 4.26—5.2
五.一劳动节
10 5.3—5.9
期中检测
11 5.10—5.16
12 5.17—5.23
13 5.24—5.30
14 5.31—6.6
15 6.7—6.13
16 6.14—6.20
17 6.21—6.27
18 6.28—7.4
篇15:品德与生活工作总结
这学期我执教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拨亮学生心灵。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一)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二)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
二、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三、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一)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当学生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去。
(二)自我监督,克服不良习惯。
学生的良好习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
四、自我做起,终身受益。
我发现许多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贴父母这一传统美德。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因而发言踊跃,从理性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悔,让学生说说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你今后打算怎么做?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自觉又强化了自我体验。
篇16:品德与生活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转眼间我到这所学校已经一学期了,在本学期中我认真阅读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例如:有些同学,在学期开始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通过对他们进行分组教学,在小组之间产生竞争,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大多数同学能提前完成课堂作业,小组教学不仅能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而且可以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例如:有些同学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总是做小动作,在我的一番劝导之下仍然没有成效,后来,无意中听说这位同学的父母在外地打工,没有时间督促他的学习,只有目不识丁的爷爷奶奶照顾他,基于此种环境,他不知道如何集中注意力学习,所以我认为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所任学科,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状态、家庭环境和性格特征,了解这种情况后,我和他进行了一个谈话,自此以后,他做小动作的坏习惯逐渐减少,学习成绩也稍有成色,也慢慢地变得自信起来。教师应该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如《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实地的去考察我们成长的地方,观察我们成长的地方都有哪些设施,从而真实的画出我们成长的地方。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从而使我们的阳光学子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篇17:品德与生活工作总结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为课前备课与课堂教学指明方向。
抓好教学,理论学习是关键,我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我深知备课不但要备学生,更要备教材、备教法,并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经验出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课,认真预设教学,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更懂得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十分注重对教材情境创设的
创造性改编,对课堂教学练习的重组和创新,使得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生活性和生命意义,力争课堂40分钟的教学质量。
二、读透教材,严抓教学,力争课堂的有序、有趣、有效。
第三册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我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现象、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作为教师,我首先是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信心,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态度投入到实际教学当中,远离权威性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深感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导、带的重要作用,努力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学最终实现它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有成效的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讲究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应求全,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生活动和实践过程等,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评价其次是评价渠道多样化,采用教师评、学生小组互评、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并且评价讲究及时、适度,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学习引导,充分地发挥评价的功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老师及时的表扬、激励。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通过品德与生活课与班级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大部分保持良好的品德与生活学习兴趣,并养成了良好的品德与生活习惯。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专业教学水平。
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习,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第二、继续加强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在课改实验中,我们实验教师担负着承担教改前沿突破的重担,新理念下的“教师要有个人学习促成长”的思想,只有学习型的教师才能把教学研究工作做好,才能有所创新和突破。
因此,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 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篇18:品德与生活工作总结
这一学期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一、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二、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篇19: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鄂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第4课内容。它所处的单元以《爱护我们的家园》为主题,包含“美的环境,好的心情”、“这儿怎么了?”、“让垃圾回家”三个活动主题。旨在使孩子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的生存关系,为其一生身心健康打下基础。本节课主要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欣赏图片,观察、比较中认识身边的环境,感受身边的环境对自己、对大家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责任感,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说学情
随着国家城镇化的发展,很多家庭都住在环境优美的小区里,然而,人们的环保意识却越来越差,孩子们也对环境污染现象熟视无睹,随地乱扔乱丢习以为常。
针对以上学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情感与态度:感受环境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行为与习惯:对身边的环境污染进行调查研究活动,爱护环境。
知识与技能: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懂得变废为宝的可创性和利用性。
针对以上主题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调查、走访等形式了解身边的环境,激发环保欲望;从做游戏中体会到美好环境是可以创造的。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环保意识并能付诸行动。
三、说教法
1、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努力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
2、我以体验式学习为主要形式进行教学,把道理寓于活动之中,做到情理交融。
3、我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创设一定的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无形中促使学生把“知”转化为“行”。
四、说学法
1、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感受家乡的环境现状。
2、学生通过比较、调查、走访,深刻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
3、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中,激发环保欲望。从动手为垃圾找家的游戏中体会到美好的环境可以自己创造。
五、说过程
1、情境导入,引发体验
我首先精心挑选了美丽的风光图片,通过放幻灯片,配上音乐,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
2、自主探索,尝试体验
(1)课前我让学生走出校园,到河边、街道、工厂等去走走、看看我们所处的环境。
(2)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加深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3)全班交流、展示。我相机补充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环境问题可能带来的危害性。
(4)我借机提出质疑:我们如何行动,才能改变这些环境现状呢?学生自由畅谈。
3、动手游戏,加深体验。
(1)我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经验,让他们说说垃圾的“家”。
(2)学生做“给垃圾分家”的游戏。我们给垃圾分为两个“家”: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让他们把垃圾图片送回正确的“家”。
4、课外延伸,活动拓展
我先让学生猜猜这些废品摇身一变,能变成什么?然后出示学生再制作的物品,如花篮、笔筒、钱包等,告诉学生变废为宝,不仅环保又美观。激发学生制作欲望,让他们懂得美是可以创造的。
六、说反思
1、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孩子们在感受环境美、发现环境问题、送垃圾回家等课堂环节中都兴趣盎然,参与度高,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2、教学形式多样化。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运用了直观教具,如幻灯片、垃圾图片、变废为宝的物品等,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也引导他们共同感受到了环境美,体会到小组合作的快乐,尝试到探究的乐趣。
3、学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同学们近段时间以来,随手乱扔乱丢现象严重,教室里,操场上总能找到各种生活垃圾,什么牛奶瓶、纸片、食品袋、方便面渣,正好借助这节课的东风,好好整顿整顿校园环境。
当然,课堂中也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表情不够放松,肢体语言太过僵硬等等,今后还要锻炼自己的胆量,提高自己的品德专业水平,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品德老师。
篇20: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早上好!我是石基中心小学的黄影晖。我说课的内容是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要上二年级了》主题一《我的这一年》。
一、说教材
本单元围绕一年级与二年级这个过渡时期让儿童感知自己在这一年一年级生活的点滴变化以及展望二年级生活是怎么样的给儿童展开生活。作为本单元的开篇课,它主要让儿童总结一年级的生活,为下面展望二年级的学习作铺垫。
二、说学情
孩子们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各方面都产生了变化,也取得了一点一滴的进步。和幼儿园时期相比,孩子们的确是长大了,但对成人的依赖还是存在的。孩子们都愿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进步与变化。课堂上充分给孩子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多角度感知总结自己的变化与进步很重要。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他们对自己在这一年里的变化只存在零碎的片段。可能集中在身高、体重这些身体的变化感知上。由于孩子年纪小,抽象思维能力差,直观性和形象性的东西比较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合作能力、处理信息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情况分析,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现在我来说说本课具体的教学目标:
1.能用比较全面的方法感受自己和同学一年来的成长与变化。
2.学习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进步,体验成长的快乐,增强对自我和他人的认识。
3.能收集适宜的物品用比较的方法来感受、说明自己的成长变化。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让獐儿童充分感知自己这一年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难点就是如何引导儿童具体地感知自己在这一年来的变化。
五、说教法学法
要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中我以儿童活动为中心,通过课前的调查、资料收集,课上的交流、游戏,让儿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儿童的体验、感悟、内化中,一步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而老师则作为引导者、合作者,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结合教学目标,我把教学过程分成“发现我长大了”“寻找成长的足迹”“感受成长的变化”“收获成长的果实”“分享成长的快乐”五个活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的开始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中来,是一节课开头成功的关键。在课的开始,我以神秘的语气跟孩子们说:“小朋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神秘的礼物,看你的小眼睛能不能有大发现!你看,照片中的人你认不认识?”接着我在投影仪上出示班中一位学生从出生到现在的一组照片,请孩子观察。一开始出现孩子婴儿时期的照片时,大部分孩子都看见照片中人物的可爱模样,觉得很有意思而窃窃私语。紧接着我问:“你们认识他吗?”我想在这个时候,孩子们都会说不认识。而随着照片中人物年岁逐增,人物的模样逐渐变得清析,一张熟悉的脸就开始出现了。这时,孩子会越看越兴奋,因为有发现的人越来越多了。他们争相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随着孩子说出这是我们班的XXX同学时,我成功地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关注孩子的变化上。
在孩子们的情绪高涨之时,我小结说:“原来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长大了不小。在这一年里,你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就让我们一起寻找我的这一年里成长的足迹吧。”
在欢乐的气氛感染下,我引导孩子们从身高、体重、以前穿的衣服和鞋等方面,采用具体的数字、资料展示、口头述说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对比,使儿童具体、形象地感知到自己身体在不停地生长变化。在课前,我引导孩子挖掘身边的可利用资源来为我们的学习服务。平时,我注意引导他们有意识地收集有关成长的具体资料,如自己不同阶段的照片,请父母帮忙在不同的时间段量一量身高和体重的变化,收集自己不同时间的衣物,用过的物品。在课上引导他们用各种有趣的方式进行展示和对比,以产生具体的感知。如比一比各自在差不多时间里的身高、体重,穿一穿小时候的衣服、鞋子。把小手再一次与开学前画的小手相比较,孩子们都能惊喜地发现“我真的长大了不少了!”在这种欢乐的气氛感染下,孩子们介绍会更积极,交流的结果将会更充实。教育就是这样,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力法度创设孩子们乐于参与其中的活动形式,让他们在活动中有所得,有所悟。而在整个活动中,也充分体现了品德教育的生活性。
就在孩子们感知自身身体变化之后,我利用生活镜头把孩子引进了另外一个感知活动里。我把生活的镜头瞄准了班上一位经常做家务的同学。她在一天里帮妈妈洗菜、扫地、拖地、洗碗等等。在片段里,孩子们将会听到她妈妈夸自己的孩子在这一年里长大了,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了,减轻了父母的不少负担。
一石激起千层浪,班里许多孩子在这一年里都在家里帮助父母做过许多家务。我相机引导孩子:“你在家里,父母和其他人夸过你长大了吗?他们为什么这么夸你呀?”承接着孩子们的滔滔不绝,我先组织他们在小组里交流,让同学们都能感受自己的长大与进步,知道自己养成了哪些好习惯。而老师则作为参与者,细心聆听着孩子们在这一年里的进步与变化。儿童品德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
在儿童充分感知自己在身体、思想、行动的变化以后,我让孩子们一同收获成长的果实。在小组里展示自己的成长纪录袋。让孩子们在相互交流展示的基础上,全面感知同学们的变化。引导儿童在相互交流中进行自我评价和成长展示。用“找优点”的方式启发儿童客观、全面地评价别人,尤其是对那些平时容易得到消极评价或被忽视的儿童,老师注意引导儿童正确、全面地进行评价。在孩子们充分交流以后,我还适当启发孩子们:“你今后哪方面还能做得更好呢?”给他们一个再进步的空间。
课的最后,我以分享成长的快乐作为课后的延伸活动。组织儿童办一期“我长大了”展览,并让儿童把课堂上的展示拓展到生活中去。让大家都能知道我的变化,为我祝福。并为下一节课《二年级生活怎么样》提示参观学习的方向。
七、说板书
板书是学习的导游图,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探索。板书是老师的微型教
案,浓缩了教学思路。这样的板书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内容清析,能让学生一目了然本课的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我的这一年
身体、思想、行动
↓
变化
↓
进步
综观整节课的设计,处处体现着生活性。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教学内容的主要源泉,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力求做到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回归学生的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中介。课堂上老师通过创设孩子乐于参与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有所得,有所悟,受到品德教育的熏陶。让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我想一节课下来能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品德与生活《快乐的节日生活》教案设计(集锦20篇)】相关文章:
《火把节》五年级语文教案2022-05-07
《亲近春联》教案改良设计之2022-12-27
欢欢喜喜过春节思想品德教案2022-05-07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家乡物产多又多》教学设计2023-06-03
一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装扮我们的教室》教案2022-05-04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2022-07-24
关于重阳节敬老主题班会教案2023-09-02
德育教案2022-05-28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祖国妈妈的生日》教案2023-02-12
学生清明节主题班会优秀教案202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