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案

时间:2022-07-21 09:45:35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三字经教案(精选18篇)由网友“丧物主义者”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三字经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字经教案

篇1:《三字经》教案

经典原文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具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堕

活动目标

1、熟读《三字经》第一课》:“人之初····师之堕”

2、识字:山、远、近

3、知行合一:通过故事《妈妈生病了》引导幼儿学会做一些关心父母的事,孝敬父母。

活动准备

礼物盒子一个,里面放有一本《三字经》

字卡:山、远、近

“多闻之星”贴纸

教师用碟:《三字经》第一课内容、说文解字、知行合一《妈妈生病了》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律动:《如果感到幸福》

2、“小朋友跳的真棒,~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份神秘的礼物。”出示盒子,“我的宝盒里会藏着什么呢,我们用‘爱的鼓励’把它请出来。”将盒子打开,取出书本《三字经》。“哦,是一本可爱的书宝宝。大家看看书宝宝的封面上都有谁呀?〔小兔、小猪、小乌龟、公鸡,还有多多。〕上面的字你们认识吗?”让小朋友来认上面的字,然后把它念出来。“对了,书宝宝的名字叫《三字经》,读了它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可爱。”

二、活动展开

〔一〕诵读

1、师:“现在让我们来听听看《三字经》里写着什么宝贝呢,请多多来给大家读《三字经》第一课。”播放vcd,请小朋友听一遍。

2、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本《三字经》,小朋友,赶快找找,给你们准备的《三字经》在哪里?”〔事先在每一组孩子桌子的中间放一个小篮子,将《三字经》放在篮子里,用一张手帕将其盖住,保持一些神秘感,也是为了不先引起孩子的注意。〕请小朋友去找书,必要可以提醒幼儿。〔提醒:到第二次取书的时候,就是播放音乐,然后将书放在第一个小朋友的桌子右上角,一个一个往后传。

3、找到书以后,请每个孩子拿一本。“请小朋友双手轻轻的将《三字经》拿出来,放到自己面前的桌子上。”引导孩子:一手扶着书,一手捏书角,一页一页往后翻,把书翻到第一页。请小朋友将右手举起来,伸出右手的小食指,将小食指落到第一页的.第一个字上,然后‘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书开口读’老师读一遍,小朋友跟着读一遍。读完后,请小朋友轻轻地将书合上,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

4、游戏‘身体上的字’。“小朋友,你们会唱头发肩膀膝盖脚的儿歌吗?”和小朋友一起来唱儿歌并加上动作。完了以后,问他们喜欢自己身体的那个部位。选三个,如头发、肩膀、膝盖。然后用刚才唱儿歌的节奏,加上排头发、肩膀、膝盖的动作来读《三字经》第一课。一个字拍一个部位。

5、比赛读。将小朋友分成两组,比如香蕉组和苹果组,看哪组的小朋友表现更棒。

〔二〕识字

6、“今天还有三个字宝宝也想来和咱们做游戏。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就是三个字宝宝必须在我们今天学的三字经里找到和它长得一样的好朋友。小朋友,快来帮帮字宝宝吧。”出示写有三字经的黑板和三张字卡:近、远、山。请三位小朋友分别上来,在黑板的文章里找到和它一样的字。找对了,老师奖励一颗“多闻之星”。如:找到‘近’以后,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看‘近’应该怎么念,从第一句读起:“人之初···性相近”,这个字念‘近’。这样在读文中让小朋友识字,一举两得。其它两个字也是这样。

7、说文解字。“小朋友,你们知道‘窦燕山’的‘山’是怎么来的吗,让我们一起去听听汉字老爷爷怎么说的吧。”播放vcd,看说文解字。

8、游戏送字宝宝回家。

〔三〕知行合一

9、“小朋友,你们生过病吗?”〔生过〕“生病的时候是谁在照顾你呢?”〔爸爸妈妈〕“如果妈妈生病了,你会怎么做呢?”〔请小朋友自己说〕“好,我们来看看妈妈生病了,爸爸出差了,多多是怎样做的。”播放vcd知行合一。看完后,请小朋友说说,老师总结。

10、如果时间允许,老师带小朋友来表演创编《妈妈生病了》。

三、活动结束

播放vcd,学生跟读,老师给每个孩子发“多闻之星”。

延伸活动

1、好习惯

爸爸妈妈下班回家,我给爸爸妈妈倒杯水。

2、亲子共读

今天我学了《三字经》,回家要读给爸爸妈妈听。

篇2:《三字经》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读、会背《三字经》节选

2、围绕“善”,让学生在读中知善、懂善,课后能积极行善。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从读中“悟善”、听中“知善”、课后“行善”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三字经》简介导入,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后板书“熟读《三字经》,能知天下事。”

二、新授

1、以听促读(通读)

①师出示教学内容:“人之初。。。。。。老何为”

学生看拼音,自由习文。(师巡视指导读音,教{jiaojiao}处{chuchu}

②师播放多媒体中的范读,学生边听边画自己喜欢的句子。

③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注意读音)

2、以读促学(熟读)

①围绕这66个字,展开朗读(注意方式指导,读出韵味)

如:a.摇头晃脑读

b.拍手读

c.同桌击掌读

②教师示读或是师生赛读

3、以促听思

①引导学生听《孟母三迁》的故事。

②体会父母的辛劳,明白做个好孩子的条件

4.以背促悟

①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学习、背诵《三字经》节选

②学生表演背

5、以写促行

①围绕“善”字的演变过程,让孩子们明白做个“善良”人的基本条件

②围绕“善”,布置作业

a.回家后将今天所学内容向父母汇报

b.每天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好事),结合课外实践本。

三、总结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篇3:《三字经》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三字经》中“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两句,感受其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初步理解三字经内容,让幼儿从小就懂得讲诚信,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故事《狼来了》的图片。《三字经》文字。

活动过程:

一、教师复习学过的《三字经》内容。

1、师:“小朋友,上次我们学了一个《黄香暖席》的故事,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说出:黄香小朋友孝敬父母。)三字经里是怎样说的?(幼儿一边拍小手一边诵读出“香九岭,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两句。)

2、师:我们还学了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说出:孔融小朋友尊敬哥哥、爱护弟弟。)三字经里是怎样说的?(幼儿一边拍小手一边诵读出“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两句。)

3、师:今天,老师再给小朋友讲一个《狼来了》的故事,听听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出示图片老师讲故事。)

二、学习新的内容“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1、提问:故事里有谁?他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狼真的来了人们都不来救他呢?

2、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从小就要讲真话,不能骗人,要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3、师:在《三字经》里是这样说的“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出示《三字经》文字)

三、幼儿学习诵读。

1、教师请幼儿和教师一起读。

2、教师请个别幼儿上面来朗读,教师鼓励幼儿。

3、教师弹琴请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唱。并鼓励幼儿用手拍节奏。

4、幼儿完整地诵读三字经“人之初……此五常,不容紊。”

篇4:《三字经》节选 教案

《三字经》节选 教案

教 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单 元:传统文化 板 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启蒙课本,它内容丰富,言简意赅,非常适合儿童阅读。本课的第一部分说的是为人子者,如果终日不学,待到年迈体衰时,会因终身无为而羞愧。第二部分说的是人如果慵懒度日,不思进取,就会连动物都不如。这两部分都是劝诫世人要好学上进,将来才能有所作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会写文中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明白勤奋好学、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 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引导学生运用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2.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使学生了解课文大意,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初步感受学习古文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从课文中明白勤奋好学、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重难点分析: l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本课要求读写的生字比较简单,教学中要利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l          课文中有些词语如“非、宜、为、司”在现代文中不常用,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诵读中领悟词语意思,了解课文大意,然后从中悟得道理。 课前准备: 学生自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一)课件出示图片,教师讲《黄香温席》的故事。 (二)教师引导:这个故事出自南宋王应麟所著的《三字经》,谁会背诵《三字经》? 学生背诵《三字经》片段,及时鼓励。 (三)简介《三字经》。 《三字经》大约一千多字,自南宋以来,已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可以称得上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古人曾经说过“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意思是说:熟读《三字经》,就能了解许多事情,懂得做人的道理。 今天我们学习的第28课就选自《三字经》,(板书课题)相信学完课文,你一定会有许多收获。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根据读书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出示课件,提出读书要求: 1.借助拼音读课文,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2. 圈出本课生字,读一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生字。 (二)小组合作学习,互助读书、识字。 与同桌互读课文,互相评价,纠正同学读错的地方,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桌互认生字卡片,不认识的字可以向同学请教识字方法。 (三)班内交流读书、识字情况,指导识字。 1.指名朗读课文,师生给予评价,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针对性指导。 2.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课文,指名读、齐读。 3.交流识字情况。 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读书中都记住了哪些生字,介绍自己的识记方法,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好的识字方法。 本课生字比较简单,可以利用比较形近字的方法或学生编字谜的方法帮助记忆。 为---办      玉---王 司---同      器---哭 犬---大      酿---醒 4. 出示生字的相关课件,小组竞赛开火车认读生词。     三、品读课文第一部分,感悟道理。                                        (一)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自己读懂了什么,画出有疑惑的地方。    (二)组织学生在班里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语的含义。 子:为人子者。 非:不是。 宜:应当。 何为:能干什么呢? 琢:雕琢。 器:器物。 义:理义,做人的道理。    (三)引导学生领悟这一段的大概意思: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会有什么成就呢?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义,不能成才。 (四)感悟道理。  学生再次读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自己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引导学生明白这一段古文告诉我们,人在年少的时候就要勤奋好学,否则到了年老的时候将一事无成。 四、指导朗读、背诵。 (一)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自由练读第一部分课文。 (二)指名读课文,适时指导,注意“老何为?”一句的语气。 出示课件,配乐朗读。  (三)背诵课文,先自主背诵,再在小组里展示,最后小组在班里竞赛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指名背诵第一部分课文,说一说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品读文句,感悟道理。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画出自己理解有困难的地方。 (二)交流读书感悟,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字词的意思: 司:主管者。 苟:假使。 曷:怎么。 (三)引导理解古文内容。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段课文讲了什么,教师点拨。 这段古文讲了:狗在夜间会替人看守家门,鸡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糊里糊涂过日子,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 蚕吐丝供我们做衣料,蜜蜂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不思进取,真是连小动物都不如了。 (四)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明白这段古文告诉我们,做人要勤学上进,人生才有意义。 (五)出示课件(第二部分),学生配乐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拓展练说,深化理解。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说一说课文中哪一句话给自己的启发最大。 四、指导书写生字。 (一)出示课件,读一读田字格里的生字,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结构、占格位置;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字写正确、写好看。   (二) 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非:注意笔顺先左后右,以竖中线为界,左右对称,右竖略长一些,左右各有三横,要横序相对,每边的第二横稍短。 司:第一笔“横折钩”占左上格和右半格。 为、玉、义、犬四个字要注意“点”在字中的占格位置。 (三)学生描红,练写。 (四)与同桌交换作品,相互欣赏, 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作业。 课外背诵《三字经》其他片段。       由孩子熟悉的故事引入,调动他们的情感,激发阅读兴趣。                通过对《三字经》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识字,提高识字水平。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给学生更多自由读书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                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注重学法指导,教给学生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领悟课文大意。                  培养学生读思结合的良好阅读习惯。                         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音乐伴奏下感受古文的节奏美。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养成一边读一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引导学生在读读背背中领悟课文意思,体会学习古文的乐趣。   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升华对文本的理解。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引导学生了解写字不仅仅要掌握字的形体结构,还要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努力把字写好看,在写字过程中陶冶性情,逐步提高语文修养。    

篇5:三字经教案

一、激发兴趣,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字经》吗?

《三字经》是学习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它源于南宋,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三字一句的韵文非常容易记忆,内容包括传统教育,历史、地理、天文,伦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现在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它是我国古代对孩子进行论理道德教育的书籍,现在被世界儿童运用,你们自豪不?其实上学期要求我们学习的读读背背里就有一篇关于论理道德教育的内容,你们还记得吗?(一起背)(羊跪乳,鸦反哺……德有伤,贻亲羞)谁能说说讲的是什么意思?

你们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吗?这段故事就来源于三字经里的“昔孟母,择邻处”意思是从前的孟母为了儿子有个能有出息,选择合适环境的事。其实你们的父母为了你们能够成才,给你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受再多的苦也心甘情愿,我们作为儿女,应该感谢父母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条件,更加发奋读书。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感恩,爱亲人、孝敬父母。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段关于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有帮助的《三字经》。

二、新授感悟

1、出示《三字经》中“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两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两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学生自主识字,“允、籍”

3、老师配乐朗读《三字经》。

4、指名读。同桌读、小组读、男女生接读、全班齐读。

5、师生共同解释这两句三字经的含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像苏洵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6、教师读故事:苏老泉发愤读书

7、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讨论、交流:

(1)为什么苏老泉到了27岁还要用功读书?

(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

8、请学生思考问题:

(1)苏老泉27岁才用功读书,你觉得他做得对还是不对?

(2)试着想一想:年岁大的人还要不要学习新知识?(苏老泉到了二十七岁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我们年纪轻轻,现在开始用功是绝对来得及的。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3)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后天教育及时,方法得当,也可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才)

9、配乐集体齐读

10、指导学生背诵

三、扩展活动:

《三字经》里还有好多关于指导教育学习的内容,老师让你们自己搜集,你们找了没有?谁能把你喜欢的《三字经》内容和大家交流一下。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或者讲其中故事也可以。

篇6:三字经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六组经文。逐步了解《三字经》的语言特点。

2.通过搜集资料、诵读经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诵读《三字经》原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并了解其语言特点。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将《三字经》部分原文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读经文,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三字经》视频资料、歌曲。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歌曲《三字经》,会唱的可以跟着唱。通过跟唱也对前六组经文进行了复习。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三字经》了,还记得咱们学习经典的口号吗?(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

二、学习经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1.学生自由读,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一人读一行,纠正字音。

3.练习读,把金文读熟。同桌对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读等形式。

4.指出节奏韵律。拍手诵读,争取会背。

5.思考:通过这六组经文,你知道了什么?2多媒体相机出示:《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两个故事,学生认真听,再谈想法。

6.边读边品再读经文。

三、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经文对你的指导,如:怎样孝敬父母、兄弟友爱。

2、学习儿歌《谦让歌》

《谦让歌》

好儿童,要谦让,

好处、方便,我不抢,

要学孔融把梨让,

先别人,后自己,

人人夸我“你真棒”!

四、

同学们,老师告诉过大家要“学以致用”,学习知识就是要用的,所以今天我们说到就要做到。要到什么呀?(学生答:孝顺,友爱,谦让等)对,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吧!

同学们,“雅言传承中华文明,经典浸润精彩人生”,让我们抓紧时间学习《三字经》吧,因为我们要“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

第2页/共2页<上一页

篇7: 三字经教案

国学课《三字经》教案

教学目标:

诵读《三字经》原文“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一段,到达熟读成诵。同时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W

教学准备:W

收集历史故事《孔融让梨》《黄香温席》配乐《春江花月夜》制作课件、儿童歌曲《我的好妈妈》

教学模式:W

故事导入、情境激趣——配乐诵读、品读解意——联系实际、感悟升华W

教学流程:W

一、故事导入、情境激趣:

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个小朋友,一个叫黄香,一个叫孔融。(播放多媒体课件:《黄香温席》《孔融让梨》)

你喜欢黄香和孔融吗为什么就连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称赞他们那。

二、配乐诵读、品读解意W

1、师配乐范读、领读(出示《三字经》原文:“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W

3、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资料教师相机点拨: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启示〗每个人从小就就应明白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明白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W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明白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就应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W

〖启示〗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就应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明白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就应明白的。

背诵比赛。W

三、联系实际感悟升华W

1、你觉得黄香是个怎样的孩子孔融又是个怎样的孩子W

2、你还明白那些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人

歌曲《我的好妈妈》一边唱一边做动作

你在生活中是怎样做的学习了这天的《三字经》资料,你有什么打算

篇8: 三字经教案

小学《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之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南京市夫子庙小学高嵩

一、教学资料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二、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透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透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这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三字经》。

(2)前面我们已经背了《三字经》中的很多资料,此刻我们来比比谁记得多、记得牢、记得巧。(不仅仅要背,还要说说怎样记的。)

[推荐]

古文距离学生是遥远的,但是,游戏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的过程之中。

2.理解句意

(1)这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自己读,读正确,并思考句子的意思。

(2)指名读,正音。

(3)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推荐]

新课标强调学生用心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此处句子的教学,采用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质疑,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最后一齐交流的学习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又使学生互助合作,教师适时的点拨又恰到好处地解答了学生的疑惑。

3.拓展阅读

(1)朗读相关典故,帮忙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大器晚成的苏洵》和《韩愈苦读》(见《三字经》第108-109页)

(2)你还明白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齐白石、越王勾践、刘邦、吴承恩)

(3)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j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明白,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已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题弟侄书堂

[唐]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寒夜读书

[宋]陆游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

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摘抄诗中表示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诗句,并有感情地诵读。

(5)只要我们能坚持珍惜时间,刻苦勤学,就必须能成才。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背诵这天所学的《三字经》。

[推荐]

新课标十分重视小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这一部分的教学期望透过学生对相关资料的阅读、背诵、感悟等多种形式,帮忙学生了解、学习、积累、深化对本次所学《三字经》中相关资料的理解,同时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厚,进而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4.自由创编

(1)《三字经》是我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是我国古代历史礼貌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三个字为一句,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都不相同。虽然每句只有三个字,但简洁明了,含义深刻,又能让我们一读就懂。

此刻,我们是新时代的孩子,我们也来模仿,学着编几句流畅的《三字经》。

(2)交流,比比谁编得更好,先在小组内交流,选出最佳作品。

(3)每组的代表朗读,评出班级“小作家”。

(4)自由选读同学的优秀作品。

[推荐]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构成与发展,着眼于学生语言潜力的构成,并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潜力。所以,“创编”环节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诵读、积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5.总结延伸

(1)读读这天学的《三字经》,然后进行背诵比赛。

(2)课后,自由组合成小组,为自己创编的“新三字经”编歌、编曲,并歌唱。

[推荐]

为语文学习增添乐趣,并培养学生的综合潜力,同时又识记了学习资料,可谓一举多得。

篇9: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示范课教案

《三字经》第一课教学详案

经典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具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堕

活动目标

1、熟读《三字经》第一课》:“人之初····师之堕”

2、识字:山、远、近

3、知行合一:透过故事《妈妈生病了》引导幼儿学会做一些关心父母的事,孝敬父母。

活动准备

礼物盒子一个,里面放有一本《三字经》

字卡:山、远、近

“多闻之星”贴纸

教师用碟:《三字经》第一课资料、说文解字、知行合一《妈妈生病了》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律动:《如果感到幸福》

2、“小朋友跳的真棒,~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份神秘的礼物。”出示盒子,“我的宝盒里会藏着什么呢,我们用‘爱的鼓励’把它请出来。”将盒子打开,取出书本《三字经》。“哦,是一本可爱的书宝宝。大家看看书宝宝的封面上都有谁呀〔小兔、小猪、小乌龟、公鸡,还有多多。〕上面的字你们认识吗”让小朋友来认上面的字,然后把它念出来。“对了,书宝宝的名字叫《三字经》,读了它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可爱。”

二、活动展开

〔一〕诵读

1、师:“此刻让我们来听听看《三字经》里写着什么宝贝呢,请多多来给大家读《三字经》第一课。”播放vcd,请小朋友听一遍。

2、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本《三字经》,小朋友,赶快找找,给你们准备的《三字经》在哪里”〔事先在每一组孩子桌子的中间放一个小篮子,将《三字经》放在篮子里,用一张手帕将其盖住,持续一些神秘感,也是为了不先引起孩子的注意。〕请小朋友去找书,必要能够提醒幼儿。〔提醒:到第二次取书的时候,就是播放音乐,然后将书放在第一个小朋友的桌子右上角,一个一个往后传。

3、找到书以后,请每个孩子拿一本。“请小朋友双手轻轻的将《三字经》拿出来,放到自己面前的桌子上。”引导孩子:一手扶着书,一手捏书角,一页一页往后翻,把书翻到第一页。请小朋友将右手举起来,伸出右手的小食指,将小食指落到第一页的第一个字上,然后‘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书开口读’老师读一遍,小朋友跟着读一遍。读完后,请小朋友轻轻地将书合上,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

4、游戏‘身体上的字’。“小朋友,你们会唱头发肩膀膝盖脚的儿歌吗”和小朋友一齐来唱儿歌并加上动作。完了以后,问他们喜欢自己身体的那个部位。选三个,如头发、肩膀、膝盖。然后用刚才唱儿歌的节奏,加上排头发、肩膀、膝盖的动作来读《三字经》第一课。一个字拍一个部位。

5、比赛读。将小朋友分成两组,比如香蕉组和苹果组,看哪组的小朋友表现更棒。

〔二〕识字

6、“这天还有三个字宝宝也想来和咱们做游戏。但是~老师有个要求,就是三个字宝宝务必在我们这天学的三字经里找到和它长得一样的好朋友。小朋友,快来帮帮字宝宝吧。”出示写有三字经的黑板和三张字卡:近、远、山。请三位小朋友分别上来,在黑板的文章里找到和它一样的字。找对了,老师奖励一颗“多闻之星”。如:找到‘近’以后,老师带领大家一齐来看‘近’就应怎样念,从第一句读起:“人之初···性相近”,这个字念‘近’。这样在读文中让小朋友识字,一举两得。其它两个字也是这样。

7、说文解字。“小朋友,你们明白‘窦燕山’的‘山’是怎样来的吗,让我们一齐去听听汉字老爷爷怎样说的吧。”播放vcd,看说文解字。

8、游戏送字宝宝回家。

〔三〕知行合一

9、“小朋友,你们生过病吗”〔生过〕“生病的时候是谁在照顾你呢”〔爸爸妈妈〕“如果妈妈生病了,你会怎样做呢”〔请小朋友自己说〕“好,我们来看看妈妈生病了,爸爸出差了,多多是怎样做的。”播放vcd知行合一。看完后,请小朋友说说,老师总结。

10、如果时间允许,老师带小朋友来表演创编《妈妈生病了》。

三、活动结束

播放vcd,学生跟读,老师给每个孩子发“多闻之星”。

延伸活动

1、好习惯

爸爸妈妈下班回家,我给爸爸妈妈倒杯水。

2、亲子共读

这天我学了《三字经》,回家要读给爸爸妈妈听。

篇10:三字经教案

课前活动:

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当老师说到你身体的某一部位时,你就要用手去指着它,并且大声地把它说出来。游戏开始!

请你摸摸左眼,(我就摸摸左眼)

请你摸摸右眼,(我就摸摸右眼)

请你摸摸左耳,(我就摸摸左耳)

请你摸摸右耳,(我就摸摸右耳)

请你摸摸嘴巴,(我就摸摸嘴巴)

师:刚才很多小朋友指得都不错。老师希望上课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能够用眼睛看着老师,用耳朵去听讲,管好你们的小嘴巴!

教学过程:

一、 初读感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出示句子)先听一段录音!(播放录音)

师:瞧,他读得多好呀!有小朋友已经跃跃欲试了,谁先来读读看?

师:谁敢来跟他比试比试?注意读准字音!

师:这里有几个生字,我们来认识它们,跟着老师读:

龄 能 融 让 梨 弟 (领读)

师:还有谁比他们读得还好?请举手!

师:这么多的小朋友愿意读呀!这样,咱们男女生交叉读,女生读红颜色标注的部分,男生读蓝颜色标注的部分。女生先读,香九龄――(引读)

师:我们一起把这段话快速地读出来!香九龄――(引读)

师:放慢速度,再来读读看!香九龄――(引读)

二、 讲解故事。

其实,这段话蕴藏着两个小故事呢!先来看第一个故事吧!(配乐,结合动画叙述黄香温席的故事。)

1、师:古时候,有一位叫黄香的小朋友。九岁时,母亲去世了,他与体弱的父亲相依为命。他知道父亲养育自己的艰辛,非常心疼父亲。夏天天热,每晚他都先把父亲的枕席扇凉,以便让父亲安睡。冬天天冷,每晚他都先上床,用体温把被褥捂热,以免父亲着凉。正因为黄香有此孝心,才使他长大后在做人、求学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师:多懂事的孩子呀,咱们也要向他学习!《三字经》里是怎样写他的?打开书到第4页,找找看!

(相机出示句子:“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师:谁再来试试?

师:女生学着她的样子一起读!香九龄――(引读)

2、师:第二个故事讲的是谁呢?先来认识一下主人公吧!(出示孔融的图片)他叫孔融!大家都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吧?谁来说说?

师:听了刚才的故事,一定有聪明的小朋友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谁来说?

师:对呀,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么长,可古人只用了十二个字就概括了,真神奇呀!(出示句子: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一起来读!

师:小孔融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要把大梨让给哥哥们吃,他对兄弟是多么友爱!

过渡:在刚才的句子中,我们知道了一个人必须要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首先要孝顺父母、恭敬兄长,其次才是学习各种常识。这就是《三字经》中所说的――(出示句子: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三、指导背诵。

过渡:这么好的句子,老师相信小朋友们一定已经熟记在心了。现在,老师就要考考你们了,会的小朋友一起回答!先准备准备,自己读读!

师:现在来看大屏幕!

(1) 你能把它们补充完整吗?

香九龄,_________。孝于亲,_________。

融四岁,_________。弟于长,_________。

首孝弟,_________。知某数,_________。

(评:字字正确!)

(2) 这样,你还会填吗?

香九龄,_________。孝于亲,_________。

融四岁,_________。弟于长,_________。

首孝弟,_________。知某数,_________。

(评:很有感情!)

(3)(出示黄香的图片)《三字经》中是怎样写他的?

一起背!香九龄――(引读)

(出示孔融的图片)你能背出和这幅图有关的句子吗?

一起背!融四岁――(引读)

首孝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师:小朋友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把这几句背下来,真用心!我们一起来背!拍着小手,摇着脑袋。香九龄――(引读)

四、课外延伸。

学了刚才的句子,我们认识了两位可爱的小朋友黄香和孔融。他们都是孝顺父母、团结兄弟姐妹的好孩子。你们身边也一定有许多这样的小黄香、小孔融。利用下课时间,去收集他们的故事,下节课在班上讲给同学们听听!

[三字经教案]

篇11: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最新教案

教学内容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教学目标

1. 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 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 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 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

二、 理解句意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2. 指名读,正音。

3. 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 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三、拓展阅读

1. 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苏洵壮年好学》

2.你还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齐白石、越王勾践、刘邦、吴承恩)

3.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

长 歌 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j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总结延伸

只要我们能坚持珍惜时间,刻苦勤学,就一定能成才的。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背诵今天所学的《三字经》。

篇12:《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有满文、蒙文译本。《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

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的《三字经》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在过去,包括章太炎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经》的注释和续补者。模拟《三字经》形式的读物,如《女三字经》、《地理三字经》、《医学三字经》、《西学三字经》、《工农三字经》、《军人三字经》、《佛教三字经》、《道教三字经》层出不穷,风靡天下。近期,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先生还创作了《新三字经》,同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三字经》全文长达1720字,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

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

《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序号 课时 授课内容

1 第1课时 人之初——名俱扬

2 第2课时 养不教——习礼仪

3 第3课时 香九龄——千而万

4 第4课时 三才者——应乎中

5 第5课时 曰水火——人所饲

6 第6课时 曰喜怒——人之伦

7 第7课时 父子恩——臣则忠

8 第8课时 此十义——勿违背

9 第9课时 经子通——居上世

10 第10课时 唐有虞——称三王

11 第11课时 夏传子——终于献

12 第12课时 魏蜀吴——失统绪

13 第13课时 唐高祖——国祚废

14 第14课时 太祖兴——若亲目

15 第15课时 口而诵——自勤苦

16 第16课时 如囊萤——宜立志

17 第17课时 莹八岁——亦若是

18 第18课时 犬守夜——宜勉力

19 第19课时 复习课

20 第20课时 复习课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一讲

一、 授课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

2.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三、授课基本内容

1.《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

2.本课时授课内容如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3.结合内容,讲解中国古代关于人性善恶的辩论,及衍生的哲学思想

4.详细讲解课程内容,贯穿与内容相符的小故事,提高可听性,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拓展思维

四、授课提纲

1. 导入(10')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著名学者,祖籍是河南开封的。[提问:我们班有从河南来的同学吗?]我们的这位老乡,在南宋作了很大的官,但是他为人非常耿直,看不惯官场上的一些人和事,因此得罪了其他人,所以后来他就不做官了,回了老家。在老家他过着隐居的生活,一家人在山林里过的非常快乐。后来他的小孙子们逐渐长大了,他必须要让他们学习知识,所以他为了教育他的子孙就编写了一本歌谣,都是三个字一句,很押韵,容易朗读,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等。渐渐的,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他《三字经》了。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三字经》国学教案

2.三字经 教案教学设计

3.《三字经》教案

4.三字经的教案

5.三字经优秀教案

6.关于《三字经》教学教案

7.三字经故事教案

8.《三字经》教学教案 优秀篇

9.三字经小学教案

10.《三字经》国学教案全套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老”,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从一个小孩子很小的时候得表现,我们就能大致推断出他将来是是个什么样子的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能不能有出息。这是因为人的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的目标,我们只有对自己的将来有了设想,才有前进的方向。[提问:我们大家的理想是什么呢?长大了我们要做什么?] 我们有演员、有科学家、有企业家,不管我们将来做什么,只要我们现在照着这个目标去做,并一直坚持,就有实现的一天。我们都一定会有一个共同点,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用的人。我们怎么才能做才能让自己现在是个老师父母和同学都喜欢的好孩子,将来长大了谁都愿意和你做朋友呢?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2.诵读新句子:(2')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3.讲解句子,阐释概念(30‘):

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三字经》人性本善的说法,来自于孟子的思想。

人性的三种理论

孟子“性本善”[故事一、邻居与小孩;故事二、5.12汶川地震时每个人的感受、做法]

荀子“性本恶”[故事一、婴儿出生到不懂事之前的一系列表现]

孔子“性无善无恶”[刚出生时,每个人都像洁白的麻,没有任何思想和天性,随着后天的影响,逐渐才有了善恶,就像把麻放进不同颜色的染缸,会染出不同颜色的布。故事一、曹操儿子们的故事]

通过最后一个故事,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

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故事一、周处杀龙的故事]

[故事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没有好的生活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那么,怎么才能保证我们想好的方向发展呢?我们看看《三字经》怎么说

苟不教,性乃迁。“苟”假如,如果;“教”学习,受教育,管教;“乃”就会;“迁”变化

这句的意思是:假如不学习,不接受教育,良好的品性就会发生变化

[故事一、上学的孩子和做乞丐的孩子]

[故事二、偷黄瓜的贼]

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

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故事一、弈秋学棋]

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故事二、唐伯虎学画]

学任何一样东西都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我们学习也是一样。要想学习好,除了专心之外,还需要有好的学习环境。为什么我们不再家里学些,学校为什么不和菜市场放在一起?这都是为了有更利于学习的环境。有了好环境,我们才有成长的土壤。古人认识到环境对人的影响了吗?我们来看看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昔”以前,古时候;“择”选择;“机杼”织布的梭子。

请一个同学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大家讨论:孟母为什么要三迁?]

母亲是每个人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她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尤为重要。古时候女人不识字,现在,我们的母亲也一般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但是,对孩子道德的养成,对生活习惯的培养,人格的塑造,母亲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父亲是一家之主,从古到今,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是父亲的责任。我们来看看,父亲在教育中的作用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义方”做人应该遵守的规矩法度。家教

[故事一、窦燕山的故事、五子登科的来历]

4.复习(3'):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5.总结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编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心学习,和善良的好的人交朋友,听父母的话。

附件:阳光志愿者授课经验总结

图文并茂的课文对小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建议准备有图片的教材

多讲故事

多让大家发言

记住每个人的名字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二讲

一、授课目标

1.介绍三字经

2.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3.朗读三字经前八句子

二、授课基本内容

1、回顾三字经 1-4句内容

2、授课内容如下: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3、组织学生朗读与讨论

三、授课提纲

1、 回顾三字经前四句内容,提问的方式。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三字经》国学教案

2.三字经 教案教学设计

3.20《三字经》教案

4.三字经的教案

5.三字经优秀教案

6.关于《三字经》教学教案

7.三字经故事教案

8.《三字经》教学教案 优秀篇

9.三字经小学教案

10.《三字经》国学教案全套

1) 上节课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

学生回答:曹操、孟子等~

2) 上节课大家学习到了什么?

学生回到: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2、讲解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先介绍岳飞(简介略)

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2) 讲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请老师教育孩子的问题(此处略)。问一下学生知道朱元璋吗有的学生听过电视评书明朝那些事,对朱元璋的故事表示出了兴趣。有的学生听过电视评书明朝那些事,对朱元璋的故事表示出了兴趣。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三讲

一、授课目标

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2、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3.能使学生们换个角度看待科学

二、授课基本内容

1、讲解三字经第一段9~12句内容,重点是从孝悌教育孩子们心怀感恩

2、授课内容如下: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3、组织学生朗读与讨论

三、授课提纲

自我介绍,对来听课表示感谢。教“爱的鼓励”,以备后用

{向大家推销这种鼓励模式}

1.三字经前两段试背或朗读

当时的情况是孩子们都没有带上次的课本,也没有背诵。于是我写了几个重点字的读音和填字,感觉掌握的一般。有1个孩子还是掌握得挺好的。积极性也挺高的

2.前八句内容复习:(板书)善——教育——专,从小学习

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怎么可以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好人,阳光的人。

3.提问:请同学分享每周父母花多长时间陪你们?(如果,假设你的爸妈很少陪你,你会有什么想法呢?)我们看看古代的一个同龄人是怎么做的。

讲解:“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讲黄香的故事)

分享同学们的感受

讲解:“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备注:这两句的故事很可能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如果是这样,就请一个同学上前面讲,其他人补充。[爱的鼓励]

4.提问:

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做?是什么在驱使他们?父母,兄长为你做过什么?(善,恩)

引入:感恩。

实施时,是由我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思考和跟着我的语音提示回忆父母是怎么无私的关爱我们的。然后请大家来分享。有的孩子真的有所悟,而有的不但配合,还总是睁眼。不过,我觉得当时助教体会得更深,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5.讲述感恩的心的故事

(示范手语,放在最后传授)

6.深讲黄香和孔融两个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我们如何去感恩?【讨论:可以请助教帮助】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的人,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成为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这是因为“感恩”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使我们最先要做到的。

7.孝悌了,就可以做善事了吗?我们还需要做什么:讲解后两句

联想:学无止境——(数学教育的发展)——科技兴国:请同学们为了理想好好学习各科文化知识。

8.总结

朗读今日所学。

附件:志愿者授课经验总结

可以让助教也参与讨论,并且回答问题,这样对活跃气氛开阔眼界,引导学生思考都有帮助。学生向你做鬼脸的时候,是他们希望得到你的关注的时候,你可以给他们一个眼神,也可以委婉批评,还可以视而不见,都要依据学生的性格类型而定。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四讲

一、授课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原文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3.了解一些古代星象知识, 感受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博大精深,以及浩瀚星空带给人们的无穷想象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我们要尊重自然,认识自然,以自然为师

2.教学难点:如何用易于理解的方式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传达给学生

三、授课基本内容

1.《三字经》的新句子:“三才者”至“应乎中”

2.结合句子,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些重要概念,阐释“天人合一”

3.介绍我国古代“四象二十八星宿”的知识,介绍和星宿有关的诗文,如“南箕北斗”、“牛郎织女”、《西游记》里的“昴日星君”,古诗“迢迢牵牛星”等

四、授课提纲

导入:通过前面的内容,《三字经》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教和学贵在专一和坚持,并且劝大家要从小开始学,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学起,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古时候的孩子具体要学哪些知识。为了便于当时孩子们的记述,《三字经》在“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以后,接着用数字往下串着讲。第一个数字讲“ 三”。“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这里头的“三才”和“三光”,都是传统中国极其重要的文化概念。

诵读新句子(3'):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三字经》国学教案

2.三字经 教案教学设计

3.年《三字经》教案

4.三字经的教案

5.三字经优秀教案

6.关于《三字经》教学教案

7.三字经故事教案

8.《三字经》教学教案 优秀篇

9.三字经小学教案

10.《三字经》国学教案全套

读2遍:第1遍,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第2遍,大家一起诵读

讲解句子,阐释概念(15-20‘)

三才者天地人:“才”在这里就是“最基本的东西”,这一句意思是:古人以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天、地、人;「天」是指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包括日月星辰运转不息,四季更替而不乱,昼夜寒暑都有一定的次序;「地」是指万物藉以生长的地理条件和各种物产;「人」是万物之灵,要顺天地化育万物。

“三才”这个概念,来自于周易的说卦。《易经》里讲,“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刚与柔;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注:“易”是什么呢?古时候圣人在创制易的时候,就是要用它来说明自然界最基本的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古人确定天的道理是阴和阳,地的道理是刚和柔,人的道理是仁和义,这个就叫“三才。”)从这一句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把“天,地,人”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板书“天人合一”),现在,随着科技智能的发展,人类逐渐丧失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破坏自然,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越来越盛,从而遭受自然的惩罚,因此“天人合一”在现代仍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对应着“三才”,我国古代还有“三大”(板书:“三大”)一说,请大家猜猜是什么?(答案:天大,地大,人大);

【讨论】人真的能有天地那么大吗?

雨果的一句诗:“世界上最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心灵。” 人的心灵可以比天地更广阔,人的志向也可以比天地更远大,那么【提问】你的远大志向是什么呢?

总结:“天人合一”另一重含义是告诉我们不要轻视自己的力量,我们要努力探索自然,认识自然,以自然为师,在自己的内心建设一个和天地一样广阔丰富的世界

三光者 日月星:三种光明的来源是指太阳,月亮和星星。

【提问】日月星辰有哪些重要作用?(光有什么作用?)人会“发光”吗?

这两句讲的是自然界的情况。具体到人类社会,有没有可以用“三”打头来讲非常重要的内容呢?有。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什么叫“纲”?“纲”实际上最早的意思是渔网上面那根最粗的绳子。打鱼的网撒下去,有一根最粗的绳子,下面串着一根根网眼线。拎着这根绳子一撒,网就撒出去了,一收就能把网给收回来了。这个是“纲”。“三纲”就是维持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三种伦常关系,就是君臣之间有道义,父子之间有亲情,夫妻之间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后面的十义还会提到,这里不作详细讲解)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循环运转,永不止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变化是因为地球绕著太阳公转的关系。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循环运转,永不止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变化是因为地球绕著太阳公转的关系。

【提问】:四个季节分别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总结:四季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影响,同时也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多彩,对于自然我们也要心怀感恩之心(与上节课的“感恩”主题相呼应)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都以中央为准互相对应。如果没有中心,就没有东西南北,因此中心移动,方向也跟著改变。

<内容小结,并齐诵一遍句子>

扩展知识: 古代的星象划分法(15-20')——此处内容略

齐诵古诗“迢迢牵牛星”

5. 复习(3'):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总结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三”这个数字具有特殊的含义。从天地自然到社会家庭,在《三字经》中,一个“三”字,就像一根丝线,串起了许多知识和思想的珍珠,而这样一根传统文化的项链,至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从“三”开始,我们学习了传统文化中“三才”“三大”的重要概念,了解到“天人合一”的思想,还从“三光”学习了一点古代天文学知识,知道咱们的祖先以星官的方式认识星星,并通过二十八星宿来记录日月,行星的运动变化

附件:

1.《中国古代星象划分法》和《中国星空隐藏着怎样的奥秘》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五讲、第六讲

一、授课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曰水火,木金土”至“乃九族,人之伦”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几个重要概念: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

3.感受“诚信,承诺”和“知音”的力量

二、授课基本内容

第一节课:

诵读《三字经》里的新句子:“曰水火,木金土”至“此六畜,人所饲”

解释 五行 五常 六谷 六畜

讲历史上一个有关信任和承诺的小故事:情同朱张

第二节课:

1.诵读《三字经》里的新句子:“曰喜怒,曰哀惧”至“乃九族,人之伦”

2. 解释 七情 八音 九族

讲一个关于知音的故事:伯牙断琴

三、授课提纲

课前准备:黑板上板书本节课讲授的新句子

第一节课:

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了解孩子们对上次课内容的掌握情况(10分钟)

2.导入:<<三字经>>讲完“三”和“四”,自然要接着讲“五”和“六”

3.诵读新句子(3-5分钟)

先扫除生字:请学生指出生字,老师把读音标注在黑板上,解释字义,此课生字比较多,要多读几遍,便于记忆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三字经》国学教案

2.三字经 教案教学设计

3.2017年《三字经》教案

4.三字经的教案

5.三字经优秀教案

6.关于《三字经》教学教案

7.三字经故事教案

8.《三字经》教学教案 优秀篇

9.三字经小学教案

10.《三字经》国学教案全套

然后朗读:第一遍请1个学生上台领读;第二遍集体诵读;

如果因生字读得不流畅,可以变换方式多读两遍

4.解释概念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起源于非常朴素的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古人用来五行的观念来解释变幻无穷的一切事物,对传统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影响非常大,现在也可以看到它的影子(比如福娃的设计就包含五行的元素);

五常:为人处世方面五种最重要的东西:仁指仁爱,义指得体,礼指合乎规范,智指明辨是非,信指专一守信。智和信要以仁、义、礼为前提,才可以成为优秀的品质,所以说“不容紊”。这五种品质现在仍然重要吗?(可以请孩子们联系实际生活讲一讲)

六谷:人们种植的几种粮食作物:稻:即大米;梁:高粱,小米(粟);菽:大豆;黍:黄米(粘的);稷:黄米(不粘的);麦:大麦,小麦;人们常说的“五谷”是更早的提法,没有包括稻,因为很古的时候北方没有稻子。现在,除了黄米,其他几种作物仍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粮食。

六畜:我们的祖先早在远古时期,根据自身生活的需要和对动物世界的认识程度,先后把马、牛、羊、鸡、狗和猪进行饲养驯化,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成为家畜。【讨论】六畜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现在,马的作用已经减弱,其他几样还是很重要哦。

再次集体诵读一遍(可选)

内容小结:这几句介绍了组成万物和为人处世的五种重要的东西,以及人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六种重要主食和家畜。

5.讲“情同朱张”的故事 (板书:情同朱张,东汉,南阳,朱晖,张堪)

故事梗概:东汉人朱晖很讲信义,朋友张堪生前曾嘱托他照顾张的妻儿,张堪死后,朱晖就恪守承诺,年复一年地资助张堪的妻儿,并把太守奖励给他儿子当官的机会给了更具才能的张堪的儿子。

6.总结与回顾(5分钟)

回顾五行,五常,六谷,六畜的概念,强调其重要性;

说明我们要像朱晖那样,为人诚信,重视承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集体诵读一遍新授的句子。

课前准备:黑板上板书新授的句子

第二节课:

1.导入

2.诵读新句子(3分钟)

先扫除生字:请学生指出生字,老师把读音标注在黑板上;

然后朗读:第一遍请1个学生上台领读;第二遍集体诵读;

如果因生字读得不流畅,可以多读一遍

3.解释概念(7分钟)

七情:喜悦,愤怒,哀伤,恐惧,喜爱,憎恶,欲望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七种情感,要正确对待。请学生上台表演这种情绪,并说一说感受到这七种情绪的事情;

八音:中国传统乐器的一种分类法,按照制成乐器的材料为分类标准,始于周朝。匏:葫芦制作的吹奏乐器,比如笙;土:陶土制作的乐器,比如埙;革:皮革制作的乐器,比如鼓;木:木头制作的打击乐器,比如木鱼;石,玉石制作的打击乐器,比如磬;丝:通过丝弦发声的演奏乐器,比如琴,瑟;竹:竹制乐器,如笛子,箫

[吹牛皮的来历]牛皮与八音有关,是指鼓,吹牛皮就是指吹鼓,所以吹牛皮的本意是讲的事不搭调,是否夸大事实倒在其次。

九族:上至高祖下至玄孙的九代直系亲属关系;古时候,一个人如果犯了罪,可能要株连九族

4.欣赏一个千古传诵的故事:伯牙断琴(板书:俞伯牙,钟子期,知音,春秋战国,楚国)(10分钟)

导入:《流水》一曲被录入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上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传说《流水》一曲是由春秋时期的音乐家伯牙创作的。

讲述伯牙绝弦谢知音的故事

朗诵古文:老师领读一遍,学生自己朗读一遍

5.总结与回顾(5分钟)

回顾七情,八音,九族的概念,强调要正确对待各种情感,音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要记住伯牙断琴这个动人的故事

简单介绍下次课的内容

集体诵读新授的所有句子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七讲、第八讲

一、课题:五伦十义

二、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其中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扬民族文化。

3、树立学生团队意识,纪律意识、合作意识、互助意识。

4、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领会文中所要求的道德礼义。

5、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了解社会。

三、课型:新授课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重点:

本节课以将人与人相处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十各优良品德教授给学生为宗旨,力图使其在得到教育后能够身体力行地将此优良传统发扬。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懂得十义,学会十义,发扬十义。

六、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深刻地记住十义的概念以及发扬十义的重大意义。

七、教学过程:

课前发放教学资料给学生。

团队机制

建立“我的团长我的团” 师生关系。以民主选举形式任命其中一名同学为“副官” ,帮助教师(团长)管理学生纪律。整体课程贯穿军队制度(包括战友互助、先举手再发言、合作精神、奖励制度等)。将“十义”与军纪相融合,鼓励学生自主完成教学任务。

引入新课

上一堂课讲了“五常”,提问学生:是哪“五常”?(仁义礼智信)由此引入“义”的概念。今天的课程是对“仁义礼智信” 中“义”的一个分解教授。本节里古人提出的“十义”,这是处理各种相互关系的准则,乃至今日这些准则仍是维持社会安宁、推动社会发展的保证。

进入新课

让学生熟悉课件内容,确认不熟悉的字词,由教师更正。确认学生完全掌握生字词后进入跟读阶段。

跟读完毕,学生已基本掌握教学内容及发音。进入讲义阶段。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三字经》国学教案

2.三字经 教案教学设计

3.2017年《三字经》教案

4.三字经的教案

5.三字经优秀教案

6.关于《三字经》教学教案

7.三字经故事教案

8.《三字经》教学教案 优秀篇

9.三字经小学教案

10.《三字经》国学教案全套

引入课题——五伦十义

五伦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古代,现代是团长与兵的关系),五种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前面三种是家庭关系,后面两种是社会关系,这是人与人之间不能脱离的最基本的关系。五伦之中每一伦都是一体两面,五对十面就是十义,也就是十条义理的意思。(太极的渊源)先从第一句讲起。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

“父子”字面意思理解为父亲和儿子,延伸的意思即是父母子女,也就是家庭关系,父子一体为一太极,占一个恩字,父要念子之恩,子女是祖先的遗德,是自己的'分身,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同样,子女要感父母之恩,父母有养育之恩,没有父母就没有自己的再造。父子双方都能知恩报恩,果报就是父慈子孝,这是自然的。(插入母亲救婴儿的故事,震撼学生;插入动物界爱子女、子女反哺的小故事,丰富学生自然知识。)

提问学生:为什么先讲父母子女的关系?

教授孝为先的道理。

提问学生:你是如何孝顺父母的?

夫妇即是夫妻,夫妇之间是一体为一太极,占一个从字,两人不背逆谓之从,也就是《论语》里面说的“夫唱妇随,妇唱夫随”。如果夫妻之间没有原则性分歧,丈夫倡导的妻子一定要拥护,妻子倡导的丈夫也同样要拥护,特别是当着第三者(当着孩子或外人,不是插足的第三者),夫妻一定要一致对外,有分歧、有意见回去再讨论。但当着外人夫妻之间不能拆台,这是夫妻和合的基本原则。夫妻本是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着外人贬低自己的配偶,别人一定看不起你。相反如果你能处处维护自己配偶的荣誉,别人一定尊敬你。

提问:你的父母相处和谐吗?(考虑到会有否定答案则适当引导。)

兄弟之间是一体为一太极,原则是“兄友弟恭”,做兄长的要友爱、关心弟弟,(可以举学生中的例子)做弟弟的要恭敬、尊重兄长。兄弟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如能兄友弟恭,长惠幼序,兄弟之间自然就会和睦友爱,父母看到必然欣慰欢喜。法昭禅师有诗:“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少,能得几时为弟兄”?汉朝田真兄弟三人因分家生隙,财产遂均分三份,堂前一株紫荆树也要锯成三段。当日天晚决定次日动手,哪知当天夜里紫荆树就死了。次日三兄弟见之大惊,痛悔人不如物,决定不分家了,那棵树又活了。(还可以引入双胞胎的心电感应等故事)

提问:请学生讲一个与兄弟姐妹和谐友爱的故事。

课间休息

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朋友之间是一体为一太极,原则是“朋谊友信”,朋友之道讲究信与谊二字,彼此推心置腹,诚信有义,才是真朋友。但是朋友相处切记要知止,要恰到好处,要保持距离。距离才能产生美,所以孔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朋友之间是一体,是指理体而言,不是在事项上两个人穿一条裤子都嫌肥,物极必反,这就快臭了。现代社会是工商时代,凡事都是利字当头,无利不早起。这是交易之道,与交友之道有天壤之别。

孔子在《论语?季氏篇》中提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你交的朋友讲直话、能原谅人、知识渊博,就是益友;反之,你的朋友性格怪异、个性软弱、专门说你爱听的话,就是损友。

讲述一个半朋友的故事。一个父亲教育自己的儿子如何交朋友。

从前有一个仗义的的广交天下豪杰的武夫。他临终前对他的儿子说:“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

儿子纳闷不已。他的父亲就贴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后对他说:“你按我说的去见我的这一个半朋友,朋友的要义你自然会懂得。”

儿子先去了父亲认定的“一个朋友”那里。对他说:“我是某某的儿子,现在正被朝廷追杀,情急之下投身你处,希望予以搭救!”这人一听,容不得思索,赶忙叫来自己的儿子,喝令儿子速速将衣服换下,穿了这个并不相识的“朝廷要犯”身上,而让自己的儿子穿上“朝廷要犯”的衣服。

儿子明白了:在你生死攸关的时候,那个能与你肝胆相照,甚至不惜割舍自己的亲生骨肉来搭救你的人,可以称做你的一个朋友。

儿子又去了他父亲说的“半个朋友”那里,抱拳相求把同样的话说了一遍。这“半个朋友”听了,对眼前这个求救的“朝廷要犯”说:“孩子,这等大事我可救不了你,我这里给你足够的盘缠,你远走高飞快快逃命,我保证不会告发你……”

儿子明白了:在你患难时刻,那个能够明哲保身、不落井下石加害你的人,可称做你的半个朋友。

那个父亲的临终告诫,不仅仅让他儿子,也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交友的真理:你可以广交朋友,也不妨对朋友用心善待,但绝不可以苛求朋友给你同样的回报。善待朋友是一件纯粹的快乐的事,其意义也常在此。如果苛求回报,快乐就大打折扣,而且失望也同时隐伏。毕竟你待他人好和他人待你好是两码事,就像给予和被给予是两码事一样。你的善只能感染或者淡化别人的恶,但不要奢望根治。当然,偶尔你也会遇到像你一样善待你的人,你该庆幸那是你的福气,但绝不要认定这是一个常理。因为人生只有一个半朋友。

做游戏:请两位关系要好的同学上台,一名同学闭上眼睛,另一名同学引导其穿过过道。让学生体会培养之间信任的感觉。

提问:学生认为该交什么样的朋友。

君臣之间是一体也为一太极,原则是“君敬臣忠”,做领导的要尊重你的部下,做属下的要忠于自己的本位,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敬在内心,忠在行为,二者都不在嘴上,花言巧语没用。你假装为老板干活儿,老板就假装给你发薪水,反过来也一样。孟子在《离娄篇》中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天理本就是一报环一报的。

讲述纪晓岚与乾隆的有趣之事。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三字经》国学教案

2.三字经 教案教学设计

3.2017年《三字经》教案

4.三字经的教案

5.三字经优秀教案

6.关于《三字经》教学教案

7.三字经故事教案

8.《三字经》教学教案 优秀篇

9.三字经小学教案

10.《三字经》国学教案全套

讲述军队里的服从命令的道理。

五伦十义,就是做人的十条大道,也是支撑一个人命运的十根柱子。明道才能行道,行道才能立命,命轮竖立起来了才能运转。不明道、不行道,一辈子演了十个角色全部都演砸了,十根命柱都倒了,你的命运会是什么结局,就不言而喻了。

本课程讲义结束,带领学生朗读数遍。

带领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内容。

八、作业布置

现场写出假如你做老师会怎么教学生。(了解学生意愿)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九讲

一、授课目标

1、知道“经子通——居上世”的准确理解,每个字的确切解释;

2、了解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知道“三皇”来历,“炎黄子孙”的概念;

3、引导学生认知华夏子孙的归属感,民族荣辱的共同感。

二、授课基本内容

中华民族的世系沿袭历史,古老而美好的神话

三、授课提纲

1,课前板书(从经子通到居上世)

2,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经”和“子”各所指什么。(5分钟)

3,讲解新句:经子通,读诸史。举例说明,读书做人做事循序渐进的道理。(5分钟)

4,考世系,知始终。讲解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性。(5分钟)

5,自羲农,至黄帝。这里将是全课的重点,将引入伏羲,神农和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伟大人物。

给学生讲到的上古神奇传说有:华胥履大迹生伏羲

伏羲女娲繁衍人类

女娲补天

神农尝百草

黄帝战蚩尤

涉及到的关键知识点:

三皇

八卦

红楼梦

结绳记事

神农架

炎黄子孙

龙的传人

上下五千年(25分钟)

6,号三皇,居上世。总结上古时代的三位伟大的传说人物和“世系”沿袭,请学生思考:民族荣誉感,荣辱与共的亲身感触,找几个学生体验式发言。最后诵读本课所学句子。(10分钟)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十讲

一、授课目标

教授三字经“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称三王”,讲述上古贤王的事迹,让同学们了解禅让制,德政盛世,体会儒家对政治的理想状态。

二、授课基本内容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三、授课提纲

自我介绍

1.复习第一节课内容,并朗读本节课内容

2.让同学们选举一个班长,在选举班长的过程中,让同学们列举自己的优点,能够担当班长的理由。引出尧舜的故事和禅让制。

3.讲尧礼贤下士和考验舜并最终让位于舜的故事,以及舜在逆境中表现出的仁慈与孝义。让同学对比大家对事务的观点对家人的态度与圣人所传达的处世之道的差距。并着重强调孝道与仁慈。

4.继续讲大禹治水,商汤伐夏和周文武王伐纣的故事,大禹因公废私、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但是大禹也是禅让制的终结,历史进入世袭制。讲述夏桀商纣的故事对比贤王的处世之道。

可以将商都洛阳郑州东周都成西安西周都城洛阳和同学们的家乡联系起来,引发同学共鸣便于记忆;

同时,有些同学可能听过封神演义,试着让同学讲述这段故事的梗概。

5.游戏:写几个简单的甲骨文,让同学们猜,劲儿引出夏商周的文化概述。

6.再回到班长的选举,改为列举他人的优点,最终认为谁更适合担当的职位,巩固同学们对任人为贤的认识。

7.总结

三皇五帝;禅让制;家天下;干支纪年纪日法;甲骨文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十一讲

一、授课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了解中国古代史的传承,树立民族意识、爱国意识。

3.让学生记住各个朝代的基本信息、重要人物及相关文化知识。

二、教学难点及重点

对这一阶段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记忆,道理的领会。

对于朝代更替以及众多事件和人物的记忆。

三、授课基本内容

课前发放课件给学生。(助教协助)

建立班长轮值机制。(上一堂课试验比较成功,考虑使用。)

强调背诵的任务,告诉学生会在第二节课的末尾进行背诵小擂台游戏。

规则如下:全班同学分为两组(数量均等),游戏时每组选择2到3名同学参与背诵。背诵内容为这两课时的内容。比赛结束后背诵较好的组队获得表扬。如无意外,背诵小擂台将成为长期使用的教学内容,所以会制作比赛结果表,每节课获得胜利的同学将得到小红花一枚,并贴在比赛结果表上。(1’)

导入新课(评书讲历史)

上回说到三皇开创文明,两帝施行禅让,夏禹治水、商汤灭桀,周王灭纣。

提问学生:谁还记得三皇两帝是谁?有什么故事?(3’)

历史的车轮不断的前进,今儿我们继续指点江山,再回过头看看那繁荣的夏商周三代历史。

讲授: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第一页课件。选择两名学生领读两遍新内容,让学生熟悉字词读音及字面意思。(2’)

这一段是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扩展。我们怎么看待这三个朝代的更替呢。

一边做板书演示一边引导学生回忆此三代的传承,利用小规律帮助孩子记住这四句的内容。(5’)

周朝处穿插姜子牙钓鱼的故事(如学生知道可请学生讲解)。

话说姜子牙(姜尚)渭河边钓鱼,但他的鱼钩却是笔直的,上面没有鱼饵,还钓在离地三尺高的地方。其实他不是真的在钓鱼,而是在钓王侯。这一天天朗气清,姜子牙又在江边垂钓。慢慢地他的名声就传到稽昌耳中,稽昌派兵去请,姜公不理。稽昌又派官员去请,姜公不理。稽昌觉得必是贤人,便带了礼物、换洗后来到江边见姜公。姜公很高兴,但又提了个要求,要求周文王稽昌亲自来拉自己坐的车。周文王二话不说拉起就走,走到800步的时候实在走不动了,姜公便说:大王一向敬仰贤德,能够放下尊驾,那我姜公保你王朝8,这便有了800年的周朝史。姜公为周公出谋划策,建设国家,帮助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灭了商纣。(2’)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三字经》国学教案

2.三字经 教案教学设计

3.2017年《三字经》教案

4.三字经的教案

5.三字经优秀教案

6.关于《三字经》教学教案

7.三字经故事教案

8.《三字经》教学教案 优秀篇

9.三字经小学教案

10.《三字经》国学教案全套

引导学生朗读几遍,熟悉内容。(2’)

由周朝的逐渐衰弱引入到春秋战国时期。

篇13:《三字经》教案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在春秋战国的标示下列举这一历史阶段的重要人物及重大事件。

春秋(前770年到前476年)

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

前7世纪前半叶,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

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葵丘会盟,成为中原霸主

前7世纪后期,晋楚城濮之战,晋大败楚国,晋文公成中原霸主

前6世纪初,晋楚争霸,楚大败晋国,楚庄王称霸中原

春秋晚期,吴越争霸。前5世纪初吴王夫差灭越王称霸

前5世纪初,越王勾践灭吴称霸

依照上述传承通过板书右面的地图来讲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位置,强调中原地区的重要性。

春秋时期开始了诸侯争霸。简要介绍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用做好的五霸图给同学演示。(2’)

春秋时期由于权利的纷争,文化方面也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在这一诞生了。我们知道孔子有很多非常好的教育方面的名言。话说孔子曾经拜过一位七岁孩童为师。

一天,孔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板书配合),坐在里面。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

那孩子眨了眨眼睛回答:“咱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因为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呢?”

孔子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

孩子答道:“我叫项橐。”

孔子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连串问题来难项橐:“你的嘴很厉害,我想考考你——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里没有鱼儿?什么门没有门闩?什么车没有轮子?什么牛不生犊儿?什么马不产驹儿?什么刀没有环?什么火没有烟?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什么天太短?什么天太长?什么树没有树枝?什么城里没有官员?什么人没有别名?”(此处与学生互动,板书配合)

问完,孔子盯着项橐露出微笑。

项橐想了想说:“您听着——土山上没有石头,井水中没有鱼儿,无门扇的门没有门闩,用人抬的轿子没有轮子,泥牛不生犊儿,木马不产驹儿,砍刀上没有环,萤火虫的火没有烟,神仙没有妻子,仙女没有丈夫,冬天白日里短,夏天白日里长,枯死的树木没有树枝,空城里没有官员,小孩子没有别名。”

孔子大惊,这孩子竟智慧过人!

项橐这时不容孔子多想,反问他说:“现在轮到我考您了——鹅和鸭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鸿雁和仙鹤为什么善于鸣叫?松柏为什么冬夏常青?”

孔子答道:“鹅和鸭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脚是方的;鸿雁和仙鹤善于鸣叫,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松柏冬夏常青,是因为它们的树心坚实。”

“不对!”项橐大声说,“龟鳖能浮在水面上,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脚方吗?青蛙善于鸣叫,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吗?胡竹冬夏常青,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茎心坚实吗?”

孔子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得拱拱手连声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驾着车绕道走了。(3’)

这一故事在我们三字经后面的劝学部分还会再次学到。它不仅反应了古代儿童的聪明好学,更反应了古代人的求学态度。孔子这样的圣人都可以为一个七岁的小孩子而躬身,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谦虚地向别人学习呢?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我们后世创造了众多宝贵遗产。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天文物理等方面就已十分优秀。

《春秋》记载,公元前6,“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它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哈雷彗星在古代被认为是不详的物体,又被称为扫把星,每76年才能看见一次。(演示课件)我国建筑业的祖师爷鲁班也是春秋末年人,他为人们创造了许多生产工具,如锯、刨子、石磨、木鸟、云梯、立体石刻地图。现在建筑业还会办法鲁班奖给建筑业的优秀人士。鲁班的妻子云氏也是以为能工巧匠,据史书记载,伞就是她发明的。(演示课件)(2’)

此时到了战国时期,便有了七雄(配合板书上的地图进行简介)

战国(前475年到前2)

前4,韩、赵、魏三家分晋

前4世纪中期,魏齐桂陵之战和魏齐马陵之战

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秦国独霸

通过地图简要介绍战国概况。(4’)

介绍战国时期的文化。包括屈原投汨罗江的故事、扁鹊发明四诊法

司南的发明。(演示课件)

司南的发明应该在春秋战国时期。

古代人发现一种可以吸铁的石头,并能指示南北,于是人们把它打

磨成一把勺子,放在一个四周写满天干地支(与三字经之前的课程结合)的方盘上,便可通过司南来辨别方向,司就是指向的意思。

提问:为什么是勺子的形状?(鼓励学生发挥)

答案:因为勺子像北斗七星。插入本周四凌晨6时北斗星导航卫星在西昌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的新闻。(演示课件)

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故事都被后人编成了成语,将以下成语(已编写成学生课件)留给学生自己课下搜索,了解故事内容。

退避三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卧薪尝胆、老马识途、负荆请罪、纸上谈兵、围魏救赵、胡服骑射、窃符救赵、毛遂自荐、悬梁刺股、一鼓作气、千金买骨、惊弓之鸟、高山流水

讲授: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通过长城、兵马俑引出秦统一六国。简要介绍秦始皇。播放木偶剧,演绎秦始皇功勋。播放前将问题留给学生,秦始皇统一六国都做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看完木偶剧后请同学回答(配合课件示意)。(5’)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三字经》国学教案

2.三字经 教案教学设计

3.2017年《三字经》教案

4.三字经的教案

5.三字经优秀教案

6.关于《三字经》教学教案

7.三字经故事教案

8.《三字经》教学教案 优秀篇

9.三字经小学教案

10.《三字经》国学教案全套

但秦始皇也有他的过,那便是焚书坑儒。

秦始皇一生可谓建工伟业,那么到了他的儿子胡亥这里,又到了灭亡的时候。农民起义在先,刘邦项羽举兵在后,秦朝灭亡后,刘邦项羽反目,开始了楚汉之争。公元前2,刘邦攻占咸阳,秦灭亡。秦亡之后,形势发生急剧变化。谁来执掌国家政权,成为亡秦主力项羽和刘邦两个集团的主要矛盾。根据楚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刘邦自然要求践约称王。项羽虽不是先入关者,但是在歼灭秦军主力、推翻秦朝统治的战争中,实际上发挥着主要作用。他以“定天下者”自居,认为楚怀王是项梁所立,没有战功,无权主约。不久,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做皇帝,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此处加入四面楚歌的故事(3’)

秦朝时期的许多故事都被后人编成了成语,将以下成语(已编写成学生课件)留给学生自己课下搜索,了解故事内容。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讲授: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仍然通过板书演示朝代更替。(2’)

公元前2,刘邦称帝建汉,史称西汉;强调都城定在长安,长安为六大古都之一。汉朝发展繁荣,之前的朝代都是局限于中原地区,汉朝已开始与外国交往。最著名的与外族交往的事例就是昭君出塞。

呼韩邪单于率众迁至漠南,接受左伊秩訾“事汉则安”的建议,决定投靠汉朝。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他亲来长安,谒见宣帝,“朝天子于甘泉宫。汉宠以殊礼,位在诸侯王上”,并“赐以冠带、衣裳、黄金玺”(《汉书?匈奴传》),承认他是匈奴的单于。汉宣帝派军队北上“留卫单于,助诛不服”,还供给他大量粮食。呼韩邪单于的势力逐渐恢复。郅支单于感到难以控制局势,乃率部西去。汉元帝永光元年(前43),呼韩邪北归单于庭,临行前,他同汉朝使者约定“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汉书?匈奴传》)。

汉元帝竟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至敦煌,传之无穷”(《汉书?匈奴传》)。

两汉时期,中国与西方之间的交通也日益发达,古代世界的东方与西方的几个文明地区联系起来。中国的丝绸驰誉世界,中国被称为“丝国”,中西交通线也被称为“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板书演示)。(2’)

由于两汉时期开放的发展模式使得文化也出现了空前盛世。

张衡与地动仪(演示课件)

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形似酒樽”,上有隆起的圆盖,仪器的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龟、鸟、兽等图形。仪器的内部中央有一根铜质“都柱”,柱旁有八条通道,称为“八道,还有巧妙的机、关。樽体外部周围有八个龙头,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布列。龙头和内部通道中的发动机关相连,每个龙头嘴里都衔有一个铜球。对着龙头,八个蟾蜍蹲在地上,个个昂头张嘴,准备承接铜球。当某个地方发生地震时,樽体随之运动,触动机关,使发生地震方向的龙头张开嘴,吐出铜球,落到铜蟾蜍的嘴里,发生很大的声响。于是人们就可以知道地震发生的方向。

提问: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为什么用龙和蟾蜍做装饰?

答案:地动仪上的龙代表“地震云”,因为龙从云,“地震云”的形状和龙很像;而下面的蟾蜍自然是代表地震之前动物骚动的现象和常识(让学生们想想地震前一些动物的反应。蜜蜂群迁、牛羊不进圈、鱼跃水面、蟾蜍和蛇纷纷出动、狗吠等)

蔡伦与造纸术(演示课件。甲骨文——竹简——帛书——纸张的制作过程)

华佗与麻沸散、针灸、五禽戏(演示课件。五禽戏)

佛教道教产生(演示课件。主要人物、口号、标志等)

司马迁作史记(演示课件)(6’)

汉朝在汉献帝这一辈又灭亡了,一共经历了400年之久。

汉朝时期的许多故事都被后人编成了成语,将以下成语(已编写成学生课件)留给学生自己课下搜索,了解故事内容。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总结:回顾我们今天讲得内容。我们知道一个武侠电影里常说的话,这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想要经营好一个国家以及它的人民,就一定要是一个贤德的人。(1’)

背诵环节:(如还有时间的话)

邀请一位同学背诵本课时学习的第一句话,背诵后请他点名另一个同学背诵第二句话,依此类推。(5’)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三字经》国学教案

2.三字经 教案教学设计

3.2017年《三字经》教案

4.三字经的教案

5.三字经优秀教案

6.关于《三字经》教学教案

7.三字经故事教案

8.《三字经》教学教案 优秀篇

9.三字经小学教案

10.《三字经》国学教案全套

篇14:《三字经》教案

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有满文、蒙文译本。《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

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的《三字经》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在过去,包括章太炎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经》的注释和续补者。模拟《三字经》形式的读物,如《女三字经》、《地理三字经》、《医学三字经》、《西学三字经》、《工农三字经》、《军人三字经》、《佛教三字经》、《道教三字经》层出不穷,风靡天下。近期,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先生还创作了《新三字经》,同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借鉴《三字经》韵语集中识字的原理,深圳市策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开发出包括《中华字经》在内的『爱文识字阅读系列教程』,进行汉语阅读教学推广,取得广泛好评。

《三字经》全文长达1720字,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

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

《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序号 课时 授课内容

1 第1课时 人之初——名俱扬

2 第2课时 养不教——习礼仪

3 第3课时 香九龄——千而万

4 第4课时 三才者——应乎中

5 第5课时 曰水火——人所饲

6 第6课时 曰喜怒——人之伦

7 第7课时 父子恩——臣则忠

8 第8课时 此十义——勿违背

9 第9课时 经子通——居上世

10 第10课时 唐有虞——称三王

11 第11课时 夏传子——终于献

12 第12课时 魏蜀吴——失统绪

13 第13课时 唐高祖——国祚废

14 第14课时 太祖兴——若亲目

15 第15课时 口而诵——自勤苦

16 第16课时 如囊萤——宜立志

17 第17课时 莹八岁——亦若是

18 第18课时 犬守夜——宜勉力

19 第19课时 复习课

20 第20课时 复习课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一讲

一、 授课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

2.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三、授课基本内容

1.《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

2.本课时授课内容如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3.结合内容,讲解中国古代关于人性善恶的辩论,及衍生的哲学思想

4.详细讲解课程内容,贯穿与内容相符的小故事,提高可听性,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拓展思维

四、授课提纲

1. 导入(10')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著名学者,祖籍是河南开封的。[提问:我们班有从河南来的同学吗?]我们的这位老乡,在南宋作了很大的官,但是他为人非常耿直,看不惯官场上的一些人和事,因此得罪了其他人,所以后来他就不做官了,回了老家。在老家他过着隐居的生活,一家人在山林里过的非常快乐。后来他的小孙子们逐渐长大了,他必须要让他们学习知识,所以他为了教育他的子孙就编写了一本歌谣,都是三个字一句,很押韵,容易朗读,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等。渐渐的,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他《三字经》了。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老”,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从一个小孩子很小的时候得表现,我们就能大致推断出他将来是是个什么样子的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能不能有出息。这是因为人的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的目标,我们只有对自己的将来有了设想,才有前进的方向。[提问:我们大家的理想是什么呢?长大了我们要做什么?] 我们有演员、有科学家、有企业家,不管我们将来做什么,只要我们现在照着这个目标去做,并一直坚持,就有实现的一天。我们都一定会有一个共同点,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用的人。我们怎么才能做才能让自己现在是个老师父母和同学都喜欢的好孩子,将来长大了谁都愿意和你做朋友呢?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2.诵读新句子:(2')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3.讲解句子,阐释概念(30‘):

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三字经》人性本善的说法,来自于孟子的思想。

人性的三种理论

孟子“性本善”[故事一、邻居与小孩;故事二、5.12汶川地震时每个人的感受、做法]

荀子“性本恶”[故事一、婴儿出生到不懂事之前的一系列表现]

孔子“性无善无恶”[刚出生时,每个人都像洁白的麻,没有任何思想和天性,随着后天的影响,逐渐才有了善恶,就像把麻放进不同颜色的染缸,会染出不同颜色的布。故事一、曹操儿子们的故事]

通过最后一个故事,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

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故事一、周处杀龙的故事]

[故事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没有好的生活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那么,怎么才能保证我们想好的方向发展呢?我们看看《三字经》怎么说

苟不教,性乃迁。“苟”假如,如果;“教”学习,受教育,管教;“乃”就会;“迁”变化

这句的意思是:假如不学习,不接受教育,良好的品性就会发生变化

[故事一、上学的孩子和做乞丐的孩子]

[故事二、偷黄瓜的贼]

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

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故事一、弈秋学棋]

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故事二、唐伯虎学画]

学任何一样东西都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我们学习也是一样。要想学习好,除了专心之外,还需要有好的学习环境。为什么我们不再家里学些,学校为什么不和菜市场放在一起?这都是为了有更利于学习的环境。有了好环境,我们才有成长的土壤。古人认识到环境对人的影响了吗?我们来看看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昔”以前,古时候;“择”选择;“机杼”织布的梭子。

请一个同学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大家讨论:孟母为什么要三迁?]

母亲是每个人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她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尤为重要。古时候女人不识字,现在,我们的母亲也一般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但是,对孩子道德的养成,对生活习惯的培养,人格的塑造,母亲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父亲是一家之主,从古到今,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是父亲的责任。我们来看看,父亲在教育中的作用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义方”做人应该遵守的规矩法度。家教

[故事一、窦燕山的故事、五子登科的来历]

4.复习(3'):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5.总结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编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心学习,和善良的好的人交朋友,听父母的话。

附件:阳光志愿者授课经验总结

图文并茂的课文对小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建议准备有图片的教材

可以参考这个dh.0-6.com/MovView/eb937721-10bf-4146-928b-5de49746ec22/

多讲故事

多让大家发言

记住每个人的名字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二讲

一、授课目标

1.介绍三字经

2.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3.朗读三字经前八句子

二、授课基本内容

1、回顾三字经 1-4句内容

2、授课内容如下: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3、组织学生朗读与讨论

三、授课提纲

1、 回顾三字经前四句内容,提问的方式。

1) 上节课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

学生回答:曹操、孟子等~

2) 上节课大家学习到了什么?

学生回到: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2、讲解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先介绍岳飞(简介略)

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2) 讲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请老师教育孩子的问题(此处略)。问一下学生知道朱元璋吗有的学生听过电视评书明朝那些事 ,对朱元璋的故事表示出了兴趣。有的学生听过电视评书明朝那些事,对朱元璋的故事表示出了兴趣。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三讲

一、授课目标

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2、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3.能使学生们换个角度看待科学

二、授课基本内容

1、讲解三字经第一段9~12句内容,重点是从孝悌教育孩子们心怀感恩

2、授课内容如下: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3、组织学生朗读与讨论

三、授课提纲

自我介绍,对来听课表示感谢。教“爱的鼓励”,以备后用

{向大家推销这种鼓励模式}

1.三字经前两段试背或朗读

当时的情况是孩子们都没有带上次的课本,也没有背诵。于是我写了几个重点字的读音和填字,感觉掌握的一般。有1个孩子还是掌握得挺好的。积极性也挺高的

2.前八句内容复习:(板书)善——教育——专,从小学习

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怎么可以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好人,阳光的人。

3.提问:请同学分享每周父母花多长时间陪你们?(如果,假设你的爸妈很少陪你,你会有什么想法呢?)我们看看古代的一个同龄人是怎么做的。

讲解:“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讲黄香的故事)

分享同学们的感受

讲解:“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备注:这两句的故事很可能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如果是这样,就请一个同学上前面讲,其他人补充。[爱的鼓励]

4.提问:

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做?是什么在驱使他们?父母,兄长为你做过什么?(善,恩)

引入:感恩。

实施时,是由我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思考和跟着我的语音提示回忆父母是怎么无私的关爱我们的。然后请大家来分享。有的孩子真的有所悟,而有的不但配合,还总是睁眼。不过,我觉得当时助教体会得更深,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5.讲述感恩的心的故事

(示范手语,放在最后传授)

6.深讲黄香和孔融两个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我们如何去感恩?【讨论:可以请助教帮助】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的人,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成为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这是因为“感恩”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使我们最先要做到的。

7.孝悌了,就可以做善事了吗?我们还需要做什么:讲解后两句

联想:学无止境——(数学教育的发展)——科技兴国:请同学们为了理想好好学习各科文化知识。

8.总结

朗读今日所学。

附件:志愿者授课经验总结

可以让助教也参与讨论,并且回答问题,这样对活跃气氛开阔眼界,引导学生思考都有帮助。学生向你做鬼脸的时候,是他们希望得到你的关注的时候,你可以给他们一个眼神,也可以委婉批评,还可以视而不见,都要依据学生的性格类型而定。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四讲

一、授课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原文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3.了解一些古代星象知识, 感受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博大精深,以及浩瀚星空带给人们的无穷想象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我们要尊重自然,认识自然,以自然为师

2.教学难点:如何用易于理解的方式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传达给学生

三、授课基本内容

1.《三字经》的新句子:“三才者”至“应乎中”

2.结合句子,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些重要概念,阐释“天人合一”

3.介绍我国古代“四象二十八星宿”的知识,介绍和星宿有关的诗文,如“南箕北斗”、“牛郎织女”、《西游记》里的“昴日星君”,古诗“迢迢牵牛星”等

四、授课提纲

导入:通过前面的内容,《三字经》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教和学贵在专一和坚持,并且劝大家要从小开始学,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学起,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古时候的孩子具体要学哪些知识。为了便于当时孩子们的记述,《三字经》在“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以后,接着用数字往下串着讲。第一个数字讲“三”。“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这里头的“三才”和“三光”,都是传统中国极其重要的文化概念。

诵读新句子(3'):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读2遍:第1遍,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第2遍,大家一起诵读

讲解句子,阐释概念(15-20‘)

三才者 天地人:“才”在这里就是“最基本的东西”,这一句意思是:古人以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天、地、人;「天」是指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包括日月星辰运转不息,四季更替而不乱,昼夜寒暑都有一定的次序;「地」是指万物藉以生长的地理条件和各种物产;「人」是万物之灵,要顺天地化育万物。

“三才”这个概念,来自于周易的说卦。《易经》里讲,“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刚与柔;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注:“易”是什么呢?古时候圣人在创制易的时候,就是要用它来说明自然界最基本的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古人确定天的道理是阴和阳,地的道理是刚和柔,人的道理是仁和义,这个就叫“三才。”)从这一句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把“天,地,人”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板书“天人合一”),现在,随着科技智能的发展,人类逐渐丧失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破坏自然,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越来越盛,从而遭受自然的惩罚,因此“天人合一”在现代仍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对应着“三才”,我国古代还有“三大”(板书:“三大”)一说,请大家猜猜是什么?(答案:天大,地大,人大);

【讨论】人真的能有天地那么大吗?

雨果的一句诗:“世界上最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心灵。” 人的心灵可以比天地更广阔,人的志向也可以比天地更远大,那么【提问】你的远大志向是什么呢?

总结:“天人合一”另一重含义是告诉我们不要轻视自己的力量,我们要努力探索自然,认识自然,以自然为师,在自己的内心建设一个和天地一样广阔丰富的世界

三光者 日月星:三种光明的来源是指太阳,月亮和星星。

【提问】日月星辰有哪些重要作用?(光有什么作用?)人会“发光”吗?

这两句讲的是自然界的情况。具体到人类社会,有没有可以用“三”打头来讲非常重要的内容呢?有。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什么叫“纲”?“纲”实际上最早的意思是渔网上面那根最粗的绳子。打鱼的网撒下去,有一根最粗的绳子,下面串着一根根网眼线。拎着这根绳子一撒,网就撒出去了,一收就能把网给收回来了。这个是“纲”。“三纲”就是维持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三种伦常关系,就是君臣之间有道义,父子之间有亲情,夫妻之间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后面的十义还会提到,这里不作详细讲解)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循环运转,永不止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变化是因为地球绕著太阳公转的关系。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循环运转,永不止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变化是因为地球绕著太阳公转的关系。

【提问】:四个季节分别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总结:四季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影响,同时也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多彩,对于自然我们也要心怀感恩之心(与上节课的“感恩”主题相呼应)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都以中央为准互相对应。如果没有中心,就没有东西南北,因此中心移动,方向也跟著改变。

<内容小结,并齐诵一遍句子>

扩展知识: 古代的星象划分法(15-20')——此处内容略

齐诵古诗“迢迢牵牛星”

5. 复习(3'):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总结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三”这个数字具有特殊的含义。从天地自然到社会家庭,在《三字经》中,一个“三”字,就像一根丝线,串起了许多知识和思想的珍珠,而这样一根传统文化的项链,至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从“三”开始,我们学习了传统文化中“三才”“三大”的重要概念,了解到“天人合一”的思想,还从“三光”学习了一点古代天文学知识,知道咱们的祖先以星官的方式认识星星,并通过二十八星宿来记录日月,行星的运动变化

附件:

1.《中国古代星象划分法》和《中国星空隐藏着怎样的奥秘》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五讲、第六讲

一、授课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曰水火,木金土”至“乃九族,人之伦”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几个重要概念: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

3.感受“诚信,承诺”和“知音”的力量

二、授课基本内容

第一节课:

诵读《三字经》里的新句子:“曰水火,木金土”至“此六畜,人所饲”

解释 五行 五常 六谷 六畜

讲历史上一个有关信任和承诺的小故事:情同朱张

第二节课:

1.诵读《三字经》里的新句子:“曰喜怒,曰哀惧”至“乃九族,人之伦”

2. 解释 七情 八音 九族

讲一个关于知音的故事:伯牙断琴

三、授课提纲

课前准备:黑板上板书本节课讲授的新句子

第一节课:

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了解孩子们对上次课内容的掌握情况(10分钟)

2.导入:<<三字经>>讲完“三”和“四”,自然要接着讲“五”和“六”

3.诵读新句子(3-5分钟)

先扫除生字:请学生指出生字,老师把读音标注在黑板上,解释字义,此课生字比较多,要多读几遍,便于记忆

然后朗读:第一遍请1个学生上台领读;第二遍集体诵读;

如果因生字读得不流畅,可以变换方式多读两遍

4.解释概念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起源于非常朴素的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古人用来五行的观念来解释变幻无穷的一切事物,对传统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影响非常大,现在也可以看到它的影子(比如福娃的设计就包含五行的元素);

五常:为人处世方面五种最重要的东西:仁指仁爱,义指得体,礼指合乎规范,智指明辨是非,信指专一守信。智和信要以仁、义、礼为前提,才可以成为优秀的品质,所以说“不容紊”。这五种品质现在仍然重要吗?(可以请孩子们联系实际生活讲一讲)

六谷:人们种植的几种粮食作物:稻:即大米;梁:高粱,小米(粟);菽:大豆;黍:黄米(粘的);稷:黄米(不粘的);麦:大麦,小麦;人们常说的“五谷”是更早的提法,没有包括稻,因为很古的时候北方没有稻子。现在,除了黄米,其他几种作物仍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粮食。

六畜:我们的祖先早在远古时期,根据自身生活的需要和对动物世界的认识程度,先后把马、牛、羊、 鸡、狗和猪进行饲养驯化,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成为家畜。【讨论】六畜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现在,马的作用已经减弱,其他几样还是很重要哦。

再次集体诵读一遍(可选)

内容小结:这几句介绍了组成万物和为人处世的五种重要的东西,以及人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六种重要主食和家畜。

5.讲“情同朱张”的故事 (板书:情同朱张,东汉,南阳,朱晖,张堪)

故事梗概:东汉人朱晖很讲信义,朋友张堪生前曾嘱托他照顾张的妻儿,张堪死后,朱晖就恪守承诺,年复一年地资助张堪的妻儿,并把太守奖励给他儿子当官的机会给了更具才能的张堪的儿子。

6.总结与回顾(5分钟)

回顾五行,五常,六谷,六畜的概念,强调其重要性;

说明我们要像朱晖那样,为人诚信,重视承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集体诵读一遍新授的句子。

课前准备:黑板上板书新授的句子

第二节课:

1.导入

2.诵读新句子(3分钟)

先扫除生字:请学生指出生字,老师把读音标注在黑板上;

然后朗读:第一遍请1个学生上台领读;第二遍集体诵读;

如果因生字读得不流畅,可以多读一遍

3.解释概念(7分钟)

七情:喜悦,愤怒,哀伤,恐惧,喜爱,憎恶,欲望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七种情感,要正确对待。请学生上台表演这种情绪,并说一说感受到这七种情绪的事情;

八音:中国传统乐器的一种分类法,按照制成乐器的材料为分类标准,始于周朝。匏:葫芦制作的吹奏乐器,比如笙;土:陶土制作的乐器,比如埙;革:皮革制作的乐器,比如鼓;木:木头制作的打击乐器,比如木鱼;石,玉石制作的打击乐器,比如磬;丝:通过丝弦发声的演奏乐器,比如琴,瑟;竹:竹制乐器,如笛子,箫

[吹牛皮的来历]牛皮与八音有关,是指鼓,吹牛皮就是指吹鼓,所以吹牛皮的本意是讲的事不搭调,是否夸大事实倒在其次。

九族:上至高祖下至玄孙的九代直系亲属关系;古时候,一个人如果犯了罪,可能要株连九族

4.欣赏一个千古传诵的故事:伯牙断琴(板书:俞伯牙,钟子期,知音,春秋战国,楚国)(10分钟)

导入: 《流水》一曲被录入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上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传说《流水》一曲是由春秋时期的音乐家伯牙创作的。

讲述伯牙绝弦谢知音的故事

朗诵古文:老师领读一遍,学生自己朗读一遍

5.总结与回顾(5分钟)

回顾七情,八音,九族的概念,强调要正确对待各种情感,音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要记住伯牙断琴这个动人的故事

简单介绍下次课的内容

集体诵读新授的所有句子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七讲、第八讲

一、课题:五伦十义

二、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其中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扬民族文化。

3、树立学生团队意识,纪律意识、合作意识、互助意识。

4、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领会文中所要求的道德礼义。

5、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了解社会。

三、课型:新授课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重点:

本节课以将人与人相处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十各优良品德教授给学生为宗旨,力图使其在得到教育后能够身体力行地将此优良传统发扬。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懂得十义,学会十义,发扬十义。

六、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深刻地记住十义的概念以及发扬十义的重大意义。

七、教学过程:

课前发放教学资料给学生。

团队机制

建立“我的团长我的团” 师生关系。以民主选举形式任命其中一名同学为“副官” ,帮助教师(团长)管理学生纪律。整体课程贯穿军队制度(包括战友互助、先举手再发言、合作精神、奖励制度等)。将“十义”与军纪相融合,鼓励学生自主完成教学任务。

引入新课

上一堂课讲了“五常”,提问学生:是哪“五常”?(仁义礼智信)由此引入“义”的概念。今天的课程是对“仁义礼智信” 中“义”的一个分解教授。本节里古人提出的“十义”,这是处理各种相互关系的准则,乃至今日这些准则仍是维持社会安宁、推动社会发展的保证。

进入新课

让学生熟悉课件内容,确认不熟悉的字词,由教师更正。确认学生完全掌握生字词后进入跟读阶段。

跟读完毕,学生已基本掌握教学内容及发音。进入讲义阶段。

引入课题——五伦十义

五伦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古代,现代是团长与兵的关系),五种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前面三种是家庭关系,后面两种是社会关系,这是人与人之间不能脱离的最基本的关系。五伦之中每一伦都是一体两面,五对十面就是十义,也就是十条义理的意思。(太极的渊源)先从第一句讲起。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

“父子”字面意思理解为父亲和儿子,延伸的意思即是父母子女,也就是家庭关系,父子一体为一太极,占一个恩字,父要念子之恩,子女是祖先的遗德,是自己的分身,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同样,子女要感父母之恩,父母有养育之恩,没有父母就没有自己的再造。父子双方都能知恩报恩,果报就是父慈子孝,这是自然的。(插入母亲救婴儿的故事,震撼学生;插入动物界爱子女、子女反哺的小故事,丰富学生自然知识。)

提问学生:为什么先讲父母子女的关系?

教授孝为先的道理。

提问学生:你是如何孝顺父母的?

夫妇即是夫妻,夫妇之间是一体为一太极,占一个从字,两人不背逆谓之从,也就是《论语》里面说的“夫唱妇随,妇唱夫随”。如果夫妻之间没有原则性分歧,丈夫倡导的妻子一定要拥护,妻子倡导的丈夫也同样要拥护,特别是当着第三者(当着孩子或外人,不是插足的第三者),夫妻一定要一致对外,有分歧、有意见回去再讨论。但当着外人夫妻之间不能拆台,这是夫妻和合的基本原则。夫妻本是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着外人贬低自己的配偶,别人一定看不起你。相反如果你能处处维护自己配偶的荣誉,别人一定尊敬你。

提问:你的父母相处和谐吗?(考虑到会有否定答案则适当引导。)

兄弟之间是一体为一太极,原则是“兄友弟恭”,做兄长的要友爱、关心弟弟,(可以举学生中的例子)做弟弟的要恭敬、尊重兄长。兄弟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如能兄友弟恭,长惠幼序,兄弟之间自然就会和睦友爱,父母看到必然欣慰欢喜。法昭禅师有诗:“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少,能得几时为弟兄”?汉朝田真兄弟三人因分家生隙,财产遂均分三份,堂前一株紫荆树也要锯成三段。当日天晚决定次日动手,哪知当天夜里紫荆树就死了。次日三兄弟见之大惊,痛悔人不如物,决定不分家了,那棵树又活了。(还可以引入双胞胎的心电感应等故事)

提问:请学生讲一个与兄弟姐妹和谐友爱的故事。

课间休息

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朋友之间是一体为一太极,原则是“朋谊友信”,朋友之道讲究信与谊二字,彼此推心置腹,诚信有义,才是真朋友。但是朋友相处切记要知止,要恰到好处,要保持距离。距离才能产生美,所以孔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朋友之间是一体,是指理体而言,不是在事项上两个人穿一条裤子都嫌肥,物极必反,这就快臭了。现代社会是工商时代,凡事都是利字当头,无利不早起。这是交易之道,与交友之道有天壤之别。

孔子在《论语?季氏篇》中提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你交的朋友讲直话、能原谅人、知识渊博,就是益友;反之,你的朋友性格怪异、个性软弱、专门说你爱听的话,就是损友。

讲述一个半朋友的故事。一个父亲教育自己的儿子如何交朋友。

从前有一个仗义的的广交天下豪杰的'武夫。他临终前对他的儿子说:“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

儿子纳闷不已。他的父亲就贴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后对他说:“你按我说的去见我的这一个半朋友,朋友的要义你自然会懂得。”

儿子先去了父亲认定的“一个朋友”那里。对他说:“我是某某的儿子,现在正被朝廷追杀,情急之下投身你处,希望予以搭救!”这人一听,容不得思索,赶忙叫来自己的儿子,喝令儿子速速将衣服换下,穿了这个并不相识的“朝廷要犯”身上,而让自己的儿子穿上“朝廷要犯”的衣服。

儿子明白了:在你生死攸关的时候,那个能与你肝胆相照,甚至不惜割舍自己的亲生骨肉来搭救你的人,可以称做你的一个朋友。

儿子又去了他父亲说的“半个朋友”那里,抱拳相求把同样的话说了一遍。这“半个朋友”听了,对眼前这个求救的“朝廷要犯”说:“孩子,这等大事我可救不了你,我这里给你足够的盘缠,你远走高飞快快逃命,我保证不会告发你……”

儿子明白了:在你患难时刻,那个能够明哲保身、不落井下石加害你的人,可称做你的半个朋友。

那个父亲的临终告诫,不仅仅让他儿子,也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交友的真理:你可以广交朋友,也不妨对朋友用心善待,但绝不可以苛求朋友给你同样的回报。善待朋友是一件纯粹的快乐的事,其意义也常在此。如果苛求回报,快乐就大打折扣,而且失望也同时隐伏。毕竟你待他人好和他人待你好是两码事,就像给予和被给予是两码事一样。你的善只能感染或者淡化别人的恶,但不要奢望根治。当然,偶尔你也会遇到像你一样善待你的人,你该庆幸那是你的福气,但绝不要认定这是一个常理。因为人生只有一个半朋友。

做游戏:请两位关系要好的同学上台,一名同学闭上眼睛,另一名同学引导其穿过过道。让学生体会培养之间信任的感觉。

提问:学生认为该交什么样的朋友。

君臣之间是一体也为一太极,原则是“君敬臣忠”,做领导的要尊重你的部下,做属下的要忠于自己的本位,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敬在内心,忠在行为,二者都不在嘴上,花言巧语没用。你假装为老板干活儿,老板就假装给你发薪水,反过来也一样。孟子在《离娄篇》中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天理本就是一报环一报的。

讲述纪晓岚与乾隆的有趣之事。

讲述军队里的服从命令的道理。

五伦十义,就是做人的十条大道,也是支撑一个人命运的十根柱子。明道才能行道,行道才能立命,命轮竖立起来了才能运转。不明道、不行道,一辈子演了十个角色全部都演砸了,十根命柱都倒了,你的命运会是什么结局,就不言而喻了。

本课程讲义结束,带领学生朗读数遍。

带领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内容。

八、作业布置

现场写出假如你做老师会怎么教学生。(了解学生意愿)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九讲

一、授课目标

1、知道“经子通——居上世”的准确理解,每个字的确切解释;

2、了解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知道“三皇”来历,“炎黄子孙”的概念;

3、引导学生认知华夏子孙的归属感,民族荣辱的共同感。

二、授课基本内容

中华民族的世系沿袭历史,古老而美好的神话

三、授课提纲

1,课前板书(从经子通到居上世)

2,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经”和“子”各所指什么。(5分钟)

3,讲解新句:经子通,读诸史。举例说明,读书做人做事循序渐进的道理。(5分钟)

4,考世系,知始终。讲解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性。(5分钟)

5,自羲农,至黄帝。这里将是全课的重点,将引入伏羲,神农和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伟大人物。

给学生讲到的上古神奇传说有:华胥履大迹生伏羲

伏羲女娲繁衍人类

女娲补天

神农尝百草

黄帝战蚩尤

涉及到的关键知识点:

三皇

八卦

红楼梦

结绳记事

神农架

炎黄子孙

龙的传人

上下五千年(25分钟)

6,号三皇,居上世。总结上古时代的三位伟大的传说人物和“世系”沿袭,请学生思考:民族荣誉感,荣辱与共的亲身感触,找几个学生体验式发言。最后诵读本课所学句子。(10分钟)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十讲

一、授课目标

教授三字经“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讲述上古贤王的事迹,让同学们了解禅让制,德政盛世,体会儒家对政治的理想状态。

二、授课基本内容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三、授课提纲

自我介绍

1.复习第一节课内容,并朗读本节课内容

2.让同学们选举一个班长,在选举班长的过程中,让同学们列举自己的优点,能够担当班长的理由。引出尧舜的故事和禅让制。

3.讲尧礼贤下士和考验舜并最终让位于舜的故事,以及舜在逆境中表现出的仁慈与孝义。让同学对比大家对事务的观点对家人的态度与圣人所传达的处世之道的差距。并着重强调孝道与仁慈。

4.继续讲大禹治水,商汤伐夏和周文武王伐纣的故事,大禹因公废私、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但是大禹也是禅让制的终结,历史进入世袭制。讲述夏桀商纣的故事对比贤王的处世之道。

可以将商都洛阳郑州东周都成西安西周都城洛阳和同学们的家乡联系起来,引发同学共鸣便于记忆;

同时,有些同学可能听过封神演义,试着让同学讲述这段故事的梗概。

5.游戏:写几个简单的甲骨文,让同学们猜,劲儿引出夏商周的文化概述。

6.再回到班长的选举,改为列举他人的优点,最终认为谁更适合担当的职位,巩固同学们对任人为贤的认识。

7.总结

三皇五帝;禅让制;家天下;干支纪年纪日法;甲骨文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十一讲

一、授课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了解中国古代史的传承,树立民族意识、爱国意识。

3.让学生记住各个朝代的基本信息、重要人物及相关文化知识。

二、教学难点及重点

对这一阶段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记忆,道理的领会。

对于朝代更替以及众多事件和人物的记忆。

三、授课基本内容

课前发放课件给学生。(助教协助)

建立班长轮值机制。(上一堂课试验比较成功,考虑使用。)

强调背诵的任务,告诉学生会在第二节课的末尾进行背诵小擂台游戏。

规则如下:全班同学分为两组(数量均等),游戏时每组选择2到3名同学参与背诵。背诵内容为这两课时的内容。比赛结束后背诵较好的组队获得表扬。如无意外,背诵小擂台将成为长期使用的教学内容,所以会制作比赛结果表,每节课获得胜利的同学将得到小红花一枚,并贴在比赛结果表上。(1’)

导入新课(评书讲历史)

上回说到三皇开创文明,两帝施行禅让,夏禹治水、商汤灭桀,周王灭纣。

提问学生:谁还记得三皇两帝是谁?有什么故事?(3’)

历史的车轮不断的前进,今儿我们继续指点江山,再回过头看看那繁荣的夏商周三代历史。

讲授: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第一页课件。选择两名学生领读两遍新内容,让学生熟悉字词读音及字面意思。(2’)

这一段是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扩展。我们怎么看待这三个朝代的更替呢。

一边做板书演示一边引导学生回忆此三代的传承,利用小规律帮助孩子记住这四句的内容。(5’)

周朝处穿插姜子牙钓鱼的故事(如学生知道可请学生讲解)。

话说姜子牙(姜尚)渭河边钓鱼,但他的鱼钩却是笔直的,上面没有鱼饵,还钓在离地三尺高的地方。其实他不是真的在钓鱼,而是在钓王侯。这一天天朗气清,姜子牙又在江边垂钓。慢慢地他的名声就传到稽昌耳中,稽昌派兵去请,姜公不理。稽昌又派官员去请,姜公不理。稽昌觉得必是贤人,便带了礼物、换洗后来到江边见姜公。姜公很高兴,但又提了个要求,要求周文王稽昌亲自来拉自己坐的车。周文王二话不说拉起就走,走到800步的时候实在走不动了,姜公便说:大王一向敬仰贤德,能够放下尊驾,那我姜公保你王朝8,这便有了800年的周朝史。姜公为周公出谋划策,建设国家,帮助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灭了商纣。(2’)

引导学生朗读几遍,熟悉内容。(2’)

由周朝的逐渐衰弱引入到春秋战国时期。

篇15:《三字经》教案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在春秋战国的标示下列举这一历史阶段的重要人物及重大事件。

春秋(前770年到前476年)

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

前7世纪前半叶,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

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葵丘会盟,成为中原霸主

前7世纪后期,晋楚城濮之战,晋大败楚国,晋文公成中原霸主

前6世纪初,晋楚争霸,楚大败晋国,楚庄王称霸中原

春秋晚期,吴越争霸。前5世纪初吴王夫差灭越王称霸

前5世纪初,越王勾践灭吴称霸

依照上述传承通过板书右面的地图来讲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位置,强调中原地区的重要性。

春秋时期开始了诸侯争霸。简要介绍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用做好的五霸图给同学演示。(2’)

春秋时期由于权利的纷争,文化方面也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在这一诞生了。我们知道孔子有很多非常好的教育方面的名言。话说孔子曾经拜过一位七岁孩童为师。

一天,孔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板书配合),坐在里面。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

那孩子眨了眨眼睛回答:“咱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因为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呢?”

孔子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

孩子答道:“我叫项橐。”

孔子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连串问题来难项橐:“你的嘴很厉害,我想考考你——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里没有鱼儿?什么门没有门闩?什么车没有轮子?什么牛不生犊儿?什么马不产驹儿?什么刀没有环?什么火没有烟?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什么天太短?什么天太长?什么树没有树枝?什么城里没有官员?什么人没有别名?”(此处与学生互动,板书配合)

问完,孔子盯着项橐露出微笑。

项橐想了想说:“您听着——土山上没有石头,井水中没有鱼儿,无门扇的门没有门闩,用人抬的轿子没有轮子,泥牛不生犊儿,木马不产驹儿,砍刀上没有环,萤火虫的火没有烟,神仙没有妻子,仙女没有丈夫,冬天白日里短,夏天白日里长,枯死的树木没有树枝,空城里没有官员,小孩子没有别名。”

孔子大惊,这孩子竟智慧过人!

项橐这时不容孔子多想,反问他说:“现在轮到我考您了——鹅和鸭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鸿雁和仙鹤为什么善于鸣叫?松柏为什么冬夏常青?”

孔子答道:“鹅和鸭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脚是方的;鸿雁和仙鹤善于鸣叫,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松柏冬夏常青,是因为它们的树心坚实。”

“不对!”项橐大声说,“龟鳖能浮在水面上,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脚方吗?青蛙善于鸣叫,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吗?胡竹冬夏常青,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茎心坚实吗?”

孔子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得拱拱手连声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驾着车绕道走了。(3’)

这一故事在我们三字经后面的劝学部分还会再次学到。它不仅反应了古代儿童的聪明好学,更反应了古代人的求学态度。孔子这样的圣人都可以为一个七岁的小孩子而躬身,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谦虚地向别人学习呢?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我们后世创造了众多宝贵遗产。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天文物理等方面就已十分优秀。

《春秋》记载,公元前6,“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它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哈雷彗星在古代被认为是不详的物体,又被称为扫把星,每76年才能看见一次。(演示课件)我国建筑业的祖师爷鲁班也是春秋末年人,他为人们创造了许多生产工具,如锯、刨子、石磨、木鸟、云梯、立体石刻地图。现在建筑业还会办法鲁班奖给建筑业的优秀人士。鲁班的妻子云氏也是以为能工巧匠,据史书记载,伞就是她发明的。(演示课件)(2’)

此时到了战国时期,便有了七雄(配合板书上的地图进行简介)

战国(前475年到前2)

前4,韩、赵、魏三家分晋

前4世纪中期,魏齐桂陵之战和魏齐马陵之战

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秦国独霸

通过地图简要介绍战国概况。(4’)

介绍战国时期的文化。包括屈原投汨罗江的故事、扁鹊发明四诊法

司南的发明。(演示课件)

司南的发明应该在春秋战国时期。

古代人发现一种可以吸铁的石头,并能指示南北,于是人们把它打

磨成一把勺子,放在一个四周写满天干地支(与三字经之前的课程结合)的方盘上,便可通过司南来辨别方向,司就是指向的意思。

提问:为什么是勺子的形状?(鼓励学生发挥)

答案:因为勺子像北斗七星。插入本周四凌晨6时北斗星导航卫星在西昌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的新闻。(演示课件)

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故事都被后人编成了成语,将以下成语(已编写成学生课件)留给学生自己课下搜索,了解故事内容。

退避三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卧薪尝胆、老马识途、负荆请罪、纸上谈兵、围魏救赵、胡服骑射、窃符救赵、毛遂自荐、悬梁刺股、一鼓作气、千金买骨、惊弓之鸟、高山流水

讲授: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通过长城、兵马俑引出秦统一六国。简要介绍秦始皇。播放木偶剧,演绎秦始皇功勋。播放前将问题留给学生,秦始皇统一六国都做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看完木偶剧后请同学回答(配合课件示意)。(5’)

但秦始皇也有他的过,那便是焚书坑儒。

秦始皇一生可谓建工伟业,那么到了他的儿子胡亥这里,又到了灭亡的时候。农民起义在先,刘邦项羽举兵在后,秦朝灭亡后,刘邦项羽反目,开始了楚汉之争。公元前2,刘邦攻占咸阳,秦灭亡。秦亡之后,形势发生急剧变化。谁来执掌国家政权,成为亡秦主力项羽和刘邦两个集团的主要矛盾。根据楚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刘邦自然要求践约称王。项羽虽不是先入关者,但是在歼灭秦军主力、推翻秦朝统治的战争中,实际上发挥着主要作用。他以“定天下者”自居,认为楚怀王是项梁所立,没有战功,无权主约。不久,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做皇帝,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此处加入四面楚歌的故事(3’)

秦朝时期的许多故事都被后人编成了成语,将以下成语(已编写成学生课件)留给学生自己课下搜索,了解故事内容。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讲授: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仍然通过板书演示朝代更替。(2’)

公元前2,刘邦称帝建汉,史称西汉;强调都城定在长安,长安为六大古都之一。汉朝发展繁荣,之前的朝代都是局限于中原地区,汉朝已开始与外国交往。最著名的与外族交往的事例就是昭君出塞。

呼韩邪单于率众迁至漠南,接受左伊秩訾“事汉则安”的建议,决定投靠汉朝。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他亲来长安,谒见宣帝,“朝天子于甘泉宫。汉宠以殊礼,位在诸侯王上”,并“赐以冠带、衣裳、黄金玺”(《汉书?匈奴传》),承认他是匈奴的单于。汉宣帝派军队北上“留卫单于,助诛不服”,还供给他大量粮食。呼韩邪单于的势力逐渐恢复。郅支单于感到难以控制局势,乃率部西去。汉元帝永光元年(前43),呼韩邪北归单于庭,临行前,他同汉朝使者约定“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汉书?匈奴传》)。

汉元帝竟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至敦煌,传之无穷”(《汉书?匈奴传 》)。

两汉时期,中国与西方之间的交通也日益发达,古代世界的东方与西方的几个文明地区联系起来。中国的丝绸驰誉世界,中国被称为“丝国”,中西交通线也被称为“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板书演示)。(2’)

由于两汉时期开放的发展模式使得文化也出现了空前盛世。

张衡与地动仪(演示课件)

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形似酒樽”,上有隆起的圆盖,仪器的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龟、鸟、兽等图形。仪器的内部中央有一根铜质“都柱”,柱旁有八条通道,称为“八道,还有巧妙的机、关。樽体外部周围有八个龙头,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布列。龙头和内部通道中的发动机关相连,每个龙头嘴里都衔有一个铜球。对着龙头,八个蟾蜍蹲在地上,个个昂头张嘴,准备承接铜球。当某个地方发生地震时,樽体随之运动,触动机关,使发生地震方向的龙头张开嘴,吐出铜球,落到铜蟾蜍的嘴里,发生很大的声响。于是人们就可以知道地震发生的方向。

提问: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为什么用龙和蟾蜍做装饰?

答案:地动仪上的龙代表“地震云”,因为龙从云,“地震云”的形状和龙很像;而下面的蟾蜍自然是代表地震之前动物骚动的现象和常识(让学生们想想地震前一些动物的反应。蜜蜂群迁、牛羊不进圈、鱼跃水面、蟾蜍和蛇纷纷出动、狗吠等)

蔡伦与造纸术(演示课件。甲骨文——竹简——帛书——纸张的制作过程)

华佗与麻沸散、针灸、五禽戏(演示课件。五禽戏)

佛教道教产生(演示课件。主要人物、口号、标志等)

司马迁作史记(演示课件)(6’)

汉朝在汉献帝这一辈又灭亡了,一共经历了400年之久。

汉朝时期的许多故事都被后人编成了成语,将以下成语(已编写成学生课件)留给学生自己课下搜索,了解故事内容。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总结:回顾我们今天讲得内容。我们知道一个武侠电影里常说的话,这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想要经营好一个国家以及它的人民,就一定要是一个贤德的人。(1’)

背诵环节:(如还有时间的话)

邀请一位同学背诵本课时学习的第一句话,背诵后请他点名另一个同学背诵第二句话,依此类推。(5’)

篇16:《三字经》教案

一、班会主题

《三字经》学历史

二、题目

诵《三字经》通圣人礼

三、活动目的

1.通过诵读《三字经》使学生明理、立志,养成良好习惯。

2.学习其中的小故事,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3.用《三字经》中的事例指导学生日常言行。

四、活动准备

1.学生自己阅读《三字经》,理解其中的含义。

2.在班内组织学生交流《三字经》学习心得与感受。

五、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三字经》的作者、背景

假期中,全班同学要通过不同形式查阅《三字经》的作者以及简介,可以通过网络也可以阅读书籍,对《三字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查阅资料,了解《三字经》的释义

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三字经》的释义,背诵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三)学习《三字经》中的小故事

可以一个人或多个人自愿结合,在假期中练习《三字经》哲理故事的表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家人听,用自己的笔写下对故事的理解,还可以配上优美的图画。

1.讲故事“孟母三迁”。

孟子有一个深爱他的好母亲。其实,天下的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爱表现在父母身上是那样的真切。父母的爱是遮雨的伞,父母的爱是一阵清凉的风,父母的爱是滴落的泪水……

2.讲故事“黄香温席”。

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那我们应该怎样回报他们呢?《黄香温席》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吗?那拳拳的赤子孝心感动了多少炎黄子孙!

3.表演情景剧《孔融让梨》,学习谦让美德。

晚辈孝顺长辈的一片赤子之心令我们感动,长辈教子有方的故事又让我们深知父母的一片苦心。兄弟姐妹之间又应该是怎样的爱呢?我想问问大家,作为我们自己,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对待兄弟姐妹?

4.结合三个故事谈一谈你的体会,写下学习、表演体会。

(四)人人明道理学做人

1.与父母交流《三字经》中不懂的部分文字。

2.说一说平时我们的日常言行应该怎样做。

(1)在遇到与兄妹争执时……

(2)在遇到与父母意见有分歧时……

六、活动延伸

1.续编、续写、创作属于自己的,能够规范自己言行的“三字经”。

2.编辑本班文明礼仪顺口溜,如问好礼仪:停住脚,先开口;声音大,露微笑。

3.布置相关内容板报。

篇17:《三字经》教学教案

关于《三字经》教学教案

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内容:介绍《三字经》

教学目标: 交流《三字经》的诵读与理解,激发学生爱诵读三字经,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介绍《三字经》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现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学,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二、小结: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呢?能给大家说说吗?

篇18:三字经小班教案

三字经小班教案

《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

活动目标:

1.理解“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含义,并能初步诵读。

2.能用“哎”及时回答他人的呼唤,知道大人吩咐的事情不偷懒。

3.在生活中,懂得尊重父母和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1.提前请隔壁班级能力强的一位幼儿及家长拍摄相关录象。两人的照片一张。

3.文字图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

4.每个幼儿的身上贴好名字。(便于老师叫出小朋友的名字)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起兴趣。孩子们今天薛老师带你们去认识一个新朋友。听音乐进场。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叫想想。她在干什么?搭积木玩得可开心啦。这时候,谁在喊她?

(二)出示视频1,理解语句“父母呼,应勿缓。”的意思,并会用“哎”答应别人。

1.视频1。

2.师幼讨论。

教师:咦,想想答应妈妈了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想想,妈妈喊你,你会怎么答应。

3.游戏:我喊你答。

教师:我现在做妈妈,你们都是我的孩子,喊你名字的时候要赶快答应?

教师小结:集体喊、过度到个别喊。(真是有礼貌的孩子,你回答的真快啊等等)教师:我们都知道爸爸妈妈喊我们名字的时候要赶快回答“哎”,想想听到了吗?

呀想想也答应得很快,我们一起表扬一下。你们也很能干,真是妈妈的好孩子。

4.练习诵读“父母呼,应勿缓。”教师: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小孩子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课件1,放慢速度)教师:你们听到了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幼儿回答出一句,及时提炼句子,还有谁来会所说听到了什么?(并出示字卡)分角色诵读“父母呼,应勿缓”。男孩子们(唉)你来读一读。女孩子们,你们也来读一读。

(三)播放视频2,理解语句“父母命,行勿懒。”师:爸爸妈妈喊我们名字的时候要马上答应,那爸爸妈妈让我们做事情的时候该怎么做呢。

我们先来看看想想是怎么做的。

1.视频2。

2.师幼讨论。

教师:妈妈喊想想干什么?她是怎么做的?妈妈喊了想想做事情的.时候,马上去做,不偷懒。想想做得真不错,我们表扬一下她吧。你在家里爸爸妈妈喊你做了什么事情,你是怎么做的?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吧?幼儿讨论教师:你在家里爸爸妈妈喊你做了什么事情?你是怎么做的?谁来说一说。

情景表演:幼儿:妈妈喊我洗手,我马上就去洗手。你知道了妈妈喊你做事情的时候马上去做,不偷懒。那我们试一试。**孩子,到妈妈这里来,要吃饭了,把手洗洗干净吧。(要下命令式,让孩子去做事情)3.诵读句子教师小结:孩子们都明白了爸爸妈妈让我们做的事情,都知道马上去做,不偷懒。弟子规中有一句好听的话也是说得这件事情。我们一起听一听。(播放课件2放慢速度)教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出示相应字卡)一起读一读。分角色读4.幼儿体验。

教师:爸爸妈妈喊你做事情的时候你能马上去做不偷懒,那老师喊你们做事情,你们愿意吗?孩子们(哎)请你们把这句好听的话告诉客人老师吧。(播放课件2)(四)诵读,进一步巩固认识。

教师:刚才我们学了弟子规里两句好听的话?我们一起来跟着电脑里的老师读一读吧?(一起诵读)让我们再跟着电脑里的老师读一读,好吗?

教师:刚才跟着电脑里的老师读了读,那现在我们自己来读一读吧。(完整欣赏,轻声跟读)分角色诵读:男孩子们,你们读下好吗?女孩子们,你们再读一次听听好吗?孩子们,立正,我们一起读给客人老师听一听,好吗?

教师总结:今天好开心,孩子们都会读弟子规中的两句话,明白了话的意思。让我们一起去告诉别的班级的小伙伴吧?和客人老师说再见吧。(播放音乐,幼儿拍手诵读离开)活动延伸:

角色游戏:将录音放在游戏区中,幼儿扮演爸爸妈妈和孩子,进一步巩固认识。

日常生活:家园合作,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懂得“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

三字经课堂教案

小班国学三字经教案

小班三字经教案

国学经典的教案

一年级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优秀教案

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第2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阅读指导课教案

初中阅读指导课教案

国学经典三字经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三字经教案(精选18篇)】相关文章:

《人之初》教案52022-05-04

国学里包括三字经吗2022-05-21

一年级语文三字经教案优秀2023-10-02

小班教案教学反思范文2023-08-11

powerpoint教案(20课时)2022-07-14

《三字经》教学教案 优秀篇2023-01-15

国学三字经教学总结2023-08-12

小学四年级语文《白鲸》备课教案2023-05-30

积累与运用八教案设计2023-12-08

识字2 教案教学设计20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