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一《寻找时传祥——寻访精神高原》教案优质(共4篇)由网友“鼎不住鼎不住”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高中必修一《寻找时传祥——寻访精神高原》教案优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高中必修一《寻找时传祥——寻访精神高原》教案优质
一、内容结构
作者已经把课文分为5个部分,用简练的语言去概括这五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是引出下文,引出所要叙述的内容;第二部分主要是讲述时传祥一些重要的事迹;第三部分主要是讲述文~期间的时传祥;第四部分主要是描述采访中的一些片断;第五部分主要描述与几个特殊身份的人的采访片断。
这五个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大段,即第一部分是第一大段;第二、三部分是第二大段,主要记叙时传祥的一些重要事迹;第四、五部分是第三大段,讲述采访的一些片断。
二、思路探究
本文的思路很容易找出,就是以寻访时传祥为主线索,中间穿插时传祥的有关事迹的描述,主要是以时间为序去安排全文:
1、可以从作者写作的目的入手,即为什么作者要写这一篇文章。写时传祥的事迹,就是为了找寻那曾经激励我们奋斗不息的精神。在写时传祥的基础上,展现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这就是全文的一个整体思路。
2、可以先分析时传祥的事迹,阅读二、三部分就会发现,作者对时传祥的描述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选取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片断去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所选取的有关时传祥的几个片断在文章中有什么特殊的含意?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这几个问题,然后慢慢引到写时传祥不仅仅是为了写这个人,更重要的是写以时传祥为代表的劳动者身上所折射出来的精神,慢慢涉及到文章的主题。
3、分析完了时传祥的事迹后,可以再去分析作者在寻访时的几个片断即文章的四、五部分。作者在本文中并没有详细介绍寻访的过程,而是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能够引起人们思索的几个片段,这样写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为什么同样的事情却受到不同的待遇,这些变化能够说明什么问题?这样,就能进一步引发读者思考本文所要揭示的问题——即如何去创建人的“精神高原”。
4、课文的第一部分实际起了一个引子的作用,作者这样写目的就是为了引起下文,这一部分自有它写作上的一些特点,这在“合作讨论”中已经有了分析,这里就不详述了。
三、分析局部思路
以第四部分为例,其余就可以举一反三。
第四部分主要是讲述寻访的一些片断,以及这些片断中作者所要揭示的问题,这一部分的分析重点是语言的分析,通过分析语言去把握课文的主旨。
如:人们诉说了以上的历史,同时也说了如下的现实。
这句话起了一个过渡的作用,作者用它来转人寻访的一些片断,“以上的历史”是指时传祥对工作的认真与无私,以及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他以及他的工作的肯定与赞颂。“如下的现实”则是指采访时所发现的今天的人们对这种职业的截然不同的态度。
“今天,人怎么这样?!”
说这句话的是北京市环卫局的一位干部,“这样”指的就是环卫工人被打事件,言外之意就是对这种工作的歧视,这与五六十年代人们对这种职业以及从事这种职业的人的肯定与尊敬,形成鲜明的对比。搞好环卫工作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在物质高度发展的今天,为什么反而被人们瞧不起,是不是物质越发展,人们的卫生观念越来越差?这个问题让所有的人感到困惑,所以这个干部对社会发出了这样的质问与感叹。
当今社会不仅发生环卫工人被打的事件,而且环卫工人的婚姻问题也受到严重的影响,“没有城市小姐肯嫁掏粪工”“干点什么不比这体面”,许多人在选择对象时,把职业是否体面看作一个重要条件,似乎人品倒是放在其次了。刘少奇曾经所说的“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在今天的社会中是否还能有以前的作用?掏粪这种工作为越来越多的文明的人们所瞧不起,环卫工人的可悲处境以及低下的地位从文章的这些话语中明显可见,这不仅让环卫工人,也让作者以及所有有正义感、有社会良知的人们深感不平。
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离不开环境的文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环境的幽雅与洁净,这一点是人们所共识的,环卫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有人说“时传祥是环卫系统的榜样,环卫工人们该好好地学”。可是细读这句话却不能不让人深思,时传祥本为社会的楷模、各行各业的榜样,这里的“好好地学”,不是学他这个人,而是学习他那种无私忘我、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可有的人却只把这看作环卫工作里面的事情,与其他职业无关,更与己无关,甚至于发出“光让我们学能顶什么用”的荒.唐的论调,是极不正常的。的确,社会是一个大家庭,需要和谐共处,我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是只有光付出,得不到回报的现象举不胜举,不劳而获的现象也比比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样的局面能持续多久呢?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还是社会的倒退?……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所深思的,也需要更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所以作者呼唤一种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的出现!
把握一些关键性的语言,就能够通过这些语言窥视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
四、分析语言
在理清思路的过程中,可以分析这些疑难语句,这样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主旨。
作者在涉及文~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时,并没有直接点明,而是用了一些比较含蓄的写法,如“动荡的岁月”“劳动有罪、正直有罪的年代”等,其实这种含蓄的写法更能体现文~的特殊性,也更能体现作者那种沉痛的心情。
“偌大京城,人海茫茫,人事沧桑。”这句话能体现出作者寻访的艰辛与不易,几十年过去了,要去寻找一个已经去世的人的事迹,谈何容易!同时也能暗示出这次寻访的结果可能会出人意料。
“挨打、挨骂、吃不饱又成了时传祥的生活”这句话中的“又”字用的好,能够揭示出时传祥以前的生活,同时也与“经常挨打挨骂吃不饱的时传祥动情了”相呼应,也能反映出文~那段黑白颠倒的岁月。以前的挨打、挨骂、吃不饱是为生活所迫,现在则主要是因为所谓的“政治原因”。这句话更明确地点出了时传祥在那段岁月中所受到的“待遇”,由曾经的人大代表到了“工贼”,确实令人深思。
篇2:高中必修一《寻找时传祥——寻访精神高原》教案优质
【教学设想】
《寻找时传祥》是一篇人物通讯,它用事实说话,语言朴实、直白,阅读难度不大,但所写人和事与当今社会有一定距离,学生不易理解,因此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时传祥精神,真正理解它在生活中的意义。教学时,为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可让他们采用换位思考法、对比法、评价归纳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的体裁特点。
2、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3、学会“对比”思考方式,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
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
点拨法、比较法、讨论法 。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身背粪桶手推车,走街串巷掏厕所。莫云衣裳沾污秽,却道灵魂脱俗恶。”在共和国的英模录上,铭刻着一个普通工人的名字,他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为首都干净美丽做出了贡献,这个人就是(停顿) 时传祥(学生集体回答)。 今天,就让我们真正了解时传祥这位不平凡的人物。
二、了解通讯
概念:通讯是具体形象地报道有新闻意义的人物、事件和情况的文体。
类别: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
特点:报道详细深入;注重思想意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可叙可议、具有明显的评论性。
三、感知人物
(录音朗读,录音原文略。)
四、诠释课文
1、思路设计(围绕五个“W”展开课文阅读。)
who what(时传祥精神)
掏粪工、劳模 正直敬业实在、服务大众
人大代表、工贼 一人脏换来万家净
正直、敬业、实在
(正侧面描写)
寻找
why?(讨论)
呼唤人性回归
where when
北京
主席 以前:义务掏粪热、预约、光荣、价值观崇高。
↓
握手
↑
掏粪工 现在:不体面、嫌弃、受歧视、价值观失落。
2、小组合作,运用速读法,勾画出文中人们对时传祥的评价。
3、“时传祥的精神”是什么?
4、为什么要“寻找”时传祥?
5、“时传祥精神”在当今社会还有没有意义?
五、拓展延伸
1、如果我们为了表彰时传祥,给时传祥颁个奖,那什么奖比较合适呢?
2、如果让我们为他写一段颁奖辞,我们可以怎么写啊?
六、语言魅力
不太讲究修饰,依然有动人的力量,缘于它的真实性和朴素感。
七、布置作业
走出课堂,五人一组采访一名环卫工人,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运用新闻报道的形式写一篇人物通讯。(向报刊投稿。)
【板书设计】
寻找 时传祥 掏粪工、劳模 人大代表、工贼 呼
(正侧面描写) 唤
人性
重访 时传祥精神 正直、敬业、实在、服务大众 回
一人脏换来万家净 归
篇3:高中必修一《寻找时传祥——寻访精神高原》教案优质
(一):导入
有人感叹:“现今社会,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刘力扬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时传祥”的人越来越少了,提起时传祥同学们是不是也有些茫然,(课件)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寻找时传祥,解读时传祥。
(二):展示学习目标
第二课时
(1)从典型事例中感受时传祥精神(体裁特点)
(2)寻找时传祥的社会意义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直、实在 、本分……)
(目标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达到目标)
(三):学习过程
(一个永远被历史记住了的名字,时传祥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已经不是以一个简单的名字,而是一种高贵精神的代名词)
1、本文分别通过哪些典型事例,表现了时传祥的什么精神?(课件)
2、为什么寻找时传祥?(课件)
第一方面:(因为曾经是很珍贵的东西,现在丢失了,找不到了,才要寻找)在文章找有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想(指导:找含义深刻的句子谈自己的看法)
(师补充: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刮起的狂风,毁掉了一个掏粪工人,也毁掉了共和国主席,更毁掉了我们做人的良知。这是我国一段痛苦的、人鬼颠倒的时代,人们曾经崇敬的人物一下子成为惨遭迫害的对象,人们曾有的信仰、道德观念、价值标准均受到严重的冲击,有人迷失了。2今天的学生已不再是劳动光荣热,而是追星热、拜金热,每天观察的是某某换了新发型、换了新衣服。3分明是老人对社会现状的担忧,一提到时传祥老人们充满了美好的回忆,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以复活,心存美好但联系现在愤懑,这种转折和落差,这种好风气的丧失,给老人带来了强烈的失落感。令人深思,转折含蓄的对社会进行了批判,5人们的笑声反映出普遍的社会心态,自私自利、追求自身的物质利益,诚信丧失、虚假充满着社会方方面面精神家园动荡不安 6老伴反问引起了作者强烈的深思,,含蓄地说出当时的社会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精神家园。
第二方面 :寻找时传祥精神的必要性
第三方面 :文中有很多人们新存美好的句子,也体现了寻找时传祥的必要性
(你心存美好、向往美好吗?那么)
3、如何在自己身上体现时传祥精神?(学生讨论论交流意见回答)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的回答让老师感到欣慰,你们都心存美好,知道什么是真善美、假丑恶,你、我都心存美好、向往美好,他们也是这样的人。点课件,与其说他们心存美好还不如说,他们就是新时代的时传祥,他们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世间的真善美,我们都心存美好,因为,我们有共同的心声,一齐喊出来(课件)
(五):布置作业
本节课结束后课题组共同做了如下反思:
1、导入新颖有趣
导入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成功的导入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本课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就采用一种新颖而有趣的导入,利用当下的流行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课堂气氛,从而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激起学生对文本学习的兴趣。接着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的背景材料,使学生对文本有着进一步的了解,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2、注重情感教育
语文新课标明确规定在培养目标上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熏陶感染的过程。本课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了这一目标,将精神的感染与熏陶放在了第一位,侧重情感的教育。
“感人心者必先乎情”,单就《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这一文本的写作技巧而言,并无多少过人之处,但它依然有着动人的力量,这种艺术感染力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的。所以教师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结合文中作者把握住的时代精神,利用创作过程中采用含而不露的表达方式来展开教学。例如文中写到采访时传祥的老伴,家里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老人激动中的黯然并不是因为清苦的家境,也不是因为大家忘记了时传祥,那一句“你写劳模还有人看吗”的疑问,分明是一位老人对社会现状的担忧,而记者的默然,则让读者陷入沉思中。还有一处,作者写道,“在后来的采访中,大凡了解些时传祥的,谈话多是这么‘转折’……”也让我们感到困惑:难道我们的社会真的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了吗?紧紧抓住这些描写,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创设的精神世界。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新课程标准这一规定表明:语文教学其实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交往,是师生与文本的一种相互作用的对话,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本堂课就是采用互动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有利于自读课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篇4:《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教案
《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体味人物通讯的基本特点。
(三)体会“于朴素中见奇崛,于平实中显机锋”的特点。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要求学生课前查询有关时传祥的资料,课上交流。)
时传祥,20世纪50年代著名劳模,一个名闻天下的掏粪工人,一个曾与xx握过手的“背粪的”,一个在动荡年月最终惨遭迫害精神失常而死的“工贼”,一个现代人茫然无知的“过时人物”。作者为什么在现代要写这个人物?而且还用“寻找”这个词?
(二)整体感知
l疏通字词
诚挚()黯()然人海茫茫人事沧桑
2.阅读全文,了解文体特点以及写作背景。
①这是一篇人物通讯,属于新闻作品。
新闻的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消息或时事报道,更注重时间的及时、事件的突发;通讯、报告文学更看重事件的本质与升华。
②这篇通讯最早发表于1995年5月17日,是《工人日报》
1995年推出的“重访精神高原”系列报道中的一篇。该通讯曾获1995年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如何理解“重访精神高原”活动?
明确:“精神高原”形象地比喻高尚的精神特质,“重访”蕴含着重新发掘曾经辉煌过、曾经影响过一‘代人的劳模精神。当然,时隔多年以后再来写他们,必须赋予其新的内容,也有其新的目的。阅读文章时,要仔细体会这一点。
3.阅读全文,明确整体感知要求。
(1)本文报道了时传祥怎样的经历、遭遇?
(2)全文三个部分各侧重于介绍哪个方面?
(3)时传祥具有怎样的精神?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4.学生白读课文,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学生从课文提取信息,结合要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5.教师评点归纳:
时传祥,曾经因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正直本分而成为劳模,xx与掏粪工人诚挚的握手掀起了“掏粪热”,掏粪也因为劳模成了光荣的劳动,时代凸现了时传祥。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刮起的狂飙,毁掉了共和国的主席,也毁掉了一个掏粪工人,时代摧毁了时传祥。
课文第一部分以散文诗一样的语言,交待了整篇通讯的历史背景材料,为后文详细介绍人物命运营造环境背景。第二部分用具体事例侧重写时传祥的敬业、实在。第三部分侧重写时传祥的正直本分,并通过时传祥家人及“挺有身份的人毗:”的话,说明时代呼唤时传祥精神。
时传祥精神可概括为:敬业、实在,正直、本分。
(三)探究活动
研讨作者在这篇通讯中表达的思想。
1.启发引导:课题“寻找时传祥”中为什么用“寻找”一词?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明确:“寻找”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要发掘劳模时传祥身上仍闪烁时代光芒的精神特质,呼唤人们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本分;二是含蓄地指出在“动荡不定的精神家园”里,虽然有入迷失了,但心存美好的人们却仍然渴望与向往时传祥精神。
2.启发引导:作为人物通讯,该文应该全面具体记叙时传祥的经历、事迹、影响等,但时隔多年,继续写这些在现代人心目中早已过时”的人物,写什么,怎么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寻找一个切入点,颇费思考。这篇文章是一篇人物通讯,但已不是一篇传统意义上的人物通讯。请结合“重访精神高原”活动,思考作者重拾老话题的用意。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评点归纳:这篇通讯开掘了一个深邃的思想和重大的`主题,即今天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时代是应该变的,但为社会勤奋劳动和真诚待人的道理不该变;现今社会,仍然需要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的人,实实在在于活,本本分分做人。
3、结合现实生活,谈谈我们现在是否需要时传祥精神?应该怎样体现时传祥精神?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当评点。)
(四)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与练习一、二”。
板书设计
寻找时传祥
人物通讯
时传祥精神――正直、敬业、实在、本分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从感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入手,领会这篇新闻作品的丰厚内涵和重大主题。作者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寻找了一个切人点,发掘时传祥身上的劳模精神,揭示出这种劳模精神在现在仍然闪烁着时代光芒,突出“重访精神高原”活动的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具体感知
1.请学生朗读第一部分,思考讨论这一部分的行文特点及作者意图。
(学生朗读讨论,发表意见,教师引导、点评。)
明确:这一部分首先点明时间及事件,没有具体叙写事件,只是用抒情的语言为后文详细介绍人物命运营造环境背景。作者在这一部分中向读者传递的主要信息是: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刮起的狂飙,毁掉了一个掏粪工人,也毁掉了共和国主席,更毁掉了我们做人的良知。这是我国一段痛苦的、人
鬼颠倒的时代,人们曾经崇敬的人物一下子成为惨遭迫害的对象,人们曾有的信仰、道德观念、价值标准均受到严重的冲击,有人迷失了,精神家园动荡不安。虽然这些冤案都已平反昭雪,然而人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建仍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作者在“重访精神高原”中深感主题的重大,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报道一个劳模的事迹,而是对当今社会应该有怎样的做人观念的反思。基于这样的认识,作者在通讯的开始就以沉重的笔调揭示人物的命运,既有极强的震撼力,又启发读者深刻的反思,起笔凝重,感情强烈。与一般的人物通讯相比,其主题的开掘更为深刻。
2.“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基本特征。本文写于时隔几十年的九十年代,作者对当时的情形已经无法直接描述,那么他如何遵循这一原则的呢?
(请学生研读二、三两部分,分析讨沦,发表见解。教师引导评点。)
明确:只有*采访知情人,才能写出时传祥当年的事情。
第二部分用具体事例侧重写时传祥的敬业、实在。先总写“面”上的情况,每天每年怎样干活:每天掏粪,背粪的总重量得有五吨;十七八年,没有节假日,右肩磨出了巴掌大一块又黑又硬的老茧。再选写两个典型事例,一是为耿大爷家从厕坑捞砖、洗砖、垒墙、清厕的事;二是写了运粪改用汽车后,时传祥带领工友们自我加压,增加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例子。
第三部分主要写了时传祥在文革动荡年月正直为人、待人的事,其中还以插叙的形式写了五六十年代成为全国著名劳模后,回乡仍坚持扫村里大道的事,突出时传祥做人一贯的本分、正直。
这篇通讯通篇追求一种平静的形式和格调,叙写时传祥的事迹时,始终注意用知情人的陈述来表达,十分注意“用事实说话”。作者几乎没有用什么形容词,更没有作者的主观议论,只是用记者采访的人物陈述及其评论,让读者充分体会通讯真实性的特点,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
3.本文想要表达的主题是通过叙写劳模时传祥的事迹,揭示当今人们应该有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说明时代需要时传祥精神。那么,作者是如何将五六十年代的劳模事迹与现代人的思想结合起来的?
(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找到有关语言,揣摩作者开掘主题的思路,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引导点评:
通讯开头异峰突起,给人以历史纵深感。作者以散文诗的语言,揭示丁一个令人痛苦的事实,时隔多年旧事重提,引人反思。然后写记者采访时,中学生漠然无知,老师傅惊讶激动,更 是含义深刻。对往事的回忆,引起老人们的愤愤:“嘿!现如今叫什么?谁还理会个背粪的……”在后来的采访中,大凡了解些时传祥的,谈话多是这么“转折”的……作者虽然未对此作何评论,但他的思想倾向是明确的。结尾含蓄,“写时传祥”遭人嗤笑,这本身就说明现实生活存在的问题;而“后来其中一人单独”对记者表示了对时传祥精神的渴望与向往,这是一种更深刻、更耐人寻味的对主题的深化,是对今天人们内心仍存美好的一种肯定。
作者追求一种十分平实、十分朴素的风格,然而,透过字里行间,作品所体现出的情感是热烈而鲜明的,这是因为作者将自己激动的情感和理性的思考都隐藏在一种引而不发、含而不露的客观叙述之中。惟其如此,读者通过作品所受到的启发是强烈而又深刻的,这与现在的一些虚张声势、情感虚假的报道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引发当代人的深层思考。
(三)总结全文
1.内涵丰厚,主题深刻
时代是应该变的,但为社会勤奋劳动和真诚待人的道理不该变;现今社会,仍然需要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实在在于活,本本分分做人。
2.客观真实,布局严整
以事实说话。
3,风格质朴,情感强烈
于朴素中见奇崛,于平实中显机锋。
(四)布置作业
结合“思考与练习三”,写一篇人物通讯,向同学介绍自己周围具有的时传祥精神的某一人,注意用具体、典型事例说明。
板书设计
寻找时传祥
内涵丰厚,主题深刻
客观真实,布局严整以事实说话
风格质朴,情感强烈于朴素中见奇崛
于平实中显机锋
★ 语文高一教学总结
★ 劳模精神的演讲稿
【高中必修一《寻找时传祥——寻访精神高原》教案优质(共4篇)】相关文章:
高二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2023-01-22
新学期高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2024-04-26
必修一地理教学反思2022-04-30
高二地理教学计划2022-05-17
高二地理教学计划2022-07-29
工人劳模事迹材料2022-09-11
借力改革创新工程??打造特色教育品牌2023-06-14
议论要有理有据 教案教学设计2022-05-06
高中地理教学课件反思2022-08-16
教育的实习总结2023-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