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高跃红

时间:2022-08-02 07:35:06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高跃红(合集19篇)由网友“傻龟龟”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高跃红,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高跃红

篇1: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高跃红

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高跃红

公开课教案 授课时间:-4-13  授课地点:校多媒体教室 授课人:高跃红 课 题:8.16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学习椭圆和双曲线定义的基础上通过抛物线图形的画法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推导过程;增强学生利用坐标法解曲线方程的技能,强化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的基础上明确抛物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并能熟练掌握其交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3.通过课堂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感情, 教学重点:抛物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抛物线标准方程的不同形式及其焦点坐标,准线方程。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 内容分析: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第二册第八章第六节的内容,也是本章介绍的最后一种圆锥曲线知识。学好本节对于完整地掌握二次曲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教学大纲规定的重点内容,对口高考必考的考点,这节教材继续着力于教会学生运用坐标法解题以及培养学生的对立统一的思想观点。 教材利用多媒体演示引出抛物线定义,这种直观形象的过程类似于椭圆、双曲线定义引出过程,同学们已有一定的经验但这三者毕竟有着各自的特征,尤其是抛物线形成中依赖于一点一线而非两点,所以演示操作时除了讲出教材上的话之外还要适当与前面的椭圆、双曲线相关内容进行对比说明 像椭圆和双曲线一样,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不只一种形式,而是共有四种形式之多为此应注意两点:一是要对四种方程形式进行列表对比,对其中的图形特征(如开口方向、顶点、对称轴等)也须作特别说明;二是要指出不能把抛物线当成双曲线的一支   当抛物线上的点趋向于无穷远时,抛物线没有渐近线;而双曲线上的点趋于无穷远时,它有渐近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椭圆和双曲线,了解了它们的定义,标准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并且看到在实际生活中它们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实还有一种曲线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那就是抛物线。(这里打出幻灯片,让学生感受到抛物线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增强学习这节课的兴趣)对于抛物线大家曾经接触过,我们知道一元二次函数y=ax +bx+c(a 0)的图像是抛物线,而且研究过它的顶点坐标,对称轴等问题,那么抛物线到底有怎样的几何特征?它还有那些几何性质?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利用几何画板演示画抛物线的过程,引导学生得出抛物线的定义。(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说清图形的画法过程,变化中什么不变是学生观察的重点) 2. 抛物线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定点F叫做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 叫做抛物线的准线 3.推导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椭圆和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是如何建系设点的,从而强化学生解决问题技巧的训练。 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系,设|KF|= ( >0),那么焦点F的坐标为 ,准线 的方程为, 设抛物线上的点M(x,y),则有 化简方程得 方程 叫做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它表示的抛物线的焦点在x轴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是F( ,0),它的准线方程是 三、简单尝试,初步运用: 例1 已知抛物线的焦点在X轴的正半轴上,并且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4,写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解:由于P=4,且焦点在X轴的正半轴上,因此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   例2:求抛物线 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解  从 看出,P=1,且焦点在X轴的正半轴上,因此焦点坐标为 ( ,0),准线方程为 四、分组讨论,合作探研 一条抛物线由于它在坐标系的位置不同,方程也不同,根据直线和点的位置关系,可得有四种不同的情况,所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还有其他几种形式:, , .这四种抛物线的`图形、标准方程、焦点坐标以及准线方程如下。(分小组讨论) 抛物线的准线方程:如图所示,分别建立直角坐标系,设出|KF|= ( >0),则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如下:   _ x _ y _ ( 1 ) _ M _ K _ F _ O _ D _ x _ y _ K _ D _ F _ M _ ( 2 ) _ O _ x _ y _ K _ D _ F _ M _ ( 3 ) _ O _ x _ y _ K _ D _ F _ M _ ( 4 ) _ O _ D   (1) , 焦点: ,准线 : (2) , 焦点: ,准线 : (3) , 焦点: ,准线 : (4) , 焦点: ,准线 : 相同点: (1)抛物线都过原点; (2)对称轴为坐标轴; (3)准线都与对称轴垂直,垂足与焦点在对称轴上关于原点对称   它们到原点的距离都等于一次项系数绝对值的 ,即 不同点: (1)图形关于X轴对称时,X为一次项,Y为二次项,方程右端为 、左端为 ;图形关于Y轴对称时,X为二次项,Y为一次项,方程右端为,左端为   (2)开口方向在X轴(或Y轴)正向时,焦点在X轴(或Y轴)的正半轴上,方程右端取正号;开口在X轴(或Y轴)负向时,焦点在X轴(或Y轴)负半轴时,方程右端取负号 点评: (1)建立坐标系是坐标法的思想基础,但不同的建立方式使所得的方程繁简不同,布置学生自己写出推导过程并与课文对照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进一步明确抛物线上的点的几何意义 (2)猜想是数学问题解决中的一类重要方法,请同学们根据推导出的(1)的标准方程猜想其它几个结论,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或类比推理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直觉思维―数学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另外让学生推导和猜想出抛物线标准方程所有的四种形式,也比老师直接写出这些方程给学生带来的理解和记忆的效果更好 (3)对四种抛物线的图形、标准方程、焦点坐标以及准线方程进行完整的归纳小结,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它们 例3  已知抛物线的焦点在Y轴的正半轴上,并且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5,写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解  由于P=5,且焦点在Y轴的正半轴上,因此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 四:随堂训练,总结提高。 1,根据下列条件写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1)焦点在X轴的正半轴上,焦点到准线的距离是3; (2)焦点在Y轴的负半轴上,焦点到准线的距离是2; (3)焦点F(-6,0); (4)准线方程是 ; (5)焦点是F 2,求下列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1)   (2) (3)  (4) 五:课后思考 : 已知抛物线的焦点在X轴的正半轴上,且经过点M(3,-6),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六、课堂小结 :小结抛物线的定义、焦点、准线及其方程的概念。 七、课后作业:课本104页A组1、(1)(3)(5)2、(2)(4) 八、板书设计(略) 九、课后反思: 在“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理念下,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还要特别关注学生“会学”知识。本节课创设实景结合几何画板演示,通过教师适时的引导,生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反思、纠正,不断完善并形成抛物线的概念,推导抛物线的方程,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尝试合作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数学抛物线课件.ppt

篇2:《但愿人持久》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和重点句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生平,揭示课题。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光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词,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1)介绍苏轼

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他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难过,写出了‘但愿人持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2)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4)、学生练读全文

5)、抽读卡片

6)读准字音

7)理解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他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 范读课文

四、细读课文

1 细读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

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想象家人团聚,品尝瓜果,观赏明月“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离”呢?

4 指导朗读

作业安排:誊写词语

版书设计

心绪不宁 形影不离

篇3:《但愿人持久》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持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持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步骤和过程

1、继续细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指明说说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他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自由练读

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引导想象

这个问题问的没有必要,可删去,因为课文已说得很完整了。

细读5,6自然两段

想到这而,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底声吟诵起来。

想到这儿还想到哪儿?

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象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他的宽慰,正是他与常人不同的可贵之处。

理解“但愿人持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一起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一起欣赏良宵美景。

2 、总结课文内容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拭的名词《水掉歌头》的创作经过。

3、指导背颂第4-6段

4、直到造句

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样句

示范: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造句可随课文教学,讲到有关自然段直接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练习造句。

5、作业

板书设计

心绪不宁

埋怨 } 重亲情

转念

宽慰 } 通情达理

篇4:苏瑞红《倾斜的伞》公开课教案

苏瑞红《倾斜的伞》公开课教案

i介学区集体备课工作纸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语文  主备人: 苏瑞红  备课完成时间  、3、21 题目: 倾斜的伞   一  本课特点分析 《倾斜的伞》是一篇记事兼有抒情的散文,它以“雨中倾斜的伞”为线索,将外公对“我”的爱和“我”对外公的爱这一“爱”的情感线连缀起来,使“雨中共伞”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细节中蕴涵着强烈的爱的气息巧妙地出现出来,给人以爱的感动,让人全运会到亲情的温馨。课文的结尾局部,作者在抒发着内心强烈的情感,同时,人们读起来也会清晰地认识到,雨中伞下笼罩的是浓浓的亲情,时空变幻传送着的也是浓浓的亲情。 二  教师学生特点分析 教师分析: 学生分析:当今,孩子们不论吃的,穿的,玩的,就连上学,无一不在享受着亲人的爱的呵护,那么它们是否感受到了爱的温馨与幸福呢?他们又是否懂得去感恩,回报这些爱。事实上,现在的孩子对爱的感受确实缺乏,更不用说主动献出自己的爱了。这篇课文正适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三  目标设置 1、知识与技能: (1)、品读文中感人的句子,体会字里行间的温情。 (2)、总结全文,使课文的情感得以升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感情读、品读、角色读等方式体会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外公和我之间互相关心的那份温暖的亲情。 (2)、教育学生孝敬、关心、体贴长辈。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那是把倾斜的伞,是把充满了温情的伞,我会永远珍惜它,爱护它。” 2、 体会流露在文中那份浓浓的亲情。 五、教具使用: 记下温暖的瞬间的照片。 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生字,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倾斜的伞》这篇课文,让我们继续走进两位主人公。那谁能讲讲在倾斜的伞下发生的故事呢?(生讲课文中发生的故事) (不是说主要内容,而是生动的讲述。一方面有利于语言的内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抒发情感,进而感染他人。这是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形式。)  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感受到什么呢?(外公对丹丹的爱,丹丹对外公的爱)  二、咀嚼语言文字,感悟情感 1、提示: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文的1―11段,你从那些语句、词语中体会到外公对丹丹的爱?先读一读,画一画,再想一想。 2、 学生自学。(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真正思考。)  3、学生根据自己画的语句、词语谈理解。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熟悉课文,并根据中心话题把发言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创设各抒己见的氛围。做到读说结合,以读带讲,让学生从读中感受人物的所思所想,体味真情。) 抓住语言感悟点:  (1)、外公头顶上的天空一半是墨绿色的,一半是灰蒙蒙的。(同撑一把伞,一半是墨绿色的,那是丹丹头顶上的伞,一半是灰蒙蒙的,那是外公头顶没有被遮住的天空,体会到外公对丹丹的爱,宁愿自己淋着,也不让丹丹湿了。) (2)、外公抬头望了望,笑眯眯地说:“没歪呀。”(当丹丹说伞歪了的时候,外公却抬头望了望,然后笑眯眯地说:“没歪呀”时,外公为什么抬头望了望,又笑眯眯地说?他是在望伞是不是歪向自己了,把丹丹淋湿了,可是看到伞没有歪向自己,丹丹也没被淋湿,所以心里很高兴,他生怕把丹丹淋湿了,体会出外公对丹丹的爱。) (3)、外公笑而不语。(当丹丹知道明明伞歪向了自己,可是外公却说伞没歪感到困惑时,外公笑而不语,外公心里在想什么?) (4)、“你是不是被淋湿了?”外公问。(当丹丹发现外公的一边肩膀都湿透了,让外公赶快擦擦的时候,可是外公没顾得上自己却先问丹丹有没有被淋湿,体现出外公对丹丹的爱。) (5)、外公听了,开心地笑了起来。(当外公听到丹丹被大伞包住了,一点没淋湿时,开心地笑起来,体会到外公的爱是默默的。) (6)就这样,每次我们从雨中回来,外公的身子总是一半干的一半湿的。“每次”、“总是”这两个词去掉和原来意思还一样吗?(体会出外公对丹丹的爱不是一次两次,而是一直在爱着丹丹。)  指导朗读,读出外公的高兴,丹丹的天真和困惑。  (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感受真情”,本课中有很多的词句富有情感色彩和内涵,引导学生装关注这些词句,读深,读透,品出味道,从而把握文本的情感目标。) 过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丹丹在外公这样的关爱下健康幸福的成长着。不知从何时起,撑伞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丹丹。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和以前一样。 4、你又从哪感受到了丹丹对外公的爱?读课文13―14自然段。 (1)、我抬起头,发现我头顶上的天空一半是墨绿色的,一半是灰蒙蒙的。(丹丹把伞倾斜到了外公那边,自己被淋湿了。) (2)、我的心热了起来,不知不觉中,我正做着外公当年做过的事。(丹丹自己被淋湿了,可是心为什么热了起来?是因为外公的爱已经悄悄地影响着丹丹,丹丹也象当年外公爱她那样爱着外公。当年自己小,外公无微不至地关爱着自己,现在外公老了,自己也应该关爱外公。)  过渡:是呀,正是外公的爱熏陶着丹丹,丹丹也懂得了爱外公,当丹丹“回到家里,接过外公递过来的毛巾,看见外公嘴角微微一颤,已开始混浊的双眼泪光点点”。你读懂了什么?外公心里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从中体会外公的激动与幸福。) (以上这部分教学,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凭借对重点语言文字的形象化感悟,进而深入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挚爱亲情。这个环节是课改前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合理部分,如果抛开语言文字,空对空的说教,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会有好处。)  (3)指导朗读。(感激、赞美、怀念) (以读为主,抓住关键的句子,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展开适当的想象,在读中、想象中、说中再现当时的画面,入情入境,真正的体会到文中流露的真情。) 小结:是呀,这把倾斜的伞是把充满温情的伞,就是这把伞让我们感受到了亲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的亲情。那么在你的眼里,这把伞又是把什么样的伞呢?(充满幸福的伞,充满力量的伞,充满爱的伞……) 是呀,爱是什么?是风雨中那把倾斜的伞,其实真爱,无需太多的语言。 (该练习既可以培养学生表达的丰富性,又可把本课情感的目标进行内化,使关爱他人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慢慢扎根。) 让我们永远珍惜这把伞,爱护这把伞吧。(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长生活中,有亲人的疼爱,有邻居的关心,有老师的体贴,有同学的帮助,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爱的包围中成长着,我们在接受别人关爱的同时,更应学会去帮助别人!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熟悉课文,并根据中心话题把发言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创设各抒己见的氛围。做到读说结合,以读带讲,让学生从读中感受人物的所思所想,体味真情。 三、拓展延伸 1、教师指名反馈:现在,你们能深情的说一说这是一把充满温情的伞的原因了吗?(学生自由地、深情的说一说:因为这伞的倾斜包含着亲人间相互默默关心的温情) 2、教师引导学生说生活:生活中,你们遇到过这样令你感动的事情吗?当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说一说) 3、教师:这把充满温情的伞我们应该怎样珍惜它,爱护它呢? (互相关心、互相体谅,孝敬父母长辈,关心幼小・・・・・・这里教师要注意引导,保护的并不是伞,而是这份温情,温情该怎样珍惜、爱护呢?关键的就是要真诚的付出。)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亲情是谁也割舍不了的,让我们真心的对待每一个亲人,每一个朋友,让亲人间的温情也能在朋友间延续。     七、板书设计 11、倾斜的`伞 墨绿色的伞   倾斜的伞 传递着亲人间无私的关爱 充满温情的伞 (板书是教师备课过程中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结构,正确把握知识内部的各种联系。我设计的这个板书,用生动、形象的图片结合简洁的文字,直观表达出文本的感情和内涵。)    八、学生作业 1、朗读令你感动的句子。 2、完成课后小练笔。 九、课后反思 1、导入新课:通过谈话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起到很好的效果。 2、教师配乐范读:同学们听得特别投入。在老师的声调、表情、动作的感染下,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从而达到使他们迫切也想有感情地朗读和感悟课文的目的。 3、朗读感悟:注重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教学过程中,我仍然采用配乐朗读、自由读、齐读,小声读、范读,分角色朗读课文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如:为了让学生领会课文中人物之间的感情和心理变化过程。通过先让学生听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并在富有感情色彩的课文朗读声中对课文出现的两个人物(我和爷爷)在情感上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再如,爷爷对我的爱:雨中爷爷把伞歪向我这边,还装不知道。和回到家我给爷爷递毛巾,这两段对话通过多媒体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语气指导,让同学们读中感悟到,雨中伞下那浓浓的亲情。 同时,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我和时激励,且努力做到评价语言到位,具有针对性。如:读的很有感情,读出了可爱的语气,读的很认真,声音很轻柔,读出了爷爷对我的关心…。这些话语有利的激发了学生积极朗读的愿望。 总的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本节课力求落实新课程规范的理念,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篇5:大班公开课语言教案《小雨人跑来跑去》

大班公开课语言教案《小雨人跑来跑去》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与讲述,学习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丰富相应的词语。

2、培养幼儿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自制《小雨人跑来跑去》图书一本。

【活动过程】

一、示大图书,引出故事。

二、教师逐页翻阅图书,并提问:

第一幅图片:你们猜,小雨人会到哪些地方去玩?

第二幅图片:

1、小雨人先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

2、花儿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小雨人先来到了花丛中,有的跑到花瓣上抱抱花瓣,有的跑到花蕊中亲亲花蕊,还有的.给花喝水,花儿见他们来了,都开出了红的、黄的、紫的花。

第三幅图片:

1、小雨人接着又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

2、绿叶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小雨人来到了绿叶上,有的跳到绿叶上滑滑梯,有的在绿叶上跳舞,还有的在唱歌。绿叶非常喜欢小雨人,小雨人来了,绿叶长得更漂亮了。

第四幅图片:

1、现在小雨人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

2、大树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小雨人来到了大树上,有的爬上树荡秋千,有的在给果子洗澡,还有的给果子喝水。大树很喜欢小雨人,他们给大树带来了快乐。

第五幅图片:

1、当小雨人在玩的时候,谁来了?他们来到了什么地方?

2、青蛙是高兴还是生气?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发生了什么事情?河水为什么这么脏?河里有什么?

4、怎么样才能把河里的水变干净?

第六幅图片:

教师小结:小雨人跳进了河里打捞垃圾,他们在河里游来游去,河水慢慢变清了,又看见了小鱼、小虾、小蝌蚪。

第七幅图片:

1、天晴了,小雨人跑到哪里去了?

教师小结:天晴了,小雨人钻进了草坪中,大树下,花丛中,虽然小雨人不见了,但水更清了,草更绿了,花更红了。

三、讨论。

1、你喜欢故事中的小雨人吗?为什么?

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

篇6: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勤快人和懒惰人》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勤快人和懒惰人》

【设计意图】孩子进入大班后,对值日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自我服务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学到一些劳动的小技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同伴的认可和喜爱。《勤快人和懒惰人》是一首诙谐幽默的歌曲,它把勤快人和懒惰人描写得惟妙惟肖。通过歌唱,它能使幼儿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用自然的声音歌唱,吐字清楚,正确地表现歌曲的节奏。

2、启发幼儿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变化来表现勤快人和懒惰人的'形象。

3、启发幼儿用“他在……,他在……,他还在……”的句式为“勤快人”“懒惰人”创编新歌词并演唱,体验创作歌曲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1、请孩子回家观察父母在厨房干活的情景。

2、照片“勤快人”“懒惰人”;节奏卡片。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二、谈话导入

1、小朋友在家都见过妈妈在厨房劳动,那你们知道妈妈在厨房都做些什么呢?

2、你们的妈妈在家里可真勤快!今天老师也请来了一些勤快人,你们看看这些勤快人在做什么呀?

三、学唱歌曲

1、观察照片,总结提炼歌词。

2、熟悉节奏,根据节奏填词。

3、学唱歌曲,表现不同情绪。

四、创编歌词

1、你喜欢勤快人还是懒惰人啊?(勤快人)为什么?

2、勤快人在厨房除了烧菜、煮饭、蒸馒头,还会做些什么事情?相反,懒惰人呢?

3、我们把这些事情也一起来唱一唱好吗?

五、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唱了两种人,一种是勤快人,另一种是懒惰人,这首歌的名字就叫《勤劳人和懒惰人》。

勤快人除了在厨房劳动外,他们还会在那儿劳动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吗?

篇7:幼儿园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谷希的红雨靴》

幼儿园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谷希的红雨靴》

【幼儿分析】

最近我们在开展《小司机》的主题,幼儿们都带来了自己喜欢的各种各样的车子。在平时的自由活动玩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幼儿间没有经过同伴的同意而偷偷地拿走自己喜欢的别人的玩具,幼儿间也不会将自己的玩具与同伴分享。而《谷希的红雨靴》书中乐于分享、珍视友谊的主题思想,完全可以通过画面的故事可以传达给幼儿分享是件快乐的事情。

【素材分析】

《谷希的红雨靴》讲述了两只小鹅和一双红雨靴的故事。这个故事很普通,但贴近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特点,从拥有、丢失、寻找、到最后找到,这一连串红雨靴失而复得的故事牵动着幼儿的心绪,幼儿们也能从小鹅的故事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从而知道与好朋友分享是件快乐的事情。而故事的画面内容较多,于是我根据活动的需要进行了一些删减与调整。

【研究分析】

我们小班教研组近阶段研究的内容是“文学作品中教师言语反馈中推进表述法的运用”。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当需要幼儿对某一要点加深理解或关注时或回答“表述不清”、表述简单不够丰富时,我们不善于通过提问清楚地表述或明确原有认识,活动的有效性不高。为此,通过实践研究充分发挥言语反馈中引导调整法的作用,探索多种形式的言语反馈,激发小班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和举手发言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小班文学作品活动的有效性。

【活动目标】

观察画面,能够完整讲述画面内容,知道与好朋友分享是件快乐的事情。(重难点)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

2、认知准备:幼儿对雨靴有了解。

【活动过程】

一、想想说说,喜欢的东西

——提问:宝贝们,你们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吗?

小结:有的小朋友喜欢好吃的东西,有的小朋友喜欢好玩的东西。

过渡语:有一只可爱的小鹅,它叫谷希,谷希有一双特别喜欢的红雨靴,雨靴是什么时候穿的?(出示PPT)

小结:谷希在下雨的时候穿上最喜欢的雨靴脚就不怕弄湿了,下雪的时候谷希也会穿上心爱的红雨靴保护它的小脚。

过渡语:奇怪的是谷希除了下雨天,下雪天穿着红雨靴,别的时候也会穿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二、观察画面,理解故事

1、喜欢红雨靴

提问:看看谷希什么时候穿着红雨靴?

小结:谷希吃饭的时候穿着红雨靴、和朋友一起做游戏的时候也穿着红雨靴、睡觉的时候也穿着红雨靴,谷希多喜欢它的红雨靴呀!

2、丢失红雨靴

过渡语:可是有一天谷希一觉醒来发现红雨靴不见了,谷希十分着急。

——提问:红雨靴可能到哪儿去了呢?(幼儿猜测)

师根据幼儿回答小结。

3、寻找红雨靴

过渡语:谷希决定自己去找找。

——提问:谷希来到了什么地方?它找到红雨靴了吗?

小结:谷希钻进草堆里没有找到红雨靴。

——提问:谷希又来到了什么地方?找到红雨靴了吗?

小结:谷希站在石头上没有找到红雨靴。

过渡语:谷希又来到了鸡妈妈家,我们一起帮谷希问问鸡妈妈吧!“鸡妈妈,您看到我的红雨靴了吗?”听听母鸡是怎么说的。

——提问:鸡妈妈看到谷希的红雨靴了吗?谷希到处都找不到红雨靴,它怎么啦?

小结:是呀!谷希到处找,还是没找到它心爱的红雨靴,谷希伤心地哭了。

4、找到红雨靴。

——(出示“红雨靴出现”的画面)过渡语:瞧!红雨靴找到了!(出示古奇穿雨靴的PPT)提问:红雨靴被谁穿走了?

小结:哦!原来是它的好朋友古奇穿着红雨靴走来了。

——师幼一起问:古奇你为什么穿走我的红雨靴?(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述。)

——哎呀,古奇实在是太喜欢这双红雨靴了,可是,能不能不经过好朋友的同意就穿走它呀?如果你们喜欢别人的东西会怎么做呢?(幼儿大胆讲述)

——我们看看谷希是怎么做的?(出示图片“分享”,讲述故事结尾。)

小结:谷希决定和古奇分享自己心爱的红雨靴,你穿一只,我穿一只,和好朋友一起穿真快乐。

三、完整欣赏、经验拓展

1、完整欣赏故事

2、提问:你们喜欢谷希吗?

小结:是呀,谷希看到古奇也很喜欢红雨靴,就把一只靴子给了古奇,大家一起分享了,懂得分享的谷希大家都喜欢。原来和好朋友分享喜欢的东西是件快乐的事情,马上就要自由活动了,老师希望小朋友也要和谷希、古奇一样有好东西要一起分享噢。

篇8:小班科学公开课优秀教案:认读认识红与绿

小班科学公开课优秀教案:认读认识红与绿

教案目标:

1、复习以前所学的汉字。

2、认识汉字:红、绿。

教案准备:

1、红绿灯指示牌各一张、红、绿大字卡各一张、小字卡若干。

2、小司机的录音带、录音机,警察头饰一个,小司机转盘数量与幼儿人数等同

3、红色和绿色的波波球各四个,红、绿字卡各一个,红、绿有色字卡各一个

4、房子的`图片两张〈红色和绿色〉糨糊、棉签与幼儿等同

教案过程:

一、复习所学的汉字

1、游戏:小司机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到广州去玩,大家说好不好啊?〈好〉现在请小司机们做好准备,我们在路上要注意看红绿灯,当看见绿灯怎么样?〈继续开车〉红灯的时候又怎么样呢?〈刹车〉对了,当小司机停下来的时候就要回答警察叔叔的问题。”

2、音乐开始,小司机可围绕警察叔叔开并注意红绿灯。

3、红灯停下来的时候出示字卡让幼儿认读〈当认识一些动物名称的汉字时我们可以做一些关于它们特征的动作,加深幼儿印象〉,教师表扬回答得最快最准的那名幼儿。

二、游戏:神奇的口袋

1、教师故做神秘出示一个口袋,请幼儿摸球,当摸到第一个红球的时候认识红。

2、当摸到第二个红球的时候,教师放慢语速让幼儿加深印象认识红。

3、当摸到第三个球的时候,让幼儿自己辨认红和绿。

4、当摸到第四个球的时候,让幼儿面对其他小朋友说出自己拿了一个什么颜色的球再让幼儿找出红。〈认识绿的方法和红的方法一样,注意认识的时候不要说“红字”而是说红,绿等同。教师也可以随机应变比如根据幼儿穿衣服的红、绿去教育幼儿〉。

5、出示有色字卡红和绿,让幼儿了解这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多了一些颜色罢了。

三、游戏:送字宝宝回家

1、提问:“小朋友有家吗?我们的字宝宝也有家。”出示两张图片,提问:“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的房子?”告诉幼儿红色房子是红宝宝的家,绿色的房子是绿宝宝的家,我们一起送宝宝回家吧“”

2、教师示范操作。

3、幼儿操作教师从旁辅助、指导并提问:红房子是谁的家?绿房子是谁的家?

四、活动延伸

小朋友我们教室里面也有许多的红和绿我们一起找一找,贴一贴吧"

篇9:人音版一年级红眼睛绿眼睛优秀教案

人音版一年级红眼睛绿眼睛优秀教案

教学重点

能够与同学合作。

教学目标

⒈学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⒉了解小同学常见的行为规范。

⒊能在心里默唱《红眼睛绿眼睛》。

教学过程

一、听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⒈教师提问:同学们上学是用什么交通方式到学校的?同学回答走路、坐公共汽车、骑自行车、家长开车送等等。

在城市交通里,红绿灯是警察的'帮手,与警察一起指挥交通秩序,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平安通行。

红灯和绿灯各有不同的作用,例如红灯亮时,车辆行人停止通行,绿灯亮时,车辆行人通行等。

⒉听音乐,做游戏。

每个同学手上都有一张红纸牌和一张绿纸牌,听教师唱歌,教师唱到“红灯红,红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时,同学们举红牌,唱到“绿灯绿,绿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向前进”时,同学举绿牌。

⒊跟着歌曲〈〈红眼睛 绿眼睛〉〉,做游戏。

请一名同学做警察举纸牌,其他同学边唱边扮演行人和车辆,看见红灯停止做动作,看见绿灯继续做动作。

二、看图标、做判断,选择放声歌唱与心里默唱。

⒈请一名同学做警察举纸牌,举红灯 时,教师在心里默唱,举绿灯时,教师大声歌唱。教师做警察举纸牌,同学们默唱或放声唱。

⒉看图标,选择大声唱或心里默唱。

自身判断行为:吸烟、鸣喇叭、走人行道、废品扔到垃圾桶等。用红绿灯表示或用歌唱方示表示出来。

三、小结 。

四、作业

设计:自身设计图标做游戏。

篇10:幼儿园大班公开课语言教案《小雨人跑来跑去》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语言教案《小雨人跑来跑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与讲述,学习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丰富相应的词语。

2、培养幼儿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自制《小雨人跑来跑去》图书一本。

活动过程

一、示大图书,引出故事。

二、教师逐页翻阅图书,并提问:

第一幅图片:你们猜,小雨人会到哪些地方去玩?

第二幅图片:

1、小雨人先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

2、花儿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小雨人先来到了花丛中,有的跑到花瓣上抱抱花瓣,有的跑到花蕊中亲亲花蕊,还有的给花喝水,花儿见他们来了,都开出了红的`、黄的、紫的花。

第三幅图片:

1、小雨人接着又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

2、绿叶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小雨人来到了绿叶上,有的跳到绿叶上滑滑梯,有的在绿叶上跳舞,还有的在唱歌。绿叶非常喜欢小雨人,小雨人来了,绿叶长得更漂亮了。

第四幅图片:

1、现在小雨人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

2、大树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小雨人来到了大树上,有的爬上树荡秋千,有的在给果子洗澡,还有的给果子喝水。大树很喜欢小雨人,他们给大树带来了快乐。

第五幅图片:

1、当小雨人在玩的时候,谁来了?他们来到了什么地方?

2、青蛙是高兴还是生气?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发生了什么事情?河水为什么这么脏?河里有什么?

4、怎么样才能把河里的水变干净?

第六幅图片:

教师小结:小雨人跳进了河里打捞垃圾,他们在河里游来游去,河水慢慢变清了,又看见了小鱼、小虾、小蝌蚪。

第七幅图片:

1、天晴了,小雨人跑到哪里去了?

教师小结:天晴了,小雨人钻进了草坪中,大树下,花丛中,虽然小雨人不见了,但水更清了,草更绿了,花更红了。

三、讨论。

1、你喜欢故事中的小雨人吗?为什么?

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试图借助读本,让幼儿在“发现——感受——表达”这样的线索中去领略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现象以及学习用诗一样美感的语言来表达,体会朋友之间的亲密友好。该活动采用以下的学习方式,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悄悄话”的活动内涵,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

首先问题激趣。你有秘密会跟谁分享?你是怎样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你的好朋友?你为什么愿意跟他人分享你的秘密?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体会悄悄话的含义。

第二环节,自主阅读。运用图式,采用两两合作阅读的学习方式,通过交流分享,让幼儿读懂图画,学习运用句式来有表情地说。让孩子们感受自己世界中温馨的悄悄话。

第三环节,合作阅读。引导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读。体验合作阅读的快乐。“你一句,我一句”

第四环节,欣赏阅读。目的是迁移读本的内容,为下一次拓展活动做铺垫。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将孩子们说悄悄话的样子拍摄下来,不仅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无间而且也充分感受到说悄悄话的快乐,自然而然地就将活动中的句式运用到生活中来。在幻灯片的选择上我是从“自然—动物—生活用品”这三方面来迁移读本的,而最后“雨伞”的出现也跟读本最后一页“你在跟谁说悄悄话?”的文字相仿,不仅帮助幼儿理解散文的文学形式也为下一次的拓展活动做铺垫。

整个教学下来目标还是完成的比较好的,幼儿能用句式表达画面,朗读也富有表情,有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活动中幼儿的阅读兴致很高,直到活动结束还意犹未尽。

篇11: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 人美版 前前后后人美版高中美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 人美版 前前后后人美版高中美

点击这里下载: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 人美版 前前后后 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案|人美版12册美术教案|人美版8册美术教案|人美版2册美术教案|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人美版14册美术教案|人美版16册美术教案|人美版10册美术教案|                         1、【口水鱼的做法】 2、【水煮鱼的做法】 3、【煎鱼的做法】 4、【海蒸鱼的做法】 5、【雪鱼的做法】 6、【糖醋鱼的做法】 7、【红烧鱼的做法】 8、【酸菜鱼的做法】 9、【花椒鱼片的做法】 10、【葱油鱼的做法】 11、【【糖醋脆皮鱼的做法】 12、【剁椒鱼头的做法】 13、【柴把鱼的做法】 14、【松鼠桂鱼的做法】 15、【啤酒鱼的做法】 16、【鸳鸯鱼枣的做法】 1、【口水鱼的做法】 原料: 花鲢鱼一条,淀粉两大匙,油炸花生仁约半两,熟白芝麻两大匙,老姜一小块,蒜一个,香葱五棵,豆豉两匙,料酒三大匙,酱油两大匙,醋一大匙,白糖一匙,红油辣椒一两,花椒油两大匙,盐、味精适量,香油一大匙。 1、鱼洗净片成片,用盐、料酒拌匀腌几分钟,再加水淀粉拌匀码味,油炸花生仁剁成碎粒,豆豉剁碎,葱、蒜、姜切末。 2、锅中放油烧至六成热,倒入豆豉、姜末、蒜末炒出香味。 3、在大钵中放入盐、味精、白糖、酱油、醋、炒过的姜蒜豆豉、红油辣椒、花椒油、香油、油炸花生仁搅拌均匀兑成调味汁。 4、锅置旺火上放油烧至四成热,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 人美版 前前后后 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案|人美版12册美术教案|人美版8册美术教案|人美版2册美术教案|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人美版14册美术教案|人美版16册美术教案|人美版10册美术教案|,放入鱼片滑散炒熟。 5、捞出沥干油后装入碗中。 6、淋上调味汁,再撒上熟芝麻、葱碎即成。 7、拌匀即可 2、【水煮鱼的做法】 (一) 1.买来鲤鱼,切成鱼片。 2.给鱼片上浆(盐,味精,葱,姜,酒,胡椒,或者你喜欢的话,可以放五香粉或其他各种你比较喜欢的味道) 3.少许水烧开,放入鱼片烫熟(8成即可),立即捞出。装品锅,水不要。 4.将很多(大量)油烧热后加干红辣椒和花椒若干(视个人口味来订),待油锅中辣椒颜色略微变黑的时候,将油浇在鱼片上面。 5.在饭店吃的水煮鱼往往在鱼片下面垫有好多的黄豆芽。鱼片只是铺在豆芽上面一层而已。而自己在家里吃的话,豆芽就可以免了。 6.油刚浇上去的时候,因为油温高,小心不要让油溅出来烫到你自己,所以盛水煮鱼的器具一定要大一点。 (二) 豆芽,或自己喜欢的蔬菜姜(一大块、拍松切片)、蒜(一头,略拍即可,不必切)、葱适量,豆瓣(或剁椒)、花椒、干红辣椒、辣椒粉、盐、味精、胡椒粉、料酒、酱油、醋少许、食用油另需:生粉、料酒、盐少许,蛋白一个 1、将鱼杀好洗净,剁下头尾,片成鱼片,并把剩下的鱼排剁成几块。将鱼片用少许盐、料酒、生粉和一个蛋白抓匀,腌15分钟。头尾及鱼排另装盘,用同样的方法腌制) 2、烧开一小锅水,将豆芽洗净后,放入开水中烫一下,捞入大盆中,按个人口味撒一点盐,备用。 3、在干净的炒锅中加平常炒菜三倍的油,油热后,放入三大匙豆瓣(或剁炒)爆香,加姜、蒜、葱、花椒粒、辣椒粉及干红辣椒中小火煸炒。出味后加入头尾及鱼排,转大火,翻匀,加料酒和酱油、胡椒粉、白糖适量,继续翻炒片刻后,加一些热水,同时放盐和味精调味(要尝一下咸淡),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 人美版 前前后后 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案|人美版12册美术教案|人美版8册美术教案|人美版2册美术教案|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人美版14册美术教案|人美版16册美术教案|人美版10册美术教案|。待水开,保持大火,一片片将鱼片放入,用筷子拨散,3~5分钟即可关火。把煮好的鱼及全部汤汁倒入刚才盛豆芽的大盆中。 4、另取一干净锅,倒入半斤油(具体油量要看准备的容器大小,以倒入大盆中时,把鱼和豆芽全部淹没为准,可以目测一下)。待油热后,关火先晾一下。然后加入多多花椒及干辣椒(看个人的嗜麻辣程度),用小火慢慢炒出花椒和辣椒的香味。注重火不可太大,以免炒糊。 5、辣椒颜色快变时,立即关火,把锅中的油及花椒辣椒一起倒入盛鱼的大盆中,小心烫!! 吃吧!! 注: 1、煮鱼的水量不宜多,以鱼片放入后,刚刚被水淹过即可。煮好倒入盆中后,有部分鱼片会露在外边。 2、煮鱼之前把部分花椒和辣椒先炒过,在煮的时候,就可以充分浸出辣椒中的红色素,使油色红亮。 3、腌鱼时,不可放太多盐,会咸,而且也会破坏鱼肉的鲜美。 4、我觉得,花椒和辣椒都香,所以还是要炒一下再泼油比较好。 (三) 鲤鱼、花椒面、花椒、辣椒面、辣椒(剪成约2厘米的小段)、糖、盐、味精、豆芽、色拉油(最好不用花生油)、料酒刀(快刀)、锅(铁锅)、盆(深盆) 1、把鱼洗干净,注意鱼肚子内壁的黑膜一定要去干净,然后从尾处片开,把鱼一剖为二,把鱼骨取出,从尾部开始片片儿,鱼片以大而薄为最佳。 2、把片好的鱼片加入适量的盐、花椒面、辣椒面,拌均。为了提鲜,放入少许糖和味精,加少量料酒(最好黄酒),腌制20~30分钟。 3、将洗好的豆芽洗好,在开水里过一下,捞起备用。 4、锅内放大量油(LD看了好心疼),待油9成热后,先放入腌好的鱼头,炸熟后放入盛有豆芽的盆内,然后接着在油锅内放入适量的鱼肉,滑开后捞至盛有豆芽的盆内,直至把所有鱼肉滑完。 5、将花椒放入锅内炸至8成熟的时候,放入辣椒段儿,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 人美版 前前后后 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案|人美版12册美术教案|人美版8册美术教案|人美版2册美术教案|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人美版14册美术教案|人美版16册美术教案|人美版10册美术教案|,待辣椒炸至深红色,将整个锅中的油倒至盛有豆芽及鱼肉的盆中,刹时厨房内就弥漫了水煮鱼的香味,完成。 (四)水煮鱼最简易的`做法! 1.鲤鱼收拾干净,切片儿。我切的不够薄,不过还可以啦。 2.鱼片用盐腌,入味,不咸不好吃啊! 3.做水,煮鱼片,到鱼片熟为止,不要太老呀,大概三分钟吧。 4.另用一锅,做油,好多好多油,一定要能全部浸过鱼片才成。 5.准备一个大盆,里面放上葱、姜、蒜、抄好的豆芽菜等。 6.把煮好的鱼片放在盆里,最后倒入从饭馆带来的辣椒,倒热油。 3、【煎鱼的做法】 最常使用的材料:非洲鲫鱼、青蒜、姜片、蒜头。清洗鱼,在鱼腹添加蒜头两个,(蒜头要拍开)。旺火油锅,加入少许姜片、蒜头。抄香后将清洗整理好的鱼放进锅中。注意油不要太少,鱼下锅后火一定要旺。爆到鱼皮金黄色,这时有香味飘出。这时,将鱼用搁到锅的一边,可以看到锅底还有少许油,将洗净切好的青蒜的茎部倒到锅中爆炒几翻,然后将鱼和青蒜搁到一起,加入盐、味精、拍好的几个蒜头,加入一点酱油翻炒几次后加水饨煮(注意不要加太多水,火也不用太旺了)。等到汤汁变浓了,加入青蒜尾少许。在轻翻炒后就可起锅了。 4、【海蒸鱼的做法】 鲜鱼,1条,姜片25克香菇25克,黄酒15克,白糖、精盐、味精、笋片、熟火腿片、麻油适量,胡椒粉少许①将鱼刮鳞去腮,内服洗净;②将鱼放入场盘里放葱、姜片、香菇、笋片、火腿片,再加黄酒、白糖、精盐、味精、胡椒粉,一起拌和放在桂鱼身上上笼用旺火蒸约15分钟,出笼后,淋上麻油即可 5、【雪鱼的做法】 第一种做法:雪鱼去皮改切成小块,用盐,白胡椒粉,柠檬拌上。鱼块刷上黄油,上烤箱,在180摄氏度温度下烤20分钟,取出后,用明火?,直至上有金黄色即可。特点:雪鱼是深海鱼,营养价值很高,且口感鲜嫩,无刺,黄油鲜香。 第二种做法:1、从超市买来大块的银雪鱼,洗净备用。2、将鱼块去皮去刺,切成一寸见方的大块。把渗出汁液倒出。加入一个鸡蛋、淀粉少许。并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各种调料,我一般都放酱油、醋、料酒、盐和五香粉。搅拌均匀,留出5-10分钟让鱼肉充分入味,就可以煎炸了。4、我一般使用橄榄油来煎炸,颜色比较漂亮。煎好的鱼外焦里嫩,入口即化。吃的时候还可以蘸椒盐或自己喜欢的其他佐料。试试吧,当鱼肉吃到嘴里时,你一定也会发出快意的感叹! 第三种做法:1、原料:银雪鱼肉、山药、青红椒、葱、姜片;2、调料:李锦记鸡粉、料酒、色拉油、精盐、清汤、生粉;做法:1.将山药去皮切成小粒,雪鱼切成小粒、青、红椒切粒。2.锅内放油烧热,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 人美版 前前后后 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案|人美版12册美术教案|人美版8册美术教案|人美版2册美术教案|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人美版14册美术教案|人美版16册美术教案|人美版10册美术教案|,下葱、姜炒香,然后放入雪鱼、山药、青、红椒、调料同炒至熟,勾芡即可出锅;4、特点:色泽洁白,清淡爽口,有补脾胃、益肺肾的功效。 6、【糖醋鱼的做法】 鱼的品种可用鲤鱼、草鱼、黑鱼等。 糖醋鱼非常讲究刀功,家庭做糖醋鱼只需打深刀,多开几刀就可以了,不必太讲究刀工。 开好刀的鱼用料酒和家用调料(盐、味精、花椒)调味,然后再洗水漂干净,鱼仍然保持本味,将水沥干后,放到油锅内炸,直至炸脆为止。 油的用量比较大,否则鱼容易炸散架。然后再用蕃茄酱和白醋、糖带少量的盐、勾芡汁,浇在炸好的鱼身上。 一份香喷喷、红艳艳的糖醋鱼就可以上桌了。糖醋鱼口味特点是甜中带酸,鱼味淡,勾汁味浓,不再有鱼的本味。 7、【红烧鱼的做法】 一般可用来红烧的鱼品种就比较多,象鲤鱼、草鱼、鲫鱼、罗非鱼等均可。 把宰杀干净的鱼打花刀的。 红烧鱼的刀法是竖切,鱼呈块状。先在油锅内煎一下,油适量不必太多。 然后向锅内给高汤(鸡骨汤或者猪排骨汤)调味,接着放入酱油。 等锅内水温升上来时,加入少量醋(醋非常重要,必不可少。不仅起到软化鱼骨的作用,还有去腥的功效)。 烧的时间一般为五分钟左右。烧好后,锅内高汤已浓缩的只剩部分汁,颜色呈深红色,因为有炖的过程,所以红烧鱼比较入味,味浓。 红烧鱼的口味特点是香嫩酥软,味浓,适合任何人群。 8、【酸菜鱼的做法】 川菜中的一道名菜。它是连汤一起上的,“水煮鱼”跟它有点相似。一般鱼品种用青鲩,草鱼,胖头等。 将鱼洗净去骨

篇12: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筷、恰”等1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会写“冈、饥”等15个字,会写“一饮而尽、性命”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句试着猜一猜。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理清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注意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4.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中的武松作出自己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播放《好汉歌》,导出名著《水浒传》)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片段,感受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足智多谋。今天,让我们来走进四大名著中的另外一部——《水浒传》,看看今天,我们在景阳冈上,会遇到谁?(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出示生字词)指导学生识字。

(1)学生自由练习读生字,练习完毕,随机指名检查练习成果,指导正音。

(2)注意:

多音字“泊”读bó时,多是动词,停泊;读pō时,指水域,如湖泊,所以,梁山泊中的“泊”应该读“pō”。

3.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内容。

(1)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喝了酒之后趁着酒兴上了冈,遇见老虎并与之搏斗,最后杀死老虎并挨下冈来。)

(2)根据故事情节,你认为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四个部分)如何划分?第一部分:喝酒(1~4自然段);第二部分:上冈(5~7自然段);第三部分:打虎(8~12自然段);第四部分:下冈(13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齐读1~4自然段,说说课文第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武松去店里喝酒,酒后不听店家劝告,执意过冈。)

1.大家在读这部分时,有没有遇到什么不懂的词语?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筛、客官、如何、但凡、吊睛白额大虫)大家遇到这些不懂的词时,会用什么方法理解呢?其实,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比如说,筛了一碗酒其实就是说倒了一碗酒。按照这种方法,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些词语了。

2.我们从这部分的内容了解到,武松赶了几天的路,到了阳谷县的时候,时间已经是(晌午),这时他感到(肚中饥渴),这时,他望见了一家酒店,酒店门前挂着一面旗,旗上写着(三碗不过冈)。这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接着往下读。

3.武松到了店里坐下,招呼了店家点了牛肉,又叫了酒,不过,酒只上了三碗,就不再上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武松没钱了吗?(不是)那是因为什么?(店家说这酒喝三碗就会醉,过不了前面的山冈)原来,三碗不过冈是这个意思呀!那么武松信不信呢?(不信)于是,他前后喝了(十八碗),多么豪爽又倔强的性格呀!

四、小结。

喝完了酒,武松想要过冈,店家阻止了,因为——(冈上有老虎)。然而武松还是不信,所以,趁着酒兴,他便上冈了。上冈之后发生了什么呢?下节课为大家揭晓!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到武松在门前旗上写着“三碗不过冈”的酒店,喝了十八碗酒,感受到了他豪爽倔强的性格特点。我们把这部分的内容,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出来,那就是——喝酒。那么,接下来,他上冈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

二、抓住细节,探究赏析。

1.请同学们齐读文章第二部分,说一说,这部分讲了什么。(武松上冈之后,看见官府榜文,才相信有虎,但仍继续上冈。)

思考:为什么他在相信有虎之后,依然敢只身上冈?(喝了酒胆子大、他本来就不是胆小鬼、好面子)那么,我们就把这部分内容用小标题概括为——上冈。

2.很快,武松酒力发作,这时,他想休息一下。这时,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呢?我们一起来默读文章第三部分。

(1)武松刚躺下,乱树后就跳出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虫),这一吓,武松就清醒了。那大虫如何攻击他?武松又如何应对?出示“说时迟,那时快……又闪在一边。”

①找出大虫一开始抓人时的动词。(扑、掀、剪)

②武松的应对。(三闪)

第一回合对阵,结果怎么样?(大虫劲儿泄了一半)为什么呢?(因为武松消耗了它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武松用“三闪”沉着应战,体现了他的以退为进,有勇有谋。

(2)大虫肯定不甘心,所以它又开始了第二回合的攻击。出示:“那只大虫剪不着……只拿着一半在手里。”这一回合,武松战绩如何?(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3)这时大虫又展开了第三回合的攻击。出示:“那只大虫咆哮着……搭在武松面前。”

①武松没了武器,他用什么应对大虫?(赤手空拳)如何应对?出示:“武松把半截哨棒……只剩下口里喘气。”

②从武松打虎的动作和经过中,你体会到什么?(武松勇武过人的英雄形象)

(4)在第三回合中,武松绝境反击,但是这时大虫还没彻底死去,于是,他又找来了折断的哨棒,把大虫打死。经过这番激战,武松已经手脚酥软了。

(5)这一部分,可以用“打虎”作为小标题。自己练习讲述这部分的情节给同桌听,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动作,使故事情节更生动传神。

3.打死老虎之后,武松体力耗尽,而且,天色也已经黑了,所以,他只能把老虎的尸体放着不管,自己先(一步步挨下冈来)——下冈。

三、拓展延伸。

有人说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可又有人说,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莽,不听别人的劝告,虎口逃生只是侥幸。你觉得呢?说说你的理由。

(赞成前者:武松性格豪放,打虎时有勇有谋,从容应对。赞成后者:武松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自以为是,好面子,太鲁莽,武器折断时情况十分惊险;在打死老虎之后,自己也没什么体力了。)

四、小结。

无论如何,武松打虎这一壮举,已经塑造了他勇武过人的英雄形象,而这一切也归功于作者施耐庵,正是他塑造了这样生动传神的形象,有血有肉的英雄,我们才能读到这精彩刺激的故事。

教学反思

本课作为精读课文,除了需要学生掌握故事情节,更要体会人物形象,所以重点讲解打虎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对武松打虎的动作描写,感受人物的英雄形象。

篇13: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与人交谈的礼仪,懂得如何围绕主题与他人交流,并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

2.能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记者采访的视频)看完这段采访视频,大家认为采访需要注意哪些技巧?(要有礼貌;提出有用的问题;认真听别人说完;提出新的问题,并耐心等待别人回答。)嗯,看来大家都明白了!今天,我们也要来当一回小记者,不过,我们不是去采访同学,而是去采访我们的父母、邻居等大人,采访的主题就是“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板书课题)

二、明确要求。

1.个人展示,明确交际要求。

老师邀请一位同学上台来介绍自己采访所用的“问题清单”,说说采访内容。如果其他同学认为他的采访内容符合主题,而且对其采访的内容也非常感兴趣,请鼓掌表示支持。如果听完以后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或是觉得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可以大胆举手提问。

2.评价交流,提高口语水平。

(1)鼓励上台展示的同学,大方表达,讲的时候可以出示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帮助其他同学更好地了解采访内容。

(2)请同学说一说支持的理由。

(3)在评价交流中进一步肯定采访的重点:可以从不同方面提问,也可以围绕一个话题提出更多的问题。

(4)思考总结。

小结:最好给大家介绍内容全面而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不要只局限于一两个方面。

三、规范语言,有序表达。

1.回顾教科书提供的信息,明确采访时的技巧:要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一边听一边做简单的记录,不要随意打断别人,不明白的地方或感兴趣的内容可以适当追问。

2.照顾在口语交际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一定的句式辅助。

四、模拟演练。

1.现在大家手中都有了问题清单,请以老师为采访对象,来模拟一下采访的情景吧!

生:老师您好!请问您小时候在哪里上小学?

师:××学校。

生:那您最喜欢哪个学科呢?

师:我最喜欢的学科是××。

生:为什么呢?

师:因为这个学科的老师很和蔼,上课很有趣。有一次……(老师讲起小时候的故事来)

生记录。

2.现在,大家了解采访的流程了吗?(了解了)刚刚老师所说的信息,大家有没有记录呢?(有)那么,对于老师所说的童年记忆,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学生自由回答)

3.学生自由模拟练习。

五、小结。

想要了解别人的故事,就必须先了解与人交流和倾听故事的技巧。作为小记者的同时,不要忘记你也是一名倾听者。大家今天回家之后,去采访一下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家里其他长辈吧!记得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板书设计

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认真倾听

有条理地表达

教学反思

在整个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多样的评价,并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评价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只有鼓励学生大胆评价,积极营造民主、宽容、和谐的交际氛围,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获得身心的解放与自由。这样,他们在交流时才会毫无束缚,畅所欲言,进而迸发出智慧与创造的火花。

篇14: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把自己读过的一本童话书,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他人;通过互相介绍,了解什么是童话书。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体会中华语言文字的奇妙,学会辨析近义词,掌握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

3.积累与勉励勤奋读书相关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3篇课文,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二、学习“交流平台”。

1.回顾本单元学过的童话故事,说一说故事中有哪些奇妙的想象。

(1)《宝葫芦的秘密》:有了宝葫芦,人们要什么就有什么。

(2)《巨人的花园》:巨人把孩子们赶走后,花园里一派冬天的景象,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3)《海的女儿》:小人鱼为了保护心爱的王子,自己的身体竟然化作了泡沫。

2.童话里的想象真是奇妙,读童话不但有趣,还能激发幻想。你还读过哪些充满奇思妙想的童话呢?

小组交流自己读过的童话,推荐给大家。

3.总结:书中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课下同学们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书,读好书。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表达了什么或者体现了什么。

◇他抬头望去,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

◇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

◇这个字怎么写?我忘记了。

◇任岁月潺潺流淌,不能忘怀的,始终是老师深情的目光。

2.做类似联系,说说加点词语有什么不同。

3.总结辨析动作词语不同的方法。

(二)第二题。

1.想想下面的句子是怎样描写冬天的。

◇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

◇冬天,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

◇冬天是个魔术师。他呼地一吹,湖面很快就变成了大玻璃。那些红色的、黄色的叶子,都冻在玻璃里了。

2.照样子写一写其他季节。

四、学习“书写提示”。

1.出示几个有趣的书签,观察其特点。

2.总结书签上字的特点,总结做书签的注意事项。

要求:

(1)竖写时,要自右向左书写。

(2)字距要均匀。

(3)上下字要对齐。

(4)注意作者名字的位置,使格式更美观。

3.在书签上写一句你喜欢的格言。

五、学习“日积月累”。

1.熟读以下有关读书的名句,并试着理解其意思。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分享课前搜集的有关勤奋读书的名言警句,并用它们说几句话。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回顾了本单元的课文,感受到了童话的奇妙,学习了不同动作词语所蕴含的意思、感情不同,希望大家课后继续搜集积累勉励勤奋读书的名言,理解意思并能正确运用到自己以后的习作中。

教学反思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积累勤奋读书的名言警句,好好学习。

2.以句子训练为中心,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并将动词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以强化句子训练,使学生能在以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进而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篇15: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

设计说明

本课讲述一群海军士兵驻扎在一座小岛上,用自己的力量改造出一片绿地,一位将军到访,参观菜地,与士兵分吃一锅菜汤的事,表达了士兵们甘于吃苦、敢于创造的革命精神,以及将军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本教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假设自己是课文中的那位将军,介绍小岛的情况,介绍上岛后发生的事情,写成一篇上岛日记,并写出自己的心理活动。为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汇报的方式品读文本,练说日记内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守岛夫妻》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

1.了解小岛的相关资料。

2.完成学习活动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课

1.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这样一座小岛,它远远望去,就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这里树少,草少,土也很少,却驻扎着一群海军士兵。(板书课题)

2.今天我们将走进这座小岛,去聆听一个动人的故事。(指读、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开课伊始,用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查课前预习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图片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合作。

出示小组交流目标:

(1)读准音——读准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义——交流课前预习中新掌握的词语的意思。

(3)提困惑——统计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字词问题。

2.师生互助交流。

(1)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①“咙”读lónɡ,不读lǒnɡ;“舀”读yǎo;“炊”读chuī。

②“哼”是多音字,本课读hnɡ。

③“域”右部是“或”;“舀”下边是“臼”,不是“白”。

(2)理解字义、词义。

预设:

礁石:出示礁石图片帮助理解。并与“岛”进行区分。

牙龈溃烂:探寻原因,缺少维生素。

怔:发愣。

哽:①食物堵塞喉咙不能下咽。②因感情激动等原因喉咙阻塞发不出声音。(引导学生明确文中的“哽”是第二个意思。)

设计意图:五年级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尤其应该强化对词典等工具书的使用。这个环节重在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并组织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解决字词的困惑。

三、整体来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介绍一件事,我们要交代清楚哪些要素?

预设: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板书)

3.学生根据板书提示,交流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预设:课文讲了将军上小岛检查,发现了一片菜地,守岛战士用珍贵的小白菜请将军吃晚饭,将军不忍吃,最后与战士分吃蔬菜的事。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记叙文六要素的知识点,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做准备。

四、介绍小岛

1.快速浏览课文,圈画出相关语句,思考:小岛是一座什么样的岛?

预设一:小岛很小。(引导学生从第1、2自然段中找出相关依据。)

出示相关语句:

“远远望去,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

“小岛转一圈也用不了十分钟。”

预设二:小岛很热。(引导学生从第2自然段中找出相关依据。)

出示相关语句:

“将军上岛时正是这儿比较凉快的时候,但也有二十多摄氏度。”

预设三:小岛不适合居住。(引导学生从第1、4自然段中找出相关依据。)

出示相关语句:

“这里树少,草少,土也很少。”

“在这个地方,蔬菜是很难生长的。因为主要吃罐头,有的战士上岛一段时间后,就会牙龈溃烂,嘴里起泡。从大陆上运来的蔬菜,还没上岛,就要烂掉一大半。”

2.在这样的环境下,却驻扎着一群海军士兵,你有什么想说的?(引导学生感悟中国军人不怕吃苦、守卫国家的伟大精神。)

3.指名读小岛的相关句子,请同学们简要介绍一下小岛的情况。

(1)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2)小组派代表汇报,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并指导学生掌握从文本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以及概括整合的能力。

五、感悟军人情

1.过渡:小岛虽小,居住条件虽差,却对我们有着重要的作用。海军士兵们不怕吃苦,他们长年驻扎在这里,保卫着国家的安宁。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想想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在哪里,说说理由。

(1)出示阅读要求:

(2)默读课文,边读边写感受。

预设一:战士为将军送上一盘珍贵的小白菜。(引导学生品读第31自然段,感悟战士尊重将军,关心将军身体的用心。)

①如果你是将军,听到了队长的那番话,你会怎么想?

②学生交流。

预设二:将军与战士分食一桶菜汤。(引导学生品读第33~35自然段)

采访活动。

环节一:将军,你给战士们分菜,看到他们马上躲远,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学生交流。

环节二:将军,你为什么把菜倒进汤里?

学生交流。

环节三:将军,看着战士们自觉地围了过来,喝着你舀给他们的菜汤,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图片指导学生揣摩将军的内心活动,为写将军日记做准备。

①学生交流。

②小结:战士们关心年迈的将军,为将军送上一盘自己亲手种的珍贵的蔬菜。将军心疼战士,把菜倒入汤里和战士们一同吃。

预设三:战士背土带菜种到岛上。(引导学生品读第6~8自然段,感悟战士思念家乡,又善于改造环境的决心。)

①学生交流。

②追问:如果你是将军,听到了队长的这番话,你对这群战士又会有怎样的想法?你想对岛上的战士说些什么呢?

③小结:正是有了这样一群爱动脑、肯创新的战士,才有了小岛上的一片绿色菜地。这是小岛的希望。

预设四:油布的秘密——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品读第29自然段,感悟战士的中国情,爱国心。)

①追问:将军,当你看到这一幅由菜构成的中国地图时,你的想法是怎样的?

②学生交流。

2.小结:守卫祖国的每一位战士眼里是中国,心里也是中国,满满的爱国情,让我们牢牢记住这群最可爱的人。

设计意图:教师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揣摩语言,交流对人物品质的理解,学生在平等的对话中交换思想,重点品悟人物的心理,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六、指导写日记

1.将军带着我们参观了小岛,让我们认识了一群不怕吃苦、热爱祖国、敢于创造的守岛战士。将军有一个习惯,就是写日记,他准备把这次小岛之行写进日记里。我们来帮他回顾一下他上岛之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和战士们又发生了什么事,心情又是怎样的。

(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2.指导学生选择一个环节来写日记片段,强调突出将军的心理活动。(相机板书:心理活动)

3.学生写日记,教师巡视。

4.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努力创设让学生书写的情境,善于捕捉学生书写的题材,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书写指导,并鼓励学生交流。

七、延伸到课后

1.写一篇完整的《将军上岛日记》。

2.观看《守岛夫妻》的视频。

设计意图:课堂授之以渔,课外拓展延伸,趁热打铁,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小岛

1.将军上岛。

图片看到:油布

绿油油的菜地

听到:土和菜种是战士们从家乡背来的

2.战士邀吃晚饭。

看到:一盘小白菜

菜地里的中国地图

3.与战士让菜。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两点:

1.不动笔墨不读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即读书做记号。解决生字词难题时,我指导学生将小组内的困惑记录下来。感悟小岛特点时,我指导学生圈画相关语句。品悟人物形象时,我指导学生找找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并写写体会和感受。教师一定要创设学生学的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阅读任务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提倡讨论式教学。课堂初,我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生字词困惑,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确立学的主体性地位。课堂中,我抛出主要问题:“找找最让你感动的地方,说说理由。”学生在读文、思考之余,进行大胆交流,思维的火花碰撞,让课堂在交流探讨中深入文本背后,帮助学生感悟人物品质,揣摩人物心理,为写日记做好准备。

篇16: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

一、教材分析

《江南》这首诗描写了江南水乡人民采莲的情景,重点描绘了江南盛夏时节的美丽景色:荷塘莲叶如盘,荷花绽放,鱼儿欢快地在莲叶、荷花掩映的碧水中追逐嬉戏,表达出诗人快乐的心情和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本诗共七行三句,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介绍此处是一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游水嬉戏的情景。有景、有情、有韵、有趣,读来朗朗上口,便于学生在读中陶冶美的情操。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江、南、可、采”等8个字,会写“可东、西3个生字,认识2个新偏旁和2种新笔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意境。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读中感悟,最后理解并背诵古诗。

2.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可、东、西”3个生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2.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能够积极、主动地诵读古诗文

二.教学重难点

1.会认8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相关的偏旁和笔画。

2.理解文意,背诵课文,感受江南美景。

3.体会诗歌意境,感受鱼儿与人同乐的欢快画面,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1.齐读课题《江南》,认读江和南字。

2.欣赏江南水乡秀丽风光的图片。

3.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4.请学生读,教师指导并强调读好“采”“莲”的读音。

5.课件出示加上停顿符号的课文,教师教学。

6.指名学生读出节奏,教师指导朗读。

(二)入情入境,析读文本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南去采莲,感受采莲的乐趣,相信大家会读更好!

教学前两行

1.出示莲花图片,认识莲花的各个部位;

2.认识生字“采”“莲”;

3.出示满塘莲叶,学生说一说感受

4.教师重点讲解“田田”一词,表示莲叶又大又绿、茂盛鲜亮,莲叶数不清、挤在一起多的样子!

5.指名读、感情朗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教学第三行

6.出示课件鱼儿动画游,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7.认读“鱼”字;

教学最后四行

8.想一想:鱼儿们都在干什么,它们又都是怎么做的呢?

9.请同学们在书上圈出“东、西、南、北”四个字并认读;

10.认识平面图上的方位;11.请同学们上讲台演一演、同学们一起演一演(边读边演)

(三)回归整体,趣读诗歌。

师:同学们江南的美景可真令人陶醉啊,你们能把这首诗读好吗?

1.指名学生带着动作朗读、齐读感受诗歌美;

2.介绍“汉乐府”:是一个专门写歌的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汉族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3.听歌拍手读;

4.出示生字卡片,检验课堂效果。

5.教学背诵小技巧,尝试背诵。

(四)布置作业,品味文美。背诵课文并根据本课所学内容画一画江南的美景。

篇17:人教新课标 高一一模块三单元(1-12)课时教案

Unit 3 Looking good, feeling good

Teaching objectives:

To learn two passages about diet and health

To learn two grammar structures

◆ non-restrictive clause

◆ tag questions

To learn two skills

◆ finding information

◆ note taking

To write a project about diet and health

To set up a correct attitude toward lifestyle

1st period/12:

Welcome to the unit

Warming up for ‘Reading’

Step 1: Game

Step 2:Brain storm

Homework: Preview the reading part and do

Ex A, C1, C2, D2

Unit 3.ppt

2nd period/12: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Step 1: Homework checking

Step 2: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the text

* Pre-reading questions:

How to understand the title

Dying to be thin…? What does ‘ die’&“ …” mean?

Die to do: to want to do sth very much

Ways to show die to be thin: exercise take pills have an operation

go on a diet

Reasons for dying to be thin: look good, feel good

“…” means something happened after trying to be thin ( C2 )

* Questions to the text

Email-1

Find supporting sentences in Email-1 to help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Is Amy slim, or not ?

Possible answers:

Yes. Email 1 tells she tried some weight loss pills.

No. Line3, email 1 I know another way to stay slim.

2. Why is Amy ashamed of her body?

Possible answers:

△1 Because she felt herself not slim enough.

△2 Because she was afraid she would not liked by the audience as she was to act in a TV play.

3. Is Fat-less good or not?

Possible answers:

Yes, it’s good. It’s popular among young women. And it works.

No, it’s not good. It makes Amy tired and weak. It’s not good for health.

4. “Mom says health is priceless, and I agree, but I look so slim at the moment.” What kind of feeling does “ look so slim” convey(show) in this sentence?

Kind of regret.

Email-2

1. 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to the new TV play?

Possible answers:

△1. The TV play was finished.

△2. The TV play was half done when Amy broke down.

△3. The TV play cast had to give up Amy because I was too sick to act

in the play.

2. How serious a problem did the weight-loss pills cause to Amy?

Possible answers:

△1. Liver failure.

△2. She may have been kicked out of the cast of the TV play.

△3. Too skinny.

3. How was Amy saved?

Someone called Li Dong donated half of his liver to her and the doctor successfully did an operation on Amy.

4. “I follow my doctor’s advice and exercise for at least half an hour every day, and eat lots of fruit and vegetables.” What does this sentence suggest?

Possible answers:

△1. Fruit and vegetables plus exercise make a healthy life style.

△2.It’s good for Amy who has liver problem to have little meat, fish, and things alike.

5. What lessons did she learn from her own experience?

△1. Overtaking weight loss pills will cause serious problem.

△2. It’s not worth it to damage one’s health for a slim and attractive figure.

6.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weight-loss pills?

Possible answers:

△1. It’s effective.

△2. It will cause problem if not taken correctly.

Email-3

1. What is Zhou Ling’s response to Amy’s story?

He felt sorry for Amy , felt happy that Amy was lucky to have someone to donate his liver to save her life.

* He is going to share Amy’s story with other people to tell them health is more important than being slim and attractive. (extra question will be put to Ss here to ask them if it’s good to do so.)

Homework:

1. Finish Ex P45.

2. Read the text and listen to the tape of the text

3. Underline words or phrases you need to know more about.

3rd –4th period/12:

Language focus

Step 1: Homework checking

Step 2: Language study

* Divide students into groups and work

out language points on their own

* Explanation of words and their uses

Email-1

die to do

work out

be ashamed of

be popular among

work

lose weight / put on weight

at the moment

Email-2

recover from

cause sb/ sth to do/happen

match n.

donate

follow one’s advice

at least

It isn’t worth it.

Email-3

not…until

hear about

match v.

be embarrassed about

It’s the same ….

Go on diets / go on a diet

Homework:

1. Review language points (possible exercise in additional workbooks)

2. Workbook A1 A2 D1

5th period/12:

Revision of language points

Step 1: homework checking

Step 2: additional exercise to consolidate

language study ( multiple choice,

spelling,translation,fill in the blanks…)

I. 选择填空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hoices in each problem is NOT right?

1.It’s difficult to ______ light-hearted when someone comes and brings you some bad news.

A. keep B. stay C. remain D. be still

2.---Hey, nice to meet you here. _______?

---Fine. How about you?

A. How are you doing

B. How is everything going

C. Is everything ok with you

D. Are you ok

3.He just would not listen to me _______. That’s why he is in trouble now.

A. at the moment

B. then

C.at that time

D.in the moment

4.My parents allow me to chat with my friends on internet ________.

A. three hours a week every Sunday

B. three hours one week every Sunday

C. once every two days, an hour for each time

D. three times a week, an hour each time

5.There must be (a) good _______ between a teacher and his/her students if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turns out to be successful.

A. match B. method C. understanding D. teamwork

2) Choose from the following the best answer to each problem:

1. People in that country often ________ what they don’t want and yet is still useful ________ the local charity organization.

A. give up…to B. donate…to

C. leave…for D. send…to

2. I was kind of ________ hearing that I was the only one in my group who got an F in the driving test.

A. amazed B. ashamed

C. embarrassed D. hurt

3. The boy works hard, and yet, his exam scores turn out to be not very satisfying. People say it’s all because he has not taken his teachers’ advic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take the place of the underlined word?

A. followed B. listened

C. heard about D. accepted

4. He used to _______ with weights twice a week.

A. work B. do sports

C. work out D. go to the gym

5. Doing sports, ________ can help to lose weigh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among the people ________ obesity (肥胖) problem.

A. which…who B. that…that

C. that…who D. it… that

6.Is there any other tennis game in the world that can ________ the Wimbledon Championship?

A. go with B. agree with

C. match D. beat

7. I heard Wal-Mart founder’s son was killed in a plane crash, ________?

A. didn’t I B. was he

C. did I D. wasn’t he

8. ---Garfield is my favorite cartoon figure. I also like those Disney ones.

---________________.

A. So is my daughter B. So do my daughter

C. So it is with my daughter D. It’s the same with my daughter.

9. It’s ________. Some effort has been made to get DPRK back to the table of six-party talk.

A. worth B. worth trying

C. worth to try D. worth it

10. Kofi Annan, _________ General Secretary of United Nations, is working very hard for the world peace, ________he ?

A. he… is B. who…isn’t

C. who…is D. which…isn’t

Homework: Preview grammar structure Non-restrictive relative clause

6th period/12:

Non-restrictive clause

Step 1: reviewing of restrictive relative clause

Step 2:lead-in of non-restrictive clause

( sentences in the text )

Step 3: explanation of non-restrictive clause

Step 4: Practice P48 A P49 B

Homework:

1. workbook P96 C1

3. Preview grammar Tag questions

7th period:

To review non-restrictive clause

To learn Tag Questions

Step 1: Homework checking

Step 2: additional exercise on non-restrictive

Step 3:Intruction of tag questions

Step 4: Practice P51 A workbook C2

Homework:

1.Finish ExB P51

2. Prepare Task ( Do B P52)

8th period:

Task

Step1:Skill building introduction

* finding information

* note taking

Step2:Practice skill building P53 B C P54A B C

Homework:

1.Reading A B P98 (workbook* underline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in the article)

2. Preview Project

9th period:

Project----prepare a questionnaire

Step 1: Group work (Homework checking)

Step 2: Instruction on making the project

Step 3: Reading of the magazine article using

skills learned in task part (group

work---find out questions to be asked)

Homework:

1. Prepare a questionnaire

2. Finish ExB1 D1

*10th period:

Listening practice

Step 1: Homework checking

Step2: Listening Ex P100 A B C

Homework:

1. Group work---record and analyze the statistics and write a report

2. Workbook P95 B2 (diction work)

3. Workbook P97 D2 (written work)

11th period:

Presentation

Step 1: Presentation before the whole class

Step2:Passing around presentations

Homework:

1. Do some additional exercise or reading in recommended subsidiary exercise book.

2. Prepare some questions you’ve found to the study of this unit

12th period:

Unit check-out

Step 1: Translation work feed-back

Step 2: Questions and answers

Step 3: Do self-assessment however/ but

Homework:

1. Send an Email to a net club “Big Boys, Strong Boys” and tell the club members your experience of changing from a overweight boy to now a fit and strong one.

* Please refer to workbook Ex writing A and B for pictures

***About Word Power

questionnaire

***Material left out:

1. Text book P57 punctuation

Sample questionnaire 1A survey of Diets and Exercise

among teachers in Senior high 1

Conducted by ______ Date ______

Diets

Questions to be answered A B C D AB CD

1. Do you skip meals? Yes No Sometimes

2. What kind of food

do you prefer? rice/bread vegetable fruit meat fish other

3. How many cup of water

do you have every day?

1-2 3-4 4-5 5-6 7-8 >8

Exercise

4.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1/week 2/week 3/week 4/week 5/week >5

5. How long do you exercise

every time? 15 mins 20 mins 25 mins 30 mins >30 min

6. What kind of exercise/ sport do you have? walking biking basketball badminton aerobics other

Sleep

7. How much do you sleep every night? < 6 hours 6-7 hours 7-8 hours 8-9 hours 9-10hours more

Problem(s) you are having

* This is not a must-answer

question

We highly appreciate your kindness and helpfulness to finish this questionnaire. Thanks!

Sample 2

A survey of Diets and Exercise

among teachers in Senior high 1

This questionnaire has been developed by Group One.

Your feedback is highly valued

> All responses will be treated seriously

> We will come and collect your completed

questionnaire on Oct. 30

> Alternatively, please go to our web site to finish

an electronic one

> If you have any enquires please call 025-12345678

Q1. Do you skip meals ?

( Please tick one box only)

Breakfast . A

Lunch. B

Supper. C

None. D

Q6. What kind of exercise do you have?

Walking A

Biking B

Basketball C

Something else (please specify)

D

One sample report

Do you know how much your eating style affect your health?

Do you know how much exercise affect your health?

A survey of diets and exercise among teachers of Senior High 1 has been done in the last few days. And the survey shows:

It’s important to give your body the energy it needs. If you skip meals, you don’t get enough calories, and then you feel tired. An adult need … calories a day. 50% of your calories should come from rice, bread, vegetables and fruit. If one is particular at some kinds of food only,…. Water keeps our ody system clean. One needs to have 6-8 cups of water a day and it can help us improve our skin and our hair….Exercise ….

The result of the survey just shows us some examples that looking good and feeling good comes from right diets and proper exercise….

篇18:第三课时买东西(新授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52页。

教学目的:使学生在购买不同物品的情景中,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减法计算的问题。提高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及商店里物品的价格,并进行了换人民的游戏,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有关人民币的一些简单计算。

二、模拟购物情景,学习新课。

1、 学习人民币的加法计算。

(1)、出示3种气球(圆形、葫芦形、心形),介绍形状及价格。

师提出要求,学生解决:我想买2个,你们说老师可以买哪2个?

(2)、学生小组讨论:老师可能买哪2个气球,有几种买法?

反馈讨论结果:A、圆形、心形     B、2个圆形     C、圆形、葫芦形

D、2个葫芦形     E、葫芦形、心形     F、2个心形

(3)、进行人民币的简单加法计算。

让学生选其中一种买法计算总价,四人一小组比一比,谁算得快。集体订正。

(4)、比较哪种买法用钱多,哪种买法用钱少。

2、 完成第51页“做一做”。

3、 学习人民币的减法计算。

(1)、展示商品:乒乓球拍   足球    皮球   小飞机   机器人   小熊

8元     15元    6元    40元    45元    20元

(2)、学生用手中的模拟纸币购物。

师:10元钱去买一个气球,应找回多少钱?

如果手中有20元钱,要买一架在飞机还差多少钱?买一个机器人比飞机要贵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4、 完成第52页:“做一做”。

三、购物游戏。

1、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带的玩具,生活用品,学习用品标上不同的价格进行购物活动。

1、 反馈活动情况。

四、总结:

第四--六课时   单元检测与评讲

单元小结:

篇19:第四课时数的估计(新授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页。

教学目的: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培养数感。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数的组成(指名回答)。

a.3个十和6个一是( )。

b.7个十是( )。

c.8个一和7个十组成( )。

2.比较数的大小。

39○36 69○96 50○50+7

完成后让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引入:今天继续来学习“比多少”(板书课题)。

二、游戏引出新知。

下面我们做个“猜猜看”的游戏,好吗?在老师手中有一些小棒,猜一猜大约有几根?(出示小棒。)

多让几名学生猜一猜。

师:大家的答案有这么多,有的猜的答案又相差很多,到底谁猜的较准确呢?下面就这样,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先数出10根),让学生了解到10根有这么多,再观察其余的小棒,做第二次估计。

师:10根是这么多,请小朋友再猜一猜老师手中有多少根小棒。

生:有50根;有40根;有45根;有30根……

师:这次小朋友猜的比较集中,大约在30~50根之间,到底这一把有多少根小棒呢?我们一起数一数。(小棒有48根。)

师:为什么第一次猜时,有的人猜得数量与48相差那么多,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40根呢?(学生互相讨论讨论,发表意见。)

生:第一次我们是乱猜的,第二次我们先看到了10根的多少,然后再猜的。

师:对,我们在第一次猜时,没有什么作参考,凭感觉胡乱猜的;而在第二次猜数时,我们以10根的多少作参考,结果猜得数与准确答案比较接近。

小结:所以今后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估一估,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师:你还有别的方法来帮我们进行估计吗?(学生有合理的方法,给予肯定。如,以5根为例;以20根为例……)

三、多样练习,深化新知。

1.出示3捆小棒:第一捆是10根,第二捆是48根,第三捆是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小棒,是15根。随意抽出2捆小棒作比较,让学生说都发现了什么?

师:10根与48根比较,怎样呢?

生:10根比48根少。

师:对,说的很好。那10根与15根呢?

生:10根比15根也少。

师:对,10根比48根少,10根比15根也少。这少的程度一样吗?谁能说的再清楚些。

生:10根比48根少得多,10根比15根少得少。

师:这位小朋友用的“少得多”这一词非常好,“少得少”习惯上我们说“少一些”,谁再说一说。

生:10根比48根少得多,10根比15根少一些。

师:谁能反过来讲一讲,该怎么说呢?

生:48根比10根多得多,15根比10根多一些。

师:同桌两位同学互相说一说。

师:上节课我们是用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即10<48,10<15,48>10,15>10,今天我们用语言来描述,同样也能表示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教学书第40页例9。

出示金鱼图,让学生先估一估每种金鱼的条数(黑金鱼10条,花金鱼15条,红金鱼60条),用一句话描述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生:红金鱼比黑金鱼多得多;黑金鱼比花金鱼少一些……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接下来我们去花店走一走(出示第40页“做一做”),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分小组,每个说一句话完成第(1)题;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交流订正。

2.师:今天小朋友都能用一句话来表示出两个数量间的大小关系。想一想,在我们身边你能用语言描述出某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生:我们班的小朋友有48人比老师的2人多得多。

生:我们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多一些。

生:我的红铅笔有2枝比黄铅笔5枝少一些。

……

一、 小结:

六、课外发展:课外可以把所学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网络陷阱的作文

警惕网络 “洋”陷阱

校园足球教师培训计划书

农村小学校长工作职责

农村小学校长教师节讲话稿

教学总结

慈善机构感谢信精选

教学资源

高校双语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设计

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高跃红
《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高跃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高跃红(合集19篇)】相关文章:

慈善机构感谢信2023-12-19

社团活动总结2022-09-30

难忘的泼水节作文选登2022-09-16

试论新形势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改革问题与对策探析教育论文2022-07-21

实习实训总结2023-03-26

浅谈怎样备好一节公开课(教学论文)2023-04-09

体育公开课2022-05-06

体育公开课教案2023-02-18

建立适合儿童的纪律和规范2022-07-22

公开课活动方案2024-02-0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