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备好一节公开课(教学论文)(精选17篇)由网友“白日做梦选手”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浅谈怎样备好一节公开课(教学论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浅谈怎样备好一节公开课(教学论文)
浅谈怎样备好一节公开课(苏教版教学论文)
存在就是合理的。只要老师求进步的信念一天不消失,公开课便永远不会消失。如果平时我们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公开课与家常课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对于二者的不同,有人做了这样有趣的比方:公开课是华丽的时装,家常课如朴素的布衣;公开课是精雕细刻的美玉,家常课是原生态的玉石;公开课是频频出镜的模特,家常课如默默无名的村妇;公开课是改善待遇的小灶,家常课是滋养身体的粗粮;公开课似名厨掌勺,家常课则“若烹小鲜”。这些比喻实在精彩,恰如其分地道出了公开课和家常课的区别。
如果说家常课是用来养人的,那么公开课就是用来炼人的。因此如果是一个在教学上渴求进步的老师必然是十分重视公开课的。那么如何备好一堂公开课呢?这个问题当然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经过几轮公开课的准备,我个人总结了一些经验看法,现在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予以己之一砖引出众家之玉。我把一堂公开课的出炉总结为四句小诗:“众里寻她千百度,庖丁解牛明思路。深挖教材加亮点,精雕细刻心有数”。
众里寻它千百度
这第一句其实可以分为两个过程:收集素材、确定重点。收集素材就是要大量占有讲课素材。包括下载大量的课件、参考大量的教案、查阅大量的课外资料。用哲学上的话来讲就是首先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我在准备公开课的时候,一般都要先下载五个课件,参考三个以上教案的思路,此外还要把手头能看的相关资料全部看完。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在进行材料选择的时候有更大的余地。这是讲好一节公开课的必要基础。比如说:我在讲《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这一公开课时,我事先就下载了7个课件、3篇教案。看了包括教学参考书、两本练习册的相关资料,还在网上找了很多关于麦当劳最新资料。当然仅仅占有大量的材料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从中进行必要的筛选,就像鲁迅在拿来主义中说的一样,“我们不仅要占有,还要有挑选”因为我们已经占有的东西当中有很多并不是我们讲公开课时必需要的,有些甚至是无用的。所以要对已经占有的材料进行第一次去粗取精的筛选。经过这次筛选我们心中应该确定哪些材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主要参考的材料。也就是要确定一个参考的主体,其余的如每没有特别价值的材料则大可以删掉。
庖丁解牛明思路
选好我们要参考的主体材料之后,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备课过程了。通过备课我们要深入地进入到文本当中去,这一过程我们至少要完成三个任务即:彻底理顺文章结构,彻底理解作者意图,彻底弄清文章思路。备课人在这一过程结束后要有一种“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的感觉。也就是闭上眼睛我们脑海当中就应该勾画出整篇文章的思路和结构。但是工作到此仅仅完成了一半,因为仅仅弄清了文章的思路还不够,还需要确定讲课时的思路。一堂公开课上讲那些内容?怎样讲这些内容?怎样把你所要讲的环节串起来?讲课者心中是需要一个明确的思路的。这就需要进行第二次精心的选材。不同的是这一次的选材的对象是文本内容,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确定你在公开课上要讲清的内容。选材范围显然比上一次小了,但是这次要求却高了,所有的选材都要围绕讲课者的思路展开,合则留,不合则删。哪怕是很精彩的材料只要和讲课思路有悖也要忍痛割爱。比方说我在讲《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一文,我通过仔细研读课文,最后把自己的讲课思路确定为:“解开一个标题,说明一个现象,得出一个结论,受到一点启示”。我把通篇文章融炼为四句话,等于是把书读薄了。讲清这四句话我这篇文章就能够讲好,当然这中间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谓“成如容易却艰辛”。
深挖教材加亮点
经过以上两个准备过程,我们的讲案基本上就成型了,如果把现在的东西拿到讲台是可以进行讲解的,但是肯定不会出彩。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第三项工作了。这第三项工作就是在现有教案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再次深挖,并给讲案增加一些亮点,这些亮点可以是一些增加课堂趣味的小故事,经典言语的引用,或者是自己思考出来的一些启示,但是不管是什么都要起到别致新颖、让人耳目一新却又过目难忘的作用。可以说这些亮点就是你这堂公开课的标签。我在备《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一文时,我就抓住了“全盘西化”这个亮点做文章,我觉得这篇课文只讲麦当劳在中国的变化会使文章很平面,但是如果把“全盘西化”这个概念拓展一下,无疑会给自己的公开课增加些许亮色。于是我在讲这个概念时,先是找了胡适先生关于全盘西化的资料,又找了一个极度崇洋媚外的小笑话,又讲了菲律宾全盘西化后的恶果说明全盘西化这个观点是虚无的,是不可行的。这样一深挖,课堂的深度立显。当然课堂深度的提升是要一个度的,要以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基础的。如果无限深挖反而会适得其反。
精雕细刻心有数
备课到了第三个环节,讲稿已经基本定型。如果认为到此就万事大吉那就错了,事实上,一堂公开课在没有讲完之前你需要做的工作永远都不会完。有句广告词说的很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一直在努力”把这句话拿来形容公开课的备课是再恰当不过了。此时,我们的讲稿虽然基本定型,但按照上述理论,我们还需要不断修改的,我们需要不断推敲讲稿的整体思路是否明确,研究讲稿的环节与环节之间衔接是否自然,甚至讲稿中的每一句话都需要去认真推敲。这主要是在细节上下功夫。除此之外,还要结合讲稿设想课堂上可能会出现那些意外情况,哪些内容到课堂上可能会用不上,哪些问题的设计到时可能和我们预想的有出入。这些都需要去思考,要提前想好预防措施。通过这一环节最后要做到:手中无稿、心中有数。这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也是一个锦上添花的过程。在前几次讲公开课之前我总是不时地反复看稿、审稿,而每次都有新火花的迸发,每次都有新创意闪现,每当这些灵感、创意在头脑中闪现,我就赶紧添加到讲稿中去。这个过程一直要持续到公开课上完,这种无止境的追求让我受益非浅。
总的来讲公开课要做到:“推陈出新、有心栽花、凸显自我”。如果说家常课能看出一个人的耐性,那么公开课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悟性。如果说家常课比的是一个人的底气,那么公开课比的就是一个人的才气。能上好家常课却不会上公开课的人,是实干家;只会上公开课而不去认真上家常课的人是表演家;为了上好公开课而荒废家常课的人,是名家(为了名利而不顾自己真正的家);能上好家常课又能上好公开课的人,才是真正的行家,也是我们真正向往的大家。公开课带给我们很多思考,思索便是我们的收获,思考便是我们的进步。
篇2:怎样备好一节语文课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一节阅读课来说,课外的功夫直接决定着其成功与否。一个优秀的教师,常常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设计教学方案上,而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则是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把握以及教学策略运用是否得当的验证。那么,怎样才能备好一节语文课呢?我认为,最起码要做到扎实,切实,朴实。“扎实”是就教师钻研教材而言,是不是真正“扎”进课文里去了,已经成了文中的角色;是不是“扎”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语言技巧运用的实处了,自己已经被“文”化了;是不是扎到学生现有基础,接受能力的实处了,已经首先成了学习主体的一员;“切实”就是要“切”教师个人对教材驾驭之“实”,要“切”学生对教材乐于接受且能够接受之“实”;“朴实”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风格,不搞花架子,不追求形式主义,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深入钻研教材,在“透”上作文章,为台上的四十分钟而练好自己的基本功。
现行的新教材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采用综合型,训练型的编写路子,突出了各个学段语文三维目标的循环和层进。符合从实践到认识再回到实践的认识规律,体现了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能力的过程。我们在备课时要做到以课程标准为纲,以实验课本为主要教学资源,以兴趣和问题贯穿课堂始终,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弄清楚自己所教的内容在整个大的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和担负的作用,弄清楚本单元训练项目赋予它的具体任务。尽管小学语文教材都是些篇幅不长的文章,但是要准确把握作者行文的思路和溶入文章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以及遣辞造句的妙处,不下一番功夫是难以真正领会编者的意图,难以迅速而正确地捕捉文章的重点,难点和特点。因此,反复阅读教材是必不可少的,不是一遍,两遍地看,也不是走马观花地看,必要时还得朗读教材,甚至背过所教的课文,在上面批批划划,圈圈点点,真正做到烂熟于心,以教师之昏昏,何以使学生昭昭?通过钻研教材,教师的思想与作者的思想一致了,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已成了作者的代言人。只有这时,才有可能选定和学生交流的话题,选定比较好的教法。
二.充分的了解学生。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皮亚杰也说过:“教师试图加速学生的发展,这只是浪费时间和精力。问题只是去发现符合于每个阶段的有些什么知识,然后用有关年龄阶段的心理结构所能吸收的方式把它传授给学生。”教师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任务。而教材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重要的材料,教师就要在二者之间发挥媒介的作用,不断的激励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力求用最少的时间,花费较少的气力完成学习任务。相对教材来说,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显得更为重要,我们要按照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原则,较好地掌握目前学生的一些基本状况:比如学生总体状况如何,某一个体又有哪些差异,从他们的基础,能力看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各个层次的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对于老师及其将要组织的教学活动能否乐于接受等等。只有研究和估计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才能达到成功地教学的目的。
三.要准确运用教学原则。
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教师的一切活动都应符合教学原则,在小学阶段这些原则主要包括整体性原则,渐进性原则,阶段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等等,语文教学是一个大的整体,各个年级段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每个年级段又是一个相对较小的整体,一篇篇文章则又是整体中的一个个部分;一篇文章是我们教学的整体,而一个个段落又是其中的一个小的部分。教学课文时只有从整体上把握,再分而治之,最后才能达到从整体上掌握的效果。我们在考虑阶段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渐进性这个方面,第一学段以字和句作为训练重点,第二学段以段的学习作为训练重点,第三学段主要进行篇章的训练。当然,前两个学段也要进行课文的阅读,第三学段主要进行字词的训练,但同样的内容却要采取不同的教法,这种呈螺旋状上升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了解教学原则,遵循教学原则,在心中确立按原则进行教学的指导思想,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步入科学化正规化的轨道。
四.设计的教学方案还要时时更新。
通过写教案以前作的大量工作,一份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案应该说基本形成,但这也并不能说教案已经定型,我们还要跳出自己的教案,去翻阅一下教学参考资料和别人教学的先进经验,只有这样做,才能既保证自己的特色,又能博采众长,它为我用,进一步丰富完善教案。为了使自己用心血凝成的教案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我们有必要再在心中进行一次整体模拟演练,对自己的教学节奏,教学语言,非言语性的行为和教学时间的把握进行最后的推敲,推敲的过程也是进一步修订教案的过程。即使在上完课,我们仍不能有“马放南山”的想法,还很有必要根据课堂上的实践再增删教案的内容。可以说,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我们要常教常新,不断钻研,不断吸纳,不断向新的目标冲击,才有可能在课堂上站稳脚跟,并把教学青春永葆下去。
[怎样备好一节语文课]
篇3:怎样备好一节语文课
怎样备好一节语文课
怎样备好一节语文课“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一节阅读课来说,课外的功夫直接决定着其成功与否。一个优秀的教师,常常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设计教学方案上,而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则是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把握以及教学策略运用是否得当的验证。那么,怎样才能备好一节语文课呢?我认为,最起码要做到扎实,切实,朴实。“扎实”是就教师钻研教材而言,是不是真正“扎”进课文里去了,已经成了文中的角色;是不是“扎”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语言技巧运用的实处了,自己已经被“文”化了;是不是扎到学生现有基础,接受能力的实处了,已经首先成了学习主体的一员;“切实”就是要“切”教师个人对教材驾驭之“实”,要“切”学生对教材乐于接受且能够接受之“实”;“朴实”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风格,不搞花架子,不追求形式主义,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深入钻研教材,在“透”上作文章,为台上的四十分钟而练好自己的基本功。
现行的新教材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采用综合型,训练型的编写路子,突出了各个学段语文三维目标的循环和层进。符合从实践到认识再回到实践的认识规律,体现了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能力的过程。我们在备课时要做到以课程标准为纲,以实验课本为主要教学资源,以兴趣和问题贯穿课堂始终,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弄清楚自己所教的内容在整个大的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和担负的作用,弄清楚本单元训练项目赋予它的具体任务。尽管小学语文教材都是些篇幅不长的文章,但是要准确把握作者行文的思路和溶入文章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以及遣辞造句的妙处,不下一番功夫是难以真正领会编者的意图,难以迅速而正确地捕捉文章的重点,难点和特点。因此,反复阅读教材是必不可少的,不是一遍,两遍地看,也不是走马观花地看,必要时还得朗读教材,甚至背过所教的课文,在上面批批划划,圈圈点点,真正做到烂熟于心,以教师之昏昏,何以使学生昭昭?通过钻研教材,教师的思想与作者的思想一致了,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已成了作者的代言人。只有这时,才有可能选定和学生交流的话题,选定比较好的教法。
二、充分的了解学生。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皮亚杰也说过:“教师试图加速学生的发展,这只是浪费时间和精力。问题只是去发现符合于每个阶段的有些什么知识,然后用有关年龄阶段的心理结构所能吸收的方式把它传授给学生。”教师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任务。而教材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重要的材料,教师就要在二者之间发挥媒介的作用,不断的激励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力求用最少的`时间,花费较少的气力完成学习任务。相对教材来说,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显得更为重要,我们要按照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原则,较好地掌握目前学生的一些基本状况:比如学生总体状况如何,某一个体又有哪些差异,从他们的基础,能力看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各个层次的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对于老师及其将要组织的教学活动能否乐于接受等等。只有研究和估计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才能达到成功地教学的目的。
三、要准确运用教学原则。
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教师的一切活动都应符合教学原则,在小学阶段这些原则主要包括整体性原则,渐进性原则,阶段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等等,语文教学是一个大的整体,各个年级段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每个年级段又是一个相对较小的整体,一篇篇文章则又是整体中的一个个部分;一篇文章是我们教学的整体,而一个个段落又是其中的一个小的部分。教学课文时只有从整体上把握,再分而治之,最后才能达到从整体上掌握的效果。我们在考虑阶段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渐进性这个方面,第一学段以字和句作为训练重点,第二学段以段的学习作为训练重点,第三学段主要进行 篇章的训练。当然,前两个学段也要进行课文的阅读,第三学段主要进行字词的训练,但同样的内容却要采取不同的教法,这种呈螺旋状上升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了解教学原则,遵循教学原则,在心中确立按原则进行教学的指导思想,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步入科学化正规化的轨道。
四、设计的教学方案还要时时更新。
通过写教案以前作的大量工作,一份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案应该说基本形成,但这也并不能说教案已经定型,我们还要跳出自己的教案,去翻阅一下教学参考资料和别人教学的先进经验,只有这样做,才能既保证自己的特色,又能博采众长,它为我用,进一步丰富完善教案。为了使自己用心血凝成的教案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我们有必要再在心中进行一次整体模拟演练,对自己的教学节奏,教学语言,非言语性的行为和教学时间的把握进行最后的推敲,推敲的过程也是进一步修订教案的过程。即使在上完课,我们仍不能有“马放南山”的想法,还很有必要根据课堂上的实践再增删教案的内容。可以说,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我们要常教常新,不断钻研,不断吸纳,不断向新的目标冲击,才有可能在课堂上站稳脚跟,并把教学青春永葆下去。
篇4:一节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要创造有利于数学思维的课堂气氛,学生的情绪,心理,思维很大程度上受到课堂气氛的影响,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如何“拨响思维的琴弦,激起思维的浪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质,课前的精心准备和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数学复习课(毕业班)的教学是很难把握的,在紧张的升学备考阶段,接受了这样的一节公开课,课前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
数学就是解决问题,而在这一阶段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就尤为重要,然而要想在四十五分钟内把初中数学的这些规律全部的加以总结和归纳是非常困难的,也是不现实的。为了让学生由于紧张的备考而绷紧的思维之弦得以放松缓解,我特意安排了一节学生能感到轻松而新鲜的内容,题目就定为“规律与问题”。
思维始于问题和惊异,从心理学观点来说,好奇是中学生的特点,如何设计问题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全在于教师的巧妙构思。
题目的新颖吸引了所有学生的好奇心,他拉渴望尽快的知道这节课的具体内容(从每一张由于复习备考而紧绷的脸上透出的一丝异样的喜悦可以看到他们此刻的放松的心情)。
下面便是这节公开课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的简记:
我们这节数学课也搞一个“命题作文”,我准备了以下“四个子命题”共同学们参考完成。
一、发现规律巧记数
我随手在黑板上写出了这样一串数:916449362516941“哪位同学能在了短的时间内记信它并说出这串数的规律?”
问题的提出简练明了,记住,并总结规律紧凑,启人以思,导而引牵,调动了全体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起到了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作用。
“谁能说出下面一个无限小数的第04位上的数学是几?”
我随手写出了这个无限小数:0.12345678910111213……
从每个学生迷茫的脸上我感到了这个问题的提出缺少了前奏,于是我就“数字与数”“位数与位置”加以引导。这时学生的思维有活跃了起来。
二、总结规律解决问题
“请根据你总结出来的规律,解决下面问题”
填空:
(1)2、5、10、17、26、
(2)0、2、8、24、36、160、
以往的教学很少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没有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课堂气氛很沉闷,学生的思维呆滞,这节课通过妙思奇想,巧妙安排,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谁能完成以下的填空”
这时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了最活跃,最积极时期,每个学生的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创新规律出新题
每一种运算都由运算符号构成,下面定义几种的运算:用“x、、 ”构成
(1)若AxB=(A+B)/AB求Zx(-3)和1/3x(-5)的值
(2)7=0、11=0、4=4、12=5求3、98的值
(3)-1 3 5 3 求-23
3 1 -2- 2 -11
德国著名数学家克莱因在谈到数学教学的要点时写到:教材的选择,排列应适应于学生心理的自然发展,爱猜想是初中生的又一心理特点,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满足他们强烈的创新欲,提出了以上三个问题,这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楹大兴趣,使每个学生的思维活动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渴望不断探索的意向活动,把知识推向高峰,在此基础上我给出了第四个子命题
四、规律的应用
手指上的数学游戏
把你的出生年月(如198805)组成一个六位数,按姆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顺序从1、2、3、……顺序龙摆尾式排在指头的上方,你的那个六位数落在哪个指头上?
所谓教改,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要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是教改探索者的一个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巧妙安排,设置成功情境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第四个子命题又一次锻炼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但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了进一步的成功。
课后反思
1、从教者和学生的表现来看,达到了缓解学生紧绷的思维之法的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很大的提升(就这节课而言)
2、可以看到学生对数字的有关问题还是很感兴趣的,因此,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3、就作为一节公开课来说还有以下不足:
(1)内容显得单一,再加进与升学有关的几何性命题就更好了。
(2)课堂形式上,大胆地让学生参与进来,对每一个“子命题“让学生出题,再互答,这节课就更好了。
总之,作为一节初四复习阶段的公开课,思考的东西还很多。
篇5:一节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颇为得意的课前准备,明确而清晰的教学思路,成了我为《爬山虎》精心砌成的颇为美丽的墙,从而忽略了爬山虎这种绿色植物,只要气候、地理环境适宜,它都可以自己垂直地往上攀登!
学生,不也是这样吗?
市教育局举办实践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我将上一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小学语文第七册中叶圣陶先生的那篇《爬山虎的脚》。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
先给这次公开教学定下一个指导思想:教是为了不教。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在此思想指导下,我给这堂课定了一个课题:学习的迁移运用例说《爬山虎的脚》第一部分,让学生举一反三。围绕这一课题,我精心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例学爬山虎的叶,让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自学,找出重点词句后讨论辨析,交流汇报;我还精心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哪一句、哪些字词都考虑全面,尽量不空漏多余,不旁逸斜出,并穿插了一些图片、录像;接着总结阅读短文的方法,让学生欣赏《爬山虎的脚》的录像;最后让学生仿照课文,写另一种植物。
有教师认为我讲的太琐碎,不能反映新课程理念,于是我又做了修改,尽量让学生多思、多讲。
经过如此准备之后,我信心十足地走进了课堂,但课后的感觉除了顺利二字以外,心中总有一份说不出的忐忑不安,经过几位导师的讲评,我的这份感觉变得清晰起来。
教研室主任:这堂课在教师冷冰冰的逻辑性很强的解读之下,学生生硬照办,仿佛死水一潭,忽视了课文最不该忽视的内容对科学的追求的主题,显得理多情少,重视了科学性,忽视了人文性。
我校校长:在教师严格的组织安排下,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真正体现,显得讲多学少,好像教师设计了许多圈套,让学生一个个往里钻,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了抑制,学生的学习也没有落到实处。
我的指导老师:这堂课没有很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教师该讲的地方没有讲到位,没有给学生创设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没有创导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放不开手脚,时时被教师的教案、教师的严密组织牵绊着,教学效果显然不会有效。
三位导师的点评,使我一下豁然开朗:课文中最重要的东西,我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剥夺了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自责。经过对新课程的深入解读,与其他老师的多次研讨,我终于走进100多人听课的课堂。这次我没有向学生例说《爬山虎的脚》的第一部分,也没有使用那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只是摘取其中生动形象、辅助教学强的录像片段,我想尝试一种新的开放、自主教学,彻底去掉公开教学中那种别扭做法。在这堂公开课上,我体会到了崭新的令我激动的气息:
学生自由阅读,自主合作讨论,各抒己见。尽管表述不同,但都或近或远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经过点拨,都感悟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洞察力,体会到了作者强烈的爱科学的.思想感情;更令我高兴的是学生都各自介绍了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有的采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的通过画图来解读文章,有的通过抓重点词句来品析,有的用诵读理解表演出来,有的在课前准备了爬山虎的实物,借助实物理解,还有的是通过看课外书、看录像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各显神通,尽展自己的才能!我又何必让学生一二一,齐步走呢?
当学生学完《爬山虎的脚》,惊诧爬山虎的脚具有那么神奇的力量时,我又抛砖引玉,介绍了《丝瓜的脚》、《葡萄的茎》、《九死还魂草》、《会发光的树》等小资料,学生兴致大增,有的讲课外书上看到的《子弹树》;有的说网上下载的《吃人草》,有的带来黄瓜藤,介绍它的脚大自然真奇妙,学生怎不爱好?我又适时点拨:你想揭开大自然中这些植物的奥秘吗?那就下课后去看书、上网、问别人学生那一双双充满期盼的眼睛,让我深深地读懂了:这就是对知识的强烈追求!
最后,我给学生留下了作业:以植物的小秘密为题写一篇短文,时间为一个月,要求突出自己的发现。一个月之后,学生的习作又一次震撼了我:他们细致观察、翻阅资料、上网查询、不耻下问每篇文章都是那么妙趣横生!这种教学效果也许是课堂上无法立竿见影的,但课后的效果深深证明了这堂课的魅力!
渐渐地,我再次强烈地感受到,其实我为《爬山虎的脚》所做的精心设计,恰恰成了砌在自己和学生间的一堵教与学的墙。令我的思绪越发沉重的是,我肯定不只是这次为公开教学而精心砌造了一堵墙,或许这种墙,我已经砌得太多了,以致自己也成了教学视网膜上的一个盲点。在这样的墙式教学中我失去了什么,学生又失去了什么呢?
强而勿抑,开而勿达,异而勿牵。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重要的过程属于学生,也属于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的地位,但这个主体地位不是教师给的,而是教师应该尊重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这个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得到发展这个中心。国家新课程标准强调三个课程目标层次: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不存在孰轻孰重的问题,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的,就应该是我们教学需要努力的。只有把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中,这才是我们教学所要追求的。才能守住教学永远不应该改变的东西:把学生放在心中,让学生在教与学中得到充分主动发展。
篇6:怎样上好语文公开课论文
怎样上好语文公开课论文
语文公开课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展示语文教学过程的细化的一种教学示范课,它比之平时的语文课课堂教学要求得更严谨、更细腻、更充分,因此,其课堂内容的广度及深度应是提前预测和设计时要注意的。目前的语文公开课,大多有课件华丽、活动繁多、形式新颖、课堂容量大等多方面的闪光点,让师生获益匪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公开课中也有不足的地方。笔者通过对大量公开课的研究及总结自身上公开课的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公开课的质量:
一、注重平时积累,着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很多教师在公开课上挥洒自如、得心应手,根本上就来源于他们比较高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师要学会设计教案,注意三维目标的编写,注重教案的高效性,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反思,不断提升教学基本功。其次要有丰富的人文底蕴,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教师对人类的各个层面都要有所涉猎,形成自己对生命、对生活、对历史、对社会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再次还要有积极的心态。有很多教师日常教学水平很高,但一遇公开课就手忙脚乱,这就是心理问题。教师一定要有积极的心态,把公开课定位在“课”而非“公开”上,要在“课”上做文章。最后要有良好的沟通艺术,这直接决定着这节课的成败。教与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个沟通中的互相作用,课前的沟通(包括大家的互相认识――不在自己班)、开课中的沟通(最重要)、课后的沟通等都需要教师注意。此外,沟通中教师要讲究艺术,“沟通从心开始”,要注意言简意赅、贴近学生。教师的语言也依个人风格,可以侃侃而谈,可以幽默风趣,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设计简洁美观的板书,注重要点的识记与书写的示范
在公开课上。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采用多媒体授课,所有的内容都通过电脑展示,这对于提高课堂容量具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多姿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也确实给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课件里的内容,最终会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而从屏幕上消失,往往不能给学生留下持久、深刻的印象。不管多媒体演示多么漂亮、直观,它似乎缺少了板书的灵气与便捷。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还是要注重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该板书时要板书,切不可完全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取代板书。好的板书就像是一份“微型教案”,能勾画出本节课内容的结构体系和知识要点,使新知识的.教学成为学生上课时的注意中心。
教师边引导,边讲解,边板书,能灵活清晰地展现老师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并且好的板书还有良好的示范作用,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无形之中也增加了老师无穷的魅力。因此,板书不应该成为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尤其是公开课、示范课中一道奢侈的风景。
三、设置简洁精练的思考题,重视层级思维的训练
《论语》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它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突出了思考的重要性。但是,在公开课上,如果教师设计的问答题、讨论题太多,文字不简练,不仅会给学生造成视觉疲劳,而且还会给学生带来过大的学习压力。有的公开课上,教师把问题一个紧接着一个地抛给学生,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有的甚至提问后没有给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就干脆直接地抛答案给学生,忽略了课堂上对学生层级思维的训练。须知,中学语文教材处理的三个层级的第一个层级,就是思维训练的智力层级。这个层级要求学生必须成为阅读的主体,教师只能引导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自己读懂教材,而不是教师越俎代庖,替学生读懂教材。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什么都讲到了,没有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而是被动地接收,就等于什么也没讲,因为学生的思维是空白的。要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在思维训练的层级上狠下工夫。教师应把思维训练作为教学的重点,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设计的思考题要有思维的梯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题目的文字宜简洁,题目不宜太多,让学生有自己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养成阅读的悟性,形成思考钻研的良好习惯。
四、采用有文采的言语,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
在公开课上,学生能说会道,语言富有文采、哲理,往往折射出原班教师的语言功底和平常对学生说话训练的积累铺垫及时、到位;相反,如果学生在回答一些主观感悟题的时候,语句成分残缺不全,或语言苍白、缺少文采,至少也说明教师给学生的语言积累铺垫少且滞后。因此,平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好词、好句、好段的积累时,可以结合即将要上的课文内容或即将要写的作文进行,也可以增加课外文质兼美的文章给学生阅读。
例如,上课内容如果涉及要热心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的(例如八年级的《老王》、七年级的《猫》等)、要奉献爱心的,就可以提前一周或几天,引导学生摘抄这方面的名言(包括古诗词)、歌词等;或者在开课导入时直接用相关的名言(包括古诗词)、歌曲导入,都可以为学生“说得漂亮”、“写得生动(或深刻)”做好语言的累积铺垫。还可以在上这些课前引入同样话题的课外文章《一个婴儿的拥抱》、《真正的慷慨》(选自《青年文摘》)等,让学生阅读,引导学生“择其善者而从之”,从思想修养方面得到熏陶,从选材、布局、文采等写作方面得到借鉴。如果平时教师能这样指导学生,那么,在公开课上学生就能“说得漂亮”、“写得生动(或深刻)”了。
篇7:一节”乱”的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一节”乱”的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前一段时间内,我连续上了两节公开课。一节是校内的公开课,另一节是南昌市的探究课。两节课的内容是一样的,但我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
一节采用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循规蹈矩”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事先完全设计好的:包括哪个问题该怎么回答,会有哪些可能的变化,会请哪位同学回答等等。这一节课学生完全按我所设计好的程序来进行,而我自己也是不敢多提一个问题,不敢把学生的思路拓展开来。一堂课下来,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可学生呢,根据我的课后调查知道,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没有理解好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评课时,也因为时间不够而没有得到应用的效果。
另一节是为了配合新课标的实施所上的一节探究课。这一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整节课从头到尾都有点“乱”。我没有再用那种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去授课,整节课都是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由学生去解决,而后又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大家一起去探究怎么解决。课堂上,学生提出了各种让人意料不到的新问题,连我自己都有点招架不住,同时课堂气氛也很活跃,甚至有些“乱”,以至于不得不出现几次提醒学生停止讨论。事后我有些担心,可结果正好相反,这次上课的`同学们都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认为基本弄清了所学的问题,而且有些不喜欢上物理课的同学也说学习物理也挺有意思的。
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的鲜明对比,我深深地体会到,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只要按照课本给出的知识点,进行一些学生实验就可以了。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而是要塑造适应二十一世纪国际人才需要的新人。如何达到这一目标?教师是关键。按照过去的检查、验收课,课前总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即上所谓的预备课,课上学生与教师都“循规蹈矩”,配合得一定天衣无缝。这样的课,教者安心,听者舒心。课的评价自然是一堂难得的“好课”。但在准备这节课时,我们没有给学生做任何的课前“准备”,学生是完全的自然状态。说实话,我们完全有时间来进行所谓的“准备”。这样做就完全违背教改的宗旨。教师只有彻底地摒弃过去的旧有教育思想,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教学中以人为本,不放过教学中的每一个可以利用的契机,不怕出现“乱”局面,敢于让学生“乱”起来,同时有机地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关系,才能把新课程的精髓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实处。
篇8:一节公开课带给我们什么教学反思
一节公开课带给我们什么教学反思
随着一师一优课的开展,老师们都投入了紧张的备课当中。一节公开课的正常开展,老师需要考虑到班级内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以及在公开课的课堂上孩子们会有怎样超越平时的“发挥”。我们的这些孩子,在平时的课堂上还属于好控制的,但是一旦有很多老师来到教室,孩子们异常的兴奋,往往需要老师提前想出应对的策略。
公开课,对于年轻教师来讲是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必经途径。每一位新任教师在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都必须要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公开课的磨炼,才能成就自己过硬的基本功。而这次的公开课对于我自己来讲,真的是收获颇丰,同时也倍感压力。
有压力才有前进的动力。以前的课堂上,我总是会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接受能力,走进孩子的课桌,分层次的进行教学。因为一年级孩子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因此老师离他们近,孩子们会感觉到自己受到关注,从而注意力才能跟着老师的口令去走。而在一节公开课当中,老师不可能一直围绕在学生的身边,你需要利用班班通和板书来把课堂完美的串联起来。因此,我就一直在苦恼,怎样让孩子们的注意力一直在老师身上呢?后来,经过同事姐姐们的指点,小零食可以很好的吸引到孩子们,并且好的小零食能够让孩子们快速的吃掉,不影响课堂的正常进行。
关于教案,一直以来,一年级语文课我都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教学,偶尔请教一下其他语文组的老师。而当我把公开课的.教案整理出来给有经验的语文老师看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教学经验是多么的缺乏。一节好的课堂,应该能够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参与到课堂当中来,并且让孩子们在自己的接受能力上有更大的进步。经过老教师的点评,我才意识到自己原来的课堂上,过多的关注了A组能力好的学生,而忽视了C组能力相对较差的孩子,这样的教学对孩子们是不利的。在姐姐们一遍一遍的修改教案后,自己在投入到紧张的备课,制作课件当中。这其中自己也成长了很多。
在这节公开课当中,我收获最多的一点就是:想到就去做,不要害怕课堂气氛太过活跃。因为本次授课内容为《爸爸 妈妈 我》,对孩子们的了解知道最能吸引到他们的就是他们的父母。因此,在导入的时候,我请孩子们的父母录制了小视频,吸引到了孩子的注意力。而最后为了让孩子们表达对父母的爱,我设置了一个实践作业,请孩子把贺卡送给自己的父母,并且去拥抱。后来,这个实践环节经过办公室姐姐们的提点,觉得现场送效果可能会更好,而我也这样想过:但是害怕孩子们看到自己的父母,太过于兴奋,课堂不好控制。后来,再三考虑,还是决定请父母来到教室。而提前和孩子们的家长沟通好,当孩子们的父母出现在教室里的时候,大家确实很兴奋,但是并没有失控而乱的一团糟,相反孩子们还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把贺卡送给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从这件事情当中,我也明白了:不要害怕发生什么不可控制的,只要你准备充分,提前设计好每个环节,那么一切都是可控的。
一节公开课,带给我了很多的压力,但是通过这节课,自己在教学上也成长了很多。
篇9:一节乱的公开课教学反思
一节乱的公开课教学反思
前一段时间内,我连续上了两节公开课。一节是校内的公开课,另一节是南昌市的探究课。两节课的内容是一样的,但我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
一节采用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循规蹈矩”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事先完全设计好的:包括哪个问题该怎么回答,会有哪些可能的变化,会请哪位同学回答等等。这一节课学生完全按我所设计好的程序来进行,而我自己也是不敢多提一个问题,不敢把学生的思路拓展开来。一堂课下来,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可学生呢,根据我的课后调查知道,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没有理解好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评课时,也因为时间不够而没有得到应用的效果。
另一节是为了配合新课标的实施所上的一节探究课。这一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整节课从头到尾都有点“乱”。我没有再用那种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去授课,整节课都是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由学生去解决,而后又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大家一起去探究怎么解决。课堂上,学生提出了各种让人意料不到的新问题,连我自己都有点招架不住,同时课堂气氛也很活跃,甚至有些“乱”,以至于不得不出现几次提醒学生停止讨论。事后我有些担心,可结果正好相反,这次上课的同学们都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认为基本弄清了所学的问题,而且有些不喜欢上物理课的同学也说学习物理也挺有意思的。
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的鲜明对比,我深深地体会到,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只要按照课本给出的知识点,进行一些学生实验就可以了。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而是要塑造适应二十一世纪国际人才需要的新人。如何达到这一目标?教师是关键。按照过去的检查、验收课,课前总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即上所谓的预备课,课上学生与教师都“循规蹈矩”,配合得一定天衣无缝。这样的课,教者安心,听者舒心。课的评价自然是一堂难得的“好课”。但在准备这节课时,我们没有给学生做任何的课前“准备”,学生是完全的自然状态。说实话,我们完全有时间来进行所谓的“准备”。这样做就完全违背教改的宗旨。教师只有彻底地摒弃过去的旧有教育思想,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教学中以人为本,不放过教学中的每一个可以利用的契机,不怕出现“乱”局面,敢于让学生“乱”起来,同时有机地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关系,才能把新课程的精髓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实处。
篇10:一节数学公开课引发的思考-《教师怎样做公开课》教学反思
一节数学公开课引发的思考-《教师怎样做公开课》教学反思
“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约分,通分的依据,对于以后学习比的基本性质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大胆尝试利用“猜想和验证”方法,留给学生足够的讨论、探究的时间,让学生得到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学习知识的方法,从而激励学生进一步地主动学习,产生我会学的成就感。通过讲课我认为以下几点做得较成功:
一、新课的引入新颖,一上课,先听一段图文并茂的故事,学生的兴趣立即被吸引。思考故事当中三个和尚要饼,提出问题,老和尚应该怎样分呢?他们谁分到的多呢?学生兴趣浓厚。通过故事设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重视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紧紧围绕教学重点,通过学生探究讨论,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深刻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环环紧扣的提问以及引导学生逐步展开的充分的讨论,帮助学生一步步得出结论。得出性质后,再让学生说出老和尚分饼的想法,并回答如果小和尚向老和尚要8块饼,老和尚该怎么分呢?既前后照应,又让学生在帮老和尚想办法的过程中,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二、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力求让学生主动探索,逐步获取。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通过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本节课出现的问题也很多:
1、在合作、交流这个环节学生们参与率不高,好多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普遍是无从下手,在交流时也不主动,很多学生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
2、由于时间关系验证的方法也不多。学生们只应用了商不变的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在这方面有过多的停留,显然,验证得还不够透彻,部分同学还有疑虑。
3、没有让每位学生在自己准备的纸上画一画、折一折、或剪一剪,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以后如果再上这节课,我想在这这些环节上作一些处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11:怎样写好教学论文(网友来稿)
怎样写好教学论文(网友来稿)
广东省和平县教育局 谢国平
每当评职称的时候,有些中小学教师总是愁眉苦脸:拿不出一篇有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匆匆忙忙赶出一份教学经验总结,又往往面面俱到,蜻蜓点水,缺乏个性。笔者曾在小学、中学和教师进修学校摸爬滚打,品尝教书育人的甜酸苦辣,教学之余舞文弄墨,写一些教学论文,发表于省内外的教学报刊上。我写教学论文,比较注意下面几点。
一、选题要小
教师在课堂上读错学生姓名的情况是不难见到的。这说明一些教师的普通话语音还不很过关。我抓住这个问题,写成《注意姓名的读音》一文,分析读错姓名的三种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两个办法。本文发表在国家语委主办的《汉语拼音报》上。这是写小题目容易成功的一个例子。
教师们写文章的多发病之一,就是题目定得过大。比如:有个中学政治教师写一篇论文,题目是《论中学政治教学的客观规律》,有个小学语文教师写的一篇教学总结,题目是《论全面贯彻小学语文的基本教学原则》,这些题目的“吨位”颇大,有点吓人。
写教学论文要讲实事求是。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并不多,因此,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涉及面广的大课题。教师从工作实际出发,选一些小题目写教学论文,才是切实可行的。
我常常翻阅中小学生的作文,看到部分同学写错或用错成语,便动手研究他们使用成语的情况。我把研究的心得写成教学论文,题为《注意成语的音形义》,被《广东语文报》采用了。
二、立意要新
喜新厌旧决不是一个贬义词。市场上有新鲜蔬菜和枯萎了的蔬菜,你选购哪一种?商店里有新衣服和旧衣服,你中意哪一件?单位分配新房子和旧房子,你愿住哪一套?我看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前者放弃后者。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们总是喜欢读那些有新意的文章。老生常谈,陈词滥调,人见人憎,嗤之以鼻。
某年一月省教育厅举办广东省第二届中学政治课教改论文评选活动。写什么题目好呢?我一时感到左右为难。政治课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有人探索过、总结过。似乎无论写什么内容,都有与人雷同之虞。经过反复思考,我觉得政治课如何预习这个问题,是中学政治教研中的一块撂荒地,值得开垦。于是,我认真总结自己和同行改革政治课预习方式的经验,撰写了教改论文《改革思想政治课的预习方式》,参加省级评比,结果获三等奖。
三、篇幅要短
大家看报纸杂志,总是挑选那些短小精悍的文章先看,而将长篇大论撇在一边。《羊城晚报》原总编辑微音说,写文章的要诀就是“短些,短些,再短些”。他主笔的“街谈巷议”栏目是该报最受读者欢迎的专栏,特点之一就是语短心长。
有的教师写文章,动辄洋洋数千言,甚至上万言,以为不长不足于言大事。其实,教学工作犹如一部运转不停的巨型机器,它的每一个零件都是不可或缺的.。研究这些小零件,写出有血有肉的经验总结,其价值是不能用“小”字来概括的。《谏逐客书》、《师说》、《陋室铭》、《岳阳楼记》等名篇佳作,虽然字数不多,却因质量上乘而千古流芳。所以,中小学教师不要小看篇幅短小的教学论文,相反要花大力气去写好它。
近几年来我发表的文章,长的二三千字,短的几百字,一般都是千把字。如《品字形结构汉字的特点》、《把语文知识运用于政治课教学》、《劝君上课莫拖堂》等等,因为短而新,都一一被报刊编辑采用了。
四、笔精于勤
老祖宗韩退之说得好:“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操觚为文也是一种“业”,要达到“精”的境界,它的桥或船就是一个“勤”字。
有的教师教学水平很高,教学经验丰富多彩,可就是不能很好地加以总结,形诸文字。他们说:“要我拿粉笔教书没问题,要我拿钢笔写文章不好办。”
原因所在?就是少磨练。笔锋的利与钝,不是爹妈给的,而是笔耕勤奋的结果。这几年来,我发表了几十篇教学论文,但我的习作远远超出这个数。每年写教学论文,少则十余篇,多则二三十篇,从来不敢偷懒。
笔要勤用,除了上面说的多写之外,还有另一层意思,即要多动笔修改,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现实生活中,倚马可待的文人寥若晨星,改而后工的作者则不胜枚举。教师写论文,不能忘记多改这一环。
作者邮箱: xieguopingaaa@21cn.com
篇12:一节令人耳目一新的公开课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广东省丰顺中学 (514300) 陈泰象
手执教鞭已有数载,观摩过的公开课不下百节,大多已淡忘;可是几个星期前华师附中一节别具一格的公开课却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当然不是因为刚听不久的缘故,而是因为它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和启迪。这节课的授课老师为蔡雯女士,她在初二(1)班上了一堂令人耳目一新的英语复习课。
一、突出学生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鼓励和支持他们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上课铃响了,师生互相问候后,蔡老师微笑着站在讲台旁,紧接着便有一位男生走上讲台(其实他早已成竹在胸)。他来到电脑旁,熟练地操作起来。不一会儿,大屏幕上便出现了“Christmas Day”的字样,周围还有漂亮的图画点缀,伴有动听的音乐。然后,屏幕上次第出现了其它一些画面和音乐,该生逐一提问:“Do you know what festival it is?” 全班同学大声答道,“Spring Festival.”,“Father’s Day.” …… 当该生演示完回到座位时,又有一位女生快步走上讲台。她同样从电脑里调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片和优雅的音乐,同时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关于“Christmas Day”的故事。讲完后,她提了这样一个问题:“Do you think Father Christmas is kind-hearted?” 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同学反应热烈,各抒己见。有人答道:“Yes,because he gives children presents.”,有人答道:“Yes,because he is always smiling.”,也有人答道:“No,because he looks strange.” …… 课后,观摩此堂课的同仁,在教务处拜会了蔡雯老师。据蔡老师介绍,她在开学初便把全班同学分成14个小组,因为这册书共有14单元。每组同学负责一个单元中课文的背景知识。他们可以通过任何渠道来获取资料,如查阅书本、上网等,资料找齐后,他们便使用“Powerpoint”“或Authorware”来制作课件,然后每一组必须挑选出一位或几位同学上台来介绍、演示他们的内容。故才出现了上面这一幕。
二、构思巧妙,别树一帜,令人折服。
在这堂别具一格的公开课中,组织者匠心独运,始终注重双边活动,注重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设疑探疑,互相切磋;教师则因势利导,指点迷津,“沿波探源,虽幽必显”。当该女生回到座位后,蔡老师才走回讲台对全班同学说:“Now,let’s watch a short movie about Christmas Day。”(该片讲述的是西方国家的人们是如何准备圣诞节,如何在孩子们沉睡后往他们床边的袜子里塞礼物,孩子们又是如何欢度圣诞节的。)看了两遍后,蔡老师先叫他们用自己的话复述其内容,然后叫他们就其内容互相提问题,再叫一些学生告诉大家他/她的同桌问了他/她什么问题。例如,有学生说:“My partner asked me what clothes Father Christmas wears.”,有学生说:“She asked me if I like Father Christmas.”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们既训练了口语,又复习了宾语从句,可谓“一举两得”!
紧接着,蔡老师对他们说:“Now,suppose you were all reporters. Interview the teachers here. Ask them what festival they like best and why.”(当时听课者是参加广东省青年骨干教师培训英语班的学员,多达70余人。我们起初愣了一下,因为似乎还没有出现过授课老师叫学生在课堂上采访听课者的先例。不过我们很快就理解了--这正是学生们合理充分利用资源的大好机会--并且很愉快地与这帮“小记者”交谈起来。这些“小记者”刚开始显得有一点点紧张,但很快便镇静下来进行饶有兴趣的采访。) 大约过了五六分钟,采访结束了。蔡老师叫了几位学生来报道他们的采访内容。于是一位学生站起来说:“I talked with two teachers. They said they like Mid-Autumn Festival best because they can enjoy the beautiful moonlight and eat delicious mooncakes.”话音刚落,大家发出倾心的笑声和雷鸣般的掌声。接着,另一位学生说:“The teacher said that she likes Spring Festival best,because all her family can sit together,play together and she can also meet many old friends.”话音一落,大家同样报以热烈的掌声……
下课铃响了,这节趣味盎然的公开课结束了,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赞叹声汇成一片。
纵观此课,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而进行教学的特点。整节课上,蔡老师并未费太多的唇舌,做太多的事,她仅起着组织者和指挥者的作用,但是课堂气氛却是如此的活跃,学生的情绪是如此的高涨,他们的参与意识是如此的强烈!
现在,以老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日益暴露出其弊端和不完善性,它正受着教改新潮越来越大的冲击,似乎已时日不长;而另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颖的教学模式却正在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与探索。我想,蔡老师此课正是这种新的教育模式--生本教育模式的典型例子。我相信,如能长此以往地进行生本教育,定能培养出新时代所迫切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来!
篇13:论一节公开课失败的原因 (人教版高三英语下册教学论文)
论一节公开课失败的原因
笔者开了一堂关于词汇应用与写作的公开课,但是却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现在记录这堂公开课的实录,从中找出失败的原因。
第一步:导入:
师:I didn’t sleep well last night because I felt a bit nervous. So I listen to music to make myself relaxed.(实际上课,学生要连续上两节英语课,觉得很累了,笔者改为-do you feel tired? So let’s listen to music. Feel relaxed now? we can play music in the computer to make us relaxed now. )
What do you usually use the computer to do?(学生列举了一系列可用的:surf the internet to collect the information. Play games. Listen to music. Play games )由于收到导入语的影响,学生这里大多列举的是娱乐功能。
(如果这时教师能引导,it’s true, computer can make us kill boring time. But besides that, can we use computer to do other things? 引导学生拓宽思路,谈谈电脑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然后教师就直接说,yes. Computer is useful. 然后就到了下一个环节。
第二步:做一篇短文改错并找出本单元的单词,短语,句型和语法。
Here is a passage written by my student. Read through it quickly. Do you like it? Is there anything wrong with it? There are 10 mistakes in it? Can you find them out and correct them?
(学生改错,然后校对答案。学生改出了大部分的答案,但是有两处没有改出来:human beings, in a way。)
教师直接说,now let’s find out the words and phrases in this unit.
(学生好像没有注意,但是也找出了几个词组和单词。这里说明学生对这单元的词组不大熟悉。)
学生首先说出了-appearance, 然后from.. on… be made up of add to go by deal with with the help of as a result so… that…
(教师说here we got a tense –has / have been done. It’s present perfect passive voice. 如果能调侃一句,such a long name, it’s hard to remember it.适当缓解压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那么下面的气氛会更好。可惜的是,教师由于紧张,漏过了好多这样的机会。)(这里学生漏掉了in a way,教师由于紧张,没发现)
教师觉得学生没有给出想要的单词,于是就问了一句how about 出现?arise.
(但是漏掉了in a way. 如果这时教师及时说明:we have learned human race in this unit, but human being is different, we say human being, and human beings as a plural. We know the phrases in this unit are useful. 然后引出下一环节,学生找出文章中用到的本单元的词汇与句型,语法。然后应用到下一篇小短文中间来,那么学生会深以为然。可是这时教师直接转入下一环节)
第三步:应用黑板词汇填空。
教师:class, do you know, as a teacher, I am so busy that I hardly have any time to go shopping. What can I do? (s: shop online) it’s a good idea. Do you go shopping online? What do you usually buy? (books, ) what websites do you usually go to? (taobao, dangdang) yes, and yiqu-ebay. They are popular websites in China. now let’s learn sth about shopping online. But can you find the first website in china? It’s 8848. but it didn’t exist now. it disappeared.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We’ve got some words missing. Can you go through it quickly and complete it? We can complete it by using the phrases and word on the Bb. (这里教师的引导语相当啰嗦。本来紧密的环节,被中断了,学生跟着老师绕了一大圈,思路被打断。并且大段的英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本来学生对于大型的公开课心理就有些紧张,之前又没有得到缓解,这时老师并没有关注到学生的这种情绪,并适时舒缓,结果导致学生到了这里,感觉有些烦躁,没有成就感,也就失去了对课堂的关注。为下面环节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学生感觉有些烦躁。其实老师只要简单的说出:Do you want to know sth about the shopping online? Here, we’ve got a passage about the shopping online. Some words are missing. Can you complete it?这样简单,明了,任务明确。)老师走下去看学生答题,发现学生没有使用黑板上的词汇)class, remember to use the phrases on the Bb.
学生答完,老师发现时间不够,挑了前排的一位男生读了全文。有些单词比较难。这个男生读下来,8848点com.学生发笑了。(教师可以it’s very difficult to read, right? 然后表扬一下那个男生,but you read it and complete it quite well. That’s very good! 这样可以再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果,本来这段文章的内容比较新颖,可是教师并没有凸显出内容的特点。而是按照原有的环节一板一眼下来,让原来的材料顿然失色,非常可惜!(这时有些学生失去了对课堂的兴趣。)
第四步:阅读和话题铺垫。
教师:so, just now, you talk about the goods we can buy online. (幻灯展示)We can buy books, clothes, shoes. How about this, can we buy plane?(学生笑:no, tickets.)yes, we can book tickets online. It’s convenient. Now, we got a passage about shopping online. Can you find what other things people can buy online? Read the first paragraph, and find out what people buy here.
(buy a lunch.) yes, we can order a meal. We can order a service. Now, read the following part. We’ve got four sentences missing here. We can choose them from the five sentences here. Can you choose four sentences? First, let’s go through the five sentences. Do you have any problem in understanding? What about sentence A. what does it mean? Shopping is easy or not easy?(又是最前排的女生it’s easy.) yes, never… easier means very easy! Now read though the passage and try to choose the right sentences.(学生做题)finished? What’s your answer? (最前排的男生) yes, you are right! It’s ABEC. Now, when we choose the sentence,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linking words, for example, No. E. but , here it means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 Now can you find how many people expressed their opinion about online shopping?(教师显然讲了多了,想自己代劳了。这里可以这样,问学生一个问题,加强交互性:so, class, why do you choose E? –but. Yes ,you’re very logical, careful. But shows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 自然过渡到下一个问题:how many people show their opinion? Do they share the same opinion? Who are for online shopping? Who are against? Why? Please find them quickly in the passage. Let’s see who can find them quickly and 全面的.(查,英语怎么说?)如果这里节奏快一点,对学生来讲也是一种挑战!那么学生的就会注意力集中,不会分心!这就是我最大的问题!)
第五步:内容摘记。
Why do people like online shopping? (一排女生回答,这样的方式是好的!公开课由于老师不能下去到学生中间,那么,next, and next,用这种方式,话筒就在学生中间传递下去了)学生说出了全部的内容要点!(这里如果,教师能让学生对刚才的note进行一次总结,那么就完成了从内容摘要到句子的过渡了!就可以为下面的段落讨论进行预演。降低了下面突然开始整段说明的难度,课堂过度就更加自然,顺畅了!)
It’s all depends whether you like or dislike online shopping. But we have to admit that online shopping really change our habit of shopping. And so it is with the computer! The computer really changed our life in many ways. Changes arise with the computer and the Internet!
第六步:话题讨论
教师在幻灯上打出:discussion:what use can we make of the computer? Choose one of the following topics. What can we use it in our daily life? In school life? In spare time? 教师担心学生不明白,解释in daily life, our way of life? In school life, where can we find the computer in our school? What can we use the computer in our spare time?(其实这里教师这样的解释虽然想引导学生,但是由于话题中间第一和第三,daily life / spare time,很明显两者之间不属于同一范畴的不同类别,不是同一档次,容易造成概念的混淆。这样的解释不仅没有点拨作用,更加是学生疑惑对于话题产生疑惑。其实只要教师展示一下话题的示范就可以了。
例如:With the help of the computer and the Internet our life has been changed in many ways. For example, our habit of shopping has been changed by shopping online… 通过教师的口头示范,尽量使用了开始出现的一些词汇,让学生明确了词汇应用的方向。这个示范可以在学生讨论开始之前就作,如果能在幻灯上展示出,则示范的作用更大。 那样就进一步降低了学生口头表达的难度,让学生明确了讨论的方向。)
第七步:当堂写作
学生讲刚才所说的从口头落实到笔头!
打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课堂上没有对学生积极评价。评价语单调重复。Yes, you’re right. Yes, good!用多种评价语,选取特别的评价语(可以参考老外的评价,老外的评价通常是很特别的,特别的东西就让人印象深刻,具体的评价让被评价对象感受到评价者的真诚!)如果都是重复的评价,学生会以为这只是例行公事,只是敷衍!
对学生关注度不够,只抽了前几排学生,后面的学生几乎成了死角,有个比较优秀的男生坐在后排,几乎都没有机会发言。后排的学生就走神,等到教师忽然想起关注后排男生,结果由于走神,对于简单问题没能及时反应,但,还是答上了。
关注学生心理。
评价及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课堂导语应该简练,明确,不应该加重学生负担!
讨论和写作之前,老师应该及时示范,缩小任务难度,让学生容易完成任务,有成就感!
把主要精力花在选用话题上面!将话题和目标机密结合在一起。如果是词汇写作课,选取话题的主要标准----能用上目标词汇为主要目标!话题的使用就应该选用话题
注意课堂节奏。课堂的节奏也是由导语控制的!
责任编辑:李芳芳
篇14:怎样制定和编写教学方案论文
怎样制定和编写教学方案论文
【摘要】课程教案是教学方案的主要内容,能否制定和编写既符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又满足课程标准需要;既符合自身授课特点,又满足授课对象需求的教案,是广大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文章针对部分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对教案的制定和编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案制定和编写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步骤。
【关键词】教案格式;教案编写;教案预演
学方案是教学设计形成的书面成果,通常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方案和课程教案等。课程教案是教学方案的主要内容,能否制定和编写既符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又满足课程标准需要;既符合自身授课特点,又满足授课对象需求的教案,是广大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
1.教案的构成
教案分一门课教案、单元教案、章节教案、课时教案等不同类型,其中最基本的是按课时编制的教案。一份完整的课时教案,通常由纲要、教学进程和辅助三部分组成。
纲要部分主要反映课题或课时的教学规定和总体安排,主要应包括:课题名称、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时数、教学对象、教学地点等等,纲要部分可以用教案封面的形式表达。
教学进程是教案的主体部分,主要应包括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及教学实施步骤、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具体运用、教学时间的分配、课后小结,以及需要布置的作业题、思考题和预习内容等等。
辅助部分内容可因人而异、因课而异,主要应包括板书、板画计划及内容、布局,投影幻灯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以及实物、模型、挂图等物资保障计划以及使用和安排等。
由于学科性质的不同、课程类型的差异及教师各自的教学特点等,课时教案的项目、内容和编写方式等有所差别,因此,对教案的编写格式不必强求一致,应从实际出发,以方便教学为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准。
2.教案的编写
编写教案不是照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应将主要精力用在吃透教材、熟悉学生和设计教法上,而吃透教材又是基础。在吃透教材的同时,要搞清楚本课题、本单元、本节课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所占的地位及目的要求,同时,要从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出发,分析所讲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并广泛收集资料,攻下这些重点和难点;还要分析教材的来龙去脉,搞清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来龙”是为了充分运用学生所学的知识,循序渐进,了解“去脉”是为了以后的教学埋下伏笔,做好准备;同时,在全面、系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从优化教学的全过程出发,精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做到开头引人入胜,中部丰满坚实,结尾耐人寻味。
教案的具体编写格式多种多样,可以因人而异。
对教学进程部分来说,比较常见的编写格式有讲稿式、提纲式、卡片式和图表式四种。
所谓讲稿式就是将教学的内容用讲授语言即要讲的每一句话都写出来,以免临时找不到恰当的'词语,并对教学活动作出详细说明,其特点是内容详尽、步骤清楚、讲解重点明确,能较完整地反映出全部教学活动,该形式通常用于理论课的教学、新教员上课、老教员上新课,或者给新学员上课以及一些难度较大的课。
所谓提纲式就是只列出教学内容的纲目及内容要点,对教学活动、方法、手段等作概要性提示,其特点是编排有序、简明扼要、眉目清楚,该形式通常用于专业技术课、技能课的教学,以及教员反复讲过的熟悉的课程内容。
所谓卡片式就是将一堂课的内容分解成若干单元,每一单元内容做成卡片,各单元自成体系、可详可略,其特点是灵活方面、便于组合,可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或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该形式通常用于同一内容在不同班次讲解,或者内容更新程度较大的课程;所谓图表式就是以图形和表格结合文字说明来表达内容的形式,其特点是图文并茂、形象直观、一目了然,该形式适用于某些数据较多的课或具有很强内在联系但用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
教案的编写格式应符合教师个人的风格特点,编写教案应以教师个人为主,但要适时组织集体研究和交流,集体备课的目的主要是统一对教学目的的认识和对教材的理解,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效果。不管是生课还是一门课讲了几十遍内容倒背如流的熟课,教案一定要写,这是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同时写教案本身也是深化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的过程。
3.教案的预演
教学方案制定得如何,是否符合教学要求,是否科学合理,必须要通过教学预演来加以检验。对于理论课来说,预演就是试讲,它是教学准备的最终环节,对保证教学方案的顺利实施、确保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试讲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如根据试讲所涉及的人员范围,可以分为个人试讲和集体试讲两种。
个人试讲即任课教师自己独自进行试讲,其目的是进一步熟悉教案、确定讲解的时段划分、推敲教学语言等,这种试讲由于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实施起来较为灵活。
集体试讲即由教研室或教学组按实际教学进程、结合实际教学场所进行试讲,其特点是可以真实地反映出教师授课的全貌,主要目的是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备课情况进行审查、把关,集体试讲按照实施方法和要求不同,又可分为说课、模拟授课两种形式,说课是指任课教师按照教学设计方案对课的安排和讲授内容作概要性说明,其特点是节省时间,适用于多次讲授的老课和多人试讲的情况;模拟授课即实际教学的预演,应结合实际的教学场地、教学器材,按照实际教学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这种形式一般用于新教师、新课、重点课的试讲。试讲结束后,应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讲评,如教学内容是否正确,重点是否突出、难点解决是否得力、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时间分别是否合理、教学保障工作是否完善等等。
篇15:怎样有效地进行语言教学论文
怎样有效地进行语言教学论文
一、语言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语文性质决定了语言的重要性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言的重要性。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最重要最基础的性质就是工具性。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知识是语言知识,这一性质主要是由语言的性质和作用决定的。语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与人交流的工具。
2.课程目标决定了语言的重要性
从课程标准来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3.语言和思维的培养密不可分
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来看,二者密不可分。在语文教学中,语言能力的教学是核心和基础。语言作为思维的物质外壳,它与思维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离开思维,语言也就失去了工具的作用。所以在人们进行交流思想的时候,思维总是由语言承载着来进行的,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二、语言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
语言教学作为基本任务,着重培养学生读、写、听、说能力。读课文,首先要读懂文字,了解文字的含义,分析课文内容,还要懂得是怎样的语言文字来表达的;读完课文,主要是把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学到。语文教学还承担着传递祖国优秀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的任务,这些任务也要围绕着语言教学来进行。
三、有效进行语言教学的措施
1.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要加强语言教学,必须要让学生实现对语言材料的丰富积累。在学习和生活中,通过大脑记忆或写笔记的方式把所吸收的材料纳入原有的知识系统,在用的时候能正确地重现。语言的积累不能光借助书本,依靠课堂,还应延伸到课外,取材于生活。积累语言素材,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积累语言材料。
2.重视听、说、读的训练
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主线,要提高语言教学的质量,必须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这四种能力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不可割裂开来。听的能力的训练,有利于阅读能力提高,也有利于训练思维的`敏捷。学生听的能力提高,注意力就会集中,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增强。课堂上学生认真听课,能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听的能力。现行教材中安排了口语交际训练,也就是说的训练,这有利于学生正确使用语言,积累到的语言最重要的是运用。
3.建构合理的语言知识体系
学习语言,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词汇。积累了词汇,也要学习语法,我们说话和写作都要符合语法规则。语言要运用的好就要有一定的技巧,这个技巧就是修辞。新课标明确提到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篇16:怎样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论文
怎样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论文
[摘要]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教育的发展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基本工程。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项技术似乎已经遍布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研究如何提高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有助于更好地促进我国计算机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职院校;计算机;中职教学
中职院校在开展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内容,更好地在工作中得到应用。
一、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意义分析
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有助于为国家更好、更快地培养计算机专业的人才。现如今是一个信息发达的时代,国家的发展与建设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人才。因此,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可以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2)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拥有一定的优势与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动手能力差、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低是一种普遍现象,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一现状。
二、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有效途径分析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现阶段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很多,其中,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有效措施之一。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了解所学的知识可以应用的场景与情况。例如,在进行Excel教学的过程中,有一节关于公式与函数的教学。教师就可以将这节课的教学与某公司与某阶段的销售计划相关联。让学生计算公司内年度各产品的销售总量以及各产品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知识,还能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应用。这种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布置任务,提高自主学习
布置学习任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是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计算机教学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内容比较多,涉及的知识比较多,因此,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消化新学到的知识,教师要根据当天所教的内容布置相关的'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消化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因材施教,分层练习
中职计算机教学包含的内容与方向比较多,不同方向的教学虽然基础内容相似,但是更深层次的学习是存在很大差别的,所以,想要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因材施教、分层练习是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兴趣,帮助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向,然后指定相关的学习计划,逐步地、有层次地推动活动的开展与进行,从而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效果与成绩。
(四)设置竞赛,开发思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争强好胜、竞争的心态,因此,想要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效果,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定期设置一些竞赛。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为了取得竞赛的胜利,会比以往加倍的努力,并且会为了夺得竞赛的胜利,不断地散发自己的思维,开拓创新,使自己的设计更加新颖。
(五)阶段复习,巩固学习成果
想要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还有进行阶段复习,巩固学习成果。计算机教学涉及的知识多并且复杂。如果学生在长期的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进行系统的复习与总结,很可能发生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事情。因此,有计划地进行阶段性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分模块教学。计算机教学虽然涉及的知识比较多,但是连贯性和衔接性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强的,彼此的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分模块地教学,这样可以为后期的阶段复习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然后,每一模块的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进行一次阶段性的复习,复习的重点在于模块精华知识的掌握与细化理解;接着,教师需要开展与上一模块紧密相连的新模块,在开展完新模块的教学之后,需要再一次进行阶段性的复习,这次复习的重点在于两个模块的结合应用。这样每个模块开展下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运用能力。
(六)多元化教学,全面发展
多元化的教学是各种教学学科都追求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中职计算机教学也不例外,所以,想要更好地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效果,可以开展多元化的教学,通过对学生的多元化教学,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更加优秀。新时代的教育不仅需要以人为本,更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创新。计算机教学也是如此。中职计算机教学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才能够培养出更加专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文霞.浅析计算机教学的个性教育[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廖伯琴.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与案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02.
篇17:分析怎样推动中学语文教学论文
分析怎样推动中学语文教学论文
一、透“形”禅“神”,学名师
首先,我们语文教师在向名师学习的过程中,还应该先模仿名师的课堂。有句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果我们抓住名师的某一堂课,反复模仿几次,如果成功,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他们的一些教学策略。如果失败,我们也可以更加深刻地反思自己,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悟出其中的道理。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课也会越上越好。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模仿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名师课堂的模仿,我们能切身感受到名师的教学艺术。
其次,我们应该学习透过名师外在的“形”学到内在的“神”,即名师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等。我们还要学习名师的“形”“神”是如何结合的。对于名师课堂,我们不能仅仅拘泥于学其形。
如果我们仅仅将目光盯在名师的外在招数上,那么我们就永远都跳不出名师的框框,甚至会出现东施效颦的结果。“成就在课内,工夫在课外。”每一位名师,他们都有鲜明的个性与他们的教学风格相互映衬,他们的课堂行为是教师内在素养与外在教学情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我们在感受他们教学艺术、智慧魅力的同时,也要博采众长,结合自身的个性特点,勤于钻研,热爱读书,苦练自己的基本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前行,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路,成为一名智慧、阳光的人民教师。
二、语文课要鼓励学生多说
教师提出的问题都是有一定目的的,其总归起到一定的作用,比如引起学生的注意、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等。提问本身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提高―学生回答―教师反馈。有效的提问应该包含有效的提问与评价。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有效问题的提出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因此,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预设问题的'同时,还应该注重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启发与引导。如我们要重视学生课堂的插嘴现象,善用追问。
对于一个问题的提出,我们要抓住一个学生辐射整体,引起共鸣,让大家变“要我说”为“我要说”。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说,并且自己的讲解时间不超过课堂时间的百分之七十。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正确回答予以肯定、鼓励、表扬,但表扬必须要明确。其实,有效的问题具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问题的预设性、启发性、明确性、简洁性和少量性。尽管课堂具有生成性特点,但不意味教学的全然生成,否则我们会被课堂出现的问题“牵着鼻子走”。
总之,问题是探究的基础,探究是问题的主要解决方式。有价值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会让我们的中学语文课堂简洁而不简单,平淡而不平庸。
★ 新老师的个人反思
★ 一节语文课
【浅谈怎样备好一节公开课(教学论文)(精选17篇)】相关文章:
教育实习自我总结2023-02-01
班主任师徒结对实施工作计划2023-07-29
体育校本研修计划2022-12-04
八年级下册地理的教学工作总结2022-11-21
小学美术教研组工作计划2023-12-21
初中语文组教学工作计划2022-04-30
初中物理教研组工作计划2022-10-15
初中语文组工作总结2023-07-05
备课心得体会范文2022-11-08
初中物理教研组工作计划表2024-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