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1 (八下生物教案)

时间:2022-08-27 08:00:34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1 (八下生物教案)(集锦12篇)由网友“sophia1983”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1 (八下生物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1 (八下生物教案)

篇1: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1 (八下生物教案)

免疫与计划免疫学案

一、设计人:             二、课题:         免疫与计划免疫   三、教学目标: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作用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3、人体免疫的功能    4、计划免疫的概念和意义        四、教学重点:1、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和作用  2、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同人类是可以征服传染病的,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不断追求与探索的能力                    学法指导:通过资料分析并结合教材的卡通插图,了解人体有不同的防病防线。再通过阅读教科书,总结概括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作用。然后通过讨论理解第一和第二道防线的作用不同于第三道防线的作用。进而明确先天性免疫和后天性免疫的区别。并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五、教学过程1、复习巩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预防的一般措施  (三分钟)2、导入:“你知道器官移植吗?”“当一个人肾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医生是否可将任何一个健康人捐献的肾脏移植给病人呢?”“如果不能这样做,原因是什么呢?”“人体这种能识别自己和非己的功能是好还是坏呢?”3、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4、问题探析(1)    人们的生活环境中虽然有大量的病原体,但有的人却没有生病,原因是人体有___________功能。(2)根据课本55页资料分析,讨论56页1、2、3题(3)人体的三道防线:(课本56---57页)①第一道防线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它们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作用,此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作用。②第二道防线是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组成,它们分别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作用。③第三道防线主要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其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④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因为对           都有防御作用,所以叫做            (           )。而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人出生以后才产生的,通常只对             或             有免疫作用,因此叫           (            ) (4)读课本57页  理解抗体、抗原的概念并回答: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         刺激淋巴细胞产生        ,抗体与抗原结合,促进了        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          刺激              产生 即: 抗原----------淋巴细胞-------------抗体      ∣                          ∣      ∣                              ∣           结合,促进吞噬作用(5)免疫的功能:课本58页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疫苗防病原理:减毒病原体或毒素(抗原)→抗体(6)计划免疫的概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完成连线疫苗                                      预防的疾病卡介苗                                          脊髓灰质炎 百白破                                          肺结核 糖丸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自我测评必做题:1、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是(     )a、溶菌酶和肝脏           b、血液和消化液    c、淋巴细胞和淋巴器官     d、皮肤、黏膜2、下列免疫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接触过麻疹病人的人不会再患麻疹  b、接种过卡介苗的人不得肺结核       c、患过天花的人不会再患天花         d、眼泪中的溶菌酶能杀死细菌3、能产生淋巴细胞的器官是(    )a、脾   b、肺  c、肾   d、心脏4、人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的作用是(      )a、杀菌作用      b、吞噬作用   c、清扫作用     d、保护作用5、下列哪一项不能称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a、皮肤角质层防止细菌入侵     b、呼吸道黏膜能黏附细菌,形成痰排除体外c、消化道中部分病菌被杀死     d、血液中的细菌被吞噬细胞消灭6、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b、抗体是一种蛋白质c、一种抗体能消灭多种抗原       d、抗体是在抗原物质入侵人体后产生的7、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是(     )a、抗原→淋巴细胞→抗体       b、抗原→胸腺→抗体c、抗原→脾脏→抗体           d、抗原→淋巴结→抗体8、皮肤的保护作用,泪液的杀菌作用都属于人体的(      )a、非特异性免疫   b、特异性免疫     c、第二道防线   d、第三道防线选做题:9、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人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因为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人类又多了一类看不见的敌人。战争一开始,现代科技就显示出了强大威力。现代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使人类在短短时间内就找到了隐匿的“元凶”——新型冠状病毒(sars病毒)。仅在数日之后,sars病毒的完整基因序列也被解开,快速而准确的诊断试剂已经相继推出。切断传播途径的战术和现代医学的支持使人类有效地遏制了sars的传播。人类正在全力争取战争的胜利:研制出sars疫苗和特异性药物。请回答:(1)在免疫学上,侵入人体的新型冠状病毒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体会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免疫的作用来消灭已侵入人体内的病毒。(3)在疫区,sars患者痊愈后,再患次病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2: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第一、二两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教学目标:了解免疫的功能,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免疫的功能,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一、 导入

人体的三道防线分别是什么?有什么特征?

二、 新授

㈠免疫的功能

免疫:免除疫病,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

1.观察p78图,说说免疫的功能。

2.免疫的功能

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思考:免疫是否总是对人有益?

3.免疫与人类健康

维护人类健康

不利排斥移植器官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原因: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

㈡计划免疫

1.接种疫苗防病原理

疫苗通常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面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在体内产生相应抗体,提高抵抗力。

2.计划免疫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讨论:①你有没有参加计划免疫?

②接种过哪些疫苗?

③计划免疫有些什么好处?

小知识: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脊髓灰质炎糖丸小儿麻痹症

三、 练习

p80练习

四、 作业

完成课课练习

篇3: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防御感染

免疫的功能  自身稳定

免疫监视

计划免疫:预防传染病,保护儿童健康

篇4:免疫生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理解免疫的生理功能。

⑵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对接种牛痘的发现史的学习,理解计划免疫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接种牛痘的发现史体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⑴理解免疫的生理功能。

⑵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教学难点

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准备预防接种卡;四苗防“六病”表。

四、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免疫分为哪两类?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师、生共同总结两者的区别(出示幻灯)。

师生总结: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它们不是只针对某一类特定的抗原,而是对多种抗原都有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免疫的意义

提问:什么是免疫,免疫有什么功能?

学生阅读课本中免疫的概念和功能。

教师边出示幻灯片边讲解: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是机体一种重要的防卫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排斥和破坏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如病原体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多少年来,免疫的概念通常是同对传染病的抵抗力紧密相连的,因此,长期以来,免疫学在传染病的防治上起了巨大的作用,控制以至消灭了某些传染病。例如1980年5月第33次世界卫生大会庄严宣告:全世界已消灭天花。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飞跃发展,免疫的概念远远超出了抗感染的范畴,例如移植免疫、肿瘤免疫,而免疫学已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出示思考题:

1.人类在许许多多病菌、病毒存在的环境中为什么能健康地生活?

2.人体内的细胞在不断衰老、死亡、又不断产生新的细胞,为什么人体内不觉得新细胞过剩或死细胞堆积呢?

3.为什么老年人或应用免疫抑制剂的人肿瘤发病率较高?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人体免疫功能表解。

人体免疫功能

出示板书:防御感染;自我稳定;免疫监视。

教师讲解:当免疫功能正常时,对人体有利;当这些功能异常时,可使人体出现局部性或全身性的免疫病理损伤、甚至死亡。例如免疫监视功能缺乏或过低常被认为是老年人肿瘤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计划免疫

教师提问:同学们进行过预防接种吗?都注射过哪些预防针?

学生回答:乙肝疫苗、流脑疫苗。

教师引出计划免疫的概念(边讲边出示板书)。

计划免疫: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

例如: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d 传染病。我国是乙肝高流行区,为控制和消除乙肝,国家卫生部决定从199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推行乙肝疫苗接种。接种对象:学龄前儿童和其他易感人群;接种剂量:10微克(μg)三针免疫接种。接种程序: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间隔1个月后接种第二针,再间隔6个月接种三针。对其他儿童或成年人,接种第一针算起始时间。

为了保护儿童的健康成长,儿童从刚出生即开始进行预防接种,例如:四苗防“六病”。

教师出示四苗防“六病”表解: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计划免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到1991年止,我国已实现以县为单位,儿童计划免疫率达到85%。

计划免疫的目的和意义: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可以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也是贯彻以“预防为主”的主要措施,对于保护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生小结:师、生共同复习免疫的概念和功能,计划免疫的概念及目的和意义。学习免疫知识,了解自我保健道理,对提高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增强自身抵抗力,预防疾病,都具有重要作用。

五、课堂小结

篇5:免疫生物教案

一、激发兴起,导入新课

教师在上课之初,可以提问学生,谁愿意说一说自己有无曾经对某种物质过敏的现象?如果学生不愿意承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打消顾虑,指出大多数过敏反应来得快,去得也快,一般不会引起组织细胞的损伤。也可以请学生说一说听过见过的别人的过敏反应,指出过敏反应虽然是一种常见病,却和人们谈虎色变的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癌症一样属于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了解这些病的发病机理,有效地防病治病是我们学习、研究免疫学的重要目的。

二、复习旧知

引导学生回忆什么叫免疫,回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理解到人体的免疫功能正常时可以对非己抗原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发挥免疫保护作用。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就可引起各种疾病。

三、学习新课

(一)过敏反应

请负责该内容的调查小组介绍相关资料,在可能的范围内让学生把他们掌握的内容说足说透。学生事前准备的文字材料、数字、图表要用摄像头当堂打出来,效果会更好。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1.过敏反应的举例和类型

学生举的实例可能会很多,尤其是走访专家医生和查阅资料之后,正好弥补了教材内容的不足。因为课本上讲的只是临床上最常见的I型过敏反应疾病,其他类型的均未涉及,所以如果学生举的实例中除了有书本上的实例外,还有如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教师也要肯定,因为有些自身免疫病其发病机理相似于Ⅱ型、Ⅲ型、Ⅳ型过敏反应。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能引起I型过敏反应的物质与具体的过敏反应症状联系起来,例如:

全身性过敏反应:引起过敏性休克,主要是药物过敏,如青霉素、头孢霉素,普鲁卡因,链霉素等。

呼吸道过敏反应:引起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如花粉、尘螨、真菌、毛屑等。

消化道过敏反应: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休克,如鱼、虾、蟹、蛋、奶等食物。

皮肤过敏反应:引起麻疹、湿疹、血管性水肿,如药物、食物、肠道寄生虫、冷热刺激等。

这样进行总结,学生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可以自己判断,有效预防。

2.过敏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在总结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上述反应就属于过敏反应,而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就叫过敏原,由于I型过敏反应同学听到见到的比较多,它的三个主要特点也容易理解,即:

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②一般不会损伤组织细胞;

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3.机理

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是一个复杂和抽象的过程,按照书上的示意图和文字叙述,学生可能不易理解,学生汇报查阅的资料也可能过于复杂。教师可将I型过敏反应发生的机制划分为三个阶段:

①致敏阶段:过敏原进入机体后可选择诱导过敏原特异性B细胞产生抗体应答,此类抗体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即课本上所说的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的某些细胞,其中肥大细胞分布于皮下小血管周围的结缔组织中和黏膜下层,而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中)的表面相结合,而使机体处于对该过过原的致敏状态。通常这种致敏状态可维持数月或更长,如果长期不接触该过敏原,致敏状态可自行逐渐消失。

②激发阶段:指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通过与致敏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抗体特异性结合,使这种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除了组织胺以外,还可以是前列腺素D2、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但它们的作用都相似,都可引起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强,腺体分泌物增多。

③效应阶段:指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的阶段。根据反应发生的快馒和持续的时间长短,可分为早期相反应和晚期相反应两种类型。早期相反应主要由组织胺引起,通常在接触过敏原数秒钟内发生,可持续数小时,晚期相反应由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引起,在过敏原刺激后6~12 h发生反应,可持续数天。

4.防治措施

关于过敏反应的防治措施,学生调查后会汇报得比较全面。否则,教师可简要介绍过敏原皮肤实验的方法、脱敏治疗、扑尔敏、苯海拉明等药物防治的机理。

(二)自身免疫病

1.概念和举例

由责该部分内容的小组汇报调查憎况,使同学们了解除了书上的实例,还有哪些病也用于自身免疫病。学生可能会涉及到的自身免疫病还有: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重症肌无力、肺出血肾炎综合症、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肾小球肾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等,总结这些病的共同特点,都是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症状,引出自身免疫病的概念。

2.发病机理

关于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理,具体过程各不相同。课本上仅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例,讲了由于分子模拟而导致自身抗原出现的过程,与之相类似的还有流感病毒、多瘤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它们都与正常细胞或细胞外成分有相类似的抗原决定簇,针对这些病毒,抗原决定簇的免疫应答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可萨奇病毒感染激发的免疫应答可攻击胰岛B细胞,引发糖尿病。链球菌有多种抗原蛋白与人体肾基底膜有交叉抗原,也可引发急性肾小球肾炎。多种徽生物因其热休克蛋白与人的热休克蛋白以及多种组织有交叉的抗原,可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炎、馒性活动性肝炎。而书上小字介绍的红班狼疮的病因与上述病因并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教师可根据实际憎况简要介绍。

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预防自身免疫疾病应注意什么?

学生根据上述发病原理分析讨论,应该理解到:由于多种们原体的感染可邀过抗原模拟的方式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采用疫茵和抗生袁控制病原体的感染可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上述两类疾病在免疫反应上有什么相似点?学生邀过分析思考这个问题,理解免疫失调的含义,包括过强和过弱两个方面。上述I型过敏反应就可以理解为因免疫反应过强而造成的免疫失调,但通常不损伤组织细胞;而免疫反应过强坯可能造成不能识别自我成分而患自身免疫疾病。那么免疫反应过弱又会出现什么结果呢?这样引出免疫缺陷病的概念。

(三)免疫缺陷病

1.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及特点

由学生汇报收集资料的结果,首先明确免疫缺陷病的概念,是指由于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教师还应从概念出发引导学生思考该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应该理解到该病的共同特点是:由于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患者出现反复的、持续的、严重的感染,如气管炎、肺炎、中耳炎、化脓性脑膜炎、脓皮病,甚至于恶性肿启的发病率比同龄正常人高100~300倍。

2.免疫缺陷病的种类

学生汇报的免疫缺陷病可能有多种,教师应引导学生划归到书上提到的两种类型中,即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①对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学生容易理解,但书上并没有举出实际的病例,教师可视具体情况介绍几种病例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如性联无丙种球蛋白症、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伴湿疹血小板减少的免疫缺陷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等。

②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到其实大多数免疫缺陷病主要发生于出生后较晚时期,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书上的概念中提到“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学生可能会对这些因素非常关注,教师或调查小组的同学可以向学生介绍常见的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因素,如营养不良、感染、药物、肿瘤、手术、外伤、烧伤、脾切除等。接着教师指出,艾滋病就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而引起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疾病,调查小组的同学可以展示他们收集到的关于艾滋病的图片、数字、录像等,学生或者通过自学,或者在调查小组同学的引导下明确以下内容:艾滋病的全称、病原体及存在部位、发病机理、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其中关于发病机理因为涉及到前面讲述的免疫应答的内容,学生对课本上“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存在疑问。例如,侵入的到底是哪种T细胞?除了侵入T细胞还能侵入哪些细胞?对此教师可适当展开:HIV的表面有一层糖蛋白分子,其构象正好和助T细胞上的一种糖蛋白互补,两者结合后病毒得以进入助T细胞。但另外一些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一些B细胞,甚至其他一些组织细胞如脑细胞,也可被HIV侵入,后者使有些艾滋病患者有严重痴呆、行动迟缓、记忆力丧失等症状。因为助T细胞是两种免疫系统都要依靠的细胞,助T细胞大量被消灭,患者将失去一切免疫功能,而各种传染病将乘虚而入,患者最后常因心力衰竭而死亡。由于艾滋病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教师最后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艾滋病和艾滋病患者?目的是引导学生既要重视又要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同时做到全社会都来关心艾滋病患者。

(四)免疫学的应用

1.免疫预防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种人痘的方法预防天花是人类免疫预防的开始,借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然后回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理解机体受到病原体感染后,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和效应T细胞,从而提高对该病的免疫力,这正是免疫预防的基本原理。接着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

(1)什么叫免疫预防?

(2)什么叫疫苗?你知道用来预防接种的疫茵有哪些?

(3)免疫接种可以预防所有的传染病吗?为什么?

学生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理解到,预防免疫就是采用人工方法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来预防疾病的方法。免疫预防常用的方法是预防接种疫苗,而国际上把细菌性制剂、病毒性制剂以及类毒索统称为疫苗。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我国推荐的儿童免疫程序,并且指出像艾滋病等很多传染病的疫苗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制,需要更多人的共同努力。

2.免疫治疗

请学生根据书上所提供的免疫治疗的常规方法及两种具体方法,思考下列启发性问题:

这两种方法分别是针对哪两种免疫系统起作用的?为什么?

免疫治疗是否只是加强免疫系统的作用?为什么?

从上面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注意,对于体液免疫的缺陷和细胞免疫的缺陷应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从上面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注意,“调整”二字的含义,包括免疫增强和免疫抑制两种疗法,以此来启发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同时教师举例: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酞胺就常常作为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抑制剂来抑制免疫应答。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器官移植的问题。

3.器官移植

学生不难理解器官移植的概念和四种类型。教师主要要引导学生分析临床上常用的同种移植及其成败的关键是什么,并使学生理解:一是寻求与受者HLA相配的供者组织或器官;二是使用免疫抑制剂。分析上述第一条措施时要向学生渗透关爱他人的崇高精神境界,分析第二条措施时可以分析患者终生使用免疫抑制剂有什么不良影响,进而引出当前抑制免疫研究的热门――诱导对移植物的特异性耐受,这是最理想的方法,就是指在不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对某一整套抗原的长期特异性无应答状态,以此来引起学生对当代生物科学的关注和责任感。

要点提示

1.各种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很多,教师在课前要多查一些资料,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所举的病例。

2.在本小节所列举的三类免疫缺陷病中,过敏反应和免疫缺陷病属于免疫反应过强引起的疾病,区别在于前者一般不会引起组织损伤,后者会引起组织损伤。而免疫缺陷病属于免疫反应过弱引起的疾病。

板书设计

(一)过敏反应

(二)自身免疫病

(三)免疫缺陷病

(四)免疫学的应用

1.举例和类型

1.概念和举例

1.概念和特点

1.免疫预防:方法 意义

2.概念和特点

2.发病机理

2.种类

2.免疫治疗:方法 举例

3.发病机理

3.防治措施

3.器官移植:概念 成败关键

4.防治措施

篇6:免疫生物教案

第4节 免疫调节

【课标点击】

学习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爱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重 难 点: 1、理解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自主探究】

1、学海导航:

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讨论

免疫的概念及免疫系统的组成阅读课本35页;免疫系统的组成;填写

右侧表格

1、免疫是机体的一种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排除,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免疫可分为和 。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疫细胞 ( )

免疫 (发挥免疫

作用的细胞)

系统 (位于: ) ( )

免疫活性物质: 。

( )

1.

第一道防线由________和_______构成

_________免疫

第二道防线由________和_______构成。

免 ______免疫:________产生抗体

疫 ______免疫

(第三道防线) ______免疫:________产生抗体

2.免疫系统的组成:

3.抗原: 。如 、 等。

4.抗体:

①分布: 。

②化学本质:。

③分泌抗体的细胞:______。

5.体液免疫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免疫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过敏反应

(1)概念:

(2)特点: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3)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 ,以及

免疫学的应用阅读课本38、39页相关内容并查阅相关资料,填写右边空格1.免疫学的应用: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器官移植成败: 是否一致或相近。

减轻排斥反应的方法:长期使用_____________。

2、例题精析:

〖例1用大剂量的X射线去照射去胸腺的小鼠,小鼠可失去全部免疫功能。此时如果输给来自胸腺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将得到部分恢复,但与正常小鼠不同,不能产生游离抗体。如果用X射线照射后,只输给来自骨髓的淋巴细胞,去胸腺的小鼠产生抗体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分析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

解析:该题解答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人体特异性免疫的种类有几种?认真比较淋巴细胞的种类和功能。二是采用比较的方法分析该题中每个实验的条件和结果,找出其联系和不同点。

答案:胸腺产生的是T细胞,T细胞接受刺激形成效应T细胞,进行细胞免疫,骨髓产生的是B细胞,B细胞接受刺激形成浆细胞,产生抗体进行体液免疫。

〖例2流感是一种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病。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现有多种流感疫苗,有人注射了一种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不可能的原因是( )

A.流感病毒发生了突变 B.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

C.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 D.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

解析: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由于RNA的单链结构易发生变异,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发生变异后,已有的抗体不能消灭它。也可能是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短。流感病毒不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答案:D

篇7:免疫生物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描述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和功能;

(2)识记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3)概述抗原和抗体的知识;

(4)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的关系。

2.态度观念方面

(1)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种人痘预防传染病的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介绍牛痘的发明以及科学家在免疫科学方面的研究过程,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3)通过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两者的关系,认识到生命的物质性、生命运动的多样性,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3.能力方面

(1)通过介绍抗体的发现、淋巴细胞的种类、分化和功能等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从科学事实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通过组织小组自学,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1.抗原和抗体的知识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基础,学生虽然在初中已学过一些,但毕竟粗浅。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要注意与高中相关知识的联系,例如抗原的性质、抗体的概念都要联系蛋白质、糖类的结构和功能。在讲抗体时要适当扩展知识,向学生介绍抗体多方面的功能,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深化理解。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很复杂,又是一个微观的动态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可是书上的内容和附图过于简化,反而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教师应多翻阅一些参考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拓展深度和广度。不一定要学生记住扩充的知识,只是希望通过这些知识,更好地理解书上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否则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利于知识的掌握。

教学模式

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

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显示微观动态过程,教师提供相关资料指导小组学生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起,引入新课

教师借助摄像头展示艾滋病患者的照片和收集到的相关数据以及艾滋病毒攻击T细胞的照片,指出:当21世纪钟声敲响的时候,人们发现许多麻烦已伴随着这钟声一同进入新世纪,艾滋病就是其中之一。据估计到20xx年底,全世界感染这种“世纪之疫”病毒的已有3 610万人。现在每天都有1.6万人成为带毒者。

由于艾滋病毒是以人的T细胞为攻击靶子,直接破坏了人的免疫系统,所以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也成为迄今为止最难对付的疾病,所以攻克艾滋病成为现代免疫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二、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请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理解,讨论什么是免疫,回忆初中知识,教师给出现在对免疫概念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免疫是肌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通过这一概念使学生理解免疫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用摄像头显示初中课本上皮肤的保护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等几幅插图,请学生回忆:

1.什么是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人体的三道防线是什么?

三、学习新课

教师承上启下引入新课:关于特异性免疫具体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特异性免疫

教师用摄像头展示:中国古代种人痘和詹纳种牛痘的图。使学生了解古代中国人通过穿患者的衣服、用痘痂研细吹入鼻孔的方法预防天花,这在防治传染病方面是一大创举,而詹纳的工作开创了免疫疗法的先河。

教师提问:为什么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由于牛痘病毒和天花病毒的结构很相似,牛痘病毒进入人体后刺激人体产生的抗体与天花病毒进入人体后刺激人体产生的抗体相似,所以能用牛痘病毒刺激人体产生对抗天花病毒的抗体。我们就把天花病毒、牛痘病毒都称为抗原。

1.抗原

通过上面的分析得出抗原的概念是:凡是能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并且能够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就叫做抗原。

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

(1)由上述抗原的概念分析抗原有哪两种性能。

(2)是否人体内部和外界环境中各种各样的物质都是抗原?

(3)抗原具有哪些性质呢?

(4)人体的免疫系统会与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吗?为什么?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学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分析讨论上述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扩展相关知识,明确如下问题:

①人体的免疫系统一般不会与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但当自身细胞因某些特殊憎况(如外伤、癌变等)而发生改变后,免疫系统会与这些细胞发生免疫反应。

②并非人体内部和外部所有物质都可以成为抗原。

③抗原应该具有如下性质:

第一,异物性:一般说抗原与机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其免疫原性越强。各种病原体、动物蛋白质剂等对人都是强抗原;同种异体也用异物,也有免疫原性;自身成分在胚胎期未与免疫活性细胞充分接触过的物质也具有免疫原性,如脑组织、眼球晶状体蛋白和免疫球蛋自的独特型抗原,都属自身抗原。另外,外伤和癌变细胞也能成为抗原。

第二,大分子性:相对分子量小于6 000的物质一般无抗原性;不能引起免疫反应。一般说来,蛋白质的抗原性强于多糖,寡糖和低聚精、脂类均没有抗原性,不能刺激动物产生抗体。

第三,特异性: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这种特异性取决于抗原物质表面具有的某些特定的化学基团,即抗原决定簇。

2.抗体。

教师介绍抗体的发现过程: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用细菌或其外毒素给动物注射,过一段时间后,该动物的血清中出现一些有防御作用的保护性成分。

(2)在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用电泳法鉴定,证明抗体是一种球蛋白。

(3)1959年科学家对抗体的结构进行了研究,证明它是由四条肽链组成,借二硫键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Y”型的四链分子。不同的抗体某些部分氨基酸序列各不相同,决定抗体的特异性。

学生根据以上资料归纳总结:

抗体的概念: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抗体的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如乳汁中,所以新生儿在一定时间内可由于获得母体乳汁内的抗体而获得免疫。

那么,抗体是由哪里产生的呢?

3.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教师提供科学研究过程:

(1)用大剂量的射线照射大鼠,杀死其淋巴细胞和其他白细胞,大鼠就失去了免疫的功能,因而很容易感染疾病。

(2)给上述大鼠分别输入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发现只有在注入了淋巴细胞之后,大鼠才能恢复免疫功能。

提问:上述实验能证明什么?

结论: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教师提供科学研究过程:

(1)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去掉胸腺的小鼠,小鼠可失去全部免疫功能。

(2)此时如果输给小鼠来自胸腺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虽得到恢复,但仍与正常小鼠不同,即不能产生游离于体液中的抗体。

(3)如果在X射线照射后不输给小鼠来自胸腺的淋巴细胞,而输给来自骨髓的淋巴细胞,去胸腺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不能恢复,但产生抗体的功能却得到一定恢复。

(4)如果同时给X射线照射过的去胸腺小鼠输入来自胸腺和骨髓的淋巴细胞,小鼠就可恢复全部免疫功能。

(5)将新生小鼠的胸腺切除,小鼠仍能住长发育,对某些抗原入侵仍有一定的产生抗体的能力,即仍能发生有所减弱的体液免疫反应,但却失去了细胞免疫功能。

(6)做器官移植时,如果切除小鼠胸腺,移植器官较易停留在小鼠体内;如果将小鼠胸腺的淋巴细胞再输给去胸腺小鼠,免疫功能又得到恢复,而移植器官又被抵制。

学生分析上述实验得出结论:胸腺内的淋巴细胞和骨髓中的淋巴细胞在免疫中起不同的作用,分别称为T细胞和B细胞。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以下内容:

(1)淋巴细胞的起源: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2)分化:在中心淋巴器官。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分化成T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分化成B细胞。

(3)分布:在外周淋巴器官,如淋巴结、脾、扁桃体等。

(4)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淋巴结等。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

体液中的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

教后感:通过艾滋病,种人痘和牛痘预防天花等实例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对免疫知识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优化引入过程。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图表,组织学习小组合作自学,自己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以及时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为学生提供课本外的学习资料,以利于对相关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篇8:八年级生物《免疫与计划免疫》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生物《免疫与计划免疫》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以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

A.垂体分泌生长激素

B.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防止坏血病

C.皮肤破损后发炎

D.得过腮腺炎的人不再得腮腺炎

2.以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的屏障作用

B.得过天花的人不再得天花

C.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D.溶菌酶杀菌

3.狗用沾满唾液的舌舔伤口,能使伤口好转,其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

A.抗体

B.消化酶

C. 溶菌酶

D.生长素

4.被疯狗咬伤的患者,要注射狂犬病抗毒血清,注射的物质和措施分别称为( )

A.抗原,消灭传染源

B.抗原,保护易感者

C.抗体,控制传染源

D.抗体,保护易感者

5.下列对免疫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

B.免疫使人体对任何疾病都能抵抗

C.免疫是后天得到的

D.计划免疫是获得免疫力的惟一途径

6.器官移植的困难是机体对移植器官的排斥,这是因为植入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 )

A. 病原体

B.抗原

C. 抗体

D.受损伤的组织

7.当人体免疫功能过高时,会发生的疾病是( )

A.艾滋病

B. 过敏反应

C.肺结核

D.肝癌

8.接种卡介苗能预防肺结核病的原因是( )

A.直接杀死结核杆菌

B.全面增强易感人群的体质

C.使人在不生病的情况下产生抗结核病的抗体

D.使人获得非特异性免疫

9.抗体是人体产生的能抵抗病原体的特殊的( )

A.白细胞

B.无机盐

C. 维生素

D.蛋白质

10.下列措施中,不属于预防接种的是( )

A.婴幼儿注射百白破疫苗

B.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

C. 为肝炎患者注射胎盘球蛋白

D.为青少年注射乙肝疫苗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34分)

1.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它们不是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___________,而是对___________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______________。

2.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让易感者与____________接触,并且进行______________,提高易感人群的_____________,对易感者自身来说,应该积极参加______________,增强____________。

3.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______________,按照科学的免疫___________,有计划地给儿童___________,以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_____________,简称为计划免疫。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免疫就是人体抵抗病原体的能力。( )

2.人患的各种疾病,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 )

3.某人接受输血后发生了凝集反应,这是一种免疫反应。( )

4.人的生活环境中一旦存在着病原体,人就不能健康生活。( )

5.接种流感疫苗也可能患流感。( )

四、连线题(共8分)

将下列相对应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①皮肤的屏障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A.特异性免疫

③皮肤破损后的发炎反应 B. 非特异性免疫

④人患过麻疹后就不再患麻疹

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为什么免疫系统能够成功地抵御绝大多数的病菌,却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怎样才能预防艾滋病呢?

2.假设通过计划免疫工作,已经使某一传染病在我国终止了传播,是否可以确定这种传染病在我国已经消灭?如果可以确定,你认为可以在计划免疫项目中取消相应的疫苗吗?为什么?

六、 分析说明题(共10分)

婴幼儿在两三个月口服“糖丸”,请据此回答:

⑴取糖丸时医生嘱托家长要在短时间内用温水送服而不用开水,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⑵口服糖丸预防的疾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病属于__________________传染病。

⑶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口服糖丸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从免疫类型看,它属于___________免疫,判断依据是它只能对_________________起作用。

⑸若某儿童口服糖丸后,此地流行流行性腮腺炎,此儿童是否不患此病?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1.C[提示: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它们不是只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2.B[提示:特异性免疫是人在出生后的.生活过程中,受到病原体的作用,通过与病原体作斗争而获得的一种免疫力。这种免疫力通常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具有特异性,这种免疫力不是遗传带来的,也不是人人都有的,只有与病原体斗争过的人才具有。]

3.C[提示: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从而达到消灭病菌的目的。]

4.C[提示:抗体的主要作用在于中和细菌毒素,以及与病原微生物结合以利于吞噬。]

5.A[提示: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6.B[提示:抗原是一类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即免疫淋巴细胞),并能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对人体来说,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异种动物血清、异型红细胞、异体组织等都是抗原物质。]

7.B [提示:引起过敏的物质,在医学上被称为过敏源。当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在过敏源的刺激下,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8.C

9.D[提示:当病原体进人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它的主要作用在于中和细菌毒素,以及与病原微生物结合以利于吞噬。]

10.C[提示:为肝炎患者注射胎盘球蛋白是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二、1.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病原体 多种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

2.传染源 预防免疫 免疫力 体育锻炼 抵抗力

3.疫苗程序 接种 预防 控制 消灭 预防接种

三、1.× 2.× 3.√ 4.× 5.√

四、①——B ②——B ③——B ④——A

五、1.艾滋病病毒是一种直接进攻免疫系统的病毒。一旦侵入人体,它就会进入T淋巴细胞(免疫细胞),并在其中繁殖,潜伏几年后就会使人发病。艾滋病通过体液传播,毒品静脉注射、输血的血源被感染、不安全的性行为都传播艾滋病,所以杜绝毒品静脉注射和严格控制血源,不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2.不能确定这种传染病在我国已经被消灭。因为有的病毒和细菌能够在人体内或其他环境中潜伏很多年。即使已经确定也不能在计划免疫项目中取消相应的疫苗,因为这种传染病有可能再次出现,例如从国外传到我国等。

六、(1)高温使疫苗失去活性,因为疫苗是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

(2)脊髓灰质炎 消化道传染病

(3)保护易感人群

(4)特异性 脊髓灰质炎

(5)患,因为没有产生抵抗流行性腮腺炎的抗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抵抗脊髓灰质炎。

篇9: 初二生物免疫与计划免疫导学案

初二生物免疫与计划免疫导学案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二、快乐预习

1、 和 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 和 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2、第一、第二道防线的特点:人人生来就有的___________功能,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_________,对多种病原体都有____ _作用,因此叫做___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__)。

3.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 ( 、 和 等)和

(淋巴细胞)组成的。

4、第三道防线的特点:人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对某一___ __的_______或______起作用,因而叫做_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

5、抗体:________侵入人体后,刺激了 ,就会产生一种_______该病原体的特殊________。

6、抗原:引起人体产生________的物质 (如________、移植器官等异物)

7、免疫是人体的一种 ,人体依靠它能识别“自己”和“非已”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 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以维持体内环境的 和 。

防御:

8.主要作用 自我稳定:

免疫监视:

9.疫苗通常是用____ __的或___ ___的病原体制成的___ _____,将它接种于人体后,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__ ____,从而提高对______ ____的抵抗力。

2.计划免疫:有计划地进行

三、合作探讨

1.你认为大面积烧伤患者应该住普通病房还是无菌病房呢?为什么?

2. 生活中常见狗、牛受伤了会不断的用自己的舌头舔伤口,过一段时间伤口愈合了,这是怎么回事?

3.为什么患过一次水痘病的人永远不会再得这种病了?

4.水痘抗体能消灭天花病毒吗?为什么?

5.抗原、抗体之间有什么关系?

6、试写出天花病毒侵入人体的过程,并说出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7、免疫的类型

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形成时间

特点

包括防线

二者关系:

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完成人体总的防御功能。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不可分开,相辅相成。

四、效果评价

1、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体内存留时间有长有短 B、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C、能破坏和排斥所有病原体 D、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

2、为烧伤病人植入他人的皮肤往往不易成活,从免疫角度看,这种植入的皮肤属 ( ) A.抗原 B.抗体 C.传染源 D.疫苗

3、人体内可以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是: ( ) A、呼吸道黏膜 B、抗原 C、皮肤 D、吞噬细胞

4、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是 ( ) A溶菌酶和肝脏 B血液和消化液 C淋巴细胞和淋巴器官 D皮肤黏膜

5.下列各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

A患过天花的人对天花病毒具有不感染性 B白细胞能吞噬细菌 C皮肤对各种病原体有屏障作用 D溶菌酶能破坏多种病菌细胞壁

6、免疫的自身稳定功能是指 ( )

A、识别和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 B、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 C、抵抗抗原的入侵 D、促进抗体的产生

7、移植到人体内的器官不易成活,从现代免疫学的观点看,移植器官相当于 ( ) A、抗原 B、抗体 C、病原体 D、自身器官

8、下列为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

A、接种卡介苗和牛痘  B、半岁内婴儿不易患天花 C、泪液、唾液的杀菌作用  D、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 9、某人不小心被铁钉扎伤了脚底,医生在清理伤口后给他注射了破伤风抗毒血清,注射的物质及预防措施分别是: (  )

A、抗原,控制传染源 B、抗原,保护易感者 C、抗体,控制传染源 D、抗体,保护易感者

10、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免疫是人体对“自己”和“非己”的识别 B.免疫是人人生来都具有的 C.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 能 D.免疫不能出生后获得

11、下列哪项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 )

A.溶菌酶和肝脏 B.血液和消化液 C.淋巴细胞和淋巴器官 D.皮肤和黏膜

篇10: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3-八年级生物教案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3-八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知道人体的免疫功能,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人体的免疫功能,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一、导入

生过某种传染病而幸免死亡的人对该传染病有抵抗力,“免疫”就是免除疫病。

二、新授

人体的三道防线

㈠资料分析

1、阅读P75资料分析,思考P76讨论

2、解析讨论:

①说明皮肤具有“自理”能力。

②有伤口,身体状况较差时等等,在人体的血液、脾脏、淋巴结、肝脏等有吞噬细胞。

③产生免疫。

㈡了解人体三道防线

阅读P77—78内容,划出人体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

阻挡病原休侵入

皮肤和黏膜,分泌物杀菌

纤毛可清扫异物

2、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杀菌物质溶菌酶溶解病菌

吞噬细胞吞食消化病原体分布在血液、组织器官。

讨论:你有没有这两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3、第三道防线

组成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脏等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作用过程:病原体(抗原)侵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

对付清除产生抗体

第三道防线与前两者有何区别?

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免疫,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三、小结

人体三道防线

四、作业

完成课课练习

板书: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第一、二两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第三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