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研究纸的吸水性》教案设计(合集19篇)由网友“作为X”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三年级科学:《研究纸的吸水性》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三年级科学:《研究纸的吸水性》教案设计
三年级科学:《研究纸的吸水性》教案设计
第一部分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探索纸的秘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教科版)第一册《我们周围的材料》这一单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各种各样的纸、观察各种不同用途的纸、了解纸的发明及造纸材料、比较各种纸的不同,重点比较纸的吸水性能和承重性能、了解纸的消耗等。要完成这些内容并非一节课所能解决的。所以,在教学安排上我将《研究纸的吸水性》作为本课的切入点,让学生能够深入、透彻地进行科学探究。教学时间为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纸的吸水性,并能进行简单分类。
2、设计实验研究,比较各种纸的吸水性能(重点和难点)。
3、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制造了不同特点的纸,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4、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教学设想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科学探究”这一主线展开:提出问题——进行预测——制订方案——交流讨论其方案的科学性——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了解,产生科学探究的热情,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这一课将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其教学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1、问题的提出。
对于问题的提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另一种是由教师直接提出来。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教师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其设置的情境进行假设,产生多种不同的意见,从而引起矛盾,自然而然地提出所探究的问题。既照应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又涉及到今后的认知规律,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
2、问题的解决。
是直接探究问题,还是从已经了解这些问题的人那里找到答案呢?对于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毫无疑问应选择前者。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假设,设计检测方案,并进行反复交流、讨论和相互质疑,通过实验研究,用事实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问题的延伸和拓展。
本课研究纸的吸水性,重在探究的过程,而它的知识目标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让学生了解纸的发明,体会到人类的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从而萌发要设计一种新型纸张的美好愿望。同时,这也是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具体体现。
教学准备
滴管,水、水槽,小夹子,纸(餐巾纸、广告纸、牛皮纸、硬板纸、报纸),水杯,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每一小组都有一袋材料,拿出来看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学生发言,教师粘贴各种纸标。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纸能吸水”。
(1)猜测:将这些纸都放进水里,会有什么现象?
(2)学生预测。
(3)教师小结:同学们都认为纸能吸水,有的纸吸水又快又多,而有的纸吸水比较慢,比较少。(板书:快、多;慢、少。)
(4)教师提出问题:在同一时间内,哪些纸吸水又快又多,哪些纸吸水又慢又少?
(5)学生猜测,引起争论。
2、探究纸的吸水性。
(1)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各自的预测。
(2)汇报研究方案,小组间相互质疑、补充,使其方案更科学化。
(3)小组选择工具进行实验探究。
(4)汇报实验结果。(你们小组是怎样做的?得到什么结论?)
(5)比较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
(6)教师小结。(提出课题:研究纸的吸水性。)
3、了解纸的发明,意识到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发明了各种不同的纸。
(1)了解纸的发明。
(2)思考:为什么有的纸容易吸水为什么有的纸不易吸水?
(3)拓展: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纸。
第二部分 课堂实录(节选)
内容:分小组设计“研究纸的吸水性”的方案。
师:刚才我看了一下,很多小组已经有了自己的研究方案,现在请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来谈谈你们小组的方案,如有不完整的地方,小组成员或其他小组可以提出建议,进行补充。
生1:我们第三小组的方案是:分别往每一种纸上滴水,看哪种纸上的水印“长”得最大。(这时很多同学相继举起手来。)
生2:我同意他的意见,但我认为应该分别向每一种纸上只滴一滴水,再来比较哪种纸“长”得大。
师:你为什么要求在每种纸上只滴一滴水呢?你需要用什么来滴一滴水?
生2:因为只有向每一种纸都滴相同多的水,才能正确比较出水迹的大小 。我想借助讲台上的那个“吸管”(滴管)来滴。
师(拿起滴管):是这个吗?这叫滴管,用来滴少量水。
师:其他同学,你们同意他们的这种方案吗?(大家表示同意。)
师(指向第三小组):同学们都同意你们小组的方案,能演示给大家看一下吗?(第三小组演示:由一个同学依次向每一种纸滴一滴水。)
师(激发矛盾):老师看到这位同学先在牛皮纸上滴了一滴水,然后又在其余四种纸上各滴一滴,同学们对他这种做法有什么意见?如果每隔十分钟往一种纸滴一滴水,这样做行吗?
生:不行,应该同时往每一种纸都滴一滴水,因为不同时滴的话,那么先滴水的纸上,水迹肯定会大些,这样会影响实验效果。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想法吗?(学生表示赞同。)
师:那么我们将这一小组的方案定为方案一:“滴”的方法。其他的小组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我们这一小组是将所有的纸都放在水里浸湿,然后分别将每一种纸上的水挤到一个瓶子里,再来比较哪一瓶里装的水多一些,就说明哪种纸吸水吸得又快又多了。
生4:我对他的方法有一点补充,应该将所有的纸同时放入水里浸湿,然后还要同时取出来,再挤出水来比较。
师:这位同学说的意思你们听明白了吗?大家对他们这种方案还有什么建议?(没有人回答。)
师(举起一大一小两张纸放入水中):是不是这样同时放入水中再同时拿出来?
生5:不对。在这个实验中所有的纸应是同等大小的,不然纸大一些吸的水多一些,这个实验就准确了。
师:你们小组接受他的建议吗?(学生点头。)那么我们将这种方法确定为第二种方案。(板书:方案二:挤。)其他小组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6:我们小组与第五组的方法有相似之处:也是将同样大小的纸分别放入五杯水中浸湿,并且同时放进去同时拿出来,再比较这五杯水降低了多少。
生7:我认为不行。这五杯水要一样多才可以。
生8:也不行。五杯不一样多,五个杯子也要一样大小。
师:你们小组同意他们提出的想法吗?(学生同意。)那我们就将这种方案定为方案三。(板书:方案三:降。)
又有同学举手。
生:我们还有一种方法,是将这些纸全都同时插入水中,纸的大小也是相同的,然后同时取出,看哪种纸吸上来的水迹高,就说明它吸水又快又多。
师:你能做给我们看一下吗?
该生走上讲台,选择了夹子、木棍、水槽等工具,将五个夹子分别夹住一种纸,再将夹子串在一根棍子上,同时放入水中,同时拿出来进行比较。
师:你们认为这种方法怎样?
生9:我觉得不行,他刚才拿棍子时,棍子是倾斜的,这样,有的纸插入水中多一些,有的纸插得少一些,结果就会不准确,我认为应该将棍子两头固定起来,各种纸插入水中同样多,结果才会准确。
生10:我还要补充一点,夹子在夹各种纸时也要注意夹入部分同样多,保证露出纸的长度相等。
生11:各个夹子之间还要分开一点,以免各种纸粘到一起,影响最终结果。
师:同学们都很不错,想到了这么多方法,我们就将刚才这种方案叫做方案四,好吗?(板书:方案四:插。)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学生摇头。)
师:好,根据同学们刚才的讨论,我们有了四种方法:滴、挤、降、插,每种方法都有一些要求,比如说,同学们已注意了纸的规格,要同时放进去同时拿出来。老师这儿准备了一些材料,现在请各组讨论一下,选择一种方案,想想看,你们都需要些什么工具,每组派一名同学来领取所需用具,进行实验。
第三部分 教学后记
新课程给教师提供了很大的发挥余地,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取舍课程资源。
在教学《探索纸的秘密》一课时,我们就经历了多次反复的实践。刚开始,教师给学生呈现出多种不同的纸,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提出问题,并确定研究的主题,结果学生热热闹闹地做起了研究。有的研究纸的光滑程度,有的比较纸的厚薄,有的研究纸的吸水性,有的研究纸的承重性,等等,在交流与汇报时,同学们还在忙着“研究”自己的主题,而不理会别人的发言。这样,他们的研究就只停留在自己界定的意义上,而没有丝毫的改变与提高。这种研究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也不是一种真正的研究。我们意识到:让三年级的学生搞研究,不能赶热闹,各搞各的,而是要让他们结合大家的智慧,通过共同探讨,不断完善和提高。于是,又经过几次尝试,将研究的主题由多个递减为三个,两个,一个。最后发现,选取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主题——研究纸的吸水性,让学生之间、各小组之间相互合作、相互质疑,共同努力,最终达到科学探究的目的。而对于剩下的内容,则可以抱着“授之以渔”的心态放手让学生自己课下去研究。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进行处理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低估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按照教师所设计的方法做实验,这样,不仅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会使学生走进“坐吃山空”的误区。与其让学生按部就班地机械学习,不如多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学习,哪怕有时有些尝试可能是错误的,但也能通过学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补充使之完善。
例如,学生在提出用“滴水”的方法来研究各种纸的吸水性时,就经历了同学们相互之间不断提出质疑,不断进行改进的过程,并通过实验演示,在教师再次激发矛盾后才确定其方案。刚开始,学生只说分别向每一种纸滴水,看哪一种纸上的水迹大,马上就有学生指出:应向每一种纸滴同样多的水。由此,引出“滴管”这个工具,研究方案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学生对此方案已没有异议,但这与比较科学的方案还有一定的距离。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教师正准备直接给学生一些提示,可一个念头打消了这种想法。与其直接暗示给学生,不如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只有让学生不断思考、反复实践,才能达到能力和思维水平的提高。所以,我让学生来演示这个还不成熟的方案,果然,实验还没演示完,就有一双双小手举起来了。原来,他们发现:用滴管向每一种纸滴水时,不能一个接一个地滴,应该同时滴,再来比较水迹的大小。至此,“滴水”方案已经很完善、很科学了。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逐渐成熟起来,他们已明白要做比较的实验必须在同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总之,讨论和质疑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途径,学生正是在这种讨论和质疑中,思维水平得到快速提高的。教师要舍得花时间,给学生创造的机会,营造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使学生能够进行正常的讨论和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教师扮演的是一个忠实的听众,不随意发表意见,只在适当的时候,给一点暗示或点拨、引导,使学生的讨论“柳暗花明”。
篇2:三年级科学衣料的吸水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发现衣料的吸水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2.能记录、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然后进行对比分析。
二、知识与技能
1.推测、验证衣料的吸水性。
2.找出衣料吸水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对推测进行实验探究的意识。
2.在对衣料吸水性研究的过程中,初步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体会探究的乐趣及成功的快感。
3.让学生乐于与人合作,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教学准备:
1.五块相同面积不同材质的衣料。
2.烧杯、水、墨水、镊子、滴管、抹布、托盘。
3.CAI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想看吗?
(师表演魔术:一只不透明的杯子,里面塞入一块海绵。把杯子晃动、倒扣,让学生感觉这只杯子是空的。往杯里慢慢倒入一些水,再将杯子倒扣过来,水却没流出来。)
师:咦,怎么回事?大家推测一下,我刚刚倒入的水到哪儿去了?(板书:推测)
……
师:你们的想法真奇妙!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看! (取出杯里的海绵,捏出里面的水。)
2.师:为什么我倒入杯子里的水没有流出来?
【设计意图】 魔术因其神秘而倍受学生喜爱,用它进行情境导入,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促使学生迅速卷入到认知对象上,特别是学生的推测与实际结果相符或相近时,学生脸上露出了快乐的笑容。
师:因为海绵具有吸水性。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物体能吸水?(板书:问题)
……
(老师板书出学生回答的物体并选择衣服作为本节课的研究对象。)
师:同学们列举了这么多,说明你们平时都特别善于观察 。但由于时间有限,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只来研究做衣服的材料,也就是衣料的吸水性。 (课件出示课题,师板书课题。)请大家把书翻到第35页,快速浏览一下本课内容。
【设计意图】 科学源于生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举例,是科学课有别于其它学科课的一大特色,也是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学生举例越多,越有利于帮助学生寻找科学证据,将来他对科学的兴趣就越浓。因此,教师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举例是可取的。
3.师:同学们,生活中汗水和雨水都会把我们的衣服弄湿,请看大屏幕。(播放CAI课件:运动时和下雨时的着装。)
……
师:你们说的这些衣服吸水性都比较强,能吸收身上的汗水,所以让人感觉舒服一些。那么下雨时,人们往往会穿雨衣,这又是为什么呢?是的,雨衣吸水性很差,雨水落在上面就会流走,不会弄湿我们的衣服。
小结:不同衣料吸水性的强弱是不一样的。
【设计意图】 学会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有效信息是一种能力,要让三年级学生具备这种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设计不同坡度的问题来进行相机诱导和潜移默化地训练。
二、学习探究
(一) 认识不同衣料的吸水性不同。
1.请大家取出信封里的衣料认一认,摸一摸,推测一下什么样的衣料吸水性比较强?什么样的衣料吸水性比较弱?衣料的吸水性与哪些因素有关?(板书:因素)
2.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师:根据你们的汇报,我听出来了,大家推测出衣料吸水性的强弱与衣料的厚薄、粗糙程度、材质以及软硬程度、松紧程度等因素有关。(相机板书:厚薄、粗糙程度、材质、软硬、松紧。)
【设计意图】 推测是一种能力,是区分有没有科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推测能力的培养必须贯穿于整个科学课教学中。
师:可是,没有经过事实证明的猜想是没有说服力的。怎样才能检验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呢?我们必须像科学家一样,用做实验的方法来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
3.课件出示实验器材。
师:老师特地为你们准备了这些实验材料:五块大小相同、材质不同且标有序号的衣料,五个装有同样多水的烧杯,还有墨水、镊子、滴管。请各小组认真讨论,你们准备选择哪些实验材料?计划怎样做实验来验证我们的推测?(板书:计划)
4.学生讨论实验方案。
5.汇报。
师:同学们刚才讨论得热火朝天,相信各组已经计划好了自己的实验方案,让我们来汇报一下。注意:汇报时每个同学都要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是一种极好的学习方法。当同学汇报得不够完整时,小组内其他同学还可以补充。
师:同学们真不错,能想出这么多办法来研究问题,我从你们身上感受到了科学家的那种钻研精神。
【设计意图】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面临问题,没有人教你怎么去解决,要凭个人的能力去设法解决。让学生面临要解决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通过“头脑风暴法”的方式去设计方案解决问题,是科学课教学的一大任务,也是有别于先前自然课教师“抱着走”的一大创举,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
6.分组实验。
(1) 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面我们进行实验(板书:实验),请各小组长来领取你们组实验所需的材料。为了顺利进行,请大家认真阅读温馨提示。[大屏幕出示温馨提示:① 小组长负责制,分工合作,各负其责。② 细心实验,认真观察,如实记录。③ 小心轻放,注意安全,不大声喧哗。④ 实验完毕,整理好器材,积极汇报,认真倾听。]
(2) 大家的实验已经完成,请整理好实验器材,把桌面擦干净。
(3) 请各组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结果。)
7.归纳。(板书:分析)
师:通过实验分析,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板书:结论):衣料的吸水性与衣料的厚薄、粗糙程度、软硬程度、松紧程度、材质等因素有关。实验证实了我们刚才的推测。
8.小结。我们刚才做的实验叫对比实验,科学家们也是像你们这样经历“问题、推测、计划、实验、分析”一步一步做科学的。
【设计意图】 感性的东西只有上升到理性层面,科学才能深入人心。蛹只有羽化成蝶才能实现质的跨越。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获得的信息,适时渗透“统计”思想,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得出的结论会铭记在心。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拓展应用 (课件出示资料包:“尿不湿”和“游泳衣”)
1.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许许多多吸水性强和吸水性弱的材料不断被发现,并应用于我们的生活,造福于人类!如一片婴儿用的“尿不湿”尿布,即便吸入了1000毫升水,仍然滴水不漏,而且还能保持较好的通气性。游泳衣采用吸水性弱的材料制成,能起到防水的作用,还能减小人游泳前行时的阻力。
2.生活中相关的应用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请搜集更多的资料与同学交流,好吗?
四、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研究了衣料的吸水性,走了科学家科学探究的道路。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我们就能领略到科学的奥妙,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设计意图】 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课是一个引子,是一个振动点,目的在于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唤起学生做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并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去解释或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篇3:三年级科学衣料的吸水性教学设计
《衣料的吸水性》是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我们的衣服”单元中的第二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衣服面料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本课在整个《科学》课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首次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对新奇、新颖的事物给予更多关注。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魔术表演,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和探究欲,课堂气氛活跃。在此基础上,教者调动学生的内存和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中的吸水材料,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就水到渠成了。
二、把握本质,放大亮点
科学课教学的最高目标是: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致力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例如:(1)重视推测能力的训练,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推测,去阐述自己的推测理由。推测能力的大小是衡量一个人科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不管学生的推测结果正确与否,都是有益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2)放手让学生去自行设计实验计划是这节课的最大亮点。通常情况下,教师担心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会“出现差错”或“浪费时间”,于是教师就越俎代庖,领着学生“齐步走”。在本节课中,老师放手让学生“头脑风暴法”式自由发挥,大胆设计。结果,学生设计的方案“象模象样”,有的还出乎教师的意料。实践证明,给足学生有结构的材料,给足学生自由的空间和时间,学生是会有所成就的。
三、亲历过程,掌握程序
毛泽东说:“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只要亲口尝一尝就知道了。”从课堂教学效果中可以看出,每个环节的教学中都特别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找准科学探究的切入点,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经历了一次科学探究过程,即引导学生有条理地经历“问题──推测──计划──实验──分析”的科学探究过程。总之,这一节课很好地诠释了科学课教学的真谛:既使学生感悟到了生活处处有科学,又使学生经历了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更使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分享”的乐趣,达到了“一箭多雕”的目的。
篇4:三年级科学上册纸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纸教案
教学要求
1、经历一个制作纸车、交流改进纸车的活动过程。
2、能从不同的角度考虑纸的选择,能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发表、交流各自的观点,并能虚心倾听他人的建议。
3、学会做之前先考虑怎么做,做时不断调整,做后能看到优点和不足,并能及时改进。
4、体验和别人合作更能做好一辆纸车的乐趣。
教学准备
剪刀、胶水、双面胶、各种厚薄不一、颜色各异的纸(尽量多上一些)、各种车辆图片、自制一辆纸车。
教学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辆车(纸车),你有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吗?
谁愿意玩一玩?
你也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纸车吗?今天我们就来亲自动手做一辆漂亮的纸车。
2、观察车的主要组成部分。
为了做好一辆纸车,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上课前,老师已经让你们去搜集各种各样的纸了。再想想看,我们还要做些什么准备呢?
看看老师做的纸车,这辆车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同桌讨论一下,你们俩准备合作做一辆什么车?这辆车由哪几部分组成?老师这里有很多车型的图片,可以供大家参考,你们也可以做一辆老师没见过的稀奇古怪的车。
3、做一辆纸车。
车型我们已经选择好了,接下来该考虑什么问题了呢?还是让我们发挥两个人的力量,一起研究一下吧!把你们的计划简单地记一记,以免等会儿忘记了。
不知道这几个问题大家想好了没有,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
(1)选用什么纸来做车厢?理由?
(2)选用什么纸来做车轮?理由?
(3)轮轴怎么做?
(4)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理由?
做车的细节大家想得很多,但其他方面大家想到了什么呢?(比如剪刀的使用、小组的`合作等等)
看来大家的确考虑得很周到,那么我们就开始动手吧。比一比哪一组合作得最愉快。
4、试试纸车能跑多远。
纸车终于做好了,真想来一场比赛。比什么呢?大家发表一下建议。
确定几项:
(1)比谁介绍的纸车特点多。
(2)比谁发现的问题多。
(3)比谁想的改进方法好。
(4)最后比谁的纸车跑得远。
大家先分组准备一下,3分钟后比赛正式开始。
下面我们分四个大组进行比赛。
5、后续活动。
你们想对自己的纸车作些改进吗?简单说说你们的计划。
好好干吧,你们一定行!教师等着看你们更棒的纸车!
篇5:中班科学《让纸立起来》教案设计及反思
中班科学《让纸立起来》教案设计及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并尝试让纸立起来的多种方法
2、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让纸立起来的方法
3、增强探索精神,感受成功让纸立起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纸、积木、盒子、胶水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老师想问小朋友们一个问题,我们人为什么能站起来?
2、那小狗是靠什么站起来的?
3、我们的桌子、椅子是怎么站起来的?
4、这个盒子没有脚,它为什么能站起来?
5、老师这里有一张纸,纸能不能站起来?(教师将纸放在地上检验纸是否能立起来)
6、你们有没有办法让纸站起来?请你们来试一试。
二、操作探索
1、我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样让纸站起来的?(请幼儿上来展示让纸站起来的方法,展示过程中用语言进行表述)
2、还有没有小朋友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3、(教师作一个小结,总结幼儿让纸站起来的各种方法)
三、再次探索
1、刚刚我们没有用到工具就让纸站起来了,你们都很能干,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工具,我们请这些工具来帮帮忙,让纸站起来。
2、现在我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用了什么工具?是怎么样让纸站起来的?(请几个幼儿上来展示让纸站起来的方法)
四、总结教师总结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让纸站起来的各种方法
指导老师建议:
1、缺少幼儿的主动性。引入部分“人为什么能站起来”、“桌子、椅子为什么能站起来”实际上已经给幼儿提供方法。可以直接引入纸,请幼儿来想办法让纸站起来。让幼儿在探索之后来总结道理,而不是由教师来告诉他们这个道理。这个活动还可以将团队合作加进去。
2、活动顺序方面: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探索可以换一下,有工具帮忙相对于没有工具要简单一点,最后可以再加上一个环节,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能够站得稳稳的,请幼儿来说一说这些东西站起来的理由,最后作个总结。科学活动最终的价值或意义要与幼儿的生活相关联。
3、材料准备上:盒子这个工具不是很好,盒子的可塑性不强,如果用胶水把纸粘在盒子上的话,就用到了两个工具,弄不清楚到底是哪个工具起到了作用。
4、教学点的问题:在幼儿把纸立起来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来比一比哪个更牢固,再来找一找牢固的原因是什么,使教学内容更深入一点。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感觉自己的思路不是很清晰,面对幼儿各种各样让纸站起来的方法的时候,没有进行很好的总结,可能是事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没有对可能存在的方法进行分类,考虑得还不够周全,导致在上课的时候觉得思路不清晰。在活动过程中,没有对“纸怎样才算是站起来”这个概念没有跟幼儿交代清楚,事先自己有在思考纸应该是不离开地面的立才算是站起来,脱离地面就是悬空的,不算站起来。但是在活动进行的时候,看到有些小朋友是用积木将纸撑起来,这张纸是横躺在积木上的。看到这个现象后我还是没有将这个问题提出来。设计教案的时候,我在考虑到底应该是先提供工具还是先徒手操作,在听了指导老师的讲评之后,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了。
篇6: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纸》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纸》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纸》教案 一、预期学习结果 1.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研究。 2. 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达探究结果。 3. 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 4. 了解纸的生产过程,意识到要节约用纸。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纸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难点: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纸的不同性质。 三、教具准备 课件、水、吸管、培养皿、几种常见的纸(报纸、牛皮纸、餐巾纸);放大镜。 四、设计思路 在设计上,以学生的前概念为导引来激发学生研究欲望,以确实的研究实验满足学生认识纸性质的要求,最后结合生活和造纸实践教育学生节约用纸,呈现出调动探究愿望、满足探究愿望、实施教育的推进型教育特点。 课伊始,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多认识一些纸,了解一些纸的用途,让学生体会到纸的丰富类型和多种用途,从而开始产生认识纸、研究纸的兴趣。接着,提出“为什么要用不同的纸来做这些物品”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去研究各种纸的不同特点以及性质,将学生对纸的兴趣推进为探究的愿望。而接下来的探究方法,可以解决学生想探究却不知如何去做的问题,满足学生行为的冲动,从而使学生迫切地进行动手比较活动和观察活动,从而认识到同一种纸有多个特点,不同纸有不同的性质。也希望通过课堂的引导指导学生开展课后的研究。其后,对造纸术的视频介绍,展现了书写工具的基本演变过程,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促进学生将探究的愿望升发为探索的热情,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研究学习活动。 五、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位大家非常熟悉的朋友,是什么?(出示白纸) 生:纸 师:是什么纸呢? 生:白纸 2、 师:生活中,学习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纸呀? 生:信纸、稿纸、素描纸、报纸、牛皮纸(副板书) 师:大家谈到的都是学习中的,再往生活中想想。 生:卫生纸 师: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手巾纸。(副板书) 3、师:看来呀,纸的种类还真多,想想看,平时我们都用它们干什么? 生:信纸、稿纸是用来写字的。素描纸是用来画素描用的。 生:报纸是用来看的,了解新闻的。 师:哦,他的主要功能是用来阅读的,那看完之后我们也能用它来干一些事情,比如说? 生:擦玻璃 师:还可以擦掉在桌子上的油渍,对吧! 生:垫桌角 4、 师:再来想想,为什么要让不同的纸干不同的事情呢? 生:它们的质量不一样。 师:你的质量具体指什么啊?能具体谈一谈吗? 生:厚薄不一样。 师:除了厚薄,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呢? (生没有反应) 师追问:用牛皮纸用来包书皮是因为什么? 生:质量好,比较耐。 师:耐说明什么? 生:结实 师:看来结实程度也会影响它们的用途。 师:我们洗完手之后,可用什么纸来擦? 生:手巾纸 师:为什么用它呢? 生:它可以吸水。 师:不同的纸吸水性不同。 (板书:吸水程度、结实程度、厚薄程度……) (二) 研究纸的不同特征。 [了解纸的吸水程度] 1、 师:刚才我们谈到的是我们的猜测,那事实呢?怎么能知道? 生:做实验。 2、 师:那我们就采用实验的方法来比较一下,先来研究纸的吸水程度怎么样? 3、 师:(出示报纸、牛皮纸、手巾纸)这里有3种纸,报纸、牛皮纸、手巾纸,(想)比较它们的吸水程度,你们准备怎么做呢?为了公平,应该注意些什么? 4、 分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接触实验的起始阶段安排小组设计实验方案,是为了培养学生动手之前先动脑,也为了让学生在相互启发中逐渐完善实验方案,这也突破本课难点的一个举措。 5、 小组制定方案,集体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说。 生1:把它们扔在水中,看看谁吸的多? 师:对于他的想法,你有什么补充吗? 生2:扔在水里就捞不起来了。可以把它提起来伸进去。 师:是好操作了。为了公平,应该注意什么? 生3:水一样多。 师:不同的盘子确实要装一样的水。看,我们今天用的是一个盘子,那水肯定是一样多。 生4:还要同时放,同时拿,伸进去的长度要一样。 师:除了这些,谁还有补充? 生5:纸的大小要一样。 师:也就是说纸的宽窄,长短,厚薄要一样。那怎么就看出吸水性好不好呢? 生:看哪个爬的高。 师:这个方案就比较完善了。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6:可以在上面滴水。 师:这个方案也很好。怎么做到公平? 生7:滴一样多的'水。 生8:同时滴。 师:对纸有没有要求? 生9:纸要一样大。 师:你们考虑的很全面,但是滴到什么位置比较合适? 生:滴到纸的中央。那样看的比较清楚。 师:我们有两种方案了,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进行实验。 设计意图: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学习水平,在小组设计方案后安排集体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讨论中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使方案更趋于科学,也能强调一下控制变量的实验要求。 6、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7、 学生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交流你们的实验情况? 生1:水滴到手巾纸上,很快就散开了,报纸上过了一会儿才散开。牛皮纸上还是鼓鼓的。 生2:我们组手巾纸上的水爬的最高,牛皮纸只湿了一点。 8、 师:看来不同的纸吸水程度不同。 [了解纸的结实程度] 1、师:我看到大家做实验时特别积极,勇跃,劲特别足,那我们就带着这股劲继续往下研究吧! 2、师:我们来看一下纸的结实程度怎么样吧,比较纸的结实程度,你们准备怎么做啊? 生:拿手撕一撕。 师:怎么撕?要注意什么? 生:纸要一样大,用一样的力气。 设计意图:教师的教要始终为学生的学生服务。通过谈话及时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能有效地调控下一步的教学进程。 3、 师:大家的方法很好。老师教你们一种方法来研究一下同种纸的不同方向的结实程度。 设计意图:考虑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与课堂教学时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使学生“生活化”的实验研究逐渐向“科学、规范化”迈进。 4、 师:(出示着裁的1号纸条和纵着裁的2号纸条)1号纸条是从报纸横裁下的,2号纸条是从报纸纵着裁下的) 5、 师:我们就把这两张纸条互相勾在一起,左右手同时慢慢地加大力气拉一拉吧!(师生同时做) 提问:结果怎么样? 生:有一张纸条断了。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一张结实,一张不结实。 6、 师生总结:同一张纸纵向、横向的结实程度是不一样的。 7、 师:对于不同的纸,结实程度怎么样呢/我们回去用同样的方法研究一下吧! 设计意图:希望课堂的学习能对课后的研究在方法上有习得与示范作用。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研究生活中科学的兴趣。 [认识纸的纤维] 1、 师:刚才的实验把纸条给撕裂了,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撕裂处,或者纸的边缘,可以借助一下放大镜,看一下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活动。 2、 师:大家发现了什么? 生:有许多毛毛。 师:大家看到的毛边,就是纸的纤维,不同的纸张纤维一样不一样呢?,有什么区别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家撕不同的纸来看一看,和你的伙伴交流交流。 (三) 了解造纸与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 1、 师: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纸的种类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泛了。可是纸张发明之前人们是用什么来书写的?纸是怎么来的,又是如何制作的呢?现在我们就来看一段视屏,看看你从中能看懂什么?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的优势,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进行科学发展史的教育。 2、 观看视屏 3、 师生交流看的内容。 师:你们从中看懂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是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生2:我知道了纸的生产过程。 生3:纸是用树皮做成的。 生4:以前人们在石头,竹子上刻字,很不方便。 4、 师:我们不仅明白了古时候的书写工具,纸的发展历史还知道了它的原料等等。 5、 师:想想看,现在用纸量越来越多,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生1:树被砍光了。 生2:引起沙尘暴,环境不好了。 6、 师:我们该怎么办? 生:我们应该节约用纸。 师:具体说说,你们打算怎样节约用纸? 生1:一张纸正反面都要用。 生2:不要在新纸上乱写乱画。 生3:不要用好纸折飞机。 生4:不要乱扔,要把废纸收集起来。 设计意图:教育学生节约用纸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 7、 师:从环保的方面看,要保护资源,少砍树木,节约用纸,废物利用;从科技进步的角度看啊,我们还可以开发新型的纸张,大胆想象一下,你们希望未来的纸什么样?它们是用什么原料做的? 生1:用香蕉皮造纸。 师:很有创意。这样的纸不仅解决了垃圾,还会带有天然香味。 生2:我希望未来的纸用完后会自动消除字,变成新纸。 生3:用废塑料造纸。 师:你这个方法一举两得,既处理了白色垃圾,又保护了树木。 师:那我们现在就要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本领,把你们的想象变成现实吧,真希望能尽早用上你们研制的新型纸张。 设计意图:迎合学生好奇、敢于大胆想象的认知特点,对他们进行要“敢于创新、大胆创新”的教育和培养。篇7: 三年级科学《纸的观察》教学反思
三年级科学《纸的观察》教学反思
《纸的观察》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纸》中的第一项活动,它是从“观察一张白纸”开始,让学生详细观察描述一张白纸有哪些特点,然后比较两张不同纸的主要区别,能用数学的.测量方法科学的比较纸的厚薄,进而寻求各种纸的共同特征:纸是由纤维组成的。
本课的教学设计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探生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强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整个教学设计主要由三个观察活动组成,以纸的观察为主线,把重点放在比较各种纸的不同及观察纸的纤维上,把难点放在寻求纸的共同特征上。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能做到依据新课标要求,运用发现法,引导学生进行创设情境――观察思考――预测论证――总结深思的四步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开展学生活动,为学生搭建探究活动的平台,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
如果,能在小组活动中,完成观察报告,并在小组内进行自评与互评,由学生自己为自己的报告评分。培养学生在观察后及时进行记录的良好习惯,就更完整了。
篇8:科学三年级下册《神奇的指南针》教案设计
科学三年级下册《神奇的指南针》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制指南针出现的现象的原因进行猜想。
2、能动手制作指南针,在实验中观察现象,猜想其原因。
3、培养学生喜欢大胆猜想,相互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指南针的发展史,培养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自制指南针,对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猜想。
教学过程
1、制作“神奇的小针”,每人取出缝衣针“或大头针”在磁铁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十几下后让学生猜想,摩擦过的小针会有怎样的“魔力”呢?接着引导学生用水浮法、悬吊法观察静止下来的小针所指的方向,以引起初步的疑问,鼓励同学再和同桌玩一玩,看看会不会又有新的发现。
注意:学生用磁铁摩擦小针的位置可能不一样,有的用磁铁北极一端摩擦小针的'针尖。有的摩擦小针的针鼻;有的用磁铁的南极摩擦小针的针尖或针鼻。因此,小针出现的指向可能不同,两个小针接近时出现的斥吸情况也会不同,教师应提示学生记住实验的方法及现象。
2、猜想与交流,结合小针出现的不同现象,让学生对“魔力”产生的原因进行大胆的猜想,引出对磁铁的研究。
《指南针的家史》的阅读可放在课下进行,也可放在猜想“魔力”产生的原因的后面。
篇9: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教案设计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折叠小人”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提出问题。
2、能够从琴纳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知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解答的过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科学是什么。
2、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想知道,爱提问。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
教学难点:从科学家的经历中了解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
教学准备:
插图、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2、提问: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科学是什么。
(1)、讨论“什么是科学?”
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看课本第2页插图,开阔一下视野。
(3)、提问:图上的人在做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插图的内容,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说明。
(4)、谈话: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你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看书中图片)想一想,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学生交流)
(5)、师生小结: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1)、老师讲故事、学生自己阅读等不同方法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
(2)、提问: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琴纳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医生。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他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
(3)、正因为有了这个新发现,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问题?此后,他又分别做了些什么事情?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提出问题——寻找可能的原因——做试验证明——试验成功了。
(5)、你能按照上面的提示,复述一遍琴纳的故事吗?学生复述故事。
(6)、搜集资料,找出其他科学家在研究活动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理解科学是什么。
(1)、教师讲解并演示活动方法,学生尝试操作。
(2)、要求学生边做边观察,然后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
(4)、提问:有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回答,若没有学生能说出来,教师作简单介绍)
三、全课总结:
1、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告诉我们科学究竟是什么吗?
2、学生分组交流,并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的想法。
3、总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板书)
1.2做一名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活动中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2、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
知识与技能:
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曲别针、卡纸等。
学生准备:剪刀、彩笔、夹子等;课前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科学家的资料。
教学重点:感受自己的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研究活动的相似之处。
教学难点:找出降低重心使物体平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会站立的纸鹦鹉导入:
1、教师出示会站立的纸鹦鹉。
2、谈话:今天科学课老师带来了一只纸鹦鹉,它能够站立在老师的手上。好玩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呢?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制作纸鹦鹉,探究其中的奥秘。
1、教师介绍做纸鹦鹉的材料。
2、学生动手做,教师巡视指导。
3、尝试:让纸鹦鹉站在自己的手指或是纸环上。(或成功或失败)
4、引导学生思考:鹦鹉为什么能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怎样才能让鹦鹉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
5、分组试验,商量可行办法。(提示:把想到的.办法简单记录在活动记录纸上。)
6、分组汇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简便性。
7、教师做整个活动的总结。
活动二:想办法让更多的东西“站在”手指尖上。
1、提问:除了让纸鹦鹉站在你的手指上,你还能让其他东西(比如:铅笔、尺子等)也站在你的手指尖上吗?
2、学生分组活动。
3、谈话:别上回形针试试,换作夹子试试。
4、交流发现,寻找相似之处。
(1)、提问:刚才大家在研究其他物体是否能站立时有什么发现呢?
(2)、学生交流、汇报。
(3)、谈话:同学们想想看今天我们科学课上是如何去研究的?课后继续研究怎样让更多的物体站起来。
(三)、总结拓展。
1、讲述:科学研究是个复杂的过程,有些结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出的,有些甚至到现在都内有得到准确的答案。比如:……
2、谈话:运用大家发现的原理,可以让许多物体“站”起来,你能利用这个原理制作一个玩具吗?
3、你们准备怎么做?做之前需要准备些什么?
4、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巩固课中的学习发现。
篇10: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纸的观察》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白纸、放大镜,每人1份。
2.书写纸、卡纸、挂历纸、报纸等,每人1份。
3.每个小组准备两本不同厚度的书。
教学过程 :
一、观察、描述一张白纸的特点
1.出示一张白纸,除了颜色是白的特点以外,它还有哪些特点?请观察以后交流。
2.每人观察一张白纸,并记录。
3.小组交流观察特点,并记录整理。
4.全班交流,要求排除重复的和非观察得到的特点。
二、比较两张纸的不同特点
1.比较白纸与卡纸,它们有什么不同?记录。
2.比较挂历纸与报纸,它们有什么不同?汇报。
3.比较两张纸的厚薄,除了用手摸之外,还能用什么方法比较?
4.怎样比较两本书的纸张哪种厚?引导用尺量的方法。
5.动手测量两本书的厚度,说说书本的纸有多厚。
三、观察纸的纤维
1.提问:不同的纸,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都属于纸?
2.把几种纸撕开,观察撕开的边,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3.再把纸揉成团,小心地展开,用放大镜观察纸面,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4.在观察中产生什么问题?还有什么想法?
四、布置课外任务
1.收集各种各样的纸,裁成大小相同的纸片,做成纸的标本。
2.收集有关造纸的知识。
篇11: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做一辆纸车》教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做一辆纸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过程,培养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发扬小组合作的精神。
3.通过本次活动,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剪刀、胶水、各种薄厚不同的纸。(学生准备)
自制汽车模型。(老师准备)
小组合作人员:每组6~8人。组长1名,负责领导组员进行科学实验和探究性研究。副组长1名,负责本小组纪律。
教学过程:
一、整个教学过程
1.引入。
展示汽车(图片或教师自制纸汽车)以提问的方式开始:
(1)这些汽车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2)你们有没有发现我这辆车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制作汽车计划。
同学们都很聪明,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制作一辆自己设计的“纸汽车”。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制定计划。(教师出示计划表格)
什么款式的车这辆车由哪几部分组成车厢用什么纸做车轮用什么纸做轮轴怎样做
3.制作汽车。
(引)我们的准备基本上完成了,现在我们就可以开始动手制作了。但是我有一个小问题,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问题。
教师评价。
学生动手制作,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
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比赛。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小组的汽车(用途、功能、能够跑多远、需要改进的地方)。
5.学生与教师共同评价。(从纸汽车的外观、性能)
二、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追踪记录
收集保存学生的`作品:制作的“纸车”。
(建议:制作小车的计划环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各种纸的不同性质出发对小车的各个部分进行设计。学生门不仅感兴趣,而且也达到了这个环节教师的真正意图。在快乐中巩固了以前探究的结果,同时又发展了利用纸的性质的运用各种纸的效果。)
篇12:三年级科学《风啊你吹吧》的教案设计
三年级科学《风啊你吹吧》的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第1课。
教学要点:
感受风的存在,初步练习假设性解释。
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对于风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2、会制作各种各样的纸风车。
3、能初步对事物或现象做出假设性解释。
4、意识到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问题接龙
同学们,这节老师想让同学们做一个游戏――问题接龙,大家愿意吗?(愿意)不过如果接不上来的`同学老师可是要惩罚的哦!你要为大家学个动物叫或拌个动物的形象。(好)
二、猜想与假设
大家能对这些问题做出猜想和解释吗?
学生猜想。
想一想,我们看不见风,怎样才能证明风的存在呢?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到室外,去寻找风的踪迹。
三、设计与制作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有没有寻找到风的存在?说一说你找到的风。
学生汇报交流。
我们还有一位好伙伴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风,知道它是谁吗?对,是纸风车。纸风车能帮助我们找到风,它的形状有好多种,尽情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做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
学生制作。
你们的纸风车转得快吗?解释一下原因。
我们的纸风车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四、课外拓展
气象台的天气预报中是怎样描述风的?留心电视或报纸等媒体,连续记录一星期风的预报,写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下节课我们再一起进行交流。
篇13:三年级科学下册种植我们的植物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的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播种的方法
【教学难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铲、花盆、泥土、凤仙花种子、透明塑料杯、吸水纸等。
【教学过程】:
一、学习播种方法
1、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今天,我们来种植凤仙花。怎样种植凤仙花呢?
2、师:请大家看P4页中的“播种方法”。
3、生:阅读P4页中的“播种方法”。
4、师:指一名学生说说播种的方法。
5、师: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二、关注种子变化
1、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做什么?
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要关注凤仙花种子的变化。请大家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4、生: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5、师:注意观察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生长变化情况;注意观察花盆中的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篇14:三年级科学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的教案设计
三年级科学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本单元选择了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昆虫,鱼类四种动物,代表着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下的动物。这些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课也不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动物的共同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动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共同的除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对知识概括、整理以及总结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蜗牛、蚯蚓、蚂蚁、金鱼的图片;四种动物议政的图片,视频。
【教学过程】
一 、引入:在这一个单元中我们大家交了几个动物朋友,大家还记得它们是谁吗?(动物的图片贴到黑板上)想不想知道它们现在在干什么呢?(出示四种动物议政的图片)
二、探究新知
1、整理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A小组讨论:四种动物有那些共同特点?.
教师建议:小组探究合作时的注意事项,教师巡视并参与问题的'讨论。
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碰到问题时是否能团结合作的完成讨论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B小组汇报
C出示视频
D引导学生从动物的这几个方面:运动、反应、食物、繁殖(板书)等方面总结四种动物的共同特点。
教师板书并形成表格的形式:
蜗牛 蚯蚓 蚂蚁 金鱼
运动用腹足爬行身体伸缩爬行用脚爬行用鳍游泳
反应缩进壳内身体收缩 逃跑逃跑
食物菜叶等绿色植物枯叶等小虫,甜食等小虫等
繁殖产卵产卵产卵产卵
2、总结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A师:我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动物?看看他们是不是也具有以上特点?
B学生回答
C师:世界上大约有一百五十多万种动物,动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D生回答
E教师小结:他们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3、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A比较 ,植物和动物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师:我们的动物朋友,我们的植物邻居他们是怎样在一起和谐相处的?关于他们你都发现了些什么?知道些什么?
B学生汇报并总结 (植物给动物提供食物,动物为植物生长提供肥料,动物为植物除害。他们生长在同一环境,都会生长发育……)
C用维恩图区别植物和动物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学生板演维恩图)
D介绍生物概念
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他们一样会生长发育,都是从小到大长成的,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衰老死亡,所有的生物都是有生命的。
4、讨论人与其他动物、植物的共同特点。
三、归纳小结
人和动物、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的,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生长繁殖、最后都会死亡。这是生物的特点,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作业设计】
说一说:假如我是一只小蚂蚁……
假如我是一棵草……
篇15: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不同用途的纸》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不同用途的纸》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1.自己收集的各种纸样品,一些纸制品。
2.剪刀、胶水。
3.教师准备牛皮纸、复写纸、蜡光纸等,每人1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不同用途的纸
1.学生介绍自己收集到的各种纸样,说说它们的用途。
2.小组内交流各种纸样,允许相互交换。
3.教师补充介绍几种特别的纸。
二、体会牛皮纸和复写纸的特性
1.每人发一张牛皮纸,观察它的特性。
2.牛皮纸和普通白纸比较,哪个方面特别不同?
3.用撕的方法比较牛皮纸和白纸的牢固程度。
4.用牛皮纸制作一个信封。
5.每人发一张复写纸,按照教师的要求,使用体会复写纸的作用。
6.观察复写纸的特点,找出复写纸能够复写的原因。
三、观察几种特别的纸
1.说说你认为哪种纸是特别的纸?为什么?
2.观察人民币、瓦楞纸、蜡光纸、植绒纸等。
3.用蜡光纸制作一个纸玩具。
第二课时
一、研究纸的吸水性
1.纸的吸水性能有什么不同?怎么比较?
2.讨论书本上的方法有什么不公平的地方。
3.想办法你能找到一种更公平的方法吗?引导用同样大小的纸,同时浸入水中进行观察。
4.学生动手操作,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二、研究纸的拉伸性能
1.讨论:怎样才能看出纸的.拉伸程度?
2.引导学生首先要测量原来的长和宽,再测量拉伸之后的长和宽,两个数据进行比较。
3.学生动手操作,记录数据。汇报。
三、研究纸承受重物的性能
1.小组讨论,怎样的实验才显得更公平。
2.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全班交流,指出缺点,改进计划。
3.按照改进的计划实验,记录,汇报。
四、讨论公平问题
1.刚才的三个实验都要求公平,这样有什么好处?
2.如果要研究各种书写纸的性能,你打算怎样研究?
篇16: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做一辆纸车》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做一辆纸车》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1.剪刀、胶水,各种厚薄不同的纸。
2.自制的纸车模型,汽车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车的主要部分
1.出示汽车图片,观察汽车的构造主要由几个部分组成。
2.出示自制的纸车模型,看看纸尺是怎样做出来的。
二、做一辆纸车
1.小组讨论:准备做一辆什么样的纸车?
2.用什么纸做车厢?用什么纸做车轮?
3.说说你的道理。
4.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5.为什么“先做底盘、再做车厢,最后做车轮”的方法比较好?
6.两人合作完成一辆纸车的制作。
三、试试纸车能跑多远
1.搭建一个斜面,试试纸车能跑多远。
2.跟其他小组的'纸车比一比,看谁的纸车跑得更远。
3.寻找改进纸车的方法,把自己的纸车做得更好。
篇17: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做一辆纸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通过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过程,培养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发扬小组合作的精神。
3.通过本次活动,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剪刀、胶水、各种薄厚不同的纸。(学生准备)
自制汽车模型。(老师准备)
小组合作人员:每组6~8人。组长1名,负责领导组员进行科学实验和探究性研究。副组长1名,负责本小组纪律。
教学过程 :
一、整个教学过程
1.引入。
展示汽车(图片或教师自制纸汽车)以提问的方式开始:
(1)这些汽车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2)你们有没有发现我这辆车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制作汽车计划。
同学们都很聪明,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制作一辆自己设计的“纸汽车”。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制定计划。(教师出示计划表格)
什么款式的车 | |
这辆车由哪几部分组成 | |
车厢用什么纸做 | |
车轮用什么纸做 | |
轮轴怎样做 |
(引)我们的准备基本上完成了,现在我们就可以开始动手制作了。但是我有一个小问题,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问题。
教师评价。
学生动手制作,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
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比赛。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小组的汽车(用途、功能、能够跑多远、需要改进的地方)。
5.学生与教师共同评价。(从纸汽车的外观、性能)
二、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的追踪记录
收集保存学生的作品:制作的“纸车”。
(建议:制作小车的计划环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各种纸的不同性质出发对小车的各个部分进行设计。学生门不仅感兴趣,而且也达到了这个环节教师的真正意图。在快乐中巩固了以前探究的结果,同时又发展了利用纸的性质的运用各种纸的效果。)
篇18: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不同用途的纸》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自己收集的各种纸样品,一些纸制品。
2.剪刀、胶水。
3.教师准备牛皮纸、复写纸、蜡光纸等,每人1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不同用途的纸
1.学生介绍自己收集到的各种纸样,说说它们的用途。
2.小组内交流各种纸样,允许相互交换。
3.教师补充介绍几种特别的纸。
二、体会牛皮纸和复写纸的特性
1.每人发一张牛皮纸,观察它的特性。
2.牛皮纸和普通白纸比较,哪个方面特别不同?
3.用撕的方法比较牛皮纸和白纸的牢固程度。
4.用牛皮纸制作一个信封。
5.每人发一张复写纸,按照教师的要求,使用体会复写纸的作用。
6.观察复写纸的特点,找出复写纸能够复写的原因。
三、观察几种特别的纸
1.说说你认为哪种纸是特别的纸?为什么?
2.观察人民币、瓦楞纸、蜡光纸、植绒纸等。
3.用蜡光纸制作一个纸玩具。
第二课时
一、研究纸的吸水性
1.纸的'吸水性能有什么不同?怎么比较?
2.讨论书本上的方法有什么不公平的地方。
3.想办法你能找到一种更公平的方法吗?引导用同样大小的纸,同时浸入水中进行观察。
4.学生动手操作,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二、研究纸的拉伸性能
1.讨论:怎样才能看出纸的拉伸程度?
2.引导学生首先要测量原来的长和宽,再测量拉伸之后的长和宽,两个数据进行比较。
3.学生动手操作,记录数据。汇报。
三、研究纸承受重物的性能
1.小组讨论,怎样的实验才显得更公平。
2.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全班交流,指出缺点,改进计划。
3.按照改进的计划实验,记录,汇报。
四、讨论公平问题
1.刚才的三个实验都要求公平,这样有什么好处?
2.如果要研究各种书写纸的性能,你打算怎样研究?
篇19: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我来造一张纸》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纸巾、玻璃杯、筷子、毛巾、报纸,每人1份。 2.古代造纸的影像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 一、交流 1.收集的纸样和查阅到的资料,重点介绍造纸的资料。 2.教师介绍中国古代的造纸技术,让学生理解教材上的图意。 二、我来造一张纸 1.阅读教材上的造纸步骤,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教师演示一遍造纸的过程。 3.学生独立操作造纸,教师巡回指导。 4.为了让自己的纸干得快一些,可以把它放在电热台板上烘烤。 5.小心地把自己造的纸揭下来,放在桌子上,相互比较;纸的厚薄均匀程度。 6.设想:如果要造一张很薄的纸该怎么办?如果要造一张彩色的纸该怎么办? 三、了解现代的造纸工艺 1.提问:现在的造纸厂是怎样造纸的呢? 2.观看影像资料,了解现代的造纸工艺和一些特殊用途的纸。 3.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学生参观造纸厂。 四、布置课外任务 继续收集各种不同的纸,下节课带来观察 |
【三年级科学:《研究纸的吸水性》教案设计(合集19篇)】相关文章:
《纸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五2023-01-12
大班科学课快乐不倒翁教学反思2022-04-30
《种子排队》大班科学课教学反思2022-08-09
科学课小班化教学反思2024-01-12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桌教学设计2022-05-07
蚂蚁力气大幼儿园教案2023-09-26
七年级上册《不同情绪的不同作用》教学设计2022-04-30
《美丽的染纸》优秀教学反思2022-08-04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反思2024-05-17
食物的消化科学课教学反思202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