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嫣秋将暮”为你分享18篇“《鸭子拌嘴》教案”,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鸭子拌嘴优秀教案
鸭子拌嘴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
听:《鸭子拌嘴》
认:钹 木鱼
评:成长的足迹(一)
教学目标
1.能大致辨别出乐曲各段所表现的情境,并从强弱、快慢的节奏中感受鸭子的各种神态、动作。
2.知道本课乐曲是以“钹”为主的打击乐器演奏的,并能用打击乐器跟着老师拍击简单的“鸭子拌嘴”节奏,从中体验到参与演奏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能听辨出几种打击乐,初步理解乐曲所表现的情境,尝试引用打击乐来表现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打击乐器 钢琴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学生进入教室,播放《梁祝》,问:你觉得这个音乐好听吗?为什么呢?
生回答(在黑板上写出关键词“悦耳、动听”等词语)。美好的音乐可以让人心情变的十分舒畅,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还可以调节心情。
你们讲的都正确,这就是所谓的“音乐形象”(板书),抓住几个关键词,“悦耳、动听”的反义词是什么?
生回答:如“不好听的声音、噪音”,你们能制造个“噪音”出来吗?噪音给人的感受是十分烦躁,急躁,心情不畅。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减少“噪音”,其实这也是我们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领域。
那接下来,老师要问了:音乐中需不需要“噪音”呢?请大家思考。生答
(认为需要的、认为不需要的都分别举手示意)
在音乐中,乐音与噪音都有,但以乐音为主。象钢琴,小提琴,二胡,笛子等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锣,钹和大鼓等乐器发出的声音,则是噪音。音乐要表现丰富多彩的生活,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手段。乐音虽然有很强的表现力。但有些特定的情景,却要用噪音来表现。例如,要表现万众欢腾的热烈场面,往往借助于锣鼓。在现在派作品中,噪音的应用性更是普遍,有的作曲家甚至主张,生活中的`任何音响都可以进入音乐。(幻灯图片)
所有的噪音如果合理的加以利用,都能为音乐增添色彩。比如,播放《梁祝》(乱敲桌子),生辨认,行么?在比如,播放单旋律《出旗曲》,再播放合奏曲,让学生对比,加入打击乐器的感觉。
(刚才我们用了10分钟的时间讨论了关于音乐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声音,接下来我们要一起来研究一个专门用课堂打击乐器(可补充说明)演奏的曲子,大家先来听听,是什么感觉)
【板块二】
1、播放《鸭子拌嘴》音乐,先不点题。
2、听了有什么感觉,或者是能产生怎么样的音乐形象呢?说出你的理由。(生答)
恩,老师第一次听的时候,也没什么感觉,就觉得闹哄哄的。但如果我们做个小提示,点个题,大家或许就能多想到什么了,现在老师就告诉大家,这个曲子的名字是《鸭子拌嘴》,那请大家带着乐曲名字来听听,想想呢?(生答)
如果把它编成个故事来听,那就更清楚了(打开配乐故事)
你感受到了鸭子有哪些具体的动作?
拍翅膀 走路 玩耍 拌嘴
哦,原来是这样的啊。
让我们先来看看哪些乐器表演哪些角色。(FLASH动画)
3、你能演一演吗?
4、音配画(分发些乐器给部分学生,播放动画让部分学生伴奏)
老师这里有一个鸭子拍翅膀和走路的画面,可惜只有画面却没有声音,想找几个同学来给画面配一下音,让我们感受一下鸭子拍翅膀和走路的样子。
【板块三】
拓展一:为《过年我当家》伴奏
拓展一:欣赏《老虎磨牙》或者奥运《缶》
课后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做有心人,去发现存在于我们周围的音乐!
篇2:小学音乐教案《鸭子拌嘴》
小学音乐教案《鸭子拌嘴》
鹤祥实验小学教学教案 项目 内容 姓 名 王茈 年 级 一 科 目 音乐 日期 节次 二次备课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鸭子拌嘴》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鸭子拌嘴》,体会音的强弱、快慢对比。 2.通过歌曲编成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创设情景,说说鸭子形象和争吵的故事 今天,一群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去秋游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天刚亮,太阳公公才起床,它们就出发了。它们欢快地拍动着翅膀,相互问好还“嘎嘎嘎”地叫着。它们来到清澈的小河边干什么呀?它们有的在小河里游泳,有的.在草地上做游戏,可快乐了。周围的动物都很羡慕他们。 正当大家玩得高兴的时候,其中有两只鸭子怎么了?吵得怎么样? 太阳快落山了,它们俩还在吵,小动物们都急坏了,不知怎么办才好,同学们,你说该怎么办呢? 请你和旁边的同学轻轻地商量一下,有什么好办法让它们俩和好?他们俩听了你们的劝告,终于和好了,一起手拉手高兴地回家了。我们给这个故事起个什么名字呢?(揭示课题:鸭子拌嘴) 二、欣赏打击乐曲: (1)(听第一遍)老师这里有段乐曲就是讲了《鸭子拌嘴》的故事,你可以闭上眼睛安静地听,也可以跟着音乐想一想,做一做,你听到的鸭子在干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鸭子是怎么走出来的?他们去干什么,能用动作来表现吗?还有不一样的动作吗? 两只鸭子拌嘴的动作该怎么做呢? (同学们模仿) 教学过程 (2)表扬优美的动作。你觉得鸭子游戏和拌嘴的音乐一样吗?有什么不同?请你把鸭子在干什么用手势表现出来。(手势模仿鸭子游戏和拌嘴的声音) 三、认识民间乐器:镲、钹、锣、 (1) 出示各种型号的钹:这些乐器象什么?它们的模样相似,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个别学生敲击音色、师介绍名字)我们中国有好多民族乐器,你们见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2)请你听一听,我们的乐曲里由哪几种乐器在为我们讲故事? (3)你听到它的声音是怎样的?(个别练习敲击) 四、跟着音乐做动作,并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 现在我们就跟着音乐用动作来讲讲这个故事,不但要用耳朵仔细地听,而且还要动脑筋想动作。 教学反思篇3:鸭子拌嘴课件
教学目标:
1、能大致辨别出乐曲各段所表现的情境,并从强弱、快慢的节奏中感受鸭子的各种神态、动作。
2、知道本课乐曲是以“钹”为主的打击乐器演奏的,并能用打击乐器跟着老师拍击简单的“鸭子拌嘴”节奏,从中体验到参与演奏的乐趣。
3、能随乐曲大胆地即兴表演,能学以致用,用打击乐给歌曲《龙咚锵》伴奏。
教学重点:
能听辨出几种打击乐,初步理解乐曲所表现的情境。
教学难点:
给歌曲《龙咚锵》伴奏。
教具准备:
课件、等。
一、 导入
1、师生问好
2、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动物朋友,让我们听听他们是谁?听出来的同学请举手告诉大家,并且还要说出你的理由。
第一位朋友出场了……(大象)
接下来听听这位是哪个小动物呢?……(小鸟)
同学们的耳朵真灵敏!
接下来我们再听听……(播放鸭子的叫声)(小鸭子)
(以声响带学生进入课堂,让学生专注地聆听)
二、 分段欣赏音乐
1、分段结合音乐讲故事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朋友,它的名字叫嘎嘎,嘎嘎还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想听的同学请坐好。(依次出示)
1:一天清晨,小鸭子嘎嘎起床了,它推开家门一看,今天阳光明媚,空气真好,赶紧叫上全家一起出了门。(播放flash动画片段一)
2:它们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来到了池塘里,开始欢快地玩耍起来。有的鸭子拍打着翅膀嘎嘎地叫着,有的把头伸到水里找东西吃。(播放flash动画片段二)
3:小鸭嘎嘎和哥哥突然吵架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flash动画片段三)
4:原来是因为一条小鱼,嘎嘎和哥哥那么激烈地吵起来。当我们说鸭子吵架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一个词,就是“拌嘴”,这个词来形容鸭子吵架很形象!而我们今天要欣赏的乐曲的名字就是——《鸭子拌嘴》。
(解释“拌嘴”的意思,揭示课题:鸭子拌嘴)
你们看嘎嘎和哥哥吵得是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幸好鸭妈妈来了,哥俩才没打起架来。时间过得真快,太阳落山了,鸭妈妈带着小鸭们,一摇一摆地回家了……(播放flash动画片段四)
篇4:鸭子拌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是从音乐、游戏切入的艺术课。可爱的小鸭子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喜欢的小动物。《鸭子拌嘴》就是描述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鸭子跟着鸭妈妈一起嬉戏玩耍,其中两只小鸭为了争吃小鱼它们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这个音乐作品非常独特,它是纯粹以大拔、小擦、大锣、木鱼等打击乐器合奏的,生动地刻画出鸭子拌嘴时的一幅谐趣画面。
教学目标:
1、欣赏打击乐曲《鸭子拌嘴》,感受民族打击乐的丰富表现力。
2、充分发挥想象力,表现鸭子活泼可爱的动态,生动地再现鸭子拌嘴的热闹场面,感受朋友间和睦相处的快乐,懂得团结友爱的可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组织教学:学生戴着各种动物头饰,随着多媒体课件《数鸭子》音乐进入课堂。
2、导入新课:
师:今天的天气真好!老师好像看见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鸭子一摇一摆的走了过来,原来是小鸭们在鸭妈妈的带领准备去河边玩耍。可是鸭妈妈说:“孩子们,你们想出去玩儿,是吧?不急!不急!鸭妈妈碰到了一个难题,你们可不可以帮鸭妈妈把这道难题解决了,我们一起出发呀?”
(1)课件出示谜语:
①嘴像小铲子,脚像小扇子,走路摆布摆,不是摆架子。
②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尾巴。
(课件揭示谜底:鸭、青蛙)
(2)学生们描述它们的样子,学学它们的叫声,模仿它们走路的'样子。
二、动画揭题
师:你们的表演真的太精彩了!你们看,一个明朗的早晨,太阳刚露出笑脸,小鸭子的家就热闹起来了……
1、播放动画片《鸭子拌嘴》
2、课件出示问题:这个动画片讲了什么故事?请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
3、生踊跃回答:《戏水打闹》、《饶舌吵架》……
4、生描述故事
一群小鸭在鸭妈妈的带领下去河边玩耍。它们欢快地拍动着翅膀,相互问好还“嘎嘎嘎”地叫着。它们有的在小河里游泳,有的在草地上做游戏,可快乐了!周围的动物都很羡慕他们……
5、课件揭示课题:鸭子拌嘴
三、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部分音乐
师:接下来老师请你们闭上眼睛安静地听,随着音乐想一想,做一做,你听到的鸭子在干什么?
(1)课件出示问题,播放第一部分音乐,配上背景画面。
生:在宁静的早晨,太阳暖暖的升起来了,多么快乐的一天开始了……(请学生在背景图上贴上一排形态各异的他们听到的“小鸭子”形象)
师:说的好!这段音乐用清晰的节奏告诉我们,小鸭子高高兴兴的出发游玩去了。老师这有棵乐器树,我们可以用什么乐器来表现鸭子们出去玩儿吗?
(2)结合故事音乐情节,选择合适的乐器
学生在倾听各种乐器声中发现碰铃,出示碰铃图片。
(3)课件出示这段音乐的小标题——清早出门
师:来,我们也随小鸭子出发吧!一部分学生用碰铃模仿出发时的音乐,一部分同学做一摇一摆模仿鸭子的动作。
篇5:如何欣赏《鸭子拌嘴》作文
如何欣赏《鸭子拌嘴》作文
欣赏课是我们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学生对上欣赏课不敢兴趣。教师在上欣赏课也多采用先简介乐曲名称、背景,然后再通过初听、复听、再听,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凡是学生对学科有强烈兴趣,学业成绩就会明显地好。本学期,我对欣赏课也做了许多反思,效果还不错。
一、创设情境,布下“悬念”。
欣赏乐曲《鸭子拌嘴》时,在呈现音乐作品前,我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傍晚,在一个鸭子的家里,鸭哥哥和弟弟在说悄悄话,原来是鸭哥哥在给鸭弟弟道歉……”接着用打击乐器和生动的语言结合,表现出它们的对话。然后再由该情景过渡:“鸭哥哥和鸭弟弟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让我们听着打击乐器给我们讲述的故事,展开想象的翅膀吧!”新颖的情境,期待的故事,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下来的`整个欣赏过程,学生的思维都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每个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爱好进行自由地想象。
二、小组合作,发挥集体智慧。
我常常采用一种小组合作或是自找小朋友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去想象、讨论、研究、发现等,在宽松与民主的氛围和开放式的教学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
如欣赏乐曲《鸭子拌嘴》时,我让小朋友分成几个小组,自行选择打击乐器,合作创作完成一段《小鸭子拌嘴》。同学们在合作中互相帮助、互相探讨、尝试实践。在这样的小伙伴游戏式和玩乐式的学习情境中,更能消除学生的顾虑和紧张感,能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潜力。老师也常以询问、商量的语气与孩子们交谈,共同来解决问题。在教学评价上也注意发展性评价,注意语气的表达,多多给予鼓励和发展性的评定。
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逐渐敢于表达、乐于实践,并逐渐善于聆听,喜欢上欣赏课。
篇6:《鸭子拌嘴》教学设计
活动内容:
1、了解打击乐器的构造、演奏方法、音色特点。
2、欣赏音乐《鸭子拌嘴》。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摸、听、玩、画、说、想等活动,初步了解打击乐器构造的演奏方法和音色,通过欣赏,理解打击乐合奏《鸭子拌嘴》。
2、技能目标:通过敲、玩,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音色听辨能力,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节奏不同的音;提高音乐欣赏力;通过说、想、画,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喜爱之情;通过讨论、创编、表演、评价等过程,引导学生用手中的乐器走进生活,提高学生感知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设计理念:
《鸭子拌嘴》是民间打击乐器合奏。安志顺根据西安鼓乐五调《中吕粉碟儿》套曲的开场锣鼓为素材而创作。使用乐器以小镲为主,其他有大锣、大镲、水镲、排木鱼、小云锣等。在演奏上充分发挥各种乐器的特性,进行各类形式的组合,运用滑、点、扣、刮、滚、闷、等各种打击技巧。乐曲共分三段,分别为中板、华彩和快板,另有一个小前奏和小尾声。
1、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鸭子拌嘴》是一首打击乐合奏,它“美”的着眼点则在于简洁、洗练的编配方面,通过配器显示其音色、织体的丰富之美、变化之美、和谐之美。在这堂课中教师始终贯彻情感性原则、体验性原则、形象性原则、愉悦性原则,使学生产生持久的音乐学习动力。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爱因斯坦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句至理名言。关注和重视学生的音乐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也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身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在这堂课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音乐感受,爱护学生的音乐好奇心,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
3、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有所选择,善于表现,使其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教师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发展个性的可能与空间。
4、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课堂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参与大量的实践,并通过乐器归类、描绘声音、创编故事、乐曲起名等过程,发挥学生想象创造的能力。
5、学科综合,多元文化。课堂中教师把教学与舞蹈、绘画、文学、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活动重、难点:
1、用打击乐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听懂音乐,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想像力。
活动准备:
打击乐、各种头饰、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笔、纸。
活动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趣导入
1、师播放音乐《铃板锣鼓》,并带学生做律动。
生复习演唱《铃板锣鼓》,并做律动。进教室围圈坐好。
2、师鼓励学生拿起几张大展台上的乐器,看看、摸摸、敲敲、听听。
生玩起乐器。
(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产生“我想学”的欲望)
(二)主动探讨,巧妙点拨
1、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听音乐找朋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讨问题。
生看课件,看自己手中的乐器,展开讨论,提出问题。
(用卡通画制作的课件分别出示四类乐器的动画、音效。)
2、教师适时运用点拨,同时帮助找出打击乐器的朋友。
生把打击乐归类,拿一种打击乐器回位坐好。
(学生在游戏中辨认了各种乐器。)
3、教师及时解说打击乐的演奏方法。
生熟悉手中乐器,发挥小组作用,讨论研究几种乐器的敲法。
4、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用语言来描绘声音或用手中纸笔画出声音,表现乐器声音的特点。
生会用不同的答案,如木鱼的声音,有的讲象水珠落在石头上的声音,有的用……或用^^^^^来表现。
(师不断鼓励,启发学生想象。)
(三)巧设游戏,寓教于乐
设计一个小游戏“哑巴领瞎子”,规则:哑巴用敲击乐器的方式去引被蒙住眼睛的“瞎子”走路;哑巴要一直敲打乐器,瞎子要听好自己哑巴搭档乐器的声音,不要跟别人走。
学生自选乐器、自选搭档进行参赛,最后评出冠军,根据需要可适当多进行几次。
(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辨认了乐器的音色,为活动的下一环节欣赏做铺垫。)
(四)指导欣赏,表现自我
1、师播放音乐片断问:“乐曲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
生初听片断,回答问题。
2、师播放鸭子走路的片断和快板部分,引导学生用动作来表现音乐形象。
生再听片断,自由想象,自由律动,动作说法不一。
(符合学生好动的心理,教师不用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来束缚学生的思维。)
3、师播放全曲,同时播放多媒体动画。
生听全曲,听、看、想象故事,编故事。
(充分利用多媒体把难理解的音乐用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同时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音乐形象,用的是哪种乐器?哪种演奏方法?
学生讨论回答。
5、师出示音乐片断。
生参与音乐,拿起乐器,表现音乐。
(抓住学生爱模仿的特点,满足好胜心。)
6、鼓励学生给乐曲起名,学生讨论后,师解释“拌嘴”的意思。
生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创造意识。)
(五)融入生活,拓展教学
师:打击乐刚刚描绘的是鸭子,你们再用不同的乐器、不同的演奏方法以及长短不同的节奏试试还可以用这些乐器描绘出我们生活的哪些音响呢?
生分组敲击讨论,描绘生活中的一个片断。有的用三角铁在四周循环敲击,发出长而回旋的声音,模仿闹钟;有的用镲、沙球、碰铃模仿妈妈在厨房里烧饭的声响。
(六)小结本课,课堂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打击乐,还用它们模仿了各种声音,课后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做有心人,去发现存在于我们周围的音乐!
七、教学反思:
1、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活动离不开音乐听觉实践。,这堂音乐课,从听入手、从感性入手,从感受入手,以聆听、欣赏、鉴赏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教学效果较好。
2、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这堂音乐课从情入手,从情境入手,从情感入手,以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为核心来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3、注意了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采用综合式的教学课型,避免欣赏单一的课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变成“我要学”。
4、创设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抓住学生心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纽带和桥梁,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强、信息量大、等等优点使课堂教学多姿多彩,教学效果卓著。
篇7:《鸭子拌嘴》教学反思
《鸭子拌嘴》教学反思
整节课的教学当中,我比较注重孩子们自信心的培养,因此,在学一学这个教学环节设计中,成果分享,现场为学生的演唱录音,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听到刚才自己游戏般的模仿动物叫声,居然成为这么好听的三声不动小合唱,那么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合作与面向全体学生,在一节课中如何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一直是音乐老师们感到头疼的问题,在分组装扮一样小动物中,我让全班的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全组同学齐心协力为某一动物扮演者装扮展示时,我一句简单的语言“是谁把你装扮的这么可爱呢?”一个简单的提议,请这些设计者们站起来,让大家认识认识我们大家为你鼓掌,这样就能兼顾到全班的`同学,本节课最重要的教学是引发学生关注和了解动物朋友,引导他们明白人与自然相处的意义,当然这些道理不是用来说教,而是一系列的活动中寓教于乐的。
篇8:《鸭子拌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喜欢聆听《鸭子拌嘴》,乐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产生继续欣赏民族音乐的兴趣.
2、通过聆听、对比、探究、模仿等方法欣赏音乐,了解乐器及相关文化知识。
3、能够感知音乐所表现的形象;能够听辨出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变化;能分辨乐器音色。
学情分析
年龄特点:这个年龄的学生想象力丰富,表现力强,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与欣赏认知能力:够拍击由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组成的节奏;有一定的感知音乐形象的能力,但是没有感知过通过音乐要素的变化,而使音乐形象发生变化的音乐作品;学生聆听过许多器乐作品,但从没有欣赏过没有旋律的打击乐作品;欣赏民族音乐的经验较少。
教学重点:乐曲《鸭子拌嘴》的感受与体验。
教学难点:对民族打击乐作品的欣赏与接纳。
教学过程:
【导入】鸭子拌嘴
一、导入
1.了解归纳,拓宽知识
学生根据制作材质了解中国古代的“八音”,知道乐曲中部分打击乐器(鼓、镲、云锣、木鱼等)的名称和在“八音”中的分类。
2.感知形象,导入情境
教师播放音乐中表现老鸭子和小鸭子的片段,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分辨:哪段音乐表现的是老鸭子?哪段音乐表现的是小鸭子?他们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提问:什么是拌嘴?(你一句我一句地争吵)你和别人拌过嘴吗?
(设计意图:拓展相关中国音乐文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标题,感受音乐)
二、完整聆听
1.初步感知,揭示课题
教师完整播放《鸭子拌嘴》,提出欣赏要求:想一想,在音乐中,你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当你听到老鸭子和小鸭子激烈地争吵时,请你举手示意。
2.体验探究,回答问题
聆听后,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进一步了解音乐中的打击乐器。
三、分段聆听
1.听觉领先,探究特点
聆听模仿小鸭子走路的部分音乐,教师提出问题:这段音乐像小鸭子正在干什么?(走路),小鸭子走路的音乐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节奏和一低一高的旋律特点)
谱例:
教师引导学生用跺脚表示低音,用拍手表示高音,演奏谱例;
教师播放第二部分音乐,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辨别演奏手法,用双手进行模仿。
通过图片,认识编钟和编磬,了解中国古代著名的打击乐器。
(设计意图:拓展相关乐器知识,了解中国古老的音乐文化)
四、完整欣赏
完整欣赏乐曲《鸭子拌嘴》
篇9:《鸭子拌嘴》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让学生通过视听、模仿、表演、游戏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发现音乐、学习音乐的能力。 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小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对艺术要素的感知。
【教材内容及简析】:
本课是一节欣赏课。《鸭子拌嘴》《云雀》《公鸡和母鸡》都是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或活动特点而创造的音乐。乐曲里富有个性的音乐,既有利让学生感受不同动物形象,也为本课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活动空间。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提高学生对艺术要素的感知和想象,如声音的强弱长短、音色的变化、动作的形态等。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把自己装扮成一种小动物,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模仿能力和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
a、在学学、做做、猜猜、唱唱等教学活动中引发学生关注和了解动物朋友的愿望。
b、使学生初步认识人与动物、动物与大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乐于和有益动物交朋友。
【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采用看、猜、听、唱、做、演的综合教学模式,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在不断模仿的过程中,老师采用:
谈话式、启发式、对比式、商量式,启动学生的思维,一层层地由浅入深的把孩子们一步步的导入音乐中去,全面调动学生参与音乐,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模仿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
图片、录音带、动物服饰、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猜一猜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新课,认识了解动物世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 听音乐进教室。
(伴随着英文歌曲《兔子舞》学生模仿各种动物动作进教室。愉悦地喊起口号:快乐课堂,音乐无限!)
(2)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森林王国召开了一场动物音乐会,请同学们猜猜有哪些动物来参加今天的音乐会,我们现在来玩一个游戏,请一位同学模仿屏幕上出现的动物的动作,各组选一名同学竞猜抢答。
【设计意图】:
利用谈话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将动物与音乐之间搭上了一座互相沟通的桥梁。
(播放视频)老师依次播放《鸭子拌嘴》《云雀》《公鸡和母鸡》等不同种类的动物音乐。屏幕上依次出现不同种类的动物,看课件中有关动物资料,引导学生逐一说出名字,并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很好地抓住每种动物的特征。
(3)教师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让学生猜出名字。
师:下面老师模仿几种动物的动作。你们来猜猜它们的名字。
(老师依次做大象、小鸟、小兔、小鸡、小鸭的动作让学生猜,一边提问:你们是怎样猜出老师模仿的这种动物的名称的?)
生:大象有长长的鼻子,小鸟有美丽的翅膀,兔子有长耳朵,小鸡的嘴巴尖尖的,小鸭走路摇摇摆摆……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猜谜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这一环节的设计,为下面的活动做好铺垫。
(二)学一学
(音色、强、弱、长、短等艺术要素的模仿、感知,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1)学动物的叫声
师:老师从你们刚才所讲的动物中选出三种动物(出示挂图)我们一起来模仿它们的叫声。(逐一请学生按节奏模仿出来)
小猫怎样叫:x - │ x -│
喵 喵
小狗怎样叫:x x │ x x │
汪 汪 汪 汪
小鸡怎样叫:x x x x │ x x x x│
叽叽 叽叽 叽叽 叽叽
(2)动物小合唱(提高学生多声部表现节奏的协作能力)
把全班同学分成三部分,分别模仿小猫叫、小狗叫、小鸡叫,从节奏到音准,进行动物小合唱。
5 - │5 - │5 - │5 - ║
喵 喵 喵 喵
3 3 │3 3 │3 3 │3 3 ║
汪 汪 汪 汪 汪 汪 汪 汪
1 1 1 1 │ 1 1 1 1 │ 1 1 1 1 │ 1 1 1 1║
叽叽 叽叽 叽叽 叽叽 叽叽 叽叽 叽叽 叽叽
(3)成果分享(播放刚才小合唱的录音,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说一说、仿一仿,再凝听合作的音响效果,不仅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而且使他们对声音的强弱、长短等艺术要素有了初步的感知。
(三)做一做、评一评
(化妆晚会准备阶段,美术知识的切入,培养合作能力,动手能力,评价能力)
(1)分小组把同学装扮成动物,分成 6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选出一位同学扮演一种动物,学生合作完成作品,教师给予帮助与及时鼓励。
(2)展示作品,学生评价。(注意面向全体学生)
当学生完成后,请小动物们到台上展示,并逐一介绍它们的设计师,学生相互评价。
【设计意图】:
通过设计小动物这一环节,既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又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小组合作能力。
(四)演一演、唱一唱。
(化妆晚会高潮,戏剧知识切入,要求学生自信、敢于表现自我)
(1)讲动物故事。
师:接下来请我们的设计师也加入我们的行列(戴上头饰),现在森林里多热闹,有聪明的猴子、漂亮的孔雀、轻巧的小企鹅、健壮的斑马……这么多的好伙伴,你能讲讲它们的故事吗?
生:龟兔赛跑的故事。
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不能骄傲。
生:还有《小猫钓鱼》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三心二意。
(2)演一段小故事,唱动物歌曲。
师:下面我们来演一段小故事吧,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动物王国正在举行一个联欢会,动物朋友们正玩得开心,突然,森林里响起汽笛声、枪声,动物们马上躲起来保护自己……我们请两位同学扮演心怀不轨的人。
晚会开始了,请鹦鹉小姐当我们的小主持人。
生(鹦鹉):第一个节目,大合唱《保护小羊》;第二个节目,请小鸟们舞蹈《小蜻蜓》;接下来请孔雀表演舞蹈《金孔雀轻轻跳》;全体表演唱《两只小象》、《一只哈巴狗》……突然,录音里播放汽笛声、枪声,猎人拿着枪走了出来,小动物们都跑回了家。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设计匠心独具,把讲故事、演故事、表演唱结合起来,这既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又激起了学生展现自我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
(五)议一议。
(1)教师总结
(2)学生谈体会
表演结束,教师总结:正像刚才故事里描述的一样,由于环境被破坏和人为的捕杀,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减少,(点击电脑出现画面)像国宝大熊猫、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老虎、金丝猴、藏羚羊等,它们的数量越来越少……幸好这种现象早已引起国家的重视,有关方面正在想方设法保护它们,而作为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生:保护环境。
生:不吃野生动物。
……
师:对,有益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让我们与有益动物和谐相处吧!(屏幕显示)
教师提议:动物们喜欢洁净的生存环境,我们也需要一个好的环境。现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将我们身边的纸屑拾起,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设计意图】:
进行思想教育,渗透爱护小动物和环保意识。
(六)伴着音乐出教室。
篇10:《鸭子拌嘴》评课稿
一年级上册《鸭子拌嘴》评课稿
20xx年10月31日,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有幸参加了温州市中小学音乐多声部课堂教学“送教下乡”的市级活动。她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及教学特色,充分营造了一年级唱游课堂形象生动、丰富多样的有趣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一、以故事为主线,体现其音乐性。
教师上课的过程充分利用了音乐语言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引导中自然地进行学习。例:木鱼和三角铁来学小鸭子走路,引出两件打击乐器。2.用鸭子嬉戏玩耍引出小钹和水镲。3、用鸭子吵架的情境表现音乐发生变化。让学生充分感受了不同的音乐,让学生在教师语言和音乐中得到充分的音乐情境体验。这样就将歌曲的教学和模仿、律动、游戏结合成一个整体,这样既使课堂更加完整活跃,又增强了音乐性。让学生在唱唱动动中充分感受美妙的音乐,体验其中的快乐。
二、围绕一个点,衔接巧妙、自如。
教学过程过渡很自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音乐内容,由浅入深。
本课教师将乐器的音色与演奏方法用鸭子形象的动作来直观的专递给学生,以及巧用故事情节的变化来引出音乐要素的变化,让学生在快乐中欣赏音乐。
三、构思新颖,其乐无穷。
本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于音乐世界。例如:音乐中的图谱直观,且充满趣味性的表现鸭子吵架的情境。
四、教师基本功扎实,课堂效率高。
作为一个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谈不上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在这堂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弹,还是教师的唱,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正是因为有了过硬的基本功,学生才能很快进入状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这堂音乐课。
篇11:鸭子拌嘴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以领会、理解现代音乐教育的理念,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一年级音乐课。上了这堂课之后,全体学生那高涨的热情给了我很深的感触,接下来,我对这堂课谈谈自己的想法:
1、教学目标和内容思路清晰。
教学目标的设计符合新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有深度、有新意,既体现德育功能,又突出学科的特点,并且具体,切实可行,有可操作性。教学内容突出综合性,学习领域包括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内容多,信息量大,形式多样,但在猜猜、学学、做做、演演这条主线的串联下脉络清晰,循序渐进,一环扣一环,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高涨。
2、教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诸多理念。如:
(1)、猜一猜(了解音乐能代表动物形象);学一学(音乐要素、多声部合奏在模仿游戏中体验、轻松学习);做一做(美术知识的切入、动手能力、评价等);演一演(戏剧表演,把整节课推向高潮)。
(2)、兴趣与愉悦性:紧紧围绕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因此从新课的导入到接下来的一系列教学步骤,我都是把激发学生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课堂教学都是在创设各种情境中展开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体验,师生总是处于一种互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活动因而变得有趣而轻松。如教学过程中的“听音乐猜动物”和“分小组把同学装扮成动物”这两个教学环节设计,都把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的都调动起来,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3)、成功的体验,自信心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的中,我都很注意这方面的培养训练,如音乐课口号“ 快乐课堂,音乐无限”;如提问、评价中帮助鼓励的语言,如学生作品的展示等等,特别是在“学一学”这个教学环节中设计的“成果分享”:我现场为学生的演唱录音,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听到刚才自己游戏般的模仿动物叫声居然成为这么好听的“三声部动物小合唱”,那种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
(4)、合作与面向全体学生:在一节课中,如何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来,一直是音乐老师们感到头疼的问题。我在这节课中有一个环节给了我是这样做的:在分组装扮一样小动物中,我让全班的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全组同学齐心协力为某一动物扮演者装扮,展示时我一句简单的语言“是谁把你装扮得这么可爱的?”一个简单的提议“请这些设计者们站起来让大家认识认识,我们大家为你们鼓掌!”把全班的学生都兼顾到了,都表扬个遍,除了给孩子们以自信成功的体验,还有合作、动手能力的培养。“最后,请小设计师们也加入表演的行列”,更是没拉下一个学生。
(5)、寓教于乐:本节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引发学生关注和了解动物朋友,引导他们明白人与自然相处的意义,这些道理不是靠说教,而是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寓教于乐的。如讲动物故事,如在动物联欢会上,全体小动物们正又唱又跳玩得开心,突然猎人来了……等等。这节课是在学生愉悦有趣、自信的表演中感受、领会、体验了所有的教学目标,完成了所有的教学任务,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兴奋中学,这种合作、自主、娱乐式的学习方式,正是新课程标准新理念所提倡的。
篇12:鸭子拌嘴教学反思
《鸭子拌嘴》是二年级下册的一首欣赏作品。上这节课前我又仔细的将作品的介绍看了看,并且反复聆听录音,甚至于找出以前的听课笔记来对照,可以说做足了准备。
第一课是在二(3)班。生动的导入,详细的介绍乐器之后我就播放了音乐。听完后我问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乐曲好听吗?”(通常我们都会这样来问,而学生通常都会整齐响亮的回答——好听)结果有几个胆子大的同学却回答“不——好——听!”老实说,我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答案,一下子接不上词,又不能不理会,一气之下就用生硬的语气说了句:“这么好听的乐曲,怎么会不好听,你们有没有认真在听?” 那些回答不好听的同学顿时没了精神。在后面的教学中,虽然我的讲解生动有趣,但是课堂气氛却一直调动不起来。很显然我当时的回答是欠考虑的,学生也有保留自己意见的权利,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有新思路、新观点、说真话、说实话。《鸭子拌嘴》是一曲由民族打击乐器演奏的乐曲,没有固定的音高,如果没有经过正确的引导,学生确实是不太容易能体会到其中的妙处的,那他们说不好听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如果当时我没有急着否定学生而是用启发性的语言对乐曲进行生动的说明,我想学生们一定会口服心服的说《鸭子拌嘴》是一首好听、有趣的乐曲的。
后来在二(2)班上这节课时我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在生动的导入,详细的介绍乐器后我就播放的音乐。听完后我问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乐曲中的两只小鸭子在干什么?”同学们热烈的讨论起来,有的说游泳,有的说拍翅膀,有的说嘎嘎叫……接着请学生同桌合作来表现这两只鸭子,来比比看谁的动作好看、新颖又能表现鸭子的形象特点。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还活跃了课堂气氛,真是一举两得!
篇13:鸭子拌嘴江苏版课件
教学目的:
1、通过听赏打击合奏《鸭子拌嘴》,使学生初步接触并喜欢民间音乐。
2、通过介绍我国丰富的打击乐器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孩子们知道各种丰富的音响能生动地表达一定内容。
教学重点:
认识打击乐器
教学难点:
听便乐器的音色,并用乐器表现动物的形象。
教具:
鸭子拌嘴动画课件、录音机、碰铃、三角铁、舞板、双响筒、小鼓、铃鼓、锣、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律动。老师和学生听音乐做律动
2、游戏。
师:老是这有一棵打击乐树,请同学到树上找出上节课认识的打击乐器(碰铃、三角铁、舞板、双响筒、小鼓、铃鼓等)
学生认识打击乐器并做节奏回声游戏。
通过听辨,学生进一步熟悉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及名称。
3、检查学生模仿、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新年好》伴奏。
(二)新课
1、师介绍打击乐器——锣、镲
2、出示课题——《鸭子拌嘴》
师:同学们知道拌嘴什么意思吗?
生:拌嘴是吵架的意思。
3、学生带着鸭子拌嘴这个问题出听全曲。(生听完谈自己的想象,有的还编成小故事说出来)
4、看动画片《鸭子拌嘴》,要求学生边看画面,边听音乐,并说出听到乐曲中有哪些打击乐器。
生:有锣朋友和镲朋友的声音。
师:这首乐曲描写一群小鸭子(用小镲演奏)、大鸭子(用大镲演奏)清早走出舍门来到池塘,戏水打闹,饶舌拌嘴,然后心满意足摇摇摆摆回窝去的生动情景。
5、创作活动
(1)老师引导学生进行铺垫练习了,利用形象思维,启发学生自觉进行节奏片段创作。师:请同学们用自制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来表现一只小狗在啃骨头的声音;一只小老鼠在偷吃东西的声音。
(2)学生用自制打击乐器所发出的声音来表现一定的音乐形象后,创作一首自己的《鸭子拌嘴》,边看画面边创作。师用小镲表现小鸭子并用录音机录制。
(3)播放师生共同创作的《鸭子拌嘴》通过听赏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空间。
6、再次听赏《鸭子拌嘴》
老师要求学生用自己创作的《鸭子拌嘴》和此曲作比较,鼓励学生多学音乐知识,将来就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
(三)小结:希望同学们在以后听赏乐曲时,都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天空中翱翔。
(四)下课:播放《鸭子拌嘴》音乐,学生变成一个个小鸭子走出教室。
教学后记
本节课教案是修改两次后完成的,没修改之前的教案不足是:
1、教学方法就是一个字“说”我利用投影配合音乐把《鸭子拌嘴》编成一个小故事将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复述这个故事。整节课我都在说,“说”占主导地位是教学主体而学生是被动接受。
2、学生只对故事感兴趣,而对音乐感受一般没有达到欣赏的目的。
3、我的故事局限了学生的想象空间,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修改后的成功之处是:
1、激发动机、引起兴趣。在课一开始我就通过游戏导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听觉、视觉、记忆、情感同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激发想象,活跃思维。
(1)从孩子们的生活出发,启发学生的想象。
(2)让学生把感知的“视像”表达出来。
3、激发创造,大胆创新。在儿童的本能创作欲望上加以引导,让他们的创作得到欣赏和尊重,培养了他们的独创性和音乐感。
篇14:鸭子拌嘴江苏版课件
教材分析:
民间打击乐合奏曲《鸭子拌嘴》原是一首陕西民间乐曲,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经安志顺改编后更加丰富、生动。全曲无旋律,通过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音色的打击乐器的组合,奏出各种丰富有趣的音响,生动地描写了一群小鸭子、大鸭子清早走出门,来到池塘,戏水、打闹、拌嘴,然后又摇摇摆摆回窝去的情景,表达了一种轻松、愉快、俏皮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鸭子拌嘴》,使学生初步接触,并喜爱民间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一)生相互问好。
(二)复习歌曲《我们年纪小》《太阳、红旗》。
二、新授
(一)出示课题——《鸭子拌嘴》
师:同学们知道“拌嘴”是什么意思吗?
生:老师,我知道拌嘴就是咬嘴巴的意思。
师:你说得很有趣,但拌嘴不是咬嘴巴的意思。
生:老师,我知道,拌嘴就是吃东西。
师:吃东西?那不叫拌嘴,那叫找食。
生:老师,我知道了,拌嘴就是斗嘴。
师:对!拌嘴就是两只小鸭斗嘴、吵架的意思。同学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小鸭子和同学们一样,都是小伙伴,应该友好相处。但是,它们是怎样拌嘴的?为什么要拌嘴呢?
(二)学生带着“鸭子怎样拌嘴”“和鸭子为什么要拌嘴”这两个问题初听全曲。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是不是听见了小鸭子在吵嘴呀?
生:是的。
师:那么,有哪位勇敢的同学能模仿鸭子吵嘴时是怎样叫的吗?
生:我会,嘎嘎嘎!嘎嘎嘎!
师:对了,鸭子拌嘴时就是这样的。不过,我觉得鸭子叫的速度应该更快一些,(示范)这样才像吵嘴,你们说对不对呀?
生:(哄笑)对!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小鸭子是怎样吵嘴的,有谁知道鸭子为什么要吵嘴呢?(学生编故事)
生1:小鸭子为了争东西吃。
生2:小鸭子弄脏了“我”的漂亮衣服。
生3:小鸭子说了“我”的`坏话。
生4:小鸭子抢了“我”的玩具。
(三)创作活动
1、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音乐想象,利用碰铃、铃鼓等打击乐器,自由地进行《鸭子拌嘴》节奏片段创作,并用录音机进行录制。(学生创作好之后,先在小组内表演,然后上台表演。)
2、教师也拿出自己创作的《鸭子拌嘴》录音,播放给学生听。
3、分别把学生、老师及课本上的《鸭子拌嘴》音乐片段播出来让给学生欣赏,并对这三个片段进行比较,说出其不同的特点。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陕西民乐《鸭子拌嘴》,还进行了我们自己的创作活动。同学们那样聪明,创作得那么好,老师真为你们高兴!我相信只要我们勤奋努力,持之以恒,长大后一定能创造出优秀的音乐作品,创造出幸福美好的生活。希望同学们以后在欣赏音乐时,能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篇15:鸭子拌嘴江苏版课件
一、教学内容:
1、了解打击乐器的构造、演奏方法、音色特点。
2、欣赏音乐《鸭子拌嘴》。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摸、听、玩、画、说、想等活动,初步了解打击乐器构造的演奏方法和音色,通过欣赏,理解打击乐合奏《鸭子拌嘴》。
2、技能目标:通过敲、玩,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音色听辨能力,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节奏不同的音;提高音乐欣赏力;通过说、想、画,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喜爱之情;通过讨论、创编、表演、评价等过程,引导学生用手中的乐器走进生活,提高学生感知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用打击乐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听懂音乐,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
四、教学准备:
打击乐、各种头饰、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笔、纸。
五、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趣导入
1、师播放音乐《凤阳花鼓》,并带学生做律动。
生演唱《凤阳花鼓》,并做律动。
2、认识乐器:学生分小组认识民族打击乐器,看看、摸摸、敲敲、听听。总结乐器特点。组与组之间进行“采访”。
(打击乐器:鼓、小镲、水镲、锣、木鱼、碰铃、双响筒)
(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产生“我想学”的欲望)
(二)主动探讨,巧妙点拨
1、游戏:“找朋友”。
2、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听音乐找朋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讨问题。
生看课件,看自己手中的乐器,展开讨论,提出问题。
(用卡通画制作的课件分别出示四类乐器的动画、音效。)
(学生在游戏中辨认了各种乐器。)
3、教师及时解说打击乐的演奏方法。
4、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用语言来描绘声音或用手中纸笔画出声音,表现乐器声音的特点。
生会用不同的答案,如木鱼的声音,有的讲像水珠落在石头上的声音。
(师不断鼓励,启发学生想象。)
(三)巧做伴奏,寓教于乐
为歌曲“凤阳花鼓”做伴奏。
(四)指导欣赏,表现自我
1、师播放音乐片断问:“乐曲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
生初听片断,回答问题。
2、师播放鸭子走路的片断和快板部分,引导学生用动作来表现音乐形象。
问:乐曲表现的是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符合学生好动的心理,教师不用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来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集体表演。
4、师播放全曲,同时播放多媒体动画。(小组讨论)
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生听全曲,听、看、想象故事,编故事。
(充分利用多媒体把难理解的音乐用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同时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音乐形象,用的是哪种乐器?乐曲的音响变化和力度变化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回答。
5、师出示音乐片断。
现在请你们两人一组用手掌模拟小镲,表现出“鸭子吵架”的情景。
6、创编音乐小品《小鸭子玩耍》
分组表演:两组模仿敲击(两人敲鼓、镲);二组边唱边表演。
(抓住学生爱模仿的特点,满足好胜心。)
7、鼓励学生给乐曲起名,学生讨论后,师解释“拌嘴”的意思。
生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创造意识。)
(五)融入生活,拓展教学
师:打击乐刚刚描绘的是鸭子,你们再用不同的乐器、不同的演奏方法以及长短不同的节奏试试还可以用这些乐器描绘出我们生活的哪些音响呢?
生分组敲击讨论,描绘生活中的一个片断。有的用三角铁在四周循环敲击,发出长而回旋的声音,模仿闹钟;有的用镲、沙球、碰铃模仿妈妈在厨房里烧饭的声响。
(六)小结本课,课堂延伸
1、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我国的民族打击乐,还用它们模仿了各种声音,现在让我们欣赏民族打击乐表演。问: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2、的民族乐器还有许多,美妙的民族乐曲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让中国人所惊叹,它正走向世界,让全世界的爱乐者为之倾倒。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女子十二乐坊》。学生动作模仿表演。
课后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做有心人,去发现存在于我们周围的音乐!
(七)下课,听音乐出教室。
篇16:幼儿园大班音乐《鸭子拌嘴》教案
教学目的:
1.训练节奏感。
2.训练听力。
3.视谱(图型谱、节奏谱)的入门准备。
4.器乐合奏的训练。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6.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教材分析:
这是安志顺于1982年编写的一首打击乐曲,取材于我国的西安鼓乐和陕西的`民间打击乐。使用了六件打击乐器:小钹、水钹、圪塔钹、大锣、木鱼、云锣。
这首乐曲是由散板和2/4拍节奏两种节拍类型构成的,其中散板有三处,即头、尾和中部,把2/4拍的节奏段分为两大段(第一、三段),我们根据这个特点设计了一个图型谱。
我们将第一段音乐编成一段简化的节奏谱,让学生通过亲自敲打,更深体验音乐,培养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教具准备:
图型谱、节奏谱、打击乐器(小钹等)、录音机、音带
教学建议:
――出示几个符号,这是几种动物的叫声(有一群小鸟、猫、一群蜜蜂、狗)
――讨论,并赏试用嗓音模仿。体验符号怎样“记录”声音。了解符号和声音关系。
――我们要听一个关于鸭子的音乐,曲名叫《鸭子拌嘴》。
――听两段音乐,它们在描绘鸭子在干什么?(与曲名相关的:吵嘴、走路)。
――选择符号标示。
――把符号转换成动作,挂图型谱,看谱听音乐做一遍。(根据实际,可在座位上,亦可下座位做),问有几次吵嘴?
――看第一段(走路),有个符号�,问音乐中听到是什么乐器奏的,在动作中加口念“哐”(全曲均照此做)。
――用听说法学节奏填词。
――每行先学一个声部,基本掌握再学第二、三个声部,并交换声部练习。
――挂节奏谱,用声势替换词,第一声部拍手,第二声部拍腿或跺脚。
――换打击乐器,分四个声部:钹、双响筒、鼓和三角铁。
――节奏谱共六行(每行四小节),除第五、六两行外,均有反复。一行行练习,基本掌握后,交换声部,最好每人每声部都能练到。
――听音乐,看图型谱,找出所奏的节奏谱是那一段音乐(第一段)。
――选八位学生,每人一付小钹,分四组设计四段即兴(长短不限):出门、嘻戏、吵嘴、回家。
――前面学习的节奏谱作主部A。四个即兴段作插部。曲式结构为:ABACADAGA
――静听全曲。介绍作品、作者。也可讨论用了什么乐器。
教学反思:
a该课例给6一7岁儿童时,主要用律动训练听力,节奏谱和节奏填词均使用听说(奏)法。小学中年级可看谱练习。
b节奏谱使用是为了学生能亲自参与。每部音乐作品都有自己的音乐语汇,只要其中一段通过亲自参与获得更深体验,对其他部分音乐就会有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通过对节奏谱的练习对这部音乐的节奏语汇,从原先初听时的一片模糊到比较清晰,甚至记忆深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兴趣、理解才有了真正的基础。
c该课例主要目的是参与,故对节奏谱中个别技术难点(如第二行)不必死扣,大拍子跟上即可。若把过多时间、精力用在技术操练上,会消弱学生学习兴趣,影响整堂课教学结构和目的。
篇17:奥尔夫音乐教案《鸭子拌嘴》回旋曲(课例)
奥尔夫音乐教案《鸭子拌嘴》回旋曲(课例)
课例:《鸭子拌嘴》回旋曲
安志顺原曲
李妲娜编教案
教学目的:
1.训练节奏感
2.训练听力
3.视谱(图型谱、节奏谱)的入门准备
4.器乐合奏的训练
5.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爱好
6.即兴创作能力训练
教材分析:
这是安志顺于1982年编写的一首打击乐曲,取材于我国的西安鼓乐和陕西的民间打击乐。使用了六件打击乐器:小钹、水钹、圪塔钹、大锣、木鱼、云锣。
这首乐曲是由散板和2/4拍节奏两种节拍类型构成的`,其中散板有三处,即头、尾和中部,把2/4拍的节奏段分为两大段(第一、三段),我们根据这个特点设计了一个图型谱。
我们将第一段音乐编成一段简化的节奏谱,让学生通过亲自敲打,更深体验音乐,培养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教具准备:
图型谱、节奏谱、打击乐器(小钹等)、录音机、音带
教学建议:
--出示几个符号,这是几种动物的叫声(有一群小鸟、猫、一群蜜蜂、狗)
--讨论,并赏试用嗓音模仿。体验符号怎样“记录”声音。了解符号和声音关系。
--我们要听一个关于鸭子的音乐,曲名叫《鸭子拌嘴》。
--听两段音乐,它们在描绘鸭子在干什么?(与曲名相关的:吵嘴、走路)。
--选择符号标示。
--把符号转换成动作,挂图型谱,看谱听音乐做一遍。(根据实际,可在座位上,亦可下座位做),问有几次吵嘴?
--看第一段(走路),有个符号�,问音乐中听到是什么乐器奏的,在动作中加口念“哐”(全曲均照此做)。
--用听说法学节奏填词。
--每行先学一个声部,基本掌握再学第二、三个声部,并交换声部练习。
--挂节奏谱,用声势替换词,第一声部拍手,第二声部拍腿或跺脚。
--换打击乐器,分四个声部:钹、双响筒、鼓和三角铁。
--节奏谱共六行(每行四小节),除第五、六两行外,均有反复。一行行练习,基本掌握后,交换声部,最好每人每声部都能练到。
--听音乐,看图型谱,找出所奏的节奏谱是那一段音乐(第一段)。
--选八位学生,每人一付小钹,分四组设计四段即兴(长短不限):出门、嘻戏、吵嘴、回家。
--前面学习的节奏谱作主部A。四个即兴段作插部。曲式结构为:
ABACADAGA
--静听全曲。介绍作品、作者。也可讨论用了什么乐器。
教学分析:
a该课例给6一7岁儿童时,主要用律动训练听力,节奏谱和节奏填词均使用听说(奏)法。小学中年级可看谱练习。
b节奏谱使用是为了学生能亲自参与。每部音乐作品都有自己的音乐语汇,只要其中一段通过亲自参与获得更深体验,对其他部分音乐就会有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通过对节奏谱的练习对这部音乐的节奏语汇,从原先初听时的一片模糊到比较清晰,甚至记忆深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兴趣、理解才有了真正的基础。
c该课例主要目的是参与,故对节奏谱中个别技术难点(如第二行)不必死扣,大拍子跟上即可。若把过多时间、精力用在技术操练上,会消弱学生学习兴趣,影响整堂课教学结构和目的。
篇18: 栩栩如生的鸭子拌嘴作文
栩栩如生的鸭子拌嘴作文
几天前,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音乐欣赏课。为我们播放了一首打击乐曲《鸭子拌嘴》。曲子风格独特,令人耳目一新。
乐曲一开始,是小钹闷闷的独奏,带人进入了想象:天蒙蒙亮,当第一缕温和的阳光照射进鸭棚,鸭子从美梦中醒来,冲破黎明时的宁静引颈鸣叫,“噗噗”的脚板踏地声,交织成一片,好不热闹。一只调皮的鸭子领着大部队首先拍着翅膀飞出鸭棚,与微风撞个满怀,沐浴在金色阳光下。
接着小镲发出沉重的声音,我眼前出现了画面:一只睡眼惺忪的'老鸭“嘎嘎”地叫着,向一只小鸭抱怨它昨晚被小鸭吵得难以入眠,真是不太安宁,小鸭与老鸭对答呼应,向它老人家赔不是。
其间,两只高低不同的木鱼敲击出的“各的各的”轻盈活跃的声音,与云锣敲出的“叮咚叮咚”清脆的节奏均匀地结合在一起。不禁让人联想到:鸭群来到河边蹒跚而行,拍打着翅膀,一步一摇漫步在空旷的场地上,做着入水前的热身操。
此后,小钹、水镲、钹、大锣、木鱼、云锣六器齐鸣,乐声时而轻快,时而热烈、描绘出了栩栩如生的画面:鸭子们纷纷下水,游弋水中。一只可爱的小鸭把头埋在水中喝几口水,又把头伸出来猛摇几下,甩掉身上的水珠,再用它扁扁的嘴在身上搓来搓去,好像在挠痒痒。脚在水中有规律地摆动,身体缓缓前进。那儿一只游泳健将,它猛把头扎进水中,转眼间不见了。隔一段时间后,它正在老远的一个地方悠闲地在水面上游来游去,一点声响都没有,只在身后留下一道道波纹。一只热爱生活的小鸭,靠在河边的芦苇丛下遮阳休息。还有一只可笑的小鸭,在水中扑腾着翅膀,像是不会游泳的旱鸭子似的,逗得其他鸭子哈哈大笑。
突然响起了小钹与水镲的交替敲击声,此起彼伏,我仿佛看见了一只鸭子像三天三夜没吃饭了一直在觅食。好不容易盯上了一条蚯蚓,可偏偏另一只也瞧上了,它们俩疾步如飞,从这头到那头,飞快地在水面上奔跑,就像“轻功水上飘”。这时一只鸭子铆足了劲往前冲,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蚯蚓,终止一口咬住了蚯蚓。这时,忽然又一次六器齐鸣,一场闹剧上演,两鸭互不相让,一只鸭子仗着自己小巧灵活,扑到了另一只鸭子头上,用嘴啄起对方的头,还不时钻入水中顶另一只鸭子的肚子,两只鸭子愈打愈烈,都用自己用力的翅膀拍打着对方,吵得不可开交,鸭毛满天飞。
在一阵热烈的乐声之后,又响起了轻盈的木鱼和云锣声,渐缓渐弱,犹似夕阳亲吻着西山时,鸭子纷纷跳上岸,抖落羽毛上的水珠。饶有趣味的鸭子凸肚昂首,摇摇晃晃地在斜阳余晖下渐渐远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鸭子拌嘴》教案(精选18篇)】相关文章:
人音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023-01-13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第十册全册教案2023-11-20
《数鸭子》教案设计2023-11-19
动物的教案2022-04-30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023-04-11
二年级人教版音乐教学设计与反思2022-07-25
人音版《走进新疆》优秀教案2024-02-05
Unit 18 New Zealand 第三课时教案2022-11-10
响度、音调和音色教案2023-02-11
大班音乐《风雨中的小鸭子》2023-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