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秀教案

时间:2022-10-02 07:52:59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秀教案(共20篇)由网友“cubyee”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秀教案,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秀教案

篇1: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

七、六、五、四、三、二、一!

2. 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 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篇2: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学期总备课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 …………………………………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第一单元     测  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课  时:7课时     第  一  课  时 认识长度单位 ―― 毫米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流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  计 实际测量 数 学 书 的 长 数 学 书 的 宽 数 学 书 的 厚 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 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1厘米=10毫米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分 米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流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 (2)一张床长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 3、填空:  5分米=(   )厘米=(   )毫米    30毫米=(   )分米  40毫米=(  )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分米=10厘米 教学反思:     第   三  课  时 千 米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流程: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某路口6千米的含义, 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从某路口到某路口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 生想 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练习二第二题 (2)补充题(略)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1千米=1000米 教学反思:           第  四  课  时  千 米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四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体验1千米有多远 教学流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1千米= (    )米      1米=(    )厘米 1米= (    )分米      1分米=(    )毫米 二、学生实践( 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2、汇报:  (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多少千米? (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 3、体验1000米有多远。 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 教学反思:      第  五  课  时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教

篇3: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教学内容:

练习十四相关题目。

三维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完成练习十四相关题目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第3题,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收集类似的信息。

第4、5题,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第6题,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第7题,事先让学生找几个自己感兴趣的节目,想办法把它们开始和结束的时刻都记录下来。

二、补充题目。

1、1分=( )秒4时=( )分9分○9秒36分○2时

5分=( )秒150秒○2分400分○4时10分○1时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3、你会提问题让同学们算经过的时间吗?

填一填说一说

一、教学内容:P67及相关练习

二、三维目标:

1、使学生巩固时间的认识和计算,养成从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2、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逐渐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点:

巩固时间的认识和计算,逐渐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具准备:

时钟模型、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制作作息时间表

1、师:说一说什么时候上早仔自习,什么时候出早操,什么时候上第一节课?

师:像这样比较固定的事情发生的时间就可成为作息时间。

2、出示学校课程表的结构

学生回忆自己每天要做哪些固定的事情,一般在什么时候做

3、仿照课程表的设计思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作息时间表。

4、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比较,看看别人的作息时间表中有哪些比自己合理的地方。(如是不是自己睡觉太晚了,起床太晚了,是不是有很多时间白白浪费了等等—)

5、学生进一步休整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师:你们都会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了,但严格地遵守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更为重要。希望你们能督促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合理、有效地安排和利用时间。

二、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完成某些共同事件所需的时间。

1、统计小组成员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

列出统计表后,对表中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和讨论,如有的同学用的时间少很少,而有的同学花很长时间,原因是什么,

请作业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介绍一下经验。

师:希望你们能从刚才的事件中养成按时、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

2、统计每位同学的睡眠时间。并说一说计算睡眠时间的方法。根据统计结果看看谁的睡眠时间最长,谁的最短,大家的睡眠时间是否够。请大家课后想办法去查一查。

3、统计同学们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看电视、看书的时间。

4、 小结:一寸光阴一寸金,请你们是时间生活中要合理地安排学习、锻炼、娱乐、休息的时间。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四第8、9、10题。

篇4: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练习二十三的第7——10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进一步明确简单的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认识分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认识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这节课的复习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现在,请同学们数一数今天一共来了多少同学?其中男同学占全体同学的几分之几?女同学占全体同学的几分之几?

1、学生答师板书(师故意把顺序写错),让生发现后一齐用手写,并由学生说出分数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含义是什么。(出示一些图形学生读并说出含义)

2、刚才同学们已经说出男、女同学各占全体同学的几分之几,现在请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说出你是怎样比较的(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说到这里老师有个小故事叫“贪吃的猪八戒”到时要小朋友运用知识帮忙解决问题,“话说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有一天孙悟空找到一个大西瓜,聪明的孙悟空灵机一动,想逗一逗猪八戒,就说:“这西瓜咱们四人分着吃,四人分别吃这个西瓜的,怎样分?”猪八戒抢着说:“我来分,俺老猪饭量大吃得多,所以我吃,师傅吃,沙师弟吃,大师兄饭量小就吃吧。”听完八戒的话,三人都笑了,你们知道为什么笑八戒吗?你能帮八戒按他的想法给他们分一分吗?

学生说并总结出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越小,分数越大(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话说回来刚才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多几分之几?并说出计算方法。

分母相同,分子相加、减。

出示卡片以开火车形式进行分数加减,比赛看谁回答得又对又快。

二、升华总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现在请那位同学来说一说本单元有哪些知识点。(师板书)

(一)分数的含义;(二)分数大小的比较;(三)分数的加、减法;

三、拓展练习:为了检查和巩固你掌握的知识,请大家做如下练习。

1、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多媒体出示)。

2、填空。

(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①5份是它的( ),②一份是它的( )。

(2)、读作( ),读作( )。

(3)、有( )个,1里有( )个。

(4)有5个( ),是( )个

(5)1可以平均分成( )个,可以平均分成( )个。

3、判断(对的画“√”错的画“X”并说明理由。

(1)把一张纸分成6份,每份是6(1)( )

(2)4分米是1米的( )

(3)+=( )

(4)1===( )

(5)8个苹果的是2个。( )

4、(1)把一个蛋糕平均切成8块,爸爸吃3块,妈妈吃2块,小英吃1块,他们各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2)小红看一本书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还剩几分之几没看?

5、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和分数有关,谁能出一些题考考大家(生提生答)。

四、质疑问难。

五、评价:表扬学得好的同学,让学生再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

板书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分数的含义

二、分数的大小比较

三、分数的加减法

篇5:新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在情景中理解、会说 Hello! Hi! Goodbye! Bye-bye! Im... 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Good night! 并能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初步运用。 2.能够听、说、认读cat, monkey, dog, duck, panda, bear, pig, rabbit, mouse, 并能扮演这些角色,进行情景对话。 3.能够听懂课堂所接触的简短的指令语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二、教学重难点 进行会话学习,一方面通过打招呼、自我介绍等情景让学生在感知、模仿、学习、体验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自然交流。并能准确的运用Hello! Hi! Goodbye! Bye-bye! Im... 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Good night!进行语言交流。和一些动物的表达cat, monkey, dog, duck, panda, bear, pig, rabbit, mouse。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反应。   三、教具准备 单词卡片、头饰、录音机、磁带、小闹钟,爸爸用的烟斗,妈妈用的围裙等。   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需用6~7课时             Lesson 1 一、教学目标 1.Just speak 本部分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会话学习,一方面通过打招呼、自我介绍等情景让学生在感知、模仿、学习、体验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自然交流与真实运用语言的目的。另一方面创设情景达到言语交际的目的。 2.Just read 学习有关动物的单词:cat, monkey。 3.Lets sing 学唱歌曲Hello,巩固本课教学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进行会话学习,一方面通过打招呼、自我介绍等情景让学生在感知、模仿、学习、体验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自然交流 三、课前准备 1.将教师用书后所附的本套教材主要人物的图片复印或剪下,涂色后制成头饰,以备课堂表演用;也可请学生将活动手册书后所附头饰图剪下,涂色后制成头饰。 2.为班上学生准备男女生常用的英文名字卡(可参考本书后的附录)。 四、教学步骤 1.热身 / 复习(Warm-up / Revision) 1)课前播放歌曲Hello,渲染课堂学习的活跃气氛。 2)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一些常用的英文单词或缩写诸如WTO, TV, HK, E-mail, CD, Cool等,让学生了解一些身边的英语,并请同学们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生活中的英语。这样做有助于强化他们亲历英语使用过程的真实感受。 2.新课导入(Presentation) 1)以自然的方式配以恰当的手势动作向学生说Hello, 引导学生向老师说Hello,表示问候。然后让学生相互间用Hello!练习问好。 2)教师胸前佩戴英文名字卡进行自我介绍: Hello, Im Lily Brown.,借助手势让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并通过戴头饰介绍书中的.主要人物Li Yan, Peter,让学生进一步感知Im... 的含意。 3)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戴上Li Yan, Peter的面具说 Hello, Im ...,然后请学     生向老师进行真实的自我介绍。 4)向学生出示本课书的教学挂图并为学生提供一个这样的话题情景:清晨,校园里来了一个外国小学生,同学们和他热情地打招呼。同时借助该挂图,教师指向远处躲在大树后的小动物提问:Look, whats that?, 教师将原本贴在树后的动物图片进行移动,使学生能够识别出动物cat, monkey,然后戴上小动物的面具说:Hi, Im Micky.Hello, Im Mimi. 5)听录音,用投影展示Just speak和Just read部分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并要求学生用手指着句子、单词来认读,力求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体会英语的句意。 3.趣味操练(Practice) 1)分别将Li Yan, Peter, Micky, Mimi的头饰戴在学生头上,另选一名学生用眼罩蒙住眼睛,让Li Yan等四位学生中的一个说Hello, 让蒙住眼睛的同学猜,如果猜中,要说Yes, Im ... ; 如果猜错,要说No.Im ...。猜对得一分。 2)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语音、语调,特别是Im的发音,防止丢音现象。 3)游戏: 找朋友。将学生分成里外两个圆圈,听音乐转圈,每当音乐停止时,让里外圈的小朋友面对面相互问好并进行自我介绍。 4.课堂评价(Assessment)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活动手册的内容。这是第一次做活动手册的练习,因此,教师应全面、细致地指导学生。 1)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活动手册的作用与使用方法,也可给学生展示自我评价的小印章,并告诉学生每个单元的练习完成后,大家可以根据完成活动的质量得到相应的贴纸奖励(见附录)。教师与学生讨论本单元获奖的数量,因为是起始单元,起点可以稍微低一点,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小贴纸。 2)教师讲解题目的意思并指导做法,让学生先看书上的图,猜猜图中的人物,想想他们在说些什么。 3)让学生听录音完成练习。 4)再次播放录音,并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跟读,必要时可核对答案。最后,通过给印章涂颜色进行自我评价。 4.课外活动(Additional activities) 1)鼓励学生在课下遇到老师、同学和家长时用Hello! Hi! 打招呼,分手时用Goodbye或 Bye-bye道别。 2)听录音,模仿会话,并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的内容。     Lesson 2 一、教学目标 1.Just speak 本部分通过情景会话,让学生学习用Whats your name? 询问对方的姓名并回答。 2.Just read 学习有关动物的单词:dog, duck。 3.Lets sing 学唱歌曲Whats your name? 巩固本课教学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学习用Whats your name? 询问对方的姓名并回答。 学习有关动物的单词:dog, duck。 三、课前准备 制作小狗dog和小鸭duck的头饰以备课堂表演用。 四、教学步骤 1.热身 / 复习(Warm-up / Revision) 1)课前播放歌曲Whats your name? 渲染课堂学习的活跃气氛。 2)唱 Hello 歌。 3)学生将英文名字卡戴在胸前,分别起立做自我介绍。如: Hello, Im Mary. Hello, Im Peter. 2.新课导入(Presentation) 1)教师指自己的英文名字卡说 Hello! Im Chen Li,还可以变换方式说 My names Chen Li.,并重复几遍。接着以自然的方式问一名学生:Whats your name? (用清晰、缓慢的语调问两遍)边问边指他的英文名字卡,并用口型提示他回答My name is ...,用类似的方法在教室里与学生进行问答练习,引导他们用My name is ... 进行互相问答,注意name一词的发音。     2)向学生出示本课书的教学挂图,借助该挂图,复现上一节课的小动物。在巩固复习的基础上引出新的单词dog, cat。   教师可以戴上动物的头饰介绍: Hello! Im a dog.My name is Doggy.Whats your name? Hi! Im a duck.My name is Ducky.,并请同学们戴上小动物的头饰进行对话。 3)听录音,用投影展示Just speak 和Just read 部分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并要求学生用手指着句子、单词进行认读,力求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体会其英语句意。 3.趣味操练(Practice) 1)将学生分成四个动物代表队,进行课文对话表演,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同学创设的场景最好,表情丰富,语句运用充分得体,为他们颁发最佳表演奖。 2)教师可以利用玩扑克牌的形式将学生快速分组进行找朋友的游戏,持有不同花色相同数字的学生要走到一起,互相问候并询问姓名。 3)两个学生高举手臂筑成拱桥,播放歌曲Whats your name?,当音乐停止时,哪一个学生落到桥下,参与游戏的全体学生都要问Whats your name?请他回答。 4)教唱歌曲Whats your name?。 4.课堂评价(Assessment)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活动手册中本课的内容。 1)让学生先观察图画,然后听录音,圈出录音中听到的动物。 2)教师再放录音,让学生跟读,模仿,并核对答案。 3)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5.课外活动(Additional activities) 1)听录音,模仿会话,并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的内容。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调查,用英语询问家庭相关成员的姓名。     Lesson 3 一、教学目标 1.Just speak 本部分通过情景会话,让学生学习如何用英语互相问早上好。 2.Just read 学习有关表示动物的单词:panda, bear。 3.Lets sing 学唱歌曲Good mornig,巩固本课教学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学习如何用英语互相问早上好。学习表示动物的单词:panda, bear。 三、课前准备 制作熊猫panda和小熊bear的头饰以备课堂表演用。 四、教学步骤 1.热身 / 复习(Warm-up / Revision) 1)课前播放歌曲Good morning渲染课堂学习的活跃气氛。 2)唱歌曲Whats your name?。 3)做接龙游戏: A:My name is Li Yan.Whats your name? B:My name is Peter.Whats your name? C:My name is Micky.Whats your name? ... 2.新课导入(Presentation) 1)以自然的方式走向学生逐一问候Good morning,并配以恰当的简笔画(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升起的太阳,并在旁边标出时间段(7:00―12:00)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该短语,教师指图领读单词、短语,然后引导学生互致Good morning。 2)当学生们向老师问候Good morning.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回答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为了便于学生理解boy和girl这两个单词的意思,教师可以先分别指着几个男同学说boys, 指着几个女同学说girls, 然后再说: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3)为了让学生学会说Good morning, Mr Zhang,教师可以先自我介绍Im Zhang Lin.You may call me Mr Zhang.让学生跟读Mr这一缩略词,然后再说Mr Zhang。教师可在黑板上画一位女教师的简笔画并介绍This is Liu Mei.You may call her Miss Liu.同时将Miss Liu 写在黑板上。为下课学习Miss Liu打下埋伏。(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替换Mr Zhang和Miss Liu) 4)借助挂图,复现上一节课的小动物。在巩固复习的基础上引出新的单词panda和bear。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问候小动物:Look, thats Mr Panda.Lets say “Good morning, Mr Panda.”然后让学生戴上小动物的面具进行对话。 5)听录音,用投影展示Just speak和Just read部分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并要求学生用手指着句子和单词认读,力求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体会英语句意。 3.趣味操练(Practice) 1)将学生围成

篇6: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同学维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同学充溢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重点:

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身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维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同学充溢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俺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放飞蜻蜓这篇课文,认识了很多生字婴幼儿,让俺们先到词语乐园去走一走,读一读。(出示词语)

慈祥 抚摸 复杂 入神 结构 调整 七嘴八舌

蜻蜓 露水 苍蝇 蚊子 孑孓 田埂 不计其数

1、你最想读哪一行?相机纠正

2、齐读

老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俺们知道小伙伴们将自身捉来的蜻蜓又放了。

二、抓一“放”字,了解蜻蜓是益虫。

老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想一想“小朋友们为什么要放飞蜻蜓”呢?

同学1:因为蜻蜓是俺们的朋友,所以小朋友们放飞了蜻蜓。(板书:俺们的朋友。)

同学2:因为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吃的都是害虫,所以蜻蜓是俺们的朋友啊!(吃食)

同学3:因为 陶行知 先生告诉俺们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所以俺知道了蜻蜓是俺们的朋友。

同学4:俺通过小朋友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得到蜻蜓是吃害虫的,所有它是俺们人类的朋友。

老师:是啊,蜻蜓是俺们的朋友,让俺们再来读一读1—6小节,从而加深对蜻蜓的了解。

师:老师觉得同学们在读人物对话的时候,要想读好,不只要注意人物的语言,更要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谁来说一说,这段话哪些地方需要注意。随机引读2—6小节。

三、再抓“放”字,了解蜻蜓。

老师:小朋友们放飞蜻蜓仅仅是因为它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吗?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七至十自然段,俺们对蜻蜓还有哪些了解?

生5:从对话中,俺知道了蜻蜓的眼睛结构很复杂,可能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板书:眼睛)划出有关语段,指导朗读。

尾巴的作用:相机划出有关句子,指读,再读,个别读(多读几遍)读出蜻蜓

生6:从对话中,俺了解到了蜻蜓尾巴有坚持平衡、调整方向的作用。(板书:尾巴)

对于蜻蜓在饿极时会将自身的尾巴吃去一截的说法,陶行知也很难确定,所以用了“据说”一词。其实呀(出示注释)

老师:通过课前的资料的收集,你对蜻蜓的身体、结构、作用还有哪些了解吗?

同学汇报。

①蜻蜓点水(人们经常看到蜻蜓点水,实际上这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雌蜻蜓在产卵时,单独在水面上飞行,然后一次次不时地把尾巴插入水中,产下一些卵,立即又飞起来。这样连续产卵的动作,好像蜻蜓在不时地点水。)

相机出现:蜻蜓点水图片。

——评:“蜻蜓点水”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原来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知识,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啊! 齐读。

②俺们再来看看蜻蜓的眼睛

(有一对异常发达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一只大复眼由1万多只小眼组成。——(出示无数小眼的课件)评:多么独特的一双眼睛啊!

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 9米 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局部,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

——小结:正是这样一双敏锐的大眼睛,使蜻蜓荣获“捕虫能手”的称号。

关于眼睛,还有要补充的吗?

过渡:除了蜻蜓的吃食、尾巴、眼睛,你还想补充介绍点什么?

③身体细长,胸部反面有两对膜状的翅,休息时翅展开,平放两侧。——你读书很仔细,补充了翅膀的特点,你能用自身的话,把它说得更生动一点吗?(同学说)你真不简单,不但补充了丰富的内容,还把它变成了自身的知识。

④口内生着一对坚硬有力的紫色大鄂,脑袋可任意优美转动。

——评:这是它捕获飞虫的有利条件。

⑤蜻蜓是昆虫世界中最出色的“飞行家”。在作急促的冲刺飞行中,每秒的速度可达 40米 左右;还可以连续飞行一小时不着陆。——评:奥运冠军刘翔跨越 110米 栏用了12秒88,蜻蜓每秒飞行 40米 , 110米 只需要两秒多钟,你看,比奥运冠军还快上好几倍,真是当之无愧的“飞行家”!)

老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读课文和补充知识,对蜻蜓有了很多的了解。老师也感觉到受益匪浅,不知不觉也喜欢上了蜻蜓,瞧,这位同学他也很喜欢蜻蜓,[出示图片]他在干什么呢?

生:他在捉蜻蜓。

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

师:好,现在你们就把老师当作这位捕获蜻蜓的小男孩,你想对俺说些什么?

生:……

师:你能告诉俺为什么不能捕获它吗?……为什么说他是俺们的好朋友?

奥,其实俺捉蜻蜓并不是要伤害他,只是想要观察观察,瞧,他的眼睛大大的,和俺们人类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呀?他的尾巴又细又长,又有什么作用?

老师:同学们,谢谢你们!俺明白了。俺们看看文中的那群小朋友此时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节。

师:小朋友们入神地听着,告诉俺们小朋友们从想了解蜻蜓,到喜欢上蜻蜓,甚至爱上了蜻蜓,所以,小朋友们纷纷说:引读……

老师:因为更了解、因为更喜爱、因为对生命的尊重、……所以小朋友们会放飞蜻蜓。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品读课文,感悟人品。

老师:同学们,是谁让小朋友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

生齐:陶行知。

老师:又是谁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蜻蜓的身体结构及作用的?

生齐:陶行知。

老师:(出示头像课件)文中陶行知是怎样劝说小朋友们的呢?大家打开书,找一找,课文中描写了陶行知的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慈祥地抚摸”“拉着小朋友们坐在田埂上”——从这里你看出了 陶 先生的什么?请你再读一读,体会体会。(指名2、3人读)

“高高举起” ——为什么要高高举起?(举得高,小朋友们才干看得清。)多么关心小朋友啊,处处为小朋友着想。俺们一起把这一句读一读。

“小心地翻过去”——你读出了什么?是的,他要求小朋友们放飞蜻蜓,他自身也十分保护蜻蜓。大家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用商量的口吻”“还给”—— 陶行知 先生没有居高临下,他非常民主,把放飞的决定权交给小朋友们,让他们放得心甘情愿。你能把这种语气读好吗?请你试一试。(指名2人读)俺们一起来读。

老师:同学们,你们真得走进了陶行知的心理,他就是这样一位尊重小朋友、热爱生命、提倡民主的大教育家,从他的一些名言中俺们可以更为真切地了解他。

出示名言,读、齐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正是他那朴实的语言,让小朋友们明白了深刻的道理,促使小朋友们主动放飞了蜻蜓。……读课题——放飞蜻蜓!。小朋友们放飞的仅仅是蜻蜓吗?不!那是小朋友们对有益动物的一份爱、维护有益动物的一份责任、人和动物之间和平共处的一份真情。

(出示作业)(查资料,学会介绍一种或几种有益动物,做好一份读书笔记。)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3教学目标:

1. 理解词语“窃窃私语”的意思,抓住中心句子,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

2. 能了解作者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方式有趣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抓住中心词“各种各样的声音”、“各有各的活动特点”、“ 差异很大”等具体展开分析,配以多媒体感知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模仿文中句式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想象海底其它的各种声音

教学难点:

掌握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文章围绕事物主要特点,通过几个典型方面进行说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走进“海底世界”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海底世界。齐读课题

2.这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吗?(师:你找对了,这句话其实也是课文的中心句,它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3.的确,海底是一个——板书: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二、精读感悟,畅游“海底世界”

1.自由朗读课文2—5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讲述了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2.汇报并板书:动物 植物 矿物

(一)抓住“声音”说“趣”

1.默读2、3小节,想想这两小节分别介绍了海底动物的什么?(板书:声音 活动)

2.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海底动物声音的?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画出有关句子。出示句子,齐读。

点红: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像人在打呼噜……

(1)作者把海底的声音写得多么形象啊!请你仔细读读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比喻:海底有的声音像——,有的声音像——,采用了形象的比喻手法。

排比:这些短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采用排比手法。

(2)“嗡嗡、啾啾、汪汪”,这些都是描写动物声音的词语,叫拟声词。细细地读读,你会发现,这些声音一个比一个响。看来,作者在写作的时候,还是挺有讲究的呢!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评价:多么有趣的声音啊!谁再来读?

(3)海底是不是只有这几种声音呢?你怎么知道?(省略号)你有一双慧眼!

海底还能听到哪些声音?谁能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说?

出示句式:“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4)海底动物的声音真奇妙,不同的动物发出的声音不同,即使是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时候发出的声音也不同。引读: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行进的时候——,遇到危险的时候——。

(5)其实,这些声音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是听不到的,需要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而且这些声音听起来低低的、轻轻的,动物们就像是在——窃窃私语

A老师想看看什么样才是窃窃私语,你能和同桌表演一下吗?

B刚才老师俯下身子,努力地想听清你们在说些什么,可是我并没有听清,你们刚才的样子就是——窃窃私语。

C那你能用“窃窃私语”来说一句话吗?

(6)现在让我们再来感受海底动物窃窃私语的声音,齐读“如果你用上……”

点红“:”从这个冒号你读出了什么?(引出下文,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前面的这句话来写的,在写法上采用了先总述后分述)师生分读。

(二)抓住“活动”读“趣”

海底动物的声音如此奇特,活动更是各有特点。

出示要求

1. 快速浏览第三小节,想想这一小节采用了什么构段方式?用“ ”划出中心句。

2.这一小节介绍了哪几种动物?用“﹏”画出它们的名字。它们各有什么活动特点?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4米。”

(1)你觉得海参爬得怎么样?从哪读出来?

(2)知道“四米”是多长吗?我们的黑板差不多4米长,这么短的距离,海参却要爬行整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就是一节课加两个下课时间。看来,它爬行的速度——可真慢呀!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每小时”、“四米”,作者采用(板书: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海参的爬行速度真是慢呀!(指名读)还有谁也喜欢海参的,那你也来读一读。(指名读)

(4)出示比较句子:你读出了什么?

师:简单的一个“只”字就能让我们感受到海参爬行速度之慢。让我们通过朗读把它的活动特点表达出来。(齐读)

“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

(1)如果要你来读这句话,你觉得要读好哪些词?

(2)“每小时”、“几十千米”,作者不仅采用了列数字的方法,还通过和我们平时见过的普通火车(板书:作比较),让我们感受到梭子鱼的速度之快!(指名读)

(3)“还要”:看似简单的一个字或是一个词语,在语言表达上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谁来读好?

(4)梭子鱼真是大海中的游泳健将呀!(齐读)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1)像我们平时见过的划船和游泳都是靠反推力来前进的。

(2)乌贼和章鱼利用水的反推力后退,这样的活动方式很是奇特。齐读。

有些贝类自己不动,但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1)“巴”是什么意思?(紧紧地贴在轮船上)这些贝类可真会享受!指名读。

(2)贝类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旅行,多么惬意啊!我们一起来读!

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

(1) 这是一句什么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板书:打比方

这句话,作者采用打比方的手法描写深水鱼。读读这个比喻句

(2) 在一片漆黑的深海里,有许多带有发光器的深水鱼在悠闲自在地游动着,就好象黑夜中那闪烁的星星。多么形象的比喻啊!齐读。

3.让我们再来通过朗读分享这些动物们有趣的活动特点!(齐读第三自然段)

4.这一小节,先总写海底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再举了5个例子,(板书:举例子)分别叙述,这样的构段方式就叫——总分。总写的这句话就叫——中心句。

(三)抓住“差异”赏“趣”

刚才我们通过海底动物的声音和活动领略了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现在就让我们从海底的(植物和矿物)去领略海底的物产丰富。

植物

(1)出示第4小节: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作者又是从哪两方面来写海底植物差异大的?(色彩、形态)男女生分读句子。

(2)海底的植物真是形态各异呀!作者同样采用举例子的手法,例举了一个海藻,小的我们的肉眼看不到,只能(借助……),大的(长达……)像这样的海藻就有(八千多种)。

(3)出示比较句:你读出了什么?

师:说明文的语言就应该这样,科学、准确。一字之差却表达了完全不同的意思。

(4)海底植物形态各异,向我们呈现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面。齐读。

矿物

除了植物,作者还向我们简单介绍了海底的矿物。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三、总结升华,探究“海底世界”。

1.这篇课文从海底的动物、植物和矿物来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出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齐读。

这也是发自我们内心的赞美:再读!

2.这节课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只是大海的沧海一粟。如果你还想更多地了解和探索海底世界的奥秘。最后,老师给大家推荐两本书《海底两万里》、《海神的传说》。相信你对海洋有更多的了解,得到更多的收获!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篇7: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9个二类字。理解生词意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准备】

生字卡、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一、导入揭题

1、我们鼓掌时发出的声音叫什么?(板:掌声)

2、我们常常会在什么情况下听到掌声?

3、预习了渴望呢,知道文章写谁为谁鼓掌?为什么事鼓掌?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

2、生自读课后生字词。

3、师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班里、愿意、投向、调来、情况、持久、讲述、交谈

珍惜、慢吞吞、困境、残疾、犹豫、骤然、鞠躬、舞蹈

理解:

持久:保持的时间长。

困境:捆那的处境。

犹豫:拿不定注意。

骤然:突然。

4、读课文。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6、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①写小英因患有残疾而忧郁、自卑。

②老师由于不了解情况而让小英上台演讲,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上台演讲,获得成功。

③同学们的掌声使小英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不再忧郁了。

④点明中心:人人都需要掌声。

7、每组各读一段。

三、书写生字

1、师指导写“班”“境”“愿”。

2、生习字,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精读课文。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说出文章各段的内容。

二、前后对比,感受小英变化

1、小英曾经是怎样一个人?请小朋友自己读读第一段。

2、小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胆小、自卑、没有勇气面对现实……)

3、这样的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出示: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2)指名读这句话。

(3)她为什么坐在教室的一角?

(4)“默默地”说明了什么?

(5)你从“总是”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6)齐读这句话。

可是不久以后,小英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变得怎样了?

(7)指名说。

(8)读读这一小节,出示:“说也奇怪……”

(9)小英变得怎么样了?(自信、勇敢……)

(10)你认为省略号还省去了什么?谁来补充?

(11)是什么原因,使她变得判若两人?(指名说)

真替小英的变化感到高兴呀,就让我们高兴地来读读第5段吧!

小英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能从你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分组读1、5两段。)

4、读到这儿在我们心中一定留下一个很大的问号,是……?(小英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你认为是因为什么?(掌声)

过渡:掌声竟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

三、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1、学生自由读2、3、4自然段。

2、同学们给了小英几次掌声?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表示掌声的词语

3、第一次掌声“热烈、持久”。大家来鼓掌(指名读)小英感受到了吗?

谁来读一读,让大家感受到掌声的力量?

4、同学们的为什么要给小英这样的掌声呢?在掌声响起来之前发生了什么事?

5、出示:

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1)谁来读第一段话?

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那一刹那,小英首先想到的是什么?齐读。

(2)自由读第二段话,注意体会带点的词语。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小英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

小英想上去吗?(不想)为什么?小英能不上去吗?(不能)为什么?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儿红了”我们体会到小英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齐读。

(3)师: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小英终于——(引读)。

是啊,同学们已经走进了小英的心里,关注着她。其实同学们早已在关注她,这关注的目光里包含着什么?

(4)小英终于走上了讲台,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什么?包含着什么?

(回顾前面的课文。)

(5)掌声渐渐平息,小英开始演讲了,她讲得怎么样?听了演讲,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6、同学们把要对小英说的话用什么表达出来?(第二次掌声)这时的掌声又是什么?这时的掌声又犹如什么?(学生自由说,并让说得精彩的同学把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

再次听到这经久不息的掌声,小英内心又是多么的——(生答:感激)

7、听到同学们的第二次掌声,小英怎样了?

(出示):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齐读。

小英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无数的话语在小英心头涌动,她想说——(生答)小英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引读)

8、是啊,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再次引读)

9、后来,小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她给她的老师写来了一封信,想看看吗?

出示:

(1)指名读。读课文就应该这样,把自己放进课文中读。

四、总结升华,读背作者感想。

这掌声仅仅是指这次掌声吗?这掌声包含着什么?(关爱、友情……)

是呀,当别人需要你的掌声的时候,我们就要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别人。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篇8: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放飞蜻蜓》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字,掌握9个词语。

2、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动物。

5、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初步感受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的和蔼可亲和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难点:体会陶行知良好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课前准备:

1、说说你最喜欢的老师或你心目中的好老师。

2、猜谜语:蚊子 苍蝇 蜻蜓等。

3、唱歌《小蜻蜓》。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猜谜语引出蜻蜓,板书“蜻蜓”,学习生字“蜻蜓”。

2、板书:放飞。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 板书:捉? 放?

3、过渡: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学会文中的生字。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2、抽读三个学生读生字新词,评价,纠正字音。

3、去掉音节男女生赛读新词,齐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个人自己读,可以同桌或四人小组合作读,或几个同学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思考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抽学生回答可能不完整,可能不够简洁,随即按以下程序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师:要能准确地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首先得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呢?抽学生回答。关键词是什么?板书:捉(起因)

(2)故事的结果怎样?抽生回答。板书:放(结果)

(3)事情的经过是哪些自然段?能用一句话概括吗?抽生回答。板书:讲或劝(经过)

(4)讲解:概括这类写事的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出来。这种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的文章,我们就说它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板书: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

(5)你能比较准确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老师给孩子们提供两种句式。(多媒体出示要求)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1、这篇课文先写 然后写 最后写 。

小结:陶行知先生给孩子们谈了些什么,又是怎样谈的,陶行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书写蜻蜓两个字。

二、检查生字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抽读,全班同学认真听,看她有没有记住他们的名字.教师略作评价。

2、齐读生词。

3、说说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板书:陶行知。指导书写“陶”字。课文先写……然后写……最后写…… 板书:捉 讲(劝或谈)放

过渡:陶行知给孩子们讲了关于蜻蜓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三、细读课文。

(一)抽两个同学读2-10自然段,思考:陶行知给孩子们讲了关于蜻蜓的哪些方面的知识?抽生回答。板书:吃食 尾巴 眼睛

陶行知怎样给孩子们讲蜻蜓吃食这个问题的呢?

(二)学习第2——6自然段。

1、学生按要求自学2-6自然段。多媒体出示要求:

2、检查自学情况,朗读体会情感。

查勾画和体会的情况。理解慈爱、抚摸,出示“抚摸”,都是提手旁,学习生字“抚”。

(2)读悟第二、六自然段。

抽读、范读:体会到陶行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板书:和蔼可亲

指导朗读:试读、抽读、齐读。读出和蔼可亲的样子和疑问的语气。(强调“慈爱”和“抚摸”,读陶行知的话,音量小一点,语速慢一点,读出疑问的语气。)

(3)小结:作者是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陶行知的精神品质的。同学们在写人物的时候也要学着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就能把人物的特点以及精神品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3、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

抽一生读作者的话,一生读陶行知说的话,一女生读翠贞的话,一生读男孩的话,全班同学读其他孩子的话。想象陶行知与孩子们对话的场面,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理解“七嘴八舌抢着说”,然后再请几个孩子表演第五自然段。板书:七嘴八舌。

师:孩子们已经知道了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如果这时陶行知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会放吗?可是陶行知却继续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等知识。

(三)学习10自然段

1、学生按要求自学

学习要求:

①迅速默读10自然段,用 画出陶行知介绍蜻蜓尾巴和眼睛的句子。

②与同桌讨论:陶行知为什么还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生回答第一个问题,用“陶行知给孩子们介绍了……还介绍了……”的句式。“只介绍了这些吗?”

陶行知在给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大眼睛时哪些词用得好,用你喜欢的符号在书上把这些词勾画出来,体会“成千上万”、“四面八方”的意思。板书“成千上万”、“四面八方”。你能说出几个类似带数字的四字词语吗?欣赏蜻蜓图片,教师引读。

(2)陶行知为什么还要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呢?抽生回答。(让孩子们更进一步了解蜻蜓,喜爱蜻蜓,从而保护蜻蜓,与蜻蜓做好朋友,而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把蜻蜓放飞。)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1、这时候陶行知如果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孩子们会放吗?可是,陶行知却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板书:放

(多媒体出示)比较句子:①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他放了,好不好?”②陶行知说:“把它放了。” 指导朗读,结合上下文体会陶行知是一个怎样的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尊重孩子

2、孩子们把蜻蜓放飞时是怎样的心情呢?齐读课文最后两句。看书上的插图,想象当时的情景。

四:拓展想象:

(学生看图)你们瞧,蜻蜓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是多么轻松,多么愉快呀!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陶行知会说些什么呢?小蜻蜓又会说什么呢?(自由交流)

篇9: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赶海》

一、解题,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一首非常优美的歌曲,来我们一起来欣赏。

2、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播放课件。

3、这首歌你们听过么?这是一首歌唱大海的歌。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大海是什么样的那?(出示<

>的大海)学生口头填空。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的课文就是和大海有关的,题目叫做《赶海》(板书课题)同学们注意看老师写,“赶”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这一捺写得要舒展一些。来,读课题。

5、谁知道什么是赶海啊?(老师简介“赶海”)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赶海多好玩啊,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赶海。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自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认识得字或难读的字,请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刚才同学们读书那么认真,相信这些生字词一定难不倒大家,谁愿意来试一试?

3、个别读,(同学读的时候你要仔细听,认真看,是不是把字音读准了)开火车读

4、小火车开得多稳当啊!现在老师把生词上面的拼音去掉了,还能读好么?

三、精读课文

1、同学们真了不起,生词读得那么准确!在小作者的记忆中,赶海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去在哪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动笔画出你认为有趣的句子,并想想趣在哪呢?

2、教师巡视,相机知指导。(板书:趣)

3、同学们都很会读书,都在书上画出了自己觉得有趣的句子。谁愿意把自己画出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让大家分享乐趣?

4、(指导第二段的第二句)

·读句子、说句子(老师指导:追赶浪花是有趣的。这个同学真不错,不但让大家分享了他找到的充满乐趣的句子,还能说出自己的体会,真是会学习的孩子!)

·老师指导:这句子那么有趣,。你想象一下浪花哗哗地往下退,一会儿又涌上来,小作者拼命追赶浪花的情景,多有意思啊!你能不能再读读这个句子?边读边想象句子描绘的情景,读得更有趣一些?

·听你读这个句子,老师好像看到小作者追逐浪花兴奋不已的样子了!读的真好!要把句子读好,就要象这个同学这样,一边读一边想象,读到哪就想到哪,留给自己一点想象的时间,想象好了,就能读好了。不信,你们也来试试。读一读这个句子,感受追逐浪花的乐趣!(全班齐读)

5、指导读“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这一句。

·这句话就象电影中的远景一样,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赶海的热闹场景。从句子后面的这个省略号,也可以看出赶海的人真是多啊。

6、指导精读第三自然段。

摸呀摸呀嘿!(不光体现在声音上,还体现在表情,甚至是动作上)

哎!努努嘴儿“哎哟”

咦?哦!轻轻只一捏

7、同学们好好体会一下老师刚才的指导,自己练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读得有趣。

8、看到同学们读书那么投入,老师可真喜欢。来让我们再读一读第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用你的声音,表情,动作把赶海的乐趣表现出来。

9、赶海是有趣的,在海边追赶退去的浪花是有趣的,摸海星,捏大虾更有趣,就算被螃蟹的大鳌夹住了手,疼的也是高兴的。难怪我要闹着去啊!

同学们,时间不早了,太阳也偏西了,赶海的人三三两两的回去了,我也满载而归。喧闹的海滩又恢复了平静。让我们再听一听那大海的歌,回味赶海的乐趣。

篇10: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要求】 ⒈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试商和调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能判断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几位数,能估计商的最高位是几。 ⒉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乘法与加减法、除法与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初步理解小括号的作用,会脱式计算两步运算的式题。 ⒊经历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这些运算律,会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一些加法和乘法的简便运算。 ⒋初步认识射线和直线,能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体会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⒌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表示角的符号和角的计量单位“度”。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的角。 ⒍进一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平角和周角,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关系。 ⒎能根据实际需要对数据分段整理,填写统计表,能对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⒏在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方法,进行有关的口算、估算的过程中,发展类比迁移能力、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⒐在认识射线和直线的过程中发展空间想像能力;在研究角的度数,认识平角、周角,认识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等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习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说明。 ⒒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有效地与同伴合作,或者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或者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与同伴交流,体会合作的益处,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 ⒓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初步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 ⒔在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等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初步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增强理性精神。 ⒕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敢于提出疑问,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下,初步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⒈正确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进行笔算;正确判断商是几位数,商的最高位位是几。 ⒉运用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混合运算进行简便运算。 ⒊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 ⒋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的学习过程。 【教学难点】 ⒈利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中的有关问题。 ⒉对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作出正确的分析。 ⒊用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或垂线。 ⒋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分析、判断、创新等能力进行培养。 【进度安排】 单元 课时 除法 13课时 角   7课时 混合运算  8课时平行和相交  5课时 找规律 4课时 观察物体  4课时 期中考试  2课时 运算律   7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  4课时 统计与可能性  6课时 认数 8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  5课时 整理与复习  6课时 加机动课时10课共89课时 【研究专题】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措施】 ⒈学期一开始就严格要求,加强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⒉利用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从而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⒊加强补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不落人后。 ⒋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觉学习不再枯燥无味。         第一单元 除法   【教学目标】 ⒈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探索、掌握整十数、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商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且商是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⒉ 使学生经历试商过程,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进一步加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⒊ 使学生在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已掌握的乘、除口算的方法,能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⒋ 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已有的计算解决问题睥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克服困难的意识,培养认真负责的精神。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5页: ⒈ 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 ⒉ 学习除数不是整十数的笔算,着重掌握试商的方法(包括试商后不需要调商和试商后需要调商),以使学生较为完整地理解和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课时划分】 共计13课时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  1课时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  1课时 练习一    1课时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3课时 练习二    1课时 练习三    2课时 复习    2课时 单元测试练习  2课时   第一课时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例题,“试一试”,第2页“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要求】 ⒈ 充分利用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已积累的除法计算经验,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⒉ 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 【重点难点】 ⒈ 灵活掌握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⒉ 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教学资源】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课件出示) 漫长的暑假过去了,在暑假中有没有去新华书店逛逛呀,我们学校也到新华书店去为同学们采购了好多书,你们瞧,实物投影出示挂图。 二、师生探究 1、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2、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3、交流:板:60÷20= 4、提问:80÷40怎样想? 相机板书:20×3=60  6÷2=3   60÷20=3  60÷20=3 5、提问:60÷20要怎样笔算呢?这就是今天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板课题) 6、教学竖式 笔算先写竖式(板竖式)提问:60除以20得几?为什么是3?3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不能写在十位上呢?接下去怎么算?(完成竖式)谁来说说笔算60÷20怎么想的? 三、活动尝试 1、出示题目:96÷20= 2、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书上完成,并验算 3、反馈交流,提问:这题与前面一题有何不同?余数是几,余数是不是比除数小? 4、指出: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商写在个位上,计算时,只要想这两位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就是商几。 四、巩固反思 1、想想做做1 (1)学生自己完成 (2)反馈交流:你是怎样想的?上下两题有何异同? 2、想想做做2 (1)出示前两2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书上完成 (2)反馈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比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 (4)出示后2题,用相同的方法完成 3、想想做做4 (1)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时间单位?你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2)小黑板出示:60分=( )时 60秒=( )分 180分=( )时  300秒=( )分 420分=( )时  540秒=( )分 (3)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4)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4、想想做做6 (1)学生自己完成,指名2人板演 (2)反馈交流 5、完成思考题 (1)小黑板出示思考题 (2)学生自己完成,能写几道就写几道 (3)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应用质疑 1、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疑问? 2、作业:P2―3.5 板书设计: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      60÷20=3(包) 96÷20=4……16   3 4  20 20 60  20 96  验算×4   60   80  80   0 16 +16 答:60本《科学天地》要打成3包。  96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例题,“试一试”,第4页“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要求】 ⒈ 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试商过程,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⒉ 使学生在探索、练习中不断丰富积累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 ⒈ 估计商的大致范围。 【教学资源】实物投影、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⒈口算下面各题,指名说出其中一、两题的思考方法。 120÷40 560÷70  420÷60  240÷80  320÷40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⒈出示例题图,指名说说题意。 提问: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算式怎样列?学生列式。 ⒉提问:420÷30得多少,你们能估计一下商大约是多少吗? 三、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⒈估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估算的结果和方法。 ⒉笔算出结果。 ⑴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⑵提问:你是怎么想到要商1的?这个1为什么要写在商的十位上?30怎么来的?… ⒊教学试一试。 ⑴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的两题,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⑵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 ⒋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⑴同学们分小组说一说,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可以怎样算? ⑵师小结,补充完整。 四、想想做做 ⒈“想想做做”第1题。 ⑴学生独立计算,指名版演。选择其中两题说一说计算过程。 ⑵比较前两题和后两题,为什么被除数一样,但商的不同? ⒉“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找出错误,全班交流,分析错误原因。 ⒊“想想做做”第4题

篇11:八年级艺术上册全册优秀教案

八年级艺术上册全册优秀教案

(一)音乐与舞蹈:

《春江花月夜》

1.内容介绍:

1962年在第八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会”获舞蹈比赛古典舞金奖,1994年“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评比中获“经典作品金像奖”。表演者陈爱莲是我国著名的舞蹈家。

2.教法建议:

(1)此曲的音乐旋律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主要让学生在观看影象时观察舞蹈是怎样用其肢体语汇表达音乐春、江、花、月、夜的美景。

(2)让擅长舞蹈的同学跟着影象学做几个动作或身段造型。

(二)音乐与诗歌:

《秋湖月夜》与《念奴娇过洞庭》

1.内容介绍:

《秋湖月夜》:

《念奴娇过洞庭》:

注解:

洞庭——两个相连的湖泊名。

玉鉴琼田——玉一样光洁的镜子。宝石一样的地面。比喻湖水明澈安详平静。鉴,镜子。琼,宝石,玉石。

著(zhu)——挨上,附着其上。

会——会意,体验。

岭海经年——岭海,岭南两广一带。经年,一年(以上)的时间。作者曾江府兼广南经略安抚史,后被去职,不久又州,权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公事。

萧骚——形容草木、水被在风中发出的声响。比喻发短而稀疏。

“尽挹”二句——指北斗七星当成酒杯,把天地间万物请来做宾客,一起把西来的江水当成美酒,尽情畅饮。

拍舷——拍打船舷。

今夕何夕——化用《诗经绸缪》成句:“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今天是什么好日子,竟遇到这个人!)

2.教学建议:

(1)音乐是在流动的,当找到吻合的地方,可以马上举手回答它对应了诗中哪一句。

(2)对于同一题材的不同艺术表达形式,主要还是要从整体去理解,意境的联系,每一乐句未必能找到对应的诗句,反之,每一诗句也未必能找到对应的乐句,更何况诗的长度与音乐的时间是无法吻合的。

(3)看注解,理解诗意,并进行听听谈谈的活动。

(三)创造与拓展

题(一)

1.答案:

这类音乐作品一般都表现出宁静、安谧、甜蜜或忧伤的情绪色彩。

2.教学建议:

(1)作曲家描绘月光的手法(一度创作)是多种多样,同时欣赏者理解月光,表达月光的手法(二度创作)也可以多种多样:口头描述,美术绘画,摄影,手工艺品制作,诵读名诗佳作,想象画,色块、图形、舞蹈等等都可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这里,用名诗佳作的.诵读、色块、图形来表达月光尤为有效。

题(二)

教学建议:

(1)歌曲旋律简单,通谱采用135三个音写成,又有乐句的重复,很通俗朴实,较能为全体同学所接受,故建议全班同学一起参与此活动。

(2)尽量放松,手脚并用,全身舞动,口中欢呼,无须顾虑动作的整齐划一,规范精确,能随韵律踏准节奏即可。

(3)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及彝族特有的五拍子节拍要与击掌(打击乐)和人声的伴奏节拍合得天衣无缝,不要错位。

题(三)

教学建议:

(1)听一下歌曲(无伴奏合唱)的录音,先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

(2)此曲较适合人声模仿与口风琴演奏,口琴若是半音阶的也可吹奏。

(3)奏唱时,注意音与音之间的连贯。

(4)可让一部分同学唱歌曲,一部分人奏歌曲,做到人人参与,唱奏齐全。

题(四)

1.答案:

《静夜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中秋》、《十五夜月》等等。

2.教学建议:

(1)唐诗宋词中描写月色的名篇很多,也很经典,可从语文教材及课外文学作品中寻找一些。

(2)描写月色很少有纯自然景色的描写,作者大多数是借景抒情的,学生在选配音乐时,先要搞清楚古诗所传递的是怎样一种情感:愉悦的,还是忧伤的?然后有针对性地配上音乐。

(3)准备一些砚台、砚墨、对联字画、纸扇民乐等作为道具与背景,进行情景朗诵。

篇12: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这里主要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向大家展示一下记录自己成长过程的物品,和他人分享一下自己的快乐和骄傲。

教学目标:

1、从人的认识规律出发,灵活处理教材

尝试让学生根据一些现象,对人体的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假设,并在人体轮廓图上画出参与活动的神经。再通过对一些现象的观察与思考,验证、修正自己的假设,通过探究,弄清人体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神经分布情况。

这个过程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也体现了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而不是像教材那样直接陈述结论。

从一些现象,推测物体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并且进一步验证,也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方法--“解暗箱”。

2、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神经系统

在学生探究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时,引导学生分析:我们有时得到了一个指令后,并不去执行这一指令,这是为什么?

学生经过讨论,认识到神经系统的工作要经过大脑的判断和指挥。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该改变过去那种抛开整体,片面地研究一部分的做法。这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课程编排以及科学教育理念层面上的问题。

3、树立大的科学观,不能局限于课本上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往往会出乎教师的意料,有些学生的思维会很有建设性,例如,有的`学生认为指挥前臂举起的神经作用于前臂,在测试人接住下落物体时神经反应的速度时固定手的位置防止作弊,这些都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但这些都是最重要的科学素养,是最可宝贵的。

教师的教学要从科学教育的整体要求出发,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与全班学生共享。

4、通过活动建立动态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

我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设计了一个活动,让一队队学生模仿神经,传递信息、做出反应,效果很好,比简单的画图、多媒体更生动,更能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

第六单元 交流与质疑

1. 交流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参与辩论活动,能写出一篇辩论稿。 能够正确理解统计图表。

知识与技能: 了解科学家采用的多种交流活动,理解交流的含义。 知道选择交流方式的标准是符合科学事实、方便别人理解。 知道用文字、图表、模型和进行辩论是常见的科学辩论方法。 知道怎样辩论和写辩论稿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向科学家学习。 愿意就科学问题展开辩论。 以中立的客观立场倾听和记录正反两方的意见。

教学过程

1、将学生分为两个组,课前布置学生准备辩论的资料,辩论的题目是:对于已经确诊的“植物人”,我们是否可以选择放弃救治。 二、探索和调查 1.对于“对于已经确诊的‘植物人’,我们是否可以选择放弃救治。”这个题 目进行辩论。 2.让每组都选择学生做记录。

3.结束辩论,双方各自整理辩论的资料。 4.教师讲怎样写辩论稿。 5.小组完成辩论稿。

6.科学家也经常为了一些话题进行辩论。这是他们交流自己想法的一个重要途径。

7.科学家为了进行想法的交流,还有其他的交流方法。还有哪些呢? 8.阅读P66。 9.汇报。 1

0.讲解几种图表的注意事项。

三、回顾和解释 课后尝试再利用其他的方式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质疑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不合理的问题、推理过程、结实、取证方法做出分析。 能够尝试设计合乎探究规则的取证方法。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质疑。 知道质疑的内容有哪些。 知道科学不能弄虚作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敢于质疑别人,勇于接受别人的质疑。 形成注重真实的科学品质。 乐于发现问题,进行质疑。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什么是质疑。 知道质疑的内容有哪些。 知道科学不能弄虚作假。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什么是质疑,也不知道哪些内容值得质疑。 层次2:知道什么是质疑,不知道哪些内容值得质疑。 层次3:知道什么是质疑,也知道哪些内容值得质疑。 探究能力:

层次1:不能够对不合理的问题、推理过程、结实、取证方法做出分析,不能够尝试设计合乎探究规则的取证方法。

层次2:能够对不合理的问题、推理过程、结实、取证方法做出分析,不能够尝试设计

合乎探究规则的取证方法。

层次3:能够对不合理的问题、推理过程、结实、取证方法做出分析,能够尝试设计合

乎探究规则的取证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篇13: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时、分、秒》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

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4.课本第7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计算,用家到学生经过的时间来组织教学。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得出计算的时间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细致引导,通过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总结和实际应用巩固所学。通过不断地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3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2、完成“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

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4、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

5、完成“练习一”第8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6、完成“练习一”第9题。

指名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补充题目。

1、1分=()秒 4时=()分 9分○9秒 36分○2时

5分=()秒 150秒○2分 400分○4时 10分○1时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三、全课总结

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一”的第10、11题。

篇14:三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设计

湘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设计

第一课老师你好

第二课时

第十课 《多年以前》

第十二课 《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用轻松。自然、抒情地声音学会演唱《月圆曲》,能自信、又表情地当众表演歌曲,并积极参加互评活动;

2、在听赏《摇篮曲》时,能感受到歌曲抒情,优美地情绪,能用自己地肢体语言参与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语难点:

学会唱《月圆曲》,能准确。和谐地唱出歌曲《月圆曲》中的儿声部。

教学准备:

钢琴、光盘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情景布置

营造处温柔、静谧的氛围。

2、听觉感受

学生随着《月圆曲》的音乐走进教室。

二、导学铺垫

听赏《摇篮曲》

1、说一说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一听(放《摇篮曲》),从这首歌中你听到了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摇篮曲的`意境)

2、动一动

请你学者妈妈哄宝宝的模样动一动!

3、唱一唱

师:妈妈是怎样哄宝宝睡觉的,你能学学吗?让我们用“U”来学习妈妈好吗?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用轻松。自然、抒情地声音学会演唱《月圆曲》,能自信、又表情地当众表演歌曲,并积极参加互评活动;

2、在听赏《摇篮曲》时,能感受到歌曲抒情,优美地情绪,能用自己地肢体语言参与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语难点:

学会唱《月圆曲》,能准确。和谐地唱出歌曲《月圆曲》中的儿声部。

教学准备:

钢琴、光盘

教学过程:

一、引导掌握

1、创设情境

师;《摇篮曲》描述了妈妈在夜晚哄宝宝睡觉的情景,你还能回想你知道的与“夜”有关的诗或儿歌来告诉同学们吗?

2、歌词教学

(1)师:同学们刚刚说得诗和儿歌真棒!老师也想为大家朗诵一首儿歌,好吗?(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

(2)师:让我们一起来朗诵这首儿歌吧!(学生一起朗读)

3、曲谱教学

(1)师:这么美地夜,让我们用歌声来表达我们内心地赞美吧!

(2)教师范唱

(3)全体学生用“U”模唱曲谱

(4)分组视唱曲谱,然后合唱共同唱出

4、歌曲教学

(1)轻声唱词

(2)师:你觉得有哪些句子难唱?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3)接龙游戏,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最后一句一起唱,然后交换唱。

(4)演唱整首歌曲

5、双声部教学

(1)师:这首歌曲真美,蓝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快看一群可爱的星星夜眨巴眨巴者眼睛来了。

(2)互动教唱二声部

师:让我们共同来完成它?

师:谁愿意来做可爱的星星?

(3)听赏童声合唱《月圆曲》

师:同学们唱得太棒了!还有一群停学也很想唱一唱这首歌,让我们来听赏!

(4)师: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注意情境)

二、创编表演

1、师:请你来做小导演,为这首歌去编排一个最佳表演方案。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2、分组讨论,汇报演出

3、互评:哪一组好,好在那里?

哪一组还有待改进,可以怎样改?

三、课堂小结

篇15: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表格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表格教案

一、学情分析:

进入中年级――孩子们已经打下了语文学习的基础。掌握了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有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感情。在认识了1800个常用汉字基础上,阅读能力发展明显,具有初步的口语交际。存在的问题,如有的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需要认识的字太多,导致后进生错别字多,总也改不了,这是新课改学生识字多,多带来的弊端,到中年级以后,应该会有所改善。

二、教学目n: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认识364个字,会写232个字。累计认识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三、教学策略与措施: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n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1、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通过对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实现有意义的阅读。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

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通过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读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

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伙伴:一个是小林,一个是小东。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伙伴。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能通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

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有的感觉我有没有呢?别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教科书的编者就是用这样的阅读提示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让学生去问问自己。教科书通过具体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环境。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二、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

人教版教科书有着自己的教科书话语表述系统,这是不同于教师教学的话语系统,同时又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学生容易接受的是亲切的和自己交流的语言。人教版教科书在这一点尤其突出,?我想……??我要……??我一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给学生更多关注,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表现在语文学科中,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人教版教科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每个单元前都有?导语?,课与课之间有?链接语?,精读课文中?泡泡语?,有的导入学习

活动,有的指导学习活动,有的提出学习目n,有的提示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努力把对学习的指导隐含在文字背后,不是指手画脚的说教,而是和风细雨的点拨。?教科书通过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学生应该逐步建构起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的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篇16:陕旅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陕旅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陕旅版)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Lesson 1 Good morning!(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1.了解英语的广泛应用及其区别于汉语的特点。 2.能熟练运用问候用语: -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3.能听懂以下句子及词语: Class begins ! Stand up, please! Sit down, please! Class is over. What’s this?(这是什么?) What’s missing?(缺哪个? ) Capital letter(大写字母),Small letter(小写字母) 4.能听说、认读字母Aa  Bb  Cc的印刷体和书写体的大小写形式。   下载全册教案

篇17:新三年级上册品德和社会全册教案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品德和社会全册教案

1、导入。“这几节课,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如讨论、表演、模拟等,同学们学习了很多内容,包括文明礼貌、节俭、安全。今天,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看看同学们平时在这些方面做得怎么样。”

2、讨论与检查。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1页“我的表现”。

(1)请学生发表意见,对于教科书上所列的项目有什么看法?经过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可以对教科书上的项目进行补充和删减。

(2)请学生在自己的'教科书上按照全班讨论的结果补充和删减,然后各自按照成绩单的要求给自己画“苹果”。

(3)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结果。

3、全班调查。“同学们都对自己平时的行为做了检查,同桌的同学还相互进行了交流。那么,我们班同学做得最好的是哪一条?做得最差的又是哪一条?下面我们来统计一下。请几个自愿的同学分别负责计算人数的黑板上做记录。”

(1)在黑板上画上三种不同的苹果。

(2)按照项目顺序,逐一统计得到各种苹果的学生人数。

(3)按照项目顺序,逐一将得到不同苹果的学生人数定在黑板上。

4、教师根据统计结果宣布:“全班同学做得最好的是XX,做得最差的是XX。”表扬学生做得好的方面,提醒学生要注意那些做得不够好的方面,尤其强调其潜在的危险。

5、四人一组,下康乐棋。(教师可课前准备或让学生准备几个小骰子,也可以用橡皮、纸、土豆、白薯、萝卜或其他材料制作)

篇18: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的生字词,认识叹词,体会所表达的情趣;

2.学习概括自然段的意思,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赶海的无限乐趣。

教学过程:

板块一:概括课文的大意

1.借助文后生字的注音,尝试读通课文。

在学生练习朗读后,教师引导学生逐段朗读,就语句中的生字词进行重点指导。

例:指导书写“暑假、舅舅、俘虏”三个词语中易错的生字。

2.指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教师提示:可以借用自然段中的语句;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为一句简洁的话。

交流点评,例句:(1)我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2)我来到海边,追赶浪花;(3)人们赶海时的情景;(4)赶海的人们回去了;(5)我边回边唱歌。

3.根据段意,说说这篇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引导学生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首尾用同一首歌来呼应;按“来到海边;人们赶海;人们回去”的事情发展顺序写。

教师提示:阅读一篇文章,要大概了解写了什么,并且整体上把握写作的顺序和文章的结构,这样有助于我们深入地阅读理解。

板块二:感受赶海的乐趣

1. 读课题,让我们随着人群一起去赶海吧!

2. 海滩上有各种各样的海货,谁能用个恰当的词,让它们成为你的“战利品”?

(1)出示填空:____螃蟹 ____海鱼 ____贝壳

学生填写后出示:捉螃蟹 捞海鱼 捡贝壳

所填写的三个词有什么特点?(都是动词,都是提手旁,指导书写。区别:捡与拣)

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这三个词语的特点。如果写成:捉螃蟹 捞鱼 捡贝壳,读起来的感觉有什么不同?这样一改,就失去词语的节奏了。这三个词语字数相同,结构一样,读起来就节奏匀称,有一种声韵的节奏之美。

(2)继续出示:____海星 ____大虾 ____海螺 ____龙虾……引导学生填上恰当的动词。提示学生不可以重复用词,教师可以用动作提示,如:海螺藏在沙子里,怎么办?挖。

例句:摸海星,捏大虾,挖海螺,抓龙虾……

(3)出示句子: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很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

你体会到赶海的时候,有什么特点?(人多,热闹,喧闹,快乐……)

这句话怎么写出这种喧闹的特点的?(有的……有的……有的……排比的手法,让人感受到人多,事趣;一个省略号表明还有很多人,还有很多的有趣的事。)

指导学生通过节奏快慢的变化、声音高低的区别,读出那种喧闹、快乐的感受。

3. 我和小伙伴们也去赶海了,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吧!

(1)学生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后半部分。

读后,问学生:这次赶海,你有什么感受?(教师归纳到一个“趣”字)

谁能通过朗读,把这个“趣”字表达出来?

(2)学生再次朗读,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3)出示: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学生读后,问:这句写什么?(我摸到了一只海星)

教师可以范读,突出:摸呀摸呀,嘿,被我抓住了!

引导学生体会

“摸呀摸呀”,词语的重复,体现摸的时间长,摸的一种乐趣;

“嘿”,表达出什么?(惊喜之情)

“被我抓住了”,比较:我把一只小海星抓住了!(被字句更加突出我的那种惊喜和乐趣,因为我是在海水里摸,大海捞针,一般很难摸到游动的东西。但是我居然摸到了一只小海星,出乎意料的欢喜!而我把一只小海星抓住了,似乎是我事先知道是一只小海星,再去抓,就完全没有了那种惊喜的感觉了。)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出示: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这句写什么?(一个小伙伴捉螃蟹)

哎,表达出什么?疑惑,好奇。比较“哎”读第一声、第四声时所表达的不同的情态。(第一声表示惊讶,哎,你真行!第四声表示遗憾、悔恨、懊恼。哎,早知如此,我就不去了去!而这里,可以读第二声,表示一种疑惑、好奇。)

理解“束手就擒”,理解“擒”的意思,比较与“抓、捉、拎”等词语的不同。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要读出那种紧张、有趣的语气来。

(5)出示: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这句写什么?(我俘虏了一只大虾)

咦,表达出什么?(突然之间的奇怪,疑惑。)

哦,表达出什么?(一下子明白了。)

比赛朗读,看谁能体会到赶海的乐趣?指导读出轻快、活泼的语气。

(6)连起来练习朗读这3段话,或者分3位学生朗读,进一步感受情趣。

4.这3句话与第1句话有什么联系?(总分关系)

5.出示第4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说说写了什么?(赶海的人们离去了)

(2)这时的海滩有什么特点?(平静)

(3)作者怎么写出这个平静的?(直接描写;借写海鸥飞翔来写海滩的平静,还衬托出一种宁静的美。)

(4)指导朗读,体会平静之美。

6.现在,谁能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什么叫“赶海”?(人们趁海水退潮的时候,到海滩上去淘海货。)这个“赶”字表达出些什么?(争先恐后,抓紧时间,急切,因为潮水上涨了就不能在海滩上了,必须抓紧时间。)“赶集”也是这个意思。

板块三:体会叹词的情趣

1.出示句子

(1)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2)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

(3)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

(4)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

这4个句子中都有这样的词:嘿,哎,咦,哦。这些词表示感叹或者应答,就叫“叹词”。叹词在句子中能表达特别的情意。一起读一读,感受一下。作者就是借助这些叹词吧内心的惊喜、疑惑、好奇、恍然大悟等情意表达了出来。在朗读中,我们要注意体会这些叹词所蕴含的特定的情态、情意。

2.出示其他文章中的句子,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叹词表达的特殊情意、情趣、情态。

(略)

3.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叹词。根据上下文,体会情景,填上恰当的叹词。

语文课上,王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回家当着爸爸或妈妈的面,大声说:“爸爸(妈妈),我爱你!”嘻嘻,居然有这样的作业!大兵边走边琢磨着怎么完成这道题。哎,都男子汉大丈夫了,怎么说得出口哦!回家一看,爸爸正坐在沙发上看足球赛。大兵哎边上看了一会儿,憋足了劲,走到爸爸身边说:“爸爸,我爱你。”嗯,爸爸愣了一下,瞪着眼睛问:“你没事吧?”大兵一肚子委屈,哼,早知道就不说了,“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哦,你不早说啊?”爸爸哈哈地大笑起来……

学生填写,交流,体会当时的情景;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篇19: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全册教案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我们的考察计划

一、教材设计说明

4 祝你胃口好

一.教材设计说明

a.齿轮的转动速度

提出研究问题 实施研究计划

教材的设计在这样一个大的框架下,在三个不同的主题探究活动中,设计了两条主线:

第六单元 饮料瓶能告诉我们什么

教材设计说明

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单元,由《饮料瓶的知识》、《饮料瓶的材料》、《饮料瓶与环境》三个活动组成。本单元的二级目标是“能对提出的探究问题独立做出书面计划”――就“计划与组织”的能力培养而言,重点在于“独立”二字。

1 揭开神秘的面纱

要点

制订研究计划,并对做出的计划进行评估与选择;查阅资料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

目标

(1)训练和培养学生制订研究计划,并对做出的计划进行评估与选择的探究过程能力。

(2)通过查阅资料和观看音像材料,使学生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和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

(3)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艰辛和不怕曲折的精神,呵护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怎样进行

(1)引入活动

单元页是一个“招聘启事”及卡通的对话图,并设计了“我们去报名”的连环画,旨在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参与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入活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看连环画,也可以设计一个角色扮演活动引入教学。

(2)提出问题

学生对月球会有一定的了解,教学时先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了解,其中可能有美好的传说,有大胆的幻想,有人类对月球的探索等,这些是引领学生深入探索的重要前提和重要资源。围绕月球提问题是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的重要步骤,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始,让学生将问题存入“问题银行”,并进行交流。

(3)计划与组织

本单元的二级目标是指导和训练学生对作出的计划进行评估与选择,本课是落实这一目标的第一训练点。教学时先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研究相同问题的学生主动结合成小组,并制订书面研究计划,然后分组展示和交流研究计划。接下来着力对组员作出的计划进行评估与选择,教学方式可以是讨论,可以是送给他人一句话,并引导学生总结怎样评估和选择研究计划,教材在竖栏内对怎样评估与选择进行了适当引导,这都是为了细化培养的过程。

(4)分组探究,集体分享

本单元的设计和编写尝试以小组学习的教学形式展开和呈现。在对研究计划进行评估与选择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大家的建议完善和修正我们的研究计划,选择最佳研究计划分组展开探究活动,然后集体交流和分享各组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展示一:

“穿越时光隧道”活动,展示的是探探小组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收获。学生通过亲历这一活动,能够了解人类探索月球奥秘、揭开月球神秘面纱的艰辛历程,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满足与生俱来的探究欲和好奇心。教材只是个例子,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决不能只让学生读一读书、看一看图片就算完成教学任务。

为了丰富学习形式,教材还设计了一个“做中学”活动。引领学生探究环形山的成因,鼓励学生对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疑问。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预测再验证,然后推想环形山的成因。

2 多样的面孔

要点

探究月相的成因。

目标

(1)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知道月相的成因。

(2)学会合作,尊重他人。

(3)积极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怎样进行

在分组探究活动中,究究小组按照研究计划探究了“为什么月球会有圆缺变化?”这一问题,教材展示的就是他们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展示二:

(1)首先,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猜想,培养猜想能力。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学生知道月球是个球体,本身不会发光,所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阳光,知道月球在围绕地球转动,是地球的卫星,这些都为猜想创造了条件。

(2)月球的圆缺变化与它的运动有关系吗?如果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呢?这是学生很自然的猜想与疑问。围绕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三人一组,做“角色扮演”的活动。

活动一:三个学生分别扮演月球、地球和太阳,模拟它们的运动规律。

活动二:引领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与体验月球围绕地球转动时,地球上的人所观察到的月相。

为了确保活动效果,教师要精心准备器材和场地,特别要在地面上提前画出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轨迹。还要对活动方法进行强调。

(3)在“做中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和推想为什么月亮会有圆缺变化。92页的示意图能够指导学生理解月相的成因,有利于他们对月球圆缺变化的过程有一个整体认识,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所以,教师要切实用好这幅图。

3 招聘部长

要点

综合运用月球知识和生活经验,培养创新精神;评价和选择开发方案。

目标

(1)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月球知识,培养大胆想象的创新精神。

(2)通过评价和选择开发方案,强化二级目标的落实。

怎样进行

本单元是以招聘月球开发部长为主线设计的,力图体现小组合作学习和整体探究的特点。为落实教学目标,本课创设了知识竞答、设计月球开发方案等活动形式,给招聘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

(1)引入活动

全体参聘学生进入招聘现场,让学生扮演成月球开发部筹备委员会主任,介绍评审小组成员,宣布评选和招聘的办法和规则,然后活动开始。

(2)知识竞答活动

参考书上内容设计好答题卡,也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自主设计。活动时,由评审小组成员发给参聘学生每人一张答题卡,严格限制答题时间,统一收缴答题卡,统一批阅。

(3)设计月球开发方案活动

本活动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大胆想象的创新精神的重要载体。为了提高教学实效,教材里对设计月球开发方案活动作了提示。由于设计方案不是学生凭空想象的,课前要让学生准备相关的书籍,设计方案时允许查阅资料,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要给学生讲清设计方案的要求。教材里的方案样张具有启发和引导作用。

(4)综合评审

设计的开发方案要进行公开展示和介绍,由评审小组进行认真评选,评出最佳方案。然后与知识竞答成绩综合,最终评选出“月球开发部长”候选人。接下来可以组织一个采访活动,采访优胜同学和评审小组成员。

第八单元 走向两极

一、单元设计说明

本单元为“探究的探究”单元,由《挺进南极点》和《跟随位爷爷到北极》两个活动标题组成。“计划与组织”是本学期探究能力的训练要项,本单元旨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周密的计划与组织是成功的保证,这是本单元探究能力培养的“二级目标”(见表1-1)。

计划是指工作或行动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组织是安排分散的人或事物使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或整体性。计划能力与组织能力是探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现代科学研究活动所必备的能力,因为现代化的科学研究不再是“单枪匹马”式的个体研究,而是“协作式”的团体研究;自然也是小组合作式探究顺利展开的重要保证。

考虑到学生年龄小,不可能亲身实际的参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故我们采用的方法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科学研究读物,组织学生对探究活动的细节进行讨论(如讨论科学家们研究的问题、收集的资料、使用技术的作用、对于数据的解释及科学研究中得出的结论等),使学生学习到“探究活动需要探究主体如何做计划、怎样组织”的知识,并了解到科学知识是如何获得的。

在学生活跃的思维状态下,对探究活动的方向、任务、目的的选择,方法、方式的选择,步骤的确定,人、财、物、时的安排与分配,与活动结果的分析与活动计划的修正等环节,均是发挥学生积极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良好机会,可真正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由“指导性探究”向“自主性探究”发展,为五年级“自主性探究”水平的学习做准备。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第一部分《挺进南极点》;第二部分《跟随位爷爷到北极》。《挺进南极点》是描写二十世纪初英国科学考察队和挪威科学考察队先后到达南极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以漫画的形式出现,采取鲜明的对比手法,使学生在阅读故事的同时,可观察到两支科学考察队在“计划与组织”的要素。《跟随位爷爷到北极》一课中,通过介绍我国极地科学家位梦华教授和他提出的极地考察队员的挑选标准,进行模拟练习活动促进学生“计划与组织能力”的形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周密的计划与组织是成功的保证,从而实现二级目标。

1 挺进南极点

要点

了解“计划与组织”的要素

目标

(1)使学生对科学考察、科学研究产生兴趣。

(2)了解南极的地理特征、代表动物、使用的交通工具等方面

(3)了解极光、经度、纬度等概念

怎样进行

1、引入活动

纵横比较法进行连环画故事阅读:比较两个科学考察队在相同阶段在计划和组织环节上有何不同,完成教材中的对比表“准备表”、“物价表”、“冬季活动表”、“旗的安插方法”,另外,引导学生找出两队还有哪些不同点,比如两位队长的品格有什么差别、两个队队员的态度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总结哪些是有利于考察的因素,哪些是不利因素;哪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哪些是我们应当避免的。

2、拍卖活动

该活动一定要把握好教学时机,插入在阅读“2、他们各准备了什么”这一部分后进行,在开始阅读“3、建造大本营”之前完成。每个小组4000英镑,按自己的意愿购买机动雪橇、矮马、狗等到南极点的交通工具。拍卖活动有利于各小组学生对财务的用途、购置、分配做出计划,同时促使学生进入角色。如,选购了机动雪橇的小组就会和斯科特的率领的英国队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而选购狗的小组则会和阿蒙森率领的挪威队同喜同忧。

3、计划与组织框图

让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总结两个队各做了哪些计划和组织。借鉴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框图,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总结计划与组织的要素和方法。

2 跟随位爷爷到北极

要点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周密的计划与组织是成功的保证,从而实现二级目标。

目标

(1)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为全人类科学事业发展做贡献的志向。

(2)促进学生“计划与组织能力”的形成,

怎样进行

1、引入活动

播放录像教学“中国第一次组队考察北极点”。也可以搜集我国进行南极考察的录像或图片资料,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北极方面的知识,了解我国在两极科学考察方面的进展,激起民族自豪感,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志向。

2、对照讨论和模拟活动

对照位爷爷选拔北极科学考察队小队员的四个标准,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谈谈如何完善自己。“如果你作为中国少年北极考察队的队长,请拟写一份北极考察计划书。”

3、交流展示活动

我的科学探究经历——计划组织篇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一学期的学习中“计划组织”的经历。活动前做了哪些计划组织,人、财、物、时等是如何安排的;活动过程中做了哪些调整;活动后对计划组织工作的评价是什么。填写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讨论并交流。科学教师要给学生们留出充足的时间讨论、交流、分享他们自己的科学体验,促使学生对自己的科学体验的反思。

篇20:一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儿童进入小学学习绘画的初始课,小朋友们在幼儿园时已学习了一些较为简单的简笔画,此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感性地认识点、线、面,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丰富画面。为了不使学生对作画感到乏味,教材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看谁画得点、线种类多,谁画得美,让每一位同学都因自己画下的形象和涂出的颜色感到兴奋和愉悦。

教学目标:

1、了解、体验、感受绘画多种媒材的特点。

2、培养同学的造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集体作画感受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拓宽同学对工具、资料的认识,分析多种工具资料表示的绘画作品。

教学难点:

合作画一幅大画并讲讲画中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讨论课本。

1、这些作品各使用什么工具资料画的?

2、你还知道哪些绘画的工具资料?

3、你看到小朋友画了些什么内容?

4、你觉得这些画美吗?说说你的感受?

二、创作准备。

1、小组讨论要画一幅什么内容的画?

2、用什么资料、工具?

3、如何分工?

4、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构思,教师鼓励同学大胆创作。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六年级小学语文老师上册的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六年级的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老师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参考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概念总结复习

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秀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秀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秀教案(共20篇)】相关文章: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2023-01-29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2022-06-16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学计划上册2024-01-10

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2023-09-1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说明2022-05-07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2023-09-22

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计划 教学计划(六年级上册)2023-07-08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方案2022-04-30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2022-09-11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2023-07-1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