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如何备课和书写教案

时间:2023-01-14 07:50:32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转」如何备课和书写教案(合集12篇)由网友“此地不宜久留”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转」如何备课和书写教案,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转」如何备课和书写教案

篇1:「转」如何备课和书写教案

「转」如何备课和书写教案

备课有“五备”:备课标和教材;备学生;备资源;备教法;备程序。 ⒈备课标和教材――体现教学目标多维化 备课标备课要吃透《课程标准》,这是备课的首要环节。《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指南,在备课过程中必须重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要明确《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知识的要求,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又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备教材 教材是教学传递过程的主要载体,是师生交流和沟通的文本桥梁,从教材要求的具体内容出发,把握这些知识在整个节、章或知识网络体系中的地位,从而认识其具有的功能和作用。所以说要求我们任课教师只有在通览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把握每章每节的内容与要求,尤其是年轻教师还没走过一个循环,第一次教这本教材更应在备课前认真学习,仔细阅读课标和教材的全部内容。 ⒉备学生――体现师生成长共同化 调查和了解学生是备课的第二阶段。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了解学生情况,对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每节课的重点、难点不是单独由教材和《课程标准》内容决定的,而应结合学生的知识面和接受能力来决定,找到教材与学生的结合点,确保各个层次学生都得到各自最大程度的发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体验感受;关注学生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备课时时时处处想学生,应提前想到课堂上此时学生在思考呢、在观察呢、在表达呢、在倾听呢、还是在讨论、在动手实验、在做题…….是在自主学习、还是在探究学习、还是在合作学习,培养了什么样的能力、养成了什么样的习惯、渗透了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培养了怎样的一种情感和价值观。 ⒊备资源――体现教学内容整合化 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占有,当今信息化社会又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教材本身作为一种资源也是丰富的、多元的,需要我们多角度挖掘,教材中提到有关的调查、实验、小资料、STS……拓宽教学的天地,一位教研员曾讲过一位老师上一节公开课准备了多本现行教材,一纲多本,甚至找来了国外的相关教材,从各种教材中吸取其精华,他的这节课能不创新吗?能不受学生欢迎吗?能不使同行由衷赞叹吗?在当今绝大多数学生课前“预习”已经非常充分的基础上,普遍存在厌学的课堂上你靠什么吸引住他呢?除教材之外,积极开发合理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可以上网、图书馆阅览室查找资料、案例,补充现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新成果。 还可以挖掘人的资源,教学目标建立在人的全面发展基础上,学科整合成为一种资源利用方式,向其他学科教师请教、与学生家长联系、利用学生特长,调动学生积极性都将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上学期几个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广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热情,学生的才华得以展示,让老师都感到惊讶,一节课的效果应该说令学生终生难忘。 备资源还应备习题,尤其是中考学科应该备近三年的中考题,结合课标备,结合各地中考试题的总趋势备,结合沈阳市中考试题变化趋势备,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老师对试题地把握和驾驭能力。 ⒋备教法――体现教学方式灵活化 结合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实际、资源特点精心选择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诱导发现法、讲授示范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灵活的方法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点拨、调控、激励适时、适度、有效,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主体意识都不失为是一种好方法。 ⒌备程序――体现教学过程完整化 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环节完整、把握时间、周密思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一节课必须是完整的,从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到归纳小结、作业安排不能前松后紧,无小结无布置作业就草草收场,或为了完整而压堂,这都不是真正的完整。教师要会预计时间,能根据课堂的实际状况灵活调整,适当微调、整体把握、严控时间。在一次交流会上一位小学校长讲控制课堂教学时间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不是每节课压堂你就是最认真的老师,那是无能的表现。各级优秀课评选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对时间的把握。这位校长带一位教师参加全国评优课比赛,之前上了若干节,时间当然掐得很准,可是真正上课时一个学生“莽撞”的“插嘴提问”耽误了一定的时间,各环节时间都已经定格,看来不能按预期完成了,可是由于这位教师平时教学中注重对时间把握,在其他环节非常机智灵活处理了这个时间问题,准时准点顺利出色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其他的听课教师没有丝毫察觉,这位校长也松了一口气。这一个小案例说明对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这种功力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预判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灵活的教学机智,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这些不在于对一节公开课的准备,在于平时教学的每一节常态课堂的积累。 各环节中的细节周密思考,演示实验教具如何使用效果最明显、课件字体颜色、字号怎样合适,课件如果不能正常播放怎样最大减小这节课的损失,板书如何设计科学合理……要求老师力争把每一节课当成公开课、精品课来上,各细节考虑一定要周全、要细致。 突出重点采用了哪些手段、哪些方法;突破难点设计哪些问题、搭建了怎样的梯度和坡度,每个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具有思考价值,各部分内容怎样运用过渡使前后衔接自然,浑然一体,这些在教学程序中都应有充分的体现。 教学程序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巩固反馈,学生在这节课收获有些是滞后体现是不可测量的,比如说思维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知识与技能是可测量可反馈的,也是学生会表达、会思考、会应试的重要体现。不仅通过电教手段加大练习密度,也应有当堂的反馈,反馈可能考一个句型或几个单词、考两道双基练习、考一个名词解释、进行一段小练笔作文。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知识要点、反馈使教师心中有数,在进行辅导和下一节教学就能更加有的放矢,学生也会逐渐养成提高当堂课效率的的意识,只有学生真正有了提高当堂课效率的意识,才真正能提高我们课堂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 备课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是教材的再创作过程。教案则是备课文本体现。上课前教案有指导性,上课中教案有参考性,上课后教案有价值性。教案书写应“简而实”,教案写得非常具体,甚至把全过程教师的每一个问怎么问,学生怎么答得都写出来,满满登登、密密麻麻看不出思路、找不到重点那纯是不会写教案的。教案应写得简繁得当,这种简和繁应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设计教案时把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主干精炼写出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所提的精当问题、重要的过渡语、所涉及的恰当练习、需要特别强调的的内容具体写出来甚至可以用不同颜色笔书写出来。师生活动的设计意图和课后的反思更应较为详细写出来,充分利用留白空间,当然也可以粘贴一些反思卡片保存在教案中,这样教案看起来虽然不是很工整,甚至有些杂乱,但它简单、实在、实用,肯定舍不得丢掉。 下面我就新版教案的具体书写提出要求: 第一页是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基本原则是全面指引教师如何备课、书写教案、上课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下面是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明确而简要地提出总目标,教师可以工整的誊写在上面,语文学科内容稍长些可以打印粘贴在上面,这两项内容希望各科教师多看多体会多实践。第二页班科课程表,班主任两表都填、任课教师只填学科课表即可。教学工作计划和教学进度安排表在区内备课和校内集备基础上统一填写。 下面进入正式教案填写,编写教案的主要内容有:教案栏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设计、作业、板书设计等项,教学过程设计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计时间和设计意图及反思,因为教学过程设计增加项目,为了在教学内容一栏中体现书写一行文字的完整性由原来的纵向排版改为横向排版,可能会给大家带来不便,但实用性还是很强的,不用翻页打开横放就是一个完整的教案,方便于上课时使用。 教案栏头教学内容增加单元课题目的是使老师更进一步明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位置,可以写上共几课时,本节是第几课时,增加任课班级上课时间及对应班级,便于任课教师整体有计划把握同一头各班教学进度,避免随意串课。 教学目标体现教案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明确提出三维目标。结合课标、教材、学生确定教学重点,即本节课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确定教学难点即本节课学习过程中易产生的困难和障碍,写出解决的方式方法,主要体现在教法和学法,书写都力求简明扼要,浅显易懂,便于操作,不宜过多。 教学资源体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使用课件、实物投影、实物模型、实验器材、录音机……以及使用它们目的作用,是不是必须使用,达到什么效果,可不可以替代,备课时需要深入思考和上课前起到提示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将原来师生活动分开进行,可以较为具体体现教师和学生互动,比如说一组师生活动中,教师提问可以写出关键性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进行阅读的具体内容等等。师生的有效互动和交流,包括学生间交流是教学的核心,应灵活多样,打破传统“老师讲学生听”单一模式。 写好每一环节以及每项师生活动预计时间,比如说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归纳小节、作业安排等环节各需多长时间、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演示试验等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应做到心中有数,又能及时微调,便于教师从容把握教学速度,突出重点环节,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设计意图及反思一栏主要体现教学自我评价发展化,设计意图类似于原来的说课形式,比如说为探索问题的解决设计四人一组讨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目的促使全体学生有效参与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创新精神。比如说物理课设计目的某一分组试验培养学生全面、准确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数

篇2:如何备课与书写教案(讲座稿)

如何备课与书写教案(讲座稿)(转)

如何备课与书写教案(讲座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因为学校新教师比较多,所以校领导让我今天讲一讲如何备课和书写教案的问题。我结合自己的体会并且借鉴博友的有关材料,讲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部分,新课程下我们如何备课

一、首先要提高对备课的认识

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称为备课。如:熟悉材料,研究新课标,收集材料,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学情,准备教具,课前实验,选择教法、学法、设计习题等。备课其核心是课堂教学设计,它是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否认真的重要条件。备课是一个整体概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备课就是写教案。必须把备课当作教学工作中一项整体工程来对待。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备课是加强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预习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认真备课。

1、什么是备课?让我们先看看备课不是什么。

第一,备课不是“不得已而为之”。

“不得已而为之”和“有心为之”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被动、而后者是主动的。备课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朱熹云:“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教师是神圣的职业。作为教师,要敬重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教师只有自觉地、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教材、教法钻研中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认真地、创造性地备课,才能做到“有心为之”。

第二,备课不是写教案。

不论是“简案”还是“详案”,都能帮助教师对教学进行一定的把握。但是,教案并非备课的全部。目前许多教师谈及备课时,表面上似乎关注的是备课,而下意识里却在谈教案。更有甚者,有的教师通过研究教案来分析备课。作为教师,必须正确把握备课和教案的关系,不能为写教案而写教案。

第三,备课不是把教材变成讲稿。

备课当然不能不备教材,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还要想方设法驾驭教材,因为那只是个例子。在倡导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今天,教学仅仅转述教材内容的做法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设想相去甚远。

第四,备课不是老师自我讲授的安排。

如果我们要问学校里什么样的老师是最神奇的老师,一定有这样的答案:“刚说完最后一句话下课铃就响了。”“刚写完最后一个字时间便到了”。应当说,这些教师的确是很好地掌握了课程进度,时间安排似乎臻于完美,按照预期的设想,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任务完成和达成目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完成任务并非意味着目标达成。备课是为课堂教学而“备”,而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形式,其目标并非仅仅是传递文化知识。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备课不是老师自我讲授的安排。

2、那备课是什么呢?

第一,备课是教学设计。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教学系统是一个由若干要素构成的开放的复杂系统,要使这个系统产生“整体系统”的作用,而不仅仅是“简单相加系统”,即要使教学的整体作用大于其构成要素的作用之和,就务必要在备课上下足功夫。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对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进行具体计划,从而预设教学的系统或程序,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生成。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如何把他们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系统的整体作用,需要教师提前进行深刻地思考。每一节课都应有其独特的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有十分恰当和清晰地认识。只有当教师对自己选择与组织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教师讲授才有可能娓娓道来、左右逢源。

第二,备课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直指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保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对教学资源合理开发、整合与有效利用是促进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学资源的内涵会随着社会、科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活动,可供教学利用的一切事物,无论物质的、精神的,校内的、校外的,有形的、无形的,均可说是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不仅是一个认知活动过程,也是一个社会活动过程,教学资源的选择与配置,不应仅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还必须善于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其情感氛围,使教学资源在促进学生心智方面得到和谐、同步发展,使兴趣、注意、爱好、意志等非智力要素与感知、理解、应用、实践、解决问题等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均得到同步和谐发展。“实际上,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起来,学生就可能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就可能深深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就可能增强自己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习就可能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必须要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

第三,备课是知识的内化与活化。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在经过多次重复同一课的教学之后,就觉得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备课根本就是多此一举。基于此,备课的策略也有所不同,年轻教师要“备详案”,经验丰富的教师便可以“备简案”或可以是“零教案”。很显然,这是对备课的误解。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倒背如流并不意味着做到了对知识的内化、活化和转化。提到内化,人们强调更多的是让学生来内化,教师是否内化了教学内容或者能不能内化教学内容没有受到重视。不论经验多么丰富的教师,如果做不到“内化”,他只能是知识的奴隶,只能是“传声筒”。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首先是教师对客观的教学内容进行内化,使其成为不断促进自己发展的支点;紧接着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内化。如果教师没有内化自己的的教学内容,学生就很难做到知识内化。

内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主观个体与客观内容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教师对知识的活化却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知识的存在状态是静止的,是僵硬的,是没有感情的。活化就是让静止的、僵硬的和没有感情的知识变得动态、鲜活和充满感情。知识活化是教师想象力充分释放、创造力充分展现的过程。每一节课首先对老师是新的,然后才能对学生是新的,这样才能避免课程结果是对知识的复制。例如,同样一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法,效果自是各异。

第四,备课是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

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的进度,同时还要进行课堂观察。但是,这种观察只能把注意到的复杂多样的现象储存到大脑中,作为课后进行反思和研究的材料。因此,对学生生活世界和学习世界的真正关注与研究是在备课的过程中完成的。学生有哪些需要特别关注和引导的地方?学生之间到底有哪些差异?通过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和谐发展。“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在看到学生的共性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承认差异存在、尊重学习个体差异的前提下,超越个体差异,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是我们努力的新方向。”教学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知识的传递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与此相适应,一生只备一个教案的备课已经完全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了。备课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使他们在书本中找到生活世界的影子,把生活中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融入到书本知识之中;备课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世界,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留有一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备课要关注学生地位,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备课要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或情景;备课要关注学生这一团体特有的、独有的文化,创建师生、生生有效交流互动的平台;备课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因地制宜,打破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

第五,备课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终身教育”口号的提出和“学习型社会”概念的初步形成,要求每个人时刻准备充电,以免被时代所抛弃。教师更应是如此。

“越教越熟”是否就是进步呢?有专家指出,恰恰相反,这正是教师原地不动的表现。教师年复一年反复研究同一本教材的内容,以至看起来能够倒背如流,运用得心应手。实质却是“井底之蛙眼中的那片天空”。不论是雨过天晴,还是风雷激荡,它眼中的那片天空永远是狭小而又宁静的。

一成不变的教学和“一本教案教一年”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教师只有想方设法不断地学习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教师要时刻关注教育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运用成熟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要借鉴其他教学工作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跳出书本的囿限,追求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转换角度,更新内容,以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

一位教师在成功执教了一堂课之后,当别人问及他准备了多久时,他是这样回答的:我用我的一生来准备我的教学,而就这一堂课而言,我只花了15分钟。寥寥数语,道出了备课的真谛。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要使这40分钟真正发挥作用,需要老师付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时间和精力。

二、新课改下备课的新特点

1、.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过去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现在我们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己任;过去我们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今天我们是陪着学生走向知识;过去我们把教科书作为学生的世界,今

篇3:备课及书写教案

第一部分,新课程下我们如何备课

一、首先要提高对备课的认识

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称为备课。如:熟悉材料,研究新课标,收集材料,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学情,准备教具,课前实验,选择教法、学法、设计习题等。备课其核心是课堂教学设计,它是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否认真的重要条件。备课是一个整体概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备课就是写教案。必须把备课当作教学工作中一项整体工程来对待。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备课是加强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预习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认真备课。

1、什么是备课?让我们先看看备课不是什么。

第一,备课不是“不得已而为之”。

“不得已而为之”和“有心为之”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被动、而后者是主动的。备课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朱熹云:“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教师是神圣的职业。作为教师,要敬重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教师只有自觉地、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教材、教法钻研中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认真地、创造性地备课,才能做到“有心为之”。

篇4:备课及书写教案

不论是“简案”还是“详案”,都能帮助教师对教学进行一定的把握。但是,教案并非备课的全部。目前许多教师谈及备课时,表面上似乎关注的是备课,而下意识里却在谈教案。更有甚者,有的教师通过研究教案来分析备课。作为教师,必须正确把握备课和教案的关系,不能为写教案而写教案。

第三,备课不是把教材变成讲稿。

备课当然不能不备教材,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还要想方设法驾驭教材,因为那只是个例子。在倡导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今天,教学仅仅转述教材内容的做法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设想相去甚远。

第四,备课不是老师自我讲授的安排。

如果我们要问学校里什么样的老师是最神奇的老师,一定有这样的答案:“刚说完最后一句话下课铃就响了。”“刚写完最后一个字时间便到了”。应当说,这些教师的确是很好地掌握了课程进度,时间安排似乎臻于完美,按照预期的设想,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任务完成和达成目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完成任务并非意味着目标达成。备课是为课堂教学而“备”,而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形式,其目标并非仅仅是传递文化知识。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备课不是老师自我讲授的安排。

2、那备课是什么呢?

第一,备课是教学设计。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教学系统是一个由若干要素构成的开放的复杂系统,要使这个系统产生“整体系统”的作用,而不仅仅是“简单相加系统”,即要使教学的整体作用大于其构成要素的作用之和,就务必要在备课上下足功夫。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对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进行具体计划,从而预设教学的系统或程序,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生成。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如何把他们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境有机结合起来,

篇5:备课和教案书写的要求

备课和教案书写的要求

备课和教案书写的要求 _____清凡 为了进一步加快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规范教学行为,并为创建全国示范性学校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务处就备课和教案书写方面提出如下要求 一、备课本的首页要有教学进度表。同一备课组教师在同一层次的教学班中,应尽可能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资料和统一单元测验。 二、分课时书写教案,即每一课时要有1个课时的教案。每个星期应有足够数量的教案。 三、语、数、英任课教师应提前准备好2个课时的教案,其他学科老师应超前准备好1课时的教案。 四、备课本内每一个课时教案中的空格都应填上相关内容,不得留有空格。 五、课后应及时填写好教学后记,以便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 六、试卷讲评也应有相应的`具体分析的教案。 七、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并在教案上要有所体现。 八、坚持实施分层教学。不同层次的教学班所使用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应有所区别,在教案上也应有所体现,如例题、作业布置、授课的深度、广度、进度等应有所不同。 九、教务处将不定期组织有关备课和教案的检查,并及时通报检查结果,也将适时地组织有关备课和教案的评比和表彰。 十、要求全体教师加大教研、教改力度,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或教学实验,鼓励将相关的实验和改革体现在备课和教案中。

篇6:如何备课与书写教案讲座稿下

如何备课与书写教案(讲座稿)(下)「转载」

第二部分,新课程下我们如何书写教案  一、首先提高对书写教案的认识。 1、教案不但要写而且还要认真地写,因为它是备课的一个重要部分。 教师的教案犹如一名士兵的战刀必不可少。 教师好像一个导演。如果想要做一个优秀的导演,导演好整个课堂,我们该有一个好的剧本,我们对于剧本的操作、角色的配置都该有预见性,而这个“预见性”就反映到了教案里。 教案也是促进我们自己反思的一个过程,我们到底成功在哪里,我们失败在哪里呢?没有教案,我们不知道,就好像我们做了事情,但是我们不知道是如何做的一样。可能有的老师会说:年纪大的老师,有经验的老师,他们是不是可以不用备课呢?我翻阅了很多特级教师成长的过程,最后发现他们不管什么时候,都在认真地备课。   教学是个复杂的过程,有很多的变量,今天对一个人管用的激励方法第二天不一定还有用,对一个人有效的激励方法不一定对第二个人有用。时代在变,我们的学生也在变,难道我们永远凭经验办事情吗?很多老师,他们在教学经验上很有一套,可是当让他们写一点东西的时候,他们发现自己不能写了,为什么呢?这与不写教案还是有关系。    2、不应该提倡不写教案 假如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老师,他从来还没有教过课,还没有什么经验。那么他教课以前,就必须要认认真真地备课,这个过程是了解学生的过程,也是研读教材的过程,更是设计教学过程的过程。有了认真备课这个前提,他才会在上课的时候做到游刃有余,获得良好的课堂效果。而作为自己教学过程的经验总结的教案,不仅仅见证了自己的从教过程,而且会成为自己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的一个阶梯。教案就好像是份历史档案,以后再教相关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实行拿来主义,再备课就会相对轻松一些。所以,对于新老师来说,写教案是促使自己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 有经验的老师也是需要写教案的。不过,因为老教师有经验,写起教案来会相对简单一些。简单不等于不写,简单也不能够说备课不认真。现在的教材变换很快,有许多新知识,新课文,假如上课以前不好好研读的话,老教师也可能会很被动。能够上课是一回事,上一堂精彩的高效的课又是一回事,经验丰富的老师要想精益求精,也必须好好设计上课的思路、设计问题、设计过程,顺手把这些记录下来,写成教案,其实也不是很烦琐,写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整理思路的过程。写成教案,心里就有了谱,就避免了手忙脚乱,当然应该提倡。 现在,有条件的老师采用网上备课的形式,这大大减轻了自己的劳动强度,但网上备课也不可能完全把人家现成的教案搬来使用,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取舍,这其实也是一个备课的过程,我认为夹杂了自己劳动的,取舍以后的教案其实也应该是自己写的教案。 这样看来,写教案实际上是任何年龄段的老师都应该做或者说都会做的。一些学校检查教案也是对老师的一种督促。我看,老师们还是少一些怨言,多一些实干,把写教案当成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好好写吧。   3、教案是老师教学的镜子。   写教案是一个体现备课思想,或者是整理教学思路的过程。教案要体现一个老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过程,以及教学中的精华,或者说教学中的思维的灵光,教学中的得失。成为及时的反馈教学、总结教学的一种模板。这样的教案才有意义。 教案是一种教学态度的体现,一种教学思想的展现,一种教学思路的展示,一个老师教学的镜子。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所以我说,教案一定要写,新教师要写,优秀的教师更要写! 二、编写教案要领 1、教案编写的原则: (1)符合科学性。依标扣本,避免出现知识上的'错误。 (2)加强创新性。构思巧妙,避免千篇 一律。 (3)注意差异性。各尽所能,避免千人一面。 (4)强调操作性。以简驾繁,避免臃肿繁琐。 (5)考虑变化性。灵活运用,避免死板教条。 2、编写教案的详与略: 对教案的详与略要正确理解。详案也不是事无巨细,越详越好,大段的叙述文字,照抄教科书上内容,致使一节课的教案长达10几页,这不仅耗时费力,应用性也不强。简案也不是越简越好,除了罗列几个标题以外,教学过程的导人、练习、板书、提问什么设计也没有。 通常,教案应简明扼要,不应写得过详,一个有充满教学经验的教案是简短而实在的。例如有位中学教师在备《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此文是9000个字,但他的教案仅写了400来字。一是理清文中人物间的关系;二找出对比描写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等人形象的文字、分析其异同;三以《西江月》词为全文之纲,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根据上述三条,安排教学环节,三分之二的时间给学生用,目的明确,学生有事可做,课堂秩序井然。一二两条学生自己处理,教师巡回答疑,第三条教师重点讲解,点明作者为“封建王朝”唱挽歌的哀惋。    三、新教案模式特点: 1、程序清楚,一目了然。新教案模式分设教学程序栏,把教师环节和步骤设计以及时间安排直接体现出来,这就会使教学过程的程序设计一目了然,又有条理性,又便于教者操作。 2、独立设计,避免抄袭。新教案的教师指导和学生活动栏目的设计就逼使教师设法独立处理教材,主动去筹划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活动,这既能减少和避免教师的抄袭现象,也有助于发挥教师的教学创造性。 3、体现主导主体作用,“教”为“学”服务。新教案格式上客观要求,要设计出教师指导活动和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活动,体现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和动脑、动口、动手情况,这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有助于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为学生学服务。 4、言简意赅,减轻负担。传统教案一般都要求写详案,劳动量大。新教案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做处理,写出思路和知识点以及师生活动就可以,这样能适当减轻教师的一些负担。 当然这种教案并非是尽善尽美的,有些地方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四、怎样设计和书写教案。 1、具体做到: (1)教案必须由教师本人独立思考并设计,可参考其他人的意见或教案,但不能照抄。 (2)编写教案要从实际、实用、实效出发,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内容应各有特色,不强求一律。 (3)书写教案必须用字规范,书写清楚,保持干净整洁,始终如一。 2、要写清楚以下几项内容: (1)授课题目:即本节课的课题 (2)授课时间:按教学进度所规定的时间 (3)课 型:即本节新授课、练习课(复习)、习作指导、讲评等。 (4)教学目标:根据课标与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一节课教学目标。写教学目标应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基础知识和技能应达到的程度;二是有关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三是对有关思想情感的渗透。 (5)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课标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6)学情分析:根据学生认识水平分析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需要情况。 (7)教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教师授课的方法与手段。 (8)教具、学具的准备:即本节所用的如:卡片、小黑板、投影、投影片、录音机、实物等等。 (9)教学过程(也叫教学程序): 这是教案书写的重点,也很复杂的。教学程序是教师具体施教的步骤,是教师教学设计的体现,也是教学思想的展示过程。写教学过程应写清以下几点: ①写出教学全过程的总体结构设计。 ②写出教材展开的逻辑顺序主要环节及过渡衔接。 ③写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以及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也可以说主要写清楚:创设情景的导入;师生合作的交流;课堂效果的反馈(如设计的练习题)课堂教学的小结。 (10)板书设计。教案中要单列板书设计,板书要直观精练,易归纳小结,易引导,纲领性强,板书使用合理。 (11)课后反思。新的课程积极倡导:教师不仅是课堂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学会反思是每个教师职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因此,我们积极倡导写好课后反思,而怎样写课后反思,写什么等问题是每一个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在教学反思中,可以围绕以下具体问题进行。 一是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如教材中有的生活场景的选择,问题情境的创设并不是很贴近学生的生活,不能引起学生共鸣,因此,我们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反思中加以记录。 二是教学的不足之处,如小组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有没有关注学生情况、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等内容。针对问题找到了哪些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写出改进策略和教学的新方案。 三是学生的独到见解。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四是学生的学习是否与教案设计相统一。 写课后反思追求“短”――短小精悍;“平”――平中见奇;“快”――快捷及时。 附:教案设计2例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 执 教: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玉田镇联合小学  李金英 教案设计: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  陈长胜 指导教师:鞠凤霞  薛玉春 教学内容:教科书32―33页的内容,练习五的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 1.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  图形卡片 3.  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设计说明: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  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  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 :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

篇7:如何备课与书写教案讲座稿上

如何备课与书写教案(讲座稿)(上)「转载」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因为学校新教师比较多,所以校领导让我今天讲一讲如何备课和书写教案的问题。我结合自己的体会并且借鉴博友的有关材料,讲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部分,新课程下我们如何备课 一、首先要提高对备课的认识 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称为备课。如:熟悉材料,研究新课标,收集材料,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学情,准备教具,课前实验,选择教法、学法、设计习题等。备课其核心是课堂教学设计,它是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否认真的重要条件。备课是一个整体概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备课就是写教案。必须把备课当作教学工作中一项整体工程来对待。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备课是加强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预习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认真备课。 1、什么是备课? 让我们先看看备课不是什么。   第一,备课不是“不得已而为之”。   “不得已而为之”和“有心为之”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被动、而后者是主动的。备课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朱熹云:“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教师是神圣的职业。作为教师,要敬重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教师只有自觉地、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教材、教法钻研中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认真地、创造性地备课,才能做到“有心为之”。   第二,备课不是写教案。   不论是“简案”还是“详案”,都能帮助教师对教学进行一定的把握。但是,教案并非备课的全部。目前许多教师谈及备课时,表面上似乎关注的是备课,而下意识里却在谈教案。更有甚者,有的教师通过研究教案来分析备课。作为教师,必须正确把握备课和教案的关系,不能为写教案而写教案。   第三,备课不是把教材变成讲稿。   备课当然不能不备教材,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还要想方设法驾驭教材,因为那只是个例子。在倡导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今天,教学仅仅转述教材内容的做法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设想相去甚远。   第四,备课不是老师自我讲授的安排。   如果我们要问学校里什么样的老师是最神奇的老师,一定有这样的答案:“刚说完最后一句话下课铃就响了。”“刚写完最后一个字时间便到了”。应当说,这些教师的确是很好地掌握了课程进度,时间安排似乎臻于完美,按照预期的设想,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任务完成和达成目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完成任务并非意味着目标达成。备课是为课堂教学而“备”,而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形式,其目标并非仅仅是传递文化知识。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备课不是老师自我讲授的安排。  2、那备课是什么呢?   第一,备课是教学设计。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教学系统是一个由若干要素构成的开放的复杂系统,要使这个系统产生“整体系统”的作用,而不仅仅是“简单相加系统”,即要使教学的整体作用大于其构成要素的作用之和,就务必要在备课上下足功夫。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对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进行具体计划,从而预设教学的系统或程序,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生成。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如何把他们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系统的整体作用,需要教师提前进行深刻地思考。每一节课都应有其独特的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有十分恰当和清晰地认识。只有当教师对自己选择与组织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教师讲授才有可能娓娓道来、左右逢源。   第二,备课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直指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保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对教学资源合理开发、整合与有效利用是促进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学资源的内涵会随着社会、科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活动,可供教学利用的一切事物,无论物质的、精神的,校内的、校外的,有形的、无形的,均可说是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不仅是一个认知活动过程,也是一个社会活动过程,教学资源的选择与配置,不应仅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还必须善于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其情感氛围,使教学资源在促进学生心智方面得到和谐、同步发展,使兴趣、注意、爱好、意志等非智力要素与感知、理解、应用、实践、解决问题等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均得到同步和谐发展。“实际上,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起来,学生就可能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就可能深深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就可能增强自己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习就可能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必须要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   第三,备课是知识的内化与活化。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在经过多次重复同一课的教学之后,就觉得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备课根本就是多此一举。基于此,备课的策略也有所不同,年轻教师要“备详案”,经验丰富的教师便可以“备简案”或可以是“零教案”。很显然,这是对备课的误解。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倒背如流并不意味着做到了对知识的内化、活化和转化。提到内化,人们强调更多的是让学生来内化,教师是否内化了教学内容或者能不能内化教学内容没有受到重视。不论经验多么丰富的教师,如果做不到“内化”,他只能是知识的奴隶,只能是“传声筒”。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首先是教师对客观的教学内容进行内化,使其成为不断促进自己发展的.支点;紧接着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内化。如果教师没有内化自己的的教学内容,学生就很难做到知识内化。   内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主观个体与客观内容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教师对知识的活化却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知识的存在状态是静止的,是僵硬的,是没有感情的。活化就是让静止的、僵硬的和没有感情的知识变得动态、鲜活和充满感情。知识活化是教师想象力充分释放、创造力充分展现的过程。每一节课首先对老师是新的,然后才能对学生是新的,这样才能避免课程结果是对知识的复制。例如,同样一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法,效果自是各异。  第四,备课是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   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的进度,同时还要进行课堂观察。但是,这种观察只能把注意到的复杂多样的现象储存到大脑中,作为课后进行反思和研究的材料。因此,对学生生活世界和学习世界的真正关注与研究是在备课的过程中完成的。学生有哪些需要特别关注和引导的地方?学生之间到底有哪些差异?通过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和谐发展。“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在看到学生的共性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承认差异存在、尊重学习个体差异的前提下,超越个体差异,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是我们努力的新方向。”教学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知识的传递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与此相适应,一生只备一个教案的备课已经完全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了。备课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使他们在书本中找到生活世界的影子,把生活中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融入到书本知识之中;备课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世界,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留有一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备课要关注学生地位,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备课要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或情景;备课要关注学生这一团体特有的、独有的文化,创建师生、生生有效交流互动的平台;备课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因地制宜,打破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   第五,备课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终身教育”口号的提出和“学习型社会”概念的初步形成,要求每个人时刻准备充电,以免被时代所抛弃。教师更应是如此。   “越教越熟”是否就是进步呢?有专家指出,恰恰相反,这正是教师原地不动的表现。教师年复一年反复研究同一本教材的内容,以至看起来能够倒背如流,运用得心应手。实质却是“井底之蛙眼中的那片天空”。不论是雨过天晴,还是风雷激荡,它眼中的那片天空永远是狭小而又宁静的。 一成不变的教学和“一本教案教一年”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教师只有想方设法不断地学习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教师要时刻关注教育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运用成熟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要借鉴其他教学工作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跳出书本的囿限,追求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转换角度,更新内容,以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 一位教师在成功执教了一堂课之后,当别人问及他准备了多久时,他是这样回答的:我用我的一生来准备我的教学,而就这一堂课而言,我只花了15分钟。寥寥数语,道出了备课的真谛。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要使这40分钟真正发挥作用,需要老师付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时间和精力。 二、新课改下备课的新特点 1、.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过去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现在我们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己任;过去我们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今天我们是陪着学生走向知识;过去我们把教科书作为学生的世界,今天我们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科书。 2.由经验型备课向研究型备课转变。 新课程下备课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活动,因为每一个新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就是对旧教学方案的创新,教学设计的推陈出新就是在进行教学改革. 研究型备课有以下几个特点:1.备课内容的

篇8:备课等于教案吗

备课等于教案吗

备课等于教案吗   不论教学如何改革,教师要拿出精力静下心来认认真真的备课永远都是不变的法则。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我曾经细细阅读后做过很多的文摘卡,也写过很多的阅读随想,和很多老师一样,《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节中,那位历史老师所说的话让我细细咀嚼:“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我赞赏这位老师的教学态度,他没有因为历史是小学科(副科)而草草对待,他没有因为日复一日的平凡工作而放弃用创新性的思维来备课,他把备课当成了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去做。   纵观现实中的备课,电子备课让网络下载、复制、粘贴成为了主流,备课不再是充满个性的脑力劳动,而是投机取巧的手指运动。为了应付各级检查,下载、复制、粘贴、打印、装订,成为了备课的主要流程。所谓的备课整齐划一,干干净净,连一点思维的含量都没有。老师上课的时候,俨然一本书无备课进教室。有的时候,是备课在电脑里,有的时候是打印好在办公室里,很多时候,备课等同于教案。   备课等同于教案吗?否!教案看得见摸得着,却不一定是该教师个人的智慧体现。   备课有其复杂的过程,有对教材的深入挖掘,有对目标的准确定位,有对教学重难点突破的种种设想,有对教法的恰当设计,有对学情的综合考虑……这个思维的全过程记录下来,是一种详细的教案。   对于青年教师,灵光一闪,一定要勤于笔头,记录下来,这种详细教案的书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长此以往,厚积而薄发,有一天可以像那位历史老师一样备一节高质量的'课只需要15分钟。教案内容看似写的少了,但是教师思维的含金量却是与日俱增的,因为这样的老师将思考与实践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备课成为精彩课堂的前奏,课堂成为精心备课的演绎。   我不喜欢看一摞摞打印好的装订美观的教案,我更喜欢那一页纸上勾勾画画的笔迹,字不在多,有思就行。我不喜欢看那目标不清无中生有面面俱到的所谓洋洋万言的解读,我更喜欢准确定位目标后对教材从整体到部分,点上着力的解析。   这是我一个草根教研员贴近教师的呼唤,备课就用心备,给教师备课的时间和空间,不备就没有必要浪费纸张大量打印破坏地球:)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篇9:备课教案

备课教案

《在Internet上交流信息》

教学设计

(一)基本情况

适合学段:高一年级第二学期

(二)

通过系统的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课程,高一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有初步了解,并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通过经常在网络中与同学朋友进行交流,对本节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体验。因此对这一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很轻松的掌握信息交流的途径。

(三)教学目标

知道Internet可以很方便的进行信息交流;

理解各种交流工具的使用方法;

会用各种交流工具进行信息交流。

(四)学习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已经能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2、重点难点

重点为掌握各种交流工具。

难点为掌握将交流工具很好的运用到实际交流中。

(五)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方法

1、教学思想

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环境下,在他人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的。该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的潜能是自我完成的,而不是教育的作用使然。教育的作用只在于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使人固有的优异潜能得到实现。人本主义重视的是教学过程而不是教学内容,重视的是教学方法而不是教学结果。

本次将采用“抛锚式”教学方式。

2、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 自主学习效果评价

3、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自主学习,进而找出规律,解决问题。

4、组织教学

复习知识――创设情境――新课导入――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协作相互交流――练习――总结――布置作业

5、学生学习评价

高中学生对网络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他们喜欢独立思考和探索。这些可贵的心理品质是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内在动力。因此,本次教学有利于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提高探究能力。

(七)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活动评价

复习

演示通过www和FTP获取信息

观察,尝试跟着老师做

6分钟

唤起学生的新鲜感

了解教学目标

打开PowerPoint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看课件并简单思考

2分钟

让学生了解这节课的具体要求

创设情境,新课导入,使用QQ

演示课件,用QQ交流信息

思考讨论

5分钟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探究如何利用E-mail和BBS进行信息交流

利用新浪网和Telnet演示如何使用信息交流工具

猜想、观察、操作

10分钟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练习

巡视、点拨

熟悉操作过程

10分钟

反馈学生掌握情况

总结,布置作业

总结

作好笔记

2分钟

学生理解结论

(八)相关资源

教学地点:网络教室

硬件:每人一机,机机连网

外部设备:投影仪、大屏幕、音响等

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信息技术》第一册,浙江教育出版社

(九)教学评价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料共享的学习环境,把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二、教学实施

篇10:大学转专业申请书书写

尊敬的院系领导:

你们好。

我是xx系xx班的大一新生,我叫xxx,籍贯河南。现郑重提出转业申请,希望能够转到会计学学科专业。

20XX年高考后,经过了我的认真考虑,决定放弃复读,把所有的精力放到大学的学习上来,并综合自身的条件在各三本院校中选择了贵校,因为众所周知,贵校的管理在河南所有的三本院校中是有口皆碑的,所以我坚信,在贵校良好的学习氛围下,通过我自身的努力,一定会学有所成。

然而,由于我的分数和二本分数线还有一定的距离,我又倾心于会计学,但据我考察,贵校的会计学又是热门学科专业,报名人数很多,竞争很大,所以我没有十足的把握被贵校的会计学学科专业录取。但是,我从贵校的网页上看到了入校可以转学科专业的消息,心底又燃起了希望,于是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贵校作为第一志愿,并且服从调剂。

很幸运的是我得以被贵校录取,但同时又有些不幸的是没有被会计学录取。试着了解了一下xx,发现自己在这方面兴趣不大,没有太多学习它的欲望和动力。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自己对此也深有体会。当然学习也不仅只凭兴趣,但只要对某个学科专业有兴趣,这个学科专业又适合自己,并且投入精力学习,在学习中发现乐趣,相信最后一定会成功的。而面对一门自己毫无兴趣甚至不喜欢的学科,没有学习的激情,也无法找到好的学习方法,不但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反而会使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枯燥无味,最后的结果不仅学无所成,更重要的是浪费了青春,浪费了生命。如同在荒漠里找水,最后自己身心疲惫,还可能找不到水,就算最后找到了一点水,也只是解了燃眉之急,而最后的结局依旧是付出惨痛的代价。所以,学一门适合自己的学科专业十分重要,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而且将来也能更好的服务大众,回报社会。

在报志愿之前,通过对各种学科专业的了解,我对会计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计学主要是培养具备会计、管理、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及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等部门从事会计实务及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社会对这方面人才也十分需要,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对会计学的主要课程如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经济法等也十分有兴趣,对数字的敏感程度也很高,而且十分想考注册会计师,在对考注册会计师十分重要的英语和数学这两方面也有不错的基础和极大的兴趣。所以综合各方面情况,经过我充分的思考,我认为会计学是一门十分适合我的学科,并下定决心将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会计学学科专业中,我相信经过我的不懈努力,在会计学方面一定会学有所成,实现自己的理想,开辟一片光明的未来。因此,我向院系领导郑重提出申请,望各位领导老师能够批准,给我这次实现梦想的机会。最后,祝各位领导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时间

篇11:大学转专业申请书书写

尊敬的校领导,院领导们:

您好!

我是xx.首先跟您说声“对不起”!因为这份申请可能给您带来种种不便,我在此深表歉意,希望老师谅解。

经过今年高考的层层选拔,很荣幸来到我梦寐以求的大学——***大学。来我校近三个月以来,对原***学科专业有一定了解,发现此学科专业有许多优秀的老师和学生,学校领导也给予了较高的重视。能就学于此,实在是有幸。但是,在大学的这三个多月来,我发现**学科专业比**学科专业更适合我。缘于我对***的热情和喜爱。所以,现在我郑重提出转学科专业申请,希望从***学科专业转入***学科专业。在校三个月来,我积极参加学校活动:······;被选进院级学生会***部,积极开展做好学院***活动:·······等。我的业余爱好是***等。我很喜欢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大学生活给了我许多展示自我的舞台。

我非常喜欢***(与所转学科专业有关)所以这次我想请校院领导老师给我一次机会,让我进入***继续学习,接受学科专业教育。您看到枝头含苞待放的花蕾了吗?犹如我二十岁的年龄,她不怕风吹雨打,骄阳暴晒,严霜压顶,因为她要开放!她的确经过了磨砺,她可能不再如初的美丽,甚至会有花瓣残缺,但是作为花,她开放了。那是自主生命为生命争取后的最美的笑容。给我一个机会,也许以后的路会坎坷,会荆棘;但是,是我自己的选择,即使遍体鳞伤,我还是可以笑的。相反,如果连一个机会也没有,即使完整无缺,也少了拼搏的痕迹,剩下了遗憾。

兴趣是人做好一件事情的关键,我想做有用的人,想为了理想奋斗,想为了兴趣与爱好拼搏,想在自己有兴趣的方面施展才华,请领导给我走向梦想舞台的机会,让我能展翅高飞!

综上所述,我真诚地提出转学科专业申请,敬请各位院系领导、老师给与考虑。

敬希批准,特此申请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申请日期:

篇12:转教案

转精品教案

Lesson Design Angry? No Worry! Lesson type: Reading Duration: 40 mins Teaching ideology l Task-based and communicative theory. l Students centered Teaching material and learning condition Ⅰ. Analysis of the original reading material: The reading passage focuses on how we can manage anger. The writer analyzes what anger is, what effects it will have on others and ourselves and then gives suggestions on how to manage our anger properly. The original material has 9 paragraphs and 820 words, which is apparently too long for Grade Two students. Meanwhile, it involves many words and expressions which are beyond the level of Grade Two students. Ⅱ.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learning condition Anger is a common topic closely related to everyone’s life. As Grade Two students, they must have gone through experiences in which they became angry. So the topic itself is nothing strange to the students. What the teacher should focus on in this reading class i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and skills such as predicting, skimming, scanning and generalizing. Ⅲ. Rearrange of the reading material: Based on the analysis above, the teacher rearranges the original material and makes it suitable for Grade Two students. The main rearrangement can be seen in the following table. What How Why Topic     Add a topic to the reading: “Angry? No worry!” With such a topic, the teacher can get the students to think: What will the passage talk about? Thus, students’ reading skill of predicting according to the title can be effectively trained.   Pre-reading Add “Warming Up” By talking about the pictures, the teacher can activate the students’ interest and lead into the topic. Add “Pre-reading” Change the content of paragraph2 from the original reading into a questionnaire and get the students to check whether they fit into anyone of them and get prepared for the reading. reading Combine the 9 paragraphs into 7 paragraphs and miss out the topic sentences in para3-6. As Grade Two students, they are very familiar with topic sentences. To make it a bit more challenging, the teacher leaves out the topic sentences in para3-6 and asks the students to match the given sentences with the right paragraphs. Naturally, this step can train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generalizing. Replace some of the difficult expressions but some of the new words whose meanings can be guessed through content, the structure of a sentence or word formation remain. Considering the students’ level, some of the difficult expressions are either crossed out or replaced, such as grudge, decipher, endure, etc. But by guessing the meanings of “overreacting, hostile, rage, frequently, undoubtedly”, the students’ guessing ability is trained. vocabulary Provide a vocabulary list. Remove the students’ obstacles in vocabulary and help them understand the reading material. comprehending Design several questions based on the reading material. Help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material and apply the target language into similar situations.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A series of exercises about vocabulary, sentences and filling in the blanks. Get the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an effective way of enlarging vocabulary ―word formation. Have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aterial and apply the target language. Learning objectives Ⅰ. Knowledge l Can grasp expressions such as explode, hostile, stress, rage, overreacting, triggers, distinguish, features, response, positive, critical, hopefully, and lose control of.   l Know about word formation. l Understand some difficult sentences which are listed in Comprehending Exercise Ⅲ.   Ⅱ. Skills l Can predict the content according to the title. l Can skim and scan for general ideas and detailed information with the help of hints such as to begin with, next, more to come and finally. l Can predict new words according to content, the structure of a sentence or word formation. l Can extract, sift and reorganize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reading and present them in the forms of story telling and discussion. Ⅲ. Learning strategy l Can induce and reorganize the language from the reading and apply them in story telling and discussion. l Can predict the content according to the title and predict new words according to content, structure or word formation. l Can get involved in the class and use English to communicate. Ⅳ. Affects and Cultural awareness Ss will know more what anger is and the bad effects coming with it. After the class, they will learn how to manage their mood positively.   Language focus and anticipated difficulties Language focus: l Predicting, skimming, scanning, story telling and discussing.   l Target language listed in Knowledge Objective. l Using target language to talk about the experience of getting angry and how they will deal with anger after learning the passage. Anticipated difficulties: l Generalize the main ideas of para3-6 and fill in the topic sentences. l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rigger in the passage. l Apply the target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l Three-stage model (pre-reading, while-reading, and post-reading) l Task-based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ve theory 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devices, PPT documents. Teaching procedures Lead in: Free Talk about the mood.  (4mins) (individual work) Teacher shows a group of pictures and asks the students: l What kind of mood do the pictures tell? l Have you experienced similar mood? What makes you happy or angry? Do you get angry frequently? Let’s do a questionnaire in pairs.  (pair work) Questionnaire Yes No 1. Do you find yourself pouting1 often?     2. Do you lose control of yourself in times of anger?     3. Does your anger scare others or yourself?     4. Do you get angry frequently?     After the students’ pair work, the teacher chooses 2 students to report the questionnaire, and collect how they react in time of anger by asking the question “What will you do if you are angry?”  [Purposes] The teacher adopts vivid pictures to attract the students’ attention and activate the atmosphere of the class. Through the task, the teacher can get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common moods. In this way, the teacher can lead in the topic naturally and remove some vocabulary obstacles such as mood, pout, frequently and react. By collecting how they react in time of danger, the teacher can make a contrast of how the students react to anger before and after class. 2. Predicting: (3mins)  (individual work) Ask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title. l What do you think the passage is going to tell us? l What bad effects do you think will come with anger? [Purposes] Ss may come up with different answers and are required to write down their predictions, although they may not get the right answer during the process, they will concentrate more on the text and become eager to know the answers and get mentally prepared for skimming and scanning. Meanwhile they learn the reading strategy of predicting according to the title. 3. Skimming: (4 mins)(individual work) Skim the passage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l What does the writer compare anger to? l How many suggestions does the writer give? l Can you fill in the missing sentences for para3-6? One of the following is additional.   A. figure out how to change these patterns and reactions. B. learn to take your focus off the cause and put it on something positive. C. listen to music and calm yourself down. D. determine the roots of your anger. E. analyze what is triggering your anger. Expected answer: D E A B [Purp

教案检查情况反馈

教师培训规章制度

教案检查评语

小学常规教学汇报材料

创新作文教案

对于偷盗事件检查材料

小学教务工作计划

上学期数学的教研工作计划

二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教学工作计划

英语教师小学教学工作计划

「转」如何备课和书写教案
《「转」如何备课和书写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转」如何备课和书写教案(合集12篇)】相关文章:

学年第二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2024-01-04

农村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培训学习总结2022-05-17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研组工作总结述职报告2022-12-22

检查教案作业的看点-陈燕芳2023-04-29

五年级语文工作总结2023-08-28

教务主任自我介绍2022-07-30

小学五年级语文学科的总结2022-10-20

大班组上学期教学计划2023-07-31

九年级英语学科工作总结怎么写2023-08-07

教学管理方面的建议2022-12-3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