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时间:2023-01-15 08:38:17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精选15篇)由网友“Orca”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篇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分析林冲思想性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2.在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上,应当突出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时数2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

1.介绍作者和作品

在预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简要介绍,再由教师补充。

施耐庵,生于12,卒于1370年,元末明初人。曾考中进士,作过两年官,后来弃官回乡闲居,从事写作。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这部书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水浒》故事性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是在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的文学语言。

2.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情节

预习提示介绍了有关情节的梗概,可让学生自己阅读。

3.分析林冲的性格

教师:关于林冲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课文的“预习提示”概括为“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下面,我们按故事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作具体分析。

提问: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插叙的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提问: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明确: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提问:但是,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提问: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明确: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提问: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明确: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二是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第一点,林冲本来是北宋京城80万禁军的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比较富裕安定的生活,这就决定了他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满足现状,缺少反抗精神。像林冲这样的人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之痛苦不是可想而知了吗?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朝政的败落。第二点,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逼”字。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使人民无法生活。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起来反抗斗争,这就是“官逼民”。《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这使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布置作业:

找出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篇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教学要点

分析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内容与步骤

1.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师介绍关于细节描写的知识: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一种描写手法。细致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提问: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把文中几处主要细节描写找出来,分析它的作用,然后总结归纳。举例:

(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5)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总之,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提问: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

明确:主要是从两方面描写:

(1)直接描写风雪。直接描写风雪有三处: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一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例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二是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例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

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揉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

篇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知识目标】

一、了解《水浒》的写作背景与全书的梗概及艺术特色。

二、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三、掌握重点词语。

【能力目标】

一、理解环境描写的对刻画人物性格与表现主题的作用。

二、学习小说应用伏笔与照应推动情节的方法。

【情感目标】

在特定环境中正确评价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体会“官逼民”的道理。

【课时】二课时

【教学方法】速读法评鉴法

【重点与难点】

一、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是重点。

二、理解环境描写的对刻画人物性格与表现主题的作用。学习小说应用伏笔与照应推动情节的方法是难点。

第一课时

一、结合注解指导学生了解作品背景与基本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水浒传》〗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故事,是长篇章回体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再创作而完成的。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H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赤日炎炎似火烧,野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于王孙把扇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相关情节〗

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乃禁军教头,他的上司(太尉)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他们设计使林冲买了―把宝刀,又传高俅的命令,说高大尉要看那宝刀。于是林冲奉命带着宝刀去见高俅,没想到竞被他们诬陷为“行刺”,无辜被刺配沧州,路上,陆虞侯买通押送公人董超、薛霸,多次要杀害林冲,被鲁智深在野猪林解救。林冲一刺配沧州后被派去管理天王堂。不久陆虞侯又贿买沦州管营、差拨。调林冲去草料场,想借机烧死林冲。林冲被逼无路可走,终于走上了杀人报仇的道路。后来林冲辗转到柴进家,躲避官府追捕。由于官兵追杀很紧,柴进就把他介绍到粱山泊白衣秀士王伦那里。此后林冲加入到农民起义的队伍中。

二、小说欣赏要素知指导

小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和社会主题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环境是塑造人物性格与展开故事情节的关键。

环境:自然社会

作用:反映社会风貌、揭示社会本质、暗示主题

渲染特定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果

三、思考与探究

1、林冲本来是怎样的人?

2、他为什么会到草料场?为什么回目不叫“风雪草料场”?

3、影响林冲命运改变的有几个重要人物?

4、林冲为什么走上梁山?他不去行吗?

5、作者为什么要塑造林冲的矛盾个性?

第二课时

一、交流分享,谈谈自己欣赏的情节及理由

1、风雪――环境描写的作用

2、人物形象刻画的妙处――动作细节语言描写

3、情节的曲折语伏笔、照应

情节脉络:赴任遇风雪――沽酒御雪寒――大雪压草屋――夜宿山神庙――火烧草料场――意外得真相――义愤杀仇敌――走上梁山道

二、鉴赏林冲的形象与性格

武艺高强――富正义感――侠肝义胆――嫉恶如仇

奉公守法――忍辱负重――逆来顺受――软弱善良

林冲的才能和社会地位,使他养成安于现状、软弱动摇的思想性格。

他面对社会现实的黑暗,明知自己受了天大的冤屈,也自认是“罪囚”;尽管对李小二有恩,还“恐怕玷辱”,自惭形秽。

他去草料场,认为是“好差使”,想修理草屋、求神明庇佑等――心地善良、安分守己和随遇而安,有服完刑后与家人一团一聚的幻想。

当他得知陆虞侯前来追杀时,愤怒寻找,要报仇,找不到人,就“心慢了”。得知火烧草料场真相后,终于醒悟,拼死抗争――思想性格飞跃:彻底摆脱温良恭让的君子之风.走上反抗的道路。

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深刻地揭示“官逼民,民不得不反”的真理。

三、品读欣赏,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节选部分的回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自然环境,也是贯穿这个情节的线索。

试简析对风雪描写的不同角度:

〖直接描写风雪〗三处对风雪的直接描写。

初到草料场时写风起雪下。彤云密布,朔风渐起,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纷纷扬扬――雪花之大;“卷”――朔风之烈;―天――时间之长。

林冲出门沽酒时,写雪势。“那雪正下得紧。”

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紧”字,突出雪越下越大,渲染紧张的气氛,为下文情节做了有力的铺垫。

【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看住牡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伏笔铺垫

林冲回草料场:“那两问草厅已被雪压倒了”,“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摇振”“被压倒”突出狂风之烈,雪势之大,也暗示下文情节的发生。

【描写人物动作不忘风雪】

林冲“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

林冲出“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烘托环境险恶

林冲回来时“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烘托忠于职守

林冲到山神庙时“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用人物的动作衬托风雪。

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突出林冲时时处处处在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又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为林冲性格的突变做了有力的铺垫。

【小结】描写风雪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是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

烘托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林冲毅然投东而去,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

二是推动情节发展。

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犀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杯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才能听到敌人的-阴-谋。为了避风雪,陆虞侯―伙才直奔庙里来。

四、探究思考:

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反映当时的社会的什么本质?

林冲本是北宋京城80万禁军的一一棒教头,有社会地位,生活较富裕安定,他妥协软弱,满足现状,缺少反抗精神,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之痛苦可想而知。由此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朝政的败。

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逼”字。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使人民无法生活。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起来反抗斗争,这就是“官逼民”。

《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这使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五、细节欣赏

1、林冲离开草料场的细节

2、林冲到山神庙后的细节

3、林冲杀仇人的细节

4、林冲窥听仇人阴谋的细节

六、实践与联系

1、课外阅读《水浒》全书

2、写一段文字,介绍你最欣赏的《水浒》的一个情节或一个人物

3、预习《装在套子里的人》

篇4: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知识目标】

一、了解《水浒》的写作背景与全书的梗概及艺术特色*

二、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三、掌握重点词语

朔shu&ogra一ve;风彤tóng云赍jī发 迤逦yǐlǐ 沽gū酒央浼měi

【能力目标】

一、理解环境描写的对刻画人物性*格与表现主题的作用。

二 、学习小说应用伏笔与照应推动情节的方法。

【情感目标】

一、在特定环境中正确评价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体会“官逼民x”的道理。

【课时】二课时

【教学方法】速读法评鉴法(配合多媒体电一影观赏教学、文学评价写作)

【重点与难点】

一、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是重点。

二、理解环境描写的对刻画人物性*格与表现主题的作用。学习小说应用伏笔与照应推动情节的方法是难点。

第一课时

一、结合注解指导学生了解作品背景与基本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水浒传》〗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故事,是长篇章回体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 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再创作而完成的。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H*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赤日炎炎似火 烧,野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于王孙把扇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x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相关情节〗

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乃禁军教头,他的上司(太尉)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他们设计使林冲买了―把宝刀,又传高俅的命令,说高大尉要看那宝刀。于 是林冲奉命带着宝刀去见高俅,没想到竞被他们诬陷为“行刺”,无辜被刺配沧州,路上,陆虞侯买通押送公人董超、薛霸,多次要杀害林冲,被鲁智深在野猪林解 救。林冲一刺配沧州后被派去管理天王堂。不久陆虞侯又贿买沦州管营、差拨。调林冲去草料场,想借机烧死林冲。林冲被逼无路可走,终于走上了杀人报仇的道路。 后来林冲辗转到柴进家,躲避官府追捕。由于官兵追杀很紧,柴进就把他介绍到粱山泊白衣秀士王伦那里。此后林冲加入到农民起义的队伍中。

二、小说欣赏要素知指导

小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和社会主题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环境是塑造人物性*格与展开故事情节的关键。

环境:自然――――――――――――――――社会

作用:反映社会风貌、揭示社会本质、暗示主题

渲染特定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果

三、思考与探究

1、林冲本来是怎样的人?

2、他为什么会到草料场?为什么回目不叫“风雪草料场”?

3、影响林冲命运改变的有几个重要人物?

4、林冲为什么走上梁山?他不去行吗?

5、作者为什么要塑造林冲的矛盾个性*?

第二课时

一、交流分享,谈谈自己欣赏的情节及理由

1、风雪――环境描写的作用

2、人物形象刻画的妙处――动作细节语言描写

3、情节的曲折语伏笔、照应

情节脉络:赴任遇风雪――沽酒御雪寒――大雪压草屋――夜宿山神庙――火烧草料场――意外得真相――义愤杀仇敌――走上梁山道

二、鉴赏林冲的形象与性*格

武艺高强――富正义感――侠肝义胆――嫉恶如仇

奉公守法――忍辱负重――逆来顺受――软弱善良

林冲的才能和社会地位,使他养成安于现状、软弱动摇的思想性*格。

他面对社会现实的黑暗,明知自己受了天大的冤屈,也自认是“罪囚”;尽管对李小二有恩,还“恐怕玷辱”,自惭形秽。

他去草料场,认为是“好差使”,想修理草屋、求神明庇佑等――心地善良、安分守己和随遇而安,有服完刑后与家人一团一聚的幻想。

当他得知陆虞侯前来追杀时,愤怒寻找,要报仇,找不到人,就“心慢了”。得知火烧草料场真相后,终于醒悟,拼死抗争――思想性*格飞跃:彻底摆脱温良恭让的君子之风.走上反抗的道路。

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深刻地揭示“官逼民x,民不得不反”的真理。

三、品读欣赏,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节选部分的回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自然环境,也是贯穿这个情节的'线索。

试简析对风雪描写的不同角度:

〖直接描写风雪〗三处对风雪的直接描写。

初到草料场时写风起雪下。彤云密布,朔风渐起,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纷纷扬扬――雪花之大;“卷”――朔风之烈;―天――时间之长。

林冲出门沽酒时,写雪势。“那雪正下得紧。”

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紧”字,突出雪越下越大,渲染紧张的气氛,为下文情节做了有力的铺垫。

【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看住牡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伏笔铺垫

林冲回草料场:“那两问草厅已被雪压倒了”,“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摇振”“被压倒”突出狂风之烈,雪势之大,也暗示下文情节的发生。

【描写人物动作不忘风雪】

林冲“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

林冲出“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烘托环境险恶

林冲回来时“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烘托忠于职守

林冲到山神庙时“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用人物的动作衬托风雪。

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突出林冲时时处处处在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又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为林冲性*格的突变做了有力的铺垫。

【小结】描写风雪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是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

烘托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林冲毅然投东而去,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

二是推动情节发展。

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犀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杯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才能听到敌人的-阴-谋。为了避风雪,陆虞侯―伙才直奔庙里来。

四、探究思考:

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反映当时的社会的什么本质?

〖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fu败〗

林冲本是北宋京城80万禁军的一一棒教头,有社会地位,生活较富裕安定,他妥协软弱,满足现状,缺少反抗精神,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之痛苦可想而知。由此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朝政的fu败。

〖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

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逼”字。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使人民无法生活。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起来反抗斗争,这就是“官逼民x”。

《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这使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五、细节欣赏

1、林冲离开草料场的细节

2、林冲到山神庙后的细节

3、林冲杀仇人的细节

4、林冲窥听仇人-阴-谋的细节

六、实践与联系

1、课外阅读《水浒》全书

2、写一段文字,介绍你最欣赏的《水浒》的一个情节或一个人物

3、预习《装在套子里的人》

篇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

2、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

3、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和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二)过程和方法

1、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2、分析人物形象,鉴赏主要人物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从而加深学生的社会认识。

教学重点:

1、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

2、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心理活动描写的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了解作家作品

2、积累字、词,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梁山好汉,108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传奇故事。鲁智深是拳打镇关西,杨志是失了生辰纲,武松是景阳岗打虎,那林冲又是因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的一段故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二、了解作者和作品

⑴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

⑵《水浒传》

《水浒》是我国文学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反映的是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南宋时期,有关宋江等“劫富济贫”“扶危济困”的英雄故事已在民间流传。元末明初,施耐庵等人在表现水浒故事的话本、杂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编成了《水浒》,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_。

《水浒》最早为100回本,后来出现120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了71回以后的内容,又将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70回本,这样故事性增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水浒》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成就。

三、快速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理清文章思路

一)、积累字、词

1、下列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

A、赍发(jī)喝彩(hè)砧辱模样(mú)

B、酒撰调和(tiáo)迤逦朔风(shuò)

C、差拨(chāi)彤云(tóng)洗漱央浼(měi)

D、提防(tí)仓廒(áo)吹撼毡笠(zhān)

解析:

A、玷辱B、酒馔

D、提防(dī)

2、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D)

A、当时管待林冲酒食(款待,招待)

B、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拿出)

C、老军都点见了堆数(点清)

D、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减少,消失)解析:消耗:消息

二)、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三)、师生共同理清文章思路

开端(第1自然段):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发展(2-5自然段):陆虞候密谋害林冲,林教头买刀寻敌。

进一步发展(6-9自然段):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_和结局(10-12自然段):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四)、分析文章线索

明线: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

暗线:敌人对林冲的陷害

四、结束语:

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家境殷实,生活幸福,这样的一个人,为何会一再遭到高太尉的陷害,他又是如何走上反抗道路的呢?我们下节课分解。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2、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与意义

教学步骤:

一、根据情节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1、补充介绍与课文有关故事情节

林冲是《水浒》里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一个由安于现状的小官吏最后_上梁山的典型。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他的上司太尉高俅的儿子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高俅及手下陆虞候设下一条毒计,让林冲买了一把宝刀,然后高俅命令林冲带宝刀入府,乘机诬陷林冲阴谋行刺,林冲因此被刺配到沧州。在去沧州的路上,押送的公人被陆虞候买通,多次想杀害林冲,幸亏被鲁智深救下,安全来到沧州。以下是课文的情节。后来林冲逃到柴进家里,柴进又把他介绍到梁山,成了农民起义军的一员。

2、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⑴沧州遇旧

①李小二“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后又是林冲“救了他免送官司”,并“与他赔了些钱财,方得脱免”,最后还是林冲“赍发他盘缠”才“于路投奔人”。这充分体现了林冲行侠仗义,扶危济困的性格特征。②林冲来到沧州,虽然感到前途渺茫,但仍存有幻想,违心地说自己是“恶了高太尉”才“刺配到这里”,对自己遭受陷害的冤情,虽有怨意,但更多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说明他安于刑徒生活,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并无反抗之意,抱有刑满释放,重获生路的希望。③“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_两个”这淡淡的一句,表明扶危济困的英雄林冲,身在危难之中,依然不顾自己的苦难,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⑵买刀寻敌当林冲得知陆谦来到沧州陷害他时,他大怒,离开酒店去买了一把解腕尖刀,前街后巷地去寻,这时的林冲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但寻了三五日,不见动静,他“也自心下慢了”,显示出他安于现状的性格。

⑶接管草料场

①调他到草料场时,他不但没有意识到是新的阴谋,反而认为是“好差使”。见草屋已“四下里崩坏了”,就想等“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可看出林冲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特点。②林冲外出沽酒前,“将火炭盖了,……把草厅门拽上,……把两扇草场门拽上锁了,”一件一件做得很有条理;沽酒回来后发现草厅倒了,“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充分体现了他小心谨慎的性格。

⑷手刃仇敌

当林冲在山神庙得知敌人的狠毒阴谋时,他再也无法忍耐下去了。当他听到“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等话语时,他怒火中烧,旧恨新仇,一齐涌上心头,拽开庙门,挺着花枪,大喝一声“泼贼哪里去!”这山崩地裂的一声大喝表明,经过艰苦思想斗争的林冲,终于忍无可忍,抛弃了幻想,同从前所依附的封建统治集团彻底决裂,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二、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关键在于一个“逼”字

①相国寺里辱娇妻

②白虎堂上遭陷害

③野猪林里谋性命

④火烧草料场断后路

2、意义:

①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_

②深刻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生活真理

三、合作探究:林冲杀差拨和富安,用的是花枪,为什么杀陆谦用的是尖刀?而且如何认识其手段的残忍?杀陆谦的解腕尖刀本就是为他而准备的。林冲杀陆虞侯的手段是残忍了些,但唯其如此,方能显示敌人的阴险狠毒和林冲的_无奈,最终忍无可忍,以此来释放心中的愤怒。因而林冲杀陆虞侯,是借_来控诉,控诉陆虞侯的不义和社会的不公,从而显示林冲造反的正义性;林冲_,既是杀掉自己的结义兄弟,也是在杀“自己”,杀掉那个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自己,而一个全新的林冲也从血腥和烈火中涅磐。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及作用

教学步骤:

一、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然后分析其作用

1、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

①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②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③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_,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④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⑤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2、合作探讨:文章两次写到了偷听,请找出来并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

①店里:李小二的妻子有意去听,但由于陆谦等人是在谋划害人的亏心事,因而做贼心虚,怕人听到,只能暗中私语,隔墙之耳也就听得不甚清楚了。

②庙里:林冲无意中听到了陆谦等人谋害自己的全部对话。陆谦等人放火成功,根本没想到深夜冷落萧条的山神庙里会有人,更想不到会是林冲;加上他们自以为阴谋得逞,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免不了得意忘形,无所顾忌;林冲又仅隔庙门,因而听得清清楚楚。

3、作用: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二、分析景物描写——风雪的作用

1、直接描写

①.刚去草料场,“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②.出门沽酒时,“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下得紧。”

③.沽酒返回时,“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2、用侧面描写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这些描写,使读者对当时风大雪紧,留下具体印象。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出去沽酒,才会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雪越下越大,草屋才被大雪压倒,林冲才去山神庙安身;正因为风雪大,为了抵挡风雪,林冲才将大石头堵门;正因为庙门被抵推不开,才有机会让陆谦等人的阴谋暴露,促使林冲性格变化,起到推动情节层层发展的作用,同时渲染了气氛,衬托了人物性格。那密布的彤云,怒号的朔风,飞扬的大雪,破败的草料场,孤寂的破庙,形成一种荒凉、寂寞的冷酷气氛,而草料场那“必必剥剥”地爆响,“刮刮杂杂”地燃烧起来的熊熊烈焰,也点燃了林冲反抗的怒火。正是在这悲壮、凄凉的气氛中,林冲完成了他性格的重大转变,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3、作用: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

三、布置作业1、课外阅读《水浒传》第七~十二回。2、完成学案和习案

篇6: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1教学目标

1、体会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2、揣摩具体典型的细节描写。

2重点难点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上课前: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好汉歌》营造粗犷豪迈的气氛。

一、导入

(一)师:同学们,随着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热播,刘欢的一曲《好汉歌》已响遍大江南北。水浒英雄行侠仗义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水浒108将中,智勇双全的武松是好汉,粗豪冲动的李逵是好汉,嫉恶如仇的鲁智深也是好汉,今天咱们要学的林冲林教头,又是怎样的好汉呢?作者施耐庵又是怎样来表现他的?在我看来,一波三折的情节刻画,具体典型的细节描写,特别让我感动!

ppt1:学习目标:

1、体会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2、揣摩具体典型的细节描写。

(二)师:这里有林冲感叹自己命运的两句诗!

ppt2: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

师:诗言志!表现了林冲怎样的感情?(抽生回答)

明确:表现委屈,悲愤!像“浮梗”一样悲凉的身世,像“转蓬”一样难求的功名。

师:春风得意的林教头为何会生出这等感叹呢?原来:(齐读)

ppt3:林冲初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地位显赫,家室美满。然而“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因美眷致祸,“脊杖二十,刺配沧州”。前往沧州途中,堂堂禁军教头,被两个鬼魅似的小人整治得苦不堪言,可林冲一路咬牙隐忍,历经艰辛,到达沧州。

师:昨天,身为禁军教头的林冲,既保护不了娇妻,也保护不了自己!今天,刺配沧州的林冲,其命运又会怎样呢?

二、品读故事情节

(一)师:同学们已通过预习,我们再来观看与之相关的四张连环画。二者结合,请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情节的四个部分。(要求:用相同格式和相同主语的短语)(分小组讨论)

Ppt4:四张连环画

师:你这样概括的理由是什么?(反复讨论)要求:准确;简练;顺畅。

明确:①沧州遇旧——②买刀寻敌——③到草料场(草厅交割)——④雪夜报仇(奋起杀敌、庙外锄_)

师:你认为这故事情节是平铺直叙,还是一波三折呢?并谈理由。

明确:一波三折。

师:那我想请一同学上讲台描画一下波折示意图。(抽生上讲台划线)

师:你认为这样的波折有什么好处?(此生可讲,其余学生也来补充回答)

明确:引人入胜!

Ppt5:(发展)(_和结局)

②④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①③

(开端)(发展)

师:如果说山之妙在于峰回路转,水之妙在于风起波生,那么文章之妙就在于一波三折、跌宕多姿!以达到环环相扣的前后照应、引人入胜的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层层推进。古人也说:

Ppt6:“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脂砚斋语。

三、其实,情节的大精彩,必定来源于重要的小细节!下面,我们重点赏析_部分的细节描写并体会它的作用!

(一)师:本文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是怎样被一步步逼到山神庙的呢?他背后的推手除了人祸,有没有天灾呢?

明确:风雪。

师: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描绘“风雪”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学生活动)

明确:(一生一句,找到书上几页几行)

Ppt7:

A、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B、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C、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D、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E、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F、火盆内火种却被雪水浸灭了。

……

师:你是怎样理解“卷下一天大雪来”的“卷”?

明确:“卷”字用得妙,写出了白雪飞扬的情状,整幅图景写出了天气的恶劣寒冷。

师:两次写到雪“下得紧”,“下得紧”是什么意思,并指出其妙处。

明确:

①意思:大雪纷飞。

②妙处: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又具有神韵。一个“紧”字,使境界全出,十分简洁地写出了雪越下越大的情景,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把汗,耐人寻味。

师:是啊,狂风呼啸,暴雪施虐,林冲在这冰凉的世界,其命运又会怎样呢?

Ppt8:风雪—身寒沽酒—途中见庙—压倒草厅—投宿庙中—大石倚门

推动情节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渐次展示)

师:可以说,风雪渲染了苍茫、雄浑的气氛,风雪映衬着人物形象。风雪把情节推向_!一场大雪,慈悲的上天悄悄地改变了事态的方向,改变了双方的命运。从林冲进草料场开始,到山神庙复仇为止,故事每前进一步,都有风雪的作用。

师:也可以说,这正是细节描写的价值所在!

Ppt9: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

——巴尔扎克。

(二)师:风雪把林冲逼进了山神庙,就在“投宿山神庙”中,有一关键细节,不能赏析。它促使林冲得以识破高俅的阴谋,这个细节是什么?

明确:石头。

Ppt10:关键细节:

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师:其关键性在什么地方?

明确:就是在山神庙中用石块顶住庙门。石头这个道具,一是表现风大,雪大,天冷,也表现林冲小心谨慎和有力量;二是形成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三是为写陆虞候一伙推不开门,只好在门口边看火势边说出陷害林冲的阴谋做铺垫。四、完成了林冲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师:至此,林冲在门里,听完了门外陆谦等三人的对话,终于幡然猛醒!他的血性,他的勇气,他的杀气,一齐爆发出来,一个那么愿意妥协的人,那么愿意认输的人,终于_成了一个血腥的杀手!他曾经的胆怯,曾经的懦弱,曾经的无能,都焕然冰释,在人生的绝境上,摇身一变,他成了一个真正的英雄!

(三)再来看看复仇后林冲的细节:

Ppt11:……再穿了白布衫,系了褡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师:他保留了什么?丢掉了什么?

明确:保留了白布衫、褡膊、毡笠子等出行的物品。丢掉絮被与葫芦。没地方呆了,不需要了。“提了枪”,“枪”是冲突与决杀,象征他与这个世界决绝!从此,花枪上挑着的,就不再是酒葫芦,而是人头了。它让我们想起汉乐府《东门行》中的“拔剑东门去”的铤而走险!

师:作品写到这里似乎又少了一件什么东西?为什么?

Ppt10:少了钥匙:林冲的世界,不再需要钥匙!他的世界,根本没有门路了,他必须在世界之外,另寻一条出路!

师:林冲形象就是这样,在一波三折的情节中,在具体典型的细节中,得以完善和丰满!

师:林冲自己也写到:

Ppt11: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驰誉望,京国显英雄。

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

师:林冲不愧是一位英雄!下面我们用对联的形式来回顾全文!(拓展练习)

Ppt11:请为本课内容或林冲形象写一副对联。

例:

林冲:英雄末路怎能安家乐业?

世道凄凉何不揭竿而起!

课文:陆虞候,恶计不成再生毒计,终丧人手。

林教头,大难刚过又遭劫难,逼走梁山。

林冲:恩仇不辨非豪杰,黑白分明是丈夫。

四、师: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不无感慨地说:

ppt13:“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金圣叹”

“奇”在何处?奇就奇在一个“逼”字,逼良为娼,逼民为盗。官逼民反,民不能不反。今天我们仔细品味了“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具体典型的细节描写,完成了对课文的初步阅读。

那么林冲在杀死陆谦、富安和差拨三人后,是否就太平无事了?他和高太尉之间的矛盾冲突,是否就到此为止了?欲知后事如何,请阅读第十一回和第十二回!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上课前: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好汉歌》营造粗犷豪迈的气氛。

一、导入

(一)师:同学们,随着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热播,刘欢的一曲《好汉歌》已响遍大江南北。水浒英雄行侠仗义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水浒108将中,智勇双全的武松是好汉,粗豪冲动的李逵是好汉,嫉恶如仇的鲁智深也是好汉,今天咱们要学的林冲林教头,又是怎样的好汉呢?作者施耐庵又是怎样来表现他的?在我看来,一波三折的情节刻画,具体典型的细节描写,特别让我感动!

ppt1:学习目标:

1、体会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2、揣摩具体典型的细节描写。

(二)师:这里有林冲感叹自己命运的两句诗!

ppt2: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

师:诗言志!表现了林冲怎样的感情?(抽生回答)

明确:表现委屈,悲愤!像“浮梗”一样悲凉的身世,像“转蓬”一样难求的功名。

师:春风得意的林教头为何会生出这等感叹呢?原来:(齐读)

ppt3:林冲初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地位显赫,家室美满。然而“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因美眷致祸,“脊杖二十,刺配沧州”。前往沧州途中,堂堂禁军教头,被两个鬼魅似的小人整治得苦不堪言,可林冲一路咬牙隐忍,历经艰辛,到达沧州。

师:昨天,身为禁军教头的林冲,既保护不了娇妻,也保护不了自己!今天,刺配沧州的林冲,其命运又会怎样呢?

二、品读故事情节

(一)师:同学们已通过预习,我们再来观看与之相关的四张连环画。二者结合,请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情节的四个部分。(要求:用相同格式和相同主语的短语)(分小组讨论)

Ppt4:四张连环画

师:你这样概括的理由是什么?(反复讨论)要求:准确;简练;顺畅。

明确:①沧州遇旧——②买刀寻敌——③到草料场(草厅交割)——④雪夜报仇(奋起杀敌、庙外锄_)

师:你认为这故事情节是平铺直叙,还是一波三折呢?并谈理由。

明确:一波三折。

师:那我想请一同学上讲台描画一下波折示意图。(抽生上讲台划线)

师:你认为这样的波折有什么好处?(此生可讲,其余学生也来补充回答)

明确:引人入胜!

Ppt5:(发展)(_和结局)

②④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①③

(开端)(发展)

师:如果说山之妙在于峰回路转,水之妙在于风起波生,那么文章之妙就在于一波三折、跌宕多姿!以达到环环相扣的前后照应、引人入胜的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层层推进。古人也说:

Ppt6:“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脂砚斋语。

三、其实,情节的大精彩,必定来源于重要的小细节!下面,我们重点赏析_部分的细节描写并体会它的作用!

(一)师:本文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是怎样被一步步逼到山神庙的呢?他背后的推手除了人祸,有没有天灾呢?

明确:风雪。

师: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描绘“风雪”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学生活动)

明确:(一生一句,找到书上几页几行)

Ppt7:

A、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B、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C、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D、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E、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F、火盆内火种却被雪水浸灭了。

……

师:你是怎样理解“卷下一天大雪来”的“卷”?

明确:“卷”字用得妙,写出了白雪飞扬的情状,整幅图景写出了天气的恶劣寒冷。

师:两次写到雪“下得紧”,“下得紧”是什么意思,并指出其妙处。

明确:

①意思:大雪纷飞。

②妙处: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又具有神韵。一个“紧”字,使境界全出,十分简洁地写出了雪越下越大的情景,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把汗,耐人寻味。

师:是啊,狂风呼啸,暴雪施虐,林冲在这冰凉的世界,其命运又会怎样呢?

Ppt8:风雪—身寒沽酒—途中见庙—压倒草厅—投宿庙中—大石倚门

推动情节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渐次展示)

师:可以说,风雪渲染了苍茫、雄浑的气氛,风雪映衬着人物形象。风雪把情节推向_!一场大雪,慈悲的上天悄悄地改变了事态的方向,改变了双方的命运。从林冲进草料场开始,到山神庙复仇为止,故事每前进一步,都有风雪的作用。

师:也可以说,这正是细节描写的价值所在!

Ppt9: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

——巴尔扎克。

(二)师:风雪把林冲逼进了山神庙,就在“投宿山神庙”中,有一关键细节,不能赏析。它促使林冲得以识破高俅的阴谋,这个细节是什么?

明确:石头。

Ppt10:关键细节:

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师:其关键性在什么地方?

明确:就是在山神庙中用石块顶住庙门。石头这个道具,一是表现风大,雪大,天冷,也表现林冲小心谨慎和有力量;二是形成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三是为写陆虞候一伙推不开门,只好在门口边看火势边说出陷害林冲的阴谋做铺垫。四、完成了林冲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师:至此,林冲在门里,听完了门外陆谦等三人的对话,终于幡然猛醒!他的血性,他的勇气,他的杀气,一齐爆发出来,一个那么愿意妥协的人,那么愿意认输的人,终于_成了一个血腥的杀手!他曾经的胆怯,曾经的懦弱,曾经的无能,都焕然冰释,在人生的绝境上,摇身一变,他成了一个真正的英雄!

(三)再来看看复仇后林冲的细节:

Ppt11:……再穿了白布衫,系了褡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师:他保留了什么?丢掉了什么?

明确:保留了白布衫、褡膊、毡笠子等出行的物品。丢掉絮被与葫芦。没地方呆了,不需要了。“提了枪”,“枪”是冲突与决杀,象征他与这个世界决绝!从此,花枪上挑着的,就不再是酒葫芦,而是人头了。它让我们想起汉乐府《东门行》中的“拔剑东门去”的铤而走险!

师:作品写到这里似乎又少了一件什么东西?为什么?

Ppt10:少了钥匙:林冲的世界,不再需要钥匙!他的世界,根本没有门路了,他必须在世界之外,另寻一条出路!

师:林冲形象就是这样,在一波三折的情节中,在具体典型的细节中,得以完善和丰满!

师:林冲自己也写到:

Ppt11: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驰誉望,京国显英雄。

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

师:林冲不愧是一位英雄!下面我们用对联的形式来回顾全文!(拓展练习)

Ppt11:请为本课内容或林冲形象写一副对联。

例:

林冲:英雄末路怎能安家乐业?

世道凄凉何不揭竿而起!

课文:陆虞候,恶计不成再生毒计,终丧人手。

林教头,大难刚过又遭劫难,逼走梁山。

林冲:恩仇不辨非豪杰,黑白分明是丈夫。

四、师: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不无感慨地说:

ppt13:“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金圣叹”

“奇”在何处?奇就奇在一个“逼”字,逼良为娼,逼民为盗。官逼民反,民不能不反。今天我们仔细品味了“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具体典型的细节描写,完成了对课文的初步阅读。

那么林冲在杀死陆谦、富安和差拨三人后,是否就太平无事了?他和高太尉之间的矛盾冲突,是否就到此为止了?欲知后事如何,请阅读第十一回和第十二回!

篇7: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2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理清本文草蛇灰线的结构特点。

3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

【教学难点】林冲性格的转变

【教学重点】对小说的鉴赏和分析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一段英雄传奇故事。鲁智深是因为拳打了镇关西,杨志是因为失了生辰纲!那么林冲又是因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这一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板书)。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作品及作者介绍

小说小说在萌芽之初是相当不受重视的,那些文人雅士都吟诗作词,视小说者为末流。《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可见小说当时的地位。即使是这样,它还是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不断的生长完善着。六朝的志怪小说,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拟话本,元明的讲史都是它发展演变的历程,而到了明清的时候,古典小说达到了最高峰。以前多为文言短篇小说,明清时候,长篇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都为章回体,每个故事前的回目都大致交代出本回的组要内容。

作者关于作者说法众多,有的说是罗贯中,有的说是施耐安,有的说是施本罗编,还有的说是施作罗续。其中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就持最后那个说法,所以他才腰斩水浒。但现在大多数人认为还是施作的。对于施我们现以有的资料很少。施耐庵,元末明初人(1296─1370),钱塘(杭州)人,曾中元朝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因与当道不合,弃官闲居在苏北故乡。代表作《水浒》。

作品《水浒传》和《红》《三》《西》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水浒》不是作者独立创作的作品,而是在民间故事、话本、杂剧等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它所写宋江起义的故事源于历史真实。在《宋史》中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及其他一些史料中都曾提及。从南宋起,宋江的故事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元代出现了大批的水浒戏。这说明水浒故事是在不断发展中丰富和完善的。

《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在小说里有一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他们未能“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却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通过对农民起义者不同反抗道路的详尽描写,热情讴歌了他们的造反精神和优秀品质,描绘了农民革命的理想,深刻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本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水浒》第十回。而林冲无端遭受迫害、终于被逼上梁山、参加了农民起义队伍的故事是从第七回开始的。故事的大致经过如下:林冲本在东京当禁军教头。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几次要霸占林冲的妻子,都遭到抗拒。高俅指使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企图置林冲于死地,于是林冲被陷害充军发配到沧州。由于鲁智深、柴进的保护和帮助,林冲一路上不仅免于被害,而且到沧州后还被派到天王堂当看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水浒》的版本以很多,推荐大家读一读金圣叹点评的《第五才子书•施耐安水浒传》。金圣叹是明末清初的理论评论家。他是当时的出名才子。他认为从古至今有六部书是天下才子必看的经典之作,他打算要逐一评点。《水浒》是第五。其他的分别为《庄子》《西厢》《离骚》《杜诗》《史记》。但是他没有完成他的计划和理想。后来因为复明祭庙的案件被斩首,很是可惜。我说的这部是由他腰斩过的,只有70回,但是这70回都是相当精彩的,在这70回里,他都加了评注,非常精到,可以帮助同学理解,许多地方经他点拨后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分析正文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给同学们10分钟的时间快速的阅读或浏览课文,同时思考这样的问题:

1、按地点把课文分为几部分,同时注意体会林冲的心理变化。

(可以按地点分大致为三部分:(酒店1~6;草料场7~10;山神庙11~12)

2、在酒店里都曾发生过什么事情?事和事之间有什么联系?酒店起了什么作用?

林冲在街上偶遇了曾经救济的李小二,由此就走进了李小二的酒店,开始了在困境之中的常来常往,也算开始了感情的投资。

而来谋害林冲的陆虞侯和富安也恰是来到了这个酒店来商议此事。而恰好李小二与林冲相好,特意留心了这“好尴尬”的人,让自己老婆偷听打探消息。可惜的是听得并不清楚,却好为下文打下了铺垫。陆走后林冲进来了,李传递消息。

林冲辞别也是在酒店。正是机缘巧合,正应了那句古话“无巧不成书”。

李小二的出现为传递消息做了铺垫,陆富的出现为放火做了铺垫,一步一步,徐徐铺开来。林冲得了消息,发怒寻仇人,但是没几天也就懈怠了。等到分配他去看守草料场时,虽有疑惑但是也很乐意的去了。后来到李小二的店来告别,此处李小二的职责已尽,该谢场了,酒店的作用也到此为止。

在酒店里为各路英雄开辟了一个战场,你来我往,同时也是信息交通的所在。在这里每个人物都露了面,出了场,开始为后文的发展打了个前锋。此处可以列为故事的前奏,事事铺垫好,紧锣密鼓敲起来,好戏还在后头呢!

3、请同学找找这一部分描写林冲的地方,看看他的性格是怎么样子的?

(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对仇人认识不清,复仇心理并不强烈)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第一部分,下面我们继续上节课的内容。

4、布局已然铺就,下面就要继续发展了。在草料场又有什么事情发生,又是什么推动故事情节的深入发展呢?首先我们看,林冲是怎样发现山神庙的?

是去买酒的路上。英雄喜喝酒,况且天寒地冻。于是我们的林大侠就去买酒!大家找出有酒的地方!

他们去草料场的路上,标明了“又没买酒吃处”,与老军交割时老军说“你若买酒吃时……有市井”,遥相呼应,使小说叙事周密,同时又为林冲出门买酒发现山神庙而躲过祸事打下铺垫。转眼差错之间,就可能不被烧死,这个酒可算推动故事向下发展的动力之一!

但是只是出门打酒就一定可以躲过祸事吗?不一定!他那破草屋不塌他就还是危险的!那么我们看看草屋是怎么塌的?

因为风雪!大家找出对风雪的描写!在去往草料场的路上已然“彤云密布……卷下一天大雪来”,天气的确不好!林冲去买酒时候已然是“那雪下得紧”大家注意这个“紧”它特别形象的刻画出了当时的雪势。鲁迅曾评说“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花边文学•大雪纷飞》)”等到林冲买好酒,出小店时“到晚越下得紧了”可见,这雪是越下越大,大到足以压倒草屋,所以草屋倒塌也不会很突兀,林冲因此而躲出借住,躲过祸事也就顺理成章!此雪亦是推动故事前进的动力之一!

同时请想想这里的雪还营造出什么气氛?(烘托环境,渲染紧张气氛,催得情节也紧张起来!)

5、草料场起火,其中有林冲的过失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大家找找看,林冲是怎样处置火的!林冲出门时,特意“将火炭盖了”,当买酒归来看到倒塌的草厅,又特意查看“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可见失火并非林冲的过失!林冲纯粹是被陷害和冤枉的!体现他的被逼。那么此火亦可算做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动力之一!

6、在这一部分里面,我们看看到林冲的什么性格呢?

(随遇而安,委曲求全)

小结:

有酒,有雪,有火,一步一步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故事已成“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此时正是小说的发展阶段。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一个细节。还有拿石头堵庙门,为后文门里门外揭真相打了伏笔!真是一环扣一环,独具匠心啊!

来看第三部分。请朗读一下11自然段!

却说,林冲安于古庙中,见火起,想要开门去救,奈何就要开门时,听见有人说话,那人因为石头挡门,就在门外说,这里因为上文的铺垫就不会突兀而产生疑问。

林冲就在门里听,一场“隔门戏”就上演了!林冲听后是何反应?当然是怒气冲天!结果就该出手就出手了,手刃仇人!到这故事达到高潮就此也就结束了!

7、此处我们又看到林冲什么性格特点?

(忍无可忍,彻底绝望)

8、那么这样的结果是林冲想要的吗?不是,那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他们一定要置林于死地,更可气的是,还要捡几块骨头回去!那么他们为什么一定要置林冲于死地呢?想要林妻!为什么他们想要就要?因为他们是官府中有权有势之人,可以仗势欺人,林冲还不是平民百姓尚且受如此欺凌,况百姓乎?可见当朝的黑暗和腐败,英雄们都是忍无可忍,而被逼上梁山的。

小结:

本篇课文,在结构上是处处设伏,前后照应,可谓天衣无缝,拿金圣叹的话说就是“草蛇灰线”,一已贯之!情节上层层起伏,水到渠成!而在人物形象上,林冲由安于现状到奋起反抗,完全是被一步步逼出来的,在那样的一种社会环境下,官府黑暗,陷害忠良,怎么会有林冲的好日子过呢?本来他有一个幸福的家,但是却被百般的陷害和破坏,最后导致家破人亡。“是可忍,孰不可忍”。最后终被逼得无家可归而走上梁山。

水浒的特色就在于对人物的描写上,刻画鲜明,性格各异!四大名著同为古典小说的典范,其特点是不同的,希望在阅读的时候要有体会!

板书设计

酒 雪 火

酒店 草料场 古庙

(1—6) (7—9) (10—12)

信息交通 严势相逼 手刃仇敌

前奏 发展 高潮

逆来顺受 随遇而安 忍无可忍

篇8:《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理清情节,鉴赏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

3、探究林冲性格变化对认识当时社会的意义。认识封建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及社会意义。

难点: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理清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作家作品简介:

1、作者施耐庵:

施耐庵(约1296~ 1370),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名子安,一说名耳,江苏兴化人。曾中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和,弃官回乡,从事著述。

2、作品《水浒传》:

《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水浒》最早为100回本,后来出现120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了71回以后的内容,又将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70回本,这样故事性增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

三、理清文章思路:

1、理清情节。

序幕(1自然段):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开端(2—5 自然段):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发展(6—9 自然段):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林教头山神庙复仇。

2、分析文章线索

明线: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

暗线:敌人对林冲的陷害

四、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逼上梁山

杀死陆虞侯

情节 林冲接管草料场

陆虞侯密谋害林冲林

林冲沧州遇旧知

六、课后思考:

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家境殷实,生活幸福,这样的一个人,为何会一再遭到高太尉的陷害,他又是如何走上反抗道路的呢?

七、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2、分析鉴赏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与意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情节导入:

二、交流鉴赏:

(一)、根据情节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1、林冲沧州遇旧知:

本段中主要插叙回顾了林冲的哪两件事?分别表现林冲什么性格特点?

(1)、资助李小二——正义感,侠义精神。

(2)、得罪高太尉,高俅生事陷害,刺配沧州——忍受屈辱、善良安分、不愿反抗、软弱动摇。

2、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沧州,远离京城,高俅又指使人密谋陷害。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得知情况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什么性格?

(1)、那泼贼敢来这里害我……骨肉为泥。——怒火中烧,性格也有刚烈的一方面

(2)、买把解腕尖刀……“三寻”——当迫害在眼前时,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

(3)、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失去警惕性,反抗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3、接管草料场:

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阴谋,欲置林冲于死地,但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出他怎样的性格?

(1)、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心有疑虑

(2)、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放松警惕、随遇而安

(3)、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充满幻想

4、山神庙杀敌:

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当草料场起火,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时,他才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也只有到了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死路一条。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5、小结人物性格,引入问题:回看林冲走过的道路,从东岳庙到梁山泊,是什么大原因使一个逆来顺受的.人走上杀人反抗的路?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明确:

(1)、林冲的性格特点归集起来为:安于现状、逆来顺受,不满于封建阶级的黑暗统治,有正义感,有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

(2)、“逼”。高俅一步一步逼,①相国寺里辱娇妻②白虎堂上遭陷害③野猪林里谋杀④火烧草料场断后路。林冲忍过了东岳庙,忍过了野猪林,退缩到了山神庙里,等他知道再忍便是葬身火海时,他如梦初醒。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

(二)、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和意义 。

1、思考:回首看看林冲所走过的路,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个逆来顺受的人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明确:原因:关键在于一个“逼”字 ①相国寺里辱娇妻 ②白虎堂上遭陷害 ③野猪林里谋性命 ④火烧草料场断后路 。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而反抗斗争的道路。

2、思考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明确:有两方面的意义, ①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

②深刻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社会真理。《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设计:

课后第二题

第3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及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合作探讨:

(一)分析文中景物描写及作用。

1、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课文是怎样描写风雪的?

点拨:主要是从两方面描写——

(1)、直接描写风雪。

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一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例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二是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例如: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

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揉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

2、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

(2)暗示情节,推动发展:作品通过对风雪的描写,暗示了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的趋向。比如,管营差遣林冲去接管草料场,这对不知管营阴谋的林冲来说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因为这个差事既比较自由清闲,又能有一些额外收入。可是,当他取路投草料场来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纷纷扬扬的一天大雪,这就暗示着他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再如,作品在写雪的时候,两次用了一个“紧”字:“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两个紧字,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两把汗。

篇9:《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目的

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分析林冲思想性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2.在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上,应当突出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时数2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

1.介绍作者和作品

在预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简要介绍,再由教师补充。

施耐庵,生于12,卒于1370年,元末明初人。曾考中进士,作过两年官,后来弃官回乡闲居,从事写作。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这部书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水浒》故事性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是在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的文学语言。

2.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情节

预习提示介绍了有关情节的梗概,可让学生自己阅读。

3.分析林冲的性格

教师:关于林冲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课文的“预习提示”概括为“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下面,我们按故事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作具体分析。

提问: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插叙的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提问: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明确: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提问:但是,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提问: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明确: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提问: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明确: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二是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第一点,林冲本来是北宋京城80万禁军的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比较富裕安定的生活,这就决定了他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满足现状,缺少反抗精神。像林冲这样的人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之痛苦不是可想而知了吗?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朝政的败落。第二点,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逼”字。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使人民无法生活。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起来反抗斗争,这就是“官逼迫民反”。《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这使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布置作业:

找出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分析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内容与步骤

1.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师介绍关于细节描写的知识: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一种描写手法。细致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提问: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把文中几处主要细节描写找出来,分析它的作用,然后总结归纳。举例:

(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5)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总之,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提问: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

明确:主要是从两方面描写:

(1)直接描写风雪。直接描写风雪有三处: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一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例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二是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例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

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揉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

篇10:《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说起这篇文章,还要从读研期间做家教的经历谈起。为了养家糊口,读研期间带了几个初中学生,指导他们学习语文。在这个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对他们阅读的指导,鼓励他们多读书。我几乎给每一位同学都讲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小说,当时《水浒传》也是中考必考内容,而我也希望通过一篇的“解剖”,为学生提供阅读经典小说的方法。果然,几位同学在我的指点下,将整部《水浒传》读完了,还时不时交流心得体会,我自然十分自豪。既然要讲这篇小说,我就想一定要读出自己的体会,也要给学生讲出自己对这篇小说的理解,读了几遍之后,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但毕竟不够系统,也不够深入,这时我想起了金圣叹的评点本,于是便去图书馆借到了金圣叹的注本。不得不说,金圣叹是一位艺术感非常强的评点家,他对细节的揣摩、对人物的分析以及比较阅读的方法,都很有启发性,可以说他才是施耐庵的“知音”,是理想的读者。只言片语的评点,往往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信息,我正是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金圣叹的点评有机融合,形成了自己对这篇小说的独特解读。

20xx年,我开始试着发表文章,首先便想到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以及金圣叹的评点,于是便糅合成一篇文章《金圣叹的评点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可能这篇文章更像是材料的堆积,后来一直没有发表。过了三年,当我把粤教版语文教材的部分篇目研究之后,开始将目光转向人教版教材。20xx年高考之后的20天,我又对这篇文章进行重读,连续写成了4篇论文,分别是《细微之处见功力》《十五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处细节探究》《李小二眼中的“狐疑”――<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细节探究》以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叙事视角探究》。前3篇文章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是属于“细读文本”的产物,文章题目中虽然都有“细节探究”的字样,但内容并没有什么重复。第一篇抓住了“营前”“迎着朔风与背着朔风”等细节,对作家的缜密心思进行分析;第二篇专门阐述“此间东门外十五里有座草料场”中的“十五里”的妙处,为什么不是三五里或者四五十里,这个“十五里”肯定不是作者随便虚构的,而是经过了生活逻辑方面的推算。第三篇专论李小二的“狐疑”,即透过李小二的眼光来看两个陌生的客人,即陆虞候和富安。这些心得,多数是在读研期间研读的成果,现在按照中学论文的模式,将其形成了教学论文。第四篇专门阐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叙事视角,是借用了西方结构主义叙事学的研究成果。文章写成之后便陆陆续续投了出去,但刚开始效果并不理想,很长时间文章都没有机会面世。

20xx年11月,终于等来了第一篇关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论文的发表,即《李小二眼中的“狐疑”――<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细节探究》,发表在《语文报・教师版》第310期。过了三四个月,《中学语文》杂志要发《十五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处细节探究》,这是我第一次在《中学语文》杂志上发表文章,当时感觉很开心。20xx年的5月份左右,《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张曦女士通知我《<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叙事视角探究》通过了复审,如果通过终审的话就会发表在该杂志的第8期上。20xx年9月初,我刚到教研室上班,有一天突然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上看到了《细微之处见功力》的发表,当时感觉很意外。这四篇文章的发表,说明了我对文本细节研读的方向是正确的,中小学教材的文本解读确实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而且,文本解读与我读研时期的专业高度契合,最终成为我主要的研究方向。可以说,这些文章的写作与发表,正是对文本进行“穷追猛打式”的解读的`结果,是“秋风扫落叶式”的解读。这种解读,不是一般的教学阅读,而是“细读”,抓住文本的细节,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从细节之处探究文本的精妙与艺术成就。

后来,我将文本解读与教学内容的确定结合了起来,这一点也成为我教学研究的新方向。顺着这个方向,我写成了几篇关于教学内容重构的文章,也陆续发表了一些。20xx年12月份,我开始写作《文本解读与教学内容重构》一书,这时我就在想,可否将此前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解读成果有机转化为“教学内容”的研究,过了一个月,我将想法付诸实践,形成了《转变“要素板块框架”,重构小说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文章,发表在《中学语文》20xx年第4期上。至此,五篇文章形成了一个从文本解读到教学内容研究的内在脉络,最终全部发表。遗憾的是,我一直没有机会给学生讲这节课,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例一直没有写作。

去年10月份,我从广州二中跟刚回来,有一次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突然对“管营”这个不起眼的人物产生了兴趣,因为这个幕后主使、罪魁祸首最终安然无恙,对文本进行前后勾连,写成了《一个被忽视的人物――略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管营”》,不过这篇文章还没有发表,是一条“漏网之鱼”。

这几篇论文的写作,我有两个心得体会。首先是要有独立的文本解读的意识,通过行动与实践,形成过硬的解读能力,最好能够在细节处深挖,读出作家的匠心所在。教材篇目,还有大量的“空白”,等着教师去“填空”。当然,这需要坐得住冷板凳,需要静下心来,真正回到文本本身。第二就是要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用一定的语文观或者教研观,去指导论文写作。例如我自己最基本的语文观就是,要通过文本解读确定这节课“教什么”,即教学内容。我在写文章时,便会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方法,去指导我的教学研究。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便会形成一个系列,将来出版成书,也就指日可待了。

篇1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6

湖南娄底蓝圃学校

●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2.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3.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4.注意分析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人物的性格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也有后天的促成因素。其中后天因素和人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孟母三迁”的故事可以作为一个例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所在的《水浒传》更是充分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二、介绍《水浒》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前因。

指定同学读课文[预习提示],要求全班同学标出:“《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然后补充介绍如下:

《水浒》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长篇古典小说。这部章回体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家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也可以说《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水浒》中英雄人物斗争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有的至今还展现在舞台上,如“三打祝家庄”、“武松打虎”、“李逵下山”、“林冲发配”等等。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冲于死地。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

林冲被“逼上梁山”具有典型意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那么课文是怎样刻画林冲性格的转变的?

三、理清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 引子,第1节): 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包括插叙和林、李对话。作用: 交代主要人物、事情起因。点明林冲与高俅的尖锐矛盾,说明林、李亲密关系,留下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

第二部分( 开端,2-5 节)::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陆虞候密谋策划,李小二疑虑警惕,林教头识破阴谋,怒林冲买刀寻敌。

矛盾的展开:林冲刺配沧州后,高俅派陆谦追踪而来,密谋策划,新的冲突酝酿。没有平铺直叙,设置悬念,没有交代来酒店的是什么人,而是通过李小二夫妻的观察,写出来人的鬼鬼祟祟,说话偷偷摸摸,手段卑鄙阴险。再写林冲根据李小二提供有关来人的身材、相貌、年龄等分析断定是陆谦,使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林冲买刀寻敌,矛盾进一步激化。

第三部分( 发展,6-9 节):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接管草料场──交割──沽酒。

本段是由陆谦的谋害到林冲杀人报仇的过渡,表面看,紧张形势缓和下来,实际上,事态正按照陆谦的预谋发展。表面上的平静掩盖着一场生死搏斗,预示着矛盾即将进入高潮,为后文埋下伏笔。

第四部分( 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 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三个自然段::破庙借宿──偶听真情──报仇雪恨。

林冲性格变化的转折点,与前文照应,让陆谦等人通过对话把阴谋的主使者、原因、内容、执行经过,不打自招作了全盘交代,促使林冲性格发生根本转变。

故事情节以林冲的主要性格特征为线索,表现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有力突出“官逼民反”这个主题。

四、分析林冲的性格

① 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插叙的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②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明确: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③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④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明确: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⑤ 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在于一个“逼”字,“官逼民反”、“逼上梁山”。从林冲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狠毒。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虽然安分守己,忍辱求全,也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而起;至于广大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他们所遭受的迫害,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出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体现作品中心思想――“官逼民反”。

板书

林冲性格发展示意图。

逼上梁山

杀死陆谦

听说陆谦到沧州(奋起反抗)

(复仇怒火燃烧)

心下慢了

沧州遇旧接管草料场

(善良安份)(随遇而安,得过且过)

第二教时

一、复习巩固

指名复述故事情节及林冲性格变化过程。

二.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师介绍关于细节描写的知识: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一种描写手法。细致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1、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

篇12: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精选

教学目的

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分析林冲思想性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2、在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上,应当突出心理活动的描写。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路风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冤屈?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来的拳头打不下,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林教头”。

二、新课:

(一)文学知识:

1.作者: 施耐庵(1296-1370),原名耳,又名子安,字耐庵,祖籍兴化,生于平江(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他在教书期间根据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编著了一部的长篇小说——《水浒》。

2.关于《水浒》:《水浒》又名《水浒传》《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它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的长篇古典小说。这部章回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的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庸无道,加之连年自然灾害,外族入侵,结果弄得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许》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水浒》是我国文学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水浒》是我国文学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水浒》中英雄人物斗争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有的至今还展现在舞台上,如“三打祝家庄”、“武松打虎”、“李逵下山”、“林冲发配”等等。这部书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传》最早为一百回体,后来出现一百二十回本,增加了征田虎、征王庆的故事。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七十一回以后的内容,添上了“惊噩梦”的结局,成为七十回本。七十回本《水浒》结构安排紧凑,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了其艺术价值。明代高儒的《百川书志》记载:“《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所以,一般认为《水浒》为施耐庵与他的学生罗贯中合著。

3.有关情节: 禁军教头━━起义英雄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三)情节结构:

1.课文的标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请将此标题加以扩展,写成一句话,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被发配沧州的林教头开始时随遇而安,后来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得知了奸贼要加害自己,于是在山神庙前手刃奸贼,投奔梁山。

2、本文的情节由四部分组成,文后的“课文简析”中有具体分析,请大家根据这些分析,分别用七个字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1)林教头沧州遇旧知(1-1) 序幕

(2)陆虞侯密谋害林冲(2-5) 开端

(3)林教头接管草料场(6-9) 发展

(4)林教头杀敌山神庙(10-12) 高潮结局

3.线索:全文以林冲思想变化为线索,通过四部分情节表现了林冲思想性格的变化过程。

4.情节特点:小说情节曲折巧妙,张弛相间,故事性很强。

(四)人物性格:

人物的性格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也有后天的促成因素。其中后天因素和人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孟母三迁”的故事可以作为一个例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所在的《水浒传》更是充分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林冲是《水浒》里的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一个由安于现状的小官吏被逼上梁山的典型。

林冲出身于枪棒教师家庭,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生活比较安定。正是这种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养成他安于现状,软弱动摇的性格。当然,他的思想性格里也存在着善良正直刚强的一面,这两方面是矛盾的,反抗思想与委屈求全思想一直处于矛盾斗争之中。本课正是这种斗争最激烈并发生转化的关键阶段。

从课文情节可以看出,林冲的性格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谁能用比较简练的句子,概括一下林冲的思想性格的变化? ——逆来顺受,随遇而安,大怒杀敌,逼上梁山。 让我们来根据有关情节看看林冲思想性格的变化情况。

1 、提问:林冲刺配沧州,邂逅李小二,从言谈中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况?在情节安排上这部分起什么作用? 他虽然感到前途渺茫,但仍存有幻想,违心地说自己是由于冒犯了“高太才落得如此。他安于刑徒生活,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并无反抗复仇之意。课文开头一段,为以后情节发展作了交代。

2、提问:陆谦、富安来到沧州表明了什么?林冲的反应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况?从故事情节上看处于哪个部分?

提示:陆谦、富安来到沧州表明: (1)当迫害到眼前时,林冲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 (2)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矛盾冲突起而又伏,情节由张而弛。

林冲的性格就是在这种情节的变化中,随着矛盾冲突的不断加剧面发展变化的。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是《水浒》的突出特点,作品对人物思想性格不加任何评点,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自己随着情节的发展在矛盾冲突中展现出来,对林冲的描写是如此,对其他人的描写也是如此。

杀敌复仇

┏━━━━━━━━逼上梁山

┃ (奋起反抗)

┃亲

┃闻

买刀寻敌 ┃阴

┏━━━━┓自心下慢 ┃谋

沧洲遇旧 ┃ 管草料场 ┃

━━━━━┛ ┗━━━ ━━ ━━━┛

(善良安分) (随遇而安)

三、小结: 复习这篇作品要注意把握: 1.情节结构。 2.人物性格随情节发展而出现的变化。 3.精彩的人物描写。

第二课时

一、新课:

(五)景物描写: 我国古典小说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善于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而较少使用其它手法,特别是单纯的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如果有的作品使用了景物描写,也是运用白描手法,以极为简洁的笔墨来达到特定的目的。《西游记》是如此,《水浒》也是如此。在这篇作品中,景物描写虽然不多,但却写得恰到好处,并且具有很好的表达效果。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描写。(读有关描写)

板书设计

正面描写 渲染浓重气氛

风 雪推动情节发展

侧面衬托 烘托人物形象

1.找出所有景物描写。 2.多角度的景物描写:

(1)直接描写风雪: 1共有三处请指出来。 2这三处描写中,有一个最有表现力的词,是哪一个? ——“紧”,一个“紧”字,使境界全出,十分简洁地写出了雪越下越大的情景,并且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什么作用呢?我们一会儿再说。

(2)侧面衬托风雪: 1指出哪些语句是侧面描写风雪。 2在这些语句中能够表现风大雪猛的词语有哪些? ——“摇振”“压倒”“向火”“踏着碎琼乱玉”“背着北风而行”“迎风”。3.这里的景物描写,虽然都非常简洁,但其作用却非常丰富,请大家归纳一下,这些景物描写有哪些具体作用?

(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

(2)暗示情节,推动发展:

1、作品通过对风雪的描写,暗示了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的趋向。 比如,管营差遣林冲去接管草料场,这对不知管营阴谋的林冲来说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因为这个差事既比较自由清闲,又能有一些额外收入。可是,当他取路投草料场来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纷纷扬扬的一天大雪,这就暗示着他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再如,作品在写雪的时候,两次用了一个“紧”字:“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两个紧字,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两把汗。

2、作品对风雪的描写,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天气寒冷,林冲才要出去买酒;如果林冲不去买酒,草厅倒塌就可能被压伤压死;如果他不出去买酒,就不会看到山神庙,在草屋倒塌后也不会想到去山神庙过夜。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压塌,林冲无处存身,只好到山神庙过夜;如果草厅不倒塌,林冲就可能被烧死;如果他不到山神庙过夜,就不会听到陆谦等的谈话,也就不会杀敌报仇,投奔梁山。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林冲到了山神庙后,才用石头挡住庙门;如果他不挡住庙门,陆谦等人就会直接进入庙中,他也就不会从他们口中得知事情的真相。也许陆谦的花言巧语会使林冲相信这是一次巧遇呢,说不定林冲还会请他们喝两杯呢。由此可见,作品的景物描写确实是非常精彩而传神的。

(六)细节描写: 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以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取胜,《水浒》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篇作品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大致有三种情况:

(1)有的细节描写生动具体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请大家找一找这方面的例子。 ——比如第八段中对林冲出门买酒时的描写,就通过一系列的动作细节,表现出他谨慎小心的性格,同时也说明他是准备安心地在草料场度过他的流放生活的,这就表现了他的随遇而安的一面。

(2)有的细节描写则使故事情节前呼后应,使作品布局更加严谨。请大家找一找这方面的例子。 ——这样的细节描写也很多,比如第七段开头对林冲离开天王堂时的描写,看起来好像是不经意的描写,但这里所写到的事物,在后文都有着落:包裹——放在床上(第八段);尖刀——剜了陆谦的心(第十二段),同时也照应了第五段的“买把解腕尖刀”;花枪——挑了酒葫芦(第八段,第十段),挑了差拨和富安(第十二段)。

再如第十段对林冲来到山神庙后的描写,通过他掇石头靠住庙门为下文写陆谦等三人进不了庙埋下伏笔。 有道是名家笔下无闲文,从本文来看,确实如此。

(3)有的细节描写同时兼有以上两方面作用。请大家找一找这方面的例子。

——这种细节描写也不少,如第五段写林冲听到店小二报告的消息后,立刻大怒,去街上买了把解腕尖刀。这一细节既表现了林冲刚烈的性格,也为下文写刀剜陆谦心做好了铺垫。再如第十段,写林冲见草厅被雪压塌后,怕火盆内有火引起火灾,就探半身进去摸。这一细节既表现了林冲的小心谨慎的性格,也为下文写陆谦放火做了铺垫。

(七)语段阅读:

1.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本文是长篇小说节选,好像应该从第二段开始选起,因为第一段与本文的主要故事看起来好像没有直接的关系,那么为什么不从第二段开始,而非要选上第一段呢?第一段有什么重要作用吗?这一段实际与课文部分的故事有着直接的联系,无论对人物还是对情节都有着重要作用:

①这段描写表明了林冲是个乐于助人,济危救贫之善良之人。 ②这段描写详细交代了林冲与李小二过去的关系,为下文写李小二帮助林冲埋下伏笔,做好铺垫。如果没有这段描写,下文写李小二向林冲报告消息就会显得突兀。这段描写也表现了林冲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性格。他被发配到沧州,并没有向陷害他的仇人报仇的想法,反而与李小二你来我往地过上了平静的日子,表现了典型的随遇而安的性格特点。

2.阅读第二部分(2-5段),讨论:

(1)这一部分,情节发展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陆谦来到沧州,密谋杀害林冲,使情节陡起波澜。

(2)作品为什么不直接描写管营、差拨等四人的谈话?作者通过李小二夫妻的所见所闻所疑所思来交代情节,这种手法有什么效果?

——在这一部分中,作品不是直接写出四人的谈话,而是通过小二夫妻所见所闻来写他们的怀疑与推测,这就使情节若隐若现,扑朔迷离,造成了强烈的悬念,使作品情节更加曲折生动,更加引人入胜。

3.阅读第八段,讨论: 这一段中除了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之外,还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 ——这一段中除了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外,还用了独白式的心理描写,这里的心理描写通过写林冲想等雪晴之后修理草屋,说明他是准备在这里安心长住的,这就反映了人物随遇而安的性格。

4.阅读第十一段,讨论: 在这一段中,作品详细描写了庙外三人的对话,为什么要详细描写这些对话?

━━这是促使林冲思想性格发生剧变的关键,因此要详加描写。通过这个描写,对以前的情节进行了巧妙的补充,并交代了整个阴谋的策划过程,并由陆谦等人亲口说出,这就比别人介绍更易于使林冲认识到敌人的凶狠残忍,更易于激起他满腔怒火,从而促使他毅然做出了手刃仇敌的壮举。

(八)再读全文,理清线索 本文情节发展属双线并进型,清理线索可采取“由显及隐法”,先理出正面详写的一条线索,再探讨侧面略写的另一条线索。

1、课文正面描写的内容是什么,其中贯穿了一条怎样的线索?(内容是林冲刺配沧州后的遭遇和反抗,线索是主人公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过程。这是主线。

2、林冲性格转变是怎样完成的?侧面略写的内容是由什么线索贯穿起来的?(林冲的性格转变是在反动统治者的逼迫下发生、完成的;侧面略写的内容是由反动统治者陷害林冲的诡计为线索贯穿起来的。这是副线。)

3、主、副线关系怎样?列出两条线索示意图。(双线是矛盾斗争关系,副线推动主线发展,鲜明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官逼民反。两条线索通过茶酒店、点视厅、草料场、山神庙等几个场景,由连接到交织,最后汇合到一起。图示略。)

篇13: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

2、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

3、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和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二)过程和方法

1、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2、分析人物形象,鉴赏主要人物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从而加深学生的社会认识。

教学重点:

1、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

2、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心理活动描写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步骤:

预习:熟读课文并完成下列字词任务

1、注音、解词

沽--买 赍发--资助、慷慨解囊 迤逦:yǐ lǐ曲折连绵

赏赉:lài赏赐

尴尬人--鬼鬼祟祟、不正派的人

解腕尖刀--日常应用的小佩刀。一般尖长,背厚,刃薄,柄短。

按酒:指下酒的肉菜;

酒馔:jiǔ zhuàn下酒的饭食

髭须:髭,嘴上胡须;须,嘴下胡须;髯,两颊上的胡须

消耗--消息、音讯。彤云密布--阴云密布。

忒杀--副词,太甚,过于。

剡溪(shàn xi )去声。 向火--面向火,烤火。

碎琼乱玉--指雪花。琼,美玉。形容雪花洁白散碎。

顶礼--跪下,两手伏在地上,用头顶着所尊敬的人的脚。

扯絮挦绵--形容雪下的很大。(xián) 二声。

栲栳--一种用竹子或柳条编的盛东西的器具,形状像斗,亦称“笆斗”。

茅茨--茅屋,泛指平民居所。茨,用茅或苇覆盖屋顶。(cí)二声。

瘴--瘴气,致人生病的气。

高卧,幽人--指隐士幽居之人。

天理昭然--昭然,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掇--搬。 央浼(mei)三声--央涣,恳托。

搠(suò 去声)--扎,刺。

艨艟(chōng 一声)--古代一种船。

2、题型积累

1)、下列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C )

A、赍发(jī) 喝彩(hè) 砧辱 模样(mú)

B、酒撰 调和(tiáo) 迤逦 朔风(shuò)

C、差拨(chāi) 彤云(tóng) 洗漱 央浼(měi)

D、提防(tí) 仓廒(áo) 吹撼 毡笠(zhān)

解析:A、玷辱 B、酒馔 D、提防(dī)

2)、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当时管待林冲酒食(款待,招待)

B、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拿出)

C、老军都点见了堆数(点清)

D、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减少,消失)

解析:消耗:消息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家作品

2、积累字、词,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

教学步骤:

一、导入:先播放《好汉歌》,然后教师说话:

梁山好汉,108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传奇故事。鲁智深是拳打镇关西,杨志是失了生辰纲,武松是景阳岗打虎,真如歌中所唱:“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冤屈?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来的拳头打不下,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林教头”--林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的一段故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和作品

⑴关于作者:关于作者的说法很多,有的说是罗贯中,有的说是施耐庵,有的说是两人合写。现在大部分人还是认为是施耐庵所作。施耐庵,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20世纪代以来陆续发现一些相关材料,如《施耐庵墓志》《施耐庵传》等。《墓志》说他生于1370年,曾中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和,弃官回乡,从事著述。

⑵《水浒传》

《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是我国文学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这部章回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的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最早为100回本,后来出现120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了71回以后的内容,又将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70回本,这样故事性增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水浒》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成就。

三、师生共同理清文章思路

1、理清小说情节的发展阶段

开端(第1自然段): 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发展(2-5 自然段): 陆虞候密谋害林冲,林教头买刀寻敌。

进一步发展(6-9 自然段):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 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2、分析文章线索

明线: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

暗线:敌人对林冲的陷害

四、课后思考:

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家境殷实,生活幸福,这样的一个人,为何会一再遭到高太尉的陷害,他又是如何走上反抗道路的呢?我们下节课分解。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点:

1、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2、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与意义

教学步骤:

一、根据情节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1、补充介绍与课文有关故事情节

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冲于死地。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然后逃到柴进家里,柴进又把他介绍到梁山,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的首领之一。

林冲被“逼上梁山”具有典型意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

2、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采用学生思考、讨论、探究,教师启发的方式教学。

⑴沧州遇旧

思考:开端中,作者说林冲“闲走”,其实闲笔不闲,这部分对表现林冲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

明确:(加粗字体板书)

(1)李小二“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后又是林冲“救了他免送官司”,并“与他赔了些钱财,方得脱免”,最后还是林冲“赍发他盘缠”才“于路投奔人”。这段插叙充分体现了林冲行侠仗义,扶危济困的性格特征。

(2)林冲来到沧州,虽然感到前途渺茫,但仍存有幻想,违心地说自己是“恶了高太尉”才“刺配到这里”,对自己遭受陷害的冤情,虽有怨意,但更多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说明他安于刑徒生活,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并无反抗之意,抱有刑满释放,重获生路的希望。

(3)“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这淡淡的一句,表明扶危济困的英雄林冲,身在危难之中,依然不顾自己的苦难,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贵品质,使李小二感恩戴德行为显得合情合理,为下文关心林冲的情节作了铺垫。

总之,(板书)沧州遇旧--(表现了他的)善良安分

⑵买刀寻敌

思考:林冲无辜受害,被发配到沧州,远离了京都,高俅、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了林冲了什么性格?

明确: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并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的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遍怒气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反抗意识。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息事宁人、安分软弱又占了上风。充分显示出他安于现状的性格。

⑶接管草料场

思考:但是,陆谦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的态度是什么?表现了他什么性格?

明确: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真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的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临头,他却像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径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还有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性格特点。

另外,林冲外出沽酒前,“将火炭盖了,……把草厅门拽上,……把两扇草场门拽上锁了,”一件一件做得很有条理;沽酒回来后发现草厅倒了,“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这一系列的动作性细节描写,充分体现了他小心谨慎的性格。

⑷手刃仇敌

思考: 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明确:当林冲在山神庙得知敌人的狠毒阴谋时,他再也无法忍耐下去了。当他听到“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等话语时,他怒火中烧,旧恨新仇,一齐涌上心头,拽开庙门,挺着花枪,大喝一声“泼贼哪里去!”这山崩地裂的一声大喝表明,经过艰苦思想斗争的林冲,终于忍无可忍,抛弃了幻想,同从前所依附的封建统治集团彻底决裂,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二、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和意义

1、思考:回首看看林冲所走过的路,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个逆来顺受的人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明确:“逼”。 从相国寺里辱娇妻,到白虎堂上遭陷害,高俅一步一步紧逼,逼到野猪林,逼到草料场的火海。林冲忍无可忍,忍过了东岳庙,忍过了野猪林,退缩到了山神庙里。等他知道再忍便是葬身火海时,他如梦初醒。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而反抗斗争的道路。

板书:

1、原因:关键在于一个“逼”字

①相国寺里辱娇妻

②白虎堂上遭陷害

③野猪林里谋性命

④火烧草料场断后路

2、思考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明确: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而是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第一点,林冲本来是北宋京城80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比较富裕安定生活,这就决定了他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满足现状,缺少反抗精神。像林冲这样的人尚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广大劳动人民之痛苦不是可想而知了吗?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朝廷的腐败。第二点,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在一个“逼”字。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的道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使人民无法生活。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起来反抗,这就是“官逼民反”。《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这使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板书:

①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

②深刻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社会真理

三、合作探究:课后趣味思考

林冲杀差拨和富安,用的是花枪,为什么杀陆谦用的是尖刀?而且如何认识其手段的残忍?(可灵活安排为下节课的趣味开场,学生各抒己见,活跃课堂气氛。)

板书:从情节中见性格

杀敌复仇

┏━━━━━━━━逼上梁山

┃ (奋起反抗)

亲┃忍

闻┃无

听说陆谦到来 阴┃可

┏━━━━┓ 谋┃忍

买刀寻敌 三五日未见消耗┃

沧州遇旧 ┃ ┃ 自心下慢 ┃

━━━━━┛ ┗━━━━━━━┛

(善良安分) 接管草料场(随遇而安)

第 三 课 时

教学要点:

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及作用

教学步骤:

先从解决上节课的趣味思考导入。

(待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应从表现主题的角度指导学生收束:)

杀陆谦的解腕尖刀本就是为他而准备的。林冲杀陆虞侯的手段是残忍了些,但唯其如此,方能显示敌人的阴险狠毒和林冲的被逼无奈,最终忍无可忍,以此来释放心中的愤怒。因而林冲杀陆虞侯,是借杀人来控诉,控诉陆虞侯的不义和社会的不公,从而显示林冲造反的正义性;林冲杀人,既是杀掉自己的结义兄弟,也是在杀“自己”,杀掉那个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自己,而一个全新的林冲也从血腥和烈火中涅磐。

好了,这就是解读小说的基本方法:一切从主题的需要出发去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个思路来探讨下列问题。

一、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然后分析其作用

1、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

①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②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③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④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⑤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2、合作探讨:

文章两次写到了偷听,请找出来并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

①店里:李小二的妻子有意去听,但由于陆谦等人是在谋划害人的亏心事,因而做贼心虚,怕人听到,只能暗中私语,隔墙之耳也就听得不甚清楚了。

②庙里:林冲无意中听到了陆谦等人谋害自己的全部对话。陆谦等人放火成功,根本没想到深夜冷落萧条的山神庙里会有人,更想不到会是林冲;加上他们自以为阴谋得逞,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免不了得意忘形,无所顾忌;林冲又仅隔庙门,因而听得清清楚楚。

3、作用: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二、分析景物描写--风雪的作用

1、直接描写

①.刚去草料场,“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②.出门沽酒时,“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 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下得紧。”

③.沽酒返回时,“看那雪, 到晚越下得紧了。”

2、用侧面描写

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 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这些描写,使读者对当时风大雪紧,留下具体印象。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出去沽酒,才会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雪越下越大,草屋才被大雪压倒,林冲才去山神庙安身;正因为风雪大,为了抵挡风雪,林冲才将大石头堵门;正因为庙门被抵推不开,才有机会让陆谦等人的阴谋暴露,促使林冲性格变化,起到推动情节层层发展的作用,同时渲染了气氛,衬托了人物性格。那密布的彤云,怒号的朔风,飞扬的大雪,破败的草料场,孤寂的破庙,形成一种荒凉、寂寞的冷酷气氛,而草料场那“必必剥剥”地爆响,“刮刮杂杂”地燃烧起来的熊熊烈焰,也点燃了林冲反抗的怒火。正是在这悲壮、凄凉的气氛中,林冲完成了他性格的重大转变,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3、作用: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

三、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水浒传》第七~十二回。

2、学写文学评论:妙在通篇不用一个“逼”字--谈《林》表现主题的技巧。

篇14: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2.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理清本文草蛇灰线的结构特点。

3.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

教学难点:林冲性格的转变。

教学重点:对小说的鉴赏和分析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一段英雄传奇故事。鲁智深是因为拳打了镇关西,杨志是因为失了生辰纲!那么林冲又是因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这一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板书)。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作品及作者介绍

小说 小说在萌芽之初是相当不受重视的,那些文人雅士都吟诗作词,视小说者为末流。《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可见小说当时的地位。即使是这样,它还是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不断的生长完善着。六朝的志怪小说,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拟话本,元明的讲史都是它发展演变的历程,而到了明清的时候,古典小说达到了峰。以前多为文言短篇小说,明清时候,长篇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都为章回体,每个故事前的回目都大致交代出本回的主要内容。

作者 关于作者说法众多,有的说是罗贯中,有的说是施耐安,有的说是施本罗编,还有的说是施作罗续。其中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就持最后那个说法,所以他才腰斩水浒。但现在大多数人认为还是施作的。对于施我们现有的资料很少。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约1296─1370),钱塘(杭州)人,曾中元朝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因与当道不合,弃官闲居在苏北故乡。代表作《水浒传》。

作品 《水浒传》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成就。《水浒传》不是作者独立创作的作品,而是在民间故事、话本、杂剧等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它所写宋江起义的故事源于历史真实。在《宋史》中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及其他一些史料中都曾提及。从南宋起,宋江的故事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元代出现了大批的水浒戏。这说明水浒故事是在不断发展中丰富和完善的。

《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在小说里有一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他们未能“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却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水浒传》是我国文学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通过对农民起义者不同反抗道路的详尽描写,热情讴歌了他们的造反精神和优秀品质,描绘了农民革命的理想,深刻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本文 这篇课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而林冲无端遭受迫害、终于被逼上梁山、参加了农民起义队伍的故事是从第七回开始的。故事的大致经过如下:林冲本在东京当禁军教头。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几次要霸占林冲的妻子,都遭到抗拒。高俅指使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企图置林冲于死地,于是林冲被陷害充军发配到沧州。由于鲁智深、柴进的保护和帮助,林冲一路上不仅免于被害,而且到沧州后还被派到天王堂当看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推荐 《水浒传》的版本以很多,这里我推荐大家读一读金圣叹点评的《第五才子书施耐安水浒传》。金圣叹是明末清出的理论评论家。他是当时的出名才子。他认为从古至今有六部书是天下才子必看的经典之作,他打算要逐一评点。《水浒传》是第五。其他的分别为《庄子》《西厢记》《离骚》《杜诗》《史记》。但是他没有完成他的计划和理想。后来因为复明祭庙的案件被斩首,很是可惜。我说的这部是由他腰斩过的,只有70回,但是这70回都是相当精彩的,在这70回里,他都加了评注,非常精到,可以帮助同学理解,许多地方经他点拨后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分析正文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给同学们10分钟的时间快速的阅读或浏览课文,同时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

1.按地点把课文分为几部分,同时注意体会林冲的心理变化。

(可以按地点分大致为三部分:酒店1~6,草料场7~10,山神庙11~12)

2.在酒店里都曾发生过什么事情?事和事之间有什么联系?酒店起了什么作用?

林冲在街上偶遇了曾经救济的李小二,由此就走进了李小二的酒店,开始了在困境之中的常来常往,也算开始了感情的投资。而来谋害林冲的陆虞侯和富安也恰是来到了这个酒店来商议此事。而恰好李小二于林冲相好,特意留心了这好尴尬的人,让自己老婆偷听打探消息。可惜的是听得并不清楚,却好为下文打下了铺垫。陆走后林冲进来了,李传递消息。林冲辞别也是在酒店。正是机缘巧合,正应了那句古话“无巧不成书”。李小二的出现为传递消息做了铺垫,陆富的出现为放火做了铺垫,一步一步,徐徐铺开来。林冲得了消息,发怒寻仇人,但是没几天也就懈怠了。等到分配他去看守草料场时,虽有疑惑但是也很乐意的去了。后来到李小二的店来告别,此处李小二的职责已尽,该谢场了,酒店的作用也到此为止。在酒店里为各路英雄开辟了一个战场,你来我往,同时也是信息交通的所在。在这里每个人物都露了面,出了场,开始为后文的发展打了个前锋。此处可以列为故事的前奏,事事铺垫好,紧锣密鼓敲起来,好戏还在后头呢!

3.请同学找找这一部分描写林冲的地方,看看他的性格是怎么样子的?

(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对仇人认识不清,复仇心理并不强烈)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第一部分,下面我们继续上节课的内容。

4.布局已然铺就,下面就要继续发展了。在草料场又有什么事情发生,又是什么推动故事情节的深入发展呢?首先我们看,林冲是怎样发现山神庙的?

去买酒的路上。英雄喜喝酒,况且天寒地冻。于是我们的林大侠就去买酒!大家找出有酒的地方!他们去草料场的路上,标明了“又没买酒吃处”,与老军说“你若买酒吃时有市井”,遥相呼应,使小说叙事周密,同时又为林冲出门买酒发现山神庙而躲过祸事打下铺垫。转眼差错之间,就可能不被烧死,这个酒可算推动故事向下发展的动力之一!

但是只是出门打酒就一定可以躲过祸事吗?不一定!他那破草屋不塌他就还是危险的!那么我们看看草屋是怎么塌的?因为风雪!大家找出对风雪的描写!在去往草料场的路上已然“彤云密布卷下一天大雪来”,天气的确不好!林冲去买酒时候已然是“那雪下得紧”,大家注意这个“紧”它特别形象的刻画出了当时的雪势。鲁迅曾评说“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花边文学大雪纷飞》)”。等到林冲买好酒,出小店时“到晚越下得紧了”,可见,这雪是越下越大,大到足以压倒草屋,所以草屋倒塌也不会很突兀,林冲因此而躲出借住,躲过祸事也就顺理成章!此雪亦是推动故事前进的动力之一!同时请同学想想这里的雪还营造出什么气氛?(烘托环境,渲染紧张气氛,催得情节也紧张起来!)

5.草料场起火,其中有林冲的过失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大家找找看,林冲是怎样处置火的!林冲出门时,特意“将火炭盖了”,当买酒归来看到倒塌的草厅,又特意查看“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可见失火并非林冲的过失!林冲纯粹是被陷害和冤枉的!体现他的被逼。那么此火亦可算做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动力之一!

6.在这一部分里面,我们看看到林冲的什么性格呢?

(随遇而安,委曲求全)

小结 有酒,有雪,有火,一步一步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故事已成“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此时正是小说的发展阶段。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一个细节。还有拿石头堵庙门,为后文门里门外揭真相打了伏笔!真是一环扣一环,独具匠心啊!

来看第三部分。请一位同学读一下11自然段!

却说,林冲安于古庙中,见火起,想要开门去救,奈何就要开门时,听见有人说话,那人因为石头挡门,就在门外说,这里因为上文的铺垫就不会突兀而产生疑问。林冲就在门里听,一场“隔门戏”就上演了!林冲听后是何反应?当然是怒气冲天!结果就该出手就出手了,手刃仇人!到这故事达到高潮就此也就结束了!

7.此处我们又看到林冲什么性格特点?

(忍无可忍,彻底绝望)

8.那么这样的结果是林冲想要的吗?不是,那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他们一定要置林于死地,更可气的是,还要捡几块骨头回去!那么他们为什么一定要置林冲于死地呢?想要林妻!为什么他们想要就要?因为他们是官府中有权有势之人,可以仗势欺人,林冲还不是平民百姓尚且受如此欺凌,况百姓乎?可见当朝的黑暗和腐败,英雄们都是忍无可忍,而被逼上梁山的。

小结本篇课文,在结构上是处处设伏,前后照应,可谓天衣无缝,拿金圣叹的话说就是“草蛇灰线”,一以贯之!情节上层层起伏,水到渠成!而在人物形象上,林冲由安于现状到奋起反抗,完全是被一步步逼出来的,在那样的一种社会环境下,官府黑暗,陷害忠良,怎么会有林冲的好日子过呢?本来他有一个幸福的家,但是被百般的陷害和破坏,最后导致家破人亡。“是可忍,孰不可忍”。最后终被逼得无家可归而走上梁山。

水浒的特色就在于对人物的描写上,刻画鲜明,性格各异!四大名著同为古典小说的典范,其特点是不同的,希望在阅读的时候要有体会!

板书设计

酒 雪 火

酒店 草料场 古庙

(1~6) (7~9) (10~12)

信息交通 严势相逼 手刃仇敌

前奏 发展 高潮

逆来顺受 随遇而安 忍无可忍

委曲求全 心存幻想 彻底绝望

编辑短评:这篇教案显示传统的、正规的小说欣赏教学,对文本把握精准,挖掘深入,同时在资料上下了功夫。不足之处是:缺乏新理念、新教法;导入过慢,资料有堆砌之嫌。(刘真福)

篇15: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一、作者信息

姓名 电话 ? 学科 ? 年级 ? 高二 邮箱 ? 单位 ?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一、教材分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第十回。《水浒》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长篇古典小说。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爆发。《水浒》塑造了以宋江为首的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林冲就是其中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 二、学生分析 本文是节选,应该深入理解背景,可在平时通过上网可查阅相关资料。因为文本篇幅长,选择切口要小,可借助影视、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体会情节安排对刻画人物、表达主题的作用。

2.了解林冲的遭遇,分析林冲的性格特征。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互联网、思维导图、微课、PPT、电影视频、博客、QQ等技术。

阶段一:课前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林冲的遭遇,分析林冲的性格。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为后面具体赏析人物形象奠定基础。技术手段:微软画图工具、word文本框制图、自主学习评价量规。

2.学生以批注法对文本自读批注,初步理解文本。

3.补充与与林冲有关的资料,保存到班级博客里,要求学生阅读,拓展视野。

技术手段:互联网,Free Mind思维导图软件。微课《批注读书法》、自主学习评价量规。

阶段二:课中

展示成果,整体感知

小组交流,选代表利用PPT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思维导图:故事情节发展和林冲性格变化关系图)

使用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量规加以评价。

再读课文,重点赏析

组织学生研讨“故事情节和林冲性格发展”,学生交流讨论,用word展示个人批注。

阶段三:课后

以《逆来顺受的林冲》的为题,写一篇文章,上传班级博客平台,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在QQ群或微信群中讨论。用问卷星加以评价。

技术手段:小论文评价量规、问卷星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2离骚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

人教版必修5 life in the future 教案Listening

高二优秀作文林冲

林黛玉进贾府(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精选15篇)】相关文章: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书笔记2022-10-0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阅读题目及答案2022-06-30

推荐关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书心得合集2022-10-15

林冲主要事迹2022-05-31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课件2023-12-30

写我眼中的林冲的作文700字左右2024-01-23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2022-07-25

水浒传经典故事:从绰号“豹子头”看林冲2023-05-10

冰心《忆读书》教案设计参考2023-03-19

林冲的事迹材料2022-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