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时间:2023-02-03 07:54:17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学生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锦集19篇)由网友“你别只知道睡觉”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过的小学生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欢迎阅读与借鉴!

小学生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篇1:长方形正方形数学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2、初步感受几何图形的面的特征,体会“形”和“体”的联系。

重点难点:

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学会辨别。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板书课题

二、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

(1)让学生拿出几个长方体,并用手摸摸各个面。

(2)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把看到的记在心里。

(3)教师在黑板上画长方形。

指名回答,这些都是什么图形?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

(1)拿出几个正方体,把其中的一个面对着学生,让学生观察。

(2)教师在黑板上画正方形。

指名回答,这些都是什么图形?

(3)师指出:像这种形状的图形是正方形(板书:正方形)

三、)辨一辨

出示例1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图形。

(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认识的)

四、巩固拓展

1、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找出教室里相应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教材P29的课堂活动的第1题。

3、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4、完成教材练习六的第1题。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六、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课下做练习六第8题。

篇2:长方形正方形数学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 通过制作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

3. 通过“拉一拉”等活动,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

〖教材分析〗

安排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再认识,目的在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并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材设计了一个探索活动,鼓励学生在操作中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然后通过想一想使学生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本节课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试图把抽象的知识活动化、生活化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

学具准备:放一张长方形彩纸的信封;三角尺、直尺、剪刀等;装有若干长方形、正方形及边角料的若干信封。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曾经认识的朋友。(课件出示若干正方形、长方形。)你能说出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长方形吗?

(生很容易就找出来。)

师:这些朋友我们以前只是认识,想不想深入地了解它们呢?

生:想。

师:现在我们就来深入地研究它们,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谁最愿意开动脑筋。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了一个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及一些边角料的信封。

1. 探索二者的特征

师:让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内先研究一下用什么方法,然后进行操作。

(学生进行活动,非常认真、热烈,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研究得非常认真,相信一定有了结果,交流一下好吗?

生1:我们小组是用尺子量的,量的结果是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师: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我们可以说……

生2:(抢着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

生3:我们小组采用了“折一折”的方法。

师:你能上来边说边演示吗?

生3:(大声)能!

生3:先把正方形沿中间这条斜着的线对折,再对折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横着对折,上下重叠,竖着对折,左右重叠,这说明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师:你的方法真好。哪个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4:笑笑在用三角尺量角,我们也用三角尺量出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仔细观察,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看屏幕,你能填上去吗?

(课件出示“填一填”的内容,学生一起填,大声说出来。)

(反思课堂之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研究,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既有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又有学生之间的交流;既要小组合作,又要独立思考,放手让学生自己思索、自己探究,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游戏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同桌合作,一个说图形的名称,一个蒙住眼睛在信封里摸图形,然后同桌互换。

(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做游戏。)

3. 巩固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下面请大家用一些边角料做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大家的作品合格吗?我们怎么检验一下?

生1:用三角尺量一量四个角是不是直角。

生2:我觉着不用量,折折就行了。

生3:(非常着急)不行,如果角不是直角,只折是检查不出来的。

生4:我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准确。我们既要量,也要折。量一量角,折一折边。

师:你能演示一下吗?

(学生上台演示。)

师:真不错!同学们能够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制作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俩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反思巩固练习,立足于基础,力求变化。通过游戏、小制作,使学生在创造性的练习中内化新知,培养空间观念以及创新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4. 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

师:这个信封里装着一张彩色纸,你猜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师:到底是什么形状?同学们请仔细观察。

(师把彩色纸拉出一部分。性急的同学喊道:长方形。师继续拉。)

生:长方形、正方形。(声音不一。)

(师继续慢慢拉,学生的答案在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徘徊。师把彩纸全部拉出。)

生:(齐声高呼)长方形。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考考你:从刚才老师的拉动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长方形中有正方形。

生:不对!正方形中有长方形。

生:不对!还是长方形中有正方形。

(学生争论起来。)

师:同学们想一想,长方形的特点是……

生:对边相等。

师:那么,正方形是不是对边相等呢?

(学生若有所思:是这样的。)

师:所以呀,我们可以说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

(学生恍然大悟。)

(反思通过生动活泼又简单的小游戏,探索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感受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对平面图形的直观认识。)

(三)小结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最有趣的地方是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

1. 重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中我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机会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行学习。

2.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重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充分使用动态的学习材料,精心组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在兴奋愉悦的氛围中动起来,提高学习效率。

3. 不足与困惑

(1)课堂中,学生的数学语言不够规范,教师未能及时纠正与说明,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教师需不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讲呢?比如:本节课中,学生把对角线说成中间斜着的线。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2)对于学生精彩的表现,教师未能及时给予充满鼓励的评价,只是蜻蜓点水。

(3)这样的课,适合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但操作起来比较耽误时间,还要达到教学目的,处理不好会适得其反,该如何把握,我一直在思索。

〖案例点评〗

本节课,学生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来完成,在活动中学生亲自感知、亲身体验。教师能够充分提供给学生机会,使学生在激烈的讨论、大胆的汇报中产生一种成就感。学生在活动中亲自感知,亲自体验,使得课堂真正做到活动化、自主化,切实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中将学生的思维强行纳入预设轨道、限制学生思维空间的弊端。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形成、情感态度的发展、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篇3:二年级数学《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

二年级数学《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引导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使学生学会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3、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

教学准备:

三角板,直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郎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谁

2、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揭题:长方形和正方形(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探究

1、初步感知,提出疑问

(1)你以前见过他们吗?那你能找到藏在我们教室里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吗?

(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如果你认为他找对了,就鼓掌表示同意)

(3)刚才同学们找到了藏在我们教室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你怎么就能一眼认出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呢?

(可提示:他们分别有几条边和几个角呢?那么是不是所有四条边四个角组成的图形都是长方形或是正方形呢?)

(3)我们班的同学真会观察,那么你们观察到的结果是否正确呢?

2、验证,探究

(1)现在我们每个人手上就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同桌合作想办法来验证刚才你的发现?比一比哪些同学验证的方法多,而且有方便

(2)学生独立操作,验证发现,教师作一定的指导

(4)汇报:学生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征

(教师整理板书)

A、边的特征,你的方法

量一量:通过测量的方法得到“对边”相等。认识“长”,“宽”,“边”的`概念

折一折:是怎么折的

(不作重点要求,教师做适当的提示)?

B、角的特征,你的方法(你是怎么用三角板摆的?)

C、刚才大家用自己的方法验证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有的特征,大家的表现都不错,那谁的表现最好呢?(送出第一分“礼物”)

3、画一画

我们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1)独立画一画

(2)汇报交流

三、观察、体验

通过刚才的验证和画长方形与正方形,发现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他们是有区别的,其实长方形和正方形不光有区别,他们还有联系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看看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

1、请你猜一猜(推一推、拉一拉)

教师演示

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3、数一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的个数

(1)你是怎样数的

(2)你发现了什么

四、小结

你觉得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

篇4: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

活动目标:通过涂色和连线,感知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并学习分辨这两种图形。

活动重点:区别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活动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复习引人

1、复习圆形和椭圆形(教师出示图形,幼儿说出图形名称)。

2、找出生活中所见的圆形和椭圆形。(球)

活动二:认识正方形、长方形

1、出示图形,对比图形,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并领读。

2、数一数长、正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展示交流。有4条

边,4个角。

3、出示图形让幼儿游戏找朋友。(形和正方形找)

4、提问:正方形有几个角,几条边;长方形有几个角,几条

边。

活动三: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

1、区别:相同点和不同点。(角。不同点:长方形两条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2、小组讨论交流,并作出展示。

3、作业练习:把正方形涂成红色,把长方形涂成绿色。

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篇5: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本册教材图形与几何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求法的基础上的教学。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它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学生个性差异大,课堂学习过程中自控力不强,学生排斥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因此,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方法,多样的互动环节,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判断、做出选择。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在创设情景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说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

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择法”,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反馈总结。

(一)情境导入(3分钟)

我以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提出学习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数学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探索新知(2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为了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分析教材的难点,在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过程中,我设计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总结归纳这三个环节。

1.首先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特点,学生很容易得就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这一特点,然后利用周长的定义,让学生独立算出小兔子所走的路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在自主探索后,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并进行汇报,学生会得出以下3种算法,6+4+6+4=20,6×2+4×2=20;(6+4)×2=20,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概括出长方形周长的3个计算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长+宽

长方形周长=长×2+宽×2

长方形周长=(长+宽)×2

3.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第三种计算公式是最简便的。在此基础上,反问: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接下来是探索正方形周长公式,有了前面探索长方形周长的铺垫,本环节我完全放手给学生。由于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所以学生很容易得出

5+5+5+5=20;5×4=20,通过比较学生很容易看出第二种算法简便,重点让学生说出5和4分别代表什么,从而得出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 实践应用(15分钟)

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填一填、选一选、判一判等多种形式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拓展练习,深化教学内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反馈总结(2分钟)

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说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对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能够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篇6:大班数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

2、提高幼儿观察、比较能力。

3、培养幼儿扩散性思维。

教学准备:

每人8根小棒(6根一样长,2根一样短)、几何图形片、拼图二幅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激发幼儿兴趣。

t: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对兄弟,请你们仔细看一看。(出示图形)

二、幼儿观察、操作,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1、操作活动:

①请幼儿用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数一数,正方形和长方形有几个角?几条边?

③比一比,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不同?

t:教师总结:

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四个一样大的角,都有四条边,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

长方形四条边不一样长,对面的两条边一样长。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房子和船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每种图形有几个。

3、分类活动

给每位幼儿发一套几何图形片。

①请幼儿把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的图形找出来,数数共有几个?

②请幼儿把四个角一样大,对面两条边一样长的图形找出来,数数共有几个?

4、活动延伸:比比谁多

请幼儿动脑筋,用已学过的各种图形拼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并讲出自己用什么图形拼出了什么物体?

篇7: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经历探索活动,进行归纳,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有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3分钟)

1、(课件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两个图形吗?你能说一说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吗?

2、你能分别指出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吗?

3、看来同学们上节课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二、思(10分钟)

(一)探究长方形周长

1、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

2、可以怎样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需要测量哪几条边?为什么?

3、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长方形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测量完了请你在学习单上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二)探究正方形的周长

1、我们需要测量正方形几条边的长度?

2、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正方形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测量完了请你在学习单上算一算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三、议(6分钟)

算完后同桌间交流计算周长的方法。

四、展(8分钟)

(一)长方形的周长计算

生汇报交流大致以下三种

生1:6+4+6+4=20(厘米)

师:你能说说你列的算式是什么意思吗?

生1:我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的加起来,就得到了它的周长

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结合他所说用PPT动态演示)

生2:6×2+4×2=20厘米

师:你为什么这样列式?请你说一说。

生2: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所以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结合他所说用PPT动态演示)

生3:(6+4)×2=20(厘米)

师:6+4算的是什么?为什么又乘2?

生3:6+4表示长加宽的和,表示周长的一半。要求长方形的周长所以要乘2。

让生多说说并理解6+4表示先算一条长加一条宽表示周长的一半。(结合他所说用PPT动态演示)

师生共同小结并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1)5+5+5+5=20(厘米),把正方形四条边全部加起来得到它的周长。

(2)5×4=20(厘米),每条边都相等,有4条这样的边。

五、评(3分钟)

师:刚刚同学们总结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这几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须要知道这个长方形的什么?

师:现在我们发现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计算方法,请同学们同桌间互相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哪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允许学生方法的多样性)

师生共同小结并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师:刚刚同学们总结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这几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须要知道这个长方形的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到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哪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允许学生方法的多样性)

师:现在我们发现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计算方法,请同学们同桌间互相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师生共同小结:在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各种方法中不管怎样列算式,求出的都是围成这个长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的和,以后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师: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的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第二种最简单更好计算)

小结并板书:正方形周长=边长×4

师: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

六、练(10分钟)

1、完成数学书85页做一做。

2、课本第88页第9题。

七、布置作业

作业:课本第87页练习十七,第1题~第3题。

篇8: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案 一、 复习“周长”的意义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进修了“周长”,谁来举例说说,周长是什么意思呢?    生:我首先是从周长的名儿想到──周长就是一周的长。比如,三角板的周长就是三角板一周的长度。    生:围成1个物体的一周的长度,就是物体的周长。如我的腰围、胸围等等(边说边比划),还有一棵古树的树身的周长,就是盘绕树身的一周的长度,我上次看见一本书讲,有一棵古树的树身的周长有十几米呢。    生:围成1个图形各条边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比如三边形就是三条边的总和,四边形就是四条边的总和,五边形就是五条边的总和,六边形就是六条边的总和……反正有几条边,就是把几条边加起来的总和。    师:(拿出1个长方形、正方形)谁愿意来指一指,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指哪儿的长度?(学生上来指出)    (学生讨论、反馈)    师:(多媒体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边形、平行四边形、多边形、圆形)教员这搭有很多的平面图形。此刻请同学们拿出红笔描一描各个图形的周长。    (同学们拿出桌上同样图形的纸描起来)    [通过举例子、指一指、描一描等方法复习“周长”的寄义,体现“周长”与儿童生活紧密亲密相关,摒弃传统讲授中让学生“背定义”的复习方式。]    二、 探究求“周长”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通过举例、指一指、描一描等方法,知道了周长的意思。周长是有是非的。你能判断下面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哪1个长一些?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谁长一些”来指导学生的料想,激发探究欲望。]    生:长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生:正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生: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师:此刻有三处差别理论,谁能想出1个比较好的办法,证实你的判断是正确的,让大家心服口服。可以自力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    (学生讨论,或同桌交流)    生:我想用一根细线来“围”住图形,然后再量一下绳子的长就可以了。    生:我想把这两个图形都盘绕1个尺子滚动一周,就能知道论谁的周长大一些了。    生:我想先量出每一条边的长度,再把几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可以比较了。    师:大家想到的方法,都可以求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也能比较出它们的是非。可是,要是我们要大家比较的不是两个图形,而是两个差别操场的周长,那么用哪一种方法比较利便又比较准确呢?    生:用“滚”的方法是不行的,“围”的方法太贫苦了,用“先量再算”的方法比较利便准确。    [让学生寻求各类解决问题的计谋,其实不强求相符,同时又注意指导学生:计谋一定要合理而科学。]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板书)    师:我们先来量一量、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刚才这位同学想到先量后算的方法。那么该如何量?又如何算呢?    生:我认为只要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算出长方形的周长了。    师:对!此刻,1个操场的长和宽已经量好了,请同学们看题(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校操场是来1个长方形,长105米,宽80米,小强绕操场四周走一圈,走了多少米?),求小强走了一周,就是求什么?    生:长方形的周长。    师:操场的周长如何算呢?请大家自力思考完成。    (同学们独自举行计算后,再举行交流,教师根据反馈环境,用多媒体动态、RAND演示把长方形拆成四条边又合并起来的过程,展览学生的三种差别算法)    (1)105+80+105+80=370(米)    周长=长+宽+长+宽    (2)105×2=210(米)    80×2=160(米)    210+160=370(米)    周长=长×2+宽×2    (3)105+80=185(米)    185×2=370(米)    周长=(长+宽)×2    师:大家本身已经总结了长方形周长的三种计算方法。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生:我喜欢熬头种,它是把四条边都加起来,就是操场的周长了。    (学生争着要说,课堂有些吵闹)    师:我感觉这位同学说的“把四条边加起来算周长的方法”确实不错!大家说,对不对?(同学们表示认同)    生:我喜欢第二种,它是先把两条长和两条宽分别算出来,再相加就好了。    (课堂气氛更活跃了,显得嘈杂)    师:同学们,我们还是要尊重别人的发言,等别人说完了,再想一想它说得对不对,这样才对我们的进修有更大的帮助。谁来说说,这位同学说得对不对?    [对于有些吵闹嘈杂的课堂,教者举行及时举行了有效的调控与指导,包管后面的进程项的顺利举行。]    生:他说得是对的!原来我也是恁地算的。厥后又想:先算出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正好是长方形周长的一半,再乘2不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吗?以是我喜欢第三种方法。    师:这位同学既尊重别人的发言,又颇有本身的见解,我们应该为这样的同学鼓掌!(大家齐鼓掌)其实,大家刚才都在动头脑、想办法,都不错!(多媒体发出掌声和“你真棒!”的表彰声)    师:今后,我们每一小我私人都可以用本身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需知道什么前提?    生: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说得不错。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根据本身的喜爱填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同学们阅读课本,并填写)    [肯定学生各类算法,其实不要求学生一定要用哪种方法,也没有十分夸大哪种方法最轻便,体现了“差别的人学差别的数学”思想。]    师:那么,我们又如何来求正方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继续看书,并填出求正方形周长的公式。(同学们阅读并填写)    师:此刻谁来说说正方形的周长如何求?    生:就是把四条边加起来。    生: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用边长乘4就好了,因为正方形的边长都一样长。    师:此刻有1个操场,它是正方形,已知它的边长是90米,它的周长和刚才长方形操场的周长比,哪个长一些呢?请同学们算一算,比一比。    (同学们自行计算后交流反馈)    生:还是长方形长一些。因为正方形的周长是90×4=360(米),而长方形是370(米)。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只要知道长和宽就能求出周长,正方形只要知道边长就能求出周长。此刻我们来做几个操练。    三、 周长计算的应用    1、 周长的基本应用(此步略)。    2、 引深拓展。    出示书第55页的第5题:A、B的周长相称吗?    师:计算B图的周长,光靠图祭祀物品给的数据行吗?    生:不行。    师:那么,还必需知道哪些数据才行?    (请一名学生到说出来,并上边指出来,同时电脑闪耀预示)    师:这样,没有标出数据的两条线段就是几厘米?    生:分别是3厘米和2厘米。    师:此刻请同学们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是这样算的:熬头个图形的周长是:10×2+5×2=30(厘米),第2个图形的周长是:10+5+7+2+3+3=30(厘米),它们是一样长的。    生:噢!我发现──(有1个同学迫不及待想说,教师表示意思他到前边来指着B图形接着说))要是把这两条短边分别移到外边去,就和A图形是一样的了!以是B图形的周长的算法也和A图形是一样的!    (教师用多媒体配合演示,下略)    [对于B图,学生用“逐次计算每一条边长度”或“通过移动,知道与A图算法一样”也均予以肯定,使差别的学生得赴任别程度的最大成长。]    案例评析:    1、 以连续成长为着眼点,重组教材,指导探究    按传统数学教材,周长的观点描述为“围成1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它的周长”。但教者从数学新课程“空间与图形”的整体方针出发,从学生连续、和谐的成长出发,加强了“周长”与日常生活接洽,让学生用本身的语言来描述对“周长”的理解,并一一举行充分肯定,这是难能可贵的。这样讲授,充分反映教者了对新课程理念的正确认识。    讲授中,教师尊重学生,发扬讲授人民有参与国事的权,以学生为探究主体,尽可能让学生充分袒露本身的思维过程,指导学生自立评价,自我感触领悟,教员成了学生进修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共同介入者。在计谋的比较中,增进了学生认知能力和图形周长推理能力的成长,体现了“跳出数学教数学”的讲授思想,充分地让学生经历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进修探究过程,为学生个性的成长供给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篇9: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活动、观察、探究、了解长方形之间的联系。

2、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做一做”、“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教学活动,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增强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若干、学生准备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学生熟悉的物体,让学生从中找出平面图形。

观察屏幕上这些熟悉的物体,你发现了哪些图形?

学生预设:长方形、正方形。

观察的很仔细,数学来源于生活,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去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探究新知识

1、分组合作,探究特征

(1)同学们,猜想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学生猜想: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四个角是直角。

师:大家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共同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一下。

2、探究特征

(一)长方形的特征

师:我们先来研究一下长方形的特征。大家的桌子上有长方形纸片、直尺和三角尺。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老师给你提供的学具材料,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找出长方形的特征。提示一点,可以从边和角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学生分组实验,全班交流)

1、学生展示:量一量的方法

2、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证明?(折一折)

3、认识长方形的对边

刚刚大家用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验证了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上下两条长边是相对的,左右两条短边也是相对的,我们给相对的两条边起名叫对边。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板书)

4、认识长和宽

我们把长方形较长的边叫做长,较短的边叫做宽。(板书)

5、研究角的特点

4个角都是直角

小组合作利用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研究长方形角的特点。

通过2次对折,只需量一次就能证明4个角都是直角。

6、总结长方形角的特点

(二)正方形的特征

1、小组合作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每个组把正方形纸片找出来,借助老师提供的直尺和三角尺,一起研究正方形的.特征。(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交流)

师:我们给组成正方形的四条线段起了个名字叫做边。

2、总结学习方法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课件)

3、比较特征

师:仔细观察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他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有想法了吗?同桌二人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长方形的长慢慢缩短,长和宽一样,变成正方形。我们可以说正方形就是特殊的长方形。

4、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三、解决问题

(1)判断

四条边相等的图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四条边。

(2)要在信封里放一张纸,它有四条边。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猜猜是什么形状的纸(课件显示)

(3)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格数相同,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吗?(提供方格纸)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篇10: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案

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8―6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感知并初步整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认识图形的学习方法,增强空间观念,提升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长方形及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观察情境,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到处都能见到。(出示教室场景图)你能很快找出图中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吗?

学生交流时,课件相应地显示学生说到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之后,完整地显示图中能看到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揭示课题:这些图形都是正方形或长方形。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再现由具体实物抽象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中的平面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由表及里,自主探究

1、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数量。

谈话:(指课件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看起来给你怎样的感觉?

引导:这种感觉实际上是由它们的基本特征决定的。要研究一个图形的基本特征,一般可以从组成这个图形的'边和角来考虑。每个人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说一说它们是几边形?有几个角?

【设计意图】教师的设问颇具启发性,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直观感受,意在激活学生经验层面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感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由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首先表现在边和角的数量上,因此,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多边形的认识,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开始探究。

2、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特点。

提问: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仔细观察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猜一猜,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这里,学生猜想的基础是观察。猜想的结果其实并不重要,激发学生观察的内在需要显得更有必要。

3、验证长方形边的特征。

引导:刚才你们认为长方形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也相等,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

指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谈话:老师在学具袋里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试着用刚才说的这些方去验证你们猜想。

小组活动后汇报,估计学生可能采用以下方法:

(1)用直尺测量。

演示:指定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测量的过程,并告诉大家测量的结果。

提问:通过测量,你们发现了什么?

强调:通过测量,这个小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相等。

(2)用折的方法。

演示:学生上来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折”的过程。

提问: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将上下两条边对着折,左右两条边对着折)通过折,你们发现了什么?

如果学生还有其他的方法,也鼓励他们进行展示和交流。

引导:刚才我们验证了两个长方形,发现──长方形的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也相等。其他小组也发现这个结论了吗?有没有哪一个小组的同学发现长方形上下两边或者左右两边不相等的情况?

小结:如果仅仅研究一两个长方形,可能还不能下结论。我们全班研究了十几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都发现长方形的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也相等。(板书)

介绍:(边说边指)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的方向是对着的,这两条边可以说成是“对边”,左右两条边也是对着的,这两条边可以怎样说?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刚才得到的结论改为

篇11: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案

(一)教材说明

1.本单元教材内容

全单元教材主要由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简单的换算、解决问题等内容构成。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教材的设计思路由侧重于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到通过测量活动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面积和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富有现实意义。

(4)让学生在经历操作、估测等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和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单元教学提示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实践探索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上。

1.在动手操作中认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

2.突出学生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3.教学过程紧紧围绕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这一主题展开。

(三)各节教材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面积和面积单位

本节教材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两个内容,共由3个例题、2个课堂活动和练习六构成,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建立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为后面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单元主题图:向学生展示了朝夕相处的教室,让学生看到教室里有很多的面。通过主题图的学习,为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有利于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面积的重要性。

例1:提供了观察物体的面和平面图形,让学生主要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来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物体的表面和平面图形都是有大小的,这种大小在数学上就称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例2:仍然是比较面积的大小,不过方法在例1的基础有了变化,通过比较的两面墙中贴瓷砖的大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大小、树叶的大小等,让学生产生统一面积单位的需要。

例3: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

篇12: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案

本小节主要包括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应用面积公式求面积,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以及比较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这节教材突出了探索性、实践性和应用性。

例1:是用任意个1cm2的正方形拼长方形,在拼的过程中去发现用的正方形个数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的'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之间的关系。

例2:是测量出给定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后,再用1cm2的正方形纸片去覆盖长方形,并发现面积的平方厘米数与长、宽厘米数之间的关系。通过上述两次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例3:先计算电视荧屏的面积,再计算遮电视机的方巾的面积,通过教师一句启发性的提问“正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很自然地过渡到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例4:有两项任务:一是估测,二是比较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简单的换算

面积单位的换算是面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本节教材内容限定在“简单的换算”之内。之所以说“简单”,是因为一是涉及的面积单位换算在两个相邻单位之间进行;二是较大单位的数是较小单位的数的100倍、10000倍;三是单位换算只在两个相邻的单名数之间进行,不出现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换算。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探索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共设计了3个例题和1个课堂活动。

例1:以求大正方形的面积的形式探索1dm2与1cm2之间的进率。

例2:hm2和km2三年级小朋友没有这些相关知识经验的感受,那么探索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以及hm2与m2、km2与m2之间的进率关系就更难了。因此,教材对这几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作了淡化处理。用“同样地”三字告诉学生,像上面那么去推导也一定能得出1hm2=10000m2,1km2=100hm2。

例3:是面积单位的换算在生活中的应用。简单的单位换算涉及的内容不多,所以只设计了课堂活动,没有设计习。

解决问题

例1:表面上是“估计图中大约有多少只企鹅”,实际是通过估计面积来估计企鹅的只数。这个问题不是要学生得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估计过程,获得一些基本的估计方法。

例2:主要是体现解决问题,教学的重心应放在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上。“给教室的地面铺方砖,需要多少钱?”选用不同价格的砖,需要的钱也就不一样。

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基地

活动内容比较多,涉及的知识不仅包括数学方面的,也包括生物、气象等多方面的,一方面让学生强调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又强调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整个活动可以分为活动准备、开展活动、活动总结3个部分。

篇13: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P105、106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练一练”,练习二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具准备:长方形纸片2张,正方形纸片1张;直尺1把,三角尺1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下面图里哪些是线段?为什么?(出示小黑板)

2.比一比,下面图里哪些是直角。(出示小黑板)

指出:要知道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3.引入新课。

我们认识了线段和直角之后,就可以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

(1)让学生观察数学书的封面,要求学生跟老师一起用手指沿封面的边指一周。

提问:课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都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形)

让学生观察黑板的面,教师指一指。

(2)出示:长方形纸片。提问:这张纸片的面是什么形状?

提问:长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

(板书: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3)提问:平时你看到的方桌的桌面是什么形状?(板书:正方形)

你能举出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出示正方形纸片。

提问:正方形也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齐读: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2.认识长方形。

(1)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板书:四条边四个角)

(2)引导学生对折。先说明“对边”,并让学生自己指一指哪些边是对边?

学生对折,得出: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用尺量一量,长方形纸片上4个角都是什么角?

提问后板书:都是直角。

(3)你能总结出,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回答同时,教师把长方形贴在黑板上。

(4)说明长方形的长和宽。让学生指一指。

3、认识正方形

(1)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跟着了老师折一折。

(2)观察一下正方形纸片,正方形有几条边和几个角?

(3)请同学们拿出直尺量一量,四条边有什么关系?用三角板比一比,四个角有什么特点。

(4)你能总结出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吗?

你见过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

板书:四条边,四个角都相等,都是直角。

说明正方形的边长。提问: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

4、总结特征。

(1)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谁来告诉大家,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2)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4题。

第2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的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P107-109页练习二十三第5-11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三角尺1把,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片2张,任意长方形纸片一张。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

学生说一说各是什么图形。

2、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认识他们的特征,分清哪个是长方形,哪个是正方形。

二、基本概念的练习

1、举例说明长方形和正方形。

你平时看到过哪些物品的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的?

2、练习二十三第5题。

让学生在书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出示)。

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练习二十三第6题。

让学生在下面量一量。

看谁量得快。你为什么量得这么快呀?有什么好方法吗?为什么?

提问:你是怎么量的,指名回答。

指出:在同一个长方形里,长相等,宽也相等。在同一个正方形里,边长都相等。

4、练习二十三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

5、完成练习二十三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练习二十三第9题

让学生拼,老师指导。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第10题

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让学生量一量。

拼成长方形,长是多少呢?宽是多少?

拼成正方形怎么拼?边长是多少?

把其中一个长方形对折,提问:是什么图形?(两种情况)长是多少?宽是多少?或边长是多少?

2、做练习二十三第11题

让学生尝试。

提问:折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和长方形的哪条边相等?为什么?

四、解答思考题

让学生先数。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篇14:正方形属于长方形吗

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之一。即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称为正方形,又称正四边形。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全部特性。

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2.有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4.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5.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6.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7.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8.一组邻边相等,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9.既是菱形又是矩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特殊性质: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对角线与边的夹

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质与特性。

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正方形是特殊的菱形。

篇15:长方形vs正方形

经过选拔,“图形才艺大比拼”舞台上留下了“多变手”长方形和“站如松”等边三角形。明天将进行最后决赛,才艺展示是舞蹈。

长方形一进家门,就直奔练功房。他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赢。看着镜子里汗流浃背的自己,长方形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难道你忘了我们家族的特点了吗?”端着点心的长方形妈妈在一旁提醒道,“多变手”在妈妈的指导下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

一个漫长的夜晚过去了。

“各位朋友,大家好!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了。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多变手’和‘站如松’上场。”主持人圆形热情洋溢的介绍着。“多变手”和“站如松”在掌声和欢呼声中信心满满的的上了舞台。

“让我们先有请选手‘站如松’——等边三角形!”圆形的声音极具感染力。

等边三角形背着竹竿上了场,在音乐的伴奏下跳起了美丽的竹竿舞。只见他的脚时而上时而下,身体时而倾斜时而端正,舞动着的等边三角形分身成两个三角形。最后三角形沿着竹竿快速旋转变成了一个漂亮的圆锥。裁判们纷纷亮分,最后得分竟有9.8分。

“恭喜‘站如松’。我们有请选手‘多变手’——长方形给我们带来精彩的表演。”圆形紧握话筒激动地说。

“多变手”长方形上场了,面无惧色,“站如松”的高分并未让他紧张。迪斯科音乐响起,“多变手”有节奏的把自己的耳朵一拉,一个平行四边形出现了。台下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他双手合拢,背向后一拱,身体向前倾,变成两的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台下又是掌声雷动。最后他来了个华丽变身,只见他单脚踮起快速旋转,变成了一个漂亮的圆柱。台下一片寂静,裁判们纷纷亮出10分。这是历史最高纪录。台下又是一片欢呼声。

“恭喜‘多变手’长方形获得本次图形才艺大比拼的冠军!我们有请冠军发表获奖感言。”圆形急忙吧话筒递给了长方形。

“我只是在体形上略胜一筹。舞技上等边三角形未必比我差。”“多变手”长方形紧握着“站如松”等边三角形的手说。“多变手”和“站如松”在掌声中手牵着手离开了舞台。

篇1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6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培养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

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教室立体图。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里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们能找到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

2、举例。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自主探究,发现特征

A: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想。

谈话: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长方形,你发现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请学生汇报。

2、验证。

谈话:小朋友的猜想到底是对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一下呢?同桌讨论,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是不是真的具有这些特点。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

学生相互讨论、动手操作,形成小组意见。

(学生可以用直尺量、把长方形对折、用三角尺比一比,说明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班内交流、总结。

提问:你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板书: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

讲述:我们把上下两条相对的边、左右两条相对的边叫做对边,相邻的两条边叫做邻边。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指名回答。(课件演示)你是怎么知道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用直角三角尺比一比)

小结:刚才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

B: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提问:你能将手中的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吗?(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考虑)

引导学生依照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板书: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使学生认识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在边上,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也就是说正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邻边也相等。

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各部分名称。

师: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课件演示)

三、应用拓展:

在钉子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说画出的图形为什么是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学生回答后再次电脑演示)

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尺,分别拼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拼摆图形。

小组合作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出一个长方形,并说一说是怎么拼的,有哪些拼法。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能想到几种拼法?

动手测量。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展示部分学生的图形后,然后全班学生回答课件演示的图形,并回答它的长宽或边长各是多少。

师生总结,共同评价。提问: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篇17: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教案

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教学内容: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第101页的例题 , 练习二十七第1~5题

教学目标:1、通过周长与面积的对比,分清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数学教案-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2、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和实践的能力。

重、难点:运用对比方法,分清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教、学具:投影片、小手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投影出示:一块长方形的'白菜地,周围围上篱笆。

二、提出问题

(一)、观察这幅图后,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可能有以下问题:

1、篱笆有多长?怎样计算?

2、菜地的面积是多少?怎样计算?

3、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4、周长的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

……

(二)、确定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本节课学习1~4个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其它的问题,大家课后去自行探讨解决。

三、解决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

课前进行分组,明确每个人的任务,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4人一组,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人。组长负责组织活动,记录员对学习过程与结果做出记录,汇报员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大家一同观察、操作、讨论,总结学习结果。课前分组。形成制度:每个人担任的任务定期进行交换。

围绕以上4 个问题,展开学习。

2、汇报学习成果。

3、小结:

周长

面积

含义:

四条边的长度和

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

计算方法:

(长+宽)×2

长×宽

计量单位:

长度单位

面积单位

4、完成书上的101页例1。

四、应用

1、估计教科书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2、测出手帕、桌面的周长和面积。

3、作业:练习二十七第1、2、3、5题。

五、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这些问题请课后自己去解决好吗?

板书:

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正方形 长方形

比较表

六、课后反思:

篇18:教案-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教案-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长方形正方形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能辨认和区别出这两种图形. 2.使学生初步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分类统计思想.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和名称,并能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大家鼓掌欢迎!(出示动画“认识图形”) 二、讲授新课. 1、初步认识长方形(继续演示动画“认识图形”). (1)师:这是图图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图形国是什么形状的?”谁来回答? (2)教师出示国旗图,问:国旗的面是什么形状的?举起数学课本、练习本问:数学课本、练习本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再拿出一张长方形彩纸,先横着放,问:这张彩纸是什么形状的,竖着放、斜着放呢? (3)学生举例. 小结:以上这些物品的面,不管大,还是小,它们的形状都可以用这样一个图形表示,(教师画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板书长方形) (4)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再数一数桌上的长方形纸有几条边,用彩笔逐一勾出四条边. (5)师用一定长来量长方形的四条边,学生认真观察后,问:长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吗?哪两条边一样长?哪两条边不一样长? 小结:长方形四条边不一样长,对着的两条边一样长. (6)学生折纸,看看是不是对着的'两条边一样长. (7)反馈练习:请说出几号图形是长方形. 2、初步认识正方形(继续演示动画“认识图形”). (1)这是图图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谁来回答? (2)教师拿出一块手绢,问:这块手绢是什么形状的?再举起地板砖、正方形电光纸,问这些东西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斜着放呢? (3)学生举例. 小结:以上这些物品的面不论大或是小,它们的形状都可以画成这样一个图形“□”(画正方形),这是什么形? (4)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四条边一样长吗?先量一量,再折折桌上的正方形纸比一比. (5)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①长方形有几条边?正方形有几条边?②长方形四条边怎么样?正方形四条边怎么样?③长方形与正方形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教师归纳:长方形有四边条,正方形也有四条边,这是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是长方形对着的两条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6)反馈练习: 用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用6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 教师归纳:长方形沿中间虚线对折后,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正方形,为什么呢?这是根据长方形边的长短确定的,这个问题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再进一步研究.正方形不论是大正方形还是小正方形,沿中间虚线对折后都是长方形,沿正方形对角线对折后是三角形. 三、课堂练习. 1.沿虚线折一折,看看正方形的边长怎么样,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分组进行). 2.说一说,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品的面是长方形的.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几种图形?

篇19: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教案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7页。完成做一做,练习十九1、2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体验面积公式形成过程,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3、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探究推导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准备: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若干、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请你估计一下我们手中卡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学生交流估计答案并说明估计方法。)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动手操作。

同桌合作,用自己的方法测量出卡片的实际面积。

2、反馈交流。

问: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测量得到的呢?

学生交流

3、同样是用1平方厘米正方形摆的方法,你们更喜欢哪一种,说说理由。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师:可以用直尺量的,一人量长,一人量宽,量出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长与宽相乘面积就是15平方厘米。

问:他们的方法你们喜欢吗?看来,先用尺量出卡片的长和宽,然后乘一下计算出卡片的面积是可以的,这种方法对于其他的长方形是否也适用呢?我们可以怎么办?(想办法检验。)

4、任取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边填表。

长/厘米

宽/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它的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总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师板书。

(4)做7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2、推导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做一做”第二个图形实际上是什么形?

我们知道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有长方形的特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可以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九第一二题。独立完成,小组内订正交流。

总结:在这一节课里你们学习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们对这节课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小班数学教案图形宝宝

小学二年级数学《四边形的认识》教案

数学一年级上册平面图形的认识教案

四边形复习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正方形与长方形教案

数学教案-土地面积单位

小班下小朋友认识图形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组成》教案设计

上学期幼儿园中班数学图形教案

认识图形(二)教案

小学生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小学生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生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锦集19篇)】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教案:拼图形2023-09-19

小学数学开学第一课班会教案2022-09-12

小班数学活动分饼干教案2022-07-26

认识图形教案2022-11-19

数学认识正方形教案2023-09-04

大班教案《认识图形》2023-02-10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2023-09-15

四边形数学五年级教案2022-10-06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说课教案2022-12-31

六的形成与数物结合中班数学教案设计202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