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教案小蝌蚪找妈妈(精选20篇)由网友“Cannac”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小班语言教案小蝌蚪找妈妈,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篇1:小班语言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设计意图: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游戏是儿童活动的中心。”分析《小蝌蚪找妈妈》这则故事,在较长的故事篇幅中,最主要让幼儿了解的就是青蛙妈妈的外貌特点,因此,我根据故事中的情景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小蝌蚪找妈妈”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让欣赏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并学习复述故事中的对话。
2、学习安静的倾听故事,了解青蛙妈妈的外貌特征以及蝌蚪变青蛙的初浅知识。
活动准备:
1、幻灯片
2、图片:两只大眼睛;图片:嘴巴宽又大;图片:四条腿;图片:白肚子;
活动过程:
一、师幼一起扮演小蝌蚪,游进活动室。
(播放背景音乐)你们是谁呀?那我是谁呀?咦,我们的妈妈呢?姐姐带你们去池塘里找找妈妈吧。
二、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1、幻灯片(鸭妈妈的形象)
(1)我们看谁来了?我们问问看鸭妈妈看见过我们妈妈吗?(鸭妈妈,鸭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
(播放鸭妈妈的话: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你们到前面去找吧。)
(2)鸭妈妈说我们的妈妈长得怎么样?(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
(3)出示图片:两只大眼睛,嘴巴宽又大。
2、幻灯片(大金鱼的形象)
(1) 游呀游,找呀找,这是谁呀?大金鱼长得怎么样?(两只大眼睛,嘴巴宽又大)。我们问问看它是我们的妈妈吗?(大金鱼,大金鱼,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播放大金鱼的话: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你们到前面去找吧。)
(2) 大金鱼是我们的妈妈吗?它说我们的妈妈是怎么样的?(妈妈有四条腿)
(3) 出示图片:四条腿。
3、幻灯片(大乌龟的形象)
(1)游呀游,找呀找,你们看谁来了?大乌龟长了四条腿,我们问问看它是我们的妈妈吗?(大乌龟,大乌龟,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播放大乌龟的话: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你们到前面去找吧。)
(2)大乌龟是我们的妈妈吗?它说我们的妈妈是怎么样的?(妈妈肚皮是白的)
(3)出示图片:白肚子
4、幻灯片(大白鹅的形象)
(1)游呀游,找呀找,你们看谁来了?白白的大白鹅我们问问看它是我们的妈妈吗?(大白鹅,大白鹅,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播放大白鹅的话: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好孩子,快去找她吧。)
(2)大白鹅是我们的妈妈吗?它说我们的妈妈是怎么样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
(3)指出:绿衣裳。
5、幻灯片(青蛙的形象)
(1)游呀游,找呀找,我们看看青蛙长的怎么样?(她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四条腿,白白的肚皮绿衣裳。)
(2)我们问问看,它是不是我们的妈妈?(好孩子,我是你们的妈妈)
三、完整欣赏故事至唱起歌来呱呱呱……
1、噢,我们的妈妈终于找到啦!现在请小蝌蚪们回到池塘边的椅子上休息一下,听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边听边想,我们的妈妈到底长得什么样?
2、咦!你们发现了吗?我们的妈妈怎么跟我们一点也不像呢?我们来问问看,(妈妈,妈妈,我们怎么一点也不像你呢?)(播放青蛙的话:好孩子,你们会慢慢的长大,会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你们的小尾巴呢也会不见的,还会穿上绿衣裳)
四、结束部分。
1、游戏:小蝌蚪的转变:在池塘里,小蝌蚪们一天天长大,慢慢的伸出后退,伸出前腿,穿上绿衣服,呱呱呱的叫。
2、呱呱呱跳出活动室,去草地上玩。
幼儿园小班故事教案:三只小兔
幼儿园小班故事教案:三只小兔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初步知道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2、通过看看、说说、玩玩,了解小兔巧妙利用四季色彩的变化保护自己,战胜红狐狸的办法。
3、能积极参加讲述活动,初步体验与同伴共同讲述、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与故事内容相应颜色的“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字卡;与季节相对应的衣服图标。与书中一只小兔的衣服同样大小的红衣服卡片一张。
2、红狐狸头饰一个,兔子头饰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同。
3、《三只兔子》的故事图片;实物投影仪;《小兔捉迷藏》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导入课题。
1、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森林里的客人。(放大图一中的红狐狸)你认识它吗?
2、师:对,它就是红狐狸。仔细看一看,红狐狸在干什么?它的表情又是怎样的呢?
3、师:猜猜看,红狐狸看见了谁?它会怎么说呢?
4、师:它到底看到了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讲一讲。(放大图一后,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讲述图一内容,用等待、暗示的方法提醒幼儿讲述对话部分:“我要把你们全都吃掉。”)
二、引导幼儿围绕话题自由讨论、交流。
1、师:狡猾的狐狸想要吃掉小兔,可怎么办呐?请你们赶快帮它们想个办法。
2、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巡回倾听。
3、请个别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
4、师:这三只小兔会想什么办法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三只小兔》。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并用问题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放大画面,并有感情地完整讲述故事。
2、师:小兔用了什么办法,使红狐狸没有发现它们的?
3、师:①(放大图二)春天的时候,小兔穿上了什么颜色的衣服?
②它们为什么要穿上绿衣服?
③如果有一只小兔穿上红衣服,又会发生什么事呢?(为其中一只小兔贴上红衣服,使幼儿在视觉上有一个颜色对比。)
④(出示字卡“春天”)老师这里有一个字宝宝,它是什么字呢?(幼儿集体认读。)
⑤有谁愿意来把春天里的故事讲一讲?(请2-3位幼儿讲一讲后再集体看图讲述。)
4、师:①(出示图三)现在山坡上、树上和春天有什么不一样了呢?
②这会是什么季节呢?(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夏天”字卡。)
③小兔这次又会穿上什么衣服呢?老师这里还有三件衣服,谁来帮它们找一找?(请一幼儿上前找出夏天穿的衣服。)
④为什么要为它们穿上花衣服呢?
⑤请男女幼儿分别讲述夏天的故事。
5、师:(同时出示“秋天”和“冬天”的字卡)我这里还有两个字宝宝,谁会是秋天,谁又会是冬天呢?(请一幼儿指认)
6、师:(放大图四)请你们看看,我这又是什么季节呢?你会讲一讲这幅图吗?(请一幼儿讲述后再请小组幼儿讲一讲。)
7、师:(放大图五)我知道,你们肯定也会讲这幅图上的故事了,对吗?让我们一起来讲一讲吧!(幼儿集体讲述。)
四、再次边看图边完整讲述故事。
1、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一遍,让老师听一听,谁的声音最响亮?
2、师:你喜欢这三只小兔吗?为什么?
3、师:如果让你来当小兔,你能象它们一样聪明吗?
五、布置场景,与幼儿玩《三只小兔》的游戏,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1、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玩《三只小兔》的游戏。我来当红狐狸,你们都来当小兔,先请你们戴上小兔的头饰,再到老师这里来,听一听我们该怎样玩这个游戏。(幼儿自选头饰戴好。)
2、师:当你们听到“三只小兔穿上了绿衣服”的时候,要赶快躲到什么地方呢?(引导幼儿躲到贴有绿衣服的椅子后面。)
3、师:让我再来考考你们。“穿上花衣服”、“穿上花衣服”、“穿上花衣服”(幼儿根据老师指令跑到相应的椅子后面躲好。)
4、师:再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红狐狸的耳朵可灵了,谁要是发出一点点声音,它马上就会发现你们的!所以等会儿千万不能发出声音喔。
5、播放《小兔捉迷藏》音乐,与幼儿共同玩游戏,加深幼儿对故事的记忆,并通过游戏使老师了解幼儿对“春、夏、秋、冬”了解的情况。
幼儿园小班儿歌教案:小鸭找妈妈
活动目标
○引发孩子仔细观察,练习讲述自己看到的事物。
○练习说儿歌时吐字清楚,口齿流利。
○建立初步的安全意识,知道外出时不离开成人。
活动准备:《小鸭找妈妈》的flash、DVD机、电视
活动过程
一、观看flash(集体观看,教师注意幼儿的观看姿势)
互动问题:
1、画面上有什么?
2、它们怎么了?小鸭子为什么哭?
3、其它的鸭子是怎样做的?
教育要求:
1、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能描述出鸭妈妈带小鸭子们去玩,小鸭子光顾着玩了,跑丢了,鸭妈妈找不到小鸭子了,急得到处找,到处喊,最后也没有找到他们。
2、给幼儿思考的时间,尊重孩子的差异。由于自身的个体差异,幼儿观看画面、理解画面的能力也不同,这时教师不要着急,要给能力差的幼儿思考的余地和时间。
二、讨论讲述(分组讨论)
互动问题:
1、小鸭子为什么会跑丢?
2、鸭妈妈是怎么找小鸭子的?
3、小鸭子究竟去哪了呢?
教育要求:
1、对于孩子们的讨论教师要仔细倾听,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2、教师在巡视每组讨论时,可以参与到其中一组,使幼儿更好的组织语言,学习用适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建议。
互动问题:
1、教师通过flash渗透儿歌内容。
2、教师带动作朗诵儿歌,幼儿仔细倾听。
3、幼儿逐句学说儿歌并带动作表演。
教育要求:
1、教师在说儿歌时速度要放慢并带有动作,使幼儿轻松记忆儿歌内容。
2、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四、总结(集体讨论)
互动问题:
1、我们外出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才对?
2、如果找不到妈妈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教育要求:
1、教师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请幼儿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
2、教师要渗透给幼儿相关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小知识。
建议
○可以将儿歌改编成小故事,请幼儿来表演。
○可以请幼儿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可以将此活动延伸,对幼儿进行简单的安全知识渗透。
附儿歌:小鸭找妈妈
一只鸭,两只鸭,
三只小鸭找妈妈,
四天前,五只小鸭跑丢了,
妈妈急得嘎嘎嘎,
到处喊,到处找,
究竟小鸭去哪了?
小班语言评优课教案:春天的电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打电话内容,了解春天的特征。
2、懂得把美好的事情与人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事先带领幼儿外出找过春天。
2、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春天来了,我们一起找过了春天。小朋友们看到的春天里有些什么?
总结:我们看到的春天里有黄黄的油菜花、绿绿的麦苗、好看的蚕豆花、青青的小草、美丽的豌豆花……春天真美啊!
二、完整欣赏第一遍故事。
师:小朋友们找的春天真美啊,很多小动物也想去找春天,听一听有哪些小动物也找到了春天
师幼互动,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人物
师:好听的故事欣赏完了,你们听到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呀? 根据幼儿回答,教师逐一出示动物图片。如有没有说到的,教师提醒:看,还有一个朋友被你们忘记了,我们来把它请出来。
三、分段讲述 学说打电话内容
第一段:
(1)指着小熊,师:小胖熊知道春天来了,他是用什么办法告诉他朋友的?(打电话)出示电话图片,追问:电话里小胖熊说了什么?幼儿如果没有反应,没关系,那我们来仔细听一听吧!
提问:电话中小胖熊是怎么说的?(请4名幼儿来说一说)
小结:小胖熊打电话给小松,树上的雪融化了,快出来玩游戏吧!
出示图片(树上的积雪融化)
☆第二段:集体学说
(1)小松鼠听完电话后,他会做什么呢?(继续打电话)你们刚才听得真仔细,边讲述: 小松鼠听了电话,得儿得儿拨号码,“喂,小白兔吗?春天来了,山坡上的草绿了,快出来吃青草吧!”
边出示画:山坡上的草都绿了。
(我们一起来学着小松鼠打电话的样子,跟随教师学说(喂,小白兔吗?春天来了,山坡上的草绿了,快出来吃青草吧!)集体再次整齐地说一遍☆第三段:个别学说
(1)小白兔听完电话后心情怎么样?(很开心)他也想到了给好朋友打电话,小白兔的好朋友会是谁?(幼儿凭记忆猜测)他会对他的好朋友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小白兔听了,得儿得儿拨号码。“喂,小花蛇吗?春天来了,河里的冰融化了,快出来游泳吧!”
(3)听完后:小白兔给谁打电话了?小白兔对小花蛇说了什么?谁能来学一学,请1名能力强的幼儿来试一试。边讲述边出示图画(河里的冰融化了)教师帮助提醒,引导幼儿看着图画(学说对话)(喂,小花蛇吗?春天来了,河里的冰融化了,快出来散步吧!)
☆第三段:看图说
(1)小花蛇听完电话后也好开心,他想到了给好朋友小狐狸打电话,小花蛇会对小狐狸说什么呢?出示图画请幼儿观察,你觉得小花蛇会对小狐狸说什么呢?师:我们来看看小花蛇对小狐狸说的话和你想的是不是一样的。
边讲述故事边出示图画 (放风筝)
小花蛇听了电话,得儿得儿拨号码。“喂,小狐狸吗?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快出来放风筝吧!”
原来小花蛇给小狐狸打电话说(喂,小狐狸吗?春天来了,天气更暖和了,快出来放风筝吧!)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再次完整欣赏故事:请你们看着图片和老师一起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好吗?
故事讲完了,你喜欢这些小动物吗?为什么?(因为这些小动物把自己找到春天开心的事情和好朋友一起分享所以自己也很开心了。原来分享不一定就是分享吃的东西,还可以一起分享开心点 事,把开心传给大家)我们也去把这件快乐的事情分享给教室里的好朋友吧!
迁移经验:打电话给自己的朋友
小朋友们也找到了春天,你会打电话告诉谁,会叫他一起做什么事情呢?
附:《春天的电话》
“轰隆隆!”打雷了睡了一个冬天的小胖熊被惊醒了。它揉揉眼睛,打开窗户,往外一看:“啊,原来是春天来了!”它连忙拿起电话,得儿得儿拨电话号码, “喂,小松鼠吗?春天来了,树上的雪融化了,快出来玩游戏吧!”
小松鼠听了电话,得儿得儿拨号码,“喂,小白兔吗?春天来了,山坡上的草绿了,快出来吃青草吧!”
小白兔听了,得儿得儿拨号码。“喂,小花蛇吗?春天来了,河里的冰融化了,快出来游泳吧!”
小花蛇听了电话,得儿得儿拨号码。“喂,小狐狸吗?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快出来放风筝吧!”
你看,小动物们都出来了,大伙儿在草地上快乐地玩游戏呢!
故事分析:
故事是通过小动物们之间互相打电话,传递春天的信息,互相告知春天的各种特征:春天来了,树上的树上的雪融化了,快出来玩游戏吧! 山坡上的草绿了,快出来吃青草吧! 河里的冰融化了,快出来游泳吧!天气暖和了,快出来放风筝吧! 通过小动物们打电话互相告诉春的信息,理解与朋友分享快乐的事情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棒棒天使
设计意图:
绘本《棒棒天使》原为大班主题活动“相反国”中的一个教学内容。故事借助外表完全不一样的棒棒天使与胖胖天使,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种种相反的事情,引领孩子进入一个精彩的相反世界,进而帮助孩子理解相反的概念,感受相反的幽默。小班幼儿已有比较的意识,因此也具有了初步的“相反”意识。例如,运动时,孩子会说:“我跑得快,某某跑得慢。”排队时,孩子会说:“我排在某某前面,他在后面。”当老师说“多吃饭长得高、力气大”时,孩子们会马上说“不吃饭长得矮、力气小”。在仔细阅读绘本之后,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对绘本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删减、调整,将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定位于让幼儿自主发现和感受阅读的乐趣上。本活动由四个环节组成,即激趣、精读、完整欣赏、延伸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我运用PPT(演示文稿)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减少了幼儿因翻阅图书而产生的干扰;设计自制小绘本,则巧妙地为幼儿提供了在摆弄中讲述的机会。这些教学手段既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能有效解决教学难点。
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反义词:胖瘦、高矮、上下、多少、长短等,感知相反的概念。
2.通过自主探究,体验故事幽默的语言风格,乐意大胆讲述绘本故事。
准备:
1.大绘本《棒棒天使》一本。
2.选择绘本第7~8页、第1O~13页、第18~19页制作成PPT。
3.自制小绘本(与PPT画面内容相同)的背景图,棒棒天使与胖胖天使图片每人三套。
4.实物投影仪一台。
5.小绘本《棒棒天使》若干,放于图书阅览区。
过程:
一、激趣导入——寻找角色形象上的相反特点
1.观察PPTl(绘本第7页),比较棒棒天使与胖胖天使的外形特征,引出主题。
师:今天,有两位可爱的天使来到我们这里。看一看,这两位天使长得怎么样?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这位天使长得瘦瘦的、高高的,像小棒一样,叫棒棒天使;她的好朋友长得胖胖的、矮矮的,像小球一样,叫胖胖天使。我们一起来向他们问好。
2.用肢体动作表现相反特征。
师:这对好朋友可真奇怪,长的样子正好相反。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他们的样子,好吗?
师(小结):棒棒天使瘦,胖胖天使胖;棒棒天使高,胖胖天使矮。
(析:小班幼儿尚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的语言有赖于动作、形体的支持。根据这一特点,我创设了故事情景并引导幼儿在做动作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理解相反的含义,并初步感受画面形象的幽默感。)
二、随机设疑——寻找故事情节中的相反现象
1.缓慢连播PPT2(绘本第8、1O、11、12、13、18、19页),重复两遍,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大胆猜测其中蕴含的相反的事情。
师:棒棒天使和胖胖天使天天在一起玩,发生了许多有趣的相反的事情。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说一说。(幼儿自由交谈,教师巡回指导。)
师:棒棒天使和胖胖天使在哪里?在干什么?
师:棒棒天使和胖胖天使的周围有什么东西?一样多吗?
师:大象和小乌龟一样大吗?
师:他们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一样吗?
(析:教师利用简短的提问引发幼儿关注整个画面,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中大胆讲述,在讲述中逐步提炼多组反义词。自动连续播放的课件让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走近幼儿,与他们进行个别交流。)
2.观看PPT(将PFT2中呈现过的所有画面放在同一个PPT页面上),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师:你发现了这其中哪些相反的事?请告诉大家。
师:谁能把这句话说得完整些?句子中要用上意义相反的词。
师:我们一起来做做这个意义相反的动作。
(析:幼儿在直观画面的暗示下讲述自己的发现,教师则适时提醒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讲述,并跟进提问,以帮助幼儿切合主题、准确讲述内容。教师在回应幼儿时有意识地运用故事原句,并用肢体动作帮助幼儿加深理解,同时鼓励幼儿和教师一起讲一讲、做一做。这一切相关策略的运用都建立在对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特点把握的基础上。)
师(小结):他们都会飞。一个在白云上面飞,一个在白云下面飞。他们的玩具就是天上的云。棒棒天使的云少,胖胖天使的云多。胖胖天使用一朵大云,做了一个大象滑梯;棒棒天使用一朵小云,做了一只小乌龟。他们比赛变魔术。棒棒天使一挥手,变出一条长长的彩虹;胖胖天使也挥了一下手,但变出的彩虹太短,不能用。
3.给自制小绘本贴上相应的天使并自由讲述,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棒棒天使应该在哪里,胖胖天使应该在哪里,然后把它们贴上去,好吗?在贴的时候我们可以讲一讲这里面的有趣的、相反的故事。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关注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反义词组,并用短句讲述四件相反的事,同时纠正幼儿的一些不正确的表述。
(2)幼儿分享阅读,教师在投影仪上呈现1~2名幼儿的操作结果,并引导幼儿讲述故事。
(析: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培养讲述的兴趣是关键,养成大胆表述的习惯是重点。幼儿语言的发展需要反复刺激、不断强化,自主的操作和投影仪上的展示都能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营造出一个想表达的氛围,从而激发幼儿主动表达的愿望。)
三、欣赏原著——激发完整阅读绘本的兴趣
师:棒棒天使和胖胖天使在一起还发生了许多相反而有趣的故事,它们都藏在这本大图书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教师边慢慢讲述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讲到PPT中的内容时,教师稍作停顿,以暗示幼儿一起讲,特别是讲到反义词时,教师适当留出时间,以等待幼儿讲出来;当发现幼儿表述有困难时,教师则适当运用肢体动作进行点拨。)
四、拓展延伸——将活动逐步引向深入
师:在刚才的阅读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新的相反的事情呀?谁来说一说?(例如:横着飞,会淋雨;竖着飞,不淋雨……)
师:图书架上有许多《棒棒天使》的小书,自由活动时你们再去看一看,和同伴说一说这个故事,不懂的地方可以问一问老师,好吗?
(析:当孩子跟着教师完整阅读未删减的绘本故事时,新的内容激发了幼儿再次阅读的兴趣。适时将活动延伸到图书阅览区,可引导幼儿自主选择阅读,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要。)
反思:
我觉得绘本阅读应是一个连续的教学过程,可以是多个高、低结构活动交叉进行的过程。在组织高结构的集体活动时,教师应多考虑幼儿接受能力的差异、活动有效时间的设定等综合因素,对绘本内容进行灵活的选择,通过有重点的引导,帮助幼儿把握绘本的中心内容和感情基调。在此基础上再利用自由活动时间等组织低结构的自主阅读活动,以形成对集体教学的补充。这样既体现了对原著的尊重,也照顾到了绘本阅读活动的完整性和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附:棒棒天使
棒棒天使的身体,就像一根棒球棒。那么细!那么长!
棒棒天使的好朋友,名叫胖胖天使。他们两个在一起,就像球棒和棒球。
棒棒天使瘦,胖胖天使胖;棒棒天使高,胖胖天使矮。
他们都会飞。一个在白云上面飞。一个在白云下面飞。
他们的玩具就是天上的云。棒棒天使的云少,胖胖天使的云多。
胖胖天使用一朵大云,做了一个大象滑梯;棒棒天使用一朵小云,做了一只小乌龟。
下雨了,他们照样飞。横着飞,会淋雨;竖着飞,不淋雨。
棒棒天使不去晒太阳,身体是湿的。
胖胖天使跑去晒太阳,身体是干的。
他们比赛变魔术。棒棒天使一挥手,变出一条长长的彩虹;胖胖天使也挥一下手,变出的彩虹太短,不能用。
他们把彩虹放在水中,当作一条彩虹船。棒棒天使身体轻,船的这头往上翘;胖胖天使身体重,船的那头往下沉。
他们玩累了,两人都想睡觉了。棒棒天使说:“晚安,胖胖!”胖胖天使说:“晚安,棒棒!”
小班语言活动:《半个蛋壳》 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了小班语言活动:《半个蛋壳》,在设计活动的时候,我能够立足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充分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较全面的考虑各个细节的处理,使得活动方案比较完整、全面。但在实际教学中,我还是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下面我想结合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执教感受。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在定教育目标的时候,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进行了确立,第一方面:引导幼儿联系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发展想象力和思维力。这个目标我觉得还是达成的比较好的,我通过出示实物蛋壳,蛋壳不同位置的摆放以及各种蛋壳像什么的图片帮助幼儿拓展想象空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的情绪还是相当积极的,在较大程度上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第二方面:培养幼儿认真倾听故事的习惯。这个能力目标的达成也很不错,通过木偶、故事动画片等生动、直观的教育手段加强幼儿倾听故事的专注度,提升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第三方面:乐意表述自己的想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我觉得今天这个目标的达成做的不够好,首先是没有能够给予孩子们很多的讲述机会,幼儿回答问题的面不够广,跟说、集体学说等的讲述手段用的太少。
二、活动流程的完成情况
预设的教学环节主要有三个部分。开始部分,讨论半个蛋壳像什么,这里是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启发幼儿想象的'一个讲述环节,运用了实物蛋壳来启发幼儿,但是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实际水平,所以运用了一些画好的图片以降低幼儿的学习难度;第二部分,听故事这是整个教学的重点,利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提升讲述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可能一些细节的处理不是很到位,如过渡语言的设计,提问的设计等,再有就是对幼儿学习讲的语言没能精确定位,所以导致整个教学中孩子们讲述的内容比较少。第三部分,玩半个蛋壳,想象我的蛋壳可以做什么?这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梳理、提升过程。通过教师的个别提问,让幼儿相互交流以及讲给客人老师听等方法,这个部分中孩子们都能带着要求去探索,也有一定的语言交流。所以整个教学的流程来看较完整,也能考虑到从简到难,逐层递进,动静结合。
三、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我将教学难点定位在“从半个蛋壳,拓展想象力,启发幼儿说说半个蛋壳像什么?和老鼠皮皮将半个蛋壳当什么?这两个问题的讲述上。”为了突破难点,我运用实物蛋壳和教师示范画的蛋壳想像画,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孩子们还是很好的发散了思维力。教学重点定位在“从童真、有趣的故事中,提升倾听、讲述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利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提升讲述能力;故事的提问也设计的比较到位,能抓住故事内容的重点、难点部分,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不足的地方就是提问回答的幼儿人数不够多,还有就是讨论、集体跟学等运用的太少。所以重点的突破稍微欠缺了点。
四、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
通过此次的教学活动,我觉得比较成功的是: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相当融洽,孩子们能跟着老师的思路,以积极、专注的态度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也能通过教具的运用、自身的教学魅力来吸引孩子,使孩子们的注意力牢牢的被吸引住。可以说,教师为孩子们构建了一个快乐、有效的课堂。教师能真正的做好孩子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和鼓励者。
比较突出的不足是:在故事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孩子们讲述的机会太少。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要给予他们跟说,集体学说等机会,以丰富幼儿词汇,提升完整讲述能力。在语言教育中,尤其是小班幼儿,重复讲述的机会应该增加。
通过此次的教学方案设计、课堂教学展示、课后反思教学,让我对自己的不足有了更深的认识。我相信在不断的学习、探索、实践、反思的过程中,我一定会更快的成长!
小班语言活动课后反思:水果谜语
在《水果谜语》的教学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没有我预想的好,在教学活动中我准备了三个谜语,在猜第一个时,“红果子,麻点子,咬一口,甜丝丝,“猜一种水果的名字,一开始幼儿能有兴趣的乱猜,不是水果的也猜了进去,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也进行了引导而在与幼儿一起分析谜面的时候,发现多是我在讲,给我的感觉是幼儿听不懂,而且兴趣也没一开始好了,因此我也急于把答案说了出来。而在猜第二个谜语时,“兄弟几个真和气,天天并肩在一起,少时喜欢穿绿衣,老来都穿黄衣裳。”听完谜面后,发现幼儿不是很积极的参与其中,幼儿的表现还是不会猜谜语,但是我还是鼓励幼儿大胆的讲述自己的答案。可是还是没有我预想的那样。因此再一次的对谜面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为了吸引幼儿的兴趣,出示了准备好的实物,边讲边让幼儿观察,发现幼儿对实物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我也发现幼儿还是不会猜谜,兴趣没有故事的高。
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也进行了一定的反思,小班的幼儿对猜谜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他们还不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所以谜底应是幼儿熟悉的,谜面描述事物特征是明显而生动的,用的比喻应和谜底实物相似的。 再次,教给幼儿解谜技巧,即让幼儿仔细听谜面所描述事物的主要特征,然后要求他们对每一句描述应引起联想与分析,从事物特点上去猜。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猜谜活动之前,对于小班的幼儿教材的选择很重要,应该是幼儿所熟悉的水果,而且要形象,这样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当然猜谜不是一天二天就能学会的,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我也将在延伸活动中,饭后散步时以及教学活动开展前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猜谜的游戏,相信,猜谜会让我们的孩子们愈来愈聪明!
篇2:小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
日期
班级
执教
设计意图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幼儿们非常喜欢,它们更喜欢黑黑的大大的小蝌蚪,而这一次活动是对故事活动的延伸。重在引导幼儿尝试用线条和图形来组合,画出小蝌蚪。这也符合小班下学期幼儿作画方面的能力特点。
活动名称
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学习用曲线和椭圆画小蝌蚪,并能大胆尝试画出向不同方向游的动态。
活动准备
范画,蜡笔,铅画纸
活动重点
能用曲线和椭圆画出蝌蚪。
活动难点
表现蝌蚪游的方向的变化
活
动
流
程
l
谈话导入
意图:听故事,引发兴趣。
主要提问:
你们见过青蛙宝宝吗?它叫什么名字呀?
小结:真有趣,原来青蛙的宝宝和青蛙长得不一样,是蝌蚪。
l
作画过程
意图:学习画蝌蚪的方法。
主要提问:
1、你在这幅画出看到了什么?
小结:这幅画上有青蛙妈妈,还有它的孩子,小蝌蚪。
2、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呀?
小结:小蝌蚪有圆圆的身体,细细长长的尾巴,它喜欢穿黑黑的衣服。
3、小蝌蚪在水里是怎么游的?
小结:它们在水中能向各个方向游动。
教师和幼儿一起学小蝌蚪向上、向下、向左向右游。
过渡语:小蝌蚪游累了,让我们休息一会儿吧。
4、小蝌蚪向上游的时候,尾巴在哪里?教师示范。
小结:小蝌蚪向哪具方向游,它的尾巴就在它相反的方向。
5、幼儿作画。
要求:你的小蝌蚪在水里,可以朝不同的方向游。
蝌蚪有的大,有的小。
l
分享交流
意图:分享交流幼儿作品。
主要提问:
点评幼儿的作品。
活
动
反
思
1、结体活动的特质,确立适合的活动重难点。
这是一次用线条来表现小蝌蚪的美术活动,在活动前,我确立了适合的活动重难点。如本次活动的重点为“能用曲线和椭圆画出蝌蚪”,这是对小班下学期幼儿技能上的要求。那么活动难点是什么?在画小蝌蚪时,幼儿最难把握的是什么,或者突破哪个点,幼儿们的小蝌蚪才是最漂亮的呢?我仔细分析,确立了“表现蝌蚪游的方向的变化”这个难点,这是在画小蝌蚪时,如果解决了这个难点,幼儿便可以画出生动活泼的小蝌蚪。所以说,本次活动的重难点适宜。
2、教学活动中的环节设计、提问要为有效地落实教学重难点而服务。
在第二环节上,我用了一些时间来引导幼儿观察范画,进行交流。“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呀?”“小蝌蚪在水里是怎么游的?”我用了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并在集体中交流,让个体的经验变成集体的经验。幼儿在观察分享中了解到,小蝌蚪是圆圆的黑黑的,是向不同的方向游的。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还采用了游戏的方法,和幼儿一起学小蝌蚪朝不同的方向游一游,这对它们的作画是在有帮助的。从中可以看出,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来落实教学活动的重难点。
篇3:《小蝌蚪找妈妈》语言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对话。
2、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青蛙的特征。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准备:
《小蝌蚪找妈妈》PPT课件,小青蛙音乐。
活动过程:
中班语言教案《小蝌蚪找妈妈》含PPT课件
二、理解故事内容
1、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在水里生了许多宝宝,宝宝们还会变呢。看,变成了什么?(许多小蝌蚪)
于是小蝌蚪一边游一边找妈妈。
——看,那是谁?(鸭妈妈和小鸭)我们一起问问鸭妈妈。
教师问:鸭妈妈,鸭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鸭妈妈:你们的妈妈头上有两只大眼睛,一张宽宽的大嘴巴。
刚才鸭妈妈说我们的妈妈长的什么样?
幼儿:谢谢鸭妈妈!鸭妈妈再见!
又有谁来了?(鱼妈妈和小鱼)
幼儿跟说对话:鱼妈妈,鱼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鱼妈妈:你们的妈妈长着四条腿。
鱼妈妈说我们的妈妈长着几条腿?
幼儿:谢谢鱼妈妈!鱼妈妈再见!
——咦,那是谁的妈妈?
请个别幼儿来问:乌龟妈妈,乌龟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乌龟妈妈:你们的妈妈是白肚皮。
我们的妈妈有白白的什么?(肚皮)
幼儿:谢谢乌龟妈妈!乌龟妈妈再见!
——我看到白白的肚皮了,那是我们的妈妈吗?
幼儿齐问:鹅妈妈,鹅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大白鹅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服。
哦,原来我们的妈妈穿着绿衣服呀。
幼儿:谢谢鹅妈妈,鹅妈妈再见!
——刚才几位妈妈告诉我们了,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怎么样啊?(头上有两只大眼睛,一张宽宽的大嘴巴,还有四条腿,露着白白的肚皮,穿着绿衣服。)
——我想出个好办法:我们把小蝌蚪的妈妈画出来,这样小蝌蚪就很快能找到妈妈了。该怎么画小蝌蚪的妈妈呢?(引导幼儿小结青蛙的特征)
三、唱唱、跳跳,学做小青蛙
1、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游走了,它们去干吗了?青蛙妈妈最大的本领是什么?
2、律动:小青蛙。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个篇幅比较大,相对比较复杂的故事。而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对于此类情节复杂、角色较多的故事是不能够完全理解的。虽然在平时的课间活动中我们有讲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但是,要让托班的幼儿记住故事中的语言,把它表演出来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们对故事进行了精简,考虑到托班幼儿对于重复的语言对话比较感兴趣,也容易让他们理解和记忆,我们把小蝌蚪的对话都设计为:你是我们的妈妈吗?而其他动物我们也同样遵循这个特点:“不是,你的妈妈是……”,这样的设计不仅简单,易理解,也为后面幼儿的角色表演减低了难度打下了基础!
篇4:《小蝌蚪找妈妈》语言教案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故事情节自发地随歌曲和乐曲自由创编简单的动作。
2、尝试用多种道具、材料表现音乐,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3、在活动中能积极地与同伴进行角色扮演体验音乐剧的乐趣。
重点难点
1、能与同伴合作创编出角色动作造型。
活动准备
荷花道具(4个)、荷叶道具(4个)、绿丝带(2条)、螃蟹头饰(4个人)、金鱼头饰(5个)、小蝌蚪头饰(5个)、青蛙头饰(1个)、大树头饰(1个)、音乐MP3、大荷叶道具(2个)
活动过程
一.热身阶段
播放《哈喽歌》
二.动作模仿阶段
1、听音乐模仿小鱼游泳的动作。(播放音乐)幼儿跟随音乐先模仿老师的基本动作,在熟悉后知识迁移幼儿自行创编蝌蚪游得动作。
指导语: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池塘的小鱼是怎么游的吗?(模仿)
上游游下游游左游游右游游
游得快游得慢游得轻游得重
师:小朋友在池里小蝌蚪是怎么游得呢?(创编)
2、合作与变化
听鼓声与同伴合作用肢体创编场景中蝌蚪、荷花、螃蟹角色的动作特点。
指导语:
师:请小朋友根据非洲鼓节奏快慢轻重2个为一组变成小蝌蚪游动。
请小朋友根据非洲鼓节奏快慢轻重3个为一组变成荷花随风摆动。
请小朋友根据非洲鼓节奏快慢轻重4个为一组变成螃蟹在池塘里走来走去。
3、熟悉完角色动作后引出故事绘本。《小蝌蚪找妈妈》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分段演示完整故事。
4、听故事音乐分段清楚每段音乐的特点讨论音乐中适合角色扮演?
教师:播放音乐与幼儿共同讨论,回忆我们故事中的角色。
5、教师和幼儿分组讨论,分工在故事中幼儿自己想扮演什么角色按角色场景分类。
幼儿:说出自己想扮演的角色,清楚自己在那段音乐出场。讨论场景中需要什么道具。
6、幼儿自由选取道具,听音乐表演。设计一些简单的对白。
7、讨论成熟后尝试让孩子们自己表演音乐故事并展示,结束。
活动总结
幼儿通过本次活动在音乐剧有了基本的认识,共同探讨了音乐剧《小蝌蚪找妈妈》有些什么角色。在角色的创设,音乐的节奏感知以及律动感知和同伴愉快地合作。让孩子们都获得了深刻的经验体验。提高了幼儿与同伴的合作能力,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大胆展现自己,丰富了自己故事阅读的形式。
篇5:《小蝌蚪找妈妈》语言教案
教学目标:
·喜欢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看过小蝌蚪;
(材料准备)图片、故事录音。
活动重难点:知道青蛙是小蝌蚪的妈妈。 活动过程:
一.宝宝和妈妈
1、提问:小鸡的妈妈是谁?那小鸭的妈妈又是谁呢??
小结:每个宝宝都有一位喜欢自己的妈妈。他们长得真想象。那小蝌蚪的妈妈又是谁呢?
2、师:我们都快乐地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可是小蝌蚪却从来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不知道妈妈长什么样子。这一天,他们决定去找妈妈。
二、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讲述故事)
1、插问: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
小蝌蚪遇到了谁?是怎么问的?
青蛙妈妈到底长的怎么样?
2、玩表演游戏
幼儿扮演小蝌蚪,教师依次扮演其他角色,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表演中鼓励幼儿发问:妈妈在哪里?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三、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中,鼓励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篇6:《小蝌蚪找妈妈》语言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
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3、感受动画的意境美。
活动准备:
用Flash软件制作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谜语:“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为什么小蝌蚪和自己的妈妈长得不一样?”
(二)完整欣赏故事。(播放动画课件)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蝌蚪找妈妈时碰见了哪些小动物?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们为什么长得不和妈妈一样呢?
(三)分段欣赏故事(继续播放动画)
幼儿边观看动画课件边讨论:
1、播放课件第1段。(故事开头至“小蝌蚪高高兴兴地向前游去”)
提问: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
2、播放课件第2段。(“一条大鱼游过来了”至“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提问:遇到鱼妈妈时,它们说了些什么?
3、播放课件第3段。(“一只大乌龟游过来了”至“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提问:小蝌蚪遇到龟妈妈时又会说些什么?一起来说一说。
4、播放课件第4段。(“一只大白鹅‘吭吭’地叫着”至“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提问:现在碰到了谁?为什么会把大白鹅当成自己的妈妈?
5、播放课件第5段。(“小蝌蚪游呀游呀”至故事结束)
提问:最后小蝌蚪在哪里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本领?
(四)了解青蛙成长的过程。(播放青蛙成长过程视频)
提问: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妈妈的?
幼儿回答后,教师操作课件。(点击青蛙成长过程示意图)
师生一起用肢体来表示小蝌蚪到青蛙的成长过程。
延伸活动:
青蛙的本领很大,如果小朋友有兴趣的话,我们继续来欣赏有关青蛙的儿歌。
篇7:《小蝌蚪找妈妈》语言教案
一、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能充分展开想象,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并整首学习诗歌。2、感受诗歌中亲情对话的愉悦,体验美好的情感。
二、准备:
1、背景图、青蛙头饰、小蝌蚪头饰、录音磁带
2、自然角饲养小蝌蚪、认识过小蝌蚪
三、过程:
1、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展开想象,去理解诗歌内容。
(1)理解第一句“小蝌蚪,细尾巴。”
师:“春天,小河边的柳树发芽了,河里长出了绿绿的水草,小朋友,你们看谁会来呢?”(出示背景图片)
师:“小蝌蚪来了,他们在河里玩的真开心,小蝌蚪的尾巴是什么样的?”(细细的,长长的)
“尾巴有什么用?”(游泳、扭来扭去)
师:“对了,小蝌蚪游泳就是靠细尾巴扭来扭去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蝌蚪游泳。(在表演时,教师可提示:小蝌蚪,细尾巴,游呀游,扭呀扭,游来游去真开心)
(2)理解第二句“游来游去找妈妈”。
师:“小蝌蚪在小河里,游啊游的,真开心。忽然听到小鸭子在呷呷地叫‘妈妈,妈妈”。小蝌蚪听到也跟着小鸭子叫‘妈妈’,鸭子妈妈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鸭的妈妈”。小蝌蚪着急地说:“那我们的妈妈呢?我们快点去找吧”。(边出事图片边讲述)
师:“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东找找,西找找;东游游,西游游)
师:“小蝌蚪这里游游,那里游游,这里找找,那里找找,我们可以说‘游来游去找妈妈’”。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蝌蚪怎样找妈妈的。”
(师生一起表演,教师提示幼儿“东找找,西找找,游来游去找妈妈,妈妈在哪里呢?”并引导幼儿很着急地在这里游游,那里游游,这里找找,那里找找)
(3)用对话的形式理解最后三句,体验母子亲情。
师:“小蝌蚪游来游去怎么也找不到妈妈,心理多着急,如果我们小朋友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你会怎么办?”(喊妈妈)
师:“是的,我们可以大声一点喊妈妈,谁来试一试你心里着急时喊妈妈的?”(引导幼儿注意表情和语气的变化,并做呼唤的动作,让幼儿知道声音可以传更远一点)
师:“我们来听一听,小蝌蚪是不是也是这样做的呢。”(录音:“妈妈,妈妈你在哪里?”)
师:“小蝌蚪和我们的办法是一样的,现在我们来帮小蝌蚪一起喊妈妈,喊的时候响一点,慢一点。(全体起立,做呼唤状一起喊“妈—妈,妈—妈,你在哪儿?”)
配班教师(幼儿喊第三遍时,带着青蛙头时跳出来)边跳边亲切地说:“来了,来了,我来了,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大青蛙”。(欢呼“我们找到妈妈了,我们找到妈妈了。”)
师:“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大青蛙)
2、幼儿通过看、听、表演学习整首诗歌。
(1)欣赏整首诗歌,幼儿安静、专心地听一遍。
师:“小朋友真能干,老师把你们刚才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编成了一首诗歌叫《小蝌蚪,找妈妈》。
我们来听一听。(教师有激情地朗诵一遍)
(2)幼儿整首念诗歌二遍(边看图片边念,注意引导对话时的语气和表情)
(3)以游戏的方式表演、复习巩固诗歌,体验母子亲情的愉悦。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你们做小蝌蚪,老师做妈妈。(戴上头饰)
师:“你们刚才念的很好,但是在喊妈妈的时候,可以稍微轻一点,再慢一点,这样的声音妈妈才喜欢。现在我们再来做一遍,看谁表演最好。”
师:“现在老师来做妈妈,你们做小蝌蚪。(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动作、语气、表情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在对话时,让配班教师引导喊得好听一点,这样妈妈就会很快出来的)
3、活动,教师扮青蛙妈妈的角色,自然结束活动。
师:“孩子们,你们刚才表演地真棒,以后妈妈再也不和你们分开了,现在我带你们到小鸭子家里去玩吗,去告诉小鸭子,你们也找到了妈妈。
(幼儿听歌曲《小蝌蚪找妈妈》模仿小蝌蚪游泳的动作,走出教室)
篇8:《小蝌蚪找妈妈》语言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及青蛙的外形特征及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3、喜欢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感受故事中所表现的人情美。
活活动重、难点:
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故事录音带、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大大的脑袋,黑黝端,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
二.播放故事录音,感知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
1、故事中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2、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的?
3、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碰到了谁?互相说了什么?
4、它们把谁当成了妈妈?
三、分段欣赏故事内容。
1、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
2、看图片1,遇到鸭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鸭妈妈说了些什么?
3、看图片2、3、4,遇到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小蝌蚪又说了些什么?
4、用连贯的语言说一说故事情节。
四、熟悉掌握故事
幼儿跟录音边看图边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五、活动延伸:
欣赏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课件。
1、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像吗?她是长得怎么样的?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
2、再次完整看图片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3、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过几天先会长出两条后腿来,接着又会长出两条前腿来,等四条腿长齐了,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袭,就变成了青蛙。
篇9:《小蝌蚪找妈妈》语言教案
【教材分析】
故事中的小蝌蚪不知道快乐是什么,后来妈妈让小蝌蚪明白了,快乐并不是拥有很多漂亮的衣服,而是有朋友的关心与陪伴。
【活动目标】
1、能独立创编并清楚的讲述情节丰富、具有想象力的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2、能专心倾听同伴讲述,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乐于与同伴交流故事中的情节,感受创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利用环境创设和生活活动组织幼儿讲述自编的小蝌蚪找妈妈故事。
2、物质准备:课件《做有礼貌的小观众》。
【活动过程】
1、通过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做一个有礼貌的小观众。
小结:
(1)要认真倾听同伴讲故事。
(2)别人讲完后,要热情的为小朋友鼓掌喝彩。
2、通过演示和讨论,引导幼儿明确举办故事会的方式及要求。
(1)教师当故事会主持人,介绍活动方式:先小组内讲故事,推选一名故事大王参加全班故事会。
(2)组织幼儿讨论:推选的故事大王须具备什么条件?
如:声音响亮、表情丰富、故事完整有趣等。
3、通过多种形式的故事讲述,引导幼儿推选故事大王。
(1)幼儿在小组内轮流讲故事。
教师引导每组幼儿推选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决定讲故事的顺序及推选人员。(本环节教师可根据自己班孩子的情况进行,或者可以3名教师各负责一组、)
(2)各组介绍自己推荐的人选及理由。
4、举行全班故事会,教师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倾听,做一个文明的小听众。
5、公布比赛结果,教师注意及时小结。
对于讲的较好的幼儿进行奖励,对于其他幼儿提出修改意见。
6、小结:任何故事的结局都不是固定的,每个人的心里都可以有自己满意的结局,我们要勇于说出自己心中的故事。
篇10:《小蝌蚪找妈妈》语言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熟悉故事内容,并能看图复述故事。
2、感受妈妈们的热情和关怀。
3、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活动准备:
1、头饰:青蛙 小蝌蚪 鸭 鱼 乌龟的头饰
2、池塘(提供绿色彩带)
3、幼儿操作用图片2幅
4、教学软件一片、幻灯片、故事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导语:小朋友们都见过小蝌蚪吧,现在小蝌蚪长大了,它们要去寻找自己的妈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的。
二、教师展示幻灯图,引导幼儿谈谈小蝌蚪遇到谁?他们会说些什么?
三、提供材料,让幼儿看图编故事
1按照图书顺序编故事
2按照幻灯片顺序编故事对话
3 提供图片,让幼儿在操作板上进行排图讲述
四、集中幼儿,请1“2名幼儿介绍自己编的故事。
五、组织幼儿看VCD,与一起倾听故事。
六、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教师设
1、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
2、小蝌蚪看到鸭妈妈,是怎么询问?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妈妈们的对话时都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这有什么好处?
3、动物妈妈们的外型特征有哪些不同?
4、鸭妈妈是怎么描述青蛙的样子的?她说的完整吗?
5、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本领?
七、集体边看VCD边学习复述故事,重点让幼儿掌握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幼儿复述时要启发幼儿通过不同语调速度音色和节奏来表现妈妈们的不同形象。(如乌龟妈妈比较憨厚;大白鹅速度较快,嗓门大,表现出热情)
八、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心情是怎么样的?你如果找不到妈妈会怎么做?
九、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组织幼儿看教学课件。
十、分组活动1、边听故事录音磁带边表演故事
2、看图讲故事
3、看VCD讲故事
课后反思:
在活动中我一开始创设游戏的氛围,让孩子模仿小蝌蚪的游动,用身体动作来感知和体验蝌蚪的不同动态,为后面的绘画环节做好铺垫。在课件的运用上,能调动幼儿的情绪,在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孩子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升华,更加深了孩子对亲情的感受。在这次借班上课中,我发现这个班的孩子有过手指点画的基本经验,我在活动中调整目标,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推动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互动,师生共同探索小蝌蚪的外形及游动的不同方向,能关注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虽然我跟他们只见过两次,但在活动中他们始终能有愉悦的体验,获得成就感。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当我准备结束绘画时,许多孩子还意犹未尽的要求还要画,让我感觉到活动虽然结束,但是教育还在延续。
在活动中,我发现有部分幼儿已经具有左右概念,本来在画纸上的小鱼是作为一种指向作用的。绘画时的一些规范要求我也是让孩子在教师的潜移默化示范中掌握,如:保持画面整洁,用小池塘的方法暗示幼儿,让他们自觉的去维护池塘的干净。也非常感谢曙光幼儿园有这么好的先进设备展示作品,利用大屏幕展示作品更便于幼儿观察,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感受自己的作品收到重视。在讲评活动中也便于全体孩子共同观察、共同评价。在讲评中我尊重孩子,虽然他们年龄小,但是我还是给机会让他们能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和他评两种方式,学会去发现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在最后结束环节中,因为是借班上课,有部分孩子未能来参加,我让孩子们当小老师去教其他小朋友,再一次激发他们的成就感,体现孩子之间的生生互动,同时,也满足幼儿想再一次作画的欲望。
在这次活动中,我在作画前要求应该更明确一些,让孩子知道先多点几只蝌蚪的脑袋,再添画尾巴。这样既能保持手的干净,又让孩子知道要有顺序的进行绘画。在最后评价过程中还是有些单一,我应该在评价中给孩子一个评价的定义,比如这个孩子的画干净,蝌蚪游动方向等。这个班的孩子语言发展比较好,我可以让她们根据自己的画来丰富自己的语言。
篇11:《小蝌蚪找妈妈》语言教案
一、教材的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个篇幅比较大,相对比较复杂的。而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对于此类情节复杂、角色较多的是不能够完全理解的。虽然在平时的课间活动中我们有讲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但是,要让托班的幼儿记住故事中的语言,把它表演出来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们对故事进行了精简,考虑到托班幼儿对于重复的语言对话比较感兴趣,也容易让他们理解和记忆,我们把小蝌蚪的对话都设计为:你是我们的妈妈吗?而其他动物我们也同样遵循这个特点:“不是,你的妈妈是……”,这样的设计不仅简单,易理解,也为后面幼儿的角色表演减低了难度打下了基础!
二、活动的重难点:
整个故事的重点是通过故事了解青蛙的主要特征,难点则在幼儿能够说出不同动物的对话,并进行表演。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们教师从三个不同层次的讲述,逐渐让幼儿熟悉并记住动物间的对话,而为了让幼儿能够表演出动物的不同特征,我们在第二和第三遍讲述的过程中,则会引导他们进行表演示范,这就为后面难点的顺利解决做好了铺垫。
三、活动的准备:
一幅海底的底图;小蝌蚪、虾、乌龟、螃蟹、青蛙的图片。
四、过程的设计:
我们以“小蝌蚪找妈妈“做为活动的主线,贯穿着整个活动过程。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故事中,我们首先以小蝌蚪的图片来引入,师:“小蝌蚪是来找妈妈的,我们看看小蝌蚪除了遇到我们还遇到了谁?”教师第一遍讲述故事(出示整幅图),主要是让幼儿能够对故事有个整体全面的了解。所以,教师可以边讲述故事边用手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一些小动物的主要的特征。问:“小蝌蚪都遇到了谁”,帮助其梳理和记忆故事的整个过程。教师第二遍讲述故事,边讲边出示故事中的小动物图片,并引导幼儿模仿一些动物走路的动作或者其的特征,问:“为什么小蝌蚪会说XX动物是它的妈妈呢?”“青蛙妈妈长什么样子的呀?”这个过程的设计主要是让幼儿对于青蛙的特征有一个强化的认识和了解,并能够初步学会故事中一些动物的对话,为后面的表演作准备。教师第三遍讲述故事,边表演边引导幼儿讲述故事中主要的对话部分。问:“XX小动物是怎么说的呀?”教师引导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
五、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徐老师能够根据设计一步一步地完成,虽然有的环节忘记了,但是还是相对比较完整的,特别是最后一个表演的环节,幼儿的兴趣很浓,都想要上来表演,而徐老师也能够采取教师先表演,然后再引导其表演的方式,让幼儿逐渐学会如何来“演绎”不同的角色,非常好!但是,在教师示范讲述第一遍故事时,就有许多的小朋友在座位上开始模仿起各种小动物的动作了,而徐老师却仍然按照活动的流程来完成整个故事,以至于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时候,有许多的小朋友都回答不出来,完成不了目标。其实在所有的活动过程中,都会出现在我们预想之外的情况,除了在设计活动时能够提前预知之外,就需要我们老师能够随机应变,灵活的应对和解决,但是,宗旨需要以孩子为主体,应顺流引导,而不应逆流强行。
篇12:小蝌蚪找妈妈语言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语言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熟悉故事内容,并能看图复述故事。
2、感受妈妈们的热情和关怀。
2、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活动准备:
1、头饰:青蛙 小蝌蚪 鸭 鱼 乌龟的头饰
2、池塘(提供绿色彩带)
3、幼儿操作用图片2幅
4、教学软件一片、幻灯片、故事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导语:小朋友们都见过小蝌蚪吧,现在小蝌蚪长大了,它们要去寻找自己的妈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的。
二、教师展示幻灯图,引导幼儿谈谈小蝌蚪遇到谁?他们会说些什么?
三、提供材料,让幼儿看图编故事
1按照图书顺序编故事
2按照幻灯片顺序编故事对话
3 提供图片,让幼儿在操作板上进行排图讲述
四、集中幼儿,请1”2名幼儿介绍自己编的故事。
五、组织幼儿看VCD,与一起倾听故事。
六、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教师设
1、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
2、小蝌蚪看到鸭妈妈,是怎么询问?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妈妈们的对话时都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这有什么好处?
3、动物妈妈们的外型特征有哪些不同?
4、鸭妈妈是怎么描述青蛙的样子的?她说的完整吗?
5、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本领?
七、集体边看VCD边学习复述故事,重点让幼儿掌握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幼儿复述时要启发幼儿通过不同语调速度音色和节奏来表现妈妈们的不同形象。(如乌龟妈妈比较憨厚;大白鹅速度较快,嗓门大,表现出热情)
八、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心情是怎么样的?你如果找不到妈妈会怎么做?
九、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组织幼儿看教学课件。
十、分组活动
1、边听故事录音磁带边表演故事
2、看图讲故事
3、看VCD讲故事
篇13:小蝌蚪找妈妈小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能动作协调的进行完整游戏。
2.按故事情节创编并自主分角色进行游戏,初步知道寻找空地方游,不能碰撞。
3.在游戏中,体验与同伴、老师分角色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熟悉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幼儿玩过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2.材料准备:音乐《小蝌蚪找妈妈》、各种有特征的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
教师: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叫《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分别遇到了谁?小蝌蚪说了些什么?小动物分别说了些什么呢?(幼儿练习对话:你好,你好,你是我的妈妈吗?我不是,我不是,你的妈妈宽嘴巴……)
小蝌蚪最后找到妈妈了吗?找到了妈妈,心情怎样?小蝌蚪和妈妈会干什么?(跳舞)
2.迁移已有游戏经验,随乐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1)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各个小动物。
教师:孩子们你们想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吗?那小鸭子会在池塘里干什么?(游泳、说说话)鱼妈妈、乌龟妈妈呢?下面一起跟着我到池塘边去玩一玩,好吗?
(2)介绍各个场景,幼儿随乐玩游戏。
评价:鸭妈妈你觉得表演的怎样?鸭妈妈呢?乌龟妈妈呢?(有些小动物跟小蝌蚪说话很响亮,而且也会听音乐,做的动作也特别好看)
(3)交换角色,幼儿随乐玩游戏。
教师:这次谁来做小蝌蚪,交换角色玩一玩,好吗?小蝌蚪,你们一起去到池塘里去找妈妈吧!(重点评价小蝌蚪游的空间)
(4)幼儿自选角色随乐玩游戏。
教师:谁想做小蝌蚪,谁想做XX妈妈、XX妈妈等小动物?你们一起来试试看。
教师组织幼儿玩音乐游戏,并根据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3.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多遍。
篇14:小蝌蚪找妈妈小班教案
一、设计意图:
春天来了,池塘里游涞游去的小蝌蚪成了幼儿的最爱,他们关注着小蝌蚪的变化,伴随着小蝌蚪的变化我给孩子们讲述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正如《纲要》中所说的,“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故事中小蝌蚪们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的动态变化使我想到,在体育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有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的教学目标,原来的活动方法是先念一段儿歌然后向指定方向跑,教学中幼儿常出现机械应付的现象,易失去活动的耐心和兴趣,我想如果我能用这个故事情节贯穿活动的始终,把故事作为一种隐蔽性的环境,掩盖教学目标,那么将会增加活动的乐趣,调动幼儿的活动的兴趣,使孩子们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样既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满足了一定的活动量。
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几个目标:
(1)观察小蝌蚪生长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看图说话为幼儿的说话,增强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安静的听老师讲故事。
(4)锻炼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
(5)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并在活动中,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教育于生活情境、语言游戏中。充分的课前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二、教学准备:
小蝌蚪、故事书和图片。
三、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老师把图片准备好)
春天来了,暖和的春风轻轻地吹着,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青蛙妈妈生的卵慢慢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们在水中游涞游去,十分快活。出示图一
中间部分
1、老师:听,什么声音?咦,小伙伴们,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让我们一起去问鸭妈妈吧!
2、小蝌蚪们游到鸭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鸭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鸭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喜欢水果,能正确说出几种常见水果的名称,并了解其典型特征。好孩子,去问鱼妈妈吧!
3、蝌蚪们游到鱼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鱼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鱼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乌龟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鱼妈妈,再见!
4、蝌蚪们游到乌龟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乌龟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乌龟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鹅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乌龟妈妈,再见!
5、蝌蚪们游到鹅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鹅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鹅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好孩子,你们快去找她吧!
6、小蝌蚪继续游,青蛙妈妈来了。
小蝌蚪:啊!我们找到妈妈啦!
[评:小蝌蚪们高兴地跟着妈妈游涞游去,并进行有礼貌的对话,有利于幼儿的语言训练。
极大的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活动反思:
在体育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有辨别声音的方向,朝着指定方向跑的教学目标,原来的活动方法是先念一段儿歌然后向指定方向跑,教学中幼儿常出现机械应付的现象,易失去活动的耐心和兴趣,为此本次活动我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贯穿活动的始终,把故事作为一种隐蔽性的环境,掩盖教学目标,这样增加了幼儿活动的乐趣,调动了幼儿活动的兴趣,满足了幼儿表演的欲望,使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样既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满足了一定的活动量。而且教师以角色身份带领着幼儿不受限制的自由活动,让幼儿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
篇15:小蝌蚪找妈妈小班教案
活动意图:
本次音乐教案讲述了一个“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也教育幼儿们要全面的看问题,不能片面化。全方位考虑问题,找出合理的答案和生活规则。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动作的创造性。
2、体验游戏的快乐及表演的乐趣。
活动重点:体验表演的乐趣。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创造蝌蚪游的动作,学说各角色的话。
活动准备:鲤鱼妈妈、鸭妈妈、青蛙妈妈、乌龟妈妈头饰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欣赏儿歌音乐,学蝌蚪游。
1、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你们想听吗?(弹奏唱)
2、提问: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小蝌蚪在水里怎样游?谁来学小蝌蚪游泳?有谁想出的小蝌蚪游的动作是不一样的?(请幼儿来学一学小蝌蚪游泳)
3、教师示范游。师:小蝌蚪游得真好看,看蝌蚪姐姐是怎样在水里游的。
二、蝌蚪姐姐带小蝌蚪找妈妈。
(1)音乐结束,鸭妈妈出现,蝌蚪姐姐带小蝌蚪上前问:“你是不是我们的妈妈?”鸭妈妈{配班老师扮}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2)音乐再起,蝌蚪继续游,到最后一句“妈妈,妈妈在哪里”时鲤鱼出现,蝌蚪上前问:“你是我们的妈妈吗?”鲤鱼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3)音乐起,蝌蚪游。音乐结束,乌龟出现,蝌蚪上前问,乌龟回答,同上。
(4)音乐起,蝌蚪游。音乐结束,青蛙妈妈出现,叫“呱呱,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小蝌蚪快速游到妈妈身边,一起拍手说:“妈妈找到了!妈妈找到了!”
三、在音乐伴奏下学蝌蚪游,吃食。
(1)小节:在音乐伴奏下重复三遍。师:蝌蚪姐姐请蝌蚪弟弟妹妹一块儿来水里游。
(2)小节:老师带领在xxx处咂嘴表示吃东西。师:蝌蚪弟弟妹妹游了那么久肚子饿了,我们来吃点东西吧。
(3)重复小节两遍:师:吃饱了,小蝌蚪一起游来游去做游戏吧。
(4)小节:师:吃饱了,姐姐带你们去找妈妈吧。(音乐上)
四、学说角色的话。
1、学说蝌蚪的话及其他角色的话。提问:刚才去找妈妈时第一个遇到谁?小蝌蚪是怎么问的?(学说小蝌蚪的话)它是怎么回答的?(学说鸭妈妈的话)
2、学说鲤鱼、乌龟的话同上。
五、游戏重新开始。
请四位幼儿来做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和青蛙妈妈(配班老师在一旁帮助)其他幼儿做小蝌蚪,老师做蝌蚪姐姐。
六、结束。
师:小蝌蚪们,我们在小河里快乐地游泳、找东西吃、做游戏,还找到了妈妈,你们高兴吗?那我们下次再来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好吗?
篇16:小蝌蚪找妈妈小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
2.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3.作品展示,欣赏作品并相互交流,分享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能力。
难点:幼儿对小蝌蚪各种动态的表现。
活动准备:
课件,黑色水粉颜料,彩笔,画纸,抹布。
环节教师行为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二、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态。
三、教师示范讲解画法。
四、交代作画要求,教师巡回指导。
五、评价欣赏作品。
六、结束活动
1、手指歌导入
2、猜谜语;小小动物圆溜溜,细长尾巴游啊游。游来游去找妈妈,长大以后吃害虫。
教师
1、小蝌蚪是什么颜色?
2、小蝌蚪的外部形状是什么样的呢?。
3、小蝌蚪的生活方式是单独进行活动还是成群结伴?
4、出示青蛙图片,引出小蝌蚪找妈妈。
1、教师示范:用右手食指的指腹在颜x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按在纸上再提起,这样小蝌蚪圆圆的身体就出来了。
2、画尾巴的时候,用彩笔画上弯弯细细的尾巴,这样小蝌蚪就在游动了。
小结:如果小蝌蚪要往不同的方向游,只要把尾巴画在身体的不同地方。
1、注意点画方法,画出不同方向游的蝌蚪。
2、画完后需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再拿笔添画。
3、大胆作画,保持画面整洁。
将幼儿作品布置到黑板,幼儿观看作品,教师给予简单评价。
幼儿集体唱《我上幼儿园》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到以讲故事形式进行引入,略显单一,于是采用PPT的形式,将故事以动画形式播放给幼儿观看,并加以将讲述,这样让幼儿很直观地观察小蝌蚪的各种动态,以及青蛙的模样,青蛙与其它动物的相同与不同;
2、在活动过程中,在保证幼儿有自由发展空间的基础上,我引导幼儿先进行观察,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再进行绘画基本操作的示范;
3、在幼儿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我加以指导一些常规教育,以此来巩固幼儿的良好习惯;
4、不足之处在于:从最后的作品上看,在给幼儿进行绘画操作示范的同时,限制了孩子的思维,不少孩子画的小蝌蚪尾巴都在相同方向,所以,如果重新上这堂课的话,我会在这方便多加以引导,让幼儿更具想象力。
篇17:小蝌蚪找妈妈小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
2.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3.作品展示,欣赏作品并相互交流,分享成功的快乐。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重点:
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能力。
难点: 幼儿对小蝌蚪各种动态的表现。
活动准备
课件,黑色水粉颜料,彩笔,画纸,抹布。
环节教师行为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二、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态。
三、教师示范讲解画法。
四、交代作画要求,教师巡回指导。
五、评价欣赏作品。
六、结束活动
1、手指歌导入
2、猜谜语;小小动物圆溜溜,细长尾巴游啊游。游来游去找妈妈,长大以后吃害虫。
教师:
1、小蝌蚪是什么颜色?
2、小蝌蚪的外部形状是什么样的呢?。(出示小蝌蚪图片让幼儿比较)
3、小蝌蚪的生活方式是单独进行活动还是成群结伴?
4、出示青蛙图片,引出小蝌蚪找妈妈。
(1)、教师示范:用右手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按在纸上再提起,这样小蝌蚪圆圆的身体就出来了。(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坐在荷叶上看它的宝宝小蝌蚪游泳呢!)
(2)、画尾巴的时候,用彩笔画上弯弯细细的尾巴,这样小蝌蚪就在游动了。
小结:如果小蝌蚪要往不同的方向游,只要把尾巴画在身体的不同地方。
1、注意点画方法,画出不同方向游的蝌蚪。
2、画完后需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再拿笔添画。
3、大胆作画,保持画面整洁。
将幼儿作品布置到黑板,幼儿观看作品,教师给予简单评价。
幼儿集体唱《我上幼儿园》
活动反思:
在上好一节课时,我们一定要做好活动准备,包括了物质准备,我做了40个小蝌蚪的头饰,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模仿蝌蚪的乐趣、画好了40幅彩色的池塘背景图,让每个孩子在视觉上体验美的乐趣,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要做好经验准备,课前我问孩子们,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和故事吗?没想到有的幼儿从来没有看过、也没听过这个故事,虽然是少数的孩子,但是在课前需要孩子们都能了解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这个动画片,还是我小时候看的上海制片厂的水墨画的动画片,没想到每个孩子都聚精会神非常认真地观看,并且要求再看一遍,连我都和他们一起重温了我的童年了。现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类新的动画片。我问孩子们见过小蝌蚪吗?大部分的孩子只是从动画片、图画书上见到过,所以我决定在上课时要给孩子们拿几只活的小蝌蚪,他们一定很感兴趣、很开心。感觉孩子接触活的动物太少了,接触大自然的也太少了。我让家长回家带孩子了解小蝌蚪进化青蛙的过程,有条件的话,家里养几只小蝌蚪,让孩子亲身观察,没有的话可以看图书和上网了解,虽然这个知识点不是活动目标的内容,但是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加强家园联系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导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么。老师也要有经验准备,做好预设问题,熟记教案,把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预想到,做好相应的准备和方案。孩子们上课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厚,尤其是让两个孩子到前面做示范,画蝌蚪,两个孩子都不想回去了,所以很好奇,兴趣很高。美术活动,一定要把要求提明确,画画要求,卫生要求,把可能发生的问题都要想到,对幼儿要提出要求。
篇18:小蝌蚪找妈妈小班教案
活动目标:
1、体味体育游戏的乐趣。
2、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动作进行爬行及跳跃。
3、培养幼儿不畏艰险的意识。
活动准备:
圆圈数个、小椅子数把、青蛙的生长过程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与幼儿一起听音乐进行热身运动(跳、爬……)
二、基本部分:
教师:“小朋友们,青蛙妈妈找不到她的宝宝,很着急,你们想不想去帮助她?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青蛙妈妈的宝宝长什么样子 。(重点讲述青蛙的生长过程)教师:“让我们一起去找找看,好吗?“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池塘边’(用小椅子搭成)
幼儿模仿小蝌蚪爬过‘池塘’,幼儿边爬边把小蝌蚪的图片捡起来。教师:“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请幼儿模仿跳跃动作从摆成‘之’字型的圆圈中循序跳过,幼儿依次进行。
对能力强的幼儿予以表扬,能力弱的幼儿予以鼓励。
体育游戏可反复进行,教师可随机增加难度。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蝌蚪找到妈妈啦!它邀请小朋友和它一起跳支舞。”幼儿听音乐做各种动作表示愉快的心情。
篇19:小蝌蚪找妈妈小班教案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练习向指定的方向跑,并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
2、培养幼儿观察力,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并努力与同伴间保持距离。
3、激发幼儿热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告诉幼儿今天学做小蝌蚪,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戴上头饰,教师也戴上小蝌蚪的头饰)
2、启发幼儿一起学习小蝌蚪游。
3、告诉幼儿带他们到有趣的地方玩,幼儿随音乐学做小蝌蚪游,做不同的游水动作。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围坐在草地上,提问:知不知道妈妈是谁?想不想找妈妈?想一想妈妈在什么地方?
2、教师示范怎样找,对幼儿说明向指定方向怎样跑。
3、提问:我是怎样找妈妈的?
4、幼儿分组练习。
5、集体练习向指定方向跑,到处找妈妈。
6、游戏:《小蝌蚪找妈妈》。利用幼儿园的大型设备和设施,从场地的不同地方找寻妈妈3-4次,增加运动量。
7、最后老师换头饰变成小青蛙,告诉小蝌蚪:“妈妈在这儿。”
三、结束部分
1、和幼儿交流心情,与幼儿亲一亲,抱一抱。
2、让幼儿找同伴乐一乐。
3、带小蝌蚪随音乐回家。
篇20:中班语言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设计意图:
这一活动来自于中班下册“青蛙”这一主题里的一个活动。动物主题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以幼儿感兴趣的动物为载体,通过听听、说说、游戏等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语言是幼儿交往、认识事物、保存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工具。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学习对话贯穿始终。
活动目标:
1、能安静地倾听故事,知道故事名称、理解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的能力。
2、根据故事内容,分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
1、小蝌蚪的头巾若干,把幼儿打扮成小蝌蚪
2、活动教具一套
3、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分段欣赏故事,学讲角色对话
(1)幼儿听音乐跟着老师学小蝌蚪游的动作(双臂交叉抱住身体、晃着头),游进池塘(活动室)
老师:嘘---(幼儿安静下来)暖和的春天到了,睡了一个冬天的青蛙妈妈醒来了(老师做动作、幼儿学动作)……产下许多圆圆的卵(老师、幼儿全体蹲下扮成卵)……青蛙妈妈产下卵慢慢地活动起来了(做动作)……非常地快乐。
(2)逐一出示活动教具,幼儿在提问中学讲对话
a.有一天,鸭子妈妈……小蝌蚪高高兴兴地向前游去(边讲边操作活动教具)
老师:小蝌蚪看到了什么?怎么问?鸭妈妈怎么回答?
b.一条大鲤鱼……小蝌蚪再向前游去(边讲边操作活动教具)
老师:把谁当成了妈妈?大鲤鱼怎么说?
c.一只大乌龟在前面游……小蝌蚪又向前游去
老师:又把谁当成了妈妈?乌龟妈妈怎么说?
d.小蝌蚪游呀游……结束
老师: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开始时它怎么问青蛙妈妈?青蛙妈妈怎么说?(了解青蛙生长过程)
e.告诉幼儿故事的题目
老师:刚才我们讲的故事题目是《小蝌蚪找妈妈》(跟念)
2、安静地听录音,整体欣赏故事。
下面我们完整地听录音机阿姨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老师:听完后问:小青蛙找到了妈妈心情怎么样?
那么你们遇到高兴的事情会怎么样?
(深入词汇,要求幼儿把自己高兴的情形表现出来)
3、学习分角色表演,学讲对话。
(1)故事里谁是你最喜欢的,为什么?
(2)请喜欢鸭妈妈的小蝌蚪到鸭妈妈身边来(将活动教具中的鸭妈妈贴在椅子上)
同样请喜欢鲤鱼妈妈、乌龟妈妈、青蛙妈妈分别站好
喜欢做小蝌蚪的和老师一起
(3)教师讲叙述内容,幼儿分角色表演并说出对话内容。
(4)听录音,自由分配角色表演。
(5)结束:小蝌蚪咱们和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青蛙妈妈一起到外面游玩去。(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先分段欣赏故事,利用活动教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多方面的知识,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有礼貌地问答以及开心时你会怎样表现,挖掘了活动中有价值的、隐在的教育机制,使幼儿得以全面发展。
2、活动第二部分以角色游戏的形式进行,让孩子自由选择故事中的角色,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体现了孩子的主体性。最后孩子自由组合分角色表演,使活动进入高潮。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很高,从头到结束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3、活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听听说说玩玩动静结合,做到“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幼儿学起来有劲,教师上起来省心,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4、但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角色游戏活动中孩子们自由选择角色后,老师在讲叙述的过程中,每一角色的出现孩子等待的过程很长,特别是最后出现的青蛙妈妈,导致个别孩子出现注意力分散。
★ 美术教案小班
【小班语言教案小蝌蚪找妈妈(精选20篇)】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认识1和许多》教案反思2023-01-22
小班数学优质课认识1和许多教案2023-12-10
小班美术《小蝌蚪找妈妈》2024-01-05
小班上学期美术教案《家乡的桥》2022-10-04
小班音乐活动《我爱我的幼儿园》说课稿2022-04-30
小班春天主题教案:春天来了2022-11-27
袋鼠妈妈找宝宝活动策划2022-10-26
小班数学1和许多教案2024-02-25
《洗澡BABY》教案素材2022-04-30
小蝌蚪变青蛙作文2023-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