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己亥杂诗》优秀教案

时间:2023-03-28 07:44:05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己亥杂诗》优秀教案(精选14篇)由网友“熊猫奶盖不加冰”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己亥杂诗》优秀教案,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小学五年级语文《己亥杂诗》优秀教案

篇1:小学五年级语文《己亥杂诗》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读、背、诵本诗。

2、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诗句1-2行表达的内容与表现的情感。(难点)

诗句3-4行表现的情感。

一、导入

师: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读课题)《己亥杂诗》。

这一年,正是鸦x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某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

2、作者简介(注解)

二、读诗

1、读准字音,划分节奏、押韵……

2、读懂诗意,口头翻译。

3、满载离愁,远归故里虽辞官归乡,

自比落红,仍可护花仍心系报国。

三、悟诗

1、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犹豫孤独和悲壮豪迈复杂心情交织一起?(第一句)

2、诗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词?(第二句)

3、诗中写了几种心境?

1、离别忧伤

2、回归的愉快

3、积极的人生态度

4、名句欣赏(第二句)

四、背诗

五、作业

1、积累落花诗句。

一种是怨啼鸟,怪东风,叹年华,面对落花嘘唏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林黛玉

另一种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其中不少昂扬向上的精神。“花落春仍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2、背诵默写。

篇2:己亥杂诗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

《己亥杂诗》是语文S版第11册第2单元的古诗诵读篇目。这首诗是小学阶段难得一见的政治诗,与平时我们教学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的诗不同,诗人采用“创景抒情”的方法——通过创设的意象来表现情感:“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诗的内容从“清末的社会现状”到“复杂情感”再到“急切愿望”,对学生而言理解比较难。

【学习者分析】

学习本诗歌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爱我中华为主题下的《开国大典》、《望大陆》、《三海关》、《太阳与士兵》这五篇文章,并通过反复地朗读,感受到了每篇文章的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所以学生在大体把握本首诗的情感上会比较容易。但这首诗是小学阶段难得一见的的政治诗,再加上本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太远,而且学生平时缺少此积累。教学时教师要先介绍本诗歌的背景,加深学生对这首诗的社会环境的认识。再组织点拨学生在反复的诵读、默读中,抓住诗歌的意象,通过想象画面的方式探讨诗意,体会情感,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1)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2)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⒉过程与方法

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

【设计理念】

充分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抓准教学的重难点,并在教学设计时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踏实训练,与小学高年段的阅读要求贯彻到教学中,在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我适当的点化引导学生学习、学会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情感的体验是必然的催化剂和目的。

【教学过程】

一、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

1、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

2、板书:已亥杂诗(把“己”写成“已”)

3、指名读课题,学生发现错误书写并指正(请学生讲解并总结“己”和“已”的区别和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

4、全班齐读课题,解释诗题

①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课前学生已经通过查字典和翻阅工具书,明白“己和亥”两字的意思,学生自己汇报:己是天干的第六位,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所以诗题就是1839年。然后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查阅资料了解到这首诗是龚自珍在辞官南下,把一路上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

②在1840年,你们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吗?(学生根据课前的搜集汇报:鸦片战争。)

③小结: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PPT出示)

5、简介龚自珍

学生把自己课前查阅并收集到的龚自珍资料在班上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设计意图】虽然本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太远,平时缺少此积累。但为了不低估学生的潜力,我还是采用以学生课前搜集和预习汇报为主,教师补充为辅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再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走进文本。

二、初读全诗,整体把握

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1、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2、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

小结:同学们自学能力真强,自主学习部分完成得又好又快。

【设计意图】从读顺诗句到借助注释与工具书,以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给六年级学生自学自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是后面交流、汇报。

完成:“师生诵读部分”

1、指名读,齐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2、师配乐范读。

同学们都读得这么投入,我也被你们的朗诵感染了,我也想读一读。

3、学生再配乐读整首诗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个性解读的时间和情境,在学生读上瘾的基础上,我用羡慕的语气求得我示范配乐朗诵的机会,让学生在倾听比较中更激发想读的欲望。

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汇报交流

学生小组自由交流,解决以下内容:

(1)九州生气恃风雷:

“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

(2)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让学生们清楚地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够初步理解该诗内容,获得成功的喜悦,也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进行学习能力实践的最佳机会。引导交流的时候,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指导,不在自学能学懂的地方花费时间,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一步。教学过程中不着痕迹地渗透这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梳理归纳:通过自学,大家初步明白了诗句的意思,也都觉得对“万马齐喑”“风雷”这些词的理解有些模糊。我们就从这第一句开始,深入读书,共同学习。

【设计意图】直接引入教学重难点的学习,将有限学习时间用在教学关键点的刀刃上。

三、深入诗意,理解诗情

初读时,我们大体了解了诗意,现在我们再读全诗,透过文字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1、学生细细地读诗,自己想象画面

2、小组汇报交流,讨论想象到的画面

小结:刚才听了每个小组的发言,老师被你们陶醉了,同学们真会读诗,通过自己的朗读,想象到了这么多生动的画面,了不起!

如:

汇报全诗之后,细学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A、一提到“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万马奔腾、万马齐鸣)那是何等热闹、壮观!而这“万马齐喑”呢?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

B、这里龚自珍真说的是大清朝的马么?他指的又是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

联系上文“九州”知道说的是“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C、这“举国上下”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又是怎样的死气沉沉呢?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

学生交流汇报之后,教师随机补充:

(1)(ppt图片1)英法联军打到家门口的时候,皇帝居然带老婆儿子、军机大臣、王公贵族,逃之夭夭。读“万马齐喑”!

(2)(ppt图片2)这是大清朝的官员们。面对趾高气扬的列强,大气都不敢出。只顾得贪污腐败,剥削欺压人民!(ppt图片3)这是当年外国人拍摄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东亚病夫的形象世界流传。“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啊!

(3)(ppt图片4)百姓流离失所,田不能耕,商不能经,工不能作,哀号遍野的岂止十万百万千万啊!这是当时官府的施粥场景,有这样一个母亲,因为贫病,儿刚死在怀中,可怜的母亲还在心中悲叫着:“儿且勿死,为娘今日趁一粥”,还“掩怀拭泪不敢哭”……

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同样也翻滚在龚自珍的脑海,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

大家读读这行诗。

【设计意图】此诗中的“万马齐喑”既是全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又是关键点。这个意象所表达的情感“哀”是上文“九州生气恃风雷”的原因,也是下文“我劝天公重抖擞”的基础,抓住这个词,就是抓住了教学的重点。突破这个难点采用了多种方法,使得文本的内涵丰富起来。同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时代,感受与激发情感。教学时不仅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实到位,而且生发了学生情感的震荡与共鸣。抓住语言训练的关键点、内容理解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扎实的、有层次地语言训练。

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变革的风雷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

1、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板书:九州生气)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说。(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

2、刚才同学们说到“风雷”是巨大的社会变革,你希望这风雷涤去什么?炸醒什么?

3、他希望那如风雷一般强大、一般迅疾的变革啊!这满心期盼你能读出来吗?(读第一行诗)读!让这场变革来得更快些!读!让这场变革来的更猛烈些吧!读!

小结:盼望着九州生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来在读这两行诗。

同学们与龚自珍一样有着深切的悲愤,满怀的激昂啊!放声读吧!

汇报诗的第二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大家读读后一句。他劝谁?劝什么?怎样劝?(多名学生汇报交流:用自己的话和表演来劝说)

小结:1、这首诗写下后不到一年,英国的大炮首先轰开了国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硝烟让这个本已贫困的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读!

2、距离这首诗不过三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陆续签订了19个不平等的条约。读

3、甲午海战败了,百日维新败了,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危急了啊!再读!

读全诗:师生共同诵读: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

【设计意图】

1、学生能理解的地方以读代讲,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感知、感悟、借助充分地读体会感情。教学环节简明,符合情境情感的发展需要。

2、从词的解释理解到诗文前两行的诵读、理解、感悟、体会……再到全诗两句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过程既是是联系上下文学习方法的训练,也是处理教材第二个层次整体观念的体现。

四、诵全诗,明情感,感悟写作方法

1、将整首诗完整的读读,龚自珍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你一定会有更深切的感受。学生交流汇报,

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②带着这样的期盼,谁能来诵诵这首诗?全班诵读。

2、感悟写作方法

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作者通过创造了“万马”“风雷”“天公”这样浩大的意象来表达。这样“创景抒情”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课下大家还可以再去读读龚自珍其他的诗或文,更真切的感受他的情。

【设计意图】回到全诗的整体,带领学生整理和内化学习的内容,回顾课始时候的质疑,同时是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反馈。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拓展:PPT出示《己亥杂诗》第5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龚自珍的诗,使学生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通过对比更加深了学生对本首诗歌创作的理解和感悟,

2、作业:诵读默写。

3、课外搜集一些有关爱国的诗歌或语句,抄写在作业本上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搜集爱国的诗歌和语句,也是为了爱国的情感的进一步深化和搜集能力的培养。

板书设计:

乙亥杂诗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难就难在教师不知道怎样教。许多老师觉得字词句难懂一些的作品还好教,她们在讲授时可以字词句的释义为主,或者逐字逐句进行串讲。但是对那些情景浑然一体、字词句又浅显易懂的诗作就觉得无从下手了。有的老师觉得这样的诗没什么好教的,上课时让学生们读两遍就得了。结果使学生对学习古诗不感兴趣,古诗教学收效甚微。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认真的解读了新课标,从中悟出了一些方法并把它付诸于我的这节诗歌教学上,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在本首古诗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以阅读记诵为主和整体感知、把握大意的原则。在具体方法上包括:以学生的自主诵读为主,淡化教师的讲解;重视学生对作品的诵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使课内诵读与课外诵读相结合;对教材进行适度拓展;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力和语言感觉力结合了起来;从作品意象入手体验作品的情感意蕴;创设情境,运用感性化的教学手段,如:PPT演示、图片、声音,范读、读一读等方式,进行渲染意境。

教学之后,我还反思到了自己在上所有古诗存在的一点共同缺陷,那就是对学生课外诵读的培养不够。因为学习古诗,课外阅读记诵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通过课外诵读不断的积累可以提高对古诗的理解感悟能力,可以丰富对古典文化的修养,亦可以使心灵得到陶冶净化。因此,我们教师应该特别关注学生课外阅读记诵古诗的情况,对诵读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的检测与评价。检测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最好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比如通过游戏展开竞赛,比一比谁背的古诗多,谁读得好。在课堂上也应该经常性地诵读学过的古诗作品,温故知新。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表现时,应正确对待其个体差异。对记诵能力强的学生及时表扬,对能力稍差的学生加以鼓励,培养呵护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是指导学生对作品进行默读重视不够,这节课上我给学生的默读时间有点少了,因为默读是体验作品情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改善,多学、多思、多请教、多观看专家们的讲座,在反思中不断的完善自己,争取在教学上有新的飞跃。

古诗的教学在小学阶段是让人头疼的,而《己亥杂诗》更是一首让学生感觉乏味枯燥的政治诗,一首创景抒情诗——通过创设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没有课外积累的铺垫,没有充分的诵读,要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顺畅地完成教学是绝对不可能的。彭丽霞老师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1、教案完整丰富,设计条理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能充分把握文本特点,合理运用教学资源,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3、重视教法的设计,淡化教师的讲解,以学生不同层次的诵读为主线,关注了学生的个体感悟。

建议:1、要充分利用课堂的生成资源来巧妙推动学习的进程,如“汇报交流”就可以与“体会诗意、诗情”融合在一起,教学就水到渠成了;2、虽然这首诗是一首很难理解的政治诗,但也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独立思考的深度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设计上可否考虑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一点可以从向凡宇老师的教案中得到很好的借鉴;3、板书尚需精心设计。

看过“ 己亥杂诗优秀教案范例”的还看了:

篇3:己亥杂诗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了解作者

1.朗读《己亥杂诗》。

2.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二、古诗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小结: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朗读并背诵诗歌。

三、小结

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来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细心地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四、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篇4:己亥杂诗教案

己亥杂诗教案

【教学目标】

1、读、背、诵本诗。

2、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诗句1-2行表达的内容与表现的情感。(难点)

诗句3-4行表现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

1、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

2、板书:已亥杂诗(把“己”写成“已”)

3、指名读课题,学生发现错误书写并指正(请学生讲解并总结“己”和“已”的区别和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

4、全班齐读课题,解释诗题

①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课前学生已经通过查字典和翻阅工具书,明白“己和亥”两字的意思,学生自己汇报:己是天干的第六位,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所以诗题就是1839年。然后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查阅资料了解到这首诗是龚自珍在辞官南下,把一路上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

②在1840年,你们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吗?(学生根据课前的搜集汇报:1840年战争。)

③小结:这一年,正是1840年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PPT出示)

5、简介龚自珍

学生把自己课前查阅并收集到的龚自珍资料在班上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设计意图】虽然本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太远,平时缺少此积累。但为了不低估学生的潜力,我还是采用以学生课前搜集和预习汇报为主,教师补充为辅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再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走进文本。

二、初读全诗,整体把握

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1、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2、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

小结:同学们自学能力真强,自主学习部分完成得又好又快。

【设计意图】从读顺诗句到借助注释与工具书,以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给六年级学生自学自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是后面交流、汇报。

完成:“师生诵读部分”

1、指名读,齐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2、师配乐范读。

同学们都读得这么投入,我也被你们的朗诵感染了,我也想读一读。

3、学生再配乐读整首诗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个性解读的.时间和情境,在学生读上瘾的基础上,我用羡慕的语气求得我示范配乐朗诵的机会,让学生在倾听比较中更激发想读的欲望。

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汇报交流

学生小组自由交流,解决以下内容:

(1)九州生气恃风雷:

“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

(2)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让学生们清楚地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够初步理解该诗内容,获得成功的喜悦,也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进行学习能力实践的最佳机会。引导交流的时候,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指导,不在自学能学懂的地方花费时间,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一步。教学过程中不着痕迹地渗透这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梳理归纳:通过自学,大家初步明白了诗句的意思,也都觉得对“万马齐喑”“风雷”这些词的理解有些模糊。我们就从这第一句开始,深入读书,共同学习。

【设计意图】直接引入教学重难点的学习,将有限学习时间用在教学关键点的刀刃上。

三、深入诗意,理解诗情

初读时,我们大体了解了诗意,现在我们再读全诗,透过文字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1、学生细细地读诗,自己想象画面

2、小组汇报交流,讨论想象到的画面

小结:刚才听了每个小组的发言,老师被你们陶醉了,同学们真会读诗,通过自己的朗读,想象到了这么多生动的画面,了不起!

如:

汇报全诗之后,细学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A、一提到“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万马奔腾、万马齐鸣)那是何等热闹、壮观!而这“万马齐喑”呢?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

B、这里龚自珍真说的是大清朝的马么?他指的又是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

联系上文“九州”知道说的是“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C、这“举国上下”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又是怎样的死气沉沉呢?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

学生交流汇报之后,教师随机补充:

(1)(ppt图片1)英法联军打到家门口的时候,皇帝居然带老婆儿子、军机大臣、王公贵族,逃之夭夭。读“万马齐喑”!

(2)(ppt图片2)这是大清朝的官员们。面对趾高气扬的列强,大气都不敢出。只顾得剥削欺压人民!(ppt图片3)这是当年外国人拍摄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东亚病夫的形象世界流传。“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啊!

(3)(ppt图片4)百姓流离失所,田不能耕,商不能经,工不能作,哀号遍野的岂止十万百万千万啊!这是当时官府的施粥场景,有这样一个母亲,因为贫病,儿刚死在怀中,可怜的母亲还在心中悲叫着:“儿且勿死,为娘今日趁一粥”,还“掩怀拭泪不敢哭”……

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同样也翻滚在龚自珍的脑海,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

大家读读这行诗。

【设计意图】此诗中的“万马齐喑”既是全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又是关键点。这个意象所表达的情感“哀”是上文“九州生气恃风雷”的原因,也是下文“我劝天公重抖擞”的基础,抓住这个词,就是抓住了教学的重点。突破这个难点采用了多种方法,使得文本的内涵丰富起来。同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时代,感受与激发情感。教学时不仅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实到位,而且生发了学生情感的震荡与共鸣。抓住语言训练的关键点、内容理解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扎实的、有层次地语言训练。

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变革的风雷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

1、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板书:九州生气)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说。(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

2、刚才同学们说到“风雷”是巨大的社会变革,你希望这风雷涤去什么?炸醒什么?

3、他希望那如风雷一般强大、一般迅疾的变革啊!这满心期盼你能读出来吗?(读第一行诗)读!让这场变革来得更快些!读!让这场变革来的更猛烈些吧!读!

小结:盼望着九州生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来在读这两行诗。

同学们与龚自珍一样有着深切的悲愤,满怀的激昂啊!放声读吧!

汇报诗的第二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大家读读后一句。他劝谁?劝什么?怎样劝?(多名学生汇报交流:用自己的话和表演来劝说)

小结:1、这首诗写下后不到一年,英国的大炮首先轰开了国门,1840年战争的硝烟让这个本已贫困的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读!

2、距离这首诗不过三年,第二次ya片战争失败英法联烧了圆明园,陆续签订了19个不平等的条约。读

3、甲午海战败了,百日维新败了,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危急了啊!再读!

读全诗:师生共同诵读: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

【设计意图】

1、学生能理解的地方以读代讲,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感知、感悟、借助充分地读体会感情。教学环节简明,符合情境情感的发展需要。

2、从词的解释理解到诗文前两行的诵读、理解、感悟、体会……再到全诗两句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过程既是是联系上下文学习方法的训练,也是处理教材第二个层次整体观念的体现。

四、诵全诗,明情感,感悟写作方法

1、将整首诗完整的读读,龚自珍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你一定会有更深切的感受。学生交流汇报,

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②带着这样的期盼,谁能来诵诵这首诗?全班诵读。

2、感悟写作方法

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作者通过创造了“万马”“风雷”“天公”这样浩大的意象来表达。这样“创景抒情”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课下大家还可以再去读读龚自珍其他的诗或文,更真切的感受他的情。

【设计意图】回到全诗的整体,带领学生整理和内化学习的内容,回顾课始时候的质疑,同时是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反馈。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拓展:PPT出示《己亥杂诗》第5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龚自珍的诗,使学生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通过对比更加深了学生对本首诗歌创作的理解和感悟,

2、作业:诵读默写。

3、课外搜集一些有关爱国的诗歌或语句,抄写在作业本上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搜集爱国的诗歌和语句,也是为了爱国的情感的进一步深化和搜集能力的培养。

篇5:八年级己亥杂诗教案

教学目标:

1、读、背、诵本诗。

2、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初步感知本诗的构诗与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诗句1-2行表达的内容与表现的情感。(难点)

诗句3-4行表现的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

一、明题,知背景,营造学习氛围。

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仔细看老师写课题,请书空一起写。

板书:己亥杂诗(师述:己,杂的字形)

指名读课题,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解释诗题。

师述: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读课题)《己亥杂诗》。

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师配乐范读。

二、读好诗句,自学质疑,整体把握诗的大意与情感。

1、自由读诗,(1)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一会提出大家共同研究。

2、指名读,评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3、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相机解决以下内容:

A. 九州生气恃风雷:

“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

B. 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C.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 (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4、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教师梳理归纳:通过自学,大家初步明白了诗句的意思,也都觉得对“万马齐喑”“风雷”这些词的理解有些模糊。我们就从这第一句开始,深入读书,共同学习。

篇6:八年级己亥杂诗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过程方法:

借助注释和图画,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渴望涌现各类人才以求革故鼎新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了解作者。

1.朗读《己亥杂诗》。

2.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二、古诗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小结: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朗读并背诵诗歌。

三、小结

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来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细心地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四、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五、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一二句写浩荡离愁,黯淡宦情以“落红”自现

三四句写不甘退伏,憧憬未来寄予爱国情怀

下一页更多精彩“八年级己亥杂诗教案”

篇7:己亥杂诗龚自珍教案

己亥杂诗龚自珍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2)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2、过程与方法

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课题

课前活动:现在还没有上课,我们先来做做小游戏,放松放松!第一关,看图猜古诗。会背的一起来背背。你们真厉害,张口就来。我们走进第二关,妙语生花用古诗。哇,你们不仅会背,还能活学活用呢。最后一关,只言片语猜古诗。请你猜猜下面的文字说的是哪位诗人?是白居易呢,还是龚自珍呢?哇,这都能猜对,看来你们课外读了不少诗呢。好了,咱们放松的差不多了,准备好上课了吗?好,上课!

1、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龚自珍写的诗《己亥杂诗》。仔细看老师写课题,请书空一起写。己字可千万不要出头。杂字的最后两笔是点,而不是撇和捺。(板书:己亥杂诗)

2、谁来读读课题。3、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释诗题

①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

师述: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己在天干的第六位,亥在地支的最后一位,组合在一起就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读课题)《己亥杂诗》。

②1839年的第二年,也就是184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吗?(学生根据课前的搜集汇报:xx战争。)

③小结:这一年,正是xx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

三、读诗韵

1、下面我们走进古诗,请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下面谁愿意来展示你的`朗读?

师:你读得字正腔圆。今天我要教大家一种读古诗方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读得长而轻;三声四声读得短而重。咱们来看第一句,“九”是第三声?所以读得短而重,“州”是第一声?读的时候就要长而轻,注意老师的手势,我手没有收,你就不能停,我来示范读第一句。第二行,你们来,注意,我的手势不停,你们也不能停。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方法要学以致用,请你们自己练习。谁愿意来第一个来试,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者。看着我的手势来,你不仅是勇者,你还是智者,一学就会。

小结:同学们自学能力真强,一学完就能完成得又好又快。

3、男女合作读。

4、师生合作读。

4、全班读。

四、释诗意

同学们读得可真投入啊!诗,咱们已经读准音,读出节奏了。那么诗的意思你读懂了吗?请你借助下面的注释来理解诗意,开始吧!

学生小组自由交流,解决以下内容:

(1)九州生气恃风雷:

1、你读懂了哪里?哪怕一个词也行。你是怎么读懂的?板书:九州生气(我看了下面的注释)嗯,借助注释是我们理解古诗的常用方法。

2、“请你连下来说说。(风雷:①师解:唉,普通的暴风雷电能让祖国生机勃勃吗?一场暴风雷雨之后,大地会怎么样?暴风雷电来临之前,世界是什么样的?(黑沉沉的,死气沉沉的。)那也就是说,中国想要生机勃勃,就要靠一场如暴风雷雨般的——改革(板书:改革)②你真厉害,课处的知识真丰富。普通的风雷当然不能让中国生机勃勃,所以这里的风雷是指暴风雷雨般的变革)。

(2)万马齐喑究可哀:

①为什么需要“暴风雷雨般的变格”呢?也许第二行会告诉你答案。

②这一行你又读懂了哪一个词语?(板书:万马齐喑)

③正是因为社会政治毫无生气,让人觉得可悲,所以要变革!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①那么该怎么“改革”呢?三四两行也许会告诉你答案。

②“不拘一格”什么意思?拘什么意思?格呢?把他们组合起来呢?(板书:不拘一格)

小结:对于我们不知道的词语,我们可以把他们拆开来解释。这也是了解词语意思的一种方法。

四、悟诗情

(一)、我们大体了解了诗意,从诗意中我们知道了社会政治毫无生气,这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去祖国的大街上看看吧。

(1)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犹自高唱《玉树后庭花》 读——,在清朝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难怪龚自珍说要“改革”了。读——

(2)这是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妓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他们忘乎所以,只图贪图宴乐于西湖。读——清朝的官员又何尝不是呢!怪不得作者说要“改革”了。读——

(3)这是当年外国人拍摄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东亚病夫的形象世界流传。连林则徐在上表朝庭的奏书中也这样写道:“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啊!这要的局面还不要“改革”吗?再不,就来不及了。读——

(4)百姓流离失所,田不能耕,商不能经,工不能作,哀号遍野的岂止十万百万千万啊!这是当时官府的施粥场景,有这样一个母亲,因为贫病,儿刚死在怀中,可怜的母亲还在心中悲叫着:“儿且勿死,为娘今日趁一粥”,掩怀拭泪不敢哭”而与此形成显明对比的却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改革,读——

②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也同样在龚自珍的脑海翻滚,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大家读读这行诗。

③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风雷变革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

④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板书:九州生气)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说。(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

小结:盼望着九州生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来在读这两行诗。

汇报诗的第二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①那么应该怎样“变革呢”?

他劝谁?怎样劝?(多名学生汇报交流:用自己的话和表演来劝说)谁来劝劝?(读古诗)

小结:

1、一个人的劝告是不够的,第一组来人同学来劝。

2、再多点人吧?请第二组的同学加进来劝!

3、我们都加入这劝告的行列吧。读——

师:他就是这样一遍遍的劝,因为——,因为只有改革才能让——。所以让我们再大声地劝劝天公,劝劝皇帝,劝劝达官贵人吧,读——

5、全班读全诗

6、诗已经在同学们的嘴里,心里,让我们把背出来吧。

五、诵全诗,明情感

1、诗已经在你们的心里了,那么龚自珍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你一定会有更深切的感受。学生交流汇报。所以,想改变万马齐喑的社会政治,让九州充满生气,就要改革,就要不拘一格的任用人才。

2、拓展延伸

龚自珍的已亥杂诗还有很多首,下面我们来看看第5首。

拓展:PPT出示《己亥杂诗》第5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作业:龚自珍还写了很多这样的诗,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找来读读。

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变革

万马齐喑——————九州生气

不拘一格

篇8:《己亥杂诗》教案及反思

《己亥杂诗》由清代诗人龚自珍辞官后,北上接亲人途中所做,共315首,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诗名为《己亥杂诗》。教材上选的其中第二百二十首。学习古诗之前,引导学生了解创作诗歌的背景。己亥年指的是1839年,鸦片战争前一年,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镇压,百姓过着黑暗的生活。学生在了解之后再去学诗,就更容易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从“万马齐喑”一词体会当时的社会状态,学生联想万马在一起应该是“万马奔腾”,一片朝气蓬勃的景象,可诗中的“万马齐喑”却是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死气沉沉,没有任何生机。所以诗的最后“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抒发诗人爱国情怀。

篇9:《己亥杂诗》教案及反思

己亥杂诗教学反思

我首先表扬了预习做得较好的学生,敷衍了事的也让组长当即扣了10分。接下来我宣布:“今天我们将请两个小组全过程展示学习古诗的过程,从介绍诗人、作诗背景到读诗、解读诗的含义,再到体会是表达的思想感情、多音字的组词板书等环节都要有条不紊地体现出来。其他组则认真倾听,可以给予补充。展示的好小组每人加10分,认真听的小组每人加5分;反之则扣分。下面先给你们几分钟准备,做分工合作的协调。”任务明确后,各小组立即开始了积极地准备。我也是下位巡视,只见每组的组长都在分工分任务,谁读谁讲都很那么一回事。对个别组我进行了指导。

最后,我请举手人数最多的小组展示。其实每个组都想展示呢。我不得不说明以后请没有展示的组展示。结果是这节课只展示了一个组,整个环节全都到位。之后请其他组补充纠正。同学们关注了“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教”读音。在大家有争议的之后,我给了结论,读第一声。还有就是对第一行诗“秦时明月汉时关”的理解,我也给了说明,是说“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还是秦汉时的边关 ”,并且引导学生想象这些是没有变的,但变了的是什么?是人。“对这批战士战死了,又换了另一批战士。所以说“万里长征人为还”呀!还有就是对“不教”的理解是“不让,不允许”的意思。

总之,我只是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对学生说不清楚的部分进行补充说明,大部分问题还是孩子们自己解决的。所以,这节课因为相信,因为放手,学生学得积极投入,都参入到了学习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也得到了整理资料、团结合作等方面的锻炼。因此学得开心,我也教的轻松!

看过“《己亥杂诗》教案及反思 ”的还看了:

篇10:八年级上册语文《己亥杂诗》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己亥杂诗》教案

1.朗读《己亥杂诗》。

2.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3.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4.小结: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5.朗读并背诵诗歌。

四、小结

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来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细心地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

六、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一二句写浩荡离愁,黯淡宦情 以“落红”自现

三四句写不甘退伏,憧憬未来 寄予爱国情怀

《己亥杂诗》知识点

【首句次句】:(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译文:离愁满怀正对着白日西下,扬鞭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赏析:浩荡:广阔、深重,形容愁绪无穷无尽的样子。写景叙事,表明诗人虽辞官回乡,但仍为国家的前途命运忧愁,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诗人以景衬情, “浩荡”,比喻、夸张,表现离愁之深广,之繁多。“白日斜”,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借景抒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日暮穷途的悲凉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本诗开头两句,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或天涯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句尾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新花(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赏析:拟人、比喻,移情于物,以落花自喻,充分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报国之志、对新生命的赞美、呵护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主题和写特】: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报国之志、对新生命的赞美、呵护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的感情。

【问答题】

1. 这首诗是怎样写“离愁”的?

答: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2.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答: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3.哪些诗句表现诗人孤独、悲壮而豪迈的复杂心情?

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首句以“浩荡”二字,极为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增添了一种日暮途穷、凄凉伤感的氛围。第二句:离京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的终结,离愁别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一起。

4.诗中写了几种心境?

答:离别的忧伤;回归的愉快;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国家民族的执著忠诚;不甘于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牺牲自己,培养下一代的无私奉献精神。

5.理解和赏析“落红不是无情无,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理解: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新花(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赏析:(1)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

《己亥杂诗》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第二篇:

《己亥杂诗》教学反思

平时我们学习的古诗多是唐宋时期的,年代较为久远,而这首《己亥杂诗》出自清代龚自珍之手,距今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那么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呢?补充介绍了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对整首诗所要表达的感情有一定的领悟,在此基础上走进古诗,从诵读到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学生学习比较轻松,但在感受诗句背后蕴含的深刻含义时存在一定的困难。讲解时我从第二行诗出发,理解“万马齐喑”,感受当时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补充资料,明确当时的君、臣、民是怎样的状态,人民所处的是怎样水深火热的局面,感悟作者此时的心情,体会诗中的“哀”。在充分感受了当时中国所处的局势之后,才能真正理解诗中后一句诗,只有“重抖擞”“降人才”才能改变现状,让九州恢复生气,为感悟诗中思想感情做好铺垫。本课在设计时,我搜集了很多资料,为本诗的背景补充做足准备,也在情感激发上想了很多办法,但课堂中仍然存在问题,回答问题不积极,可能是我的提问方式不够新颖,总之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需要好好反思,找到更好的处理策略

篇11:己亥杂诗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背、诵本诗。

2、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诗句1-2行表达的内容与表现的情感。(难点)

诗句3-4行表现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明题,知背景,营造学习氛围。

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仔细看老师写课题,请书空一起写。

板书:己亥杂诗(师述:己,杂的字形)

指名读课题,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解释诗题。

师述: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读课题)《己亥杂诗》。

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师配乐范读。

二、读好诗句,自学质疑,整体把握诗的大意与情感。

1、自由读诗,(1)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一会提出大家共同研究。

2、指名读,评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3、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相机解决以下内容:

A.九州生气恃风雷:

“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

B.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C.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引导交流的时候,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指导,不在自学能学懂的地方花费时间,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教师梳理归纳:通过自学,大家初步明白了诗句的意思,也都觉得对“万马齐喑”“风雷”这些词的理解有些模糊。我们就从这第一句开始,深入读书,共同学习。

三、情感入手,体会诗句的意思,再深入理解体会情感,读好诗句。

(一)、教学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读一读,透过字面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第二行诗)“万马齐喑”

A、结合注释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B、一提到“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万马奔腾、万马齐鸣)那是何等热闹、壮观!而这“万马齐喑”呢?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

读这个词

C、这里龚自珍真说的是大清朝的马么?他指的又是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

联系上文“九州”知道说的是“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D、这“举国上下”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又是怎样的死气沉沉呢?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

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同样也翻滚在龚自珍的脑海,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

大家读读这行诗。

(第一行诗)

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变革的风雷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

1、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说。(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

2、刚才同学们说到“风雷”是巨大的社会变革,你希望这风雷涤去什么?炸醒什么?

3、他希望那如风雷一般强大、一般迅疾的变革啊!这满心期盼你能读出来吗?(读第一行诗)读!让这场变革来得更快些!读!让这场变革来的更猛烈些吧!读!

(小结一二行诗)

盼望着九州生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来在读这两行诗。

同学们与龚自珍一样有着深切的悲愤,满怀的激昂啊!放声读吧!

(二)、教学第二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劝”

愿望是那样的美好,而现实却又是那么可哀。那巨大的变革不是我们可以左右的啊!这“万马齐喑”死气沉沉的局面再不改变,要亡国了啊!

大家读读后一句。他劝谁?劝什么?怎样劝?(课件示图,说、读)

1、这首诗写下后不到一年,英国的大炮首先轰开了国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硝烟让这个本已贫困的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读!

2、距离这首诗不过三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陆续签订了19个不平等的条约。读

3、甲午海战败了,百日维新败了,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危急了啊!再读!

读全诗:师生共同诵读: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

四、诵全诗,明情感,感悟写作方法。

1、将整首诗完整的读读,龚自珍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你一定会有更深切的感受。(练习课件)

a)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带着这样的期盼,谁能来诵诵这首诗?全班诵读。

b)读到这里,大家课前的问题解决了吗?

同座之间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谁来说说这“风雷”指的是什么?这“万马齐喑”指的又是什么?

2、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作者通过创造了“万马”“风雷”“天公”这样浩大的意象来表达。这样“景抒情”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课下大家还可以再去读读龚自珍其他的诗或文,更真切的感受他的情。(拓展《己亥杂诗》第5首)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篇12:己亥杂诗优秀教学设计

1.朗读《己亥杂诗》。

2.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3.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4.小结: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5.朗读并背诵诗歌。

篇13:己亥杂诗优秀教学设计

四、小结

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来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细心地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一二句写浩荡离愁,黯淡宦情 以“落红”自现

三四句写不甘退伏,憧憬未来 寄予爱国情怀

【注释】

1.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译文】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己亥杂诗》优秀教学设计三

【教学内容】

《己亥杂诗》是语文S版第11册第2单元的古诗诵读篇目。这首诗是小学阶段难得一见的政治诗,与平时我们教学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的诗不同,诗人采用“创景抒情”的方法——通过创设的意象来表现情感:“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诗的内容从“清末的社会现状”到“复杂情感”再到“急切愿望”,对学生而言理解比较难。

【学习者分析】

学习本诗歌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爱我中华为主题下的《开国大典》、《望大陆》、《三海关》、《太阳与士兵》这五篇文章,并通过反复地朗读,感受到了每篇文章的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所以学生在大体把握本首诗的情感上会比较容易。但这首诗是小学阶段难得一见的的政治诗,再加上本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太远,而且学生平时缺少此积累。教学时教师要先介绍本诗歌的背景,加深学生对这首诗的社会环境的认识。再组织点拨学生在反复的诵读、默读中,抓住诗歌的意象,通过想象画面的方式探讨诗意,体会情感,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1)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2)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⒉过程与方法

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

【设计理念】

充分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抓准教学的重难点,并在教学设计时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踏实训练,与小学高年段的阅读要求贯彻到教学中,在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我适当的点化引导学生学习、学会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情感的体验是必然的催化剂和目的。

【教学过程】

一、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

1、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

2、板书:已亥杂诗(把“己”写成“已”)

3、指名读课题,学生发现错误书写并指正(请学生讲解并总结“己”和“已”的区别和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

4、全班齐读课题,解释诗题

①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课前学生已经通过查字典和翻阅工具书,明白“己和亥”两字的意思,学生自己汇报:己是天干的第六位,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所以诗题就是1839年。然后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查阅资料了解到这首诗是龚自珍在辞官南下,把一路上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

②在1840年,你们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吗?(学生根据课前的搜集汇报:鸦片战争。)

③小结: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PPT出示)

5、简介龚自珍

学生把自己课前查阅并收集到的龚自珍资料在班上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设计意图】虽然本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太远,平时缺少此积累。但为了不低估学生的潜力,我还是采用以学生课前搜集和预习汇报为主,教师补充为辅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再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走进文本。

二、初读全诗,整体把握

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1、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2、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

小结:同学们自学能力真强,自主学习部分完成得又好又快。

【设计意图】从读顺诗句到借助注释与工具书,以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给六年级学生自学自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是后面交流、汇报。

完成:“师生诵读部分”

1、指名读,齐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2、师配乐范读。

同学们都读得这么投入,我也被你们的朗诵感染了,我也想读一读。

3、学生再配乐读整首诗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个性解读的时间和情境,在学生读上瘾的基础上,我用羡慕的语气求得我示范配乐朗诵的机会,让学生在倾听比较中更激发想读的欲望。

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汇报交流

学生小组自由交流,解决以下内容:

(1)九州生气恃风雷:

“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

(2)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让学生们清楚地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够初步理解该诗内容,获得成功的喜悦,也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进行学习能力实践的最佳机会。引导交流的时候,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指导,不在自学能学懂的地方花费时间,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一步。教学过程中不着痕迹地渗透这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梳理归纳:通过自学,大家初步明白了诗句的意思,也都觉得对“万马齐喑”“风雷”这些词的理解有些模糊。我们就从这第一句开始,深入读书,共同学习。

【设计意图】直接引入教学重难点的学习,将有限学习时间用在教学关键点的刀刃上。

三、深入诗意,理解诗情

初读时,我们大体了解了诗意,现在我们再读全诗,透过文字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1、学生细细地读诗,自己想象画面

2、小组汇报交流,讨论想象到的画面

小结:刚才听了每个小组的发言,老师被你们陶醉了,同学们真会读诗,通过自己的朗读,想象到了这么多生动的画面,了不起!

如:

汇报全诗之后,细学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A、一提到“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万马奔腾、万马齐鸣)那是何等热闹、壮观!而这“万马齐喑”呢?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

B、这里龚自珍真说的是大清朝的马么?他指的又是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

联系上文“九州”知道说的是“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C、这“举国上下”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又是怎样的死气沉沉呢?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

学生交流汇报之后,教师随机补充:

(1)(ppt图片1)英法联军打到家门口的时候,皇帝居然带老婆儿子、军机大臣、王公贵族,逃之夭夭。读“万马齐喑”!

(2)(ppt图片2)这是大清朝的官员们。面对趾高气扬的列强,大气都不敢出。只顾得贪污腐败,剥削欺压人民!(ppt图片3)这是当年外国人拍摄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东亚病夫的形象世界流传。“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啊!

(3)(ppt图片4)百姓流离失所,田不能耕,商不能经,工不能作,哀号遍野的岂止十万百万千万啊!这是当时官府的施粥场景,有这样一个母亲,因为贫病,儿刚死在怀中,可怜的母亲还在心中悲叫着:“儿且勿死,为娘今日趁一粥”,还“掩怀拭泪不敢哭”……

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同样也翻滚在龚自珍的脑海,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

大家读读这行诗。

【设计意图】此诗中的“万马齐喑”既是全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又是关键点。这个意象所表达的情感“哀”是上文“九州生气恃风雷”的原因,也是下文“我劝天公重抖擞”的基础,抓住这个词,就是抓住了教学的重点。突破这个难点采用了多种方法,使得文本的内涵丰富起来。同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时代,感受与激发情感。教学时不仅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实到位,而且生发了学生情感的震荡与共鸣。抓住语言训练的关键点、内容理解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扎实的、有层次地语言训练。

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变革的风雷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

1、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板书:九州生气)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说。(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

2、刚才同学们说到“风雷”是巨大的社会变革,你希望这风雷涤去什么?炸醒什么?

3、他希望那如风雷一般强大、一般迅疾的变革啊!这满心期盼你能读出来吗?(读第一行诗)读!让这场变革来得更快些!读!让这场变革来的更猛烈些吧!读!

小结:盼望着九州生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来在读这两行诗。

同学们与龚自珍一样有着深切的悲愤,满怀的激昂啊!放声读吧!

汇报诗的第二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大家读读后一句。他劝谁?劝什么?怎样劝?(多名学生汇报交流:用自己的话和表演来劝说)

小结:1、这首诗写下后不到一年,英国的大炮首先轰开了国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硝烟让这个本已贫困的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读!

2、距离这首诗不过三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陆续签订了19个不平等的条约。读

3、甲午海战败了,百日维新败了,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危急了啊!再读!

读全诗:师生共同诵读: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

【设计意图】

1、学生能理解的地方以读代讲,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感知、感悟、借助充分地读体会感情。教学环节简明,符合情境情感的发展需要。

2、从词的解释理解到诗文前两行的诵读、理解、感悟、体会……再到全诗两句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过程既是是联系上下文学习方法的训练,也是处理教材第二个层次整体观念的体现。

四、诵全诗,明情感,感悟写作方法

1、将整首诗完整的读读,龚自珍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你一定会有更深切的感受。学生交流汇报,

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②带着这样的期盼,谁能来诵诵这首诗?全班诵读。

2、感悟写作方法

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作者通过创造了“万马”“风雷”“天公”这样浩大的意象来表达。这样“创景抒情”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课下大家还可以再去读读龚自珍其他的诗或文,更真切的感受他的情。

【设计意图】回到全诗的整体,带领学生整理和内化学习的内容,回顾课始时候的质疑,同时是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反馈。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拓展:PPT出示《己亥杂诗》第5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龚自珍的诗,使学生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通过对比更加深了学生对本首诗歌创作的理解和感悟,

2、作业:诵读默写。

3、课外搜集一些有关爱国的诗歌或语句,抄写在作业本上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搜集爱国的诗歌和语句,也是为了爱国的情感的进一步深化和搜集能力的培养。

篇14:六年级语文己亥杂诗的知识点

关于六年级语文己亥杂诗的知识点

【原文】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己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

2,生气:生机勃勃的局面或指发怒;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这里指生机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沉默不语。

5,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语出苏轼《三马图赞序》:“振鬣(马鬃)长鸣,万马皆喑。”

6,究:终究,毕竟。

7,天公:造物主,这里指皇帝。

8,重:重新。

9,抖擞:振作精神。

10,降:降生。

11,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

12,风雷:风、雷一般的样子

【翻译】

己亥杂诗

龚自珍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生机勃勃,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老天爷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诗的`大意说,中国要有生气,要凭借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现在人们都不敢说话,沉闷得令人可悲。我奉劝天公重新振作起来,不要拘泥于常规,把有用的人才降到人间来吧。

【赏析】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

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己亥杂诗优秀教学设计

《己亥杂诗》教案及反思

《己亥杂诗九州》翻译及赏析

己亥杂诗意思是什么

己亥杂诗的意思简短

高二语文《病梅馆记》教学设计

《杂诗》其二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诗五首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

关于赞美老师的古诗

小学五年级语文《己亥杂诗》优秀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己亥杂诗》优秀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五年级语文《己亥杂诗》优秀教案(精选14篇)】相关文章:

20句赞美老师的古诗2022-12-15

己亥杂诗读后感2022-05-07

《病梅馆记》高二语文教案2023-10-27

古诗《己亥杂诗》鉴赏2023-06-10

己亥杂诗龚自珍鉴赏2023-07-21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知识点2022-12-30

己亥杂诗赏析2022-08-29

八年级语文期末考前重点知识点2023-04-27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2022-08-22

描写国庆节的古诗大全2022-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