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组语文教案 第12课

时间:2023-06-20 08:20:53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三年级组语文教案 第12课(共17篇)由网友“Susie”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三年级组语文教案 第12课,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年级组语文教案 第12课

篇1:三年级组语文教案 第12课

三年级组语文教案 第12课 (初稿)

学科 语文 (第 五册) 主备教师 吕丹丹 授课 时间 第  周 月  日 使用教师 张冬梅 课题 12 卧薪尝胆 教学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和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脉络,学习课文按事件发展的顺序的方法写一段话。 教学难点:弄清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方法 与手段 师:引导法与实践法 生: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 板书课题,讲述故事 1 板书课题:卧薪尝胆。领读课题     2 从刚才讲的故事里,谁已经想到题目“卧薪尝胆”中的 “卧”、“薪”的意思? (卧:睡。薪:柴草)“尝”呢?(用舌头添一添或吃一点儿试试。) 3 大家再查一查字典,看看“卧、薪”是什么意思,和刚才的理解是不是一致。(学生查字典对照。) 二 初读指导。 1 出示内容提要: (1) 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  (2) 勾践战败求和,受尽屈辱。 ( 3) 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  (4) 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 各自默读课文,对照“内容提要”将课文为四段。 (第一、四、五自然段各是一段,第二、三自然段为一段 ) 3 本课生字词主要集中在第二自然段,让我们重点读这一段,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1) 我们怎样记住这些生字?谁有好办法请提出来! (2) 如有学生提出“谋”是“”和“某”,“践”是“足”字旁加上“线”的右半边,教师可以表扬学生能主动识字。  (3) “臣”书空:笔顺是横、竖、横折、横、竖、竖折。特别强调最后一笔是竖折。 5 写字指导。 (1) 吴、患上下结构,注意让下。  (2) 践,左右结构,要写的紧凑。 (3) 免,第六笔是长撇,穿过扁“口”下方,最后一笔竖弯勾,弯勾部分要向外延伸。(4) 用钢笔描红。 三 作业   教后修改   课堂练习设计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课外作业设计   他所受到的`耻辱指的是什么?我们下节课一起探讨。       教学反思   参考资料                                                                                                                                       学科 语文 (第 五册) 主备教师 吕丹丹 授课 时间 第  周 月  日   使用教师 张冬梅   课题 12 卧薪尝胆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 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学习第一段。 1、听写词语。吴国 谋臣 后患 免除 勾践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几个部分,具体怎么分。 三、精读训练 ⒈ 读第1、2自然段,想想抗击 是什么意思? ⒉布鲁斯王子为什么么抗击国外劫掠军?说明了什么?重读英勇,强调他的爱国行为。 ⒊结果怎么样?(写布鲁斯王子带领军队抵抗外国军队,七战七败,自己也受伤,几乎失去信心。) 从哪儿可以看出来王子没有了信心。     4、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 (1)这一段讲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国家。 (2)教者讲“长江下游”是今天的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东部一带。 5、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写越王“卧薪尝胆”的有关句子。 6、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默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复述。 (2)  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把有关写越王勾践受屈辱的句子画出。 (3)体会:越王勾践在吴国三年所受屈辱一定不少,文章没有详细写,只选了穿、住、做三个方面的事情。 (4)教者指出:一个国王由原来的养尊处优,到听人使唤,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之类的杂活、重活、累活,这变化是何等的大! (5)怎么理解“受尽了屈辱”? (程度深:穿的,住的,做的;时间长:三年) 7、“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 (1)齐读第五自然段。(越国转弱为强,终于灭掉了吴国) (2)体会“终于”的用法: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到最后取得成功或胜利,用“终于”。不能突如其来地使用它。 (板书:转弱为强 灭掉) 8、漫谈:学习了“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有什么收获?           教后修改       课堂练习设计       课外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12 卧薪尝胆 战胜 越王卧薪尝胆 吴王 转弱为强 灭掉 12 卧薪尝胆 战胜 越王卧薪尝胆吴王 转弱为强 灭掉  

篇2:三年级组语文教案 第13课

三年级组语文教案 第13课(初稿)

学科 语文 (第 五册) 主备教师 吕丹丹 授课 时间 第  周 月  日 使用教师 张冬梅 课题 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复述雷奈克医生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经过。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长大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善观察,勤于思考,长大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教学难点:复述雷奈克医生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经过。 教学方法 与手段 师:演示法 生:情境体验法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出示实物,诱发学习兴趣 1、出示听诊器并板书:听诊器。 2、再板书:世界上第一个。提问:加上这几个字,又看到现在的听诊器,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3、板书:雷奈克。教生字:“克”(ke),领读。 简介雷奈克医生 4、让我们认真研究课文,弄懂大家刚才提出的一些问题。 二、朗读指导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生字词有:肺结核、疾病、内脏、思索。 2、默读第二自然段 领读后,问:哪些词语的意思不需要老师讲? 3教者联系课文内容讲: 分析:根据了解到的病人的情况研究,找出病根所在。 效果:(用空心木管听诊)产生的结果。 联系插图讲:喇叭状――像喇叭的样子。 4、集中揭示生字词。听诊器 雷奈克 思索 木棍 分析 肺结核 喇叭状 沿着 效果 胸腔 跷跷板 疾病 内脏 一枚 教者提醒:肺,左边是“月”字旁,右边是“”(fu),四笔写成,笔顺是:横、竖、横折钩、竖。 三、写字指导 特别提醒: 1、“郊、析、核、棍”等左右结构的字,写时要让右:“交”和“木”做偏旁时,“捺”都要改为“点”,以保证整个字写起来紧凑。  2、肺,左右结构。右边部分“”的第一笔是横。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课后习题3:读一读,再抄写。     3、朗读课文。      教后修改   课堂练习设计   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课外作业设计     复述雷奈克医生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经过。     教学反思   参考资料                                                                                                                                                     学科    语文 (第 五 册) 主备教师 吕丹丹 授课 时间 第  周 月  日 使用教师 张冬梅 课题 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 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思索 木棍 分析 效果 形状 肺结核 二、精读训练 1、自由读课文,你认为文中写雷奈克医生能发明世界上第一   个听诊器的最重要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2、结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第一自然段中,“难过”要读得低沉,“整日思索”要读   重音,速度较慢 。 (2)第二自然段。 出示下面两组句子,读一读,看看区别在哪里 。   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 ! 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   3、默读课文,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雷奈克用喇叭状的空心木管靠着病人的胸腔仔细听)   4、读读下面的句子,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讨论:雷奈克发明听诊器分哪几个阶段?(板书:难过――思索――启示――试试――又发现)   (1)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 。 (2)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雷奈克   试了试,声音果然沿着木板传了过来。   指名读句子,想一想带点的词语在什么情况下用,讨论后教者小结: ①“如果”是假设某种情况成为现实,“就”是产生的结果。   ②“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预料的相符。 三、作业 1、练习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2、复述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教后修改   课堂练习设计 会造句,会复述课文。   课外作业设计 1、练习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2、复述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板书设计   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思索――启示――发现――做成   教学反思   参考资料                                                                                                                                                                        

篇3:三年级组语文教案 第1,2,3课

三年级组语文教案 第1,2,3课 (初稿)

学科    语文 (第 五 册) 主备教师 张冬梅 授课 时间 第  周 月  日 使用教师 吕丹丹 课题 1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 教学重、难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让我们荡起双桨》作者乔羽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 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 2.介绍北海: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指导看图。   完成以下问题: ①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②范读课文。 ③ 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④ 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导学生读课文。 2.出示句子。 水面上………  小船……… 四周…………  我们……… 3.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 提问 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 ② 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 ③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行、义。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⑤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2、小结。   五、作业:1、描红: 2、熟读课文第一小段和第二小段二、初读课文。   3.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  4.指名试读课文。   5.学习生字词。 无字词典 山崩地裂 旅游 解释  烈日当空  骄阳似火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背诵第一、二段 :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习课文第三段   2.理解词义尽情   3.小结这一段。   三、指名读课文。   四、齐读课文。   五、指导背诵. ①根据挂图,指导背诵。相机板书  第一小节:倒映 、环绕   (欣赏美景)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②第二小节迎、洒、望、听 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③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    ④同桌互背练习。     六:作业:   1口头扩词: 荡(  )(  )(  )推(  )(  )(  ) 课(  )(  )(  )墙(  )(  )(  ) 2区别助词: 谁(  )狼(  ) 推(  )浪(  ) 消(  )悄(  ) 西(  )洒(  ) 3添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的(  )愉快的(  ) 凉爽的(  )尽情的(  )       背诵第一、二段  默写生字   集体朗读 思考: ①课文中是水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②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   单独读课文 齐读课文                     欣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课堂练习设计 欣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课外作业设计 听听父母讲讲小时候的户外活动。   板书设计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倒映 环绕  (欣赏)  自然   迎、洒、望、听 (歌唱)热爱  党  问 谁安排 (感情)  祖国   教学反思   参考资料                                                                                                                                                                                                                             学科    语文 (第 五 册) 主备教师 张冬梅 授课 时间 第  周 月  日 使用教师 吕丹丹 课题 2学会查无字词典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3. 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 4.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教学重、难点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查字典,说说词义。 2.过渡到新课。 3.板书课题:2 学会查无字词典 4.设疑: 无字词典指什么?怎样查无字词典?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指名试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无字词典 山崩地裂 旅游 解释  烈日当空  骄阳似火 惊涛拍岸 岩石 理解 意味深长 聪明  不断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自由轻声读课文   学生试读课文。 自己学习生字词 1.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2.识记词语,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扩词练习; 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细读2--5自然段: ①爸爸向聪聪提出了什么问题? ②聪聪是怎么   ③聪聪的回答对吗?   (板书:骄阳似火--晒焉) 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集体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读后讨论: 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的。 讨论: 1、爸爸听了聪聪的回答笑了笑表示满意吗?  2、如果是你应怎样回答?<看图1>  3、爸爸的解释和聪聪的解释有什么不同 ?  4、无字词典指什么? 同桌练习对话,自由读。 同学自读6-8自然段。 读后讨论: 1、爸爸和聪聪来到大海边看到了什么? 2、这时爸爸想起了什么? 3、聪聪为什么大笑起? 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讨论 三、细读第9段: 1.指名读: 2.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讨论:为什么查无字词典更重要?怎样查无字词典?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完成书后三、四题; 3、用骄阳似火写一句话。       背诵第一、二段  默写生字   集体朗读 思考: ①课文中是水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②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   单独读课文 齐读课文                     欣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板书设计 2 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 -------晒焉 涌,撞,崩-------惊涛拍岸     教学反思                                                                                                                                                                         学科    语文 (第 五 册) 主备教师 张冬梅 授课 时间 第  周 月  日 使用教师 吕丹丹 课题 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⒈板书课题。⒉介绍作者。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⒊解题。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 三、检查自学效果 ⒈认读生字径飘 ⒉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四、理解诗句。 ⒈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为什么称为寒山?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

篇4:三年级组语文教案 第4,5,6课

三年级组语文教案 第4,5,6课 (初稿)

学科    语文 (第 五 册) 主备教师 张冬梅 授课 时间 第  周 月  日 使用教师 吕丹丹 课题 4做一片美的叶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叶的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要找正自己的位子,为集体服务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理解科文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2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3师引导学生质疑:树叶怎么美?什么样的树叶才美? 二、初读课文       1、检查初读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注意正音 (2)出示词语卡片,轮读。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 三、感知全文 1、分自然段读课文 2、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五、作业 课后收集树叶,看谁能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展示自己收集的树叶,告诉大家你在那里收集到的,当时的情景如何,是否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2、作者也去采树叶,为什么不忍心摘一片叶子呢? 二、精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 :他看到什么样的树和树叶?为什么他没有摘树叶?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树美,树叶美。 (4)指导朗读,读出美的意境(5)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树和树叶的关系。 (6)从课文中的“大树”和“叶子”,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填空练习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为了  ,做一个 的 吧!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体、置、输、茁、间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4.学生描红练习。 四、拓展练习: 假如你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会想些什么?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4做一片美的叶子 树美 树叶美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教学反思                                                                                                                                                               学科    语文 (第 五 册) 主备教师 吕丹丹 授课 时间 第  周 月  日 使用教师 张冬梅 课题 5北大荒的秋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能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 2、简介北大荒。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过去那里是一片荒芜,解放后,经过建设者的开垦,荒地已变成良田。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找出能概括课文的词语、句子。 自由读。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紫是平舌音,烧、澈是翘舌音,岭、缕是边音,纹是前鼻音,岭是后鼻音,荒、绛是三拼音)指名读,齐读。 回答问题。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文中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的? 三、初读课文  1、读句子。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是一个长句子,在读时要注意合理的停顿。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2、读课文。 指名分自然段读。师生共同评议。   四、理清课文脉络: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巩固字词,加强双基的落实。 2、组词: 先(  ) 火(  ) 此(  ) 冷(  ) 文(  ) 洗(  ) 灰(  ) 紫(  ) 岭(  ) 纹(  )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讲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句。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色彩真多呀!课文中把流云比作什么?(五彩斑斓的锦缎)五彩斑斓什么意思?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练习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绘了北大荒的秋天的美丽。 2.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名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北大荒的秋天小河的美   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填空: 小河( ),如同(  ),静静地躺在(  )。一全小鱼( )游过去,水面上顿时漾起了(  ). 理解清澈。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 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那一句话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划出来。 回答。(原野热闹非凡)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十分热闹,超出一般) 那几句具体写热闹非凡     大豆、高梁当作什么来写了?(当作人来写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热闹的景象? 3、学习第四自然段。  默读第四自然段。 读这句话时,要把农民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读出来。 练习朗读,指名读。  练习背诵。 4、学习第5自然段。 指名读第5自然段。 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草甸子 沉甸甸 练读第5自然段。 小结: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厚。 三、齐读课文,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3.照样子,写词语。 4.背诵全文   通过介绍北大荒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通过读课文来体会北大荒的秋天的美丽和人们高兴的心情。       课堂练习设计 通过读课文来体会北大荒的秋天的美丽和人们高兴的'心情。     课外作业设计 了解北大荒的更多信息   板书设计 5、北大荒的秋天 天空  净  流云 小河  清  小鱼 原野  闹  大豆  高梁  榛树叶子   教学反思                                                                                                                                                                                                                                                   学科    语文 (第 五 册) 主备教师 吕丹丹 授课 时间 第  周 月  日 使用教师 张冬梅 课题 6、西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激发兴趣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吗?我们一起背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杭州和西湖真挚的感情。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次文中游西湖吧。 二、初读课文 1、配乐范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杭州  天堂  远眺 掩映  一般   犹如 典雅 轻柔 秀美 连绵起伏   ⑵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

篇5:第12课北伐战争教案

【学习目标】:

1、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2、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3、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他们始终把国家、民族的振兴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学习重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自学指导】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1、时间、地点

2、得到谁的帮助?

3、校总理、校长、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分别是谁?

4、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二、北伐胜利进军

1、目的:

2、时间及主要对象

3、主要战场及三场关键战役

4、北伐军中表现最英勇的是哪支队伍?

5、北伐军的主要战绩

(1)消灭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力,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2)从________________打到_________________,声震全国。

(3)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_______迁到_________。

6、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阅读了解什么是“宁汉合流”?

2、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课堂记录

课堂记录

【思维拓展】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篇6: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人生》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人生》教案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勃兰克斯及其创作成就。

能力目标

1.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2.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3.写一段比喻性文字,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

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3.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沧海横流,名垂青史。古往今宋。许多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克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

勃兰克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瞻(zhān)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攫(jué)取:掠夺。

臆(yì)测:主观的推测。

馈(kuì)赠:赠送。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2.学生交流初读文章的感受。

生1:作者能把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四个毫不相干的事物连缀成文,并和人生联系起来,这是我不曾想到的。

生2:有些语句比较深奥,我不太能读懂。

生3:全篇都在探讨人生问题,使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

生4:文章写了一幅人生的总体画面和三种人的活动景象,我觉得还应该有更多的场面和更多人的形象。

教师总结:看来,中外语言表述的差异给我们的阅读造成了一定障碍,不过只要我们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是不难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的。

四、理清思路,探明主旨

1.提问: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

生1:我觉得非常恰当。人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始了成长奋斗的历程。每前进一步,就好像爬上了一个台阶,我现在正在攀登这座高塔的阶梯。

生2:我同意这种观点。我们在攀登最初几级阶梯时,是比较轻松快乐的。但越往上,攀登的难度就会越大,或是体力不支或意志不坚定使然。所以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生3:我觉得人生就如同爬山,无限风光在险峰,高塔的顶端肯定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生4:把人生比作高塔,这个比喻一般,还有许多别出心裁的比喻,比如冰心把人生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就很新颖。

教师小结:文学欣赏从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大家对生活的亲身体验和感悟,会对人生作出不同的诠释。

2.归纳概括描述的四个场面。

教师把学生分为四个组,每个组负责概述一个场面,由小组代表发言。

第一小组:第一个场面是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人的生命历程有攀登就必然有摔落,这是对立统一的。但最初的攀登是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心理感受是新鲜,带着留恋,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再后来攀登就艰难许多,缺乏新鲜感,不再留恋什么。

第二小组:第二个场面描述深入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他们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在寻找坑道深处埋藏的矿物,并乐此不疲,非常快乐。

第三小组:第三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开疆辟土,征服人群的情景。主要运用简练的笔法,描写他们的性格和情态,辛劳和勇敢。

第四小组:第四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工场劳作的情景。他们的工作是那样琐碎、微小,但他们是那样专心、细致、勤奋,工场不大.但生活的空间很大。

教师小结:作者描写了人类攀登高塔的`共同情景,及几种人在各种不同领域中奋斗、劳作的场景。这样看来,作者把人生理解为奋斗和劳作。

3.分析三类人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念。

学生按刚才的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是第一小组体会作者在描述这些人群时,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教师随机点拨。

成果展示:

第二小组:挖掘坑道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复杂而简单。他们有忧伤有快乐,甚至还有幼稚的幻想,就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为了工作,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

我们认为他们指的是从事研究工作,像阿基米德这样的科学家、脑力工作者。

第三小组:征服广阔领域的人,他们有宽阔的视野,丰富的经验,有征服欲,爱冒险,爱生命,精力充沛。头脑活跃,是属于开拓进取的人。

他们是军事家、政治家之类的人,像恺撒大帝、秦始皇等。

第四小组:在工场劳作的人,他们虽然工作琐碎,但持之以恒,或许会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或许会成为大师级别的人。要想成为后者,除了有天赋的才能以外,还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超常的忍耐力和辛勤的劳动。

他们指那些发明家、工艺师、设计师之类的人。

第一小组:从他们刚才的分析概括中,我们感觉到作者肯定对时光珍惜,热爱生命的人赞扬他们勤于劳作、辛苦探索、勇敢倔强的精神。

教师小结:分析讨论至此,我想大家已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念和人生观,那就是珍爱生命,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让生命更有意义,更为光彩。

五、深入研讨,问题探究

1.难句释疑。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整体把握,探明了主旨,但有没有理解得还不透彻的难句。请摘选出来,互相讨论交流。成果展示:

(1)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生1: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老经历的事越多,所以见到的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

生2:我不同意作者的观点。老年人更留恋生命,对生命有更深的感悟,黑格尔说过:同样一句话,出自老年人之口要比出自年轻人之口厚重百倍。

(2)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生:它指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之类的东西不会改变。

(3)那像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

生1:联系上下文,一只可爱的手是不是指上文提到的一切亲切的思想呢?

生2:我觉得它指的是思想馈赠给他的东西。

生3:至于沙漏计延缓转动,它指的是忘记了时间忘我工作,所以好像延长了。

生4:我认为它指的是在同一段时间内,自己能做很多事情。而别人只能做一件,收获甚丰,过得充实,时间仿佛被拉长了。

小结:这是开放性的问题,看法见解不必拘泥于一致,大家只要能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2.写法探究

提问:作者只虚写四种场景,三大人群,便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这叫什么写法?

明确:按说还可以描写更多的人的生活场景。作者只是举例性作简单概述,突出这几种人的特点和优秀品质,表达了他的人生志向。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即通过个别展现一般,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

六、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1.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面对苍穹,叩问心头,人生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屈原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明他坚贞的志向,曹操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发其人生苦短的慨叹。你会对人生发出怎样的感慨呢?会把人生比作什么?请写一段有深意的文字。

成果展示:

对于远古的人,它是一部扑朔迷离的神话。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皆成沧海桑田,神话注解。

对于政治家,它是一局下不完的棋。雄关危塞,龙楼凤阁;阿房宫冷,铜雀名荒,古今多少事,都在棋盘中。

对于文学家来说,它是万宏不息的鸿篇巨制。楚辞汉赋,关曲曹梦;李杜诗歌,韩柳文章,皆成绝版经典,千古传唱。

对于农民来说,它是一方凝重的田园。暮云春树,沧桑几度;春耕夏耘,汗滴干土,赢得稻花飘香,粮粟盈仓。

对于学子,它是一曲寒窗数载,苦读成名的歌。悬梁刺股,映雪囊萤;凿壁偷光,程门立雪,换来金榜题名,振国兴邦。

七、课堂小结

冰心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但不流动的一定会成为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长成参天大树,但不生长的种子一定会成为空壳。活着,是生命的一种形式,珍惜才是对生命最有价值的修饰,珍惜自己,你就能挟卷滚滚沙石,快乐勇敢地奔流,投进大海温馨博大的怀抱;珍惜自己,你就会从地下破土而出,长成一棵小树,听到黄莺的歌唱。人生是寂寞的,犹如寂然无声的荒野;人生是永恒的,犹如奔流不息的逝水;人生也是辉煌的,如果我们轰轰烈烈地走过一生。让我们走好每一步!

篇7: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预习教案

一、总结深化

1、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课题,齐读:用心灵去倾听。

用心灵去倾听的是什么?

一根电话线让我们心灵相通,有一首歌写得好(课件出示):

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走进我们的视野,从此不再陌生,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告诉你一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动,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2、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去对待生活,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

篇8:三年级组语文工作总结

三年级组语文工作总结

一、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常规工作见实效

我们年级组的全体老师深深懂得“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把德育放在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文明礼貌,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使学生终身收益。因此全组老师,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其他任课老师,都非常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的点滴变化、进步都十分关注。4个班主任针对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班级公约,着重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培养。任课老师也积极主动地配合班主任,抓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这种较强的德育观的作用下,我组每个班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牢牢抓住读报课、班会课等德育阵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本学期,我组积极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安排,加强学生在校的各项常规教育,在卫生、安全、文明礼貌方面常抓不懈。具体总结如下:

1、三年级的学生生性活泼、爱动,好奇,对什么都感兴趣,什么都想学,可又缺乏自控能力,有一小部分学生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而有些家长也不负责任,即使老师与他们联系,他们也表示没办法。面对这种情况,三年级的老师能发挥教师的高度责任感,一人犯错,众人教育,不管是不是本班的学生都一样。我们都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品德的培养比提高学习成绩更为重要。4位班主任经常交流教育的心得,努力教好每一位学生。

2、各班积极推行评价制度,坚持每天有记录、有小结,周周有评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3、注重干部队伍的培养,各班结合学校的队干部值勤活动,也积极在班内推行,让队干部带班干部,班干部带动全体。

4、加强安全教育,我们各班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开展主题安全教育,一次次地纠正错误行为,一次次地提醒安全隐患,这种不间断地教育,再加上各位科任老师的协调配合,共同努力,学生精神风貌越来越好。杜绝了一些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5、重视家校联系工作。本学期我们三年级组成功召开了家长会,平时各位老师积极通过电话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特别是通过家校通平台班主任更是随时与家长保持联系,效果很好。

6、配合学校开展各项工作。如认真组织学生军训,配合体育组举行了队列队形比赛、配合音乐组举行了校园歌曲比赛,趣味运动会。在元旦活动中组织学生在各班教室进行才艺表演活动,同学们过得非常开心。

二、教学工作稳中求实,勤于求索

“追求卓越,创建品牌”是我们学校的不懈追求。作为学校的一员,我们都感到重任在肩。我们深深知道要创出我们船小的品牌效应,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种品牌意识,而三年级组全体教师,正是以这种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的。

1、本学期,我组老师仍然秉承一贯的善于学习的作风,在教学之路上不断求索。以语文教师为例,本学期我们继续订阅了《小学语文教师》等期刊,以及自学学校赠阅的《教学工作漫谈》。认真作好阅读笔记,认真撰写教学反思。

2、全心全意地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全体老师精心备好每一堂课,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并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注重信息反馈,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课堂上讲练结合,精心设计布置家庭作业,做到作业少而精,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学习效率。

3、三年级的学生爱动、好玩,好奇,对什么都感兴趣,什么都想学,可又缺乏自控能力,兴趣不持久,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甚至抄袭作业。为了发扬学生的优点,改正不良习惯,三年级的老师不仅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学生的学习指导、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大家努力从友善开始、从关心开始、从鼓励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其整理衣服等,用微小的动作传递老师的关爱;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4、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即在课堂上,不是强求学生回答问题,而是从课堂教学中逐渐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思维形成,课堂才会活泼起来,不至于老师强制性回答问题。那种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才活动起来的课堂,表面上看也是活跃的,却是缺少灵性的,不是我们做追求的。

(三)努力方向:

1、今后应更加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抓好常规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开展丰富多彩的年级活动,让本级组的老师过得更开心、快乐,增强年级组的凝聚力。

3、应更加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今后我们会致力于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做好服务工作。尽力让每位学生在学校都能快快乐乐、高高兴兴地度过每一天,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做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并且让学生在获取书本知识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既教会了学生学习,又教会了学生做人。

篇9: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卧薪尝胆》教案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读书高手,他要为大家读一个故事,名字叫“卧薪尝胆”。(想!老师播放课文录音)

2、同学们,你觉得他读的好听吗?为什么会觉得好听呢?(指学生说,教师借机板书)

3、那你们想不想和他读得一样好听呢?(想)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好吗?(出示目标: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

二、读通

1、同学们,俗话说得好: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要读好书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得一点一点的来。让我们先来读好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步读通§1)

你觉得怎样才是读同呢?不忙着回答,老师先请两个同学来读一遍,大家听一听,当当小评委。(指名两生读)

2、小评委,说说你听了之后的想法。(指名生评,师借机概括:正确:不添不偏流利:不破不拖

3、原来做到这些才叫读通啊。你们现在也来试着读通§1,同桌两生互做评委

4、你觉得同桌读的已经达到读通要求的,请他站起来(生站起)

你们有什么小经验告诉坐着的同学,怎样才能读通呢?(生说:仔细看清……)

5、还没读通的同学,吸取一下他们的经验,认真仔细的再来试一次。

三、读懂

1、读了这么多遍,读通了§1,那么§1到底在讲些什么,你读懂了吗?(出示:第二步读懂)这就是我们读好书的第二步:读懂。

2、再请大家不发出声音,在心里默读一下§1,看看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或者还有那些不明白的?(生默读后说,理解:征服)

3、现在谁能不看书把你§1读懂的内容连起来给大家说说。

4、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读懂§1的?(生:读懂词句)

四、读好

1、我们都读懂了,知道了吴国和越过都想征服对方,把对方*。如果你是吴国的大王,你会怎么想?(指名学生说)如果你是越国的.大王呢?

2、有了这样一种想法,那这时谁能来读读这句话,看你怎么读。(指读)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呢?

3、他通过我们刚才的想象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所以读的这么好!你也能读好吗?(指名连起来读好§1)

4、太好了,老师觉得跟录音机里读得一样好,在给你来点音乐,肯定会更好。

5、配乐齐读。

五、小结

1、同学们,到现在我们把§1读好了,想一想看到现在对于要读好这一段话,你有了哪些收获呢?(指定说)

六、读通,读懂,读好§2

1、按照这样的步骤,用上这些方法我们再来读好§2,好吗?第一步读通,我们同学自己来试一试。(学生读通)

2、读通了吗?请同学来读读。

3、评一评,是否读通。齐读。

4、从§2中你读懂了些什么或者还有那些疑问?指名说。

5、连起来说说。

6、会嵇一战,越国打了败仗,如果你是越王勾践,此时你是什么心情?(生说)

7、是啊,勾践十分难过,却又一点办法也没有,万般无奈,只好……当奴仆。同学们看着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

8、谁能来读好这句话呢?(指读)

9、吴国的谋臣们知道了,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他们有的说有的说。

10、同学们作为吴国谋臣中的一员,你此刻是什么心情?(生说)

11、谁来读好这句。

12、可是吴王呢,这时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他说________,答应了勾践的要求。

13、谁来当当骄傲的吴王,读好这句话。

14、一句句都能读好了,连起来试一试(指读)

七、小结

1、同学们,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只来得及读好1~2自然段。从这节课中,大家又学到了那些新本领呢?(生说)

2、今天课后,就请大家先把1~2自然段有感情的读给你的同学,老师或者家长听,然后试着用今天学的方法,一步步自己也来读好3~5段。

篇10: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预习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预习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导入:

1、同学们知道孔子是什么人吗?你们知道他的哪些故事?(教师补充介绍: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者爱人”、“因材施教”这些思想观点就是他提出来的。)

2、我们所要学的课文讲述的是孔子作为大教育家表现出来的学识和风范。(板书:孔子游春)

【第一板块】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及词。

1、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A、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每句话。

B、用“——”画出本课中的成语,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正音和读的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指名说课文中的成语有哪些。(映示投影)齐读成语。

【第二板块】

讨论交流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分几段来写的,每段写了什么?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分四段:第1、2自然段为第一段,第3——9自然段为第二段,第10自然段为第三段,第11——17自然段为第四段)

3、分段朗读课文。

【第三板块】

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生字,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练习。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及本课的成语。

【板书设计】

12、孔子游春

桃红柳绿意味深长司空见惯情不自禁

温文而雅深思熟虑从容不迫手舞足蹈

篇11: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预习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预习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第一、二两段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挂图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

复习:1、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2、让我们跟随孔子去泗水河畔欣赏一下美景吧。

【第二板块】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文第一段。

1、出示挂图,请同学们仔细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2、课文是怎样描绘这幅美景的?

3、自由朗读第一段,用括号标出描写泗水河边春景的句子。然后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一句话,把它多读几遍,认真体会。

4、齐读描写泗水河边春景的句子。

5、品读语句。

6、(映示投影)比较下面两组句子,看哪一种说法好,为什么?(投影内容如下)

(1)a,泗水河边桃花开了,柳树发芽了,小草也发芽了,风轻轻地吹着。

b,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

(2)a,大地是她的胸怀,森林是她的长发,太阳是她的眸子,轻风是她的絮语……

b,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7、质疑。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像一位伟大的母亲,不仅是形似,还有神似----奉献精神。

8、指导背诵第一段。

篇12: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12课

学情分析:

本文实际上讲了人活着为什么的问题,是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材料。在学生掌握中心后,进一步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读。以加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理解,同时认识思路清楚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新词。

3、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新词。

2、认识写作背景,初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人物、背景。

1、揭题

2、简介人物

张思德,1932年参加革命,是中央警卫团的战士,经过长征,负过伤,是个忠实地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因大生产运动的需要,被派去烧炭,因炭窑倒塌而牺牲。

3、简介背景

这是毛泽东主席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当时正处于艰苦的抗日战争阶段,困难很多。毛泽东同志在追悼张思德的同时,讲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团结起来,争取抗战的胜利。

二、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司马迁 鸿毛 李鼎铭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所:处所、地方。

买力——尽量使出自己的力量。

追悼会——开沉痛的怀念死者的会。

2、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检查预习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纠错。

2、说说毛主席为什么写这篇文章?文章的观点是什么?

四、再读课文,抓住中心。

1、自读课文,用“~~~~~”画出全文的中心句。

2、学习第一节

3、自读第二节,思考:

(1)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2)仔细读读,这几句话中哪句最重要,为什么?

(3)指导理解: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必有的人比

(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要轻)

(4)归纳段意,人死的两种不同意义

(5)归纳学法,找中心句,归纳段意

4、想想,还有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

(江姐、董存瑞、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雷锋等,英雄人物。说说他们是怎样对待生死,对待困难,对待同志的。)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词句。

2、明确课文中心思想,能理解这个中心思想作者分几层来说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回忆第二节的学法

二、学习第三节

1、运用第二节的学法自学第三节

2、交流

段意: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3、“因为……所以……”“不管……都……”“只要……就……”“……就……”

找到带有这些关联词语的句子,想想,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每句说的是什么?齐读这4个句子。

4、举了什么例子来说明?为什么举这个例子?

理解: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社会背景:抗日战争中,由于日本侵略者和顽固派的进攻和封锁,抗日根据地面临着物资极端缺乏的困难。陕北开门人士李鼎铭先生建议缩小机构,精简人员,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我们党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部队,机关变得更加更加精干,更有力量。

5、各自自由朗读课文,试着背诵。

四、学习第五节

1、指名读

2、齐读课文,想想课文是围绕什么来写的,写了几层意思。

板书设计

完全  彻底

死的意义——生死观

为人民服务  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团结、战斗

寄托哀思,团结人民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联系实际谈体会,初步树立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背诵课文第三、四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反复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1

3、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4、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一共讲了几层意思?

二、联系实际,谈体会

1、联系张思德同志的生平,说说他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

2、谈谈怎样掌握知识,提高思想觉悟,打下为人民服务的基础。

3、作为一个小学生怎样从小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作为小学生怎样力所能及地为人民服务?

5、说说你周围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例子。

6、说说你自己为人民服务的例子。

三、反复谈第三、四节,直至成诵。

1、回忆第三节,按“说理——举例——说理”把它分为三层;

2、回忆第四节有哪三层,每层各讲了些什么。

3、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背。

四、作业

1、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我是为人民服务的,(  ),如果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2)(  )你说的对,我们(  )改正。

(3)(  )他是做过一些有意的工作,我们(  )要给他们送葬开追悼会。

2、修改病句。

(1)他出席了学校举行的秋季运动会短跑竞赛。

(2)六年级的同学都尊重小学生守则。

(3)这本书我整整用了半天的时间才看完。

篇13:第12课、蒲松龄故居 传统文化教案

第12课、蒲松龄故居 传统文化教案

第12课、蒲松龄故居 一、诗画揽胜: 默读课本58页原文和注释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60页 六、活动广角:第60―62页 七、成长阶梯:第63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篇14:五年级上册第12课预习教案

五年级上册第12课预习教案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1. 作家作品简介

学生交流自己查的资料

教师补充:《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也是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它是一部形式独特的写集。其第一部写《霍里和卡利内奇》最初发表于《现代人》杂志,1852年,作者将先后刊出的21篇特写汇编在一起,外加一篇未曾发表的新作《两地主》,以《猎人笔记》为名出版,本文选自最后一篇。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

3. 基础知识训练。

4. 默读课文,完成思考与练习

二、赏析课文

1.品味语言

作者以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俄罗斯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请你把你认为精彩的修辞句子从文中找出来。

2.课文采取第二人称写法,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引导:

可拉近读者与主人公的距离,作者不必现身说法,却能使读者在一组组电影镜头似的画面中达到与主人公沟通的目的,具有身临其境的独特感受。

3.找出描写草原的句子

A.“沾满了露珠的发白的草原

B.“草地很快变干了”

C.“青草、灌木丛,周围一切顿时变暗”

--描写角度:以时间为顺序

4.学生质疑,合作解答

A.“这是怎么的呀?”有何作用?

B.“二十开外已经什么都看不见了,狗在黑暗中隐隐发白。”

三、作业

篇15:五年级上册第12课预习教案

五年级上册第12课预习教案第二课时

一.教师导入

课堂学习的关键在于合作与交流,包括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同学与文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但合作与交流成功的前提是个人的自主学习,只有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们的合作和交流才有意义。请同学们展示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果。

二.展示、交流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果。

①积累字词:学生展示自己积累的词语,教师强调三个词语(铿锵、穹隆、头晕目眩),让学生结合具体语境解释意义。

②主要内容与情感基调:

学生用一句话归纳本文主要内容,明确:本文写盛夏树林草原一天中的景色。

情感基调:喜爱大自然。

(教师引导: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寓情于景)

三.赏析优美的景物描写,体验文章情感。

①自由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②说说你最喜欢的景物描写,谈谈你的感受。

(教师引导:可以从语言、情感、画面以及给你的联想等方面去分析。)

③小组合作交流,并形成合作学习记录,小组代表发言(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即给予鼓励)。

④配乐朗读文章末段,再一次感受优美的景物描写。

(教师引导:通过同学们的赏析和配乐朗读,我们确实感受到作者笔下优美的景色。屠格涅夫是位善于描写自然景色的伟大作家,难怪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称赞说两三笔一句,大自然就发出芬芳的气息。请同学们结合文章探究作者写景成功的密诀是什么?)

4.探究写景成功的要领。

①小组合作讨论,形成发言记录。

②小组发言并交流(只要能结合文本,言之有理即可)。

③学生总结交流结果,教师板书。

参考如下:

①善于观察,抓住景物特征。

②准确生动的语言。

③讲究写景的手法。

④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引导:同学们探究出了写景成功的密诀,那么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密诀进行创新。将黎明时候的景色进行想象,写得更具体些,让树林和草原黎明时的景色也散发出芬芳的气息。)

5.想象与创新(以黎明时候的景色为基础大胆想象创新,完成写作片段)。

①学生独立想象,写作。

②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新写作的片断,并交流。

6.教师总结活动过程 ,强调学习目标。

篇16:第12课 北伐战争

第12课  北伐战争

(一)选择题

1.1926年北伐战争中任北伐军 总 司令的是(     )

a.蒋介石     b. 叶挺     c.冯玉祥      d.廖仲恺

2.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其目的是(     )

a.把革命从广东推向全国      b.抢夺地盘和政权

c.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d.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3.1924年5月,在广州黄埔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的人是(    )

a.孙中山      b.周恩来     c.廖仲恺     d.蒋介石

4.北伐的主 要战场是在(    )

a.东北战场  b.两湖战场  c.江西战场  d.福建战场

5.南京国民政府代表 的是(    )

a.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b.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c.官僚资产阶级的利益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6.1926年,广东革命政府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①吴佩孚②孙传芳③张作霖④陈炯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7.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革命统一战线发挥了积极作用       b.广大北代官兵浴血奋战

c.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d.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配合

8.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的标志是( )

a.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b.蒋介石实行屠杀共产党人的政策

c.国民政府进行北伐 d.中原大战蒋介石取得胜利

(二)材料题

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下联: 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横批:革命者来。

回答下列问题:

9.材料是一所学校的对联,请写出学校的全称和简称。

10.该学校由谁创办于何时?校长是谁?周恩来曾担任什么职务?

11.对联体现了学校怎样的办学宗旨?

12.为什么要创办该学校?该校的创办有什么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a  4.b  5.d  6.b  7.a  8.a

(二)材料题

9.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黄埔军校

10.孙中山  1924 年5月     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

11.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 任的新一代军人

12.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 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篇17:第六册语文教案 第12课 想别人没想到的

第六册语文教案 第12课 想别人没想到的

第( 六  )册(语文 )教案    课  题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课型 略读 总课时 1 主备教师 朱翠敏 复备教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方法 自学   第一 课 时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个性 设 计   一、揭题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三、反馈                 四、小结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是什么?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4.感情朗读,谈体会   1.同桌互读 2.抽生读,检测读音 3.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从前,有位画师叫他的三个徒弟画很多的骆驼,大徒弟画了许多骆驼,二徒弟画了许多骆驼的头,小徒弟只在山间画了 两头骆驼,却得到了师傅的赞扬的事。) 4.为什么小徒弟会得到师傅的赞扬呢? (因为他思维独特,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有创新能力。所以受到赞扬。) 5.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何想法? 6.分角色表演。     课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但讲述的道理很有启发性。要放手让学生把课文读懂,可以让学生先参照课文提示,明确学习要求,独立阅读、思考,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全班学生交流、讨论。 板书设计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  二徒弟 三徒弟     教学回顾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组;阅    

小学三年级语文组教研计划

小学语文科组工作计划

四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计划

六年级语文科组工作计划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3月份听课反思

第一学期生化科组工作计划

三年级语文组工作总结

低年级语文组教研计划

五年级语文组教研计划

高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三年级组语文教案 第12课
《三年级组语文教案 第12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三年级组语文教案 第12课(共17篇)】相关文章:

一年级语文组教研工作计划2023-08-26

初中语文教研组的工作计划优秀2022-09-10

九年级语文组教学计划2022-04-29

初中语文优秀教研组计划2022-10-20

庐江中学-学年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2023-01-15

小学语文教研计划方案2023-08-29

高一语文组工作总结简单2022-12-15

第一学期语文科组工作总结2023-08-11

初中语文学期工作计划2022-07-10

小学七年级语文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2022-11-1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