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游记的教案((精选18篇))由网友“辣位仙贝”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西湖游记的教案,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西湖游记教案
西湖游记二则教案
西湖一
一、导入新课
杭州西湖,是我国优美的名胜之一。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笔墨来赞美它。宋
朝苏东坡《饮湖上初晴雨后》中谈到西湖的两句诗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今天,我们学习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写的《西湖游记二则》,看看作者是怎样独具慧眼,描绘西湖胜景的。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1)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人。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品有《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等。
(2)写作背景:袁宏道于万历二十三年二月由京师至江苏吴县任县令,虽颇有政绩,但却感到“性与俗违,官非其器”,羡慕陶潜“归去来兮”,万历二十五年春被准解官,此时恰如游鳞纵壑,大有“无官一身轻”的解脱之感,是年辞官后自春至夏,乃畅游惠山、西湖、五泄、天目等东南山水名胜,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寄托其追求自由的心灵,欣赏造化之奇妙。将其所见所感形诸笔墨。其中描叙杭州西湖山水风光的散文即十六篇之多。
三、阅读分析
分析欣赏《西湖一》,品味其重点词、句。
1.再次请学生朗读课文。
2.重点词语理解:
突兀:高耸的样子。棹zhào:划船。娥: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颊jiá:面颊。这是说桃花艳丽如少女的颜面。
3.分析课文,品味语句。
①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讨论后回答)为什么?
答:“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因为作者初至杭州,最为心往神驰的是西湖。作者渴慕已久的是一睹西子芳容以解相思之苦。这种感情蓄积已久,其发必速,故游记开篇不容许多笔墨交待,一落笔就直抒性灵:保叔塔为西湖北侧门户,塔身挺秀,卓立山巅,未近西湖而先人眼帘,本也是一处胜景,但作者仅以“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一笔带过,是因为他心不在焉,“已心飞湖上也”。整个杭州山水风物此时惟“湖上”才是作者钟情之所在。“心飞”的夸饰把他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表露无遗。
②为何插入一闲笔“午刻人昭庆”?(思考后回答)
答:这是欲扬先抑,造成顿挫之致,然后才续“心飞湖上”之意。
③下文“茶毕,即棹小舟太湖”中哪个字写出作者此时急不可待之意。
答:“即”最能表现。
④当作者终于亲眼目睹到朝思暮想的春日西湖时,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它的妩媚与迷人?
答:作者连用了四个比喻、一组排比句描摹之:“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远处孤山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统一样起伏。
⑤以上描写西湖风景是实写还是虚写?
答:仅四句话,但由于选取了西湖典型风物,足以见西湖秀媚的风姿。此为实写。
⑥作者见到此景后,内心感受如何?是实写还是虚写?起到怎样的作用?(分组讨论后回答)
答:“才一举手,已不觉目酣神醉”,这是虚写西湖,借以反衬西湖之美。
⑦同学们感悟一下“目酣神醉”是何等心态?
作者虽云“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实际上他却已巧用一精彩之至的妙喻:“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退洛神时也。”这种感觉与联想虽然模糊,但境界空灵,意蕴丰富,颇堪品味。它既启发人联想到西湖如洛神,又使人想像作者如曹植“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的痴情醉态。作者的感情由此进入极高的审美境界。由此可见,山水在作者心目中是具有性灵的,是极其妩媚迷人的。这样比拟就显示出山水风物的精神、情趣,亦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爱恋之情,与“吏情物态,日巧一日;文网机阱,日深一日”(《与何湘潭》)的官场相比,就更觉自然界的清纯可爱。作者对其初游西游之日,如同与心爱的女人第一次约会一样珍视,因此郑重其事地记下具体日期:“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而在另外十五篇西湖游记中则不再注明日期。
⑧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西湖在作者笔下重在写意,勾勒西湖天然娟秀的风情,一种引人酣醉的整体魅力,以及作者的内心体验,而不精雕细刻其山水面目细节。这是本文最重要的特色。
四、总结、扩展
总结:这节课我们分析了西湖美景及作者的内心感受,品味了重要词语和句子,从而提高了我们鉴赏古文的能力。
扩展:据你的理解,互相交流你的欣赏点。
五、布置作业
课下搜集写西湖美景的诗文,写在札记本上。
篇2:西湖游记教案
关于西湖游记二则教案
29西湖游记二则
1.两则文章都是写西湖,可放在一堂课内来教学,了解作者的游踪。
2.此堂课以教学常用文言词语为主。
3。采用多媒体教学。
4.教学时数:—课时
一、导入新课
俗语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美又以西湖为最,有诗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西湖的文章,仔细品味西湖的美。
二、简介作者
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今湖北公安县)人。他.与其兄宗道、弟中道都是晚明反复古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称“三袁”。他主张文学创作要“独扦性灵,不拘格套”,作品语言清新明快,有《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等。
三、分析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并用多媒体设备打出生字词,学生在书中画记。
①突兀:高耸的样子。②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③勒:抑制。④相次:一个接一个地。次:按顺序排列。⑤发:打开、开掘,引申为“花开”。⑥数:屡次。⑦去:离开。⑧弥漫:满,遍。⑨歌吹:唱歌奏乐。这里是说歌妓很多。吹,管乐器的`演奏。⑩罗纨:精细的织品。这里指富贵人家的装束。⑩艳冶:美丽,妖艳。⑩染翠:变成绿色。⑩岚:山气。⑩设色:用颜色描画。⑩夕舂 :夕阳。⑩尤:更。⑩目酣:形容非常爱看。酣,喝足了酒。⑩花态柳情,山容水意: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意思是一切景物。
2.学生自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试着翻译。
3.教师答疑。
四、理解课文内容安排
打开多媒体,展示画片。
1.学生根据画面了解作者游踪。
“西湖一”:武林门一保叔塔一昭庆寺一西湖
“西湖二”:断桥—苏堤(全在湖上)
指名学生在文中找出写景部分与画面一致的语句,并齐读这些语句。
这一过程可灵活安排,主要使学生对西湖有更形象的认识。
五、作业
篇3:语文教案-西湖游记
语文教案-西湖游记二则
教学建议
一、课文主旨
《西湖游记二则》是明代袁宏道的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章主要采用了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高雅的志趣。
二、结构内容
《西湖一》全文共5句。
第一层(第1句)写作者出杭州武林门西行游览西湖。
第二层(2―4句)写游西湖所见及内心感受。
第三层(第5句)补充交代此行是作者第一次游西湖及游览时间。
《西湖二》全文共三段。
第一段:写西湖景色最盛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下,一日之内最盛美的则是晨雾,是晚岚。
第二段:写西湖苏堤上绿柳红花,游人如织的繁盛华艳的景象。
第三段:暗讽杭州人不会欣赏西湖美景,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谑。
三、写作特点
1.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寓情于景、寓思想于景物描写之中。
2.多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等修辞,使文章语句艳丽多姿。
3.运用典故,丰富了文章内容。
四、关于引导学生诵读课文的教学建议
本文是文情并茂的山水小品,文辞清丽简洁,内容意趣盎然,非常适合诵读,因此将诵读作为自读的第一个步骤。其要点是通过诵读活动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受到感染。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①进入情境。诵读之前,教师先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如本文作者袁宏道的生平,文章的写作背景,西湖的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等等,以激发学生兴趣,进人课文学习的情境,从而为诵读活动酝酿情感,作好准备。 ②诵读感知。在这个步骤中,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诵读课文,对作品的内容获得初步的感知。本文描写了秀美如画的西湖风景,表达了作者轻松喜悦的心情和高雅的情趣,诵读时要指导学生用心体会,读出感情。为了增强诵读感知的效果,可采用形式多样的'诵读方式,如低声吟诵、表情朗诵、分组朗读、随机(VCD、计算机)跟读等。 ③诵读评估。诵读结束,师生就诵读情况进行交流,作出简要评价。如,诵读是否正确流畅,对语调、语速的处理是否恰当,对课文的感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评估既可以由教师评述,也可以由学生互评,个人自评。
五、关于引导学生鉴赏阅读的教学建议
鉴赏是本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分析比较,品读出课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文化内涵,以获得审美的愉悦,并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文作者袁宏道是用自己的心来感受西湖之美的,他笔下的西湖如同青春靓丽、婀娜多姿的少女,富有鲜活的生命力和灵性。鉴赏本文如果没有个体生活体验的融入,没有联想和想像的参与,将是苍白无效的。因此,教学中首先要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驱遣丰富的想像。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或者口头言语,调动起学生的情趣,使学生‘投身处地”地体验描写的对象,以增强鉴赏的效果。
其次,鉴赏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本文可以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作比较,认识两篇诗文的异同;还可以与晚明小品作家张岱的《西湖七月半》相比较,从而拓展阅读视野,提高欣赏修养。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西湖一
一、导入 新课
杭州西湖,是我国优美的名胜之一。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笔墨来赞美它。宋
朝苏东坡《饮湖上初晴雨后》中谈到西湖的两句诗是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今天,我们学习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写的《西湖游记二则》,看看作者是怎样独具慧眼,描绘西湖胜景的。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1)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人。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品有《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等。
(2)写作背景:袁宏道于万历二十三年二月由京师至江苏吴县任县令,虽颇有政绩,但却感到“性与俗违,官非其器”,羡慕陶潜“归去来兮”,万历二十五年春被准解官,此时恰如游鳞纵壑,大有“无官一身轻”的解脱之感,是年辞官后自春至夏,乃畅游惠山、西湖、五泄、天目等东南山水名胜,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寄托其追求自由的心灵,欣赏造化之奇妙。将其所见所感形诸笔墨。其中描叙杭州西湖山水风光的散文即十六篇之多。
三、阅读分析
分析欣赏《西湖一》,品味其重点词、句。
1.再次请学生朗读课文。
2.重点词语理解:
突兀:高耸的样子。棹zhào:划船。娥: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颊jiá:面颊。这是说桃花艳丽如少女的颜面。
3.分析课文,品味语句。
①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讨论后回答)为什么?
答:“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因为作者初至杭州,最为心往神驰的是西湖。作者渴慕已久的是一睹西子芳容以解相思之苦。这种感情蓄积已久,其发必速,故游记开篇不容许多笔墨交待,一落笔就直抒性灵:保叔塔为西湖北侧门户,塔身挺秀,卓立山巅,未近西湖而先人眼帘,本也是一处胜景,但作者仅以“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一笔带过,是因为他心不在焉,“已心飞湖上也”。整个杭州山水风物此时惟“湖上”才是作者钟情之所在。“心飞”的夸饰把他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表露无遗。
②为何插入一闲笔“午刻人昭庆”?(思考后回答)
答:这是欲扬先抑,造成顿挫之致,然后才续“心飞湖上”之意。
③下文“茶毕,即棹小舟太湖”中哪个字写出作者此时急不可待之意。
答:“即”最能表现。
④
篇4:西湖游记的教案
西湖游记二则的教案
教学建议
一、课文主旨
《西湖游记二则》是明代袁宏道的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章主要采用了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高雅的志趣。
二、结构内容
《西湖一》全文共5句。
第一层(第1句).写作者出杭州武林门西行游览西湖。
第二层(2—4句)写游西湖所见及内心感受。
第三层(第5句)补充交代此行是作者第一次游西湖及游览时间。
《西湖二》全文共三段。
第一段:写西湖景色最盛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下,一日之内最盛美的则是晨雾,是晚岚。
第二段:写西湖苏堤上绿柳红花,游人如织的繁盛华艳的景象。
第三段:暗讽杭州人不会欣赏西湖美景,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谑。
三、.写作特点
1.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寓情于景、寓思想于景物描写之中。
2.多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等修辞,使文章语句艳丽多姿。
3.运用典故,丰富了文章内容。
四、关于引导学生诵读课文的教学建议
本文是文情并茂的山水小品,文辞清丽简洁,内容意趣盎然,非常适合诵读,因此将诵读作为自读的第一个步骤。其要点是通过诵读活动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受到感染。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①进入情境。诵读之前,教师先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如本文作者袁宏道的生平,文章的.写作背景,西湖的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等等,以激发学生兴趣,进人课文学习的情境,从而为诵读活动酝酿情感,作好准备。 ②诵读感知。在这个步骤中,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诵读课文,对作品的内容获得初步的感知。本文描写了秀美如画的西湖风景,表达了作者轻松喜悦的心情和高雅的情趣,诵读时要指导学生用心体会,读出感情。为了增强诵读感知的效果,可采用形式多样的诵读方式,如低声吟诵、表情朗诵、分组朗读、随机(VCD、计算机)跟读等。 ③诵读评估。诵读结束,师生就诵读情况进行交流,作出简要评价。如,诵读是否正确流畅,对语调、语速的处理是否恰当,对课文的感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评估既可以由教师评述,也可以由学生互评,个人自评。
五、关于引导学生鉴赏阅读的教学建议
鉴赏是本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分析比较,品读出课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文化内涵,以获得审美的愉悦,并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文作者袁宏道是用自己的心来感受西湖之美的,他笔下的西湖如同青春靓丽、婀娜多姿的少女,富有鲜活的生命力和灵性。鉴赏本文如果没有个体生活体验的融入,没有联想和想像的参与,将是苍白无效的。因此,教学中首先要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驱遣丰富的想像。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或者口头言语,调动起学生的情趣,使学生‘投身处地”地体验描写的对象,以增强鉴赏的效果。
其次,鉴赏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本文可以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作比较,认识两篇诗文的异同;还可以与晚明小品作家张岱的《西湖七月半》相比较,从而拓展阅读视野,提高欣赏修养。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西湖一
一、导入新课
杭州西湖,是我国优美的名胜之一。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笔墨来赞美它。宋
朝苏东坡《饮湖上初晴雨后》中谈到西湖的两句诗是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今天,我们学习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写的《西湖游记二则》,看看作者是怎样独具慧眼,描绘西湖胜景的。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1)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人。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品有《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等。
(2).写作背景:袁宏道于万历二十三年二月由京师至江苏吴县任县令,虽颇有政绩,但却感到“性与俗违,官非其器”,羡慕陶潜“归去来兮”,万历二十五年春被准解官,此时恰如游鳞纵壑,大有“无官一身轻”的解脱之感,是年辞官后自春至夏,乃畅游惠山、西湖、五泄、天目等东南山水名胜,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寄托其追求自由的心灵,欣赏造化之奇妙。将其所见所感形诸笔墨。其中描叙杭州西湖山水风光的散文即十六篇之多。
三、阅读分析
分析欣赏《西湖一》,品味其重点词、句。
1.再次请学生朗读课文。
2.重点词语理解:
突兀:高耸的样子。棹zhào:划船。娥: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颊jiá:面颊。这是说桃花艳丽如少女的颜面。
3.分析课文,品味语句。
①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讨论后回答)为什么?
答:“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因为作者初至杭州,最为心往神驰的是西湖。作者渴慕已久的是一睹西子芳容以解相思之苦。这种感情蓄积已久,其发必速,故游记开篇不容许多笔墨交待,一落笔就直抒性灵:保叔塔为西湖北侧门户,塔身挺秀,卓立山巅,未近西湖而先人眼帘,本也是一处胜景,但作者仅以“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一笔带过,是因为他心不在焉,“已心飞湖上也”。整个杭州山水风物此时惟“湖上”才是作者钟情之所在。“心飞”的夸饰把他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表露无遗。
②为何插入一闲笔“午刻人昭庆”?(思考后回答)
答:这是欲扬先抑,造成顿挫之致,然后才续“心飞湖上”之意。
③下文“茶毕,即棹小舟太湖”中哪个字写出作者此时急不可待之意。
答:“即”最能表现。
④当作者终于亲眼目睹到朝思暮想的春日西湖时,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它的妩媚与迷人?
答:作者连用了四个比喻、一组排比句描摹之:“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远处孤山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统一样起伏。
⑤以上描写西湖风景是实写还是虚写?
答:仅四句话,但由于选取了西湖典型风物,足以见西湖秀媚的风姿。此为实写。
⑥作者见到此景后,内心感受如何?是实写还是虚写?起到怎样的作用?(分组讨论后回答)
答:“才一举手,已不觉目酣神醉”,这是虚写西湖,借以反衬西湖之美。
⑦同学们感悟一下“目酣神醉”是何等心态?
作者虽云“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实际上他却已巧用一精彩之至的妙喻:“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退洛神时也。”这种感觉与联想虽然模糊,但境界空灵,意蕴丰富,颇堪品味。它既启发人联想到西湖如洛神,又使人想像作者如曹植“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的痴情醉态。作者的感情由此进入极高的审美境界。由此可见,山水在作者心目中是具有性灵的,是极其妩媚迷人的。这样比拟就显示出山水风物的精神、情趣,亦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爱恋之情,与“吏情物态,日巧一日;文网机阱,日深一日”(《与何湘潭》)的官场相比,就更觉自然界的清纯可爱。作者对其初游西游之日,如同与心爱的女人第一次约会一样珍视,因此郑重其事地记下具体日期:“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而在另外十五篇西湖游记中则不再注明日期。
⑧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西湖在作者笔下重在写意,勾勒西湖天然娟秀的风情,一种引人酣醉的整体魅力,以及作者的内心体验,而不精雕细刻其山水面目细节。这是本文最重要的特色。
四、.总结、扩展
.总结:这节课我们分析了西湖美景及作者的内心感受,品味了重要词语和句子,从而提高了我们鉴赏古文的能力。
扩展:据你的理解,互相交流你的欣赏点。
五、布置作业
课下搜集写西湖美景的诗文,写在札记本上。
第二课时
西湖二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得知袁宏道对抗州西湖心往神驰,那么我们欣赏一下他的《西湖二》,看他怎样以独特的个性与审美观来描写西湖胜景的?
二、阅读分析
l.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掌握下列词语。
夕岚:傍晚的山光。勒:抑制。相次:一个接一个。恋:迷住。去:离开。歌吹:唱歌奏乐。粉汗:年轻妇女的汗。艳冶:美丽,妖艳。设色:用颜色描画。夕春:夕阳。花态柳情,山容水意: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受用:享用。
2.请学生疏通文字。
3.分析欣赏本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
(l)思考并讨论问题。
①作者认为西湖最盛是什么季节与时辰?
答:西湖是人间仙境,春夏秋冬、阴晴朝夕皆各有其美,但作者却别具慧眼,情有独钟。所以开篇便说:“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②为何西湖之春月为最盛,朝烟、夕岚为一日之盛呢?
答:因为西湖之春的盛景,一是盛在花,二是盛在人。作者先写梅花因春寒雪盛,如同被勒住而迟开,花期虽推迟,但得以与杏花、桃花斗妍争奇,使西湖更增添了流光溢彩、姹紫嫣红的春色,却是罕见的“奇观”。如此与否桃相次
篇5:西湖游记
冒着炎热的酷暑,顶着40度的高温,我们来到了杭州。杭州的第一任市长苏东坡老先生站在苏堤边上等待着我们的到来。
我们漫步在苏堤边上,苏堤的两边种满了桃树和柳树,虽然我们来的时候是夏天,但是我也能想像到每逢阳春三月,桃花如火,柳树如烟,掩映湖面,风趣横生的景象,我不禁想起来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顺着苏堤向前走是印波桥,走在桥上,湖面胜景如画般展开,一阵微风吹过,印波桥的倒影在湖水中来回飘荡,万种风情,任人领略。
我们座上游船来到了西湖,去欣赏西湖的另一种美。西湖里有三座石塔,象三个宝葫芦一样,长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每到中秋之夜,明月当空,人们喜欢在石塔的圆洞里点上灯烛,把洞口糊上薄纸,水里就会映出好多小月亮,月照塔,塔映月,景色十分绮丽。那就是有名的“三潭印月”。
在杭州西湖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断桥不断肝肠寸断,长桥不长情意长,孤山不孤寡人孤,向我们讲述了三个凄美的故事。杭州西湖有讲不完的故事看不完的景色,等你们有时间的时候一定要去看一看听一听啊!
上一篇:我的堂弟
下一篇:蒋氏故居游记 相关推荐 一个留守儿童的心声作文 我的家乡——汕头作文600字 童年趣事——洗衣机洗菜记作文600字 我的梦想——歌手作文300字 崇廉好家风作文800字 美丽的帽儿山作文600字 哥哥对我的爱作文600字 读书会后作文400字 廉洁在我心中作文500字_廉洁作文500字 我家的小狗 xx,我想对你说 停电的启示作文500字
篇6:西湖游记
第一段:写西湖景色最盛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下,一日之内最盛美的则是晨雾,是晚岚。
第二段:写西湖苏堤上绿柳红花,游人如织的繁盛华艳的景象。
第三段:暗讽杭州人不会欣赏西湖美景,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谑。
三、.写作特点
1.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寓情于景、寓思想于景物描写之中。
2.多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等修辞,使文章语句艳丽多姿。
3.运用典故,丰富了文章内容。
四、关于引导学生诵读课文的教学建议
本文是文情并茂的山水小品,文辞清丽简洁,内容意趣盎然,非常适合诵读,因此将诵读作为自读的第一个步骤。其要点是通过诵读活动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受到感染。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①进入情境。诵读之前,教师先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如本文作者袁宏道的生平,文章的.写作背景,西湖的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等等,以激发学生兴趣,进人课文学习的情境,从而为诵读活动酝酿情感,作好准备。 ②诵读感知。在这个步骤中,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诵读课文,对作品的内容获得初步的感知。本文描写了秀美如画的西湖风景,表达了作者轻松喜悦的心情和高雅的情趣,诵读时要指导学生用心体会,读出感情。为了增强诵读感知的效果,可采用形式多样的诵读方式,如低声吟诵、表情朗诵、分组朗读、随机(VCD、计算机)跟读等。 ③诵读评估。诵读结束,师生就诵读情况进行交流,作出简要评价。如,诵读是否正确流畅,对语调、语速的处理是否恰当,对课文的感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评估既可以由教师评述,也可以由学生互评,个人自评。
五、关于引导学生鉴赏阅读的教学建议
鉴赏是本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分析比较,品读出课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文化内涵,以获得审美的愉悦,并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文作者袁宏道是用自己的心来感受西湖之美的,他笔下的西湖如同青春靓丽、婀娜多姿的少女,富有鲜活的生命力和灵性。鉴赏本文如果没有个体生活体验的融入,没有联想和想像的参与,将是苍白无效的。因此,教学中首先要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驱遣丰富的想像。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或者口头言语,调动起学生的情趣,使学生‘投身处地”地体验描写的对象,以增强鉴赏的效果。
其次,鉴赏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本文可以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作比较,认识两篇诗文的.异同;还可以与晚明小品作家张岱的《西湖七月半》相比较,从而拓展阅读视野,提高欣赏修养。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篇7:西湖游记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得知袁宏道对抗州西湖心往神驰,那么我们欣赏一下他的《西湖二》,看他怎样以独特的个性与审美观来描写西湖胜景的?
二、阅读分析
l.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掌握下列词语。
夕岚:傍晚的山光。勒:抑制。相次:一个接一个。恋:迷住。去:离开。歌吹:唱歌奏乐。粉汗:年轻妇女的汗。艳冶:美丽,妖艳。设色:用颜色描画。夕春:夕阳。花态柳情,山容水意: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受用:享用。
2.请学生疏通文字。
3.分析欣赏本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
(l)思考并讨论问题。
①作者认为西湖最盛是什么季节与时辰?
答:西湖是人间仙境,春夏秋冬、阴晴朝夕皆各有其美,但作者却别具慧眼,情有独钟。所以开篇便说:“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②为何西湖之春月为最盛,朝烟、夕岚为一日之盛呢?
答:因为西湖之春的盛景,一是盛在花,二是盛在人。作者先写梅花因春寒雪盛,如同被勒住而迟开,花期虽推迟,但得以与杏花、桃花斗妍争奇,使西湖更增添了流光溢彩、姹紫嫣红的春色,却是罕见的“奇观”。如此与否桃相次开放的“
篇8:西湖游记
摘要: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对于西湖,多少文人墨客触景生情,创下了流传千古的诗赋佳句。
西湖游记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对于西湖,多少文人墨客触景生情,创下了流传千古的诗赋佳句。苏轼、白居易、杨万里等诗人都曾为她题词作赋,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了梦寐已久的国家5A级景区——杭州西湖。
虽是酷暑季节,刚步入景区,便感到一股凉风迎面拂来。放眼望去,只见一艘艘五颜六色游船整齐的停泊在湖堤近岸,一望无际的湖面泛起鱼鳞似的波纹随微风远去,像仙女铺展着没有熨平的丝绸。我们沿着岸边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向前走去,一排排垂柳像一个个卫兵保护着这壮丽秀美的西湖;又像是在为各位游客打着遮阳伞。徐步向前,西湖博物馆及苏小小墓、武松墓等,看的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最令我惊诧的是就像是断裂在湖中的断桥和人工挖湖泥堆砌成、横跨两岸的苏堤、白堤竟然可以通汽车。我仿佛看到先人用智慧和汗水辛勤劳作的场面。
穿过甬道,便来到我仰慕已久的民族英雄岳飞的陵墓——岳王庙。大殿上横挂着一块大匾,上书“天心昭昭”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仿佛向人倾诉着岳飞的精忠报国之心。进大殿门内,神台之上岳飞的塑像身披战袍、头顶金盔、脚蹬战靴、手擎宝剑、端庄威严,气宇轩昂好一派威风凛凛的大将风范!我眼前浮现出了一代代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悲壮事迹。转入殿后,看到四个铁人跪在岳飞墓前,真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飞在战火纷飞、民族**的时刻挺身而出、精忠报国挽救国家于危难的爱国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转眼间,时间流逝、夕阳西下,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西湖这人间天堂。西湖,是如此的壮美秀丽,令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真不愧是世界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篇9:西湖游记
教学建议
一、课文主旨
《西湖游记二则》是明代袁宏道的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章主要采用了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高雅的志趣。
二、结构内容
《西湖一》全文共5句。
第一层(第1句)写作者出杭州武林门西行游览西湖。
第二层(2―4句)写游西湖所见及内心感受。
第三层(第5句)补充交代此行是作者第一次游西湖及游览时间。
篇10:西湖游记
第一段:写西湖景色最盛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下,一日之内最盛美的则是晨雾,是晚岚。
第二段:写西湖苏堤上绿柳红花,游人如织的繁盛华艳的景象。
第三段:暗讽杭州人不会欣赏西湖美景,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谑。
三、写作特点
1.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寓情于景、寓思想于景物描写之中。
2.多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等修辞,使文章语句艳丽多姿。
3.运用典故,丰富了文章内容。
四、关于引导学生诵读课文的教学建议
本文是文情并茂的山水小品,文辞清丽简洁,内容意趣盎然,非常适合诵读,因此将诵读作为自读的第一个步骤。其要点是通过诵读活动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受到感染。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①进入情境。诵读之前,教师先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如本文作者袁宏道的生平,文章的写作背景,西湖的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等等,以激发学生兴趣,进人课文学习的情境,从而为诵读活动酝酿情感,作好准备。 ②诵读感知。在这个步骤中,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诵读课文,对作品的内容获得初步的感知。本文描写了秀美如画的西湖风景,表达了作者轻松喜悦的心情和高雅的情趣,诵读时要指导学生用心体会,读出感情。为了增强诵读感知的效果,可采用形式多样的诵读方式,如低声吟诵、表情朗诵、分组朗读、随机(VCD、计算机)跟读等。 ③诵读评估。诵读结束,师生就诵读情况进行交流,作出简要评价。如,诵读是否正确流畅,对语调、语速的处理是否恰当,对课文的感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评估既可以由教师评述,也可以由学生互评,个人自评。
五、关于引导学生鉴赏阅读的教学建议
鉴赏是本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分析比较,品读出课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文化内涵,以获得审美的愉悦,并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文作者袁宏道是用自己的心来感受西湖之美的,他笔下的西湖如同青春靓丽、婀娜多姿的少女,富有鲜活的生命力和灵性。鉴赏本文如果没有个体生活体验的融入,没有联想和想像的参与,将是苍白无效的。因此,教学中首先要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驱遣丰富的想像。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或者口头言语,调动起学生的情趣,使学生‘投身处地”地体验描写的对象,以增强鉴赏的效果。
其次,鉴赏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本文可以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作比较,认识两篇诗文的异同;还可以与晚明小品作家张岱的《西湖七月半》相比较,从而拓展阅读视野,提高欣赏修养。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西湖一
一、导入 新课
杭州西湖,是我国优美的名胜之一。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笔墨来赞美它。宋
朝苏东坡《饮湖上初晴雨后》中谈到西湖的两句诗是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今天,我们学习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写的《西湖游记二则》,看看作者是怎样独具慧眼,描绘西湖胜景的。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1)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人。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品有《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等。
(2)写作背景:袁宏道于万历二十三年二月由京师至江苏吴县任县令,虽颇有政绩,但却感到“性与俗违,官非其器”,羡慕陶潜“归去来兮”,万历二十五年春被准解官,此时恰如游鳞纵壑,大有“无官一身轻”的解脱之感,是年辞官后自春至夏,乃畅游惠山、西湖、五泄、天目等东南山水名胜,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寄托其追求自由的心灵,欣赏造化之奇妙。将其所见所感形诸笔墨。其中描叙杭州西湖山水风光的散文即十六篇之多。
三、阅读分析
分析欣赏《西湖一》,品味其重点词、句。
1.再次请学生朗读课文。
2.重点词语理解:
突兀:高耸的样子。棹zhào:划船。娥: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颊jiá:面颊。这是说桃花艳丽如少女的颜面。
3.分析课文,品味语句。
①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讨论后回答)为什么?
答:“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因为作者初至杭州,最为心往神驰的是西湖。作者渴慕已久的是一睹西子芳容以解相思之苦。这种感情蓄积已久,其发必速,故游记开篇不容许多笔墨交待,一落笔就直抒性灵:保叔塔为西湖北侧门户,塔身挺秀,卓立山巅,未近西湖而先人眼帘,本也是一处胜景,但作者仅以“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一笔带过,是因为他心不在焉,“已心飞湖上也”。整个杭州山水风物此时惟“湖上”才是作者钟情之所在。“心飞”的夸饰把他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表露无遗。
②为何插入一闲笔“午刻人昭庆”?(思考后回答)
答:这是欲扬先抑,造成顿挫之致,然后才续“心飞湖上”之意。
③下文“茶毕,即棹小舟太湖”中哪个字写出作者此时急不可待之意。
答:“即”最能表现。
④当作者终于亲眼目睹到
篇11:《西湖游记》
1.两则文章都是写西湖,可放在一堂课内来教学,了解作者的游踪。
2.此堂课以教学常用文言词语为主。
3。采用多媒体教学。
4.教学时数:―课时
一、导入新课
俗语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美又以西湖为最,有诗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西湖的文章,仔细品味西湖的美。
二、简介作者
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今湖北公安县)人。他.与其兄宗道、弟中道都是晚明反复古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称“三袁”。他主张文学创作要“独扦性灵,不拘格套”,作品语言清新明快,有《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等。
三、分析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并用多媒体设备打出生字词,学生在书中画记。
①突兀:高耸的样子。②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③勒:抑制。④相次:一个接一个地。次:按顺序排列。⑤发:打开、开掘,引申为“花开”。⑥数:屡次。⑦去:离开。⑧弥漫:满,遍。⑨歌吹:唱歌奏乐。这里是说歌妓很多。吹,管乐器的演奏。⑩罗纨:精细的织品。这里指富贵人家的装束。⑩艳冶:美丽,妖艳。⑩染翠:变成绿色。⑩岚:山气。⑩设色:用颜色描画。⑩夕舂 :夕阳。⑩尤:更。⑩目酣:形容非常爱看。酣,喝足了酒。⑩花态柳情,山容水意: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意思是一切景物。
2.学生自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试着翻译。
3.教师答疑。
四、理解课文内容安排
打开多媒体,展示画片。
1.学生根据画面了解作者游踪。
“西湖一”:武林门一保叔塔一昭庆寺一西湖
“西湖二”:断桥―苏堤(全在湖上)
指名学生在文中找出写景部分与画面一致的语句,并齐读这些语句。
这一过程可灵活安排,主要使学生对西湖有更形象的认识。
五、作业
篇12:西湖游记
西湖游记_记叙文
经过一周的阴雨天,迎来了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妈妈见天气这么好,提议说:我们一家三口去西湖逛逛吧!经过一番整理,我们怀着快乐的心情出发了
我们从南山路缓缓进入,一家人手拉着手踏着轻盈的步伐欣赏着路两边的风景,在往里走,映入眼帘就是一个小池塘,池塘的水碧绿碧绿,清澈见底,池塘的中央有一小片地,上边种满了各种颜色的小野花:红的、黄的、蓝的…五彩缤纷,就像一条条花裙子,两岸,柳树姑娘把那柔软的长发轻轻地伸进那清澈的水里洗着头发。
再往里走,到了游船的地方,爸爸说:“我们坐船去三潭印月吧!”买好船票,为了能更好的`欣赏西湖美景,我们选了露天的船尾坐好等待开船。坐在船上看见远处的游船像一片片树叶一样在飘动,船下面一条条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的追逐玩耍,不时地悄悄探出小脑袋,顽皮的吐出一个个小泡泡。我看见有趣极了,赶紧拿出随身带的面包,撕了一小块抛入水中,小鱼儿闻到香喷喷的面包,一下子全涌了过来,那场面真是壮观。接着,我又一次、二次、三次…的面包抛入水中。这时船开了,鱼儿们被震的四处逃窜,在像骏马一般的浪花中消失了。
我们乘着游船,荡漾在微波粼粼的湖面上,一阵清风吹来,人立刻神清气爽。游完了三潭印月,上岸后沿途步行到苏堤春晓、雷峰塔。
离开美丽的西湖时,我不禁想起一句赞美西湖的话: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是杭州,是啊,杭州西湖的确如此之美。
篇13:西湖游记作文精选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白娘子》这个凄凉而又浪漫的爱情故事,可谓众所周知。而故事发生的地点——西湖,也因此吸引了大批游客。
去年暑假,我有幸与母亲去杭州西湖游览,苏东坡曾说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但西湖真有那么美吗?我抱着这个问题踏上了旅途。
下了火车,我们又匆匆地赶往西湖,想尽快目睹它的风采,进了大门,我顿时觉得自己好像置身于“人间天堂”之中,可谓鸟语花香,桃红柳绿,美不胜收。
远处那若隐若现的山峰,层层叠叠,仿佛笼罩着一各路神秘色彩,这使我想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句话,那群山里真是神仙吗?我认为这只是一种无稽之谈,不禁笑了起来……
现在,我该好好欣赏一下西湖了,也许是巧合,此时突然下起了蒙蒙细雨,这更为西湖增添了一份美丽。湖面顿微波不断,但却时时闪着银光,远远望去,西湖像一面镜子,把万物照得栩栩如生。
“断桥”在何处呢?我四处寻找,只见西湖中央架着一座精雕细刻的石桥,上面刻着两个字:断桥。这难道是他们相见的“断桥”吗?但桥并未断呀,不过,到了晚上,我便知道了“断桥”的秘密。“断桥”其实并未断,每到晚上,桥壁上亮了灯,它们一个挨着一个,只是桥壁中间没有装灯,远远望去,真的像一座“断桥”呢!
西湖周围有一圈柳树与桃树,柳叶在微风吹拂下,细雨的滋润下,越发青翠。
篇14:西湖游记作文
其实这篇东西早就该写了,在我去杭州以后,西湖游记作文。在短短的时间内,游遍了杭州的风景,眼花缭乱之余,唯有叹息,杭州沉淀的东西太多,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许多东西拥挤在一起,竟然不知道从何下笔。所以一直就耽搁了下来。今天看到一篇关于杭州的游记,各种印象从心底慢慢浮起,竟是无比的清晰,所以重新操起笔来,也算对杭州有个交代。
杭州的美是奇怪而独特的。从中间分割开来,一边是天下独秀的天然景色,一边是高楼林立的现代景观。城市的文明美不单单是杭州所有,天然的景色也不单单是杭州所有,而杭州却巧妙的将这两个融合在了一起。万分难得的是,在融合当中,又巧夺天工的隔离开来,所以,杭州的美,是别的地方没有的。
杭州只所以成名,不能不归功于中国渊源的历史沉淀,许多映象都放到杭州中来。我来到杭州的时候,天正好是小雨。杭州以它独特的方式迎接我这位不速之客。凉凉的撒在脸上或者单衣上,心竟然也一下子潮湿起来,几乎迫不及待的想融入这诗画中去。幸好杭州不是这么匆忙的接待我这匆忙的过客。先歇歇脚吧,让疲惫的身心先静下来,然后再慢慢的欣赏。
其实我来杭州,最想见的就是两个人,一个是苏小小,一个是岳飞。在历史的舞台上,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也象两种不同的角色般被杭州所容纳。巧妙的糅合在西湖边上,又巧妙的隔开。
小小的墓是寂寞的,其实已经不能算做墓了,只有一石青碑,还有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亭子伴随她的长眠之地。小小是寂寞的,没有几个人能记得起她,我去的时候,也只有我和一个友人。小小的一生也是寂寞的,伴随她的,也惟有她的诗句而已。鲍仁算是她的朋友,但也只不过是她所欣赏的一个没落文人而已。阮郁是了解她的,但是却两地相隔。伴随小小的,也只有门前的青松而已。但是,这么个寂寞的人,在她死后,却给人留下了一个永不磨灭的映象,留在了西湖之滨。
走了,友人留诗一首,烧于小小,让她在寂寞的坟墓里清读。
云淡风清花满楼,月冷衣寒网悠悠。
孤灯独影翻老句,清音雅韵抚旧筹。
愁醉柔肠弄萧谱,思凝素笺燃香篝。
一别天涯长相忆,清泪透枕残梦留。
而我却什么也没留下,能留下的,也只是一声叹息而已。紧此而已。
想当年,鲍仁呕血大哭,我辈无言。
和小小相比,岳飞是颇不寂寞的。岳飞的墓地宏伟壮观,他是民族的'英雄。对着他,对着他的墓地,对着他墓旁的岳云的墓,对着中国或者外国的游客,是一种悲壮的美。中国历史上他是独特的,他是封建意识的殉道者,有趣的是,在他身后几百年,又出现了另一个和他几乎同样遭遇的殉道者,他就是袁崇焕。英雄相惜,我恍惚看见,他们都从墓地中走出来,穿越几百年的沧桑,把手举杯。
谁说古来英雄皆寂寞?
安息在这西湖河泮吧,愿它能带给你身后的安宁。
走出岳飞纪念馆,忽然又下起了小雨,我忽然想起来,将他安葬在西湖河边,几乎是对他的讽刺。因为,因为在和此地相隔几百里的地方,有一个和西湖差不多同等名气的湖,它的名字叫做洞庭湖。史书有载,岳飞在洞庭湖与杨幺大战,鲜血染红了三百里洞庭湖。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下士时,
若是当时身便死,
千古忠佞有谁知?
不管怎么说,岳飞是那时代的英雄。并且他抗击金人的勇气,至今还鼓舞着我们。
西施是生长在西湖边上的。由来杭州出美女,然也。杭州女子的美并不仅仅是在外表,是在鲜嫩的皮肤和窈窕的身段上,而是在一种韵味,这种江南女子的温柔将一个即使不算漂亮的女子也变的美丽起来。当年范厘(注:找不到字)是在哪遇见西施的?不记得了。应该在杭州的某个角落吧。然而我始终觉得,西施不属于西湖。西施属于太湖。只有太湖泛舟的西施才是我心目中的西施。常常想,在范将军的心里,西施是什么?四大美人中,也惟有西施好一点,因为,她还有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尽管这个爱情故事或许是虚构出来的。
如此江山。
泛舟西湖,竟然没有想象中的感觉,或许是西湖的水太脏了吧,我很想俯身捧一掊水,看着脏而绿的颜色,怕了。
吴山傲立在西湖边上,算是给温柔的西湖多添了几分毫气。然而,在我头脑中辉映的,却是金主的诗句: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好诗,豪气冲天,丝毫不逊色与岳飞的满江红。但是给予我的,却是淡淡的哀愁。最后终于有异族踏上了这个山头,那是成吉思汗的后裔们,踏着先人的脚步,铿锵有声的入主西湖,入主吴山。不知道先入杭州的大元将军是不是这么投趣,在吴山峰顶吟唱这首诗。
想说的也只有这些了,其他的景观,游客们都可以用眼睛去看,去欣赏了。哦,另外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我惊诧于号称梅妻鹤子的林和靖,竟然也安静的隐居在这西湖脚下,隔着西湖,和小小相对。他也是寂寞的,但是他终于超脱了寂寞。或者说他将寂寞很巧妙的隐藏起来了。
隐藏在西湖的水里。但是现在的西湖水肮脏而混沌。
西湖醋鱼是好吃的,只不过整个杭州,止楼外楼一家是正宗。价格昂贵。
【西湖游记作文范文_学生作文大全】
篇15:西湖游记 示例
西湖游记二则 教学设计示例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训练点
理解本文独特的写景特点,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
能力训练点
培养诵读能力,审美能力。
美育训练点
欣赏西湖美景。
学法引导
反复诵读,精美语句最好背诵。
体会作者感情和独特生活体验。
交流有关西湖的诗文。
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疏通文字,理解句意,掌握虚实结合的手法。
难点:理解作者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
解决办法:通过整体感知,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重点难点。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对西湖一进行具体学习。
第二课时 对西湖二进行具体学习。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对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回答。
训练朗读能力,交流欣赏体会。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篇16:西湖游记 示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得知袁宏道对杭州西湖心往神驰,那么我们欣赏一下他的《西湖二》,看他怎样以独特的个性与审美观来描写西湖胜景的?
二、阅读分析
l.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掌握下列词语。
夕岚:傍晚的山光。勒:抑制。相次:一个接一个。恋:迷住。去:离开。歌吹:唱歌奏乐。粉汗:年轻妇女的汗。艳冶:美丽,妖艳。设色:用颜色描画。夕春:夕阳。花态柳情,山容水意: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受用:享用。
2.请学生疏通文字。
3.分析欣赏本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
(l)思考并讨论问题。
①作者认为西湖最盛是什么季节与时辰?
答:西湖是人间仙境,春夏秋冬、阴晴朝夕皆各有其美,但作者却别具慧眼,情有独钟。所以开篇便说:“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②为何西湖之春月为最盛,朝烟、夕岚为一日之盛呢?
答:因为西湖之春的盛景,一是盛在花,二是盛在人。作者先写梅花因春寒雪盛,如同被勒住而迟开,花期虽推迟,但得以与杏花、桃花斗妍争奇,使西湖更增添了流光溢彩、姹紫嫣红的春色,却是罕见的“奇观”。如此与否桃相次开放的“香雪梅”岂能不观赏?更何况友人陶石篑又数言这里的“傅金吾园中梅”,乃宋朝古梅,高雅非凡,更应该赶快去大饱眼福。这里写西湖梅花之美及虚写,是作为一种铺垫,旨在衬托西湖桃花更令人叹为观止。――因为作者“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梅花为“岁寒三友”之一,被视为高洁的象征,桃花则曾被贬为“轻薄”之物。作者会梅取桃,乃至为桃花所“恋”,可见其通异于世俗的独特的审美趣味。而春日西湖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的桃花亦确实蔚为奇观:“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仅此两句,采取远望的角度,就写出西湖二十余里挑花夹杂着绿柳的总体意境。“绿”指柳条,“红”指桃花,“烟”“雾”弥漫,则渲染出“花态柳情”呈现繁花照眼,生机勃勃的色彩美,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丹青。春花盛开乃是“西湖最盛”“为春”的主要表现。其次还表现为游人罗纨之盛:“歌吹为风,……艳冶极矣。”在桃花盛开的白堤、苏堤上,红男绿女,比肩接踵,甚至比堤边的春草还多;歌乐似春风回旋,香汗如春雨流滴,好不热闹;色彩艳丽之极,风姿放荡之极,着“艳冶”二字,可谓摹写、概括尽致。作者之笔墨亦极尽浓艳之能事,盖非如此不能描绘出西湖春天“艳冶”之盛景。
③西湖之月为最盛表现在哪里?
答:写“为月”是淡雅之笔,一浓一淡,相辅相成。此处“尤不可言”的月景,也只有以淡雅的笔才能写出其神韵。作者此刻惜墨如金,并未大肆渲染,仅用“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有一种趣味”十四个字而已。月色中的花柳、山水该是一种什么样特殊的情趣与意味呢?作者留给读者去看去想像。而“月景”确实妙不可言,写得太具体难免要损害其美,束缚读者的神思,而这样略加点染反而勾勒出幽深的境界,具有无穷的趣味。夜景虽最美,但并非人人能享受。作为趣味高雅的士大夫,作者颇以能探幽寻胜,受用此乐而得意,对“俗士”既红男绿女的“杭人”则含有讽诮之意,故云“安可为俗土道哉!”
④按逻辑,本文应该在描写“西湖最盛”“为春”之后,应接着描写“西湖最盛”“为月”,但作者却先写了什么?为什么朝烟、夕岚为一日之盛?
答:作者好像舍不得让主角“月”出场,意欲以之唱大轴戏,所以先让配角如烟、夕岚登台铺垫。此外,以“然杭人游湖,……”承上段罗纨之盛,在结构上亦是顺理成章。红男绿女的杭人只知在午、未、申三时游湖,在作者眼中是一种“俗”的表现,其“不识庐山真面目”乃在于缺乏超俗的审美的趣味。作为外来游客的作者则以其慧眼发现:“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末下,始极其浓媚。”这是对西湖“一日之盛,为如烟,为夕岚”的具体描写。“湖水染翠,山岚设色”,这一“染”一“设”,皆赋予大自然以灵性,将大自然比拟成丹青妙手,而大自然的画笔,只有在“朝日始出”与“夕春末下”这两个美妙时刻才为湖光、山岚添彩
篇17:西湖游记 示例
一、导入新课
杭州西湖,是我国优美的名胜之一。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笔墨来赞美它。宋朝苏东坡《饮湖上初晴雨后》中谈到西湖的两句诗是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今天,我们学习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写的《西湖游记二则》,看看作者是怎样独具慧眼,描绘西湖胜景的。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1)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人。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品有《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等。
(2).写作背景:袁宏道于万历二十三年二月由京师至江苏吴县任县令,虽颇有政绩,但却感到“性与俗违,官非其器”,羡慕陶潜“归去来兮”,万历二十五年春被准解官,此时恰如游鳞纵壑,大有“无官一身轻”的解脱之感,是年辞官后自春至夏,乃畅游惠山、西湖、五泄、天目等东南山水名胜,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寄托其追求自由的心灵,欣赏造化之奇妙。将其所见所感形诸笔墨。其中描叙杭州西湖山水风光的散文即十六篇之多。
三、阅读分析
分析欣赏《西湖一》,品味其重点词、句。
1.再次请学生朗读课文。
2.重点词语理解:
突兀:高耸的样子。棹zhào:划船。娥: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颊jiá:面颊。这是说桃花艳丽如少女的颜面。
3.分析课文,品味语句。
①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讨论后回答)为什么?
答:“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因为作者初至杭州,最为心往神驰的是西湖。作者渴慕已久的.是一睹西子芳容以解相思之苦。这种感情蓄积已久,其发必速,故游记开篇不容许多笔墨交待,一落笔就直抒性灵:保叔塔为西湖北侧门户,塔身挺秀,卓立山巅,未近西湖而先人眼帘,本也是一处胜景,但作者仅以“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一笔带过,是因为他心不在焉,“已心飞湖上也”。整个杭州山水风物此时唯“湖上”才是作者钟情之所在。“心飞”的夸饰把他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表露无遗。
②为何插入一闲笔“午刻人昭庆”?(思考后回答)
答:这是欲扬先抑,造成顿挫之致,然后才续“心飞湖上”之意。
③下文“茶毕,即棹小舟太湖”中哪个字写出作者此时急不可待之意。
答:“即”最能表现。
④当作者终于亲眼目睹到朝思暮想的春日西湖时,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它的妩媚与迷人?
答:作者连用了四个比喻、一组排比句描摹之:“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远处孤山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统一样起伏。
⑤以上描写西湖风景是实写还是虚写?
答:仅四句话,但由于选取了西湖典型风物,足以见西湖秀媚的风姿。此为实写。
⑥作者见到此景后,内心感受如何?是实写还是虚写?起到怎样的作用?(分组讨论后回答)
答:“才一举手,已不觉目酣神醉”,这是虚写西湖,借以反衬西湖之美。
⑦同学们感悟一下“目酣神醉”是何等心态?
作者虽云“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实际上他却已巧用一精彩之至的妙喻:“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退洛神时也。”这种感觉与联想虽然模糊,但境界空灵,意蕴丰富,颇堪品味。它既启发人联想到西湖如洛神,又使人想像作者如曹植“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的痴情醉态。作者的感情由此进入极高的审美境界。由此可见,山水在作者心目中是具有性灵的,是极其妩媚迷人的。这样比拟就显示出山水风物的精神、情趣,亦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爱恋之情,与“吏情物态,日巧一日;文网机阱,日深一日”(《与何湘潭》)的官场相比,就更觉自然界的清纯可爱。作者对其初游西游之日,如同与心爱的女人第一次约会一样珍视,因此郑重其事地记下具体日期:“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而在另外十五篇西湖游记中则不再注明日期。
⑧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西湖在作者笔下重在写意,勾勒西湖天然娟秀的风情,一种引人酣醉的整体魅力,以及作者的内心体验,而不精雕细刻其山水面目细节。这是本文最重要的特色。
四、.总结、扩展
.总结:这节课我们分析了西湖美景及作者的内心感受,品味了重要词语和句子,从而提高了我们鉴赏古文的能力。
扩展:据你的理解,互相交流你的欣赏点。
五、布置作业
课下搜集写西湖美景的诗文,写在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篇18:西湖游记作文
盖天下之美景而又历史之厚重者,必为世人心驰神往,趋之若鹜,难以计数,而西湖就是这么一处令人流连忘返的美景。
在某年国庆,我同几位好友乘车去西湖游玩,美丽的西湖三面环山,一面濒水,我们从白堤开始出发,一路向东而行,来到了断桥残雪,只可惜正值秋季,我们不能欣赏到这桥银装素裹的景象。我们只能看见远处的白堤树影稀疏,断桥上人来人往,有种说不出的“热闹”。秋风微拂,本似铜镜般的湖面泛起涟漪,在太阳的照映下反射出点点金光,倒与秋季尤为相衬。
我们继续向前走,来到了平湖秋月,可不巧,由于前来观赏的游客实在太多了,我们与景致隔的太远,只能通过偷听一旁经验十足的导游介绍道:“那是承香堂哩,瞧着那块大匾额没有啊?跟好我,我带你们上前去看看嘞。”合着还是有个有口音的外地导游,想必他也是很热爱西湖这片景色,了解了这位美人的各种故事,才会来当导游,向游人介绍这片景色的吧,可是承香堂的游客太多了,我们一行人只能带着遗憾离开。
沿着长堤继续前行,岸边栽了许多不同的柳树,有垂柳,醉柳,浣纱柳等,这附近还有一个闻莺馆和百鸟天堂,此情此景我不禁感叹,脑袋里蹦出不知何时读过的诗句,“莺语柳阴深霭玉壶清,碧浪摇空舞袖轻。林外莺声啼不尽,画船何处又吹笙。”在欣赏这美景的过程中,我们也稍作调整,休息片刻后,我们又匆匆赶下一个景点——“雷峰夕照”。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塔内的几幅精致的挂画,至于内容是广为流传的白娘子与许仙的故事。多亏发达了的科技,我们乘着电梯来到了塔顶,目光所及之处乃是整个西湖青黛含翠的树木与波光粼粼的湖面交相辉映的景象,像极了一副水墨画,牵人心魄,美得人心旷神怡。
时间如白驹过隙,很快,夕阳西下,在地平线上留下了最后的光辉。在血色残阳与漫地霞光中,我们离开了西湖,这次虽未能欣赏到银装素裹的断桥与有着大匾额的承香堂,但是在这金秋时节,与好友们来一场美妙的西湖之游,倒也让我沉醉其中。
★ 西湖游记教案
★ 《西湖》语文教案
★ 初三语文教案
★ 钱塘湖春行教案
★ 初三作文教案
【西湖游记的教案(精选18篇)】相关文章:
满井游记说课教案2022-07-22
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参考2023-08-10
小学语文第十册基础训练二教案2022-04-30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22022-10-28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22-12-24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作文900字2022-06-02
八年级上册语文卷子第三单元作文2023-09-12
《桂林山水》优质教案2022-10-10
《满井游记》优秀教学方案设计2023-08-24
桂林山水教案6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