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我与我们教案

时间:2023-11-20 08:01:45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第二课我与我们教案(通用12篇)由网友“daysy1588”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第二课我与我们教案,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第二课我与我们教案

篇1:第二课我与我们教案

第二课我与我们教案

第二课我与我们1、一滴水与大海2课时

课题第二课我与我们1、一滴水与大海2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了解什么是集体主义,为什么应该坚持集体主义。

重点集体的特征。

难点1、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了解什么是集体主义,为什么应该坚持集体主义。

教学模式四环节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具

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使用教材P7的材料:一滴水与大海。

二、新授:

1、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

①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相互依存)

②集体的概念、特征与层次。

概念:集体是许多人集合起来的'、有组织、有共同目标和行为规范的团体。

特征:

第一,有共同的目标。

第二,有组织性和纪律性。

第三,具有一定的组织制度,拥有集体的组织机构,有一定的集体活动准则,以及集体成员对各项准则的遵守。活动:根据集体的含义和特征,辨别以下这些团体是否属于集体:

学校足球队、少先队、书法兴趣小组、一个组织严密的团伙、电影院时的观众、学校的共青团组织……

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第四,各部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相互依赖,并与其他的集体有机地联系着。

集体有大小层次之分。

2、以集体利益为重。

①活动:拉小球。

②讨论:李丽的问题。

③讨论与分析:“陪练员”及“梦五”事例的讨论与分析。

④活动:自由论坛。

3、反对小团体主义。

①小团体主义和集团主义的区分。

②探究:在班级和学校里还有哪些小团体主义现象?一起把他们找出来,分析并寻找解决的办法。

三、巩固复习知识点。

四、练习:练习册相关部分。讨论与分析:“陪练员”及“梦五”事例的讨论与分析。

探究:在班级和学校里还有哪些小团体主义现象?一起把他们找出来,分析并寻找解决的办法。

计1、一滴水与大海

1、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

①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②集体的概念、特征与层次。

2、以集体利益为重。

3、反对小团体主义。

①小团体主义和集团主义的区分。

领导

审阅

意见签名:

篇2:第二课 我与我们 1、一滴水与大海2课时

课题第二课 我与我们 1、一滴水与大海2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1、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2、了解什么是集体主义,为什么应该坚持集体主义。

重点集体的特征。

难点1、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2、了解什么是集体主义,为什么应该坚持集体主义。

教学模式四环节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具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一、导入:使用教材p7的材料:一滴水与大海。二、新授:1、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①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什么样的?(相互依存)②集体的概念、特征与层次。概念:集体是许多人集合起来的、有组织、有共同目标和行为规范的团体。特征:第一,有共同的目标。第二,有组织性和纪律性。第三,具有一定的组织制度,拥有集体的组织机构,有一定的集体活动准则,以及集体成员对各项准则的遵守。活动:根据集体的含义和特征,辨别以下这些团体是否属于集体:学校足球队、少先队、书法兴趣小组、一个组织严密的赌博团伙、电影院时的观众、学校的共青团组织……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第四,各部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相互依赖,并与其他的集体有机地联系着。集体有大小层次之分。2、以集体利益为重。①活动:拉小球。②讨论:李丽的问题。③讨论与分析:“陪练员”及“梦五”事例的讨论与分析。④活动:自由论坛。3、反对小团体主义。①小团体主义和集团主义的区分。②探究:在班级和学校里还有哪些小团体主义现象?一起把他们找出来,分析并寻找解决的办法。三、巩固复习知识点。四、练习:练习册相关部分。讨论与分析:“陪练员”及“梦五”事例的讨论与分析。探究:在班级和学校里还有哪些小团体主义现象?一起把他们找出来,分析并寻找解决的办法。

1、一滴水与大海1、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①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什么样的②集体的概念、特征与层次。2、以集体利益为重。3、反对小团体主义。①小团体主义和集团主义的区分。

记领导审阅意见签名:

篇3:《电与我们的生活》教案

《电与我们的生活》教案

《电与我们的生活》教案仙桃市郭河二小 肖金武 一、教学设想: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会用调查家用电器、查阅书刊、上网和请教别人等方式获得有关电的资料,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参与讨论,发现并提出有关电的问题。初步学会触电后的急救技能。乐于与大家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成果,关注周围的用电安全。知道安全用电、雷电等电的基础知识,了解触电后的急救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采用调查法、小组交流法、实验法和学生一起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用具: 手摇发电机一台,盐水实验材料一套(烧杯一只、盐一袋、干电池三节、导线三根、小灯座一只、药匙一只),表格一张。 三、教学过程:   课前一周发下调查表(见附表一),让学生回家做调查研究。课前一天,把调查表收集起来,了解学生的调查研究情况,以加强教学的目的性。 (一)、汇报家中电器情况 1、谈话: 电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是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已离不开电。比如教室中日光灯要用电,待会儿要用实物投影仪帮助大家上课。上个星期五老师让大家回家去调查了家中的电器情况,下面请三个小朋友上台,利用实物投影仪向大家汇报家中的电器情况。我建议大家用这样的方式说话“我家有几个什么电器,用的是什么电”。   三个学生上台汇报。教师利用学生汇报中的矛盾,解释交流电、直流电:交流电是指发电厂中发出来的电。直流电一般是指干电池中的电。 2、谈话: 看起来我们小朋友家中的电器的确很多,生活很富裕。电脑、电话、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等电器是家庭生活现代化的几个重要标志。让我们来统计一下我们班家中的电器,举手表示家中有这种电器的。(全班共40人) 名称  电脑 电话机 彩电 洗衣机 电冰箱 空调 数量 10  38 39  35 30  18 在实物投影仪上放上表格,教师逐件统计电器的数量。统计后稍加分析。 3、谈话: 我们的'家中有那么多的电器,要是没电了,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呢?请三至六名学生表述。 (二)、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知识 1、谈话: 电对我们的生活有那么大的影响,我想大家对于电的知识一定知道得很多吧。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吧。怎么交流呢?大家来说一说。 2、学生交流电的知识。   学生可能会从用电安全、雷电和其它有关电的知识来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也可参与学生的交流。比如讲讲高压电的危险性,交流电和直流电的电压高低差异等等。 (三)、交流问题 1、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随机地处理。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以下问题均来自学生的问题) 电是怎么来的? 发电厂是怎么发电的? 雷电是怎样产生的? 雷电的能量能利用吗? 人触电后如何进行急救? 电为什么不能遇到水? 如何防止触电? 电是怎么到我家的? 2、可以随机做的活动: 电是怎么来的? 教师出示手摇发电机,学生观察发电机的组成,并相互交流。然后演示手摇发电机发电实验。接着问发电厂里的电是用什么力量发出来的。最后问学生电可以无中生有吗。 电为什么不能遇到水? 实验一:清水可以导电吗?实验二:盐水可以导电吗?最后讲述水导电和人导电的原因。 人触电后如何进行急救? 先讲述急救的方法,然后示范,最后学生练习。 (四)、总结 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定要安全用电、节约用电! 四、教学反思: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的特点,把学习科学变成是孩子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坚持科学课程的学习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我只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更加体会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并领悟科学的本质。

篇4:《电与我们的生活》教案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会用调查家用电器、查阅书刊、上网和请教别人等方式获得有关电的资料,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参与讨论,发现并提出有关电的问题。初步学会触电后的急救技能。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乐于与大家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成果,关注周围的用电安全。

3、科学知识:知道安全用电、雷电等电的基础知识,了解触电后的急救方法。

教学用具:手摇发电机一台,盐水实验材料一套(烧杯一只、盐一袋、干电池三节、导线三根、小灯座一只、药匙一只),表格一张。

教学过程:

课前一周发下调查表(见附表一),让学生回家做调查研究。课前一天,把调查表收集起来,了解学生的调查研究情况,以加强教学的目的性。

一、汇报家中电器情况

1、谈话:电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是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已离不开电。比如教室中日光灯要用电,待会儿要用实物投影仪帮助大家上课。上个星期五老师让大家回家去调查了家中的电器情况,下面请三个小朋友上台,利用实物投影仪向大家汇报家中的电器情况。我建议大家用这样的方式说话“我家有几个什么电器,用的是什么电”。

三个学生上台汇报。教师利用学生汇报中的矛盾,解释交流电、直流电:交流电是指发电厂中发出来的电。直流电一般是指干电池中的.电。

2、谈话:看起来我们小朋友家中的电器的确很多,生活很富裕。电脑、电话、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等电器是家庭生活现代化的几个重要标志。让我们来统计一下我们班家中的电器,举手表示家中有这种电器的。(全班共40人)

名称电脑电话机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空调

数量304039404038

在实物投影仪上放上表格,教师逐件统计电器的数量。统计后稍加分析。

3、谈话:我们的家中有那么多的电器,要是没电了,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呢?请三至六名学生表述。

二、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知识

1、谈话:电对我们的生活有那么大的影响,我想大家对于电的知识一定知道得很多吧。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吧。怎么交流呢?大家来说一说。

2、学生交流电的知识。

学生可能会从用电安全、雷电和其它有关电的知识来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也可参与学生的交流。比如讲讲高压电的危险性,交流电和直流电的电压高低差异等等。

三、交流问题

1、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随机地处理。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以下问题均来自学生的问题)

电是怎么来的?

发电厂是怎么发电的?

雷电是怎样产生的?

雷电的能量能利用吗?

人触电后如何进行急救?

电为什么不能遇到水?

如何防止触电?

电是怎么到我家的?

2、可以随机做的活动:

电是怎么来的?

教师出示手摇发电机,学生观察发电机的组成,并相互交流。然后演示手摇发电机发电实验。接着问发电厂里的电是用什么力量发出来的。最后问学生电可以无中生有吗。

电为什么不能遇到水?

实验一:清水可以导电吗?实验二:盐水可以导电吗?最后讲述水导电和人导电的原因。

人触电后如何进行急救?

先讲述急救的方法,然后示范,最后学生练习。

四、总结。

篇5: 《电与我们的生活》教案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能源问题是世界性的重要问题。寻找新的能源是世界性的新课题。我们本节课文的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让我们的学生能运用学过的电的基础知识来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并将学习与生活、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性的思维。用电关系到千家万户,我们生活离不开电。今天,电能现在出现了紧张的情况,举国上下都在关心这个问题。我们不但要开发新的能源,同时还要节约用电。我们的小学生也知道要节约用电,却不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还有家用电器普及,小学生对用电安全也非常关注。

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学习电的有关知识、电的产生;电在我们生活、学习、社会上的应用;防触电的知识、触电自救的方法、探索节约用电的方法。

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有一点电的知识,生活中也接触了不少家用电器。同时,学生们都拥有进行探索学习的兴趣。本节课我们设想让学生作为一次探究活动进行学习。在学习中,指导学生在学习中观察、在生活中学习,在网络里学习,在采访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和提高。本课学习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法,能更有效地鼓励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亲自调查、访谈、参观、实验使学生知道电的有关知识。积极参与节电宣传的活动,使学生、家庭成员、社区成员们对目前缺电形势、电来之不易等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增强人们的节电意识、知道在日常生活如何节约用电。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调查、收集、处理信息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2、发展目标: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电的特点,用电安全的方法,掌握节约用电的办法,达到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将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创新感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方法。

2、教学难点:掌握预防雷电的方法和触电自救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好上课用的挂图。实验的材料、设备。预测教学中会出现的困难,做好防备。为学生方法提供网络学习的网址,采访的单位和人员,向学生提供多中学习方法。

2、学生准备:分好学习小组,选好组长,拟订小组研究计划,聘请好导师,选好学习基地,采访对象等,并进行上网收集资料,采访专家学者,为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流程示意图

一、谈话和看录象导入

假如夏天里停电,你们的将会遇到什么麻烦?(让学生自由发言)对,电和我们的生活息息

相关。所以,我们要认识电,用好电,节约电,防止触电。让我们一起走进电的王国,探索电的秘密。

二、初次探讨过程

(一)认识常用的家用电器

1、调查家中的电器。

个人统计:生活中常用的用电器有哪些?大的电器有哪些?小的用电器有哪些?最少使用的用电器有哪些?这些用电器分别是用哪些电的?你统计的数量是多少?

小组汇报,出示比较普遍家电图,介绍如何注意使用安全。

(二)、节约用电办法多。(自我调查,每人以一个月为标准,记录每个月的用电情况,分析浪费的情况,可节约的可能性,提出节约的办法,并如何在家里推广和实施节约用电的措施。第二个月进行节约用电尝试,看看节约了几度电。请大家互相介绍节约用电的好办法,并推广开去,坚持下去。将节约用电的好办法到亲戚朋友家去宣传,到社区中去宣传,让节约用电的好办法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生活的习惯。)

(三)、学习电的知识。

(1)人人上网查阅、下载有关电的知识。

(2)采访供电所和电力局的工程师,采访有关人员,了解有关电的知识。

(3)小组讨论,相互说说你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4)请各小组用演示文稿形式,向大家介绍,宣传电的知识。

(四)、收集有关电的故事

1、富兰克林的故事

2、爱迪生的故事

(五)、参观发电厂

参观珠江发电厂(珠江发电厂是用煤发电,厂区干净,重视环保。珠江电厂总装机容量为120万千瓦(4×3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占广州市属装机容量的48.2%,承担着向广州地区供电的重要生产任务。)

(六)、网上自学汇报

(七)、小组探索汇报

第一小组的探讨汇报

山东威海市利用海潮资源发电走在了全国的前头。威海拥有今天中国装机容量第二的乳山白沙口潮汐发电站。这个潮汐电站建于1970至1975年,目前总装机容量960千瓦,年发电量191万度,而实际上,这里的装机容量可达10万千瓦。

第二小组的探讨汇报

地热能是储存在地下的,因此不会受到任何天气状况的影响,并且地热资源同时具有其它可再生能源的所有特点,随时可以采用,不带有害物质,关键在于是否有更先进的技术进行开发。目前地热能在全球很多地区的应用相当广泛,开发技术也在日益完善。对于地热能的利用,包括将低温地热资源用于浴池和空间供热以及用于温室、热力泵和某些热处理过程的供热,同时还可以利用干燥的过热蒸汽和高温水进行发电,利用中等温度水通过双流体循环发电设备发电等。

第三小组探讨汇报

风力发电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中增长最快,年增达35%,美国、意大利和德国年增长更是高达50%以上。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储量32亿千瓦,可开发的装机容量约253亿千瓦,居世界首位。我国政府十分重视风力发电产业,近期目标为并网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到120万千瓦。

第四小组探讨汇报

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坐落在深圳市的东部,离香港直线距离45公里。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安装两台984MW压水堆机组,由法英两国提供主要设备,年发电量超过140亿度电。

三、再次探讨学习

1、静电小实验

静电小实验,每人准备一把塑料尺,一块尼龙布,一些纸屑。体验一些物体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说说产生静电的科学道理,体验静电。并让大家充分发言,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还发现了那些静电现象。

2、认识直流电

手电筒的电池、汽车的电池、手机电池等。

3、认识交流电

家庭使用的交流电一般220V工业、农业使用的交流电一般220V至380V。电压高,人和动物触到交流电都非常危险,所以我们要注意用电的安全。

4、安全用电宣传和触电自救

(1)不能带电清洁电风扇,不能有高压线的地方放风筝,不能在电线上晒衣服,不能带电和用湿布擦电灯泡。

(2)发现有人触电时,要马上拉下电制。千万要手去拉。

(3)发现有人触电,如果离电制较远,千万不要用手拉,要用绝缘体把电线挑开。

5、雷电知识讲座

(1)防雷电常识

雷电就是巨大的电火花。雷电流总是选择距离最近、最易导电的路径向大地泄放,凡是空气中导电微粒较多、地面上高耸物体、地面与地下的电阻率较小的地段容易落雷。

一般说来,地面导电性能好,有突出的高大物体等,都易遭受雷击。例如导电性能好的金属矿物质条件就比一般地质条件更易遭雷击;湿土的雷击机会就比干土、沙地和岩石地面要多;水面比旱地易遭雷击;高楼、烟囱这些突出建筑物就比平地易遭雷击;山地也比谷地易遭雷击。

专家提醒:打雷时,首先关好门窗,避免雷电进屋;尽量不用电器,最好拔掉电源插头,不要打电话,特别是不要打手机。路上行人在避雨时不要靠近孤立的高楼、电杆、烟囱、房角房檐,更不能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到大树下躲雨。当然,有条件的家庭最好安装家用电器过电压保护器(又名避雷器)。

(2)遭受雷击时自救方法

雷电造成的灾害除经济损失外,还伤及到人的生命。人在遭受雷击时,电流迅速通过人体,

可引起呼吸中枢麻痹,心脏骤停,造成不同程度的烧伤,严重者可发生脑组织缺氧而死亡。 如果伤者衣服着火,应马上让他躺下,使火焰不致烧及面部,不然,伤者可能死于缺氧或烧伤。也可往伤者身上泼水,或者用厚外衣、毯子把伤者裹住以扑灭火焰。伤者切勿因惊慌而奔跑,这样会使火越烧越旺,应在地上翻滚或趴在有水的洼地、池中以扑灭火焰。之后,用冷水冷却伤处,然后盖上敷料,例如用折好的清洁的手帕盖在伤口上,再用干净布块包扎。如果触电者已昏迷,应把他安置成卧式,使他保持温暖、舒适,并立即施行触电急救,如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等,当然最重要的是把伤者送到医院进行抢救。

(3)防雷电的知识竞赛(略)

(4)防雷电、防触电的表演。(略)

四、教学反思

《电和我们的生活》的学习,学生不是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而是重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网络意识,交往素养,用电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掌握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能力。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和救护能力都不是很理想,值得我们重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教学设计的第一次成型时,教学的过程中基本都是老师的讲述和演示,学生的动手机会少。再读设计,我们认为,为什么我不架设多些平台让我们的学生显示自己的才华呢?于是,我们对教案进行多次修改。修改后的设计让学生有很多的动手机会。例如:设计中探索过程,就是让我们的学生走出教室到社会中去,到社区中去,到网络中去,到工厂中去学习,去接触新事物,寻找创造的灵感。修改后的设计的时候加入了综合性学习的元素,教学方法更灵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像一位位科学家一样,在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再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探究新的知识,去设想,去寻找方法解决问题。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都在愉悦中学习,在交流、采访中提高,在实践中获得真知,获得成功。 专家点评

点评内容:《电和我们的生活》的设计合理、科学。本设计加入了综合性学习的元素。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向新的科学领域去探索,同时也架设了许多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获得成功。整个学习过程都在平等、民主、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学生们在学习、在实践中接触了新的知识,能力得到了提高,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篇6: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我是什么》教案

教学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

知道云、雨、雹子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形成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老师想告诉同学们一个小秘密,有一位小朋友想拜我为师,可它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所以我不想收它为徒。这个小朋友听说我们二年级六班的同学特别爱帮助人,它想请同学们帮助它,告诉我它是谁,你们愿不愿帮助它?

答案就在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课文《我是什么》中,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生根据教师的谈话回答教师的问题,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悟,了解大意,并学习生字。

1、为了能帮助那个小朋友让它知道它是谁,同学们必须把课文读通、读懂。请按老师的要求初读课文:1边读边圈生字。2同桌互相检查、打分。3四人识记生字。

2、学生自主默读课文。

3、老师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情况。

4、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巩固生字。

三、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找出水能变成什么。

同学们都说对了,那个小朋友就是“水”,在大家的帮助下,那个小朋友拜我为师有希望了,看(图片),小水珠笑得多灿烂呀!不过,要让我收它为徒,不但让它知道自己是谁,它还要有本领。请同学们认真学习一、二自然段,帮小水珠告诉老师它的本领。

1、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老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让学生推荐人选进行赛读、评议。

3、教师引导学生质疑云的“衣服”的变化。

4、教师用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云的“衣服”的变化。

5、教师和学生一起读第一自然段。

四、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让学生了解水是怎样变成雨、雹和雪的。

1、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

2、小组汇报。

3、小组评议。

4、加动作、有表情朗读。

5、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让学生体会用词准确。

五、让学生用排序的'方法了解水的变化的整个过程,再连起来读一、二自然段,整体感知水的变化的整个过程。

六、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第三自然段,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刚才,同学们帮小水珠很好地展示了他的本领,老师正式决定收他为徒,你们高兴吗?同学们快闭上眼睛,小水珠要讲话了。

老师朗读第三自然段。

七、读第四自然段,拓展思维。

让学生结合实际说一说水能做那些好事和坏事。

八、作业:

课后收集资料,把收集到的水的知识共同交流。可以的话,画一张水在大自然中的循环图。

篇7: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我是什么》教案

教学目标

会写8个字,能在实际中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朗读课文。展示搜集资料。

二、指导书写。

写字之前要仔细观察每一个字。要注意“晒”的第九笔是竖折,不是竖弯钩;“害”中间的一竖上下都要出头;写“灾”和“黑”时要注意复习笔顺。指导写字,可以把重点放在“两点水”、“三点水”和“四点底”的写法上。

两点水(冲)的写法,可以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两笔是以横中线为中心上下对应的,“点”和“提”在横中线两边“对望”;写“提”要起笔向下,再回锋向上。

“三点水”(池)的指导可以在两点水的基础上进行,可以边示范边引导观察:第一点与两点水的第一点位置相当;第二点正好在横中线上;第三世界三笔“提”起笔比两点水的“提”位置低。另外,“池”字右边的“也”,“横折钩”的“横”要向上斜,“折”要往左斜,“竖”刚好写在竖中线上,“竖弯钩”尽量往右边伸展,钩向正上方,不要往左收笔。

三、实践活动。

1、课外画一画水的变化的连环画,分别画出水的变化的不同样子,并在每幅画下面写一个词语或一句话。

2、在老师的辅导下完成素质教育新学案。

四、作业设计:(可以选做)

1、复习本课。

2、预习第三课。

3、继续做完课堂上的作业。

篇8: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我是什么》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重点)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我”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我们先来玩一个猜谜语的游戏,看哪个聪明的同学脑筋转得最快!

2.课件出示谜语:

我在天空变魔术,变猫变狗变花朵,太阳出来我不怕,大风一吹我就走。(云)

线儿有粗又有细,上接天来下接地,落在水里无踪影,庄稼见了笑嘻嘻。(雨)

白色花,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此花源自天上来。(雪花)

3.师:同学们真不错,个个都是猜谜大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种自然现象,说说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水的变化”卡通图,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

4.师:大家都说得不错,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作者去了解与水有关的自然现象。

二、初读课文,快乐识字

1.自由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圈画课后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3.师生评议读书情况。强调标出的生字、词语,指导重难点字音。

如:“晒”是翘舌音,“猜”是平舌音;“傍”是后鼻音,注意与“旁”的读音不同。“没”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mò”,另一个读音是“méi”。

4.读书交流,鼓励质疑。说说读完课文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解答。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中的“我”是什么?找出描述“我”的句子,做上记号。

2.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生字,指导学生拼读字音并组词。

2.学生分析生字字形并识记。

3.教师范写,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极:左高右低,注意右边“及”的笔顺,要先写“丿”。

带:上中下结构,注意上部“”与“艹”的区别,中部“冖”与“宀”的区别。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5.教师点评学生的书写。

篇9: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第二课教案

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第二课教案

一、知识目标

了解未成年人所拥有哪些基本权利,了解哪些基本的法律可以保护自己的权利

(依据课程标准4-3,列举我国未成年人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应该承担的义务)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学会运用法律、法规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

2.通过阅读材料,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培养理解能力,组织能力,合作精神,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等技能

(依据课程目标4: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保存、处理和评价社会信息)

三、情感目标

1.理解权利与规则的关系,明确权利要在规则中正确行使,增强法制观念

2.通过参与讨论,激发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兴趣,了解国家的时事新闻,增强民族责任感。

(依据课程目标11:热心社会公益活动,依法行使公民权力和义务,树立民主与法制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设计

一、教材改造性处理

“权利:在规则中行使”是在学习了第一课有规则的形式、作用、特性等有关知识的基础进行教学的,用典型的案例深入简出的介绍了未成年人所拥有的基本权利和权利与规则之间的关系。教材可以分成三块,1.文字陈述和插图展示部分:展示一部分权力和有关法律名称。2.案例展示部分:通过案例展示更多的权利。3.从个人延伸到国家部分:介绍国家权利与国际规则的关系。

要很好完成教学目标,还要对教材进行扩充,因为教材展示的权利仅仅是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已,对一些学生知道的权利可以再进行扩充,教材中对如何解决侵权问题的一般过程没有进行明确展示,需要进行总结与归纳,在介绍国家与国际规则的过程太抽象,缺乏更丰富的表述。

根据以上分析我对教材进行这样的处理:1.以教材为基本立足,通过文字、图片阅读让学生找出一部分权利,然后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思考对权利进行补充。2.对教材的'案例进行加工处理,设计成两个正反对比的案例,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展出,通过案例对比中总结出处理侵权问题的一般过程。3.用典型的录像片段进行直观浅显的表达,对中国与国际舞台这些抽象的内容有简单的了解。

二、重点、难点朴实性把握

紧扣课程标准4-3的要求,紧扣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重点难点如下确立

重点:了解未成年人所拥有的权利,明确规则是行使和享有权利的保障

难点:如何运用法律知识保护合法权利

三、教学资源服务性准备

为了保证学生学有所获,对教学环节中所需资源进行充分准备,教师为学生主体学习作好服务工作。

1.拍摄、编辑录像片段,从直观展示内容来了解不熟悉知识

2.小品资料(正反典型案例)设计成可操作性材料,提高课堂过程的效率和成功率

3.为了使学生清晰化、简单化、生动化的学习,教师准备小品中所用的“身份牌”、照片、“香烟”等教学中所需要的教具

四、教法继承性设计

从新教材推行以来,惯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学生主体思考法、现代教学手段运用等手段进行教学,本节课还是继承这些教法,符合学生的习惯。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展示大容量信息材料,也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成果用板书展示,弥补多媒体教学不能随意变动的缺点。

2.学生主体思考法贯穿课时的始终,教师只作引导,具体信息反馈从学生口中获得,激发学生思维,形成师生互动课堂。

3.小组合作表演小品,再一次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组织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使学生真正创造性学习。

篇10:粤教版品德与社会 第二课 教案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 第二课 教案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二课教案 第2课  地球上的陆地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的七大洲及其分布和位置,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和赤道。 2.知道地球上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及其基本特征,了解地球丰富的自然资源,感受地球的神奇和美丽。 3.感受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教学准备: 课件,地球仪。 教学时间: 建议3课时。 第一课时:地球上的陆地 第二课时:主要地形地貌及分布与特征 第三课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陆地资源和利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课前准备:地球仪,了解有关地球知识。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认识地球表面。(课件显示陆地和海洋,并能显示四大洋和七大洲); 2.麦哲伦的“地圆说”。(课件显示环球航行线路); 3.揭示课题:地球上的陆地。 二、初步了解有关地球知识。 1.分组观察地球仪,你看到了什么或有什么发现?(课件显示地球仪) 2.根据学生的发现随机渗透相关地球知识: 1)七大洲(课件显示其分布及位置并能链接相关知识,如第9页的`小资料) 完成表格(写在课本): 世界上湖泊最多的洲   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洲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   以高原地形为主的洲   岛屿最多的洲   2)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又称子午线。 0经线叫本初子午线。 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也就是与经线垂直的线称作纬线。0纬线叫赤道。(第10页小资料了解赤道) (课件能闪烁显示并点击就弹出定义) 3)东西半球:习惯上根据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的地球分为东、西半球。(课件显示) 4)南北半球: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课件显示) 3.你还知道关于地球的哪些知识呢?(让学生介绍) 三、了解有关人类探索地球的故事。(课件介绍) 1.19人类第一次踏足南极。 2.我国的科学考察队在南极先后建立长城站和中山站。 3.你还知道人类的哪些探险故事?从这些故事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第二课时] 学生课前准备:地图,收集地球不同的地形地貌的图片。 一、观看地球上的陆地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1.图片欣赏,包括第12页的六幅图。 2.介绍地球上主要的地形地貌,如高山、盆地、平原、高原、湖泊、沙漠等。(学生能结合课本的六幅图逐一介绍) 3.你看到地球陆地上有哪些地形地貌? 二、认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 1.学习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 1)观察地图上南美洲巴西的一块凸出的部分和非洲西海岸凹进去的部分的关系。 2)学习《由世界地图萌生的发现》。(课件显示其发现过程) 2、小辩论:你认为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是空想还是有科学根据的呢? 三、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交流所收集的地球的地形地貌图片及简介。 2.分组制作图片展板。  [第三课时]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不同地区的人们的不同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一、了解陆地的丰富资源。 1.以课本四幅图简介石油、矿产、水力、森林等资源。(课件显示) 2.介绍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并完成练习:(课件显示) 可再生资源有   不可再生资源有   3.新闻链接:(课本第14页),讨论:面对日趋减少的资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二、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不同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1.课件介绍第15页三幅图及小资料,完成下表: 国家或地区 所处地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 生产、生活方式 研究结果                     2.分组介绍你还知道的不同地区的人们的不同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三、探究活动:为什么荷兰是风车之国? 1.在地图上找出荷兰的地理位置。(课件显示) 2.分析其地形特点。 3.风车在当地的作用。 4.总结: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对一个国家及人民生活、生产的影响。  

篇11: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二课教案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二课教案

第二课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课程标准 2-1 运用典型事例和相关数据,说明现阶段中国和世界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形势。 2-2 列举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3 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老龄化趋势,知道我们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2-5 了解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知道问题的解决需要自身努力以及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 教学要求 1.通过各种图表和统计数据,了解我国人口的特点;列举身边的典型事例,说明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给资源、环境与社会带来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树立人口忧患意识。 2.通过各种数据和资料,了解我国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资源忧患意识。 3.通过各种资料或数据,了解我国的环境问题;列举实例,说明我国存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通过了解这些问题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树立环境意识。 结构分析 本课在第一课的基础上,以世界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为背景,继续把问题进一步聚焦在我国,探究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教材采取并列方式,分别介绍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三个方面的基本国情及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人口警钟须长鸣”──主要围绕我国的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而展开。教材首先用直观的数据,呈现了我国当前的人口总数。然后,回顾了我国人口发展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我国人口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增长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我国人口的两个主要特点:人口数量大和人口素质低下。最后,选择了人口因素中对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人口数量和人口文化素质,阐述了它们对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主要围绕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及其问题而展开。教材首先通过一系列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的排名,呈现了我国许多资源总量巨大的事实。同时,点出丰富的资源对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随后,教材笔锋一转,用一系列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量的比值,交待了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并不大的事实。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最后,简单论述了我国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经济建设的负面影响。 “环境亮起‘黄牌’”──主要围绕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两方面的环境问题展开。教材首先通过一系列令人震撼的标题,使学生认识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遭受破坏。随后,阐述了我国社会发展尤其是现阶段的工业化,使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最后,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对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体来看,教材在介绍我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时,总是先说明问题本身及其表现,然后,再说明这一问题给社会其他方面带来的危害,从而把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三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 教学评价建议 本课涉及到的数据、案例较多,但在评价时,并不要求学生记住这些数据或具体的案例,而应重点评价学生能否从具体案例和资料中,分析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基本国情及其所面临的问题,能否树立忧患意识。 【人口警钟须长鸣】 内容点析 1.庞大的人口基数,过快的人口增长速度,不仅对我国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沉重的压力,还引发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教材在本单元中,首先就探讨了我国的人口问题,这样,可以为后面分析我国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奠定基础。 2.中国的人口问题主要是由于近50年来人口增长过快而产生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文化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同时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 3.我国人口的过快增长,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首先,新增加的人口多,使每年中国新增加国民收入的1/4、新增加粮食产量的一半用于满足这些新增人口的生活需要,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经济建设资金的积累,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科学水平的提高。 其次,人口增长过快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虽然我国的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却不高。例如人均耕地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尽管我国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但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 再次,新生的人口不仅要吃饭,还要受教育、就业,还要尽快过上小康生活。因此,给教育、住房、交通、医疗保健和社会福利等方面都带来很大的压力。例如住房条件,虽然近年来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在城市中仍是一个大问题。 4.人口素质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下,人口群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主要包括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而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人口素质的核心内容,因此,教材侧重说明我国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 5.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既包括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又包括其对科技知识的认识、掌握程度及其运用。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科学文化水平,往往标志着该国或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同时又影响到未来发展。衡量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指标也较多,主要有:文盲率、每10万人中各种文化程度人口数、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等。 6.虽然中国的老龄化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不是很严重,但这一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这是因为,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下,人口出现老龄化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前提,并使学生学会从我国的特殊国情出发去分析我国的老龄化问题。 专题探究:透视我国的人口国情 内容点析 1.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的问题,既是一个人口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资源问题。本课侧重说明人口因素对人均资源占有量的影响。 2.关于我国人口的国情,教材主要说明了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迅速、文化素质较低三方面的特点,旨在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并为第三课的人口国策作铺垫。 3.我国自实施计划生育工作以来,妇女生育率、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人口增长开始减慢,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低速增长。但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且人口基数极为庞大,特别是处在婚育年龄的年轻人口数量惊人,所以,每年新增人口还很多,人口总数仍持续上升。总之,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还会被人口增长的压力所困扰。 4.目前,国际上把15~64岁作为劳动年龄人口。0~14岁为不具备劳动能力的青少年人口,65岁及以上为老龄人口。 5.人口老龄化在中国虽然刚刚出现,但是老年人口问题则很早就存在。对老年人口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方面从作为主体的老年人来认识,则涉及老年人的健康、观念、行为和老年人的心理、社会和经济需求等,如果这些方面得不到满足和保障,必然会产生很多问题。另一方面,从作为客体的家庭和社会来认识,则涉及老年社会保障、老年人的抚养方式、老年社会服务体系等。如果这些制度不健全,同样会给老年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多问题。 6.“人口+教育=丰富的资源”,指如果人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就会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人力资源;“人口-教育=沉重的压力”指的是如果人们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就会成为社会发展的负担。 7.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作为生产者,人们可以制造生产工具,对各种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生产出各种产品,创造财富。人口太少,缺乏生产者,资源就不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经济难以发展。但与此同时,人作为消费者,人口太多,增长过快,生产出来的产品和财富,大部分会被新增加的人口吃掉,自然环境会因此负担太重而受到破坏,经济也难以进一步发展。 因此,人口过多和过少都是不好的。在一定的社会中,作为消费者的人口总数,要同社会上所拥有的消费资料,如食物、衣服、住房以及生产这些东西的工具等的总量相适应。这就是说,人口的增长速度,必须同消费资料增长的速度相适应。只有当“人手”生产的财富,超过“人口”所消费的财富时,经济才能繁荣,人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才能逐步提高。 活动目的 本活动旨在让学生利用图表、数据、新闻报道等各种资料,分析我国的人口国情。“透视我国的人口国情”从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三个方面来探究我国的人口现状。但由于课时和篇幅有限,教材并没有逐一介绍三个问题的各个方面,而是选择了其中对我国社会发展影响较大的几个方面,如人口素质中的文化素质较低问题,人口结构中的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老龄化问题。 “如何看待‘人口’与‘人手’”,旨在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理性地看待人口数量的问题。认识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从而学会辩证地看待我国的人口问题。 实施建议 导入建议 建议一:提问导入 教师可直接提问:“关于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想必大家对这一话题已有一定的了解和各种各样的看法,请谈谈你们的看法。”由此导入新课。 建议二:图片或多媒体导入 教师可给学生展示反映我国人口众多的图片或影视片段,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体会我国人口众多的事实。由此导入新课。 1.对我国人口数量基本状况的教学建议 可给学生展示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从历史到现在),提出以下问题。 ○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如何?(增长较慢。) ○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间,我国人口总量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经济文化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再加上政策的鼓励,使得人口增长速度很快。) ○ 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总量是怎样变化的?(持续增长。) ○ 请预测一下,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我国人口总量会怎样变化?并说明你的理由。(人口总数还将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会减慢。其原因是我国人口基数很大。) 我国人口一直在持续增长,即使是在实施计划生育后都是如此。这里应注意: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人口一直高速增长,这很容易理解,但对于实施计划生

篇12: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 知识导引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 知识导引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与父母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辩证分析逆反心理,并克服消极“逆反”心理;能够认识通过亲子双方的努力,代沟是可以跨越的;初步培养与父母之间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避免冲突,以宽大的胸怀和积极的态度与父母交往;能够负责任地作出正确的选择,并掌握一定的与父母沟通的技巧,有效化解与父母的冲突和矛盾;崇尚与父母的平等,与父母共同遵守道德和法律准则;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期待,提升自己关爱父母、尊重父母、孝敬父母的情感;能够培养起明辨是非能力和自省能力,增强促进自我成长的责任意识。

二、知识网络

三、学法点拨

本课包括“严也是一种爱”、“两代人的对话”两框内容。主要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与父母的亲子沟通状况,正确处理和应对与父母的矛盾和冲突,学习与父母交往所必需的素质和技能。由于亲子关系的交往是一个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因此学习本课时,我们要从观念和技巧两方面入手,根据自己在处理与父母关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来学习、运用相应的措施和策略。

第一框“严也是一种爱”主要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亲子之间的代沟问题。学习难点在于要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高期待、严要求反映了他们的爱和一片苦心。学习重点是要辩证看待逆反心理,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学习落脚点在于认识到消极逆反心理的结果不仅惩罚了自己,也伤害了父母,从而自觉克服消极逆反心理。

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主要告诉我们如何与家长沟通。首先,需要正确看待与父母的矛盾,对待代沟既不否认、也不夸大,而是从现实中架起沟通的桥梁。其次,在学习时,要有针对性地掌握并会运用亲子沟通的艺术,即赞赏父母、认真聆听、帮助父母和宽容父母。

本课内容浅显,不涉及更多理论,主要是情感和实践问题。为了提高学习实效性,我们要在课前反思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亲子交往状况,以加强学习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哪些事情容易引起自己与父母的冲突?在化解与父母的冲突方面,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在与父母的交往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自己的逆反心理在家庭关系中的反映如何?同时,收集能够感染自己的有关孝道的事例,特别是自己身边的事例。

第二课我的母亲

初中英语教研组述职报告

教研组长的述职报告

品德与生活《水电作用大》教案设计

第二课美术作品造型的基本要素2课时

数学教研组长的工作述职报告

教研组长述职报告

高教版中职语文的第一单元教案

月总结教育教学中班

初二物理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第二课我与我们教案
《第二课我与我们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第二课我与我们教案(通用12篇)】相关文章:

高教版《语文》基础版第一册7―8单元教案2023-12-30

以教师的特长引导学生2023-11-19

苏人版思想品德七上第2课《天生我才必有用》教案2023-09-15

美术教师个人述职报告2023-07-12

美术老师述职报告2022-12-05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师述职报告2022-04-30

小学校长述职的报告2022-05-08

小学美术教师个人的述职报告2022-05-27

苏人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2023-08-21

品德与社会《富饶的物产》教案设计2023-03-1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