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劳动成果》教案设计

时间:2024-01-09 07:43:39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珍惜劳动成果》教案设计(共19篇)由网友“tgyhju”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珍惜劳动成果》教案设计,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珍惜劳动成果》教案设计

篇1:《珍惜劳动成果》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及其原因,知道浪费可耻。

2.学习通过调查获取信息,运用信息了解社会问题的方法。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

4.培养学生尊重劳动者,自觉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调查准备

1.教师引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浪费现象成了生活中的一个大问题。说说你知道的浪费现象有哪些?

2.学生列举。

3.组织学生给生活中常见的浪费现象大体分类。例如:食物浪费、学习用品浪费、用电浪费、用水浪费、垃圾不分类造成的浪费、使用塑料垃圾袋造成的浪费等。

4.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生活中常见的浪费现象,为什么会存在这些浪费现象呢?这些浪费现象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这就需要同学们去观察社会,去调查了解。你打算了解哪一方面的问题,怎样去调查呢?大家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小组中同学说一说。

5.小组内交流,根据自己喜欢调查的内容组织学生划分调查小组。

6.学习《调查活动指南》,制定小组调查活动计划。

7.交流调查活动方案。

二、实地调查

三、汇报交流

1.反思调查计划落实情况。各小组汇报计划完成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2.各小组整理自己的调查材料,形成调查报告。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调查报告。

4.根据学生的调查,教师补充生活中的浪费现象资料,进一步引起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四、自我反思

对照社会中的浪费现象,反思自己的行为,看看自己有没有浪费行为,以后该怎么做。

篇2:《珍惜劳动成果》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懂得我们吃、穿、用的物品都是劳动者辛勤劳动的成果,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者。

2、愿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挑吃穿,不乱用钱。不攀比,不讲排场,不奢侈浪费。

教学设计

一、指导学生进行调查活动、写调查报告——体会劳动的艰辛

(一)食堂的工作人员

1、课前一周有意指导学生观察食堂的叔叔阿姨为学生打饭、收拾碗筷、擦桌子、扫地、洗碗的情景,并作记录。

2、安排一次看师傅们怎样洗菜或烧饭、抄菜,向食堂叔叔阿姨师傅了解一餐饭必须要经过的工序和每道工序要花的时间、精力等。发放一张调查表,分组调查。(调查营养师、采购员、洗菜工、切菜工、厨师、洗碗工、清洁工……)

3、根据调查写出“一餐饭的来由”的调查报告。

(二)自己:回家体验一次,从考虑一天的菜谱开始、到买菜、洗菜、切菜、烧菜、洗碗……必须亲自完成。并写出“今天我当家”——“一餐饭的来由”的报告。

(三)其他的:注意观察或调查自己周围其他劳动者的劳动:老师、交警、工厂的工人……

(以上活动可以分组进行)

二、交流调查报告,激发珍惜劳动成果之情

1、首先进行食堂的工作人员“一餐饭的来由”的调查报告。

2、再汇报“今天我当家”——“一餐饭的来由”的实践报告。

3、最后进行其他劳动者的劳动调查报告。

4、你有什么认识和体会?

5、小结。劳动成果凝聚着劳动者的心血和汗水,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这也是尊重劳动者的具体表现。

三、学习名人故事,感受中华传统美德

1、司马光告戒儿子节俭的故事,想:

司马光为什么告戒儿子要节俭?你是如何理解“俭素”的?

2、陈毅的“吾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的故事,想:

陈毅元帅战功赫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 汗马功劳,可他为什么依然保持简朴的生活作风?从陈毅元帅教育子女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听了名人故事和同学们 的调查报告,那怎样做才是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呢?

例如:夏日炎炎,酷热难挡,农民伯伯还在田间劳作,所以我要———

无论刮风还是下雨,警察叔叔都要维持交通秩序,所以我要——

老师每天辛勤工作着,所以我要———

食堂的工作人员每天辛勤工作着,所以我要———

————————,所以我要———

五、联系实际反思,懂得奢侈浪费之耻

1、出示“哈哈镜”图:对照自己平时的行为,说说自己有无以上行为。

(穿名牌、找失物、刻桌子、帮家长分担家务)

2、根据班级情况将有关的不良现象提出来讨论。说说理由,提出整改意见。(注意,不要变成批判会)

例:过生日,讲排场;压岁钱买赛车、玩游戏、请客……

六、辨析:节约与拉动消费之间的关系。

七、学习格言或谚语:例如“爱饭有饭,惜衣有衣”

篇3:《珍惜劳动成果》教案设计

关于《珍惜劳动成果》教案设计

一、调查准备

1.教师引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浪费现象成了生活中的一个大问题。说说你知道的浪费现象有哪些?

2.学生列举。

3.组织学生给生活中常见的浪费现象大体分类。例如:食物浪费、学习用品浪费、用电浪费、用水浪费、垃圾不分类造成的浪费、使用塑料垃圾袋造成的浪费等。

4.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生活中常见的浪费现象,为什么会存在这些浪费现象呢?这些浪费现象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这就需要同学们去观察社会,去调查了解。你打算了解哪一方面的`问题,怎样去调查呢?大家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小组中同学说一说。

5.小组内交流,根据自己喜欢调查的内容组织学生划分调查小组。

6.学习《调查活动指南》,制定小组调查活动计划。

7.交流调查活动方案。

二、实地调查

三、汇报交流

1.反思调查计划落实情况。各小组汇报计划完成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2.各小组整理自己的调查材料,形成调查报告。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调查报告。

4.根据学生的调查,教师补充生活中的浪费现象资料,进一步引起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四、自我反思

对照社会中的浪费现象,反思自己的行为,看看自己有没有浪费行为,以后该怎么做。

篇4:珍惜劳动成果倡议书

全县党员、干部和职工朋友们:

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是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建设干净、整洁、优美、舒适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和追求,也是我们共同的义务和责任。

当前,以环境大整治、设施大建设、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大转变为主要内容的“建设美好乡村、争创文明县城”活动正在全县城乡广泛深入地开展。这是一次逐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改变城乡环境面貌的大建设活动,更是一场改变人们不良生活习惯、倡导全民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思想大变革。

在这场深刻变革中,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应该发挥出示范带头作用。县文明委已确定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五为全县党员干部“义务劳动日”,并决定8月15日为启动日。为此,我们倡议,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到:

1、以“关爱自然、美化家园”为己任,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从单位做起,爱护环境、遵守公德,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共设施、不乱堆乱放物品、不占用公共场地;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机动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不乱停乱放,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

2、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自觉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对发现有乱丢垃圾、损坏绿化、乱停乱放车辆等不文明行为的人或事,主动予以劝导。

3、积极主动地参加“义务劳动日”活动,按照单位的安排,到指定地点参加义务劳动,在劳动中享受快乐,在奉献中体现价值。

泾县是我家,美好生活靠大家。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带头为美化家园添砖加瓦、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叫响我们的口号:“我奉献我快乐、我参与我提高”。

XXX

XX月XX日

篇5:珍惜劳动成果作文

课铃一响,大家就争先恐后地打饭。一些“眼大肚皮小”的同学,觉得饭菜很好吃,就打了很多,结果吃不完,就理所当然、毫不可惜地倒掉了。一些同学在打饭的时候心不在焉,搞得米饭掉了一地。天天都让装剩菜、剩饭的桶吃得饱饱的,挺着一个“将军肚”。

这样的现象,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李绅写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确,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都包含着农民伯伯的辛劳和汗水。想想平时在家吃饭的时候,爸爸为什么看到我的桌子上掉了米饭会那么生气,现在才知道,爸爸是为了珍惜粮食,是为了让我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珍惜粮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我们这些生活在“蜜糖”里的同学却不知道珍惜。在当今社会上,还有很多生活在贫困山区里的孩子,他们连温饱都不能解决,和我们比起来,我们更幸福,却不知道珍惜。正所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同学们,难道改掉那些浪费粮食的坏习惯真的很难吗?其实不是的,那就让我们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

篇6:珍惜劳动成果倡议书

由于天越来越热了,请不要乱扔垃圾,很多环卫工人因天气太热入院。他们很多还是60岁以上的老人。谁都有父母,我们至少可以这样做:

①杂物不乱扔;

②嚼过的口香糖,纸巾包起再丢;

③拒绝车窗抛物;

④开车遇到他们,减速慢行;

⑤街边店铺可能的话请允许他们纳凉避暑。

每个城市的文明环境,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创造。

XXX

XX月XX日

篇7:珍惜劳动成果叙事作文

珍惜劳动成果叙事作文

大家一定都记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它告诉我们要爱惜粮食,学会节约。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使命。

可是,在我们的校园里还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晴朗的日子,还能看见有的教室亮着全部的灯;凉爽的早晨、傍晚,有的教室里的电扇还是马力全开;洗手处的.水龙头滴滴嗒嗒地淌着水,来来往往的同学视而不见;空荡荡的餐厅,零乱摆着的餐盘里却还剩有许多的饭菜……

节约,实际行动比说任何好话都实在的多。我们每个人都应参与节约行动,“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集大家所有的力量,并持之以恒,才能真正缔造一个节约型校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再好的良田,如果不勤于耕种,如何能有收成?同样有了收成,挥霍成性,再多的收成都会在转眼间化为乌有。可见要想取得收获,离不开“勤”与“俭”。只有勤奋才能创造劳动成果,只有节约才能珍惜劳动成果。

同学们,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的好队员!

篇8:三年级下学期 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用品都是劳动成果,它们来之不易。

2.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是一种美德,是尊重劳动人民的表现。

情感:

1.以珍惜劳动成果为荣,以浪费劳动成果为耻。

2.尊敬珍惜劳动成果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

1.珍惜日常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不损坏,不浪费。

2.见到同学不珍惜劳动成果,加以劝阻。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社会财富,都要爱惜的道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聪聪寻宝的旅程世界。

同学们,今天我要跟着聪聪去寻宝,聪聪你们知道是谁吗?他就是一位生活条件很优越,不懂得珍惜物品的一位小精灵。这一天,他要出去寻宝,但是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和麻烦,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如果愿意,我们就一起出发吧!

二、演示图片1:聪聪飞过白云,飞过大地,来到了他向往已久的快乐城--北京。

师问:同学们,你们猜猜,聪聪最先到了哪里?

学生回答:故宫,长城。

师答:不是,原来他先来到了小学食堂里,他一定是饿了,已经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出示把面包吃一半扔一半的图片。

学生提问:老师,他怎么没吃完就扔掉了,这样太可惜了。

师答:你们也这样觉得吗?聪聪真是太浪费了。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帮他。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你们过来找一找,看看哪些可以帮他。

学生回答:老师,我找到了,这个动画《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我想让聪聪看看,让他知道一下这面包来得多不容易。

演示动画:《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

学生回答:老师,我也找到一个。古诗《锄禾》,我想聪聪读了这个,一定就知道这粮食来得有多不易啦!

师问:同学们,谁能告诉我,刚才大家看的《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一共经过了多少道工序?

学生回答:11道工序。

师问:那你们想想要用多少人力和物力呢?

学生回答:很多很多。很不容易。

教师提问:那聪聪和董必武的女儿谁做得对呢?

学生回答:董必武的女儿谁做得对,因为她把掉在桌上的米饭都捡起来吃了,她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对,我们吃的米饭、面包、糖果等等都是经过好多道工序制成的,许许多多的工人、农民为此付出了劳动。不爱惜这些东西,就是不尊重他们的劳动。我想现在聪聪也应该知道不应浪费粮食和食品了吧!

板书:粮食来之不易,勿浪费

三、同学们,聪聪又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帮他分析一下,他做得对不对?为什么?

出示问题1:当聪聪看到我们的申奥口号:“新北京、新奥运”时,北京小朋友向他提问:“请你说说用过的东西应该怎么办?” 此时,聪聪武断地说:“扔掉。”

师问:聪聪这样做对吗?你是怎样做的,尤其是班上北京的同学好好谈一谈。

学生回答: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因此产生辩论。

师继续问:课文中董老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董必武爷爷是没有条件买新毛笔吗?为什么要自己粘毛笔头?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董必武爷爷并不是买不起新毛笔,而是他认为粘上还可以继续用。还有雷锋叔叔,我们常听说他穿的袜子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也不是他买不起,而是他觉得还可以穿,而我们小朋友总是东西还没有坏就扔掉,向聪聪那样,一点也不注意节俭,这样对吗?大家一定都知道“珍惜与节俭”可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呀!我们要不要继承和发扬下去呢?

学生回答:当然要。

师问:我们不但要做到“珍惜与节俭”,我们还要向全世界宣传这一美德。我到是想了一个好办法,而且现在就可以起到宣传的效果。然后大家都照着去做好不好?那就是我们每个同学不都有很多中外联谊伙伴吗?我们现在就给每人发一个Email,把你做到的珍惜与节俭的事情都写下来发给他们,然后大家再相互交流,怎么样?

发信或课后回家去发信。

板书:爱惜生活用品,要节约。

四、师问:我们看看聪聪现在到哪儿啦?快乐林--老年宫。噢!原来是一些爷爷奶奶听说了聪聪的事,正在给他讲老一辈革命家勤俭节约的故事呢?对了,同学们,记得上堂课我让大家找的呢?现在请大家分别讲出来听听。

学生讲自己搜集的故事。

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演讲,我发现你们的课前调查非常充分,找出了自己的榜样,并对周围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敢于指出,这种精神难能可贵。让我们共同努力,用最真挚的笑脸、最动听的歌声,用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共同期待奥运圣火的到来。你们有信心吗?

板书:珍惜劳动成果,是美德

五、刚才大家找出了古诗《锄禾》,我们还没有看,下面我们一起跟着录像齐声背诵吧!

播放:古诗《锄禾》,学生一起背诵。

板书:

篇9:珍惜一切劳动成果作文

珍惜一切劳动成果作文600字

我大约在四岁左右,吃饭常常撒饭米。奶奶见此情景,就教我一遍又一遍地读《悯农(其二)》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她还深情地说:“孩子,粮食来之不易,你可不能浪费啊!”从那时起,我就自以为明白了这首诗的道理;现在再读它,认识却比原来深刻多了。

《悯农(其二)》诗的作者以农民种粮在管理中锄禾的一个环节,用通俗、简短而形象的语言,不仅说明了农民冒着火辣的太阳,进行辛勤劳动,不知流了多少汗水,花费了多少心血,才种出粮食来;而且启迪人们由此而联想并认识到一切劳动成果都凝结着劳动者的血汗,都来之不易,必须珍惜的道理。确实如此,我们穿的衣服、吃的粮食、住的'房屋和交通工具等各种劳动成果,哪一样不是工人和农民叔叔、阿姨们像《悯农(其二)》诗中描述的那样,出力流汗、战天斗地,经过艰辛劳动才获得的,岂可浪费?

一般说来,简单劳动的老产品的生产劳动并不简单,其成果来之不易,而复杂劳动的科技新产品的研制成功,更为艰难。就拿人们都爱看的彩电来说吧,彩电的发明者贝尔德在研制过程中,所遇到的艰难曲折、花费的心血,令人难以想象。他在研制中,没有设备和器材,就将吃饭的钱一点点节省下来购买设备,以旧茶叶箱、编织针等代替试制材料;肚子饿了,就吃点面包充饥;衣服鞋子破了,也没钱修补;工作累了,就和衣而睡,醒来继续干。就这样,他从黑白到彩色电视机的研制成功,先后花了四十年时间,付出了一生的心血。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时,英国广播公司用他发明的彩电播放了这一胜利的记录片,人们看了一片欢腾,赞不绝口;可贝尔德却因积劳成疾、卧病在床,没几天就离开人世,将其发明的彩电留给后人享用了。这不是足以说明复杂劳动的科技新成果更是来之不易吗?

无论是简单劳动的老产品,还是复杂劳动的科技新成果,虽然付出的劳动代价各不一样,但都是来之不易,得之艰难。因此,我们必须珍惜一切劳动成果。就我们学生而言,首先应学习革命领袖和前贤热爱人民、珍惜人民创造的劳动成果的优良思想,继承发扬劳动人民的勤俭美德。听老人们讲,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与人民同甘共苦,共渡难关,做到节衣缩食,“三月不知肉味”。他们内衣穿破了,补补再穿。他们在革命和建设中,无论是处于困境还是处于顺境,都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反对贪污和浪费,把贪污和浪费看成是极大的犯罪。我们应以他们为榜样,从小养成不过分讲究吃、喝、穿着的良好习惯,铭记前贤在《千字文》、《弟子规》中所说的“饱饫烹宰,饥厌糟糠”、“衣贵洁,不贵华”的至理名言,发扬“君子(这里指求学者)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精神,做到好学上进。在学习中,对书籍、作业本和纸、墨、笔、砚等都要细心爱护,不能随意弄坏、丢失,克服那种认为这些小玩艺浪费点不算啥的思想。

我们珍惜劳动成果,既要从现在做起,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又要放眼未来,从大处着眼,从为使人民富裕、国家强盛着想。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宗旨的《大学》之道告诉我们:“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我们的国家果真能真正反对空谈,提倡实干,“精兵简政”,使创造劳动成果的人逐步增多,吃闲饭的人日益减少;使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三公”等行政经费开支日渐减少,劳动人民的负担就会减轻,人民和国家必然富强。

“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一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个人、家庭,还是国家,要能兴旺发达、繁荣昌盛,不致衰败,都要弘扬劳动人民的勤俭美德,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奢侈、腐败,珍惜和保护一切劳动成果。

评点:文章由“我”吃饭撒饭米这样一个常见现象开始写起,引经据典,从古至今,生动阐述了要珍惜一切劳动成果,最后总结出“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确定其观点的正确。

篇10:珍惜劳动成果从我做起的作文

珍惜劳动成果从我做起的作文

我的邻居蔡爷爷是一位清洁工。他快六十岁了,每天早上四五点钟便起床,他都会穿着黄色的工作服,戴着黄色的帽子,推着又重又脏的垃圾车出发来到他的工作地点——四冲街,开始一天的工作。树叶、纸片、垃圾,都是他清理的对象。等到天亮,街道变得干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人们开始了忙碌的一天。无论是寒风凛冽,漫天飞雪的冬天,还是雷鸣电闪、烈日炎炎的夏天,蔡爷爷从未间断过。可是,在这个光鲜亮丽的城市背后,我们总能看到一些不和谐的'画面:街道两旁,是人们随手丢弃的没吃完的早餐;垃圾桶附近是成堆的垃圾,太阳曝晒,苍蝇横飞,臭气熏天……当我们看到这些场面,竟没有一个人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

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早上我将闹钟提前了半小时,匆匆忙忙赶到学校去扫楼梯。我细心地扫着每一步台阶,不放过任何一片垃圾。扫完后我刚回到教室老师就喊我“你扫的楼梯要保洁啦”。我出来一看,不知谁把没有喝完的牛奶放在地上,被后面的同学一踩,溅得满地都是,原本干干净净的梯间变得乱七八糟。我的心一下子碎了,愤怒、伤心充满了我的内心——我来得那么早,扫得那么认真,顷刻间就被毁了。

我想起了革命家李大钊说过的一句话:“我觉得人生的求乐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是的,劳动是多么神圣的事情!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是我们成长的第一步。当我们随手倒掉吃不完的饭菜时,你可曾想到农民伯伯烈日下辛勤地劳作;当我们随手撕下作业纸时,你是否想到这薄薄的一张纸浸透着多少人的汗水;当我们上课心不在焉地听讲时,是否想到老师苦口婆心地教育……世界因劳动而美丽,生活因劳动而精彩,让我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学会尊重劳动、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吧!

篇11:珍惜劳动成果高二作文600字

这几天的思想品德课是学习劳动方面的。我也懂得了劳动是光荣的,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者。

上了这一单元,引起了我对自己行为的反思。

我记起来有一次,我出去玩时,买了一个面包吃,可是吃到了一半便吃不下了,也不想吃了。于是,我把那半块面包扔进路旁的垃圾桶里。现在想想,觉得我当时那样做是不对的。我那样是浪费粮食,不珍惜粮食。

农民伯伯在寒风下把麦子播种下去,又每天都浇水,扛着一桶桶肥料给麦子施肥。夏天麦子成熟了,他们又在炎炎烈日下收割,汗流浃背,可他们还是买力地干。麦子收回来后又要把小麦晒干,脱皮。真是“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麦子晒好了,运送工人也要在太阳下拉着一车沉重的麦子送往磨坊一个脚印就是一份辛劳呀!磨面工人开始磨麦子了,磨到整个人都一身白,连鼻子里都有面粉了,才加工好。

大家都知道,面包里还有鸡蛋,牛奶等成分,那又得经过多少人的劳动,多少个日日夜夜啊!最后面包师不辞辛劳地做好几道工序,才有了面包店里香喷喷的面包。一个面包就需要这么多人的劳动才得来,而我却这么得浪费。

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小公主,小皇帝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会让爸爸妈妈为我们服务,从来不知道劳动的艰辛。

这学期的每个星期三六年级的女厕所都是我扫的。当我把厕所打扫干净后,不一会儿就会变得很脏,还有很多人上完不冲,卫生纸乱扔。我才明白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劳动者心里是有多么得难受,等于不尊重他们一样。

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不论是在哪儿,不论做什么事,我都会珍惜别人辛勤劳动后的成果。因为,我知道——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者。

篇12:珍惜劳动成果高二600字作文

五月的风吹绿了杨柳,吹红了梨花,吹出了一片花草茂盛、生机盎然的醉人景色。

五月是红色的,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染红的。我们记得,1886年5月1日,为反对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争取工人的合法权利,在革命导师恩格斯的指导下,英、法、德、美等许多国家的工人,不怕警察的刺刀威胁,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国际性的“五一”大示威,诞生了今天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我们没有忘记,19的5月4日,在中国北京,爆发了举世闻名的中国青年反帝爱国运动。3000千多名大学生走上街头,为救人民于水火、为挽国家于危亡,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5月4日成了我们值得纪念的日子――“五四青年节”。

五月是金色的,是我们体验劳动、收获成果的季节。在校外,我们组成各种艺术小分队,用优美的舞姿,用动人的歌声,慰问辛勤工作的叔叔、阿姨;在校内,我们用一张张、一份份进步单、成绩册,感谢为我们健康成长而默默奉献的老师、工友;在社区,我们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举办“科技劳动的光辉成就”、“工农业劳动创举”图片展,宣传和赞颂祖国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建设成果;在劳动实践基地,我们开展劳动竞赛,人人争先恐后地“露一手”,展示我们立志成为祖国合格建设者的雄心壮志。

珍惜劳动成果的范文2

期盼以久的暑假终于来临了,我们放了两个月的假,可以好好玩了,还可以观看奥运会,真是太棒了。

可是刚回到家,妈妈说暑假让我体验生活去卖报纸。这可把我难住了?

第一天去卖报纸,妈妈把我带到北园春车站,妈妈就走了,我一个人站在那里,手里拿着20几份报纸,不知该干什么,愣愣地站在那里,看着来来往往的人。长这么大,像今天这样,站在街头“抛头露面”还真是头一回。我处在高度紧张之中,像一只惊慌失措的麻雀,不安地扭着头。

这时,想起人家卖菜、卖报纸的都会吆喝。我想我是不是应该学习着吆喝呢?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我的嘴巴此刻就像是胶粘住了一样,怎么也张不开。

“来份报纸”一位老爷爷递给我一块钱,我心里一阵激动,“啊,有人要报纸了!”我以最快的动作把报纸递过去。满脸笑容的老爷爷接过报纸说:“真不错,这么小,就知道为爸爸妈妈分担。”

我像是吃下一颗定心丸,心里舒服多了。我终于卖出了第一份报纸。我不再是浑身没劲的人了,我开始吆喝,虽然刚开始难为情,可随着报纸慢慢减少,我的嗓门也越来越大。

今天,我终于尝到了劳动的艰辛,我以后一定要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

篇13:珍惜劳动成果高二600字作文

劳动是健康之舟,让生命之树长青;劳动是财富之源,为人们带来幸福生活;劳动成就人生,人生因劳动而精彩。

古人云:不能停留在已得的成绩上,而是英勇地劳动着,努力把劳动的锦标长久的握在自己的手里。是啊!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了财富;成就了人生,我们只有珍惜劳动的果实,才能真正地成长。

使用过淘宝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么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吧——马云!马云出生在一个杭州西子湖畔的普通家庭。读书的时候成绩很差,尤其是数学,一次又一次参加高考,接踵不断的落榜扑面而来。他凭着永不服输的精神,创建了国内至今为止网上销售额最大的交易平台——淘宝网,成为了中国的“比尔盖茨”!

事实就是这样,幸福只会给予不怕劳动的人,多年忘我劳动的人。

每周学校都安排了劳动课,这一节课对我们来说,是来之不易的,因为只有在这时,我们才有机会亲密接触大自然,忘我的劳动,享受其中的无限乐趣。可每当我们将这种快乐传递给同学、朋友是,并不能收获到对方对劳动的向往,只会有一句又一句的“我宁愿写作业,也不愿做劳动”,“有什么了不起的,又脏又累”接连出现。可为什么会这样呢?可能是子安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小公主”“小皇帝”,连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都不愿动一动手,只想着看电视、玩手机。每天站在阳台边眺望远方,操场上有的在扫地,他们沉醉其中;有的在捡垃圾,他们不畏脏累。也许这就是劳动的可贵之处吧!

是它,让我们迎接挑战,从容不迫;是它,让我们克服困难,坚忍不拔;是它,让我们追求目标,恪尽职守。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去劳动,去创造幸福的生活吧!

珍惜劳动成果高二600字作文

篇14:珍惜劳动成果(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丽华

设计思路:在上这节课时我就按照课程目标的要求,以学生的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能力,去设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做人的道理,并能在生活中去做到,爱惜劳动成果,就是爱自己,也是做一个合格小学生的要求。并在课前做了一些调查的工作,让他们自己能整理、收集资料,自己得出结论,在课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去体会,会感受,什么珍惜劳动成果,在课下,能在家长的配合下,对学生日常家中的行为行进行考查。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要爱惜学习、生活用品。

2. 使学生懂得要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重难点:

1. 教育学生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2. 要爱惜学习生活用品,时时处处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同学们知道我们学校旁边的洪山广场,以前叫什么广场吗?

生:集体回答董必武广场

2.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

3. 师:董必武爷爷,他是就是我们湖北人,而且是我们湖北颇有名气的教育家,律师,曾在武汉中学任教,并在湖北一师等校兼课,在他50岁的时候还参加过长征,他的英、日、俄、法学造诣很深,他为中国的革命做出过许多的贡献,曾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二、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董爷爷在珍惜劳动成果方面的几个小故事。那么劳动成果大家都知道是人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物品,这些物品,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是一支铅笔,一把雨伞,一个书包这些都是劳动成果。

师:那你能不能说一说还有哪些是劳动成果吗?

指名说:三、五个学生说

比如:书,草稿纸,笔盒,桌子,衣服,大米,老师的粉笔,自来水,笔袋,钢笔,橡皮,房子

三、同学们经过课下的预习,已经把书看了一遍,我想请一个同学,像讲故事一样讲给我们听一听,看看课文里都讲了那些事。可以看书讲。

生:董爷爷,有一次见女儿吃饭时掉饭粒,就教育他要爱惜粮食,又有一次见女儿不爱惜文具、书本就一再教育她,一支笔,一本书,都是经过了好多道工序制成的,工人,农民为它付出了劳动,不爱惜它们就是不尊重工人,农民的劳动。

有一天,女儿陪爸爸散步,董爷爷发现树干上凝结胶,就找来一张纸将刮下的树胶包好。来胶自己的毛笔,董爷爷过世后,女儿用整理遗物的过程中,见到毛笔头用线捆在笔杆上,一些诗稿写在台历纸背面。而且董爷爷练毛笔字用的都有是旧报纸,而且都是两面都用。

四、听了他讲的这几件事,你觉得董爷爷那些地方令你最感动。,

生:他在散步的时侯,以树胶粘毛笔。

师:有的同学铅笔写了半截就扔掉了,别的同学拿来笔套让他继续用,他还很不高兴,你觉得他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生:董爷爷练字的都是旧报纸,而且都是两面都用。一些诗稿写在台历纸的背面。

师:我看到这样的同学,做作业的时候随便撕练习本打草稿,这样做对吗?你准备怎么帮助他。

生: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会跟他说你可以专门用废纸订草稿本,或专门准备一个草稿本,不要撕别的本子,这样做不好。

师:我们身上穿的衣服,首先要有棉花,把织成纱,再做成一匹匹布,经过染色,裁缝等工序,每一个生产过程都包含着工人,农民和科技人员的辛勤汗水。

师:你能举例说说我们身边的其它劳动成果是怎么来的吗?

生:米,铅笔,水,书包

书,首先要有纸。再经过印刷,校对,装订,加上漂亮的封面做成的。

师:这些东西都是劳动成果,经过了很多人劳动和汗水,那么你们确实来之不易,你们通过观察发现了在你的身边有珍惜劳动成果的故事吗?把你的发现讲给你的同学人听一听,

生:四人小组讨论。

生:父母用水方面

自己吃东西方面

爷爷,奶奶,在穿衣服方面。废物利用

五、看看书上P34页,第四题,帮一帮

表演课本剧。

1. 粒粒皆辛苦

2. 撕破别人考试卷

生:辨析谈谈你的看法,给予评价

总结: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作业:请家长对自己爱惜劳动的情况写一个回条。

课后小记:

这堂课我采用的是四年级下学期的老教材第七课“珍惜劳动成果”

在处理老教材上我过分强调,课文中董必武的几件小事,个上在花了许多时间,而思想品德这门重在学生导行,其实董必武的事迹是一个离孩子们很遥远的事情,对学生产生的共鸣不大,我应该多了解学生的日常行为,从他们生活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学生理容易接受,从而使他们乐于学习。

在教学观念上,我还要更新,像一、二年级的思品教材,是新编的教材,已经体现了课程大纲的要求,以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品德教育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渗透,而在老教材的中,如何找出新办法,新思路去实现精神,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话题。

作者邮箱: yezi5207@sohu.cn

[珍惜劳动成果(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5:父亲节演讲稿:珍惜父亲的劳动成果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是父亲节,是我们伟大的父亲的节日,我先代表广大的同学向父亲致以崇高的敬意!

父亲,一个响亮而有力的称呼,一个让我们敬仰的名字,我们都要爱我们的父亲。

但生活中有的父亲贫穷,有的父亲富有,就像《富爸爸、穷爸爸》里刻画的一样,我们中的有些同学就因为家庭条件关系而对爸爸有偏见,甚至因为父亲穷而不尊重他,我觉得这种行为是很不正确的,我们不能因为父亲穷而看不起他。

如果让我们重新选择的话,我想很多人都会选择一个富有的爸爸,因为有钱的父亲可以给你买名牌的服装,可以买肯德基,可以买很多玩具,可以住宽敞的别墅,可以坐高级的汽车,但穷爸爸就不同了,既买不起名牌的东西,也买不起昂贵的玩具,每餐吃的都很简单,甚至到了夏天连买冰淇淋的钱也没有,看着别人津津有味地舔着,自己是多么难受。在这种情况下,我想你肯定会选择富爸爸吧?父亲节讲话稿范本:珍惜父亲的劳动成果

可是,我想说,每一个父亲都是爱你们的,富爸爸虽然有钱,但你也不能乱花,而且富爸爸可能没有时间来陪你,穷爸爸虽然没钱,但他给你的爱一点也不少,甚至还有更多的温暖。有富爸爸的孩子可能会因为爸爸有钱而不努力学习,觉得自己不会吃苦挨饿,而穷爸爸的孩子则知道爸爸赚钱的辛苦,所以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会努力去奋斗。

我们应该尊重自己的父亲,在这个节日里向父亲问好,关心父亲的健康,多给父亲一些温暖,帮父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珍惜父亲的劳动成果,不乱花钱,不浪费,努力学习,和自己的优秀成绩去报答父亲。父亲节讲话稿范本:珍惜父亲的劳动成果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篇16:父亲节演讲稿:珍惜父亲的劳动成果

父亲节的演讲稿范文:把爱献给父亲

大学生父亲节演讲稿:爸爸,请理解我

父亲节的演讲稿:父亲给我的世界

篇17:劳动成果要珍惜的评课稿

劳动成果要珍惜的评课稿

聆听华老师的《劳动成果要珍惜》这一课,更是让我看到了这种师生交流所产生的火花,学生那种装也装不出来的动情表达。有了这样毫无雕饰的表达,品德课堂不成功也难。

《劳动成果要珍惜》一课,与《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劳动需要知识》组成一个单元,同属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劳节俭”栏目。其他两课我也多次听不同的老师上过,但这一课给我印象极深。这三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却各有侧重。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现在的儿童又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受到家庭的宠爱,有求必应,有的甚至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吃、穿、用应有尽有,家长为他们准备的学习、生活用品十分齐全,他们往往难以体会这些用品是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不知道应该珍惜劳动成果。所以,倪丽华老师在设计这一课时,通过实例亲身实践,体会劳动者的辛苦,引导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浪费,做到珍惜劳动成果。整堂课,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课堂效果理想。

一、别致的谈话导入,蓄势情感

回过头来再次审视倪老师的课堂,我不得不叹服她的别具匠心,就连一个惯常的课前谈话,也被如此巧妙地与教学内容联系了起来。

因为是借班上课,倪老师以朋友的身份和同学们问好,她问你们会怎么跟我打招呼,有的说握手,有的说拥抱。继而教师引出了“手”的话题。自然而然地出示图片“劳动者的手”,让学生猜一猜,这是谁的.手。然后定格在班里同学的一双手,这双是心灵手巧的手,折千纸鹤的手,这双手创造了意想不到的劳动成果。于是,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亲手折的千纸鹤。课堂话题看似随意地切入,却无限贴近学生。

可就在这个时候,教师突然话锋一转,问:“如果把这只千纸鹤撕了,你愿意吗?”这样一句不经意的问话,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集中,并产生了情感的碰撞。孩子们纷纷表示:“不愿意!”教师追问原因,学生回答:“这是我亲手做的,舍不得。”“做得很不容易。”“折了好几次,才折成功。”……学生表达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言语中满是珍惜与不舍得的情感。顺着孩子的感情,教师自然地揭示了课题。可谓“润物细无声”!

二、巧妙的资源利用,激发情感

揭示了课题之后,倪老师问孩子们:“那么,你们知道老师为这堂课所付出的的劳动吗?”学生畅所欲言,随即教师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老师到底付出了多少劳动。

这个环节,倪老师非常巧妙地利用了现有资源,采取了多种方式,激发了学生对教师劳动成果的珍惜之情。首先,倪老师让一位同学现场采访他们的班主任王老师,主要侧重在老师的一天的上班时间。屏幕上同时出示“小调查——我从数字看老师”:老师每天上班的时间:约    小时。用过了现场采访之后,教师让学生进行计算:数学老师每天批阅的本子:约     本,需要     小时批完;语文老师批阅一次作文的字数:约    字,需要    小时批完。

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利用日常观察所得进行计算,从一个个具体的数字中感受到老师工作的辛苦。而这仅仅只是批改作业一项,学生又说到除了批作业,还要上课、备课、家访等等。在这样的情感积淀下,倪老师深情追问:“看着这些数字,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说?”有的说老师真伟大;有的说老师的工作真是太辛苦了;有的说自己的妈妈也是老师,下班了也同样要忙,我要帮她;有的说我以后要争取少订正,减轻老师的工作……这些感人肺腑的话语,不在只是高高在上的套话,从他们讲述的语气中可以感受到他们真的被打动了。这,就是真情流露。这,是装也不能装的真感情!

教师在此基础上,再次追问:“那么,你该怎么做?”“我要认真做。”“我争取一次做对。”“我要帮助老师,给他们减轻负担。”倪老师总结了孩子们所讲,板书“争取全对,减少订正”,并要求他们将这句话写在数学本子的封面上,借此提醒、勉励自己。这是实实在在的导行。看着孩子们工工整整地写下这八个字,相信这堂课也会深深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三、新颖的观察报告,升华情感

在了解食堂工作人员的劳动这一板块,倪老师利用课前布置学生调查的“504班剩菜观察报告”这张表格,让学生针对5月8日、5月9日两天的剩菜情况进行汇报。同时,她让学生尽情发表对这份观察报告的想法。之后,教师出示了多张食堂工作人员忙碌的图片,请学生进行“中餐的自述”介绍。当大家看到凌晨五点,食堂工作人员就到菜场买菜,而那个时候我们还在呼呼大睡;然后洗菜、切菜、烧菜,全校近两千名师生的饭菜准备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都不禁发出了惊叹:原来,食堂的叔叔阿姨们这么辛苦啊!再看看自己班的剩菜情况,孩子们都感到惭愧。

在这样的感情铺垫下,倪老师适时地出示统计数据,出示贫困人群的图片,配以深沉的音乐。课堂气氛凝重起来,愁丝在孩子眼里布满。教师及时捕捉:“孩子,你为什么紧缩眉头?”倪老师的睿智就在于此,总是能恰切地扣准时机,及时地引导学生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样的表达,是真切不虚浮的。基于此,当教师引出“光盘行动”,并向大家发出倡议——“让我们一起‘光盘’”的时候,课堂情感达到了最高潮。

倪老师的整堂课,犹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给人以利落、轻快之感,让我受益匪浅。当然,如果教师在设计的时候能够将面铺得更开,涉及到其他行业的劳动成果,真正“以点带面”,课堂效果会更加理想。

课,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惟其如此,才让我们更欲罢不能,更有前进的动力。而在品德这条道路上,我也会刚坚定地走下去……

篇18:小学思品《珍惜劳动成果》教案

小学思品《珍惜劳动成果》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用品都是劳动成果,它们来之不易。

2.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是一种美德,是尊重劳动人民的表现。

情感:

1.以珍惜劳动成果为荣,以浪费劳动成果为耻。

2.尊敬珍惜劳动成果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

1.珍惜日常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不损坏,不浪费。

2.见到同学不珍惜劳动成果,加以劝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与第二课《不比吃穿》组成一个单元,同属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劳节俭”德目,它们有密切联系,同是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美德,但着重点各不相同。本课着重于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下一课着重于教育学生不和别人比吃穿。对学生进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在目前显得特别重要。其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都有了较大的改善,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吃、穿、用应有尽有,家长为他们准备的学习、生活用品十分齐全,他们往往难以体会这些用品是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因此不知爱惜。其二,现在不少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处于特殊的地位,有求必应,有的甚至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对劳动的艰辛缺乏体会,不知道应该珍惜他人的劳动,所以随意浪费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本课教学必须从这些实际情况出发,在低年级已进行过的爱惜学习、生活用品,爱护课桌椅和爱惜粮食等方面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针对性,务求收到实效。

本课以学生简单地说出日常吃的、穿的、用的导入,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劳动成果呢?课文选用的是董必武教育子女珍惜劳动成果的故事。课文选用的是几个贴近儿童生活的小故事,学生易懂,但对其中一些具体情节,如把掉在桌上的饭粒捡起来吃,把桃树上的树胶刮下留着用来粘毛笔等,他们不一定认同,这是正常的。教学不必纠缠于这些情节,更不是要求学生简单地模仿,而要紧紧围绕教学要点,着重理解“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要珍惜”的道理。在分析课文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董必武是怎样做的,而且要使学生明确他是怎样想的,要将他的表现和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学习董必武珍惜劳动成果的高尚品德的目的。

为了巩固和理解课文内容,还安排了“说一说”。“夸一夸”、“议一议”、“看一看”四个栏目。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一些看得见的东西是劳动成果,有些虽然不是具体的东西,但也是人们辛勤劳动得来的,也是劳动成果,应当珍惜。

教法建议

教师可结合课文、插图和方框中的提问,着重分析三个问题。

1.古诗《锄禾》说的是什么意思?董必武为什么教女儿背这首古诗?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意思是:由于农民在烈日下“锄禾”的辛苦劳动,才有这“盘中”香喷喷的饭;是农民流了许多汗水,才换来“粒粒”粮食。吃饭时,董必武教女儿背这首古诗,是要让女儿牢记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她注意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

2.可以把《锄禾》这首诗运用动画表现出来,更加生动形象。

3.为什么董必武要刮下树胶来粘毛笔?为什么他说不爱惜劳动成果,就是不尊重工人、农民的劳动?董必武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没有钱。他用树胶粘毛笔,一方面可以利用废物;另一方面可以保护毛笔,这充分表现了他老人家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高尚品德。

为什么不爱惜劳动成果,就是不尊重工人、农民的劳动?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对于这一问题,必须让学生从正面弄清道理,这里可以简单介绍一本书、一支笔或一件衣服的制作过程,从中使学生明白一切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都是经过好多道工序制成的,许许多多的工人、农民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此付出了劳动。不爱惜这些东西,就是不尊重工人、农民和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劳动,也就是不尊重工人、农民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更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引导他们对一些带普遍性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如:失物招领箱里的.遗物,明知是自己的,不愿认领;练习本上的纸,随便撕下来,折成飞机来玩;铅笔盒用不了几天,又换新的,等等,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使他们从中真正受到教育,自觉地珍惜劳动成果。

4.董必武的女儿如何对待爸爸的教育?结合课文最后一句,并与第一段相呼应,指出董必武的女儿以爸爸为榜样,养成了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并把爸爸的高尚品德视为“心中的珍珠”。我们应该像董必武的女儿那样,向董必武学习,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用品都是劳动成果,它们来之不易。

2.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是一种美德,是尊重劳动人民的表现。

情感:

1.以珍惜劳动成果为荣,以浪费劳动成果为耻。

2.尊敬珍惜劳动成果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

1.珍惜日常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不损坏,不浪费。

2.见到同学不珍惜劳动成果,加以劝阻。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社会财富,都要爱惜的道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聪聪寻宝的旅程世界。

同学们,今天我要跟着聪聪去寻宝,聪聪你们知道是谁吗?他就是一位生活条件很优越,不懂得珍惜物品的一位小精灵。这一天,他要出去寻宝,但是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和麻烦,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如果愿意,我们就一起出发吧!

二、演示图片1:聪聪飞过白云,飞过大地,来到了他向往已久的快乐城--北京。

师问:同学们,你们猜猜,聪聪最先到了哪里?

学生回答:故宫,长城。

师答:不是,原来他先来到了小学食堂里,他一定是饿了,已经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出示把面包吃一半扔一半的图片。

学生提问:老师,他怎么没吃完就扔掉了,这样太可惜了。

师答:你们也这样觉得吗?聪聪真是太浪费了。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帮他。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你们过来找一找,看看哪些可以帮他。

学生回答:老师,我找到了,这个动画《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我想让聪聪看看,让他知道一下这面包来得多不容易。

演示动画:《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

学生回答:老师,我也找到一个。古诗《锄禾》,我想聪聪读了这个,一定就知道这粮食来得有多不易啦!

师问:同学们,谁能告诉我,刚才大家看的《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一共经过了多少道工序?

学生回答:11道工序。

师问:那你们想想要用多少人力和物力呢?

学生回答:很多很多。很不容易。

教师提问:那聪聪和董必武的女儿谁做得对呢?

学生回答:董必武的女儿谁做得对,因为她把掉在桌上的米饭都捡起来吃了,她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对,我们吃的米饭、面包、糖果等等都是经过好多道工序制成的,许许多多的工人、农民为此付出了劳动。不爱惜这些东西,就是不尊重他们的劳动。我想现在聪聪也应该知道不应浪费粮食和食品了吧!

板书:粮食来之不易,勿浪费

三、同学们,聪聪又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帮他分析一下,他做得对不对?为什么?

出示问题1:当聪聪看到我们的申奥口号:“新北京、新奥运”时,北京小朋友向他提问:“请你说说用过的东西应该怎么办?”此时,聪聪武断地说:“扔掉。”

师问:聪聪这样做对吗?你是怎样做的,尤其是班上北京的同学好好谈一谈。

学生回答: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因此产生辩论。

师继续问:课文中董老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董必武爷爷是没有条件买新毛笔吗?为什么要自己粘毛笔头?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董必武爷爷并不是买不起新毛笔,而是他认为粘上还可以继续用。还有雷锋叔叔,我们常听说他穿的袜子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也不是他买不起,而是他觉得还可以穿,而我们小朋友总是东西还没有坏就扔掉,向聪聪那样,一点也不注意节俭,这样对吗?大家一定都知道“珍惜与节俭”可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呀!我们要不要继承和发扬下去呢?

学生回答:当然要。

师问:我们不但要做到“珍惜与节俭”,我们还要向全世界宣传这一美德。我到是想了一个好办法,而且现在就可以起到宣传的效果。然后大家都照着去做好不好?那就是我们每个同学不都有很多中外联谊伙伴吗?我们现在就给每人发一个Email,把你做到的珍惜与节俭的事情都写下来发给他们,然后大家再相互交流,怎么样?

发信或课后回家去发信。

板书:爱惜生活用品,要节约。

四、师问:我们看看聪聪现在到哪儿啦?快乐林--老年宫。噢!原来是一些爷爷奶奶听说了聪聪的事,正在给他讲老一辈革命家勤俭节约的故事呢?对了,同学们,记得上堂课我让大家找的呢?现在请大家分别讲出来听听。

学生讲自己搜集的故事。

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演讲,我发现你们的课前调查非常充分,找出了自己的榜样,并对周围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敢于指出,这种精神难能可贵。让

篇19:思品教案-三年级下学期 珍惜劳动成果

思品教案-三年级下学期 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用品都是劳动成果,它们来之不易。

2.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是一种美德,是尊重劳动人民的表现。

情感:

1.以珍惜劳动成果为荣,以浪费劳动成果为耻。

2.尊敬珍惜劳动成果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

1.珍惜日常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不损坏,不浪费。

2.见到同学不珍惜劳动成果,加以劝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与第二课《不比吃穿》组成一个单元,同属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劳节俭”德目,它们有密切联系,同是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美德,但着重点各不相同。本课着重于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下一课着重于教育学生不和别人比吃穿。对学生进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在目前显得特别重要。其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都有了较大的改善,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吃、穿、用应有尽有,家长为他们准备的学习、生活用品十分齐全,他们往往难以体会这些用品是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因此不知爱惜。其二,现在不少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处于特殊的地位,有求必应,有的甚至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对劳动的艰辛缺乏体会,不知道应该珍惜他人的劳动,所以随意浪费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本课教学必须从这些实际情况出发,在低年级已进行过的爱惜学习、生活用品,爱护课桌椅和爱惜粮食等方面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针对性,务求收到实效。

本课以学生简单地说出日常吃的、穿的、用的导入,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劳动成果呢?课文选用的是董必武教育子女珍惜劳动成果的故事。课文选用的是几个贴近儿童生活的小故事,学生易懂,但对其中一些具体情节,如把掉在桌上的饭粒捡起来吃,把桃树上的树胶刮下留着用来粘毛笔等,他们不一定认同,这是正常的。教学不必纠缠于这些情节,更不是要求学生简单地模仿,而要紧紧围绕教学要点,着重理解“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要珍惜”的道理。在分析课文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董必武是怎样做的,而且要使学生明确他是怎样想的,要将他的表现和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学习董必武珍惜劳动成果的高尚品德的目的。

为了巩固和理解课文内容,还安排了“说一说”。“夸一夸”、“议一议”、“看一看”四个栏目。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一些看得见的东西是劳动成果,有些虽然不是具体的东西,但也是人们辛勤劳动得来的,也是劳动成果,应当珍惜。

教法建议

教师可结合课文、插图和方框中的提问,着重分析三个问题。

1.古诗《锄禾》说的是什么意思?董必武为什么教女儿背这首古诗?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意思是:由于农民在烈日下“锄禾”的辛苦劳动,才有这“盘中”香喷喷的饭;是农民流了许多汗水,才换来“粒粒”粮食。吃饭时,董必武教女儿背这首古诗,是要让女儿牢记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她注意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

2.可以把《锄禾》这首诗运用动画表现出来,更加生动形象。

3.为什么董必武要刮下树胶来粘毛笔?为什么他说不爱惜劳动成果,就是不尊重工人、农民的劳动?董必武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没有钱。他用树胶粘毛笔,一方面可以利用废物;另一方面可以保护毛笔,这充分表现了他老人家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高尚品德。

为什么不爱惜劳动成果,就是不尊重工人、农民的劳动?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对于这一问题,必须让学生从正面弄清道理,这里可以简单介绍一本书、一支笔或一件衣服的制作过程,从中使学生明白一切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都是经过好多道工序制成的,许许多多的工人、农民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此付出了劳动。不爱惜这些东西,就是不尊重工人、农民和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劳动,也就是不尊重工人、农民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更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引导他们对一些带普遍性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如:失物招领箱里的遗物,明知是自己的,不愿认领;练习本上的纸,随便撕下来,折成飞机来玩;铅笔盒用不了几天,又换新的,等等,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使他们从中真正受到教育,自觉地珍惜劳动成果。

4.董必武的女儿如何对待爸爸的教育?结合课文最后一句,并与第一段相呼应,指出董必武的女儿以爸爸为榜样,养成了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并把爸爸的高尚品德视为“心中的珍珠”。我们应该像董必武的女儿那样,向董必武学习,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  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用品都是劳动成果,它们来之不易。

2.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是一种美德,是尊重劳动人民的表现。

情感:

1.以珍惜劳动成果为荣,以浪费劳动成果为耻。

2.尊敬珍惜劳动成果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

1.珍惜日常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不损坏,不浪费。

2.见到同学不珍惜劳动成果,加以劝阻。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社会财富,都要爱惜的道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聪聪寻宝的旅程世界。

同学们,今天我要跟着聪聪去寻宝,聪聪你们知道是谁吗?他就是一位生活条件很优越,不懂得珍惜物品的一位小精灵。这一天,他要出去寻宝,但是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和麻烦,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如果愿意,我们就一起出发吧!

二、演示图片1:聪聪飞过白云,飞过大地,来到了他向往已久的快乐城--北京。

师问:同学们,你们猜猜,聪聪最先到了哪里?

学生回答:故宫,长城。

师答:不是,原来他先来到了小学食堂里,他一定是饿了,已经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出示把面包吃一半扔一半的图片。

学生提问:老师,他怎么没吃完就扔掉了,这样太可惜了。

师答:你们也这样觉得吗?聪聪真是太浪费了。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帮他。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你们过来找一找,看看哪些可以帮他。

学生回答:老师,我找到了,这个动画《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我想让聪聪看看,让他知道一下这面包来得多不容易。

演示动画:《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

学生回答:老师,我也找到一个。古诗《锄禾》,我想聪聪读了这个,一定就知道这粮食来得有多不易啦!

师问:同学们,谁能告诉我,刚才大家看的《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一共经过了多少道工序?

学生回答:11道工序。

师问:那你们想想要用多少人力和物力呢?

学生回答:很多很多。很不容易。

教师提问:那聪聪和董必武的女儿谁做得对呢?

学生回答:董必武的女儿谁做得对,因为她把掉在桌上的米饭都捡起来吃了,她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对,我们吃的米饭、面包、糖果等等都是经过好多道工序制成的,许许多多的工人、农民为此付出了劳动。不爱惜这些东西,就是不尊重他们的劳动。我想现在聪聪也应该知道不应浪费粮食和食品了吧!

板书:粮食来之不易,勿浪费

三、同学们,聪聪又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帮他分析一下,他做得对不对?为什么?

出示问题1:当聪聪看到我们的申奥口号:“新北京、新奥运”时,北京小朋友向他提问:“请你说说用过的东西应该怎么办?” 此时,聪聪武断地说:“扔掉。”

师问:聪聪这样做对吗?你是怎样做的,尤其是班上北京的同学好好谈一谈。

学生回答: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因此产生辩论。

师继续问:课文中董老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董必武爷爷是没有条件买新毛笔吗?为什么要自己粘毛笔头?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董必武爷爷并不是买不起新毛笔,而是他认为粘上还可以继续用。还有雷锋叔叔,我们常听说他穿的袜子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也不是他买不起,而是他觉得还可以穿,而我们小朋友总是东西还没有坏就扔掉,向聪聪那样,一点也不注意节俭,这样对吗?大家一定都知道“珍惜与节俭”可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呀!我们要不要继承和发扬下去呢?

学生回答:当然要。

师问:我们不但要做到“珍惜与节俭”,我们还要向全世界宣传这一美德。我到是想了一个好办法,而且现在就可以起到宣传的效果。然后大家都照着去做好不好?那就是我们每个同学不都有很多中外联谊伙伴吗?我们现在就给每人发一个Email,把你做到的珍惜与节俭的事情都写下来发给他们,然后大家再相互交流,怎么样?

发信或课后回家去发信。

板书:爱惜生活用品,要节约。

四、师问:我们看看聪聪现在到哪儿啦?快乐林--老年宫。噢!原来是一些爷爷奶奶听说了聪聪的事,正在给他讲老一辈革命家勤俭节约的故事呢?对了,同学们,记得上堂课我让大家找的呢?现在请大家分别讲出来听听。

学生讲自己搜集的故事。

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演讲,我发现你们的课前调查非常充分,找出了自己的榜样,并对周围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敢于指出,这种精神难能可贵。让我们共同努力,用最真挚的笑脸、最动听的歌声,用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共同期待2008年奥运圣火的到来。你们有信心吗?

板书:珍惜劳动成果,是美德

五、刚才大家找出了古诗《锄禾》,我们还没有看,下面我们一起跟着录像齐声背诵吧!

播放:古诗《锄禾》,学生一起背诵。

板书:

一 珍惜劳动成果

粮食来之不易,勿浪费

爱惜生活用品,要节约

珍惜劳动成果,是美德

小母鸡种稻子教案示例

小学劳动教育活动教案

劳动教育主题班会

千人糕教案

5.1热爱劳动主题班会教案

城市美容师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劳动教案

小学世界粮食日主题班会教案

世界粮食日社会教案

世界粮食日主题活动优秀教案

《珍惜劳动成果》教案设计
《《珍惜劳动成果》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珍惜劳动成果》教案设计(共19篇)】相关文章:

五一国际劳动节的主题班会教案2024-05-21

《千人糕》教案2024-03-21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祖国妈妈的生日》教案2023-02-12

劳动课教案大全2023-12-05

千人糕教学反思2022-09-23

一年级《小母鸡种稻子》教学反思2023-08-01

小学四年级幸福是什么教案2023-07-28

一年级教案:《锄禾》教案2023-08-08

四年级语文《成长》教案2022-05-07

大班陶艺教学计划202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