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的知识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1篇)由网友“MCL莲”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唐诗宋词元曲的知识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起始课(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起始课(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唐诗宋词选读》起始课
--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
教学设计:张飞 50630778@qq.com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代诗歌发展与唐诗的发展概况以及简要知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所了解的一些诗人、诗作的回忆,理清古代诗歌和唐诗的大致发展历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祖国灿烂的古典诗歌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诗歌发展与唐诗的发展概况以及简要知识
【教学难点】理清古代诗歌和唐诗的大致发展历程,了解唐诗宋词的辉煌成就。
【教学方法】讲授法、回忆法
【教学设想】
这节课是《唐诗宋词选读》的起始课。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和唐诗的大致发展历程,从而使学生了解唐诗宋词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位置和辉煌成就。从而为后面课程的学习进行铺垫并激发学生学习唐诗宋词的兴趣。
【教学准备】制作CAI课件,播放《唐之韵》影像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古代诗歌发展概况:
(一)先秦时期
1.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2.在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楚辞的特点: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骚”还常与《诗经》中的“风”并称为“风骚”,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离骚》是其代表作。《离骚》是现存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也是一首浪漫主义的杰作。其作品还有《九歌》(九为虚数,共十一篇)《天问》《九章》(九为实指)等。
(二)两汉时期
3.代表两汉诗歌的最高成就为乐府诗。乐府,最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汉乐府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代表作《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现存古代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它与北朝的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木兰辞》选自宋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
4.《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古诗十九首》 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文选》卷二十九,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标志着五言诗由产生发展到最终的成熟,它以怨而不怒的态度、形象的语言、比兴手法形成独特的含蓄的风格,对后世的抒情诗有直接的影响。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5.建安时代,“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曹氏父子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徒诗的转变,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王粲、刘桢等“七子”竞逞才藻,各造新诗,都有鲜明的文学个性。
6.正始时期司马氏专权,政治险恶,作家陷于极度苦闷之中。阮籍的《咏怀》组诗,用比兴的手法,隐晦曲折地抒发感慨、批判现实,形成了与建安文学不同的风貌。
7.晋朝的陶渊明。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被诗论家称为“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
8.南北朝民歌:《采莲曲》、《木兰诗》
(四)唐代
9.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峰。李白、杜甫分别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被誉为唐诗的“双子星座”。李白有“诗仙”美称,其诗清新飘逸。杜甫有“诗圣”之称,其诗沉郁顿挫,有“诗史”之称,如“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白居易是唐朝的又一著名诗人,号香山居士,其文学主张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唐代的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以标举隐逸,寄情山水,歌咏田园生活为其特征。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派其作品多描写塞外奇异风光,抒写将士乐观豪迈精神及在征戎生活中的复杂矛盾情感。诗风奔放昂扬。代表作家高(适)岑(参)。
(五)宋代
10.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宋代的词从风格上看,豪放派最杰出的代表是辛(弃疾)苏(轼);婉约派的代表是姜(夔)柳(永)、李清照。
(六)元代
11.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金、元两代兴起、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歌曲,体式与词相近,较为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地使用口语。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只用一曲,套数则合一个曲调中许多曲子为一套。套数也叫套曲,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它少则两曲,多则二十曲,没有定数限制。每一套数都以第一曲的曲牌作全套的曲牌名。
三、古代诗歌按表现形式(体裁)分类简表
1、诗
古体诗
四言古诗:出观最早(《诗经》)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杜甫《羌村三首》)
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杂言古诗:(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歌行”、“引”、“吟”、“曲”等。
近体诗(形成于唐代)
绝句 五言绝句(王之涣《登颧雀楼》)
七言绝句(杜牧《泊秦淮》)
律诗 五言律诗(杜甫《春望》)
七言律诗(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排律
2、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
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
3、曲(又称“词余”)(以元代成就最高)
散曲 小令(短小的曲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套数(散套)(睢景臣《高祖还乡》)
戏剧(只是供演出的剧本)
杂剧
传奇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二、唐代诗歌发展概况:
(一)初唐(618-713)
初唐诗人的主要贡献在于:开拓了题材,使之面向社会,贴近现实;逐步用刚健清新的文风取代六朝文风;确立律体。
初唐前50年,诗坛主盟者多为陈隋旧臣,主流仍是齐梁诗风唐太宗本人虽反对“释实求华”(《帝京篇》序),提倡“词理切直”(《贞观政要文史》),也写过一些颇有气势的诗篇,但出于”润色鸿业”的需要,他与群臣游宴唱和,开初唐诗歌应制奉和、歌功颂德之风。真正能在这一时期脱俗的是王绩,他的诗歌在思想内容和风格上接近阮籍、陶潜,对五言律诗的形成有所贡献。
初唐后50年,诗坛有两大潮流,一股以上官仪和杜审言、沈缙凇⑺沃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律、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另一股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他们的入主诗坛,标志着中下层文人打破了宫廷文人的一统天下。他们自觉地批判六朝文风,有意识地在拓展诗歌内容、开创新的风格上进行尝试。“四杰”批判风靡当时的以“绮错婉媚为本”(《旧唐书上官仪传》)的上官体“骨气都尽,刚健不闻”,并“思革其弊”(杨炯《王勃集序》)他们把诗歌的题材从宫廷楼榭移向市井边塞,从歌功颂德变为言志抒怀,咏叹人生。他们的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健清新,启迪盛唐。在律诗、歌行等体裁的创新上,也有所贡献。
陈子昂不仅批判了当时“采丽竞繁”的文风,而且标举“风骨”、“兴寄”,并在创作实践上垂范。他的代表作《感遇》38首和《蓟丘览古》7首等,反映现实,抨击时弊,思索人生,较之四杰,深广有加,风格雄浑高古,寄托遥深,洗尽六朝铅华,在理论和实践上廓情六朝文风,为盛唐诗歌繁荣奠定基础。但陈子昂的诗歌“复多变少”(然《诗式》),质朴有余,文采不足。开创有唐一代新文风的任务有待盛唐诗人来完成。
(二)盛唐(713-765)
盛害诗人继初唐诗歌革新之后,将建安风骨融入六朝绮丽之中,开创出一代新风:雄健刚劲的风骨、高远浑成的意境、天然去雕琢的自然美,这是盛唐诗歌的主要成就之一。
盛唐诗歌,具有雄健刚劲的时代特征,已不同于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和边塞诗派尤为典型。盛唐的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他们多有边塞从戎的生活经历,他们的诗描绘边塞苍茫壮阔、奇异瑰丽的景色,抒发他们立功疆场、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洋溢着激扬高亢的时代精神,风格慷慨雄壮。在七言歌行和绝句的运用上有所创新。
盛唐诗歌不仅有六朝的婉丽,而且情景交融,意象浑成,境界壮阔。王、孟山水诗派尤为典型。与六朝的模山范水不同,他们以清丽疏淡的笔墨,描绘题咏山水田园,重在领悟其中的诗情画意,创造意境,并借以抒情寄趣。形式上,他们多采用五言古体和律体。
盛唐诗人抒发感情,既不掩饰,也不节制,似行云流水,任其自然;创造意境,浑然一体,无迹可求;运用语言,质朴无华,情韵深长,因而盛唐诗歌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的自然美,不同于六朝的镂金错采之美。
盛唐诗人在上述总体特征之外,还各有风格。风格的多样,流派的形成是盛唐诗歌成就斐然的又一重要标志。“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声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也。”(高《唐诗品汇总序》)
盛唐诗歌成就的另一标志是在诗歌形式方面,“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胡应麟《诗薮》外编卷3)不仅如此,几乎在各种体裁方面,他们都能变化创新。在乐府方面,或用古题写新意(如李白),或咏时事创新题(如杜甫)。在歌行体方面,破偶为奇,以参差的句式,恣肆的笔调,抒发慷慨跌宕的感情。(如李白、岑参),在律恃,特别是七律方面,以精严的格律或峭拗的变律、议论朝政,叙述战事,反映民生,抒发襟怀,大大丰富了律诗的表现力(如杜甫)。在绝句方面,用玲珑的意象、浑成含蓄的寓意,表达悠远的情韵(如王维、李白、王昌龄)。
代表唐朝,乃至我国古典诗歌最高成就的是盛唐的两位伟大诗人李白、杜甫。李白的诗歌以澎湃雄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拯物济世的怀抱,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映民生的苦难,蔑视权贵,反抗礼教,成为反映盛唐时代精神的风貌的一面镜子。而杜甫的诗歌则是“安史之乱”前后的一部诗史。他忧国伤时,谴责战乱,哀恤民瘼,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因而他的诗感情深沉,蕴涵深广,语言遒劲,笔法曲折,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格。又由于他善于涵古茹今,转益多师,所以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专。”(元稹《杜君墓系铭序》)成为一位既集前人大成,又开后人无数法门的诗人。
(三)中唐(766-859)
这是继盛唐之后,诗歌的又一繁荣时期。不仅诗人和诗作的数量大大超过盛唐,而且流派繁多,也不逊盛唐。
中唐前期自大历至贞元中,唐诗处于两个高潮之间的低谷。代表人物是韦应物、刘长卿、李益及“大历十才子”。他们大多经历了安史之乱,所以他们的诗对社会的疮痍,民生的调弊有所反映,但多客观冷静的描写、低沉感伤的哀叹,缺乏盛唐诗歌那种强烈浓厚的感情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李益、卢纶的边塞诗能嗣响盛唐。韦应物、刘长卿的山水诗,高雅闲淡,于王维、孟浩然之外,自成一家。“大历十才子”多为权门清客,诗多流连光景酬和投献之作。正如皎然所述:“大历中,词人……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以为己有”,而“诗道初丧,正在于此。”(《诗式》卷四)他们多工五律,意境淡泊,情致闲适,描写细腻精工。但雕琢过甚,有句无篇。另外还有元结、顾况等,用风格古朴的乐府古体,揭露时弊,反映百姓疾苦,成为介于杜甫与元稹白居易之间的一个现实主义流派。
中唐中期从贞元后期至长庆年间,是唐代诗歌发展的又一高潮。与盛唐相比,中唐诗歌有所变化: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如揭露商贾渔利,反映南国风情,描写男女爱情,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人倡导、参与新乐府运动。他们有一套较系统明确的理论,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对杜甫的现实主义有所继承和发展。艺术方面,他们的乐府歌行,发展了杜甫的叙事技巧。特别是元白的一些乐府融入了传奇小说的手法,首尾完整,情节曲折,描写细腻,风格平易纤徐。张籍王建乐府在精警凝炼上有别于元稹、白居易的委曲详尽。但他们都务求晓畅坦易,以俗为美,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流派。另一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有李贺、贾岛、姚合等人。他们的风格不尽相同,但都以奇崛险怪为美。韩(愈)孟(郊)继承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以怪奇怒张为美,追求惊世骇俗的审美情趣,形成奇崛险峭的风格。韩愈才雄,孟郊思深,都长于古体,有“以文为诗”的特点。李贺的乐府,作意奇险,幽深丽。贾岛、姚合取法十才子,工于五律,冥思苦吟,抒寒苦之情,状幽僻之景,形成清苦奇僻的诗风。柳宗元的诗“发纤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苏轼《书黄子恩集后》),风格近于陶渊明,与韦应物并称韦柳。他的诗抒发幽债哀怨,深得楚骚精髓,则与韦应物不同。刘禹锡的诗长于咏史吊古,工于七言律绝,雄健苍劲,被誉为“诗豪”。柳(宗元)刘(禹锡)不入流派,而能标新立异。其三,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传,以律调人歌行,用传奇的手法叙事写人等。
(四)晚唐(860-907)
唐代诗歌经过盛唐和中唐充分开拓后已难乎为继,晚唐一般诗人的作品创造性不大,题材、境界较为狭小。但也有一二例外,这便是李商隐和杜牧的诗歌创作。杜牧和李商隐同为晚唐七绝成就最高的诗人。他们都有过报国济世之志。才俊志高,却不获伸展。他们的诗歌或隐或显地陈世事、刺时弊,表达忧国伤时之情。在对时局失望和仕途失意后,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追求声色感官的刺激,诗中写男女之情的题材增多。其中杜牧的古体恃,感怀时事,抒发襟袍,慷慨激昂。他的律恃,尤其是七律,俊爽不羁,时寓拗峭,以矫圆熟。咏史绝句,精警、婉曲、隽永。李商隐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李商隐伪诗感时伤事,沉郁顿挫,但气魄笔力,略逊杜甫一筹,而寓意砌深曲,思绪的绵密、用典的精工,则又过之,亦身危情苦所致。尤其是李商隐在中唐已经开始上升的爱情与绮艳题材、在向心灵世界深入等方面,把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卓然成为大家。
另有温庭筠的诗,其成就逊于李商隐。温长于乐府,李深于七律,两人以诗风丽并称,他们的部分诗歌从题材到表现手法都对词的发展有所影响。
晚唐诗人客观上面临时代衰败,社会心理感伤、颓废和诗歌在盛唐、中唐一盛再盛之后难乎为继的局面,而主观上他们的才力心志俱不足以开宗立派,他们的共同点是:无论出处穷达,对时局已不抱幻想,最后大多归隐田园,寄迹山林或放清声色;他们的诗无论何种题材,都充满感伤、悲愤的情调;无论风格有多大区别,都步人后尘,没有创新。晚唐诗人出杜牧、李商隐外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多为中下层文人,他们继承新乐府运动的传统,以古诗乐府(皮日休、聂夷中)或律诗(杜荀鹤)反映民生的疾苦,讽刺政治的黑暗(罗隐),幽愤怨恨之情多于谏诤规劝之意。另一类则是仕途通达,遭遇世乱时变,绝望于政事,退而隐居的文人,如韩、吴融、司空图等。他们的诗歌表现朝政紊乱、战乱频仍的史实,抒发忧伤哀痛,思归慕隐的心情。韩、吴融的诗风受李商隐影响。其余的诗人或学张籍,或学贾岛、姚合,总之是“依人作计终后人”。
三、播放《唐之韵千古唐诗》影视录像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附:多媒体展示内容提要
一、初唐诗歌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代表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于易水送人》(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二、盛唐诗歌
1、山水田园诗派
①题材:山水田园、隐逸的生活
②风格:以平和恬淡、清新自然为主
③体式:律诗和绝句
④代表诗人:王维、孟浩然
⑤代表作: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岭南第一诗人--张九龄
代表作: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3、边塞诗派
①题材:边塞战争、边塞风光、民族风貌、征夫闺妇
②风格:以雄奇浑厚、豪迈奔放为主
③体裁:歌行体和绝句
④代表诗人:岑参、高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
⑤代表作:《燕歌行》(高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从军行》(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代表作:《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风格:沉郁顿挫
代表作:三吏《潼关吏》、《新安吏》、《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
三、中唐诗歌
1、奇险诗派
代表诗人:韩愈、孟郊
代表作: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絮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新乐府诗派
代表诗人:元稹、白居易
代表作:
《行宫》(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琵琶行》、《长恨歌》(白)
3、诗豪--刘禹锡
代表作: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
4、柳柳州--柳宗元
代表作:《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诗鬼--李贺
代表作:《金铜仙人辞汉歌》、《梦天》
《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四、晚唐诗歌
1、晚唐前期的“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
代表作:《锦瑟》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夜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夜雨寄北》(李商隐)
《泊秦淮》(杜牧)
《过华清宫》(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赤壁》(杜牧)
折戢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晚唐后期的两种诗风:
①浮艳柔靡 代表诗人:温庭筠、韦庄
代表作: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金陵图》(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②现实主义 代表诗人:聂夷中、杜荀鹤
代表作: 《咏田家》(聂)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山中寡妇》(杜)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徵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篇2:《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与诸子登岘山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与诸子登岘山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悟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及其阔大雄浑、豪迈恢宏的艺术境界。
2.初步熟悉王维、孟浩然和高逋、岑参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3.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差异。
教学重点:
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是一首吊古伤今诗。鉴赏时应重点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教学过程:
一、生平简介
孟浩然(689一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世称孟襄阳。其诗与王维齐名,时称“王孟”。浩然一生有壮志,然终不被用,虽名重当时,却以隐居终老。在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孟浩然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在他的一些诗歌中,我们或多或少地能在怡人的田园风光里感受到他内心的不堪。开元二十八年(七四零)病故,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抱负,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现有《孟浩然集》。
二、自由朗读、背诵
三、诗句解释:
1.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和今。
2.江上留下许多名胜古迹,我们又来登临。(由于山上有历史印迹,才来登山)
3.水落下去鱼梁显露出来,天气寒冷,梦泽显得格外深远。(是不是一定能看到呢?这是登山所见所想-虚幻的景色,烘托深秋岘山萧条、悲凉、邈远的秋景。)
4.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衣襟。 (为何作者会流泪?)
四、问题探讨:
1.首联看似闲笔,但到了颔联我们就明白它不是闲笔了,你能说说在尾联中这闲笔更大的妙处吗?
明确:诗人因观览旧迹而登临此山,因旧迹而伤怀,因历史触动内心,又由历史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由羊公所言的“湮灭无闻”,想到自己不就是这众多贤者中的一个吗?
2.这首诗的结尾似乎与我们常见的`诗歌结尾不同,最后诗人似乎仍在叙事,诗人仅仅在叙事吗?
明确:自己像羊公那样有才华,但自己却不被重用,抒发内心的忧伤和感慨。
3.这首诗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它的内容,会是哪四个字?
明确:怀古伤今(吊古伤今)
4.今读其诗,你会有何感想?(提示:感想应从诗人的感想中来。)
五、古人评价:
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 --清沈德潜
六、欣赏《唐之韵》第六集《山水诗人》(19分钟)
盛唐诗专题教案4
燕歌行
高适
一、边塞诗派的产生及其特点
1.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前代战争行役、征夫思妇题材的诗歌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的创作,都为唐代边塞诗的兴起提供了创作上的借鉴。
2.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崔颢、王翰等众多作家。边塞诗的内容主要是: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
3.边塞诗的艺术特点:诗歌的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边塞诗的佳作以乐府歌行和五、七言绝句居多。边塞诗在题材的开拓和意境的创造上
二、作者介绍
1.高适的诗歌以边塞诗成的创作成就最高。其诗主要抒写对边塞军旅生活的体验思考,以及对立功边塞理想的追求。其代表作《燕歌行》.
2.高适长于七言歌行和五言古诗,风格雄浑悲壮、古朴苍劲。
三、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四、鉴赏诗歌
1.第一层“汉家烟尘在东北……单于猎火照狼山。”
(1)“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敌军入侵,汉唐将士离家参战。)
(2)“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将领在战场纵横驰骋,受到天子非常恩遇。)
两层含义:(1)对将领破敌卫国,建立功勋,寄予希望。(2)为他们骄恣蛮干,邀功求赏,深抱隐忧。(主要感情:赞颂)
(3)“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战士直赴前线榆关,行进在碣石山的情形。)
(4)“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军用紧急文书到处飞传,外敌进犯。局势紧急,战火蔓延。)(夸张)
(5)第一层8句主要写什么?(将领闻警受命率兵出征。)
2.第二层“山川萧条极边土…力尽关山未解围”
(1)“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边地自然环境艰苦。敌军进攻猛烈。这两句写出官兵处境的险恶。)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分别写哪种人?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情感?
对比:战士在前沿流血牺牲,将帅却安居军帐,流连声色。--从内部瓦解了战斗力。
苦乐不均,死生迥异。(愤慨)
(3)“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什么景?景的特点?有何作用?
边塞秋末自然景色(衰败)--官军兵力(枯竭)。(衬托)
(4)“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分别写哪种人?什么手法?什么感情?
对比:将领受朝廷厚遇,肆无忌惮,轻举妄动,进功求赏。--战争连连失利,士卒力已耗尽,未能解围。(愤慨)
(5)第二层8句主要写什么?
战场交战和将领与士卒遭遇的不同。
这是全诗的中心,也是前后转折的关键。
上一层写将领,下一层转入写士卒。
3.第三层“铁衣远戍辛勤久 ……至今犹忆李将军。”
(1)“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
从士卒和思妇的角度写出“久”“怨”。
“久”:士卒愈遭冷遇,愈感寒心,思乡之情愈切。
“怨”:不在出征,而在边将无能、决策失当造成久戍不归。
(2)“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表现出什么?
边城遥远,难可度越。偏远边陲,苍茫广漠,一无所有。--征战生活的艰苦。(空间上写出飘零孤独之苦)
(3)“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表现出什么?
战争气氛的紧张。(时间上写出征战生活的日夜不宁)
(4)“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写什么?
士卒的心愿。
(5)最后四句表达士卒怎样的心愿?
勇敢杀敌不惜牺牲完全为了保家为国,哪里念及个人功勋?
沙场征战艰苦难熬,盼望李广一样体恤士兵、有勇有谋的好将领带领大家取得胜利。
五、思考:为什么这首诗歌能在众多边塞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
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赢得大家的喜爱。诗中充分展示了复杂的心理状态,既表达立功边塞的豪情壮志,又对边塞局势与用兵情状提出见解,因此,一方面对战士忠勇报国精神热情颂扬,另一方面又对将领奢靡生活强烈不满,并由此发出对蒙受战争痛苦的家庭的深切同情,乃至于对边将用非其人的讥讽嘲弄。全诗内容丰富,包含着对边塞情势较长时期的见闻感受,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与概括力度。此诗不仅是高适的名篇,而且堪称边塞诗之杰作。
六、补充
盛唐的秋天,叶落萧萧 勇士的名字在大风中飘零
猎火狼烟,猎火狼烟 男儿征战在边关
玉簪闪烁晶莹的泪光 故园美丽的佳人
在四季轮回中守望 夏日流火,秋日收获
相思在挣扎中痛苦 滚滚烟尘,铁衣叮当作响
马蹄踏碎飘摇的边关 城头的残鼓声
辗过征人的白骨和游魂 在一首唐诗里
苍白的落日在孤城上空摇晃 诗人高举火把
照亮北方的天空
篇3:词的知识(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词的知识(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词的知识
教学目标:了解词的相关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对词作学习的兴趣性,为进一步学习词作兴趣铺垫。
一、词的产生和发展
1、词的一般定义
词是一种合乐歌唱得新体诗。它的名称很多,因它与音乐的密切关系,所以在唐代也被称为“曲子词”,又因为它和乐府一样可以配乐歌唱,所以又称它为“乐府”,因它的句式参差,故又称之为“长短句”,另外还有“诗余”“琴趣”“歌曲”“乐章”等名称。
2、词的一般特点:词是“由乐以定词,依曲以定体”的,它与近体诗在形式上有五点不同:
其一,词调。也就是大家能看见的词牌。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调名,如《沁园春》等,成为词调。词调依曲为名,而不根据词意另立词题篇名。每个词调“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各各不同,这也是因所有曲调的节奏旋律各不相同而来的。
其二,分片/阙。一首词大都分为两片,每片作一段,以分上下两片为多。“片”,就是“遍”,乃音乐名词,乐曲一段称为一遍。一首词分为几段,就是由几段音乐组合成完整的一曲。
其三,押韵的位置各不相同。每个词调都有它一定的格式。
其四,句式长短不一。作词大用长短句式是为了切合乐调的曲度。
第五.字音配合更严整。作词要“审音用字”以求音律和谐。
3、产生
词最初产生于唐代初期,它开始是民间传唱的一种曲子词,后经文人模仿创作,逐渐变成了一种新体诗。
它的产生与唐代的经济文化的繁荣密切相关。
一方面唐朝政治统一,经济发达,中外交流频繁,再者地主豪门士大夫夜夜笙歌,阁楼酒馆林立,歌姬乐工甚多,他们大传燕乐,歌唱词曲,促进了词的产生与发展。
再者燕乐流行,广为传唱。
第三就是诗体发展的结果。
4÷词的类型
来源:民间曲子词 诗客曲子词
字数:小令 中调 长调(慢词)
风格:婉约 豪放
5、词的发展
发展道路:主要依据词语音乐的关系如何,贯穿了两宋300多年的历史,成为影响词风的因素之一。表现有二,一是创制新调,要求歌词与音乐密切配合,二是恢张词体,革新歌词书写的内容。
发展脉络:
唐五代和北宋初年--令词发展极盛时期 李煜 宴殊父子 欧阳修
北宋中期到南渡--词风大变革时期 苏东坡开境/柳永创制长调/周邦彦融合
南宋前期的壮怀高唱--慷慨偾世 辛弃疾 陆游 陈亮
晚宋的哀感低吟--感喟哀时 姜夔 吴文英等
二、各时期词简述
(一)敦煌曲子词
词最在产生于民间,大量无名氏之作保留了词德原是面貌。其题材广泛,写战争、恢复失地、爱国情操、黄巢起义、男女爱情、商人落魄等。
如《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秤锤浮,(且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观,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其内容颇似乐府《上耶》,表现得是女主人公情爱决不罢休的誓言,表明其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二)早期文人词
到中唐一些诗人在学习民间词的基础上,开始了词的创作,出现了较多的文人词。著名诗人有张志和、张九龄、韦应物、戴叔伦、白居易和刘禹锡等。
张志和的《渔父词》(五首其一)均言其隐居生活。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寄托了自己热爱自然,不慕荣华。希图脱俗出世的思想,写得情景相应,格调清新,很有影响。
白居易是中唐作词较多的诗人。他的《忆江南》一如其诗,用语通俗,白描手法,写出了江南胜景并以清丽的色彩和鲜明的形象渲染了忆江南的情怀,抒发了对江南美好的湖光山色的热爱之情。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其诗骨力豪劲,气韵沉雄,有“诗豪”之称。各体皆工,尤擅民歌体乐府诗,所作《竹枝词》等“独步于元和间”。
《潇湘神》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此词前二句写湘妃无力追回帝舜的亡灵,只能泪洒斑竹,寄托哀思,其专一之情,贞洁之志借泣竹而明。“楚客”语出《楚辞 远游》“使湘灵鼓瑟兮”,泛指沅湘逐客,包括作者自己。“瑶”乃是对“瑟”的美称。“湘灵鼓瑟”哀伤至极。当明月高照夜深人静之时,楚客独自徘徊潇湘之滨,想听从茫茫水上传来的琴声,乃发古之幽思,那痴情怨思的声音正是作者内心的忧伤与愤懑。历史传说与现实高度结合,主观与客观浑然一体。
早期文人此中还有风格苍劲、富于现实意义的边塞词。如韦应物德《调笑令》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此词曲折地传达出了征人远戍时常含有的孤独、迷茫、痛苦、烦忧和急躁的心情。
相传李白所作的《忆秦娥》《菩萨蛮》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高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参照。汉家陵阙。
(二)晚唐五代词
1、晚唐词
是词的发展时期。此时依声填词的风气已经形成,词作者众多,词集问世,已用词调比过去增多,题材却因政治因素而变得狭窄,多反映男女爱情。艺术水平大为提高,但苍劲雄浑之作日少,清新质朴之作也不多,而柔靡绮丽之风逐渐成为词的主要特色。著名词人有温庭筠,皇甫松、司空图、李晔(唐昭宗,开南唐词风)等人。
温庭筠(812?-870?)字飞卿,太原人。为人放荡不羁为世所鄙,又因恃才傲物,终生困顿。才思敏捷,长于音乐,诗词兼工。乃晚唐第一位大量写词之人。今存词76首。
温词格调境界不高,内容也狭窄,但艺术可圈可点,在词史上地位突出。从他开始,词律开始趋于严整,文采声情、修辞意境等均有新的突破,词由此走向成熟。成为与诗并列的文学样式,对五代词和两宋婉约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O洲。
(课本有其代表作《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
此词清丽自然,情真意挚,情致悠远,不事雕琢,意境开阔。乃写闺中少妇思念在外经商的丈夫而柔肠寸断的情景。
2、五代词
五代战乱频仍,半个世纪内在中国北方接连换了5个朝代。距离中原较远的一些地区又有10个证券,所以政局混乱。但西蜀与南唐偏安一隅维持着安定的局面。城市繁荣,生活安定,再加上统治者享乐之需和对词的偏好与提倡,故而在西蜀和南唐各自聚集了一大批文人,形成了词史上两个著名的词坛--西蜀和南唐词坛。
西蜀词坛以《花间集》为代表,南唐词坛以李Z父子、冯延巳为代表。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岛煨尤铩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李Z(916-961)南唐中主,字伯玉。存词四首,感伤情味较浓。如《摊破浣溪沙》
菡萏香消碎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篇4:议论文知识概要 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
议论文知识概要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议论文知识概要
【考点揭秘】 议论文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针对论点设题,包括总论点和分论点;
2.针对论据设题,包括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概述论据和具体论据;
3.针对论证方法设题,论证方法有很多种,但初中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的是四种主要的论证方法,即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4.针对文章结构段落设题,包括对某些在结构上起关键作用的重要句子和重要段落的理解;
5.对某些词语的语境义及其作用的考查,但这不是议论文所特有的,体如记叙文、说明文都有这种内容的题目。
【解题迷津】
议论文阅读理解题的答案常常是散落在文章各处,需要考生从文段中找出来。只要找准了,有的可以直接作为答案,有的只需稍加概括就是答案了。 [一]针对论点设题
1.找全文中心论点
解这类题的关键是要搞清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大多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即先提出论点,再组织论据证明论点,如《谈骨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也有将论点放在文末的,这是因为有些文章先列举大量论据然后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个结论就是中心论点,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还有些议论文将论点放在文章中间,这是因为文章一开头便引入一定的事例或现象,并对这些事例或现象进行分析阐述之后才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再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如《想和做》。
具体方法:①想一想,作者通过文章告诉我什么观点,(中心论点,)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帮助我们判断:通过论述,作者告诉我什么事情,应该怎样,而不应该怎样.是什么,而不是什么。
②明确中心论点 ,看能否在文章中找到一句,与我们初读时感受到的“是什么”中心意思一致的句子。要相信,议论文的作者为了使自己的中心论点鲜明.十有八九要在文中直接表述自己的观点,因此一般会有这样的原句.我们可以把它勾划下来.如果没有,那就得自己概括一下;如果你认为有,并且勾划出来了.
③判断你找到的句子是不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句.考证它的正确性:这个句子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一般不可能是个短语或词组,因为短语或词组一般不能表述一个完整的句意.如果你找到的句子没有这样的特点,只能说明你的发现是错误的。
另外,还有一个经验告诉大家: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一般在文章的前面部分,甚至有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很少在文章的后面.后面的内容一般是中心论点得到论证后而引申出的结论.不能把结论句作为中心论点.,要注意论点和论题(话题)的区别。例如:<<谈骨气>>一文的中心论点是第一句话“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而不可能是文章末尾处的“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也不能拟作”谈骨气”这动宾短语 。
2.找段落论点
当题目要求你找出某个段落的论点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先在段首找, 再在段尾找,最后才去段落中间找.找出来之后再用本段的论据去检验它即可。
[二]针对论据设题
针对论据设题时,考查方式一般有四种:
1.要求考生找出文中用了哪些论据。对这类问题只要将论据一一找出并简明扼要地概述即可。
2.要求考生将论据进行归类。这时考生要清楚,论据只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大类:事实论据包括中外古今的史实,很容易发现并作出正确的判断.事理论据是指那些对事实进行的的抽象概括的结论,当然也包括一些名言、警句、谚语以及作者对一些事实的概括分析. 例如<<谈骨气>>一文中的三个人物的事例就是事实论据.而引用孟子的对大丈夫的论述便是事理论据
3.要求考生说出某一论据的作用。要清楚这样一点:一般论点在前,论据在后,其作用就是证明它前面的那个论点。例如《怀疑与学问》第四段例举了“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事实论据,其作用就是证明它们前面的那个论点:“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我们在论据前面一找就找到了。偶尔也有论据在前、论点在后的情况,那是文章用了归纳法的缘故。归纳法不是初中的重点,只需了解,不必深究。
4.针对文中的某个论点补充相应的论据。
[三]针对论证方法设题
解这类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即举例论证法--例举确凿的事例来证明论点、道理论证法--以阐述道理的方式来证明论点、比喻论证法--用浅近的并为人们熟识的事物作比喻宋证明论点、正反对比论证法--将正反两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来证明论点。考生记清了这些,在文章中一一找出即可。
但下面这种情况要引起同学们的特别注意:正反对比论证的作用一定要记清证就更有说服力,论点就能更稳地站住脚跟。
注意有些题目的要求不止找一种方法。
[四]针对议论文结构设题
针对议论文结构设题时,一般有以下情况:针对某些关键句或关键段出题,要求考生说出它们的作用,这种情况稍微复杂。
1.对于关键段:如果它是文章的开头段,其作用往往是提出全文中心论点,总领下文。如果它是末尾段,其作用常常是总结全文,强化中心论点,照应开头。 如果它是文虫某处段落,则应是承上启下过渡用的。
2.对于关键句:段首句用作提出本段论点总领本段,段尾句用作总结全段,有时也用作开启下文,引出下文深一层的论证。
[五]针对议论文语言特点设题
1.是要求对某些语段中的一些限定性的词语作评价分析,问你这些词语能否去掉.回答这样的问题,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不能去掉.具体分析时,要抓住议论文的语言特点来回答.即语言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回答时,为了把问题说得更清楚,你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阐述:如果去掉某个词,全句表达的'意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而保留在原句中全句表述的又是什么意思.
例如《怀疑与学问》文中,第6段中“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的四个“常常”的内容,(……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能否置换顺序.就是对议论文语言的逻辑顺序的一个考查。
又如《想和做》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瞧不起前一种人,说他们是“空想家”,可是往往“赞美后一种人”,问你:句中的“往往”一词能否无能否去掉,为什么?这就是考查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如何作答,请参照上文的要求。
2.考查一些个指示代词所指代的内容.比如:“这”、“那”、“这些”、“那些”等词。回答这种问题,要提示大家,他们所指代的内容往往就在这些词的前面,因此,我们一看到这样的题,第一感觉就是在这些词的前面一点的语段中去找。
邓燕敏
篇5:《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胡绍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本文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培养语言能力及对其所运用的生动语言进行正确说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及作者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示事物隐秘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由《斜塔上的实验》导入,请学生谈谈伽利略对科学的贡献,在他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科学精神。
这样一位世界级的科学家说出了一句具有吸引力、说服力和震撼力的话--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二、解决字词,朗读课文:
啁啾(zhōu jiū) 喈喈(jiē) 翌(yì) 日 彗 (huì)星
宽宥(yòu) 弥 (mí)补 臆 (yì)度 窒息(zhì )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结合“探究练习一”,讨论为什么“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随着个人知识的增多,他所意识到的未知世界的问题也增多了,知识愈多愈发现自己无知。 )
四、细读课文,概括各段大意--
第一段:写作者的一个重要发现:知识浅薄者夸夸其谈,面知识丰富者优柔寡断。
第二段:以“从前有一人”对声音的认识为例,表明知识愈多愈感自己无知。
第三段:以不知蝉发声原理作类比,表明自己不知彗星形成之因毫不足怪。
五、探究
1. 第二自然段与第三自然段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第二段是叙述和描写,第三段是议论,都是为了说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2. 分析事实论据
①本段中写了哪些乐音?讲到了哪些发声原理?
(鸟儿的叫声。牧童的笛声。小提琴演奏声。门枢和铰链的摩擦声。指尖敲杯子的杯口。黄蜂、蚊子、苍蝇靠翅膀的快速振动发声,蟋蟀用振翅而非气息发声,风琴、喇叭、笛子、弦乐器、含在嘴里吹奏的铁簧片。靠气息发声,靠翅膀快速振动发声到以口腔作为共鸣体,以气息作为声音媒介物的奇特方式。)
②文中的“这个人”知道的发声方法越多,他对声音的认识高度就越高,但他为什么遇见新问题时,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
(人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③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发声方法?
(吹口哨、吹树叶。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④本文运用这个事例有什么好处?
(使文章通俗生动而又寓意深刻。)
六、概括文章主旨
(本文以人类对声音和乐音的知识愈益增多而又愈感无知的情况为据,说明了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
七、课外扩展、布置作业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各种各样的谜团等着我们去探索、寻找答案。破译这些谜团,人类智慧将全面突破现有的极限。让我们大家铭记伽利略的箴言: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让我们不断地学习,去寻找一个又一个的答案。
请你写一篇随笔,谈谈你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
作者邮箱: hushaohai@sohu.com
篇6:《语文知识竞赛》课堂教学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知识竞赛》课堂教学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授课地点:从化市高平中学初三(5)班
课时安排:一课时
授课人:黄鉴流
教学设想:学习了第五册的第五单元(文言文)和第三单元(驳论文)后,采取学生较有兴趣的语文知识竞赛的形式对这两个单元进行复习。
教学过程
师:我们刚学习了第五和第二单元,按老规矩我们进行一次语文知识竞赛,巩固这两个单元学过的知识。竞赛以组为单位进行,竞赛题目有课内和课外的,同样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先给每组100分,然后加分或扣分,比赛马上开始。
第一道题是必答题,考同学们对古诗词名句的背诵,这道题由每组第二位右边的同学回答。第一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作者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是哪一句?
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师:很好,加10分。第二组:《梦江南》中写出相思之苦的句子是哪一句?
生: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O洲。
师:好,加10分。第三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突出诗人壮志难酬,却又有满怀报国之志的心情的句子是哪一句?
生: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师:很好,给第三组加10分。第四组:《己亥杂诗》中体现出一种永恒的奉献精神的句子是哪一句?
生:对不起,我想不起来。
师:第四组有同学补答吗?
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师:那第四组只能加5分了。 下面是第二道必答题,考查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由最后一位左边的同学回答。第四组先答,问题是: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什么叫驳论?驳论通常有哪三种方式?
生: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驳论…驳论……
师:我们不是刚讲了第三单元的几篇驳论文吗,这么快就忘了?第四组有同学补答吗?
生: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错误的、反动的见解和主张。批驳错误论点的方法有三种:(1)反驳论点;(2)反驳论据;(3)反驳论证。
师:说得很对,批驳错误观点可以直接驳对方的论点,即先摆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用正确的理论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批驳;也可以驳论据,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当然也可以反驳论证,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其论据不能证明论点,论点不能从论据中推出。 给第四组加5分。第三组的问题是:《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作者是谁?这是他被贬到永州后写的游记,他的游记后人称为什么?
生:是柳宗元,他写的游记有著名的《永州八记》。
师:好,加10分。第二组请回答:“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u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拟人。
师:拟人?这个句子是拟人吗?从哪看出是拟人呢?
生:不!我说错了,是比喻。
师:好吧,给你加5分。请第一组回答:《醉翁亭记》中的千古名句是那句?
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乐。(众生笑)
师:这位同学把欧阳修的名句也给改了,虽然改的有点道理,但名句可不能随便改喔! 下面一道题全体同学都要动手做,做完后组长巡视一下把本组做得最好,最有创意的推荐上来评比,题目是:神州五号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现在请你写一条手机短信息告诉你朋友这一喜讯,限15字以内。
(学生动笔做,教师巡视,组长汇总推荐)
师:好,时间到,请各组组长把推荐的短信交上来。
(组长把各组推荐的短信交了上来)
师:好,现在我们看看那组写的短信最有创意,第一组写的是“神州五号上天了,杨利伟成了太空人”,第二组写的是“神州五号发射成功了!”,第三组写的是“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圆了!”,第四组的是“神五上天了,我不是在做梦吧?”四组同学都写得很好,还是第三第四组比较有意思,给他们加10分。
师:下面进行枪答题。第一题是对课文的理解。第一小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脊梁”原指什么?这里“中国的脊梁”指的是什么?(学生纷纷举手抢答)
生:(第二组)“脊梁”原指脊背,“中国的脊梁”指中国人中的优秀人物。
师:好,第二组加10分。第二小题:写驳论,要善于寻找批驳的“突破口”,所谓“突破口”是对方谬误的`薄弱环节,抓住它,就能击中要害,《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抓住了什么为突破口的?
生:(第二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师:这位同学回答正确吗?
生:(异口同声)不正确。
师:这位同学答的是本文批驳的论点并不是批驳的突破口。要给第二组扣10分了。有补答的吗?
生:(第四组)中国人在发展着“自欺力”。
师:不对,第四组也要扣10分。还有补答的吗?
生:(第三组)这篇文章是以反驳论证为突破口的。
师:对了,在这篇驳论里作者抓住对方谬误的薄弱环节在于论证,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依据部分事实就一概而论,因此,本文以反驳证为突破口。给第三组加10分。下面进行第二道抢答题,题目是:下列各句对“基本”一词用得正确的一项是 A他讲的笑话基本能使同学们发笑。 B奶奶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基本不出门。 C他的家境基本困难,急需各位同志的援助。 D我们班的同学基本去过温泉。
生:(第二组)答案基本是B(笑)
师:好,答案基本对(笑),加10分。下面一题是听力题,听一遍文章《中国申奥陈述发言五大亮点》,抢答问题。
(教师朗读文章)(略)
师:第一题:中国申奥代表团共有多少人作了陈述发言?
生:(第二组)8人。
师:加10分。第二题:文章把这些精彩的发言概括为五大亮点,其中亮点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第一组)以情动人。
师:加10分。第三题:北京申奥的主题是什么?
生:(第二组)新奥运,新北京。
师:不错,加10分。第四题:中国申奥短片把浓厚的中国文化与北京的现代气息完美地结合起来,这片子是由谁执导的?
生:(第一组)老谋子。
师:老谋子是谁?
生:老谋子就是张艺谋啊,这都不知道吗?
师:好,这位同学看来对影视挺关心的,一定看过不少老谋子的电影了,加10分。这道听力题做得不错,同学们的能力还是有的嘛,今后要继续努力哦!下面我们轻松一下,做个游戏,就是作动作猜成语,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根据抽到的成语作一个动作,由本组的同学来猜,猜对加10分,每组有两次机会。好,开始,先第一组来。
(第一组代表抽到“张牙舞爪”,然后做了个手舞足蹈,张牙咧齿的动作,引起哄堂大笑)
生:(第一组)张牙舞爪
师:好,配合不错,猜对了,加10分。轮到第二组。
(第二组代表抽到“载歌载舞”,然后扭身作跳舞状,众生大笑)
生:(第二组)丑态百出
师:请你告诉他,他猜的对吗?
生: 不对,是载歌载舞。
师: 看来,这位同学的舞技还有待提高。下面请第三组代表上来。
(第三组代表抽到“无精打采”,然后作出垂头丧气的表情)
生:(第三组)垂头丧气
师:对吗?
生:不对,是无精打采。
师:希望第三组的同学不要无精打采,下面还有机会。轮到第四组了。
(第四组代表抽到“顺手牵羊”,出来后就从讲台顺手拿了本书就走)
生:(第四组)顺手牵羊
师:好,反应很快,加10分。大家这么高兴,我们再来猜个谜语,先听我讲个故事:一位英国汉学家来到中国旅行观光,一天晚上,他对宾馆服务台的值班人肖雯说:“小姐,明天早上请为我办一件事好吗?”
肖雯含笑答道:“很乐意为先生效劳。”
那汉学家颔首微笑,随便写了一个“辅”字。肖雯看后,会心地瞧着汉学家莞尔一笑,说:“请教授放心,一定办到。”
你知道那“辅”字是什么意思吗?
生:(第二组)是“十点用车”
师:对,这位同学很聪明,把“辅”字拆开就是“十点用车”了。好,我们进行今天比赛的最后一道题,每人都要动手做,请同学们用一句话为“抗击非典”宣传活动拟一则公益广告,至少用上两个成语。
(学生动笔做,教师巡视,下课时间到)
师:同学们,下课时间到了,这道题同学们回去做,我们下节课检查。现在我们总结一下这次比赛的结果,第一组145分,第二组155分,第三组130分,第四组120分,冠军是第二组,请组长上台领奖品,每人一个笔记本。没有获奖的组不要灰心,下次再来,下课。
作者邮箱: huangjianliu@163.com
篇7:粤教版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元曲单元复习教案(粤教版选修教案设计)
粤教版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元曲单元复习教案(粤教版选修教案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散曲的有关知识,了解散曲代表作家的生平,能熟练背诵他们的代表作品。
2.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3.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单元教学重点:学习本单元要重点把握作品的语言,把握其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
单元教学难点:了解把握作家的感情,把握其思想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学生朗读单元导语,导入元曲单元教学。
二、 聆听元散曲:
1、体裁知识:元曲是元杂剧和元散曲的合称。
2、词、曲比较:
1)、在语言上--词典雅含蓄,而散曲通俗活泼;
2)、在格律上--词要求严格,而散曲更自由些;
3)、在分类上--宋词:小令、中调、长调;元曲:剧曲;散曲:小令 套数
4)、在格式上--宋词:《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待制》 词牌+标题
元曲:【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 宫调+曲牌+标题
3、代表作家作品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窦娥冤》 郑光祖-- 《倩女离魂》
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墙头马上》
三、元曲简介: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1、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如《叼叨令》、《刮地风》、《喜春来》、《山坡羊》、《红绣鞋》之类,这些名称多很俚俗,这也说明散曲比词更接近民歌。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2、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
四、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元曲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是由两支以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相联而成。
2、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共335个,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此外,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有曲调而无曲词。
3、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韵、失韵。
4、平仄: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而特别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
5、对仗:曲的对仗要求比较自由,可平仄相对,也可平声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曲的对仗形式有“两字对”、“首尾对”、“衬字对”等十三种,在语言的运用和词序组合上有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有工对也有宽对,但宽对的现象更普遍;句中自为对;错综成对或倒字为对,如“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以俗语入对。
6、衬字:曲与词最显著的区别是有无衬字,有衬字的是曲,没有衬字的是词。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衬字一般用于句首。
五、元曲作家中留有姓名、曲作的共二百二十多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四千五百多首(套、部),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含带过曲),套数四百七十余套,杂剧一百六十余部(本)。在众多作家中,对元曲的形成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是元好问,他生于金元战乱之际,是名冠金元两代诗坛的巨星。他的作品清润疏俊,迥出时作,对元曲创作起着启导统领、规范的作用。
元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王小军、白朴等人的成就最高,比如关汉鲫的杂剧写态摹世,曲尽其妙,风格多变,小令活泼深切,晶莹婉丽,套数豪辣灏烂,痛快淋漓。马致远创作题材宽广,意境高远,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被誉为元散曲中的第一大家“曲状元”和“秋思之祖”。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元年间。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诗坛的主要体裁。重要作家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末期: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词藻,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总之,元曲作为“一代之文学”,题材丰富多样,创作视野阔大宽广,反映生活鲜明生动,人物形象丰满感人,语言通俗易懂,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宝贵遗产。
陈小兵
篇8:汉语拼音知识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总复习)
汉语拼音知识
汉语拼音部分包括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几个部分。汉语拼音音节则包括声母、韵母、声调,没有声调的音节是不完整音节。在学前教学中,则需要我们教师在了解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教给孩子们学会声、韵字母以及整体认读音节还有声调和拼读音节的各种方法。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些问题。
一、教学要求:
1、能初步了解声母、韵母的发音方法,读准音,认清形。
2、认识四声符号,掌握标声规则,知道轻声及其读法,读准声调。
3、初步学会拼读方法,好孩子能够熟练拼读音节。
4、认识四线三格,正确书写声母、韵母。
教学重点:
读准声母和韵母的读音,读准声调。
教学难点:
能较熟练地读出带调的韵母,掌握拼读音节的方法,正确拼读音节。
二、字母教法:
(一)声母
1、声母的发音部位。是指发音时气流受阻的地方。b的发音部位就是上下唇。
2、声母的发音方法。是指气流怎样克服发音部位的阻障而发出音来。如:p上下唇接触,阻住气流后,又突然打开,使气流从口腔中爆发出来。
声母可以根据发音时,气流较强弱的不同,分为送气音。(p、t、k、q、c、ch)和不送气音(b、d、g、j、z、zh)可以让学生把纸条放在口边感受气流强弱及是否送气。
根据声带是否颤动分为:
声带颤动浊音(m、n、l、r)
声带颤动清音(b、p、f、d、t、g、k、h、j、q、x、z、c、s、zh、ch、sh)
23个声母里有两个字母(y、w)汉语拼音方案中把他们看作一种隔音作用的符号,在教材中当作声母来教。剩下21个声母发音部位分成七类:
双唇音(b、p、m)
唇齿音(f)
舌尖音(d、t、n、l)
舌根音(g、k、h)
舌面音(j、q、x)
平舌音(z、c、s)
翘舌音(zh、ch、sh、r)
3、读音区分:
(1)平舌音z、c、s(舌头伸平)与翘舌音zh、ch、sh、r(舌头翘起来,强调不要卷舌,做到发音准确。)
(2)重点指导舌根音g、k、h的发音方法。带领学生体会、感悟舌头在口腔中的位置。
4、字母形状的区分。
b--d p-- q q-- g t -- f m -- n -h l-- i
方法:1、编故事。 2、编儿歌。 3、手势 4、动作
(二)韵母
韵母就是一个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韵母的发音特点与声母不同,它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不受显著阻碍。声带颤动声音响亮。
1、单韵母(6个)
发音时口形和舌位固定不动,随着口形的大小,舌位的前后高低不同,圆唇(o、u、 v)与不圆唇(a、e、i)发出不同的音。重点:o的发音
2、复韵母(9个)
是由单韵母复合而成的。要把复韵母当成一个整体来学。发音时口形有变化。是由前一个音的位置向后一个音的位置滑动。中间气流不中断,是一个整体的音。
儿歌:复韵母真有趣,两个单韵母在一起,口形变化要注意,看清字母摆口形,由前向后来滑动。合成一个音音准便于记。
重点:e -ie üe iu ui
iu(口形先扁后圆) iu(口形先扁后圆)
特殊韵母er,实际上是单韵母,因双字母(e的舌位r翘舌动作)形式上与复韵母相似,所以放在复韵母中自成音节。
3、前鼻韵母(5个)
___n 舌尖抵住上牙床,气流从鼻腔出来声带颤动。在作韵尾时,发音轻短。
4、后鼻韵母(4个)
___ng 舌根高抬,舌头后缩,舌根抵住软腭,嘴巴张开,气流从鼻腔出来,声带颤动。
难点在于区别: en - eng in- ing的读音。
en先读e很快舌尖抵住上牙床,出气出声。
Eng先读e很快舌头后缩,舌尖抵住下牙床,用鼻子出气。
5、整体认读音节(16个)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后面的“i”不读“衣”
__i 前短横线,表示要前拼声母。
(1) 这七个音节比声母的音,读时响亮些,拉长些。
(2) 其他整体认读音节与韵母读音相同,只是形体不同,用法不同。整体认读音节是独立的一个音节,直接给汉字注音,不再和其它声母相拼。
(3) u“yu”作为整体认读音节时,u上两点省去。
(4) 记忆办法:
1)平翘舌音后面加“i”。
2)I u u前面加“y”。
3)儿歌:
yin yi ye yu ,wu yuan yue yun ying
(因一夜雨,无圆月云影。)
四、声调
1、所谓声调,是指一个声母发音时的高低,升、降,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2、在汉语里,声调是音节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同声母、韵母一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3、声调符号表法。
- 一声 二声 三声 四声
4、声调标记方法。
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5、如何給音节表调。
有a不放过,无a找o、e, i、u一起来,声调后面搁。
6、轻声
轻声:指有的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又轻又短的调号,叫轻声。
1)轻声的读法:
1、 在一、二声后面的轻声要读又轻又短的低调。
如:妈妈 星星 萝卜 便宜 村子 传来
2、三声后面的轻声要读又轻又短的半高调。
如:本子 斧头 有的 老爷 点心 下雪啦
3、四声后面要读又轻又短的最低调。
如:凳子 做事 笤帚 那么 漂亮 弟弟
2)轻声的作用:
A、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如兄弟 xiōng di(指弟弟)──兄弟 xiōng dì(指哥哥和弟弟)
b、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如:对头 duì tou (仇敌、对手,名词)──对头 duì tóu(正确、合适,形容词)
c、 另外,还有一部分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习惯上都读轻声,并没有区别词义或词性的作用。如:神气、商量、丈夫。
一个词语是否读轻声,大体上有如下规律可循:
⑴语气词“吧、吗、呢、啊”等读轻声。如:行啊、好吧、去吗。
⑵助词“的、地、得、了、过、们”读轻声。如:大的、写了、买得起。
⑶名词后缀“子、儿、头”等读轻声。如:桌子、罐头、老头儿。
⑷方位词读轻声,如:天上、家里。
⑸重叠式动词的末一个音节读轻声。如:过来、过去、干起来。
⑹叠字名词读轻声,如:哥哥、娃娃、猩猩。
⑺趋向动词读轻声。如:过来、过去、干起来。
轻声音节的音色变化是不稳定的。语音训练中应该掌握已经固定下来的轻声现象,即字典、词典已经收入的,对于可读轻声也不可读轻声的音节一般不读轻声。
三、拼音
(一)什么叫拼音?
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的一个音节。
(二)怎样拼读音节
1、学生刚开始学习拼读音节定调有困难,可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音节数调法
先用声母和基本调(第一声)韵母相拼,再一声一声地数到这个音节为止。刚开始学拼读,可以用这个方法。
2)音节定调法
用声韵相拼,眼里看着声调符号的方法,读出的是带调音节。
韵母定调法
3)韵母定调法
可先看带调韵母是什么?读准音后,在与声母相拼。也可以直接把声母与带调韵母相拼。
2、常用的拼读方法有以下几种:
1)声韵两拼法
把韵母当作一个整体,拿来跟声母相拼。也可以先找准声母的发音部位,摆好发音的架势,然后一口气念出韵母拼成音节。如:拼读“巴”:先憋住一口气,摆好发“b”音的架势,然后一口念出“a”,成为“巴”的读音。
2)三拼连读法
是把带有介音的音节分拆成声、介、韵三个部件。拼音时连读成一个音节。如:q--i--ang--强
3)声介合母和介韵合母连读法
是把声母和介母拼合起来,构成一个拼音部件,再同随后的韵母相拼。如:gu--ang--光这种方法是在学习就知上引出新知,便于学生掌握。
总之,这几种拼读音节的方法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声母表:
b(玻) p(坡) m(摸) f(佛)
齿龈音(舌尖音):d(得) t(特) n(呢) l(勒)
舌根音(软腭音):g(哥) k(颗) h(喝)
舌面音(硬腭音,龈-腭音):j(机) q(七) x(西)
翘舌:(齿龈后音,舌尖后音):zh(知) ch(吃) sh(师) r(日)
平舌:z(资) c(次) s(思)
汉语拼音发音法
汉语拼音有两种拼读方法:
拼读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例:b+a=ba)
直呼法:先做声母的嘴形再做韵母的音。
拼音有声母和韵母。韵母发音时较响亮,声母发音较轻快。
韵母又分单韵母和复韵母,只包含一个元音的,叫单韵母;包含几个元音或者由元音、辅音组合而成的,叫复韵母。汉字音节的韵母,由韵头、韵腹和韵尾3个 部分组成。韵头,又称介音;韵腹,称元音;韵尾则有元音和辅音尾两种。以“卡”字而论,q是声母,ia是复韵母。i是韵头;a是韵腹
一:韵母
a(啊) 嘴巴张大,舌位最低,舌身后部微微隆起。
o(喔)嘴巴圆圆,舌身略向后缩,舌身后部稍微隆起。
e(鹅)嘴巴扁扁,舌位高低与o大体相同,只是嘴角向两边展开。
i (衣)牙齿对齐,口形扁平,舌尖接触下齿背,使舌面前部稍微隆起。
u (乌)嘴巴尖尖,双唇拢圆留一小孔,舌头向后缩。
ü (鱼)发音与i基本相同,舌尖抵住下齿背只是嘴唇撮成圆形,略向前突出,舌尖抵住下齿背。
二:声母
b (玻)双唇闭合,挡住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打开,让气流爆发出来,声带颤动。
p (坡)发音部位与方法与b相同,但是气流较b强,声带颤动。
m(摸)双唇闭合,把气堵住,发音时,气流从鼻腔透出成声,声带颤动。
f(佛)上齿接触下唇,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狭缝中摩擦而出,声带颤动。
d (的)舌尖抵住上齿龈,挡住气流,然后舌尖突然离开,吐出微弱的气流,声带颤动。
t (特)发音部位与方法和d 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送出的气流比较强。
n (呢)舌尖顶住上齿龈,挡住气流,让气流通向鼻腔,从鼻孔出来,声带颤动。
l (勒)舌尖顶住上齿龈,不顶满,让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声带颤动。
ɡ (哥)舌根抬起抵住软腭,挡住气流,然后突然打开,吐出微弱的气流,声带颤动。
k (颗)发音部位与方法跟ɡ大体相同,只是吐出的气流比较强。
h (喝)舌根靠近软腭,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狭缝中摩擦而出,声带颤动。
j (机)舌前部抬起贴紧硬腭前端,然后再将舌稍稍离开,与硬腭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狭缝里挤出来,声带颤动。
q (七)发音部位、方法跟 j 大体相同,只是送出的气流较强。
x (西)舌前部抬起靠近硬腭,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中摩擦而出,声带颤动。
z (资)舌尖向前平伸,抵住上齿背,憋住气,然后舌尖稍稍离开,形成狭缝,让气流从中挤出,声带颤动。
c (次)发音部位、方法跟z大体相同,只是吐出的气流较强。
s (思)舌尖向前平伸,靠近上齿背,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中挤出来,声带颤动。
zh (知)舌尖翘起,抵住硬腭前部(上牙床后面的部位),然后舌尖稍稍离开,让气流从狭缝中挤出来,声带颤动。
ch (吃)发音部位、方法跟zh大体相同,只是吐出的气流较强。
sh (师)舌尖翘起,靠近硬腭前端,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中挤出来,声带颤动。
r (日)发音部位、方法跟sh相同,但是发音时舌的两侧要卷起。
y 和i的音相似,只是y是声母,声母发音较轻快;i是韵母,韵母发音时较响亮。
w 和u的音相似,只是w是声母,声母发音较轻快;u是韵母,韵母发音时较响亮。
三:复韵母
ai 先发a的音,这个a比单念a时舌位偏前。发a后,舌头慢慢上升,嘴慢慢闭合,快到i的舌位时停止。由a到i有一个滑动的过程。
ei 先发e的音,然后向i滑动。发e时,舌位要比单念e
靠前,发音也更响一些。
ui 是u和ei的结合,发音时,先发u的音,接着发ei,口型由圆到扁。
ao 先发a,比单念a时舌位靠后,要发得长而响亮,接着舌头逐渐抬高,口型收拢,变圆,发出近似u的音,要轻短。
ou 先发o的音,接着嘴唇逐渐收拢,发出u的音,o念的长而响亮,u念的短而模糊。
iu 是i和ou的结合,发音时,先发i,然后逐渐把声音过渡到u。u要比单韵母u的口型开一些,舌位低一些,u的响度比i大。
ie 发音时,由发i开始,接着发 ê,口腔半开,中间气不断。ie中的e读音与单念的e不同,这里的e念 ê,口半开,嘴角展开,舌尖抵住齿背,舌头靠前,嗓子用力。
üe 发音时,由ü开始然后向 ê滑动,口形由合到半开,中间气不断。这里e也念 ê。
er 发音时,e表示发音时舌头的位置,r表示卷舌动作。在发出单韵母e的同时,把舌头卷起来对着硬腭,就成了er 。
an en in un ün
由母音和鼻尾音组成。鼻尾音是-n,发-n时,要用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下垂,让气流从鼻腔透出。
ang 先发a,然后舌根顶住软腭,气流从鼻腔出来。
eng 先发e,紧接着舌根后缩,抵住软腭,气流从鼻腔出来。
ing 先发i,舌尖向下,舌头向后缩,舌根抬起并抵住软腭,气流从鼻腔出来。
ong先发o,紧接着舌头后缩,舌根向软腭靠拢,气流从鼻腔出来。
注:
i音与y音、u音与w音相似,只是 i和u是韵母,韵母发音时较响亮;y和w是声母,声母发音较轻快。
ye(叶),读作ie ,ye不能拼读,只能整读;yue(月),读作ve,和ye一样,不能拼读,只能整读。
yi、yin、ying、wu分别读作:i、in、ing、u;
yu、yue、yun、yuan分别读作:ü、üe、ün、üan
打鼓 [dǎgǔ] 由两个第三声组成的词,第一个字音读第二声。
j q x y的后面不跟u只跟v,而且去掉两点,yu qu xu yu
标音调时,有a标a没a标o或 e,i和 u 在一起时标在最后一个。
韵母表:
a啊 o哦 e饿 i衣 u屋 v鱼
ai爱 ei诶 ui威 ao袄 ou偶
iu油 ie也 ve约 er而
an安 en恩 in因 un问 vn晕
ang昂 eng亨 ing硬 ong勇
双唇音:由上唇和下唇接触,使语流受阻而构成的一种辅音。如汉语的b、p、m。
双唇音,就是利用双唇闭合这样的阻碍发出的辅音。在 发b时,双唇闭合,软腭上升,气流因通路被完全封闭而积蓄起来,然后双唇打开,气流脱口而出,爆发成声。声带不振动。发p的阻碍部位和发音方式与发b同, 只是在发p时,冲出的气流比发b时要强许多。像这样,先在口腔中造成阻碍,让气流在阻碍后面积蓄起来,然后除去阻碍,让气流冲出,爆发成声,以这种方式发音的辅音就叫做塞音。声带不振动的辅音,就叫做清音;反之则叫浊音。像b这样,有气流冲出,但气流不强,叫做不送气;而像p这样,冲出的气流很强,叫做送 气。因此,b是双唇不送气清塞音,p是双唇送气清塞音。
注意汉语的b和欧洲语言中的是不同的。汉语的b是清音,英语的是浊音。因此,不能以汉语中的b去发欧洲语言中的,也不能用欧洲语言中的去发汉语中的b。后面的d、g、j、zh和z都是这样的情况。在发m时,双唇闭合,封闭气流的口腔通路,软腭下垂,气流从鼻腔泄出,同时振动声带成声。像这样,在口腔中造成阻碍,让气流从鼻腔中泄出,同时振动声带成声,以这种方式发音的辅音就叫做鼻音。此外,很显然,m是一个浊音,它是双唇浊鼻音。
发 音部分:发辅音是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分叫发音部分。普通话的声母按发音部分分为七类:双唇音,发音是,上下两唇形成阻碍,包括b.p.m;唇齿音,上门 齿与下唇内沿形成阻碍,包括f.舌尖前音,舌尖与上齿背形成阻碍,包括z.c.s;舌尖中音,舌尖和上齿龈形成阻碍,包括d.t .n.l;舌尖后音,舌尖上翘,与硬鄂zh.ch .sh .r ;舌面音,舌面音前部与硬鄂形成阻碍,包括j.q.x;舌根音舌根与软腭形成阻碍,包括g.k.h(辅音ng也是舌根音,但不作声母)。
发 音方法:发辅音是发音器官形成阻碍和消除阻碍的方式叫发音方法。普通话声母按发音方法分为五类:塞音,发音是发音器官完全闭塞,阻止气流,突然打开,爆发成音,包括b.p.d.t.g.k;擦音,发音是发音器官靠近,形成窄缝,气流从中摩擦成音,包括f.h.x.s.sh.r;塞擦音,发音时发音器官先完 全闭塞,阻止气流,然后打开一条窄缝,气流从中摩擦成音,包括J.q.z.c.zh.ch;鼻音,发音时口腔通路完全闭塞,软腭下垂,气流振动声带后由鼻 腔流出,包括m.n(不作声母的辅音ng也是鼻音);边音,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形成阻碍,气流振动声带后从舌尖两边空隙流出,包括l。
发音方法还有气流强弱和声带振动与否的差别。气流强弱只对塞音和塞擦音而言,同部位,同部位的塞音,塞擦音凭此形成对立。呼出气流强的辅音叫“送气音”,包括p.t.k.q.ch.c;呼出气流比较弱的辅音叫“不送气音”,包括b.d.g.j.zh.z。
多数辅音声母发音是气流不振动声带,称为“清音”少数辅音声母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成为“浊音”,21个声母只有m.n.l.r四个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称为“浊音”,其余17个都是清音。
[汉语拼音知识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总复习)]
篇9: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 教案教学设计
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 教案教学设计
八、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
陈宏天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书目的种类、用途等知识。
2、理解课文分类陈述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了解目录学的知识。
2、难点: 初步懂得查找书籍和其它资料的方法。
三、教学时数:
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背景简介:
书目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自西汉末年刘向的《别录》、刘歆的《七略》问世以来,书目的编撰工作历代相继,从未间断,直到解放前夕,编制的目录书,已有1600多种。解放以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三十年内编出目录索引达7783种,数量为过去一千九百多年的4.86倍。
当前,我国人民正在为实现四化积极贡献力量。书目可以作为指示读书、治学的门径,可作为生产科研的向导。利用书目这把钥匙可打开古今中外的文化宝库,收集最有价值的文献进行研读,以前人最新的研究成果为出发点,进行新的创造,为四化作出更多的贡献。
课文深入浅出介绍了有关书目的各种常识,起到了普及目录学知识的作用。
解题:
据说,德国柏林图书馆的大门口,写着这样一句话: “这里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如果你掌握它的钥匙的话,那么全部知识都是你的。”
这里所说的钥匙是一个借喻,即“书目”,人们把书目看成“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题目这一形象的比喻,揭示了书目的作用,点明了中心,破折号起注释作用。本文介绍的是有关书目的'常识。
课文词语补释:
升堂入室(登堂入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简明提纲:
1、引出说明的对象书目,介绍书目的形式。(1--2节)
2、介绍书目的性质并用途。(3--4节)
3、介绍书目在我国的悠久历史。(5节)
4、介绍现代书目的种类。(6--12节)
5、介绍书目的使用方法。(13--18节)
6、说明应正确认识书目的作用。(19节)
质疑解疑:
1、“汗牛充栋”的出处:
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 “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充栋宇,是说书籍堆满屋子,高及栋梁;汗牛马,是说牛马运书累得出汗。后以“汗牛充栋形容书籍之多。
2、版本: 指一部分书由于编辑、传抄、刻版、排版或装订形式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本子。如《红楼梦》,据统计从清朝乾隆时期到现在,共有一百二十多种本子。
3、精校精注本: 指根据不同的版本和有关资料在文字上经过精心校对,对字句的意义认真作了注释的书本。
4、善本: 指古代书籍在学术或艺术价值上比一般本子优异的刻本、精抄本、精校本、手稿和旧拓碑帖等。
5、《四库全书》: 是十八世纪清王朝为了加强思想统治而纂修的一部巨大官书。它把乾隆以前的著作按经、史、子、集四部分分类汇编,共收书79337 卷,内容极为广泛,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保存和整理文献的作用,但在编篡中也抽毁或篡改了一些不利于封建统治的著作。编者纪昀等在编修《四库全书》时,把每种书的作者、内容、版本沿革及书评都作了提要,汇编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其中正式入库书3470种,存目书6819种。后来又编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省略文字,删除存目,是总目的简编本。
小结:
一、本文充分运用举例、分类的说明方法。
举例说明能把抽象、复杂的事物或事理说得具体而明晰,把问题说得更透彻更明白,使文章显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起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如本文在介绍几种书目的使用时(P98--P99),举了一般书目和专题书目两个例子,并分别从三种不同的角度(古今、中外、深浅)进一步说明怎样“灵活加以运用”,选取的几个例子,都有代表性,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 从简单到复杂,从读书到治学 )安排的。先以借阅小说为例,说明怎样使用书名卡片、著作者卡片、分类卡片;接着以研究明清小说、查列宁和鲁迅的一篇文章为例,说明怎样使用专题书目;然后以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史料和外国哲学、社会科学名著怎样查阅书目为例,说明怎样利用书目读书;最后又以研究某一理论问题怎样查阅书目为例,说明怎样利用书目治学。
分类说明可以使文章条理清楚,使读者易于理解 (P98)。如在介绍书目的种类时,文章采用了分类说明法,具体介绍了各类书目的内容、体例和用途。在每类说明中,又运用了举例说明法。本文由于大量运用了举例、分类说明的方法,就使读者对于书目的知识,特别是如何使用书目,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
此外,文章还运用了其它一些说明的方法:如引用说明法(如引用学者的言论P96),列举说明法(如书目的形式P97),比喻说明法(如形容书多为“一座座的山”P95),比较说明法(如卡片式目录与书本式目录P95),数字说明法(如介绍《西方名著提要》P99),定义说明法(如说明什么是书目,什么是书目的书目P95,P97)等。
二、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楚。
开头由现代藏书的丰富,说明了编制书目的必要性,很自然地转入关于书目的介绍。在介绍书目时,先说它的性质和内容,再说它的性质和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而介绍它的种类和使用方法。这样,就使读者对于书目的知识有了比较清楚、比较完整的了解,最后作出的结论也就非常自然而富有说服力了。
结构的严谨还表现在先概述,后分述,以及段与段之间过渡紧密这些方面。例如: 说明许多大学问家都十分重视目录学,说明现代书目的种类以及书目的使用,都是先总提一下,然后分别说明。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如第二自然段,开头用“这样多的书刊”一语,有力地概括了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很自然地转入了关于书目产生的说明。又如: 介绍书目的种类以后,用“书目的种类繁多”一句总括上文,随即转入了下文的说明。
作业:
[思考和练习]: 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
(四川省资中县第一中学语文组 温钧 整理编写)
篇10:Unit5 知识(人教版高一英语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一)如何使用marry一词
(1)marry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及物动词,需要宾语或用被动语态。
e.g.When did she get married?
她是什么时候结婚的?
(2)在有副词修饰时,marry可作不及物动词用。
e.g.She married very early.
她结婚很早。
(3)“和某人结婚”不能说“marry with sb.”,应该说“marry to sb.”也可以不与介词搭配,将marry用作及物动词。
e.g.She married a doctor.
or:She was married to a doctor.
她和一个医生结了婚。
(4)marry和get married都是非延续性动词,因此不能与表示一段时间的状语连用,表示结婚已有一段时间应该用be married。
e.g.They have been married for ten years.
他们结婚已经了。
(5)问现在的婚姻状态时,可以说“Is she married (or single)?”但不能说“Has she married?”
(二)keep一词用法小结
keep是高考常考词汇之一,其含义丰富,与其搭配的短语也很多,其主要用法如下:
用作及物动词
(1)保留,保存,保持,留下
e.g.We’d better keep a seat for him.
我们最好给他留个座位。
He kept all the money in the bank.
他把所有的钱都存入了银行。
(2)履行(诺言),遵守
e.g.One should keep one’s promise.
一个人应当遵守自己的诺言。
Everyone must keep the law.
人人都必须守法。
(3)赡养,养活,饲养
e.g.He has a large family to keep.
他有一大家人要养活。
The old man kept many animals like dogs,pigs and cats.
这位老人养了许多动物,像狗、猪、还有猫等。
(4)经营,管理
e.g.He kept a hotel in this city.
在这座城市里,他开了一家旅店。
She is good at keeping house.
她擅长管理家务。
(5)保守(秘密),记(日记、账)
e.g.Can you keep a secret?
你能保守秘密吗?
The boy keeps a diary every day.
这个男孩每天记日记。
(6)使……处于某种状态(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keep常跟复合结构(keep+宾语+补语)。用作宾语补足语的词有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形容词、副词以及介词短语。
e.g.He kept me waiting for half an hour.
他让我等了半个小时。
Keep your mouth shut and your eyes open.
少说话,多观察。
The doctor kept me in for a week.
医生一周没让我出去。
He always keeps his books in good order.
他总是把书放得整整齐齐。
用作不及物动词
(1)保持,继续(处于某种状态)(keep为系动词)
e.g.Please keep quiet.
请保持安静。
We’re keeping in very good health.
我们身体非常好。
(2)(食物)保持良好状态。
e.g.Will this fish keep till tomorrow?
这鱼能放到明天吗?
keep构成的一些短语
keep(sb.)away(from sth.)(使)离开(某物)
keep sb.from doing sth.阻止某人做某事
keep sth.in mind记住某事
keep sb./sth. out(of sth.)不让……入内
keep back忍住(眼泪),扣下,隐瞒
keep in touch with 与……保持联系
keep(on)doing sth.继续做某事
keep off远离,避开
keep up 保持(不低落),继续
keep up with 跟上,不落在后面
(三)afford的用法
及物动词,其主要用法如下:
(1)“担负得起(……的费用、时间)”,常与can,could,be able to连用,表示“有足够的(时间、金钱等)条件(做某事)”。
afford +n./pron.
e.g.Now many people can’t afford the medical treatment in the country.
现在在农村许多人看不起病。
I can’t afford the time for it.
这时间我花不起。
afford to do sth.
e.g.Before liberation many people couldn’t afford to go to school.
解放前,许多人上不起学。
We can’t afford to buy this new house.
我们买不起这新房子。
(2)提供,供给,给予(正式用语)
afford sth.
e.g.The trees afford a pleasant shake.
这些树提供阴凉。
afford sb.sth./afford sth.to sb.
e.g.Reading affords us pleasure.
阅读使我们快乐。
History affords lessons to us.
历史给我们提供经验教训。
(四)关系副词when/where不能替代“介词+which”的场合归纳。
在定语从句中,when/where往往可以代替某些“介词+which”。
e.g.Tell me the time when/at which the train leaves.
告诉我火车发车的时间。
You’ll have some spare time when/during which you can learn English at home.
你会有些在家你可以学习英语的业余时间。
This is the school where/at which I used to study.
这就是我过去上学的那所学校。
Think of a place where/to which we can go for dinner.
想出一个我们可以去吃晚饭的地方。
但在下列情况下,when/where不能代替“介词+which”。
(1)当since,until,after,before+which时,不能被when代替。
e.g.I met Jack in 1980,since which I have never seen him.
我是在1980年见过杰克的,自从那时以来再也没见他。
He came back at ten,until which we worked.
他十点钟回来的,直到那时我们还在劳动。
He went to school at 8,before which he read English.
他八点钟上学,这之前他读了英语。
(2)当on,behind,in front of,through,from,beside,around+which时,不能被where代替。
e.g.I saw a desk on which was a book.
我看见一张桌子上有本书。
The house,in front of which there is a tree,is my home.
那所房子是我的家,其前有棵树。
This is the window through which the thief came in.
这就是贼从那进来的那个窗户。
篇11:合作编诗集,诗歌知识竞赛 教案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通过编诗集,培养学生编辑、合作能力,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2.通过诗歌知识竞赛,增强对诗歌的兴趣,加强诗歌的积累和理解。
第一课时
一、合作编本小诗集
1.咱们已经收集了许多诗作,欣赏了著名诗人的佳作,还自己动手写了诗当了小诗人了!这么多我们喜欢的诗犹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就让我们来编本诗集,把这些珍珠串成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吧!
2.小组合作编辑
1)准备好选入诗集的诗,可以编入搜集到的诗或故事,也可以编入自己写的诗,还可以是同学写的诗。小诗集中还可以适当穿插诗歌故事或相关资料。还可以配上插图,或者辅以书法。(注意引导学生要将搜集的诗歌、自己创作的诗歌、搜集的诗歌故事、诗歌资料等要分类编排、有序组合。)
2)可以请父母、老师或同学写序。
3)注意封面设计的精美,诗集名字的引人注目,编排好目录。
3.成果展示
1)诗集编好了,我们来欣赏吧!小组把诗集放在展示台上,并派代表介绍。
2)同学们评一评,可从书写、编排、美化等方面评。
3)选出优秀的诗集交流,可在学校里展示,开展班与班之间的交流,还可以请家长参观和评议。
第二课时
一、赛前准备
1.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几组。
2.搜集竞赛题目:可以是诗句接龙、诗歌常识、诗句释义等。
3.出题方式:学生出一半的题,教师出一半的题。
二、知识竞赛
1.必答题.每组5道题,每题10分。
2.抢答题。共20道题,每题10分。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
3.风险题。每组2题,分成10分、20分、30分三个分值档,答错扣相应分值。
4.评出优胜组。
三、小结
通过这次诗歌竞赛,我们无论是对诗句的积累、理解,还是在诗歌知识的积累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希望我们能继续积累更多的诗歌。
【评:这项活动受一定的场地限制,最好能够有抢答器之类的工具,并布置好场地,同时可邀请家长朋友参与,帮助顺利完成这次活动】
[合作编诗集,诗歌知识竞赛 教案教学设计]
★ 天净沙秋思教案
【唐诗宋词元曲的知识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1篇)】相关文章:
文学的繁荣历史备课教案优秀2023-05-05
词优秀教案2022-10-27
世界上最美的四首诗歌2022-08-16
古代诗歌四首2022-05-02
古代诗词曲 教案教学设计2022-11-03
《词》教案2023-08-29
唐诗宋词元曲都有哪些2023-10-09
《天净沙·秋思》说课稿2022-05-06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2023-10-11
描写秋的唐诗宋词元曲202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