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赋的体裁特点

时间:2023-09-27 07:57:4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诗词曲赋的体裁特点(共12篇)由网友“dudongheng”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诗词曲赋的体裁特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词曲赋的体裁特点

篇1:诗词曲赋的体裁特点

诗词曲赋的体裁特点

诗的特点:

●诗是一种“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艺术形式,要用丰富的情感反映生活。

●诗是对生活的高度“浓缩”的反映。

●诗的语言凝炼而富于形象性。

●诗的节奏美与韵律构成了诗的音乐美,没有节奏与韵律,就不成其为诗。

词的常识:

●在形式上,每首词都有词调。有长有短。词的押韵比诗更显得灵活多变。

●风格上词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两大流派,并以“婉约”为正宗。

曲的'常识:

●曲是兴盛于元代有散曲和剧曲的分别。

●散曲分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是独立的只曲。套数是由两首以上同一宫调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

赋的常识:

●赋是汉代形成的一种文体。

●赋的体载有:大赋、骈赋、律赋、文赋。

篇2:诗词曲赋欣赏

诗词曲赋欣赏

这一次我把酒倒入冰冷的溪,好让你闻到的芬芳

这一次我穿过时间隧道,是否能摸到你细腻洁净的肩膀

背靠一册竹简你睡着了,边的炉火淡漠了你笑脸依然

是否邂逅江南女子独有的柔古典的端庄

骑马或泛舟,操琴或袖手。于清浅的河流掬洗脸

浣纱的女子沉鱼落雁。而久居阁楼的女子寄于晓风月残

一枝滴的桃花开出丝绸的封面。扉页内,芳心艳比杜鹃

因风而啼,因雨而泣,所有的青年少都落入你的眉间

人生百年,天人间,再见时你已认不出我苍老的模样!

菊花开她露的脊背。残如柳丝斜,风稍歇。转、抬

我看见她寂寥的额沾染着金花粉。而葬花人找不到自己的墓

空空的池塘断藕萎淤泥。兰舟系于枯柳,人不至,月如钩。

“花自飘零自流。”梧桐绽裂,而我衰朽的肌肤等待一场大雨。

雁阵飞过,天空苍白如纸,无语,无词。“你抚摸了我,你早已忘记!”

极目,只有蓑草萋萋,青的誓词宛如清露。“——又岂在,朝朝暮暮?”

一声鸟惊心,引无数秋思纷坠如雨。过去的子在袖留下香

壶中无酒,犹握住手中的空杯。“醉,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绿衫移步高楼,栏杆布满青苔,一个季节逝去了不再回来。

酒入愁肠忘却了悲欢。时间慢如焚香,折七朵茉莉入酒。凉透骨髓。

道路千折百回,节似是而非。“月昏黄,生凉”,蝴蝶儿醉入花

一把琴,把一个人的一生辗转在一根生锈的弦。甚至来不及铺开一纸怀念

“写下就已经旧了。”“你所谓的相思是什么意思?”浮生若寄,杨柳依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烟雨蒙胧,寒犹在花枝

我伸出去的手抓不住一丝往昔,都化作无无意无无恨的泥!

空山幽谷,虎啸猿悲。我已经找到我的归途,仿佛尘埃落定,麻衣覆。

人世繁华如烟,转眼消散了恩怨。半弦歌高挂山颠,龙剑隐入松间。白发人引吭高歌:“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一世,草本一

也无非是夏秋冬、人走茶凉。也无非是,恨仇皆化做黯然魂迭香。

伤了绿肥,碎了红瘦。空居萧索,黄昏孤雁。一支竹箫横过碧空,青衫

点点泪痕化都做归来燕。深独眠,醉眼看花花不语,人不见,已多年。

有多少人在风中走失。但是这一次我们相聚竹林,不排座次,不分辈份。

天空空着,大地空着,河流空着,你可以说出想说的话。或者耳语。或许我写下的正是你想说的,而你不小心吐露的心事又恰好击中我的痛!

唉,多少子都被雨打风吹去,只有墙雨痕随着岁月越镂越深,而窗棱

挂着的风铃叮叮当当,仿佛少年怀在涧中又绿了一回。这一次

是凉,而不是冰。你可以小心地把手放在我的。那些林中小鹿

有时会返回出生之地。寻找童年的歌谣,寻找泉。可能碰到一个相识的人

突然出你的名字。可能一无所获,怅然若失。只有忆影如瀑布挂于远山

让我记起一条美的道路,一个女子已在青草遮覆的路边,等你,返回她的茅屋。

我怀疑是午的带来了燕赵悲歌。中块磊都散山中瘴,哀哀怨怨都化做一朵弱黑莲。面西稳坐,雨下了一,花开了一,书剑零落边。

仅以千年寒蘸隔焦墨为你临摹昨黄花。为你作一幅肖像。“知其白、守其黑”

就像我,从你的快乐中剥离出忧伤的核。就像昨,我从西山危崖下采来一朵雪莲花

别在你更加雪白的发髻边。想一想,子有多快!过了,就是一辈子。七十年

仿佛我从未离开过你,从未怨恨过你。仿佛那只是一场梦而已。时间布下的圈套

不如你一根细小的.发丝,苍黄、蓑老,却绑住我无尽的思恋,无论海角,还是天边。

你终于明白纸的云烟终究不会散去。谁说这是一场虚构?谁说这是一次

没有终点的旅行?万千山,你终于还是找到了我,而我纸的建筑,是否能够

为你提供一安居的花园?镜中岁月易老,浓妆难掩绉纹。而年轻的体

转眼间比纸还薄。一页如火的不经意被一句话点燃,就当是,无意间

惊扰的花尘,了人眼。灰烬也会烫伤你抚摸的手指。那些被你说出的事物

都呆在纸不动,为时间的物证。这一次你再也不能后悔,你写下的字

淋了那张纸。月光的刀子塞入枕边,为了裁开太长的相思。一页

然后,另一页;一天,不同于,另一天。“一种相思,两闲愁。”

两个人,使用同一种哑语。“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携老!”

缘起人聚,缘尽人散,也如木石前盟。

一个是中花,一个是镜中月,不如不见。前生缘,今尽。

一个撒手当和尚,一个魂归离恨天。比不得一块顽石一方古砚

仍把那离愁别绪来细编:“什么是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

越不过世俗高墙面对面,泪涟涟。

只落得锣鼓喧天泪恩怨。从来来,往去去。相见无言。

一个光着,赤着脚,也无悲来也无喜。

一个独守空闺数十载,兰桂齐馨却尘缘。

“我所居兮,青埂之。我所游兮,鸿蒙太空。

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篇3:红楼梦诗词曲赋

红楼梦诗词曲赋

1.《红楼梦十二曲——世难容》

年代: 清 作者: 曹雪芹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

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2.《金陵十二钗副册——香菱》

年代: 清 作者: 曹雪芹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3.《金陵十二钗正册——李纨》

年代: 清 作者: 曹雪芹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4.《金陵十二钗正册——妙玉》

年代: 清 作者: 曹雪芹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5.《金陵十二钗正册——惜春》

年代: 清 作者: 曹雪芹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6.《中秋对月有怀》

年代: 清 作者: 曹雪芹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7.《题自画石》

年代: 清 作者: 曹雪芹

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

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

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

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

8.《题大观园》

年代: 清 作者: 曹雪芹

衔山抱水建来精,

多少工夫筑始成。

天上人间诸景备,

芳园应锡大观名。

9.《嘲顽石幻相》

年代: 清 作者: 曹雪芹

女娲炼石已荒唐,

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

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

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

无非公子与红妆。

10.《第四回诗》

年代: 清 作者: 曹雪芹

捐躯报国恩,未报身犹在。

眼底物多情,君恩或可待。

篇4:事理说明文体裁的特点

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区别的标志。

在各种文章样式中,说明文体是一种客观的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说明文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和实用价值。现实生活充分表明,说明文不是一种无足轻重的文章形式,而是运用范围极为广泛的常用文体,它与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相当密切,而且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说明文写作正在大量涌现,并更多地融入到我们生活。(内容具有高度科学性;结构具有清晰的条理性;语言具有严密准确性)。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为了要把事物说明白,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征,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即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应用性说明文一般只要求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性说明文则必须揭示出问题的本源和实质。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中国石拱桥》属于前者,它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征。《大自然的语言》属于后者,文章科学地说明了物候学知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画图表(作图表)等。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某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说明文虽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类文种,但若没有其他表达方式(如叙述、议论、描写等)的恰当配合,则无法圆满地完成向读者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任务;而从学习写作说明文的角度讲,如果能确切了解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在说明文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准确使用叙述、议论等方式来辅助说明,说明文就能写得有声有色,文采斐然。

篇5:事理说明文体裁的特点

1.内容的严密性:

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

2.说明的生动性:

按时间顺序写和记叙文相似;按空间顺序写需注意观察点,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按逻辑顺序写要注意摸清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3.语言的准确性: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语言简明,说明严密,拥有科学性和严谨性。

例如:

(1)大家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给予的光和热,而太阳还可以再给人类正常供热40亿年,40亿年以后,太阳将不断膨胀,直至将地球吞没。而太阳为地球持续供热4000万年是毫无问题的,因为这4000万年所提供的热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人们可以将4000万年定成一个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目标。(列数字)

(2)如果说,2前的工业革命是人类科技的一个质的飞跃,那么这200年间所耗用的自然资源是前面400万年间所耗用的资源总量的N倍。工业上,农业上,生活上,处处都在浪费,处处都在破坏。如果继续往这个方向发展下去,不出400年,地球将面目全非。

篇6:戏说诗词曲赋解析

戏说诗词曲赋解析

一说起“诗词曲赋”,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唐诗宋词元曲骈赋”。诚然,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史,以“诗词曲赋”等独特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作为民族文化个性,情感的弘扬代表能够薪火相传,备受世人所关注。我国从先秦到明清时期,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浩如烟海的各类文学作品,涌现了许多世界闻名,承载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学家,见证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

我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先秦的《诗经》到晚清诗人黄遵宪提出了“我手写我口”创作主张的‘诗界革命’,我国古诗经历了数千年的变革发展逐渐形成了‘韵律整齐,形式完备’的古诗体系。现有文字记载的传统诗歌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民谣《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和《康衢谣》:“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与此同时,诗歌作为抒情言志的表达形式,在经过《诗经》到骚体,骈文到乐府诗歌,从律诗绝句到词曲的演变后,唐诗的发展达到了“颠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大批杰出诗人的出现为唐诗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唐诗是集诗歌之大成者,风格迥异,各体皆备,无调不有,蔚为壮观,叹为观止。清代著名学者赵翼的《论诗李杜诗篇万口传》中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立论,指出了诗歌因时代而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诗歌的高峰,就会涌现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杰出诗人和代表作品。唐诗则被世人称为“中华文化遗产宝库中一颗晶莹璀璨的明珠”。

唐诗的繁荣发展与衰落都给宋词的诞生和发展夯实了基础。在唐诗盛极而衰以后,宋词取而代之,承前启后而成为了另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学艺术。因此,严格地说,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它始见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记载:“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词是比“齐言构句”的诗体句法更为自由的韵文体式,它起源于我国的南北朝时期,是用于古代配乐的歌词。诗和词的区别在于诗无定谱,词则是按照固定的“曲牌”配词而作的,所以,我们将所依据的乐曲名称为“词牌”,作词亦称为“填词”。诸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蝶恋花》,《水调歌头》,《沁园春》,《满江红》等都是词牌名。作为一种与唐诗齐名的文学形式,由起初的“丑小鸭”(戏称为“诗之余”)不被人们所重视,到后来成为了人们抒发情怀的主要形式,宋词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宋词在不断创新和变革的过程中,词作为配乐的文字的意义逐渐淡化,而作为一种韵律文体得到了发扬光大,堪称为“艺苑奇观”。

相传南北朝时期,梁代君主萧衍精通音乐,爱好民歌,曾被誉为“竟陵八友”之一。现存诗作有90多首,多数为乐府,且大部分模仿民歌。最著名的有《江南上云乐》,《江南弄》,《子夜民歌》等。由于他对诗歌的极大热情和帝王的特殊身份,梁代诗歌的演变开始了向“词”发展的趋势。

唐代,民间的词反映的大多是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例如,李白的《忆秦娥》:“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关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由此可以看出,词的创作注重吸取了民歌艺术的优点,文字中蕴涵了朴素自然的风格特点,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令人耳目一新。这一时期,词的创作还涌现出了“胭脂气味”,即以崇尚“浓词艳句”而以闻名天下的温庭筠,韦庄等为代表“花间派”,在词的创作发展史上占有着一席之地。而南唐后主李煜被俘之后的词作,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深沉的意境,给后世词人以强烈的感染。例如,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和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到了宋代,词的风格得到了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类。婉约派的词作风格是典雅婉转,曲尽情胜于言,诸如柳永和晏几道就是代表。例如,柳永的《雨霖铃》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和《蝶恋花》中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晏几道的《鹧鸪天》中有:“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著名篇章佳句,都是情景交融,意气风发之抒情精品文字,在文学艺术上值得玩味。豪放派的词作是从苏轼始创的。他将词从娱乐兴致的天地里释放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古迹,农田村舍,歌以言志等题材,巧妙地语言艺术的发挥,从此,词的艺术从描写爱情的“花前月下”或“春江花月夜”,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首词作,以江山胜景,英雄伟业为题材,字里行间将写景,怀古,咏史,抒情融为一体,开拓了词的意境,语言刚健清丽,奔放洒脱,是苏轼的代表作品。然而,以词的灵秀文字更能够表现诗人的情感,自古就流传着“诗以言志,词以传情”的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词的演化发展轨迹,正如前辈们所指出的:“萌芽于隋唐时期,极盛于宋代,散漫于金元时代,陨落于明朝,复兴于康乾盛世。”

其次,说说“元曲”。宋词以后流传在民间的便是“元曲”。众所周知,元代的社会阶层有“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贬低了读书人社会地位。大批的汉族文人被迫以卖文来维持生计,为了迎合一些歌舞楼阁妓院的需求,元曲应运而生。从诗歌的角度来说,元曲取代了唐诗宋词而成为了元代流行最广,成就最高的通俗艺术形式,它的崛起标志着中华文艺史上正统的诗歌时代的结束与民间通俗文艺繁荣时代的到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般地说,元曲有着特有的艺术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秀婉转,含蓄深刻的文字特点;一方面,元代的读书人因为地位低下,政治的独载,社会黑暗,都是使元曲折射出极为强烈的战斗色彩,锋芒毕露,痛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愚民思想,针砭“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俗风尚。例如,乔吉有一首《山坡羊》:“鹏抟九万,腰缠十万,扬州鹤背骑来惯。事间关,景阑珊,黄金不富英雄汉。一片世情天地间。白也是眼;青,也是眼。”此曲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达了作者愤世嫉俗的心情。值得一提的是,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赤裸裸”。例如,白朴有一首《一半儿》:“云鬟雾鬓胜堆鸦,浅露金莲簌绛纱,不比等闲墙外花。骂你个俏冤家,一半儿难当一半儿耍。”描画的是被深闺丽质的少女美貌所吸引,春心荡漾,又羞于渎犯的微妙心理。

元曲能够与唐诗宋词鼎立并称,同为“一代文艺瑰宝”。元曲的语言更为平实,贴近世俗生活,接近通俗语言,具有开放拓新的风采,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以雅俗共赏而更上一层楼。元曲是我国格律诗词的继承和发扬光大,是汉族传统文化与其他各族文化“互为发展,互为更新”的融合的新结晶。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推许元曲的一大特点是:“于新文体中自由使用的新言语”。元曲具有体式新,语言新,修辞手法新,风格新等特点。

元曲包含两种不同的文学样式:散曲和杂剧。前者属于诗歌,后者属于戏剧。也就是说,元曲主要包含两类文体:一是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散曲的小令,不同于词,指的是单只曲(又叫“叶儿”)。它不似词小令之有二叠,三叠,而是一曲一咏。咏之不足,意犹未尽,用同一曲牌再写若干首,谓之“重头”。小令的另一种形式是“带过曲”,即将同一宫调,旋律上可以衔接的二支或三支小令合为一曲。带过曲的组合是固定的,元曲中带过曲仅存三十余支。套数则是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合的套曲,其表情达意的含容量较单只小令为大。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散曲”和“剧曲”是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舞台表演的剧本,编有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是用于清唱的歌词。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只是散曲比较通俗活泼,词则含蓄委婉,典雅清秀而已。从格律上来说,词的要求严格工整,散曲就自由得多了。散曲的曲牌有各种各样的名称,如“红绣球”,“喜春来”,“山坡羊”等,这些名称多来自于民间。这就说明了散曲比词更贴近于生活,富有民歌色彩。元曲以其作品深刻揭露社会现实,题材广泛,语言通俗易懂,形式活泼多样,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变化,在我国古典文学艺术中放射着灿烂耀眼的光芒!

元曲的兴起和发展,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首先,元朝的疆域广阔,城市经济空前繁荣,规模宏伟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络绎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现实的基础。其次,元代各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促进了元曲的发展。第三,元曲是诗歌艺术在文学传统上的继承和发扬的必然结果。

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意义。元曲同其他艺术一样,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歌以咏志”的抒怀工具,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赋是我国汉代最富有特征的文学和最发达的文学形式之一。汉赋之多从汉代词赋作家中可见一斑。仅《汉书艺文志》中著录的西汉辞赋作家有60多人,作品900多篇。从《后汉书文苑传》的记载看,东汉文人几乎全都会写赋。随着时代的进步,受到其他文体的影响,语言艺术有不断的变化,如魏晋六朝时出现了骈赋,发展至唐宋时代又先后出现了律赋和文赋。

相传战国末期的荀子作有《赋》篇,这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以赋名篇的。其中包括五首小赋,分别是赋礼,知,云,蚕,箴五种事物。在性质上它们都接近隐语,每篇的前一部分是描写的是所赋事物的形象特点,而将其名称隐而不说,很像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则详细揭示所隐事物的名目极其所蕴涵的意义,近乎于谜底。这种体式有两个特点:其一,前面说隐语部分与后面揭示部分,一说一解,自然地形成了一问一答的结构;其次,就是具体的描写对象,着重在写物,而非抒情,呈现出与诗歌完全不同的行文格式。这两点形成了汉赋的重要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屈原,吸取楚国民歌的特点,运用赋文的特点,结合神话故事,驰骋想象,创造出一种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文学体裁,即楚辞体,也称“骚体”,对后代诗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其代表作品《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都是赋。

汉赋中有一个从楚辞体中脱胎换骨出来,并且逐步发展完备自己独特体制的过程。汉赋初期,基本上是接近于楚辞形式的骚体赋,贾谊的《鵩鸟赋》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它全用楚辞体的句式,采用作者与鵩鸟对答的结构,内容也一改楚辞体的抒情模式,而是借助鵩鸟入室一事来说明自己的“老庄思想”和人生态度,从而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

汉武帝以后,散体文赋开始逐渐地“定型”,并达到了全盛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等著名文学家。

汉代的散体文赋主要描写了宫苑,都城,游猎,建筑等,反映了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目的是娱乐统治阶级,客观上揭示了汉代帝国的强盛。另外,语言艺术上运用了丰富的词汇,注重语言的锤炼,描写生动活泼,对于后世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但是,由于散体文赋反映实际生活题材方面的局限性,从东汉中后期出现抒情小赋,例如张衡的《归田赋》等,其中也有用楚辞体句式的,“抒情小赋”又更多向诗歌靠拢了。

总而言之,“诗词曲赋”是我国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很多。今天,我们继承和发扬国学思想,重温“国故”的同时,多读一些“诗词曲赋”来拓展视野,提高写作技巧,是不无裨益的。

篇7:诗词曲赋七律介绍

关于诗词曲赋七律介绍

慕拜仙游简子祠,斑篱遗址使君师。求贤若渴谋良士,从谏如流昭礼仪。

土改鼎新施国运,心恒革故固帮基。正卿主晋开先第,青史留名我辈思。

注解:赵鞅(?前—458),即赵简子,又名志父,亦称赵孟。春秋时晋国正卿。据《寿阳县志》(光绪版)载:“赵简子墓,在县西北贺鲁古城,简子祠后,宋开宝三年,诏守冢两户禁樵采。”据此赵鞅为寿阳人。

赵鞅祖父赵武即下宫之役中落难的赵氏孤儿,晋平公时任晋国正卿,主持国政。赵鞅父赵成曾任上军将。赵鞅三十岁左右袭爵为卿。

晋顷公九(前517)年,周室发生了王子朝之乱,赵鞅奉命率军平息王子朝之乱而定敬王于成周(今河南洛阳),合诸侯之兵戍周十年。因他勤王之功,周敬王准许他为王室命卿。十二年,赵鞅与其他五卿灭祁氏、羊舌氏,分其邑为十县,六卿各令其族为之大夫,晋公室由此益弱。十三年,赵鞅和荀寅把范宣子制订的刑书铸在一尊大铁鼎上,公布了晋国第一个成文法典。

晋定公十五(前497)年,执掌晋国国政的'正卿赵鞅,命邯郸大夫赵午将卫国贡献的五百家奴隶送到晋阳(今太原市晋源区古城营)。赵午开始允诺,但其父兄不同意,他便拒绝执行命令。赵鞅于是将赵午抓捕,囚之晋阳,而后杀掉。赵午之子赵稷在邯郸反叛,并联合舅氏中行寅及寅之姻亲范吉射两卿发兵围攻赵氏官邸,赵鞅被迫北走晋阳。晋卿魏、韩、知三家说服晋侯联兵抗拒范、中行氏,复请赵鞅回新田(今侯马市)执政,范吉射、中行寅败走朝歌(今河南淇县)。

范、中行氏出逃后,外结齐、鲁、卫、郑、周、鲜虞等国多次攻晋。晋定公十八(前494)年,赵鞅率兵攻打朝歌,范、中行氏退保邯郸,旋又弃邯郸败走临城。二十二年,赵鞅再向盘踞在邢(今河北邢台)、任(今河北邢台东北)、栾(今河北赵县)、鄗(今河北赵县南)、逆畤(今河北保定西南)、阴人(今灵石县南关)、盂(今阳曲县东北)、柏人(今河北隆尧西)等地的叛军大举进攻,范吉射、中行寅败逃齐国,赵、韩、魏、智四卿尽分范、中行氏地。而赵氏势力也随之日盛,名为晋卿,实专晋权。

赵鞅在政治上礼贤下士,选贤任能。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因而很受臣下拥护。如董安于、尹铎等都曾在赵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赵鞅有个谋臣叫周舍,好直谏。周舍死,简子每听朝,常不悦。众大夫问其故,他说:“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诸大夫朝,徒闻唯唯,不闻周舍之鄂鄂,是以忧也。”(《史记?赵世家》)还有个谋士叫鸾徼,善投主人所好,赵鞅喜欢的声色犬马、宫室佳御,他一一都给办到了,然而赵鞅思得良士,鸾徼却不曾荐举一人,赵鞅便投鸾徼于河。赵鞅有两匹心爱的白骡,他的家臣胥渠请用白骡之肝医病,赵鞅慷慨杀骡取肝,给予胥渠。

赵鞅执晋国之政二十二年,期间他在自己的领地上实行了一些土地制度的改革,如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亩大税轻,有利于发展生产;他释放奴隶使之转化为小农,提高了生产积极性,这些都为三家分晋后赵国雄踞北方奠定了基础。他所推行的亩制,经秦国商鞅变法至秦统一,成为全国通用的亩制。

由于其致力革新,政绩卓著,赵鞅在百姓中影响很深。为此,寿阳古城东北建有简子庙,又名简子祠,后迁至近邻西岢村。但均因年久、战乱、挖掘等缘故损毁,遗址依稀可见。

篇8:了解寓言文学体裁特点的教案

了解寓言文学体裁特点的教案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体会文中动物们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

2、把握寓言以小见大、含意深刻的特点。

说明:

这个单元所选录的都是寓言故事,本篇故事生动形象,寓意深刻,根据预备班学生仍然十分感性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有感情的角色朗读中体悟寓言的深刻含义,这种类似课本剧排练的形式能够成为使学生主动揣摩人物心态的载体,也就能够水到渠成地把握文章的深刻寓意。此外预备班的学生可能知道很多寓言故事,但却不一定完全了解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将这部分知识始终贯穿于课的教学中,目的在于为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导入新课,介绍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 交流各自所知道的寓言故事,朗读课文,思考作者通过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学生寓言故事的交流与教师对寓言特点的介绍相辅相成,有利于课文的深入学习。朗读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们的语言和动作对于体现寓意的作用。

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推敲各种动物的语言动作,体会文章的寓意。

指导朗读,适时点拨,明确总结。 分角色朗读课文,圈划动物们议论时语言动作的语句,分析其各自的心态,从而把握文章的寓意。 以读带议,把人物形象中的`语言与动作配合起来分析,提高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拓展阅读:选择克雷洛夫的《鹰和蜜蜂》、《蜜蜂和蜘蛛》、《苍蝇和蜜蜂》三则寓言,让学生自由阅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认真阅读,做好发言准备,全班交流。 在初步体会了寓言的特点之后,给予学生同种风格的寓言作品,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提高对寓言寓意的把握能力。

布置作业

1、仿照课文,自己写一则寓言,200字左右。

2、根据文章的寓意,写一篇读后感。

(以上作业二选一) 独立完成作业。 作业的设置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提高对生活的感受能力,二选一则体现对不同需要的学生给与更弹性的作业选择,使学生更主动地完成作业。

思路点拨

这篇课文的教学,也可以事先布置课本剧的排演,将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演,一部分评,演的学生必须认真揣摩寓言中的人物形象,力图表现出人物的个性;评的学生也必须认真品读课文,以真实、形象的标准来评判表演。在演和评的过程中,对人物心态的把握和文章的深刻寓意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练习举隅

1、文章一共写了四个动物,是否可以少写一两个动物呢?

2、文中有一些值得推敲的句子,如“不到一个钟头”、“像平常一样”等等,这些句子暗示了我们些什么呢?

篇9:记叙文体裁

自从上了高中后,回家的日子少了,一周只能在家呆两天。因此,与父母之间的接触也少了。

终于有一次国庆节放假,一共放六天,在家的时间长了,与父母接触也就长了。

妈妈说要带我去爸爸的工地上去,一直就想去的我迫不及待的答应了,因为爸爸是在一个小区里工作,听说那个小区里有玩的、有看的`、还有喷泉和楼,所以一直向往着亲自去看一看。

于是,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开始出发了……一路上,我的心情正如那大海一般激荡汹涌,好像把体内燃烧的激情一下全部释放出来。看着路边经过的景物,一排排整齐的树,一棵棵嫩绿的小草,一朵朵鲜艳的花朵,仿佛都来欢送我的到来和离过。于是,我也向它们回了个礼,在心里默默的说了声谢谢。

到了到了,爸爸的工地到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高大的楼房,后面果然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喷泉,广场也来凑热闹了,好不快活……

我一直以为爸爸在哪个楼里面办公,没想到是楼房边的那个不起眼的木板房里,一时好失望啊!我问爸爸:“爸爸,你怎么就在这工作啊?又破又乱的。”爸爸听后显得有些不高兴了,他对我说:“你这是哪里话?怎么可以说这破呢?你想想,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工人来给他们的楼房修这修那的,他们能住的安定吗?就像鱼儿离不开水那样,时时刻刻都需要我们工人,不是么?”

听完爸爸这一番话,心里顿时一惊,他这一番话让我产生了别样的看法,以前我总是对工人没有好感,觉得他们又脏又没有本事,并且钱还赚的少,总是对他们有一种厌烦感,没想到,是我错了,不该那样去对待他们,他们了不起啊!

正如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天空,孩子离不开妈妈,同样高大的楼房也离不开辛勤的工人啊!从此以后,我从心底默默感谢那些不知名的工人,他们并不没本事,他们只是在默默的为人们服务着,不怕苦,不怕累,为的是人们能安定的生活,这是一份神圣的工作,了不起!

感谢那些不知名的人……

篇10:诗词曲赋七绝·田园杂兴

诗词曲赋七绝·田园杂兴

1:春耕

碧野初春淡素妆,田家农事始繁忙,开犁耕地翻新浪,役使黄牛追夕阳。

2:春播

绿野新田沃土香,耘机点播自成行,喜看银帛遮千网,科技兴农促产粮。

3:锄苗

烈日炎炎暑气飚,弯腰曲臂拢青苗,如潮汗液穿衣过,渗入田禾似水浇。

4:栽秧

春舞蓝天映晚霞,小村儿女各当家,稚童未解依农作,自在桑田学种瓜。

5:耨草

野藤芦荻斗芳菲,势压青苗尽峨巍,细作枟锄勤耨草,艰辛换得稻禾肥。

6:喷药

遥望稻麦写苍茫,碧野无垠喜若狂,肩负喷壶除病害,手持良药治虫蝗。

7:灌溉

夏日无风似火烧,禾苗失雨半枯焦,忽闻水闸机声响,一股清流下九霄。

8:施肥

拔节抽青日日长,和风浓露灌琼浆,追肥恰遇纤云雨,泥水倾身也不妨?

9:割禾

秋风一起稻禾香,手握镰刀意气扬,收尽桑麻空碧塬,再现歌舞展呈祥。

10:挑谷

肩挑日月足生风,背负千斤笑语中,粒粒珍珠车满载,乡歌俚曲赞盈丰。

11:晒场

艳阳高照出清明,谷似金珠满晒坪,罗雀逐争频相顾,稚童乘势捕黄莺。

12:仓储

稻麻满载待开仓,粟若珍珠米嫩黄,颗粒皆知汗水裹,杵舂新麦作羹汤。

13:卖粮

一年劳作半年忙,不抵奸商物价长,痛惜盈粮全卖绝,尚留秕谷裹饥肠。

篇11:观沧海的体裁

观沧海的体裁

《观沧海》是这年九月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龟虽寿》。从音乐曲调上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则可以独立成篇。

体裁: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篇12:体裁教学法论文

体裁教学法论文

本文阐述它所依赖的两个重要概念:“体裁”“体裁分析”的含义,并对其实施方案及有效性进行论述。笔者认为体裁教学法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了解体裁的交际目的和社会功能,掌握体裁结构、认知模式及语言运用策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创作符合特定体裁惯例的语篇。

一、导言

我国外语学习者一直存在这样一个顽疾:阅读语篇时侧重对字词(尤其是新或生僻词)理解和句法结构的分析,而对不同体裁语篇的宏观结构和词汇语法特征缺乏了解。这一现象的产生与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有关。传统的阅读教学法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以语言的最小单位为着眼点,然后逐步提升到更高层面的语言单位(Martin & Rose,2011)。这种教学方法有众多弊端,其中之一是误导学生认为阅读理解纯粹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只有了解字词的意义才能了解句子的意义,然后才能了解段落的意义,以此类推直至理解语篇的意义。

二、体裁

“体裁”的概念源于genre一词,传统上属于文学和修辞学的研究范畴,后经人种学家引入到语言学研究领域。学界对体裁的研究可分为三个学派:以Swales和Bhatia为代表的ESP学派、以Martin为代表的Australian school以及以Miller为代表的新修辞学派(见Hyon 1996)。下面就这三个学派对体裁这一概念的阐述做总结。

ESP学派的领军人物John Swales认为体裁是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对人类交际事件进行分类的.结果。所谓交际事件,指人们按照特定目的和特定程式运用语言在社会办事的实例(Swales 1990)。

笔者认为这两个学派对体裁的阐述在以下两方面的立场也是一致的。首先,它们都侧重从语言学视角来研究体裁,而新修辞学派更多的是从人种学视角来研究体裁(见Flowerdew & Wan 2010)。其次,ESP与Australian school都强调体裁图式结构组成部分的语义功能与它们在词汇语法层面实现方式之间的关联。体裁图式结构中不同的组成部分所要实现的语义功能是不一样的,那么,在词汇语法层面上实现它们功能的典型词汇和语法方式也有差异。

三、体裁分析

体裁分析主要研究在各种社会交往活动中人们是如何使用语言来实现其交际目的,其根本的宗旨是研究语篇的交际目的和语言使用策略。

体裁分析不单纯采用语言学的分析方法,而是将语言学的分析方法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方法紧密结合起来(Bhatia 1993)。语言学分析方法主要用来描述语篇的语言特点;社会学方法则是把语篇作为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来研究,探讨语篇的社会性和规范性,从而揭示特定体裁结构之所以得以形成并能沿用的社会文化因素;心理学方法则研究语篇的认知结构和建构策略,探索特定的交际目的是如何在语篇中实现的。

四、体裁教学法

1.ESP学派的阅读教学模式

2.Australian School的“体裁教学――学习循环模式”

Australian School的Martin、Rothery等人设计了“体裁教学―学习循环模式”,早先应用于澳大利亚中小学语言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大成功。随后推广到成人移民的英语服务和大学层次的课堂教学。该体裁教学模式不但对澳大利亚的语言教学改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教学也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五、体裁教学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Bhatia.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New York:Longman,1993.

[2]Eggins, S.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M].London: Pinter.1994.

[5]Hyland,K.Genre and second language writing[M].Ann Arbor, MI: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04.

[7]方琰.“浅谈语类”[J].外国语,1998(1).

[8]李瑞芳.体裁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1).

[9]梁文花.“体裁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1).

[12]秦秀白.“体裁分析”概说[J].外国语,1997(6).

范文和征文一样吗

泛舟《观书有感》其二,泛舟《观书有感》其二朱熹,泛舟《观书有感》其二的意

有关小学古诗词教学论文

白居易讽喻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南京数学单科状元谈经验:学习需要积累

《〈诗经〉》教学设计及反思

成人高考语文科目复习总结

对联知识

诗歌鉴赏:女排凯旋有感

成人高考数学复习策略

诗词曲赋的体裁特点
《诗词曲赋的体裁特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诗词曲赋的体裁特点(共12篇)】相关文章:

传统文化作文素材2022-06-04

民族音乐用于电影音乐论文2024-01-25

江行,江行谭嗣同,江行的意思,江行赏析2023-09-14

白居易闲适诗词艺术魅力2023-11-28

观书有感朱熹2023-12-12

浅谈红楼梦诗词的艺术魅力2022-05-26

个人学习大学语文总结2022-05-16

简析中国古代文学的特质2023-09-29

四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方法2024-02-28

红楼梦教学设计2024-03-1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