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课件(共14篇)由网友“fisoei”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九年级物理课件,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篇1:九年级物理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件就在下面,本课件主要是讲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应该想一想,既然能量是守恒的,那地球上的能量就不会减少了,为什么还需要节约能源?看看下面的课件,学习之后希望你可以找到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件 |
篇2:九年级物理免费课件
九年级物理免费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作用,能改变电阻的原理.
2.知道滑动变阻器所标规格的含义,会识别滑动变阻器规格,会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使之改变电路中电流.
3.知道电阻箱用途,会读出电阻箱示数.
4.知道变阻器和变阻箱电阻变化的区别和特点.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培养学生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使用电学仪器的技能和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从理论在实践应用出发,由一个实际问题的提出引入新课.
本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其使用,由于变阻器的部件较多,接法又有多种,因此变阻器是初中电学教学的难点之一,为此,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学方案已作过调整,在电学问题中不出现变阻器三个接线柱同时接入电路的情况,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也常加以注意.
本节的另一内容电阻箱由滑动变阻器特点引出.
教法建议
本节宜采用联系实际,注意观察,对照和思考,仔细观察变阻器,做到实物、结构示意图和符号三者相对照.
教师引导、启发、示范,学生观察、亲自操作.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归纳出变阻器的使用规则.
引入本节课题时,创设奇趣的物理情境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突出变阻器的作用,有效地减小教学坡度,加深学生对变阻器的构造、原理的认识.可以由滑动变阻器特点引出电阻箱,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特点等对比教学.
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演示1 出示收音机,选择某一台,调节音量控制旅扭,音量发生变化.
为什么调节音量开关时,喇叭音量会变化?
1.旋电视机的亮度旋钮,荧光屏上的图像会变明变暗.
2.一幕话剧开始了,剧场里的照明灯是怎样由亮变暗?
演示2 出示滑动变阻器,告诉学生它叫滑动变阻器,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将滑动变阻器、小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让学生观察小灯泡亮度,指出亮度变化都是由于滑动变阻器起作用.
教师指出:上述生活中例子,都有一个相当于滑动变阻器的元件.
这节我们就研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一、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滑片移动可改变音量、亮度.收音机音量大小,灯泡亮度变化都是由于通过它的电流大小不同引起的,所以滑动变阻器是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元件.
我们知道,在电压不变的条件下,要减小电流,应增大电阻,要增大电流,应减小电阻.
滑动变阻器的构造
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电流的,那么滑片移动是怎么改变连入电路成电阻的呢?
让学生观察每组桌上的两组滑动变阻器,看谁能说明滑动变阻器构造.
教师出示观察提纲.
1.几部分组成,每部分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2.这些部分是怎样组合在一起的.?
3.有几个接线往?连入电路后电流的路径如何?
4.它铭牌上标志有什么?
学生观察后,找同学表述,互相补充,后教师明确介绍滑动变阻器构造,明确各部分名称.
引导学生从构造入手分析滑动变阻器能改变电阻的原理,变阻器上绕的电阻线是固定不变的,那么怎样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呢?
决定导体电阻大小因素是什么?
根据这些因素,可以有哪些方法减小电阻.
学生讨论:
总结出四种方法:减小导体长度,增大横截面积,选用电阻率小的材料,降低温度.
这四种方法中,哪种从实践的角度更简便可行?(减小长度)那么怎么减少?
同学分析:
这个实验是靠什么来改变连入电路电阻的(靠触头在电阻线上移动,来改变连入导线长度),教师指出这就是最简单的“滑动变阻器”.这种最简单的“滑动变阻器”与我们手中的变阻器有什么不同?实验中为什么用我手中变阻器,它有什么优点?让学生分析,总结(改变电阻效果明显,节省空间,减小仪器体积)
篇3:九年级物理热机课件
九年级物理热机课件
教学目标
1、经历“燃烧燃料释放热量的分配”的过程,感受到转化为机械能的内能只是一部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与机械效率的对比,了解热机的效率,感悟到效率是评价投入、产出比的基本方法,并了解不同热机的效率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热机的使用对社会的贡献与带来的环境污染,感受到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应用在推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热机效率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环境污染与热机使用的关系;热机效率的运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叫机械效率。
2.内燃机是将能转化成 能。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的四个冲程依次为 冲程、冲程、冲程和 冲程。
3.在内燃机里,燃料释放的能量都到哪里去了?
4.什么叫做热机的效率。
二、燃料的热值
1、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heat value),热值用q表示。
2、单位:J/Kg 或 J/m
3、公式:Q = mq或:Q = Vq
其中: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Q、燃料的质量为:m、燃料的热值为q;那么V则应该是燃料的体积、此时燃料的热值仍然是q,可是此时因为体积单位为:m(米的立方),则燃料热值此时单位为:J/m。
敬请同学们看教材23页的小资料一些燃料的热值。哪种燃料的热值最好,燃烧这些燃料在实际中是否能充分的利用而没有浪费掉?为此我们下面来学习热机的效率
三、热机的效率
1.交流讨论:热机里的能量转化。
利用24页的想想议议的图14.2-2在内燃机里,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都到哪里去了? 热机工作时,并不能将燃料所蕴藏的.化学能全部用来对外做有用功,有很大一部分能量在工作过程中损耗掉了。
由图可见,真正能转变为对外做有用功的能量只是燃料燃烧时所释放能量的一部分。 即热机工作时的能量的损失
①燃料未完全燃烧
②废气排出带走能量
③克服磨擦,消耗能量(由于机械传动等要克服摩擦也要消耗能量) ④热机本身发热带走一部分能量。
2.热机的效率定义是:热机转变为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的比值称为热机效率。
即(1)热机的效率为:W有用
Q总100%,其中W有用指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Q总指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看书P24一些热机的热机效率表,讨论这些热机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2)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减少热机工作中的各种能量损失.
具体方法:首先要减少燃烧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其次是要尽量简化机械传动部分,并选用优良的润滑材料减小摩擦,以减少机械损失. 如内燃机要掌握好火花塞点火或喷油嘴喷油的最佳时间;蒸汽类热机,常将煤研磨成粉状,用风吹入锅炉内燃烧.这些措施都可以使燃料燃烧得更充分一些.
即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1)燃料尽可能燃烧
(2)尽量减少各类热量的损失
(3)在热机的设计和制造上,采取先进技术
(4)使用时,注意保养,保证良好的润滑,减少因克服摩擦阻力而额外消耗的功。 各种热机的效率:蒸汽机:6%~15%;汽油机:20%~30%;柴油机:30%~40%;飞机上的喷气式发动机:50%~60%
想想看:热机的效率能达到100 %吗?为什么?
不能。
因为热机在工作过程中一定有能量损失
物理热机效率教学反思
1.从本课教学目标出发,开课时,设计了一个实验“用酒精灯给密闭在试管中的水加热”,问学生会看到什么现象,分析活塞飞出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内能转化成机械能;再问学生“水的内能从哪获得?”,酒精的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传递给水。通过对这个实验的分析,向学生介绍了利用内能的两种方法。
2.从能量的转化角度引入新的知识,热机,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用热机获得动力的交通工具,汽车、飞机、轮船、坦克、摩托车……使学生明白热机这一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技术进步在工业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引起他们的求知情趣。
3.先介绍了汽油机的结构,通过flash的动态演示了汽油机的工作过程,清晰、明了。详细分析了汽油机的四个冲程,每个冲程都由学生自己找出工作特点,有利于学生进行图的识别。指出汽油机实际工作时,是靠外力使曲轴和飞轮先转动起来,带动活塞运动后汽油机才自己工作
篇4:九年级物理电学课件
九年级物理电学课件
九年级物理电学课件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理解欧姆定律。
2.学情分析:
(1)欧姆定律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电学定律,而初三学生已经有较好的数学基本功,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欧姆定律是不难的。学生虽然第一次接触简单的电学计算,但有初二的力学计算思维,在对知识的分析理解上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进行电学计算中的规范要求。
(2)学生虽然已经练习了一定的电路识别,在欧姆定律的计算中时常会联系简单串、并联电路及电路故障等知识,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构建例题,使学生思维随教师的引导而逐步提高。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的实验数据分析得到欧姆定律;理解欧姆定律;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格式要求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答电学计算题的良好的习惯。通过对公式R=U/I的计算,知道可通过电流表和电压表来测电阻的常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经历分析得出欧姆定律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电学计算,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4.教学重难点:
(1)欧姆定律的得出及欧姆定律的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对欧姆定律公式及变形公式的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5.教学思路:
本节内容是在上一节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结论基础之上进行的,因此本节课主要应达到让学生知道欧姆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电学计算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理解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因此,本节课授课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以上一节的实验结论基础进一步探究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并介绍该定律中各个物理量的单位;二是利用欧姆定律做简单计算,并强调解题的规范要求;三是说明欧姆定律中各个物理量的关系以及运用定律要注意的问题。
6.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的教学方法是:观察法、讨论法、讲练法、分析归纳法等。
7.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上一节探究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现在来回顾收集的实验数据、图象。(利用多媒体投影上一节的数据记录表和根据数据所得到的图象。)
请一位同学根据投影的数据和图象给我们大家回忆一下实验的结论。
(1)在导体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在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新课教学
1.欧姆定律
(1)下面请同学根据你们在数学中所学习到的函数知识来确定一下: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中的电流的比例系数是多少?(给学生一点时间找出此种情况下的比例系数。)
(2)指导学生再仔细观察一下,该比例系数与导体的电阻值有什么样的关系?
(3)观察不同实验小组的情况,由学生发现一个普遍规律: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的电流的比值是一个常数,且该常数的大小与导体的电阻值大小相等。可以把它们三个的关系写作:R=U/I(教师同时把该式子写到黑板上。)
(4)把R=U/I变形后写成:I=U/R
从式子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规律叫做欧姆定律
(5)在欧姆定律中:
I表示电流,单位是安培(A);
U表示电压,单位是伏特(V);
R表示电阻,单位是欧姆(Ω)。
2.欧姆定律简单运用
在运用欧姆定律(I=U/R)进行计算的时候,各个量一定要用它们各自的主单位,如果不是安培、伏特、欧姆,则在计算过程中就需要通过单位换算统一成主单位。
下面运用欧姆定律来解决几个问题。
例题1 一辆汽车的车灯接在12V电源两端,灯丝电阻为30Ω,求通过灯丝的电流。
教师说明要求并板书示范解电学题的一般规则:
(1)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2)在电路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未知量的符号。
(3)利用欧姆定律求解。
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跟随老师画出图,标好各个量。
解: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通过灯丝的电流为
答:通过灯丝的电流为0.4A
例题2 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6V,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求电阻R的阻值。
解: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为∴
答:电阻的阻值为20Ω。
3.欧姆定律各个物理量的关系以及运用定律注意事项
从两道例题可以看出,当在一个用电器上知道电流、电压、电阻三个量中的两个的时候,就可以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第三个量。
下面再来思考一下,这几个物理量相互之间还有什么关系,以及欧姆定律使用时还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以讨论解答的形式完成)
例3.关于欧姆定律的表达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
B.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C.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D.对同一导体来说,其两端的电压增大到原来的3倍,则导体中的电流也增大到原来的3倍
分析:因为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共同影响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因此讨论电流大小的`时候不能单一的讨论影响因素之一。因此选择答案“D”。
例4、某同学认为:“由变形可得”,这表明,“导体的电阻R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分析:不对。因为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它跟导体两端是否有电压或电压的大小,导体中是否有电流或电流的大小无关。公式R=U/I,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所以,我们不能认为电阻R跟电压U成正比,跟电流I成反比。
例5.电路中有甲、乙两个电阻串联,甲的电压为2V,乙的电阻为10Ω。能用“2V除以10Ω”来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吗?为什么?
分析:不行。因为欧姆定律在运用的时候要注意每个用电器上的电流、电压、电阻都只能针对改用电器而不能互相之间混用,否则三个物理量就对应的不对得出的结果也就相应是错误的。所以不能用甲的电压和乙的电阻来求解电流,这两个量并不针对同一用电器。
例6.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4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2A,当它两端的电压为6V时,它的电阻是多少?能用“6V除以0.2A”来计算电阻吗?为什么?
分析:R=U/I=4V/0.2A=20Ω。
不能。首先,因为电阻是导体自身的性质,不会随电压、电流等等非导体自身原因发生变化,因此在第一状态中就能够求解电阻。其次,通过导体的电流受到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电阻的影响,所以同一导体两端的电压一旦发生变化则通过它的电流就会发生变化,因此当电压由4V变为6V时,电流就已经不是0.2A了。
4.对欧姆定律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
(1)成立条件:I与U和R的关系是有条件的,不能只单一的讨论电流和其中之一的关系。
(2)同一性:定律中的“通过”的电流I,“两端”的电压U及“导体”的电阻R,是对同一个导体或同一段电路而言,三者要一一对应,在解题时习惯把同一导体的各个物理量角标用同一数字表示,如“R1、U1、I1”。
(3)同时性:在同一部分电路上,由于开关的闭合或断开以及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的移动,都会引起电路的变化,从而导致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变化,所以公式I=U/R中的三个物理量是对同一时间而言。
5.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欧姆定律,知道了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并且能够利用欧姆定律对这三个量进行适当的计算。同时,定律在使用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它针对的是同一个用电器在同一个确定状态下,一旦用电器的状态或者针对的对象不统一则不能使用定律来计算。
我们再来回看例题2,在本题中我们通过利用欧姆定律求解了电阻R的阻值,因此我们就可以在实验室中通过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来测量出该电阻的大小,这种方法叫伏安法测量电阻,在下一节我们会学习到。
6.板书设计
(1)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I=U/R
在欧姆定律中:I表示电流,单位是安培(A);
U表示电压,单位是伏特(V);
R表示电阻,单位是欧姆(Ω)。
(3)公式I=U/R表示的物理意义: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R=U/I表示的物理意义:导体的电阻等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的电流的比值。
三、教学反思
1.在得出欧姆定律表达式I=U/R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所取得的实验数据,要求各小组利用多次的实验数据求出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发现该比值是一个常数,然后把该比值与导体的电阻大小进行比较,发现导体的电阻与电压与电流的比值相等,这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一个普遍规律。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较容易一些。
2.对于公式I=U/R和R=U/I来说,它们所表达的物理意义是不同的,学生通常会把公式R=U/I理解成:导体的电阻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的电流成反比。这是受公式I=U/R的引导而形成错误的知识迁移。
3.在指导学生理解欧姆定律时,要注意该定律的成立条件、同一性和同时性等特点。
篇5:九年级物理电动机课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知道磁场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2.通过实验观察,知道磁场能使通电线圈转动,了解换向器的工作原理。
3.了解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及能量的转化。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操作兴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验“让线圈转起来”,体验在克服种种困难成功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电动机的基本构造。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就是磁场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通过实验知道磁场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它是学习电动机的基础。实验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磁感线的方向都有关系的结论。电动机在实际中应用广泛,但学生对其内部构造并不熟悉,通过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运动,了解实际的电动机是如何工作的。电动机的转子能连续转动是由于安装了换向器,线圈转过平衡位置,改变线圈中电流方向,使线圈能连续转动,知道换向器的作用是了解电动机工作原理的关键。
重点: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难点: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三、教学策略
学生对电动机在实际中的应用比较熟悉,能说出一些应用电动机的实例,提出电动机工作的原理。演示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这个实验是关键,可以利用课本的实验装置,金属棒的质量要小,可以用锡箔纸卷成空心棒,效果会更好,也可以利用悬挂的轻质金属棒进行实验。改变导线中电流方向,观察其运动方向;保持电流方向不变,改变磁场方向,观察导线的运动方向。可以得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磁感线的方向都有关系”的结论。在此实验中,给导线通电,消耗电能,金属棒会运动,获得机械能,这是一个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利用学生分组实验“让线圈转来”,知道通电线圈在磁场会发生转动,知道线圈的平衡位置,为电动机的`构造和原理作基础。演示线圈在磁场中受力,提出如何让线圈在磁场中连续转动的问题。一种方法就是利用前面的分组实验,采取半圈受力的方法,但对实际应用有较大限制;另一种方法就是利用换向器,当线圈转过平衡位置时改变线圈中电流方向,使线圈的受力方向改变,让线圈持续受力转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多组线圈的方法使转子均匀受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校园局域网、多媒体课件整合网络、漆包线、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演示装置、电源、开关、导线、线圈、换向器、电动机模型、U形磁铁、滑动变阻器、微风吊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展示各种电动机,了解电动机在实际中的应用。如机床、电力机车、洗衣机、风扇等。
引入新课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提出问题:磁体在磁场中会受力的作用,磁体间通过磁场相互作用,那么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它是否会受到力的作用呢?
猜想: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
设计实验:在磁场中放一通电直导线,观察直导线是否受力运动。设计电路。
进行实验:连接电路,快速的闭合开关再断开,观察现象。
提出新的问题,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方向是固定的吗?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演示实验,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只改变电流方向,再改变磁场方向。观察金属棒的运动方向。
综合前面的实验,请说说你对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的认
识。
如果把一个通电的线框放到磁场中,它会怎样运动呢?
演示:如图,利用此装置进行演示实验,发现线圈转动了起来。
讨论:为什么线圈是转动而不是直线运动呢?
电动机的基本构造
如果把想想做做中线圈两端的绝缘漆全部刮去,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演示:接触电源,小线圈在磁场中发生转动,转到某位置摆动几下就不动了。
投影实验图。讨论:为什么线圈不能持续转下去?
在本实验中线圈静止时所处的位置叫平衡位置。如何让线圈转过平衡位置后,受力方向发生改变而持续转动呢?
在“让电动机转起来”的实验中,线圈只有半圈有电流,如果在平衡位置时改变电流方向即可。如何能及时改变电流呢?
展示直流电动机模型。请大家阅读课本上有关换向器工作原理的内容,思考换向器是如何改变线圈中的电流的?
换向器在电动机中起什么作用?
展示一个实际电动机,观察其结构,发现实际的电动机有多匝线圈,每个线圈都接在一对换向片上,以保证每个线圈在转动的过程中受力的方向都能使它朝同一方向转动。
展示一个微型吊扇,拆开风扇罩子,可以看到内部结构,它也是由线圈及磁体组成的,线圈位置固定不变,磁铁在绕线圈转动。
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说说你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的认识。
3.你能说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能量转化吗?
4.电动机的线圈为什么能在磁场中连续转动?
篇6:九年级物理功率课件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际理解功率的概念
(2)能运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功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物理
通过观察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的物理道理,有叫科学技术应用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 重点难点
(1)功率的概念
(2)运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功的简单计算
三 教法学法
小组讨论,分析计算
四 教学器材
五 教学过程
(1)引入
把1000块大理石板送到20米高处,起重机和工人做的功是相等的。但是,在做相等的功时,起重机比工人做功快。做功不但有个多少的问题,还有一个快慢的问题。在物理学里用功率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
(2)进行新课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提问:如果起重机和工人做的功不同,做功用的时间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做功的快慢?比较它们的功率大小呢?
启发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我们已经学过,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我们用单位时间里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表示运动的快慢,与此类似,做功的快慢是用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来表示的。
2、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提问:如果起重机在2分钟里完成l、0×106焦的功,它的功率如何计算?要求学生答出:
3、单位:瓦特(国际单位制)
1瓦特=1焦/秒,
1千瓦=1000瓦特
(3)小结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4)课堂练习
1, ① 50立方米水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② 50立方米水重是多少牛?
③ 用一台水泵把50立方米的水提升到距水面30米的一个水箱,这台离心式水泵完成了多少功?
④如果水泵把50立方米的水抽到离水面30米高处用了1小时。求这台水泵的功率是多少瓦?合多少千瓦?
2 甲机器的功率是30kw,乙机器的功率是45kw,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机器做功一定比乙机器少
B、甲机器做功一定比乙机器多
C、甲机器做的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一定小
D、在相同的时间内,甲机器一定比乙机器做功少
3、一台机器的功率是100W,使用1小时可以做__________J的功。
4、起重机把重为1000N的货物竖直提升到10m高处,所用时间是5s,起重机的功率是_____________W。
5、抽水机要把质量是10t的水抽到30m高的楼顶储水罐中,如果所用时间是10min,抽水机的功率至少是_____________W。(g取10N/kg)
五 课后作业
61页1、3、4
六 板书
1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篇7:九年级物理功率课件
【学习目标】
1、知道功率的定义,功与功率的区别。
2、理解功率的公式,各物理量的含义,会有关功率的应用。
【自主学习】
一、功率
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做功 的物理量。
2、定义: 叫功率。
3、公式: 。
4、单位:
(1)国际单位:瓦特(W)。1W数值意义: 。
(2)常用单位:1KW=103W;
5、根据上面所学,试着完成下面几个比较简单的判断题:
(1)做功快,功率大;做功慢,功率小;( )
(2)做功多,功率大;做功少,功率小;( )
(3)做功时间短,功率大;做功时间长,功率小;( )
(4)相同时间内做功多,功率大;相同时间内做功少,功率小;( )
(5)完成相同的功时间短,功率大;完成相同的功时间长,功率小;( )
现在你对功率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了吧。
瓦特单位大小的感知:
人正常骑自行车时的功率约为70W
怎样估测人上楼时的功率呢?
(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需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你认为楼的高度怎样测量呢?请你写出具体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人上楼时的功率的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人上楼时的功率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熟悉功率公式
马用150N的水平拉力拉着重2×103N的车子,在水平公路上10分钟内匀速前进3×103m,求:⑴ 车子受到的阻力。⑵ 马做了多少功?⑶ 马的功率多大?
【课堂导学】
问题:小明的教室在五楼,通常上楼需要1、5min,一次他跑步上楼只用了40s,请问:⑴小明在两种情况下,做的功是否相同?
⑵你认为这两种上楼做功方法,从物理的角度思考有什么不同?
为了描述做功的快慢,需要引进一个新的物理量___
一、关于功率的概念
1、用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来类比,讲述功率的定义:
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做功率。用字母P来表示。
2、功率的计算公式:
例题1: 一个体重为400牛的学生在10秒内跑上4米高的楼,则
(1)这位同学所做的功为多少
(2)功率是多少?
3、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叫 ,简称 ,用符号 表示。
1W=
练习:结合速度的定义、计算和单位,完成下列表格
物理量 | 速度 | 功率 |
物理意义 |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 | |
定义 | 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 | |
计算公式 | V=s/t | |
单位 | m/skm/h |
用速度的知识迁移出功率的定义、计算和单位,这种方法叫
像这种定义速度和功率等物理量的方法
5、功率的物理意义
例题1:甲机器做功时的功率是5000W,它的物理意义:表示这台机器________________、
乙机器做功时的功率是0W,它的物理意义:表示这台机器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台机器中 机器做功快,
二、介绍一些常见物体的功率:(见课本)
了解一些物体的功率,记住人平时骑自行车的功率约为 W、
三、设计和估测人的功率的实验
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可以测出人的功率?
在学校里,人爬楼的高度通常可以利用一阶台阶的高度×台阶数进行测量。
2、所需要的测量工具是什么?
3、计算功率的表达式是怎样的?
4、设计出记录表格
实验 次数 | 重力G/N | 台阶数 n | 一级台阶高度h/m | 时间 t/s | 功率P/W |
1 | |||||
2 |
4、与同学合作,测量在不同情况下人的功率。
5、想一想:还有哪些简便的方法可以测出人的功率?(如跳绳、跑步等)
四、功和功率的有关练习
1、推导计算功率的另一公式:
说明用这一公式也可以计算功率,若v是某一时刻的速度,,还可以用它计算某一时刻的功率。
例题3:一辆小轿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通过该隧道,若该小轿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为6000N,则(1)小轿车发动机的功率为多少,
(2)则5秒内发动机所做的功为多少
练习2: 一辆功率为45kW的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30km,求汽车受到的阻力。
思路与技巧:学会用功率的另一公式 来计算功率,
并注意单位,即功率的单位用 ,速度的单位用
练习3:质量为5吨的'列车,在平直铁路上匀速前进,若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 ,前进100米所用时间为5秒,则
(1)列车受到的阻力为多少,
(2)牵引力做的功为多少
(3)功率是多少
【课堂检测】
1、 比较两台机器做功快慢,通常用如下三种方法。
(1)做功时间相同,比较 。
(2)做功相同,比较 。
(3)做功不同,所用时间也不同时,则比较 。
2、单位时间内 叫做功率,它用来比较 。在正常情况下,人骑自行车的功率约为 瓦,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3、在“J、J/S、N·m、w、kw、w·s”中,属于功的单位是 ,属于功率的单位的是 。
4、某人在30sS内把60N的重物搬到12m高的楼房上,此人对重物做的功是 J,做功的功率是 W。
5、两台起重机的功率之比是1:3,如果它们完成的功相同,则它们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B、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C、做功所用的时间越少,功率越大 D、做功越少,功率越大
7、一同学从一楼跑到三楼用了10s,他的功率可能是: ( )
A、几瓦 B、几十瓦 C、几百瓦 D、几千瓦
8、如图是甲、乙两物体所做功与所用时间的关系图线。由图线可知甲、乙两物体功率P甲 、P乙大小关系为 ( )
A、P甲>P乙
B、P甲= P乙
C、P甲
D、无法判断
9、体重相同的两位同学举行爬楼比赛,结果一位同学用了15s爬到楼上,另一位同学用了20s爬了同样的高度,这两位同学做的功和功率的关系是: ( )
A、功相同,功率不同 B、功率相同,功不相同
C、功、功率都相同 D、功、功率都不相同
学校买了一箱物理器材,小军同学将它从一楼搬运到三楼(如图所示)、小丽同学想测量小军同学搬运器材过程中对箱子所做功的功率、
(1)测量所需要的器材有:
(2)小丽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其中多余的是 ( )
A、测出箱子所受的重力
B、测出楼梯的总长度
C、测出一楼到三楼的竖直高度
D、测出小军上楼梯所用的时间
E、算出小军搬运箱子的功率
(3)请你帮小丽设计一个实验记录表格,、
2小明用100牛的力将质量为10千克的物体水平拉动5米,所用时间为10秒,求:⑴ 拉力做的功、功率;⑵物体重力做的功、功率;⑶ 小明若将物体在5秒内举高5米,则小明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功率为多少?
篇8:九年级物理上册课件
九年级物理上册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电能表的用途和读数方法
(2)知道电流可以做功及做功的实质
(3)探究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
(4)知道电功的单位--焦耳和生活中的常用单位--&qut;度&qut;。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
(2)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计算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
(1)重点:掌握电功的概 念、公式及公式的变形。
(2) 难点:影响电功大小的因素及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简单的电功计算。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近期,我们一直在学习电学知识。但说到电,其实,我们最熟悉的还是家庭用电和每
月要交多少多少电费。请同学们讨论并回答。
学生:讨论并回答
【自主预习案】
1、电流可以做功,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把______转化为________的过失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表示有多少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____。
2、.电饭煲把食物加热的过程中,消耗了______能,转化成了______能,________做了功;
电风扇通电转动的过程中,消耗了______ 能,转化成了______能,________做了功;
白炽灯通电发光的.过程中,消耗了______能,转化成了______能, ________做了功;
3、我们可以用_______来衡量有多少的电能发生了转化。功和能量的单位都是______,所以电功和电能的单位也是_______,符号为______。
4、观察家中的电能表(或右图单相感应式电能表),了解电能表面板上或说明书上的技术参数,说出下列参数的含义。
(1).220V: ;
(2).10A: ;
(3).(20A): ;
(4).50Hz: ;
(5).3000r/W.h: ;
(6).3200ip/(5
篇9:九年级物理太阳能课件
九年级物理太阳能课件
太阳能课后练习
一、填空题
1.目前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_______,把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另一种途径是用_______,把太阳能直接转化为_______.
2.太阳能热电站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是:_______能 ______能 ______能 ______能.
3.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不同,_______颜色、表面_______的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本领强;_______颜色、表面_______的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本领弱.
4.太阳能来自于太阳内部,是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_______释放出巨大的核能产生的.
5.太阳能电池主要用于_______上,日常生活中仅用于_______、_______等耗电较少,工作电压较低的物品上.
6.在化石能源、核能、太阳能三者当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_______.
二、选择题
7.平板式集热器的箱面是玻璃,内表面涂黑,这是因为
A.黑色物体容易反射太阳光的能量
B.黑色物体容易吸收太阳光的能量
C.黑色物体的比热容大
D.黑色物体的密度大
8.关于太阳能电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太阳能电池使用寿命长,不需燃料
B.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压低
C.太阳能电池使用方便,效率低
D.太阳能电池的成本低
9.关于能源及其利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化学能归根到底来自太阳能
B.能源的利用过程实质是能的转化和转移过程
C.我们一方面要高度重视能源的开发,另一方面也要千方百计注意能源的节约,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D.由于我国煤和石油的储量十分丰富,所以太阳能和核能的开发在我国并不十分重要
10.物体接受太阳辐射发生的能量转化中,属于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
A.使大地变热
B.使空气变热形成风
C.使水汽化,蒸发的水蒸气到空中形成云,以雨雪形式流入江河
D.被植物、微生物吸收,古代生物以煤、石油形式储存起来
三、实验与问答题
11.做一做:找大小相同的黑塑料袋和白塑料袋,装上同样多的水,在阳光下照射相同的时间,然后用温度计分别测出两塑料袋中水的温度,哪个塑料袋中的水温度升高的多,做做看并说明理由.
12.为什么说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核能火炉”
13.叙述太阳辐射到地球的能量是如何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
参考答案:
一、1.集热器把水等物质加热? 内能? 太阳能电池? 电能
2.太阳、内、机械、电
3.黑、粗糙、浅、光滑
4.聚变
5.航天工业、计算器、手表
6.太阳能
二、7.B 8.D 9.D 10.D
三、
11.黑塑料袋中水的温度升高多,因黑色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热的本领强.
12.因为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可以说太阳核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氢弹爆炸,比原子弹爆炸的威力还要大,太阳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核心释放的能量向外扩散,传送到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000℃,就像一个高温气体组成的海洋.
13.太阳把地面和空气晒热,太阳能转化为内能.晒热的空气上升,空气流动形成风,又转化为风能.太阳把水面和地面晒热,并使一部分水蒸发,蒸发的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中形成云,以雨雪的形式落下来,流入江河,太阳能转化为水能.植物吸收太阳能,发生光合作用,太阳能转化为植物的化学能.植物作为食物被动物吃掉,又转化成动物的化学能.古代的动植物在地质变迁中变为煤、石油、天然气,转化为这些燃料的化学能.
篇10: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课件
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课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电流的热效应;知道导体中产热的多少与电流、电阻和时间有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和讨论演示实验的过程,提高观察、分析的能力,体会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家在研究问题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电流热效应的概念;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难点】
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过我们生活中的用电器在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热,比如将手靠近灯管的时候就会感受到热,还有一些用电器就是利用发热来工作的,比如电饭煲,这种现象该怎么解释呢?引出电和热之间的关系,导出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电流的热效应的概念:
根据导入的例子,教师进行讲解电流的热效应的概念,接着抛出另一个问题:通过导体的电阻产生的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2.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电流及时间之间的关系。
学生猜想与导体的电阻、通电时间以及电流有关。
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
①验证与电阻的关系: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封在两个容器中的两个不同阻值的电阻组成串联电路,保证电流相同;通电一定时间后,比较两个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同时观察其中一个容器中液面随时间变化情况。
得到结论:在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电阻一定,电流一定的条件下,时间越长,产生的热量越多。
①验证与电流的关系:两个密闭容器中的电阻一样大,在其中一个容器的外部,将一个电阻和这个容器内的电阻并联,因此通过两容器中电阻的电流不同。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观察两个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
得到结论: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一个电阻的电流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师生共同总结上述两个实验的结论并体会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影响因素”类问题中的应用。
环节三:巩固提高
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电器是利用电阻来发热的。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所学知识。
作业:预习“焦耳定律”的内容,搜集有关焦耳的故事。
篇11:九年级物理下册课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道电磁铁的结构并能自制电磁铁
2.了解电磁体磁性强弱跟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教学准备:
电磁铁、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大铁钉、漆包线、大头针、导线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设置情景:桌上有一堆大头针,请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快速地把大头针捡起来放到盒子里而又不被扎到手(旁边有一磁铁)?(请一名学生上来演示: )
然后老师手掌中藏着一个电磁铁同样把大头针吸起来又很轻松的放到盒子里。问:这是怎么回事?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象。视频资料:电磁起重机
(放到把废钢铁吸起来时停顿)问:起重机把废钢铁吸起来了,它是利用了什么性质?
(生答: )
视频播放完后,问:起重机吸起废钢铁后又发生了什么情况?(生答: )
这个起重机里用的是永磁体吗?为什么?(生答: )
实际上它应用到的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的内容——电磁铁。(显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探索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我们把插有铁心的螺线管称为电磁铁。
板书(屏显):1。电磁铁:带有铁芯的螺线管。
在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一个电磁铁,请同学们先观察它的构造,然后动手做一做:怎样才能利用它把大头针吸起放到另外一处?(可用摄像头记录某一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先给电磁铁通电,才能把大头针吸起来;然后又断电,才能使得大头针被放下。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电磁铁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生答: )
篇12:九年级物理下册课件
教材分析:
本节对功的概念,以及功的计算方法做了阐述,并使学生理解怎样才算是做了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知道什么情况下物体做了功,什么情况下物体没有做功。
●掌握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践操作,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教学器材:弹簧测力计,长木板,铁块,小车,细绳。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1。诊断补偿:(1)什么是力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2)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如何
2。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用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桌面上用相同的力分别拉铁块和小车,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两次用力铁块静止不动而小车运动,启发学生思考:这两次用力的成效是否一样由此导入本节内容。
3。探究释疑,交流合作:
学生阅读本节课本第一,二自然段,参看课本插图,提问并由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力学里所说的“功”,它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里的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物体做了功。
分析课本插图做功的实例:货物,铁塔,火箭和原木在什么力作用下沿什么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重点让学生知道力的方向)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
引导学生逐个分析图例:货物在什么力的作用下,向什么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方向是怎样的铁塔,火箭又是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货物,铁塔,火箭在竖直向上力的作用下,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叉车,直升飞机,燃烧气体分别对货物,铁塔,火箭做了功。原木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前进了一段距离,马的拉力对原木做了功。
根据对图例的引导分析:让学生思考力学里的功包括哪两个必要因素
(3) 教师小结并板书:
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着重指出:“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是缺一不可。只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而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即如果物体仍然静止不动,这个力就没有对物体做功。结合课本图15-2,分析两个小朋友做功等于零的道理。如果物体靠惯性运动,虽然在水平方向上通过了距离,但并没有水平方向上的力作用于它,所以没有什么力做功。结合“在极光滑的水平冰面上滑动的冰球”一例,说明没有什么力对冰球做功。
(4)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即力与距离,功的大小与力与距离有关,功的大小如何计算教师提出问题:在拉力F作用下,通过的距离为S;在拉力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的距离为2S;请同学比较这两次做功的大小。通过相同的距离S,一次拉力为F,一次为2F,比较这两次做功的大小。通过分析比较,让同学们懂得用力越大,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越多,做功越多。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篇13:九年级物理两种电荷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
2.知道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了解原子结构及一个电子带的电荷量是e=1.6×10-19C。了解导体和绝缘体。
过程与方法
1.体会人们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过程。
2.通过实验,养成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电学,探究电的知识的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养成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教学重点】
电荷种类及相互作用,验电器原理,原子结构。
【教学难点】
根据原子结构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支架、带绝缘皮铜导线、颗粒泡沫屑若干。
学生分组:气球,颗粒泡沫屑若干、水、梳子、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塑料刻度尺、验电器、支架、带绝缘皮铜导线。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情境创设】
播放视频:有趣的放电现象。
【设置悬念】
同学们知道这种神奇现象的原理吗?
【引入新课】
这是一种放电现象,在了解“电”之前,可不要轻易尝试这种实验。神奇的电到底是什么?从今天我们就逐渐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让我们一起走进——两种电荷。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设置疑问,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认真观察、思考。)
有兴趣的观看。
交流热议。
二、探究新知
摩擦起电
【问题过渡】
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实验】
日常生活中与以上现象类似的例子很多,想用给你提供的器材和身边的物品,亲手试试吗?
【实验器材】梳子、塑料尺、气球、碎纸屑、轻小泡沫。
【提出问题】
1.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2.什么是摩擦起电?
3.你还知道哪些摩擦起电现象?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回答预设:
(1)梳子带电。
(2)摩擦起电。
篇14:九年级物理两种电荷课件
学习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4、了解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学习重点
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学习难点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及电荷的移动。
教 具 丝绸、毛皮、橡胶棒、玻璃棒、散开的塑料绳,碎纸屑、验电器、金属棒
学法指导 阅读课本第32-34页,利用双色笔将书中重点勾画出来,看完书后对重点知识点默记一次,完成自学检测。
一、温故知新:
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 、构成的。
2、关于热机的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机做的有用功越多,效率一定越高
B.热机消耗的燃料越少,效率一定越高
C.热机做一定的有用功,消耗的燃料越少,效率一定越高
D.热机做功越快,效率一定越高
二、自主学习:
(一)、两种电荷
阅读课本32页至33页内容,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思考:
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1.摩擦起电:演示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现象:______________ _。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 __。
结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 。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 。
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①正电荷:被 摩擦过的 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被 摩擦过的 所带的电荷。
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 ,异种电荷 。
3.电荷量:①定义: ,简称 。
②单位: ,简称 ,符号 。
4.验电器:
(1)构造: 。
(2)原理: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由于 。
(3)用途:检验物体 。
(二)、原子及其结构
1、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发现原子具有结构的秘密。
2、原子由___和____组成,位于原子的中心是_____,____带正电,____带负电。
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_____所以整个原子呈中性。
4、元电荷:电子是带有最小 的粒子,所带的电荷量为 。符号 。
5、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物体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 ,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 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 电。
6、摩擦起电的原因: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 ,使正、负电荷分开。
(三)、导体和绝缘体:演示图15.1-4、15.1-5
1. 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演示实验:
取两个验电器A和B。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
实验现象说明: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
(1)导体: 的物体。如 、、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等;
(2)绝缘体: 的物体。常见的绝缘体有 、、、、玻璃、塑料等;
备 注
(3)自由电子:在金属中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做 。金属导电靠的是___________
注意: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如:湿木是________,玻璃是_______,被烧红玻璃是_________。
三、知识点总结
摩擦起电及其原因、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导体与绝缘体。
四、自我检测
【作业布置】
【九年级物理课件(共14篇)】相关文章:
九年级上学期物理实验总结2022-05-26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教师个人教学计划2023-06-24
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上册2023-09-26
九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教学总结2023-01-04
九年级下物理教学计划2023-12-11
初中九年级物理教学总结2023-12-30
九年级物理的教学工作总结2022-07-09
九年级物理工作总结2023-04-01
九年级物理教学工作总结2024-01-25
上期九年级物理教学工作总结2022-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