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母亲》说课稿教学

时间:2022-11-24 07:43:58 说课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荷叶母亲》说课稿教学(共19篇)由网友“希希”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荷叶母亲》说课稿教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荷叶母亲》说课稿教学

篇1:《荷叶母亲》说课稿教学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荷叶母亲》,《荷叶母亲》出自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共有六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安排都有明确的主题.而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学习重点是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品味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七年级上册是根据生活内容编排单元的。第五单元是以亲情为主题, 本单元的选文主题为“亲情”。所选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或家庭生活的。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描写亲情和家庭生活的诗文,数量众多,优秀之作,往往十分感人。浓浓亲情,动人心弦。天伦之乐,其乐融融。本单元所选的这几篇课文,作者努力用心灵捕捉生命的灵感,捕捉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让读者产生感情的共鸣这样编排,突出了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关注社会和人生,同时又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阅读情趣。语文与人生的主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热爱生命,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与自然的主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认识大自然的多姿多彩,领略科学世界的神奇奥秘和无穷魅力,受到科学精神和科学观念的陶冶和感染;语文与社会的主题,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学校和社会,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和学校内外的联系,开发利用社会现实生活中生动活泼的语文教育资源,树立学生的“大语文”教育观。

本单元可分为三个板块.即讲读课文、自读课文、综合学习。讲读课文《风筝》、《羚羊木雕》展现的是矛盾冲突的一面。自读课文《散步》《金色花》、《荷叶母亲》、《世说新语二则》则展现了和美温馨的一面。综合性学习则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浓浓的亲情。教材把它安排在泰戈尔的《金色花》之后来学,是想让学生趁热打铁进一步掌握借物喻人的散文诗的阅读和写作方法。

一、结合理念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荷叶母亲》是冰心一篇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所以在教学时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

荷叶,莲花的叶子。文题之所以用“荷叶母亲”,是因为文中作者借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情景书写心中的感触,抒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文章借雨中看红莲——初雨时的亭亭,大雨中的左右倚斜,荷叶母亲保护下的不动摇;这生动的场景让作者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从而达到讴歌母爱这一主题,自然而贴切!……作者通过对荷花的细腻观察,得出人生感悟;文章语言清新自然,隽永淡雅,显示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也正是我们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蓝本。《荷叶母亲》是一首赞颂母爱的散文诗,在教学时应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教材入选文篇多年,意在引起学生对母亲的感悟,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在我们的生命中总会有一张为我们遮蔽风雨的荷叶—母亲.让学生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母亲特有的热爱.

(二)本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借以荷叶护莲喻母亲保护子来讴歌母爱,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对这种写作手法接触得比较少,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借物喻人的.写法。教学难点定为:深层品味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的情感,然后品味语言,并通过质疑深入探究作者的情感,从而了解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教师再通过对汶川感人母爱故事的讲述,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以达到情感的共鸣,达到深层理解诗歌感情的目标。

(三)本课虽是一篇自读课文,但是我在设计本课时将其改为讲读课。因为当今社会里,独生子女被父母捧在手心里,享受着过多的关爱,却忘记甚至不懂得对父母的爱感恩。所以我结合课文所体现的浓浓母爱,再结合学生以切身体验,让学生懂得母爱的伟大,从而学会感恩。

二、结合教材说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散文诗,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因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

(1) 读准字音,读畅文句,领会课文大意。

(2) 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体味文章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的阅读课文。

2. 过程和方法: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学习和鉴赏一种具体形象书法真情的写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诗歌赞颂了母爱,学习它激发我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炙热情怀。

三、结合学情说教法

七年级学生对散文诗的知识了解不是很多,语文素养有待于提高,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但感情运用不准,有分析简单文章的能力,但不能做到自主学习。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显得异常重要,这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因此,本课十分注重以下几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基本资料的积累。

3、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思考生活。

4、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罗素说:“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思维和构思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取他们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辩疑的意识,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课文,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教学法,讨论法,提问法等。

四、结合课标说流程

(一)情境导入——说歌曲

导语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部分必须成为其它部分最自然、最恰当的开端,它有如电影、戏剧的序幕,相声的开篇,一开始就有吸引人的作用。我是这样导入的:首先让学生欣赏歌曲《母亲》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情感。然后以一段文字导入“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情感。它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温暖如青;它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了岁月的风尘依然清澈纯净。歌唱家用优美的歌声来传递母爱,那么文学家冰心奶奶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来传递这份深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冰心对母爱的倾诉吧。”(板书课题《荷叶母亲》)

让学生在歌声中,轻松愉快地走进课堂。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自主学习——读雅句

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发展,在读中创新。我首先播放课文朗读的FLASH,让学生体会诵读的语气、停顿和情感,使学生深入情境,初步掌握本文的情感,从而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提出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再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朗读方式朗读自己最拿手的语段,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师给予指导,促进朗读教学。通过朗读促进对课文的感知,并感受文章的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标准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合作交流——品诗歌

首先把学生分成小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品赏自己喜欢的语段。在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体味诗情。而对于自己在阅读中的困惑,可以及时提问,在学生的共同合作交流中得到解决,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分析解决问题,从而理解文章主旨。

(四)拓展延伸——谈母爱

冰心的母亲让冰心感动,你的母亲让你感动了吗?说一说你的母亲让你感动的点点滴滴。接着教师讲一个在四川地震中感人的母爱的故事。让学生在回忆生活中的点滴事件之后,发表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真正地去了解自己的母亲,爱自己的母亲。

(五)写作训练——写母亲

人们常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我也曾经无抱怨过母亲,但今天我想对我的妈妈说;“也许您不够漂亮。也许您不够富有,也许您没有满腹的学问,也许您没有健康的体魄,但是请您相信。正因为有了您,我便成了这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通过写作,让第一名学生都能说出自己最想对母亲说的话。达到说写相结合。

(六)课堂小结——点主旨

一堂好课,不仅要求有完美的结尾,为了能引入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促其回味,咀嚼,我用诗一样的语言来结束本节课的学习,做到诗已尽而韵无穷的效果。我最后的小结是这样说的:“是啊,纯结的母爱,总在我们遇到风雨时,情然而至。给我们慰藉和力量。寒冷中,妈妈是棉被;饥饿中妈妈是美食;困难中妈妈是手杖;黑暗中妈妈是烛光;幸福中妈妈是微笑。当我们长大成人时,妈妈却已衰老了,但妈妈对我们的恩情却永记于心,因为我们永远懂得您为我们张开有力的翅膀翱翔于祖国的蓝天时,能看到母亲欣慰的笑容。”

篇2:《荷叶母亲》说课稿教学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课文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本文感人至深的亲情。

(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学习方式。

(3)师生同赏、同析、同悟、同写。

(4)体验人间至爱的亲情,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热爱、亲近文学。

(三)教学重难点

(1)体味散文诗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诗文。

(2)联系生活,体味亲情,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说教法

(一)学情分析

(二)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朗读法讨论法

三、说学法品读法合作探究体验法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简介《繁星?春水》及作者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听配乐范读,自由读,感知文章,用笔圈点勾画作者四次看红莲的心情、环境,红莲的表现,找出本文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完成达标练习(一)。

2、配乐读体会情感。

(五)问题探究,小组合作

1、佳句赏析

A、在“雨中荷叶护花”这一极富诗情画意却又感人至深的语段上,引导学生揣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象征”在表情达意上的丰富内涵,品味“倾侧”、“勇敢慈怜”等词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情趣。

B、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2、合作探究

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

为什么4—6段中作者情绪的变化总是和花的处境的变化呼应着?

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全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六、拓展延伸

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我们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母亲的爱。

环境

红莲

心境

板书设计荷叶母亲

送莲(眼前)

赏莲(回忆)

雨打红莲(眼前)

荷叶护莲

由景入情深情赞美

篇3:《荷叶母亲》说课稿教学

一、说教材

《荷叶母亲》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24课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以“母爱”为主题展开。

首先我根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确定《荷叶母亲》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赞母的“散文”。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主要内容),表达了亲情是人间最美好二真挚的感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如关键词、重点句。

3、体会诗歌中深沉的母爱,并学会感恩。

由于本课语言优美感、情丰富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能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诗歌,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优美的语言。

因为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感悟亲情,品读语言,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

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初一学生们对母亲的依赖心理还是很强所以我设计的导语是:母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它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纯净。师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哪位诗人的名作,叫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生答:是孟郊《游子吟》是古人对母爱赞美的千古绝唱。师问:怎样写母爱才有新意?是写冷暖问候,还是写病痛关爱?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荷叶母亲》这篇优美的散文诗为我们做出了回答。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吧!

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

并(bìng)蒂(dì)姊(zǐ)妹菡(hàn)萏(dàn)

徘(pái)徊(huái)欹(qī)斜荫(yīn)蔽(bì)

繁杂——繁密荫蔽——遮蔽。

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教师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板书文章脉络。(教师板书)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3研读赏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师提出问题:

1、课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

2、文中作者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

3、文中的雨、红莲、荷叶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教师请学生先默读在分组讨论。

三个问题的设置一脉相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4美读课文,品味语言

提问:

1、找出文中描写红莲情态和荷叶情态的动词,讨论这些词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

2、文中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在文章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通过品味这些关键词句,可以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题。

环节5拓展延伸

给学生推荐类似的文章如《繁星》《春水》。

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

环节6课后作业

好处:巩固知识点

发挥学生想象力,从理论到实践,学以致用。

四、说板书设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脉络。

莲花

荷叶

母亲由景入情深情赞美

雨打红莲

(眼前)

荷叶护莲

送莲(眼前)

赏莲(回忆)

篇4:《荷叶母亲》说课稿

案例说明

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歌颂人间浓浓的亲情。《荷叶母亲》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幻化出《荷叶母亲》如诗如画的美好形象。美文需要美读。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功能,语文课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是艺术,文学也是艺术,艺术是相通的,本堂课借助音乐的力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美美的朗读,体会到诗情画意之美。

教学目标:

1、品读语言,体会感人至深的亲情;

2、借用音乐,提高散文诗的朗读能力。

案例描述

一、导入:《母亲》音乐渲染,出示歌词,拨动学生情感,创设情境。

(阎维文演唱得非常动情,歌词里写的生活细节:拿新书包。打花雨伞。擦泪花等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为下一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歌词如诗行排列,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诗与歌的联姻。)

师:这首歌歌颂了什么?从古到今,歌颂母爱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

(学生举例:《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游子吟》)

出示画面诗句“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首诗句来自哪本著作?

(本诗句与本课题的内涵是一致的,与中心句:“母亲!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学生读,不够动情,尚未入情。)

二、简介《繁星春水》及作者。(多媒体出示,突出“母爱,童真,自然”)

三、出示课题《荷叶母亲》

集体朗读,整体感知:

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学生几乎能找出来,指点朗读,感情还是不够投入,文章的主旨很容易把握。)

师:请欣赏老师拍的荷叶图,去年我去厦门旅游时在南普陀寺院前拍的,请问:“寺院前种为何种荷花?以歌颂母爱的圣洁为题有何用意?”

(学生答:纯洁、高洁、圣洁。最后认为圣洁最恰当。体会作者以《荷叶母亲》为题来歌颂母爱的圣洁。)

四、配乐朗诵:

师:诗歌,如诗如歌,当诗歌配上乐曲进行朗读感觉会怎样?

1、配乐《胡桃夹子》,学生自读

师:配上这样的乐曲,行吗?

生:不行,此乐曲欢快,节奏感强,较深沉,很抒情。

(由于经常进行配乐朗诵,学生乐感有所增强,因此把握比较好。)

师:找出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

(学生找得很准,烦闷→不适意→散尽→感动)

2、再次配乐:《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学生集体读。

(学生感觉说可以,配上此乐曲后,与第一次朗读形入情入境、传情达意地朗读,我们真真切切感受着语言艺术之美,与第一次朗读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自我评价也不错,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重音、停顿均较明显。如最后一段学生很自然把声音上扬,读得很动情。趁此让学生评价几处读得很不错的语句,说说为何这样读。学生几乎都能说出来。)

五、自主阅读,小组合作:

用铅笔圈点勾画作者四次看红莲的心情、环境,红莲的表现,分别用〈〉、、表示,并通过小组合作: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处读给组内听,教师进行指导。

六、动情的朗读最后一节,与之前朗读形成对比,释疑“心中的雨点”指什么?(人生的挫折、困难)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再次出示课前《母亲》歌词,产生共鸣。

(本环节学生的回答不够积极,很多学生眼神较困惑,教师设计思考题“是我们得到的母爱太多还是我们缺少一份感恩心?”各别学生悄悄地说;“感恩不够。”课堂上沉默了半分中,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沉默中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为下文的再次朗读蓄势。)

七、请个别学生(学生推荐)进行配乐朗读。

(本环节设计以欣赏为主,学生多评价优点,以激发学生的配乐朗读兴趣为主。学生读得动情,学生听得入迷)

八、拓展延伸:《纸船》

(《纸船》与《荷叶母亲》同一主题,写法上相似,有助于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落实。)

案例反思

朗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只有琅琅书声的语文课堂才是焕发生命的课堂。但是,怎样读得有效,一直说起来容易,操作起来亦难。让我们如何做到更加精到的引领和指点,将语言文字的魅力传达给孩子们,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配乐朗诵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朗读,情感是第一位的。音乐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音乐生活中无所不在,贝多芬说:“音乐最能爆发人类的精神。”音乐本身是一种情感艺术,只要选择恰当,音乐就可以为诗歌朗读插上翅膀。

配乐朗诵很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是一种很好的朗读方法。学生只有投入文章中,情感才能激发。音乐能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将音乐运用于课堂,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前,音乐创设了情境。音乐能带给人们良好愉悦的心境,激发想象力,陶冶情操。课堂也因艺术的介入,而变得更为互动、活跃、高效。上课初配乐朗读,两种乐曲对比中,让学生揣摩到作者的情感,把握朗读基调。学生的配乐朗读再加上美丽的画面,如本课课件选择的荷叶画面色彩较淡雅,整体画面字体以荷花颜色为主,与文本语言风格和谐。让学生能感到诗情画意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朗读美文的兴趣。

要使配乐朗诵出彩,课前要精选乐曲,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使曲中的情感和文中的情感相似。教《秋天》配上《秋日私语》,教《济南的冬天》配上《安妮的仙境》,如选择的两首对比乐曲,一首选择儿童歌剧《胡桃夹子》,让学生较易把握,因为我们仅是借助音乐的翅膀,一首选择《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它传达的那种深沉的爱与文本较吻合,两者和谐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如果能为文本量身定做一首曲子那是多么好!

当然“乘着音乐的翅膀”,让学生美美的朗读,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如在休息时间经常无意识地放一些经典名曲,在早自修经常进行配乐朗诵欣赏。但它不愧是诗歌阅读教学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篇5:荷叶母亲说课稿

荷叶母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丹棱县何场中学的刘礼群,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荷叶母亲》。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说我对这篇课文的处理。

首先说教材。

《荷叶母亲》出自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学习重点是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品味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荷叶母亲》是一首赞颂母爱的散文诗,在教学时应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教材把它安排在泰戈尔的《金色花》之后来学,是想让学生趁热打铁进一步掌握借物喻人的散文诗的阅读和写作方法。因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如关键词、重点句。

3。体会诗歌中深沉的母爱,并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是:能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诗歌,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是:品味语言,感悟亲情,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第二说学情:

我校虽然是一所乡村中学,但我们语文组有一个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学生已经养成了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摘抄积累、进行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鉴于此,我首先布置学生预习:

一、阅读课后冰心的作品导读,了解冰心本人及作品。

二、搜集关于母爱的.语句。

三、自读课文,解决生字生词。

第三说教法学法:

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导读法、感悟延伸、激励背诵法,学法是美读欣赏法、品读感悟法。

此前学生已经学过几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也初步了解了诗歌的品读方法,并做了课前预习,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着重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本课的教时安排为一课时;教学用具主要有录音机。

第四说教学过程:

一共有七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深情导入:

在《烛光里的妈妈》的音乐声中导入: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母爱,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现在你们手里拿的这篇怀念母亲的文章,想必大家都还有印象吧?不错,这就是你们小学毕业考试的一篇怀念母亲的阅读文章。想知道它的作者吗?那就是你们的老师——我满含深情写的。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母亲啊,你病如膏肓的躯体,依然是孩儿心灵的襁褓。这是我最切身的感受。其实,这句话不是我独创的,而是受了著名诗人冰心作品的感染而来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一起去感受伟大而深沉的母爱吧。

我之所以要以自己的文章来导入,是为了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从而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也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

第二个环节:检查学生处理字词的情况以及对作者的了解情况,展示搜集的诗句。其中,检查字词时应指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知识辨析字音、字形,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第三个环节: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提问:课文围绕莲花写了哪些内容?目的是理清文章思路。

2、再读课文,指导朗读。提问:本文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怎样朗读才能表达出这种感情?形式:先请一个学生朗读,老师再朗读,通过比较明确朗读标准,再以男女交叉朗读,分小组朗读,个人自由朗读等方式进行诵读,同时学生进行朗读评价,这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四个环节:诵读感悟,感知作者情感,理解文章借物喻人的写法。

设计三个问题:

1、课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

2、文中作者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

3、文中的雨、红莲、荷叶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这些问题可引导学生讨论作答,同时要指导学生学会圈点勾画法。

第五个环节:美读课文,品味语言。提问:

1、找出文中描写红莲情态和荷叶情态的动词,讨论这些词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

2、文中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在文章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通过品味这些关键词句,可以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题。

第六个环节:竞赛激励,引导背诵。

可采用自由背诵、分组竞赛背诵等形式,指导学生依据板书进行背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七个环节:拓展延伸。设计以下练习:

1、说说父母亲最让你感动的一个细节。

2、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几句诗,表现对亲人的爱。

例1: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

例2: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

例3: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

3、课后品读并积累冰心《繁星》《春水》中关于母爱的诗句。

拓展延伸的目的既是对本课知识的巩固,又可以让学生把课上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迁移,形成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最后再说我的板书设计:(略)

篇6:《荷叶母亲》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荷叶 母亲》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这篇文章通过描绘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动人场景,歌咏母爱,表现荷叶母亲美好而伟大的形象。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学会用心灵跟读者交流,联系生活体悟母爱的温馨,使学生获得心灵的启迪,在生活中更加珍视亲情。时间安排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标要求:“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根据这首散文诗的特点,我制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真情诵读,学会感动;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感悟文本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懂得感恩,懂得回报。

(三)教学重难点

(1)体味散文诗的思想感情,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生活,体悟亲情,理解借物写人的写法。

二、说教法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才十二三岁,心理不够成熟,对亲情的理解与认识也深浅不一。只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情景的创设,对本文的主题理解不是问题,可能对于结尾的作用和本文借物写人,托物寄情写法的理解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

(二)教学方法

1.情景创设法:本文的感情非常真挚动人,课前再播放感人的音乐和图片的话,能极力渲染母爱,让学生入情入境,为理解诗的情感打下感情基础。

2.朗读法:因为这篇散文诗感情细腻,语言优美,通过有感情的读才能更好地体会。

3.设问讨论法:用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领悟,更好地与文本对话、交流;通过讨论解决重难点,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三、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新课标要求,课堂以生命力还学生以活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一定要关注学情学法,课堂上既要让学生“学”起来,更要让学生“活”起来。具体学法安排如下:

1.朗读法:这是一首散文诗,特别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通过读能够直观地品味蕴含其中的感情。

2.讨论法:学生可以互相帮助,集思广益解决疑难问题,在合作学习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3.品读法:能够专心地品读文章,品味优美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走近“爱”的冰心

1、导入新课:借用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让学生齐诵一遍。 教师激情导入:是啊,母爱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嘘寒问暖,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无言牵挂,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儿女们永远也无法感恩的情感。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是古今中外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今天,我们来一起走进冰心的《荷叶 母亲》,再次感受一下诗人心底那一份浓浓的母爱情结。

2、走近作者

出示课件。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冰心寻找那份母爱,感受那份温暖。

(二)初读,寻找爱的感动

思考:作者感动于一幅怎样的画面?找出相应段落,有感情朗读、体会(加小标题)【荷叶——护——红莲】。

探究:

1、设想,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荫蔽,结果会怎样?(像白莲一样)找出描写白莲的句子,体会联系的感情,学习朗读的技巧(语速缓慢、感情深沉)。

2、相比白莲,红莲是幸运的。假如你是文中的那朵红莲,你会对荷叶母亲说些什么?

(四)拓展,书写爱的'感动

习作:冰心说:“你是荷叶,我是红莲”,有人说:“如果我是一棵草,您便是一片土”。请你也借助一个具体的事物,仿照句式,写一个句子,加深对“借物喻人”的写法,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歌颂。【母亲——爱——我】

(五)诵读,领悟爱的感动

1、诵读感悟:在习作的基础上,让学生齐诵自己的作品和课文最后一段(“主旨段”)。

2、探究领悟:“心中的雨点”是什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高潮延伸:我们的人生也会遇到许多风雨,那么你会是风雨中的那一朵红莲还是那一朵白莲呢?为什么?(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设计高潮语延伸到课外阅读)

(六)课外拓展

诵读冰心《繁星》《春水》中的一首诗,模仿课文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父母的爱。

(七)结束语

母亲的记忆是无暇的,她像一本渊博的日记,记录着我们的点点滴滴。 母亲的目光永远是高尚的,不容置疑,目光中,透露出慈祥。

母亲是绿叶,我们是鲜花,母亲用自己无穷的力量为我们遮挡住心中的雨点。

篇7:《荷叶母亲》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本课的特点。

《荷叶母亲》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本单元的几篇文章讲述了在各种状态下发生的与亲情有关的故事,表现出的都是一种浓浓的亲情。《荷叶母亲》是冰心一篇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文章借景写人,以花喻人,赞颂母亲的爱,母女的情。形式新颖,思路清晰,内容浅显易懂,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本文又是一首散文诗,朗读是学生感受课文的最好方法,所以在教学时应该在朗读上多下功夫,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简单的诗歌创作及鉴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用自己的语言去歌颂母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教学重点 】

体味课文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意象或事物去写歌颂母爱的小诗。

二、说教法

1.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散文诗的知识了解不是很多,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但感情运用不准,有分析简单文章的能力,但不能做到自主学习。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对美的事物有自然地亲近感,加上前几课的学习已经感受文学的魅力,逐步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年龄尚小,阅历浅,在进入感悟、欣赏的层次较低,口语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2. 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诵读教学法 2、讨论法 3、欣赏与体验。

三、说学法

学法上我始终坚持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的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

1. 圈点勾画法 2. 品读法 3.合作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新课

母爱,是文学作品一个永恒的主题,自古至今吟咏母亲的作品如天上的星星繁多璀璨,今天我们将和散发着奇异光芒的一颗进行一次零距离的亲密接触,去共同接受一次爱的洗礼!今天我们要再一次去感受《荷叶 母亲》这篇课文。

[说明]:设计此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情感,营造学习氛围。

(二)出示学习目标,分组自主学习。

A、学习目标。

1.复习冰心的生平简介。

2.谈谈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及疑惑

3.再一次地有感情朗读课文,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4.跳读课文,找出文中作者写自己心情的词语,并体会作者心情发生变化的原因。

5.品读文中能解释说明标题《荷叶母亲》的一句话,体会文章主旨的含义。

B、在小组长的带领互相欣赏课前自创的小诗,下分组自主学习。

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边欣赏边思考问题,理清思路,从而对课文的理解有一个很好的补充,锻炼了学生写作能力及交流能力的能力,解决教学重难点。

(三)交流展示。

此环节学生依据课堂上提出的需要交流展示的内容,由组长领头分配任务,尽量让所有同学参与交流,老师在课堂上真正起到导演的作用,信任学生、鼓励学生、赏识学生。

(四)诗歌展示

1.各个小组推评一篇质量较好的小诗,书写在黑板上,然后由创作者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互相地欣赏点评。

2.创作者写好后,自己先诵读一遍,简单地介绍自己创作诗歌的灵感与动力。

3.各个小组对自创的小诗经行欣赏与点评,学生的感悟理解欣赏还不能做到深入、到位,需要老师恰到好处的点拨指导。

4.教师对诗歌的特点作必要的解释与讲解。

(五)拓展延伸。

课后继续阅读冰心的其他作品,如《寄小读者》、《繁星》、《春水》,感受作者的创作风格及渲染的主题思想:即母爱、童真、自然。

(六)小结:

当我们心中的风雨来时,母亲的怀抱总是我们灵魂最温暖、最可靠的安顿:她吻干我们脸上的泪花,温暖我们幼小的心,有了她,我们才能活得像块宝。让我们敞开心扉,大胆的向母亲表达我们发自内心的感激,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报答母亲对我们无私伟大的爱意吧!

(七)作业布置

1.背诵最后一段。

2.把自己创作的小诗神情地朗诵给母亲听。

篇8:《荷叶母亲》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课文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本文感人至深的亲情。

(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学习方式。

(3)师生同赏、同析、同悟、同写。

(4)体验人间至爱的亲情,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热爱、亲近文学。

(三)教学重难点

(1)体味散文诗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诗文。

(2)联系生活,体味亲情,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说教法

(一)学情分析

(二)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法 朗读法 讨论法

三:说学法品读法 合作探究 体验法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简介《繁星?春水》及作者

(四)、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学生听配乐范读,自由读,感知文章,用笔圈点勾画作者四次看红莲的心情、环境,红莲的表现,找出本文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完成达标练习(一)。

2、配乐读体会情感。

(五)、问题探究,小组合作

1.佳句赏析

A、在 “雨中荷叶护花”这一极富诗情画意却又感人至深的语段上,引导学生揣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象征”在表情达意上的丰富内涵,品味“倾侧”、“勇敢慈怜”等词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情趣。

B、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2.合作探究

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

为什么4—6段中作者情绪的变化总是和花的处境的变化呼应着?

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全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篇9:《荷叶母亲》说课稿

一、说教材

《荷叶母亲》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24课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以“母爱”为主题展开。

首先我根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确定《荷叶 母亲》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赞母的“散文”。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主要内容),表达了亲情是人间最美好二真挚的感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如关键词、重点句。

3.体会诗歌中深沉的母爱,并学会感恩。

由于本课语言优美感、情丰富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能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诗歌,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优美的语言。

因为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感悟亲情,品读语言,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环节1 导入新课

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初一学生们对母亲的依赖心理还是很强所以我设计的导语是:母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它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纯净。师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哪位诗人的名作,叫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生答:是孟郊《游子吟》是古人对母爱赞美的千古绝唱。师问:怎样写母爱才有新意?是写冷暖问候,还是写病痛关爱?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荷叶 母亲》这篇优美的散文诗为我们做出了回答。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吧!

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 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

并(bìng)蒂(dì) 姊(zǐ)妹 菡(hàn)萏(dàn)

徘(pái)徊(huái) 欹(qī)斜 荫(yīn)蔽(bì)

繁杂——繁密 荫蔽——遮蔽。

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教师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板书文章脉络。(教师板书)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3 研读赏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师提出问题:

1.课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

2. 文中作者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

3.文中的雨、红莲、荷叶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教师请学生先默读在分组讨论。

三个问题的设置一脉相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4 美读课文,品味语言

提问:

1. 找出文中描写红莲情态和荷叶情态的动词,讨论这些词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

2. 文中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在文章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通过品味这些关键词句,可以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题。

环节5 拓展延伸

给学生推荐类似的文章如《繁星》《春水》。

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

环节6 课后作业

好处:巩固知识点

发挥学生想象力,从理论到实践,学以致用。

篇10:《荷叶母亲》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课文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本文感人至深的亲情。

(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学习方式。

(3)师生同赏、同析、同悟、同写。

(4)体验人间至爱的亲情,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热爱、亲近文学。

(三)教学重难点

(1)体味散文诗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诗文。

(2)联系生活,体味亲情,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说教法

(一)学情分析

(二)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朗读法讨论法

三:说学法品读法合作探究体验法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简介《繁星?春水》及作者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听配乐范读,自由读,感知文章,用笔圈点勾画作者四次看红莲的心情、环境,红莲的表现,找出本文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完成达标练习(一)。

2、配乐读体会情感。

(五)、问题探究,小组合作

1.佳句赏析

A、在“雨中荷叶护花”这一极富诗情画意却又感人至深的语段上,引导学生揣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象征”在表情达意上的丰富内涵,品味“倾侧”、“勇敢慈怜”等词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情趣。

B、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2.合作探究

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

为什么4—6段中作者情绪的变化总是和花的处境的变化呼应着?

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全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篇11:荷叶母亲的说课稿

荷叶母亲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课文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本文感人至深的亲情。

(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学习方式。

(3)师生同赏、同析、同悟、同写。

(4)体验人间至爱的亲情,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热爱、亲近文学。

(三)教学重难点

(1)体味散文诗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诗文。

(2)联系生活,体味亲情,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说教法

(一)学情分析

(二)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法 朗读法 讨论法

三:说学法品读法 合作探究 体验法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简介《繁星?春水》及作者

(四)、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学生听配乐范读,自由读,感知文章,用笔圈点勾画作者四次看红莲的'心情、环境,红莲的表现,找出本文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完成达标练习(一)。

2、配乐读体会情感。

(五)、问题探究,小组合作

1.佳句赏析

A、在 “雨中荷叶护花”这一极富诗情画意却又感人至深的语段上,引导学生揣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象征”在表情达意上的丰富内涵,品味“倾侧”、“勇敢慈怜”等词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情趣。

B、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2.合作探究

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

为什么4—6段中作者情绪的变化总是和花的处境的变化呼应着?

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全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六、拓展延伸

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我们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母亲的爱。

环境

红莲

心境

板书设计 荷叶 母亲

送莲 (眼前)

赏莲 (回忆)

雨打红莲 (眼前)

荷叶护莲

由景入情 深情赞美

篇12:初中语文《荷叶 母亲》说课稿

初中语文《荷叶 母亲》说课稿模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课文的特点

《荷叶 母亲》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歌颂人间浓浓的亲情,它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母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快乐;心中的雨来了,只有母亲,才是子女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抒写亲情的文字往往也最能动人心弦,容易引起共鸣,它们不仅能唤醒学习者的切身体验,还能以情感为依托)使学习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心境,从而促进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根据这篇散文诗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本文感人至深的亲情;借助音乐,提高散文诗的朗读能力。(《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

(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学习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文章有自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⑵、师生同赏、同析、同悟、同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人间至爱的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热爱、亲近文学。(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⑴、体味散文诗的思想感情,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

⑵、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说教法】

(一)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时,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原有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因材施教。

心理特点:七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是对外界事物比较好奇,对美的事物有自然而然地亲近感,再加上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已经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开始对文学产生了亲近的欲望。但是大多数学生的阅读时间相对比较缺乏,很难养成较科学的阅读方法,再加上年龄比较小,阅历比较少,所以进入感悟、欣赏层次比较低,表达自己阅读感受的能力比较差,

知识能力状况:本课为散文诗,在这以前已学习过部分诗歌,对诗歌已有了初步的鉴赏能力,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同时,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助于理解诗歌的绘画美。

(二)教学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彻底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法非常重要;结合本课特点及学生实际,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情景创设法: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感氛围,为理解诗歌的情感打下基础(课前的歌曲《母亲》,及诗歌朗读的背景配乐)。

朗读法:学生朗读与点评相结合 (不但训练和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而且通过点评培养了朗读欣赏能力。)

讨论法:师生互动,共同讨论,突破重难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采用教具:多媒体课件

【三:说学法】

叶圣陶 先生曾说过:“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还课堂以生命力,还学生以活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正确引导。

品读法:“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中悟悟中读,走进诗文情感。(《新课程标准》第四学段阶段目标二阅读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质疑,探讨研究,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新课程标准》第四学段阶段目标: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切身体验法:由诗中情感联系自身的体验,深入理解诗歌主题(《新课程标准》第四学段阶段目标二阅读要求: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法设计目的:通过学生的主体阅读体会,达成对文本思想感情的领悟,在合作探究中交流碰撞心得,质疑并初步解决疑难,最后的成果汇报和教师适时的点拨达成对文本主旨的升华——走进文本的感悟为走出文本获得自我情感的体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好的为学生结合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情感,化别人的文字为自己所用提供了平台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唤起学生的审美需求

用阎维文演唱的《母亲》渲染气氛,出示歌词,拨动学生情感,创设情境。

(歌词里写的生活细节:拿新书包、打花雨伞、擦泪花等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为下一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歌词如诗行排列,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诗与歌的联姻。)

师:这首歌歌颂了什么?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母爱也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母爱的语句,请同学们交流搜集的有关母爱的语句。

篇13:《荷叶母亲》优秀说课稿

首先说教材。

《荷叶母亲》出自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学习重点是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品味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荷叶母亲》是一首赞颂母爱的散文诗,在教学时应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教材把它安排在泰戈尔的《金色花》之后来学,是想让学生趁热打铁进一步掌握借物喻人的散文诗的阅读和写作方法。因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如关键词、重点句。

3、体会诗歌中深沉的母爱,并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是:能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诗歌,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是:品味语言,感悟亲情,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第二说学情:

我校虽然是一所乡村中学,但我们语文组有一个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学生已经养成了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摘抄积累、进行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鉴于此,我首先布置学生预习:

一、阅读课后冰心的作品导读,了解冰心本人及作品。

二、搜集关于母爱的语句。

三、自读课文,解决生字生词。

第三说教法学法:

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导读法、感悟延伸、激励背诵法,学法是美读欣赏法、品读感悟法。

此前学生已经学过几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也初步了解了诗歌的品读方法,并做了课前预习,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着重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本课的教时安排为一课时;教学用具主要有录音机。

第四说教学过程:

一共有七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深情导入:

在《烛光里的妈妈》的音乐声中导入: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母爱,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现在你们手里拿的这篇怀念母亲的文章,想必大家都还有印象吧?不错,这就是你们小学毕业考试的一篇怀念母亲的阅读文章。想知道它的作者吗?那就是你们的老师——我满含深情写的。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母亲啊,你病如膏肓的躯体,依然是孩儿心灵的襁褓。这是我最切身的感受。其实,这句话不是我独创的,而是受了著名诗人冰心作品的感染而来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一起去感受伟大而深沉的母爱吧。

我之所以要以自己的文章来导入,是为了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从而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也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

第二个环节:检查学生处理字词的情况以及对作者的了解情况,展示搜集的诗句。其中,检查字词时应指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知识辨析字音、字形,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第三个环节: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提问:课文围绕莲花写了哪些内容?目的是理清文章思路。

2、再读课文,指导朗读。提问:本文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怎样朗读才能表达出这种感情?形式:先请一个学生朗读,老师再朗读,通过比较明确朗读标准,再以男女交叉朗读,分小组朗读,个人自由朗读等方式进行诵读,同时学生进行朗读评价,这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四个环节:诵读感悟,感知作者情感,理解文章借物喻人的写法。

设计三个问题:

1、课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

2、文中作者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

3、文中的雨、红莲、荷叶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这些问题可引导学生讨论作答,同时要指导学生学会圈点勾画法。

第五个环节:美读课文,品味语言。提问:

1、找出文中描写红莲情态和荷叶情态的动词,讨论这些词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

2、文中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在文章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通过品味这些关键词句,可以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题。

第六个环节:竞赛激励,引导背诵。

可采用自由背诵、分组竞赛背诵等形式,指导学生依据板书进行背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七个环节:拓展延伸。设计以下练习:

1、说说父母亲最让你感动的一个细节。

2、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几句诗,表现对亲人的爱。

例1: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

例2: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

例3: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

3、课后品读并积累冰心《繁星》《春水》中关于母爱的诗句。

拓展延伸的目的既是对本课知识的巩固,又可以让学生把课上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迁移,形成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最后再说我的板书设计:(略)

篇14:《荷叶母亲》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特点

《荷叶母亲》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母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快乐;心中的雨来了,只有母亲,才是子女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抒写亲情的文字往往也最能动人心弦,容易引起共鸣,它们不仅能唤醒学习者的切身体验,还能以情感为依托)使学习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心境,从而促进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根据这篇散文诗的特点,制定如下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本文感人至深的亲情;提高散文诗的朗读能力。(《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

(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学习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文章有自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⑵、师生同赏、同析、同悟、同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人间至爱的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热爱、亲近文学。(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⑴、体味散文诗的思想感情,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

⑵、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说教法

(一)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时,要考虑到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原有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因材施教。本课为散文诗,在这以前已学习过部分诗歌,对诗歌已有了初步的鉴赏能力,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同时,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助于理解诗歌的绘画美。

(二)教学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彻底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法非常重要;结合本课特点及学生实际,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情景创设法: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感氛围,为理解文本情感打下基础。

朗读法:学生朗读与点评相结合 (不但训练和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而且通过点评培养了朗读欣赏能力。)

讨论法:师生互动,共同讨论,突破重难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采用教具:多媒体课件

三:说学法

叶圣陶 先生曾说过:“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还课堂以生命力,还学生以活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正确引导。

品读法:“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中悟悟中读,走进诗文情感。(《新课程标准》阅读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质疑,探讨研究,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新课程标准》第四学段阶段目标: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学法设计目的:通过学生的主体阅读体会,达成对文本思想感情的领悟,在合作探究中交流碰撞心得,质疑并初步解决疑难,最后的成果汇报和教师适时的点拨达成对文本主旨的升华——走进文本的感悟为走出文本获得自我情感的体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好的为学生结合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情感,化别人的文字为自己所用提供了平台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唤起学生的审美需求

用阎维文演唱的《母亲》渲染气氛,出示歌词,拨动学生情感,创设情境。

(歌词里写的生活细节:拿新书包.打花雨伞.掉眼泪等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为下一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

师:这首歌歌颂了什么?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母爱也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一次回眸,一个抚摸,每一个平凡的动作都会牵动为人子女的情思,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的深情之作——《荷叶母亲》。(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

(三)、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后,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感知文章。

1、给文中的重点字词注音、释义。

2、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

3、找出本文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

(烦闷→不适意→散尽→感动)

(四)、自主阅读,小组合作:

(一):用笔圈点勾画作者四次看红莲的心情、环境,红莲的表现。并通过小组合作: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处读给组内听,教师进行指导,建议采用句式:在 (环境)时,看到了 的红莲,我感到 (心情)。

(二)引导学生对课文一些精彩的语段及词句作赏析、揣摩,体味祖国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

(目的是教会学生选择佳句,并学会赏析,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

(五)、主题升华

出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陈玉蓉照片,让学生认识,并讲述其事迹,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母爱的伟大。

(六)、齐读最后一段,下课。

篇15:《荷叶母亲》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本课的特点。

《荷叶母亲》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本单元的几篇文章讲述了在各种状态下发生的与亲情有关的故事,表现出的都是一种浓浓的亲情。《荷叶母亲》是冰心一篇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文章借景写人,以花喻人,赞颂母亲的爱,母女的情。形式新颖,思路清晰,内容浅显易懂,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本文又是一首散文诗,朗读是学生感受课文的最好方法,所以在教学时应该在朗读上多下功夫,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简单的诗歌创作及鉴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用自己的语言去歌颂母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教学重点 】

体味课文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意象或事物去写歌颂母爱的小诗。

二、说教法

1.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散文诗的知识了解不是很多,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但感情运用不准,有分析简单文章的能力,但不能做到自主学习。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对美的事物有自然地亲近感,加上前几课的学习已经感受文学的魅力,逐步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年龄尚小,阅历浅,在进入感悟、欣赏的层次较低,口语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2. 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诵读教学法 2、讨论法 3、欣赏与体验。

三、说学法

学法上我始终坚持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的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

1. 圈点勾画法 2. 品读法 3.合作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新课

母爱,是文学作品一个永恒的主题,自古至今吟咏母亲的作品如天上的星星繁多璀璨,今天我们将和散发着奇异光芒的一颗进行一次零距离的亲密接触,去共同接受一次爱的洗礼!今天我们要再一次去感受《荷叶 母亲》这篇课文。

[说明]:设计此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情感,营造学习氛围。

(二)出示学习目标,分组自主学习。

A、学习目标。

1.复习冰心的生平简介。

2.谈谈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及疑惑

3.再一次地有感情朗读课文,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4.跳读课文,找出文中作者写自己心情的词语,并体会作者心情发生变化的原因。

5.品读文中能解释说明标题《荷叶母亲》的一句话,体会文章主旨的含义。

B、在小组长的带领互相欣赏课前自创的小诗,下分组自主学习。

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边欣赏边思考问题,理清思路,从而对课文的理解有一个很好的补充,锻炼了学生写作能力及交流能力的能力,解决教学重难点。

(三)交流展示。

此环节学生依据课堂上提出的需要交流展示的内容,由组长领头分配任务,尽量让所有同学参与交流,老师在课堂上真正起到导演的作用,信任学生、鼓励学生、赏识学生。

(四)诗歌展示

1.各个小组推评一篇质量较好的小诗,书写在黑板上,然后由创作者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互相地欣赏点评。

2.创作者写好后,自己先诵读一遍,简单地介绍自己创作诗歌的灵感与动力。

3.各个小组对自创的小诗经行欣赏与点评,学生的感悟理解欣赏还不能做到深入、到位,需要老师恰到好处的点拨指导。

4.教师对诗歌的特点作必要的解释与讲解。

(五)拓展延伸。

课后继续阅读冰心的其他作品,如《寄小读者》、《繁星》、《春水》,感受作者的创作风格及渲染的主题思想:即母爱、童真、自然。

(六)小结:

当我们心中的风雨来时,母亲的怀抱总是我们灵魂最温暖、最可靠的安顿:她吻干我们脸上的泪花,温暖我们幼小的心,有了她,我们才能活得像块宝。让我们敞开心扉,大胆的向母亲表达我们发自内心的感激,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报答母亲对我们无私伟大的爱意吧!

(七)作业布置

1.背诵最后一段。

2.把自己创作的小诗神情地朗诵给母亲听。

(八)板书设计

荷叶.母亲

冰心

雨打红莲

借物喻人 荷叶护莲 赞颂母爱

母亲爱我

篇16:《荷叶母亲》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荷叶 母亲》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这篇文章通过描绘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动人场景,歌咏母爱,表现荷叶母亲美好而伟大的形象。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学会用心灵跟读者交流,联系生活体悟母爱的温馨,使学生获得心灵的启迪,在生活中更加珍视亲情。时间安排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标要求:“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根据这首散文诗的特点,我制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真情诵读,学会感动;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感悟文本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懂得感恩,懂得回报。

(三)教学重难点

(1)体味散文诗的思想感情,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生活,体悟亲情,理解借物写人的写法。

二、说教法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才十二三岁,心理不够成熟,对亲情的理解与认识也深浅不一。只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情景的创设,对本文的主题理解不是问题,可能对于结尾的作用和本文借物写人,托物寄情写法的理解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

(二)教学方法

1.情景创设法:本文的感情非常真挚动人,课前再播放感人的音乐和图片的话,能极力渲染母爱,让学生入情入境,为理解诗的情感打下感情基础。

2.朗读法:因为这篇散文诗感情细腻,语言优美,通过有感情的读才能更好地体会。

3.设问讨论法:用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领悟,更好地与文本对话、交流;通过讨论解决重难点,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三、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新课标要求,课堂以生命力还学生以活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一定要关注学情学法,课堂上既要让学生“学”起来,更要让学生“活”起来。具体学法安排如下:

1.朗读法:这是一首散文诗,特别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通过读能够直观地品味蕴含其中的感情。

2.讨论法:学生可以互相帮助,集思广益解决疑难问题,在合作学习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3.品读法:能够专心地品读文章,品味优美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走近“爱”的冰心

1、导入新课:借用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让学生齐诵一遍。 教师激情导入:是啊,母爱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嘘寒问暖,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无言牵挂,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儿女们永远也无法感恩的情感。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是古今中外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今天,我们来一起走进冰心的《荷叶 母亲》,再次感受一下诗人心底那一份浓浓的母爱情结。

2、走近作者

出示课件。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冰心寻找那份母爱,感受那份温暖。

(二)初读,寻找爱的感动

思考:作者感动于一幅怎样的画面?找出相应段落,有感情朗读、体会(加小标题)【荷叶——护——红莲】。

探究:

1、设想,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荫蔽,结果会怎样?(像白莲一样)找出描写白莲的句子,体会联系的感情,学习朗读的技巧(语速缓慢、感情深沉)。

2。相比白莲,红莲是幸运的。假如你是文中的那朵红莲,你会对荷叶母亲说些什么?

(四)拓展,书写爱的感动

习作:冰心说:“你是荷叶,我是红莲”,有人说:“如果我是一棵草,您便是一片土”。请你也借助一个具体的事物,仿照句式,写一个句子,加深对“借物喻人”的写法,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歌颂。

(五)诵读,领悟爱的感动

1、诵读感悟:在习作的基础上,让学生齐诵自己的作品和课文最后一段(“主旨段”)。

2、探究领悟:“心中的雨点”是什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高潮延伸:我们的人生也会遇到许多风雨,那么你会是风雨中的那一朵红莲还是那一朵白莲呢?为什么?(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设计高潮语延伸到课外阅读)

(六)课外拓展

诵读冰心《繁星》《春水》中的一首诗,模仿课文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父母的爱。

(七)结束语

母亲的记忆是无暇的,她像一本渊博的日记,记录着我们的点点滴滴。 母亲的目光永远是高尚的,不容置疑,目光中,透露出慈祥。

母亲是绿叶,我们是鲜花,母亲用自己无穷的力量为我们遮挡住心中的雨点。

五、说作业设计

1、回家的时候,把课文背给妈妈听,把自己的爱说给妈妈听。

2、下载歌曲《母亲》,并唱给妈妈听。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

荷叶 → 红莲

借物喻人

母亲 → 我

篇17:《荷叶母亲》优秀说课稿

一、结合理念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荷叶母亲》是冰心一篇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所以在教学时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

荷叶,莲花的叶子。文题之所以用“荷叶母亲”,是因为文中作者借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情景书写心中的感触,抒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文章借雨中看红莲——初雨时的亭亭,大雨中的左右倚斜,荷叶母亲保护下的不动摇;这生动的场景让作者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从而达到讴歌母爱这一主题,自然而贴切!……作者通过对荷花的细腻观察,得出人生感悟;文章语言清新自然,隽永淡雅,显示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也正是我们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蓝本。《荷叶母亲》是一首赞颂母爱的散文诗,在教学时应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教材入选文篇多年,意在引起学生对母亲的感悟,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在我们的生命中总会有一张为我们遮蔽风雨的荷叶—母亲.让学生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母亲特有的热爱.

(二)本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借以荷叶护莲喻母亲保护子来讴歌母爱,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对这种写作手法接触得比较少,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借物喻人的写法。教学难点定为:深层品味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的情感,然后品味语言,并通过质疑深入探究作者的情感,从而了解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教师再通过对汶川感人母爱故事的讲述,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以达到情感的共鸣,达到深层理解诗歌感情的目标。

(三)本课虽是一篇自读课文,但是我在设计本课时将其改为讲读课。因为当今社会里,独生子女被父母捧在手心里,享受着过多的关爱,却忘记甚至不懂得对父母的爱感恩。所以我结合课文所体现的浓浓母爱,再结合学生以切身体验,让学生懂得母爱的伟大,从而学会感恩。

二、结合教材说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散文诗,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因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

(1) 读准字音,读畅文句,领会课文大意。

(2) 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体味文章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的阅读课文。

2. 过程和方法: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学习和鉴赏一种具体形象书法真情的写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诗歌赞颂了母爱,学习它激发我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炙热情怀。

三、结合学情说教法

七年级学生对散文诗的知识了解不是很多,语文素养有待于提高,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但感情运用不准,有分析简单文章的能力,但不能做到自主学习。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显得异常重要,这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因此,本课十分注重以下几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基本资料的积累。

3、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思考生活。

4、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罗素说:“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思维和构思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取他们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辩疑的意识,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课文,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教学法,讨论法,提问法等。

四、结合课标说流程

(一)情境导入——说歌曲

导语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部分必须成为其它部分最自然、最恰当的开端,它有如电影、戏剧的序幕,相声的开篇,一开始就有吸引人的作用。我是这样导入的:首先让学生欣赏歌曲《母亲》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情感。然后以一段文字导入“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情感。它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温暖如青;它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了岁月的风尘依然清澈纯净。歌唱家用优美的歌声来传递母爱,那么文学家冰心奶奶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来传递这份深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冰心对母爱的倾诉吧。”(板书课题《荷叶母亲》)

让学生在歌声中,轻松愉快地走进课堂。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自主学习。读雅句

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发展,在读中创新。我首先播放课文朗读的FLASH,让学生体会诵读的语气、停顿和情感,使学生深入情境,初步掌握本文的情感,从而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提出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再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朗读方式朗读自己最拿手的语段,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师给予指导,促进朗读教学。通过朗读促进对课文的感知,并感受文章的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标准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合作交流——品诗歌

首先把学生分成小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品赏自己喜欢的语段。在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体味诗情。而对于自己在阅读中的困惑,可以及时提问,在学生的共同合作交流中得到解决,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分析解决问题,从而理解文章主旨。

(四)拓展延伸——谈母爱

冰心的母亲让冰心感动,你的母亲让你感动了吗?说一说你的母亲让你感动的点点滴滴。接着教师讲一个在四川地震中感人的母爱的故事。让学生在回忆生活中的点滴事件之后,发表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真正地去了解自己的母亲,爱自己的母亲。

(五)写作训练——写母亲

人们常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我也曾经无抱怨过母亲,但今天我想对我的妈妈说;“也许您不够漂亮。也许您不够富有,也许您没有满腹的学问,也许您没有健康的体魄,但是请您相信。正因为有了您,我便成了这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通过写作,让第一名学生都能说出自己最想对母亲说的话。达到说写相结合。

(六)课堂小结——点主旨

一堂好课,不仅要求有完美的结尾,为了能引入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促其回味,咀嚼,我用诗一样的语言来结束本节课的学习,做到诗已尽而韵无穷的效果。我最后的小结是这样说的:“是啊,纯结的母爱,总在我们遇到风雨时,情然而至。给我们慰藉和力量。寒冷中,妈妈是棉被;饥饿中妈妈是美食;困难中妈妈是手杖;黑暗中妈妈是烛光;幸福中妈妈是微笑。当我们长大成人时,妈妈却已衰老了,但妈妈对我们的恩情却永记于心,因为我们永远懂得您为我们张开有力的翅膀翱翔于祖国的蓝天时,能看到母亲欣慰的笑容。”

篇18: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文中作者细腻的心情变化。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歌中浓浓的亲情。

二、教学重点

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三、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借朗读传情,活现作品情感;朗读形式多样,个体大声朗读,学生示范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在寒冷的冬天也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心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清澈纯净……一位满怀着爱的女儿深情地告诉母亲:母亲的微笑/像一朵绽开的花/为了花儿常开放/我会用实力来作证。这位心怀感恩的女儿是谁?大家想了解吗?我们一起来认识她。

(二)走近名家

1、齐读作者简介。

2、冰心的作品最多是以什么为主题的?(母爱)师重点强调冰心作品的三大主题。

(三)赏文入境

3、师:这是一篇散文诗,既有散文的言辞优美。情感丰富,又有诗的节奏美,音韵美。美文就应该美美地读,下面请听老师的朗读,勾出生字词,并注意语速、节奏和情感的变化。

4、听完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题目怎么理解?(整体把握)

(四)读文生情

5、请大家带着对母亲的深情,用轻柔舒缓的语气读文,进一步感受文章的感情美,意境美。提出阅读要求:

①同桌解决生字词,不懂的作上记号。

②同桌讨论:文中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变化?分别在哪些自然段中体现出来的?请画出具体的词语。

6、师生共同解决生字生词。

7、找出心情变化的词和所在的自然段,学生分成四组齐读,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

(五)品文知心

8、作者的心情是为何而变化的?(莲的遭遇)看来作者真是多愁善感之人,也可以看出莲在作者心中的地位不寻常,其实这莲在“我”心中,在“我”家

篇19:荷叶母亲教学反思

①准备到位

上课之前准备充分,亲手制作课件,一张一张地慢慢充实起来,在这个过程中逐一搜集素材,甚至为了克服教室投影仪色彩失真的不利条件动手PS图片作为背景。教案也是在参考了有限的资料后独立设计的(相关资料不多,因为本文07年才进入人教版七年级上的教材)。这样细致的备课过程使自己对教材足够熟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环节清晰连贯,内容交代清楚,展开完整。没有出现拖堂、冷场、中断这样的尴尬情景。

②多媒体运用实效和美感并重

坚持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兼顾实效性和对学生美的震撼,尤其是为白莲红莲命运的对比设计了一组美轮美奂的全景大图,直观展示了雨打白莲、白莲飘散、荷叶挡雨、红莲无恙这几幕在文章中4、5自然段表现得的最为让人动情的画面。此外,教参上写的祖父说家中开了三蒂莲的时候正好大家庭里面添了三个姊妹是“花瑞人祥”,这样的过于书面甚至带文言色彩的词汇实在难于让学生理解,于是笔者寻找资料,对比众多信息,查到了多条有关三蒂莲的新闻和相应的图片,择优使用。同时,又发现有材料说三蒂莲的出现概率竟然是百万分之一,虽然难于证实,但是,这种情况出现极少应该是可以肯定的。物以稀为贵,由此向学生说明这样的稀罕物儿出现了,在老人的眼里肯定是非常吉祥的事情,怪不得他过了多少年都记得,也就很容易说通了。

③真情动人

笔者在教学设计中不仅仅选用配乐朗读,缓缓将学生领入课文的情境中,还在讲授结束后播放《母亲是最美的春天》这首优美抒情,词曲皆极为扣题的歌曲。升华了主题,更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共鸣。不少学生跟在后面哼唱,有的则动笔记下来歌词,真正做到了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

④师生互动率性、深入

在预案中精确设计了多处互动环节,在教学中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尤其是让学生自己找出最喜爱的原文中描写莲花、荷叶的语句这个部分,学生认真地做了,很快就能够发言,富有感情地朗读出自己选择的好句好段,并且独立分析的有声有色,比设想中的效果还要好。在播放完歌曲后,已经临近下课,笔者即兴问学生母亲为你们付出了这么多无私的爱,你以后要怎么回报她呢?学生都很激动,纷纷发言,有的想为母亲做点小事,有的认为自己好好学习就是最好的行动、最好的回报。笔者总结,不管你想做的事情是大还是小,都请你记住今天说的话哦。在会心的笑声中,这一堂课圆满结束了。

小学语文《江南》说课稿

美化家园 说课稿

《团团和圆圆》说课稿(苏教版一年级下册)

荷叶圆圆说课稿

立定跳远说课稿

荷花说课稿

立定跳远说课稿小学三年级

荷花语文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小池》说课稿

《青蛙唱歌》幼儿中班说课稿

《荷叶母亲》说课稿教学
《《荷叶母亲》说课稿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荷叶母亲》说课稿教学(共19篇)】相关文章:

小班幼儿说课稿2022-11-28

水珠宝宝小班说课稿2023-09-30

小班幼儿说课稿范文2023-09-13

关于诚实幼儿社会说课稿2023-03-11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说课稿2023-08-01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荷叶圆圆》说课稿2023-05-05

公平幼儿说课稿范文2022-08-14

小青蛙跳跳跳说课稿2024-02-10

说课稿幼儿2024-05-19

幼儿教案说课稿格式2022-06-26